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淀粉脱去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

淀粉脱去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

淀粉脱去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

1 杏仁油的提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72 产腈水合酶菌株的驯化及其产酶条件优化研究 矿冶 2006/033 影响啤酒酵母菌吸附铅离子条件的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6/104 IMBR-A/O工艺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6/095 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6/036 提取山羊免疫组织总RNA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037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生活污水的处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038 丙烯腈水合酶反应动力学与酶失活动力学研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149 DAT-IA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6/0210 啤酒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镉的研究 酿酒科技 2006/0611 应用ISCST3与ADMS-Urban预测抚顺TSP浓度的比较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6/0312 浓盐法提取啤酒酵母中核苷酸的生产条件研究 酿酒科技 2006/0513 产腈水合酶菌株的驯化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6/0414 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羊肾及羊肺中微量元素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15 硅铁絮凝剂(PFSS)的合成与形态研究 水处理技术 2005/0316 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流体力学性能 净水技术 2005/0117 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蛇蜕及蝉蜕中微量元素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5/0218 炼油厂污泥处理工艺的改进 水处理技术 2005/0119 生物流化床处理氯苯废水的试验研究 给水排水 2005/0220 微生物絮凝剂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工业水处理 2004/0921 PFS-PS硅铁絮凝剂的合成形态及应用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0522 氯代甲烷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 化工环保 2004/S123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4/0124 典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水力及充氧特性研究 水处理技术 2004/0225 复配絮凝剂的筛选及其在炼油污泥中的应用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3/0526 氯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3/0627 塑料-活性炭载体浮动床处理炼油废水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1128 聚硅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效果的研究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3/0129 磁化技术对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影响的机理探讨 上海环境科学 2003/0230 在磁场中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03/0431 复合絮凝剂处理烷基苯磺酸盐废水研究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2/0432 生物流化床的类型及特点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2/06

α-淀粉酶 α-淀粉酶是第一个应用于面包制作的微生物酶,在面包的制备中,细菌α-...2.半纤维素酶 面粉中的半纤维素主要为阿拉伯木聚糖,尽管面粉中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只有3%,但...3.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化酶是常用的面团氧化剂溴酸钾的替代品,葡萄糖氧化酶能有效地提高面条...4.蛋白酶 面协和中的面筋蛋白经蛋白酶处理后,可改善其机械特性和烘焙品质。

淀粉酶在粉丝中的应用: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通常通过淀粉酶催化水解物上的淀粉浆料,由于淀粉酶的高效性及专一性,酶退浆率高,退浆快,污染少。可以在低位条件下达到退浆效果。淀粉酶对粉丝制品有水解退浆、防止粘连并条作用。

一种亲代淀粉脱支酶的基因工程变体,该酶变体在pH4-6的范围内比所述的亲代酶具有改善的热稳定性。淀粉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可以专一性地催化断裂淀粉中的α-1,6-葡萄糖苷键,将支链淀粉转化为直链淀粉,改善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效果,提高淀粉利用率。

药用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 -2抑制剂的研究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15. 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25.某医院调查报告26.某药厂调查报告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35.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理 工 类 管 理 学 经 济 学 法 学 类 政 治 学 医 学 类 哲 学 类 艺 术 类 教 育 学 其 它 类 计算机类 公共管理 会计审计 论文指导 证券金融 财政税收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应用文写作 社 会 学 文学论文 文化类论文 理工类 位置: 首 页 --> 免费论文 --> 医 学 类 --> 医学 -->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 精 彩 推 荐 近年来随着临床疼痛医学、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以及药理、医学影像学等诸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这一重要课题,重新引起临床医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史与现状、胶原酶治疗的基础研究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1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史与现状 1934年,美国学者Mixter和Barr〔1〕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开创了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先河。1959年,瑞典学者Carl Hirsh〔2〕提出设想用某种酶注入椎间盘内,加速椎间盘的退化过程,使之纤维化缩小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美国学者Smith(1964)〔3〕从中得到启示,首先采用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注入椎间盘内,溶解病变的髓核组织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开创了化学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美国学者Sussman(1968)〔4〕在此基础上提出用胶原酶(collagenase)注入椎间盘内进行治疗。70年代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技术在我国萌芽。1975年由朱克闻、董宏谋首先开展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在经过临床Ⅰ、Ⅱ、Ⅲ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基础上,90年代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展并推广。为应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的基础研究 正常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髓核及软骨板构成。人体椎间盘髓核是一个高度含水的组织,水分占80%~90%;干性成分中,蛋白多糖占65%,胶原约占25%,胶原纤维无定向排列成一疏松的立体网络。纤维环中水分占60%~70%;干性成分中,蛋白多糖占20%,胶原占60%。椎间盘内主要含有Ⅰ型和Ⅱ型胶原分子,从纤维环的外层到内层,胶原构成由Ⅰ型逐渐变为Ⅱ型。Ⅰ型胶原提供纤维环的张力强度,Ⅱ型胶原提供承受压力强度。当腰椎间盘突出时,髓核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胶原含量可达60%或更高。Bromley等〔5〕用狗进行的实验认为:胶原酶注入盘内剂量达400u~500u时,有纤维环内缘的轻微溶解,超过这个剂量溶解作用将增加,但也只是纤维环内缘的溶解,注入胶原酶2w之后溶解程度不再增加。孙磊等〔6〕将胶原酶注入兔椎间盘内后观察到:胶原酶注入盘内24h,可见髓核结构破坏;1w后髓核浓缩,纤维组织增生;2w时椎间盘髓核结构界线不清;4w时椎间隙狭窄,髓核结构消失。被纤维软骨替代,但纤维环的外层胶原纤维结构无变化。Sussman(1968)〔4〕首先提出并证明胶原酶可以溶解术中切取的人体椎间盘组织,证明胶原酶能迅速地、选择性地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胶原纤维。Sussman(1975)〔7〕进行的毒性试验表明:胶原酶行盘内、静脉内、腹腔内、脊柱旁及硬膜外注射有相当大的安全范围,胶原酶对透明软骨、骨及成熟的纤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作用极小,对硬脊膜、马尾神经等接触也不会造成损害,腰神经根等神经实质对胶原酶不敏感,但认为胶原酶鞘内注射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3 胶原酶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若干问题3.1 胶原酶治疗机理 胶原蛋白水解酶(collagenase,简称胶原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一种有催化作用的高度特异性生物催化剂,是唯一能作用于胶原组织螺旋结构的酶,能在生理pH值及温度条件下水解天然胶原纤维。人体内源性胶原酶与胶原分子在细胞内共同合成,以酶原的方式处于潜伏状态〔8〕。当椎间盘内环境改变或受到机械作用时,椎间盘纤维细胞崩解,酶激活物进入基质激活处于酶原状态的胶原酶,使其具有生物活性,胶原纤维出现降解。降解的结果引起椎间盘本身出现自溶,使纤维环强度下降,出现裂隙或破裂,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外源性胶原酶以酶原的形式大量注入病变的椎间盘,便被其中的酶激活物激活。胶原酶被激活后作用于胶原分子的全部3条α-链,距氨基酸端的3/4处,将胶原分子水解为3/4和1/4两个片段,使之溶解度增加,易解链变性被其他 蛋白酶水解〔9〕,最终降解为相关的氨基酸,被血浆中和吸收。由于椎间盘的总体积明显缩小,从而使突出物减小或消失,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得以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或消失。3.2 胶原酶治疗对象选择 对胶原酶治疗对象的选择至今仍缺乏统一认识,国内外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如何选择病例,提高治疗效果,是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有作者〔10〕提出对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大于10mm,椎间盘突出伴钙化、伴侧隐窝狭窄等均可列为适应症。目前国内多数学者比较一致认定的是:单侧腰腿痛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凡伴有过敏体质、马尾综合征、代谢性疾病、椎间盘炎或椎间盘感染、心理变态、腰椎管狭窄或脊椎滑脱、非椎间盘源性腿腰痛、孕妇及14岁以下儿童、突出物游离于腰椎管内及突出物已钙化或骨化者均不宜列为治疗选择。适应症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治疗效果,故此笔者认为对治疗对象应慎重选择,不宜过宽。3.3 胶原酶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1)经皮斜刺或侧方直刺椎间盘(盘内)注射法。此法是经典注射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椎间盘突出,尤其适用于椎间盘膨出、中央型突出或偏斜不重者。其穿刺途径安全,定位客观,精确可靠,效果确实,但操作要求准确。笔者主要采用此法,我们认为此法具有针对性强,直接溶解胶原纤维的作用。(2)经皮椎间孔硬膜外侧隐窝突出物局部(盘外)注射法。此法适于突出物偏向一侧,而且突向神经根管,临床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此法针对突出物,准确性要求高,术中需造影确定,效果可靠。(3)经椎板外切迹或小关节内缘行硬膜外侧隐窝穿刺法。此法系盘外注射的改进法,由宋文阁等〔11〕提出并应用于临床。此法进路骨性标志清楚,定点明确,进针角度和方向固定,可变范围小,但其应用时间较短,目前临床报道较少。(4)经皮棘突旁硬膜外注射法。它是经椎板间隙利用硬膜外套管注射法。适用于多间隙突出或老年体弱有明显骨质增生并有骨桥形成者。在操作时需在最高位间隙穿刺插管,并将硬膜外导管送到最低突出间隙,边退管边向突出区域注药。此法简单、安全,但效果不如其他方法 。(5)经皮切吸与胶原酶注射联合法。此法是先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吸出,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并有一定空隙,再注入胶原酶,使药液均匀地渗透到纤维环部,髓核及纤维环得到充分溶解。但其操作复杂,外套管针较粗,创伤相对较大。目前国外均采用盘内法注射,国内盘内、盘外均有使用。3.4 胶原酶临床疗效及与手术疗效对比 目前国内报道胶原酶治疗优良率在60%~84%,有效率在83%~96%。笔者治疗25例,优良率为74%,有效率为92%,基本上报道一致。经过比较,盘内法与盘外法治疗疗效并无明显差异。Weinstein(1986)〔12〕将胶原酶注射与手术组进行了详细比较,其结果为:化学溶核组治疗后近期疼痛缓解者为51%,手术组为41%;3个月后疼痛缓解者化学溶核组为75%,手术组为70%;1年后化学溶核组为86%,手术组为80%;2年以上无需其他治疗者分别为86%与88%。治疗后第一年度复发率化学溶核组12%,手术组18%;10年后化学溶核组为32%,手术组为39%,需再次手术。治疗后短期感觉良好,恢复工作者化学溶核组为90%,手术组87%。根据比较,化学溶核组的有效率高于手术组,而复发率却低于手术组。化学溶核术显得更为优越。3.5 胶原酶治疗的副反应与并发症3.5.1 副反应 ①疼痛反应。一般在治疗后3~10天疼痛可比治疗前加重,但笔者体会往往多在注药后1~2h后即开始出现疼痛加重。其原因是胶原酶的注入增加了盘内容积,同时胶原纤维在胶原酶作用下出现降解。导致椎间盘内容物增加,使盘内压升高及降解过程中的化学刺激反应,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后出现的〔13〕。 ②尿潴留和肠麻痹。是由于盘内压力增高后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13〕。 ③脊柱失稳性腰背痛。椎间盘溶解后椎间隙变窄,小关节将出现重叠,对窦返神经的刺激,出现反射性腰背部不适和疼痛。3.5.2 并发症 ①过敏反应。胶原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杨述华等〔14〕报道1例二次注射发生过敏反应;谢国华等〔15〕报道1例于注射后8h出现过敏性休克。 ②椎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腰肌痉挛,腰痛加剧,有深压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正常或升高,血沉增快。高翔等〔16〕报道1例椎间隙感染。 ③神经损伤。多为穿刺针刺伤脊神经根或穿刺过程中误伤脊膜或神经外膜,高浓度胶原酶使神经根发生脱水、变性,一旦误入蛛网膜下腔,轻者出现化学性脑膜炎,重者可发生截瘫。高翔等〔16〕报道2例神经损伤致腓骨长、短肌瘫疾,经治疗后一个月恢复。汤华丰等〔17〕报道全麻下2例产生腰神经根症状,半年后随访尚未完全恢复。鞠作金等〔18〕报道1例出现化学性脑膜炎及严重的神经根损伤,术后1年随访肌力仍未完全恢复。 ④继发性腰椎管狭窄。3.6 尚未解决的问题3.6.1 胶原酶用量问题 目前报道盘外注射胶原酶用量基本一致,都为1200u;但盘内注射用量尚未完全统一,各家报道有400u、600u、1200u三种规格。另外,椎间盘病变程度与所用胶原酶剂量问题尚未达成统一标准。3.6.2 有关造影剂使用问题 目前盘外注射一致使用造影剂进行定位,而盘内注射定位时是否非要使用造影剂问题并未达成一致,各家观点不一。临床上有单纯靠腰椎正、侧位定位的,也有在此基础上注射造影剂行椎间盘造影定位。另外,造影剂是否对胶原酶的溶解作用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仍未见有系统研究报道。3.6.3 副作用和并发症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胶原酶注射产生的副反应及并发症,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方案。另外,对所有治疗的病例进行系统、完整的CT及X线复查结果方面,仍未见有完整、准确的临床报道。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正确熟练的操作方法,胶原酶注射溶解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疗效与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它住院时间短、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痛苦小、病人负担较轻且安全有效,即使失败也不影响再次手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相信随着胶原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开展,胶原酶注射法必将成为继传统保守治疗之后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Mixter WJ,Barr JS.Ruptur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spinal canal.New Eng J Med,1934,211:2102 Hirsh C.Studies on the pathology of low back pain.J Bone Joint Surg,1959,41B:2373 Smith L.Enzyme dissolu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in human.JAMA,1964,187(2):1374 Sussman BJ.Intervertebral clisolysis with collagenase.J Natal Med Assoc 60(may),1968:1845 Bromely JW,Varma AO.Santoro AJ,et al.Double-blind evaluation of collagenase injection for herniated lumbar disc.Spine,1984,22:1326 孙 磊,宁志杰,王培杰,等.胶原酶椎间盘内注射后的形态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4(5):3947 Sussman BJ.J NeuroSurg,1975,42:389~3958 张昌疑.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85~1169 Smith EL.Connectiro tissue.In: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New York:Mc Graw-Hill,1983:22310 王执民,王义清,吴智群,等.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8):458~46011 宋文阁,傅志俭,马 玲,等.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的研究.中华麻科学杂志,1998,18(4):25012 Weinstein JN,Lehman TR,Hejna W.Chemonucleolysis versus open discectomy-a ten year follow-up study.Clin Orthop,1986,206:5013 刘 伟,杨 华,雷云坤,等.注射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疗效及影像学分析.云南医药,1999,20(1):29~3014 杨述华,杜靖远,罗怀灿,等.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6,16(7):415~41715 谢国华,蒋慧娟.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江苏中医,1999,20(2):3216 高 翔,李加坤.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厂矿医学,1999,1:7~817 汤华丰.丁鑫昌.髓核化学溶解(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近期随访报道.中华骨科杂志,1989,9(2):88~9018 鞠作金,吴旭东,赵勇进.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并发症1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6):325

自己去中国知网找找,需要账号的

淀粉酶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真菌α—淀粉酶 是 一 种 开 发 较 早 的酶制剂,早在 189 6年 , 日 本 的高 峰 让 吉以数皮培养米曲霉,用水提 并 以 酒 精 沉 淀 ,得 到 淀粉酶作为消化剂1-1.50年 代 以 来 ,真菌α—淀粉酶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开始 应 用 于 淀 粉 制 糖 、酿 造、面包、果蔬饮料、医药和饲料 等 领 域 〔2- 5]. 用 于淀粉制糖可以生产出以麦芽糖、 麦芽 三 糖 为 主的 新 型糖浆;与葡萄糖普转移醒合 用 ,可 以 制 备 异 麦 芽 低聚糖;在传统的怡糖、黄酒 、啤 酒 生 产 中 使 用 此 酶,可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料 利 用 率 ,节 省 粮 食 ,降低生产成本;用于面包制作 可 以 缩 短 发 酵 周 期 ,制成的面包气孔分布均匀,体 积 大 ,保 鲜 期 长 . 19 93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 DA ) 已 禁 止 使 用 过 去常用的面包添加剂溟酸钾 ,国 内 也 开 始 禁 用 ,该 酶可代替澳酸钾;用于医药. 可以作为消化剂,代替动物中提取的酶;用于果蔬饮 料 可 以 消 除 混 浊 ,提 高收率;用于饲料可以提高饲料 利 用 率 . 因 此 真菌 a -淀粉酶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研究利用淀粉半固体高层试管法筛 选 产 真 菌 。一 淀 粉 酶 活力高的菌种,经大量筛选,得 到 一 株 真 菌 a- 淀 粉 酶活力较高的米曲霉菌株,酶活 力 平 均 达 94 2 U / g, 菌种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营 养 与 食 品卫 生研 究所鉴定,不产毒素.

人的口腔内就有淀粉酶,所以首先取出唾液,因为酶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都不能透过生物膜,根据这一原理.将唾液装入半透膜内(可以用鸡蛋里的膜代替),加水稀释.水会透过半透膜.最后剩下的就是淀粉酶了.注意:不能加热和用酒精等化学物质.

淀粉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论文

[讨论]关于辐射技术 @ 食品包装储运技术 导致蛋白质变性。...如辐照小麦淀粉所形成的...在日内瓦召开了关于辐照食品卫生会议。...用大剂量辐照处理某些食品在工艺上是可行的,但是还必须对食品的营养、微生物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可提高肉品的保水力。...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展了辐照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从事食品辐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后发给辐照食品品种批准文号,...www.foodmate.net/cgi-bin/topic.cgi?...-- 网页快照 收藏链接到ViVi

在电视上看到了一种溶液,是由玉米淀粉和水结合而成,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当你快速地用拳打向玉米淀粉液时,不但不会溅出来,还还你了一个力,就是反冲力!几个主持人提出了——做实验!1. 找一个密封袋,将玉米淀粉液灌入。2. 找一个生鸡蛋,将其放入灌有玉米淀粉液的密封袋中。3. 从二楼扔下。结果:鸡蛋丝毫未损,坠下的密封袋向上轻轻弹起。这个结果,让喜欢奇思妙想的主持人又有了新念头:在灌满玉米淀粉液的小水池中跳舞。50厘米深的小水池中的玉米淀粉液竟然让没卷裤脚的,在玉米淀粉水上疯狂舞蹈的主持人干净利落地回演播室!真的太奇怪了!难道非牛顿流体的浮力很大吗?要不然主持人的裤脚怎么会不湿呢?我把我的猜测同妈妈说了,她也不能确定。于是我上网,去寻找答案!

淀粉基胶粘剂的研究进展综述论文

84.用高缩醛度聚乙烯醇缩醛制备的浆糊及其方法85.用火柴直接点燃的烧烤炭86.用于电子封装的薄膜粘合剂组合物87.用于连接半导体芯片的粘合组合物88.用于皮肤清洁带的聚(乙烯基乙酰胺)粘合剂89.在控制释放制剂中的预胶凝淀粉90.用于塑料膜的涂料组合物91.用于微电子器件的模片固定粘合剂92.增粘保水剂93.用于微电子器件的小粒度粘合剂组合物94.用于制备基于细料的新颖料团的粘结组合物,该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以及由此获得的料团95.用玉米淀粉制造粘合剂的方法96.有机肥颗粒粘合剂97.有机复混肥料造粒粘结剂及其生产方法98.鱼虾饲饵粘合剂和方法100.暂时粘合纸片的粘合剂组合物101.造纸用淀粉102.粘稠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103.粘合剂组合物104.纸管专用淀粉胶粘剂增强剂及其制备工艺105.纸面石膏板专用粘合剂及其生产方法106.纸品、机裱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107.纸箱强固粘合剂108.纸箱粘合用的高分子树脂粘合剂109.纸制品包装粘合剂及其生产方法110.铸型砂模粘结剂111.铸造泥芯用粘结剂及其生产方法112.铸造芯砂用亲水粘结剂及制备方法113.铸造用防粘砂添加剂114.铸造用亲水型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115.铸造用水玻璃粘结剂及磁化装置116.D J-101粘合剂的生产方法117.芭蕉芋淀粉粘合剂及其制备118.包衣颗粒,食品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119.变性玉米淀粉制造方法120.裱纸粘合剂及其生产方法121.裱纸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122.不粘性原料煤的型煤制造方法123.超高粘度羧甲基淀粉钠及其制备方法124.潮型铸造型砂用天然无毒粘合覆膜剂125.厨房、卫生间墙面专用涂料和生产方法126.单面机及瓦楞纸板生产线用耐水型淀粉粘合剂及其制法127.单体残留量低的粘合剂及其制造方法128.弹性乳胶粘合剂129.低温施用热熔胶制剂的包装130.淀粉白乳胶131.淀粉的改性方法、淀粉及其应用132.淀粉共聚物产物和方法133.粉类吸水树脂及其合成方法134.粉冷配快速氧化法及其生产的粘合剂135.粉树脂粘合剂及制备方法136.粉粘合剂的制作方法137.粉酯涂料138.淀粉质粘合剂139.堆积密度提高的纤维素醚混合物及制法,建筑材料中的用途140.对虾饵料粘结剂141.对纤维材料进行外部施胶的方法142.多用途热熔胶143.防虫蛀、抗变形的胶粘剂及其用途144.仿瓷涂料及其配制方法145.粉煤有机粘结成型技术146.蜂窝纸板及其制品专用胶与其制作工艺147.浮雕涂料148.改良煤矸石、劣质煤用的粘合剂149.改性白乳胶150.改性超强吸水剂配方及生产工艺151.改性聚醋酸乙烯乳液152.高分子水溶性胶粉153.高固体分乙烯-乙酸乙烯酯胶乳154.高留着表面施胶淀粉的生产工艺155.高强度、耐贮存糊化淀粉粘合剂及其制做方法156.高强度粉末耐水涂料157.高强度快干型纸制品用淀粉粘合剂及其制备工艺158.高强度天然植物复合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159.高强快干淀粉质胶粉160.高强快干复合性粘合剂161.高强力干粉纸箱粘合剂162.高强石膏粘结粉163.高强增白腻子164.高强增白腻子粉165.高速耐水标签粘合剂及其制法166.高粘度多功能速溶胶粉167.高粘性低成本快干速成型纸箱用淀粉粘合剂168.古字画快速揭裱方法169.固态淀粉粘合剂的生产方法170.固体淀粉粘合剂生产配方171.固体胶水及其生产工艺172.固体胶粘剂173.含阳离子淀粉/醋酸乙烯酯的纸板涂料粘合剂174.含有丙烯酸共聚物和热塑性树脂的聚氨酯热熔体胶粘剂175.含有淀粉醚的胶棒176.含有硅烷、氨基甲酸酯或脲,以及供体或受体官能的粘合促进剂177.含有两亲部分的改性多糖178.含有乙烯基醚和氨基甲酸酯或脲官能团的小片连接粘合剂179.含有中和添加剂的热熔粘合剂180.糊化聚乙烯醇缩醛复合粘合剂及其生产工艺181.环保型木质素阻燃粘合剂182.环保型牛皮纸胶粘带183.环境友好的生物高聚物粘合剂和基于其的应用184.混合胶粘剂185.混合型淀粉粘合剂及其生产方法186.混凝土脱模剂187.机械化贴标签用胶粘剂及制作方法188.即用即调、水再湿粘性胶粉189.加浓或加强的纸、木粘胶190.姜芋粉瓦楞纸板粘合剂及生产方法191.将装饰蜜胺处理低粘合碎料板用的粘合剂192.胶粉193.具有稳定和特制粘度的阳离子交联淀粉194.具有烯丙基或乙烯基的环氧树脂芯片固定粘合剂195.聚乙烯醇接技型纸制品淀粉粘合剂及其生产方法196.抗氧化铝箔粘合剂197.可紫外线固化压敏粘合剂198.快干型淀粉粘合粉剂的制作方法199.快干型粘合剂制备方法200.快乾淀粉复合胶201.快速固化的丙烯酸类结构粘合剂202.快速固化的热稳定胶粘剂203.冷水快速制取无色玉米胶的方法204.冷水速溶环保干粉胶制作方法205.冷制淀粉熟胶复合固态化学处理剂206.棉麻夹筋强力复合纸袋粘合剂207.木材用天然无毒胶粘剂的制备方法208.木工用淀粉粘合剂209.纳米级烯烃类-淀粉混聚物肥料包膜胶结剂生产技术210.纳米微粒防水瓦楞纸板211.耐水抗冻白乳胶212.浓缩粉末涂料213.膨化玉米淀粉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214.起皱粘结剂和薄页纸的起皱方法215.强力白乳胶216.揿压式胶粘剂储涂两用刷217.热溶性粘合剂组合物218.热熔融粘接剂219.乳液型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涂布方法220.沙蒿籽饵料粘合剂221.生物粘着固体剂型222.食品的水粘合组合物231 单面机及瓦楞纸板生产线用耐水型淀粉粘合剂及其制法241.快干型聚乙烯醇/淀粉胶粘剂的研究242.利用玉米淀粉生产API胶粘剂项目通过验收243.淀粉基胶粘剂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244.快干型淀粉/聚乙烯醇胶粘剂研究245.淀粉基木板胶粘剂的研究进展246.新型聚乙烯醇-双醛淀粉胶粘剂的制备247.淀粉胶粘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248.胶粘剂中的淀粉和添加剂249.冷制高强快干淀粉胶粘剂250.氧化淀粉胶粘剂251.以聚乙烯醇接枝玉米淀粉为主剂的API胶粘剂252.改性聚乙烯醇/淀粉无醛胶粘剂的研究253.淀粉胶粘剂的生产方法254.变性淀粉胶粘剂生产技术255.改性淀粉胶粘剂在胶合板生产中的应用256.一种利用玉米淀粉制备胶粘剂的新方法257.聚乙烯醇改性淀粉胶粘剂的研究258.利用玉米淀粉的酯化制造API胶粘剂研究259.玉米淀粉在木材胶粘剂中的应用260.瓦楞纸板用淀粉胶粘剂的作用机理和载糊改性淀粉的性质261.植物淀粉胶粘剂制作方法262.淀粉基胶粘剂研究进展263.氧化玉米淀粉胶粘剂的制备264.玉米淀粉胶粘剂的改性研究265.用于瓦楞纸工业的新型淀粉胶粘剂266.变性淀粉取代聚乙烯醇生产Al2O3刚玉陶瓷的胶粘剂研究267.尿素-双醛淀粉胶粘剂的制备268.脲—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69.论淀粉胶粘剂的生产方法270.自动化纸板生产线淀粉胶粘剂制作的技术诀窍271.稳定快干性淀粉胶粘剂的制备272.纸蜂窝用氧化淀粉胶粘剂特性及应用273.水性改性淀粉——多异氰酸酯胶粘剂的研究274.高强度耐水瓦楞纸板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75.改性氧化淀粉胶粘剂的制备276.不同氧化剂制备玉米淀粉胶粘剂的比较研究277.新型固体淀粉胶粘剂的研究278.丙烯酸系共聚物改性玉米淀粉胶粘剂279.淀粉类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280.聚乙烯醇改性固体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81.正交法玉米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82.用于档案修裱的淀粉胶粘剂283.瓦楞纸箱用玉米淀粉胶粘剂的制备方法284.膨化玉米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85.淀粉改性酚醛胶粘剂的研究286.影响氧化淀粉胶粘剂粘义的因素的研究287.膨化玉米淀粉胶粘剂的制备及应用288.三种修裱用天然淀粉胶粘剂性性研究报告289.乙丙-淀粉接枝共聚乳液胶粘剂的研制290.玉米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91.新型淀粉胶粘剂的制备292.过氧化氢--碱体系氧化淀粉制备淀粉胶粘剂的研究293.高稳定氧化淀粉胶粘剂的研究294.盐酸水解淀粉制备复合型淀粉胶粘剂的研究295.冷法快干型氧化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96.环保型特种淀粉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297.高分散性淀粉胶粘剂--替代天然树胶298.PVF树脂改性玉米淀粉胶粘剂的研制299.氧化淀粉及其复合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300.用氧化淀粉,丙烯酰胺生产再湿性胶粘剂的研究301.冷固型木材用玉米淀粉胶粘剂研究302.快干型氧化淀粉胶粘剂的研制303.利用玉米淀粉生产耐水性无臭胶粘剂的研究304.工业回收的蘑芋淀粉基胶粘剂的研制305.复合淀粉胶粘剂的研制306.纸箱专用淀粉胶粘剂的改进与生产307.W S-Y型盐酸水解淀粉胶粘剂的研制308.淀粉胶粘剂在修裱技术的作用309.过二硫酸铵制备淀粉胶粘剂310.无载体淀粉胶粘剂的研制311.改性淀粉壁纸胶粘剂312.淀粉基高速标签胶粘剂313.WN-8号淀粉胶粘剂的研制与应用314.PVA和C.M.  Na对修裱淀粉浆糊的共混改性研究:多功能复合型修裱胶粘剂的研制315.改性淀粉胶粘剂的研制316.快干型玉米淀粉胶粘剂的研制317.淀粉接枝共混壁纸胶粘剂318. SI型氧化淀粉胶粘剂319.氧化淀粉胶粘剂的制备与进展320.淀粉胶粘剂的改性方法和发展趋势321.瓦楞纸箱用玉米淀粉胶粘剂的制备方法322.利用茶皂素制备淀粉胶粘剂323.061208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1997.6: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2.2MCDP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2.3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3.1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3.5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85.7%;薛德义等:71例,87.05%;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86.7%),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23.9+3.0)%,其阳性率为72.2%(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34.6+4.0)%,其阳性率为92.3%,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3.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73.3%,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3.3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mg.min,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mg.min]。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 索引序列
  • 淀粉脱去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
  • 药用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
  • 淀粉酶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 淀粉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论文
  • 淀粉基胶粘剂的研究进展综述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