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格式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格式

发布时间: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格式

外国文学评论的写法有很多种,主要是因为选取角度的不同。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评论,也可以从故事情节的推进上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思想感情的抒发表达上进行阐释~~这些都可依据不同作家,不同文体,不同风格进行选择~~~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1.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二、提示【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外国文学论文范文赏析:外国文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必然性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服务于时代,教学制约于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到本世纪初毛入学率达到20%,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大众教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以专科院校合并升格方式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世纪前后持续扩招的10年里,这些新建地方院校与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担了消化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纪80年代)蕴积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任务的社会责任。在持续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中,他们对自身地位处境、办学目标方向、发展出路等问题未及进行准确定位思考,事实上高速发展的大众教育形势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开门”,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疲于应付的工作任务。办学思路、模式无需创建和开拓,只需延续精英教育阶段“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老路。在发展历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地域封闭学缘校缘联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追求学术型大学建设目标。客观地说,在此宏大目标下,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使办学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回避的是,诸多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且日渐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困扰地方院校、困扰全社会,以至制约我国大众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院校是在办学条件有限、生源质量较差情况下,走与老牌综合大学同样的学术精英人才培养之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动收效甚微。教学中,一方面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教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多年不变地守着同一个培养计划同一个大纲,竭尽所能地讲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驯化出来的课外书籍基本不看、学习基本被牵着鼻子转的学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满堂灌的课堂上难以适应和疲于应付。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和社会参与,导致常识性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阅历积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录取的学生知识功底较弱的特殊问题,使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指针的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学生对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难于消化和理解,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反馈”与“互动”的良好关系。于是教师全情投入的教学就成了单边进行无人喝彩的独角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体系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校情学情,造成教学和教育质量同时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数激增,给日常教学带来种种困难。人数激增,班型扩大,使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把握,教学形式更趋于易于操作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为易,曾经作为传统教学补充的研讨式、探析式、参与式教学难以坚持。另一方面是人数激增,使以拓展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人数激增,并列班级增加,教学场所紧张。教室流动使用,学生走班,学生学习及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班级名存实亡,使第二课堂以及其它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参与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难于组织。在这两大问题之下,最终检验学校教育成效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毕业生的两大出口———考研和就业,均出现困局。重在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毕业生,首先在专业知识检验的第一道关口毕业论文(设计)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满纸荒唐言”。之后在被看作专业知识水平终极检验的考研中,整体成绩也不理想。成功率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与生源质量较好又有深厚学术积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语。而绝大多数选择毕业即择业的学生,在并不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直接对应的职业招聘考录中言不成文、语不成体,在考查综合素质能力的面试中手足无措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现实是,一方面是学生苦读四年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录用到学用相适、上岗即能工作的实用人才。更为严峻的是,现今地方性院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院校总数6/7的份额,已无可置疑成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体。而这些院校办学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产出失衡、学生学用不适、校地人才供求脱节,不是个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是: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线上发展扩大,越是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其教师在一心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的课堂上传授越多,对学生掌控越多,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难以逃脱“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和“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而国家,在缓解了人口压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压力的同时,却把就业压力抛向了社会,造成了新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同质化教育引发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整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管理部门到实体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识。同时也都预见到,随着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实际减小,我国高等教育已在蕴积新的矛盾和危机,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院校间残酷的生源竞争。生源竞争将是物质基础、学术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那么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图存的希望何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谋发展,在自身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领会教育行政部门“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国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层级化发展思路,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内情与环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务一方为原则,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域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办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地位新世纪之后,国家和教育部持续适时颁发纲领性文件,实施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05年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导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扩大规模向加强内涵建设的战略性转移。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出“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的基本路线,并以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资金支持,落实高等教育从“保量”到“提质”的切实转换。紧随其后的教育部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总体路线。到2012年教育部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则进而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方针。国家层面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清晰透明,这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实践者对大众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以及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层级化发展诸问题的广泛探讨,更推动了学界和实体高校对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应用性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国家继续实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开辟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支持下,对于占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形成的成果结论看,刚刚建立的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出现新的“结构性短缺”。首先是学科分类内部结构失调。从大的学科分类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集中在理工类和新兴应用类学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学科实验教学场地、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人才培养渠道的开发和建设。而既难言成果转化也难言实际应用,而一向作为提高人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的传统人文社科类遭冷遇、被搁置,在“应用型”理论和实践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继而在人文社科范畴内,外国文学课程所属汉语言文学及历史等传统人文类专业,因其既非“理论”也非“科学”,而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质等成果材料的汇集梳理,且不与当前经济社会特定产业、行业直接对接,不具备“实操性”和“应用性”,从而全局失利,在方兴未艾的“应用型”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失重失语。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绘制的“精文、强理、重应用”的发展蓝图中,文科的下行路线已十分明晰。进而在已经失重的人文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外国文学又因其不具有文学及写作理论课对创作实践的先验指导性,也不具有语言课对言语文实践的经验总结性,而与中国各段代文学课一起与“应用”相关的一切断裂和绝缘。从“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学”,在当前经济社会,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众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无用处,丧失了安身立命的依凭。第二,是实践及理论探索的视域有所局限。统观国内相关理论成果材料和实践总结报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主要局限在学校宏观体系建设方面,如制度保证、资金落实、项目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进等宏观因素。而对决定教育改革成败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教育活动主体内容———教学层面落实问题探索不足。还局限在“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则意见的提出,而对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模式方法、评介考核等应用型改革与实践实操层面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实为缺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对于以人才培养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高校分类,最终也要落实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建设应用型本科课程是当前推进高校分类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资金大力支持、院校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宏观体系构划业已就绪局面下,学科、专业、课程三级教学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无可退缩,它已占据大众教育改革深化最后攻坚克难的关键地位。而外国文学作为地方院校非应用类专业的主干课,也应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努力探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建立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课程体系。这既是大众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线教师当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务。任务重大而紧迫而,不容松懈。

格言杂志外国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 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言简,促人有美德。如:「满招损,谦受益。」。《宋史·吴玠传》:「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 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而名言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 格言包括的内容不是太广泛,简单的说"格言"大多是以激励的意思为主,也因为名言之所以叫名言是因为是有个名字是名人说的话,后来又出来了大众能接受的词“格言”一般都是某公司的格言,某人的格言,基本上都是一些努力、加油、奋斗之类的句子. 格言一般出自古代的书面文献,经引用后广泛流传,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由于流传时间久,人们或许已经不知道或不注意其出处,只注意教育意义。[编辑本段]【杂志】《格言》MOTTO 《格言》杂志创刊于2003年11月,隶属于黑龙江省出版总社,是国内第一本以提高青少年语言修养为主题的杂志。 《格言》主题风格唯美、清雅、幽默、生动,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备受市场拥趸。创刊伊始,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6年10月份月发行量突破90万。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领导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以《异军突起的新秀》为题将《格言》强劲的发展势头定名为“格言现象”,倡导期刊界关注。目前,《格言》正以稳健的发展步伐阔步向前。 杂志2003年11月创刊,杂志2006年1月改为每月发两册价格一直沿用至今 颠覆经典,重塑格言,我们站在最前方。 每期《格言》都会有固定的栏目,依次为: 1.格言新说(关于已有格言古语或俗语进行改说,并论证) 2.思想着(包括故事,思想情报,史记,人物,禅语,格言故事和画) 3.口技(包括格言现场,演讲,交锋,语言玩家,歌典,辩,台词,民间语文和语录) 4.阅读中(包括太阳小说,星星诗,月亮散文,序跋,灿烂新闻,夕花朝拾,诗辑,选段,选题,博客) 5.亲爱的(包括书信,情事,私密) 6.反对(包括歪批,热帖子,玩和流言) 每版内容新颖多样,标新立异,彰显时代格言,格言时代的口号 生日:2003年11月 性格:智慧 大气 平和 幽默 口头禅: 《格言》就是力量 广告语:充满青春活力的语言读本 2004年底的《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期刊大盘点》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称《格言》为“异军突起的新秀”,并将此定义为“格言现象”,倡导期刊界关注研究。 2006年中宣部出版局《出版阅评》辟专刊评论《格言》:“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充满哲理,富于智慧和情趣,探索出一种有别于《读者》《青年文摘》等大刊的特色办刊之路。” 2007年2月《格言》被评为“北方十佳期刊”,与《读者》《十月》等十家名刊同时获奖。 2007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和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百种优秀期刊进连队”活动,《格言》因其出版规范,内容健康而与《读者》《故事会》等100种优秀期刊同期入选。 倾听《格言》 2008年11月15号 格言出版社出版 《格言100期珍藏版》(2008年增刊) 2008年12月下旬 格言出版社出版 《格言贺岁版》(2008年增刊) 2008年12月28号 格言出版社出版 《格言新春版》 格言出版社先后在2008年下半年出版增刊 当今国内文摘类期刊大有泛滥之趋势,这样就必然会鱼龙混杂。在众多的文摘类期刊当中,《格言》(半月刊,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虽然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却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原因很简单,就是定位准确,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格言》是一份以“开启语言智慧”为主题的全彩版文摘杂志,创刊于2003年底,其宗旨是把自己办成青春语言的家园,从而提高读者语言智慧,提升语言修养。该刊所摘作品,内容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青春气息,语言风格个性鲜明,特别是以“颠覆”传统认知的手法撰写的《格言新说》常常能给人一种有益的启发。 《格言》杂志ISSN 1005-0124 网址 2009年杂志定价:5元, 《格言先锋号》仍售4元 年定价:120元[编辑本段]格言与谚语的区别 : 1.名人说的叫名言 2.古人说的叫古语 3.流传至今的叫谚语 、俗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的,无法找出作者;格言是名人或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说的话,作者确定,可以查到出处。 谚语的内容,大多是具体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格言则侧重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有格言的内容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是消极的,不能称为格言。 ☆ 4.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的为比喻语,后一部分像谜底的为解说语.格言 智慧的仓库里满储箴言——波斯谚语 人生格言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 要体验人生,就要把握现实,相信现实。——拉蒂特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人生的道路有成千上万条, 每一条都要它各自的风貌。 路的好坏不在于崎岖多少, 只在于谁能最终达到目标。——申宝峰 不要抄近道,否则会白跑。 不要绕远道,否则会迟到。 不要走邪道,否则会坐牢。 不要走黑道,否则会挨刀。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着要,一定要戒躁。 不要求回报,该到自然到。 不要急得到,心静便无恼。 不要怕人笑,看谁笑到老。 不要怕辛劳,勤是传家宝。 不要怕摔跤,起来是英豪。 不要怕阻扰,继续挺起腰。 不要装知道,不懂就请教。 不要放大炮,说话要可靠。 说话要想好,办事要公道。 说到要做到,不要瞎编造。 出名要趁早,赚钱要靠脑。 该了就要了,不爱就拉倒。 做人要地道,才能步步高。 走就走正道,好人有好报。——申宝峰《人生悟》 生命格言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塞涅卡 生命在闪光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伯克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格言又称箴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因其不仅凝聚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同时具备简练生动的表达方式。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格言举例:

1、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 —— 别林斯基

2、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 蒙田

扩展资料:

格言与谚语的区别:

1、谚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的,无法找出作者;格言是名人或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说的话,作者确定,可以查到出处。

2、谚语的内容,大多是具体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格言则侧重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有格言的内容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是消极的,如“好死不如赖活着”,一般不称为格言,而称为俗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谚语

《意林》的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杂志类中的佼佼者。《格言》主题风格唯美、清雅、幽默、生动,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备受市场拥趸。栏目设计上围绕“明快朴实、大巧似平”的思想,以朴素之美贯穿思想精髓。在质朴的基调上大胆创新《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清新,自然,大方,美观、舒适……整体上看,似乎利用了黄金分割法,使人看后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从第一期开始,好像每期的封面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自然或者人物图片,有严肃的,有快乐的,有童趣的,有调皮的,有沉寂的,有虚幻的,有动情的,有静谧的,有流动的等等,但她绝不以妖冶媚人,不去迎合世俗,保留原始的纯洁,恪守着自己的童贞。

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投国外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英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有两种:APA格式和MLA格式。1、APA格式: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是一种标明参考来源的格式,主要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及其他学术准则中,国内很多期刊也是采用的APA格式。APA文内注的参考文献格式是:“(作者姓氏,发表年份)”。APA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格式是:Reference List, 必须以姓(Family name)的字母顺序来排列,基本结构为:期刊类:【作者】【发表年份】【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期数:起止页码】Smith,J.(2006).The title of the article.The title of Journal,1,101-105。非期刊类:【作者】【发表年份】【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Sussan.G.(2002).What computers can't do.New York:Harp&Row。2、MLA格式:MLA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多用于人文学科(Liberal Arts)。MLA文内注的基本格式:“(作者姓氏,文献页码)”。MLA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格式:在MLA格式中称为Works Cited,同样是以姓(Family name)的字母顺序来排列,基本结构为:期刊类:【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发表年份】起止页码】Nwezeh,C.E.“The Comparative Approachto Modern African Literature.”Year book of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8(1979):22。非期刊类【作者】【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发表年份】Winfield,Richard Dien.Law in Civil Society.Madison:U of Wisconsin P,1995。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具体表现是: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医生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医生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Journal(期刊)

期刊(Journal)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一般需要依次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页码。提醒:页码也可由DOI、文章编号(ArticleNumber)代替,期刊类型参考文献也可以改成网页类型。

2、Book(书)

参考文献为书(Book),一般需要列出的信息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页码。

3、书中的Chapter(章节)

书中的某个章节(Chapter),需要流出的信息有:作者、章节的题目、书名、编辑、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卷号、页码。

4、还未发表的文章(UnpublishedWork)

引用了一篇还未发表的文章,你需要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阶段。

5、个人通讯(Personalcommunication)

个人通讯一般需要你列出作者所在机构和通讯时间。

6、论文(Thesis)

在参考文献中,也会出现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引用,需要给出的信息有:作者、论文题目、论文级别(硕士还是博士)、大学名称、大学地址(城市和国家)、完成时间。

7、会议(Proceedings)

一个学术会议也可以被引用。一般所需的信息有:作者、会议的名称、会议的地址(城市和国家)会议的时间。

外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论文写作时常常需要引用到外文的的著作,下面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外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英文文献采用 APA格式 :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B、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6)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8)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9)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10)附录

2)中文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 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1.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二、提示【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外国文学论文范文赏析:外国文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必然性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服务于时代,教学制约于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到本世纪初毛入学率达到20%,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大众教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以专科院校合并升格方式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世纪前后持续扩招的10年里,这些新建地方院校与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担了消化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纪80年代)蕴积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任务的社会责任。在持续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中,他们对自身地位处境、办学目标方向、发展出路等问题未及进行准确定位思考,事实上高速发展的大众教育形势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开门”,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疲于应付的工作任务。办学思路、模式无需创建和开拓,只需延续精英教育阶段“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老路。在发展历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地域封闭学缘校缘联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追求学术型大学建设目标。客观地说,在此宏大目标下,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使办学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回避的是,诸多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且日渐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困扰地方院校、困扰全社会,以至制约我国大众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院校是在办学条件有限、生源质量较差情况下,走与老牌综合大学同样的学术精英人才培养之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动收效甚微。教学中,一方面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教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多年不变地守着同一个培养计划同一个大纲,竭尽所能地讲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驯化出来的课外书籍基本不看、学习基本被牵着鼻子转的学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满堂灌的课堂上难以适应和疲于应付。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和社会参与,导致常识性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阅历积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录取的学生知识功底较弱的特殊问题,使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指针的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学生对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难于消化和理解,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反馈”与“互动”的良好关系。于是教师全情投入的教学就成了单边进行无人喝彩的独角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体系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校情学情,造成教学和教育质量同时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数激增,给日常教学带来种种困难。人数激增,班型扩大,使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把握,教学形式更趋于易于操作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为易,曾经作为传统教学补充的研讨式、探析式、参与式教学难以坚持。另一方面是人数激增,使以拓展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人数激增,并列班级增加,教学场所紧张。教室流动使用,学生走班,学生学习及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班级名存实亡,使第二课堂以及其它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参与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难于组织。在这两大问题之下,最终检验学校教育成效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毕业生的两大出口———考研和就业,均出现困局。重在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毕业生,首先在专业知识检验的第一道关口毕业论文(设计)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满纸荒唐言”。之后在被看作专业知识水平终极检验的考研中,整体成绩也不理想。成功率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与生源质量较好又有深厚学术积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语。而绝大多数选择毕业即择业的学生,在并不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直接对应的职业招聘考录中言不成文、语不成体,在考查综合素质能力的面试中手足无措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现实是,一方面是学生苦读四年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录用到学用相适、上岗即能工作的实用人才。更为严峻的是,现今地方性院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院校总数6/7的份额,已无可置疑成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体。而这些院校办学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产出失衡、学生学用不适、校地人才供求脱节,不是个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是: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线上发展扩大,越是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其教师在一心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的课堂上传授越多,对学生掌控越多,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难以逃脱“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和“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而国家,在缓解了人口压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压力的同时,却把就业压力抛向了社会,造成了新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同质化教育引发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整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管理部门到实体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识。同时也都预见到,随着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实际减小,我国高等教育已在蕴积新的矛盾和危机,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院校间残酷的生源竞争。生源竞争将是物质基础、学术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那么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图存的希望何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谋发展,在自身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领会教育行政部门“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国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层级化发展思路,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内情与环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务一方为原则,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域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办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地位新世纪之后,国家和教育部持续适时颁发纲领性文件,实施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05年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导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扩大规模向加强内涵建设的战略性转移。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出“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的基本路线,并以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资金支持,落实高等教育从“保量”到“提质”的切实转换。紧随其后的教育部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总体路线。到2012年教育部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则进而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方针。国家层面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清晰透明,这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实践者对大众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以及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层级化发展诸问题的广泛探讨,更推动了学界和实体高校对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应用性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国家继续实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开辟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支持下,对于占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形成的成果结论看,刚刚建立的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出现新的“结构性短缺”。首先是学科分类内部结构失调。从大的学科分类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集中在理工类和新兴应用类学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学科实验教学场地、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人才培养渠道的开发和建设。而既难言成果转化也难言实际应用,而一向作为提高人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的传统人文社科类遭冷遇、被搁置,在“应用型”理论和实践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继而在人文社科范畴内,外国文学课程所属汉语言文学及历史等传统人文类专业,因其既非“理论”也非“科学”,而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质等成果材料的汇集梳理,且不与当前经济社会特定产业、行业直接对接,不具备“实操性”和“应用性”,从而全局失利,在方兴未艾的“应用型”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失重失语。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绘制的“精文、强理、重应用”的发展蓝图中,文科的下行路线已十分明晰。进而在已经失重的人文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外国文学又因其不具有文学及写作理论课对创作实践的先验指导性,也不具有语言课对言语文实践的经验总结性,而与中国各段代文学课一起与“应用”相关的一切断裂和绝缘。从“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学”,在当前经济社会,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众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无用处,丧失了安身立命的依凭。第二,是实践及理论探索的视域有所局限。统观国内相关理论成果材料和实践总结报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主要局限在学校宏观体系建设方面,如制度保证、资金落实、项目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进等宏观因素。而对决定教育改革成败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教育活动主体内容———教学层面落实问题探索不足。还局限在“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则意见的提出,而对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模式方法、评介考核等应用型改革与实践实操层面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实为缺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对于以人才培养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高校分类,最终也要落实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建设应用型本科课程是当前推进高校分类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资金大力支持、院校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宏观体系构划业已就绪局面下,学科、专业、课程三级教学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无可退缩,它已占据大众教育改革深化最后攻坚克难的关键地位。而外国文学作为地方院校非应用类专业的主干课,也应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努力探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建立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课程体系。这既是大众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线教师当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务。任务重大而紧迫而,不容松懈。

外国老式杂志广告

美国权威杂志之间的差异可能会由多个因素造成。 一个原因可能是出版领域的不同,其出版内容有所不同,如新闻、时尚、娱乐、运动、社区等。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评论内容的不同。 杂志对报道的内容、语言和视角都有所不同,这可能会造成读者在不同杂志间的差异。 此外,还可能存在杂志编辑团队的不同,他们的经验和观点都会影响到杂志的表现。 最后,杂志出版时间的不同也可能会导致前后反差。 例如,如果一份杂志在每月发行,而另一份杂志每季度出版,前者可能会具有最新的信息和最新的内容,而后者可能会出于时间的考虑,主要报道一些较早公布的信息和内容。

一.美国广告的演变1.美国广告的发展是从近代报纸广告开始的2.1704年,美国第一份刊登广告的报纸《波士顿新闻通讯》创刊,内容是关于报纸的发行量问题.被称为“盲广告”3.美国广告业之父——富兰克林,开创了报纸广告应用艺术手法的先例,他创立现代的广告系统4.1841年,帕尔默兄弟开办了第一家广告公司,宣告广告代理业的诞生5.《南方信使》杂志出现了杂志广告6.1865年,路威尔创办了“广告批发代理”7.艾耶父子广告公司成为美国第一个安排广告活动的现代广告公司8. 1922年,电台开播广告业务9.1911年,美国广告联合会 提出了“广告就是真实“的口号二.美国的广告公司1.1841年,美国诞生第一家广告公司,美国广告公司已有150多年的历史2.杨·罗比肯广告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一家广告公司3.麦迪逊大街成为美国广告的象征4.美国广告公司的特点:⑴形成了科学的组织及合理的分工⑵提高广告公司经营服务水平⑶走集团化、国际化的道路,开拓全球广告业务 总之。美国的广告公司在美国广告业中地位显赫、作用巨大5.美国广告的一般程序:⑴企业的广告部门或专职人员根据生产计划和目标市场,做出初步的广告预算,然后将广告工作委托给广告公司⑵广告公司为客户进行市场调查、广告策划、提出创作方案,帮助客户选择广告媒介⑶广告刊播之后,广告公司还要为客户进行效果测定,提出反馈信息三.美国的广告媒介1.美国的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衫机时报》2.美国四大国际性杂志:《国家地理》《读者文摘》《时代》《新闻周刊》3.1922年,纽约WEAE无线广播电台,以100美元的价格售出10分钟时间给长岛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广告,此举开了美国无线电广播广告的先声4.1929年,电台广告创出了以连续性的歌唱戏剧节目做广告的形式,专供白天“寂寞在家”的家庭妇女欣赏,由于它多宣传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于是成为“肥皂剧”5.邮戳广告既有广告戳又有宣传戳,其鼻祖分别为1876年美国费城建城百年纪念时所做的广告戳,以及同一年为贾勒特和帕尔默公司开办特快列车所做的标语式样的宣传戳,内容是“横越北美的特快列车”6电影被称为“隐蔽媒体”四.美国的广告管理1.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广告限制和管理方面最活跃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机构2.美国政府管理广告的重点:⑴欺性价格广告⑵不实或虚假质量声称⑶引诱性广告⑷不实证词广告⑸欺性表演3.美国最早得法案是《普令秦因克广告法草案》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根据该法成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具体执行管理广告的工作五.美国的广告教育1.早期广告教育正规化的主要推动者是成立于1905年的美国联合广告俱乐部,他是美国广告协会的前身,主要任务是促使广告专业化和提高广告人的社会地位1920~1940年广告发展史-比奇.纳特香口胶和水果糖广告,标题为“加入这个盛大行动”,(1928年)“BOVRIL”(饱力)牛肉汁广告(1923年)“德沃”牌威士忌广告(1926年)1920~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市场上商品过剩,大量积压。资本家需要推销商品就要在推销型广告上下工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对当时的广告业发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危机过后的三十年代,经济的回暖和发展,许多的高档消费品涌现市场,使得整个广告宣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时装、首饰、化妆品等护肤及洗涤用品,吸尘器等家用电器,以及汽车、除草机广告占总广告的比例加强。食品工业的兴旺,使得饼干、糖果、罐头食品的广告宣传也无处不在。这是的美国终于宣布取消禁酒令,让酒类和香烟的广告大行其道。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旅游等休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是明媚风光的海滨、豪华舒适的游艇的享乐型广告随处可见。此时,美国的电影业也步入黄金时代,它拥有一批饮誉世界的明星,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的喜剧片,道格拉斯·费而班克斯(Douglas Faibanks)主演的《巴格达窃贼》等都是名噪一时的巨片,由于电影非凡的魅力,吸引了大批观众,而无孔不入的广告也看中了这诱人的媒体,因此电影广告成为了广告媒介中的重要一员。在德国,纳粹的掌权使得,该国出现了许多非商业性的海报及招贴画,有鼓吹法西斯的也有反对的,这也是公益广告的充分利用的时期。在这二十年中,艺术型广告仍是主导。广告创作者不乏有成就的艺术家,有些广告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当然,对商品信息的传达之重视也是空前的。该时期的广告大力的渲染了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给普通民众创造出一个高于当时实际生活水平的“幻梦”,满足了许多一般消费者的向往心理,也就是现代广告惯常运用的引导消费策略。当时的广告模特仍多数采用女性,但当时更注重身段的优美、容颜的娇俏,不象往时选模特时不一定非常美丽,要求具较强个性。这种广告宣传模特的选择标准一直延续至今。劳斯莱斯轿车广告,当时的广告语是“The Best Car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好的轿车),1947年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广告,主题:摧毁轴心国,粉碎战争之轮!请用洛克希德飞机,1944年美国“巴兰廷”淡色啤酒广告,1948年内提.罗森斯坦公司服饰广告(运用了摄影术),1946年“三花”罐装牛奶,标题:它们又变得结实了,1944年“里斯”地毯广告,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几乎影响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并造成深远的影响。在五十年代,在二战中受到重创的欧洲力图恢复往日的雄风,美国则在朝鲜战争之后才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在这二十年中,流行音乐发展很快,成为歌剧、舞剧、话剧、交响乐等传统文艺演出中的一支生力军。猫王皮礼士(Elvis Presley )作为摇滚乐先驱的出现,引起年轻一代的狂热。该时期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苏等国都出现了许多以反纳粹为题材的政治宣传画,水平之高可称之为政治宣传的颠峰时期。而许多军火商,尤其号称“民主国家兵工厂”的美国军火商们(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司徒贝克飞机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都制作了大量以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德军火广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政治宣传画德形式。

国际广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广告专业月刊。《现代广告》杂志是由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广告协会主办,是名列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中唯一的广告专业期刊。《中国广告》杂志创办于1981年,是国内第一本广告专业刊物。《广告大观》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四大广告专业期刊之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当今时代的不同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不同这样才可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并且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

  • 索引序列
  •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格式
  • 格言杂志外国
  • 投国外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 外国老式杂志广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