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女,1969年出生,陕西人,从事记者/编辑20多年,先后在《西安晚报》、《军工报》担任记者/编辑,2007年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创办《品牌视角》栏目,并创办第一个关注品牌发展的主题网站“品牌视角网,”至今执导电视专题节目500多部并策划大型电视主题活动,现任《品牌视角》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品牌视角网总编辑。
品牌视角总编兼主持人曹丽:生于渭水河畔,著名电视节目制片人、主持人,道名兴玄,号曰“若水,”释道双修,自然心而为。从事媒体20多年,先后在《西安晚报》、《军工报》担任记者及专栏编辑,2007年3月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创办《品牌视角》节目,并创办第一家关注品牌发展的主题性网站“品牌视角网”,以文化驱动和有效传播为己任,旨在宣传各行业品牌建设成就,全面提升和打造品牌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至今执导电视专题节目500多部。现任《品牌视角》节目电视版制片人、品牌视角网总编辑。
1953年6月30日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高朗山来到经济快报社,宣布市委决定:《西安日报》七月一日正式出刊;高朗山兼任西安日报社长,袁烙任副社长;原《经济快报》工作人员一律留用。7月1日 《西安日报》(中共西安市委机关报)正式出版。每日四开四版。1954年1月1日 《西安日报》由四开四版变为对开二版。开办《文艺生活》副刊和《大众科学》专栏。3月 市委决定:将西安日报社的社长负责制改为总编辑负责制,袁烙任总编辑。5月 西安日报社社址由西大街81号迁至南四府街公字2号。1956年7月1日 《西安日报》扩大为对开四版,文横排。11月22日 经中共西安市委批准组成西安日报社编辑委员会,总编辑为袁烙。1957年5月 整风运动开始,市委派常委丛一平到报社负责报纸工作。1958年5月8日 报社购买回的一台32寸轮转印刷机开始运转。1959年1月1日 《红雨》综合文艺副刊创刊。1961年2月1日 《西安日报》改为《西安晚报》,四开四版。西安日报社更名西安晚报社,袁烙任总编辑。1964年4月1日 《西安晚报》由四开四版扩大为对开四版。这一年,又购进一台32寸轮转印刷机。1966年6月13日市委派出三十多人的文化大革命工作队进驻报社。编采人员大多“靠边站”,报纸工作基本由工作队代替。1967年1月1日 西安地区造反派组织非法夺了中共西安市委的权,作为市委机关报的《西安晚报》停刊。1968年8月中旬 市革委会派出一支四十多人的工宣队进驻报社。1969年6月16日 作为西安市革委会机关报的《西安日报》正式复刊。1970年4月8日陕西省支左委员会决定撤消西安日报社军管组;市革委会决定成立西安日报社革命领导小组,肖谷任组长。1971年5月 中共西安市第六届代表大会召开,中共西安市委恢复,《西安日报》为市委机关报。1977年8月16日 市委决定: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烙兼任西安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肖谷免职。1978年1月 市委决定将报社下放干部全部调回,一部分下放干部重新回到报社工作。2月市委决定撤销西安日报社党委,成立西安日报社党总支,隶属于市直属机关党委领导;撤销西安日报社革命领导小组,成立西安日报社编辑委员会,恢复总编辑负责制。3月28日 《西安日报》原副刊《红雨》恢复出版。4月6日 《钟楼下》专栏复刊。8月16日 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为《西安日报》题写的报头启用。1979年1月12日西安日报社召开平反大会,为文革中受迫害的32位同志平反昭雪,为原副总编辑邓评被迫害致死平反昭雪。1981年1月1日 《西安晚报》(中共西安市委机关报)复刊,《西安日报》停刊。《西安晚报》仍为四开四版。11月30日刊登王曾吾老人给编辑部来信,希望“引”来一个闺女,求女信登报后三天内就有许多女孩登门争当老人的闺女,十天后登门的人超过300人,写信者多达582人,加起来共有800多人。12月24日 通讯《八百闺女天外“飞”来》在一版头题刊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12月29日 西安市卫生学校的600多名学生愿集体当老人的闺女,记者又写出消息《助人为乐,班班相传市卫校六百同学当“集体闺女”》。西安日报社逐步实现采编电脑化。1983年9月12日 市委调整报社领导班子,马汉卿出任《西安晚报》总编辑。1984年上半年 公开招聘了七十多名采编人员及校对、行政管理人员。7月1日《西安晚报》由四开四版小报扩大为对开四版大报。扩版后,二版由社会部包版,并提出“不吃一版剩饭,办出自己特色”的编辑思想。四版增设《今日晚报专电》专栏。1987年3月 购进一台树脂版曝光机,淘汰了传统的铅版。同年又购进了一台上海胶印机。1988年6月25日 市委决定:李凡任西安晚报社总编辑。1989年1月1日 报纸自办发行开始启动。这一年改造平印车间为激光照排车间。1991年3月11日 西安晚报零售总站成立。3月18日 实现了激光照排、胶版印刷,告别了火与铅的历史。9月10日 西安晚报首次出版彩报(一版和四版)。11月10日,在二版增辟《经济》专刊,每周一期。到1993年底,共出刊101期。1992年10月 开辟《九州传真》《三秦纵横》新闻专版,为目前中国新闻和陕西新闻版的前身。1993年1月6日 《西安晚报·经济专刊》创刊。1月9日 《西安晚报·周末专刊》创刊。5月20日 《西安日报》试刊,每周出刊一期,至6月10日,共出4期。6月30日西安晚报社在止园饭店举行庆祝成立四十周年大会。市委书记程安东到会祝贺,市长崔林涛写来贺信。同日市委决定:将西安晚报社改为西安日报社。8月5日《西安晚报》8月8日二、三联版广告版竞拍以36万元成交,并将此款捐赠设立西安新闻奖励基金。1994年1月1日西安市委机关报《西安日报》正式复刊。同日,原随《西安晚报》出版的《经济专刊》更名为《西安日报·周末经济》,每周末随日报出版。同日,《西安晚报》改版,成为市委领导下的城市晚报。4月26日 市委决定成立西安日报社社委会,王长安任社长。1995年3月20日 广告部设立驻京、沪、粤、鲁广告联络站。5月9日 《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被评定为陕西省一级报纸。5月25日 新闻大厦动工。9月4日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巨幅《西安晚报》悬挂在南门内,比原报放大1590倍,内容为当日的一、四版。全国30多家报纸对此作了报道。在中国“印协”组织的评比中,《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的印刷质量跃居全国报纸的前列。1996年11月《西安晚报》与《新民晚报》合作,在《新民晚报》美国版开设《西安新闻》专版,每月一期,为西安的对外宣传开设了一个新的窗口。1997年1月1日 《西安晚报》每周二、三、五、六四天扩为对开八版,其余三天仍为四版。10月 由我社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兴建70个街头阅报栏竣工。这一年, 《西安晚报》广告收入突破亿元。新闻大厦竣工,面积为10582平方米。1998年1月1日 《西安晚报》扩为12版。两报发行有所调整,市区部分区域交邮局发行,其余仍为自办发行。5月19日 两报编辑部迁到朱雀门里新闻大厦。5月28日对《西安日报》与《西安晚报》编辑部首次进行大规模改革,增设抓深度报道的机动记者部,扩充了社会新闻部的新闻热线,招聘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对编采人员实行量化管理。同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中国媒体调查报告会上宣布:西安地区的居民中阅读《西安晚报》的达74.7%,阅读率及忠实读者比例在西安市二十多种报纸中名列第一。6月1日 两报上楼入户工程启动。6月8日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同意《西安晚报》在我省9个地市设立记者站。12月28日 《西安晚报》改出早报。当年在南二环路建成印务中心(厂房和纸库),安装第一台罗兰印刷机。编辑部安装了北大方正采编电脑网络系统,人手一台电脑,取代了笔与纸,实现了微波传输。1999年1月5日《西安晚报》日发行量突破30万份,《西安日报》达到6万份。实现了全国无空白省市区,全省无空白市县,全市无空白行政村的覆盖目标。同日 《西安晚报·经济专刊》改为四开彩印小报。到3月2日,又恢复对开大报。4月1日 西安日报社印务中心启用,德国罗曼·罗兰UNISET60彩印机正式投产。4月19日 西安日报社采编网络开通运行。5月1日 《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电子版互联网站开通并上网成功。6月15日 市委决定:马师雄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7月1日 《西安晚报》的传统栏目“钟楼下”改为“钟楼热线”。9月29日 两报编辑部合并,设立15个部门。10月1日 《西安日报》出特刊50版;《西安晚报》刊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珍藏版52个版。10月编辑部中层干部新一轮竞争上岗开始,先后有40多人参与1室13部领导岗位的竞争,最后聘用了26个部门负责人。10月17日 《西安晚报》正式扩为16版(周一至周五)。11月8日 “新闻招手停”驶上街头。12月26日《西安日报》开始启用60年代初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西安日报”新报头,并发表毛泽东题写“西安日报”手迹。2000年1月24日 《西安晚报》“钟楼热线”撤销,“黄亚平热线”开通。7月报社发行部完成了公司化改造,注册成立了西安报业报刊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营销公司。8月16日 《城市经济导报》《现代保健报》《西安商报》划转西安日报社主管。11月起 编辑分两批上机组版,到次年4月,全部编辑人员直接用电脑组版。2001年4月29日 采编部门开始第三次改革。6月底实施。5月10日我国国内第一台罗曼·罗兰UNISET70无轴印刷机在西安日报社印务中心演示,次日正式投运,每小时出报14万张。7月1日 《西安晚报》扩为20版(周一至周五)。2002年1月1日《西安日报》由对开4版扩为对开8版(周一至周五)。5月 市委调整西安日报社领导班子,原市委副秘书长陈浩任副社长、《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7月1日 《西安晚报》改为国际流行版——彩印窄幅报, 同时启用西安日报社报徽。2003年9月 西安新闻网正式上线。2004年9月,全国第六届“韬奋新闻奖”揭晓,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郭兴文荣获该奖。11月,中央电视台“中国风云记者”揭晓,西安日报社记者黄亚平当选,其专题片在央视10频道播出。2005年为西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开办多种专栏共出170多期,发稿830篇,约40万字,有力地配合了“创卫”工作。2006年8月西安日报社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推出“循诗读长征”系列报道,以毛泽东10首长征题材诗词为线索,以诗词所涉地点为目标,采取记者实地寻访形式,进行专题报道。还采访报道了20多名老红军和红军后代,举办了老红军与万名大学生联欢活动。西安日报社运用媒体力量扶危济困,呼吁社会力量奉献爱心,救助了一批特困家庭和人员。2007年6月8日上午报社召开干部大会,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若为宣布了市委的任职决定:原市委副秘书长郝小奇担任西安日报社社长,原市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李颖科担任副社长、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宋若虹、屈胜文分别兼任西安日报执行总编、西安晚报执行总编。陈浩已当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不再担任西安日报社社长、总编辑。2008年1月 《西安晚报》《西安日报》多媒体数字报正式发布。8月 我社举行新一轮中层管理岗位竞聘演讲大会。2009年1月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传媒大会·2008年会”召开。《西安晚报》在大会上荣获“金长城传媒奖”,并被评为“2008中国城市晚报十强”。“金长城传媒奖”是为了肯定、奖励为中国传媒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传媒及传媒人而设的奖项。它是中国传媒历史上除“范长江新闻奖”和“邹韬奋新闻奖”外首度设立的传媒大奖,也是长期设置的传媒大奖。2010年3月21日 陕西报业联盟在安康举行成立大会。联盟广告有限公司同时揭牌。5月11日西安报业传媒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正式成立。西安报业传媒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西安日报社为主出资组建,是西安日报社下属子公司。该公司前身为西安日报社后勤服务中心。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结合西安日报社实际,后勤服务中心转制成为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法人企业。10月28日西安报业红马甲发行配送网络有限公司成立。西安报业红马甲发行配送网络有限公司是由西安报业报刊发行有限公司改制而成,由西安日报社、西安新星广告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新型企业。公司主要业务有报纸发行、物流配送、广告信息等。11月10日~11月16日 我社举行新一轮中层管理岗位竞聘大会。2011年3月9日 接市委通知,李颖科总编辑调任西安市教育局局长。10月17日 西安日报社新印务中心试生产。10月28日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成立。
山西法制报创刊于1984年4月3日,全国公开发行,报头由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初为四开四版周刊,1996年1月1日增为对开四版周二刊,1998年1月1日增为对开四版周三刊,2002年1月1日改为对开八版周三刊,2004年1月1日改为对开四版日报,2004年7月1日改为四开八版日报。2003年底,划转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现任社长、总编辑关启,副总编郭建珍、马柳枚。报社目前拥有5名高级职称、13名中级职称的50余人的编采队伍。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
1949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武安县午汲镇小学、店头村小学教员,同年夏季被评为武安模范抗日小学教员。1947年3月起,历任豫北前线《参战快报》记者、武安县政府教育科科员、督学。同年,在豫北前线荣立三等功。1949年5月,任太行《新华日报》社科员。1949年9月起,任《山西日报》社记者、编辑、晋中记者站站长。他工作积极热情,上进心强,认真负责,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勤于思考,敏而好学,笔耕不辍,创作了多篇小说、通讯、典型报道、特写等大量优秀的文学和新闻作品,成为一名优秀的、多产的新闻工作骨干,是山西省多位农业劳动模范的知心朋友。1959年9月,奉命支援西藏,历任《西藏日报》社编辑部副主任、主任、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文珊同志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抄家、停职,劳动改造,但他始终理想信念坚定,坚持真理,维护正义,表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恢复工作后,1975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西藏日报》社总编辑。1979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1983年1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1984年12月,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文珊同志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高原27年,长期从事党的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他注重联系群众,团结各族同志,善于做协调工作,与广大作家、艺术家、文化艺术工作者交朋友,在西藏文化艺术界享有很高威望。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掌握了不少先进典型,为制定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藏民族文化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特殊贡献。1986年2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1988年4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协主席。李文珊同志在密切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中央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后,他向省委建议并组织起草了贯彻落实的“十项措施”,推动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他旗帜鲜明,注意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工作部署扎实、稳妥,有力度、有建树,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三大召开后,主持制定了河北省《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决定》,对全省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提出了指导性很强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学习贯彻活动。为繁荣河北的文化艺术,提出了“人才抓尖子、产品抓拳头”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全省文化艺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新闻工作,倡导开展“争创第一流”活动,使全省的新闻工作呈现出活跃、向上的崭新局面。他倡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弘扬河北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0年7月,任政协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1993年5月,任政协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李文珊同志在大局意识强,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善于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工作。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高举团结和民主两大旗帜,广泛团结全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紧把握政协自身特点和优势,强化协商监督职能,全面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他注重抓大事议大事,重视抓好政协提案工作,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参政议政,先后围绕治理整顿、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大中型企业自主权、培育城乡市场、廉政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为人民政协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4年4月离休后,李文珊同志仍然关心和支持全省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仍然关心河北的传统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
《诗经往事》(闫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诗经往事
作者:闫红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208
内容简介:《诗经往事: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则对《诗经》的爱情篇做了最全新的阐释,文笔清新、豁达,充满古典情怀,隽永、悠长,将我们都会经历的爱情过程:暗恋、执手、诀别……用华丽丽的文字表现的婉转动人、缠绵悱恻,句句值得揣摩,令人回味无穷。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年,更在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中一举夺魁。
作者简介:闫红,1975年生人,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社编辑,安徽文学院签约作家。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作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等。
因为她的作案手法太恶劣,而且外界对她的印象不好,所以无论说什么大家都不会相信她。
2019年11月,身负七条命案的逃犯劳荣枝于厦门一商场内被抓捕。20年前,这起震惊全国的连环杀人案,因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咋舌,主谋法子英已于1999年12月28日被执行了枪决,而他的同案犯女友劳荣枝直到被捕前逍遥法外了20年。
因为兼具姣好的容貌和残忍的手段,劳荣枝被一些媒体称作“蛇蝎美人”,多年前的热播剧《红蜘蛛》部分剧情也以她为原型改编。
一、19岁遇见悍匪,身负7条人命
劳荣枝,18岁毕业于九江师范学校幼师专业,此后分到九江石油分公司子弟学校,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1993年,19岁的劳荣枝在一场婚礼宴会上认识了29岁的法子英,一个曾犯抢劫等罪名的刑满释放人员。
他1964年出生,我1974年出生,他长相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陋,还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他老婆是不上班的,他什么都没有给过我,为什么要跟他在一起?回忆起最初交往的想法,劳荣枝这样评价法子英。
劳荣枝对法子英真实的看法到底是怎样,恐怕只有她一人知晓。但世人皆知,自1996年两人离开九江,他们便开始了辗转于南昌、广州、温州、南宁、合肥的“血腥人生”。
在这过程中,劳荣枝使用色相勾引家庭殷实的男子,将其至出租屋后,伙同法子英采用持枪、持刀绑架勒索、抢劫等手段劫财,制造了3起血案、先后残忍杀害了7人。
2020年12月21日9时,劳荣枝案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将择期宣判。
二、庭审“金句频出”
今年先后有两位江西女子霸屏,前有宋小女,后有劳荣枝,一位小学未毕业,一位中等师范毕业。劳荣枝被抓后“金句频出”,尽管其受教育程度更高,但二者相去甚远。
【法庭上劳荣枝颇有争议的陈述】
1、你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能说我不善良。(摘自时代周报)
2、这二十年,我循规蹈矩,除了炒股没有一件事是错的。我不是这样残忍的人。(摘自新京报)
3、我非常同情受害者家属,但我只有3万块,如果可以想众chou赔偿。(摘自纵相新闻)
4、别人不可能看出我是坐tai女,我走到哪里别人都说我是知性美。(摘自纵相新闻)
5、我从不看法制报道,我喜欢文艺的东西。(摘自红星新闻)
6、我的人生感悟是:不要离负能量的人太近。(摘自时代周报)
7、我一直想要传播正能量、想要教书育人。(摘自纵相新闻)
8、法子英被判处死刑,我当时很开心,感觉是为民除害。(摘自新安晚报)
9、我鄙视抢劫杀人的行为,我承认我犯罪,这20多年我常去教堂。(摘自上游新闻)
她真如自己说的那么善良吗?如果真相如新闻所说,劳荣枝都犯了哪些罪?
起诉书显示,劳荣枝伙同法子英,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二人,并致一人死亡,勒索财物人民币75000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抢劫和入室抢劫他人财物,致五人死亡。可以看出劳荣枝被指控了三个罪名,故意杀人罪、绑架罪、抢劫罪。
【故意杀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绑架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抢劫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七)持枪抢劫的;
是主犯还是从犯?
劳荣枝在和辩护人辩解时称,其受法子英胁迫,且在相关案件中起到的作用很小,不认可其为相关案件的主犯地位。
判断是否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主要不是看被告人是否供认,而是要根据其客观行为情况综合判断。从公诉机关指控劳荣枝与法子英共同实施的多起抢劫、绑架、杀人犯罪事实来看,其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行为。并且在1995-1999年期间,劳荣枝应该有很多机会可以逃脱法子英的控制或者选择报警,但其并没有去做,即使存在胁迫,其程度也十分有限,不足以构成胁从犯。因此劳荣枝的辩称应该是不能成立的。
劳荣枝是否会被判处死刑?
从起诉的三个罪名来看,最高刑都是死刑。但劳荣枝是否被判处死刑,主要还是要看检方的证据。
关于故意杀人罪的指控,劳荣枝在庭审时否认与法子英合谋并参与了杀人。对于绑架罪和抢劫罪,劳荣枝虽然承认犯罪事实,但却辩解自己是被胁迫的。12月23日,检察日报公开了劳荣枝案的庭审细节,并认为劳荣枝有极深的主观恶性。在劳荣枝翻供的情况下,检方需要用证据来证明指控且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如果检方的证据能够充分证实劳荣枝实施了以上的犯罪行为,哪怕只有一个罪名被认定属于应当被判处死刑的情形,劳荣枝就难逃一死。
劳荣枝案受害人的代理律师认为,公诉人举出的证据是劳荣枝的说辞推翻不了的。劳荣枝过着遛狗、弹琴、品红酒的"暗无天日"的日子。可受害人却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三个孩子都初中毕业就辍学,家中靠着借债度日。劳荣枝的想法太天真。
最后的陈述阶段,劳荣枝哭着向被害者家属道歉,说了一声迟到了20年的“对不起”。相信如果可以选择,很多犯过错的人都想重新做个好人。但现实是,在曾经有机会选择的时候,却做了十足的恶人。劳荣枝说希望法庭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也相信,法律会做出最公正的判决。
男,1971年生,亳州人,大学本科,高级畜牧师,高级政工师。曾任亳州市医药公司经销部经理,原兴邦公司和上海尚元公司董事长、总裁。1998年10月创立亳州市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百强民营企业”、“中国优秀企业”等。其本人曾获“中国卫生健康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亳州市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安徽省企业家联合会理事。 从1998年的50万注册资金,到总资产达20多亿元、15家分公司和1000多家专营店;从初创时的几名员工,到如今近万员工和销售人员,(安徽)亳州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了8年。8年里,该公司获得的各类奖项“堆积如山”,创始人吴尚澧也被誉为“兴邦”神话的缔造者。在亳州“万物春”老总唐亚南非法集资近10亿元被判死刑的第三天,12月15日,亳州市又爆出惊人消息,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尚澧,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刑拘。据当地消息,与吴尚澧相比,唐亚南充其量只是“学生”。随着兴邦资产被冻结、大楼遭封闭、领导层纷纷被拘,“兴邦”神话破灭。 12月15日晚上,一条帖子出现在亳州论坛上,引来众说纷纭——兴邦公司出事了!该帖称,当天凌晨,兴邦公司包括董事长吴尚澧在内的高管以及财务人员被公安机关控制,位于古井镇的办公楼(总部)被封。亳州市公安局经侦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12月15日凌晨,接到上级指令,警方对兴邦公司的高层实施了抓捕,理由是他们涉嫌非法集资。经省有关部门认定,吴尚澧等人涉嫌非法集资,兴邦公司的银行资产已被冻结,公司总部大楼被封查,并驻有警务人员。警方已发出通告,称此举在于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参与者所有损失,从法律上讲,不受国家法律保护。“考虑到参与集资者的现实情况,有关部门规定,等到此案终审判决生效后,视资金追回和资产变现情况,再不分区域、不分对象,一定程度上返还给参与者。”警方正在彻底清算兴邦涉嫌非法集资的规模,要求参与者到公安部门指定地点进行登记,说明参与集资的详细情况,为今后的返还备案。希望参与集资的群众,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相信政府,要依法遵守社会秩序。 众多公司“跟着”学省公安厅曾对全省67家募集资金的公司注册时间进行分析,除亳州市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于1998年外,其他公司大多成立于2004年至2005年。而后成立的同类公司的注册人,很多都曾在兴邦公司工作过,效仿兴邦公司的“生财之道”注册公司募集资金,涉及范围均立足于公司注册地,通过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向周边市、县扩展。早在兴邦出事之前,当地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曾表示,亳州非法集资始作俑者,是依然运营正常的兴邦公司,他们以联合种植、加工仙人掌项目为名,非法吸纳社会集资。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兴邦已逐步改变了经营模式,以实体经营代替资本运作。许多公司正是受其影响,受巨额利益诱惑,才走上非法集资之路。据当地人士称,近年来陆续“断链”的非法集资企业,多少与兴邦有关系,臭名昭著的“万物春”老总唐亚南,出道时便是兴邦的打工仔。 几年来部分国家级报纸、媒体对兴邦公司的报道:1、 2003年5月13日《农民日报》专版。题为:兴邦模式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探索。2、2003年5月13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题为:把增收的主动权交给农民。3、2003年6月8日《人民日报》第六版整版。题为:绿色产业为农民增收辟新路----从安徽亳州兴邦公司仙人掌开发看产业化组织创新。4、2003年11月6日《人民日报》第20版。题为:仰天昂首舞巨龙。5、2004年12月24日《农民日报》第八版。题为:兴邦科技的仙人掌产业化之路。6、2004年12月8日《名牌时报》专版。题为:发现:中国绿金之谜----破译企业家吴尚澧和兴邦科技的财富模式。7、2005年1月27日《农民日报》专版。题为:成就绿色事业、共享财富人生----发展中的安徽亳州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8、2005年3月22日《中国食品质量报》专版。题为:绿色事业铸就绿色人生----安徽亳州兴邦公司成功模式带来的思考。9、2005年3月29日《中国食品报》专版。题为:要打击不法者,还应保护整个行业----仙人掌不应替人受过。10、2005年4月8日《中国食品报》专版。题为:让仙人掌造福于民----专家纵论仙人掌营养价值及发展前景。11、2005年4月5日《中国食品报》专版。题为:专家解柝,仙人掌产业潜力巨大。12、2005年4日29日《中国食品报》专版。题为:解读”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奥妙。13、200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央行发布报告强调:正确认识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14、2005年6月30日《农民日报》专版。题为:发展中的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5、2005年5月25日《安徽日报》A3版。题为:成就绿色事业、共享财富人生----安徽亳州兴邦科技发展纪实。16、2005年5月31日《中国改革报》第八版。题为:成就绿色事业、共享财富人生----安徽亳州兴邦科技发展纪实。17、2006年7月8日《经济日报》专版。报道建设新农村与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发言摘要。18、2007年1月7日《新安晚报》特别报道 兴邦科技——新资源权威企业的“三步走”19、2007年2月6日《经理日报》精英专版。题为:创新兴邦、领航健康产业驰骋华夏。20、2007年3月12日《农民日报》专版。题为:”兴邦模式”创出特色农业增效之路。21、2007年6月20日《经理日报》专版。题为:仙人掌健康美丽奏凯22、2007年9月16日《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175期头版。题为:成熟的仙人掌不带刺。23、2007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第二版。题为:兴邦公司培育农民增收产业----开发新资源、探索新模式。24、2008年1月7日《四川日报》头版。题为:兴邦仙人掌撑破农民钱包。25、2008年1月27日《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189期二版。题为:一业兴起万家乐----兴邦公司有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条。26、2008年9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专版。题为:鉴证、中国绿金之光----关于兴邦科技集因的发展报告
赵靖云。赵靖云曾任北京日报财贸部记者、北京日报总编室编辑、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主任等职务,现任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北京日报》创刊于1952年10月1日,是首都地区日报类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978年6月-1979年9月崇文区服装公司工人1979年9月-1983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分校学生1983年8月-1985年7月北师大一分校中文系教师1985年7月-1991年6月北京日报财贸部记者1991年6月-1994年9月北京日报财贸部副主任1994年9月-1995年3月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1995年3月-1999年2月北京经济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99年2月-2000年12月 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采编中心主任2000年12月-2011年3月 北京日报副总编辑2011年03月25日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 2011年05月20日 中共北京市委新闻发言人 2012年07月03日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012年08月15日 中共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兼)
楼上大哥的答复中还是有两个cong啊,我是不知道答案,可是回答要有责任心。不要误人子弟啊…………
是从维熙。
从维熙出生于1933年,河北玉田人,年轻时曾任教师,后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长篇小说《北国草》,长篇纪实文学《走向混沌》等。
作家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从维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29日7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无论是作家本人签名还是作家出版社发布的讣告都是从维熙,绝对是标准。
2000年元月 作品入选《20世纪陕西书法作品集》 评论《丹青难写是精神》载于《中国青年报》 论文《心灵的自由》载于《书法研究》第一期,并获第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评论《读梅遐思》载《青少年书法报》2000年3月 参加由韩国举办的《周俊杰师生书法展》 作品被北大荒书法长廊收藏并刊石 评论《黄土地走出的书法家》载于《书法导报》第10期2000年4 月 《与高衲谈禅》发表于《书法通讯》第一期,同期发表2000年5月 《21世纪书法展望笔谈》(8人)载《书法之友》第1期 2000年第二期《书法通讯》载《面对未来,陕西书坛如何走向21世 纪》 入选《2000海内外著名书法家创作邀请展》 入选《全国第8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2001年2月 《文化艺术报》《城市经济导报》介绍书法成就2001年5月 1日至5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行陕西首届智性书写双年展,参展作者共15人。 《书法研究》2001年第4期发表《谁在前进而且主义?》一文2001年6月 《此在的言说——贾平凹书法的当代主义》载于陕西旅游出版社《贾平凹书画艺术论》2001年9月 入选《中国近现代书画展》。 入选第三届中日韩劳动者美术展。该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日本教育文化协会、韩国劳动文化协会主办。2001年10月 为丁文德先生书法集作序。2001年12月 《冬天里的春》载于《书法导报》2002年1月 《墨泉的肖形马及其他》发表于《书法导报》《书法赏评》《美术报》等。2002年2月 2002年《书法研究》第二期载《对新时期书法文化建设的期待》。2002年3月 《礼物三题》载《书法报》第17期《书家文辑》专栏,同时刊发生活照和作品照片各一帧。2002年5月 作《石鲁花鸟画生命意蕴索绎》计1700字。载于《三秦文史》2002第1期。 为何伯群书法艺术作序。该书于四月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3日作品获陕西省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书画展特别奖。2002年7月 13日参加中日书画印百人展。 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给韩国朋友讲课,课题为:《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的诗意性》。2002年9月 荣获首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理论奖,同获此奖的是王玉池、邱振中、黄惇、丛文俊、萧高洪、陈振濂、穆棣、华人德、孙洵、黄君、水赉佑、吴振锋、张天弓、金学智、陈方既共15人。启功获终身成就奖,欧阳中石获教育特别贡献奖,另有教育奖4名,编辑出版奖6名。 6日胡宝歧《以艺术复现心灵之真——记书法家吴振锋》一文载于《文化艺术报》,同时刊登作品2件,照片1祯及艺术简介等。2002年10月 21日、27日《三秦都市报》《陕西日报》分别发表专访。三秦记者杜晓英专题采访为《陕西书法走出低谷》,陕西日报记者杨小玲专题采访《将书法进行到底——访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得主吴振锋》。2002年12月 24日中国书协分党组确定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2003年2月 28日《陕西日报》发表《机遇与挑战——写在陕西成功申办八届全国书展之际》并作品一件。 《涛来万马云静一龙——读周俊杰书法近作札记》载于《美学研究》2003第二期。2003年4月 11日《 展厅文化认同与陕西书法的发展机遇》载于《陕西日报》书画特刊第8期。2003年6月 20日《心灵独白》载于《书法》2003第6期。2003年7月 14日《“八届国展”与陕西书法现状》载于《书法报》第28期2003年9月 29日《我喜欢史星文的状态》载于《书法报》第39期2003年10月 15日《书法批评的理由》载于《书法导报》第42期2003年11月 16日《陕西书法的文化取向》载于《陕西日报》第三版2003年12月 8日-12日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参加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活动。本届共收到论文1100多篇。评出5篇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0个提名奖。100篇入选。评委会主任张海、张传凯。委员:周俊杰、周永健、于曙光、刘恒、王世征、尹旭、徐利明、张天弓、黄君、李庶民、徐超、吴振锋、西中文。2004年1月 隶书联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获奖提名作品,经2月18日评奖会认定免于现场考评,获“全国奖”。此次共有59人获此大奖。陕西7人是:吴振锋、梁新云、董长续、李德君、张之、魏杰、张哲。贾永民、马光洲、田永昭获提名奖。2004年3月 26日“八届国展”开幕。下午在“八届国展”书法论坛上代表获奖者发言。当日《希望陕西书法:贴着大地行走》一文发表于《中国书法(通讯)》,《中国书法》第五期转载。 《书法魅力与思想重量》载于《书法导报》第12期。2004年4月 21至24日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参加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书法的传承与生长》作为特邀论文刊于论文集中。 《以真诚对待艺术》及隶书作品载于《陕西画报》第二期2004年6月 由华伟文化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的电视片《盛世陕西》中《书法家吴振锋》制作完成。2004年7月 11-15日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观察团成员赴郑州参加全国首届青年书法作品展评议工作。成员:周俊杰、西中文、徐利明、吴振锋、王荣生等五人。 24日《闲话润笔》载于《美术报》。2004年8月 《用中国的眼睛看当代书法的创作》载于《收藏》第8期。2004年9月 被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聘为书画研究员。2004年10月 执编《美术博物馆》首卷问世。载有《书法可持续性发展的若干思考》等。 《当代青年书法家的文化担当》载于《中国书法》(青年版首刊号)。2004年12月 2日—6日“华山三友书法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行。 6日《陕西日报》头版报导“华山三友书法展”。三版载拙文《三友进城》。 12月序,李铁民著《老铁墨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005年1月 《中国书法》第一期载《二○○四:书法的盛宴与迷思》。《三秦书画》2005年3月10日第三期转载。 《书法报》2005年1月27日新名家栏目专题介绍,《新亚评吧》刊载张渝、潘良桢、唐吟方、张爱国、刘涛等专家集评。 大型书画杂志《中国书画》2005第三期中国书画提名展栏目介绍陕西省代表书画家有钟明善、赵熊(篆刻)、廖勤建、吴振锋、史星文、薛养贤、魏杰(篆刻)、遆高亮、张红春、童辉、蔡伯虎。 《中原文史》2005年第一期“每期一书家”栏目载文《周俊杰:现在完成进行时》。2005年4月 8日<羲之书画报>2版整版介绍华山三友书法作品,并三友简介.载本人作品4件。 隶书作品入选由香港国际书法联盟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书法联展》,作品选入展览作品集。2005年6月 8日《书法导报》十五版载《贾平凹致吴振锋谈“华山三友”》,刊《三友进城》(上)文,发表作品隶书《月耀风和》联。 22日《书法导报》十五版刊《三友进城》(下)文,发表作品《吴振锋临米芾尺牍》。 《书法的传承与生长》载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2004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005年7月 《文化随想》载于《西部发展论坛》总第22期。2005年9月 隶书两件参加太湖风中国当代书法邀请展并载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太湖风中国当代书法邀请展作品集》。 10月3日参加在浙江温岭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2005年10月 《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书法的传承与发展》两文同载《中国美术馆》2005年10月号总第8期。 《中国书法通讯报》10月10日第10期第2版整版篇幅刊载《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 书法作品隶书对联入选故宫博物院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入选此次大展,全国共71人,陕西钟明善、吴振锋两件作品参展。2005年11月 11月1日与薛养贤同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和“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并参加“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重点发言。参加研讨会的有:欧阳中石、沈鹏、冯远、邱振中、张荣庆、黄惇、陈履生、刘曦林、西中文、尹旭、刘恒、梅墨生、张天弓、陈振濂、叶培贵等。 11月27日-29日,参加“纪念兰亭论辩四十周年·中国(泰州)高二适书法艺术高层论坛”,发表论文《高二适:文化人格见证之一例》。《泰州日报》《泰州晚报》有专题报道。接受泰州电视台采访。2005年12月 12月2日,《语言的阁楼——张红春书法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在研讨会上作重点发言。文章《冬天里的春》收入《张红春书法作品集》。 《于曙光的艺术人生》载于《中国书法》2005年第12期。 12月23日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20世纪中国画名家系列观摩活动”之二“双星辉映——齐白石、黄宾虹册页、信札观摩展”学术研讨会。 《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载于河北美术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中国美术馆书法理论研究讨会论文集》。 《以美术馆的名义观照书法》载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2005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女儿吴夷《梁思成与建筑精神》一文同时入选。2006年1月 1月25日,《书法导报》第六版,刊载文章《高二适:文化人格见证之一例》。2006年2月 隶书作品载于2006年第三期《中国书法通讯》,并有个人介绍。 《在希望中注视——谈谈刘建社的书法艺术》载于《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 《话“老铁” 》载于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画收藏》第二卷。 《汉代名碑“西狭颂” 》载于《奥迪家园·翰墨大匠》2006年第2期。2006年6月 7件作品录入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天流韵六市十三家书法邀请展作品集》。2006年7月 入选《中国书画投资》(2005—2006年)中国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书法家提名。2006年8月 《魏杰的“智慧资本” 》载于2006年第8期总第249期由陕西日报社主编的《报刊荟萃》杂志。 《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载于2006年第8期《书法》。2006年9月 《都是书法惹的“祸”——读<史星文翰墨>》载于2006年9月9日《美术报》第17版。 《魏杰的“智慧资本” 》、《墨泉的肖形马及其他》、《韩钧老弟》三篇同载于《中国美术馆》2006年第9期。 扇面作品载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太湖风全国著名书法家扇面邀请展作品集》。2006年10月 10月29日,赴北京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国家收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2006年11月 《黄庭坚的尚韵之思——读古札记之一》载于2006年第三期《书乡中国》杂志。2006年12月 《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载于2006年第四期《艺术界》杂志。2007年元月 元月24日,《三秦都市报》以《笃定于理论 酣畅于创作》为题,介绍了艺术成就和作品,并发表遆高亮《吴振锋的知性与智性》,史星文《吴振锋在行走》两篇文章和三件书法作品。 《悲慨苍凉 沉雄郁勃——读画家张养玉》载于2007年1月出版的《名家北京》杂志。 担任《当代中国画》杂志编委。《我说魏杰》发表在该刊创刊号上。 《追寻诗意——感受王家新的艺术世界》载于2007年第1期《时尚之旅》杂志。2007年4月 《吴振锋评高二适书法》载于2007年4月《书法》杂志,总第211期。 《“此在”的“言说”——贾平凹书法的当代意义》载花城出版社出版《贾平凹书画》,2007年4月第1版。2007年5月 5月20日,在三原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当代书法发展”学术讲座。 被选为《中国书画投资》中国艺术市场年度2005—2006最具增值潜质百位书法家提名。 隶书对联入选《经典与当代书法·第三届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作品集,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 作品在《于右任书法精品暨海峡两岸当代书法名家作品联展》中荣誉参展,并编入纪念册。 隶书作品载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润华国际·太湖风当代百家小品书法邀请展作品集》。 隶书《喜乐、真心联》载于美术报总第702期43版。2007年6月 担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临帖展”评审委员会委员。 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评审委员。参加评审的有: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恒、中国书法通讯报张稼人、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金梁、《美术观察》副主编李一、吴振锋。 隶书作品及个人简介载于岭南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集》。2007年7月 隶书作品“福与仁合 德因素明”载于《陕西日报》2007年7月15日第3版。 章草八尺斗方书《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节选,入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隶书“友以文能”联、章草“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二题,载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版《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作品集》。2007年8月 《再论书法的传承与生长》载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杂志,2007年8月刊。 《郑墨泉这匹“黑马” 》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4期。 2007年第8期《当代中国画》载《韩钧篆刻的汉隶气局》,外一篇载篆刻专栏。2007年9月 《忆三老》(傅周海先生、杨运昌先生、陈少默先生)载贾平凹主编《美文》杂志,2007年第九期,总第贰佰陆拾壹期。 9月27日,参加中国书协组织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红枣红了——全国百位著名书法家走进碛口”,为中国百位书法家长卷书写“涛来万马 云静一龙”。 9月30日,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全国名家书法提名展评审活动,参加人员是:杨炳延、张荣庆、邱振中、张旭光、叶培贵、吴振锋,孙晓云因故缺席。 作品《佛堂庵门联》发表于兰州大学主办的《视野》杂志,总第148期。 简介、隶书作品及学术年表载《中国书画投资》焦点人物栏目,并载有副主编乔德忠所写编者按,他说“吴振锋真是长了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脑袋。从密密麻麻的书学论文历次刊登和获奖于全国各大专业纸媒及展览中,印证着吴振锋的智慧和辛勤汗水,记下了吴振锋的博识卓见,像一束束灯光,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当代中国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 《王松:一朵无心出岫的云》载《当代中国画》第9期。2007年10月 10月12日—17日,在广东中山市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论坛”论文评审工作。担任此次评委的是:朱关田、刘恒、邱振中、姚国瑾、朱以撒、曹宝麟、吴振锋、胡传海。 《拙朴与灵性的衍义——张永红篆记得的宗汉情结》载《当代中国画》第5期。 出任《大家水墨》主编。该书第一卷由华夏翰墨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刊载《华山三友的书法情缘》专题,刊登书法作品2件及《汉代名碑“西狭颂” 》一文。 《汉墨大匠》,2007年第10期载《因为书法》书影及李建森序和后记《思想该有多重》。2007年11月 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章草作品《辛弃疾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言。艺术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欧阳中石、沈鹏、张海,副主任:范迪安,委员:杨炳延、张荣庆、邱振中、张旭光、叶培贵、孙晓云、吴振锋。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举办“陕西省中青年书法名家作品收藏提名展”,参加的八位作者是:王蒙、梁新云、董扬、吴振锋、唐泽平、史星文、刘星、李小明。隶书“友以文能”联被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永久收藏。 11月19日,《廊坊日报》中国书画家专栏载吴振锋书法5件并简历。 11月19日,载《中国教育报》第4版文化栏目载吴振锋言论。2007年12月 作品2幅及简历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6期。 《边缘的冷观与坚守——陈云龙的篆刻 》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6期。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刊第4期《美术博物馆》出版,并载《再论书法的传承与生长》、《读早读——一则有关艺术哲学的札记》两篇文章。 《华山三友师生书法作品集》出版。 12月30日,“华山三友师生书法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 隶书《崔鴳海棠诗》载《棠湖公园建园二十周年——全国百年书法家咏海棠书法作品集》,由成都棠湖美术馆收藏。 《思想该有多重》一文载《海风与海外》杂志,2007年12月号(总第196期)。 隶书作品1幅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第一卷。2008年1月 《中国书法》2008年第一期赠刊《当代著名书法家·吴震启卷》载评论《诗性智慧吴震启》。2008年2月 2月6日,《书法导报》“经典与当代书风——全国当代中青年书家精英人物展作品选”载隶书中堂“文能载道,云汉为章”一件。2008年3月 3月17日—26日,参加陕西省书画代表团访问日本,随行有张养玉、苗重安、王有政、邢庆仁、雷珍民等18人,在日本参观访问了大阪、京都、神户、横滨、东京等地。参观了箱根美术馆、东京西洋美术馆、东京博物馆、国家新美术馆。 《赵熊的文化诉求——以篆刻为例》、《张哲的冷抒情与拈花笑》载《当代中国画》杂志第10期。 《宣谕文化精神的子实——小议卫高潮的书法》载《卫高潮临池探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思想该有多重》及书法作品一件载3月10日《中国书法通讯》B4版。2008年5月 隶书“中国万福”参加“爱奥运和谐中国千幅书法展”,并收入该展作品集。2008年6月 《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载《美术观察》总第154期。 书录的启功先生论书诗书法作品已入选北方满族民俗风情园启功雕像园,并获荣誉证书。 隶书作品入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并被吉林省美术馆收藏。收藏证号为0000159。2008年8月 《“大家”的心量——有关书法“大家”生长的一点思考》载8月14日《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对联匾额两件被陕西省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永久收藏。 文《是真佛但说家常——我所认识的张荣庆先生》载《中国美术馆》总第39期,2008年第3期。 文《书法“大家”的生长与“经典”的可能——对张海先生有关论述的解读》载《中国书法》杂志,2008年第9期。 文《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载《艺术与财富》杂志,第0808号。 《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被《中国书法》2008第10期文摘专栏节选。2008年11月 到江苏泰兴参加“当代中国名家书法邀请展”暨“陈潮书学研讨会”,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刘恒、刘文华、叶鹏飞、徐雄志、吴振锋、张锡庚、高庆春等。 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文库·旅途珍翰》出版,《蒲城文庙及云麾将军碑”》,《王岳第一庙——西岳庙及其碑石》、《西岳华山的摩崖石刻》等三篇入编。 《理解高庆春的理解》载《书法》杂志2008年第11期。 11月6日,章草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收藏号为SS081399。2008年12月 《书法与身体的关系——兼及“九届国展”与当下书法创作》载《书法》杂志第12期。 隶书中堂载“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陕西省反腐倡廉书画展作品集》,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 隶书中堂入选“纪念济南市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书画精品集”《华彩全都》,并被济南市博物馆永久收藏。2009年1月 《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9期,总第45期载隶书斗方“墨子语”。 隶书中堂载李庶民主编《当代中国名家书法作品选萃》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版。2009年3月 2009年3月3日,加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证编号:2009051。 隶书扇面载《兴凯湖之冬全国书法名家小品展作品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月28日,隶书作品大年·盛德联由广东书法院永久收藏。被广东书法院聘任担任广东书法院客座研究员。2009年4月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论坛论文集》收录《“三义叠加”:认知碑铭隶书的当代视角》,为特邀论文。隶书对联载《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作品集》,为评委特邀作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4月版。2009年5月 文《周俊杰的“周家隶” 》载2009年5月13日第18期《书法报》6版。2009年6月 文《张海先生的“清峻”与“通脱” 》载《中国书法》2009年第6期,总194期。 6月12日赴汉中应陕西理工学院邀请作题为《书法的当代视角》的学术报告。并被聘为兼职教授。与史星文一起和该院师生座谈,回答了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6月20至21日,赴京参加《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览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 6月14日,《陕西日报》秦岭副刊载《书法写我》一文。 《修复传统艺术“立品”的价值认定方式——当代书法标准之我见》载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战略研讨文丛书之《当代书法标准》。2009年7月 7月1日,《文化艺术报》载张新龙《遮颜管窥吴振锋》一文,并发表作品五幅。 7月1日,《书法导报》发表陈华春《将书法进行到底——采访吴振锋》。 7月24日至28日,在河南郑州参加“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选。本届评审委员会为:朱关田、邱振中、陈振濂、刘 恒、曹宝麟、叶鹏飞、姚国瑾、赖 非、朱以撒、丛文俊、李 一、姜寿田、吴振锋2009年8月 陕西省图书馆百年大庆收藏书法作品一件,收藏证号:09244。 应浙江余姚市特邀隶书作品载《全国名家书法作品集》。2009年9月 9月4日至7日,应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特邀赴五台山参加“全国隶书研讨会”。 书法导报与山西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庆祝五台山申遗成功——中国千名书家写经书法大展暨中国写经书法文化论坛”,特邀论文《出位之思:写经书法之“书意”》,并作品一幅。因故未能应约。2009年10月 10月16日,赴郑州参加周俊杰《大风歌——周俊杰书法作品展》暨周俊杰书法学术研讨会并作重点发言。17日,与陕西代表刘思凯、杨锁强、刘天琪、王亚兵、冯岁平等一起参加“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 10月20日至23日,在西安东方大酒店参加由文物出版社、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三义叠加——认知碑铭隶书的当代视角》,受到专家首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吴振锋》近 日正式发行。《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丛书系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精心遴选出46位在当代书坛有影响的60岁以下中青年书法家个案组成,旨在记录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创作轨迹,展示其创作实力和水准,进而总结交流创作经验。丛书入选者大多为近些年来活跃在书法创作一线的具有深厚创作实力和广泛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基本能够体现当代书坛中青年的创作实力和水准。此套丛书陕西有三位书法家入选,《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吴振锋》的出版不仅体现了陕西书法近些年来中青年书法实力和水准,也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取得的一项国家级学术成果。
最小说啊,只要你有实力
听说有中国辞赋报 不过貌似只收那些所谓的名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