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关于探春的研究论文

关于探春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探春的研究论文

贾宝玉性格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分析摘要: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三个方面———对待女性的基本态度、对待“男性”和“女性”的两性观点以及对“情”的体验和感悟———层层深入的性格层面的分析,揭示了《红楼梦》中所蕴涵的反对封建父权制文化的女性主义意识。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性格特征;女性主义;父权制始于18世纪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到20世纪下半叶,已占据西方文学的重要地位,它要力图改变女性长期处于政治上受压迫、社会上受排挤、经济上受煎熬、文化上受社会歧视、思想感情上受压抑的状态,为女性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争取权利、地位和实惠。其批评因而也就肩负着解放女性、思考女性前途和命运的使命,进行从女性角度或对妇女学进行社会学、政治学探索的批评活动。[1]在中国,早在小说《红楼梦》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这种女性主义思想的表达。虽然,曹雪芹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称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者,但其名著《红楼梦》中所体现的强烈的女性意识却是一个不可置辩的事实,在曹雪芹倾尽心力刻画的贾宝玉这一形象中,这种初期的女性主义意识表达得尤为明显,这也是贾宝玉这一艺术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和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在这里只想就曹雪芹对书中主人公贾宝玉性格的描写刻画,分析一下《红楼梦》中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意识。1贾宝玉对待女性的基本态度在传统社会里女性是在最底层。“三从四德”使得女性始终从属于男性。政权、族权、神权、父权等一切都是压抑和拘束女性的手段。父权制文化有一种强制性,迫使女性处于生活的底层。社会只存在一种价值标准,这便是男性价值标准。[2]可是《红楼梦》里却反对以男性价值标准为代表的男尊女卑思想,而追求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而集中表达这种思想的,正是贵族公子贾宝玉。在《红楼梦》中,所有青春美丽的女性,不论是贵族小姐,还是侍妾丫鬟,在封建父权制社会中,都无法逃脱悲剧性的命运。“个人是历史的人质”,每个人的命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都是休戚相关的。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人出生开始,他的命运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决定了。于是,在《红楼梦》中,就有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所看到的“薄命司”,大观园中的女子都在“薄命司”中,也就是说,这些青春美丽的女性,从生来就是薄命的。曹雪芹只不过是以一种神话色彩掩饰了他所想表达的真正意图:其实,他想说的是,在封建社会这种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文化中,身为女儿身,就一定会受到这种文化的摧残和折磨,注定了作为女性的悲惨命运。难能可贵的是,贾宝玉作为这种封建社会父权制文化中的优势身份———男性,而且还是一位身世显赫的贵族公子,竟然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文化的残酷和落后,追求一种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在《红楼梦》中,他自始至终是一个见证人,见证着他身边的这些美好可爱的女性被摧毁的过程,见证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社会大背景。在他的身边,他看到了“金闺花柳质”的迎春被凶残如“中山狼”一般的丈夫虐待致死的悲剧;看到了“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被迫远嫁的命运;看到了作为“绣户侯门女”的惜春相伴青灯古佛的结局……这些贵族小姐是这样的命运,而丫鬟们的命运更为悲惨:风流灵巧的晴雯含冤病逝;活泼天真的金钏悲愤投井;刚烈倔强的司棋撞墙而亡;温柔隐忍的香菱被欺凌至死……每一个原本鲜活美丽的生命,在封建父权制文化中,就这样被剥夺了生活的自由以及生存的权利。对于她们,身为贵族公子的贾宝玉充满人性的关怀、体贴和同情。在书中,对于贾宝玉的这种性格特征,比较经典的描写有下面几个例子:一是第四十四回的“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这回中写到平儿在凤姐、贾琏那里受了气,被劝到怡红院来,宝玉亲自为她拈取玉簪花棒等化妆品,剪鲜花为她簪在鬓上,又为她熨衣、洗帕等。接着写到他的心理活动:他想到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想到平儿并无父母兄弟,独自一人,侍奉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帖,也真不容易,想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趁别人不注意,他索性尽力落了几点痛泪。[3]545-547这样的行为和所思所想,是多么的纯洁

标题:红楼人物性格论(系列)发布时间:2004-8-2821:09:29黛玉记得小时看红楼(看电视的),好喜欢林黛玉。一个是因为饰演黛玉的女演员漂亮,另外更多的便是喜欢她骨子里透出的忧郁气质(难道因为少年单纯爱学忧郁?)后来经历的事多了有时候便不免有些奇怪的念头。比如:红楼里面的林妹妹真的完美么?林黛玉在今天是否还具有令人怜惜的性格魅力?换句话:生在当代的林妹妹将会怎样?林黛玉与给人的感觉是天真直率真诚专一,同时又孤高芳洁多愁善感。作为小说人物可说是我见犹怜,难怪宝玉会放弃“豁达大度”能“全大体”的大家闺秀宝钗而选择她。但——注意,这是在小说里,如果是在当今这个现实的社会,我很怀疑宝玉的选择。即使抛开黛钗之间的家族背景、身世差异不谈,单从性格上分析林黛玉也是不适合宝玉甚至不适合跟社会多数人相处的。宝钗大度识体,易得人心。生在讲究人脉的当代,她在社会可能左右逢源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政坛女强人、企业家等)做一家之主,会是丈夫的得力内助。而黛玉不行,她的天真直率、孤高芳洁在旁人看来可能便是小姐脾气、尖酸刻薄、缺乏口德不留情面;她的真诚专一、多愁善感可能会被看做心眼小,为点点小事便想不开钻牛角,缺乏与人沟通和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小说里面不止一次描写到黛玉的敏感、多疑和脆弱,一方面“孤高自杵目无下尘”一方面又没有抗争的心理素质和本事,只会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讽刺他人或选择逃避去含泪葬花、卧床吐血,尽管人很聪明但按现代观点属于智商(IQ)有余情商(EQ)不足之人。这样的人在当代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定是处处碰壁,时时受挫的失败者。如果宝玉选她,估计就要象花瓶一样精心呵护,并随时准备替她收拾残局和遮风挡雨。这换了另一个男人或许可以,但别忘了宝玉本身亦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尚且自顾不暇何来多余精力护花?所以啊,宝黛爱情终究只是小说家编织的一段浪漫的童话,现实中很难实现,唉……呜乎哀哉!红楼人物性格论(二)——关于宝钗……我以前也是林妹妹的拥护者,而且受很多人的影响一直认为是熙凤的诡计逼死了黛玉,同时对她的情敌宝钗没有好感,可是现在回过头觉得以前的观点偏激。……来设身处地地替贾家的家长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你会同意未来的家族继承人娶林黛玉么?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贾母很是喜欢,贾家的主母们似乎也有撮合她和宝玉之意。可是到了后来她却不能嫁宝玉,难道除了家庭背景不如宝钗外没有她性格方面的原因?宝钗为何得到众人的一致赞赏?我看是因为她随和的个性。在红楼梦里,宝钗可能是最善让的了,而且我觉得她的善让并不象某些红学批评者所说的“深受封建礼教熏陶,带者虚伪的面具,严守封建道德具有很大欺性”而是发自内心的谦虚忍让,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比如在贾府里,赵姨娘、贾环母子是一对讨厌的角色,别人都看不起他们,包括与他们最亲的探春。可是宝钗却能做到一视同仁,甚至容忍他们的坏脾气。贾环与她的丫头莺儿抛点子赌钱,贾环输了赖帐,莺儿很不服气,骂贾环不象爷们,宝钗却能大度的命莺儿让他,充分体现她克己奉人的思想。而且她让人也不象是表姿态,她不仅跟贾府里面的主子们处得好,和下人的关系也不错。——她待丫鬟莺儿似亲生姐妹,从不摆主子的架子;她收留了性格刚烈的香菱,让她有存身之所;下人们没有一个认为宝钗不好的……这可不容易做到,看看媚上欺下善做表面功夫的王熙凤就懂了。可以说在贾府,宝钗几乎没有敌人……嗯,不……还是有一个,那就是林黛玉。这主要是因为林黛玉吃宝钗的醋,把宝钗当情敌。宝黛二人都深爱宝玉,她们的才貌相当,身份地位相同(都是表妹么,呵呵),在贾府年龄合适又配得起宝玉的显然也只有她们,她们几乎就是天生的情敌。可是纵观整部红楼,宝钗似乎从没有和黛玉争过。——在这场三角恋爱中,宝玉的态度暧昧、两边讨好,宝钗默默付出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仍大度忍让,处处咄咄逼人的反是看似柔弱的林妹妹!林黛玉进贾府比宝钗早,接触宝玉也早,宝玉和她也确实青梅竹马,待她要比其他姐妹要好很多,可是她就此把宝玉视同自己的私人物品,时时对宝玉使小性,对威胁到自己的宝钗处处刁难,有机会便冷嘲热讽……虽说是爱情的眼睛揉不进沙子,但黛玉的这些表现确显出她性格较自私的一面。反观宝钗,以她的聪慧不可能听不懂黛玉的弦外所指,可是小说中除了写她在诗书上与黛玉雅争外有她对黛玉反唇相讥的例子么?没有!难道是宝钗不在乎宝玉?应该也不是。小说里有宝钗有意与薛姨妈、莺儿合唱金玉良缘双簧大胆向宝玉坦承爱意的情节,可见宝钗不是不想争,而是性子比黛玉随和,待人处事远胜黛玉的缘故。后来,在宝玉的婚姻上,贾府的家长们定下的是宝钗而非黛玉——这几乎是注定的。可能有人会说这是黛玉身世不及宝钗,身体也不行——这固然都是原因,但我想起决定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两人的性格差异。且看贾母对宝钗的评价:“(宝钗)性格儿温厚和平,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好几倍”“有耽待、有尽让”“那样的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给人家作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可见,老人家选媳妇的着眼点主要还是性格——选媳妇当然希望家庭和睦与,选能让公婆好相处的了——这是贾母的意见,应该具有代表性。别忘了就是这个贾母,疼爱黛玉是出了名的。黛玉初进贾府是和贾母同住,凤姐过生日凑份子,贾母交自己一份,其他的就交了黛玉和宝玉的。从小看着他们长大,又都极其溺爱,对黛玉和宝玉日久生情,贾母当然不可能不知道。相信她也曾有心把黛玉当童养媳一样许给宝玉,否则早就拆了他们去,可是贾母最后却对一手带大的黛玉投了反对票,选了个不甚亲近的宝丫头,其中原因为何?发人深省。——贾母半身入土考虑儿孙的生活幸福应该多过对贾家前程的设计,何况娶回一个薛宝钗也不会改变四大家族日见衰败的命运,我看——从黛玉在贾母身边这么多年且深受宠爱,却不见她对贾母有什么孝顺的表示便可知其中原因了。红楼人物性格论之三——宝玉好在哪?一、他是贾府中唯一的多情公子兼老实人(而且是单身,呵呵……)贾府公子中真正对大观园众女子好的我看也只有他了,他除了在青春萌动期蒙蒙懂懂的与袭人“初试云雨情”之外,对黛玉,对宝钗都只是慕其体态,重其心知。虽说跟晴雯、妙玉、金钗儿的关系都有点暧昧,但基本能做到“发乎心止乎礼”,保持着一种纯洁的友情。对黛玉和宝钗他可能有摇摆不定的地方,但主要还是喜欢黛玉。比如他羡慕宝钗的体态,心里想的却是“长在林妹妹身上就好了”可见他的爱情观还是挺专一严肃的。对比贾链之类,他不知道胜出多少。贾链人蛮有情趣的但人不老实,丫头偷了一个又一个。且大多逢场作戏。比如娶了尤二姐又收秋桐,给凤姐借刀杀人就机会。尤二姐死后送殡,怕凤姐恼怒竟不敢去。……换了宝玉恐怕不会这样吧。(不过老实人也有和丫头袭人偷试云雨的时候,呵呵……证明这小子不是根木头)二、才气横溢又不乏风度。两首西江月词虽然把宝玉批得一无是处,说他“潦倒不通事务,顽劣怕读文章”“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天下无能第一”,其实宝玉怕读的只是四书五经之类,闲书却是看得挺多的。他做的诗词颇见功力,引古博今,如果不读书恐怕作不出来。不通世故主要指待人率性纯真,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可是他并不是缺根筋的呆子。有时候也会耍小手段逗女孩子开心,比如给晴雯斯扇子;在对诗歌的时候故意显拙,总是“垫底”和“落第”。以宝玉的机智不至于对晴雯发脾气束手无策,以他的诗才也不至于这么巧每次都“垫底”他这么做充分的显现了他的胸怀和风度,他是有想法的——自然和一个不通事务的癫狂之人不同。三、对待女性可说是女权主义者的楷模。他待人和善是没得说的,尤其是对女性。“天地间灵淑之气之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原话,刚才去查了。嘻嘻……能说出这话的我真怀疑是不是男的。)充分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尊重。宝玉是未来的荣国公,在贾府的地位很高。但他身边的丫鬟几乎没有谁把他当主子看的。且看他第一次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到‘宝玉来了!’”,做为丫鬟敢直呼主子的名字,可见宝玉的随和。在晴雯撕扇的情节更能体现这一点,晴雯不过一普通丫头,只因宝玉说话重了,便可以耍起小孩脾气来,要宝玉让她撕扇子作赔礼道歉。宝玉竟然也做了,以平等的态度待人,没有一丝傲气,这么好脾气换其他富人家的公子哥可做不到。四、不乏抱负和反抗的勇气宝玉不喜读书,不去考进士。故被看做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可是这真的是评判人才的标准么?他也许不适合做官,但文才不错,且性子犟爱钻牛角,换今天可能会做一研究型人才。他有些女儿气,爱哭,似乎缺乏阳刚。但他却有自己一套信念和理想。为追求自由的婚姻,不惜抛弃功名钱财(典型的不爱江山爱美人),和封建家庭决裂。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不上进,但从他所爱的美人角度来看,有这么一个为自己的痴情男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吧。(西方就很主张这种张扬的个性,爱美人没有什么不好。人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不爱江山不代表他这个人没有责任感)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只见她的反抗精神。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王熙凤的形象分析:在处世应对中,感觉王熙凤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语: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随机应变,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这个人物形象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邢夫人气性大发,王熙凤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赦邢夫人的儿子,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说到机心,《红楼梦》里面最著名的关于王熙凤的机心谋略的事件,如果说刚才讲到的是一些普通的人际关系,普通的跟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那么一旦遇到那件事是王熙凤利害攸关的,是损害到王熙凤 的尊严的,危及到她地位的,那么王熙凤就会使出她浑身的解数,她的机心谋略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杀伐决断”表现她的阳而威的一面,那么她的机心谋略则表现她阴而狠的一面。在这里不能不说到,那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叫“毒设相思局”;一个叫“赚取尤二姐”,所谓“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王熙凤这个人对人的优势不只于金钱权势,在心理状态上,她也常常保持一种强者的优胜地位,这是一种重要的优势。那么贾瑞和尤二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这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他们的死也是不同性质的死。但是有一点是类似的,最初他们对王熙凤而言,开初都有某种优势,接着都是在王熙凤的导演下转为劣势,最终走上绝路。探春的形象分析:胸襟阔朗 精明志高 ——贾探春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 关键词:探春 性格 才情 能力 结局 《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

关于贾探春论文范文资料

探春是贾家这一辈孙女中特别优秀的女孩,性格爽利,能决断,善于理家,处理事情也特别的细致周到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这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以这些事为佐证,涉及探春的性格、观念、才华、抱负、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及笔者对探春结局的看法,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探春这一人物的闪光之处。关键词:探春 性格 才情 能力 结局《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妇女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进行改革的期望。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一、探春的总体介绍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姐妹中排行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比较,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却不像湘云那么大咧咧的不修边幅。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玉房里精致细巧的摆设比,探春房里的布置非常简单。琴棋书画在古代小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里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高深的学问。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无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自己的丫鬟和老妈子们,甚至会受这些下人们的气。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在这一点上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连平儿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大气,二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二奶奶在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小姑子也很敬佩。二、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力和她的政治家风范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是属于大观园里正统一派的女性,正统派的女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而探春在其中是比较有政治风度的一个。探春与其他正统女性极为不同的地方是她有自己一番人生抱负。她自己是这样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心于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或者太太了此一生。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其一,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又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人佩服不已的事。第一,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仍然要重买。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年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的管理方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属于他们的。这种甚至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于一个姑娘的手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回目上,曹雪芹题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个“敏”字,可见曹雪芹也对自己笔下这个三小姐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治家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其他两个人在治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因为探春在这一治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兴利除弊之事,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她见识长远,措施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也让人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和她为人是一个样儿的。她把苛捐杂税作为收入的主要,而不发展实业,当然,这不完全是她的责任,那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王熙凤理财比较突出的还有她的假权舞弊。王熙凤放高利贷,收受贿赂,而且让家中其他人毫不知情,真是有她的一套。直到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府的官员查抄荣宁府的时候,在她的房中抄出大量借据,大家才知道她还有私自放高利贷这档子事。王熙凤理财是极为自私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而探春理财却不是如此,探春蠲免了小姐、丫鬟多领的头油胭脂钱、免了借公子们学里零花的名义而实际上进了他人腰包的津贴、将花园派给佣人们“承包”。从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理财的作风,即极有积极意义的“开源节流”。探春节省了看起来不多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正是这种种做法,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有了一丝好转的气息,这样做也使上下人等对她又敬又畏。可谓两全其美。可惜这只是一线曙光,等王熙凤身体梢好,一切仍然如旧,管理上仍然收外面账房管辖,内部的改良措施一扫而空,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贾府里老妈子、媳妇、丫鬟众多,在这群下人中也存在着欺压,有的甚至不把主子放在眼里。例如,李嬷嬷仗着养过宝玉,时常来教训怡红院里的大小丫鬟。迎春更是管不了自己的丫头、嬷嬷们。而探春在管家的时候,就大大煞了吴登新家媳妇的威风,此后,还狠狠的打击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王善保家的媳妇在晴雯被逐屈死一事上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平时依仗自己是王夫人的陪房媳妇而飞扬跋扈。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抄检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秉烛开门而待”,大谈家败始于自杀自灭,连王熙凤都要陪着笑脸道歉,王善保家的却不识相的连探春的身都要搜上一回,招来了探春的巴掌。这一事件,探春的不可侵犯表现的极为充分,她词锋凌厉、气势上完全凌驾于王熙凤,狠狠的教训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灭了这类下人的气焰,为改变贾府存在的悍仆欺主的现象尽了力。三、封建伦理观念对探春的影响贾府有四个贾姓的小姐,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四个字通常被说为有“原应叹息”的意思,不论这是不是后人们牵强附会,大观园中姊妹们都难逃凄凉的悲剧命运,这是《红楼梦》所欲表现的要点,我们的三小姐探春既然身在红楼,她的命运也是一样难逃其悲剧性。探春的出生是她悲剧之一。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偏生,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人生抱负的小姐,是个不能为自己所原谅的弱点和暗疾。这个无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人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人做了议论的对象。探春和自己的母亲赵姨娘性格不和,时常闹矛盾。赵姨娘对自己这个女儿没有任何的好感,而探春对自己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怨恨。在探春,几乎是没有把自己的生身母亲放在眼里,她自己这样说到:“……她(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贾政),太太(王夫人)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这样说来,探春是不当赵姨娘为亲娘的。第六十回,探春对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成体统”。这句话足以见得,在别人面前,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依然是这样,不留任何情面,没有任何母女的感情。探春对自己的舅舅赵国基、亲弟弟贾环也是一样的冷漠,当赵姨娘质问探春赵国基去世时礼钱问题时,探春一面哭一面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根本不以赵国基为亲,不难想,这也是由于赵姨娘的关系。第二十七回赵姨娘为探春给宝玉作鞋,而从不理会贾环一事和探春争执、第五十五回探春按规矩只给舅舅赵国基二十两的礼钱,引起赵姨娘大闹、第六十回探春出面调停赵姨娘因贾环要蔷薇硝惹出的打闹。一件件事都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母子在贾府讨人嫌的地位和探春对母亲、亲弟兄感情的冷淡。探春这样做,完全出于个人的考虑,出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她极力想摆脱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无法改变,也想通过行动来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不至于让其他人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大多数人的认同,讨了王夫人的欢心,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相信探春自己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自己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女儿。四、关于贾探春结局的看法关于探春的结局,在长久的争论后,基本上有了统一定论,那就是嫁到了海外成了王妃。这虽然和一般我们看到的书中的结局不同,但是续书和曹雪芹的原意不符之处不止一二,就不多讨论了,我只将前八十回里暗示探春结局的地方一一指出。首先看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判词,众所周知,这里对各个小姐、姑娘的评说暗含了她们的未来。这里对探春的判词写到“……后面又画着俩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支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第五首《分骨肉》云:“一帆云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山遥水远,凄凄惨惨,生死离别一般,这分明是一去不返的意思。如果像高鹗续书那样,只不过是嫁到海疆,众长辈商议嫁女的时候,不过是觉得嫁的远了些,但尚可以回家,未尝不可以接受,书的结尾处探春竟然真的回家探亲了,既然如此,何谈生死悲痛?远嫁的悲伤也许会有,但想到将来也是可以回娘家就大可不必如此,曲子的名字也不必起作为《分骨肉》了。在七十回,众姐妹抓阄填柳絮词,探春写出半首《南柯子》再次印证了探春的远嫁。再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回里大观园的姐妹在怡红院为宝玉过生日开夜宴。行酒令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抽签,抽的签上都有考语,暗寓着每个人的身世命运,这是很明显的。例如宝钗抽到的签上有一支牡丹,题曰“艳冠群芳”;黛玉抽到的签上有一只芙蓉,题曰“风露清愁”,诗云“莫怨东风当自嗟”。而探春抽到的是一只杏花,题曰“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里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原来,探春抽的签中“瑶池仙品”、“日边”都意味着她将成为帝王之妻,可见探春是王妃无疑了。这和注中解释“得贵婿”是一致的,贾府已是公侯之家,只有嫁入比公侯更高的门中,才可以称的上是“得贵婿”,而续书中探春只是嫁给了“镇海总制”的儿子,怎么都不能说的上是“得贵婿”。在暗示探春结局的几处,都用风筝来象征探春,例如第五回的判词中有“后面有画着两人放风筝……”第二十二回制灯谜时,探春做的灯谜的谜底又是风筝,云:“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挥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和刚才姐妹们抽的签一样,这里个人做的灯谜也暗含着各个人的未来,探春做的灯谜,和她的“清明时远嫁”是相符的,谜底风筝不过意味着探春的将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无依无靠。至于象征探春的风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第七十回中关于众人放风筝的一段向我们摆明了一切。七十回中各人放风筝的先后次序、风筝的样式、放风筝的方式都暗寓着各人的身世归宿。像宝玉放不起来的美人风筝,黛玉将风筝一放了之,而探春放的却是一只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凤凰历来都被比做是王者之妃的,这里也绝不会是闲笔。探春放风筝过程的寓意更加的明显,两只凤凰风筝在空中绞在了一起,又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的逼近也和两个凤凰绞在拉一起,且一齐飘飘遥遥的去了。探春如果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而特写凤凰风筝,正暗示探春作王妃。探春应该是海外的王妃,且只能做海外的王妃。印证元春的判词“三春争(怎)及初春景”,探春不可能超过元春,所以不可能成为本国的王妃,因此也只能远嫁到外邦做王妃了。虽然是王妃,可她是远离故国在海外小国做了王妃。按传统的观念,这正是莫大的悲剧,探春纵有天高的本事,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也只是整个悲剧中的一曲罢了。

贾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奇女子,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敢说敢为、敢作敢当,办事练达,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金陵十二钗册页,她以庶出的身份而排第四位,可见曹雪芹对她的看重。

她是海棠诗社的发起者,她给宝玉和众姐妹送上了帖子,邀集大家共议。虽然后来诗社的锋芒几乎全让钗黛二人给抢了去,但贾探春首开先河之风不可忘记。她写的几首诗,虽不及钗黛,却也是颇有诗才。她极具管理才华,这在红楼诸姐妹中是不多见的。

她还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女政治家。在抄检大观园时,她不仅勇于反抗,而且有勇有谋,怒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幕,实在痛快之至。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迎春被人称为“二木头”,探春则诨名“玫瑰花”,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

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太赵姨娘的家眷,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探春

贾探春 身世背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结局: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相关诗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牵念。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与迎春人物形象研究论文

1,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2,四人的名字暗合“原应叹息”,也包含了作者的苦心孤诣,分析者四个人物形象有利于加强对《红楼梦》全书的理解。 3,四人形象各异,性格各不相同:元春入选凤藻宫,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闺秀;迎春俗称“二木头”,为人老实,以致常常连本分都守不了,“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 探春浑名“玫瑰花”,“无人不爱,只是刺戳手”,为人精明能干,虽是赵姨娘庶出,但对封建贵族尊严的执着毫不亚于大观园内任何主子; 惜春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且性格古怪,“ 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在日益没落的贵族家庭内,只求明哲保身,不管别人死活,且自以为已经看透一切,一心想遁入空门。 不管如何,这几位姑娘最终的结果都是很凄惨的。元春的判词〖恨无常〗中有“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迎春更是惨死在“中山狼”孙绍祖手中,探春远嫁番邦,惜春则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她们的悲惨结局充分反映了象征着整个封建制度的贾府的崩塌是不可避免的。 4,建议你从人物性格分析入手,将她们最终的结局与贾府的结局结合起来,最终可以达到抨击封建社会的目的。至于在红学研究中,这一点已成为共识,所以除了她们结局的详细情形由于资料有限成为迷案以外,其余并没有加深研究的意义。 补充说明一下。不好意思,我把楼上的内容当做提问啦--绝对不是故意的啊!即使是写了论文也不可能全盘引鉴吧?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点提示,但并不希望帮你作弊哦。事实上只要你稍微好好看看原文,将以上内容拓展一下就能写出不少东西了。

你可以到这个网站看看,只面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或者会对你有启发

贾探春,以其复杂而又独特的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成为《红楼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怡人的清香,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她是一位女性却没有女性的悲天悯人,她像男人却挣脱不了女人命运的樊篱;她有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终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梏。研究这一人物有助于我们为贾府的没落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进一步审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很少有像探春一样把才和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贵族小姐形象。这位庶出的“三小姐”,其生母赵姨娘虽是个十分卑琐,恶俗的人物,但老鸹窝里飞出金凤凰,探春却是个才貌兼备的贵族小姐,其美貌足以叫人“见之忘俗”,其才干也足以让人自愧不如。当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映入其眼帘的探春形象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确定是貌美惊人,气质不凡,非庸俗之辈可比也。小厮兴儿在尤二姐处评论探春时说:“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这话里头不能不说是包含着对探春如玫瑰一般姣好容貌的赞美。由此可见,探春之美,是贾府全府上下所公认的;同时,这也是被广大读者所公认了的。但貌美并非其最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位贵族小姐有着非同一般的才干和能力。论诗才,她比不上风流别致的黛玉,含蓄浑厚的宝钗。探春虽然不能同林薛争衡,但在其余“三春”中又可算是佼佼者,仍不失诗社的中坚力量。说到探春之才,明显地表现为她有卓越的组织才能,首先发起诗社的是探春,有了诗社以后,林、薛、宝玉及湘云等人才能时常集会,展开了青年人不以长辈为中心而自己活动的局面,使其他众人的风流文采尽情的发挥出来,可以说有了诗社才有众人展示才华的空间,有了诗社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大观园;有了诗社,才有了曹雪芹笔下活灵活现的红楼女儿!探春功不可没!诗社成立以后,第一次诗社活动,大家咏白海棠,探春作的诗平平而已,却摧出了宝钗“淡极始知花更艳”,及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等佳句。后来李纨评宝钗第一,黛玉第二,此时,探春无争胜之心,还说:“评得有理。”何等的雍容大方!到后来,诗社一直续到作菊花社,咏螃蟹,而探春亦有佳作如“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可以看出来胸怀之磊落与淡泊。与以往古典文学中出现的贵族小姐相比,探春不仅貌美,而且有才,而这“才”又主要表现为以往贵族小姐所不曾有的管理才能、组织才能和改革才能上。这使得探春形象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味,开了我国古典小说塑造才貌兼备的贵族小姐形象的先河。在此以前的贵族小姐形象,不管是如何地花容月貌,但都未能如探春这样将才和貌有机地结合起来。曹雪芹这样将探春写成才貌兼备的贵族小姐,是对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标准的反叛,在审美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典型意义,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典小说中贵族小姐形象的审美内容。而探春形象,也正因其才貌兼备的独特的典型意义,才在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红楼梦》读者们的心中。

贾探春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庶出妹妹,为赵姨娘所生,与贾环同母。她也是海棠诗社的发起者,别号蕉下客,居于大观园中的秋爽斋,为人精明能干,从十二钗的判词中,推断最终远嫁他方。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有一点因为生母赵姨娘“着三不着两”。抄检大观园时,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无回旋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记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论文

浅谈成本会计的创新方法与发展论文

【摘要】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探讨了可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成本会计创新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

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1、会计·信息·文化 葛家澍; 3-7+962、股权性质、环境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的治理效应 申慧慧;吴联生; 8-16+963、社会信任、政治关系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 张敦力;李四海; 17-24+964、成本管理信息租金、内部冲突与控制绩效——基于施工项目的实验研究 王新;毛洪涛;曾静; 25-33+965、政府干预、大股东资产注入:支持抑或掏空 章卫东;张洪辉;邹斌; 34-40+966、证劵发行管制下的地方“护租”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风险化解 章铁生;徐德信;余浩; 41-48+96-977、股权激励与股利分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肖淑芳;喻梦颖; 49-57+978、市场地位、商业信用与企业经营性融资 张新民;王珏;祝继高; 58-65+979、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陈德萍;曾智海; 66-71+9710、我国总会计师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研究——基于相关政策与法规之间冲突性与不完善性的思考 丁友刚;文佑云; 72-77+9711、审计意见中的信息指标权效重构 赵子夜;王跃堂; 78-83+9712、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 洪荭;胡华夏;郭春飞; 84-90+9713、创新与本土特色相结合的中国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综述 陈红;余怒涛;陈永飞; 91-9514、中国会计学会英文期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中国会计研究》征稿启事 98

红楼梦贾探春研究论文1000字

《红楼梦》人物赏析——王熙凤残忍狠毒,嫉妒贪权,贪财如命,这是人们对王熙凤的一个普遍认识,我却有不同看法。说他残忍狠毒最有力的证据是贾瑞和尤二姐的死,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事情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先说贾瑞,王熙凤第一次设局只是让这个色狼冻了一夜,并未把他怎样,这样对付色狼我认为不但不狠,还多少便宜了贾瑞。现关键是第二次设局,先说王熙凤的动机,原文有交代:“ 此时贾瑞前心犹是未改,【庚辰侧批:四字是寻死之根。庚辰眉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个能回头也?叹叹!壬午春。畸笏。】再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过后两日,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凤姐故意抱怨他失信,贾瑞急的赌身发誓。凤姐因见他自投罗网,【庚辰侧批:可谓因人而使】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 我把脂砚斋和畸略笏叟评语也带上,更能说明贾瑞的死因,现在知道了“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才是关键,凤姐做的那有错!这次不但冻了一夜,还淋了一净桶尿粪。情节够严重的吧,不能这么说,严重不严重要看后果。还是原文:“ 一面到自己房中更衣洗濯,心下方想到是凤姐顽他,因此发一回恨;再想想凤姐的模样儿,【庚辰侧批:欲根未断。】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一夜竟不曾合眼”此时贾瑞已经清楚知道王熙凤是在玩弄他,如果能回头是岸,结局如何?不说自明,好了闲话少叙看看贾瑞是不是这次设局害死的。原文;“自此满心想凤姐,【庚辰眉批:此刻还不回头,真自寻死路矣。蒙侧批:孙行者非有紧箍儿,虽老君之炉、五行之山,何尝屈其一二?】只不敢往荣府去了。贾蓉两个常常的来索银子,他又怕祖父知道,正是相思尚且难禁,更又添了债务;日间工课又紧,他二十来岁之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简直就是色魔)好了,至此一切都清楚了。二次设局后贾瑞的身体并无大碍,至于其他的,我也无需多言,脂砚斋的“庚辰眉批”和“蒙侧批”已经说明了原委。再说尤二姐,也许大家会说尤二姐那么柔弱,为人又老实不会那样做的,这是你们的认为,但不是王熙凤的,我们可以在《红楼梦》正文里以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尤二姐,可王熙凤没看到,他所了解的尤二姐可不是这样。 现在我们不妨站在王熙凤的角度分析一下她所面临的形势和尤二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贾琏已经把尤二姐按正妻来对待,说明在贾琏这里王熙凤已经完全处在下风了,自己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二,尤二姐的长相在《红楼梦》里我们已经从见贾母的哪一段有所了解,他应该是超过王熙凤的,站在王熙凤的角度考虑,她已经失去了在贾琏哪里再争回宠幸的条件。 三,尤二姐的姐夫是宁国府实际掌门贾珍,论门第不可能给谁做妾,她完全有资格做正房,这也是贾琏为什么不先把尤二姐以小妾的身份先娶进贾府或包养,等以后再图扶正,而是直接以新二奶奶的身份偷娶的原因。是停妻再娶而不是纳为小妾,这一事实同时也铁定将来要取代王熙凤。这正是王熙凤发疯的主要原因。 四,尤二姐何须人也,与贫寒的张华退掉婚约,然后委身于权高位重的姐夫,后来又自甘忍辱,没名没份的偷嫁给贾琏,等着有朝一日光明正大的当“二奶奶”。放弃在《红楼梦》原文中了解的情况,大家站在王熙凤的角度评价一下尤二姐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嫌贫爱富,水性杨花,又城府极深,和贾琏串通好谋夺自己地位的人。不但王熙凤这样想,放在那种条件下谁都会那么想。五,更让王熙凤但心的是尤二姐身怀有孕,一旦生下男孩,王熙凤更是全无退路。 我的观点并不是赞成王熙凤的做法,我只是让大家能够全面分析人物性格,不要把这一切罪恶归结于人的本性。凤姐没有像对付尤二姐那样对付秋桐,最后还容忍了她,是因为秋桐不可能威胁她的地位,平儿的情况也是这样,对于男人纳妾,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不吃醋的,这种情况在封建制度下无可避免,凤姐当然也不例外,但她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对不会威胁他地位的平儿和秋桐凤姐采取容忍的态度。对于秋桐,是贾赦送的,凤姐也许不能左右,但大家应该知道,平儿是陪房的丫头,应该是王熙凤控制得了的,可是为了拴住贾琏的心,王熙凤甚至默许平儿和贾琏的关系,所以单从凤姐吃醋的角度理解尤二姐一案,是完全不对的。王熙凤和尤二姐之间争的,不是男人的宠爱,是事关生死的妻妾之位,只有认识不到这一点,才能理解凤姐那些过激反应的原因。尤二姐最后自杀,有其自身的许多原因,且看原文中尤三姐与尤二姐的一段对话:“若妹子在世,断不肯令你进来,即进来时,亦不容他这样。此亦系理数应然,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你依我将此剑斩了那妒妇,一同归至警幻案下,听其发落。不然,你则白白的丧命,且无人怜惜。”尤二姐泣道:“妹妹,我一生品行既亏,今日之报既系当然,何必又生杀戮之冤。随我去忍耐。若天见怜,使我好了,岂不两全。”小妹笑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尤二姐泣道:“既不得安生,亦是理之当然,奴亦无怨。” 换在现在的情形,一个女人也许可以容忍自己的男人花钱找小姐,寻求一夜之欢,但绝不允许一个想霸占自己老公,梦想有朝一日抢占自己地位的第三者,哪怕她倒贴钱,你也不会容忍。对于王熙凤来说尤二姐就是一个水性杨花(与姐夫有染),嫌贫爱富(退婚张华)心怀鬼胎(以新二奶奶自居)的第三者,如果王熙凤生在现在,她也许还有法律和社会道德谴责可以靠,可在当时法律和制度都无法保障她这基本权益的情况下,凤姐还能怎么办? 大观园里上上下下多少人,我们如果细心去品味《红楼梦》,你就会发现,王熙凤对老太太的好,对秦可卿、宝玉、宝钗、黛玉、甚至袭人、小红等人的好,都是是发自内心的好,绝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怀着某种目的装出来的。因为那些人是他的家人,对他没有威胁。另外在对探春一节更显风范,凤姐乃要强之人,偶有小恙,探春协管荣国府,雷厉风行,动不动还拿凤姐说事,可探春何许人也,不过庶出之女,以常人理解凤姐岂能容他兴风,盖国自己,而恰恰相反,在平儿调停之下,凤姐欣然接受。分析一下,大家就会对凤姐的为人,能有进一步了解。1,探春乃贾政之小妾赵姨娘所生,庶出,地位低下,也没有实权,凤姐不会对他有任何惧怕。2,探春乃庶出女流,将来早晚嫁人远去,凤姐不必为自己的将来巴结她。3,探春为人谨慎,知道自己在荣府中的身份和地位,虽然秉性刚强,但绝不撒风放泼或背后馋人,凤姐也不必担心她闹事或背后使坏。从上面几点就可以看出,凤姐绝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嫉贤妒能,心狠手辣,权利欲望极强。最后再说贪财如命这一点 。王熙凤生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贵人家,从小锦衣玉食,到了贾家更是富贵之家,凤姐没过过一天困日子,钱对他来说应该不是像穷人眼里那样弥足珍贵,对刘姥姥的表现上就可见一斑。凤姐对钱的强烈追求因何而来,不知大家考虑过没有?解释只有一个“秦可卿托梦”触动王熙凤,凤姐在为贾家预备后事。以这种想法再看《红楼梦》第五回里的红楼梦曲《聪明累》可怜她【意悬悬半世心】无人能知 【机关算尽】为哪般无人能解 【反误了卿卿性命】实在令人惋惜 这一切都只怨红楼梦未完 【生前心已碎】意力挽狂澜,救贾府于危难 只可惜,背靠冰山 【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终难免 【忽喇喇似大厦倾 】记可卿,临终梦,早作打算 到头来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死后性空灵】 凤姐难瞑目 【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希望大家都摘掉有色眼镜,客观的给王熙凤一个合理的评价。

《红楼梦》里构成贾宝玉爱情、婚姻故事的中心人物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对立的典型。正和这两个人物的立场、性格的矛盾相类似,作者颇具匠心地就宝玉生活密切的丫鬟中创造出两个对立的人物形像:一个是纯真勇敢的晴雯,一个是心机深重的花袭人。由于这种“类似”,有人提出“晴为黛副,袭为钗影”的看法。这种看法不但不完全理解人物类型的规律,而且否定了晴雯和袭人的独立存在,当然不准确的。晴雯具有与黛玉类似的品质,她孤傲,她反抗,她终于因为不同流合污受到迫害而死;但是,她出身贫贱,没有文化教养,所以她的表现比黛玉刚强、粗率;袭人的确和宝钗一样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的顺从和温柔,但她毕竟是个丫环,不像宝钗那样高贵、含蓄,而会与宝玉发生特殊关系,并露骨地控制宝玉的行动,向主子出谋划策,成为主子特别赏识的奴才。作者刻画出晴雯和袭人迥然相反的精神面貌,写出了她们之间不能很好相处的矛盾。 身世:晴雯是一个奴仆的丫头,她无名无姓,身世凄惨有如香菱,因而诔文中有“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之句。她是赖大家的孝敬贾母被贾母看上后留下来的,属于奴隶的奴隶,其身份地位之低下可见一斑。袭人是贾宝玉房里的“丫头王”,是宝玉生活的“大总管”,更是个实质的“宝玉屋里人”,出于主不主奴不奴妻不妻妾不妾的地位。作者这样介绍她:原来这袭人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不中任使,素知袭人心地纯良,遂与宝玉。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前人诗句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之句,遂回明贾母,即更名袭人。这袭人有些痴处,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格乖僻,每每规劝.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对宝玉:袭人、麝月、碧痕、秋纹一流人物,是宝玉生活上的心腹,善于铺床叠被送水捧茶,她们也只在这方面细心体贴,争取妾婢的稳固地位。这些职务晴雯却不放在眼里,她要争取做宝玉精神上的朋友。宝玉相送两块旧帕给黛玉,在他俩的恋爱过程中,这是一件非常机密的任务。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晴雯。晴雯的这种精神特质,在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贾宝玉的心灵里,得到了高度的共感与共鸣。她是贾宝玉思想上的朋友。他们的阶级、地位、教养虽不同,但宝玉对晴雯的态度,跟对其他的丫头是有区别的。 不小心跌了扇子骨,若是花袭人,自是以后百般小心,敢于和宝玉顶嘴的只有晴雯。不仅是顶嘴,还有暗言暗语的讽刺。撕扇子,不仅是一把, 还要撕响些。百余文字,晴雯的青春活泼之态跃然纸上。晴雯撕扇把晴雯的任性活泼表现的淋漓尽致。她的热情,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最为明显。 已经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天了,听闻宝玉在为雀金裘被烧破而烦恼,就不顾自己染病数日之身,起来穿针引线。勇晴雯的勇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还包含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吧!是她,在宝玉支走了袭人后,为宝玉送了两块旧帕子给黛玉。是她,在宝玉被问书的前夕,为宝玉出主意装病,让宝玉逃过一劫。是她,在宝玉为烧破了雀金裘而苦恼不已的时候,挺身而出。所有的一切,无不表明,她在向世人展示出她对人格的不懈追求,虽然最终“怀屈而夭”“攘诟而终”,但是她的对人格的追求得到了宝玉的认可,成为宝玉为数不多的知己之一。袭人是宝玉的“贴身”大丫头,与宝玉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对宝玉温柔细心,殷勤服侍。宝玉的衣食住行,件件都是由她照料。宝玉出外回来稍晚一点,她不是倚门而望,就是到处寻找。宝玉的脸色神情略有变异,她就首先察觉得到。宝玉的那块“命根子”通灵宝玉以及所有之物,她都悉心保护着,经管着。她无时无处不为她的主人担着心,生怕他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烦恼、灾难,或有什么不妥当的行为。自从她跟宝玉发生特殊关系以后,始就“待宝宝越发尽责”,使得贾母,王夫人、凤短相信她,别人都喜欢她,宝玉再也离不开她。’在贾府的复杂环境里,她想方设法保护自己,保护她与宝玉的私情,保护她应四清因私情而取得的特殊关系——宝宝的半公开的小妾地位。这似乎是袭人的“最高理想”,她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这个“最高理想”奋斗。与众丫鬟:晴雯性格的特质,是那种独来独往;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敢笑敢骂的青春活力和那种反抗权威轻视等级的自由平等的精神。在她的口舌间,时时吐露出刀剑般的讽刺,把她周围的黑暗丑恶和那些“鬼鬼祟祟的勾当”,毫不容情地揭露出来。在她的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腔、丑恶和冤屈。她鄙视乘机向上爬的小红,她嘲笑一天到晚梦想当小老婆的袭人,她轻视那得了小惠而向王夫人叩头谢恩的秋纹,她痛恨那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王善保老婆。“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想和勇猛的不避危险的斗争精神,放在贾府那一群女性中,真有鹤立鸡群之感!在丫环群中;袭人对于受人尊重、深得贾母信赖的鸳鸯,对于能影响掌握实权的凤姐的平儿,从来深相结纳。在怡红院中,除了晴雯始终和她对立外,麝月是她的可靠助手,别的丫环们自然都在“花大姐姐”指挥之下。因此,袭人在取得上层支持和处好周围关系上是胜利的。对王夫人:很明显,王夫人在选择宝玉妾的问题上,曾经考虑过晴雯,但是晴雯不是袭人,她的本性决定她不是王夫人的“意中人”。晴雯与王夫人的不合,还在于她对王夫人的藐视。在秋纹得了几件王夫人衣服而颇为骄傲的说给大家听时,晴雯对此不屑一顾。晴雯对秋纹的不屑就是对王夫人的不屑,就是对王夫人权力的一种挑战。在王善保家的“踌躇满志”的怀揣王夫人的“旨意”大摇大摆闯入大观园抄检时,独有晴雯不予“配合”。先是不开箱子,然后“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对于急于以抄检来摆脱治家不严教子无方尴尬境地的王夫人来说,无疑是晴雯对她的一种挑战,一种极度的蔑视。这对于位处高地自视尊贵养尊处优的王夫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是来自骨子里的一股冷气。晴雯“削肩膀,水蛇腰,眉眼有点象林妹妹”,颇有林妹妹之风流袅娜之态,且晴雯敢作敢为,说话锋芒毕露,从不给人余地,更兼她的疾恶如仇,动不动就和小丫头,袭人等大丫头吵架,给王夫人一种轻狂的感觉。在王夫人心里,晴雯就是一个勾引宝玉的狐媚子,和鲍二家的,多姑娘没有什么区别。各位想想,对于这种人,王夫人怎能不“是可忍孰不可忍”? 袭人知道光掌握一个宝玉还是不够的,她还须努力争取王夫人的信任。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对王夫人说起宝玉周围的情况,并进言让宝玉搬出大观园时,王夫人感动得满眼含泪,称袭人为“我的儿”,将袭人的月银破格升到同赵姨娘、周姨娘同等的水平,袭人的特殊身份已被确认了;在这里,不少人指责袭人是诬告,是卖身投靠。其实,袭人除了隐瞒了自己与宝玉的私情外,所讲的都是事实,并非无中生有地陷害别人—。花袭人这个人物之所以使人讨厌和反感,并不是由于她怎么奸险,而主要是她头脑里充满了封建思想,她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封建奴隶道德。她是那种做了奴隶而赞赏奴隶生活的奴隶。 对黛玉宝钗:袭人的一宗心事;就是钗黛之争究竟胜利属于谁。袭人完全知道宝黛性格的一致,而听到过宝玉对黛玉所诉的肺腑之言;可是她也知道黛玉在贾母、王夫人心目中并不合标准。从对自己的态度来说,黛玉曾嘲笑地叫她“好嫂子”,当着人揭发了自己的隐私;这种人自然是难以相处的。宝钗与黛玉正相反,能得到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对自己又表示亲切;这种人是容易合作的,所以她与宝钗是较亲近的。总结:宝玉相送两块旧帕给黛玉,在他俩的恋爱过程中,这是一件非常机密的任务。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晴雯。后来晴雯死了;宝玉悲痛地对黛玉说:“素日你又待她最厚”,在这一句话里,透露出来黛玉和晴雯的深厚的感情,也说明在那封建堡垒里,这一对爱人和那一位朋友,在叛逆精神的契合上,是紧紧结合在—起的。总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连!” 是晴雯的悲歌,也是晴雯高风亮节的赞歌。晴雯在诸芳云集的大观园中,之所以能成为一尊美丽的雕塑,是因为她对平等自由的和那近乎高贵的人格尊严的不遗余力的追求,和那不容于恶的敢做敢当的勇气。晴雯在大观园里的所作所为,虽然谈不上事事正确,但她却是一个大写的“人”! 在大观园诸芳的性格当中,晴雯的直爽,敢做敢当和疾恶如仇以及青春热情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前人所述,晴雯平行兼美,只是口角稍薄。的确,晴雯的快言冷语从不给人情面,她的思维,往往一针见血的指向丑恶的心脏。在她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从不允许任何丑恶的存在,她的存在,就是与肮脏斗争的存在,正如正邪之不两立。对恶之忌愈甚就越发反衬出晴雯人格的高大面。她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自由的生活,尽管“身为下贱”,但是她的追求是那么的热烈与光明美好,她的行动是那么的光明有力。越是如此,就越是显示出她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因而从根本上预示了晴雯死亡的悲剧。她就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蓉一样,洁身自好,敢爱敢恨,终为主仆所不容,一盆刚出箭的兰花被送到了猪圈里,饱受折磨,最后含冤而死!她性格上的一切,决定了她必是“上不容于主,下不容于奴”,最后被“诐奴”“悍妇 ”等诬陷含冤致死。“虽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晴雯的死,是她性格上的悲剧,也是人格被泯灭的悲剧。她的一生,实际上是悲剧的一生,是封建势力对异己者的排斥与必欲灭之而后快的不遗余力的扼杀!悲哉,晴雯!壮哉,晴雯!袭人之辈的唯唯诺诺,比之于晴雯的锋芒毕露的性格,简直有天壤之别!当然,袭人的个性和晴雯的并非对立,不赞同这边就必得赞同那边。不过袭人的的为人确切来说在下人当中算是宽容亲厚的了。因为尊严,晴雯瞧不起整天为了做宝玉妾而忙碌的“温柔可亲”的袭人,晴要发脾气,撕扇子,尖刻地讽刺袭人,袭人只低头让步。她不会象晴雯那样教训坠儿,在鸳鸯抗婚的时候也全力支持鸳鸯,并且大胆地指责贾赦的贪淫好色。这说明袭人并不是一个没有是非观的人,但在很多时候环境逼得她不得不考虑道义和利益两者的取舍。违背良心,弃善作恶,不仅与情不公,也总会得罪人;而遵循死理的可怕结局,晴雯就是最好的范例。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掌握宝玉的心,她屡次企图用感情和劝说来降服宝宝。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节,作者叙述袭人如何借赎身之论,对宝玉“用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进行规劝。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写袭人着见史湘云给宝玉梳辫子,不免“又动了真气”;回房以后,就对宝玉说:“你从今别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服侍你,再不必支使我,我仍旧服侍老太大去。”两个人呕了一天一夜的气;第二天还是宝玉主动认错,并发誓赌咒“改正”,才算结束了这次冲突。 然而,根本的问题还在宝玉。她与宝玉在生活上很密切,在精神上却离得很遥远,最后终于分道扬镳了。宝玉出家了,她本来也想一死,但又考虑到那样对不起贾府。回去死在家里吧,又对不起哥哥。自己是个“屋里人”的身份,也不必守节,只好嫁始蒋玉函去,及到嫁了之后,死了又怕对不起丈夫了。这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对袭人结局的描写。总之,花袭人是个十足的奴才和卫道者。

薛宝钗:她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大小姐,还有一个哥哥和寡母。因她的家族是皇商,因此虽然家族中的主要成员没有在朝中做官,但却富贵无比,富甲一方,成为金陵一霸。薛宝钗虽然聪明,饱读诗书,但却受到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家不应该以读书写字为业,倒应该多做些针线。在贾府中她总是能做到安分守己,随分从时。总是给人安安静静,不管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大家闺秀形象。然而内在却不是如此,书中有交代,她之所以进京是因为要准备选秀女,打算进宫做女官的。因此她其实虽然也喜爱宝玉,但不如黛玉那样是宝玉知己。对于宝钗来说她最大的意愿是志在宫闱的。没想到竟然未能入选,书中虽没有明说,但从金玉良缘来看,她确实没有入选,因此嫁给宝玉。成了贾府的二奶奶。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最具有性格魅力的女性。她具有美丽的外貌和美好的心灵,具有尊严的人格和非凡的才识,堪称一代佳人、才人。贾探春是作者很钟爱的人物,被赋予了心高志大,“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她与王凤姐堪称荣宁贵族的女中豪杰,有着贾府的老少爷们所欠缺的精明的管理才智和杀伐决断的魄力。她的“反庶”、兴利除弊、反抄检, 都是徒劳的挣扎,因为她“生于末世运偏消”,最后不得不“一帆风雨路三千”而远嫁南疆,落得个“千里东风一梦遥”的悲痛结局。 一、出生的悲剧 贾探春是庶出,生母是贾府的“万人嫌”赵姨娘。这是探春一个巨大的、与生俱来的缺憾,也是贾探春悲剧之根。封建贵族社会等级森严,嫡庶观念也深入骨髓。所谓“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可见嫡庶是分的很清楚的。庶出是贫贱低下的同义语,是为当时的人们所轻视的。探春同样受到了人们的轻视。虽然探春和其他姐妹一样,也深得贾母王夫人的喜爱,但受世俗传统礼教的影响,庶出仍导致她身份上的卑微。且看人们是怎样看待探春的——王熙凤说:“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又说:“……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第六十一回)平儿是善良之人,袭人等人与探春关系也不错,她们不言而喻探春是“好人”,但却是“庶出”。可见,庶出使探春陷入了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一方面,她是主子姑娘,享有主子的一切特权;而另一方面,她又是姨娘生的姑娘,为世俗所轻。掀开贾府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探春就是要比人低一等,只是众人不愿撕开罢了! 贾探春的生母是赵姨娘,而礼法上的母亲是王夫人。因为按当时的制度规定, 妾生的子女, 包括姨娘生的子女, 都必须以嫡妻为正式母亲, 庶母不应该把亲生的子女看作是自己的子女, 而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嫡母的子女。[1]这就使探春又一次的处于矛盾的境地。面对自己的两个母亲,我们来看看探春的态度: 探春的生母是一个“二老爷跟前的人”,一个贵族地主阶级的小老婆。这一点已经足够使探春感到压力了;而且她的生母,又偏是一个心地龌龊,上上下下都感到卑劣不堪的女人。她是个阴微卑贱的小人,不但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而且她处处有坏心肠,起鬼点子,是个自己无能而又时刻想害别人,心地极其阴暗险恶的小人。贾环是她一手炮制出来的。他赌输了赖丫头的钱,有意烫伤宝玉的脸,诬告宝玉强奸的行径,都显得极其卑劣、险恶和无耻,这和赵姨娘倾尽私房钱买通马道婆要害死宝玉、凤姐的行径简直如出一辙。这样的一个母亲,不能不在这个一心好强,处处不使落人褒贬的女儿身上造成异常复杂的影响。因此,一方面,探春声明,“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第二十七回)断然不承认与赵姨娘血缘上的母女关系。另一方面,她又清楚地看到:由于赵姨娘的愚蠢,“耳朵又软,心里又没算计”,(第六十回)周围的人也就乘势捉弄她。对此,探春并不是视若无睹,而是在心里感到气愤。她曾说:“何苦不自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么没人欺她,她也不寻人去?我看姨娘且回房去杀杀性儿,别听那说瞎话的混帐人挑唆,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家作弄。”(第六十回)阴险狠毒的母亲会给女儿怎样的“母爱”呢?本来就对庶出身份非常敏感、厌恶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的探春怎能会选择这样的母亲,接受这样的“母亲”呢?母女关系被扭曲成如此,不能不说是探春的悲剧! 失去了母亲之爱的探春,让封建制度把她和另一个女人连上了一条人工的脐带[2]。这就是探春礼法上的母亲——王夫人。显然,王夫人还是很器重这个赵姨娘所生的女儿的,从王熙凤生病期间让她出面主管家务,即可知其大概。探春曾对赵姨娘说过:“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第五十五回)至于“几次”究竟是什么“事”,小说中没有明写;王熙凤也和平儿说起:“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是和宝玉一样呢。”(第五十六回)这话可能会有些夸张,但由此可知,探春所言不虚。探春很懂封建礼教礼仪,很会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对王夫人的孝敬更是在节骨眼上。例如,贾赦要收贾母身边最得用的大丫头鸳鸯作妾,老太太“气得浑身乱战”,正巧王夫人在旁,盛怒的贾母就向她发起了脾气:“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这气话说得很重,“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这话,早带着姊妹们出去”。(四十六回)实在也是委屈了王夫人,机敏的探春赶紧站出为嫡母解围——“探春是个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子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子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第四十六回)孙女的这几句话讲得入情入理,把贾母说得心服口服。这本来是一点即透的事,话没说完,这老祖宗赶紧承认是“老糊涂”了,自己找台阶下了。这就是探春姑娘的敏锐聪慧处。 宝玉曾同林黛玉说,探春“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该是对她最为深刻的评论,一语道出了探春的机敏灵巧、工于心计、为人乖巧的性格特点。探春确实是有些象王夫人的乖女儿。 按照封建伦理教条,探春的母亲大人确实不是赵姨娘,而是王夫人,而她自己是主子小姐,赵姨娘的身份只是半奴半主。所以她必须靠近、孝顺她的嫡母,讨她的欢心,而与胡搅蛮缠、时出笑柄的生母划清界限,才能在这封建大家庭中立足。而其实,寡情的王夫人连对贾宝玉也没多少真正的慈爱,又哪里会给她带来什么骨肉的温暖呢?探春是积极向王夫人靠拢,但王夫人是寡情的。她并没有给与探春多少母爱。 二、性格的悲剧 因为这样的出生,扭曲了探春的感情和人性,导致了她的性格的悲剧。而且,在她的内心中有着深深的自卑情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由于自卑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3]建立优越感,获得心理补偿,是消解自卑的一种重要手段。 虽然探春似乎不在意自己庶出的身份,自言:“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第二十七回)然而事实上,卑微的出身,还是使得探春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形成了一种拂之不去的自卑情结。她曾自伤身世,流泪感叹“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第五十六回)显然她心底里潜藏着被忽视、被冷落的悲凉。也正因如此,她冷眼旁观,看破了诗礼簪缨之族丑恶的内幕,“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七十五回)转而羡慕小人家“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第七十一回)。世俗的偏见,礼法的压抑,使探春体验到了人世间的炎凉。同是庶出的迎春卑弱无能,竟遭奴仆欺压。探春得知后,深感愤懑:“谁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无疑,这件事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物伤其类’,‘ 齿竭唇亡’,我自然有些惊心”( 第七十三回)。这种对自身弱势的自觉防卫,正可见探春心底深处潜藏着因庶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探春的自卑情结更充分暴露在她与赵姨娘的关系上。赵姨娘是贾政侍妾,虽生有一儿一女,但在贾府地位仍“极低贱,甚至比未嫁的丫头及年老的用人还差一段”。 “子以母贵”,[4]生母赵姨娘的这种卑贱身份却不免让探春难堪。加之赵姨娘不能安分守己,每每生事,“每生诽谤”,使探春在王夫人跟前也常受到她的牵累。(第五十六回)因此,探春声明“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第二十七回),断然不承认与赵姨娘血缘上的母女关系,以维护自己作为主子的尊严。第五十五回, 探春刚从王夫人那里领受了理家的任务 ,恰好她的舅舅赵国基死了 ,赵姨娘想向探春多讨一些殡埋银子 ,遭到探春的拒绝。赵姨娘哭闹着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 难道太太就不依你? 分明太太是好太太 ,都是你们尖酸刻薄! ……如今没有长翎毛就忘了根本, 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探春没有听完 ,就气的脸白气噎 ,哭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的检点 ,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 探春本欲借理家来显示自己的才能,以博得王夫人的“心疼”、“看重”,然而赵姨娘当面拆台,让她“没脸”,这骤然加剧了她自卑的紧张,因而迁怒于赵姨娘。 由此可见,正是宗法等级制度的强大压力,给探春带来了层层心理阴影,从而极大地扭曲了她的情感和人性。探春有时所表现出的这种不近人情的冷酷,并不是缘于她品性的邪恶,归根到底是源自于宗法礼教的罪恶。 言必称“主子”、“奴才”,是探春话语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探春试图利用封建尊卑秩序来获得心理补偿,摆脱自卑的困境。她不认赵国基为舅舅,是极力想摆脱庶出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她叫赵姨娘不要与奴才争短长,“那些小丫头们原是些玩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第六十回)这是极尽奴才的渺小、低贱,来显示作主子者的高大、高贵。在累金凤事件中,探春对迎春说道:“……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一般,他说姐姐即是说我。我那边的人有怨我的,姐姐听见也即同怨姐姐是一理。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论那些钱财小事,只知想起什么要什么,也是有的事。”迎春怯懦遭欺,探春摆出“咱们是主子”的派头,来压制那些刁钻的奴才。 而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体现的更生动。当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进人她院中的时候,她早已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并向他们声言:“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王善宝家的……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想众人没眼色、没胆子罢了,……他便要趁势作脸,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地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忙说:“妈妈去罢,别疯疯癫癫的。”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探春顿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探春给王善宝家的这一掌,打得有理有利,不但不有损于她作为主子姑娘的自尊与自重,相反表现出了她的禀然正气,是具有自尊心的主子殴打破坏主子自尊的奴才。探春这样的强硬,目的就是要给那些查抄人一点颜色看,体现她主子的身份。 探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是与她生活的社会有着极大的关系的。她的自卑是与当时社会的“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观念有直接关系的。她的悲剧不仅仅是自身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剧。 三、行为的悲剧 王昆仑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说:“探春面对着的自己家庭形势是黑暗腐朽,明争暗斗,危机四伏,败在旦夕。她既不是同流合污,也不是熟视无睹。更不和宝玉黛玉那样对这种现实只是唾弃与反抗,而是自己经常保持清醒,把是非得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所感慨,也有所盘算。遇到机会,就要拿出力量进行一番改革。”[5]于是,作者使王熙凤生病,一时恢复不了健康,王夫人派李纨大奶奶为主,加上探春协助,以后又特别委派了宝钗——这样三个人共同代理管家。 首先是理家的精细、公正。三个人共同代理管家,但是李纨是个“佛爷不中用”,(第五十五回)宝钗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第五十五回)探春就理所应当成为这个暂时领导班子的“核心”。探春上任理家时碰到处理赵国基之死的安抚费之事。这是探春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一位管家娘子借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之死,给刚上任的探春出了难题:……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青年的姑娘,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探春便问李纨。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忙陪笑回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帐去,此时却记不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是算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这里又回别的事。……(第五十五回) 虽说“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的主要情节只是上面这节叙述性的对话,但它不只揭示了这宗法贵族之家日常生活中的深刻、复杂的矛盾冲突,而且蕴含在对话背后的无言的心智较量。荣府的管家娘子个个“眼里没人,心术利害” (第五十五回)这位“办事办老了”的吴新登家的回事后的沉默,并不是想洗耳恭听小主子的示下,而是蓄意要试探一下这新“权力组合”的深浅,甚至还想戏弄一下她们。赵国基乃探春生母赵姨娘的兄弟,该赏多少丧葬费自有旧例,即使没有,她作为经手的“管家娘子”,也该及时提出可以遵循的建议。但吴家的“早有了主意”,存心要看探春怎么办这头一档子棘手的事,若办得妥当,大家还存个畏惧之心,且又有袭人妈的丧葬费比对,赵姨娘那里肯定有场好戏;若有不当之处,她们就等着看笑话,且拿住了幼主的不是,有了口实,可以人前人后嘲弄作践。所以,她不言语,更不出主意,准备两厢里看热闹,真是其心也险,其念也刁!贾探春本就自尊自贵,机警敏捷,对这些管家娘子的心数了如指掌,更晓得处理此事的至关重要:谁都知道赵国基与自己的血缘关系,若处理不当,定要引起嫌隙,自己将镇不住台,给“办大事的管家娘子”开了“欺幼主”的先例。面对管家娘子们的发难,探春沉稳慎重,从容应对,有凭有据,处置得法。 其次是办事有策略。探春的理家策略是“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第五十五回)用王熙凤的话来说是“擒贼必先擒王”(第五十五回)。所谓“利害事”,就是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银,因为这一项开支本是以他们上学为名而实际是津贴袭人、赵姨娘和李纨的。探春认为她们三人本来各有月银,不必再重复开支,可以节省。再就是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都免去了,因为姑娘们每月已有了二两银子,丫头们又另有月银,探春认为这都属于重叠的浪费。对于这样的“利害”事,王熙凤在当家时不是不知道,只是怕得罪了高贵者、上层人物而不敢免掉。所谓“有体面的人”,就是上述那些人。探春的“除弊”不是从下层开始的,而是从上层开刀,这就是说明探春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是,这种策略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探春是做到了。而历史上的所谓改革者,又有几人敢触动当权者、上层人物的利益呢?再则,探春又将园子承包给婆子们,给了她们利益。削减上层人的利益而给下层人以利益,这难道不是改革的方向之一吗?探春以极大的勇气实行了这个策略,使得王熙凤“畏他五分”,(第五十五回)特地交代平儿若探春要驳回屋里的事,千万不要和她争辩;就连宝玉也说“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第六十二回)。宝玉是这样说,但他心中没有怨言,还是支持探春的“除弊”。 其三,探春有与众不同的经济见识。在王熙凤与平儿的谈话中,我们知道贾府的经济已经入不敷出,“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第五十五回) “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第五十五回)贾府太奢侈了,以致于如此。探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免去宝玉等人的重复学费及姑娘们的重复脂粉费,是“除弊”,也是为了节流。而让婆子们承包大观园,则是“兴利”,或云“开源”,她不仅会对荷叶、青草等发起诗兴,而且还懂得“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子,都是值钱的。”(第五十六回)审美、消费与生产的相结合,是探春独到的经济见识。她阐述了将园子承包给婆子有四大好处——其一园子有专人修理,花木自然长得好,有用时不会临时忙乱;其二不会乱摘乱用而浪费;其三承包者有所收益;其四省了管理园子的费用。承包之后,果然有了效果。“因近日将园中分与众婆子料理,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剔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又有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种藕”(第五十八回)好一派有条不紊、劳动积极性高涨的场面。探春终于将审美的、消费型的大观园变成一个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基地。 必须承认 ,在贾府的这场改良运动中 ,探春凭着大公无私的精神 ,出众的管理才能和组织才能 ,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有了一点好转的迹象,但我们可以想见,这毕竟是一个局限在大观园内的改革之开端,其影响也只限于姑娘、婆子、丫鬟等人,如果这样的改革真正扩大到贾府的全面,那时就无可避免地和更多的贪污、腐朽发生冲突,探春所遇到的阻挠将不是什么吴新登媳妇和赵姨娘,也还不止于王熙凤,而是整个贾府统治力量了。可惜的是 ,探春的这一次理家只是“临时代理”;况且,她一个姑娘 ,终归有出嫁的一天 ,即便是王夫人、王熙凤有心让探春彻底改变贾府的危局, 客观条件也不允许。更何况,讲究门第和宗法的百年望族的贾家,决不会起用一个“庶出”的人来理家。探春虽有心理家、挽救其家,但这个“家”不用其才。果然 ,等到王熙凤身体稍有好转 ,贾府的管理大权又落入王熙凤的手中, 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老样子。这一次由“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发起、看上去轰轰烈烈的兴利除弊的改良运动 ,终以失败而告终,探春最后只能“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他乡。 四、婚姻的悲剧 小说第一回写到的好了歌注和第五回写到的判词及十二支曲,是隐寓小说主要人物命运和结局的重要章节。根据这些地方的暗示和脂砚斋批透露的讯息,书中所有主要人物(包括宝玉和十二钗正册的十二个贵族女子、副册和又副册的主要女子以及四大家族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没有一个不是以悲剧的命运而告结束。如在贾氏家族的四个姐妹中,元春显贵,却付出了骨肉离散的高昂代价;迎春儒弱,犹如一只落人豺狼中的羊羔;探春精明,仍不免远嫁海隅一去不返;惜春冷静,终于遁入空门以求自保。她们的出身门第、环境教养可以说大体相同,虽经过各自不同的路径,最终都同样的归入“薄命司”。她们的思想性格,她们的悲剧命运,均从各个不同方面表现出四大家族的衰亡和封建制度的崩溃。虽说后四十回为高鄂所续,书中所写的探春的结局未必符合曹雪芹的创作原意。但我们仍可以从前八十回得出结论——探春必然远嫁,而且书中有相当多的伏笔。 在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政看到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及宝钗等所作灯谜,也敏感到她们“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的不祥之兆:——“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贾政“心内愈思愈闷”,“大有悲戚之状”。这里探春所作灯谜的谜面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第二十二回)其谜底是“游丝一断浑无力”的“断线风筝”。 《红楼梦》第七十回写众姐妹放风筝,探春的“软翅子大凤凰”风筝被另两个风筝缠住,被风吹走,“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第七十回) 风筝是探春命运的“谶语”,那断线的风筝则象征着她有去无回的“远嫁”,联系“册辞”谶语诗中的“清明涕送江边望”,她的远嫁之期应是在清明时节,时间背景肯定是在贾府出事被抄没之前。至于探春嫁作谁人妇,小说中也曾有伏笔。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姐妹做游戏抽取花名签,签上写着参加宝玉生日宴的红楼诸艳命运的谶语。探春所掣花签上面是一枝杏花,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大喜!大喜!”。“日边红杏倚云栽”,是唐代高蟾的诗句。日象征着“帝王”,“日边红杏” 应该意味着她将做王侯身边的贵妇人,或者就是众人笑说王妃。按前八十回文本中的这些线索及册辞,曹雪芹的原意即那上门的官媒可能是将探春作为“瑶池仙品”,远嫁一守或贬谪海疆的藩王,探春得了“贵婿”,应了“王妃”之命,却一去不归。 凤凰也是帝王家的祥瑞,正像花名签中的“日边”、“瑶池”等一样,都是贾探春将作王妃的影射。这只“老鸹窝”里飞出的雏凤,一直渴望着远走高飞,赵姨娘终究是揣摩不透她高贵女儿的心思!至于探春得了何方“贵婿”,小说前八十回中尚未写到,但是“官媒”已进门,远嫁他乡,背井离乡,则是确定无疑的。 《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探春的“分骨肉”所唱出的,正是她生离死别、肝肠寸断的一腔哀音:“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第五回)此曲中自有一种人生的从容态度,透出对既定命运的无奈、沉着与豁达。她知道,此一去,即是永诀,老死他乡,再也不会回来。“骨肉家园”将只在她的魂牵梦萦中。所以,探春的远嫁,必定有着昭君出塞般的怨艾和悲苦,其结局更有着“独留青冢向黄昏”那样的凄凉和落寞,而不会是百二十回程高本续作中所写的,远嫁镇海总制之子,之后还曾衣锦还乡,此种安排显然大大背于雪芹的原意。 当“掩面泣涕”的凤凰离开自己的“ 老鸹窝”时,似也只有“断线风筝”般的无限的悲凉。“游丝一断浑无力”的“凤凰风筝”,飘飘摇摇,前面大海茫茫,前途未卜;身后是亲人离散,家族败落“飞鸟各投林”。在传统观念中,背井离乡是人生的悲剧之一,所以“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的探春是“薄命”的。再从判词“生于末世运偏消”来分析,探春自也是生不逢时的“薄命红颜”,假如她在海外得享“王妃”的富贵荣华,能施展她“政治家”的抱负和才情,肯定不会编入“运偏消”的“薄命司”。比较可能的结局是,探春远嫁异国他乡后,不久即香消命殒,再也没能回到故土。小说中表现了“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的命运的无常、无助和无奈。到头来只是一只任封建家长摆布的“棋子”,她的婚姻像元春和其他姊妹的婚姻一样,都是服从于封建贵族家族利益和需要的“牺牲品”。综上所述,贾探春是曹雪芹浓墨重彩塑造的又一个性突出、形象丰满、性格复杂的典型形象。她对自己“庶出”的敏感,对自己两个母亲的不同态度,都是时代赋予她的悲剧。最后不得不“一帆风雨路三千”而远嫁南疆,落得个“千里东风一梦遥”的悲痛结局。探春是荣宁贵族中生于末世“才自精明”的巾帼英才,曹雪芹用饱含热情的期许之笔,将意志、理智、胆识和才华,甚至他自己那萦绕于胸的“补天”之志,都自然融合到贾探春这一艺术典型生命里。但是,最终探春“补天”没有成功,因为生于“末世”她的悲剧就体现了当时女子的普遍命运,使她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 索引序列
  • 关于探春的研究论文
  • 关于贾探春论文范文资料
  • 探春与迎春人物形象研究论文
  • 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论文
  • 红楼梦贾探春研究论文1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