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6

华鑫绿创
首页 > 期刊论文 > 音乐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橙橙小狐狸

已采纳

国内外钢琴教育的现状下面介绍一下国内外钢琴教育现状1、美国的钢琴教育美国的钢琴教育情况,与各国都不一样,它融会了世界各地的教育方法.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音乐家从世界各地逃亡到美国,这使美国的音乐事业像其它学科一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来到美国的各国音乐家,都具有很强的各自民族教育方法上的特色,这些方法既得到了综合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因此,所谓的美国式教育,实际上只是把欧洲各国的音乐教育方法综合在一起进行的.在美国,《拜厄》《车尔尼》等教材已经很少被使用了,那里有大量的大同小异的教材,每位教师都选用自己最拿手的教材,去指导自己的学生.当然,这样做有助于一些优秀教材的产生.美国学习钢琴的儿童数量并不是特别多,除非父母对子女抱有极大的希望,否则一般开始学习钢琴的时间,都在上学以后.另一方面美国对个人创造性的强调,使儿童自己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大部分情况都是只要学生自己觉得失去了兴趣,家长也就不再勉强,也就停止学习.所幸美国有他们自己的音乐,而且能够用钢琴弹奏出来.当孩子们接受过一段时间古典音乐的基础训练后,就会轻易地把他们自己的音乐,也就是爵士乐或布鲁斯等加以改编,进行演奏.因此在美国式的教材中,爵士乐风格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这些并不是由外国输入,而是美国自己的音乐,孩子们一直都是在这种音乐的伴随之下成长的,所以对于学习钢琴的儿童来讲,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在美国,钢琴售出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实际上在学习钢琴的人数却并不多.这是由于学琴的时间都不会持续太长,于是钢琴很快就变成了各个家庭的点缀品.目前,我国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都希望能出国深造,而去美国的人数是最多的,因为那里集中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钢琴大师,同时也有数量众多的比赛机会,这些对年轻人都具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2、德国的钢琴教育l9世纪以后,德国的钢琴教育混杂着各种流派和方法.采用各式各样的教材,不受特定的教育课程所束缚成了德国钢琴教育的特点.德国的音乐教材被世界各地的钢琴教师,'泛采用,并沿用至今,例如克莱曼蒂,车尔尼和拜厄等作曲家的作品.但是不用说大家也很清楚,对儿童的钢琴教育,教材并不能代表一切,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德国,有关教育的方法,因教师的不同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一般来说,都是一位教师拿着数本不同的教材,由学生分开使用,或是给一个学生同时使用两三本教材.对于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积极主动的教师而言,除了选择适当的教材以外,针对个别的学生,经常写作新曲供学生使用,作为补充教材,这种情况近年来也变得越来越多.上课时间,大多数情况是每周一次,每次约5O分钟.但也有一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每周来两次,每次3O分钟.在欧洲,利用周末的时间给学生上课的情况不多,而且,一般在放寒暑假时,钢琴课也全部停止.有人从资料中统计,德国的儿童们每天练琴的时问约为30分钟左右,而一些希望将来当音乐家的学生,每天仅练两个小时左右.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练琴的时间也是有所增加的在德固的音乐学院学习钢琴,通常必须先完成l3年的普通教育,获得业证书,才能参加入学考试.入学之后的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将来想成为一般的中学教师的学生开设的.叫,五年后,毕业考试合格的人,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独奏课程的教育,是为那些想成为钢琴演奏家的人而设的.3、匈牙利的钢琴教育匈牙利是一个内陆国家,它东临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南接南斯拉夫,西面是奥地利,北面是捷克斯洛伐克.总面积九万三千零三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三百万.根据对历史的考证,匈牙利是属于东方的民族,大约在8世纪前后,民族大迁移后,定居在现在的这片区域,使原来是游牧民族的匈牙利人,逐渐从事起农耕工作.因此,早期的匈牙利音乐与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比较相似,大多数的旋律是由五声音阶构成的.进入11世纪后,由于把西方的基督教作为国教,所以在音乐文化方面也开始接受欧洲的影响了.在匈牙利,所有的器乐教育都是由国家组织的,这种学校,除了一部分有独立的建筑物外,大都附设在全国的各级学校或文化馆中.在入校之前,必须要有一年时间的准备时期,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他们只开发节奏感和听音的能力及学习音乐所必须的读与写的基础要素,而并不使用乐器,这就是科达伊开创的培养儿童如何将谱面所记的"创造并改变"成音乐的方法.进入音乐学校后的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着极强的匈牙利的特色,科达伊编写的《音乐学校》1,2及巴托克创作的《小宇宙》和《献给孩子们》都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必修教材.20世纪着名作曲家巴托克在27岁时,就成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在这期间,他设计出了独特的钢琴演奏法.为了儿子的钢琴教育,他创作了钢琴曲集《小宇宙》.取名为《小宇宙》包含两个含义:一方面这套教材是儿童的世界;另一方面它是凝聚在较小形态音乐中的整个宇宙.全套教材共有153首乐曲,分成六册,每首的长度大约都在一分钟以内.作为学习钢琴的初级教材,它包括了对学习音乐的各种技术和在音乐表现方面的训练,成为了与巴赫的作品相匹敌的现代钢琴音乐的入门教材.在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除了固定的教材外,还弹奏各式各样的小品.选择这些小品的标准与使用的固定教材没有什么关系,通常都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再加上自己的判断来进行选择的.在包含了钢琴的专门音乐教育中,最早阶段的是四年制的音乐专科学校,学生的年龄从14N18岁.在此之后,是五年制的最高学府"匈牙利国立音乐学院".在这所学院内,也为儿童设立了预备班,仍是由教授们给予亲自指导.如发现了有特殊天赋的1oN14岁的儿童,他们将接受十年的音乐教育.此外,在匈牙利出版的书刊中,研究钢琴演奏法的书刊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是探讨钢琴演奏法的普遍性法则和原理,试图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钢琴演奏的技巧.从这些资料中就可以看出,匈牙利音乐教育的情况和其它国家有着一定的区别,存在着很多具有匈牙利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而正因如此这个国家的音乐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它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及其形成的过程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4、俄罗斯的钢琴教育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和文化历史的民族,在这一片土地上,孕育出许多音乐家,文学家以及美术,戏剧和芭蕾等各方面的世界级大师.钢琴界也是如此,拥有鲁宾斯坦,涅高斯,霍洛维兹等等一大批世界着名的大钢琴家.俄罗斯目前的教育体制与我国的极为相似,但是音乐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差别.普通义务教育是1O年,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音乐教育包括三种音乐学校,分为两条线,都包含了l1年的音乐教育,一是特殊音乐学校,是培育专家的教育;二是儿童音乐学校(课外教育,7年)和中等音乐教育(四年),是培养一般爱好者的教育.按照所学的程度,也可以互相穿插,即儿童音乐学校的学生可以考入特殊音乐学校学习,而特殊音乐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转入中等音乐学校学习.在此后的高等教育,也是分两种,分别是音乐学院和音乐教育大学.在特殊音乐学校中,学生都住在学校.学习钢琴的学生在就读的11年期间,学习钢琴的同时,还要学习在一般义务教育的学校中学习的课程.这种学校都附属于各个音乐学院,在全国的主要城市中部有设置,为音乐学院提供了较多的生源.莫斯科音乐学院及其附属音乐学院的水平最高,是全国钢琴教育的中心.该校从全国各地选出才能最优秀的儿童,在这里进行高度的专门教育.二,在国外的学习及考察下,产生了对钢琴教育现状的比较兴趣,其中有很多值得国内钢琴教学以及家长需要了解的内容要点,特别是那些缺乏接受正规辅导条件的孩子和家长们.5、国内钢琴教育的问题在过去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许多人产生许多疑问,例如,初学者应该采用什么教材?今后循序渐进学下去又会需要什么教材?国内已经出版的教材有哪些?国内外学习钢琴的教学过程及学习计划如何制订?等等.下面,就这几方面试做一简略介绍以供读者参考:基本功练习钢琴演奏技艺性很强,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纯技术训练,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叫做基本功练习.初学者往往最不喜欢弹这种练习,在他们看来这些练习既繁难又枯燥,对它们的重要性认识很不够.他们不知道一个打算正规学习钢琴的人,在开始阶段如果缺乏这种扎实的训练的话,当他跨入中级程度后不久就必然遇到一种无法逾越的困难,使他无法再提高一步.因此为什么常常听说一些已经成名的演奏家还天天坚持这种枯燥的练习.这方面的教材,常用的有《哈农钢琴练指法》和勃拉姆斯的《钢琴基本练习51首》,辟什那的《6O首练习曲》等.练习曲钢琴练习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钢琴技巧,每首练习曲都有训练某种应用技巧的明确目际.其中不少练习曲有一定的音乐形象,旋律也较优美,动听.着名的车尔尼写过大量的由浅入深的练习曲,国内我们常用的有作品599,849,299,740等.它们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考验并已成为国外及国内钢琴教学中的必修教材.由法国钢琴家比洛所选编的克拉莫的《6O首钢琴练习曲》,由陶西克编注,克列曼蒂的《钢琴练习曲选29首》又称"名手之道"也都是很有用的中高级练习曲.至于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等人写的音乐会练习则已不仅用来练习技术,而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音乐会中常见的曲目.复调音乐作品钢琴文献中有许多复调音乐作品;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具备良好多声部听觉以及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能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进~步训练学生掌握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风格,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在复调音乐中,最集中,最有效的教材是赋格曲,德国着名复调大师巴赫写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两册),是优秀的音乐文献和教材.其中巴赫写的《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赋格曲以及《创意曲集》都是学习复调音乐很好的初,中级教材.大中型钢琴作品为了培养学习演奏中,大型作品的能力,能够表现比较丰富多样和较深刻的内容,获得逻辑思维和结构组织的能力,一般教师都要求学生弹奏相当数量的奏呜曲.因为特别是19世纪以来,奏呜曲是一切大型作品的基础.在初级阶段,教师往往选用克勒所编的《小奏呜曲集》为学生打下了基础,中期逐渐加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柏特的奏呜曲,尤其是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最重要的是加入我国作曲家写的许多有特色的钢琴作品和奏鸣曲,其中弹奏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可对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起一定的作用.满足目前钢琴教育的社会需求,或是怡情养性培养孩子的艺术涵养和贵族气质,或是让孩子走上专业的钢琴演奏之路,都对我国现今的钢琴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孩子们的钢琴教学工作,也成为家长和钢琴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素质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儿童年的心理.生动的讲解往往会给儿童带来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授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17 评论

壹个芝麻糕

公元1874的乐评豆瓣站,他的乐评比较精彩,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341 评论

尛小尛111

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容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到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三个时期,来阐述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关键词]:流行音乐 中国 研究状况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迄今为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的流行音乐作品。目前流行音乐发展更为成熟和多元化,并为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当今21世纪初为止,已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笔者将分为三个时期来论述流行音乐在我国的研究状况。一、20世纪80年代——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音乐形成了初步的繁荣,然而我国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音乐学家们对流行音乐只是进行初步的研究和讨论。对于流行音乐概念、风格特征及其种类的研究是相当浅和模糊的。大多是谈对流行音乐的一些看法或是对某种与流行音乐有关的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个时期也未出版过关于此类研究的专著(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做出的判断)。文献方面以1980年南咏在《人民音乐》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这篇文章为基础,它是我国最早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发表的期刊论文。标志着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后来此类文章相继而出。研究成果可分为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 》 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 》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周荫昌在《“流行歌曲”略析》一文中对“什么是流行歌曲?为什么它对一部分青年具有吸引力?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应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些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林明在《“流行歌曲”问题》文章中从其他方面对流行歌曲进行了论述,主要针对建国三十年后的今天,“流行歌曲” 出现的问题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进行讨论。杨晓鲁在《1988年中国流行歌曲鸟瞰》文章主要以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歌曲的创作风格、题材、体裁、节奏、旋律、调性、民族性与审美趣味、歌星演唱以及理论研究的状况这些方面对当时流行音乐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于1979年到1985年中国流行音乐的艰难历程也进行了简单的回顾。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①钟子林在《美国流行音乐新品种——新时代音乐》一文中主要阐述了美国流行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都在发展,如摇摆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布鲁斯、索尔(soul,城市黑人的流行音乐)、福音歌、雷盖。这时一种新的时代音乐继60年代和70年代初摇摆乐高潮之后形成并广泛传播。以及这种时代曲的特点和流传因素。二、20世纪90年代——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占据了中国音乐的半壁江山,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音乐学家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也只是蜻蜓点水,大多都是较浅的研究国内的流行音乐。到了90年代,我国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逐渐完善。流行音乐的身份已得到认同,音乐学家们不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还专注于其某一方面的研究,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也从各个方面对流行音乐进行了研究。这个时期相关研究的专著也出版了很多。其中以季永坚,廉维编的《发烧摇滚》、关颖著的《摇滚王族》、黄燎原,韩一夫主编《世界摇滚乐大观》、钟子林编著《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中国电影出版社编的《摇滚梦寻》等以研究摇滚乐方面的专著成果最为显著。此时,各大期刊上的文章也相继发表,主要以探讨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流行音乐的传播及美学意义为主。笔者将这个时期发表的文献分两个方面来论述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状况。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范守生; 华林泰在《流行音乐为何退潮》一文中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以港台流行歌曲为主体的通俗音乐会象一个新生的混血儿在华夏乐坛上诞生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青睐。然而,只几年光景,它就呈现出风烛残年之。作者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曾经风靡全国的通俗音乐会为何落潮:1、七拼八凑的演出队伍;2、拜金主义的演出意图;3、庸俗无聊的演出内容。王薇的《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1》是一篇关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这种通俗文化研究的“音乐传播学”论文。文章着重于对历史的研究:认为1978年——1981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讨论:1、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历史起点;2、音乐传播与打开禁区;3、流行歌曲的是是非非。张彬的《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一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流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青少年群体的从众现象。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金兆钧在《流行音乐1989》一文中从当时流行音乐创作萧条与风格流派的分化,治理整顿及市场管理的调整,国内音带出版的下降与引进版的畅销,大型活动的减少及“摇滚乐”的发展,港、台音乐的再度走红五个方面论述了1989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在他《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一文中主要是以音乐创作的美学观念来研究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以及“西北风”歌曲和广州流行音乐。韩明昌在《浅论流行音乐的美学意义》文章中主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流行音乐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它的功能,以及在中国内地的前景。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钟子林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2.廷潘胡同歌曲(Tin Pan Alley)3.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三、21世纪初——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的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当今的21世纪初,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流行音乐也渐渐走向成熟。更多种类和风格的流行曲风相继出现并迅速占领广大市场。由于时代的发展,网络、彩铃等媒介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制作更加商业化、世俗化。这个时期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丰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不仅仅局限于对其历史、风格、特征及概念的研究。还包括对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选秀比赛以及与当今社会、文化和消费者等之关系等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并翻译了大量国外有关流行音乐的专著。所以,这个时代是我国致力于流行音乐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21世纪初研究我国研究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著有金兆钧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孙蕤编著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付林编著《中国流行音乐20年》,这些书主要研究了我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包兆会著《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一书是从媒介角度研究流行音乐、既研究流行音乐的载体媒介发生变化后对流化。由尤静波编著的《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一书是中国第一套成体系编写的流行音乐教材。书中的体例以历史为纵线,以风格为横线,比较详实地勾勒出了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由付林主编尤静波编著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一书将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的脉络,将爵士乐、摇摆乐、索尔音乐、城市流行音乐、说唱音乐、摇滚乐等众多音乐类型的形成地域、风格特点、乐队、代表人物等全方位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简明而清晰的记载说明。还翻译了许多国外专著,如:《爵士乐简明史》、《爵士乐》、《摇滚乐》《摇滚年代》等。这时期发表的文献也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王思琦在《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一文中对流行音乐的概念进行了归纳:(1)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2) POP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20世纪50年代后期,“PO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们所演唱的歌曲。③(3)流行音乐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④(4)流行音乐就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像《国际歌》、《洪湖水浪打浪》。⑤(5)流行音乐等于通俗音乐,一切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⑥(6)流行音乐是在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⑦(7)流行音乐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音乐统称。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是黄色音乐。⑧并提出流行音乐的9种文化特征:1.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2.娱乐性。3.商品性。4.流行性和时尚性。5.很强的参与性。6.传播手段的科技性。7.亚文化的特征。8.商业化运作机制。9.“多细胞体”的文化特征。这篇文章详细的论述了各大音乐词典对流行音乐的定义。但是直到现在在《辞源》、《辞海》两本书中还未有关于流行音乐一词的来源及概念的辞条。金兆钧在《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文章中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中国局势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论。在他《蜕变、彷徨、寻根与围城—中国流行音乐当下状态解析》文章中,又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评论。项筱刚《论“超级女声现象”》一文探讨了“超级女声“对中国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大众娱乐平台,赢得了媒体与企业的共赢。而罗云斌; 张燚《流行音乐的祛魅和赋魅—兼评“超女”现象》一文则认为无论是从音乐的本源还是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其娱乐功能始终不存在单纯或显著的“高雅倾向”。引用“祛魅”概念,从美学转变的角度对流行音乐加以考察,发现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有其基本的社会性因素。因此,“超女现象”是当代大众化娱乐多元形式的一种催生物,它的娱乐文化意义大于它的音乐意义,视其为低俗加以封杀或者为其所谓民主、自主精神欢呼都是片面的。陈鹏的《周杰伦——偶像“80后“》和刘艺的《周杰伦——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电影》两篇文章中分别对周杰伦在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创作上面的才华进行了阐述,并给予肯定和赞赏。而友朋的《周杰伦——在音乐上犯骄傲的罪》一文则是更直接说明了周杰伦已经成为华人流行音乐的指向标。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无法拒绝他的音乐。他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是无法取代的,只要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无法抗拒他的个人魅力。项筱刚的《李凌与五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争鸣》一文主要对20世纪中国音乐界有关李凌轻音乐的争鸣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从争鸣的缘起,李凌的“轻音乐”思想,反方的思想,争鸣的分析及影响五个方面来论述李凌对流行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2、对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刘筱在《另类的流行》文章中论述美国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Rap。论及Rap所属Pop的内涵与外延、以及Rap之前的Pop的表现形态;还论述了在Pop发展变异中Rap的产生、进化与分化、生存环境以及独特的表现形态等,进而又论述了Rap的精神内核和其所以流行的社会心理、衰败的历史必然性;再而论述到Rap向Hip-Hop的发展进程。文章通过对Pop音乐中的独特形式Rap的研究,试图对流行音乐在音乐历史中的社会地位、表现内涵、流行原因等,进行初步探讨。洛秦在《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一文中论述了摇滚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是一种被欣赏的音乐品种,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活动。F.S.Ponick; 王小宁的《美国音乐教室里的巴赫和摇滚乐》一文对是否应当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进行讨论,来论述调整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在校外适应社会和生活对他们的要求。流行音乐教学在这点上,可以达到其他类型音乐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对流行音乐的研究经历了对流行音乐身份的认同、对流行音乐深入探讨、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步入成熟这三个阶段。使我们对流行音乐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与文化生活,社会功能,历史潮流的联系及影响。在这研究期间我们发现了流行音乐新的特征和价值,也发现了它所存在的不足。还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研究流行音乐的音乐学家,如:钟子林、王思琦、金兆钧、项筱刚等。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以后的继续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使流行音乐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

178 评论

相关问答

  • 音乐教育国内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

    兔纸来个兔宝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音乐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论文

    摘要:本文从合唱声部的形成、合唱表现功能的演变、合唱组织类型的文化、合唱各声部特点及训练手段的扩展、合唱表演形式的多样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合唱艺术表现形式的演

    北京宇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音乐剧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公元1874的乐评豆瓣站,他的乐评比较精彩,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TTTTTTTT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题目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Leap丶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范文

    我国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开始是在2010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

    常陆院尼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