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武器制造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武器制造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武器制造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有论文,文献记载、网文、研讨会记录等等,还有专著。论文等可以在知网等专门网站上查找,专著可以在图书馆中进行查找。

[1]朱岑郁.国内户外音乐节运营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2]左康秀.我国在线音乐产业的价值链[J].经营与管理.2014(06)

[3]孙武军,陆璐.交叉网络外部性与双边市场的倾斜式定价[J].中国经济问题.2013(06)

[4]余家辉.歌曲翻唱的版权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4

[5]李泉.双边市场价格理论及其产业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6]于霞.基于Hotelling模型的零售平台企业定价[J].统计与决策.2013(19)

[7]盛利.网络音乐有偿下载模式及其国内建设[J].音乐传播.2013(03)

[8]袁楠.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培养与训练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9]徐天维.黄山市屯溪区民间音乐教育传承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10]周加海.观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组比赛有感[D].河南大学2014

[11]武立强.山西交响乐演出市场调查与营销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12]尹隆.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媒体广告价格调整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3]王小芳,纪汉霖.双边市场的识别与界定:争论及最新进展[J].产业经济评论.2013(03)

[14]张鲁晶.大学生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15]郑桂凤.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

[16]张效辉.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机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

[17]刘文婷.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18]王娜仁图雅.浑善达克沙地草原畜牧业生产与气候关系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19]侯琳琦,郑晓慧.三网融合带给中国数字音乐的机遇和挑战[J].人民音乐.2013(09)

[20]JeanJ.Gabszewicz,XavierY.Wauthy.Verticalproductdifferentiationandtwo-sidedmarkets[J].EconomicsLetters.2014(1)

[21]AtipAsvanund,KarenClay,RamayyaKrishnan,MichaelD.Smith.AnEmpiricalAnalysisofNetworkExternalitiesinPeer-to-PeerMusic-SharingNetworks[J].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2004(2)

[22]JAYPILCHOI.TYINGINTWO‐SIDEDMARKETSWITHMULTI‐HOMING[J].The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2010(3)

[1]房婷,蒋达.音乐可视化研究[J].电影评介.2013(05)

[2]付一超,张宏,林高雅,胡志强,赵瑞瑞.音乐播放中RGB-LED混光呈现匹配研究与实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06)

[3]翟明超.浅谈色彩音乐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1(24)

[4]张宏,田春伟,林高雅,李小进,刘露.基于音频信号频谱分析的混合光效设计与实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3(06)

[5]黄玉豪.STC89C58RD+单片机在MP3播放器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13(06)

[6]何谐.FAT32文件系统在Cortex-M3音乐播放器中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3(06)

[7]翁斌.嵌入式系统中USB总线的应用[J].电子质量.2013(01)

[8]Zoranovic,AleksandarL,Stojanovic,GoranM,Malbasa,VeljkoD.DevelopmentofanMP3playerusinganMP3hardwaredecoder[J].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icalEngineeringEducation.2010(3)

[9]PeterG.Grossenbacher,ChristopherT.Lovelace.Mechanismsofsynesthesia:cognitiveandphysiologicalconstraints[J].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2001(1)

[10]李书宇.WSN在农业温室监测系统中的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11]李欣欣.基于MPI的层次聚类算法的研究及实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12]林钦.基于LotusDomino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福州大学2010

[13]张雪芳.浅谈音乐心理治疗[J].北方音乐.2011(11)

[14]张龙.基于S2SH+ExtJS的市级卫生防疫部门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福州大学2010

[15]胡远涛.基于中职学校“构、分、破、锁”的多边形建模和有关渲染技术的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6]符运河.基于AX2010解码芯片的嵌入式MP3播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冯昕.智能手机美食应用信息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2]王兆,胡锦.从用户需求分析如何初步定义产品功能[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2)

[3]聂大安,李彦,麻广林,马涛.基于用户需求分类的同步多产品设计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06)

[4]郁宁亚.LTE基站系统安全性算法及接口的FPGA设计与实现[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5

[5]庄小芳.无线Mesh网络信道分配算法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1

[6]王昆鹏.基于文化因子的互联网产品满意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1

[7]石曦.手持移动设备的界面设计模式和框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

[8]熊子鉴.老年消费者高端养老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9]陈颖.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任务分配算法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1

[10]王钦.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D].福州大学2010

[11]周昱含.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压缩传感重构算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2]张沙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可用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13]黄文涛.基于用户研究的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及评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14]于晓燕.智能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15]殷佳丽.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互联网产品界面视觉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16]彭佳.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智能手机APP界面交互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17]赵文政.不同终端的互联网产品移植中的差异化设计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3

[18]程求江.基于NGID-DBSCAN算法与最小包围圆模型的基站位置分析[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5

[19]聂波,王绪刚,王宏安,王纲.手持移动设备中多通道交互的通用开发框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09)

[20]CermakLS,WongBM.Theeffectsofdividedattentionduringencodingandretrievalonamnesicpatients'memoryperformance.Cortex;ajournaldevotedtothestudyofthenervoussystemandbehavior.1999

[21]GoodwinKim.Gettingfromresearchtopersonas:harnessingthepowerofdata..2002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用什么文章可以作为参考文献,通常见诸于下列情况:

①有助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的;

②提供了技术或方法的;

③作为重要数据来源的;

④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关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或部分同意部分有分歧,都值得把这篇文章引出供读者分析、借鉴、判断、评说;

⑤对科研工作有启示或帮助的。所以,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1.引用参考文献尽可能是最新和最主要的关键文献,除个别历史文献外,以最近3~5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次要的、年限长的或教科书中众知公用的,忌用无关的文献。引用年代较久的文献,一般是经典的或作者就某个结论与之进行学术争鸣和讨论的文献。将论文所涉及的历史渊源、技术方法、引用数据以及与作者的研究密切相关而观点相近或相反的论著列为参考文献,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上述诸多内容的资料。

对于生物医学文献引用而言,普赖斯指数应在50%~70%。如果普赖斯指数高于70%,可说明本研究课题紧跟或代表了本学科当前的最高水平。普赖斯指数(Price index)是用以评价被引用参考文献时限性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医学论文的发表价值,其定义是一篇论文中标注最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数与该篇论文引用文献的总数之百分比,用公式表达为:

普赖斯指数= ×100%

从公式可见,被引用的最近5年内文献数越多,普赖斯指数就越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被引用文献的老化程度。

2.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已正式发表的,主要是引用正式发表的原著。未经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文摘,或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以及个人咨询或通讯等均不可用作参考文献,必须引用时,其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页码等可用圆括号的形式插入正文内。尚未公开发表如属某刊已通知作者将发表者,一般不可引用,特殊情况引用时可在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待发表”或“in press”。

3.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要转引他人所用的文献,即不能从综述或其他论文的参考文献中直接摘取,以免徒有数量而降低有针对性文献的重要性。一般不能转引二次文献,对于未经查阅或未找到原文者,若非引用不可时应在该资料来源之前加 “引自”二字,不能径写原文献。亲自阅读对于该项研究有很明显的启发和帮助,切忌引用和著录与此项研究论文不相关的参考文献。

4.引用中医经典著作时,则不列入参考文献部分的著录,而在正文所引句末或段落末加圆括号注明出处即可。如:论文中引用的《灵枢·本藏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伤寒论·序》等。随着中医中药的遗产的发掘及国际交流力度的加大,中医中药研究的论文也日趋剧增,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正确引用和著录中医经典著作。

5.注意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少而精,要删掉可有可无、学术价值不高的参考文献。目前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都明确限制,论著引用不超过10条、综述引用不超过25~30条。但是,也有人主张只要符合上述要求而必要的文献仍然可以引用,不应拘泥于严格的限制。

毕业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引用文献是反映学者是否严谨的一个重要指标。参考文献是发表论文中反映思路线索的最重要工具,是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记得两年前听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苏定冯教授一次关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报告,苏教授特别强调了关于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他认为,参考文献看上去是小事情,许多年轻学者不注意,具体体现在对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他是许多著名杂志的主编和编委,发表了非常多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许多论文写作和审阅方面的经验。实话说,在这以前,我也有类似问题,在写文章和修改学生论文,总是重点注意前言、讨论和结果,对材料、方法和参考文献非常不注意。实际上参考文献上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

参考文献格式不注意可能是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更大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只图方便,不注意文献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标注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反映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又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与品质,也能反映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目前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情况的调查报告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5.1%。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近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

引用参考文献提倡著录权威的、高水平的、前沿性的文献,这不仅说明作者的眼界、水平和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增加文中论点、论据的可靠性。图3显示学生引用参考文献中核心期刊从2007届的16%到2009届的18%,比例虽然略有上升,但都不足20%,总体比例还是不高。

5、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

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表明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避免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科学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图4可以看出,2008届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70%,这与当年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不无关系,2009届的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较低,只有57%,高达43%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考文献数量偏少

毕业论文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总体偏低,46%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为5~8篇,篇均参考文献数为9篇,数量偏少的参考文献说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低,令人怀疑其对所选的研究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而深入,必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平。

2、参考文献类型相对集中

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类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著作,当然期刊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次发表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并能反映专业科研新动向,而著作的知识稳定、内容深、研究的问题成熟、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成为主要参考资料未可厚非。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参考文献类型越是多样化,越是广泛而全面,越能说明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对特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越能反映出该文的研究水平所处的位置。

3、参考文献时效相对较长

学生毕业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较长,有53%以上的文献资料是3年前出版的。教育技术专业是发展中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多年以前,很难让人信服它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4、参考文献质量不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越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材料和新的数据或结论,越有利于显示论文的研究起点、深度和广度。但数据显示,毕业论文中高达83%的`参考文献来自一般的刊物,权威的、有影响的文献只占17%。

5、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严谨,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5]。统计显示,有3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三、正确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的对策建议

1、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品质。应端正科研态度,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参考文献引用达到规范化。[7]在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学术论文写作就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日本也把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应用文体来教授[8]。根据国外经验,开设学术性文章规范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相关规范的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习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减少抄袭和侵权现象。如开课条件不成熟,可邀请校内外一些论文写作水平高的教师或专家,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9]此外,学校的学报编辑部网站或校园宣传栏,也可定期开设学术性论文写作规范专栏,通过电子留言板、电子邮箱来回答学生提出的写作规范问题或遇到的种种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发挥指导教师的把关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问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形成严格按标准指导论文的主动性和善于识别错误的敏锐性。对参考文献的获得、取舍、引用,给予专业的指导;对于规范的引用,应多一份耐心和细致,不厌其烦、认真把关,指导学生不断修改,一步步规范完善论文,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不断修改论文过程中,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以及提高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

3、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

将参考文献引用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对参考文献著录的有关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成立审核小组。从总体上把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性、质量等进行考察,时效性不强的应予以删除,并建议作者补充较新的文献,对于数量过少或质量较低者,可建议作者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影响的文献资料。审核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顺序及其在文中的标注情况,消除转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通过数字化资源检查所引用的文献是否正式出版物,是否完全或部分剽窃他人作品等做出判断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1]总之,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范化引用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也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通过作者、指导教师和审核者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确的轨道。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状况

一、参考文献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说明了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采集的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了作者的文献环境及其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信息量越大,行文和判断时的参考依据就越充分。为此,笔者对我校7个院(系)本科毕业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

(1)篇均参考文献量5. 0条,其中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篇均7. 8条,最少的是物理科学学院篇均3. 3条;

(2)未附参考文献的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很少,物理科学学院有16篇、计算机科学学院有6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有2篇、数学科学学院有1篇;无图书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36篇,占总论文数的6. 7%。无期刊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 076篇,占总论文数的53%。以上数据说明,多数毕业生较为充分地占据了相关参考资料,部分毕业生不熟悉论文写作文献资料的查阅内容、方法。或者只重视图书、或者只重视期刊,文献的占有不是很丰富。本文调查的论文不排除一部分有用文献未被纳入参考文献之列等现象。

二、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使用各类文献的记录,参考文献的文献类型大致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信息资源、特种文献等通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类型的统计,可以了解各学科专业论文的撰写情况。

文参考文献来源和成分构成,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文献信息价值、地位与作用,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从表2可知:由于图书具有内容专深、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引用量最大,占参考文献总量的61. 7%,如数学科学学院大部分参考文献均为图书参考文献;期刊因具有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时效性强、研究面广、传递速度快、检索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位居第二,占参考文献总量的29. 9%;其他合计占8. 4%。在所有学院各专业调查中,只有化学学院的期刊参考文献数超过了图书参考文献,占本专业参考文献总量的69. 8%。以上数据表明:

(1)从整体看,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的准备阶段———搜集资料过程中,毕业生对于图书文献的偏爱超过了其他任何类型的文献信息,而对于相关的学术性期刊这一类科学研究工作最重要情报源的利用相对偏少;

(2)毕业生全面检索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图书馆对于各种类型文献资源的宣传辅导等主动服务工作还需加强。另外,笔者对图书参考文献中工具书的数量作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对工具书的利用率较小。

三、参考文献语种

通过对参考文献语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校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利用国内外文献信息的情况、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的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英文参考文献量最高,其次是物理、生物、数学学院,这说明我校化学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英语文献,具有利用英文文献的能力;物理、生物,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稍有对外文文献信息的吸收、利用意识。从表3看,我校师范本科生毕业论文中除了4%的参考文献为英文文献外,其余均为中文文献信息。外文参考文献偏少,语种单一的现象说明:

(1)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对外文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够;

(2)我校本科生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阅读外文资料、检索利用外文信息的能力有待增强;

(3)图书馆应加强外文文献信息的宣传和导读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年代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年代的分布情况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新且具有权威性,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论文的水平和创新性。对参考文献年代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是参考文献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还反映了被参考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是探讨文献老化情况的重要手段,据此可以确定各专业文献的阅览方式和保存年限,使文献利用率达到最佳值,如最大参考文献年限反映了文献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时期,可以说是文献的最佳利用时间。我校本科生各专业毕业论文引用书刊文献的年代分布如表4和表5所示。总体来看,图书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出版后的第9—10年,占图书参考文献总量的25. 9%;最高引用区间是出版后的1—4年,占37. 9%;期刊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文献发表后的第10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25. 7%;最高引用区间是发表后的1—4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46. 7%,各学院无明显差别。统计表明: (1)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在每年的3—5月间,因此,当年出版的文献引用较少; (2)从图书参考文献来看,数学、生物学、化学学院毕业生的论文材料相对陈旧的利用率反而高,其他专业的参考文献相对新颖; (3)引用期刊参考文献的毕业生中多数还是能够密切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收集和利用最新的科研信息。

五、结果与讨论

本次统计分析,发现了我校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有积极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其结果如下:

1·参考文献量分布均匀,专业不同,引文量显著不同,生物学院篇均参考文献7. 81;地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6. 98;化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5. 08; 3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6. 67;通过这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比较全面,具有治学谨严的科学态度,传媒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56;数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 48;物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 28;计算机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 78; 4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3. 88,且都是教材类的图书。通过这一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途径比较单一。从部分学科看,教材类的图书占有量远远大于期刊,学生依靠教材作为研究指导,反映了我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研究水平起点较低。

2·参考文献类型分布不均匀,专业不同,文献类型不同,生物学院、地理学院,图书、期刊基本一致;化学学院期刊较多,图书较少;传媒、数学、物理、计算机学院图书多,期刊少。经笔者随机调查了解,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部分学生写毕业论文时查文献资料主动性不够,态度不端正,探索某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性不强,因而只查阅一两种图书或期刊,存有应付心理;客观因素:受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内容限制,像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一般都是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内容,论文以设计为主,如:编程、制作网页、制作课件,这些设计以某门课程为主,利用教材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学生解决的问题是验证性的,还是该领域的尖端问题,对此没有深入的评价。所以,部分学生失去了查阅大量文献的积极性。再则,学生大量的使用教材类的图书,是因这类图书讲解比较系统,学生容易掌握。而期刊主要刊登层次高的研究论文,学生由于学识水平有限、基础知识薄弱,不容易看懂,因此,不愿查阅期刊。从学校到院系,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不高,少数学生选题后,忙于复试、找工作、最后草草写个综述、个别懒惰者,甚至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以达到毕业为目的。

医疗器械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已发送,望采纳~

1、医疗器械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受技术条件、认知水平和工艺等限制,加之上市前的研究、验证不足,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同时,由于器械在应用过程中的性能退化、故障损坏、操作不当或错误使用等,进一步增加了器械应用的临床风险,并可能导致器械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这一风险,国家应该加强医疗器械上市前的准入管理和上市后的监督,医院应该加强器械的临床准入管理以及操作人员和医学工程保障人员的准入管理,并将医疗器械应用纳入医疗质量管理,构建涵盖医疗器械采购、临床使用和医学工程保障等各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医患安全,促进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曹德森,吴昊:医疗器械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8)22、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临床医学推向了崭新的高科技时代,高科技渗入到病理学研究、临床诊 断、介入治疗、内植物材料及功能、器官移植直至最新技术DNA基因 疗法各个领域,医院的发展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器械,所以,医院临床的发展 与提高都与设备管理部门密切相关。设备管理部门必须了解全院现有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如设备的购买期、折旧情况、运转状态、维修、保养时刻表及维修费用等,做到心中有数。设备管理部门必须要深入临床各科室、各部门,仔细调研临床发展动态及需求。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械、新耗材的信息,收及主要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包括诊断设备、治疗 设备、检查设备及医疗辅助设备等设备的技术含量与先进程度及主要技术指标。——曹安之,蒋红兵,舒慧宇,刘枫,沈暑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与供应商及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关系,《医疗装备》,2004(06)3、高风险医疗器械是植入人体或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的医疗器械产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郑福友,金敏: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药事》,2006(1)4、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rresponding General Aspects for Medical Devices),简称ISO/TC210。该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AAMI(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内。——陈宇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组织简介,《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7(6)5、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在近乎于零的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奋发努力,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工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高技术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潘广成:医疗器械市场展望,《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997(2)6、医工科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其职能从当初的设备器材的采购、维修,发展到现代医用设备的信息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及标准规范化管理;医疗仪器设备预防检测与维修;现代化医院医用设施系统建设规划与管理,理工医结合开发研制新颖实用的智能医学仪器设备,深化与拓展了学科发展的内涵。临床医工科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已经形成:即“以医疗器械保障为基础,以设备安全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学术科研为导向。促进学科全面发展。”——种银保,唐超:现代医疗器械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医学装备》2005(11)7、根据调查,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例如: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医疗机构没有相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不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对使用医疗器械的技术人员培训不够;对供货企业的合法资质审查把关不严;储存养护上,相应规范不明确或者可操作性不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重大安全事故的报告与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等。——郭仓田,完善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管,《实用新医学》2007(12)8、从医疗器械企业的特点出发,以遵循法律法规的内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为指导,从优先教育决策层、零缺陷管理、推行“5S”活动、GMP规范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高琳琳: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9、生物学评价是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对生物学风险分析与评估的过程.首先,它的结论是在对先前临床应用、器械的临床评价、生物学实验检测等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对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取舍的结果。——庄菲,丁彪: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生物学评价,《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4)10、医疗器械清洗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器械灭菌前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关系到医疗护理管理安全。医疗器械的清洗是否达到洁净要求,达到洁净程度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判断医疗器...——王素珍,王欣,陈文,苗新霞,申丽萍: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监测与清洗质量管理,《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3)

我是第二次找轻风代写了,总体给我的感觉还不错, 第一次给的没怎么修改就过了,回想当时我还日日步步为营,不过经过老师给的有关信息后,我第3天就搞定了,再次感谢,希望这次能给便宜点儿。

制造业论文参考文献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5]毕妍.科技创新与应用:经济型数控机床改造的优化方案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3):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游戏武器制作毕业论文

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武器装备发展一、认真研究未来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革命性变化前苏联拥有强大的核力量、常规力量以及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国防科研基础,对军事技术在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未来战争的影响都有透彻的了解。前苏联元帅奥加尔科夫早在70年代就曾预言,即将出现的种种新技术必将引发一场军事革命。80年代初,他指出,高新技术可以大大增强作战能力,核武器的政治、军事效用正日益下降。到80年代中期,他再次提出,以探测器和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成果为基础的军事技术革命,可以做到使常规武器与核武器在效果上相当。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主要继承者,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出现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认真研究了高技术给武器装备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常规兵器的杀伤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以侦察--突击和侦察--射击综合体形式出现的毁伤手段和自动化侦察武器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再加上巡航导弹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使用,使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成为可能。常规武器高技术化使其可在有限的极短时间内,在任何距离上,有选择地准确摧毁任何重要设施。电子战兵器具备了极高的突防效能,并从过去的保障手段跃升为当前主动毁伤武器。太空武器即将登上军事斗争的舞台。太空资源可提供关于敌情及敌方所采取措施的详细情报,拥有利用太空资源的优势,首先使侦察效能全面提高,从而使战略兵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未来空中--太空作战中,从太空可以用精确制导武器和新物理原理武器对任何目标实施猛烈的突击。他们认为,太空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无能力抗击太空武器的国家是注定要失败的,俄必须发挥其在太空武器发展方面拥有的优势。非传统武器将相继问世。俄军事专家认为,武器装备毁伤效能主要来自物理能、化学能和生物能三种能量形式。传统武器装备毁伤效能的能量形式主要是物理能的动能和热能的效应,而非传统武器正在开发另一种物理能表现形式在军事上的运用,即声能、电磁能、辐射能等。目前正在研制开发的此类武器系统有:激光武器、射频武器、不相干光源、粒子束和次声武器等。另外一种非传统武器是用于破坏通信系统、电力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电子和电磁武器,还有可设置各种阻碍运动的全能障碍手段(包括各种泡沫物质、难以忍受的氯味和声响等)。武器装备发展趋向信息化。俄国家安全委员会现任科学顾问、海军上将彼罗诺夫认为,现代武装斗争涉及到一场夺取信息优势的斗争,这是一个确保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俄军事科学界通过对军事革命、信息技术、信息武器和信息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军事革命的优势源于信息武器”、“信息武器的优势是克敌制胜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作战能力最合理的方式是提高武器和军事装备的信息支援能力”等观点,强调要在未来军事斗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二、确定俄罗斯武器装备发展的新思路为了在新的一轮军事技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全面维护俄罗斯安全战略环境的需要,俄非常重视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他们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武器装备正在向信息化、远程化、精确化与一体化方向迈进,其毁伤效能已大幅度提高。武器系统与系统的对抗趋势更加明显,为了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俄军武器装备发展必须走系统、集成化道路。预测21世纪初武器装备发展趋向。俄军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技术群的发展,到21世纪初,能够对军事斗争产生重大影响的军事技术突破至少有以下10项:一是提高了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制导系统精度;二是制造出新一代精确制导机动弹头,其效能不受大气层和天候因素影响;三是发展了“隐身”技术,不仅应用于飞机,而且也用于导弹,尤其是巡航导弹;四是采用了新型雷达(超视距雷达、相位自动调频雷达、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雷达);五是研制了“电磁脉冲”武器;六是发展了全球形势监控、获取和处理信息的综合系统;七是在军队指挥、通信中采用了新的信息技术;八是研制了军用机器人和智能武器(采用智能信息学成就);九是研制了定向能武器;十是进行了用于军事目的的宇宙开发。确定俄应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世界军事正面临着一个核武器后的全新发展阶段。现代武器系统的毁伤效能越来越不取决于火力,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信息参数:精确性、可控性和快速性。信息化在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军事技术政策中已成为最优先的任务。在军事行动中,信息技术对抗的比重和意义越来越大。以毁伤计算机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武器,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通过比较研究,他们认为,俄罗斯武装力量已经在先进常规弹药、电子战系统、信息系统(C3I系统)、计算机技术、隐身技术、某些类型的激光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国家。通过对海湾战争的研究,俄军认为,国防关键技术是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必须超前发展。要重点加强对潜在的军事威胁和军事技术突破有重大影响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试验与设计工作。俄军确定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为:微电子和计算机装备技术、雷达技术、电子战对抗技术、航空和航海动力技术、新型弹药、燃料和核能技术、近实时导航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探讨武器装备发展的新思路。俄军事科学院院长马·加列夫大将1997年初在其《俄罗斯的军事学说》一文中指出:在发展军备和国防科研工作中,不要陷入别国的军备竞赛轨道,应努力选择符合国家经济能力和战略目标的途径,力争把军事技术发展放在首位;应当重视研究装备体系,而不是某一种武器。他认为,不能分散力量和资金追求发展其他国家已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各种武器和装备;在必要时应当敢于冒险和超越几代武器,集中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研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武器,它们可以削弱或打乱别国谋求军事技术优势的长期计划。从目前来看,即使最完善的武器,装备最精良的海、陆、空集团,也只有在具有高度发达的组织性、可预测性、保密性、准确性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优势。未来战争中,最主要的作战重心不是消灭某个武器,而是摧毁统一的信息系统、智力资源、导航通道和整个指挥控制系统。由此可见,俄军将重点发展其在《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中确定的武器系统:即军队指挥系统、武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侦察系统、战略预警系统、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高精度武器系统、机动的非核毁伤武器系统及其信息保障系统等。三、加快技术成果向新型武器装备转化的步伐俄罗斯为保障其军队整体作战能力不因大幅度裁减员额而受到削弱,及时调整了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方针,加强了高技术科研成果向武器装备转化的步伐,并重点突出了信息武器的研制。确定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方针。俄军提出,武器装备的发展以高科技为先导,积极研制和发展新型高精度武器装备,巩固军事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优势。在保证现役武器装备不低于世界水平的前提下,努力减少繁杂型号武器装备的采购,重点改进现役武器装备,不大规模生产全新武器系统,但保持必要装备发展时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在战略武器方面,按照保障国家安全的总体构想,俄仍将主要靠战略核攻击力量的规模及战略导弹和核弹头的数量,提高机动发射能力和命中精度,增强生存能力。在常规武器发展方面,陆军主要保留80年代服役的先进武器装备,并不断改进某些分系统,使地面压制兵器实现装甲化和智能化,以适应现代高技术常规战争的需要。空军将逐步淘汰老式的第二、三代飞机,减少装备机型,保留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四代飞机,以提高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防空军将改进现役防空导弹的跟踪制导系统、提高攻击多目标和电子战性能,全面提高防空作战能力。海军将发展全球和区域指挥系统,完善单舰和编队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注重综合武器系统的研制,装备可抵御全方位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提高其隐蔽、机动和远洋作战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新型武器装备转化的步伐。根据新的武器装备发展方针,俄军强调要以高技术为先导,加快科技成果向军事能力转化的步伐。1994年1月俄政府安全会议正式批准了国防部制定的,为期10年的“俄军武器装备发展长期规划”。该规划要求以新的国防科研成果为基础,优先发展空军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和机动部队运输工具;进一步提高战略武器的可靠性;完善师以下部队指挥通信设备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目前,俄正加紧进行SS-X-27、SS-X-27和“胖孩”等新型战略导弹的研制;陆军开始少量装备90年代研制的采用计算机火控系统和第二代爆炸反应装甲并可攻击直升机的T-90E型坦克;空军重点发展并装备米格-33、35,苏-30、35、37等新一代具有隐形或反隐形功能的作战飞机;防空军重点研制具有全天候、全方位、全高度拦截战略弹道导弹和隐形飞机能力的防空兵器;海军正在加紧研制可垂直起降作战飞机的水面舰只和新一代战略核潜艇。1997年初,俄军制定了《2005年前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计划》,该计划以发展武器系统为突破口,将未来一个时期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放在侦察、指挥、通信和电子对抗等领域,并强调国防企业要保持现代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以便在财政状况好转后尽快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游戏设计中的心理学到底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好游戏?什么样的游戏才好玩?做为一个游戏制作人,也许你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这样看似没有答案的问题。的确,好游戏太多,好玩的也太多,似乎,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答案。呵呵,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其实,在众多成功游戏的背后,都有一个指南针一样的定理,本文将结合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深入浅出的为你揭开隐藏在众多假象后的内幕,希望看完本文,你也会得到你的指南针,从此,你将不再是迷路的孩子。1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游戏是否好玩? 游戏快乐的秘密:动力,压力,压力的释放 动力:又分为持续动力和初始动力。持续动力主要决定是否要继续一个游戏,初始动力则决定是否要进行一个游戏。 初始动力:片头的CG,进入游戏的最开始几分钟或者DEMO,或者大肆宣传的某一大作的续作,有某一知名制作人参与等都可以成为初始动力,初始动力非常的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玩家是否会花钱购买一个游戏。 持续动力:玩家在游戏中,还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动力不停的推动他继续游戏,这个就是持续动力。持续动力能让玩家继续一个游戏,如果没有了持续动力,玩家将会觉得游戏枯燥,无聊,从而停止游戏。一个悬念,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个目标都会诱发持续动力的产生。 压力:在动力的推动下,玩家不停的追寻着,不过,我们可不能让他一下就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哦,在这之前,还要给他点调味剂,这个就是压力。没有了压力,一切就会索然无味,(哎,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会不懂得珍惜。:))什么会构成压力呢?RPG里不停被踩暴的“地雷”,网络游戏里不停刷出的怪物,被某个人或者某个怪物打败。。。一切的失败和无聊透顶的东西都会在游戏中产生压力。 压力的释放:啊....终于升级拉,终于找到宝物了,疑惑终于解开了。。。玩家积蓄的压力突然如潮水般的涌出,那个感觉---啊~~~~就象忍了很久的大便,终于拉出来了一样(也许有点不恰当,不过确实如此)。实在是:爽啊~~~~。这个解脱,就是压力的释放。 以上是对动力,压力,压力的释放三者的一个诠释。综上,初始动力是决定玩家购买的因素,如果我们只想钱,那么只需要加大初始动力的投入就可以了,但如果我们不光只想一次钱,还想有二次,三次可以,那么就要做好游戏,则持续动力,压力,压力的释放三者也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游戏只要缺少其中之一,必定不会成为好游戏!反之,一个游戏要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甚至成为经典,则一定要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行。那么,如何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呢?一般来说,好的游戏三者间的关系是非常平衡的。因为动力(持续动力)过小,会让玩家觉得没有追求的价值,压力过大会让玩家感觉受不了而中途放弃,压力释放过快会觉得过于无聊,过慢会觉得压力过大。。。不过也有例外,比如GTA,则是做为一个充分释放人被压抑的破坏欲望(位于七层心理模型中第二层,下一章会提到)的工具,对于此类游戏释放是应该大于压力的,因为它释放的乃是人自身所带的压力。 下面将分别探讨单机游戏和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游戏两种模型之间的区别和单机游戏与网络的成功要素。单机游戏模型与网络游戏模型如何更好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1.单机游戏:单机游戏最大的特点是:有限。所以我们可以叫它为有限的游戏。在有限游戏中,玩家必须按照已定的逻辑,规则,故事进行游戏,好比看小说,看电影,总有结束的时侯。玩家会按照有限的故事或者规则一步一步的发展下去,玩家的动力,压力,释放均来自与它,而故事或者规则是有限的,所以总有结束的时候,说明白点,在单机游戏中,人的参照物是机器,而机器的逻辑总是不能无限扩展的!因为是有限的游戏,所以,在单机游戏中,是否有平衡的数值,优美的剧情,新奇,有趣的游戏规则将是游戏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网络游戏:相信玩过网络游戏的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怎么游戏总是没有结束的时候啊?不错,其实无限正是网络游戏的特点。在网络游戏中,其他的玩家充当了参照物,尽管玩家自身在不停的提升,但参照物也在不停的提升,所谓人比人比死人,这个就是网络游戏无限的原因了。所以,网络游戏中,是否有可以”打败“其他玩家的道具,比如,独一无二的道具,绚丽的装备,地位的差别等。。。及公平的游戏环境和有趣的游戏规则将是决定游戏是否成功的关键。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游戏模型与单机游戏模型最大的区别是有限与无限的区别或者说是参照物上的区别。所以,作为成功游戏的要素两者在侧重的点上会各有不同。关于网络游戏的成功的要素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是交互性强于单机游戏的缘故,所以设计时拼命的加入更多更多的交互,等游戏出来以后,却发现玩家并不喜欢。而且越拼命玩网络游戏的玩家反而越不愿意与其他玩家交互,这做如何解释呢?呵呵,其实网络游戏真正吸引人的并不是交互,你只需要结合以上观点仔细想想就会明白网络游戏真正的魅力是---”胜利的喜悦“(胜利有很多种形式,并不只是单纯的PK叫做胜利,得到一件别人没有的道具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胜利,通过努力当上一帮之主也可以得到”胜利“),总之当你”打败“一个人的时候所能得到的快乐,会远大于打败一台机器的快乐,这个才是网络游戏火暴的真正原因,用我们刚才的理论来说,就是网络游戏中压力所释放的快感要远大于单机游戏。而拼命玩网络游戏的玩家为了能打败更多的玩家,不愿意把时间用在交互上,所以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至于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的概念欢迎大家继续和我探讨:)。 游戏制作人如何“预先”知道一个游戏是否成功? 啊。。。我想,这可能是很多制作人的梦想,如果能象天气预报一样准确的预报我们的产品上市后到底会是“晴转多云”,还是“零星小雨”那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啊! 呵呵,其实这个并不是不可预计的,不过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天气预报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你必须具备下面的能力: 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指能了解别人体验的一种能力,我们也可以通俗的称其为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一种能力。 据说,拥有高移情能力的人,不是心理学家就是大(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他们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们的游戏公司是不是应该多招几个来做游戏啊?:)),那么,我们这些不是的游戏制作人,要怎么样才能成为拥有高移情能力的“天气预报员”呢?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多玩游戏和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就可以了。然后,在制作游戏,设计某一个玩法的时候,你才能更多的回忆起自己做为一个玩家时的感受,从而确定游戏的可玩性。当然,也可以借鉴成功游戏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上,那样会远比你站在平地上看得要远。

主要看介绍给什么人看吧,给休闲玩家看的,你露要介绍游戏的画面和手感为主给民工看的

网络游戏开发 游戏的动画设计与实现摘 要目前,电脑游戏热潮席卷全球,游戏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正在成长为一个新兴的产业。RPG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之一,本课题就是为适应当前电脑游戏的发展而提出的。论文首先对RPG游戏进行概述,简单介绍了RPG游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然后对游戏常用的WIN32编程技术:Windows消息机制、图形设备接口、定时器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了整个RPG游戏的制作流程,包括游戏策划、游戏与玩家的互动及具体的2D动画设计。在游戏策划方面,通过游戏主题的确立、风格、剧本设计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在游戏与玩家互动方面,主要介绍剧情的表现和环境界面两方面内容。2D动画设计是论文的重点,所以在2D的算法和动画制作技巧方面介绍的非常详尽。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RPG游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对本课题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通过实验表明上述动画设计技术在RPG游戏中有较好的效果。关键词: RPG游戏,游戏策划,2D动画设计,定时器 ABSTRACTAt present, the upsurge of the computer games have sweep across the world.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omputer games’ software have growing as a new emerging industry. The RPG game (role acting class game)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in the present market of computer game.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was proposed to fit the request of current computer games’ developmentThis thesis first summarized the outline of the RPG game, int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RPG game’s development. Then discussed the common used WIN32 programming technology: The Windows message mechanism, the 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 and the timer.Then,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the RPG game which contains the game plan, connection of the game and player and 2D animation design. The game plan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 style and drama of game. Then, the expression of drama and environment were introduced in the section of connection of the games and players. 2D animation design is the focus of this thesis, s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lgorithm of 2D and the technique of animation design is detailed and complete. Finally, expound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que of this thesis through a concrete RPG game system design, through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above animation design technology has a better effect in the RPG game.Keywords: RPG game, game plan, 2D animation design,Timer 目 录第1章 RPG游戏概述 11.1 RPG游戏简介 11.2 RPG游戏发展现状 11.3 RPG游戏发展前景 21.4 后续章节介绍 2第2章 游戏编程技术介绍 32.1 系统开发工具介绍 32.1.1 Visual C++设计游戏的优势 32.1.2 Microsoft.NET概述 42.1.3 Visual C++.NET 42.2 WIN32编程技术介绍 52.2.1 Windows消息机制 52.2.2 图形设备接口 52.2.3 定时器 52.2.4 回调函数 62.3 总结 6第3章 RPG游戏设计技术 73.1 游戏策划 73.1.1 游戏主题的确立 73.1.2 游戏风格 73.1.3 剧本设计 73.2 游戏与玩家的互动 83.2.1 游戏剧情的表现 83.2.2 游戏的环境界面 93.3 动画设计技术 103.3.1 2D基本算法 103.3.2 动画的制作 203.4 总结 26第4章 《SCR》游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74.1 系统概述 274.1.1 故事梗概 274.1.2 游戏美工 274.1.3 系统行为 304.2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4.2.1 系统功能模块 314.2.2 游戏界面设计 314.3 游戏动画的实现 334.3.1 游戏初始化 334.3.2 人物移动、对话和打斗的实现 354.3.3 游戏退出设置 404.3.4 进度存取 414.4 总结 44结束语 45参考文献 46致 谢 47

换热器制造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冷却器, 开题报告冷却器开题报告榆林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报告日期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杨海涛 0906250117 化学与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勇 2013 年3月 14日篇二:换热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说明:1、论文( 设计) 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 c—设计等; 2 、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 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 可自行扩大。篇三: 换热器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四:开题报告一. 设计背景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应用甚为广泛。二十世纪 20 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 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 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 30 年代末, 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 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 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 年代左右, 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 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 60 年代开始, 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 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0 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换热器的需求水平大幅上涨, 但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有限, 导致换热器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巨大的供给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我国出口的换热器均价平均不到进口均价的一半, 2005 年更是降到了 25 %以下。可以想见, 我国出口的产品多是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而进口的产品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这充分说明我国对高端换热器产品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的市场现状。预计“十一五”期间, 我国的换热器进口规模还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约 200 ~ 300 万台之间), 且更加向高端产品集中。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 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一般换热器都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大多用于制造中、低压换热器; 不锈钢除主要用于不同的耐腐蚀条件外, 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作为耐高、低温的材料;铜、铝及其合金多用于制造低温换热器;镍合金则用于高温条件下; 非金属材料除制作垫片零件外, 有些已开始用于制作非金属材料的耐蚀换热器, 如石墨换热器、***塑料换热器和玻璃换热器等。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未来, 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及进口产品巨大的可转化性共同预示着我国换热器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行业发展必须要注重高端产品的研发。三. 国内外发展动态一、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 64%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 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现就几种新型换热器的特点简介如下: 1 、气动喷涂翅片管换热器俄罗斯提出了一种先进方法,即气动喷涂法,来提高翅片化表面的性能。其实质是采用高速的冷的或稍微加温的含微粒的流体给翅片表面喷镀粉末粒子。用该方法不仅可喷涂金属还能喷涂合金和陶瓷( 金属陶瓷混合物), 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表面。气动喷涂法不但可用于成型,还可用来将按普通方法制造的翅片固定在换热器管子的表面上,也可用来对普通翅片的底面进行补充加固。可以预计,气动喷涂法在紧凑高效换热器的生产中,将会得到点击阅读更多下载得到文件列表冷却器,开题报告相关文档F220浮头式柴油冷却器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设计-过控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共10篇)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基于plc设计变压器冷却开题报告1热度: 开题报告 蒸发冷却空调热度: 冷却器设计-过控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开题报告--200号油冷却器机械设计热度: 分享好友收藏文档

浮头式换热器有听说不过你的主题是指的制作工艺还是“浮头换热器工作的工艺”?有一张换热器制造流程图,不知道是否能给你帮助? 需要的话留下邮箱,我发给你。

目 录一、 概述 3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32.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33. 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44.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55.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7二、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 71.设计题目 72.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 73.确定设计方案 84. 计算传热面积并初选换热器型号 81. 计算苯的流量: 82. 确定热流体及冷流体的物理性质: 83. 传热量计算: 84. 确定流体的温度: 85. 计算平均温度: 86. 设定管程流速、选择K值并估算传热面积: 95. 核算压力降: 101. 管程压力降: 102. 壳程压力降: 106. 核算总传热系数: 11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12、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2三、 参考文献 13四、 主要符号说明 13五、 课程设计感想 14一、 概述目前管板式换热器产品达到了一个成熟阶段,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的优势,在各行业领域中被频繁使用, 并被用以替换原有管壳式和翅片式换热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管壳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在一起,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管外清洗困难,宜处理两流体温差小于50℃且壳方流体较清洁及不易结垢的物料。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膨胀节的弹性变形可减小温差应力,这种补偿方法适用于两流体温差小于70℃且壳方流体压强不高于600Kpa的情况。(2)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板有一个不与外壳连接,该端被称为浮头,管束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和检修,适用于两流体温差较大的各种物料的换热,应用极为普遍,但结构复杂,造价高;增加了浮头盖以及连接件,在该处一旦发生泄漏不易被发现;管束外缘与壳壁之间间隙较大,减少了排管数目,容易引起壳程流体短路。(3) 填料涵式换热器填料涵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与浮头式换热器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壳程流体有外漏的可能性,因此壳程不能处理易燃,易爆的流体。(4) U型管式换热器 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换热管束可以抽出,热应力可以消除。但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换热器的内层换热管一旦发生泄漏损坏,只能堵塞而不能更换。壳程内有一个不能排管的条形空间,影响结构的紧凑,而且要安装防短路的中间挡板。2. 换热器材质的选择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换热器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应根据设备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流体的腐蚀性能以及对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等的要求来选取。当然,最后还要考虑材料的经济合理性。一般为了满足设备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即从设备的强度或刚度的角度来考虑,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时往往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考虑不周,选材不妥,不仅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提高设备的成本。至于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是与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 (1)碳钢 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如一般换热器用的普通无缝钢管,其常用的材料为10号和20号碳钢。 (2)不锈钢 奥氏体系不锈钢以1Crl8Ni9Ti为代表,它是标准的18-8奥氏体不锈钢,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2)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 MPa,设计温度不超过 350℃的场合。(3)封头和管箱 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①封头 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②管箱 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③分程隔板 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管程多者可达16程,常用的有2、4、6程。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3. 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1) 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 在最好的工况条件下, 换热系数可以达到6000W/ m2K, 在一般的工况条件下, 换热系数也可以在3000~4000 W/ m2K左右,是管壳式换热器的3~5倍。设备本身不存在旁路,所有通过设备的流体都能在板片波纹的作用下形成湍流,进行充分的换热。完成同一项换热过程,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仅为管壳式的1/ 3~1/ 4。(2) 占地面积小重量轻 除设备本身体积外, 不需要预留额外的检修和安装空间。换热所用板片的厚度仅为0. 6~0. 8mm。同样的换热效果, 板式换热器比管壳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和重量要少五分之四。(3) 污垢系数低 流体在板片间剧烈翻腾形成湍流, 优秀的板片设计避免了死区的存在, 使得杂质不易在通道中沉积堵塞,保证了良好的换热效果。(4) 检修、清洗方便 换热板片通过夹紧螺柱的夹紧力组装在一起,当检修、清洗时, 仅需松开夹紧螺柱即可卸下板片进行冲刷清洗。(5) 产品适用面广 设备最高耐温可达180 ℃, 耐压2. 0MPa , 特别适应各种工艺过程中的加热、冷却、热回收、冷凝以及单元设备食品消毒等方面, 在低品位热能回收方面,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各类材料的换热板片也可适应工况对腐蚀性的要求。 当然板式换热器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比如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不是很高, 限制了其在较为复杂工况中的使用。同时由于板片通道较小,也不适宜用于杂质较多,颗粒较大的介质。4. 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介质流经传热管内的通道部分称为管程。 (1)换热管布置和排列间距 常用换热管规格有ф19×2 mm、ф25×2 mm(1Crl8Ni9Ti)、ф25×2.5 mm(碳钢10)。小直径的管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管壁较薄;同时,对于相同的壳径,可排列较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更大,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更少。换热管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错列、三角形直列、三角形错列和同心圆排列。 (A) (B) (C) (D) (E)图 1-4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A) 正方形直列 (B)正方形错列 (C) 三角形直列 (D)三角形错列 (E)同心圆排列 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2)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 MPa,设计温度不超过350℃的场合。 (3)封头和管箱 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①封头 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②管箱 换热器管内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③分程隔板 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管程多者可达16程,常用的有2、4、6程。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5. 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板式换热器按照组装方式可以分为可拆式、焊接式、钎焊式等形式;按照换热板片的波纹可以分为人字波、平直波、球形波等形式; 按照密封垫可以分为粘结式和搭扣式。各种形式进行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在使用中更有针对性。比如同样是人字形波纹的板片还因采用粘结式还是搭扣式密封垫而有所不同, 采用搭扣式密封垫可以有效的避免胶水中可能含有的氯离子对板片的腐蚀, 并且设备拆装更加方便。又如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耐温耐压明显好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可以达到250 ℃、2. 5MPa 。因此同样是板式换热器, 因其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应用于较为广泛的领域,在大多数热交换工艺过程都可以使用。 虽然板式换热器有多种形式, 但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板式换热器主要是通过外力将换热板片夹紧组装在一起, 介质通过换热板片上的通孔在板片表面进行流动, 在板片波纹的作用下形成激烈的湍流, 犹如用筷子搅动杯中的热水, 加大了换热的面积。冷热介质分别在换热板片的两侧流动,湍流形成的大量换热面与板片接触, 通过板片来进行充分的热传递,达到最终的换热效果。冷热介质的隔离主要通过密封垫的分割, 或者通过大量的焊缝来保证, 在换热板片不开裂穿孔的情况下, 冷热介质不会发生混淆。二、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1. 设计题目1.5万吨/年石脑油冷却器的设计2. 设计任务与操作条件 1) 石脑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45℃3)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 每年按300天24小时连续运行。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物性流体 密度 ㎏/m3 比热KJ/(㎏•oC) 粘度 mPa•s 导热系W/(m•oC)石脑油 825 2.22 0.715 0.140水 994.0 4.17 0.727 0.6263. 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体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45℃,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列管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循环冷却水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但是由于石脑油是一种有毒且易燃易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轻质油品,考虑到安全性和两物流的操作压力方面,应该让石脑油走管程,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石脑油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4. 计算传热面积并初选换热器型号1.计算石脑油的流量:根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石脑油的流量 2.确定热流体及冷流体的物理性质:物性流体 密度 ㎏/m3 比热KJ/(㎏•oC) 粘度 mPa•s 导热系W/(m•oC)石脑油 825 2.22 0.715 0.140水 994.0 4.17 0.727 0.6263.传热量计算: 忽略热损失,冷却水耗量为 4.确定流体的温度:本设计中热流体为石脑油,冷流体为水,故为使石脑油可以尽可能快的通过管壁面向冷却水中散热,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令石脑油走管程而水走壳程。5.计算平均温度:按换热器中苯与水逆流来计算平均温度,以单壳程来考虑其温度校正系数 。石脑油:140℃→40℃ 水: 45℃←25℃ : 95℃ 15℃ 计算R和P: 由R、P值,查《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夏清主编,修订版)(以下所提《化工原理》均指本书)P232页,图5-11(b)得 =0.85>0.8 , 故可以选用。 6.设定管程流速、选择K值并估算传热面积:参照P280页表4-14管壳式换热器中易燃,易爆液体的安全允许速度可取管程的流速为 由此可以确定所需单管程数 ,故取双管程管数为4根据两流体的情况,取K值为200W/(m2 •℃),则可以计算出单程换热器的管长为 取单管管长为6.0m,则管程 =10,由此可得总管数 =4n=40且 查找《化工原理(上册)》书后附录十九固定管板式换热器(TB/T 4715—92),并考虑到两流体温度差 ,为减少温差所引起的热应力,可选用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初选换热器型号为:G325Ⅳ-1.6-19,主要参数如下:外壳直径:325mm公称压力:1.6MPa公称面积:19m2管子尺寸: 管子数:40管长:6m管中心距:32mm管程数 :4管子排列方式:正三角形管程流通面积:0.0031 实际传热面积 通过计算可知, ,即采用此换热面积的换热器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5. 核算压力降:1.管程压力降: ,其中 =1.4, =1, =2。管程流速: 雷诺系数为: 对于碳钢管,取管壁粗糙度 ,则相对粗糙度为 。在《化工原理(上册)》P54页查图1—27知,摩擦系数 ,将其带入前式,计算得 管程的压力降满足设计条件。2.壳程压力降: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F=0.5 取折流挡板间距z=0.15m,D=0.7m, 折流挡板数为 壳程流通面积 壳程流速 故 计算结果表明,管程和壳程的压力降都能满足设计条件。6. 核算总传热系数: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湍流)普朗特数 对流传热系数 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则壳程中水被加热 (液体被加热时 ) 3、总传热系数K: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可忽略时,总传热系数K为: 与 ,故所选换热器是合适的,安全系数是 设计结果为:选用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号为G325Ⅳ-1.6-19。三、 参考文献[1]《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2]《换热器》秦叔经、叶文邦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化工原理(第三版)上、下册》谭天恩、窦梅、周明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华南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1987)[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四、 主要符号说明硝基苯的定性温度 T 冷却水定性温度 t硝基苯密度 ρo 冷却水密度 ρi硝基苯定压比热容 cpo 冷却水定压比热容 cpi硝基苯导热系数 λo 冷却水导热系数 λi硝基苯粘度 μo 冷却水粘度 μi热流量 Wo 冷却水流量 热负荷 Qo 平均传热温差 总传热系数 管程雷诺数 温差校正系数 管程、壳程传热系数 初算初始传热面积 传热管数 初算实际传热面积 S 管程数 壳体内径 D 横过中心线管数 折流板间距 B 管心距 t折流板数 NB 接管内径 管程压力降 当量直径 壳程压力降 面积裕度 H五、 课程设计感想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终于完成了一个还算可以的换热器设计,这几天我过的很充实,是我大学生活里继两次实习后又一次最充实的生活,看着我们小组的劳动成果,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毕竟我们的努力还算有所回报,我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当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我想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为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确实很辛苦,但苦中仍有乐。我们一边忙着复习备考,一边还要做课程设计,时间对我们来说一下子变得很宝贵,真是恨不得睡觉的时间也拿来用了。当自己越过一个又一个难题时,笑容在脸上绽放。当我看到设计终于完成的时候,我乐了。对我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从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不仅巩固了课本的知识,还学到了许许多多其他的知识。我知道了每一个课程之间是融会贯通的。在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中也用到了机械制图基础的知识,可是自己的机械制图基础没有学好,于是就要重新翻书来确定自己的一些设计是否正确。 其次了解到团队合作很重要,每个人都有分工,但是又不能完全分开来,还要合作,所以设计的成败因素中还有团队的合作好坏。 这次设计让我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永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人生就像在爬山,一座山峰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当然我的设计肯定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批评指正,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1] 柴诚敬编著.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01[2] 夏 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01[3] 库潘编著.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4] 周强泰编.锅炉原理(第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 景朝晖.热工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孙丽君,工程流体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李诚,热工基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8] 傅秦生,热工基础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刘桂玉,工程热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索引序列
  • 武器制造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医疗器械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 制造业论文参考文献
  • 游戏武器制作毕业论文
  • 换热器制造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