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1、期刊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地位

来源期刊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有较好的学科声誉,能吸引本学科国内外高水平的作者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同时拥有稳定的读者群。

2、期刊编辑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来源期刊必须按照国际、国内的编辑惯例进行编辑,并执行CSTPCD对源期刊的有关规范要求。应具备完整的文献书目信息,包括刊名和年卷期、论文题目和摘要、关键词和分类号、全面的作者信息,规范的参考文献,以及其他重要的科学计量数据。

扩展资料:

知网是分数据库的。如果硕士论文是发表在知网上的博硕士论文库里的话,是可以选择一部分改成文章发到期刊上的,这样文章是算期刊全文库的。 如果已经有一部分作为期刊文章发表,那么就不能再在其他期刊上发表了。

“学术期刊个刊影响力评价分析数据库”为各刊提供所发论文的学科分布、出版时滞分布与内容质量分析,并支持论文作者分析、审稿人工作绩效分析等功能,有助于编辑部科学地调整办刊方向与出版策略。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析数据库”为期刊出版管理部门和主办单位等分析评价学术期刊学科与研究层次类型布局、期刊内容特点与质量、各类期刊发展走势等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目前国内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体系主要有: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重点期刊是自己定的。学术期刊是期刊类型的一种(还包括技术性期刊、科普性期刊、检索性期刊、综合性期刊)。

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质量定。

重要期刊中的评价体系

国内主流期刊分区评价体系主要是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和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但是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此,易智编译介绍了两种分区方法的异同。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 汤森路透JCR分区以IF为依据分区。IF计算公式如下: 中科院分区表采用3年平均IF作为分区依据。这样分区的优点是可以使历年的期刊分区相对稳定,减少影响因子上下波动带来的影响。 3年平均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有些期刊是没有3年IF的,在计算3年平均IF的时候,按如下规则:只有1年有IF的期刊,只取1年IF作它的3年平均IF;只有2年有IF的期刊,只取2年平均IF作为它的3年平均IF。 二、学科划分 汤森路透的JCR仅提供学科级别的知识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的划分数据粒度较细(2014年为176个学科)。 中科院分区表除对JCR提供的学科分类体系的分区(即小类分区),同时提供13个大类学科的期刊分区结果。13个大类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期刊与13个大类学科是一一对应、不重复划分(除11本晶体学期刊外)的关系,即除11本晶体学复分期刊外,一本期刊只属于一个大类。但是一个期刊可以属于不同的小类学科。所以大家会经常看到同一个期刊属于不同的分区的现象。 三、分区方法 汤森路透分区法: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当年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这样的分区方法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认同并作为期刊影响力评判标准。 中科院分区法: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 大类期刊按照各类期刊3年平均的影响因子各自分为4 个区。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 四、 数据处理方式 中科院分区表基于JCR的数据,但对于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并的情况进行数据规范处理。对于变更刊名的期刊,JCR会保留两个刊名,会计算两个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表会将变更前期刊数据合并到变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只保留变更后刊名和ISSN。 以上就是易智编译关于中科院和汤森路透两大期刊分类方法的介绍,正确的认识期刊分区对于了解某一期刊的质量(PS:分区不能作为评判期刊好坏的唯一标准),了解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发表文章和查阅文献资料都有一定的帮助。

周明华 等编著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专家们首先为“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界定概念,计1324种学术期刊进入核心区。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简介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联合研发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搞火了之后就可以方便操作一些事情了,是最重要的核心期刊,它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较高;而“核心期刊”则指那些发表基金论文数量相对较多,核心期刊1013种、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的期刊算是个新生事物,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的多指标评价体系、 燕今伟、反复比较和研究,311种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广受网络用户点击,武大搞出来的,得出了65个学术期刊排行榜,约占总数的21,权威期刊是核心期刊中的“核心”。该评价中心系统、二次文献转稿篇数较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较多的那些期刊。该课题组经过对我国万种期刊的大致浏览,在学术界与科研人员心目中享有权威地位和最高学术水平、被读者利用次数较高,排在前6%~20%的为“核心期刊”。 邱均平,是该学科领域内主要成果的传播载体。研究人员将把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5 %的期刊定为“权威期刊”,它们基本上代表了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前沿,从中挑选出了6170种纯学术性期刊和半学术性期刊参与评价.46% ,所谓“权威期刊”是指刊载基金论文数量多。恐怕现在国内更多还是比较认可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的CSSCI,其中权威期刊311种。这次共有6170种中国学术期刊参与评价,构建了科学,被读者利用次数高,包括分学科的61个排行榜和分类型的4个高校学报排行榜、网络用户点击较多、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图书2009年4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

凡是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就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期刊。 一、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1、该数据库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数据为基础,包括全国各CNKI知识信息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的检索数据统计结果及重要报纸专题文库、重要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CNKI资源体系各相关评价数据,对期刊引用频次、影响因子、被检索次数、文献发表速度等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综合评价,发布中国期刊综合评价统计分析报告。 2、该数据库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源统计分析工具,是确定《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重要依据。 3、该数据库为各期刊管理部门进行期刊管理、评比及期刊的其它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二、来源期刊及颁证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它是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数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大型数据库。

期刊评价

周明华 等编著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专家们首先为“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界定概念,计1324种学术期刊进入核心区。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简介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联合研发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搞火了之后就可以方便操作一些事情了,是最重要的核心期刊,它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较高;而“核心期刊”则指那些发表基金论文数量相对较多,核心期刊1013种、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的期刊算是个新生事物,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的多指标评价体系、 燕今伟、反复比较和研究,311种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广受网络用户点击,武大搞出来的,得出了65个学术期刊排行榜,约占总数的21,权威期刊是核心期刊中的“核心”。该评价中心系统、二次文献转稿篇数较多或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较多的那些期刊。该课题组经过对我国万种期刊的大致浏览,在学术界与科研人员心目中享有权威地位和最高学术水平、被读者利用次数较高,排在前6%~20%的为“核心期刊”。 邱均平,是该学科领域内主要成果的传播载体。研究人员将把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排在最前面的5 %的期刊定为“权威期刊”,它们基本上代表了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前沿,从中挑选出了6170种纯学术性期刊和半学术性期刊参与评价.46% ,所谓“权威期刊”是指刊载基金论文数量多。恐怕现在国内更多还是比较认可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的CSSCI,其中权威期刊311种。这次共有6170种中国学术期刊参与评价,构建了科学,被读者利用次数高,包括分学科的61个排行榜和分类型的4个高校学报排行榜、网络用户点击较多、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图书2009年4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名为:期刊引用报告 期刊引用报告(Joru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出版的一部评价期刊的重要工具。

它是SCI的副产品,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期刊排队部、来源期刊数据表、期刊半衰期表、应用期刊表和被引期刊表。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是对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

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具体算法为: 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

即年指标即年指标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具体算法为:即年指标=某刊当年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 该刊当年发表论文总数 . 总被引频次 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之我见

搞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是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前提。根据成果类型,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科技成果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成果,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基础研究来说,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是其成果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技术成果的评价,适当减少成果理论价值的分值,增加市场需求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的比重。

逐步引入市场评价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评审分离体制。在评议方式上,需改变现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既是立项部门,又是评价组织部门的双重角色。除国家机密科技成果外,引入市场机制,减少行政和人情干预。同时,要改变单一的同行评议,积极引入外部系统的评价,特别是企业界人员参与,真正的成果要由应用者说了算。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共享服务体系,将科技项目执行情况、阶段性成果和发表论文,成果评价过程和标准及结果及时在互联网及媒体上公示。对公示的科技成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有权监督并提出异议,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对有争议的及有问题的成果,要由审核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综合效益评价的基本尺度和衡量标准就是指标,指标体系建立的优劣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区域不同、评价目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会不同,客观评价和反映灾毁土地复垦综合效益高低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建立科学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路文丽(2012)认为在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求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科学性原则。灾毁土地复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就是科学性。一是收集到的材料必须真实、完整、可靠,选取的各项评价指标要充分反映出灾毁土地的真实现状;二是要求建立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能充分和客观地反映出复垦区域的特征与灾毁土地复垦项目的综合效益。

(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对复垦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评价要符合客观实际,得出的评价结果要公正。既要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吸取教训,又要认真总结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加以运用。

(3)全面性原则。灾毁土地复垦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它不是对某个方面的效益进行评价,而是要全面系统地评价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的效益,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益。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过程中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评价时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根据各准则层的特性及作用进行,一般定性指标多用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多采用定量指标,从而保证评价指标量化。

(5)可操作性原则。灾毁土地复垦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既要与实际相符,保证可行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含义必须清晰明了,要充分考虑各指标数据采集和量化的难易程度,对收集和汇总有难度且对评价结果没什么影响的数据可不列入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减少数据收集和评价的难度。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操作要简便,以便于对各灾毁区域的复垦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对不同类型损毁土地的复垦效益进行评价时要根据灾毁土地的实际状况进行,确保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6)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要求含义清晰明了,核算方法一致,计算口径统一,同层次的各评价指标之间必须具有独立性,互不重叠交叉,从而使其具有动态和静态的可比性,不同地区同类损毁土地复垦项目之间和不同时期的同类项目都具有可比性,以效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土地复垦的综合效益表现为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前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标的改善。我们在具体分析时,应从某个复垦项目的具体的灾毁情况出发,首先,进行广泛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获取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然后,列出土地复垦综合效益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灾毁土地复垦项目的特点,依照上述六个原则,进行指标的筛选;最后,确定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构成的土地复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9-5所示。

  • 索引序列
  •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 重要期刊中的评价体系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
  • 期刊评价
  • 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之我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