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论文题目自画像

论文题目自画像

发布时间:

论文题目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我叫xxx,今年x岁,在xxxx小学x年级x班读书。我是一个听话守纪的小朋友。我瘦瘦的,可以说是班里最瘦的一位同学了。我有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黄黄的皮肤,长着一张鸡蛋状的脸。眉毛弯弯的,像个月牙。我的一副眼镜是我脸部最大的特点:你看,我眼镜边框是蓝色的,蓝色可是表示幸福的意思哦。我的眼睛小小的,单眼皮,一笑,就眯成一条线。我还有一张蕴藏丰富表情的小嘴巴,高兴时嘴巴会张的大大的,生气时,下巴会往前一动,嘴巴一撅,这张嘴很有礼貌,老师走过来,我会热情的说:“老师好”但是有时也会惹人生气。我戴着一副矫正牙齿的牙套,班里只有我一人戴,门前一根钢丝最明显,所以同学都会取笑我。但我为了牙齿正常生长,我不介意。我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每个星期天在我家楼下的花园里玩时,一玩就是2个多小时,妈妈是鼓励我玩的,因为妈妈说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快乐玩,学与玩分清就行。我们玩的是军人游戏,我总是被他们“打死”,但我还是很开心。我也喜欢看书,我书架上有《百科全书》、《故事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现在,我在读《五三班的坏小子》这本书,每天吃完晚饭,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一读就是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读书时而欢笑,时而悲伤。从书本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一次上科学课,说要了解蚂蚁,我在书上看过,就一直发言,老师还表扬了我。看,这就是我,一个听话、聪明的孩子,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我的自画像 要求:描写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特点,这个是可以写的楼主

写作思路:可以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手法来进行描述,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人详细的剖析清楚等等。

正文:

不知什么时候我变成了一个古怪的,独来独往的女孩子。好像没有什么人和我说话,没有什么人陪我吃饭,也没有什么人和我逛超市。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古怪,我喜欢和别人说话,但我很少说话。那是因为我每一次开口,别人都会觉得我唠叨;有没有人陪我吃饭其实也无所谓,但我不喜欢别人催我:“唉,你能不能吃快点嘛?”;逛超市,我是真的不喜欢……

还有,体育课上一到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就能见到我,如同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飘荡,看上去好像整个人都已经废了。虽然那时我正在思考一切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好像是很古怪吧,对吧?像是一个脱离现实自嗨的人。

但其实不是这样。你们认为我唠叨,是因为我喜欢A,但其他人都喜欢B,你们聊得很开心,对我来说像念经;你们一口饭嚼5下,我就嚼10下,怎么有意见吗?帮我吃啊!每次下定决心去超市买点零食——哎呀,这个太甜了……那个太多了,吃不完啊……这个,就这么点,这么贵……然后空手出来,白白浪费了5分钟。

明白啦?我就是这样成了个独行侠,或者说一个“古怪的人”,所以渐渐地不常和别人说话。

以前有人问过我,你没什么朋友,就没想过是自己的问题吗?对此那个操场上飘荡的孤寂的灵魂思考了很久的人生。渐渐地,我也明白过来了,我并不古怪。

比方吧,你们喜欢A我喜欢B,你们不喜欢我说B,我也不喜欢你们说A,那就各做各的事情,你们没有听到B我也没有听到A,大家都好好的对吧?而且我也没有必要为了交朋友而强迫自己喜欢,对吧?

那样会让我自己浑身不舒服,我不合群,我不交朋友,不是我孤僻古怪,是因为我想和B合群,想和B交朋友,但大多数人都和A合群,想和A交朋友,是这个理对吧?A和B都很好,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罢了。

所以如果你喊我,我没有回应,不要以为我耳背,我是在“念经”,念那些你们不喜欢而我又痴迷其中的“二氧化硫”。

我活泼。喜欢和一些班里的同学玩,因为和朋友一起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

我友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都喜欢和他们一起,即便是他们生气不理我,我也会去亲热地安慰他们。

我乐于助人。有时,我的同学没带文具,我都会爽快地递给他,有时还会露出笑眯眯的表情。

我认真。虽然,我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不管我考得多差,只要我认真不断努力,不马虎,就是好样的。

我爱看书。每次,我都是全神贯注地看着,外婆要叫好几遍,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我不是因为肚子饿了,而是怕被外婆骂。

我爱幻想,喜欢写童话。每次写童话,我都会很兴奋,一拿起笔就一刻不停地写着,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已经把作文写好了。

我爱收拾。有时我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有时还会把客厅、房间都收拾一遍。我收拾得一丝不苟、一尘不染,还会受到外婆的表扬。

我上课不说话,但有时会说,可是我都改正了,以后上课不再说话,不开小差,老师跟我们说过,在她眼里,只有认真和不认真。我的字还算漂亮,虽然外婆说我的字结构不好,可是,在老师的眼睛里,我的字算认真的了。只有认真,才会写好。

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我是一个勤快、认真、不马虎的人。

凡高和丢勒、伦伯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张关于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岁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凡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戴黑边帽的自画像》完成于凡高和丢勒、伦伯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三张关于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岁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四十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凡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戴黑边帽的自画像》完成于1886年初,是他忧郁系列的一部分。这一时期, 他开始挨饿,还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疗,并且拔了十颗牙,这最终使他蓄起了胡子以掩饰缺齿的尴尬并正好为口音中的"hissing"声找到了借口。"我仍然必须去承受很多,尤其是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比如容貌、说话的声音以及服饰。"这张自画像作于凡高1886年2月刚到巴黎后不久,在这里他比以前要自信许多。"无论在这儿的生活将如何艰难,即使会比从前更糟,但至少法国的空气清新了我的头脑,它对我是有好处的。"这是第一张显示出凡高受到印象派影响的自画像,尽管他对之理解很慢并且始终没有全部认同其主张,但它却改变了凡高对色彩的看法。"永远记住今天艺术所需要的是非常鲜活的东西,是强化有力的色彩。""我变得越丑、越穷、越有病,我越要通过创造明亮、有序、灿烂的色彩来复仇。""我喜欢画人的眼睛胜过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处藏着一种无论多么感人,多么肃穆的教堂都没有的东西。我关心人的灵魂而不是结构,无论这灵魂属于一个贫穷的恶魔还是妓女。这幅自画像同上一张大致画于一个时期(1887年夏季,巴黎)。"你知道,我个人的冒险主要是快速成为一个满脸皱纹,胡子粗硬、牙齿松动的小老头。""我希望能画出男人和女人那些永恒不灭的东西,人们常用光晕来象征它,我则试图通过色彩的真实颤动和闪烁来传达它。"这张自画像画于文森特和提奥关系不太好的一个时期,这时提奥受着神经紧张和身体疾病的困扰。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文森特辐射出的接近于攻击性的自信。这张《有日本画的自画像》很可能画于巴黎著名的Tambourin咖啡馆,在这儿凡高曾说服它的女主人举办了一次日本绘画展。凡高和其他现代艺术家一样深受日本浮士绘影响,他说:"我不可能不怀着喜悦与欢乐去学习日本艺术。"这是凡高1888年早期在巴黎画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他自己将它称为"死亡之脸",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透过这张面对镜子画的自画像我得到了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死灰的头发,额前与嘴周满是皱纹,呆僵木讷,非常红的胡子,被忽略而且充满哀伤。"后来,凡高的兄嫂说这是他所有自画像中最象的一张。这幅肖像画于凡高到阿尔后不久,在这儿他非常喜悦并充满热情,"我确信哪怕仅仅呆在这儿,我的个性都会得到自由。"1888年凡高开始认识阿尔以及它周围的乡村,"打动我并且使绘画如此有魅力的是这儿清新的空气,在故乡看到的只有灰色的地平线,而在这儿,即使再远的地方,物象的轮廓也清晰可辨,这给了人空气和空间的理念。"凡高1889年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使自己和提奥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我相信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告诉你我这儿发生了什么。"这是凡高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令人悲伤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事实上是一个谎言。1889年初,凡高的母亲度过了她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凡高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这年年底,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主要是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这儿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自己的墙上。

关于贵妇画像论文题目

中文名称: 人物的文化冲突和悲剧色彩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编号: 3230167 英文名称: Th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Tragic Color of the Characters 学位类型: 硕士毕业论文 作者: 涉及隐私,隐去*** 作者本人请参看权力声明>> 导师: 涉及隐私,隐去*** 毕业学校: 涉及隐私,隐去*** 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毕业年份: 涉及隐私,隐去*** 关键字: 《玉石雕像》 《贵妇画像》 文化冲突 人物悲剧 身份 回归 同化 简介和目录: 点击此处 免费索取本论文简介和目录>>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贵妇画像》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探讨 《贵妇画像》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探讨章汝雯 提要: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容纳 作者章汝雯,女,1964年生,浙江财经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杭州 310012) 亨利·詹姆斯1843年出生于纽约,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他的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父亲是当时文化圈的名人,哥哥是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哈佛尔大学教授。老亨利·詹姆斯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认为他们应该接受欧洲的文化与生活,并把这看成是孩子们生活的基本部分,所以在亨利·詹姆斯还是婴儿时就把他带到欧洲去了。1855年亨利·詹姆斯和其它几个孩子又回到欧洲,分别在日内瓦、伦敦、巴黎接受三年教育。1859至1860年,他们又回到欧洲,生活在日内瓦和波恩。1869年詹姆斯去了欧洲,此后大多数时间生活在伦敦,不过在巴黎、罗马及欧洲的其它一些城市也生活过,间或回美国看看。亨利·詹姆斯跨两大洲的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像他本人一样往往穿梭于欧美两大洲之间,所以不可避免地涉及跨文化交际问题,但遗憾的是他们并非都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相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许多美国人到了欧洲后无所适从,或在社交场合出尽"洋相",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戒心重重,或在婚姻生活中作出错误选择,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被认为是英美文学的上乘之作,倍受评论家们的关注。文学评论界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沃伯顿勋爵、卡斯珀·古德沃特、吉尔伯特·奥斯蒙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作了深刻分析,尤其对本书的结尾--伊莎贝尔决定回到丈夫奥斯蒙身边的原因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有人认为伊莎贝尔回到丈夫身边是因为她曾答应继女番茜要照顾她,对她负责,所以必需信守诺言;也有人认为伊莎贝尔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与独立,所以只能回到奥斯蒙那里。笔者认为上述的观点不无道理,但若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就更能理解伊莎贝尔的最终选择。她很想生活在古老文明的欧洲,但又无法接受欧洲的某些文化习俗及社会制度,而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吉尔伯特·奥斯蒙身上既有她熟悉的美国人的影子,又有她向往已久并一直追求的欧洲人的高贵典雅,所以她只能回到奥斯蒙身边去。 一、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冲突 《贵妇画像》中的主要人物都来自美国。与欧洲相比,美国无疑是一种低语境文化。在低语境文化中长大的人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每次都需要详细的背景知识,大多数信息都必须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语境本身及参与者身上所隐含的内容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相反,在英国这样的高语境文化中土生土长的人往往对环境比较关注,口头交际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由于历史及传统的原因,高语境文化的内容变化不大。对于某种现象,无论从历时还是从共时的角度,人们的反应几乎都是相同的。言语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空间、沉默、手势、穿着、谈吐风格等都能给交际者带来所需信息。 虽然许多跨文化交际的问题都发生在个人层面,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困难和误解都可以追溯到文化的差异。某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了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们的处世方式。《贵妇画像》中的美国人到了欧洲之后都存在着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伊莎贝尔的姨夫丹尼尔·托切特先生从美国来到英国生活已经三十年了。他是个银行家,事业有成,产业巨大,应该说已在英国扎根。但不管他到英国多久,不管他多么爱加顿科特的产业,托切特先生仍象他刚到英国时一样,本质上没变,他身上的美国人特征仍十分明显,做生意时所表现出的进取和敏锐更是典型。他历来是个热情、聪明的人,和儿子一样,他很快就意识到新来的外甥女伊莎贝尔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一次,在与沃伯顿勋爵谈话过程中,托切特先生把外甥女很好地夸了一番,说了些可能让沃伯顿勋爵误解的话(以为他在为外甥女做媒);对此,他的儿子拉尔夫作了恰当的评价:"你已学会了许多他们(指英国人)可以说的东西,但从没学会如何回避他们忌讳的东西。"(1)伊莎贝尔的姨妈托切特夫人不喜欢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不过她喜欢生活在欧洲大陆。她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买了房子,只是定期回美国看看,但她身上仍明显地表现出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干脆、直率、独立,是个按自己原则生活的典型的美国个人主义者。跟小说中的其它人物相比,托切特夫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还算是成功的。由拉里·A·莎默弗等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一书指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欣赏共同点,接受差异。至少托切特夫妇做到了这一点。 伊莎贝尔的朋友亨里埃塔·斯塔克波尔是个记者。小说从头至尾,她一直在西欧各地旅行,不管那些地方给她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她仍把看到的一切与美国相比,并总认为自己的国家要好得多。伊莎贝尔在描述这位朋友时是这么说的:"她是一个从美国到太平洋一路上都散发着美国味的人"。(2)因为职业关系,斯塔克波尔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例如,她在和伊莎贝尔表哥拉尔夫谈话时问:"我想知道你把自己看成美国人还是英国人。一旦我知道了,我就能以恰当的方式与你谈话。"(3)她算是见多识广,尽管如此,她还是拒绝接受英国的一切,包括沃伯顿向伊莎贝尔求婚一事。亨里埃塔在小说中最关心的就是卡斯珀·古德沃特追求伊莎贝尔一事。她坚持不懈地鼓励并支持卡斯珀,有时几乎到了干涉的程度。她想让伊莎贝尔嫁给卡斯珀。她老是写信,把伊莎贝尔的行踪和举动告诉他。她认为伊莎贝尔不能嫁给"堕落的欧洲人",并说伊莎贝尔在欧洲会毁了年轻的生活: "我总担心她要嫁给堕落的欧洲人,我想阻止她。" "我要把她的思想呼唤回来。" "呼唤回来?从哪里?" "从国外那些矫揉造作的地方。"(4) 亨里埃特看不惯英国的一切,从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到普通的英国人,她一概予以否定。她认为拉尔夫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是英国阶级制度的一种耻辱。亨里埃特身上强烈的美国人意识给她和拉尔夫的交往设置了重重障碍,产生了很深的误解。读者都知道拉尔夫只是显得玩世不恭,实际上他是个很有洞察力的人,他的话往往有很深的内涵,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亨里埃特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导致了双方交际过程的失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亨里埃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她的观念中带有极强的种族优越感,认为美国及美国人是一切交际活动的中心。持这种种族优越感的人往往在跨文化交际中拒人以千里之外,对别的民族持否定态度,结果是拒绝接受其它文化中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积淀。有这种强烈种族优越感的不只是亨里埃特一个人,卡斯珀·古德沃特也一样。他否定英国的一切,甚至认为英国人"不跟我们同类,我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怎么样"。(5)卡斯珀身上主动进取的性格是典型的美国精神,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没受欧洲传统习俗影响的美国男性。 《跨文化交际》一书对美国为什么是低语境文化作了分析。作者认为定居在一个没有开发的新大陆,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生存。特定的形势使这个民族没有精力去考虑规矩或习俗等问题。他们认为与生存相比,欧洲人的所谓规矩简直是废话,只有独立的人才能生存下来。这些环境因素对定居者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奉行个人主义,没有陈规陋习,只讲效益;不久,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信仰、价值观及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个人主义成了美国文化中的重要因素。这种性格特征在《贵妇画像》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身上表现尤其突出。 二、伊莎贝尔--《贵妇画像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伊莎贝尔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在亨利·詹姆斯的巧妙设计下,小说中的其它人物都是围绕着跟伊莎贝尔关系的远近而展开的。她跟她的美国同胞一样,很想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古老文明的欧洲。她满脑子浪漫念头,是个理想主义者。她说她来到欧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自己看到的一切作出判断,对自己要做的事作出自己的决定。她身上表现出极强的美国人特征:纯真、直率、独立、追求自我。到英国时,她也意识到不同国家的人处世方式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初来乍到对周围的一切都存有戒心,这可能就是莎默弗他们所说的"文化震憾",即由于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了我们熟悉的迹象及象征而产生的焦虑。伊莎贝尔的这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给跨文化交际设置了重重障碍。 尽管伊莎贝尔不断地提醒自己出国的主要目的是多接触些人,多了解欧洲社会,但脑子中根深蒂固的美国文化观念使她对周围的一切始终持戒备的心态。她跟姨夫说:"我喜欢这个地方,但不敢肯定我就能喜欢这里的人们。……我知道他们是好人,但跟他们相处愉快吗?"(6)而且伊莎贝尔还明确说她无法想象英国的阶级制度,更不愿属于英国的任何阶层。可见,伊莎贝尔对周围的一切,虽然不像她的记者朋友持全盘否定态度,至少不能容纳。美国驻南非的大使James Joseph说:"害怕差异就是害怕未来;正确理解,而且真正拥有包容之心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不是负担。"(7)但纵观全书,伊莎贝尔始终没有包容之心,这是她最终回到奥斯蒙身边的原因。 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沃伯顿勋爵是典型的英国绅士,高贵、英俊、富有,是英国姑娘们首选的对象。当沃伯顿向伊莎贝尔求婚时,女主人公无疑是感觉到了强烈的吸引力。她喜欢沃伯顿的风度:古老文明中薰陶出来的绅士风度,但遗憾的是她认为沃伯顿"是英国人的典型代表",(8)他身上所隐含的英国阶级制度让伊莎贝尔接受不了。想到沃伯顿的社会地位和家世,伊莎贝尔退却了,畏惧了,生怕自己被困在金丝鸟笼里。美国人主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家庭背景对他们来说没有这么高的含金量,但勋爵生活在英国这样的高语境文化中,其价值不言而喻,文化冲突拆散了这对姻缘,使他们没法走到一起。其实沃伯顿自己并没太强的优越感,这从他和伊莎贝尔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不要做勋爵。" "我只是个无名小卒而已!如果你们这些讨厌的美国人不要老提这件事,我们真的可以把它忘了。"……� "我不赞成特权阶级。"(9)而且,伊莎贝尔对沃伯顿的看法自始至终没变:他代表了英国的政治及文化。当他们在伊莎贝尔家的聚会上再次见面时,伊莎贝尔正处于婚姻不幸的痛苦之中,她也清楚沃伯顿仍然爱着她,但当沃伯顿向他示意时,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使伊莎贝尔再一次拒绝他。� "我难道没有让自己开心的权力吗?" "没有,你忙着处理大英帝国的事务。" "让大英帝国见鬼去吧!你老是为此嘲笑我。"(10) 伊莎贝尔总是把沃伯顿跟他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联系起来;换言之,沃伯顿身上的文化内涵吓倒了这位追求自我的美国姑娘,而这些内涵在高语境文化中确实是很重要的。所以当奥斯蒙出现在伊莎贝尔面前时,我们的女主人公似乎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突然发现了知己,迫不及待的接受了。她错误地认为奥斯蒙不属于英国的任何阶级,没有英国人的那些复杂层次,不受传统和社会习俗的约束。从表面上看奥斯蒙与社会隔绝,只关心女儿及自己的利益;他精通艺术,善于鉴赏,显得很有内在价值。这就是伊莎贝尔心目中的绅士风度,既有她熟悉的美国人影子,又有她一直向往的在古老文明中薰陶出来的修养和风度。因为人们"是从自己本国文化的角度研究别国文化,所以我们的观察和结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和文化倾向的烙印。"(11) 沃伯顿身上的文化内涵遭到伊莎贝尔的拒绝,而托切特先生留给她的遗产却促成了一桩不幸的婚姻。上面已经提到伊莎贝尔反对英国的阶级制度,认为不劳而获是一种耻辱。为此,当她姨夫把财产留给她时,这些"不劳而获的钱"就成了她的负担,使她在清高的奥斯蒙面前抬不起头来。而读者都非常清楚奥斯蒙完全是冲着她的钱才扮演她认可的角色。 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使她急于处理这笔钱。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充满着期待,而拉尔夫也是看到表妹天生丽质、聪慧无比、对生活有追求才说服父亲把财产的一半留给她。希望她不要因为钱而随便安排自己的生活,希望她能做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享受生活,幸福快乐。但遗憾的是原本在拉尔夫帮助下可以实现的生活却因文化观念的不同而导致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伊莎贝尔得到这笔钱后从没想如何用它来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待,奥斯蒙出现后,她认为他才配使用这笔钱。伊莎贝尔极端地认为没钱没地位就是独立自由的标志。而奥斯蒙毕竟是美国人,他了解美国文化,自然也知道象伊莎贝尔这样天真单纯的美国女孩往往会持什么观念,所以就投其所好,鼓励伊莎贝尔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更获得伊莎贝尔的好感,符合她对自由独立的追求。所以伊莎贝尔爱的不是奥斯蒙所拥有的东西,而是以独立自主面目出现的一无所有。 奥斯蒙的婚姻是其情人默尔夫人一手策划的,此话不假;但从伊莎贝尔的角度看,她完全是自愿的,没人逼他。在小说四十二章的内心反省中,她承认自己是睁着眼睛挑选取的,没有预谋,没有陷井;她观望过,考虑过,所以错误的根源在于她自己。但伊莎贝尔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了。 奥斯蒙和默尔夫人是欧化了的美国人。他们已经适应周围的环境,接受欧洲的文化,变得含蓄,有城府,从他们的谈吐中已看不出美国人的影子,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并没吸取古老文明的精华,他们已经堕落了。《跨文化交际》一书指出心胸开阔灵活多变有助于陌生人适应新的环境。因为只有这样,到了新地方的人们才能承受挑战,最大限度地学到新东西。必须让自己的交际方式适应于每一种出现在你面前的文化。"但伊莎贝尔做不到这一点。到最后,虽然她知道奥斯蒙狭隘、虚伪、卑鄙、邪恶、堕落,虽然她知道沃伯顿和卡斯珀都还爱着她,而且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她,她还是回到了奥斯蒙身边。她非常向往生活在欧洲古老的文明中,但她仍无法接受某些文化观念,而只有在奥斯蒙身上她才既能看到熟悉的美国人的影子,又能领略到她理想中的欧洲坤士风度。虽然她为自己的回归找了各种借口,但实际上她是本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她宁愿接受婚姻悲剧,也不愿以宽阔的胸襟容纳别国的文化。 亨利·詹姆斯对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及文化背景了如指掌,又对欧洲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极深的体会,因此他能通过小说人物的塑造把美国人到欧洲生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展现在读者面前,难怪Vartkis Kinoian说:"他是第一位真正把自己的作品溶入世界文学主流的美国小说家。"(12)在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的今天,重读《贵妇画像》,相信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吴 鼐 (1)《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9页,作者自译。 (2)《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57页,作者自译。 (3)《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88页,作者自译。 (4)《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50页,作者自译。 (5)《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69页,作者自译。 (6)《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58页,作者自译。 (7)《跨文化交际》,外研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8)《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68页,作者自译。 (9)《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44页,作者自译。 (10)《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417页,作者自译。 (11)《跨文化交际》,外研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年,第19页。 (12)《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外研社和Simon Schuster国际出版公司,1997年,第139页。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语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进行参考:1、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心理世界Psychological study of Holiden’s imag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2、浅析《卡斯特桥市长》男主人公的悲剧命运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Hero in the Mayor of Caster bridge3、浅析《红字》中的象征主义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4、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贵妇画像》A Feminist Approach to The Portrait of A Lady5、浅析《嘉莉妹妹》中摇椅的象征意义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 of Rocking Chair in Sister Carrie -the Up and Down of Life6、浅析《飘》中斯佳丽的挣扎与命运An Analysis of Starlet’s Struggle and Fate7、浅析海明威文学中的女性主义Analysis on the Feminism in Hemingway’s Literature8、浅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生涯The Analysis of Jude’s Tragic Life in “Jude the Obscure”9、试探《简爱》中的哥特式女性主义The exploration on the Gothic Feminism in “Jane Eyre”10、浅析《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window in “Wuthering Heights”11、狄更斯风格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体现及其小说艺术特色The writing style in “David Copperfiled” and the Beauty and relive of Dinchons’s writing12、人物圣地亚哥与作者海明威的异同之我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 Santiago and Author Hemingway13、哥特式特色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Gothic Features in Wuthering Hights14、浅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莎的悲剧成因An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of Isabel’s Tragedy in The Portrait of a Lady15《紫色》中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社会地位的放映The refection of social status of white women and black women in “The Color Purple”

《贵妇画像》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探讨 章汝雯 提要: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容纳 作者章汝雯,女,1964年生,浙江财经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杭州 310012) 亨利·詹姆斯1843年出生于纽约,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他的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父亲是当时文化圈的名人,哥哥是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哈佛尔大学教授。老亨利·詹姆斯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认为他们应该接受欧洲的文化与生活,并把这看成是孩子们生活的基本部分,所以在亨利·詹姆斯还是婴儿时就把他带到欧洲去了。1855年亨利·詹姆斯和其它几个孩子又回到欧洲,分别在日内瓦、伦敦、巴黎接受三年教育。1859至1860年,他们又回到欧洲,生活在日内瓦和波恩。1869年詹姆斯去了欧洲,此后大多数时间生活在伦敦,不过在巴黎、罗马及欧洲的其它一些城市也生活过,间或回美国看看。亨利·詹姆斯跨两大洲的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像他本人一样往往穿梭于欧美两大洲之间,所以不可避免地涉及跨文化交际问题,但遗憾的是他们并非都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相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许多美国人到了欧洲后无所适从,或在社交场合出尽"洋相",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戒心重重,或在婚姻生活中作出错误选择,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被认为是英美文学的上乘之作,倍受评论家们的关注。文学评论界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沃伯顿勋爵、卡斯珀·古德沃特、吉尔伯特·奥斯蒙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作了深刻分析,尤其对本书的结尾--伊莎贝尔决定回到丈夫奥斯蒙身边的原因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有人认为伊莎贝尔回到丈夫身边是因为她曾答应继女番茜要照顾她,对她负责,所以必需信守诺言;也有人认为伊莎贝尔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与独立,所以只能回到奥斯蒙那里。笔者认为上述的观点不无道理,但若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就更能理解伊莎贝尔的最终选择。她很想生活在古老文明的欧洲,但又无法接受欧洲的某些文化习俗及社会制度,而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吉尔伯特·奥斯蒙身上既有她熟悉的美国人的影子,又有她向往已久并一直追求的欧洲人的高贵典雅,所以她只能回到奥斯蒙身边去。

大学生心理自画像1500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手法来进行描述,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人详细的剖析清楚等等。

正文:

不知什么时候我变成了一个古怪的,独来独往的女孩子。好像没有什么人和我说话,没有什么人陪我吃饭,也没有什么人和我逛超市。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古怪,我喜欢和别人说话,但我很少说话。那是因为我每一次开口,别人都会觉得我唠叨;有没有人陪我吃饭其实也无所谓,但我不喜欢别人催我:“唉,你能不能吃快点嘛?”;逛超市,我是真的不喜欢……

还有,体育课上一到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就能见到我,如同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飘荡,看上去好像整个人都已经废了。虽然那时我正在思考一切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好像是很古怪吧,对吧?像是一个脱离现实自嗨的人。

但其实不是这样。你们认为我唠叨,是因为我喜欢A,但其他人都喜欢B,你们聊得很开心,对我来说像念经;你们一口饭嚼5下,我就嚼10下,怎么有意见吗?帮我吃啊!每次下定决心去超市买点零食——哎呀,这个太甜了……那个太多了,吃不完啊……这个,就这么点,这么贵……然后空手出来,白白浪费了5分钟。

明白啦?我就是这样成了个独行侠,或者说一个“古怪的人”,所以渐渐地不常和别人说话。

以前有人问过我,你没什么朋友,就没想过是自己的问题吗?对此那个操场上飘荡的孤寂的灵魂思考了很久的人生。渐渐地,我也明白过来了,我并不古怪。

比方吧,你们喜欢A我喜欢B,你们不喜欢我说B,我也不喜欢你们说A,那就各做各的事情,你们没有听到B我也没有听到A,大家都好好的对吧?而且我也没有必要为了交朋友而强迫自己喜欢,对吧?

那样会让我自己浑身不舒服,我不合群,我不交朋友,不是我孤僻古怪,是因为我想和B合群,想和B交朋友,但大多数人都和A合群,想和A交朋友,是这个理对吧?A和B都很好,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罢了。

所以如果你喊我,我没有回应,不要以为我耳背,我是在“念经”,念那些你们不喜欢而我又痴迷其中的“二氧化硫”。

我活泼。喜欢和一些班里的同学玩,因为和朋友一起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

我友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都喜欢和他们一起,即便是他们生气不理我,我也会去亲热地安慰他们。

我乐于助人。有时,我的同学没带文具,我都会爽快地递给他,有时还会露出笑眯眯的表情。

我认真。虽然,我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不管我考得多差,只要我认真不断努力,不马虎,就是好样的。

我爱看书。每次,我都是全神贯注地看着,外婆要叫好几遍,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我不是因为肚子饿了,而是怕被外婆骂。

我爱幻想,喜欢写童话。每次写童话,我都会很兴奋,一拿起笔就一刻不停地写着,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已经把作文写好了。

我爱收拾。有时我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有时还会把客厅、房间都收拾一遍。我收拾得一丝不苟、一尘不染,还会受到外婆的表扬。

我上课不说话,但有时会说,可是我都改正了,以后上课不再说话,不开小差,老师跟我们说过,在她眼里,只有认真和不认真。我的字还算漂亮,虽然外婆说我的字结构不好,可是,在老师的眼睛里,我的字算认真的了。只有认真,才会写好。

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我是一个勤快、认真、不马虎的人。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自画像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你们一定很喜欢猜谜语吧?那我出一个谜语,让你们猜猜他是谁?

他有着一张既不像瓜子脸那么小,又不像苹果那么圆的脸。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扁平的鼻子。鼻子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又贪吃的嘴巴。他的个子不高也不矮,两条细长的腿可是全班跑步最快的。

他是个急性子,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性子急的原因,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拖拖拉拉,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说完不成作业他是吃不下睡不着。急性子也是他的缺点,就是因为性子急,他有时做事没有耐心,就比如说有时作业多了,他就会表现的有些浮躁,不耐烦。

他的爱好可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踢足球,他可是班里的足球队长呢!经常带领着队员们在球场上“横扫千军”。记得去年暑假,妈妈给他买了一个新足球,拿到足球以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公园,找他的小伙伴们踢足球。从此以后,假期的每一天他都会和足球相伴。他最擅长的就是射门了,简直可以用“百发百中”来形容。学校里的每一次足球比赛,在赛场上都会有他奋战的身影。

你知道他是谁了吗?那就是我——郑友鹏,一个三年级小学生。

她身高1.40米,体重28公斤,一张圆圆的脸,一对月牙形的眉毛,一双黑得可以和黑宝石媲美的眼睛,一张可以把人说得连连点头的嘴。

她平时性情温和,可遇到有的事情也会生气。有一次杨昊霖从外面回来,对她说:“同桌,让一下。”她起身让开,但杨昊霖进去时把她的书包碰掉了。她眉毛一横看一眼自己的书包,又死死地盯着杨昊霖。他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立刻帮她捡起了书包。

她很能干。在幼儿园的一次运动会上,在一千多名小朋友中只选4名作为国旗手,她很荣幸地被选上了。其中就只有她一个女生呢!她在运动会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你知道吗?她还是一个“小书虫”呢!她每次看书都会看呆了。

有一次,她在看《意林(少年版)》的时候,突然听见妈妈说:“快去睡觉了。”“我看完这一章。”她说。妈妈看见她正读到《女孩何艾艾的秘密》,于是妈妈去干其他事情了。过了一会,妈妈过来一看,发现她已经看到《左右互博》了。妈妈说:“天啊!你已经看了五章了”正沉睡在书梦里的她这才知道是妈妈来了。

想想就知道她是谁了吧?那当然是我了。我就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女孩,你喜欢我吗?

嘿,你猜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上几年级?哪个学校的?猜不出来了吧?告诉你吧,我叫盛科铭,10岁了,在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三年级5班上学。我是一个淘气而又聪明的小男孩,长得瘦瘦的,但由于经常运动,所以肌肉还算结实。我留着一个小平头,一张长方脸上,最显眼的要数两道浓眉毛,就像是用墨汁描过一样。眉毛下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圆眼像水汪汪的葡萄似的,不时滴溜溜地转动着,显示出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眼睛的正下方有一个肉嘟嘟的鼻子,一张红润的厚嘴唇,一笑起来,嘴角边还有两个小酒窝。

我的优点是乐于助人、勇敢,缺点是粗心大意、暴脾气。我的爱好很广泛,喜欢下棋、跑步、看书……其中我最喜欢看书,一旦有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捧起书来看,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有一天晚上,爸爸出去了,妈妈在客厅里。我在床上看《彼得兔奇遇记》,不知不觉,就过了10点,要不是妈妈催促我睡觉,我真想把这本书一口气看完。还有一次,晚上9点多了,我躲在被子里打开手电筒,悄悄翻开《犟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没关我就睡着了。

怎么样?我算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帅哥吧,你喜欢我吗?快来找我吧!

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王佳珺,今年十岁了。是一名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的四年级学生。我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一颗葡萄似的鼻子,小巧玲珑;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又红又嫩;一头黑黑黑的密发,乌黑发亮!

要说我的昵称,那非“小萝卜头”这个称号莫属了,这是为什呢?因为我从小班、中班、大班、一年级、两年级……一直到三年级,我总是班上最矮的。直到四年级,我才勉强被安在了“第二矮”的位置,但是“小萝卜头”这个称号仍然没有从我身上抹去!

我的爱好很广泛,有上网、游泳、弹琴、书画等等。我最喜欢的就是看书啦!我什么书都爱看:历史、童话、作文、杂志、漫画……可能正是因为我爱看书的原因,我就养成了有一点儿孤僻的性格,周末总爱一个人捧着书在角落里看。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马大哈了。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叫饭钱,而且是再三嘱咐一定要带好。过了一天,当我们交饭钱的时候,我才发现,饭钱忘带了!这时我的心情真叫复杂:怎么办,只有我一个人没带!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怎么办,怎么办?还好,老师让我隔天一定要带好。这次,我可是带好了一张红艳艳的一百元大钞。当我满心欢喜地交给老师时,老师对我说:“王佳珺呀王佳珺,饭钱是一百二,你怎么只带了一百呀!”我顿时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一个爱看书又有些马大哈的女孩,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看见一个焕然一新的我!

大家好,我叫陈笑祯。如果你在我班见到一个留着蘑菇头短发的女孩,那就是我啦!

我特别爱笑,有时候毫无缘由就想笑。有一次,我字写得很差,妈妈回家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最后妈妈忍无可忍地说:“你的字,简直是动物的爪子画出来的!”刚刚还不好意思的我,扑哧一声笑了。就像是打开了“笑”的闸门,我收不住了,咯咯咯笑个不停。妈妈以为我没在听她讲话,顿时火冒三丈,拿起木尺要打我,看“老虎”要发威了,我才好不容易忍住了笑。

我可是一个错别字大王呢!一翻开我的作业本,会发现一大堆错别字。比如,把“春”字下面的“日”写成“目”,把“成”字的横多一钩……我写的错别字可是世界上没有的汉字。有一次语文考试,我暗暗下决心:千万不要在试卷中出现错别字!我认认真真答卷,做好后仔仔细细地检查。可是试卷发下来后,我傻眼了。我却把最简单的“几”字写成“儿”,“了”写成“子”,我自己也对自己摇头无语了。

数学尽管是我的强项,可我也很粗心。说起来也挺丢人的,一次期中考试,97-17=80是正确答案,但我却写成了“8”,回家后自然一顿批评。虽然考了99分,但是妈妈认为比60分还要差。

我就是这样一个爱笑的马虎女孩,你认识我了吗?

我是齐博涵,想认识我吗?那就请看我的小档案吧!

我今年10岁了,在玉田实验小学三年级读书。我身高160厘米,长得胖乎乎的,妈妈老说我八级大风都吹不走。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浓浓的眉毛下面镶嵌着一对黑宝石一样的眼睛。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我那张小嘴,它能说会道,在上课的时候,那张小嘴可立了大功,回答问题正确无误,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羽毛球,我从6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打羽毛球了。有一次,我训练完以后,腿酸疼发软,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不想练了。我回去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坚持就是胜利,不要放弃,坚持下去才是一个男子汉。”听了妈妈这一番话,我坚持了下来。有多少个夜晚,当我累得精疲力竭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可是,一想起妈妈的话,我又咬牙坚持了下来。妈妈的话是正确的,今年暑假,我打了一次大型的比赛――河北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我得了第五名,我和妈妈都非常开心!

这就是我,一个开朗活泼爱打羽毛球的我。

我长得瘦瘦的,妈妈老说:“太瘦了不好!”因为体质差,很容易生病。我说:“太胖了不好,每次跑步都得不了第一。”

我有一双浓浓的眉毛,像弯弯的月亮;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像两颗圆葡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一笑就会露出可爱的.酒窝。

妈妈说我是一个听话懂礼貌的孩子,但我认为我是一个“两面派”的人,在外人面前我会害羞,也从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但在熟人面前,那就大大不同了,则会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我是一个粗心大王!因为性子急,我嘛!总是会犯错误的,我最大的缺点就是:遇到问题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抓耳挠腮,一点儿也不冷静,慌里慌张的。记得有一次要进行口算比赛,妈妈在头一天晚上特别叮嘱我:“一定要细心,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道计算题!”当时我信心满满的,心想妈妈放心吧,我肯定会考100分的。结果可惨了,我竟然错了一道题。唉!这就是我粗心造成的后果,我正在努力克服这个坏习惯。

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幻想!脑子里经常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时候幻想自己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古代,我变成了皇上,住在皇宫里,控制着整个天下,一会儿又幻想来到了未来的世纪,看到了许多稀奇好玩的东西……你们说我是不是一个超级幻想狂呢?

这就是我,一个粗心大意、还有点爱幻想的“两面派”小男孩,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喜欢上这样子的我?

我是个平凡的女生,扎进人堆里就找不着我了,如果要我简笔画来表达自己,我会画什么呢?

首先,我要画的是热狗。我的嘴唇很厚,特别像热狗,虽然不漂亮,但是10分可爱。

然后我会画1汪清泉,那是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就像1汪清泉,10分澄澈,虽有点近视,虽然很爱“下雨”,但我还很喜欢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我这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你是否看见了我纯美的心灵。

接着我将会画两只蝴蝶,那可不是庞龙的歌曲,而是我扑扇着的长睫毛,多像蝴蝶的翅膀呀!再美的花也需要绿叶的衬托,有了我那微卷的睫毛,我的眼睛唱起了歌儿。

我还要画1只趴在书上的虫子,是呀,那就是我——蛀书虫。我痴迷于书海,流连在书店,徘徊在图书馆。对于书,我无所不读,可以说是爱书到走火入魔。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踩着这阶梯,盼望夺取书峰之巅的那枚启明星。

最后,我要画1口破掉的锅。你猜对了,我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心里总是装着那些没完没了的“为什么”,总希望能弄懂所有的问题。

这就是我,虽没有嫦娥的风采,也没有西施的婀娜,但我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记住我了吗?

我今年九岁,身高1米39,体重25千克。我有一头乌黑的短发,还有一双小小的眼睛,但特别的有神。我还有一个高挺的鼻梁,像一座小山,鼻子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大家都叫我“唐僧”。

我的爱好有围棋、绘画、说笑话、数学……其中我最喜欢围棋和绘画。我学围棋已经两年了,也参加过比赛,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那是在一次围棋比赛中,上午我连输了三场,我非常伤心,但我没有放弃。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赶紧拿起书本抓紧复习,整整学了一个中午,这使我又有了信心。下午的比赛开始了,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一场又输了。我开始焦虑了起来,趁休息时间去找同学请教。在下半场的比赛中遇到中间对我不利的棋局时,我灵机一动,终于想出了方案,这才使我挽回了这一局,也让我成功升级到六级。这让我激动不已,同时也给了我一个警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更努力。

我不仅爱围棋,还爱绘画。有一天中午,我睡不着,一下就坐了起来,我抽出画纸,拿起铅笔和橡皮,就开始画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沉浸在画画中,画完后我正欣赏起自己画的画时,妈妈走了过来竖起大拇指说道:“画的真好,人物很立体,旁边的景物像真的一样。”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就是我,一个爱下围棋,爱画画的我。

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飞机见了掉下来的——刘楚珂。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可是爸爸妈妈却叫我“假小子”。不用说,我自然很调皮喽,凡是男孩能做的,我也能做,做的也差不到哪去。

我爱画画、唱歌、跳舞、吹竹笛、弹钢琴、读故事书,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性格很开朗、很活泼,在家是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是老师的“小助手”;在班里我是同学们的“哈哈豆”;外面我是……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头发上常常卡着一个粉色的小帽子,一条又细又长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一个小鼻子下长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人人见了都说:“这女孩真漂亮呀!”我听了后心里骄傲极了。

有一次,我正在家唱一首《大海我的故乡》,正唱着呢,突然,我的一个音调唱偏了,可恶的老爸讽刺我说:“呵呵呵,别人唱歌是要钱,你唱歌是要命。”(因为我唱歌本来就不怎么好听),我一听,非常生气,就故意把歌唱的音调不对、声音粗粗的,非常难听。只见爸爸捂住耳朵,表情超痛苦,见此事的我在一旁: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们喜欢我吗?喜欢这个“假小子”吗?愿意和我做个友好的朋友吗?

大家好我叫李馨雨,我今年9岁了。我的发型是长头发,中等个子耳朵小小的,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特招人喜欢,鼻子翘翘的,眉毛弯弯的,像柳叶眉一样,还有一张像樱桃一样的小嘴。我的性格很内向。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亲戚朋友家玩,爸爸妈妈叫我敲门我不敢敲门,还是爸爸敲门了,爸爸妈妈叫我叫人,我叫了一声大家好,就躲到妈妈的后面了。我喜欢看书,写字,唱歌,还有跳远,跑步。我记得体育课跳远时,我非常高兴,可是轮到我时我有点不敢跳了,体育老师说:“别紧张,把脚并拢用力往前跳。”我照着老师说的动作做了好多遍,最后我还跳了一个好成绩,以后我就慢慢的喜欢上了跳远。我喜欢穿深色衣服,每次穿衣服的时候都在镜子前面照过来照过去,妈妈老是说我太臭美了。我的缺点就是胆子太小了,上课的时候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就怕说错了被老师责备,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勇于回答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习。

这就是我一个三(4)班的小女孩。

我高高的个子,扁圆形的脸蛋,稍长的头发,看起来有点可爱。

我有点淘气,有点倔强,也爱睡懒觉。

在家的时候,我经常会不小心摔坏餐具,有时一天会摔坏三、四次,所以,爸爸妈妈总是把餐具放得高高的,生怕我会打破餐具。所以,妹妹给我取了个名字“淘气鬼”。

我也很倔强。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一旦我做出了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

我很喜欢看电视,每次放学回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甚至连书包都来不及放下,连饭都不吃。有时,爸爸妈妈让我做什么事,而我又正在看电视,我是不会去做的。他们若是把电视给我关上了,我就会和他们死缠到底。

有一次,我和老师一起上山去摘杏,可是回去的时候我却迷了路。那时我心里想,我绝不能在老师面前出丑。于是,我好好的想了一下,大概过了几分钟终于想起了回去的路,我们才安全的回家了。

平时周末在家时,我常常晚上7:00睡,早上10:00才起床。所以,妈妈常叫我“大懒虫”。

我的性格有点内向,平时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但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爸爸给我买一台电脑。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电脑,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曾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是现在,那依然只是个愿望。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也是。我会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有个姑娘,她性格开朗,活泼聪明,一双眼睛忽闪忽闪的闪出智慧的光芒。

她常常会问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她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头上美丽的蝴蝶结下面是一根乌黑发亮的、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辫子有节奏的左右摇摆,像指挥官的口令:一二……左右。

她是一位小小“幻想家”,常常独自一人托着腮邦,望着蓝天,无尽的想象:天上的情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白云变化无穷,天上到底有没有神仙……

她有一个粗心的毛病。在课堂上,有时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因为她上课不认真,只好慢吞吞的站起来,低着头红着脸,用手搓着衣角,后悔刚才没专心听老师讲课。

她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每次做数学,不是少写一个0,就是少写一道题,不是计算有误,就是忘写得数。语文不是少一画,就是有许多错别字……妈妈叫她“粗心鬼”、没出息。这时,她捏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不好的毛病,成为一个完美的女孩儿。

这个活泼可爱并又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而又有粗心大意的小女孩儿就是我—王彭雨晨。

我是一个活泼可开朗的女孩,是全班的开心果。

我梳着一束乌黑发亮的马尾辫,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又圆又大的脸上长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闪动着智慧的光芒,笑起来笑起来脸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显得活泼聪明。

我与苏轼一家,与太阳同名。我的优点有善良、乐于助人、逗大家开心、可靠、可信任。我的缺点有粗心、爱说话、太胖、人家说啥我说啥。以后我一定改正这些缺点。

在体育课上,我蹦蹦跳跳,身轻如燕灵活多变的动作赢来了大家的阵阵笑声。星期天我慢慢的走在街道上听着优美的音乐,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宿舍里。我们刚把洗漱完回到宿舍里,小漫摸了一下我的头说:“你帮我揪一下裤子,”我说:“好”。我帮她把裤子下来后我脑袋里忽然有一个想法。我说:“我把裤子扔起来看你们谁能接住”。她们说:“好的”。说完我把裤子向上用力一扔结果没人接住。我说:“咱们再来一遍。”说完我一边摔着裤子一边说:“准备好了吗?”就在这时阿姨站家门口,我还不知看到小瑞躺下了我回头一看阿姨来了我快速的把裤子还给了小白,大家都笑起来。

我叫段亚楠,今年十岁,上三年级。我的身高是一米三十三厘米,体型偏瘦,瓜子脸,有一双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

我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粗心了。我几次写数学的计算题时,总会把余数落写,或者计算百万乘法时后面的零漏写。就把上次期末考试拿来举例吧!那次,我在写语文试卷的时候,为了想一道题,思考了好久,结果还是没想出来,我就先做下一道题。当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时,忘了那一道题没有写,就随便把试卷翻了一下。下课铃响,收卷,做好的也来不及检查了。等收完卷我才发现那道题忘记写了,但已经不可以再写了。唉,你说,我是不是一个“粗心鬼。”

我酷爱画画,只要拿起画笔,就想画画。在班里,我画得还算得好的。周末有空在家我也会自己学习临摹一些国画作品,要想画得好的话,我还差得远呢!

我现在在新安江学书法,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都去,没学几堂课,那些简单的笔法都已经掌握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字更进一步,我要认真的练习书法,把字写好来。老师还说等我书法精通一些了会教我山水国画。

这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女孩。

这样的文章请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只要发自内心的感受即可,让别人来写怎样让你得到成长呢?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反省自己、成长的机会啊。希望你能理解。

人们常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战胜挫折,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是重要的。但是,在众多的挫折中,许多是大学生主观因素导致,并且挫折是大学生自己的挫折,它引起大学生自己种种不良、痛苦的体验。因此,正像大作家雨果所说:“应该相信自己,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要真正战胜挫折,更主要是依靠受挫的大学生自己。功。这也是毛泽东所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 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失败也是成功。大学生面对挫折、失败之时,应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害怕。 (三)树立“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思想。“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是爱迪生一生奋斗的经验的总结。爱迪生一生有1328项发明,其中每项发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他研制蓄电池从 1900年一直到1909,历经10年,共失败100296次,最终研制成功,其艰辛与挫折可想而知。然而正是从十万多次的失败与挫折中迎来成功,因此,可以说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爱迪生决不会有他那骄人的成绩。爱迪生的事例对不愿面对失败与挫折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启发。其一,在现实生活中,充满各种困难与艰辛,一切事情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成功者的成才之路只是脚踏一个又一个失败与挫折,去夺取胜利。换句话说,成功者“需要”一个接一个地战胜挫折,才能取得成功。这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其二,挫折是一种心理预报系统。它要求人们坚强,面对现实,探明受挫折的根源,找出失败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努力奋斗。倘若由于判断失误,确实所遇的是不可克服的障碍,那就应当承认事实,躬身自退,转移目标;倘若“不可克服的障碍”并非“不可克服”,则应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下定决心,排除障碍,转败为胜。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样的“心理预报”是必需的,这样的“心理预报”引导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正确认识,锻炼意志,不断发展自己。其三,挫折是人生的催熟剂。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担心挫折、害怕失败的人,总是把自己沉溺于万事如意的想像之中,不敢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更不能搏击人生,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痛不欲生。这样的人,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布朗所说,是“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 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这样的人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且必将被社会抛弃。而那些不断进取、不断奋争的人,他们在不断战胜挫折中锻炼了才干,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因为他们懂得,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尤其是在春风得意之时,一般很难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惟有当他遇到挫折后,才会反省自身,弄清自身的不足和弱点,以及自己的理想和需要同现实的距离,这就为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提供了最根本的动力,从而促进人的社会成熟和全面发展。歌德说:“自然对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她的秘密。”就是说,只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才会真正成其为人,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们应该记住贝多芬留下的一句话:“卓越的人一大优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大学生要成为卓越的人,应当投身社会,历经磨难,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经历挫折、忍受挫折是人生修养所必需的一门课程,挫折是人生的催熟剂。 正确对待挫折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采取科学、理智的方式战胜挫折。从避免错误的、有害的不良行为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愤怒、生气。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此时容器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正好是零摄氏度),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况下呼出的“水汽”。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无色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便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十分钟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 3000米赛跑的程度。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毒性。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大学生受挫后,更应该避免由于年轻带来的“怒发冲冠”,它不论对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还是对社会,都是极不利的。大学生应当尽可能冷静,以具有高等教育素养的大学生的理智加以正确对待,从而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最终克服挫折。避免自暴自弃。大学生受挫后常常表现出消极的自暴自弃的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大学生遭受挫折时,要懂得“最大的罪莫过于自暴自弃”,也不要忘了培根的人生哲理:“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以青年的朝气和勇气,在社会、学校、同学的帮助下,以积极的方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避免借酒消愁。大学生受挫后借酒消愁的情况在高校中也不时发生。对此,大学生应当了解,大量饮酒会造成神经系统和肝脏的全面损害,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还要认识到酒精并不能真正消愁,只是对自己大脑产生一时的麻醉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此外,饮酒还会引发诸如打架斗殴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采用正确的方法与途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奋斗目标。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的一切活动都是 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并且人一旦树立自己 的目标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愿为这努力的动力,激励他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地积极进取,也就是目的和社会责任感是激发每个人活动的内在动力。正如俄国著名作家车尼雪夫斯基所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 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洞而渺小。”大学生是社会、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并寄以无限的希望。大 学生应当把社会、国家的希望与自己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国、为 民做贡献的目标。大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就会调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潜力,克服一切困难,就会如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说:“只要目的正当,纵使走在摇撼的地上,步伐亦是坚定的。”因此,大学生 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的时候,应当具有“坚韧精神”,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相信爱因斯坦人生格言:“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 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正确归因。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人们失败的归因进行了研究。认为一般情况下,失败由客观因素(包括任务难度和机遇)和主观因素(人的能力与努力)造成。人们把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活动、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把失败归因于主观因素,会使人感到内疚和无助;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会产生气愤与敌意。大学生应正确分析自己的成败归因模式,特别要注意避免韦纳指出的两种错误的归因模式。例如,有的学生总是把自己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如学习上受挫折后,把失败归于运气不好,没能猜题目或埋怨教师的命题和评分,而不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如学习上受挫折后,把失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技能和努力的程度过低,因而抱怨自己,过多地责备自己。这两种习惯性归因,不可能找出造成挫折的真实原因,无助于战胜挫折。总之,大学生受挫以后,应当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找出造成挫折的真实原因,对挫折做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的归因,从而有效战胜挫折。善于灵活应变与情绪转移。大学生遭受挫折后,情绪往往处于不安、焦虑之中。因此,善于灵活应变,及时理智地转移目标和情绪,对克服挫折感相当重要。就是说,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遭受失败时,要善于转变近期目标,及时改变行动的方向,就有可能摆脱挫折情境与挫折感。例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为替战败被迫投降了匈奴的李陵说情而触怒了汉武帝,结果不但被投入监狱,而且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宫刑。对于这样的非人待遇,换个人可能就会走上轻生的绝路。但是,他在监牢里把刑辱置之度外,奋发图强,潜心著书,经过14个冬春,终于写成了巨著《史记》,为后人留下了伟大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他的这种应付挫折的方法,就是情绪转移法。司马迁遭屈受辱,身陷囹圄,却以《史记》传世,其战胜的方法和奋斗不止的精神对大学生应该有启发的。增强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是指个人遭受打击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人承受环境的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一般来说,挫折容忍力低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消极悲观、颓废沮丧、一蹶不振,甚至人格趋于分裂而形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挫折容忍力高的人,能忍受重大的挫折,就是大难临头、几起几落,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保持人格的统一和心理的平衡。大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挫折容忍力程度高低差异很大,甚至同一大学生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挫折容忍力情况也有不同。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状况与很多因素有关:身体因素。身体强壮的大学生比体弱多病的大学生更能抵御挫折。如同样是失去亲人,身体健康者容易经受住悲哀、忧伤的痛苦。而体弱多病者则易在悲哀、忧伤中使自己的身心状况进一步恶化。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者更能抵御恶劣的外部环境。国外有人研究发现,体弱多病者和身体健康者在丧偶后的一年内,前者比后者发病率高78%,死亡率高三倍多。个性特征。个性是个体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世界观等对挫折承受力都有重要作用。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懦弱、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当个体对某事兴趣浓厚时,其挫折承受力就强,如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弟弟炸死,父亲重伤,他自己也数次身临绝境,但他愈挫弥坚,终获成功。不同个体的挫折承受力不同,同一个体对不同的挫折情境其承受力也不相同。有的同学能够忍受学业的失败,却不能忍受情感的挫折;有的人能从容对待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群、孤独,却不能忍受丝毫的自尊心伤害。挫折准备。有挫折心理准备,将挫折的出现视为正常的大学生,比对挫折毫无防备的大学生更能接受挫折。大学生中被挫折打得措手不及的人,往往是那些过去一直很顺利,对挫折毫无心理准备的大学生。挫折认知与判断。个体认识影响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识与判断。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的想法和观点,亦即人的认识活动。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所导致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情境,对个体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一般认为,虚荣心强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敏感性高,承受力相应较低。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做客观评价的大学生,往往比那些挫折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大学生更能把握挫折。社会经验。挫折容忍力是大学生个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习得的能力之一,它和其他品质一样,可以经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国外曾有人做过一个动物实验,他们对一组幼小的白鼠给予电击及其他挫折情境,使其产生紧张状态,然后让它们正常发育,长大以后,这组白鼠就能很好地应付挫折引起的紧张状态。而另一组没有受到这类挫折刺激的白鼠,长大后遭受痛苦刺激时就显得怯弱和行为异常。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婴幼儿时期所受的刺激,可使其成年后的行为更富于适应性和多变性。相反,一贯顺利、极少受挫折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其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也就很低。但如果婴幼儿时期遭受的挫折太多、太大,也会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可能形成自卑、怯弱等特征。在生活中经历过人生坎坷的大学生比一帆风顺的大学生更能适应挫折。初涉社会、生活道路比较平坦的大学生对挫折反应往往十分强烈,应付挫折的能力亦差。某大学一个班级举行的年末联欢会上,一位三好学生唱歌走了调,同学们忍不住哄笑起来,他觉得无法忍受,当晚在校园里自杀身亡。这样的大学生实在令人惋惜,又令人深思。期望水平。高校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场所,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一些大学生往往在各方面,特别在学习上给自己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很高的要求。一些大学生经过奋斗达到目标,成为佼佼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达不到目标,他们由于对目标期望水平过高,在达不到目标时的挫折感因而也就更大。大学生挫折容忍力对其战胜挫折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现实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挫折,也为了应付将来走上社会,战胜事业中遭遇的更大挫折,大学生应当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挫折容忍力。因此,大学生应当注意身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利用一切社会锻炼的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并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正确的社会预见力与判断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和未来的事业,需要大学生良好的挫折容忍力,良好的大学生挫折容忍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宣泄。大学生受挫以后,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如得不到妥善地化解,大学生可能表现出攻击、轻生等种种消极的行为反应。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个体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采取可控的、合乎社会规范方式宣泄受挫后的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在高校中,自我疏导、情绪宣泄、运动宣泄、心理咨询等是几种主要的方式。自我疏导是大学生受挫以后,通过以语言或文字方式主动地与老师、同学、朋友,也包括与使之受挫的对象进行理智的倾诉,消除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这是一种简单且十分有效的宣泄方式。 情绪宣泄是指大学生受挫后的情绪往往处于悲痛之中,如果把这种悲痛的情绪一味加以压抑,大学生可能变得忧心忡忡、脾气暴躁,这有可能对其心理造成极大伤害,或者引起当事人的心身疾病或精神疾病,或者对他人、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处于悲痛之中的大学生,不妨在适 当的场合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宣泄心中的苦闷与失败的悲伤。痛哭使 悲痛情绪畅快淋漓地宣泄出来,同时流出的眼泪把情绪紧张或悲伤时体内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带出体外,这对于大学生成长是有利的。笑,也 是一种良好的宣泄方式。美国心脏病专家威廉 费莱博士认为,一分钟的笑相当于进行10分钟的慢跑。一次放声大笑不仅锻炼肩部肌肉、手臂、臀部、横膈膜和腿,并且还有镇痛作用。真所谓“笑一笑,十年少”。 因此,大学生应保持欢愉的情绪。积极参加各种充分抒发良好情绪情感 的活动,让大学校园充满笑声。运动宣泄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良好的宣泄方式。受挫的大学生通过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消除了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激发了积极进取的朝气。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激烈的体育运动,是受挫后“攻击”行为方式的“合理化”,或“攻击”行为方式的一种替代方式。同时,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增大了呼吸量,加速了新陈代谢过程,调节了大脑神经活动,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人际交往,等等,都十分有利于受挫大学生恢 复心理平衡和恢复信心。 心理咨询对受挫的大学生来说,应当看做是帮助自己克服消极、悲 观情绪,宣泄紧张心理,解除心理困惑,取得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首先排除由于缺乏对心理咨询不了解而形成的“只是有心理疾病 才去进行心理咨询”的误解。假如自己遭受挫折,或者心中不快,或者心 理困惑、障碍,甚至只是想找人谈谈,都可以去进行心理咨询,从而及时宣泄自己内心的某种心理问题或不良情绪。

我的自画像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手法来进行描述,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人详细的剖析清楚等等。

正文:

不知什么时候我变成了一个古怪的,独来独往的女孩子。好像没有什么人和我说话,没有什么人陪我吃饭,也没有什么人和我逛超市。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古怪,我喜欢和别人说话,但我很少说话。那是因为我每一次开口,别人都会觉得我唠叨;有没有人陪我吃饭其实也无所谓,但我不喜欢别人催我:“唉,你能不能吃快点嘛?”;逛超市,我是真的不喜欢……

还有,体育课上一到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就能见到我,如同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飘荡,看上去好像整个人都已经废了。虽然那时我正在思考一切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好像是很古怪吧,对吧?像是一个脱离现实自嗨的人。

但其实不是这样。你们认为我唠叨,是因为我喜欢A,但其他人都喜欢B,你们聊得很开心,对我来说像念经;你们一口饭嚼5下,我就嚼10下,怎么有意见吗?帮我吃啊!每次下定决心去超市买点零食——哎呀,这个太甜了……那个太多了,吃不完啊……这个,就这么点,这么贵……然后空手出来,白白浪费了5分钟。

明白啦?我就是这样成了个独行侠,或者说一个“古怪的人”,所以渐渐地不常和别人说话。

以前有人问过我,你没什么朋友,就没想过是自己的问题吗?对此那个操场上飘荡的孤寂的灵魂思考了很久的人生。渐渐地,我也明白过来了,我并不古怪。

比方吧,你们喜欢A我喜欢B,你们不喜欢我说B,我也不喜欢你们说A,那就各做各的事情,你们没有听到B我也没有听到A,大家都好好的对吧?而且我也没有必要为了交朋友而强迫自己喜欢,对吧?

那样会让我自己浑身不舒服,我不合群,我不交朋友,不是我孤僻古怪,是因为我想和B合群,想和B交朋友,但大多数人都和A合群,想和A交朋友,是这个理对吧?A和B都很好,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罢了。

所以如果你喊我,我没有回应,不要以为我耳背,我是在“念经”,念那些你们不喜欢而我又痴迷其中的“二氧化硫”。

我活泼。喜欢和一些班里的同学玩,因为和朋友一起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

我友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都喜欢和他们一起,即便是他们生气不理我,我也会去亲热地安慰他们。

我乐于助人。有时,我的同学没带文具,我都会爽快地递给他,有时还会露出笑眯眯的表情。

我认真。虽然,我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不管我考得多差,只要我认真不断努力,不马虎,就是好样的。

我爱看书。每次,我都是全神贯注地看着,外婆要叫好几遍,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我不是因为肚子饿了,而是怕被外婆骂。

我爱幻想,喜欢写童话。每次写童话,我都会很兴奋,一拿起笔就一刻不停地写着,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已经把作文写好了。

我爱收拾。有时我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有时还会把客厅、房间都收拾一遍。我收拾得一丝不苟、一尘不染,还会受到外婆的表扬。

我上课不说话,但有时会说,可是我都改正了,以后上课不再说话,不开小差,老师跟我们说过,在她眼里,只有认真和不认真。我的字还算漂亮,虽然外婆说我的字结构不好,可是,在老师的眼睛里,我的字算认真的了。只有认真,才会写好。

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我是一个勤快、认真、不马虎的人。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期自我意识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正确处理自我意识发展中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展示和自我封闭的矛盾,形成独立自信的自我,对大学生获得健康人格,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

一、正确处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青少年烦恼的重要根源。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合理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三种可能的调整策略:

(一)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其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这是最为积极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协调策略,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认识,确立切实可以达到的理想自我,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目标,通过顽强的意志努力使现实自我走向完善。

(二)基本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他们所能做的,是基本放弃理想自我,接纳现实自我,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中来确立自我信心,摆脱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而带来的自我伤害感,获得平常心,平静而踏实地面对生活应该成为这部分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观念。

二、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

大学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也凸现出来:成功的个人展示可以使大学生在他人的赞赏中获得个人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但展示中的挫折和失败也可能伤及自尊和自信;而封闭自我,深居简出,默默无闻,自我是安全的,同时也是孤独的,自我的无价值感常常困扰着试图封闭自我的大学生。面对着两难情境,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求大学生完成由关注“他人评价”模式向关注“自我评价”模式的转化,形成正确的理念: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为了对自我的发现和发展,寻找成功和愉快体验,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喝彩。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可让大学生更加放松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一系列失败和成功的尝试中获得个人成长。

三、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摆脱成长中的烦恼

根本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冲突,需要摆脱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外部依赖,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

(一)独立于他人评价,接纳现实自我

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自我的标准,过多关注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自我不确定性是烦恼的重要来源,而健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坦然地接纳自己。因此,实现由外在评价标准向内心评价标准的转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信心和个人成长的愉快体验。

(二)独立于社会压力,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

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流,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在才学、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期望,这些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部分焦虑来源于这种社会压力,常常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因此产生自责和罪恶感。摆脱这种困扰,需要大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学会灵活和折衷,接受自己个性中某些不为社会赞赏和肯定的方面,扬长避短,不勉强自己屈从社会压力,应该认识到,在不妨碍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成熟和独立的自我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一个人也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本着这样独立于社会压力的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张扬个性中积极的方面,淡化消极个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困扰,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论文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其貌不扬,却引人注目.我长着水灵灵的眼睛,扁扁的鼻子,... 他们都夸我画得更好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很爱看书,记得有

人们常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战胜挫折,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是重要的。但是,在众多的挫折中,许多是大学生主观因素导致,并且挫折是大学生自己的挫折,它引起大学生自己种种不良、痛苦的体验。因此,正像大作家雨果所说:“应该相信自己,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要真正战胜挫折,更主要是依靠受挫的大学生自己。功。这也是毛泽东所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 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失败也是成功。大学生面对挫折、失败之时,应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害怕。 (三)树立“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思想。“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是爱迪生一生奋斗的经验的总结。爱迪生一生有1328项发明,其中每项发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他研制蓄电池从 1900年一直到1909,历经10年,共失败100296次,最终研制成功,其艰辛与挫折可想而知。然而正是从十万多次的失败与挫折中迎来成功,因此,可以说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爱迪生决不会有他那骄人的成绩。爱迪生的事例对不愿面对失败与挫折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启发。其一,在现实生活中,充满各种困难与艰辛,一切事情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成功者的成才之路只是脚踏一个又一个失败与挫折,去夺取胜利。换句话说,成功者“需要”一个接一个地战胜挫折,才能取得成功。这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其二,挫折是一种心理预报系统。它要求人们坚强,面对现实,探明受挫折的根源,找出失败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努力奋斗。倘若由于判断失误,确实所遇的是不可克服的障碍,那就应当承认事实,躬身自退,转移目标;倘若“不可克服的障碍”并非“不可克服”,则应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下定决心,排除障碍,转败为胜。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样的“心理预报”是必需的,这样的“心理预报”引导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正确认识,锻炼意志,不断发展自己。其三,挫折是人生的催熟剂。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担心挫折、害怕失败的人,总是把自己沉溺于万事如意的想像之中,不敢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更不能搏击人生,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痛不欲生。这样的人,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布朗所说,是“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 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这样的人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且必将被社会抛弃。而那些不断进取、不断奋争的人,他们在不断战胜挫折中锻炼了才干,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因为他们懂得,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尤其是在春风得意之时,一般很难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惟有当他遇到挫折后,才会反省自身,弄清自身的不足和弱点,以及自己的理想和需要同现实的距离,这就为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理想和需要提供了最根本的动力,从而促进人的社会成熟和全面发展。歌德说:“自然对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她的秘密。”就是说,只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才会真正成其为人,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们应该记住贝多芬留下的一句话:“卓越的人一大优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大学生要成为卓越的人,应当投身社会,历经磨难,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经历挫折、忍受挫折是人生修养所必需的一门课程,挫折是人生的催熟剂。 正确对待挫折在正确认识挫折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采取科学、理智的方式战胜挫折。从避免错误的、有害的不良行为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愤怒、生气。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此时容器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正好是零摄氏度),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况下呼出的“水汽”。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无色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便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十分钟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 3000米赛跑的程度。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毒性。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大学生受挫后,更应该避免由于年轻带来的“怒发冲冠”,它不论对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还是对社会,都是极不利的。大学生应当尽可能冷静,以具有高等教育素养的大学生的理智加以正确对待,从而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最终克服挫折。避免自暴自弃。大学生受挫后常常表现出消极的自暴自弃的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大学生遭受挫折时,要懂得“最大的罪莫过于自暴自弃”,也不要忘了培根的人生哲理:“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以青年的朝气和勇气,在社会、学校、同学的帮助下,以积极的方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避免借酒消愁。大学生受挫后借酒消愁的情况在高校中也不时发生。对此,大学生应当了解,大量饮酒会造成神经系统和肝脏的全面损害,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还要认识到酒精并不能真正消愁,只是对自己大脑产生一时的麻醉作用,其结果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此外,饮酒还会引发诸如打架斗殴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采用正确的方法与途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奋斗目标。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的一切活动都是 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并且人一旦树立自己 的目标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愿为这努力的动力,激励他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地积极进取,也就是目的和社会责任感是激发每个人活动的内在动力。正如俄国著名作家车尼雪夫斯基所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 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洞而渺小。”大学生是社会、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并寄以无限的希望。大 学生应当把社会、国家的希望与自己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国、为 民做贡献的目标。大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就会调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潜力,克服一切困难,就会如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说:“只要目的正当,纵使走在摇撼的地上,步伐亦是坚定的。”因此,大学生 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的时候,应当具有“坚韧精神”,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相信爱因斯坦人生格言:“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 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正确归因。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人们失败的归因进行了研究。认为一般情况下,失败由客观因素(包括任务难度和机遇)和主观因素(人的能力与努力)造成。人们把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活动、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把失败归因于主观因素,会使人感到内疚和无助;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会产生气愤与敌意。大学生应正确分析自己的成败归因模式,特别要注意避免韦纳指出的两种错误的归因模式。例如,有的学生总是把自己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如学习上受挫折后,把失败归于运气不好,没能猜题目或埋怨教师的命题和评分,而不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如学习上受挫折后,把失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技能和努力的程度过低,因而抱怨自己,过多地责备自己。这两种习惯性归因,不可能找出造成挫折的真实原因,无助于战胜挫折。总之,大学生受挫以后,应当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找出造成挫折的真实原因,对挫折做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的归因,从而有效战胜挫折。善于灵活应变与情绪转移。大学生遭受挫折后,情绪往往处于不安、焦虑之中。因此,善于灵活应变,及时理智地转移目标和情绪,对克服挫折感相当重要。就是说,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遭受失败时,要善于转变近期目标,及时改变行动的方向,就有可能摆脱挫折情境与挫折感。例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为替战败被迫投降了匈奴的李陵说情而触怒了汉武帝,结果不但被投入监狱,而且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宫刑。对于这样的非人待遇,换个人可能就会走上轻生的绝路。但是,他在监牢里把刑辱置之度外,奋发图强,潜心著书,经过14个冬春,终于写成了巨著《史记》,为后人留下了伟大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他的这种应付挫折的方法,就是情绪转移法。司马迁遭屈受辱,身陷囹圄,却以《史记》传世,其战胜的方法和奋斗不止的精神对大学生应该有启发的。增强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是指个人遭受打击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人承受环境的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一般来说,挫折容忍力低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消极悲观、颓废沮丧、一蹶不振,甚至人格趋于分裂而形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挫折容忍力高的人,能忍受重大的挫折,就是大难临头、几起几落,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保持人格的统一和心理的平衡。大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挫折容忍力程度高低差异很大,甚至同一大学生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挫折容忍力情况也有不同。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状况与很多因素有关:身体因素。身体强壮的大学生比体弱多病的大学生更能抵御挫折。如同样是失去亲人,身体健康者容易经受住悲哀、忧伤的痛苦。而体弱多病者则易在悲哀、忧伤中使自己的身心状况进一步恶化。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者更能抵御恶劣的外部环境。国外有人研究发现,体弱多病者和身体健康者在丧偶后的一年内,前者比后者发病率高78%,死亡率高三倍多。个性特征。个性是个体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世界观等对挫折承受力都有重要作用。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懦弱、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当个体对某事兴趣浓厚时,其挫折承受力就强,如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弟弟炸死,父亲重伤,他自己也数次身临绝境,但他愈挫弥坚,终获成功。不同个体的挫折承受力不同,同一个体对不同的挫折情境其承受力也不相同。有的同学能够忍受学业的失败,却不能忍受情感的挫折;有的人能从容对待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群、孤独,却不能忍受丝毫的自尊心伤害。挫折准备。有挫折心理准备,将挫折的出现视为正常的大学生,比对挫折毫无防备的大学生更能接受挫折。大学生中被挫折打得措手不及的人,往往是那些过去一直很顺利,对挫折毫无心理准备的大学生。挫折认知与判断。个体认识影响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识与判断。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的想法和观点,亦即人的认识活动。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所导致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情境,对个体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一般认为,虚荣心强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敏感性高,承受力相应较低。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做客观评价的大学生,往往比那些挫折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大学生更能把握挫折。社会经验。挫折容忍力是大学生个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习得的能力之一,它和其他品质一样,可以经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国外曾有人做过一个动物实验,他们对一组幼小的白鼠给予电击及其他挫折情境,使其产生紧张状态,然后让它们正常发育,长大以后,这组白鼠就能很好地应付挫折引起的紧张状态。而另一组没有受到这类挫折刺激的白鼠,长大后遭受痛苦刺激时就显得怯弱和行为异常。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婴幼儿时期所受的刺激,可使其成年后的行为更富于适应性和多变性。相反,一贯顺利、极少受挫折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其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也就很低。但如果婴幼儿时期遭受的挫折太多、太大,也会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可能形成自卑、怯弱等特征。在生活中经历过人生坎坷的大学生比一帆风顺的大学生更能适应挫折。初涉社会、生活道路比较平坦的大学生对挫折反应往往十分强烈,应付挫折的能力亦差。某大学一个班级举行的年末联欢会上,一位三好学生唱歌走了调,同学们忍不住哄笑起来,他觉得无法忍受,当晚在校园里自杀身亡。这样的大学生实在令人惋惜,又令人深思。期望水平。高校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场所,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一些大学生往往在各方面,特别在学习上给自己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很高的要求。一些大学生经过奋斗达到目标,成为佼佼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达不到目标,他们由于对目标期望水平过高,在达不到目标时的挫折感因而也就更大。大学生挫折容忍力对其战胜挫折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现实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挫折,也为了应付将来走上社会,战胜事业中遭遇的更大挫折,大学生应当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挫折容忍力。因此,大学生应当注意身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利用一切社会锻炼的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并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正确的社会预见力与判断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和未来的事业,需要大学生良好的挫折容忍力,良好的大学生挫折容忍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宣泄。大学生受挫以后,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如得不到妥善地化解,大学生可能表现出攻击、轻生等种种消极的行为反应。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个体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采取可控的、合乎社会规范方式宣泄受挫后的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在高校中,自我疏导、情绪宣泄、运动宣泄、心理咨询等是几种主要的方式。自我疏导是大学生受挫以后,通过以语言或文字方式主动地与老师、同学、朋友,也包括与使之受挫的对象进行理智的倾诉,消除紧张心理,恢复心理平衡。这是一种简单且十分有效的宣泄方式。 情绪宣泄是指大学生受挫后的情绪往往处于悲痛之中,如果把这种悲痛的情绪一味加以压抑,大学生可能变得忧心忡忡、脾气暴躁,这有可能对其心理造成极大伤害,或者引起当事人的心身疾病或精神疾病,或者对他人、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处于悲痛之中的大学生,不妨在适 当的场合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宣泄心中的苦闷与失败的悲伤。痛哭使 悲痛情绪畅快淋漓地宣泄出来,同时流出的眼泪把情绪紧张或悲伤时体内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带出体外,这对于大学生成长是有利的。笑,也 是一种良好的宣泄方式。美国心脏病专家威廉 费莱博士认为,一分钟的笑相当于进行10分钟的慢跑。一次放声大笑不仅锻炼肩部肌肉、手臂、臀部、横膈膜和腿,并且还有镇痛作用。真所谓“笑一笑,十年少”。 因此,大学生应保持欢愉的情绪。积极参加各种充分抒发良好情绪情感 的活动,让大学校园充满笑声。运动宣泄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良好的宣泄方式。受挫的大学生通过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消除了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激发了积极进取的朝气。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激烈的体育运动,是受挫后“攻击”行为方式的“合理化”,或“攻击”行为方式的一种替代方式。同时,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增大了呼吸量,加速了新陈代谢过程,调节了大脑神经活动,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人际交往,等等,都十分有利于受挫大学生恢 复心理平衡和恢复信心。 心理咨询对受挫的大学生来说,应当看做是帮助自己克服消极、悲 观情绪,宣泄紧张心理,解除心理困惑,取得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首先排除由于缺乏对心理咨询不了解而形成的“只是有心理疾病 才去进行心理咨询”的误解。假如自己遭受挫折,或者心中不快,或者心 理困惑、障碍,甚至只是想找人谈谈,都可以去进行心理咨询,从而及时宣泄自己内心的某种心理问题或不良情绪。

佛像画论文研究

东方艺术:唯美,含蓄,深沉,淡雅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在二度空间里塑造形象,摄影是用影调、色调在二度空间里创造形象,雕塑则是用泥土,木石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性的艺术形象,书法则是通过笔墨、布白、结构、用笔来创造神采、呈现精神气韵.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来作为整体的表现方式,所以说,塑造性是这类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正因为如此,中外的画家、雕塑家、摄影家都十分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抓住事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外部特征.…中华民族美术过去之灿烂 傅抱石 近时外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性的批评,总是离不了说中国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保守着这种"自尊"、"自大"的好国民性。今日的中国,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义。 单论美术这一项,其发达之古,创造之精,莫说东方,就是世界上也难寻其匹。日本还在请中国人办外交主政事的时候,我们已把西域的美术精华吃下肚子。吐出以后的唐宋光辉之花。埃及是最古不过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画,和我们三代的玉器铜器比上一比,若根据他的遗物,他就发展到与三代同一时期也办不到的。"铜器时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壮伟大神妙不可言状的宝贝?虽一二遗留,它的价值,除供考古学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没有什么,然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了最伟大最先进的创造是无疑的。虽然有许多学者,硬说我们古代那批宝贝,某种是间接学自波斯的,某种又是直接从印度偷来的,总而言之,说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多大用的东西,然而这无非是因为我们的宝贝太高贵,把他们吓得没有什么可说。眼见中国如何贫弱,所以他们还要这样说:"中国何德何能?龟甲铜器,《春秋》三传,完全是伪造,你汉人尚能做什么呢" 虽然,他们尽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们一个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证他脑筋中起不可思议的作用,佩服得五体投地。难道这又是从英吉利法兰西偷来的么? 展开东方艺术系统图来看一看,所谓"古代系"、"希腊系"、"印度系"、"中国系"的四大系中,实际上只中国与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华民族不负起吸收、融化和创造的责任,到现在朝鲜有美术么?日本有美术么?"印度系"又走得几步路呢?关于这些理论,姑且不论。总之我们就是说:中华民族曾经包办东亚的美术,是东亚美术名正言顺的不祧之祖,也不为过。 我中华民族特别的长处,是不但能够闻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别的民族文化见见面,就会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术史学者,他们把中国自三国至五代(约西纪二○○--一○○○年)的一个时期,定为"佛教艺术时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时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艺术攫取时代"(日人伊东忠太氏),述说当时以后的美术,完全没有独自的发展,而决定中国的中世美术史。我可以举一个极简单的例,来证明这种述说的不确。诚然,中国的美术,受了不少印度的影响。但是要明白,这些影响,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华民族聪明的脑袋将它化得干净。譬如说,张墨顾恺之的《维摩变相图》,陆探微载安道的《无量寿佛》则学印度的么?印度有没有?云岗龙门巩县等佛窟两足交叉的弥勒像,又是学印度的么?印度的弥勒像,是否两双脚交叉还是并垂呢?像这种例,举不胜举,一二学者,觉得中国人太不可方物,于是拼命从佛教经典内,拖出中国佛教艺术的前身来。似乎带哭带骂地说:"中国真聪明!印度没有的东西也会造!你看呵!菩萨头背后那道圆光,印度又那里有呢?"我们并不否认人家如此地讥评,这正是我们所欣慰的事。美术是什么?佛教美术又是什么?朝鲜日本的古美术,都是中国美术的儿孙,然不能说朝鲜日本便没有它自己的美术。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在美术上特殊的伟大的表现!是世界美术史上最光荣灿烂的一页! 只是创造,创造得不高明是不行的;只是吸收,吞进去受不住也是不行的。中华民族,有无量成绩做本身最高度文化的证明。纪元前一千年的工世,能作出就是现在五千年后也还是奉为标准的"形式"和"纹样"。葡萄花纹,就说是外国货,然"云纹"、"雷纹"、"蟠纹"、"饕餮纹"总是本号自造!并且形体周备,意匠完美,会在砖瓦头上刻字描画!会将一双雀子,站在乌龟背脊上做灯盏!檐会飞!柱会雕!凡是与生活有关系的器物,哪一样不施以美的设计?秦始皇为防胡人而筑的万里长城,其雄伟盖世的气慨,又谁不咋舌吃惊? 绘画较工艺发达稍迟一点。古书上,舜皇帝的妹子,以及"苍颉作书,史皇作画"等等传说,姑不信它。在今日可得见的古代绘画作品,汉朝的已有很多了。孝堂山武梁祠的石刻画,固然不是二十世纪图案最发达的欧洲画家可以"便化"得出来,就是一块汉画像砖上的人物,也够使现代东西方的人物画家惊异。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橱内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那画上的人物,态度优美而庄重,线条遒劲,布置闲雅,第四世纪的东西,我们不知道那时候欧洲的人物画如何?再说唐代的阎立本,它的驰名世界的《历代帝王像》,听说尚有十三张在福建林氏家中(一说梁鸿志君所)。这稀世的宝物,它的唐代初期绘画的黄金时代,充分表示无遗。日本帝室御物有一张《圣德太子像》,中间画圣德太子,左右画山背大兄王和殖栗王。这张画,他们的确经过许多人研究,据旧法隆隆寺《寺传》上说,是百济国阿佐太子到日本画的。许多人不以为然,说《圣德太子像》的服制全是"本邦的古仪"!但是除此以外,可没有第二张和这画逼肖的作品。是天上掉下来的么?实事求是的先生们,不得不怀疑了,不得不恭维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了。因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也是中间画皇帝,两边画侍臣侍女的。于是《圣德太子像》的本源(布置或笔法),便牵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上。 经晚唐五代而至宋徽宗的花鸟,即今日还原色印在日本寻常小学生的画帖上。不过不说是中国的,但说"距现在有八百多年一个叫做宗的皇帝"而已。绘画到了徽宗时期,无论花鸟,山水,一切部门,都有杰出的大家,彪炳史乘!南渡后,刚刚一百二十年,霹雳一声,蒙古人打定了天下,可怜当时那班画家们,忍着精神上的痛夺,拼命向笔墨间抒其抑郁之孤愤幽绪!黄公望,他叫出"寄乐于画"的口号,以刺激那些利欲熏心的分子。倪云林也曾说过"余之画,不过草草,聊写胸中之逸气耳"!这种艺人的本色,也是当代社会的反面。我们看倪云林的山水,存着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元四大家中,王蒙为了母舅的关系,做过一下泰安知州,在画史上,虽然他的挥洒高妙,有时也逃不了峻刻批评。至明代则文沈唐仇是适合当时代的产物,谨严之中,复邃幽趣。至于清初的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他们的行径和笔墨,又岂独在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之间?尤其石涛的诗,"梅花"、"遗民"可说是常常应用。我们在三百年之后,应不应该向这些民族艺人表示诚恳的敬意? 雕刻的遗迹,随便说吧,如云岗巩县天龙山等多数的佛窟,真不知接受了几何人的瞻仰和崇拜。东方固是第一大艺术,西方也未见得有出其右者。我们要知道,这成千成万的石佛,都是先民一刀一刀,一尊一尊,累月经年所造成,若说是没有伟大力量的民族办得到,那现在也不让云岗独霸一部东方雕刻史了。 这无量数的遗宝,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唯有这些遗宝,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上始值得自豪,值得人家不远万里费长久时间,来研究我们一张纸或是一块石头。 然则中国美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这可分做两方面说:一方面,以异民族的关系,突然接触"形式"、"色彩"与自己绝对不同的美术品,自然产生一种奇异。或者本来存有某种用意(如对于工艺品),因之有些人,拼命地研究。这些人,是把中国美术推崇得真比天还要高不可攀。一方面,就美术品的评价上,中国美术品,大至开山打洞,小至一把扇子、一个酒杯,都具有不可形容的独特境界。这种境界,是中华民族的境界,是东方的境界,也即是世界两种境界之一的境界。因此,与欧洲美术,显然划清了路线,而此辔齐奔。 他们的绘画,是"色彩"和"面"的结合;中国的绘画是"线条"和"点"的交响乐。过惯了都市文明的他们,现在也需要枯淡清冲的刺激,在绘画上,已有相当的证明。不过以欣赏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欢喜唐宋的谨严,有的欢喜元人的淡逸。 他们的雕刻,是不穿衣服的多;中国的雕刻,则多穿衣服。人体的曲线固属美妙,而衣服飘举,隐约如见,又何尝不美?他们的材料,多用金属,用石头;中国的材料,多用木,用泥,用麻,用漆,这是种种环境造成的分歧当不因此显其轩轾。 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东晋有顾恺之的《论画》,南齐的谢赫的《六法论》。当第四五世纪,即有如此完善的绘画理论,可说是惊人的成功。如顾恺之说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完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彻合理呵!本来美术不像科学,不一定读熟了理论才去制作,也不一定有理论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术史家们,常常贬人而誉已。我以为这些精湛的论著,是值得特笔大书,任他们存着怎样的偏见,也绝不能稍稍摇动。 在另一种情形之下,"中国美术"这个名词,稍稍费解。它的含义,似乎加了一层限制。欧美人所谓"中国美术",至多包括到嘉道以前。那时候,足迹到过中国的还不多,仅仅从一些布教师或商人的手中,得受中国美术的洗礼。日本人就根本不说出"中国美术"四个字。虽然是一本一本图谱或论著,自序文至版权页都是中国的美术品或研究,但总名之曰"东洋",或名为"支那古代美术",置于印度朝鲜之间。我们自己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明白西洋人与日本人的中国美术观,在可能内,他们是以不提起为妙的。此中道理,非常简单。 那种中国美术在世界上,不是被人轻视么?当然!在现在民族竞争的时代,谁肯对我们中国人说出半个好字?事实上,我们早知道有若干的"中国通",在贩卖中国的美术,在靠谈谈中国美术吃饭!更说具体一点,中国美术实在好得使一切不愿谈的人而又不得不谈,更不得不把中国美术似通非通地来利用。美国大来公司邮船上所印的旅客单,也装饰了中国六朝的佛像,江西不值钱的樟木箱子,到了支加哥会变成无上的美术品。日本不必论,著是不相当研究过中国美术,想做美术家是很困难的事。近年上田恭辅氏的《支那美术工艺骨董图说》,翻开封面便是"震惊世界的支那工艺美术"十一个大字。这点,也可见中华民族美术在世界的力量和地位了。 中华民族美术的进展,恰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条线,随美术的部门而曲折不同,同时随民族意识的强弱而曲折不同。我们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迹,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术建设的参考。 美术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它的发生,成长,或是灭亡,都有它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顺着而同一步骤,同一进退。前面说过,中国美术发达最早的是工艺,如玉器、铜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为朝廷设了玉府,召了许多琢玉的人从事研究制作,铜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在这统一的机构指导之下,所以呈露当时代工艺极盛的时期。以后秦汉承继三代有组织的宏规,遂蔚成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的美丽轮廓,造型的样式上,也愈见复杂,一一合于生活的需要了。绘画也可以用此种在统一下始得发展的方式来证明它的盛衰。绘画上黄金时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艺,育成吴道子李思训阎氏兄弟(立德立本)许多凌铄古今的大画家,山水画之勃兴,佛像画之转变,这不都是玄宗的功劳么?宋代更是值得我们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扩充翰林图画院的机构,并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绘画,当时的文臣武臣,有几个不能伸纸挥洒的呢?基于这种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绘画,人材之多,发达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两晋六朝又哪能相提并论?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优崇佛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至于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奖进,那中国美术史可以划明代为最后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所资为最丰富最可靠的美术参考资料,大部分是这三朝的成绩。 现在我们足以相信,相信中华民族美术的建设,是在先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术的可言;是在造成统一的倾向,而后始有"广大"、"庄重"、"永远"的收获。我们过去的痕迹,很明白地呈在眼前,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的中国美术,时代的使命是什么?统一的倾向是怎样?前者可以把近几十年的美术看一看,自然可以发觉我们应该走的大道,后者就是审度目前的缓急,决定这些大道,走哪一条?如何走法?西方艺术:自然主义,理想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机械主义, 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后现代派,象征派,印象派,抽象派,纳比派,维也纳分离派,巴黎派,后印象派,新造型主义...西方现代艺术不代表中国 欧洲中西部地区是殖民宗主国和殖民地不同大陆文化大碰撞的前沿,产生的一些新的画派与欧洲内部传承下来的画派大相径庭,就用年代来划分,介绍给全世界时“忘了”在前面加地理限定,仿佛西方艺术有了现代,全世界艺术就该断代,转而去追随他们。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披览见诸报刊的众多有关文章以及打着这个招牌的各类美术创作,我发现后现代主义几乎被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杂货铺。 在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那里,后现代主义被演绎为泼皮无赖式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体现在画面上往往是可口可乐商标和京剧戏装人像的简单拼凑。尽管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但西方后现代艺术在我国仍鲜有介绍,它的本真面目国人大都不谙其详。毫无疑问,这是造成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和诠释彼此矛盾相互�格的原因。令人高兴的是,在世纪之交的岁末年初我们不期获得了一个亲眼目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机会。由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和美孚基金会协办的“外面的世界——美国当代艺术展”(原名“走出边界:21世纪前夕的美国艺术”/Out ward Bound:American Art at the Brink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于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先后在上海和北京长期展出,使我们能够匡谬纠误,获得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真实面目及其意义的正确认识。 据展览的美国组织者称,这个展览的90件作品是在他们走访了美国各地数以千计的画廊和画室之后从中挑选出来的,绝大多数作品是90年代的新作。从这个经过组织者精心挑选、历经两年的筹备得以实现的展览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回到架上艺术 让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西方现代艺术史特别是艺术非架上化的历程。 人们将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布内的革命,他要造反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这场革命经由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不断推进,直到抽象主义出现,可以说是大功告成了。塞尚及其信徒们都还是虔诚的画家,他们惮精竭虑所钻研的始终是“怎样画”的课题。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重构、简化和抽象化,他们最终创造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艺术。说到底,塞尚所开创的艺术仍然是传统的,至少它与传统保持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塞尚派承袭了西方人自古希腊建立的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以理性主义的眼光来观察、认识和探究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的艺术代表了工业文明时代西方人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探索宇宙及其奥秘的新成果。 在现代艺术史上,塞尚固然伟大,但与另一位名叫杜尚的法国人相比,他未免显得太保守、太缺少革命性了。如果说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的话,杜尚则可称为“现代艺术之继父”,而且与前者相比,后者的艺术更富有革命性,其影响力也来得更为强烈、更为巨大。 1913年,杜尚创作了第一件惊世骇俗的作品:将一个带有车轮的自行车前叉倒置固定在一张圆凳上,取名为《自行车轮》。1917年,杜尚又将一个男厕所里用的瓷器小便池送交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会。作为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尚首创的所谓“现成品”艺术标志着现代艺术的根本性转折。在此之前,塞尚所开创的艺术带来的只是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更新,而杜尚则从根本上颠覆了艺术的固有概念。塞尚是一个严肃的画家,而杜尚则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从此,人间诞生了这样一个神话:一个日常生活物品甚至是废品可以成为艺术,因为艺术家说它是艺术,它就成了艺术。沿着杜尚指引的方向,二战后西方艺术家创造了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集成艺术和装置艺术等等。这些艺术都是“现成品”的陈列、重组或复制。由这些小规模的现成品艺术扩展开来,艺术家进一步推出了大地艺术和环境艺术。接下来的艺术探索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偶发艺术和过程艺术,这类艺术力求打破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大众的界限,重视的是创作的过程、行为和体验,而不是创作的结果。尽管这些艺术都认为观念比作品更重要,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而真正的、狭义的观念艺术即概念艺术则完全取消了作品。概念艺术有一个源自达达主义的观点,即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实物——绘画或雕塑,有形的实物出自一种思想,因此思想本身就是艺术品。概念艺术通过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否定最终否定了艺术自身。至此,一部按其自身逻辑发展的西方现代艺术史翻到了最后一页,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艺术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艺术究竟有何特征?首先,回到“架上艺术”,回到绘画和雕塑的原有范畴中来,是后现代艺术起死回生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各种无视技艺、反对技艺的观念被抛弃。艺术家终于捡起画笔和调色板,重又回到画布中了。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所有的技术问题,不管是人体解剖还是空间透视,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不管是色彩还是造形,都已得到解决,没有任何未竟之业留给今天的艺术家。新一代的艺术家已经彻底打消了在艺术风格上进行“创新”的企图和野心,他们毫无愧色地抄袭前人的成果,大大方方地搬用现成的风格。于是,80年代的西方艺坛出现了各种旧瓶装新酒的艺术样式,批评家为此发明了各种名目:新表现主义、新抽象主义、新波普艺术、新几何主义、新构成主义、新概念艺术等等。只是加了一个“新”字,过去的变成了新生的,他人的变成了自己的。只是换了一套行头,现代艺术各流派便又再次粉墨登场。虽然新艺术在风格上各有所宗,其表现的精神内涵也彼此不同,但艺术家们都把制作并呈现一个能为观众所感知的画面或物体作为抒情表意的手段。这是西方现代艺术从艺术走向非艺术、从有形的作品走到无形的观念、从创新走到绝境后的浪子回头。到这时,艺术史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艺术史还可再谱新篇。 “美国当代艺术展”中有一件劳申柏(RobertRauschenberg)的新作《无遮的洛杉矶》。面对这幅镶在画框中的小画,有人可能一时回不过神来,这还是1985年在北京举办过展览的那个劳申柏吗?这还是那个用占据中国美术馆三个展厅的废纸箱破轮胎等废品垃圾将中国观众吓得目瞪口呆的美国“顽童”吗?没错,就是他!正是凭着那些所谓的“组合绘画”和“集成艺术”,劳申柏于20世纪50年代一举成名,成为一颗耀眼的波普艺术明星。70年代他还一度从事过舞蹈和表演艺术。自80年代以来,劳申柏改弦更张,潜心搞起了版画创作。尽管其作品仍是照片、印刷品等现成材料的复制和重组,但回到画面对于劳申柏来说已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巨变。回到具象世界 在“美国当代艺术展”的开幕式上,展览策划人、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主任南茜·马修斯(NancyMatthews)女士在致辞中说:“你们可以从这个展览的作品中看到美国西部的丛林和新英格兰州的平原,看到美国的城市风光和乡村景色,看到美国人的生活。”这几句话本身没有什么弦外之音、深奥之义,但在一个西方现代艺术史的研究者听来却十分陌主、十分新鲜。因为具象绘画特别是风景作品在现代艺术中消失得太久了。 前文已经提到,塞尚发动的是一场针对写实主义的反叛运动。尽管塞尚绘画本身还是具象的,他还没有抛弃人物、静物和风景等客观对象,但在塞尚心中,绘画的目的不在于逼真地再现客观对象,而在于追求形式本身的价值,即通过形状、块面和线条的组合,创造一个毫无情感内容和文学性的纯造形的画面。他的艺术被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总结为“有意味形式”,从而开“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形式主义美学之先河。在塞尚之后的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绘画中,再现性因素进一步退到次要地位,它们注重的是通过简化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画家强烈的内在激情。立体主义者更加肆无忌惮地肢解了现实的形象,他们的画面是支离破碎的客体的“零件”的重新拼合。终于在抽象主义那里,客观物象被�夺殆尽。康定斯基在1910年写道:“我豁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的画上不需要什么客观的东西和客观物体的描绘,而且这些东西实际上对我的绘画是有害的。”抽象主义者一致宣称:“艺术并不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 造出来。”对于抽象艺术家来说,大自然是避之不及的瘟神,在他们的作品中,任何具象的联系都是不能容许的,他们要创造一个完全独立于客观世界的全新宇宙。 虽然早在1913年,当至上主义者马列维奇创作出《白色上的黑方形》时,他就宣称“绘画的零点已经到达”,但在二战以后,抽象艺术仍然获得了辉煌的发展。直到50年代法国人伊夫·克菜因绘制出单色画、特别是70年代美国的极少主义和色场绘画出现之后,抽象艺术才最终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死胡同。 抽象艺术在它存在的半个多世纪中尽管产生了成千上万、面目各异的艺术品,但与造物主创造的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和客观世界相比,抽象艺术所创造的图像仍然显得极为贫乏、单调和有限。与抽象艺术家当初企望的摆脱具象和客观世界的束缚,进入无限丰富的表现天地的美好愿望相反,人类所能创造出的有限的符号形式,使得抽象艺术比起具象艺术更易重复、更显枯燥。而且,抽象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哲理意思和内在激情,因抽象符号的不确定性,而显得含混不清、难以确认。当初,塞尚及其信徒们极力将文学性排除在绘画之外,但发展到后来,抽象艺术如果离开了文字语言的解释,其本身就只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壳。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伴随着艺术抽象化的演进,风景题材更是被长期排除在艺术家的视线之外。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绘画是自然风景的最后驿站。在具象因素岌岌可危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绘画中,艺术家只对人造的风景——城市建筑偶有眷顾。至于70年代出现的那个与抽象主义极端对立的照相写实主义,虽然作为照片的复制品,这类绘画具有欺目乱真的写实能力,但它们仍然只钟情于水泥和钢铁的丛林——城市风光。随着抽象艺术的寿终正寝,80年代的西方艺术家重新将目光投向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投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既然大千世界重又受到艺术家的关注,那么再现客观对象的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便也自然而然地随之卷土重来(当然,写实语言原本就不是僵死单一的)。这是一个旧有画风重获新生的时代,又是一个各种画风同时共存的时代。此时,精雕细琢、毫厘毕现的照相写实主义风格有人沿用,逸笔草草、自由挥洒的表现主义风格也有人借鉴;平面化的造形处理有之,三维空间的营造设计也有之;单擅色块涂抹的画风可以见到,专以线条勾勒的作品也能见到。有人将80年代西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写实画风统称为“自由具象艺术”。 “美国当代艺术展”的90件作品中仅有3幅抽象绘画,而在占绝大多数的具象绘画中,人物、风景和静物等传统题材应有尽有。在表现手法上艺术家们各显其能,因而整个展览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化面貌。仅以“室内情景”这一类题材的作品为例,就兼有杰姆·理查得(JimRichard)的黑白摄影般的写实图像和约翰·亚历山大(JohnAlexander)的轻描淡写的简约画面。大自然的描绘更是包罗万象,这里既有沃尔夫·卡恩(WolfKahn)的类似野兽主义的风景,也有韦 恩·布莱恩(WayneBryan)带有装饰性的水族馆;既有帕特里西亚·弗雷斯特(PatriciaForrester)水彩画《荷塘》,也有琼恩·梅耶尔(JonMeyer)电脑画《冰山》。 走向多元并存 上文已经叙述到,现代艺术存在着既互相对立、又彼此平行、有时甚至相互重合的两条道路,这就是以塞尚为代表的形式化的“为艺术的艺术”和以杜尚为代表的观念化的“反艺术的艺术”。我将它们分别称作“理性的现代主义”和“非理性的现代主义”。这两条道路分别按单向直线进步的轨迹,以流派的次第递进、新旧更替的模式向前延展。当塞尚的信徒画出了极少主义的空无一物的单色画的时候,当杜尚的追随者创造了取消“文本”的虚妄无凭的概念艺术的时候,这两条现

可以去汉斯的官网上下载吧~他们有(设计)这本oa期刊

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如果说历史是人类谱写的一部气势宏伟的交响曲,那么雕塑艺术就是其中一部精致而独立的乐章。雕塑是造型艺术种类中最早出现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建筑艺术以外的另一种表现实体空间的艺术。雕塑是有三维空间的由人类创造的存在于实际空间的立体形象。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中国的四大石窟、兵马俑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雕塑永远表现动态,甚至完全静止的雕像也被看作具有一种内在的运动,一种不但在空间、也在时间上持续的伸展的状态。人们可以从这一瞬间的造型中想象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想象行为的连贯,持续的活动过程,从而体味出它的活力和精神,体味出它的冷冰冰的物质材料后面的体温和感情。雕塑是可视的、可触摸到的并能反映一定意识形态及较高审美意义的实体。雕塑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根植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一颗常青树。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大最鲜明的文明。尽管两者都产生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这同一种社会基础上,都受制于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故而在雕塑艺术上形成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一、题材差异 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中国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文明,使人与自然及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因而中国早期雕塑题材以动物为主,《四羊方尊》、《莲鹤方壶》等就是其中的杰作。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宗教佛像也成为中国传统雕塑的表现对象之一,最有名的当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和敦煌石窟这四大雕塑群,此外还有大量的寺庙造像。同时在中国厚葬习俗的影响下,君主及达官贵族大势修造陵墓及陪葬品,使得陵墓雕塑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上的又一珍宝,最具代表性的就属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对比之下,西方的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宗教性的商业社会,城市化的生产培养了西方人的外向性和冒险性的性格,再加上海上,陆路交通发达,同东方交流广泛,这一切都有利于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神话传说是两方雕塑题材之一,如希腊人认为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神的力量显现的结果,人和神是同源的,神就是人最完美的体现,神同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是他们长生不老、神通广大而已。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产牛了关于缪斯、阿波罗为主神及其统率下的缪斯的神话。 对人体美的表现也是两方雕塑家们的又一题材。体育竞技和大型的敬神是古希腊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竞技大多以裸露身体的方式进行,这也许是为了在竞技比赛的同时显露强悍,优美的体型。这种社会风尚的流行无疑给雕塑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和创作的环境,给比赛胜利者雕像也成为雕塑家的一项任务。如米隆的《掷铁饼者》。 二、精神追求上的差异 在中国人看来,主体与客体相通、感性与理性共融,视“天人合一”为宇宙观核心,相信天人感应、天人相类。这种思想的必然结果即自然的入化和人的自然化,确信人们心中所要抒发的东西,都能在宇宙世界找到相应的事物,并以其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汉代霍去病的陵墓,墓前有十多件石雕,如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牛、伏虎、野猪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踏匈奴》。为了表现霍去病的赫赫战功,作者别出心裁的雕造出一匹气势轩昂、庄重雄强的战马,马的神情果断沉着,仿佛在时时刻刻警惕着,防止被踢翻在地的匈奴败将挣脱而逃,体现出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坚定意志。虽然没有直接雕造霍去病的形象,但是通过《马踏匈奴》整个作品不难体现他的品格与精神,使人联想到英勇无敌的青年将军,似乎听到击败匈奴的胜利呼声。其它石雕也分别体现出将士们不顾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所乘六匹战马的雕刻形象,艺术家概括地塑造了六骏的立、行、奔、驰的健美姿态,并显示六匹骏马那英勇而温顺、刚毅又善良的性格。造型饱满剽悍,神韵充沛飞扬,层次转折有力,在外光映射下富于变化,具有节奏感。雕刻的是马反映的是人,象征唐太宗李世民的品格,歌颂了李世民的伟业丰功。 除了表现人的精神品格和功绩外,也成为体现当时统治阶级权力的载体。例如清代十三陵,墓前的石象背加鞍鞯,上托宝瓶,头施笼佩,四足平衡,完全依照皇帝的仪仗,其寓意为“太平有象”——动物失去了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活力,成为皇权的象征。 以上以物喻人,“天人合一”的例子在中国雕塑艺术中举不胜举。而西方则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突出了人的意志。西方雕塑的表现题材基本上是以人体为主,就算是神话人物也是以人为衣钵,体现人体的美。每个时代的雕塑家几乎都共同关注人体与精神的统一。如古希腊雕像就是通过人物整体,在单纯与静穆中显示出一种理想的美。黑格尔说过,“希腊民族性格的特点在于他们对直接呈现的而又受到精神渗透的人身的个性具有高度发达的敏感,对于自由的美的形式也是如此,这就使得他们必然要把直接呈现的人,即人所特有的受到精神渗透的躯体,作为一种独立的对象来雕塑,并且把人的形象看作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的最美的形象来欣赏。”①(注:参见〔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8页。) 三、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雕塑是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雕塑品的实际体量与绘画的虚拟体量从视觉感受上是不一样的,绘画中的虚拟体量要达到雕塑的实际体量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也就是雕塑魅力所在,它以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是其它艺术形式无可替代的。 作为精神的实际存在,西方人体雕塑在“理念”世界的支配下具有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它不是凭借自然景物的烘托,而是凭借光线与阴影的变幻以展现形体的空间实在性,因此西方人体雕塑是严格意义上的空间艺术,在20世纪以前,希腊雕塑的物理性的立体空间概念,成为西方雕塑家共同参照的范式。 中国美学突出强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艺术家们共同追求着那种“天地浑溶一气,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以似之”的境界,营造着“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独特空间。北京天坛的圜丘面对着一片虚空的天穹,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反映出中国人与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时空互渗的空间意识。因而中国的雕塑往往不是以孤立的实体出现的,而是尽可能采用“借景”、“虚实”等种种方式,以求与自然景象合为一体。那些石窟造像多是通过背景热烈激昂的雕绘故事的陪衬和烘托,而显得更加宁静和睿智,从而弥补了独立的圆雕在表现空间容量方面的局限性,构成了一个空间形式包含时间节奏和动感的艺术世界。唐代的帝王陵墓所确立的“以山为陵”的体制,使陵墓、陵前雕刻与自然起伏的山势巧妙结合,令观者“身所盘桓,目所绸缪”,西方那种瞬间直观把握的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 除了空间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中国雕塑以写意为主的表现手法与西方雕塑的写实性表现手法也形成反差。由于中国雕塑很晚才与实用美术真正分离,在漫长的岁月中,雕塑大多只是实用美术的一种装饰手段。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表现物象,因此形成了中国雕塑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特征。不讲究描摹写实,在塑形上注重写意传神,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神似胜于形似”,这种中国式的美学观念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古代雕塑史,即使有时表现出一定的写实性,也只是比较细微而已,在本质上依然属于意象性造型。正因为中国艺术以表现、抒情、写意见长,追求艺术意境,中国古代雕塑也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意境特色。“所以汉代那些女陶俑会有着细柔的腰肢,有着如盛开的喇叭花一样美丽形状的裙裾和翩翩起舞般的拂袖姿态;所以敦煌北朝的彩塑佛像会有着不可言说的微笑,并且在这微妙的笑容中透露着内心的智慧和远离尘世的洒脱风采;所以敦煌唐代的彩塑菩萨会有着如血脉在流淌搏动的肌肤和薄如蝉翼的透体天衣;宋代晋祠的彩塑侍女会有着美人鱼一般的身段。”而我们在欣赏的时候,必须使用我们本民族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习惯,才能够真正感觉中国古代雕塑“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而在西方,就雕塑而言,他们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写实性雕塑。这种写实性雕塑风格的产生是由于“模仿说”的明确提出。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艺术必须“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而模仿是人的“一种自然的本能”。强调对外事物的模仿和反映是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艺术传统。“模仿说”如同一面镜子,反映视觉的真实。如《米洛的阿芙洛狄特》与《大卫》都是对人体的真实再现。并且,围绕着人体塑造,古希腊令创造出一系列的标准法则,如1:7和1:8的人体比例。文艺复兴时期又创立了透视学和解剖学两大成就,有些雕刻家如多纳太罗、米开朗基罗等还亲自动手做人体解剖实验。这些都是为了能更好、更准确的模仿自然,更完美的刻画雕塑形象而服务的。 四、造型手法的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家都重视线条的表现力,重视以线条造型为共同的媒介,而西方的用线仅服务于造型。黑格尔认为速写或草稿卓越的表现了画家的天分及其特点,安格尔认为线和形愈简练愈美和有魅力。可见线条对画家的造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雕塑特别是圆雕来说,线的因素更是不见其痕迹,雕塑家刻意追求的是团块和体积、重视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素描中的线条只是充当表现这种效果所界定的轮廓线。米开朗基罗曾说过,一个好的雕刻作品即使从山上滚下去也不应有一处磨损。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都来自于原始实用美术,从彩陶时代起,绘塑便相互补充,紧密结合。中国雕塑不仅吸收了绘画的线条色彩的特点,而且还习惯在雕塑上绘色描线。中国古代长期绘塑不分家,而且对绘画更为重视,因而雕塑具有了明显的绘画性。这种绘画性导致中国雕塑区别于西方雕塑追求团块和体积,因而是线条在雕塑中发挥重要的造型辅助作用。雕塑家“运刀如运笔”,通过富有弹性而又丰富多变的线条,或表现飞奔的情态,如汉代的“四灵”瓦当、龙门莲花洞中的飞天等;或表现不同质感;或表现不同体型;或表现不同个性……。总之这种“净化了的线条”既体现了各自的时代风格,又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行云流水,骨力追风,刚柔相济,状物抒情,充分展示了中国雕塑中线条的灵活性和自由美。 另外,中国古代雕塑还喜好在雕塑上绘色。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战国的随葬木俑、汉代的画像砖石,唐宋的“影壁”形式,无不是塑绘与雕绘相结合的产物。晋唐以来的佛教塑像更具有绘画的风貌,莫高窟盛唐时期的彩绘菩萨,设色浓艳华美,体态雍容华贵,生动的表现出盛唐时期的贵族妇女的风度神韵,这种艺术效果充分显示了中国雕塑家的创造才能和民族特色。这与西方雕塑很少设色区别也很大。在这方面,西方雕塑与其它门类艺术之问有着严格的界限以及各自独立的表现方法。从古希腊时代直到20世纪之前,西方雕塑作品很少有设色者,中间仅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产生时,出现一丛敷彩的建筑装饰雕像,以适应王室贵族的审美趣味和感观享受。但那种净素妍雅。强调光影感的大理石刻雕塑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西方雕塑家大多尽力排除从色彩的优越性中择取绘画的辅助方法。法国雕塑家法尔孔奈说过:“如果雕刻能保留在自己确定的范围之内,它就不会丧失自己任何一项优点;但是,如果它要使用绘画的全部手段,它就会受到失败的威胁。这两种艺术各有各的表现手段,色彩不是雕刻的手段。” 五、材料的差异 雕塑是使用真材实料来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材料不仅有坚硬的质地,而且也能像色彩一样借物传情,发挥和延伸设计者的思想。如花岗石的坚硬能使人产生出坚如磐石之感;大理石的洁白能使人产生出纯洁无暇之感等等。罗丹的作品大家都熟知,在他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彭湃的激情。他那双天才的手用泥土塑造的肌肤下似乎流动着生命的血液,假使没有以能保留住作者手印的青铜来铸造,那么可想而知我们将无法欣赏到这动人的一幕。 在雕塑材料的使用上,中国雕塑较之西方尤为丰富,如土、木、石、玉、铜等等,其中以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土木居多。从仰韶文化的人像陶塑到长沙汉墓中的彩绘木俑;从秦陵兵马俑到唐代木雕迦叶像,从敦煌莫高窟的彩塑菩萨到明清时代的小品雕刻,皆体现出中国人对土木的依赖性和亲切感。西方由于工商文明的发展而较早地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在雕刻材料的选择上也较早地扬弃了土和木的利用,在雕刻材料的选择上创造了以石雕为主流的雕塑艺术史。 总之,中西方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特征,决定了西方艺术的注重写实性与而中国艺术崇尚写意性的两种不同审美取向;同时在造型手法和材料等运用上也造就不同层度的差别与异同。中西雕塑艺术虽有风格特征之别,但无优劣高低之分,以上只是对各自风格与观点的评述,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雕塑这一艺术领域的奇葩。

敦煌壁画中佛像的数量非常之多,光是敦煌莫高窟这一地区的佛像就有12208座,而在绘制敦煌壁画的故事画过程中选取的题材也是非常的考究,佛像画的特点也是千奇百态。每一个看过敦煌壁画的游客都会感叹当时人类在绘制壁画过程中的鬼斧神工和奇思幻想,这样的技术是现在人类很难企及和完成的。

在敦煌壁画的绘制过程中,多选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为背景进行绘制。在本生故事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在生前的各种善举,“尸毗王割肉救鸽“,”萨捶那舍身饲虎“,“须阁提割肉奉亲”等等均是绘画题材。这些故事中描述释迦牟尼的一共有84个画面,将释迦牟尼的出生以及出家的全过程全部描绘了出来,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释迦牟尼的生平。

其次佛教的历史也是故事画的选取题材,一般在绘制这类故事化的时候会根据史记记载的感应故事,佛教圣戒,戒律等为背景进行绘画,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和背景,而这类画通常会绘制在洞窟的角落等较为次要的地方,但有的也会画在正面墙壁上,在敦煌莫高窟的第323窟中有“张骞出使西塞”的故事画。

总之,敦煌壁画的佛像画是会根据当时的朝代特点进行改编的。在北魏时期,佛像画较为庄严冷静,菩萨也呈现“三道弯”的形式,这样的佛像色彩较为浓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佛像也逐渐被晕染。而在隋唐时期,由于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佛像也更加注重威严性和写实性,佛像的特点也更加的夸张、扭曲,将天子的威严展现的淋漓尽致。

  • 索引序列
  • 论文题目自画像
  • 关于贵妇画像论文题目
  • 大学生心理自画像1500论文
  • 我的自画像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 佛像画论文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