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乙酰胆碱酯酶突变研究进展论文

乙酰胆碱酯酶突变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乙酰胆碱酯酶突变研究进展论文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的作用是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简写AChE)产生抑制作用。突触部位大量乙酰胆碱积累,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不断地被激活,突触后神经纤维长时期处于兴奋状态。同时,突触部位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塞,中毒的昆虫最初出现高度兴奋、痉挛、最后瘫痪、死亡。

1.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学

AChE是一水解酶,底物是乙酰胆碱,水解反应式如下:

有两种胆碱酯酶:

第一种,乙酰胆碱酯酶(AChE),又称真胆碱酯酶或者称专一性胆碱酯酶。由于来源于红血球,又称为红血球胆碱酯酶。这个酶的特点:①乙酰胆碱是它的最好的底物;②它表现有过量底物时才产生抑制作用,即增加底物浓度,水解速率不断地增加,当底物浓度达到10-2.5mol/L时,水解速率才下降。

第二种,丁酰胆碱酯酶,又称假胆碱酯酶或者称非专一性胆碱酯酶。由于来源于血浆,所以又称为血浆胆碱酯酶。过去也称做胆碱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容易混淆。丁酰胆碱酯酶的特点:①丁酰胆碱是它最好的底物;②不表现过量底物的抑制作用,即底物在极低浓度时(低于10-4mol/L)即对丁酰胆碱酯酶产生抑制作用,水解速率明显下降。因此,丁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非常敏感。例如,马血浆中的丁酰胆碱酯酶比马红血球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对四异丙基八甲磷敏感性大11300倍。

在脊椎动物中两种胆碱酯酶都很普遍。乙酰胆碱酯酶被发现在红血球、神经及肌肉组织中。动物中乙酰胆碱酯酶受到抑制时,达到一定程度即引起动物死亡。丁酰胆碱酯酶在动物的血浆、肝及神经组织中很普遍,但是,丁酰胆碱酯酶受抑制时不会引起动物死亡。在动物(包括人)的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可以作为动物药物中毒程度的指标。

在昆虫及哺乳动物中发现一种大分子质量的胆碱酯酶,具有一般乙酰胆碱酯酶的性能。使用电泳方法分离,证实这种大分子的酶是乙酰胆碱酯酶的同工酶(isozyme)。它们的寿命仅有乙酰胆碱酯酶的一半,在家蝇的头部及胸部发现的同工酶对抑制剂的敏感性低于乙酰胆碱酯酶。

2.乙酰胆碱酯酶(简写AChE)水解乙酰胆碱的过程

可用下列反应式来说明。

上式中E代表酶,AX代表底物乙酰胆碱。从反应开始到酶恢复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形成酶底物复合体(E稟X),可以用解离常数Kd来表示复合体的形成,Kd=K-1/K+1,Kd值愈小表明E和AX的亲和力愈强。

第二步是乙酰化的步骤,是化学反应,用速率常数K2来表示反应速率,复合体放出胆碱(X),酶与乙酰基结合形成乙酰化酶(EA)。

第三步是水解反应,乙酰化酶被水解为乙酸(A)与酶(E),由于反应后酶与酰基分离又称为脱酰基反应,以水解速率常数K3表示这步反应。

全部反应从开始到酶恢复需要2~3ms。在哺乳动物中以脱酰基K3步骤最慢,而家蝇头部的AChE水解乙酰胆碱时以乙酰化K2步骤最慢。

目前,对AChE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尚未研究清楚,仅知道在AChE上有与底物进行反应的酯动部位、结合部位和变构部位。

(1)酯动部位。又称催化部位,是AChE与乙酰胆碱反应的主要部位,是催化分解乙酰胆碱发生乙酰化,有机磷发生磷酰化在此部位进行。在这个部位酶的丝氨酸[HOCH2CH(NH2)COOH]上的羟基与乙酰胆碱的乙酰基产生反应。

胆碱酯酶的催化作用来自酶蛋白分子本身的结构,不需要任何特异性辅基或中间媒介物参与。由于酶蛋白分子的卷曲,有些原来离得很远的氨基酸基团被拉得靠近了,形成一个活性区。AChE活性中心由三个主要区域组成:①酯动部位:含丝氨酸、组氨酸,能与ACh的羰基碳原子结合;②阴离子部位:用以固定底物,从而决定其特异性。至少含一个羧基,可能来自谷氨酸,能以静电吸引ACh的季铵阳离子基团;③疏水性区域:催化底物水解过程。与酯解或季铵基团结合部位连接或在其附近,由色氨酸或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组成,在与芳香基底物结合中起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单独的丝氨酸并不能与碳酰基化合物产生反应。因此,认为AChE上的丝氨酸有特殊的性质。它受相邻的氨基酸——组氨酸的影响。组氨酸上的咪唑基团可以对丝氨酸上的羟基产生活化作用,诱导羟基与乙酰基产生反应。乙酰胆碱及各种抑制剂都是与AChE的酯动部位产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之前酶必须先与抑制剂结合形成一个复合体。

(2)结合部位。在AChE上有结合部位。乙酰胆碱及各种抑制剂都是与AChE上的酯动部位产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之前,酶必须先与抑制剂结合形成一个复合体。早期研究认为,AChE上只有一个结合部位,称为阴离子部位。在阴离子部位,酶与乙酰胆碱的季铵基团—N+(CH3)3结合。近代的研究认为,在酯动部位丝氨酸的四周有很多不同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像一般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一样,任何一个基团都有可能作为一个结合部位与底物或抑制剂相结合。根据Tripatri及O’Brien(1973)的研究,在一个抗性品系家蝇中得到一个突变型的AChE,它与乙酰胆碱结合非常正常,但是与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亲和力减至原来的1/500。说明这个突变型的AChE与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结合的部位,不是阴离子活动部位,必然还有其他的结合部位。现在知道在AChE上与抑制剂(杀虫剂)之间可能还有三个结合部位。

胆碱酯酶分子上的两个作用位点

除了阴离子部位,AChE与抑制剂之间可能还存在疏水基部位、电荷转移复合体(chargetransfercomplex,简称CTC)和吲哚苯基结合部位。

①疏水基部位:在这个部位,抑制剂的亲脂性基团如甲烷、乙烷及丙烷基团与酶结合,可以减小Kd值,增加亲和力。疏水基部已在丁酰胆碱酯酶中证实。在AChE上也可能有这个部位,已经发现N-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中,苯环上增加一个甲烷取代基对AChE的抑制能力增加3倍。

②电荷转移复合体:在酶与抑制剂结合时,如果一方是易失去电子的电子供体,而另一方是强亲电性的电子受体,则很容易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在吸收光谱中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证明酶与抑制剂通过电荷的转移形成了复合体。在苯基氨基甲酸酯中,苯环上的取代基如果是吸电性基团则对AChE的活性抑制能力降低,如果是拒电性基团则对AChE的活性抑制能力增加,试验证实这种取代基主要是对AChE的亲和力产生影响,而对氨基甲酰化反应无影响。拒电性基团使亲和力增加(Kd值减小),认为是与酶的某一部位结合形成了电荷转移复合体。

③吲哚苯基结合部位:当AChE被一些试剂处理后,活性的变化很大。对乙酰胆碱失去了活性,对苯基乙酸酯和萘基乙酸酯也失去了活性。唯独对吲哚苯基乙酸酯的活性增加。说明AChE上有一个特殊的与吲哚苯基结合的部位。

(3)变构部位(allostericsite)。近年来在很多种酶上发现变构部位,因此,推测AChE也有变构部位。变构部位远离酶的活性部位。这个部位与某种离子或是某个化合物上的取代基团结合时,酶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产生立体变型,使酶的活性受到影响,酶被活化或者是受到抑制。在AChE与各种化合物结合时,有的试剂使酶活性增加,有的使酶失去活性,可能是变构部位的影响。变构的影响在乙酶胆碱受体上已经证实。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水解酶,其基本功能为催化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终止,从而维持胆碱能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医学上的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多与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功能受到影响有关。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与AChE结合会形成磷酰化ChE,磷酰化ChE很稳定,使酶失去催化水解ACh的能力并逐渐老化,造成ACh在体内的积累,最终导致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高含量的OPs可导致惊厥、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缺氧等急性中毒症状,低含量的OPs亦可经长期慢性毒害导致心脏、肝脏、肾和其他器官的损害。 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等优点。近年来,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已成为有关AChE及相关物质检测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建立新型的、有效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分析技术对于健康、食品、环境监测等仍然是一个热门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围绕开发易于操作、价格低廉和高灵敏信号转换的AChE生物传感方法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尼罗红吸附纳米金的AChE荧光法检测有机磷。纳米金由于具有消光系数大、吸收光谱宽等优良的光学性质,常被用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受体,是一种理想的荧光淬灭剂。第2章中将荧光物质尼罗红非共价吸附在纳米金的表面,利用纳米金有效淬灭尼罗红的荧光,形成一个低背景的荧光信号。当存在AChE催化体系时,AChE催化底物硫代乙酰胆碱水解生成硫代胆碱,后者可与尼罗红竞争结合纳米金形成强的Au-S键,促使尼罗红从纳米金表面解吸附,并且产生一种比尼罗红荧光更强的新荧光产物,体系荧光大大增强。当存在有机磷时,AChE的活性被抑制,水解产物硫代胆碱减少,最终解吸附下的尼罗红产物——新荧光物质相应地减少。利用纳米金淬灭荧光的独特光学性质,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易操作、高灵敏的AChE荧光检测方法。 (2)信号增强型的AChE荧光法高灵敏分析检测有机磷。信号增强型分析法是从低的背景信号开始,加入少量的待测物便能形成可检测信号,这使其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脂肪酰胺水解酶研究进展论文

糖苷是一类附加值很高的生理活性化合物;应用糖苷水解酶催化合成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糖苷水解酶在催化寡糖、脂肪醇或芳香醇、多肽、萜类、酚类、生物碱以及抗生素等底物糖基化中的研究进展,着重说明了糖苷水解酶应用于合成反应的两种反应模式,即逆水解反应和转糖苷反应.另外还介绍了用于糖苷酶催化生产糖苷化合物的几类生物反应器.

化合物里。糖苷是一类附加值很高的生理活性化合物里,应用糖苷水解酶催化合成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糖苷水解酶在催化寡糖、脂肪醇或芳香醇、多肽、萜类、酚类、生物碱以及抗生素等底物糖基化中的研究进展,着重说明了糖苷水解酶应用于合成反应的两种反应模式,即逆水解反应和转糖苷反应,另外还介绍了用于糖苷酶催化生产糖苷化合物的几类生物反应器。

在粮食陈化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降低,呼吸作用就减弱了;植酸酶,蛋白酶和磷脂酶活性等水解酶类都是会增加的。详细如下:粮食陈化中的有关变化1、生理变化粮食陈化的生理变化无论是含胚与不含胚的粮食主要表现为酶的活性和代谢水平的变化。粮食在储藏中,生理变化多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若粮食中酶的活性减弱或丧失,其生理作用也随之而减弱或停止。随着陈化的进行粮食的生活力逐渐丧失,与呼吸有关的酶类,如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趋向降低,呼吸作用也随之减弱;而水解酶类,如植酸酶,蛋白酶和磷脂酶活性都增加。粮食在储藏中由于自身代谢的有毒产物积累也导致粮粒衰老和陈化,如吲哚乙酸和阿魏酸的积累和一些脂类氧化产物的积累都将加速粮食的陈化的进程。据报道,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分解游离基与其它脂类起反应,能使细胞膜结构破坏。衰老的种子里,高尔基体散开并失水,溶酶体膜破裂,引起细胞的解体,同时细胞膜也丧失完整性而透性增强。对于有胚的粮食储藏中生理变化的指标是,随着陈化加深粮粒生活力与发芽率下降,随着细胞的劣变,细胞膜透性增强,浸出液所含的物质量增加,电导率增高。粮食陈化与酶活性的关系通常可以由一些与品质相关的酶活性变化加以反映。稻谷储藏初期含有活性较高的过氧化氢酶,淀粉酶,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这些酶的活性就大大减弱,生活力也下降。根据测定.稻谷储藏三年后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五倍,淀粉酶等于零。大米在储藏中过氧化酶活性丧失,呼吸也趋于停止。现在人们测定粮食代谢水平,就采用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作为指标之一。 2、化学成分变化粮食化学成分的变化,无论含胚与不含胚的粮食,一般说多以脂肪变化较快,蛋白质其次,淀粉变化很微弱。2.1脂肪的变化粮食储藏过程中,由于脂肪易于水解,游离脂肪酸在粮食中首先出现。特别是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储粮霉菌开始繁殖,分泌出脂肪酶,参加脂肪水解,使粮食中脂肪酸增多,粮食陈化加深。2.2蛋白质的变化粮食储藏过程中,受外界物理、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蛋白质的水解和变性。蛋白质水解后,游离氨基酸上升,酸度增加。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松散,肽键展延,非极性基外露,亲水基内藏,蛋白质由溶胶变为凝胶、溶解度降低,粮食陈化加深。2.3淀粉的变化粮食储藏过程中,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与糊精继续水解,还原糖增加,糊精相对减少,粘度下降,粮食开始陈化。 3、物理性质的变化粮食陈化时物理性质变化很大,表现为:粮粒组织硬化,柔性与韧性变弱,米质变脆,米粒起筋,身骨收缩,淀粉细胞变硬,细胞膜透性增强,糊化及吸水率降低,持水率亦降低,米饭破碎,粘性较差,口感有“陈味”。

酶解制肽研究进展论文

笨蛋,自己写嘛!!!!!!

生物活性肽是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以下为几种重要生物活性肽的发展状况。乳肽早在20世纪50年代,该公司即以乳酪蛋白酶解制取了第一代的酪蛋白肽和氨基酸混合物,含5~8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70%以上的游离氨基酸,用于低抗原性防过敏牛奶粉,在市场上行销40多年;60~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的高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40%~60%的游离氨基酸。以上两代产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过高,影响了产品的风味和生物效价;90年代,推出了低度水解乳清蛋白肽混合物,含10~1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和20%以下的游离氨基酸,产品风味明显改善,生物效价提高。 992年,Haque.Z.U和Mozffar.Z研究了胰蛋白酶、凝乳蛋白酶等酶的固定化反应器制取乳肽的工艺,可以通过调节流速来控制反应程度,并通过重复使用酶来降低成本。1989年,Maubois.J.D.和Ieonil.j.研究了带超滤膜的酶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加入钙和磷酸根离子,用于制备酪蛋白磷酸肽和去磷酸化酪蛋白多肽。 我国对乳肽的研究不多,主要是进行蛋白酶的筛选和酶解工艺的优化,如1991年,肖安乐等人筛选出胰蛋白酶的胰酶是水解变性乳清蛋白质的最佳酶种;1994年,王凤翼等人对胰蛋白酶控制水解α-酪蛋白的最佳条件进行了优选;张和平等人采用胰蛋白酶水解热敏性乳清蛋白,获得热稳定好、易溶解的多肽,并以此开发出稳定性良好的乳清饮料;1995年,于江虹也从牛乳酪蛋白中分离提纯获得酪蛋白磷酸肽,证实了其在小肠中可与钙、铁等矿物质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人体对钙、铁的吸收;广州市轻工研究所生产的酪蛋白磷酸肽CPP含量达85%以上,易溶于水,加工性能稳定,已在我国市场上推出。最近,我国生物工作者开发了采用微生物发酵控制、蛋白转化率高的乳肽产品,其中氨态氮占20%左右、肽态氮占80%左右,产品无不良气味,已获专利;湖北工学院吴思方等人进行了固定化胰蛋白酶生产酪蛋白磷酸肽的研究,CPP得率为21.3%,产品中CPP总含量为15%,此工艺中酶可重复多次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产品分离和生产自动化。大豆肽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经酸法或酶法水解后分离、精制而得到的多肽混合物,以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为主,还含有少量大分子肽、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分子质量在1000μ以下。大豆肽的蛋白质含量为85%左右,其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相同,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良好,含量丰富。大豆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提供能量迅速、降低胆固醇、降血压和促进脂肪代谢的生理功能以及无豆腥味、无蛋白变性、酸性不沉淀、加热不凝固、易溶于水、流动性好等良好的加工性能,是优良的保健食品素材。 大豆肽的生产有酸法水解和酶法水解。酸法因水解程度不易控制、生产条件苛刻、氨基酸受到损害而很少采用;酶法水解易控制、条件温和、不损害氨基酸而大多被采用。酶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选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动物蛋白酶,也可选用木瓜和菠萝等植物蛋白酶。但应用较广的主要是放线菌166、枯草芽孢杆菌1389、栖土曲霉3942、黑曲霉3350和地衣型芽杆菌2709等微生物蛋白酶。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先研制出大豆肽,D.S公司建成了年产5000吨食用大豆肽装置;日本于80年代开始研制大豆肽,不二制油公司首先采用酶法规模化生产出3种大豆肽,雪印和森永等乳业公司应用大豆肽生产食品。 我国近几年也开展了大豆肽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江西省科学院高科技中心李雄辉等人采用ASI389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水解生产大豆肽,使大豆肽生成率为62.9%,肽态氮含量大于85%,游离氨基酸含量小于8%,平均肽键长度5~8,分子质量2000μ左右。双酶水解工艺既缩短了酶解时间、提高了蛋白质水解度,又减轻了产品苦味。华南理工大学黄惠华等人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试验,测得木瓜蛋白酶的动力学常数。另外,无锡轻工大学的葛文光对大豆肽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郭敏亮采用豆粕生产出大豆肽饮料等。 根据大豆肽的理化特性,可用大豆肽为基本素材,开发肠胃功能不良者和消化道手术病人康复的肠道营养食品的流态食品、降胆固醇、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增强肌肉和消除疲劳的运动员食品、婴幼儿及老年人保健食品、促进脂肪代谢的减肥食品、酸性蛋白饮料和用作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发酵促进剂等。高F值寡肽高F值寡肽即是由动、植物蛋白酶解后制得的具有高支链、低芳香族氨基酸组成的寡肽,以低苯丙氨酸寡肽为代表,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F值是指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摩尔比值。 1976年,Yamashita等人首次利用胃蛋白酶和链霉蛋白酶从鱼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中制得含低苯丙氨酸的寡肽混合物,产率分别为69.3%和60.9%,苯丙氨酸含量分别为0.05%和0.23%。1982年,Nakhost等人用α-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酶解大豆蛋白,也制得相似的产物。1986年,Soichi等人进行了多种酶分别酶解乳清蛋白制取低苯丙氨酸寡肽的多种工艺、方法试验,结果以胃蛋白酶-链霉蛋白酶两步水解法为佳,产品得率为81.0%、苯丙氨酸含量为0.30%。1991年,Shinya等人用嗜碱蛋白酶和肌动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制取了无苦味高F值寡肽,产率为56.0%,F值20.00,AAA含量为1.86%。 1996年,西班牙的Bautista等人用肌动蛋白酶和Kerase中性蛋白酶酶解葵花浓缩蛋白,制取高F值寡肽,产率为24.8%,F值为20.47,AAA含量为1.01%。王梅也在1992年首次采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降解玉米黄粉;成功地研制出高F值寡肽混合物,产率为7.9%,F值为31.00,AAA含量为0.06%,完全符合高F值制剂的要求,为解决玉米湿法淀粉厂副产品——黄粉的综合利用开创了新路子。 高F值寡肽具有消除或减轻肝性脑病症状、改善肝功能和改善多种病人蛋白质营养失常状态及抗疲劳等功能,除可制作治疗肝疾药品外,还可广泛用作保肝、护肝功能食品,烧伤、外科手术、脓毒血症等高付出病人及消化酶缺乏患者的蛋白营养食品和肠道营养剂,高强度劳动者和运动员食品营养强化剂等。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经肽键缩合而成的活性三肽,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酵母和小麦胚芽中,各种蔬菜等植物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谷胱甘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被称为长寿因子和抗衰老因子。日本在50年代开始研制并应用于食品,现已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谷胱甘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合成法等4种,其中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即以酵母发酵法生产为主。 由于谷胱甘肽分子有一个特异的γ-肽键,决定了它在人机体中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氧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内源酶的活力、代谢和细胞保护、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解毒护肝、预防糖尿病和癌症等功效,因此而成为机体防御功能肽的代表。谷胱甘肽除可在临床上用作治疗眼角膜疾病,解除丙烯酯、氟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有机溶剂等中毒症状的解毒药物外,还可用于运动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添加剂等。中国在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开发上,从事活性肽的研究单位也多从医药角度出发,研究力量及投入较少,限制了活性肽药食两用功能的发挥,市场上国产的活性肽药品和食品寥寥无几。但近几年研究逐步活跃起来,报道渐多,前景看好。当前生物活性肽研究开发的方向是:肽的定向酶解技术开发,包括高效、专一性强的酶种选育、复合酶系共同作用机理、机制,脱苦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机理研究,酶解工艺改进技术等;功能性肽的分离、分析技术开发,包括新型高效分离设备和分离工艺,灵敏度高、简单易行的目标肽活性分析检测体系和分析技术及下游精制技术;肽的功能性生物学评价研究;生物活性肽功能食品开发等。

天然活性肽的分离提取存在于细菌、真菌、动植物等生物体内的激素、酶抑制剂等天然活性肽,经分离提取而得。食品蛋白质水解制取活性肽一般采用酸水解,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因氨基酸受损严重、水解难控制而较少应用。化学合成活性肽采用液相或固相化学合成法可制取任意需要的活性肽,但因成本高、副反应物及残留化合物多等因素而制约其发展。基因重组法制取活性肽采用DNA重组技术制取活性肽的试验研究尚在进行中。酶法生产活性肽产品安全性极高,生产条件温和,水解易控制,可定位生产特定的肽,成本低,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方法。酶法生产活性肽工艺一般流程为:选择原料蛋白→预处理→酶解→精制→成品

乙肝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我们都知道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通过治疗,我们可以很好的控制乙肝,但治愈乙肝,尚无很好的特效药。目前针对乙肝治疗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而临床上又以核苷(酸)类似物应用的最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等,而这些药现在都无法很好的清除乙肝,因此研发治疗乙肝新药不可懈怠。本文主要讲一讲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针对乙肝复制周期且有望治愈乙肝的新药。Bulevirtide,它是一种合成脂肽,可通过阻断乙肝病毒与NTCP受体的结合来抑制其进入肝细胞。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经过Bulevirtide+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其中有3/4出现HBsAg的消失,获得功能性治愈。慢乙肝难以治愈,很大原因与cccDNA难以清除相关,因此沉默或耗尽感染肝细胞的cccDNA池或是治愈乙肝的新方法。这一类药物主要为序列特异性RNA引导核酸酶(RGNs),在研药物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子样效应核酸酶(TALENs)以及CRISPR,初步研究这些药物均显示出抗病毒效果。RNA干扰是另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病毒合成一些蛋白及抗原需要首先合成RNA,干扰病毒RNA的形成就可以影响病毒物质的表达,以达治愈疾病的目的。在研药物有:VIR-2218、DCR-HBVS、JNJ-3989等。病毒核衣壳和核心在病毒的复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阻断了病毒核衣壳组装抑和核心相当于阻断了病毒的复制。在研药物有:GLS4 (Morphothiadin mesilate/ritonavir)、JNJ 56136379、JNJ 56,136,379 + JNJ 73763989、ABI-H0731等等。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抑制HBsAg的释放可抑制HBV,以期治愈HBV感染。药物有:REP 2139-Mg + REP 2165-Mg、REP 2139-Ca等等。下篇文章继续谈谈治疗乙肝免疫疗法.........

其实什么时候攻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乙肝总会攻破的,你看之前非典啥的不都被一一攻破了么?

如果换患了乙肝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和定时检查。我一个朋友她是母婴自带的乙肝,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检查出来是乙肝了,当时吃了中药治疗,后来家庭原因就断了治疗,久而久之就忘记了她自己是乙肝患者。一直到了工作她以为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可以的,所以一般一年做一次肝功能检查。一直到近年她怀孕了去建卡的时候去复查才知道自己是肝硬化,当得知这个事情时她天天睡不着觉,每天凌晨3点多就醒了,各种网上百度,天天担惊受怕,心态不好,所以再次去复查时肝功能异常,后来她鼓励自己看开点,因为快乐一天总归是快乐的,抱着这样的心态,还有就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她再次去复查时,所有的结果都控制的很好。

所以从这个事情来说,其实患病之后我们的心态最重要,我们要相信总会攻破的,但是在攻破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好的心态去迎接这天的到来。

大家好,我是在疾控中心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医生,我来给大家解答一下。

乙肝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全国有乙肝感染者约为9200万人,乙肝患者约为2800万左右,这些数据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一名乙肝患者,每天坚持服用替诺福韦治疗,我也希望乙肝能够尽早的被攻克。

但是迄今为止,乙肝是仍然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让医学界头疼,不能被彻底治愈。由于人们对乙肝的不了解,以及乙肝治疗的不及时所导致的后果,它一直是人们头顶的一片阴云,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因此如果能够攻克乙肝,那么攻克乙肝的这些科学家一定会名垂千古!

目前关于乙肝的治疗研究进展缓慢,从2006年TDF问世,到今年,10多年时间过去了,也只有去年的TAF药物上市,然而TAF的作用机制也只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并不能彻底治愈乙肝。

据一些专家介绍,人类能在2030年左右攻克乙肝,其实我并不看好这些预测。一种疾病的治疗一定需要一些药物,而药物的研发是极为费钱费时的事情。一般来说,一个药物最少的研发周期为5年,治疗乙肝的药物的研发周期肯定不止;花费的金钱大概需要至少10亿。有了时间有了金钱还远远不够,药物的研发往往也有一些运气的成份,一般来说,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不足10%。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治疗乙肝的药物都很贵,比如TAF,一盒价格为1180元。

虽然乙肝治疗的研究进展缓慢,但是通过生活的改善以及药物的治疗,乙肝是可以被很好的控制的。

如果不幸感染了乙肝,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烟对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害,如有烟瘾应尽早戒烟,如未抽烟者,一定不要吸烟;有饮酒习惯者一定要戒酒,肝脏是人体代谢酒精的唯一器官,且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一定不要抽烟和饮酒!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质离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矿质离子和维生素有利于机体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的修复,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及排泄功能,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可以降低肝脏的代谢负担。

适当的锻炼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当机体免疫功能足够强的时候,可以限制甚至杀灭乙肝病毒,进而减少乙肝病毒对肝脏组织的破坏。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多劳累,休息有利于免疫功能的回复,太劳累会损伤机体的免疫力。

对于那些不是乙肝感染者的朋友,你们可以去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

肯定会,而且不会很远了

1、乙肝现在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就是,导致乙肝的正是免疫系统的攻击,攻击受乙肝病毒感染的乙肝细胞才会导致乙肝,而只有免疫系统清除了这些受感染的乙肝细胞才能治愈乙肝,这是个矛盾的逻辑。

2、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会有大量人群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之说,只要控制住病毒复制,这个状态就可以长久,不会导致乙肝。

3、所以正常治愈的逻辑,应该是清除掉病毒复制,某种方法清除掉受感染的乙肝细胞。

4、所以这个逻辑很明确,不是不可攻克的难题,维持好自己的身体,等待科学家们的努力成果。

附带分享一个看到的新闻:

国外一个医学女博士的丈夫 旅游 时感染了超级细菌,在遍访了美国最顶级的几个医学研究室后,全部束手无策,宣告等死。但是这个女博士没有放弃,突然想到一个最简单的原理,初中生物课都说过:吞噬细胞是以吃细菌为生的,抱着试试的心态(反正也是等死),往她丈夫体内注射特种吞噬细胞,结果是居然奇迹治愈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大自然相生相克,再大的难题说不定解决问题就只是个连初中生都知道的简单事情。

乙肝当然有机会攻克。现在,就可以功能性治愈。昨天我弟弟刚抽血,表面抗原转阴了。只要正确地治疗,应该转阴概率有40%左右。治疗方案很简单:先吃TDF或者TAF,每两个月查一次HBVDNA和表面抗原。第一目标是将DNA转阴,这相当于将外周血的病毒降到最少。我弟弟吃TAF两个月就达到了第一目标。第二目标是将表面抗原降到1500以下,越低越好。我弟弟继续吃TAF大约一年的时间,表面抗原降到了150。然后,进入第二阶段,边吃TAF,边打干扰素。今年三月初开始打长效干扰素。五月初表面抗原变成了0.05,即转阴的边缘。昨天刚在地坛医院查完,表面抗原是0.03,即已转阴。值得开心的是,表面抗体开始升高。我们计划TAF继续长期吃,长效干扰素打到年底。直到表面抗体转成阳性,才考虑停止治疗。这个治疗方案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并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的。大家要相信一句话,靠人更要靠己。天助自助者。如果自己完全不懂,未来不可预期。当年由于写硕士论文的原因,我在北大医学部学过一年免疫学,所以稍懂一点医学知识。去年年初在完全无助的情况下,我给我弟弟开药,治好了困在老家的弟弟的新冠(当时无核酸检测,看症状符合)。

其实这个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只是暂时还没发现罢了,所以攻克乙肝只是时间问题,不只是攻克乙肝,其它的病也一样。而要攻克这些病最关键的是对人体的了解,也对人体的了解关键在于对基因的了解,其实如果人能能控制和修改基因,这此病都不是什么问题了,这个类似于我们对于这个软件的程序代码不清楚,目前只能翻译极少的一部分,所以干的事很有限。

还有一种一一劳永逸的办法,1)人的意识和记忆移植和拷贝,2)人的身体重组 3)发明一种纳米小机器人进入身体对这些病毒攻击。

目前比较靠谱的方法就是能修改人体的基因让人本免疫系统视别出这个病毒。

人类什么时候能够攻克一种感染性疾病,这个还真没法预测。 科技 的发展日新月异,到现在为止,完全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消灭”的疾病,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天花。

不过天花是使用疫苗来“消灭”的,如果没有信号,天花依旧会流行,并导致很多人失去生命,因为现有的医疗手段对天花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所以,在不能战胜病原体的情况下,人类往往会退而求其次,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乙肝是这样的,现在让全世界人民头疼的新冠病毒感染也是这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已经得了这些人类还无法攻克的疾病的情况下,只能应用现有的医疗手段来综合治疗。比如乙肝,你们可以通过注射干扰素和或者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受到抑制之后,病毒引发的免疫损伤而导致的肝炎发作,基本上也会停止。最终,我们看到的效果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而这种不良的结局,是引起绝大多数 乙肝病毒相关死亡 的原因。

不过无论怎么治疗,以目前的办法,还无法将乙肝病毒病毒的cccDNA从肝细胞内清除,这正是目前攻克乙肝所面临的困境。

陷入困境就像打了死结一样,用目前的方法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于是人们再次想到了权衡的办法,退而求其次,制定了各种各样针对乙肝的“治愈”计划,把目标分解成各种不一样的治疗“小目标”。

完全治愈指的是将乙肝病毒从人体所有的部位彻底清除,包括清除乙肝病毒在肝细胞核内与人体基因组整合的cccDNA,这正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源头。然而,目前的情况下,即使在不远的将来,这个目标也都是很难实现的。

完全治愈的目的达不到,我们就甘愿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吗?并不是这样的。

临床治愈,俗称拿到治疗乙肝的金牌。乙肝经过治疗乙肝后,如果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乙肝病毒DNA低于最低的检测下限,肝功能恢复正常,这就宣告达到了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是一个可行的目标,因为一种感染性疾病能不能临床治愈,要看这种疾病是否有自愈的案例,而乙肝有大量自愈的案例。

通过口服抗病毒药,或者注射长效干扰素,或者联合治疗,一小部分经过特别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但目前经过筛选的病例,临床治愈率最高也仅仅只能达到30%左右。

现有有很多在研发中药物,都在朝着这个目标迈下坚实的脚步,包括治疗性疫苗、一些能够特异性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治疗用药,以及很多的组合方案,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验表明治愈率要高于30%。

不过,那些治疗的方法目前还在临床试验当中,要真正用于临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在3-5年以后。

临床治愈正是我们可以期待的、在近期内将会实现的目标。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我们要抱乐观的心理,放宽心态,接受目前的治疗,等待曙光的出现。

如果不能达到临床治愈,长期服用抗病毒药也依然能够长期受益,通过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把慢性乙肝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来应对,同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注意保健、定期复查和自我管理。

其实对于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病来说,有没有希望攻克这个问题,每个患者都需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希望这个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当我们不再奢望完全治愈的时候,适当的追求临床治愈,是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智慧做法。

一味地强调要达到自己需要的结果,这个其实对于人的长期心理 健康 是不利的。有时候对于某些所谓的希望,要适当的放下。龙医生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平原上的夏洛克》,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讲寻找一例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者的故事,到了最后,依然没有找到肇事者,受害人花了一大笔钱。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群人最后选择把“执念”放下,因为生活还得继续。

亲爱的朋友们,你有哪些执念还没有放下?尝试着放一放,或许能找到一个快乐的出口!如果你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够治愈乙肝。中国的科学家李文辉正在利用他和他的团队最新科研成果,研制最新的治愈乙肝的药物,并且已经进行临床实验。相信很快就可以用在实际治疗当中。

一定可以攻克的,现代技术下很快就能破解这个难题!要知道明天一定是比今天更美好的,每一天都会有希望,每一天也都是希望!

中医上讲相生相克,既然出现了这种问题,相信自然界中是有东西可以应对这个问题的,只是还没有被我们发现!

另外,我们身体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它会根据你的心情调节到不同的状态,一直悲伤也会导致身体器官出现问题的哦 。切记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该吃吃该喝喝,凡事别往心里搁。好好生活每一天!!加油(ง • _• )ง!!

其实乙肝一线治疗方案病毒转阴,肝酶复常,肝纤维化减缓这三项关键指标都有证据证明了治愈的可能性。以替诺福韦为例,2015年一项权威指南公布的数据显示:规范治疗达8年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实现乙肝病毒转阴率达98%,肝纤维化缓解率达51%,其实就意味着治愈率已经是非常的高了。如果有肝病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外科主任医师黄春西瓜视频直播间晚八点准时为您答疑解惑。

在所有已知可感染人体而且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双链DNA病毒中, HBV基因组是最小但又是最高效的。HBV具有病毒复制产量高(10^12-10^13病毒粒/天)和突变率高(10^10-11点突变/天)的特征。高突变是由于高复制, 特别是由于HBV的复制特点是以mRNA为中间体的逆转录复制, 由于这一过程中HBV D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 而容易发生碱基配对错误, 因而HBV基因突变十分频繁。

从基因分型角度来说,我国以B、C型为主,西部地区存在D型、C/D重组基因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激活干扰素激活基因, 编码产生一系列抗病毒蛋白来完成。在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中,A型疗效最好,其次是D型,然后是B型,最难治疗的是C型。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为占60%,B型为30%,南方以B型为主,北方以C型为主,另有少数为D型和B+C型混合型感染。因此,我国的慢性乙肝比西方国家更难治疗。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抑制HBV DNA聚合酶, 从而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阿德福韦酯口服后最终在细胞内转化为阿德福韦双磷酸酯, 后者可选择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近年研究发现,A型感染者中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较高,B型的发生率最低,其次是C型和D型。因而我国南方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彻底治愈乙肝别说五年,十年都不可能实现。只能从预防方面尽量减少,乙肝疫苗现在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其次,就是全民乙肝防治意识的提升,减少传播!!

此外,该平台以及很多民间有人打着“祖传秘方”的幌子人,那些成分不明确的中草药不但无法抗病毒,还伤肝伤肾!正规医院,跟着指南里的一线治疗方案走,大多数结果不会太差。

乙酰甲喹的药动学研究论文

1克。牛内服乙酰甲喹一次量每1kg体重用10毫克,200斤=100千克,10毫克=0.01克,100*0.01克=1克,乙酰甲喹对牛拉稀二百斤用量为1g。乙酰甲喹,又名痢菌净,为我国最早合成的一种喹恶啉类药物。1985年我国批准其为国家一类新兽药,1992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并且规定了其在牛和猪中的使用。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改变动物肠道菌群,提高能量物质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增加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乙酰甲喹又名痢菌净,化学名称为3—甲基—2—乙酰基—N—1,4—二氧喹恶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化学抗菌药,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强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乙酰甲喹与常用抗生素药物配伍的知识,欢迎阅读。

1.前言

乙酰甲喹又名痢菌净,化学名称为3—甲基—2—乙酰基—N—1,4—二氧喹恶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化学抗菌药,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强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猪痢疾及畜禽消化道细菌感染。乙酰甲喹对仔猪黄、白痢也有显著疗效 [1]。在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大肠埃希氏菌对乙酰甲喹的高敏感菌株为9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乙酰甲喹最敏感,高敏菌株达100%[2]。采取乙酰甲喹、头孢氨苄在犊牛出生后交替使用,可有效防止新生犊牛腹泻病的发生[3]。 吴立夫等报告乙酰甲喹注射液分别与苦参等6种中草药提取液配伍时,在药物性状(澄明度、pH值等)上未发现有配伍禁忌,但对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乙酰甲喹与苦参或水蓼提取液配伍时在抑菌作用上互相拮抗,与连翘、赤芍或风轮菜提取液配伍时抑菌活性呈现加合作用,与大青叶提取液配伍时抑菌作用增强两倍[4]。乙酰甲喹和痢特灵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2]。乙酰甲喹与杆菌肽锌联合应用,可有效地控制猪红痢的发生,并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5]。

乙酰甲喹与常用抗生素配伍时其体外稳定性的研究报道还未见到。

2讨论

乙酰甲喹溶液的颜色呈现淡黄色,乙酰甲喹与其它药物配伍后溶液仍呈现淡黄色,从颜色看可以认为未发生化学反应未生成新物质或产生了无色的新物质。

乙酰甲喹与各种药物配伍后,在不同的时间内pH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说pH值在配伍后8h内基本都在很小范围波动,说明配伍液趋向于稳定。

未配伍的乙酰甲喹稀释液在254nm处的吸光度为0.564,与青霉素G钾、硫酸庆大霉素、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配伍后8h内吸光度无明显改变,吸收,峰无偏移,临床可配伍使用;由于许多药物在254nm附近有吸收,因此配伍后吸光度有不同程度的叠加,但无太大的波动,说明配伍液是稳定的,临床配伍应用是可行的[8]。抗生素的活性有无发生变化,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3小结

乙酰甲喹溶液与盐酸恩诺沙星、青霉素G钾、硫酸链霉素、阿莫西林、硫酸庆大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头孢氨苄、盐酸吗啉双胍、利巴韦林配伍后溶液呈现淡黄色,无沉淀,无气泡产生,配伍前后溶液的pH值、吸光度波动范围小,理化性质较稳定,临床上可以配伍应用。

  • 索引序列
  • 乙酰胆碱酯酶突变研究进展论文
  • 脂肪酰胺水解酶研究进展论文
  • 酶解制肽研究进展论文
  • 乙肝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 乙酰甲喹的药动学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