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音乐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音乐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音乐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国内外钢琴教育的现状下面介绍一下国内外钢琴教育现状1、美国的钢琴教育美国的钢琴教育情况,与各国都不一样,它融会了世界各地的教育方法.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音乐家从世界各地逃亡到美国,这使美国的音乐事业像其它学科一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来到美国的各国音乐家,都具有很强的各自民族教育方法上的特色,这些方法既得到了综合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因此,所谓的美国式教育,实际上只是把欧洲各国的音乐教育方法综合在一起进行的.在美国,《拜厄》《车尔尼》等教材已经很少被使用了,那里有大量的大同小异的教材,每位教师都选用自己最拿手的教材,去指导自己的学生.当然,这样做有助于一些优秀教材的产生.美国学习钢琴的儿童数量并不是特别多,除非父母对子女抱有极大的希望,否则一般开始学习钢琴的时间,都在上学以后.另一方面美国对个人创造性的强调,使儿童自己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大部分情况都是只要学生自己觉得失去了兴趣,家长也就不再勉强,也就停止学习.所幸美国有他们自己的音乐,而且能够用钢琴弹奏出来.当孩子们接受过一段时间古典音乐的基础训练后,就会轻易地把他们自己的音乐,也就是爵士乐或布鲁斯等加以改编,进行演奏.因此在美国式的教材中,爵士乐风格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这些并不是由外国输入,而是美国自己的音乐,孩子们一直都是在这种音乐的伴随之下成长的,所以对于学习钢琴的儿童来讲,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在美国,钢琴售出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实际上在学习钢琴的人数却并不多.这是由于学琴的时间都不会持续太长,于是钢琴很快就变成了各个家庭的点缀品.目前,我国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都希望能出国深造,而去美国的人数是最多的,因为那里集中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钢琴大师,同时也有数量众多的比赛机会,这些对年轻人都具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2、德国的钢琴教育l9世纪以后,德国的钢琴教育混杂着各种流派和方法.采用各式各样的教材,不受特定的教育课程所束缚成了德国钢琴教育的特点.德国的音乐教材被世界各地的钢琴教师,'泛采用,并沿用至今,例如克莱曼蒂,车尔尼和拜厄等作曲家的作品.但是不用说大家也很清楚,对儿童的钢琴教育,教材并不能代表一切,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德国,有关教育的方法,因教师的不同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一般来说,都是一位教师拿着数本不同的教材,由学生分开使用,或是给一个学生同时使用两三本教材.对于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积极主动的教师而言,除了选择适当的教材以外,针对个别的学生,经常写作新曲供学生使用,作为补充教材,这种情况近年来也变得越来越多.上课时间,大多数情况是每周一次,每次约5O分钟.但也有一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每周来两次,每次3O分钟.在欧洲,利用周末的时间给学生上课的情况不多,而且,一般在放寒暑假时,钢琴课也全部停止.有人从资料中统计,德国的儿童们每天练琴的时问约为30分钟左右,而一些希望将来当音乐家的学生,每天仅练两个小时左右.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练琴的时间也是有所增加的在德固的音乐学院学习钢琴,通常必须先完成l3年的普通教育,获得业证书,才能参加入学考试.入学之后的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将来想成为一般的中学教师的学生开设的.叫,五年后,毕业考试合格的人,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独奏课程的教育,是为那些想成为钢琴演奏家的人而设的.3、匈牙利的钢琴教育匈牙利是一个内陆国家,它东临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南接南斯拉夫,西面是奥地利,北面是捷克斯洛伐克.总面积九万三千零三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三百万.根据对历史的考证,匈牙利是属于东方的民族,大约在8世纪前后,民族大迁移后,定居在现在的这片区域,使原来是游牧民族的匈牙利人,逐渐从事起农耕工作.因此,早期的匈牙利音乐与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比较相似,大多数的旋律是由五声音阶构成的.进入11世纪后,由于把西方的基督教作为国教,所以在音乐文化方面也开始接受欧洲的影响了.在匈牙利,所有的器乐教育都是由国家组织的,这种学校,除了一部分有独立的建筑物外,大都附设在全国的各级学校或文化馆中.在入校之前,必须要有一年时间的准备时期,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他们只开发节奏感和听音的能力及学习音乐所必须的读与写的基础要素,而并不使用乐器,这就是科达伊开创的培养儿童如何将谱面所记的"创造并改变"成音乐的方法.进入音乐学校后的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着极强的匈牙利的特色,科达伊编写的《音乐学校》1,2及巴托克创作的《小宇宙》和《献给孩子们》都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必修教材.20世纪着名作曲家巴托克在27岁时,就成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在这期间,他设计出了独特的钢琴演奏法.为了儿子的钢琴教育,他创作了钢琴曲集《小宇宙》.取名为《小宇宙》包含两个含义:一方面这套教材是儿童的世界;另一方面它是凝聚在较小形态音乐中的整个宇宙.全套教材共有153首乐曲,分成六册,每首的长度大约都在一分钟以内.作为学习钢琴的初级教材,它包括了对学习音乐的各种技术和在音乐表现方面的训练,成为了与巴赫的作品相匹敌的现代钢琴音乐的入门教材.在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除了固定的教材外,还弹奏各式各样的小品.选择这些小品的标准与使用的固定教材没有什么关系,通常都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再加上自己的判断来进行选择的.在包含了钢琴的专门音乐教育中,最早阶段的是四年制的音乐专科学校,学生的年龄从14N18岁.在此之后,是五年制的最高学府"匈牙利国立音乐学院".在这所学院内,也为儿童设立了预备班,仍是由教授们给予亲自指导.如发现了有特殊天赋的1oN14岁的儿童,他们将接受十年的音乐教育.此外,在匈牙利出版的书刊中,研究钢琴演奏法的书刊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是探讨钢琴演奏法的普遍性法则和原理,试图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钢琴演奏的技巧.从这些资料中就可以看出,匈牙利音乐教育的情况和其它国家有着一定的区别,存在着很多具有匈牙利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而正因如此这个国家的音乐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它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及其形成的过程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4、俄罗斯的钢琴教育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和文化历史的民族,在这一片土地上,孕育出许多音乐家,文学家以及美术,戏剧和芭蕾等各方面的世界级大师.钢琴界也是如此,拥有鲁宾斯坦,涅高斯,霍洛维兹等等一大批世界着名的大钢琴家.俄罗斯目前的教育体制与我国的极为相似,但是音乐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差别.普通义务教育是1O年,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音乐教育包括三种音乐学校,分为两条线,都包含了l1年的音乐教育,一是特殊音乐学校,是培育专家的教育;二是儿童音乐学校(课外教育,7年)和中等音乐教育(四年),是培养一般爱好者的教育.按照所学的程度,也可以互相穿插,即儿童音乐学校的学生可以考入特殊音乐学校学习,而特殊音乐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转入中等音乐学校学习.在此后的高等教育,也是分两种,分别是音乐学院和音乐教育大学.在特殊音乐学校中,学生都住在学校.学习钢琴的学生在就读的11年期间,学习钢琴的同时,还要学习在一般义务教育的学校中学习的课程.这种学校都附属于各个音乐学院,在全国的主要城市中部有设置,为音乐学院提供了较多的生源.莫斯科音乐学院及其附属音乐学院的水平最高,是全国钢琴教育的中心.该校从全国各地选出才能最优秀的儿童,在这里进行高度的专门教育.二,在国外的学习及考察下,产生了对钢琴教育现状的比较兴趣,其中有很多值得国内钢琴教学以及家长需要了解的内容要点,特别是那些缺乏接受正规辅导条件的孩子和家长们.5、国内钢琴教育的问题在过去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许多人产生许多疑问,例如,初学者应该采用什么教材?今后循序渐进学下去又会需要什么教材?国内已经出版的教材有哪些?国内外学习钢琴的教学过程及学习计划如何制订?等等.下面,就这几方面试做一简略介绍以供读者参考:基本功练习钢琴演奏技艺性很强,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纯技术训练,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叫做基本功练习.初学者往往最不喜欢弹这种练习,在他们看来这些练习既繁难又枯燥,对它们的重要性认识很不够.他们不知道一个打算正规学习钢琴的人,在开始阶段如果缺乏这种扎实的训练的话,当他跨入中级程度后不久就必然遇到一种无法逾越的困难,使他无法再提高一步.因此为什么常常听说一些已经成名的演奏家还天天坚持这种枯燥的练习.这方面的教材,常用的有《哈农钢琴练指法》和勃拉姆斯的《钢琴基本练习51首》,辟什那的《6O首练习曲》等.练习曲钢琴练习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钢琴技巧,每首练习曲都有训练某种应用技巧的明确目际.其中不少练习曲有一定的音乐形象,旋律也较优美,动听.着名的车尔尼写过大量的由浅入深的练习曲,国内我们常用的有作品599,849,299,740等.它们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考验并已成为国外及国内钢琴教学中的必修教材.由法国钢琴家比洛所选编的克拉莫的《6O首钢琴练习曲》,由陶西克编注,克列曼蒂的《钢琴练习曲选29首》又称"名手之道"也都是很有用的中高级练习曲.至于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等人写的音乐会练习则已不仅用来练习技术,而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音乐会中常见的曲目.复调音乐作品钢琴文献中有许多复调音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具备良好多声部听觉以及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能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进~步训练学生掌握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风格,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在复调音乐中,最集中,最有效的教材是赋格曲,德国着名复调大师巴赫写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两册),是优秀的音乐文献和教材.其中巴赫写的《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赋格曲以及《创意曲集》都是学习复调音乐很好的初,中级教材.大中型钢琴作品为了培养学习演奏中,大型作品的能力,能够表现比较丰富多样和较深刻的内容,获得逻辑思维和结构组织的能力,一般教师都要求学生弹奏相当数量的奏呜曲.因为特别是19世纪以来,奏呜曲是一切大型作品的基础.在初级阶段,教师往往选用克勒所编的《小奏呜曲集》为学生打下了基础,中期逐渐加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柏特的奏呜曲,尤其是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最重要的是加入我国作曲家写的许多有特色的钢琴作品和奏鸣曲,其中弹奏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可对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起一定的作用.满足目前钢琴教育的社会需求,或是怡情养性培养孩子的艺术涵养和贵族气质,或是让孩子走上专业的钢琴演奏之路,都对我国现今的钢琴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孩子们的钢琴教学工作,也成为家长和钢琴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素质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儿童年的心理.生动的讲解往往会给儿童带来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授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公元1874的乐评豆瓣站,他的乐评比较精彩,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容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到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三个时期,来阐述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国 研究状况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迄今为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目前流行音乐发展更为成熟和多元化,并为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当今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笔者将分为三个时期来论述流行音乐在我国的研究状况。一、20世纪80年代——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音乐形成了初步的繁荣,然而我国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音乐学家们对流行音乐只是进行初步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流行音乐概念、风格特征及其种类的研究是相当浅和模糊的。大多是谈对流行音乐的一些看法或是对某种与流行音乐有关的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未出版过关于此类研究的专著(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做出的判断)。文献方面以1980年南咏在《人民音乐》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这篇文章为基础,它是我国最早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发表的期刊论文。标志着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后来此类文章相继而出。研究成果可分为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 》 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 》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周荫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对“什么是流行歌曲?为什么它对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应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问题》文章中从其他方面对流行歌曲进行了论述,主要针对建国三十年后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现的问题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进行讨论。杨晓鲁在《1988年中国流行歌曲鸟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歌曲的创作风格、题材、体裁、节奏、旋律、调性、民族性与审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论研究的状况这些方面对当时流行音乐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于1979年到1985年中国流行音乐的艰难历程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①钟子林在《美国流行音乐新品种——新时代音乐》一文中主要阐述了美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都在发展,如摇摆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布鲁斯、索尔(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乐)、福音歌、雷盖。这时一种新的时代音乐继60年代和70年代初摇摆乐高潮之后形成并广泛传播。以及这种时代曲的特点和流传因素。二、20世纪90年代——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占据了中国音乐的半壁江山,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音乐学家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也只是蜻蜓点水,大多都是较浅的研究国内的流行音乐。到了90年代,我国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完善。流行音乐的身份已得到认同,音乐学家们不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还专注于其某一方面的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也从各个方面对流行音乐进行了研究。这个时期相关研究的专著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以季永坚,廉维编的《发烧摇滚》、关颖著的《摇滚王族》、黄燎原,韩一夫主编《世界摇滚乐大观》、钟子林编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中国电影出版社编的《摇滚梦寻》等以研究摇滚乐方面的专著成果最为显著。此时,各大期刊上的文章也相继发表,主要以探讨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及美学意义为主。笔者将这个时期发表的文献分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状况。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范守生; 华林泰在《流行音乐为何退潮》一文中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以港台流行歌曲为主体的通俗音乐会象一个新生的混血儿在华夏乐坛上诞生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青睐。然而,只几年光景,它就呈现出风烛残年之。作者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曾经风靡全国的通俗音乐会为何落潮:1、七拼八凑的演出队伍;2、拜金主义的演出意图;3、庸俗无聊的演出内容。王薇的《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是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文化研究的“音乐传播学”论文。文章着重于对历史的研究:认为1978年——1981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讨论:1、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2、音乐传播与打开禁区;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张彬的《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一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流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青少年群体的从众现象。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金兆钧在《流行音乐1989》一文中从当时流行音乐创作萧条与风格流派的分化,治理整顿及市场管理的调整,国内音带出版的下降与引进版的畅销,大型活动的减少及“摇滚乐”的发展,港、台音乐的再度走红五个方面论述了1989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在他《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一文中主要是以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来研究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以及“西北风”歌曲和广州流行音乐。韩明昌在《浅论流行音乐的美学意义》文章中主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它的功能,以及在中国内地的前景。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3.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三、21世纪初——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当今的21世纪初,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也渐渐走向成熟。更多种类和风格的流行曲风相继出现并迅速占领广大市场。由于时代的发展,网络、彩铃等媒介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制作更加商业化、世俗化。这个时期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丰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历史、风格、特征及概念的研究。还包括对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选秀比赛以及与当今社会、文化和消费者等之关系等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翻译了大量国外有关流行音乐的专著。所以,这个时代是我国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21世纪初研究我国研究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著有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孙蕤编著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付林编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这些书主要研究了我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包兆会著《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一书是从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乐、既研究流行音乐的载体媒介发生变化后对流化。由尤静波编著的《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一书是中国第一套成体系编写的流行音乐教材。书中的体例以历史为纵线,以风格为横线,比较详实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由付林主编尤静波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一书将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将爵士乐、摇摆乐、索尔音乐、城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众多音乐类型的形成地域、风格特点、乐队、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记载说明。还翻译了许多国外专著,如:《爵士乐简明史》、《爵士乐》、《摇滚乐》《摇滚年代》等。这时期发表的文献也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王思琦在《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一文中对流行音乐的概念进行了归纳:(1)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2) POP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20世纪50年代后期,“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④(4)流行音乐就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像《国际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乐等于通俗音乐,一切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⑥(6)流行音乐是在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⑦(7)流行音乐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音乐统称。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是黄色音乐。⑧并提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1.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2.娱乐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时尚性。5.很强的参与性。6.传播手段的科技性。7.亚文化的特征。8.商业化运作机制。9.“多细胞体”的文化特征。这篇文章详细的论述了各大音乐词典对流行音乐的定义。但是直到现在在《辞源》、《辞海》两本书中还未有关于流行音乐一词的来源及概念的辞条。金兆钧在《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文章中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中国局势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论。在他《蜕变、彷徨、寻根与围城—中国流行音乐当下状态解析》文章中,又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评论。项筱刚《论“超级女声现象”》一文探讨了“超级女声“对中国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大众娱乐平台,赢得了媒体与企业的共赢。而罗云斌; 张燚《流行音乐的祛魅和赋魅—兼评“超女”现象》一文则认为无论是从音乐的本源还是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其娱乐功能始终不存在单纯或显著的“高雅倾向”。引用“祛魅”概念,从美学转变的角度对流行音乐加以考察,发现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有其基本的社会性因素。因此,“超女现象”是当代大众化娱乐多元形式的一种催生物,它的娱乐文化意义大于它的音乐意义,视其为低俗加以封杀或者为其所谓民主、自主精神欢呼都是片面的。陈鹏的《周杰伦——偶像“80后“》和刘艺的《周杰伦——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电影》两篇文章中分别对周杰伦在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创作上面的才华进行了阐述,并给予肯定和赞赏。而友朋的《周杰伦——在音乐上犯骄傲的罪》一文则是更直接说明了周杰伦已经成为华人流行音乐的指向标。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无法拒绝他的音乐。他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是无法取代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无法抗拒他的个人魅力。项筱刚的《李凌与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争鸣》一文主要对20世纪中国音乐界有关李凌轻音乐的争鸣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从争鸣的缘起,李凌的“轻音乐”思想,反方的思想,争鸣的分析及影响五个方面来论述李凌对流行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刘筱在《另类的流行》文章中论述美国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Rap。论及Rap所属Pop的内涵与外延、以及Rap之前的Pop的表现形态;还论述了在Pop发展变异中Rap的产生、进化与分化、生存环境以及独特的表现形态等,进而又论述了Rap的精神内核和其所以流行的社会心理、衰败的历史必然性;再而论述到Rap向Hip-Hop的发展进程。文章通过对Pop音乐中的独特形式Rap的研究,试图对流行音乐在音乐历史中的社会地位、表现内涵、流行原因等,进行初步探讨。洛秦在《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一文中论述了摇滚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是一种被欣赏的音乐品种,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活动。F.S.Ponick; 王小宁的《美国音乐教室里的巴赫和摇滚乐》一文对是否应当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行讨论,来论述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在校外适应社会和生活对他们的要求。流行音乐教学在这点上,可以达到其他类型音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经历了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这三个阶段。使我们对流行音乐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与文化生活,社会功能,历史潮流的联系及影响。在这研究期间我们发现了流行音乐新的特征和价值,也发现了它所存在的不足。还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如:钟子林、王思琦、金兆钧、项筱刚等。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以后的继续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使流行音乐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

音乐教育国内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1976.9.25-),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1.1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1.3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1.4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3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我能够帮你的

目前还是一个比较短缺的状态,大部分的人们是不接受音乐教育的,也会导致自己国家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潜力比较低,而且国家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实力是比不上西方国家的,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改善,能够让大家有一个非常好的音乐氛围。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音乐教育探讨》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类论文

中职音乐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中职幼儿音乐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幼师作为音乐教育的启蒙者和实践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音乐素养也对幼儿音乐教育有决定性影响。现阶段中职学校对幼师的音乐培养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对幼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极为必要。

关键词: 中职教育;幼师;音乐;问题;改革

音乐是一项艺术,它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一种方式。音乐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幼儿的素质培养以及艺术天分的启发的重要作用。音乐对幼儿的特殊作用促使中职教育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现有的教育必须和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幼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很难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只有充分地认识到了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中职幼师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课以老师为主,教学呆滞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音乐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只知道一味地死记硬背,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形式过于呆板,没有创新,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锐减。并且,单一的教学体系还让老师不能考量到每个学生学习的具体需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音乐教育是特别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门课程,如果达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那么整个教学就会显得呆滞而无趣,使得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1.2孩子基础知识薄弱,失去学习兴趣

不同于专业的音乐教育和高等院校的音乐培养,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而老师授课也没有注意区分学生音乐底子的差异而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大部分音乐基础弱的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动力。音乐技能的缺乏也使得他们对音乐概念和文化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严重制约了他们音乐素养的提高,也就使得他们弹奏的曲目显得十分机械而呆板,不懂灵活变通。其实音乐入门教育类似于语言行为教育,要从基础开始,尊重孩子学习规律,构建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寓教于乐。

1.3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

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教材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之外,大部分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没有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特别是幼师专业的学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教授方法适不适合幼儿教育。并且,现行的教育考核主要实行分数制,由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幼儿教育专业并不适用,学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也会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于此模块产生懈怠,从而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1.4教学内容缺少专业特色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设置配套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但是,中职学校对幼儿教育学专业学生的音乐课程的设置,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等等设置与其它的专业设置差别并不大,并没有设置与幼师专业相关的课程,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编排儿童舞蹈、教会学生基本的儿童歌曲,还有基本的弹唱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属于幼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技能和教学素养。试想,如果一个幼师只会一些基础的通俗音乐,而不会根据幼儿本身的特质教他们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的音乐,给与他们音乐上的启发,那又怎么能算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育者呢?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通常都很强,所以要让幼儿学得好,就要从幼师这个源头出发,在培养他们的过程多添加一些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以幼儿的音乐教育为主。

1.5考核机制单一

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教材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之外,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并没有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并且,现行的教育考核主要实行分数制,由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幼儿学教育也许并不适用,学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也会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于此模块产生懈怠,也并不能很好地检测中职音乐教育的教育效果,从而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2解决中职幼师专业学生音乐教育问题的关键

2.1教材改革,因材施教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材教学内容都比较滞后,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生源的质量,学校应该组织一批有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进行教材的编撰和修订,积极适应新教育改革的.需求,结合幼师专业学生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编纂出一批具有“本土化”“特色化”“创新性”“融合性”的音乐教学教材。

2.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具有特殊性,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要学会听、说、读、写、唱,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技能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就要求学校有统一协调的音乐配套设施,比如给学生上钢琴课的时候,学校有相应配套的琴房,学生可以在自弹自唱的环境中领悟老师教学的精髓;再比如,教学生学习关于自然的歌曲的时候,不妨将学生带到户外,聆听风儿、鸟儿、溪水的声音,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轻松的环境,那么再等他们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就能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和经验,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幼儿的教学。

2.3提升教师的素养

中国历来有为人师表之说。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好的老师,一个能够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必然是有着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但是,可以发现,现在的中职音乐教育教学的老师的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够,上课只求完事,态度不够端正。所以作为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音乐教师来说,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能够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还要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因为老师教书育人,教书重要,育人更加重要,尤其是培育的是幼儿的老师,学会为人师表。

2.4改革教学方式

音乐的学习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方式上,音乐老师就要勇于打破传统,改变死板教授的方式,敢于创新。在幼师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他们由不懂到懂再到真正的理解。但是对于幼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理解还是不够的,还要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要有知道怎么教学的能力。所以在中职教育中,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的课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当学生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就可以答疑解惑,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5完善学生考核机制

在上文中已经谈到,现行的考核主要是以分数论英雄。但是音乐专业的学习是一个实操性较强的一个学习专业,因此考核的方式应该比较多元化。并且,就算一个学生最终拿到了很高的考核分数,但是他并不会教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学习,那这样的教育是算作成功还是失败呢?如果学校采取了适当并且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那么,就不仅能够及时考核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并不是只靠考核的分数评价学生的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对音乐的体验、理解和拓展的能力等。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并且关键的。

3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而音乐,作为幼儿最敏感、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教育不仅关系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所以,中职音乐教学幼儿教育既要培养学生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及思维的想象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培育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浅谈音乐艺术实践对钢琴教学的作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

[2]李勇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3]付葳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天津教育,2005,(8).

[4]李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音乐系,2006.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1976.9.25-),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1.1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1.3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1.4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3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中国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的责任。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高职教育;声乐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日渐清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高校扩招政策持续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对音乐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声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却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必要的改革,才能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强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活动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有的声乐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为严重,有些教师、教授的年龄相对较大,队伍中缺少年轻教师,高职院校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也十分有限,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缺少活力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教学方法落后

声乐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内容,所以,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又要锻炼学生的演唱技能。当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再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学习目的。在这种滞后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很多演唱技能的认识都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了解发音技巧,对于歌唱的审美能力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无法通过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

扩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但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却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在声乐的表演方面也缺乏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二、加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声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队伍的现状,积极强化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外聘等途径获得更多的年轻教师,并完善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可以为声乐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活动,加强教师在理论和演唱技能方面的培养,增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展示声乐表演以及演唱的技巧,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与声音,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运用多媒体也可以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播放世界闻名的音乐会、歌剧表演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从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声乐教学中的综合能力,主要是学生在声乐舞台实践方面的内容,通过舞台实践增强学生对舞台的适应能力,以及演唱技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汇报演出、社会实践等形式设置一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理论体系的完善,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前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走上教育岗位,所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比如,选择一节课开展汇报演出,从演员的选择到整个表演的过程掌控完全交由学生完成,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想法应用到演出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

三、结语

当前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学生自身音乐基础薄弱等方面,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措施促进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罗红梅 单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玲玲.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3(4):56-57.

[2]桑潇.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01-103.

[3]刘伟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我认为现在国内的音乐教学是有着很多的问题,而且很多没有天赋的人,他们在音乐系学院仍然有着一定的名气,只因为长得比较帅气,我认为音乐学院应该更注重能力,应该根据能力来选择优秀的人才。

音乐是创造性的学问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感受到美,培养制造美的能力音乐的实践特征教育内容的体验性可操作性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音乐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适应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论文从音乐教育的不同角度入手针对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中教育观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的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思考。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音乐教育以审判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快乐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审查美能力和审查美修养,培养学生感情美创造美其他学者的分析表明,音乐教育有三个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判美能力,在听感受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默默提高自己的审判美能力。

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孔子表示改变风俗不擅长音乐。音乐教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感情体验,早就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中国音乐教育现状我国的音乐教育在教学中重视不足,在音乐教育观念中重视多种形式的轻内容和重技能轻论。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比较薄弱,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音乐教育从本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比较浅。音乐教育很重要做事次要不能忙的现象仍然很普遍。目前音乐教育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第一,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教育中受到重视时,现场不足时发生。

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等地方,由于音乐教师不足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开设音乐课,也不随意中断。有些地方音乐教师素质不高,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教育质量低。有些地方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为了追求升学率,随便占据音乐课,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名无实。音乐教育观念中的形式僵化,中期技能轻量化理论。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缺乏必要的考试和审查制度,教师教得不好,学生学得不好等。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主要接受专业教育技术教育由于难以获得专业教师、课程和多种教育形式的音乐教育熏陶,音乐艺术教育中出现了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现象。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在器乐或声乐上重视学生的技巧,忽视对音乐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教育,特别是音乐审判美教育。

我国的音乐教育在教师、教育设施等方面发展落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在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教员部署不合理,差距很大。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几乎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相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专业音乐教师中初级职称较多,高级职称较少,职称越低,讲课越多。音乐公共课配备了很多职称低、教学量不足的教师,由于对专业的局限性和教学经验不足,这些教师在课程安排上的任意性很大。教育设施要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教乐器,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也没有学生练习用的基本乐器。音乐教育设施的不足对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1976.9.25-),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1.1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1.3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1.4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3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音乐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论文

摘要:本文从合唱声部的形成、合唱表现功能的演变、合唱组织类型的文化、合唱各声部特点及训练手段的扩展、合唱表演形式的多样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合唱艺术表现形式的演变和与发展趋势。关键词:合唱,表现形式,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合唱艺术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也使得合唱艺术从当初的形式单一的歌唱,发展到现代的多声部并注重多元化的演唱形式。无论是歌唱形式、表演技巧,还是肢体的律动、击掌投足,留给人们的都是难忘怀的深刻印象,一、合唱声部的形成在纪元前12世纪至8世纪的荷马时代,有两部具有历史事实基础的著名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它是用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由人民口头创作的大型作品,同时也是两部以叙事歌曲为基础的单旋律。和声音乐的出现,大约在公元的9世纪,一开始是在宗教仪式的颂歌中出现了两个声部,一个是采用格里哥利圣咏的曲调,被称“奥尔加农”,另一个由作者创作的称“第斯康特”。再后来人们叉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进了第三、四个声部。这样就使得曲调和节奏复杂和丰富起来。“奥尔加农”的原始形态为四度。五度平行进行。到了1650年左右,音乐史上出现了两大最重要的发展:其一,是严格调性的确立,可以说近代音乐就是完全由词性繁衍生成。其二就是和声的基干定在三和弦与七和弦及其转位的逻辑连接法上,并循环于近关系调中。这两项重大发现就像过去音乐史上复音音乐取代主音音乐一样,逐步地被后人接受。并为在后来的合唱歌曲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表现功能的演变合唱艺术作为一种多声部歌唱艺术形式,是在合声的基础上集体协作,多人共同完成的音乐形式。合唱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及其丰富,其作品题材无所不包。它既可以展现气势雄伟,恢宏壮丽的历史画面,如《神圣的战争》、《黄河大合唱》、《英雄的诗篇》,也可以描绘如诗如画的生活景象,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等,它既可以体现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复杂尖锐的思想冲突。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影响最为广泛深远而又久唱不衰的大型声乐作品《长征组歌》。以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为题通过大型合唱规模巨大、声部多样的艺术表现。她形象生动,情绪互有对比,情感各有起伏,而且格律严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于传唱至合唱的演绎,成为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作品。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先后由几代人相继复排演出,魅力犹在,成为我国近代大型声乐作品中的优秀代表作。三、组织类型日益丰富合唱的组织类型是以演唱者的声音分类为依据的。按照不同的人声组合,合唱的类型主要有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一)同声合唱是指由同一类声音组合而成的合唱。如: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1、女声合唱:就是全部由女声组成的合唱形式。(如:女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女声四部合唱)2、男声合唱:即全部由男声组成的合唱形式。(如:男声二部合唱、男声三部合唱、男声四部合唱)3、童声合唱:“童声”中“童”的界定是指儿童的变声期完成之前童声合唱的形式。(如二部、三部合唱、成人混声加童声。)(二)混声合唱是指由成年的男声与女声混合组织的合唱,有时也会根据音乐的需要在成人混声合唱队加入童声。混声合唱常用的形式有:二部混声合唱、三部混声合唱、四部混声合唱、六部混声合唱、八部混声合唱(其中八个声部的混声合唱组织最为常用,对一般的合唱曲目基本都能胜任。)四、各声部特点的形成及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合唱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声部。每个声部均具有各自的特点(音色、音域等),而合唱正是将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声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在相互协作的前提下各自发挥特点,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共同演绎一部音乐作品的目的。(一)各声部的特点的变化1、女高音声部 Soprano,是合唱队中的最高音区的声部,音域较为宽广,为b-----c3女高音可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2、女低音声部 Alto,音域为g——f2,其声音圆润,浓厚而温和,女低音声部:第一女低音特点突出温和、圆润,第二女低音声部突出浓厚坚实,在合唱音响中的中间声部在合唱音响中起到纽带、润滑剂的作用。3、男高音声部Tenor,音域与女高音很近似,实际音响效果比女高音低一个八度。第一男高音声部的音质柔和、明亮。第二男高音声部的音质与第一男高音声部相比稍显充沛而坚实。由于男高音有非常的金属感、穿透力,要求演员要适当控制音量和情绪。4、男低音声部——Bass,音域为c——f1,常用音域G——c1,其音色宽厚结实,刚健饱满,在混声合唱和男声合唱中有时也会担任旋律,但在大多数时候担任和弦中的根音,对整个合唱队起到基础作用,(二)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发音方法的统一,声部之间平衡,谐和的训练,是获得优美合唱音响的基础。1、姿势:首先正确的演唱姿势对歌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保证呼吸顺畅发声正确,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必不可分的因素。2、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日常讲话时,呼吸是很自然的,歌唱时则应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吸气量多些深些,呼气要慢而有节制。吸气时,上身挺直,胸部放松,两肩放平,用口鼻子同时吸气,吸气要深吸到肺吐底部,使横膈膜向下推。3、共鸣它在合唱训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共鸣”是从声带发出的原音,在人体内经过共鸣腔体而引起共振的作用,在人体内,象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的头上的头安都是。一般来说唱高音常运用鼻腔头赛共鸣腔体,低音运用胸腔共鸣。只要很好地运用声音的共鸣,就可以减轻声带负担,并增强音量,美化歌声。4、吐字正音:歌唱时做到吐字准确清晰,这样听众才能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吐字正音又是一种艺术手段,运用得恰当就能使演唱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歌唱时,将一个字分成头、腹、尾三部分,字头(声母),字腹(韵母),字尾是指最后的收音。5、集体练声:合唱是集体的艺术,但声音的个别训练都很重要,必须在个别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训练,才能达到声部间的平衡和合唱音响的谐和。集体训练可进行如下练习:先进行统一的呼吸训练,在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共鸣训练。6、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很好的表现作品,就必须培养每位队员良好的节奏感,常用的节奏训练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切分音,顿音,附点音符,休止符,变化节奏等等。将这些不同的节奏型用统一的速度进行练习。另外,力度对比也是合唱艺术中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五、合唱表演形式的演化趋势面对今天发展中的合唱事业,在组织排练中或许都会遇到如合唱团中的作品、表演形式等诸方面的问题,就拿合唱的形式来说,在过去的记忆中,台上的合唱演出只是那种“长城、方砖”的单一模式,给人一种严肃、不可逾越的统一服装的连队排列方式。也许是由于合唱的特定性,也许是歌唱的内容及其群众歌咏活动通常要体现出整体性、时代性,或者是一种精神风貌,因此通常合唱的组织者都在力要演唱时的整齐划一。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当年的合唱作品大都是高昂有力,尽追求辉煌的效果。所以声部的排放也是女声站前,男声站后,形成声部的感觉,而一旦这种模式形成后,沿袭下来几十年就没变更过,更很少由组织者再去从演唱的形式上开拓。去想方设法寻求其它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愉悦心情,表达音乐的新形势了。其实,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群体歌唱的表现上有很多独到的形式。如:广西“刘三姐”式的对歌,贵州侗族大歌,云南少数民族的对山歌等等。冼星海作的《黄河大合唱》借鉴的是欧洲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及至世界影响都是深远的,后来创作的如《九一八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则是在合唱的基础上加进了人物、道具、更有表演的成分。上世纪的60年代又出现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更加突出了表演性,更加具有人物化、个性化,充分的发挥了合唱在造型方面的功能,它一出现就给听众带来一种震撼的感染力,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是台上歌者能跳,而跳者善歌,使舞台上色彩斑斓,久久不能忘怀。合唱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或采用怎样的模式,都应遵循的一条就是要从音乐内容的本身出发,不要让非音乐因素的表演成分取代了歌唱。各种合唱表演形式的探索,发展只有围绕在合唱艺术上进行而不是其他。

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容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到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三个时期,来阐述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国 研究状况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迄今为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目前流行音乐发展更为成熟和多元化,并为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当今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笔者将分为三个时期来论述流行音乐在我国的研究状况。一、20世纪80年代——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音乐形成了初步的繁荣,然而我国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音乐学家们对流行音乐只是进行初步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流行音乐概念、风格特征及其种类的研究是相当浅和模糊的。大多是谈对流行音乐的一些看法或是对某种与流行音乐有关的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未出版过关于此类研究的专著(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做出的判断)。文献方面以1980年南咏在《人民音乐》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这篇文章为基础,它是我国最早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发表的期刊论文。标志着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后来此类文章相继而出。研究成果可分为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 》 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 》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周荫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对“什么是流行歌曲?为什么它对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应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问题》文章中从其他方面对流行歌曲进行了论述,主要针对建国三十年后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现的问题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进行讨论。杨晓鲁在《1988年中国流行歌曲鸟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歌曲的创作风格、题材、体裁、节奏、旋律、调性、民族性与审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论研究的状况这些方面对当时流行音乐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于1979年到1985年中国流行音乐的艰难历程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①钟子林在《美国流行音乐新品种——新时代音乐》一文中主要阐述了美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都在发展,如摇摆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布鲁斯、索尔(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乐)、福音歌、雷盖。这时一种新的时代音乐继60年代和70年代初摇摆乐高潮之后形成并广泛传播。以及这种时代曲的特点和流传因素。二、20世纪90年代——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占据了中国音乐的半壁江山,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音乐学家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也只是蜻蜓点水,大多都是较浅的研究国内的流行音乐。到了90年代,我国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完善。流行音乐的身份已得到认同,音乐学家们不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还专注于其某一方面的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也从各个方面对流行音乐进行了研究。这个时期相关研究的专著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以季永坚,廉维编的《发烧摇滚》、关颖著的《摇滚王族》、黄燎原,韩一夫主编《世界摇滚乐大观》、钟子林编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中国电影出版社编的《摇滚梦寻》等以研究摇滚乐方面的专著成果最为显著。此时,各大期刊上的文章也相继发表,主要以探讨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及美学意义为主。笔者将这个时期发表的文献分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状况。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范守生; 华林泰在《流行音乐为何退潮》一文中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以港台流行歌曲为主体的通俗音乐会象一个新生的混血儿在华夏乐坛上诞生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青睐。然而,只几年光景,它就呈现出风烛残年之。作者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曾经风靡全国的通俗音乐会为何落潮:1、七拼八凑的演出队伍;2、拜金主义的演出意图;3、庸俗无聊的演出内容。王薇的《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是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文化研究的“音乐传播学”论文。文章着重于对历史的研究:认为1978年——1981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讨论:1、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2、音乐传播与打开禁区;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张彬的《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一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流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青少年群体的从众现象。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金兆钧在《流行音乐1989》一文中从当时流行音乐创作萧条与风格流派的分化,治理整顿及市场管理的调整,国内音带出版的下降与引进版的畅销,大型活动的减少及“摇滚乐”的发展,港、台音乐的再度走红五个方面论述了1989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在他《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一文中主要是以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来研究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以及“西北风”歌曲和广州流行音乐。韩明昌在《浅论流行音乐的美学意义》文章中主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它的功能,以及在中国内地的前景。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3.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三、21世纪初——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当今的21世纪初,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也渐渐走向成熟。更多种类和风格的流行曲风相继出现并迅速占领广大市场。由于时代的发展,网络、彩铃等媒介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制作更加商业化、世俗化。这个时期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丰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历史、风格、特征及概念的研究。还包括对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选秀比赛以及与当今社会、文化和消费者等之关系等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翻译了大量国外有关流行音乐的专著。所以,这个时代是我国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21世纪初研究我国研究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著有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孙蕤编著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付林编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这些书主要研究了我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包兆会著《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一书是从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乐、既研究流行音乐的载体媒介发生变化后对流化。由尤静波编著的《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一书是中国第一套成体系编写的流行音乐教材。书中的体例以历史为纵线,以风格为横线,比较详实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由付林主编尤静波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一书将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将爵士乐、摇摆乐、索尔音乐、城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众多音乐类型的形成地域、风格特点、乐队、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记载说明。还翻译了许多国外专著,如:《爵士乐简明史》、《爵士乐》、《摇滚乐》《摇滚年代》等。这时期发表的文献也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王思琦在《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一文中对流行音乐的概念进行了归纳:(1)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2) POP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20世纪50年代后期,“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④(4)流行音乐就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像《国际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乐等于通俗音乐,一切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⑥(6)流行音乐是在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⑦(7)流行音乐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音乐统称。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是黄色音乐。⑧并提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1.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2.娱乐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时尚性。5.很强的参与性。6.传播手段的科技性。7.亚文化的特征。8.商业化运作机制。9.“多细胞体”的文化特征。这篇文章详细的论述了各大音乐词典对流行音乐的定义。但是直到现在在《辞源》、《辞海》两本书中还未有关于流行音乐一词的来源及概念的辞条。金兆钧在《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文章中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中国局势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论。在他《蜕变、彷徨、寻根与围城—中国流行音乐当下状态解析》文章中,又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评论。项筱刚《论“超级女声现象”》一文探讨了“超级女声“对中国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大众娱乐平台,赢得了媒体与企业的共赢。而罗云斌; 张燚《流行音乐的祛魅和赋魅—兼评“超女”现象》一文则认为无论是从音乐的本源还是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其娱乐功能始终不存在单纯或显著的“高雅倾向”。引用“祛魅”概念,从美学转变的角度对流行音乐加以考察,发现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有其基本的社会性因素。因此,“超女现象”是当代大众化娱乐多元形式的一种催生物,它的娱乐文化意义大于它的音乐意义,视其为低俗加以封杀或者为其所谓民主、自主精神欢呼都是片面的。陈鹏的《周杰伦——偶像“80后“》和刘艺的《周杰伦——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电影》两篇文章中分别对周杰伦在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创作上面的才华进行了阐述,并给予肯定和赞赏。而友朋的《周杰伦——在音乐上犯骄傲的罪》一文则是更直接说明了周杰伦已经成为华人流行音乐的指向标。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无法拒绝他的音乐。他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是无法取代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无法抗拒他的个人魅力。项筱刚的《李凌与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争鸣》一文主要对20世纪中国音乐界有关李凌轻音乐的争鸣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从争鸣的缘起,李凌的“轻音乐”思想,反方的思想,争鸣的分析及影响五个方面来论述李凌对流行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刘筱在《另类的流行》文章中论述美国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Rap。论及Rap所属Pop的内涵与外延、以及Rap之前的Pop的表现形态;还论述了在Pop发展变异中Rap的产生、进化与分化、生存环境以及独特的表现形态等,进而又论述了Rap的精神内核和其所以流行的社会心理、衰败的历史必然性;再而论述到Rap向Hip-Hop的发展进程。文章通过对Pop音乐中的独特形式Rap的研究,试图对流行音乐在音乐历史中的社会地位、表现内涵、流行原因等,进行初步探讨。洛秦在《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一文中论述了摇滚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是一种被欣赏的音乐品种,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活动。F.S.Ponick; 王小宁的《美国音乐教室里的巴赫和摇滚乐》一文对是否应当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行讨论,来论述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在校外适应社会和生活对他们的要求。流行音乐教学在这点上,可以达到其他类型音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经历了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这三个阶段。使我们对流行音乐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与文化生活,社会功能,历史潮流的联系及影响。在这研究期间我们发现了流行音乐新的特征和价值,也发现了它所存在的不足。还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如:钟子林、王思琦、金兆钧、项筱刚等。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以后的继续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使流行音乐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

音乐剧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下。1、国内,根据2021中国音乐剧指南发布,疫情前,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发展趋势很好,从2016和2017年开始,演出场次、观众、收入都一直在增长,至2019年共演出2655场,同比增长5.4%。观众数量达到213万人次,同比增加29.5%,票房收入突破六亿元,同比增长37.1%,已经达到了行业近几年的最高峰。2、国外音乐剧从欧洲歌剧的母体中产生,通过不断演变形成多样化艺术表征.欧美音乐剧在发展中依托现代工业文化的力量,合理将音乐剧推向了音乐艺术的巅峰,本文不同时期重点阐述了欧美音乐剧的发展状况。

  • 索引序列
  • 音乐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 音乐教育国内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 中职音乐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 中国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 音乐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