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家的小店----孩子的购物小天堂最近去姐姐家,看到姐姐家的小王子特可爱,虽然自己的辈分一下提高了,但毕竟成了长辈,我心里的感觉是既感动又高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很久没回家了,挨到春节终于可以补假回去看我那可爱的小外甥了,当然不能空手回去啦!虽然小外甥只有三岁,但一想到他那调皮可爱的模样,我的心里也是阵阵欢喜。帮他买礼物是肯定的啦,我要让她知道,姨娘我对他的爱可不亚于他的妈妈哦。虽然选礼物很简单,可是,我一天到晚上班,哪有时间逛街呀。好在同事巧姐有招儿,说有个地方的东西一定能让我喜欢,顺着她说的地址一看优优家的小店,嘿嘿,原来是一家网店呢!巧姐说她那五岁半的女儿很多的衣服、玩具等都是在这家名叫优优家的小店的店里买的。这我可得好好看看!我迫不及待地进到了店里,一看,果然!店里的儿童服装好多,各个年龄层都有卖,而且价格实惠,至于质量嘛,有巧姐的强有力保证,我自然一百二十个放心。我觉得,过年给小外甥是买新衣服比较实际。可是,毕竟第一次买小孩子的衣服,我一头雾水,赶紧去请教了老板一些问题。老板真的很亲切也很热心,从衣服尺码、颜色的选择到款型的设计、衣料的问题,事无巨细,都给我说明了一遍,真的让我太感动了,虽然是只是几十块钱的生意,可是老板都是很真诚地对待的。单单是这点,就足以让我觉得在这店里买东西非常的放心。在掌柜的帮助下,我很顺利地买到了一整套衣物。想像着可爱的小外甥穿上一定很哈人哦~总之,非常有成就感。呵呵,希望可爱的小外甥能变得越来越漂亮啦。可以说,这次的网购,真的非常愉快。呵呵……没想到,老板的发货速度很快,当天就打包发货,不到三天就到了。所有的东西都很满意。从包装上就能看出店家是个很细心的人,真的非常感谢。回家送给姐姐之后,她超喜欢的,一整套衣物,全备齐了,差点没乐开花。尤其是衣服,它的质量真的很好,手感非常舒服,同样质量的衣服在商场一般都要贵上1-2倍。总之,买的衣服那真叫便、靓、正。最重要的是,老板很好说,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答复都很详细,让我觉得彼此相处起来朋友一样。这不,姐姐事后还问我要了店址,优优家的小店,她说以后就在这买了,还介绍给了她的同事~!呵呵,我突然觉得自己在做好事一样,果然吖,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今天就抽点上班时间,写点自己的真实体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在网络这个龙蛇混杂的地方,大家和我一样都能体会到一份真诚。
第一,由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需要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对于现实问题有一定的关注,这对于高校扩招后一部分学习能力稍差、习惯于做命题作文的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毕业论文题目大一些,资料收集就相对容易些。所以,一些选题因难的学生便懒得认真求索适合自已实际能力的课题,而盲目地从网上摘抄资料,根本不考虑选题大小而充作自己的毕业论文。第二,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一般要求要反映社会现实。譬如经济学专业就将“把握当前的时代脉搏、体现中国政革开放的时代特点”作为选题范围的基本出发点。在给学生提出建议选题时尽量提供那些能够反映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内容的问题。这些反映我国当前热点问题的题目,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学生最终决定写什么题目,还需要他们自己进一步加以选定。而一些不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学生,往往不会考虑这些参考选题是否大小适宜的问题,而是直接选定一个题目就做。第三,从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看,平时缺少对学生在论文写作基本知识、方法、技能和分析能力方面的指导训练,而多数学生开始做毕业论文时还不具备提炼合适选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就是毕业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问题,关于毕业论文选题过大的问题比较普遍,并且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对题目的限定性不够的问题了,它是当前毕业论文写作中各种问题的综合体现。
1、理论联系实际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新颖性
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3、客观性
客观性主要是指要客观地把握自己写作毕业论文的能力。确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性的估计。只要充分估计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很好的完成。
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析和估计自己的能力。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论文里面的注释应该怎么写 是这样的: 比如你参考了某篇论文中的一段话,则在将鼠标光标点在这段话的末尾处,然后点击工具栏里的“插入”——“脚注和尾注”(可能在“引用”里面,视电脑而定)——确定。 这样,在你引用的那段话的末尾,即有了一个小小的编号,光标会自动跳到页末,那里出现了一个小五号字的脚注栏,你可以在里面输入被引用文章的详细具体信息。在你写文章的过程中,脚注尾注会自动调整顺序编号,并跟随正文移动,所以你不用担心会对不上。并且,你将鼠标移到正文中注解处那些小数字上的时候,还会出来一个小框,出现你脚注中的内容。你可以试一下。 至于格式,就是:作者,《XXXX》,出版社,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其实注释除了引文以外,还可以有别的,比如你在文中提及某条法条,可以将法条的具体内容写在注释里。 总之,你有什么想要添加说明,而有觉得直功添加对正文的连贯性无益的,都可以加入注释中。 至于参考文献,则是要放在整篇文章末尾的。格式和引文注释相同。 论文中批注带格式的上标是什么意思 多数论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导师批注论文中删除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论文的注释怎么写啊?什么是注释啊? 和“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必备部分,较有学术造诣的人士和专家历来都很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他们阅读一篇论文,往往先看“注释”和“参考文献”。从“注释”和“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对论题所涉及的有关文献了解情况,特别是对有关问题研究前沿成果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所以,论文写作时,必须十分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 ----------------------------------------------------------- 论文引用注释的格式 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着录(本刊参考文献着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 *** 数字按序编码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如果解释某些内容,或者引文来自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件法规、内部资料、工具辞书,以及转引自有关文章,均可做为注释(说明作者、题名和出处)。 注释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① 作者 : 《题名》 ,《刊名》 ,××××年第 ×期,第 × 页 引自专著: ② 作者 : 《书名》 ,出版者及×××× 年版 ,第 × 页 引自报纸: ③ 作者 : 《题名》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1〕 作者(所有作者全列—下同). 题名〔 J〕 . 刊名 , 出刊年 ,卷(期) : 起止页码. 引自专著:〔2〕 作者 . 书名〔 M〕 . 版次(初版不写). 译者(指译著, 所有译者全列) .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 页码. 引自报纸:〔3〕 作者 . 题名〔 N〕 . 报纸名 , 年-月-日(版次). 引自论文集:〔4〕 作者 . 题名〔 A〕 . 见 : 论文集编者 . 文集名〔 C〕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 页码. 引自会议论文:〔5〕 作者 . 题名〔 Z〕 . 会议名称 , 会址 ,会议年份. 引自学位论文:〔6〕 作者 . 题名〔 D〕 : 〔学位论文〕. 保存地 : 保存者 , 年份. 有谁知道论文中注释和脚注的区别啊? 5分 两者区别为 一 1 注释是对论文中不详细的地方进行的解释,为了不影响篇幅所以单独列出. 2 引用是指论文中引用别人的观点,尊重知识产权,也为了不负责任,所以标明 3 参考文献是指本文写作过程中所学习过的文献。二 脚注是通过符号标记顺序,解释一个词或一个人的意思,即注释,注释解释的词语或人名等意思是在本页文档的最下面。脚注就是一个顺序符号 三 注释一般放在说明位置,以括号标明。引用在论文中间标序号,然后在当页的页脚标出,也是脚注,参考文献列在论文的最后。 论文批注::代表l什么意思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在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HTTP包含命令和传输信息,不仅可用于Web访问,也可以用于其他因特网/内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各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 当我们想浏览一个网站的时候,只要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网站的地址就可以了,例如 baidu ,但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面出现的却是: baidu ,你知道为什么会多出一个“”吗? 我们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的网站地址叫做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就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门牌地址一样,每个网页也都有一个Internet地址。当你在浏览器的地址框中输入一个URL或是单击一个超级链接时,URL就确定了要浏览的地址。浏览器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将Web服务器上站点的网页代码提取出来,并翻译成漂亮的网页。因此,在我们认识HTTP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URL的组成。 例如: baidu/china/index 。它的含义如下: :代表超文本传输协议,通知baidu服务器显示Web页,通常不用输入; :代表一个Web(万维网)服务器; 3. baidu/:这是装有网页的服务器的域名,或站点服务器的名称; 4. China/:为该服务器上的子目录,就好像我们的文件夹; 5. Index:index是文件夹中的一个HTML文件(网页)。 WWW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 WWW(World Wide Web),是一张附着在Internet上的覆盖全球的信息"蜘蛛网",镶嵌著无数以超文本形式存在的信息,其中有璀璨的明珠,当然也有腐臭的垃圾。有人叫它全球网,有人叫它万维网,或者就简称为Web(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WWW的中译名为"万维网")。WWW是当前Internet上最受欢迎、最为流行、最新的信息检索服务系统。它把Internet上现有资源统统连接起来,使用户能在Internet上已经建立了WWW服务器的所有站点提供超文本媒体资源文档。这是因为,WWW能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音像)无义无缝的集成起来。WWW不仅提供了图形界面的快速信息查找,还可以通过同样的图形界面(GUI)与Internet的其他服务器对接。 由于WWW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查找和共享信息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世界上各种组...... "论文引用的注释统一采用脚注方式"是什么意思啊? 比如:“……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1) 在论文结束后添加注释: (1):出自托·约·登宁的《工联和 *** 》(1860年伦敦版第35、36页)。 大概就是这样的格式,论文的一些解释和引用都是这样做。 括号是圈,word软件里点格式——中文版式——带圈字符,就可以得到带圈字符,也可以在文档空白地方其他右键单击,选符号,然后选择需要的符号。 注释一般是这样的顺序:作者,书名,出版社(报社),版次,页数。 如何去除word 中批注的部分?老师的论文批注 逐个的 右键单击 骸注,然后 按m 键删除。 复制内容,然后新建空白word文件。另存就可以了。 论文注释中的[M] 号 是什么意思 〉 参考文献着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关于毕业论文中注释的问题 可以不写,不是必要内容一般只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这几部分就可以了如果想写的话,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7年版,第5页。)。 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注释也称注解,注明引文的出处,既是对原著作者的尊重,也方便读者查考和理解引文。 书写引文注释时,必须要注意统一。 (1)引用经典著作中的文句,要依次标注作者姓名、书名、集名、卷数、出版社民、出版年份、页码。引用报刊文章,则依次标注作者姓名、篇名、报刊名称、年月日或期数、页码。 (2)引用古籍原则上注明作者名、书名、篇名,没有篇名的注明卷数,篇名写在引号内、其间加“· ”分隔。 (3)引文注释分为:页末注(脚注)、文末注(篇后注)、文内注(夹注)三类。 页末注与正文之间一条界限,称之为注线,注释内容排在本页的最下方。 文末注(篇后注)排在文章之后,使用①、②等来标序。 文内注一般用小号字体,穿插在引文后面。 注释格式: 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论述时,引用他人观点来佐证、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代,可以在页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2、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果引用属于转引,应标明转引文献。如:王叶:《论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法学》2000年第5期,转引自郭文祥:《劳动法修改若干问题研究》,《社科战线》2007年第4期,第45-46页。 3、引用期刊论文、报章文章的表示格式Wie: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刊物(报纸)名,期号(出刊日期),页码(版面)。如: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2页。 4、引用网络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如: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第221页。 5、引用学位论文注明作者、论文名称、学校名、论文类型(硕士/博士),页码。如:王涌:《债的消灭根据考》,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第45页。 6、引用网络文章应标出作者、文章名、网址、访问时间。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网址,2007年6月9日访问。 7、引用合作作品的标示,如:韩大元、张庆福:《宪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8、引用翻译作品的标注:国民,作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刊载)机构,版次,页码。如:[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早检测论文查重系统我祝大家顺利通过~~~
你问你是现代战争吗?比如说上次的朝鲜试验核武器,韩国的阿里郎卫星就成功的监视到了现场。而之前阿里郎间谍飞行一直没有拍到,就是因为该地区的云雾太多,影响到了卫星的性能。还有就是,现代一些精密武器,比如导弹,如果遇到沙尘暴,大风大雨,就有可能使他的飞行轨迹发生偏离。还有一些枪,进了水就打不响了,这也是为什么越南战争中美国大兵喜欢用缴获的AK47的原因了,因为自己的枪太娇贵了,水一泡,再弄点泥进来,就开不了。重要是着三方面,对武器的影响。
当年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上的确有草船借箭但是那是周瑜干的。 气象武器 自古以来,军人们就幻想有朝一日能够操纵天气,对付敌人。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就是利用气象条件的一个故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呼风唤雨”的气象武器有时也被采用。人造暴雨用人工增雨的方法可以形成大雨、暴雨,甚至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伤人毁物。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为了阻断越南北方部队的装备运输,曾于1967~1972年,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毗邻地区秘密用飞机进行人工增雨,大约进行了2600架次的飞行,撒布了47409个碘化铅和碘化银装置,耗资16O万美元。其结果是造成局部地区洪水泛滥,使连接越南北方和南方的“胡志明小道”泥泞难行。人工干旱人工增雨相应地也会影响周围地区雨量的减少。这种“时空延伸效应”启发美国国防部萌生了制造“干旱武器”的念头。据悉,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曾于 197O年对古巴的“上游”云层进行过播撒碘化银作业,造成了古巴反常的干旱天气。人工造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在意大利的伏尔特河岸人工制造了5公里长、1.6公里高的雾层,使自己的军队在雾层的掩护下顺利地完成了渡河任务。人工消雾20世纪4O年代,英国就设计了一种被称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曾保障2500架次的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控制闪电美国曾制定一个“天火”计划,企图通过对积雨云播撒碘化银或金属丝偶极子的方法,抑制闪电的形成,据说此项计划已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还进行了减少云层间放电,增大云地之间放电频率的研究。如果此研究获得成功,就可以人为地制造火灾。引导飓风狂风恶浪对军队行动影响极大。元朝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都因遭受大风的袭击而惨败。如果通过人工引导飓风或台风。使之按照需要改变路径。移向敌方,将给敌方造成难以抗衡的破坏。美国国防部和商业部曾共同制定了一个“狂飙”计划,研究引导台风问题。
伊拉克战争观察:高温天气对交战双方有何影响?-------------------------------------------------------------------------------- 2003年4月2日 15:21 新华网主持人:新华网记者包尔文问:几天前,强烈的沙尘暴天气迟滞了美英军队对伊拉克的攻势。这几天,伊拉克境内的温度又明显升高,据报道,本周最高温度可能会达到摄氏39度。此后,气温还将进一步升高。那么,炎热的天气会对美英军队和伊拉克军队产生什么影响?答:进入4月后,伊拉克境内,特别是沙漠地区的气温很快升高。炎热的天气无疑会对交战中的美英军队和伊拉克军队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双方军队作战多日,本已十分疲劳,高温天气将进一步消耗他们的体能,削弱他们的战斗力。二、高温天气将使坦克或战车内部的温度比外部更高,使里面的战斗人员更加难以忍耐。三、如果士兵在作战时还穿着臃肿的生化武器防护服,那么他们在运动,特别是奔跑时会呼吸困难,消耗大量的体能,甚至会产生轻微窒息。四、高温天气也会妨碍一些高科技武器效能的正常发挥。五、高温天气将大大增加作战双方后勤补给的压力,特别是要源源不断地向前线士兵提供饮用水。总的来说,高温天气对美英军队的影响要大于对伊拉克军队的影响,因为伊拉克军队是在本土作战,对高温天气有很强的适应性,而美英军队则较难适应。但是,天气因素不会对双方的战斗力产生根本的影响。(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
军事气象学——气象与作战的结合
军事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武器的使用和技术装备的影响以及研究对军队行动实施气象保障的一门学科。它是气象学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一个分支。
军事气象学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在军事学、气象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的影响,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即使是同一种气象条件,也常常因人们主观处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赤壁之战借助东南风用火攻在战争中,正确运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历来被视为兵家不可缺少的一项指挥艺术,中国春秋末年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把天气、气候条件同与战争胜负有关的其他因素,并列为道、天(指阴阳、寒暑、时制)、地、将、法,并指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在古今中外战史上,巧用气象条件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如中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南风用火攻打败曹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利用恶劣天气,对珍珠港一举偷袭成功。与此相反,因疏忽气象条件而失利的战例也是屡见不鲜的,1812年拿破仑率兵60万进攻俄国,因不适应当地的大陆性的寒冷气候,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在俄军的反击下,最后只剩下2万余人。
在古代,作战样式和兵器都较简单,规模较小,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的影响更多地在于战术方面。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新技术、新兵器的出现以及与之相应的军事理论的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气象学在继续注意解决战术应用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开展了气象条件对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基于气象条件对各军兵种和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不同,军事气象学的研究逐步扩大到海军、空军、炮兵、导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等领域,并开展了军事气候和用于军事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研究工作。
海军舰艇部队领域的军事气象源于航海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舰艇航行、作战和训练的影响,舰艇防范或规避航危天气以及对舰艇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等。影响海军舰艇航行和作战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海雾、风浪等。
气象因素对武器性能和部队战斗力的影响
我国古代有许多利用有利天时作战取得战场胜利的例子。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中的曹操就采用谋臣许攸的建议,利用十月“秋高气爽,物干风燥”的天气连夜奔袭袁绍军乌巢屯粮基地;夷陵之战中,陆逊又故伎重演,利用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即使是武将出身的关羽,也有利用十月份快行冷锋天气的“大霖雨、汉水溢的天时”,筑坝蓄水,水淹于禁七军的精彩战例。可见,天气对战争的影响,自古就受到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敌对国家都互相采取气象情报管制措施,视气象情报为国家机密。二战初期地处西风带下风向的德国只能利用过去50年间的英吉利海峡天气图及潜艇发回的零碎天气资料,无法预测英伦三岛的天气变化,只好在挪威、冰岛、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扬马延岛(北冰洋腹地)设置秘密气象站。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袭摧毁了这些气象情报站,迫使德国在北海建立临时拖网气象船队或空降气象情报人员到英国本土去收集气象情报,但这些零碎不准确的气象情报始终未能帮助希特勒实施“炸平伦敦”的罪恶计划,希特勒只好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恶劣的天气。
一般来讲,参战时参谋部在制定战略、战役计划和临战时,都会充分注意和利用气象条件的。以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为例,足以说明气象情报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气象条件的正确与否本身就是一种战场指挥艺术。
现代战争多采用长途奔袭、大机群、大舰群作战,故要求及时准确地掌握战区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情报。现代战争又是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因而气象保障要求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化。现代战争节奏快,尤其重视初战,因此气象保障要快速、准确,以选择有利的开战时机。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全球气象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汇集遍布全球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C3I计算机系统高速传输、处理、集成,最后成功选择了1月17日发动首次进攻的时机。毫无疑问,气象情报与保障将是未来战争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1)气温与战争气温高低对武器性能和人体机能影响很大。严寒条件下,飞机、坦克、车辆等起动困难;橡胶轮胎强度下降,各种橡胶密封垫圈变脆、易裂;各种电子元件和器件的灵敏度下降;化学毒剂挥发变慢,染毒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达到,但持续时间长等。酷寒条件下,人员易冻伤,负重增加,消耗体力大,若是冰天雪地,还会引起雪盲。上述均会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最典型的战例是1941年冬,希特勒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因严寒而惨败。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好像上帝站在俄国人一边”,结果苏军大败德军,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军将士和人民的士气,为苏军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气温过高则造成机动车散热困难,耗油增加,发动机功率下降甚至熄火;雷达、电子元件和橡胶部件加速老化;大炮的炮膛磨损增大、升温太快导致连续发射的弹数减少;战机因气温高、气压低导致发动机功率减少,起飞滑跑的距离就要增加。炎热的天气还使士兵容易疲劳、浑身泛力,易中暑,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以1990年的“海湾战争”例,该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近10万人进驻沙特阿拉伯安营扎寨。然而,沙特阿拉伯属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7月份平均气温为36℃,最高气温超过50℃,夜间气温也在30℃左右;晴天占90%以上,终日无云无雨、烈日当头,相对湿度在30%以下,有时相对湿度为零。干燥炎热的空气加快了人体中水分的蒸发,在灼热的沙面烘烤下,即使不动的士兵每天也要喝23升水。更可怕的是,士兵们还要穿长衣长裤防化服装,背睡袋和食品。因抵挡不住炎热而中暑的士兵为数不少,大大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另外,高温使各种望远镜和坦克瞄准器看到的景物失真,射击的准确度下降。高温也迫使美军战车艾姆布拉斯坦克频繁加油和加水,美军后勤部门几乎是跟在进攻部队的后面进行供水和供油。虽然美军最终取胜,但炎热干燥的气候确实使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2)风与战争风与军事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风使各种炮弹弹丸的飞行路径发生偏离,弹着点远离目标区。强逆风还会降低徒步行军和车辆行驶的速度,延长行军时间。大风容易使舰船偏离和迷失方向。在海战中,逆风容易使人眼睛疲劳、观察能力下降,降低舰上武器的威力,所以应争取占领上风海域。海上的狂风通常还和巨浪联系在一起,能掀翻舰船,摧毁港口及军用设施。航空母舰则相反,因为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通常选择逆风,以便缩短滑跑距离。风还可以影响生化毒剂的浓度、染毒持续时间及传播的范围,最佳时机是顺风且比较稳定、风速不大的情况。
(3)云和雾与战争低云和雾对作战行动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见度下降,因而降低了观察射击的准确性,使飞机难以起飞和降落,给舰艇编队航行、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带来困难。在低温下形成的雾凇会影响有线通讯甚至使线路中断,车辆因大雾而无法行驶。在中低云飞行的飞机容易产生积冰和颠簸。雾和云还因为吸收各种电磁波而影响到导弹发射的准确度。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战斧”巡航导弹的命中率只有50%~60%,原因就是云雾天气的干扰。雾对生化核武器影响特别明显,会抑制其扩散速度和范围。云雾因能见度差而具有一定的隐蔽作用。1940年英法联军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就是利用大雾作掩护,使德国空军找不到轰炸目标。1942年5月美日在珊瑚海战役中,双方损失航母各2艘。但日本的“瑞鹤号”航母却因驶入多云的海区而安然无恙,而美军轰炸机却把大堡礁误认为是“瑞鹤号”航母而狂轰滥炸。二次大战期间,德军还利用人工造雾掩护鲁尔工业区等免遭空中轰炸。
敦刻尔克撤退利用了大雾作掩护(4)降雨和雷暴与战争降水和雷暴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更加直接,危害更大。降水使能见度下降,观察射击困难;使道路泥泞,人员和车辆难以行进。降水使裸露的大炮、光学系统及其零部件、弹药等面临着锈蚀损坏、失效的可能。
暴雨和雷暴可能使雷达和架空线路的通讯中断,也会导致飞机结冰、颠簸、通讯中断甚至机毁人亡。
暴雨和大风往往是孪生兄弟,它同样也影响舰艇舱面人员的健康和战斗力。舰艇遇上台风降水则更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暴雨和连绵降雨还会引起江河泛滥、山洪爆发、冲毁交通线路和桥梁,甚至使部队无法前进。虽然降雨和雷暴对攻守双方都不利,但总的来讲对攻方的危害更大。例如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的盟军从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就迅速在登陆岸滩建立了人工防波堤、人工港,以便运输弹药、燃料、食品和方便后续部队上岸,为此花费了近4000万英镑建立了2个中等规模的人工港口,可谓是“防患于未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6月19日天气骤变,狂风暴雨席卷了英吉利海峡,盟军800多艘舰船被风暴吹走或受损搁浅于岸边,防波沙堤和4千米长的人工舟桥在风浪中消失,许多车辆、武器装备受损或被卷走。据称,这场80多小时的风暴比前2个星期德军阻击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气象条件是确定作战时机的重要因素
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作战时机是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之一。刘伯承元帅在战争生涯中总结出利用“黑夜、风雪、下雨和大雾”等天气出奇制胜消灭敌人的经验。现代战争中多是采取多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对于初战时机的天气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气象情报更加及时和准确。
众所周知,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直接参加登陆作战的总兵力达280万人,参战的舰艇和运输船达6500余艘,作战飞机1100多架。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一举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堡垒”,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奠定了二战反法西斯全面胜利的基础。然而,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实施登陆计划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战时参谋部的地理学家和气象专家为登陆时机的选择可谓费尽心机。
诺曼底登陆战——气象条件决定作战时机
诺曼底地处高纬度,6月份白昼时间长,一般4时天亮,6时日出。盟军既需要夜幕掩护部队悄悄航渡,又需要有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辨认滩头目标,实施准确的炮击和登陆艇冲岸运动。另外,诺曼底海区为半日潮,平均潮高5.4米,海滩坡度平缓。陆军希望最高潮时登陆,以缩短涉滩距离;海军则要求最低潮时登陆,以便舰艇在水下障碍物以外抢滩;空降兵最好是在满月时空降,以保证准确地降在指定区域。经过地理学家们的综合推算,能满足三军要求的日子只有6月5~7日这3天。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泰勒等最后确定6月5日登陆,第一梯队上陆时间为6时30分~7时45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自6月1日盟军进入登陆上船地域起,英吉利海峡出现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狂风恶浪,根据气象后勤部门的预测,原定登陆的6月5日,天气也极为恶劣。6月4日上午,盟军被迫将登陆日期推后1天。艾森豪威尔恳切请求专家们再度分析天气形势,看看还有没有一线机会,否则,盟军登陆部队难免因暴露而遭到打击。斯塔格等专家根据高、低空等压线图,经过分析认为5日早晨大西洋上空已出现一个不断加强的低压槽。由于冷锋的影响,在冷锋过后低压槽到来之前,会有24小时适合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天气。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下达了6日清晨实施登陆作战的命令。1944年6月6日清晨,英吉利海峡果然风势渐缓。5时50分,万炮齐吼,诺曼底海滩弹落如雨。6时30分,第一批登陆兵在隆隆的炮声中奋勇冲向岸滩……一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登陆战役终于拉开了帷幕,并最终以盟军的成功而告终。
近代许多战略家都认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命脉,谁就可以称霸世界。”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第十七个省。海湾地区这个世界“油库”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向伊拉克动武的决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从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向海湾地区进发。
对于何时发动对伊拉克的空袭和地面进攻,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是充分考虑了海湾地区一系列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素才作出决定的。多国部队参谋总部有60多位地理、气象、宗教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权衡利弊,选定在1991年1月17日为发动空袭日期,2月14日发动对伊拉克的地面攻势。因为每年的3月17日,是伊斯兰教民们斋月开始的时候,如果在斋月采取军事行动,则会被穆斯林认为是对安拉的亵渎,必然会引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极大愤慨,从而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势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因此,美军将开战定在1月份,想尽早赶在斋月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而且,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一带每年春季都有一段时间出现在沙漠风暴的袭击之中,这种恶劣的天气不但会使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的多国部队战斗力下降,而且对空中飞行和导弹的发射也不利。美军气象水文人员预测海湾的无月之夜是:1月12~20日,2月10~18日,3月11~19日;海湾涨潮的时间是:1月3~7日和17~23日,2月1~6日和16~21日;3月2~7日和17~22日。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考虑,1月17日正是“无月之夜”和“涨潮之夜”,这样才有利于舰艇靠近伊拉克水面而少触雷,有利于舰载轰炸机的隐蔽与攻击。1月17日,驻扎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巴林等国空军基地的F-17隐形轰炸机、F-15战斗机、B-52轰炸机,巡航在地中海波斯湾、红海的美国航母、战列舰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等分别从东西、南面、西北面飞向伊拉克的军事指挥中心、炼油厂、通讯联络中心、导弹基地、雷达阵地、军用机场等。美军的各种炮弹、导弹如万箭齐发,进行“地毯式”轰炸,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达到了预期目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看来,如何利用气象条件确定作战时机,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1、任务太重(轻)。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有一年的时间,如果连查找文献的半年算上应该说是一年半,不同于本科的毕业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又不能牵扯太多,做得太广。
2、选题太旧,不能代表本学科的现状或者与过往课题相似、重复太多。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虽然不一定有很大的创新,但不能总是纠缠于“传统”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本学科的现状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同时学生在参阅资料时,必须找准自己课题的位置,不能总是围着师兄师姐的内容转。
3、选题内容太简单,不能给研究生已足够的研究空间。有些课题的工作量很大,但是没有什么“研究”内容,这主要出现在“工程”性较强的学科和课题中。拧螺丝、打钻孔之类的很多,可是没有太多的学术内容,研究生不能在研究过程中发挥能力,找到切入点。
4、选题内容太难、太大。考虑到研究生的时间和水平(毕竟没有很多的研究和工程经验),有时一个课题贪大贪全。一个研究课题可以分解成几块可以单独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子课题,可是有时项目分开就没有完整性,而且不大不全就没办法出实验结果,这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5、研究方法不具体,什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等。或者把自己听说的十多种方法都写上。
6、有的人在开题报告里人云亦云地列了十几条研究意义和重要性,可问起来只说得上两三条;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就是没有认真调研、认真分析问题。创造性的工作源于创造性的问题,创造性的问题源于创造性的思考。最起码,要能在“主流”说的一条条的重要性里,找出自己觉得最重要的部分;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本平台哦!
学位论文设计包括选题、研究、撰写等阶段。一篇结构完整的学位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各部分的行文规范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梳理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失范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助于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常见失范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从选题到撰写的所有环节均存在失范问题,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一)选题常见失范问题 选题范围过大,缺乏针对性。确定论文选题、拟定标题是撰写论文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研究生往往容易陷入选题研究范围过大、涉及面广、难以驾驭的误区。在研究生的论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研究主题包含多个研究问题的现象,导致对多个问题的研究广而不精、空洞无物、有叙无论。 对开展研究的可行性考虑不充分,致使行文困难。确定研究问题是问题意识形成的起点,这对于论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常常遇到行文不畅的问题,是因为之前没有充分考虑选题的可行性,没能准确评估自身的研究能力。资料搜集困难、人力物力不足或其他物质条件欠缺,会导致研究工作无法展开,难以行文。 选题陈旧,未找出独特视角。论文选题的切入点是从新颖独特的视角观察某种现象,并能从现象中提炼出科学命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或者提出新观点,或者更正前说之误,或者完善前说不足等,从而体现学术研究的价值。研究生容易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现象的特质,难以把握学术研究的关注点,导致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 (二)标题常见失范问题 论文标题空泛、笼统,深层信息表述模糊。标题空而大直接表现为题目所表述的研究问题过于宽泛、研究对象不明确,未表达出论文的核心观点或概念等深层信息。研究生缺乏问题意识,难以深入把握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再加上文献阅读工作不到位,都会导致确定研究方向和拟定论文题目的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空想性。 题文不符,行文内容与题目的对应性不强。题文不符是常见的失范问题,行文内容偏离题目所涵盖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核心关键词不能精准概括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论题。无论是论文主要内容偏离拟定题目还是题目未能准确概述论文核心内容,都属于精准度偏差。 语言文字运用不当。标题是论文的文眼,非常重要。题目要在初次拟定之后多次精修,尤其是语言文字的表述应恰当、规范。研究生论文标题中经常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形,所用词汇过于笼统、泛指性较强,存在语病,容易引起歧义。 (三)关键词常见失范问题 揭示信息不全,遗漏重要词汇。关键词一般来源于题目的拆分和原文中其他具有关键信息的词汇。研究生学位论文通常存在关键词的选取随意性大、关键信息词汇不足、遗漏重要观点词汇等问题。由于论文题目有字数限制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原文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及主要方法等并不能全部体现在标题中,仅仅通过拆分题目提取的关键词难免存在随意大、遗漏关键信息点等问题。 选用过多无意义词汇。常见误区之一是将外延意义范围较大的泛意词作为关键词,此类词汇并不能揭示与文献有关的价值信息,在说明文献主旨内容上无任何作用且不具备检索意义。选取过多的无意义词汇,会减弱关键词的检索作用,降低文献检索的准确率。 对词性的把握不准确。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一般为3~8个,词性是名词,主要是合成词或专业术语。研究生常常将补充解释类的动词和形容词误选为关键词,选取的词数量过多或过少,导致关键词所涵盖的原文信息不全面、关键性的信息词汇缺失、文献检索的难度增加等问题。 (四)引言常见失范问题 引言与摘要、文献综述混淆。引言对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由于对引言、摘要、文献综述的具体内涵认识不足,研究生在引言写作中常将三者混淆、内容重复。应从引言与摘要、文献综述论述内容的区别上把握引言的写作技巧。引言是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方法、成果的全面介绍,其内容论述比摘要更详细,但在文献总结梳理方面不及文献综述详尽。 论述内容衔接不畅,缺乏逻辑性。由于尚未厘清研究主题与文献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加上写作能力薄弱、写作技巧欠缺,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常表现出语言逻辑不通、内容衔接不畅等问题,尤其是在引言部分,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拟研究的主题论述等内容衔接不当,缺少内在联系。 (五)文献综述常见失范问题 资料搜集范围狭窄,遗漏代表性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建立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文献资料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决定了文献综述的质量。搜索范围狭窄、文献类型不全、数量不足、优质文献少等,会导致对研究观点的阐述不够全面等问题。研究生未真正把握文献检索方法,在文献检索时只将主题作为关键词直接检索,不注重转换关键词或关键词近位词,不能熟练运用逻辑符等。 “有述无评”,简单列举材料 文献综述是“述”“评”“创”的结合,是在对文献梳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评述的研究活动。机械地罗列材料,片面堆砌文献的主要观点,没有对文献主要内容进行综合性评述是文献综述存在的最普遍的失范问题。研究者常常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文献阅读工作流于表面形式,仅进行文字的简单铺陈,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归纳总结,导致文献综述有形式而无意义。这种形式的观点汇总缺少对文章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的评述部分,“有述无评”的文献综述只能称为形式上的文献综述,并没有算清“学术账”。 缺少必要逻辑,文献回顾缺乏系统性 研究生未对数量庞大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性分类、整理,难以准确把握不同阶段文献研究的内在关联,没有深度探究文献内容和结构框架背后的逻辑层次,将不同研究阶段、类型及层次的研究成果混杂起来,导致文献综述内容缺乏条理性和内在联系。此类文献综述缺少串联不同阶段研究成果的逻辑主线,层次不清,研究观点易出现断层。同时,文献回顾缺乏系统性,可能导致现有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展现不完整、遗漏重要研究成果、前后的观点脱节等。 语言文字运用宽泛,言之无物 只有详尽阐述现有的文献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展示文献综述在梳理研究成果、理清研究进程、探究研究起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的文献综述用词宽泛、空洞,常常运用涉及范围大、内容空泛的词汇。例如,在阐述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及不足时经常使用“里程碑式意义”“不全面”等空泛的词汇,并未表达出实质性内容,也未触及现有研究深层次的学术价值和不足之处。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一)选题的写作规范 多阅读,善观察,勤思考,培养问题意识 选题来源于文献阅读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确定选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基于现实中的问题,提炼出合适的研究主题开展学术研究。研究者要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思考的过程是将客观现象上升为研究问题、提炼研究方向的过程,也是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的过程。研究生要有意识地探索培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等阅读技巧,同时提高将所观察到的现象有效地与自身知识结构相结合的能力,逐步形成问题意识。 根据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全面衡量,综合考虑 确定选题要全面考虑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主观层面要考虑自身能力的大小、知识储备水平、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方面,客观层面要全面衡量研究地点是否具备可行性、人力物力是否具备支撑条件、数据资料的搜集是否具有完备性。论文写作并非一日之事,需要充足的时间广泛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全面了解选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在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衡量实施研究的可行性,综合考虑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论文选题要“小题大做”,寻求新颖独特的切入视角,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论文选题讲求“以小见大”,以某个切入点为突破口,深入剖析问题原委,深度挖掘问题本质,以一个小问题展示社会大现象。涉及范围小的选题,便于集中研究一个或几个问题,深入透彻地把握问题。 (二)标题的写作规范 标题应鲜明,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意的准确性,规范表达出论文的核心。标题的内涵要素主要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主要观点和研究主题。拟定标题要用简洁、凝练的文字,内涵要素要在标题中展现出来。规范的论文题目宜以研究对象或核心议题做主语,标题长度一般不超过二十个字,要求清晰表达研究学科、方法和视角,语言表述要求简洁凝练。将提炼出的核心关键词用于论文标题,可以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 论文标题的拟定需要“内外兼施”:对内要结合文章主题框架和关键词,善于运用发散思维,激励自己进行头脑风暴,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资料,深入思考,反复推敲;对外要积极交流,听取他人的意见,向优秀学者学习,获得灵感。 (三)关键词的写作规范 关键词是以词汇揭示论文的核心内容,是读者获取文章信息的途径之一,也是读者查阅文献的选择依据,还是其他研究者选择是否阅读文献的判断标准。因此,应选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作为关键词,具体办法如下:提炼标题中的核心词汇;从摘要中选取适当词汇;从原文论述中选取关键词。要注意总结和提炼题目、摘要及正文中的关键性专业词汇,从中选取关键词,可以增强关键词的检索功能和参考作用。 要控制数量,注意层次性。关键词的作用之一是反映论文主题,它是对原文内容的高度精炼,一般选取3~5个具备检索意义的合成词或专业词汇即可。在选取关键词时要注意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按一定顺序排列,体现关键词之间的层次性和内在关联性,有条理地、清晰地展现全文主旨。 (四)引言的写作规范 引言为阐述论文主题、展现论文中心内容而服务,引言表述要具有层次性。引言部分包含研究背景或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结论、地位、作用、意义以及研究出发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等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要相互契合,表述要突出重点,按照某条逻辑主线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的切入点,锁定研究主题,详细阐述研究思路及方法,并阐明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 厘清引言定位,客观界定研究价值。引言与摘要、文献综述不同,它位于文章正文的开头,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对研究的来龙去脉加以阐释,通过对论文的总述引出接下来的分述,具有总揽全文的作用。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应该全面,并侧重于对研究成果、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整理,合理界定自己的研究选题的价值。 (五)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 文献资料类型全面,注意数量和质量 研究者在检索文献时要尽量涉及期刊、经典著作、政策文件等类型,并适当选取英文文献资料,以免遗漏重要文献资料。尤其是社科类研究论文的综述,要善于运用国家及各地政府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阅读数量一般在100~150篇,以相关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上的文章为主,还要检索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经典文献和该领域的知名学者的著作。 基于一定逻辑主线系统梳理文献 文献综述是对既有研究成果的回顾,目的是了解研究进程,梳理不同研究文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要避免以论文主题为主线撰写“主题编织式”的文献综述,而应以研究问题为主线串联不同文献,揭示不同文献间的逻辑关联性,从不同角度阐释某一研究问题,这就是“问题先导式”文献综述。可以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主体为逻辑线索,全面阐述该研究主题的文献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研究程度如何、哪些方面有待考察等。 “综”“评述”相结合,避免“流水账”式综述 文献综述是“综”和“评述”的结合,研究者以一定逻辑主线系统阐述相关文献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文献综述中,要区分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全面归纳作者的观点,并对作者观点加以评析。文献中的研究观点是研究生论述的对象和对自己某些观点进行论证的依据,因此,在综合阐述文章观点的基础上对文献观点进行评析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文献研究都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的结论,可以在文献综述中对研究进行批判,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可作为创新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生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原文,既包括对文章观点的归纳,也包含自己对文中观点的评述和对研究不足之处的批判。 语言表达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论文写作讲求有理有据,严谨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文献综述的语言表达更要精确、严谨,避免用空洞、宽泛的词语。比如,阐述某一学术研究选题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时,应论证研究具体在哪些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是否具有特定的意义。在文献综述中也可以运用客观数据展示研究成果或研究的具体进度。在数据的支撑下再对现有研究的程度做出评判和结论,可以弥补文献综述中语言文字空泛、缺少依据的不足。 三、结语 总体来看,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常见的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选题范围过大、可行性不足、选题过时、对自身的研究能力评估不足;题目空大、题文不符及用词不当;摘要中的语言啰嗦、堆砌文章标题或论点、内容论述结构不完整且缺乏关联性等;关键词漏选、选用无意义的词、对数量和词性把握不准;引言中的内容混淆、夸大自身研究的价值、内容衔接不畅;文献综述所需的资料收集范围狭窄、简单罗列材料内容、论述缺乏逻辑性、语言文字空泛。研究生在思想上必须重视起来,根据自身情况,除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还必须加强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最终撰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终稿电子版格式有错误,会有影响。
首先毕业论文终稿电子版是需要上交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上交学校,学校对其进行保存,等待省级教育质检。
其次毕业论文终稿电子版格式有错误,属于低级错误。毕业论文从初稿开始经历一遍遍修改,最后还是格式错误,会很影响答辩环节。导师对其印象不好。格式都不对,会质疑你对待论文写作的态度。
建议直接修改好毕业论文终稿电子版格式,去找自己的指导老师,看是否还可以提交。一般来说,指导老师给的时间都会富裕,让学生提前交上来。千万不要觉得导师没有看出来,我不改,导师给的通过。最后一边地复审,只要没有领走毕业证,你的导师都可以把你叫回来继续修改。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按规则做事,顺顺利利完成论文、安安心心毕业。
最好是规范一点吧,这样也会留下好的印象
论文格式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论文格式不对,那么就是通不过的,老师会检查出来的,到时候你还是要改
我毕业的时候,写了一篇名为《艺术心情》-雕塑日记的文章,老师很喜欢,见字如其人,很过瘾!区别于其他同学的论点,论句,论证的框架,在我看来它并不是一篇论文,更是一篇长达5年的心得日记,真实也许打动了所以读过的人,我毕业也有你同样的情节,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当你坐在电脑旁或者拿起钢笔的时间,你自然而然就流露别人没有的词语,句子。与其为写论文而写论文,还不如真实的情感流露,来的更直接更感动人。期待你的好文章。多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