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心理学术语论文

心理学术语论文

发布时间:

心理学术语论文

如何让一个学生主动的学习,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心理学,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将心理学巧妙地运用在教学方法之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认知心理学与物理教学》

摘 要: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学研究便形成了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和教学论。该理论认为,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学中要重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是迁移,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重点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关键词:现代认知心理学 学习论 教学论 迁移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教学研究必须以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论,用新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改革,要关心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当今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教学流派都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根据的。我们研究物理教学改革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各国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的新发展和学习他们的新成果。本文想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做个简介,以期对物理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简介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不少心理学家看到研究认知、智力和思维的重要性,开始了对认知心理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学派,叫认知心理学派。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行为主义的心理学派。它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只研究人的外显行为,拒绝研究人的感性认识,认为心理反应是外界刺激的函数,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认为一切反应都是刺激的结果,把人的心理水平降低到动物的心理水平,因而心理学内部的理论发展发生了矛盾。现代认知心理学正是这种矛盾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继承,具体表现为既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否定,同时又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发展。行为主义为了研究人的刺激反应规律,曾设想构成一种“有意识的机器”表明人的活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把人设想成机器,把人看成是有意识的计算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不完全取决于刺激,还受目的的指导。同时现代认知心理学还继承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从观察行为入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强调了采用实验室受控制的实验观点与方法,依靠实验去类比真实世界,事先有系统地引进动因,根据反应推证出人的认知过程的规律。

2.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和做出反应的被动实体,而是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有机体。人对刺激的反应,要经过一连串的心理转换活动实现。把人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用计算机进行类比和模拟,认为人脑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是一致的,两者都是把信息看作符号加工系统,把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行动看作计算机的输入、储存、编码、输出等环节那样构成了完整信息加工系统。它根据计算机的设计程序来分析人的思维规律,认为使用科学手段主要不是去观察、改变或塑造人的外部行为,而是去分析人的认知程序结构和规律。

它之所以能取得心理学的突破性进展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由于它冲破了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禁锢,抛弃了“凡经验不能证实其真伪的命题都是无意义的”的观点,使心理学从只研究外部行为,转向研究内部心理机制,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没有心理”的心理学,转变到重视认识的过程研究,把研究意识与行为统一起来,认为行为完全由外界环境决定,把精神现象还原为物质现象,排除了意识成为行为原因的可能性。它认为人是主动的信息探求者,人在发生外显行为时有其内部原因,明确以研究人的认识的高级过程为对象,揭示了人的思维规律,使心理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与教学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教学研究便形成了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和教学论。

1.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论

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即每个人认识世界都以一个遗传性的图式为基础。如果对所遇到的事物加以同化,就丰富了原有的图式,引起了图式的量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图式或建立新图式,以求新的平衡,这个过程叫顺应,它将使图式发生质的变化。因此,以遗传性图式为出发点,利用同化、顺应来达到平衡,这就是学习的实质。

2.现代认知学派教学论

首先提出了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一是学生本身的智能因素:即认知结构,智能的差异,动机与人格。二是非智能因素即情境外因:教师、教材、班集体、社会影响。这些诸多因素中核心因素是学生认知结构对学习的影响。其次现代认知派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原理与态度的迁移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三、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物理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是迁移。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普遍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因而有十分广阔的迁移天地。物理学的学科迁移已屡见不鲜,如生物物理,物理化学等。在研究方法上,物理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如心理实验、社会试点等。因而如今在大家都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突出抓住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比起其他学科来有更大的意义,而迁移能力又可为其他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有利于塑造、培养学生迁移的认知结构呢?

1.改革教材,促进迁移

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其知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有利于简化知识,以便突出那些最具生命力、最活跃、最有价值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以便充分发挥知识的功能。具体来说,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首先要使学生把握住知识的组成与框架,以便有一个整体概念,了解其相互关系和来龙去脉,这样才有利于把握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再者,要有清晰的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清楚,学生才可能做到扩深和展开,如全部经典物理学就是按照因果关系展开的。同时要注意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体现,以上所述处理得好将会十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如能形成一部有独特知识结构的新教材,对物理教学的改革将有重要的价值。

2.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演绎推理的运用

当前在物理教学中,人们习惯也重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特别是实验归纳的方法。这是必要的,也有很大的作用,但它毕竟不是全部的推理方法。同样要看到,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不重视演绎推理的运用和培养,就不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教学中要注意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知识的迁移既表现在纵向的迁移,也表现在横向的迁移。纵向的迁移主要表现在知识的深度上,物理教学中传统的习惯都比较注意追求知识的深度,而且认为有了深度就可以带动广度,因而有忽视知识间的联系的倾向,表现在物理教学中过于追求严密、完整和定量化,过于强调要掌握好概念、规律本身,对于它的来龙去脉,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就有所忽视。因而在物理教学改革中应该强调的是加强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及章节之间的联系、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促进横向的迁移,达到以知识的广度促进深度的目的。

4.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识的逻辑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识是分结构有规律的,同时强调人的知识也是有逻辑结构的。真正抓住物理学习的逻辑结构,知道物理学是怎样由概念、规律组成了理论体系,对于促进这种理论的迁移是极为有利的。

(作者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心理学的论文2500字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教育管理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一提到这些学生头就疼,甚至谈差就色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取向探索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让班主任在轻松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幸福成长,也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获得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品质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一崭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可以用积极心理学探索适合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定位在预防和治疗上,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为创立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为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

积极心理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我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关注积极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曾有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不起的经历,甚至被骂过“笨蛋”、“傻瓜”,这样的标签经过长期强化后,学生就会对缺点耿耿于怀,容易频频出错,进而更在意自己的缺点,之后再犯更多更大的错误。正是对这些“缺点”的过度关注,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中,于是他们可能会变得“破罐子破摔”,也就妨碍了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向人们提示了这样一个秘密――你关注什么,就有可能实现什么,并且这种可能与你的关注程度成正比。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早已经成为教育经典,也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职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观察和了解,善于拿着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则可以通过心理游戏“戴高帽”、“自画像”等发现学生优点,积极关注学生积极优势,暂时淡化劣势,让优势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沿着优势的道路努力前行,那么缺陷可能就会自然地慢慢消退。

(二)善于积极期待,挖掘积极潜力。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职校生也一样,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如:“我相信你,一定行!”学生就会带着这份期待勇敢前行。

所以,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多地期待他们在事情发展中积极的一面,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老师鼓励中的诚恳和信任,那么学生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成功预期,从而将各种有利于成功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掘出来,推动自己走向成功。这也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有所期待才是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钥匙,你期待什么,你将实现什么。

(三)创设积极环境,激发积极力量。

在生活中,环境能造就人才,也能淹没人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积极向上,争取做得更好。反之,再勤快的人在一个懒散的环境里很容易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就要学会环境育人,我们要坚信“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首先班主任要用心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精心布置好教室的每个空间,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励志名言张贴、荣誉角、植物角、图书角等。其次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实践环境,如各种比赛、值周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参加各类社团等。通过每日一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值周劳动能培养学生爱劳动和讲究卫生的品质;通过种植植物能提高学生尊重生命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学生通过积极向上的人文和实践环境的熏陶能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各项优势才能,能激发更多积极力量。这样他们会变成信心满满,他们会变得光芒四射,他们对爱的理解会比以前深刻、全面,他们也会变得乐观、好学,当然,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希望就是生命中的那一点不曾被扑灭的光,如果职校班主任能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关注学生积极优势,能够善于对学生积极期待,能够用心为学生创设积极环境,那么总有一天这点光会变成满天星星,学生也一定会实现自我,走向幸福。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

心理学术语翻译论文

摘要: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research topics are also increasingly enriched and expanded. From the early community to promo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the study of social lazy; obedience from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obedience to the anti-independence of the study, from violation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the spirit of altruism; attract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love The study from the human perception of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ttributed to the study, and so on. Shows that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vision is increasingly broad and in-depth. In the system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of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elf-control and to help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self-concept of self -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people and events in the community, understand their own, have been understanding of "I"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word第2种摘要:Along with social psychology's flourishing more and more daily, the research subject day by day is also rich and the expansion. Promotes the research from the early society, develops the social idle research; From the amenable research, develops instead obeys with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From infringement research, develops benefits his spirit the research; From the attraction research, develops love research; From the interpersonal consciousness's research, develop turns over to because of research and so on. Had demonstrated social psychology's research field of vision is being day by day broad and is thorough. In no use arrives at the self-control through system's introduction social psychology's self-concept and the self-potency as well as the acquired characteristics to deepen us again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to know that the self-concept the understanding, understood in society the human and the matter, understands themselves, already understood “me” a character true meaning 关键词;)(1)Self-concept self-efficacy self-control Learned Helplessness (2)The self-concept self-potency self-control acquired characteristics is no use 2种都行

问得有些笼统,是原创的中文论文吗?心理学,很多学术的术语都是从英文或德语译过来的,所以心理学的原版外文资料远远比中文资料多,去学习译文涉及的英文原版资料吧,那样会使译文涉及的学术内容表达标准,有利于真正起到对外交流的作用。我的心理学启蒙教材之一就是英文版的,然后你在回头看中译本,感觉有些有点哭笑不得,所以如果是对西方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有涉及的话,一定要找到原版材料仔细阅读采用术语的现有表达。如果有自己的新的学术见解的话,也就是说第一次译英的内容,(呵呵,说实话,我很想知道新的是什么,不知能否交流一下呢?)那就靠双语功底的锤炼了, 就这段话吗? 不是吧?我觉得得出这些结论的论证过程可能要难翻些,至于翻这些结论,自己试着翻翻吧,不难,鄙人认为作者想说的所谓自强意识译为sense of self-improving或许更好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research topics are also increasingly enriched and expanded. From the early community to promo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the study of social lazy; obedience from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obedience to the anti-independence of the study, from violation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the spirit of altruism; attract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love The study from the human perception of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ttributed to the study, and so on. Shows that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vision is increasingly broad and in-depth. In the system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of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ac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elf-control and to help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self-concept of self -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people and events in the community, understand their own, have been understanding of "I"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word.Key words:) self-concept of self-efficacy of self-control Learned Helplessness

心理学的术语很多,专有名词也有很多。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内容。普通心理学里面的专有名词介绍的比较全,有英文对照。如果需要了解的更多,可以看更专业的心理学词典。

可以买一本《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孙晔,石绍华 著 张厚粲,等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工具书,还不错,经常翻一翻,能学很多心理学专业术语。

最常见的9种心理现象 作者: 金失成 发表日期: 2007-05-14 08:41 复制连结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3、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蒐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4、鲶鱼效应 水池里养著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 *** ,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鲶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鲶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鲶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 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鲶鱼效应。 5、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6、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普勒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 f. 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 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都反映了期望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期望效应。 7、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8、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9、霍桑效应 为了调查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实验持续了一年多。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珠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即工作条件没有变化。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在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工问休息。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在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又全恢复了,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老板是想通过这一实验未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条件怎么改变,如增加或减少工间休息,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都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的工作越来越努力,效率越来越高,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工们感到自己是特殊人物,受到了格外好的待遇,她们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感到愉快,便遵照老板想要她们做的那样去做。她们知道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测量她们的生产效率,这是人们关注的事情,因此,生产条件发生什么变化无关紧要,她们总把这些变化设想成为有利的,所以,她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每一次的改变都 *** 着她们去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尽管她们想到的并不是老板期望的,但她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产生适当的效果。所以对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看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 *** ;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2、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3、企业文化——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动态平衡的有效。

这个很多的,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人格分裂症,心因人格障碍,神经症,癔症,偏执型人格障碍。。。。

没有这么些概念,谁忽悠你呢?呵呵

外化作用 exterior influence

银行交易清单 bank transaction list 现金结算户 settlement-in-cash aount 整存整取户 wholly depositing and withdrawing aount 一本通交易历史,一本通可理解为多功能账户,multifunctional aount transaction records 柜台存现 counter cash-depositing 柜台存款 counter depositing 存款可以是现金存入和转帐存入。 仅作参考。

可以交流交流 私信啊

建议直接买一本词典吧 有专门的心理学什么什么检索词典的 我就有一本 不是很贵

宽恕

心理学学术论文

心理学标论文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扩展资料:

论文写作技巧: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论文撰稿者在进行选择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忌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PART1:题目

《心理学报投稿指南》对于题目的要求是:

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不用“研究”二字。

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题目可以分为:

变量式:由研究的主要变量组成

如:输出方式和输出时间对数字广度的影响

主题式:表达研究的主题,其变量往往不容易通过标题表达出来。

如: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

结论陈述式:直接表达研究的结论

如:汉语多义字词的识别优势效应

PART2:摘要

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不要把结果与结论混为一谈)。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尽可能不用“本研究”、“我们”等第一人称。英文摘要需详细,1页4段,约500个单词,使用过去式。

摘要的目的是概括内容,需要语言凝练且概括全面,注意事项有:

写完文章最后再写摘要 ;摘要有用,能提供实质性信息 ;拒绝低幼,排除本领域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谦虚低调,避免自夸或自我评论 ;用第三人称,不分段;一般不用数学公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略缩语、略称、代号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PART3:引言

前言,主要来介绍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问题和假设等。

引言部分的写作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证明研究的价值:我的研究很强

2、具体说明:介绍它有多强

3、引起读者兴趣:让大家感兴趣它有多强

PART4:讨论

讨论主要用于解释研究结果 、回答研究假设 、提出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是所有论文写作中最见研究功底的部分之一,不但需要有大量的文献阅读基础和本领域相关知识,还需要自己独立的分析与思考。

可分为:

1.重新陈述结果。

2.对结果进行解释,将结果与先前研究进行比较,跟研究假设进行呼应。

3.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如何。

4.对结果进行综合和推论,建立或验证理论,指出研究结果有何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5.研究存在的局限和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扩展资料

论文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4)、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5)、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6)、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7)、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8)、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有关于心理学的论文精选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心理学的论文。欢迎阅读!

一、引言:

从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我们知道语言的获得和珲解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探讨二者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上对语言获得进行的定义。行为主义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语言并非是内在的,而是后天反复的刺激和反应形成的一种结构系统。语言学习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充分的运用大脑机制。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语言学派则认为人类语言的获得首先是人类具有获得语言的天赋。

由此可见,语言既是模仿性行为,也是创造性行为。因此,关于语言获得和理解的研究成果如果应用到语言教学的实验和讨论中,将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能够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而对语言达到理解和知晓如何使用才是进行交流的必要前提。Stern认为“没有关于语言学习者和语言过程的心理学理论就很难想象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理论离不开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这些心理学的概念,有关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的心理学的思考本身就是任何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处在第一层即基础层,而外语教学实践在第三层,也就是说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第二层及外语教学理论传递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外语教学的实践也会影响外语教学理论,从而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影响。

二、语言获得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获得指的就是孩子在什么时候及其如何开始学说话并且理解他们的母语或第二语言。语言获得研究的目标就是描述孩子如何能够说出并且理解语言,如何选择正确的处理策略,并且达到一个新的语言学习的里程碑。在英语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会对长的句子产生畏难和焦虑心理,如果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复杂,字数和生词出现的频率高。那么对于学生掌握及复述会带来难度。从而也影响他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获得,即在实践交流中,类似的表达学生难以完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知识结构论和发现法,认为教学目的应该兼顾发展学生智力这一内在目的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在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就是要提高学习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也随之变化,对学习的机械模仿以及直观讲解的兴趣逐步减弱。这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牛自觉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感知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对比,去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结构,从而达到语言获得。掌握语言结构。

三、语言理解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理解在语言教育心理学中指的就是我们明白要如何去读,去写或是做手势语。理解是一个始于对因素的感知能力而以得到整个句子意思为终的复杂的一系列处理过程。它还包括根据发言者讨论的主题来得出推论,以及根据他的手势和他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并且在脑子里形成一定模式。语言教育心理学家对揭示人们如何从文章和言谈中理解发言者或作者的策略并且在什么时侯真正理解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

他们想知道理解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呢,还是时尚步骤的显露,如果是时尚的显露,它的步骤又是如何的々在语言理解研究这一环节中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词汇的歧义。

因此,脱离了语境或者对语义结构不清楚的话就很难确定正确的句意。无论是写作还是口头表达,模棱两可的单词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很多人你会有这种感觉:尽管他们讲出的句子语法正确,但对使用的场合是否合适没有把握。由此得知,语言不只是一种言语系统,而且还是一个交际系统。语言的结构反映人们的认知模式,但仅从结构方面我们是不能充分说明语言交际是如何形成的。因为按照乔姆斯基的深层理论,一个简单的语言模式可以表达一系列的功能意义。

相反,一个简单的功能意义亦可有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在教学当中所需要考虑到的歧义问题。除了歧义,还应当考虑句子当中的隐喻,考虑是否还含有其他的寓意。另外那也需要搞清楚单词的意思是如何影响理解力的。理解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脑活动过程,因此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第二语言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考虑。加强第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习,这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摩擦在当今世界相当普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引进文化教学意义重大。对文化因素的追求会极大的促进语言学习。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就学到了以该语言所承载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和一整套价值体系。

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语言的习得过程来进行讲授,指导学生自觉的进行意义性和交际性的操练,在实践中感知语言材料。更好的理解第二语言,加强对语言的掌握。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语言理解和英语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清楚的理解语言的意义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准确的传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习的语言的意义。

语言教育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言语听辨到语篇理解,从词汇到语法,涉及到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其中也牵涉到大脑的认知,在这里只是就语言获得和语言理解这两方面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把语言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双语文章

1.Beliefs are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We are what we think.  信念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2.Whatever your mind can conceive and believe, it can achieve.  自我效能.        3.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许自己全然为人. 4.A question begins a quest. Questions create reality. 问题产生探索, 问题创造现实.    你提出的问题,经常决定了你所做的探索。 5.Appreciate what is good. 欣赏优点很重要.    关注积极面很重要.      感激 ; 增值 6.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学会失败,否则无法学会学习. 7.Value of gratitude. Don’t take life for granted.  感恩的价值. 不要把生活认为理所当然. 8.To be known rather than to be validated. 被了解比被认可更重要。 感情关系的基础是被了解。 在冲突中,质疑行为,而不是质疑人。 9.Using distractors        锻炼的重要性  锻炼时可以使用让你分心的东西  因为本身可能无聊 10.the idea of self-concordant goal, not being frivolous or selfish, but actually being something that one should actively pursue ,more than pursuing that you were told to pursue and  can help the people around you. So. Essentially dissolving this divide between self and other.  Identifying our self-concordant goals is very much about helping ourselves. 建立自我协调目标, 即不要轻浮或自私,去主动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追求别人让你追求的东西, 并可以帮助周围的人. 所以 , 从根本上消除自我与他人的界限, 建立自我协调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在帮助自我. 22.Failure acceptance                                                    现实是由弯路组成 接纳个人失败                                                                          3.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By Gandh      身教言传. 人们往往跟着你做,而非按你说的做.              甘地.                                              5.Common sense is not that common.  常识并不是那么常见.              6.Ask and you shall receive.    保持好奇心很重要.  9.Confidence and life-long learners. Curiosity. 卓越的人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自信, 一直保有好奇心. 10.We see what we look for, and we miss much of what we are not looking for even though it’s there. 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where we place our attention. 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受我们关注的东西的影响.  11.That kids enter schools as question marks, and they leave as periods. 小孩入学时时问号,毕业时却成了句号. 12.If one advances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his dreams,and endeavors to live the life which he has imagined, he will meet with the success unexpected in common hours.                                  By Thoreau. 如果一个人自信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努力活出他所想象的生活,他就会在平凡的时刻遇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梭罗 13.In the depth of winter, I finally learned that is was  within  me an invincible summer. By Camus 隆冬时分,我终于意识到,夏天在我心中永在。          加缪    16.Clip away numbness, then visualize.  祛除麻木,像小孩子一样视觉化.  17.Variety really is the spice of life .          多样性是生活的趣味.    18.You ain’t gonna get any more self-discipline, what you have is what you got and what you will get. 一个人的自制力是固定的.  19.Rituals.  把需要自制力的事变成习惯.  20.Almost mindless getting there. 心无旁骛地到达. 21.Make the bests of that which happened.                                                                                              最大限度利用已成现实                                                                                                                                                                                                        24.Touch is an innate, instinctual need.  触摸是天生、本能的需求.  25.The exotic is erotic.  吸引人的事物是性欲的、色情的.  26.Cultivating, malleabl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inding.      经营关系比寻找伴侣更重要.  27.Kids has to be a joint venture. 延伸: 孩子是一种合资企业. 29.Happy marriages are based on a deep friendship. 真挚的友谊是快乐婚姻的基础。 30.Love is in the details. 细节之处见真爱。 31. In the strongest marriages, husband and wife share a deep sense of meaning. They don’t just ‘get along’, they also support each other’s hopes and aspirations, and build a sense of purpose into their lives together. This doesn’t mean they need to do everything together. It’s ok for one to have his or her own meaningful goals at work where they don’t work together. That’s perfectly fine. But in addition, there have to be things that are done together. in other words, what they need is an active kind of love, making that shift from the desire to be validated to the desire to be known. 在最稳固的婚姻当中,丈夫和妻子会分享很深层次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是‘’相处‘’,他们也会支持对方的希望和理想,共同建立生活的目标感.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一起做每件情,分别在各自的工作中拥有自己的目标,也完全没问题.工作目标,这非常好.但除此之外, 需要有共同做的事情存在. 换而言之,他们需要的是主动性的爱, 将想要被认可的想法转变为想要被了解.  32.courage is not about not having fear, it‘s about having fear and going ahead anyway 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怀恐惧却迎刃而上。 33.we can get over bad things a lot quicker than we would anticipate. 我们从不幸中恢复的速度,可以快于经历其中的速度。 34.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general. 最个人的,也是最普遍的.

摘要:忧虑很少带给我们动力—“我们会一遍遍地担心,而没有什么解决办法,而且担心的通常是未来最坏的情形,” 贾森·莫泽博士这样解释道,他现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部门任助理教授,已经开展了诸多关于忧虑的调研。

Worry is, sadly, an inevitability of life. Bad things are bound to happen, and the natural human reaction is to think about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arise.

However, worry is rarely productive -- "it's something we do over and over again, without much resolution, and it's typically of the worst-case scenario of the future," explains Jason Moser, Ph.D.,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who has conducted studies on worry.

可惜的是,忧虑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不好的事情定然会发生,而人类的本能反应就是去考虑可能由之带来的负面后果。

教你十一招对抗忧虑

然而,忧虑很少带给我们动力—“我们会一遍遍地担心,而没有什么解决办法,而且担心的通常是未来最坏的情形,” 贾森·莫泽博士这样解释道,他现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部门任助理教授,已经开展了诸多关于忧虑的调研。

"There’s always an element of uncertainty, always an element of catastrophe," he tells HuffPost. Unlike fear, which has a more pin-pointable source (like a spider on the wall), people worry over "an amorphous, future uncertain threat -- something bad that might happen."

“总有不确定元素,总有灾难性的可能,” 贾森·莫泽博士在《赫芬顿邮报》讲道。忧虑和恐惧不同,恐惧是有具体原因的(比如墙上的蜘蛛),而人们担心的却是“无形的,未来不确定的威胁—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

While the research isn't clear on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are predisposed to worry,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some personality types that are more linked to worrying than others. Neuroticism seems to be tied to worrying, for instance, as is general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Moser says. And while everyone worries from time to time, it is possible to worry so much that it starts to have a noticeable impact on your daily life.

研究并没有清晰地表明哪些人更容易忧虑,但明确地发现了一些特定的个性特点更容易导致忧虑。比如神经过敏,通常很难接受不确定的结果,就易导致忧虑,莫泽博士讲道。而且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忧虑,这些忧虑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明显地影响日常生活。

But even if you are a worrier, you're not doomed -- there are a number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that worriers can use to stop the cycle. Moser and Christine Purdon, Ph.D., a licensed psychologist, professor and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shared some of the most effective habits and strategies for squelching worry, as well as some common traits shared by people who aren't bogged down by it:

但是,即使你是个容易忧虑的人,这也并非无可救药——有很多有效策略可以让忧虑者停止这个恶性循环。莫泽博士和克里斯蒂·博登博士(专业认证心理学家,现为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和执行主任)在本文分享了一些能够有效消除忧虑的习惯和策略,以及摆脱忧虑的人群的共有特征。

They focus on the present.

活在当下

Perhaps one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s between worriers and non-worriers is the ability to stay in the present, and not get bogged down by things that have yet to happen. Purdon calls it a "worry chain" -- the idea that one worry will spur a "what if," which spurs another worry and another "what if," and so on. Non-worriers are able to look at a problem and recognize what solution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but a worrier isn't able to get that kind of distance," she explains. "The mind goes a lot faster."

活在当下,不被尚未发生的事情困扰,这种能力也许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容易忧虑的最主要区别。博登博士称之为“忧虑连锁”—就是一种担心会激发另一个“假如 “,再激发下一个“假如”,如此产生连锁效应。不易忧虑的人能够去看待难题并且找出需要的解决方法,“但是易忧虑的人却无法达到那种程度,”她解释道, “他们的思绪转得很快。”

For instance, say your son comes home with a bad grade. If you're a worrier, you might then worry that this will cause your son to fail the class, which will then impair him from getting into college. However, if you're a non-worrier, you'll realize that the immediate issue at hand is just that your son needs to study harder in this particular class -- and that's that. "I'm able to say, 'He usually does really well, he's smart, he’s dedicated, he’ll be fine; this is a blip, not a pattern,'" Purdon says. Whereas when worriers become anxious, their "intentional focus narrows to threat cues. They can get themselves very anxious very quickly."

比如,你的儿子考试考砸回到家。如果你是个容易忧虑的人,你可能会担心这会导致孩子最后挂科,可能会影响他上大学。然而,如果你是乐天派,你会意识到当下之急就是小孩需要在这门课上多用点儿功——仅此而已。“我可以说,‘他一直做得很不错,聪明又用功,他没问题的;这只是个小挫折,不是常态,” 博登讲道,然而,当忧虑者焦虑起来时,他们会“有意识地将注意力缩小到那些威胁性因素上,然后很快让自己不安起来。”

They practice mindfulness

学会专注

Because staying in the present is so fundamental to squashing worry, practicing mindfulness can help you to steer focus away from a hypothetical issue that could develop down the road. "It keeps you in the here and now and it helps you be more aware of your thoughts," Purdon says.

因为活在当下对于消除忧虑是如此重要,学会专注能帮助你将注意力从假设性的问题上转移开来,从而不再继续往下想。“专注的力量能够让你留在此时此刻,也让你更能注意到自己的想法,” 博登博士讲道。

And therapy, such a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and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can also help worriers stop the negative cycle, since they focus "on the idea of not wrestling and disconfirming the worries, but getting people to focus on their life and values and focus on the present moment so they can make decisions," Moser adds.

一些专业疗法,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和接受与投入疗法,也能帮助忧虑者阻止这种恶性循环,因为这些疗法的核心是“不去对抗和否定忧虑,而是引导人们专注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价值,以及当下的情境,以便做决定。” 莫泽博士讲道。

Their brains actually function differently in a worry-inducing event

忧虑来袭时,让大脑慢下来减压

Moser recently had a study come out in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showing that the brains of worriers and non-worriers actually work differently in a stressful event. For the study, Moser and his colleagues had 71 female study participants answer surveys that indicated whether they were generally positive thinkers or negative thinkers/worriers. Then, the participants looked at negative images -- such as a woman having a knife held to her throat by a masked man -- as their brain activity was monitored and recorded.

莫泽近来在《变态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示,忧虑者和乐天派在面对紧急事件时,大脑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为了这项研究,莫泽博士和他的同事找来了71 位女士去回答调研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她们是普遍意义上的积极思考者还是消极忧虑者。之后,参与者会被安排去看负面图片——比如一个女子被蒙面人用刀指着喉咙——与此同时参与者的大脑活动会被监测和记录下来。

Moser found that the brains of the positive thinkers were less active than those of the negative thinkers/worriers. In fact, "the worriers actually showed a paradoxical backfiring effect in their brains when asked to decreas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he explained in a statement. “This suggests they have a really hard time putting a positive spin on difficult situations and actually mak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worse even when they are asked to think positively.”

莫泽发现积极思考者的大脑比消极忧虑者的活动量少。事实上,“忧虑者在被要求减少负面情绪的时候竟然产生了矛盾的逆反效应,”他在一项陈述中解释道。“这表明对忧虑者而言,在困难的情境下积极思考非常困难,在被要求去积极思考时,他们的负面情绪甚至更糟。”

They're more willing to take chances

勇敢尝试

While worriers have a hard time making decisions -- they take a long time because they can become crippled by all the potential negative outcomes -- non-worriers are more willing to test out solutions to a problem even if a bad outcome is possible, Moser says. In that same vein, non-worriers are also more flexible in the way they think about things, so they don't get stuck in a negative thinking rut.

忧虑者通常很难做出决定——之所以花很多时间是因为所有可能的负面结果都能把他们击垮——乐天派则更愿意去尝试诸多解决方式,即使冒着失败的可能,莫泽讲道。如此一来,乐天派能更加灵活地思考问题,因而不会陷在负面的思维套路中。

They have a sense of perspective

置身事外,客观看待

Non-worriers are able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a situation in order to gain perspective. However, worriers can increase their perspective, Moser explains. One method for doing this is thinking of all the worst possible scenarios, and then evaluating how likely each of them is to really happen. For example: If a worrier is concerned about losing her job, she may jump to the worst-case scenario, which is that she will end up living under a bridge, homeless and alone. But Moser says that talking a worrier through a scenario like this helps her understand how unlikely that outcome is to happen.

乐天派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让自己置身事外从而可以去客观看待。其实,忧虑者也可以提高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莫泽博士解释道。一种应对方式是去设想所有最糟糕的可能结果,然后评估每种结果真正发生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比如,如果一个忧虑者担心自己丢掉工作,她可以思维跳跃设想最坏的情景——最终无家可归,孤身寄居桥下。莫泽讲到,向忧虑者谈及这样一个情形能够帮助她认识到这种结果出现的几率是多么小。

Moser suggests another simple strategy to gain perspective: Using your own name instead of "I" when referring to your emotions. For instance, saying "I'm going to fail" is harsh and doesn't allow any distance between you and the thing you're worried about. But "if you talk about yourself in the third person, you can take better perspective," Moser says.

莫泽也提到另一种客观看待问题的方法:提及自己的感受时,用你的名字而不是“我”去指代,举个例子,说“我会失败”听起来很残酷,这会让你和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听起来很近。然而,“如果你站在另外一个人的角度去谈论自己,你就可以做到更加客观,” 莫泽讲道。

They get to the root of their worry

设想最坏的情形,找出忧虑的根源

The problem with worrying is that it can spin out of control until the thing you're worried about is 10 steps removed from your immediate issue. That's why it's so important to figure out what the real problem is in order to stop the worry cycle.

忧虑的问题就在于它会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你担心的事情排到你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10步以外。这就是为什么找出真正的症结所在并停止忧虑循环如此重要。

"When I work with worriers, I try to work on them with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to help them be comfortable doing that," Purdon says. "Y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at could lead to something else, but [let's] not worry about that right now because it's not happening right now."

“和忧虑者一起工作的时候,我尝试引导他们找出问题,并且让他们习惯于这么做,” 博登讲道。“是的,有些问题的确可以引发其他问题,但是先别去管它们,因为现在还没发生。”

It's important to move from problem-generation, which is what worriers are prone to do, to problem-solving. "Worriers think what they're doing is constructive -- that by anticipating [the future problems], it's helpful in some way," Purdon says. "It's reasonable, to some extent, to do that, but they can't stop themselves once they get started."

让忧虑者从“产生问题”向“解决问题”转移是非常重要的。“忧虑者认为他们未雨绸缪的做法在某些方面是非常有益的,” 博登博士讲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是忧虑者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They don't stop worrying -- they just designate time for it

安排专门的时间,让自己担心个够

"One of the reasons why people engage their worry is they think, 'This is an issue I must sort out now, I have to anticipate and plan against these outcomes.' It grabs attention off what they need to be attending to, whether it be job, spouse, kids, whatever," Purdon explains. So, she recommends using a strategy called the "worry chair." It works like this -- reserve a 15-minute time during the day where you can just think and ponder over your worries on your own. Don't worry outside those 15 minutes, and make sure that you're spending your worry session in the same spot (hence the term "worry chair"!) each day.

“人们花时间忧虑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会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必须现在想清楚,我要先预估并且为这些可能的结果进行计划和准备。’这样的思考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原本应该专注的事物(无论是工作,配偶,孩子或者其他)上分散开来,” 博登解释道。因此,她推荐采用一种名为“忧虑椅”的方式。具体如下——白天预留出15分钟时间,让自己可以全部用来考虑和衡量自己担心的事情。这15分钟以外的时间,不要有任何担心,同时保证你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度过自己的忧虑时间(这就是“忧虑椅”的说法!)。

"What that means is when you're worried during the day, you can say, 'I'll think about that later. I can switch my attention off that and go on to other things,'" Purdon says. "And what they find is, 'I'm not even worried about that anymore.' But giving them permission to worry about it, but later, allows them to switch the attention away from the thought."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当你白天忧虑的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个晚点再去想,我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接着干其他事情,’” 博登博士讲道。“然后他们会发现,‘我甚至已经不再为那件事担心啦。’但是允许他们去担心,只是晚点儿,可以让他们将注意力从担心的想法中转移开来。”

They have confidence they can handle whatever comes at them

相信自己:发生任何事情,都能应对

"People with high worry not only generate ideas about what could go wrong, they also lack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what could go wrong," Purdon explains, adding that this is ironic considering worriers actually perform quite well in a crisis since they've spent so much time thinking about the worst-case scenarios and have normal coping abilities. Non-worriers, on the other hand, possess the confidence that if something were to happen, they'll just ... handle it.

“容易忧虑的人不但会有各种想法认为事情会出错,而且缺乏对自己应对能力的自信,” 博登也同时讲到,由于忧虑者其实能够很好地处理危机,这一点是有些讽刺的,因为他们早已花了很多时间去设想最坏的可能并且有了正常的应对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乐天派自信地认为如果有事情发生,他们只需要……处理它。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see positive outcomes in seemingly bleak situations

即便事实黯淡,也能看到积极的结果

Take the graphic image Moser used in hi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study, described earlier. If you were to look at an image of a woman being held at knifepoint by a masked man, what do you think the next immediate outcome would be? A worrier would likely only think of the worst-case scenario, while a non-worrier would have the capacity to think, "That woman is in distress, but maybe she breaks away from her assailant and runs to safety," Moser explains. Non-worriers are able to see that there could be a positive outcome to a negative event.

想想之前提到的莫泽博士在《变态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用过的图片。如果你看到图片上一个女子被蒙面汉用刀指着喉咙,你认为紧接着的结果会是什么?忧虑者很有可能只会想到最坏的情形,然而乐天派的人会有大脑容量去思考,“那个女子处于危难之中,但也许她能够从蒙面汉手中逃脱,跑到安全的地方,”莫泽博士解释道。乐天派的人有能力从负面的事情中看到积极的结果。

They ask themselves the right questions

问自己三个问题

Worriers who are trying to tamp down on their worrying tendencies could find it useful to ask themselves a series of questions when they're going down a negative path. "Ask, 'Is it my problem?" And secondly, 'Do I have any control over it?'" Purdon says. "Thirdly, the next question people can ask themselves is, 'Have I already done everything about it that I can? And is it imminent?' If it's not imminent, then there's no reason to worry about it now."

想要平息忧虑?当陷入负面情绪时问自己一系列问题:“提问,‘是我的问题么?”第二个问题,“我有办法控制它么?’” 博登说道,“第三个问题,‘我已经做到所有自己能做的了么?这事紧迫么?’如果不急,就没有理由现在去担心啊。”

They know how to perceiv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正确对待负面情绪

"The most severe chronic worriers [are] less accepting of their emotions, which means they're intolerant of uncertainty and also find negative emotions in particular to not be very acceptable," Moser explains. Meanwhile, people who have a healthier psychological outlook tend to look at negative emotions as a sign that whatever is causing those emotions -- whether it be relationships, or work, or bills -- needs attention. They use emotion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症状最严重的慢性忧虑者很难接受自己的情绪,就是说他们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尤其很难接受负面的情绪,” 莫泽解释道。然而,在心理观念健康的人们看来,负面情绪只是一种征兆,表明引发这些情绪的根源——无论是人际关系,工作或者账单——需要注意而已。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情绪全面地做出决定。

心理学最新学术论文

格式塔心理学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格式塔心理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论述环境的作用中,德国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的论述有物理环境(视觉的)和心理环境(意识的)两种形态。这两种环境在现实设计中分别起着视觉的和心理的相互沟通作用,当视觉的环境出现的同时,心理的感受也同时出现。目的: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物理场及心理的概念,将其引入环境空间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深刻的理性思辨过程。方法: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典型实例的简要剖析,以笔者总结的视觉概念形态传达,分析及给予明确的诠释。结果:分析表明,格式塔心理学中对于心物场的阐述与环境空间的深入设计语言有内质的联系,这一联系,对于环境空间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结论:运用心理学知识、图形解析形态等综合手段,培养设计过程中的理性思辨能力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学物理场心物场界面

近代设计的全方位发展,给人类在生产、生活、工作、愉悦方面带来很多的便利,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深度的思考:飞速的社会发展推动着人们需求欲望的提升,东西部若干城市处在发展中的设计体系尚不够完善,以专业院校为研究基地的一线教学团队,如何能博采古今,旁征博引地开发、寻找、利用相关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专业学院的一线教学提供充足的养分,使西部地区的环境空间设计体系不断地走向完善,不断地走向深入的研究环节,针对教学体系的综合建立、充实、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现象

我们普遍认为视觉所能够传达的环境,或是表现出的场景,是准确而且可信的,它通过我们的视觉,忠实地反映出所看到的场景,使我们依视觉而作出相应的判断,我们认为这一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视觉的观察只是反映出客观的环境某一阶段的某一形态,它不能够表明一个环境的综合真实内在的指标,例如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骑着马飞奔到客栈的男子,当他听到店主告诉他,他已经骑马穿过了一个无比宽阔的河流之后,极度惊讶而倒地。很显然,他并不知道自己长途飞奔穿越的竟是一条宽广的河流,他依据视觉的感观而获得他认为真实的场景就是陆地。

这一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它表明一种状态、环境是有多重状态和意义的,著名景观规划大师芦原一信就提出在环境中,每隔25米时,如果没有造型、色彩、尺度等方面的变化,视觉就会产生疲劳感。这说明,环境除视觉的客观反映外,还有心理的需求和认知。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站在同一条河流中,这一现象正说明环境具有很大的变化性,时间的变化导致环境的不同;同一环境下,意识的不同也导致环境的表现意义不同。研究这一课题,将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因此,我们用更好的层面去理解,感知一个更深层面的环境。曾经纷繁的和正在纷繁的视觉环境、生活环境、功能环境、社会环境等,给了我们诸多的影响,但我们更深地理解一下,影响是客观的,其暗示才是更为准确的一种认知,其中暗示即是观察者心理对环境的反映,随着时间续度的延长,我们发现能够留在记忆当中的是无形的情怀波动痕迹,其后才是被映射到的物体,这一过程我们也称为“环境质量”的产生过程。

我们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描述,可以明确地感受一个环境,空间所拥有的视觉存在价值,它帮助我们理解了很多不为语言而能够诠释清楚的许多环境、空间类型。

环境心理解析

这是一个心理理解环境的尝试。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分析和剖析。当出现一个以6面体为界定的空间时,一个空间(室内)就瞬间存在了,心理的感知状态也同时具备。这时我们感知到它的客观存在功能,同时依照视觉感受的先后关系,形成了视觉空间的客观存在,我们也称为客体空间的存在,这是第一感知。纯静的空间里我们切入一张桌子。这时整体空间性质,由原来无特质的层面,瞬间被提升到一个有意识的层面,由于桌子具有相应的功能特质,这时我们发现空间具有了某种意识,这一意识的切入,导致空间的属性随桌子的存在而存在,空间由无特性转为有感知特性。这一变化由何而来?我们说,是由人所熟知而接受的某一种功能的媒介质的切入,而带来一个客体空间的较高层面的表现。我们再分析,一只桌子,所具备的只是功能,因此,我们又引出一个层面,载体(桌子)具有何等的承载能力?它能承载的是什么?它能带来何种精神因素?这又是我们要剖析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两个意识层面的问题,一是物质的切入后产生了客观存在的意识空间;二是切入的载体具有其所含纳的意识,我们认为两者共存组成了空间存在的两大重要因素。

物质的切入具有其客观形态与主观形态的表现,当环境、空间不具备物质存在意识时,这是一种客体空间形态,与人没有建立起对话的平台,意识是弥散的,不定位的。空间中切入了一把椅子,它导致整体空间进入到意识范围层面。椅子是人的视觉再现,因此,椅子是一个物质的介质,但同时也是一个双向载体,即对物体和意识的双向承载,也是对于主体空间形态的质量判定。

我们有这样一个分析:一个男孩走进了一个空间当中,他发现了一把陈旧的靠背椅。这是他第一次约他的女友来家中,当看到的第一视觉感知后,男孩瞬间对于空间的认知大为失望,因为具有其双重身份的介质所传达的信息,造成男孩对于空间环境质量的怀疑。男孩明显地产生排斥心理情绪。这样,空间的存在意义,也为之大受影响,这时,母亲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这把旧椅是母亲出嫁时,最为喜爱的一把椅,它跟随母亲多年,母亲对于它,有太多的美好回忆,椅子承载着太多的甜蜜往事,母亲对于空间的感知,是何等美好。这样,同是一把椅子,但形成了两个反差很大的空间质量形态。

我们研究哥式塔心理学发现,这一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当中的心物场的存在结果,心物场是由物理场和心理场组成,椅子真实的状态为物理场,而母子对于椅子不同感知称为心理场。

情境感知

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简要的分析了解,我们发现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在于对心理审美情境的产生价值的运用。因此,心理学与情境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它不仅有其相互的影响,而且具有心理质量的导入,观察者对环境空间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对心理感知的评价程度,即掌握设计语言的真正实质的核心是心理感知部分。

空间的形成有其不定位的多重因素,大致可分为客体的、心理的、意识的三重层面,一把椅子的切入(客体的),对椅子的心理感受(心理的),外延至对所属空间的情境意识感受(意识的)。每一件物体都具有其生存附加的社会语言、风格、气息,每一人的个体都具有认知的一个层面,认知是由客观转化为心理的,最终转化为意识的,因此,空间的存在质量是具有其多重因素的。心理的感知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英国著名规划师高登卡伦在《城市景观艺术》一书中,不断地用“思恋”、“亲切”、“粗鲁”、“神秘”等语言,大幅地阐释空间形成的多重要素影响下的空间质量。

格式塔心理学的魅力在于把功能的视觉形态,从心理的意识层面加以诠释,并由此升华了功能存在的意义。不仅以完美的视觉状态,同时以心理意识的双重完美,构成审美主题的深层面的价值取向。

把自身与周边环境的结合、联系是人类的意识本能,心物场的形成,从宏观的概念上说是空间存在的依据。

一个空间的形成、时间的切入,形成新的一个维度,无论形成的空间好与坏这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此空间承载着什么?能承载什么?这给所处其间的人具有怎样的心理暗示?承载是以时间为载体的,它是一个通道,把切入的物体,穿过心理意识之后,以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何定位空间视觉造型出现的准确性、完善状态、适合的位置、形态等,不是以造型本身的形态来完成的,而是要通过造型出现后,它所在的空间形态、环境是否能接纳它,是否能产生意识的对话局面,决定权在空间环境,而不是造型自己本身。

结语

“埏埴以为值,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与无,实与虚,从老子富有哲理的空间辩证关系中,我们研究总结出介面是虚,空间为实,做介面而非为介面,做实体而非实体,避虚而为虚,是设计理念中的最高意识氛围。因此,我们说,环境、空间的存在质量和意义,是由双重介质的椅子所产生的心理场所影响。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空间的质量关系,是与双重介质的切入,有着紧密的、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由空间界面所决定。

环境,具有多重的性格元素,空间的存在,也有着多元素的影响。心理的感知,最终成为环境、空间存在质量的诠释。

在今天的环境设计教学中,激活式教学手段已成为新的教学方法,博引众采已成为此手段的主要养分来源,对心理学在设计语言中的有效引入及应用,对教学的深度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它在设计语言中的运用程度,决定了心理环境质量的提升深度。我们相信,利用这一设计语言导入教学后,将会给未来设计环境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考夫卡著.美国.格式塔心理学.

[2]鲁道史阿恩海姆著.美国.艺术与视知觉.

[3]西蒙兹著.美国.景观设计学.

摘要:

剪纸艺术能否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寻找到切合点以使剪纸的形态在拥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又能富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本文的重点,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能否有效地指导剪纸,使其具有丰富多姿的造型样式、提升现代剪纸的固有价值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从格式塔原理的整体原则、图底关系与剪纸所呈现的形态做分析,以论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学;剪纸;形态

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起源于德国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派。是一种组织或结构,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按格式塔学派的观点,知觉世界一开始就是有组织的,而且知觉单位的形成以及图形在背景上的浮现,都是建立在先天给定的规律的基础上的。视知觉是具有选择性的,当我们在观看图形时,由于知觉的选择性,会对图形进行取舍。通常人们把知觉选择出来那部分视为图即正形,而把其余部分当作底即负形,图是被感知的中心,底是图的陪衬。依靠底来衬托剪纸图形的`形态这种微妙的关系类似于中国哲学上的阴阳关系或者动静,剪纸艺术的镂空技法所呈现的正形与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

一、格式塔心理学对剪纸艺术的指导

(一)局部的统一——完形理论

剪纸图形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简约”的格式塔。格式塔本身就是一种“完形”,即把整体理解为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总和,着眼于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完形的整体性却是现代系统论式的整体性,它不能被理解为部分与部分的相加,也不能理解为部分与部分相加的总和,完形的每个部分都是不能抽取出来的,完形远远地超出了部分与部分的总和,它是一种从形式中突显出来的特别的、从原有成分中找不出的一种特别的整体。所以,阿恩海姆才特别强调:“一个艺术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观形式”。

这张剪纸老虎,局部来看仅是一些粗细不同的线条组合而成的猛虎。其整体气势以及老虎的动态曲线表现的很纯熟。极简练的线条对身强体壮的老虎的高度简括,其转折处、关节点的生动表现。这幅剪纸是高度概念化的,却又完全来自于对感官世界的敏锐观察和解释。它对原型的某些特征作了夸张变形删减的处理却没有完全脱离视觉所能接受的范围,似乎一只活生生的老虎就在眼前,这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割裂。

(二)神秘的转换——正负形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重点放在整体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承认分离性。事实上格式塔也可以是指一个分离的整体,也就是说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实体。他们是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衬托图形的东西。人们在观看某一图形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也就是说,当人们连续不断的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种种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一会儿又成了背景。

剪纸造型艺术中,图形与背景是同时存在,它如同天地,是对立而统一的。它们互相贯通、互相渗透,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正是运用图和底去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正负阴阳也就成为中国传统剪纸最基本的手段。大面积的红色为图,剩余的白色空间为底,二者的构成形式惟妙惟肖非常和谐,红色的图使得白色的底婉转的灵活自如,而白色的底又衬托着红色,使得红色轮廓鲜明,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图底相互交映,互为衬托,缺一不可。尤其是转角处的形态,通过白色的底使之格外突出,节奏感极强,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却柔情似水。

二、总结

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不仅适用于视知觉,也被推及至心理学领域,但这一学派最成熟以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理论,则是它所归纳的图形知觉的完形原理,这些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在剪纸艺术中都得到了运用。

剪纸图形的形态设计是用尽可能概括的、简练的、完整的图形向受众传达尽可能丰富和准确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是否能为受众所接受,则有赖于这种图形符号的设计是否与人的信息接受能力相匹配。因此,作为剪纸艺人,若能了解人的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好地利用格式塔原理中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就能使设计的图形更好地与人的认知规律相匹配,也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图形才能让人过目不忘,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美]库尔特·考夫卡著.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2010-12-01.

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 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BC1使人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心理活动个性化2道德两难故事 对偶故事法1答案解析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特别是他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第一,他创立了如前所说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 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得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作和语言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 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的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第二,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 人类个体只有在掌握了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²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²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²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 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²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² 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²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高级心理机能。² 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心理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并为这个变化过程确定了一系列的指标。 2答案解析:皮亚杰俐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 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如常用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 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 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利用这类两难故事,科尔伯格研究了75名10~16岁的被试。 以后每隔三年重复一次,直至22~28岁。他让被试听了故事后判断是非,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同时又根据一系列的回答,编制了各种不同水平的量表,再来测定其他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从被试的陈述中区分出30个普遍的道德属性,如公正、权利、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动机和后果等等。 每一个属性可分为6个等级,合计180项,然后把谈话中儿童的道德观念归属到180项,然后把谈话中儿童的道德观念归属到180项分类表的一个小项下作为得分。儿童在某一阶段的得分在其全部表述数中所占的面分比,便是儿童在该阶段的道德判断水平。 据称其信度高达0.68~0.84。这种方法是科尔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研究中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心理学考研问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导师是邹泓,具体是啥你看看他发的文章,其实你具体做什么研究有可能和导师有关系,更可能没有关系,导师一般会尊重你的想法的 "社会性发展与健康人格教育"好像是对儿童进行社会技能训练,增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我看过邹老师的论文下面是在网上搜得邹泓教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点击数: 1263 更新时间:2005-4-1 10:44:00 邹泓,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院副院长 专业方向: 发展心理学,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联系地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100875 办公电话: email: 教育背景: 198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8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专业经历: 1982年7月留校,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任教; 1985年6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任教; 1999年12月至200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任《心理发展与教育》常务副主编; 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美国密执根州韦恩州立大学(WSU)心理系, 访问学者,进修发展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并进行合作研究。 1990年4月至1991年01月,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 (UCLA)教育研究生院,访问学者,进修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并进行合作研究。 主讲课程: 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本科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硕士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的测评与咨询(博士生)。 学术团体 ***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会会员、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主要发表物]: 主要著作: 《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学校心理学》(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发展心理学》(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1998年-2001年): 1. 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 2. 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比较教育研究,2001,8; 3. 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4. 大学生特质焦虑:结构及其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5. 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 6. 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社会支持系统关系的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 7. 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 8. 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1; 9.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10.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 11. 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 教育心理学论文 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变革论文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角色定位、结构体系、发展方向、学科形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学科发展路径不明确、学校办学形式封闭、学者研究视野狭窄、研究队伍层次低及课程和教学不深入等因素成为职教心理学发展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为此,必须采取多元共生的学科范式,建立开放互动的学术机制,注重应用的研究取向,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开创职教心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发展理念;学术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和心理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也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出版了一些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速度缓慢,发挥作用不大。 理性反思与科学建构是新兴学科发展与成熟的关键。一门学科只有在把自身也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它才开始走向成熟。 职业教育心理学应当能够通过不断反身自观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隐喻”: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问题 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要求,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形势相比,②国职业教育心理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有关职业教育心理学现状的几种形象比喻,从侧面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奴婢”与“附庸”:角色定位不恰当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性质特殊、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一门学科在学科类属中的地位的摆法表现我们对这门学科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因而也就会影响到它的发展方向和应受到的重视,非同小可。”③在学科体系中,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生存处境艰难,基本上处于职业教育学的“奴婢”和教育心理学的“附庸”的尴尬位置。 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角色变得可有可无,大多空位、缺位或者错位。 (二)“大拼盘”:结构体系不成熟 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接”与“嫁接”,一种是依据职业教育工作实际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与支持。 这两种思路并不适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也导致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普教化”问题,移植和复制的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努力反映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增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把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管理心理与职业心理等几块内容组合,将这些内容相加包容于一体,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比较公认的学科框架和结构体系。 (三)“传声筒”:作用发挥不理想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需要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切实的心理学依据。但职业教育心理学大多借用或套用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传播的大多是普通教育学之“声”或教育心理学之“音”,缺乏应有的改造创新和职业教育特色,缺少对职业教育活动心理规律的深层次把握。 职业教育心理学成了普通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的“应声虫”,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功能和作用发挥上的“边缘化”。国内已经出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著作和教材的学术贡献固然可贵,但总体而言,学术影响力还不够大,对职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指导性还不够强。 (四)“四不像”:发展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学科划分上,职业教育心理学究竟属于职业教育学还是属于教育心理学,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学科发展走向上,职业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较适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路径。 (五)“鸡肋”:建设效益不显著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教育社会需求旺盛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心理学可以也必须有所作为,能够也应该产生好的职业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现实的基本状况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游离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之外,成为教师教育(师范类)专业的“额外附加”,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多余人”位置,甚至变成了食之无味、用之不得、弃之可惜的“鸡肋”。 文章来源 fanwenmuban/view/244417。 教育心理学论文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 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 *** ,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 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 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 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 *** 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 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 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睦硌г诜⒄钩跗谄Ö赜谘靶睦淼难芯亢脱奥傻奶致郏⑶掖蠖嗉杏谥怯矫娴奈侍狻K孀沤逃匀说娜Ã娣⒄沟娜找嬷厥樱簿驮嚼丛街厥拥赖滦形ء⒌赖虑楦幸约吧竺狼楦械呐嘌?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这三个专业有什么区别?? 基础心理学:主要涉及脑电,认知,眼动方面的实验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有情绪调节,个性与社会化发展等等方面应用心理学:主要涉及咨询治疗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每个学校的师资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关,开设相应的课程学习。 一般来说,基础心理学需要的是研究实验能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需要很强,当然论文撰写能力也是很需要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跟人的发展有关,涉及人各方面的研究应用心理学主要其中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开来。咨询治疗是对人心理问题的一个诊断咨询,帮助人自助;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主要这对企业中的员工的管理而言的。 至于中学当老师的话,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但是个人觉得最好是学应用心理学。因为去中学当老师,需要心理咨询的技巧和处理危机干预,以及学生团体辅导的经验,不过这些其他方向都可以学到的。

  • 索引序列
  • 心理学术语论文
  • 心理学术语翻译论文
  • 心理学学术论文
  • 心理学双语文章
  • 心理学最新学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