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8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的三等奖后,1998年被评为“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按教育部文件,此奖项等同于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2002,2004,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6,2008年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12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在河北省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该刊荣获河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200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本刊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本次评优活动是经教育部社政司同意的。此次评奖,遵循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经过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后经学会聘请的学报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总评委员会(25人)终评,历时四个月。此为全国性评奖,获奖证书和奖状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颁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继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后,仍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厚爱和好评,为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的刊物,在各种评比中先后被评为:1998年荣获河北省第四届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和华北地区“十佳期刊”;1999年度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第五届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奖;第五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2006年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2008年又一次被评为“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本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两次入北京大学“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计量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前身是河北师院学报和河北师大学报。
1956年创刊。1996年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四个院校合并,组建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1998年1月合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3个版出版,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
其中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均被评为“双效期刊”。2002年起,3个版学报均改为双月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合并而成。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分别创刊于1957年和1956年,1966-1976年均停刊,1978年和1979年先后复刊。
经批准,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于1982年公开向全国发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79年公开向全国发行;1988年又都被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两刊均由学校走向了社会,由国内走向了世界。
随着原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的合并,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也于1998年1月正式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教育学术月刊》CSSCI扩展版(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栏目有:理论探新、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德育天地、高教研究、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比较教育、教师发展、农村教育、职教论坛、校长论坛、特殊需要教育等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技核心(2020社会科学), 中文核心(2020年版)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文核心(2020年版)栏目有高等教育理论、教育史专栏、职成教专栏、教育政策与制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与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等。4、《教育与职业》中文核心(2020年版)栏目:研究与探索、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师资建设、德育研究、教法研究、特稿、人物5、《职教论坛》科技核心(2020社会科学), 中文核心(2020年版)栏目:名家视点、专题研究、理论经纬、课程教学、政策研究、师资建设、继续教育、院校发展、一线调查、百家论苑、比较研究等。6、《现代教育管理》中文核心(2020年版)栏目有: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政策、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职业教育、比较教育、大学生就业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都不是C刊
1.1 该刊是教育类专业性学术理论刊物。提倡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倡导探索创新,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该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1.2 该刊对校内外来稿一视同仁,以内稿外审、外稿内审、作者和专家双匿名的方式进行稿件评审,专家通过后再由该刊编辑部实行三审制。取稿标准重在学术建树。1.3 来稿须言之有物,求实创新,并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可靠,切忌内容空洞、语言晦涩,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1.4 该刊提倡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文稿开头应概略说明本选题研究状况,明确交待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将要解决的问题。1.5 该刊已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应参照本刊载文的格式,誊抄或打印文稿,并提供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1.6 来稿须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等方面的法规、技术要求和该刊规定。引文必须核对无误,注明详细出处。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各项说明如作者、篇名、书刊名、卷次、期次、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月、版次、起止页码等等均应完备。文内外国人名请注明外文原名。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请使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列宁选集》1995年版,《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1994年版等。1.7 来稿若属省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连同项目名称和批号一并注明,并附证明一份。八、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该刊有权对来稿行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删节,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对内容作必要的修改,这种修改以不歪曲原作主要观点为准则。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修改,请务必在来稿中说明。所刊文章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该刊意见。1.8 该刊对拟采用的文稿将向作者寄用稿通知或发电子邮件、用电话通知,作者须确认稿件系首次刊发,并承诺该稿刊出前不再交其他刊物发表。1.9 来稿严禁抄袭剽窃和重复发表,从2002年第一期起,凡发现载文有此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者,五年内该刊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由于人手所限,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详细审稿意见。作者请自留底稿,寄出四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1.10 来稿刊发后如被国家级或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复印、索引,或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请作者函告该刊责任编辑。1.11 来稿请寄: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邮编:050016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8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的三等奖后,1998年被评为“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按教育部文件,此奖项等同于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2002,2004,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6,2008年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12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在河北省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该刊荣获河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200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本刊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本次评优活动是经教育部社政司同意的。此次评奖,遵循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经过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后经学会聘请的学报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总评委员会(25人)终评,历时四个月。此为全国性评奖,获奖证书和奖状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颁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继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后,仍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厚爱和好评,为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的刊物,在各种评比中先后被评为:1998年荣获河北省第四届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和华北地区“十佳期刊”;1999年度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第五届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奖;第五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2006年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2008年又一次被评为“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本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两次入北京大学“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计量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8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的三等奖后,1998年被评为“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按教育部文件,此奖项等同于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2002,2004,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6,2008年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12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在河北省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该刊荣获河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200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本刊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本次评优活动是经教育部社政司同意的。此次评奖,遵循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经过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后经学会聘请的学报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总评委员会(25人)终评,历时四个月。此为全国性评奖,获奖证书和奖状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颁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继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后,仍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厚爱和好评,为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的刊物,在各种评比中先后被评为:1998年荣获河北省第四届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和华北地区“十佳期刊”;1999年度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第五届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奖;第五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2006年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2008年又一次被评为“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本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两次入北京大学“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计量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1.1 该刊是教育类专业性学术理论刊物。提倡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倡导探索创新,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该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1.2 该刊对校内外来稿一视同仁,以内稿外审、外稿内审、作者和专家双匿名的方式进行稿件评审,专家通过后再由该刊编辑部实行三审制。取稿标准重在学术建树。1.3 来稿须言之有物,求实创新,并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可靠,切忌内容空洞、语言晦涩,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1.4 该刊提倡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文稿开头应概略说明本选题研究状况,明确交待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将要解决的问题。1.5 该刊已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应参照本刊载文的格式,誊抄或打印文稿,并提供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1.6 来稿须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等方面的法规、技术要求和该刊规定。引文必须核对无误,注明详细出处。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各项说明如作者、篇名、书刊名、卷次、期次、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月、版次、起止页码等等均应完备。文内外国人名请注明外文原名。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请使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列宁选集》1995年版,《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1994年版等。1.7 来稿若属省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连同项目名称和批号一并注明,并附证明一份。八、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该刊有权对来稿行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删节,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对内容作必要的修改,这种修改以不歪曲原作主要观点为准则。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修改,请务必在来稿中说明。所刊文章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该刊意见。1.8 该刊对拟采用的文稿将向作者寄用稿通知或发电子邮件、用电话通知,作者须确认稿件系首次刊发,并承诺该稿刊出前不再交其他刊物发表。1.9 来稿严禁抄袭剽窃和重复发表,从2002年第一期起,凡发现载文有此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者,五年内该刊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由于人手所限,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详细审稿意见。作者请自留底稿,寄出四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1.10 来稿刊发后如被国家级或国内外知名文摘刊物转载、摘录、复印、索引,或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请作者函告该刊责任编辑。1.11 来稿请寄: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邮编:050016 。
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该校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骨干教师,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及地方文献 。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中国文学史。
3、中国小说史。
4、中国戏曲史。
5、《红楼梦》研究。
主要研究论著及编著:
1、《中国古代戏剧辞典》,(参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
2、《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合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河北戏剧》(合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4、《笠翁传奇十种校注》(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版。
5、《枫冷乱红凋--叶氏三姐妹传》,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
6、《汤显祖〈邯郸梦记〉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7、《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版。
主要专业研究论文
1、《文献》2001年第4期:《灵寿傅氏遗稿文献考述》。
2、《文献》2000年第2期:《元好问在真定路行迹》。
3、《文献》2003年第4期:《燕地贾恩绂手稿中的桐城派资料》。另见《莲池书院研究》一书,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古代的媒妁》。
5、《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对蒋寅新发现的疑问》。
6、《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3期:《谈〈金瓶梅〉中的媒婆形象》。
7、《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评吴圣昔对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论述》。
8、《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论明末清初的"妒风"及妒妇形象》。
9、《河北学刊》1999年第4期:《元曲研究的新奉献》。
10、《河北学刊》1997年第5期:《试论古代女子诗词作品中的苦闷情结》。
11、《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封龙三老"与真定元曲作家群》。
1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试论汤显祖〈邯郸梦记〉的思想意蕴》。
1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略谈关汉卿戏剧的荒诞性》。
14、《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略论李渔戏剧的美学追求》。
15、《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方法论研究的杰作》。
16、《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关于明代戏剧家沈自征经历的一段史实考辨》。
17、《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明末清初戏剧家的创作心理论略》。
18、《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试论丁耀亢的戏剧创作》,另见《丁耀亢研究》一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9、《民国档案》2003年第4期:《〈冯氏家谱〉中有关冯国璋的几件史料》。
20、《大舞台》2007年第2期:《戏剧的写实与荒诞》。
21、《大舞台》2009年第6期:《昆剧衰微原因新探》。
22、《大舞台》2006年第5期:《〈绝唱〉--对荆轲形象的新诠释》。
23、《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元代文人剧与科举制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元曲通融》论文集:《论元代文人剧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5、《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论文集:《综论戏曲的创新与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桐城派研究》2007年第9期:《1926年桐城派学者贾恩绂赴日本观感诗及与日本学者的交往》。
27、《桐城派研究》2004年第1期:《桐城派作家资料钩沉》。
28、《桐城派研究》2007年第10期:《贾恩绂年谱》。
29、《戏苑》2003年第1期:《〈蝴蝶杯〉谱出新篇章》,另见《周喜俊剧作选》一书,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0、《燕赵学术》2007年春卷:《略谈桐城派在北方的传播》。
31、《燕赵学术》2010年春卷:《试论元杂剧中的"公弼"官员形象》。
32、《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谐谑奇幻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浪漫主义色彩》 新华出版社1994年12月版。(下同)
3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悲剧的题材 喜剧的手法--〈救风尘〉探析》。
34、《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因情而死 因情而生--浪漫主义剧作〈牡丹亭〉》。
35、《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桃花扇〉探析》。
承担科研课题:
1、《莲池书院对北方文化、学术及政治的影响》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年。
2、《河北戏曲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项目2009年。
3、《笠翁传奇十种校注》,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十一五"重点图书资助项目,(与王学奇教授合报)2006年。
《试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西升经>的教育思想探微》,《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5期;《<太上灵宝元阳妙经>的教学思想》,《教育史研究》2003年第4期;《韩非的学习思想探微》,《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教育史研究》2007年第2期;《中国教育史教材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教育史研究》2009年第6期;《复杂学视域中的教育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教育史研究》2010年第3期;《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特点》,《教育史研究》2010年第1期;《中国教育早现代化的多轨路径》,《教育史研究》2011年第2期;《前近代商人对教育的介入及其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年第4期;《清末企业的教育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年第4期;《建国后教育史研究取向的转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1年第1期;《企业兼具教育机构职能的历史考察》,《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社会教育在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0期全文转摘(原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20世纪后半叶工业化国家企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9年第2期(原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尝试性分解》,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2期(原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终身教育需要澄明的几个问题》,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0年第10期(原载《当代教育科学》);《教育活动的概念厘定及其研究维度的划分》,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0期(原载《教育研究与实验》);《近代中国“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的互动》,《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冲突与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0期;《研究生学习中的三个主要问题及其应对》,《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从维持性到创新性——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7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五重障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9期;《知识观的转变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9期;《治学小议——为新入学的研究生进一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5期;《知识视野下的大学教育及其大学生发展》,《江苏高教》2009年第3期;《<太上灵宝元阳妙经>的学习思想》,《中国道教》2003年第5期;《爱与教育精神》,《中国教师》2008年第21期;《学徒教育在底层社会民众实现社会流动中的作用与方式》,《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3期(《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第2期转载);《近代中国兴学三特点》,《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第5期;《培养“爱智统一”的品格需要尊重人的教育》,《科学时报》2008-8-1;《生命力是学术评价的重要因素》,《科学时报》2009-6-19(《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第28期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9年第Z5期分别全文转载);《教育、学术自由与青年发展》,《科学时报》2010-9-10;《大学须对大学生有所承诺》,《科学时报》2010-12-17;《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代价及其补救》,《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7期;《论近代商人对教育的介入及其影响》,《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19期;《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成绩及问题》,《职教论坛》2010年第28期;《大学的可为与不可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1年第4期;《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反思与应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1年第7期;《标准化考试的实质及引发的教育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年第12期;《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的历史变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年第5期;《穆藕初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年第1期;《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年第7期;《近代中国商会谋求实业与教育互动的原因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7年第5期;《试论民国时期企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综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清末民国工商团体创建新式学堂的价值及意义》,《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清末民国工商团体创建新式学堂的实践及特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企业何以能承担教育职责——以上海康元印刷制罐厂为例》,《职教论坛》2011年第13期;《企业何以能承担教育职责——以荣氏企业为例》,《职教论坛》2011年第4期;《企业何以能承担教育职责——以民生公司为例》,《职教论坛》2011年第33期;《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的制度建设及影响》,《职教论坛》2010年第4期;《教育如何实现解放: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例》,《生活教育》2012年第2期;《视人为人 将教育当作教育》,《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清代官学教育的特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0期;《大学中人何以有脊梁地自尊》,《中国科学报》2013-3-28;主持及参与课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年度)——“民国时期劳工教育问题研究”,已结题;主持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08年度)——“教育与中国企业早期现代化研究”,已结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课题(2010年度)——“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思想、制度及实践研究”,正在结题;主持中国博士后第五十批面上资助项目——“从视野下移到步入现场:晚清官学教育活动研究”,已结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九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陈德安先生主持,已结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商人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正在结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2009年度)——“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在研;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2009年度)——“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比较研究”(批准号:BAA090010),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