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提取花青素的毕业论文

提取花青素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提取花青素的毕业论文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是花色苷水解而得的有颜色的苷元,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之有关,在植物细胞液泡不同的ph值条件下,花青素使花瓣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已知花青素有20多种,食物中重要的有6种,即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牵牛花色素和锦葵色素,自然状态的花青素都以糖苷形式存在,称为花色苷,很少有游离的花青素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口服饮料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天然材料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口服饮料发展使用的总趋势,而花青素作为营养强化剂,在口服饮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花青素属于生物类黄酮物质,而黄酮物质最主要的生理活性功能是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在口服饮料中花青素作为营养强化剂,受到广泛使用,现有的提取花青素的原料中,花青素的含量有限,花费大量的原料只能提取少量的花青素,这不但增加了花青素的提取成本还严重影响了花青素的产量,现有的花青素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口服饮料对花青素的需求。

提取方法:

步骤一:花瓣打碎,先使用流动水对重瓣红玫瑰花进行清洗,然后将清洗后的重瓣红玫瑰花放入打碎机中进行打碎;

步骤二:萃取,向打碎机中添加蔗糖,然后使用打碎机继续对重瓣红玫瑰花进行打碎,当蔗糖完全溶解后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三:过滤,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得到的溶液即为花青素半成品;

步骤四:防腐处理,先在花青素半成品中添加柠檬酸,然后再对花青素半成品进行巴氏杀菌,得到花青素成品;

步骤五:包装,将花青素成品装入包装桶中,并将其放入仓库。

以上所述重瓣红玫瑰花为刚采摘下来的新鲜重瓣红玫瑰花花瓣。

花青素(Anthocyanidins)是由一定数目的儿茶酸,表儿茶素缩合反应而成的聚合体,归属于酚类中的类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Flavonoids),是一种纯天然的水溶黑色素。花青素做为植物身体内一类次生新陈代谢化学物质,普遍存有于植物花朵,果子的细胞液机构及叶茎的表层体细胞中。

植物中包含的花青素不但授予了其多姿多彩色调,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花青素还具备各种生理作用,如抑止血细胞凝结,预防血栓,心脏疾病,防癌,抗发炎,防衰老等功效,而且含有花青素的植物还可做为天然色素的优良来源于。因而,对花青素的提取科学研究有着核心实际意义。

花青素常选用传统式的有机溶剂提取,此类方法是现阶段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提取方法,已取得成功地运用于葡萄籽,紫红薯,石榴皮,草莓等绝大部分含花青素化学物质的提取分离出来。大部分挑选 工业甲醇,酒精,甲苯或他们的混和有机溶剂对原材料中的花青素开展融解过虑。

与此同时,经常在有机溶剂中添加小量无机酸或有机物减少提取液pH,以制止其溶解,常见酸有硫酸,盐酸,炭酸等无机酸及冰醋酸,苯甲酸,柠檬酸钠等。工业甲醇,甲苯等提取剂虽然有高些的提取高效率,但易环境污染,消除成本费大,而酒精,柠檬酸钠等实验试剂提取率虽不高,但其容易挥发,环境污染小,在生物产业中的使用更加广泛。

有机溶剂提取法基本原理简易,对机器设备规定较低,存在的不足是大部分有机溶剂副作用大且提取率低。因为具备有机溶剂提取时间长,对热不稳定成份易被毁坏,残渣成分高,环境污染等缺陷,近些年研究发现,单纯性的实验试剂提取难以充足提纯植物中的花青素,慢慢发展趋势一些辅助方法,包含微波加热,超声波,充压,超临界萃取,酶法等技术性,

以提升花青素的提取率,减少提取时间,改进提取物的品质。可是该类辅助方法尽管促使提取花青素的提取率提升,更加环境保护,可是实际操作繁杂,必须的辅助机器设备较多,提升了成本费及其消耗了较多的人力资源。因而,急待一种提取花青素时提取率高,低成本,实际操作简单的方法。

蓝晓科技花青素提取树脂介绍

花青素提取纯化方法较多,但受保健食品与化妆品行业对原料溶剂残留的严格限制要求,目前行业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水提+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工艺,即将植物原料在常压或高压下用水浸提,经必要的过滤预处理后,提取清液采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再用乙醇解吸。

为了达到更好的分离纯化效果,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吸附树脂进行富集纯化,蓝晓科技在多年的花青素树脂分离纯化研究与工业实践过程中,自主研发出了适用不同原料进行花青素提取的树脂系列:

▲XDA-6和LSA-12 主要应用于越橘、黑加仑、蓝莓、浆果类来源花青素等提取。

▲LSA-10 主要用于葡萄籽、松树皮、花生衣等来源花青素提取。

▲LX-32 主要用于紫薯、紫甘蓝、萝卜等蔬菜类来源花青素的提取。

特点:

▲吸附容量大

▲选择性强

▲可达食品级要求(满足Kosher、 Halal、 FDA等多项认证)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特别推荐一款产品,即蓝晓于2021年推出的全新花青素树脂LX-180s,此款树脂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更小在使用过程中吸附率、选择性及抗污染能力更强。国内合作客户已达10余家,在实验论证中吸附量及收率都有优异的表现。

因为花青素具有预防癌症、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视力、抗氧化、抗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改善睡眠,保护和稳定维生素C、抑制脂质氧化等非常多的功能,在食品、化妆、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开发和应用天然色素已成为世界食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蓝晓科技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将不断在此领域追求突破创新,引领花青素行业走向更大的市场!

花青素,是一种热敏性活性物质。属于水溶性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其特殊的结构和化学成分赋予了花青素多种生物活性,这些活性物质对温度较为敏感,当所在环境温度超过一定界限后,就会失活,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死掉。(比如我们都知道,乳酸菌、益生菌等都属于热敏性活性物质,不能加热,否则失去活性就会失去其主要作用。)花青素失活就会失去其特有的功效作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这是目前国内外最广泛使用的提取方法。多数选择甲醇、乙酮、丙酮等混合溶剂对材料进行溶解过滤,通过调节溶液酸碱度萃取滤液中的花青素。国内吴信子等用盐酸一甲醇溶液提取,然后用纸层析法(中号)和柱层析法(聚乙酰胺)进行花色苷的分离 。目前,有机溶剂萃取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诸如葡萄籽、石榴皮、蓝莓等绝大多数含花青素物质的提取分离。有机溶剂萃取法的关键是选择有效溶剂,要求既要对被提取的有效成分有较大溶解度,又要避免大量杂质的溶解。该方法原理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不足之处是大多数有机溶剂毒副作用大且产物提取率低。2水溶液提取法有机溶剂萃取的花青素多有毒性残留且生产过程环境污染大,有鉴于此,水溶液提取应运而生。该方法一般将植物材料在常压或高压下用热水浸泡,然后用非极性大孔树脂吸附;或直接使用脱氧热水提取,再采用超滤或反渗透,浓缩得到粗提物。它是Duncan和Gilmour(1998)发明的提取花青素的方法 ,此方法设备要求简单,但产品纯度低。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进行提取。这种方法产品提取率高,但设备成本过高。孙传经 采用超临界CO:萃取法从银杏叶、黑加仑籽及葡萄籽中提取花青素工艺进行了研究。该工艺中CO 和改性剂可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青蒿素提取和检测论文

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迫切寻找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在国内(曾由“523”办....1913

色素提取毕业论文

看来你问题很多啊,你用的是阴离子树脂?大孔树脂可以循环利用。建议你多看下生物分离书籍中吸附和离子交换部分的文章。 AB8是弱极性树脂,最适宜水溶性、具有弱极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上样后你的目的产物有流出,可能是你流速太快了,降低下流速试试看。

(1)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利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分离色素的原理: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 (2)实验结果:层析后,在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色素带,色素分布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其色素带最宽,因此色素带最宽的颜色是蓝绿色;胡萝卜素的含量最少,且色素带最窄,因此色素带最窄的颜色是橙黄色. (3)绿叶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故答案为: (1)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层析液 溶解度高 (2)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蓝绿色 橙黄色 (3)类囊体薄膜

实验目的: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叶绿体色素纸层析序列(自上而下)黄绿——叶绿素b蓝绿——叶绿素a黄色——叶黄素橙黄——胡萝卜素实验结论:证明叶绿体中存在4种色素,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如果接触会溶解到层析液中不能得到清晰的色素带2.关键是色素的分离~

芍药花精油提取研究论文

菊花:菊花茶,茉莉花:茉莉花茶,最有名的是桂花,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糖,桂花糕,桂花茶,桂花可适用可各色糕点是因为身虽蔫而质不变,蕊虽干而香不退。友友们大可品尝而一饱口福。当然采下即可口食的鲜花当称是映山红了,满山遍野的映山红花,采下后去掉喇叭花中的花蕊,当即可送入口中细嚼品尝,多吃不误,野外饿得荒的话充饥胜过其它野菜,因为此花瓣可以生吃,补充肌体暂缺营养。

第一,桂花桂花盆栽,桂花历来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桂花的寓意特别好,家里养桂花人前显富贵,高考中蟾宫折桂是古人对于桂花美好的期许,所以桂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家里养盆桂花,不仅清香扑鼻,而且他的株型也非常漂亮雅致。放在阳台边待到开花时节花朵紧凑浓香四溢,人见人爱。所以南方地区很多人在家门口以及家里都栽着桂花树,但是冬天寒冷的,北方地区就只能盆栽桂花了,盆栽桂花现在非常畅销,过年的时候买一盆,有的桂花能够四季开花,比如四季桂花花朵清香扑鼻,还能做成桂花糕之类的美食,酿成桂花酒,做成桂花茶集观赏与食用一体,实在是美丽又养人的花。第二,金银花,金银花是鼎鼎大名的受人欢迎的中草药花,金银花的药用价值非常突出,在感冒药中常掺有金银花的成分,很多老中医也喜欢在家里养盆金银花,金银花开花清香,花色多样,第一天白色,第二天就会变成黄白两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家里养一盆,让家里温暖喜庆,花香四溢,花朵密集。第三,茉莉花,茉莉花不必多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名花,老中医都喜欢在家里养盆茉莉花,开花不仅清香扑鼻,而且还可以做成茉莉花茶,大半个中国人都喜欢喝茉莉花茶,也是世界闻名的饮料,在家里养盆茉莉花,开花时把花摘下来晾干,来泡茶,香气扑鼻,浓香四溢,自己种的茉莉花,喝起来特别的有滋味。第四,百合花,百合花开花浓香四溢,繁花似锦,硕大优雅,它的花朵,特别娇嫩姹紫嫣红,花大色艳,在家里养一盆,可以当成鲜切花,插在花瓶中观赏十几天的时间,还能当成盆栽花栽种,在阳台等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果家里有个小院儿,种一些可以食用的百合花,比如卷丹百合,卷丹百合不仅开花漂亮,花朵上带有斑纹,而且生长起来非常泼辣,一长一年,年年开花,能长一大片花,他底下的中巧儿就是我们经常熬粥的百合,使用这种百合熬成的粥和汤水,有着润肺止渴,安神宁心的功效。第五,菊花,菊花是秋冬季节里开花的主力军,菊花开花不仅漂亮,而且清香扑鼻,鲜艳夺目,花朵娇嫩,流光溢彩,对热爱传统文化的中老年人来说,还是一种精神意义的象征,菊花与梅、兰、竹被称为四君子,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是人格和气节的写照,比如陶渊明独爱菊花。菊花还是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常喝菊花茶,有的散风清热,清肝明目,消毒消炎等很多作用。第六,薄荷,薄荷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提起薄荷来,很多人不以为然,因为薄荷太泛滥,太常见了,但是薄荷是一种对人身体特别有益的花草,我们经常吃的薄荷糖薄荷酒以及用的薄荷味儿的化妆品,口香糖等等都是以薄荷为原料,所以他还是特别养人的一种绿植,放在阳台上养一盆,不仅可以散发着特殊的香气,这种香气能够净化空气,驱蚊逐虫还可以促进睡眠。第七,玫瑰花,这里说的并不是花店卖的鲜切花玫瑰,那种大多都是用的观赏型月,我们说的玫瑰是可以食用的玫瑰,其实真正的玫瑰花型并不漂亮,而且小刺密密麻麻并不适合拿来当作鲜切花,但是玫瑰的作用很大,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糕点等等都是用的,可以食用的玫瑰制作的。第八,牡丹花,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也是中国历来的传统名花,它的寿命特别长,可以养成几万年的花束,自古以来是帝王将相富贵人家的最爱。富丽又堂皇,在家养一盆,雍容又华丽,国色天香,色香味俱美,十分大气。牡丹作为观赏花卉,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还可以做成中药材,甚至可以食用,古书曾记载,牡丹花能食用吃法,各种各样煎着吃,炸着吃,还能做汤,味道醇香鲜美,此外,很多酒店将牡丹花作为鸡鸭鱼肉大餐的点缀装饰品,让客人既能饱口福,还能饱眼福。喜欢的话,家里养一棵,不仅雍容华丽,国色天香,还能给家里带来好运灵气,最重要的是还能食用呢。

可食用的花卉如下: 1。春季: 春季可食用花卉很多,如白玉兰、玫瑰、月季、石斛花、紫葳、梨花、中国杨花、侧柏叶花、金银花、紫花地丁、槐花等。玉兰花可炒肉片,侧柏叶花,连枝带花采来,置瓮中用宣纸封藏,至盛夏碾作细末,用以煮汤、泡茶,色翠、香远。??? 2。夏季:在夏季可食用花卉品种繁多,包括百合、薄荷花、白莲、茉莉、珠兰、玳玳、晚香玉、黄花等等。用百合花炒鱿鱼,十分有名。以嫩嫩的薄荷花、叶煮水,配入熟绿豆、红枣,加白糖,制冷,乃消暑上等佳品,且有补虚作用。??? 3。秋季:秋季常食用花卉是菊花、南瓜花、木槿花和桂花。将刚开放的甘白菊花摘下,放入肉丝、海米或鸡蛋汤内,或用来熘鸡脯肉、鸡丝,均有独特的清雅风味。甘白菊还可酿酒、入药、制成食品,有醒脑降火的功效。??? 4。冬季:可食用的花卉有腊梅花、墨兰、梅花、家养山楂花等。比如,梅花撒在成菜或汤上,香味馥郁,撩人食欲。 用墨兰炖汤也别有风味。经蒸馏炮制,饮用露浆的花亦不少,紫苏花、佛手花、野蔷薇、牡丹、芍药花、桅子花、玉簪花和兰花等不下30种。 。2. 中国本土可食用的花草都有哪些有白玉兰、玫瑰、月季、石斛花、紫葳、梨花、中国杨花、侧柏叶花、金银花、紫花地丁、槐花等。玉兰花炒肉片,白玉兰、玫瑰、月季花蕾,还可用来做蜜饯。石斛花,做凉拌菜相当可口。江淮民间常将紫葳花、刺槐、梨花过一下沸油,放糖来吃;或拌面入笼蒸,再添精盐,麻油,食来清香宜人。金银花可炒肉片、肉丝或泡茶。紫花地丁叶苦、花香,用水浸泡一日,再入沸水中浸烫后,做成咸米粥食用。槐花用开水烫一下,制成馅,和面做饼,其清香宜人是其他菜不能相比的。用鲜花作为食品,不仅健身还能美容。据专家介绍,鲜花食品含有氨基酸、铁、锌、碘、硒等十多种微量元素,14种维生素,80余种活性蛋白酶、核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吃”的花卉有紫苏、木瓜、紫甘蔗、欧李、慈姑等,其中黄岑、射干、薄荷等还有药用价值有白玉兰、玫瑰、月季、石斛花、紫葳、梨花、中国杨花、侧柏叶花、金银花、紫花地丁、槐花等。3. 食用花卉包含哪些类植物不少花卉,不仅根、茎、叶、花以及果实可观赏,还可供食用、制药、酿酒和提取香精等。据不完全统计,可食用的花卉约97个科,100多个属,180多种。真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现简介如下:珠兰原产亚热带地区,属金粟兰科,常绿小灌木。茎节明显直立或匍匐状,喜温暖湿润遮荫的环境,喜肥怕寒冷。叶对生椭圆形,边上有钝齿。9月到10月开粟米样的小黄花极香,花和根状茎可提取香精油,并可熏茶,有名的“珠兰香茶”就是把黄色的鲜花掺入茶叶中熏制而成。根状茎还可制药。荷花原产我国南部,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喜温暖和强光,也耐寒。地下茎肥大呈圆柱形的藕,横生于水底污泥中。叶片盾圆形全缘或波状。6月到8月开粉红或白色花有香味。花谢后莲蓬里结出莲子。莲子除含淀粉外还有蛋白质、脂肪、天门冬素及蜜三糖等,有补身安神之功效,用它制成莲蓉月饼和八宝莲子粥,极为可口。藕可生食也可熟食,生食的藕身肥大,肉质脆嫩,水分多而甜,并有清香。还可用糯米填塞孔内,煮熟后切片食之,香糯俱有美不可言。藕可制淀粉,藕粉是用藕身制成的纯正产品,它较其它淀粉质地细腻,色泽美观,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尤其适用于老、弱、病、幼食用,为一种清血安神的滋补佳品。藕节、荷花瓣、莲蓬、荷叶等都可制药,全身是宝。玫瑰原产我国,属蔷薇科,落叶灌木。茎上密生毛刺和倒刺,叶由5到9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叶面多皱纹。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光照爱通风,忌阴湿怕积水。4月到6月间陆续开花,有紫、红、白等色,又分单瓣和重瓣。干花可制药、做玫瑰酥糖、玫瑰月饼、玫瑰甜羹等。用花瓣熏制“玫瑰红茶”。旧社会进贡皇上的“玫瑰贡酒”,就是用玫瑰花精制而成。它还可提取香精油等。万年青原产我国,属百合科,常绿宿根草本。茎粗短,节处生根,披针形叶质地厚硬全缘。喜阴怕烈日,肉质根怕积水,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5月到6月开黄绿色小花。它是观叶观果的名贵花卉。根状茎和叶片可制药,有清热解毒,强心利尿之功能。万寿菊原产于墨西哥,属菊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叶对生羽状深裂。喜阳光和肥土。6月到10月间开红黄色或橙黄色小花。花和叶可制药,有清热化痰,补血通经,去瘀生新之功能。4. 可食用的鲜花有哪些常见可以食用的花:菊花、玫瑰、茉莉、桂花、荷花、樱花、兰花、金针花、油菜花、康乃馨、花椰菜、洛神花,栀子花等。

薰衣草味香。1、薰衣草常被用来作为香包、洗衣液、精油等产品的制作原料,芍药不能,香味比较清淡。薰衣草味香。2、薰衣草花可以制成干花,香味持续时间长,芍药花不能制成干花,香味持续时间短。

青霉素的毕业论文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1.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2.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2.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2.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2.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2.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2.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要写毕业论文的话就要去查文献啦,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就是CNKI和维普咯。像楼上说的是挺多的,但是不好作为毕业论文里引用,因为只要是引用就一定要带上参考文献,否则不好通过哦。既然要写论文,肯定是在学校啦,现在的高校一般都买有那两个数据库的,多看看就好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 索引序列
  • 提取花青素的毕业论文
  • 青蒿素提取和检测论文
  • 色素提取毕业论文
  • 芍药花精油提取研究论文
  • 青霉素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