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仙侠游戏研究论文

仙侠游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仙侠游戏研究论文

现在哪里还有好玩的游戏啦,都是圈钱圈钱圈钱,只要你充钱就可以了。 本人比较喜欢的是那种可以冲时间点卡,但是装备啥的必须要靠刷的,坐骑啊时装啊可以花钱买的那种,考验技巧的,可能不是有钱人的都喜欢吧哈哈哈。 玩过楚留香和天下手游,楚...

在国产的游戏当中,我们最为出名的就是一些仙侠类的小说改编的游戏,就比如说最为火爆的仙剑奇侠传,说实话这款游戏一直是大家心中的梦,在前几年的时候受到了非常多玩家的欢迎。虽然有些人会吐槽他的游戏性弱,会觉得这是一个回合内制的游戏,但其实我要告诉你的一点就是,玩仙剑的都是朝着它的剧情去的。

因为像这样的游戏,打击感其实是次要的,主要是看它的剧情非常的吸引人,就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一样,都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只有细心耐心仔细的将仙剑RPG游戏玩下去,你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魅力。而且对于我来说,仙剑RPG游戏的代入感非常强,以前我的电脑配置不好,但是也能够带的起这样的回合制游戏,仿佛我就真的成为了游戏当中的李逍遥一般,仗剑天涯守护着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仍然记得那段岁月,不断的被父母责骂自己,也还是要将这款游戏通关的场景,就是因为,它的剧情过于的扣人心弦,让人舍不得将他弃坑。这就是国产武侠类小说的魅力也是国产游戏的魅力,他都是我所不能舍弃的,而且如今的仙侠类游戏,要是突破氪金这个限制的话,绝对是能够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

就拿之前的剑灵来说还是非常良心的,但是如今的剑灵已经不行了,氪金的力度越来越大,已经没有办法再玩下去了。就是要像仙剑奇侠传这样的买断制游戏,一次付费终身游玩,而且你也不需要在游戏当中氪金了,所有的道具都是依靠自己打出来的。

但是这种仙侠游戏一般氪金氪得特别厉害,如果能克服这点儿缺点的话应该会比较强。

仙侠是以中国上古时代为游戏背景,以玩家所熟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道家群仙、释门诸神等为游戏主线人物基础。游戏拥有三大势力、三大门派,不同玩家的角色将体现出多样化的个性成长方式,同时又具备完善的职业平衡性以及特殊性,可玩性可谓是非常高。

画面 唯美绝伦

仙侠大胆的采用近景视角,充分展现游戏细节与画面。整个游戏画面精美绝伦,富有创意性和炫彩性的骑宠设计是游戏的一大特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3D角色实时动态光影效果,人物绚丽逼真,动作表现无比流畅润滑,游戏特效达到影视级别的视觉享受。

音效 激昂委婉

以中国古典乐器相互搭配使背景音乐时而清新悠扬、时而激情澎湃,再加上释放技能时的音效,使整个游戏更加增光增彩,可惜有一些场景的背景音乐还是相同,总体感觉略显单调,如果能够丰富一下就更加完美了。

操作 经典永恒

仙侠采用传统的摇杆模式,我感觉游戏角色移动有些缓慢,再点击技能按钮的时候反应也不是很快。急性子的玩家可能不会很适应,但是以精美的画面作为卖点还是可以接受的。

游戏特色 不得不爱

日常

日常是整个仙侠游戏中非常具有可玩性的一个系统,我我凌乱了,这也太多了什么时候能够刷完呀!其中副本众多,十分明确告诉玩家哪个副本可以获得什么装备物品等,玩家可以自己的需求来获取目前急需的物品。

地图:

仙侠的游戏地图较比同类游戏显得非常的大,而且在地图上标出各个活动任务地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但是我感觉那“地图”两个字太小了,看起来不是很舒服,而且世界地图感觉略显单调,缺少一点立体感。

活动:

这是我的最爱。作为整个游戏中的支撑点,添加了很多富有创新的游戏活动,例如:中秋月宫副本、富有创新的国家大海战、还有守护的神魔之战、更有午间双倍经验等你拿、午间(晚间)温泉等,简直就是停不下来的节奏(PS:我非常喜欢男女共浴,还可以道侣双休,相互示爱哦!想想就激动呀!)。

骑宠:

这是我喜欢仙侠的一个重要理由,我认为在众多手游中仙侠的宠物和坐骑的设计是最漂亮的。骑宠进阶的时候还伴随着度雷劫的动画效果,给略显单调的游戏体验带来一丝放松。

总结 不得不玩

仙侠作为一款以修仙为题材的RPG手游,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优点是逼真的画面效果和富有创新的玩法上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反正我很是喜欢。缺点是人物移动速度较慢,打击感方面也有所欠缺。总之,仙侠精美画面与丰富玩法无不给人一种端游的感觉,我相信仙侠的时代已经来临。

仙侠论文参考文献

想写小说需要耐心和毅力 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而且要保证稳定更新 至于往哪投稿 像逐浪 起点 之类的大型网上书店 他们需求量大 同样的 竞争也激烈 前期开始写作建议你去一些中小型的网络小说门户 那样出彩几率高 当然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小说很好 可以直接投大型的书站 至于稿费 每个网站给的价格都不一样 而且还有奖励制度 这个要视你选择的书站来确定 如何写小说 ①.写小说必须先明确几点: 1.你对写小说有真正意义上的喜好,不是突然心血来潮,不然写了几千字就写不动了. 2.你认为你写的小说会有人喜欢,不然写出来没人看就尴尬了.办法:将你小说主要情节公布出来看大家反应. 好了主观客观都齐全了. ②.写小说前的准备: 1.准备好一个故事的基本框架.我觉得每一个作家都是一个造物主,他通过文字来创造了一个世界,这和创造出来的世界就是框架.有些题材的作品可以免去这个框架,例如社会题材.因为他的框架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而有些则不行.例如现在最火的<星辰变>,他属于玄幻类型,必须重造.当然你也可以用别人已经造好的框架,但没什么新意了. 2.有框架了还要有人物,而人物设定就是一篇小说的精华所在.世界上60多亿人,没一个人是一样的,就算是双胞胎他们个性也会不同.小说中人物繁多,要把每个人的个性都写出来的确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小说中不适合用说明性的语言(他很笨\他很聪明,就是说明性语言)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通常都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动作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红楼梦>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这,在<红楼梦>你可以通过一句话来了解是谁出场了,他就是怎么牛.我有一个还不错的办法,将人物的名字和他的性格写在卡片上在贴在电脑显眼处,例如 甲 性格热情奔放 但有粗心的毛病.乙 性格冷若冰霜 但从不出错. 在写作时只要将他的性格用动作\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人物这方面真的很麻烦. 3.万事具备只欠情节了,好的情节可以引人入胜,烂的情节只会使人按ALT+F4.情节请自己想,这方面我不做多说,对情节把握不准的也可以问我. ③开始写.拿出你的钢笔\圆珠笔(毛笔也行)\键盘出来,写吧.不过写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框架.JK 罗琳花了7年时间来准备<哈利波特>的框架和情节,你准备花多久? ④写小说几大忌讳: 1.忌第一人称,也就是"我"来写.这样一般都写不出什么好文章.一般多用第3人称,就是"你\我\他"来写,这样的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就象看电影一样. 2.忌无敌.当主角无敌了,这小说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3.忌大量淫秽色情内容,当大量淫秽色情充斥着全文,也许会给你带来冲动,但这就失去小说的意义了.不信可以去看<异能高手在校园>开始觉得还可以,后来就没意思了. 各位也可以参考上面的12忌.但有些我觉得已经不是忌讳了. 作家十二忌: 一,忌跟风“不要修真受欢迎就写修真,三国好看就写三国。” 二,忌‘我’“这就不多说了,对于所有的写手来说,用第一人称写作是大忌” 三,忌流水帐“文章太过简陋,文中必须多多出现对话,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性格的描述” 四,不能抄袭“至少要抄得读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寻秦记的剧情” 五,忌文章太短“不要用点击率的方式写书,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 六,忌太哆嗦“拖戏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技巧,不能无限地拖长。要尽力交代一些有用的东西与伏笔,在一些文字上加长文章的长度,但如困技巧不够不要强行。文章太短不行,太长也不行。要长短适中。” 七,忌太杂“比如科幻作品最好不要与武侠合在一起,香满的那些武侠科幻漫画是最失败的。因为他们硬是把武侠与科幻平衡。每一部小说都有其中心的主题,科幻就科幻,武侠在其中出现可以,但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因为是科幻为主题,那幺一切都必须用科学角度去解释,而不是又科学又武侠。” 八,忌超人“文章中最忌最忌的除了跟风之外,就是使得主角一夜之间成为超人。主角遇到奇遇得到意料序外的能力,可以!但一夜之间得到超强的力量,事后的力量强无可强,那幺你怎写到终。” 九,忌名称太多“读者是不会有耐性去记忆你所例出的地名人名,只能慢慢(很慢很慢)地在文章中交代,给读者慢慢地消化。如果作者太急,只会使读者看得头昏眼花变成了流水帐。” 十,忌例表“题材设定永远都是给自己看的,不要硬加在文章中,读者没有兴趣去看你的设定,这样做就有如提前把一本书的结局说出来,使人失去了看书的味道。”例:魔盗的作者写魔盗之时没有任何的设定,在刚始的时候本人看着看着以为是在写中世纪时的一个贵族故事。最后魔法师突然之间出现了。才啊!地明白到这是一本玄幻作品。给了本人无数的惊奇,而且作者那时至以后很长都没有出现过更多的魔法师,使得读者有兴趣再看下去,龙什幺的也是最后才慢慢出现,一个个地描述,而不是一次过例出来。换句话说,作者至今才使我明白到这个世界大概是个什幺样子的,(龙到现在才出现了两次,妖精见都没有见过)在我的脑海中用漫长至今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在本人的脑中将那个世界建筑了起来,这是他成功的地方。 十一,忌呢称“身为一个作者,要尽力站在中立的立场去看去写,所以在文章中请不要出现不写出角色全名而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况出现。文章必须给人中立,冷酷的感觉。而呢称是为了亲友之间的亲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称呼,从来没有见过那些文笔高超的人用这些妮称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与自己的角色拉亲切感干什幺?” 十二,忌上下关系混乱“有很多的作品,主角都是尽力与身边的角色拉关系”比如:主角命令身边的大哥去某事时是这样说的:“某某哥,去帮我把什什什幺给打下来吧。”而不是:“某某某听令,将XXX给我打下来。”公私无法公明,上下关系混乱,你看全世界哪一个军队会战斗时、工作场合这用这种语气。这只能表现作者社会经验不足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我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关于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 2005年第6期第140页。

3、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 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 月 日

一、“临川四梦的”讽世内容

“临川四梦”都本于小说,但比小说内容丰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部传奇都增添了小说所没有的具有讽刺意义的人物和情节。其讽世内容大致可分为官场社会、时事政治、礼教和人性三个方面。

(一)官场社会之刺

做官几乎是古代所有读书士子的梦想,因为出入官场就意味着拥有盛名、权势和利益。然而汤显祖对明代官场社会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在“临川四梦”中对官场社会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总体上否定了明代官场社会并给予了深刻的鞭挞,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四梦”塑造了阴险毒辣的“权臣”系列形象。如《紫钗记》里的卢太尉、《南柯记》里的丞相段功和《邯郸记》里的宰相宇文融。这些权臣位高权重,可都是老奸巨猾,品行卑劣,面目可憎。卢太尉将权力用来满足私欲,书生李益中了状元,只因未参拜他,就被贬为玉门外参军;他豢养特务和刺客,谁让他不满就陷害谁。段功和宇文融都与卢太尉是一类的人物。“权臣系列”表现了高层官场之黑暗。第二,“临川四梦”塑造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大小官吏。譬如《南柯记》中的府幕录事官,他自言“为官只是赌身强,板障。文书批点不成行,混帐。权官掌印坐黄堂,旺相。勾他纸赎与钱粮,一抢。”(第二十一出)他与手下的小吏都不务正业,贪赃枉法,《大明律》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捞银子。《邯郸记》中的崖州司户则是枉法酷吏中的典型。汤显祖生活的嘉靖、隆庆、万历年间,贪赃枉法成了普遍现象。“四梦”刻画的贪官污吏,是对中下层官场社会的讽刺。第三,“临川四梦”讽刺了科场弊端。在汤显祖的年代,科场的不正之风相当严重,科场弊端也是“四梦”的讽刺矛头所指。《邯郸记》中卢生便是通过结拜高官和行贿而一举获得状元的。《牡丹亭》中的识宝使臣苗舜宾不懂文字,却因能辨珠宝,被任命为科举考官。他判卷草率,如同儿戏,因与柳梦梅有旧而判他为状元。科举考试的严肃性轻易地被消除了。此外,“临川四梦”还描摹了走裙带关系、徇私舞弊等官场丑恶现象以及一些官场陋习。如《南柯记》里的淳于棼做的便是“老婆官”,凭其妻瑶芳公主的关系当上了南柯太守,二十年掌一方大权,地位显赫。

(二)时事政治之刺

汤显祖关心时政,在“临川四梦”的创作中讽刺了当代时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讽刺明政府利用三娘子招降俺答事件。在《牡丹亭》中用了很大篇幅讲述李全夫妇作乱和杜宝平乱之事,但李全作乱之事与《宋史》很少相符,多为虚构,剧中李全怕老婆杨氏,杨氏掌握军政大权,杜宝通过贿赂杨氏才得以平乱并立下军功。汤显祖实乃借此人物与情节讥讽首相张居正支持边将王崇古、吴兑、方逢时等利用三娘子招降俺答事件。[1]明建国后北方边地受到蒙古骚扰两百余年,隆庆四年(1570),边将上疏主张对蒙古首领行安抚政策,大臣对此意见不一,张居正等支持安抚主张,对蒙古首领俺答赐封,对深受俺答宠爱和器重的三娘子封为“忠顺夫人”。倡议此策的边将此升官,主战官员受到处分。汤显祖支持主战,写过多首诗明确表示对明与蒙古关系的关心及妥协政策的不满。二是讽刺明政府对日本关系上的无能。万历二十年(1592),日军出征朝鲜,朝鲜向明朝请求援助,明朝派军作战,不能决胜,直至七年后日方丰臣秀吉病死战争才结束,明朝大臣对日和战之争不休。《牡丹亭》中科考试卷的题目是对金策略“和战守三者孰便”,柳梦梅的回答名为主战,实为主和,“生员也无偏主,天下大势,能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战;可战,可守,而后能和。如医用药,战为表,守为里,和在表里之间”(第四十一出),得到主考官苗舜宾的表扬。试答的内容乃借插科打诨嘲讽无能又虚伪的明政府。三是讽刺最高统治者之腐败。明朝中后期的最高统治集团对内忧外患视若无睹,荒于政务,日益腐败。如明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钧皆贪财好货登峰造极,《牡丹亭》以识宝大臣苗舜宾收集到奇异珠宝而受宠提拔为科举典试官;明武宗朱厚照好色荒淫,多次到民间抢夺妇女,《邯郸记》第十三出《望幸》编述唐玄宗东巡的情节对武宗南巡扬州掳掠民女之事进行讽刺,可以肯定,汤显祖“绝非随意点染,其矛头分明是对准明代皇帝”。[2]

(三)礼教和人性之刺

明统治者尊崇孔子,加强礼教,推崇理学,均为钳制思想,加强其专制统治。“临川四梦”揭示了礼教和理学对人的危害性,这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女性的压迫,它剥夺以杜丽娘为代表的女性正当的权利,通过妇女教育压制其思想,在行动上则严密禁锢,使女性完全沦为男性的工具;二是对普通民众尤其是读书人的精神戕害,如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思想荒芜,迂腐可笑,他言必称教条,而其教条不出《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范围。“四梦”还有对假道学者的嘲弄。《邯郸记》对假道学者的刻画尤为入神。卢生既得高官,既要贪享淫荡生活,但嘴里又要维护道学,他的下场是可怜的,纵欲淫乐使他一命呜呼。关于“临川四梦”礼教与理学之刺,学界论述较多,本文不多赘述。明代虚伪的礼教和理学统治,并未培育人性之善,反而彰显了人情人性的庸俗与丑恶,明中后期社会风尚不象前期那样朴厚,“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迷相高”(张瀚《松窗梦语》卷之七《风俗记》)。“临川四梦”对人情人性也多有思考和讽刺,如薄情负心者,这主要由《紫钗记》中的李益来表现。李益与霍小玉定下终身,但后来卢太尉挟持他并欲以女妻之时,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决计抛弃小玉而依附有权有势的卢府,最后历经变故却仍然回到小玉身边,李益的软弱和薄情受到了感情和道德的双重批判。再如卑劣势利者,在《南柯记》和《邯郸记》中,人们在主角淳于棼和卢生得意时毕恭毕敬趋之若骛,失意时则唯恐避之不及。“临川四梦”还讽刺了人性的堕落。《南柯记》中的淳于棼、《邯郸记》中的卢生都演述了人性堕落的过程。富贵之时他们都丧尽了善美之性与羞耻之心,沦为腐朽没落的人,这既与黑暗龌龊的官场环境有很大关系,同时亦由本人的“恶”性所决定。

二、“临川四梦”的讽世特征

首先,讽世意识贯穿于“临川四梦”始终。“四梦”的创作时间从万历十五年(1587)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作《紫钗记》时作者三十七岁,作《邯郸记》时五十二岁,前后十五年。四梦的创作正是作者思想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临川四梦”一以贯之的讽世意识反映出作者持久的否定态度和批判精神。作者感受到种种丑恶的现实,失望逐渐加深,有时乃至产生绝望和幻灭的情感,这在后“二梦”的佛道倾向中可见一斑。《南柯梦记题词》中说到“世人妄以眷属富贵影像执为吾想,不知虚空中一大穴也”(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南柯梦记题词》),将世人寻常追求的目标都视为空虚,实际否定了现实人生和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说,汤显祖是社会和时代的叛逆。但另一方面,汤显祖毕竟是深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熏陶浸染,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信念根深蒂固,他的社会地位和礼教的修养都限制他,使他不可能与旧观念完全决裂从而摆脱其束缚。所以“四梦”中的讽世意识局部又是有所波动起伏的,有时是较为软弱的。这些复杂情形反映出作为士大夫文人和思想者的汤显祖心灵的痛苦和思想的矛盾。

第二,“临川四梦”对仕宦人生和官场有最多的表现,其讽刺矛头指向最多的也是仕宦人生和官场。做官原是汤显祖青少年时期奋斗的目标,他中年以后大部分时光都在官场度过,但是仕途并没有给他提供治国安邦、大展宏图的机会,他在仕途上颠簸多年后出局。仕途经历让他见识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以及统治集团和国家机器的黑暗腐败。相对于封建礼法和传统文化,汤显祖对仕宦人生和官场的批判和否定是最彻底的。这既由他正直的个性和高洁的操守决定,也与他对官场的清醒认识和深刻体察有关。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逐渐转变和深化的过程。在“临川四梦”中,《紫钗记》对政治的嘲讽仅限于个别权贵,《牡丹亭》里有的高官如苗舜宾、杜宝并无十分可恶的表现,而到了后二梦里,贪官污吏都在官场中腐烂而不可自拔,本性并不很坏的人只要沉浸其中就被同化染黑丧失本性,《南柯记》里的淳于棼和《邯郸记》里的卢生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症结不在个别官僚士夫的道德品质,而在整个统治集团的政治风气。”[3]如果说“四梦”之首篇《紫钗记》的否定对象只是官场个别权奸的话,到了“四梦”之末篇《邯郸记》的否定对象便是整个官场;《牡丹亭》对时政的讥刺中还夹杂了些许对功业的期待,《南柯记》和《邯郸记》则完全否定了仕宦人生。汤显祖罢官回临川居家后,对官场人物往往不接待,“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4]

第三,“临川四梦”的讽刺是多指向的,不仅包括时事政治、官场科场,还有文化和人性,反映出汤显祖思考的广泛性。这显示了他对其所生活的时代的深刻体察,也反映出他对更深远的问题的积极探索。由于其思考的广泛深入,汤显祖被人们列为思想家。但“临川四梦”是一组文学艺术作品,不是单纯的哲学思考的演绎,而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和人生感受的抒发,这其中包含、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因为“四梦”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它在某些某些方面反而超越了当时的哲学思考。譬如《牡丹亭》中杜丽娘“惊梦”“寻梦”的行为以及陈最良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理学思想和礼教文化违背自然和戕害生命的真实面目,这比任何简单的批评和苍白的论证都要深刻。再如后二梦通过对社会丑恶现实和人性堕落过程的描摹以及梦醒成空的结果,揭示了人之存在的荒诞性和人生意义的虚无性。当然这里有佛道出世思想的影响。“临川四梦”讽刺的多指向特征反映出汤显祖多方面的广泛的思考。

三、结语

“临川四梦”的讽世意识既是作者个性和思想的反映,也是戏剧传统精神和时代革弊的强力表达。汤显祖个性耿介,精神不欺,操守高洁。儒道释思想的混合使他既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包括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参与,又具有距离意识。因而“临川四梦”虽然对社会现实集中描摹,敏锐地透视其中的丑恶人事并予以否定,但并不采取时事批判剧严肃写实与激烈的风格,而是采用“怪怪奇奇,莫可名状”(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二《合奇序》)的写梦手法,借助梦境外壳和讽刺笔法表达了他对社会世态和人性特征的感受与理解。从时代特征来看,明代中期以后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社会丑恶情形,促使晚明作家较多地强烈否定客观世界,暴露社会现实的阴暗面,譬如色情文学和公案文学就盛行一时。就戏曲来说,明代中后期戏曲一反明前期粉饰太平、道学气浓的作风,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讽刺戏曲,内容丰富,讽刺的矛头指向各个方面。讽刺成了时代主题之一。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作为一组传奇作品,凭借艺术大师的高水准创作,唱出了时代最强音,其讽世意识正是时代主题的强力表达,部分内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

课题名称: 花开三生,情深缘浅--浅析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

学生姓名: 李南兰

学 院: 中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蒋晓城

xx年 2 月 26 日

课题名称:花开三生,情深缘浅--浅析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

flowers of three lives ,deep love bute good luck is shallow-- research of the art of writing《the ten mile peach blossom of three life》

(1) 本选题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越来越开放,网络也越来越普及,国内自20世纪末,兴起一种文学新形势--网络文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众多网络小说平台不断发展扩大,网络小说的门槛越来越低,玄幻、武侠、仙侠、言情、都市、历史、穿越等小说类型在网络小说中不断创造数量极为庞大的文学文本,甚至有一部分成为新的文学经典。纵观当今文学现象,网络文学的发展一日千里,而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还缺少系统而全面的论著,网络上也仅有文学爱好者进行简单对网络小说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网络文学在数十年的光景中逐渐呈新型之势,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网络文学覆盖的读者已达 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并且男频和女频不相上下,男频诸如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等,女频诸如红袖添香、锦江中文网等。本人所研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在言情小说中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也称不上巨著。然而它独有的写作艺术与文学模式,开创了仙侠言情体裁的一个新境界,为众多女性读者为之痴迷,并称之为“仙侠言情之红楼”,在心中的地位没有其他书可以比拟。因而选此为题。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自网络文学兴起以来,虽然大部分读者都为之喜爱,进行书评或者在贴吧论坛抒发意见看法,但是鲜少有人对新兴的网络小说文本进行具体的解读分析论述。因为这些小说没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没有诸多作家学者的关注与认可,甚至在茫茫网络文学中一逝而过,但不能否认在数年之后,网络文学也能历经沉淀,出现耀眼的珍珠。因而算是较新的论文选题。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语言写作艺术特色,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题目意义和在文中的体现,以及小说写作模式与叙述方式的独特性三个方面。

难点:怎样在没有任何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依据文学语言分析模式与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而有意义的研究。

创新点:能够脱离传统论文对于文学著作的研究仅限于经典传统或者大众认可的文学文本,关注网络文学,关注新型小说构成。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引言(研究背景及原因)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学意义

2.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写作艺术研究

2.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语言艺术特色

2.1.1以诙谐写悲凉2.1.2以无情衬有情

2.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构艺术特色

2.2.1错杂但合理的倒叙

2.2.2繁复但合情的插叙

2.2.3三生三世的布局结构

2.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塑造特色

2.3.1有情却无情的白浅

2.3.2无情却有情的夜华

2.3.3形象生动的其他角色

3.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亮点与瑕疵

3.1创新点与亮点

3.2瑕疵与局限

4.总结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剖析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折射出的内涵及意义

(5) 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课题研究步骤:

(a)查阅并研读相关资料及参考文献;

(b)撰写开题报告及上交审核;

(c)撰写本课题论文;

(d)修改提交审核。

2、课题研究方法措施:

(1)资料收集方法

除了图书外,数据资料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为上网查寻、借阅图书、查阅报刊杂志等。

(2)资料研究方法

结合图书馆图书与数字资源,搜集。

《神墓》《诛仙》《天行健》《造化之门》,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造化之门》了!!这些基本都看过了。内容都挺有意思的、。就是《造化之门》比较有意思有点新意了!

《穆天子传》竹简所书,《飘邈之旅>古代地球版 先秦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西晋初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於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其中的宗周,经学者研究,认为是指洛邑(今河南洛阳);穆王的西行路缐,当是从洛邑出发,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新疆,到达帕米尔地区(西王母之邦)。

紫色年华杂志仙侠

锦夜 作者:花火小狮从成绩平平的少女喻颜踏进程锦艺术学院的第一天起,程月光命运的齿轮开始偏离方向——前女友胡蓝蓝突然成为亲生父亲的情妇;远在国外留学的弟弟悄无声息回国的第一天却遭遇车祸。而喻颜一夜之间的“幸运”背后却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秘密赌约;她曾用三年的时间来修补那一天给她带来的伤害,却再次遭遇对感情绝望和悲伤;而十八年前的“桐花街”又为何成为不可触碰的过去;这一切到底有何关联?

你还是从网上连载吧!在新浪、腾讯这类的网站,要是好多人喜欢的活就可以出版了呢!

最近仙侠类的稿子收到的比较少了可以试试《看小说》《超魔幻》《紫色年华》建议你去写手之家,豆瓣稿费银行,天使领域-浮云殿看看里面有各种类型杂志的约稿函,稿费标准,征稿要求都有明确的标注祝你成功,有问题可追问~

关于莆仙戏文化的研究论文

莆仙戏概述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其中,《琴挑》、《三打王英》、《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晋宫寒月》、《叶李娘》、《状元与乞丐》、《江上行》等优秀剧目誉满全国剧坛。剧种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和柯如宽、江幼宋等,著名演员有黄文狄、林栋志、朱石凤、黄宝珍、王少媛等。 莆仙戏的起源 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 莆仙戏的历史 莆仙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晋未南北朝,中原百姓大批南迁福建,当时盛行的中原"百戏"亦随之传入福建莆仙。并形成了在语言,唱腔和表演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声腔。 唐代莆仙民间歌舞百戏盛行。据传,唐开元间(713-741),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苹,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苹"条,《唐宋传奇梅妃传》)。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后来回莆,明皇赐其一部"梨园",带回供宴乐,于是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传播莆仙。故莆仙音乐歌舞有"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唐咸通间(860-873),福州玄沙寺住持宗一大题,"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见宋沙门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唐代"百戏",亦称"散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见《旧唐书.音乐志》,丰富多彩的杂戏和歌舞表演。 宋代,兴化文化较发达,文人中举及在外居官的不少。他们有的善音律词赋,好歌舞杂剧,多置有家乐自娱。宋时莆田文士方梅叔,是个"岁得束修及青云贵人馈遗以自肥"的塾师,也"买歌伎数十人",尽日在家"吹笙鼓琴,以娱宾客"(见宋王迈《瞿轩集》卷十一《莆阳方梅叔墓志铭》)。蔡京一家,在宋时多居官显要,在京常"家宴张乐",令家乐优伶给表演杂剧取乐(见宋周晖《清波杂志》)。其家乡仙游赤岭子侄,每宴亦令歌会歌舞,据调查赤岭现今流行的"十番",有"大乐"和"小乐"之别,规范严谨。乐员演奏时需张"凉伞",穿礼服,据说是宋代官家宴乐之遗响,(见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油印本《仙游县戏曲调查资料》)。莆仙戏的表演特色 莆仙戏的表演据所发掘的资料证明,它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的基础上形成独特表演艺术。唐咸通年间(860-870)莆泉巷《言谈录》载:"承隋唐之后,兴化百戏兴焉"。到公元954年《连江里志》记:"蔡太师作寿日,优人献技有客以丝系僮于四肢为肉头傀儡戏。"莆仙戏的表演艺术继承了迈子余年遗留下来的古南戏传统表演,莆仙戏《目连》等传统剧目里的表演就保持着宋杂剧、傀儡戏的综合艺术面貌,被称之谓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大棚目连戏之剧本,曲牌,声腔,鼓板,表演身段,动作程式和舞台上的一桌两椅,脸谱,化装,服装和戏帽以及道具与傀儡目连戏等一模一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这是莆仙大棚目连戏全面搬演傀儡目连戏的遗迹.莆仙戏目连戏中的表演,有”目连挑经”,罗卜的”三步一拜”,刘四贞的”十八拔”,刘贾的”蛤蟆拜”,古背生的”三节弯”,聋哑的”公背婆”等.从主角到配角,从人物形象到表演规格,都运用了人模仿傀儡的表演,并综合组成了曲牌,鼓板,表演三结合的规范化,历代流传,相继不绝.莆仙戏演员的基本功,总称为”傀儡核”,手部动作”上不超于眉毛,下不低于肚脐”的艺术规格.如生角的”抬步”,旦角的”蹀步”,净角的”挑步”.丑角的”七步溜”,都保持傀儡形象,当演员要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喜用"雀跃步",怒用"双摇步",哀用"双掩面",乐用"双体肩"俱以形象表达,不拘表演感情。至今莆仙戏的演员基本功仍是继承傀儡戏的表演特色。莆仙戏人模仿傀儡演法的艺术传承,也是受宋元傀儡戏的影响。《双鞭回两锏》中秦叔宝与尉迟恭在互相激烈对打时,秦持双锏,尉拿单鞭,运用傀儡的打法,双打、双钩、双上、双下、与傀儡表演形式,动作和身段一模一样。又如《苏武与李陵》中,苏武手持节杖,走老人步,配合"三节弯"的身段形象与李陵登台"望故乡"作"跌脚"、"摇步"、"趋保"、"魁斗吊"等。俱叫"傀儡介",保持人演傀儡的形式和特色;再如《吕蒙正算十八罗汉》中,吕蒙正与两和尚配合,模仿傀儡形象,唱念做与傀儡演技相同,特色即有和谐幽默的表演,又有保持人演傀儡戏的艺术。 莆仙戏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现在,莆田市在荔园路兴建莆仙大剧院,以复兴我们古老的莆仙戏!目前,莆仙戏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仙戏的30年光影流转 2008年初,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莆仙戏名演员、从艺半个多世纪的黄宝珍老人榜上有名。黄老的唱腔堪称莆仙戏剧界的一大代表,她先后演出了《孟道休妻》、《春江》、《叶李娘》等50多部剧目,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女旦形象。在黄老的记忆中,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仙戏两次参加国庆献礼可以算是其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1959年,莆仙戏《团圆之后》、《三打王英》剧目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分别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时隔20年后,1979年,莆仙戏《春草闯堂》又一次赴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再次受到好评如潮。除了这两次参加国庆献礼活动外,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后,莆仙戏还曾有过多次晋京的经历。1981年,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应调晋京演出;1985年,莆仙戏《秋风辞》晋京参加全国戏剧观摩演出;1986年,莆仙戏《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再次晋京展演。这些剧目饮誉京城,轰动全国,并连获大奖,为莆仙戏在中国剧坛赢得重要一席,也为莆田市赢来了“戏曲之乡”的称号。“文献名邦”之文化精华30年来,莆仙戏在传统保留剧目5000多个的基础上,又迎来戏剧精品创作生产的高潮。上世纪80年代,涌现郑怀兴、周长赋、王顺镇、姚清水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剧作家群。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剧目,特别是新编历史剧,在福建乃至全国都独树一帜,被专家称为闽派戏剧。莆田市先后有30多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获得头奖。其中,《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都获得过全国剧目评比头奖,《江上行》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第七届艺术节“文华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个剧团移植上演莆仙戏《春草闯堂》,300多个剧团移植排演《状元与乞丐》。《团圆之后》、《秋风辞》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春草闯堂》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喜剧。一个剧种有3个优秀剧目同时列入全国20大剧目,这在其他剧种里是不多见的。在全国第17届戏剧演员“梅花奖”的角逐中,莆仙戏名旦王少媛荣膺殊荣。2007年,她作为福建省文艺界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七大。同时,莆仙戏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30年来,共结集出版的《莆仙戏史论》、《莆仙戏剧文化生态》、《莆仙戏艺术丛书》等10多部研究专著,近400万字,为进一步弘扬莆仙戏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动“申遗”工作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11月,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莆田市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莆田市正按实施意见拟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基础工作。此外,对莆仙戏优秀传统折子戏及名老艺人的表演艺术的复排、录制等保护工作任务完成过半。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11月,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莆田市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莆田市正按实施意见拟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基础工作。此外,对莆仙戏优秀传统折子戏及名老艺人的表演艺术的复排、录制等保护工作任务完成过半

海洋妈祖文化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年间且莆田妈祖是人,也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一个美丽的岛屿——湄洲岛。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妈祖为家中之小女。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关于妈祖文化,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曾涉猎这个领域,现代专家学者也进行认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举行妈祖千年祭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着重从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进行研讨。从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从妈祖文化的外延来说,则是指妈祖信仰持续一千年来形成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即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的作用。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而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由此记载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跟台湾连结在一起的中国领土。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石碣,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沈有容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令其无条件撤离后的刻石纪功。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水师复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在科学技术史上,妈祖庙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古代一种航海习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许多妈祖庙内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致远号”军舰模型。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一批妈祖庙古建筑,如福建泉州、山东、江西景德镇、广东澄海、贵州镇远和宁波庆安会馆等天后宫,从庙宇结构造型到各类雕刻构件,都是极为珍贵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此外,各地妈祖庙还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实物资料。天津天后宫所存的灭火“水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机械消防器材之一。妈祖文化的外延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一百万字。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妈祖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在本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学者的注意,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台湾学者李献璋自60年代起,经过20年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妈祖信仰研究》一书,成为妈祖研究第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专著。妈祖故里的学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先后举办了五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厦门、宁德等地方也举办过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后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在澳门出版了《澳门妈祖论文集》;在台湾出版了《妈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还有《两岸学者论妈祖》、《妈祖信仰》(李露露)、《天后妈祖》(曾昭璇)、《江海女神妈祖》(吴金枣)等对妈祖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也有《妈祖》、《林默娘》、《妈祖传奇故事》、《妈祖的传说》、《中华与妈祖文化》、《湄洲妈祖千年祭》、《妈祖祭拜宴会》等一大批文献资料、学术专著、文学作品、大型画册等。莆田还举办《妈祖信仰源流展》从神的角度讲,妈祖已是千岁高龄。千余年沧海桑田,中国变了,世界变了,人类文明进步了,科学技术发达了,然而,作为一种信仰——对妈祖的崇拜及其研究,却没有因时代的推进而泯没。今天,我们对妈祖文化的形成及其信仰作一番讨论,不说没有必要。莆田工艺美术莆田是全国荣获工艺美术国家级区域品牌最多的城市。 继2003年我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木雕之城”称号后,2006年我市仙游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07年我市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08年我市秀屿上塘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银饰之乡称号”。今年8月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礼仪用品工业协会的专家考评组通过了对我市礼仪用品产业的考评。“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是我市工艺美术行业获得的第五块“国字号”品牌。木雕工艺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精微透雕”著称,是福建乃至全国木雕工艺的发源地之一。2008年,莆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授予“中国木雕之城”的荣誉称号。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莆田木雕为闽中经济、文化、习俗、艺术所熏陶,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繁富、刀法活泼、刻工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莆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典家具莆田的古典家具,将久负盛名的木雕工艺与传统家具巧妙融合,做工讲究,造型优美,意蕴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价值。2006年,莆田仙游县还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荣誉称号。金银珠宝莆田金银珠宝行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深,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誉为“中国银饰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李耕国画李耕(公元1885-1964年),原名李实坚,字砚农,仙游县人,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李耕人物、山水、写意、工笔无不精能,其艺术成就不仅在国内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享有盛名,徐悲鸿评赞“有奇拙者,首推李耕君,挥毫恣肆,可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李耕一生致力于中国人物画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还创立了“李耕画派”,后辈师法者甚众。莆田四大名果荔枝“荔城无处不荔枝”——这是郭沫若对莆田的第一感觉。自唐代起,莆田就开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种多、果粒大、果色艳红、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气浓郁,质量优而名扬海内外,主要品种有“陈紫”、“宋家香”、“状元红”等。龙眼莆田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始于隋唐,宋明尤盛。由于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所以莆田龙眼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全市现有品种80多个,为全国最多。枇杷莆田枇杷色泽鲜艳,果个特大,肉软汁多,甜酸适度,味美爽口,品种达100多种,主要有“解放钟”、“长红3号 ”、“莆选1号”、“早钟6号”、“白梨”等,单果重为全国最大(解放钟最大单果重172克,为世界之冠),主产区常太镇号称“中国枇杷第一乡”。文旦柚莆田文旦柚,又名蜜柚,以仙游度尾的出名。1984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视察时,品尝之后为它命名“度尾无籽蜜柚”。文旦柚每年秋季成熟,果实无籽,果味酸、香、甜,食之爽口,嚼之无渣,富含维生素C,曾被清朝列为贡品。莆仙戏曲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其中,《琴挑》、《三打王英》、《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晋宫寒月》、《叶李娘》、《状元与乞丐》、《江上行》等优秀剧目誉满全国剧坛。剧种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和柯如宽、江幼宋等,著名演员有黄文狄、林栋志、朱石凤、黄宝珍、王少媛、黄艳艳、黄建英等。莆田十音八乐十音与八乐是流行于莆田市境内的传统民间音乐,是器乐、声乐和表演的综合艺术。十音又称十番。古时十音演奏多用琵琶、三弦、笙、笛子、老胡、二胡、文枕琴、拍扳、云锣等十种乐器,所以叫十音。近代十音的演奏、乐器、曲调都有较大的改革。现在十音使用的乐器有:笛子二把、四胡一把、尺胡三把、老胡一把、八角琴一把、小三弦一把、云锣一架(由七个不同音色的小云锣组成)。莆田的十音分为“文十音”和“武十音”两种。八乐是在十音的基础上加上打击乐组成,并以伴唱为主的艺术形式,伴唱者多为妇女或儿童。其打击乐器主要有: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五种,同时由八人组成管弦乐伴奏,其中两人吹笛子、两人拉尺胡,四胡、老胡、三弦、八角琴各由一人执掌,有的还要加上唢呐,使音响效果更佳。八乐与十音不同的是它是以伴唱为主,锣鼓点渗透到唱腔之中,有时突出文乐,有时突出武乐,有时文,有时武,热闹异常,别有风味。八乐与十音表现形式既可坐奏又可行奏。莆田赋莆阳,闽海之雄邑也。远系扬州,早属百越;陈始立县,宋初设军①。方圆不过百里,置郡不过千年,而人物奇伟、文教彰明,世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郡人习勤勉、性坚韧、轻远游。所涉行业,素多翘楚。复称无兴不成镇②、国之犹太人。斯土何异,竟毓之盛?造化何缘,独钟此间?其地偏狭,然镇要冲。依福州而接泉厦,枕戴云而眺台海。汉晋以降,南渡日频③。胼手胝足,不问衣冠草莽;筚路蓝缕,同启深山密林。围海造地,斩蒲作田。筑堤障潮,修陂治水。变斥卤为膏腴,易沮洳为肥美。更兼晒盐制糖,辟港开埠,昔日蛮荒,竟成富庶。至若民稠地窄,士族遗风,于斯激荡。向学遑论贵贱,教子唯有读书。比屋业儒,家弦户诵。闺阁画眉,常出善吟女史;市井钉铰,不乏工咏骚人。遂科甲相望,簪缨蝉联。礼乐诗书之盛,八闽独冠;魁人韵士之多,天下鲜俪。及其沃土深启,民智日开,莆之山川愈丽,风物愈奇。朝则东山晓旭,暮则西岩晚眺;晴则九华叠翠,阴则壶山致雨。春观木兰初涨,夏游西湖镜荷;秋赏白塘明月,冬访谷城梅雪。学禅当谒南山松柏,朝圣且闻湄屿潮音。烟藏石室幽,水激钟潭响。麦斜崖峭以居云,古囊峰叠以列巘。鲤湖瀑奇,游九仙而叹霞客;永兴岩秀,妆玉女而驻张公。有山珍海味、名果佳粉,满川稻浪、遍野蔗云。红映千家知荔熟,翠浮十里觉舟轻。人道江南虽好,亦复如之。然产奇景异,难抵士贤。其豪英俊彦,灿若星辰。履波默娘救难,投水钱女酬陂④。采苹耽梅,还明珠以自惜;徐寅擅赋,逆昏主而东归⑤。林蕴忠烈,颈岂顽奴砥石;文龙节义,身宁累臣衅鼓⑥。名重庆历,书列四家,千年君谟有几?庐隐夹漈,志入三通,百代渔仲无双⑦。贵居庙堂,俊卿平生忧国;贫处草野,绍叔一己研天⑧。艾轩理深,道比程朱;后村词豪,调近辛陆⑨。毁家纾难,林先生之懿德;劾奸谢勋,江御史之洁行⑩。浩浩乎!地生雄杰添正气,天遣贤哲寄斯文。比事千载,逝者可追。今逢治世,更续鸿篇。承名邦之厚俗,焕重教之淳风。笔健文坛,似临风之嘉桂;才盛科苑,如吐蕊之兰英{11}。翰墨香追曾、李,雕艺巧步廖、郭{12}。醒地藏以雄风,少林院古;震京华以遗韵,莆仙戏雅{13}。湄洲岛丽而神灵,秀屿港深而海阔。以港兴城,以工强市。气同乳虎,势若鲲鹏。前贤有知,当欣薪火不断;后人有感,应以吾莆为豪。噫嘻莆阳!地不嫌瘦,堪植松柏;郡不厌小,且蔚人文。其气灵秀兮,壶兰清淑;其人勇慧兮,耕山驭海;其魂雄健兮,穷通达变;其志高远兮,将以有为。而以华夏之大,地灵人杰如莆者,岂不众哉。所谓:天生地育,自强在人。如此僻隅可成邹鲁,蓬蒿可变繁都,焉赖造化之独钟耶?转载自8月17日《光明日报》王 鸿注释:①陈始立县:陈光大二年(568),莆田首次立县,隶属丰州(治设今福州)。宋初设军: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莆田首设州级地方建制“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从此成为“八闽”之一。②无兴不成镇:兴,指兴化人(莆田人)。莆田人素有“闯天下、走四方”传统,民间自古流传“无兴不成镇”的谚语。③汉晋以降,南渡日频:据史载,汉代就有北方汉民入莆。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造成中原大乱,士族衣冠相率南渡入闽避难,为数不少的人在今莆田一带定居。该南迁过程一直持续到宋初。④默娘:即林默娘,宋初莆田县人。生前乐善好施,常于海上履波救难,逝后被尊为“妈祖”或“娘妈”。现被尊为“海上和平女神”。钱女:即钱四娘,宋长乐县人。宋治平年间携家资来莆创筑木兰溪陂,三载功成。然遇溪洪暴发陂溃,悲愤投水而死,时年19岁。⑤采苹:即梅妃,姓江,唐莆田县人。曾为唐明皇爱妃,后因杨太真迁上阳东宫。明皇曾密赐珍珠一斛,不受,赋诗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徐寅:唐末莆田县人。博学多才,尤擅作赋,辞藻华美,时人号“锦绣堆”。后梁开平四年(910)再试中进士第一。因不肯改赋被梁太祖朱温削去状元名籍,拂袖东归。⑥林蕴:唐莆田县人。贞元年间任西川节度推官。节度使刘辟谋反,蕴力谏,辟怒,命行刑者以刀磨其颈胁迫。蕴怒叱曰:“死即死,吾颈岂顽奴砥石耶?”文龙:即陈文龙,南宋莆田县人,著名抗元民族英雄,咸淳五年(1269)中状元,曾任参知政事、知兴化军。⑦君谟:即蔡襄,字君谟,仙游县人。北宋名臣。擅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渔仲:即郑樵,字渔仲,莆田县人。南宋著名史学家、博物学家。隐居夹漈山草堂潜心著述达三十年。其《通志》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⑧俊卿:即陈俊卿,莆田县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第二。乾道年间拜相,忧国忧民,以选贤举能为己任,人称“乾道相业”。绍叔:即陈绍叔,号浮丘子。元末莆田县人。以个人之力坚持从事天文科学研究,曾先后以木、铜制成测天仪。⑨艾轩:即林光朝,号艾轩,世称“南夫子”。莆田县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开创“红泉学派”。后村:即刘克庄,号后村居士。莆田县人。南宋著名词人、诗论家。⑩林先生:指林兆恩,世称“三教先生”。明莆田县人。创“三教归一”学说。嘉靖年间,莆田倭害甚烈,倾尽家产赈济难民。江御史:指江春霖。清末莆田县人。曾先后8次弹劾袁世凯,又劾庆亲王奕匡卖官纳贿,时人誉“直声震天下,有清御史第一人”。(11)嘉桂:指当代著名作家郭风,原名郭嘉桂,莆田县人。代表作有散文诗《叶笛》、《松坊溪的冬天》等。兰英:指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林兰英,女,莆田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2)曾:指曾鲸,莆田县人。明代著名肖像画大师。创特有“凹凸法”,人称“波臣派”。李:指李在,莆田县人。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工山水,兼工人物。廖:指廖熙,莆田城厢人,清末木雕名家。木雕“关公座像”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郭:指郭怀,清仙游县人。乾隆年间石雕名家,被称为“八闽雕龙始祖”。(13)少林院:指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系嵩山少林寺分寺,并称“南北少林”。莆仙戏:福建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人模仿傀儡演法的艺术传承,也是受宋元傀儡戏的影响。《双鞭回两锏》中秦叔宝与尉迟恭在互相激烈对打时,秦持双锏,尉拿单鞭,运用傀儡的打法,双打、双钩、双上、双下、与傀儡表演形式,动作和身段一模一样。又如《苏武与李陵》中,苏武手持节杖,走老人步,配合"三节弯"的身段形象与李陵登台"望故乡"作"跌脚"、"摇步"、"趋保"、"魁斗吊"等。俱叫"傀儡介",保持人演傀儡的形式和特色;再如《吕蒙正算十八罗汉》中,吕蒙正与两和尚配合,模仿傀儡形象,唱念做与傀儡演技相同,特色即有和谐幽默的表演,又有保持人演傀儡戏的艺术。 莆仙戏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现在,莆田市在荔园路兴建莆仙大剧院,以复兴我们古老的莆仙戏!目前,莆仙戏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仙戏的30年光影流转 2008年初,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莆仙戏名演员、从艺半个多世纪的黄宝珍老人榜上有名。黄老的唱腔堪称莆仙戏剧界的一大代表,她先后演出了《孟道休妻》、《春江》、《叶李娘》等50多部剧目,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女旦形象。 在黄老的记忆中,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仙戏两次参加国庆献礼可以算是其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1959年,莆仙戏《团圆之后》、《三打王英》剧目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分别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时隔20年后,1979年,莆仙戏《春草闯堂》又一次赴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再次受到好评如潮。 除了这两次参加国庆献礼活动外,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后,莆仙戏还曾有过多次晋京的经历。1981年,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应调晋京演出;1985年,莆仙戏《秋风辞》晋京参加全国戏剧观摩演出;1986年,莆仙戏《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再次晋京展演。这些剧目饮誉京城,轰动全国,并连获大奖,为莆仙戏在中国剧坛赢得重要一席,也为莆田市赢来了“戏曲之乡”的称号。 “文献名邦”之文化精华 年来,莆仙戏在传统保留剧目5000多个的基础上,又迎来戏剧精品创作生产的高潮。上世纪80年代,涌现郑怀兴、周长赋、王顺镇、姚清水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剧作家群。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剧目,特别是新编历史剧,在福建乃至全国都独树一帜,被专家称为闽派戏剧。 莆田市先后有30多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获得头奖。其中,《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都获得过全国剧目评比头奖,《江上行》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第七届艺术节“文华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个剧团移植上演莆仙戏《春草闯堂》,300多个剧团移植排演《状元与乞丐》。《团圆之后》、《秋风辞》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春草闯堂》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喜剧。一个剧种有3个优秀剧目同时列入全国20大剧目,这在其他剧种里是不多见的。 在全国第17届戏剧演员“梅花奖”的角逐中,莆仙戏名旦王少媛荣膺殊荣。2007年,她作为福建省文艺界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七大。同时,莆仙戏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30年来,共结集出版的《莆仙戏史论》、《莆仙戏剧文化生态》、《莆仙戏艺术丛书》等10多部研究专著,近400万字,为进一步弘扬莆仙戏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动“申遗”工作 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11月,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莆田市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莆田市正按实施意见拟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基础工作。此外,对莆仙戏优秀传统折子戏及名老艺人的表演艺术的复排、录制等保护工作任务完成过半。

仙洞旅游文章

如今仙洞山共有两处供奉神农大帝,另一处是山顶近年修建的无极殿,在此可鸟瞰蓬壶全镜。与无极殿相连的是供奉妈祖的天后宫。仙洞山石奇树秀,移步即景:来鹤台、仙人指、藤门鸟道、蝠地洞天、神农洞府、静林听蝉等等。来鹤台近仙洞山顶峰部位,凸出树梢,远观有石佛念经之态。仙洞山有一些石刻,最诱人解读的是变型心,它把心字的两个点巧妙位移上下,上圆下方,有天圆地方之说,左右两行字:提起千万般,放下皆无事,很有佛家超然境界。仙洞山的树以槠树为主,阔叶林茂密参天,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如果夏日来此,一股清凉山风便有洗尘之爽。仙洞山四季宜人,可以说是春天读雾,夏日看雨,秋季听风,冬至望远的好去处。

1、仙人洞镇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人洞、有国家AAAA级景区冰峪沟和天门山、有中国美丽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马道口、有满族风情村韩家沟、有大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圣水寺……成为庄河北部旅游集散中心。

2、仙人洞镇位于庄河市北部,东临塔岭镇,西连步云山乡和蓉花山镇,南与太平岭满族乡和大营镇接壤,北靠岫岩,是庄河市北部的经济、文化、旅游活动中心,是集水源地、山区、旅游集散地于一体的复合型乡镇,32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水丰茂、人文丰厚、美丽丰饶……

花溪有天河潭,南江有大峡谷,青岩是古镇,“泉城五韵”有香纸沟,我的家乡大寨有一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大洞——神仙洞。我家乡的这个洞有着神幻的色彩。据老人们说,这里曾经有神仙居住过,因此才得此名。到了近代曾经有过红军战士在此居住,由于这个洞在山与山之间,所以人迹罕至。但每每到了春天的时候,村里人总习惯带上一些祭品去祈求来年的好收成,一些些好运气。这个神秘的大洞深深地吸引着我,带着一丝丝的欣喜和好奇,我邀上了一些伙伴同大人们一起向它出发。沿着蜿蜒的小道前行,路旁长满了各色各样的小花,这些小花微微地点头,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在野花丛中间有一条小河,小河水清澈见底,还可以看见一条条小鱼欢快的游动。“哗啦啦,哗啦啦......”伴着这呼啦啦的水声我们一路向前。经过弯曲的小路,终于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大洞。放眼看去,视线都被黑暗所遮挡,站在洞门口,我不经惊叹大自然的魅力,鬼斧神刀般的技艺。在洞口堆积着许许多多的黑石头,大的,小的,圆的......形状各异。然后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找一块宽敞的地方,把带去的纸烛、祭祀食物一一摆放做完了这些就可以向上天祈求了。祭祀活动还在继续着,可我已经不能抑制自己的好奇心了。我走进洞口,望着四周,洞口大约高20米,宽50米左右,但是光线很暗,以至于很难知道它的深度。手拿着电筒,蜡烛,我们小心翼翼地踏上洞里面。里面除了手电筒和蜡烛的光以外,没有其他的光,透过电筒的光我看到了洞里面的奇妙的世界。垂悬在洞里的石头,形状很奇怪,听一个姐姐说这种石头叫钟乳石,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这些石头的很漂亮,虽然没有大理石的平滑,却有它独特的手感。当灯光照在这些石头上,犹如到了海底世界。洞被石头分成了两层,要经过一潭很深的水才能到达第二层。里面的水很凉,手指一碰到就觉得像是冬天的水一样,冰得透骨。很可惜由于没有时间和充足的准备,我们只得在潭水处停了下来。临走,我们各自带回了许多漂亮的小石头作纪念。出洞口,大人们都在等待着我们。洞外的花花草草在风中纷纷扬扬,好像知道我们要走了,都有点舍不得。沿着弯曲的小路,我们哼着小曲地下了山,一路上小鸟欢快的唱着歌,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小花争先恐后地扬起了头,好像在告诉我们:“这里的美景都是我们的功劳。”我回过头看了看,脸上不自觉地泛起了笑容,慢慢挥动着手向它们告别。记得刘禹锡曾经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看来,有山美、有水美、有洞的地方更美。生长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我怎么不自豪呢。家乡,我热爱的地方。

  • 索引序列
  • 仙侠游戏研究论文
  • 仙侠论文参考文献
  • 紫色年华杂志仙侠
  • 关于莆仙戏文化的研究论文
  • 仙洞旅游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