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西夏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西夏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西夏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西夏王朝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灭国,从此消失在中国的 历史 长河中。中国自古有记载 历史 的传统,下个王朝无论如何都会为上个王朝记传,但是唯独西夏王朝神秘的消失了,泱泱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任何史册。 关于西夏国是怎么被发现的,这里要提到一个人——张澍。 张澍(1776~1847):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学术大师,凉州武威县(今武威市凉州区)人。年犹未弱冠,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乡榜,嘉庆四年(1799)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张澎性格刚直不阿,工作一丝不苟,在公文中与上级争辩是非,因而得罪了不少上级,在仕途中并不顺利。1830年,张澍引疾辞职,结束了仕宦生涯,1832年回到西安,客居城内和乐巷,从此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整理刊印自己的著作,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后来患眼疾,最终失明。 1804年的某天,已经回到家乡养病的张澍和一位朋友到清应寺游玩,两人一路谈笑,不觉已走到寺院深处,这时张澍突然看到眼前有一个四面被人用砖泥砌封得严严实实的亭子。 这个亭子为什么要砌封起来呢? 寺里的和尚告诉张澍,这是一个被诅咒的亭子,封在这里已有几百年了。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凡是打开封砖的人,都会遭到可怕的天灾报应。所以几百年来,没人敢靠近这亭子一步,而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现在已没人知道了。 张澍天生胆大,对民间所谓的报应一说向来不以为然,他向和尚提出要找人来打开砌封看个究竟,还对天发誓说,开封后如有灾祸,全由他一人承担,绝不连累别人。在张澍的一再恳求下,和尚总算答应了。 随着封砖被一点点凿开,一块高大的黑色石碑显露出来。碑身呈半圆形,四周刻忍冬花纹,碑文的正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工整的楷体字。当张澍靠近石碑,看清楚上面的文字后,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些乍看上去好像全都认识的文字,仔细看却没有一个认得。 这究竟是文字还是什么特殊的符号呢? 张澍立刻叫人把亭子四周的封砖全部拆除,虽然这块被诅咒了几个世纪的石碑全部显现出来后,传说中的天灾报应并没有应验,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却给这位学者带来了更大的震撼。 石碑的另一面刻着汉字,碑文内容大致是修建护国寺感应塔及寺庙的情况,与同类石碑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再往下看,一行小字立即引起了张澍的极大兴趣,建碑的年款一行赫然写着:“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张澍不知道知道“天佑民安”是什么朝代的年号,他翻遍了所有的书籍,在一本书中找到了宋对西夏的介绍,方知“天佑民安”是西夏年号,碑上刻的奇怪字是西夏文字。 这块石碑就是现在被称作“天下绝碑”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即“西夏碑”),它的发现不仅拉开了西夏学研究的序幕,而且还让一个“被遗忘的王朝”———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渐渐在世人的面前清晰起来。关于西夏,有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就是国内学者想要研究西夏 历史 ,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俄罗斯科学院的“东方文献研究所”,因为几乎所有现存的西夏文献,都在这里。 俄罗斯人科兹洛夫曾在1909年,1926年三次到访黑水城,并将城中出土的所有文物全部打包运回俄罗斯,据统计,光是科兹洛夫从黑水城盗掘的西夏文献,就有超过8000余种。 西夏是一个很尴尬的朝代,因为在二十四史中,并没有属于西夏单独的史书,有人猜测说是因为成吉思汗当年战死于征战西夏的途中,因此元朝建立后,才没有给西夏立史。 虽然二十四史中没有自己的 历史 记载,但西夏还是在世上留下了许多的痕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夏文。 清末考古学者张澍就在184年于武威清应寺发现了可有西夏文的石碑,张澍也成为西夏文自西夏灭亡西夏文失传后,第一个将他识别出来的后世学者。 至此,神秘古国西夏在清末,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而西夏被世人所熟知,还要在西夏王陵被发现后。 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在银川拍摄的照片中,就拍摄到了西夏王陵,至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者们对西夏王陵的研究日益深入,神秘的西夏再次逐渐解开了面纱。 史籍中对西夏国并非没有记载,只是记载得很少,多出现在于北宋王朝的战争中,而关于西夏的 历史 ,文化,风土人情等则在中原史籍中鲜有记载。 西夏是一个以党项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历史 上,贺兰山曾见证了党项人的无数辉煌与兴衰,虽然西夏灭亡了,但在漫漫中国 历史 中,西夏仍旧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元朝脱脱修史时编纂了《宋史》《辽史》《金史》,却独独没有编纂于宋、辽、金同时代的“西夏史”,想必提问者便是据此认定史籍中没有对西夏的记载。实际上,提问者大错特错了!脱脱修史时仅仅是没有将西夏单独列为一朝,并不是没有修“西夏史”。因为西夏一直在宋辽、宋金的夹缝中求生存,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经常对宋、辽、金称臣、接受册封。同时,西夏抵抗蒙古人最为激烈,成吉思汗铁木真便是死于对西夏作战时期。因此,蒙古人对西夏的敌意要远甚于宋、辽、金。脱脱在修史时秉承了蒙古人的这一传统思维,直接否决了西夏的正统王朝资格,把“西夏史”列入了《宋史》之中,著有《宋史·夏国传》,等于是把西夏置于了宋王朝附庸的位置。换言之,西夏并不是没有史籍记载,而是被元朝人出于政治需要刻意“降格”了。不仅《宋史·夏国传》对西夏有详细的记载,元朝的蒙文史料也有关于“唐古特”的详细记载,而这个所谓“唐古特”就是西夏!因此,西夏自太祖李继迁开始,所有皇帝都有详细的世系, 历史 事件的记载也是非常完备的,并没有提问者所谓“西夏被发现”之说。西夏一直真实存在,自其存在之日起、直到现在,西夏从来没有被 历史 淹没。提问者想必是把清朝张澍发现西夏文字和西夏史混淆了。实际上,张澍发现西夏文字也并不是首先发现,只不过他作了专门研究、发表了“论文”而已。在张澍之前,西夏文的书籍、石刻等等一直存在,只是因为西夏的灭亡和年代的久远,西夏文成为了“死文字”,无人能够释读。久而久之,西夏文字便被人们淡忘了。而张澍的发现重新启发了人们对于西夏文字的兴趣,开始了新一轮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而已。但是,研究并不顺利,与汉字完全不同的西夏文字很难被全部解读,直到俄国人的一次“盗墓式考古”发生才改变了这一切。晚清时,俄国人科兹洛夫在沙漠中发现了西夏黑水城遗址,并发现了大量西夏文文献。之后,科兹洛夫将这些东西全部运回了俄国。在这批被盗文物之中,有一本《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时期汉文、西夏文的对照字典。有了这把钥匙之后,人们对西夏文字的释读也走上了快车道,大量西夏“死文字”被“复活”。许多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西夏 历史 也得以重见天日。提问者显然是一知半解,把西夏 历史 和西夏文字给搞混淆了。西夏并没有消失,元灭夏之后,党项人也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融入到了各民族之中。关于西夏的文字记载更加是一直存在、而且相当完备。即便是西夏文字,也没有消失,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成为了“死文字”,被人们逐渐淡忘了而已。公元1227年被蒙古人满载仇恨的西夏王朝终被灭国,从此消失在中国的 历史 长河中。波斯人在史集中记载,西夏国王和居民全部遭到屠杀。蒙古秘史也记载了西夏王朝的惨烈灭亡:不留子遗,故有此记。中国自古有记载 历史 的传统,下个王朝无论如何都会为上个王朝记传,但是唯独西夏王朝神秘的消失了,泱泱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任何史册。 1804年,一个叫张澍(shu)的年轻人第一次扣响了隐秘的 历史 之门。张澍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在凉州的清应寺他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凉亭,凉亭被砖四面砌封。因为没有任何口传和记载,寺院里的僧人也不知道缘由,只知道亭子已经被封存了好几百年。这激发了张澍的好奇心,虽然遭到阻拦,但是张澍依旧坚持打开砖封,一探究竟。打开凉亭后一块巨大的石碑暴露在了张澍的眼前,石碑的一面是汉字,另一面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方正字,很像汉字,却没有任何人认识。这种神秘的文字,让他感觉到他在接近一个未知的世界。 张澍在汉字的末尾看到这样一个纪年:天祐民安五年。在张澍的记忆里,正史中所有皇帝的年号,从来没有出现过天祐民安这四个字。难道这是一个没有载入正史的国家么?张澍在《宋史》中找到了这样一段记载:天祐民安元年六月,夏与宋约定绥州附近国界。夏与宋处在同一个时代,两国曾长期征战,夏位于中国西北,宋人称其为西夏。天祐民安正是西夏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石碑上神秘的文字正是西夏文。《宋史》中的《西夏传》记载,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党项是一支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而之后的史学家翻译出了西夏文字,西夏也便从 历史 的长河里发掘了出来。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西夏的存在一直都没有疑问啊,西夏不是没有记载,只是没有列入正统王朝,所以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参与平定黄巢之乱,此后被唐朝授予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赐姓李,这便是西夏王国的起源。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至1227年被蒙古人所灭,西夏实质上存在了346年。 元朝修史,以辽宋金均为正统,所以有《辽史》《宋史》《金史》,但西夏的 历史 则分布在这三部史书之中。 《辽史》中有《西夏外纪》 《金史》中有《西夏传》 《宋史》中有《夏国传》 至清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西夏专史,比如张鉴的《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吴广成的《西夏书事》,周春的《西夏书》十五卷,戴锡章的《西夏纪》二十八卷等,这些都是今人了解西夏 历史 的原始史料。此外,今日的学者已经能够识别死去数百年的西夏文字,并掌握了其造字规律,这无疑对我们了解西夏的 历史 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不爱看 历史 书的人,大概是从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里知道西夏国这个国家。 西夏,并不是没有 历史 记载,只是没有像同时期的宋朝、辽朝、金朝那样单独编史,但在同时期的宋史、辽史、金史及当时个人记载的书籍,都记载有西夏。不仅有外族文字记载,而且西夏国有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并已经发现了很多西夏文的书籍和石刻等。还留下大量西夏古迹。最著名的就是西夏王陵,被称为东方的金字塔。还有石窟、庙宇等。 所谓西夏,是在中原的人,自大地认为自己是地球中心,本来人家叫大夏国,因位于中原西北部,所以叫西夏。 按正式的立国时日计算,西夏存国190年(公元1038~1227年);然而若依 历史 实情而言,即如《宋史》所载的“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夏州政权算起,则是实历347年之久,这就要比起北宋和南宋相加之年还要多出27年了。 西夏国是由藏缅语系的党项民族建立(中国汉族史籍中称其为党项,与其为邻的突厥人、鞑靼、蒙古人则称为唐古特人,笔者认为是属于鲜卑的一支。) 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征服战争,从1205年至1227年,先后进行过6次。其中在1209年、1217年、1226~1227年的三次大型战争中,蒙古国大军都曾进据贺兰山,包围西夏国都中兴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226~1227年成吉思汗发动的最后一次灭夏战争,西夏百姓“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出征途中病死六盘山,其军队遂将亡帅之恨移泄西夏,最后征服西夏,进行了报复行动。 关于西夏, 历史 上不是没有记载,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只是说翻开二十四史,里边关于宋,辽,金史都有,唯独就缺了西夏,但是在这几个“史”的后面,是有西夏的记载的,就是《夏国传》,只是做了简单的叙述,并没有把它单独成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正史来说的话,如果要记录一个政权王朝的 历史 ,让它单独成史的话,首先,那个政权存在的影响力,包括经济,面积,人口等要达到能够成史的级别,才能写入编史,如果政权过小,人口,面积等指标达不到,就没有单独成史的必要了,就有可能在我们所说的正史上简单的记录了,而且我们现在的二十四史主要就是记录中原王朝和邻近几个较大王朝的 历史 ,那些比较小的地方政权并没有单独记录,比如大理国,也没有单独成史,只是地方史有记录。西夏作为党项族建立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整个宋时是和宋辽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的,在抗击成吉思汗的入侵时,西夏是让蒙古人吃尽了苦头的,成吉思汗也是在灭夏的战争中受到箭伤而去世的,所以在蒙古人灭西夏以后,就对西夏进行了疯狂的屠戮,包括西夏的文史典籍都销毁一空,所以,能传下来的典籍也不多,蒙古人除了屠了西夏党项大部分精英外,连西夏的名字都改为宁夏,“安宁西夏”。元朝建立以后,在修史过程中,由于宋辽是兄弟关系,宋金是君臣关系,所以修史就单独修了宋辽金的三史,西夏只是顺带就过了,你也可以看作是附录。 西夏国后面的发现,是到了清代,一个偶然的事情,就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张澍,他在一次和朋友出游的时候,在一座寺庙发现了一个样子怪异的凉亭,问了寺里的僧人,也说不清凉亭的 历史 ,只知道有几百年了,后来在凉亭后的石碑上一面发现了六个汉字“天佑民安五年”,另一面则是没见过的文字,他依据石碑上的年号查阅了宋史,终于查到了这句话说的是西夏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石碑上没见过的文字就是西夏文,也就揭开了消失的西夏 历史 的神秘面纱的一角!研究西夏,找史金波。 提问者真是 历史 爱好者吗?不读书怎么爱好 历史 啊。 西夏国不是没有记载, 历史 资料很多。只是西夏文字失传,没有人认识。

西夏王国的文字曾一度被淹没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但在19至20世纪,西夏文及其大量文献遗物被不断发现和解读,用西夏文记录的大量文献典籍的学术和文化得以重新面世,显示出极高的文化价值。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公认,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乃至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西夏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传承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1、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尝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2、战国时期,秦灭楚,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3、春秋战国时期,雷山属牂牁国与且兰国之边地,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且兰县边境,西汉时处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属毋敛县,三国属蜀国之牂牁郡辖之边地,魏晋时期属牂牁郡宾化县境,唐朝时属于罗恭县,五代至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初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属管外苗族地区。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千户苗寨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的好日子,我们一家来到了贵州千户苗寨游玩。

我们在苗寨吃了长桌宴,要用红鸡蛋在脑门上转三圈,然后将它敲碎,敲碎后,如果脑门上有颗红印,就代表你有很大的福气,如果一敲就碎,你也很有福气。苗族的人还一边吹芦笙一边劝酒,喝完酒,他们夹了一块肉给爸爸,可每当我爸爸要吃时,他就抖抖手,不让爸爸吃到,四五次后才让爸爸吃。我在一旁笑,但不敢笑出声,生怕爸爸秋后算账。长桌宴让我们不仅尝到了苗族同胞的美食,也感受到了苗族同胞的热情,还领略了苗族美食文化。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苗寨。游客络绎不绝,商业氛围很重,各种苗族饰品极具特色,各种小吃香气扑面而来。我们最终挑了长着刺的“百香果”,它是绿色的,样子很可爱,尝起来有一股甜甜的味道,这果子还不错。吃着美食,看着美景,跟着爸妈逛着,这也许就是旅行的好处吧,到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还可以吃不一样的美食。

在那里,我们可以观赏到西江千户苗寨的壮观,一千座吊脚楼点了灯,像天上的星星。第二天早晨,我在雾中还可以隐约看到昨天的吊脚楼。苗族吊脚楼从山脚一直依山而建,层层铺开、绵延至山顶,这样的吊脚楼仿佛是神仙们的.住所,忽隐忽现。

看了千户苗寨、吃了长桌宴、听了芦笙,也不虚此行。

大片大片的苗族吊角楼,清澈见底的山泉,精美至极的银器......没错,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西江千户苗寨,顾名思义,千户苗寨就是由很多户苗族人家组成的山寨村落。它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里拥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一切似乎都还保存着最初的样子。刚一进苗寨,我们就看见了独特的吊角楼。吊角楼一般都是三层,是由杉木做成的,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虽然没有用到一个铁钉,但还是十分坚固,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十分精致美丽。除了吊角楼,寨中还有许多具有苗族特色的景色和活动。风雨桥、银匠桥、敬酒歌......每一样都能让人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苗寨夜晚的万家灯火。接近傍晚,我们登上山,找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随着暮色慢慢降临,各家各户的灯也接二连三的亮了起来。等到天空完全暗了下来,一幅蔚为壮观的画面出现了:万千灯火随着山势蜿蜒起伏,形成了一条条披满金蟒的巨龙。灯光错落有致,莫测幻化,有如繁星点缀,再加上夜空中的一剪弯月,朦胧迷幻,真若走进了仙境一般,不,比仙境还要美个几分!

西江千户苗寨,赞曰:美!

关于宁夏历史文化的论文范文

银川,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1]。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9025.3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5.06万人,城镇化率77.57%。2019年常住人口229.31万人。[2][3]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东踞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山,黄河从市境穿过,是古丝绸之路商贸重镇,宁夏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沿黄城市群核心城市,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核心城市,是国家向西开放的窗口。[3]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夏王陵。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4]2018年1月,获评“2017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示范城市”。[5]2018年10月,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6]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7]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8]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9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9][10]中文名称银川外文名称Yinchuan别名凤凰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快速导航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政治经济交通运输社会事业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地方特产著名人物荣誉称号对外交流历史沿革三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共4张银川地图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使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分天下为36郡,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凉州府(武威)为辅郡,有“东都兴庆,西都凉州”之誉。共18张西夏王陵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肇始于此。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名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8县,仍属甘肃省。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1923年10月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1929年1月1日,宁夏省政府成立,省会驻宁夏城。共73张银川1941年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1944年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4]

汉朝,属朔方史部。西汉,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十六国,为匈奴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唐肃宗。

北宋,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泾原路。元朝,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宁夏设府,后改卫。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后撤,改宁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级格局。

宁夏最有名的地方特产,首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等种,因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白,所以又称“四宝”。宁夏美食以西北面食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为农业发达,蔬菜水果较甘肃地区丰富,而黄河等河流分布于区内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类,各个县城都有大型的市场内现杀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肴不能不尝。回族传统不近烟酒,所以较为传统的清真餐馆不供应酒类饮品。但西北人饮酒者居多,该地盛产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纯正。

扩展资料:

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截至2018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共有11个县,2个县级市,9个市辖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夏

中国 *** 布达拉宫 1994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 *** 自治区 *** 市区分布有许多佛教寺庙、宫殿。

从7世纪起,历代活佛都居住在此。 *** 成为 *** 的宗教、政治中心。

*** 西北部的红山上耸立有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宫殿依山而立,直至山顶。

这座雄伟的宫殿初建于7世纪,是 *** 吐蕃王为迎接唐朝文成公主所建造的9层共1000个房间的宫殿,命名为布达拉宫。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不提及克里姆林宫,无从谈论俄罗斯的历史。

克里姆林宫是历代俄罗斯的皇宫,追溯克里姆林宫的历史,最初是1156年在莫斯科河左岸修建的木结构城堡。1367年为了防御蒙古人的袭击,又建造起石壁石塔的城塞。

15世纪后期,被称为雷帝的伊万四世招集了意大利、俄罗斯最有名的建筑家增修和扩建,使皇宫逐渐形成了今日可见的、显示权力的豪华和壮观。 杰内古城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坐落在尼日尔河与巴尼河交汇处,在14~16世纪末被摩洛哥军征服前,这里是西非最为美丽的商业城。

尤其值得夸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高11米、周长56米,用椰树木为骨架,用粘土建造造型奇特的 *** 寺。该 *** 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装饰效果,这是1907m1909年按15世纪苏丹建筑风格重建的。

重建的 *** 寺被视为非洲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也是西非 *** 教的象征,不过只有 *** 教徒才能入内。壮美的 *** 寺建筑,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鲜艳夺目的服饰是杰内古城的魅力所在。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

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贝宁阿波美王宫 贝宁南部的阿波美城曾是西非海岸以贩卖奴隶而繁荣一时的达荷美王国的首都。这个地区在历史上与“象牙海岸”、“黄金海岸”相并列被称为“奴隶海岸”。

阿波美王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1979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位于诺曼底地区一个小岛上的教堂,高出海面150米。

退潮时小岛则变成与陆地相连的山丘。教堂的诞生有段神奇的传说。

8世纪初主教欧勃尔按照梦中大天使米歇尔的授意在山丘上修建了这所教堂。 奇特的是完工后不久山丘被海水淹没从而形成了今日可见的海中浮岛。

11世纪起对教堂进行扩建,足见逐渐新添了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式等风格各异的建筑。 挪威卑尔根 卑尔根市位于挪威西海岸,那里不仅是著名的古建筑集中地,也是汉萨同盟海外行商的惟一例证,还是城市发展初始阶段和北欧木建筑的宝贵遗迹。

卑尔根市是挪威第二大港湾城市。1070年挪威王在此建都。

斯凯利格-迈克尔岛 1996年认定为世界遗产,斯凯利格.迈克尔修道院在爱尔兰西南部12海里外的一座仅0.18平方公里的远海孤岛上。建于公元7世纪,为欧洲现存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

是反映基督教初期时代的建筑风格的重要史迹。房屋形如蜂窝,沿凸凹不平的岩地而建,没有丝毫的修饰痕迹,惟有十字架显示着这是基督教建筑。

从出土文物和菜地遗迹略可了解当时修道士们在这绝海岛上艰辛的生活状况。由于孤岛与陆地隔绝的缘故,修道院鲜有人造访,故而至今保存着原始状态。

此外,岛上又是野鸟栖生的乐园。 埃夫伯里巨石遗址 英格兰南部索尔滋伯里平原上的这座环形排列的巨石遗址直径约为100米。

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的建造物,有5000年的历史。四层同心圆的石圈中央的祭奠石和旁边被称为脚跟(Hee1-stone)石的玄武石,在每年夏至这一天,两个石头与地平线彼岸升起的太阳连成一线这个建造物的目的是什么还存有众多的猜测:亦或是崇拜太阳的神殿、亦或是天文台、亦或是与宇宙联系的通信点等等,至今仍是个千古之谜。

多瑙河及布达城堡区 1987年认定为世界遗产,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被多瑙河分为东西两岸。13世纪起匈牙利帝国在西岸布达建造王宫,西岸从此而辉煌起来。

布达市内哥德式建筑与巴洛克式建筑点缀在窄道两旁。东岸佩斯则逐渐形成商业、学术与市民文化的中心地。

也门希巴姆老城 1982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在 *** 半岛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层建筑群给人一种海市蜃楼般不可思议的感觉。那简练的外观,雷同的造型不由让人联想到纽约的摩天大楼。

这些用土坯为建材的建筑群高达30米,在中世纪来说的确堪称高层建筑。 但是,我市的文物现状不容乐观,古关帝庙、城隍庙等很多文物年久失修、面貌破旧;有的被工厂、学校、民居占用,保护工作不落实,重点保护不突出;基本建设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破坏严重;有的开山造田等对文物也有一定的危害;有部分古建筑与周围建筑环境不协调,对传统文化构成了损害,影响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物保护与开发没有很好结合,有的文物被拆除,有的文物保护点孤立地存在,失去了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失去这些历史遗存,2500年历史的古城也就难符其实了。消。

中国古代建造长城的历史有2000多年。

那时,中国北方经常受到外来少数民族的袭扰。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民,一些国家开始在北部边境修建长城。

那时的“长城”就是用土或石头建造的“墙”。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将各国的城墙连接起来,将它作为军事防御的工事。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修建,逐渐形成了数千公里长的长城。 长城的建造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从东到西全长6000多公里,像一条巨龙一样盘桓在中国北部的群山峻岭之中。

现在,长城每天都吸引着成百上千的世界各地的游客,许多游客都说,“不到长城等于没有到过中国”。可以说,它是中国的象征。

二千多年前,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就能烧出那么质好量多的火砖,砌成了坚实的城墙,实在是了不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祖国的各行各业建设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要保护好长城,更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我们要将长城的遗址保存好,让现在的人们了解历史留下的痕迹。

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 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 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中国 *** 布达拉宫 1994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 *** 自治区 *** 市区分布有许多佛教寺庙、宫殿。

从7世纪起,历代活佛都居住在此。 *** 成为 *** 的宗教、政治中心。

*** 西北部的红山上耸立有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宫殿依山而立,直至山顶。

这座雄伟的宫殿初建于7世纪,是 *** 吐蕃王为迎接唐朝文成公主所建造的9层共1000个房间的宫殿,命名为布达拉宫。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不提及克里姆林宫,无从谈论俄罗斯的历史。

克里姆林宫是历代俄罗斯的皇宫,追溯克里姆林宫的历史,最初是1156年在莫斯科河左岸修建的木结构城堡。1367年为了防御蒙古人的袭击,又建造起石壁石塔的城塞。

15世纪后期,被称为雷帝的伊万四世招集了意大利、俄罗斯最有名的建筑家增修和扩建,使皇宫逐渐形成了今日可见的、显示权力的豪华和壮观。 杰内古城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坐落在尼日尔河与巴尼河交汇处,在14~16世纪末被摩洛哥军征服前,这里是西非最为美丽的商业城。

尤其值得夸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高11米、周长56米,用椰树木为骨架,用粘土建造造型奇特的 *** 寺。该 *** 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装饰效果,这是1907m1909年按15世纪苏丹建筑风格重建的。

重建的 *** 寺被视为非洲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也是西非 *** 教的象征,不过只有 *** 教徒才能入内。壮美的 *** 寺建筑,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鲜艳夺目的服饰是杰内古城的魅力所在。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

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贝宁阿波美王宫 贝宁南部的阿波美城曾是西非海岸以贩卖奴隶而繁荣一时的达荷美王国的首都。这个地区在历史上与“象牙海岸”、“黄金海岸”相并列被称为“奴隶海岸”。

阿波美王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1979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位于诺曼底地区一个小岛上的教堂,高出海面150米。

退潮时小岛则变成与陆地相连的山丘。教堂的诞生有段神奇的传说。

8世纪初主教欧勃尔按照梦中大天使米歇尔的授意在山丘上修建了这所教堂。 奇特的是完工后不久山丘被海水淹没从而形成了今日可见的海中浮岛。

11世纪起对教堂进行扩建,足见逐渐新添了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式等风格各异的建筑。 挪威卑尔根 卑尔根市位于挪威西海岸,那里不仅是著名的古建筑集中地,也是汉萨同盟海外行商的惟一例证,还是城市发展初始阶段和北欧木建筑的宝贵遗迹。

卑尔根市是挪威第二大港湾城市。1070年挪威王在此建都。

斯凯利格-迈克尔岛 1996年认定为世界遗产,斯凯利格.迈克尔修道院在爱尔兰西南部12海里外的一座仅0.18平方公里的远海孤岛上。建于公元7世纪,为欧洲现存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

是反映基督教初期时代的建筑风格的重要史迹。房屋形如蜂窝,沿凸凹不平的岩地而建,没有丝毫的修饰痕迹,惟有十字架显示着这是基督教建筑。

从出土文物和菜地遗迹略可了解当时修道士们在这绝海岛上艰辛的生活状况。由于孤岛与陆地隔绝的缘故,修道院鲜有人造访,故而至今保存着原始状态。

此外,岛上又是野鸟栖生的乐园。 埃夫伯里巨石遗址 英格兰南部索尔滋伯里平原上的这座环形排列的巨石遗址直径约为100米。

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的建造物,有5000年的历史。四层同心圆的石圈中央的祭奠石和旁边被称为脚跟(Hee1-stone)石的玄武石,在每年夏至这一天,两个石头与地平线彼岸升起的太阳连成一线这个建造物的目的是什么还存有众多的猜测:亦或是崇拜太阳的神殿、亦或是天文台、亦或是与宇宙联系的通信点等等,至今仍是个千古之谜。

多瑙河及布达城堡区 1987年认定为世界遗产,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被多瑙河分为东西两岸。13世纪起匈牙利帝国在西岸布达建造王宫,西岸从此而辉煌起来。

布达市内哥德式建筑与巴洛克式建筑点缀在窄道两旁。东岸佩斯则逐渐形成商业、学术与市民文化的中心地。

也门希巴姆老城 1982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在 *** 半岛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层建筑群给人一种海市蜃楼般不可思议的感觉。那简练的外观,雷同的造型不由让人联想到纽约的摩天大楼。

这些用土坯为建材的建筑群高达30米,在中世纪来说的确堪称高层建筑。 但是,我市的文物现状不容乐观,古关帝庙、城隍庙等很多文物年久失修、面貌破旧;有的被工厂、学校、民居占用,保护工作不落实,重点保护不突出;基本建设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破坏严重;有的开山造田等对文物也有一定的危害;有部分古建筑与周围建筑环境不协调,对传统文化构成了损害,影响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物保护与开发没有很好结合,有的文物被拆除,有的文物保护点孤立地存在,失去了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失去这些历史遗存,2500年历史的古城也就难符其。

历史,是千百年来人类了解过去, 展望未来的一个最好窗口,而了解历史又不得不提到一个有功之臣——文物. 历史文物,它们千百年来用自己的躯体陪伴着历史的车轮辘辘而过, 更用自己的生命鉴证了历史的云烟,让那些往事尘埃落定. 它们静静的守候着,毫无怨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独具的魅力展示着历史的一幅幅画卷,只希求后人从自己的身上探求到更多,学到更多…… 它们如此博大无私,怎能不结交 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的价值,它是人类的杰作, 也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故宫,长城,西夏王陵的古色古香,九寨沟,黄山的奇绝壮绝,无不令世人惊叹! 我们又怎能不品呢 看,先随着我的笔去看看它们那辉煌的过去吧! 在美丽的青铜峡,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百零八塔,它是由一百零八座覆钵塔组成的大型塔群. 每当风和日丽,群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风格独特. 民间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你若站在塔边, 似乎都能看见叱咤风云的穆桂英率领千军万马抵抗外族入侵的情景, 耳边仿佛还能听见铮铮的铁蹄声,这个传说又给一百零八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是西夏王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缩影, 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 大漠,地方万余里,依贺兰为固." 而现存的西夏文字,西夏残碑,古老的建筑, 成了考证西夏文明,建筑风格,服饰,语言以及战争等情况的重要依据. 它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不仅这些,我们宁夏境内战国,隋,明的长城与宋代的壕堑, 须弥山的石窟,远望形若骏马的贺兰山,苍茫逶迤的六盘山, 它们或以自己的秀丽,或以自己的古老,或以自己曾有的文明, 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我们在这里可以追思成吉思汗进军西夏的彪悍, 哀叹工农红军长征的悲壮.还可以欣赏黄河边的古老水车,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然而,现在呢 听,侧耳听呀,听那一声声的哭泣,那么的哀怨,那么的令人沉痛. 这是今天古文物的叹息,也是它们从心底发出的呐喊——救救我们. 我们曾一度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痛心疾首,为八国联军的入侵而咬牙切齿, 这是我们国家和世界的巨大损失,如果说这是清 *** 的无能和列强的入侵造成的, 那么,今天呢,我们不是同样在扮演着又一个破坏者的形象吗 许多人认为在和平年代文物不需要保护, 这是多么幼稚而又可悲的想法啊,一些破坏分子正是看中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才敢肆意得去盗墓, 一些愚昧的农夫因意识不到它的珍贵,才把自己的铁锹伸向了长城的砖瓦, 一些旅游者也正是忽略了这一点,才在珍贵的文物上涂鸦刻字, 以示留念,而一些投资商也因自己短浅的目光,仅为满足自己的一点私欲, 就把高楼大厦凌驾于历史得脊梁之上. 可叹呀,我们只是站在古文物身边慨叹历史的沧桑, 追忆它曾经的美丽,享受着它装点的壮丽山河, 我们可曾为后人想过,当他们站在这古老的历史遗迹旁边时, 是否也能欣赏到你眼前的这一切呢 可能你认为刻一个字,摘一朵花,取一块砖,画一个符号,这无伤大雅, 但这对历史来说却是一种缺憾,一种毁灭. 想一想,好好想一想吧!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学者,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个窗口. 我们怎能关闭它呢 保护文物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我们怎能忍心将这些毁在一个文明的时代呢 不,绝不能.作家冯骥才曾说过:保护文物遗产是我们的责任. 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古老民族生命记忆的延续, 是对一个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命智慧的延续,结合,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更是一个具有人类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的整合过程. 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你又怎忍心将它毁在自己的手中呢 不,这更不能. 保护文化遗产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一起在这条路上共进,用我们纯洁的灵魂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它永葆亮丽的青春吧。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

有些地段的长城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一见的破坏。

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近年来,旅游成了人们一大爱好,有的喜欢登山,有的喜欢观景,还有的喜欢了解中国历史古迹,这显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古迹;在古迹上乱写乱画,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乱扔等.总之, 这让文物古迹受到很大的损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长城进行保护! 为了让祖国悠久的历史传得更久远,为了让人们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墙壁上悬挂保护文物的字样;对随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罚款;在古迹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修建护栏;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长辈们、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长城文物,让长城文物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 有些地段的长城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一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近年来,旅游成了人们一大爱好,有的喜欢登山,有的喜欢观景,还有的喜欢了解中国历史古迹,这显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古迹;在古迹上乱写乱画,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乱扔等.总之, 这让文物古迹受到很大的损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长城进行保护!

为了让祖国悠久的历史传得更久远,为了让人们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在墙壁上悬挂保护文物的字样;

2. 对随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罚款;

3. 在古迹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修建护栏;

4.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长辈们、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长城文物,让长城文物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范文:

你,世界文化遗产;

你,就是一道辉煌的历史文明。

你,兵马桶,多少年来,你们承受着泥土的重压,忍受着千年的水蚀,历经着火烧的磨练,但你们硬是挺直了身板,撑开了头上的一片土泥,重现在世人面前。你们用泥塑的身躯震惊着我们,你们用永恒的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向世界诠释着生命与永恒的定义。

你,碉楼,经过风风雨雨,千磨万击,但你们毅然地耸立着,你们各具风韵,每一位都古色古香,气势磅礴,你们融合外国建筑艺术的精华,造型独特,独树一帜。你们中西合壁的建筑艺术印证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向世界展示着交流与艺术的风采。

你,长城,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你坚毅不倒地耸立在崇山峻岭之中。虽然历经风与火的洗礼,你的色彩也早已褪去,但哪能掩藏住你内里丰富的历史沉淀,又怎能否定你曾经的璀璨多彩?你雄伟的气魄惊叹着全世界,向全世界诉说着辉煌与不朽的故事……

五千年里中华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历史的车轮不会碾碎你曾经的辉煌,梢纵即逝的时间也不会吹走你不朽的文化,因为:消失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退逝的是历史文明残留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永远昭示着历史的文化丰碑,永远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成和民族精神。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有一位共同的母亲——地球。以前地球妈妈年轻、漂亮: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绿草茵茵。可是现在地球妈妈遭受了巨大痛苦:树木一棵棵的在减少;一些动物也即将濒临灭绝;空气中有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夜晚,很难看到那闪亮亮的星星了。

由于人们大量的破坏自然环境,地球大部分已被污染了。就拿我们现在的居处小庄来说吧:到处有白色垃圾的存在;有些人把树枝折断来拿着玩,破坏了小树的胳膊,使小树无法自由生长;有些人把小动物捉来玩,他自己高兴了,那小动物们可就可怜了。虽然这是一些小事,但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我们是小学生,还做不了大人的一些事情,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不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再受着巨大的痛苦。

边塞诗歌与西域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塞上曲、边塞诗有两千余首,我们知道的边塞诗人也有很多,比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边塞诗分为《塞上曲》和《塞下曲》 如戴叔伦的《塞上曲》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如李白著名的《塞下曲》、卢纶的《塞下曲》 还有《出塞》,如王昌龄著名的《出塞》,杜甫的《前出塞》,还有徐锡麟的这首《出塞》 塞上曲和塞下曲的区别,塞指的是边塞、边关,一般认为塞上即边关外,塞下即边关内。塞内、塞外是唐以后的叫法,泛指长城内、外。为什么在唐朝,边塞诗会发展的如此繁荣?“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唐代的很多文人投笔从戎、出塞参战、建功立业的心情和愿望。“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生入玉门关”是定远侯班超的一个典故。班超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汉书的作者)、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这个典故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指摘。 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心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情况来看,有点不近人情了。知道了这个典故,这首诗的意思迎刃而解。1100年以后的清代末期,反清革命家徐锡麟写了一首《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军歌:这里有高唱赞歌、慷慨从军的意思 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所以用它隐喻胜利而还胡奴: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是对清朝统治者的蔑称 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喻山海关,指要把清朝统治者赶出中原“马革裹尸”的典故,说的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援,他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兵平定了边境动乱,威震南方,被光武帝刘秀封为伏波将军。他说过:好男儿战死在边疆荒野,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两首跨越千余年时空的边塞诗,同样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同样的视死如归!今天再读起来,同样的英雄气驰骋纵横,同样的荡气回肠!

盛唐之音与边塞之声: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内在逻辑起点 唐边塞诗的繁荣,既有其共时性的因素,诸如盛唐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强盛,同时又有其历时性的“史”的因素,即从文学发展的流变来看,盛唐边塞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历代边塞诗之冠,主要是因为它是唐诗全面繁荣和边塞诗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唐诗的整体繁荣带动了边塞诗的创作水平,提高了边塞诗的艺术成就。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极盛时代,诗歌总量现存超过50000首,诗歌作者近2300人,诗歌繁荣盛况空前,唐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其题材之广泛,技巧之成熟,流派之众多,体裁之完备,揭露社会矛盾之深刻,描摹人物心态之细致,几达空前绝后之地步!唐代诗歌的这种整体氛围和总体格局,使得作为唐代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唐代边塞诗的创作水平和规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拓展。 其次,从边塞诗自身发展的逻辑来看,在唐以前,边塞诗歌已有悠久的历史,《诗经》始为滥觞。两汉时期,武功卓着,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和经营西域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社会,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尽管由于诗歌创作的不发达,没有为我们留下成熟的边塞诗,然而汉乐府中的《上之回》、《战城南》,以及许多已亡佚的作品,如《陇头水》、《出塞》、《入塞》、《关山月》等等,却成了唐人边塞诗中最常见的题目,《乌孙公主歌》、《李陵歌》、《匈奴歌》成为典故常为唐人所歌咏。建安魏晋南北朝诗歌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它们之间有着更加直接的渊源关系。这一诗歌发展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建安至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明显趋势,从曹氏三祖、建安七子、蔡琰起,直至梁陈,用乐府旧题歌咏从军边疆、描写塞上苦寒、抒发征夫思妇离情的作品愈来愈多,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一个写边塞战争生活的诗歌传统正在形成。这一传统的形成,无

山西历史文化论文文献

循环经济下的山西旅游业发展研究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及其对旅游业的意义,分析了山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旅游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伴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被无节制、无规划地开发,给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改变旅游发展“重开发、轻保护、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是一致的。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循环经济理论1.1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把资源看成是一个不断循环利用的系统,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极限。它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资和能源进行利用的,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能源利用方式,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遵循3R原则:一是减量化(Reduc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输入端,目的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量,遏制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再利用(Reus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过程性,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量;三是再循环(Recycl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输出端,它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入到新的生产循环中。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贯彻3R原则,必将使以更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到预期的目标,逐步建立起社会福利水平的节约型社会,并由此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生态环境也将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体现在经济活动的3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3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这3个层面分别是企业层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区域层面(中循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园区;社会层面(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1.2循环经济对旅游业的意义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因此,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旅游资源属于人类共用的自然、社会资源,其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融入循环经济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综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旅游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倡导绿色旅游、绿色消费,增强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效益最大化和代内、代际、区际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赢”。2山西省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山西省旅游概述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的11.5%,位居第一。自然风光也很秀美,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旅游资源深厚丰富。但是,山西旅游业落后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相比,无论从海外游客接待人数还是从旅游外汇收入看,我省旅游业均在第25位~27位之间徘徊,而且呈下滑趋势。1999年山西旅游业收入66.4亿元,全国排名第23位;全省接待海外游客137785人次,排名第28位;全省创汇4256.83万美元,排名第21位。从表1也看出,在中部六省的国际旅游收入中我省也是靠后的。因此,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山西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发展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2山西旅游存在的问题2.2.1旅游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在旅游发展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开发资源和能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如,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2.2.2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不合理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资源导向性比较强,人们只注重对现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毁林建宾馆、旅店、寺庙及人为景观。缺乏生态意识,在破坏环境的同时,破坏了旅游环境的整体美和文物景观的原始文化内涵。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规划不合理,盲目建设,使得一些人文景观重复建设,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如对《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考察不详,使得山西省内在清徐等地建了多个“三国城”等旅游观光建筑,资源浪费可见一斑。2.2.3忽视旅游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现代旅游浓烈的商业气息和拥挤的客流,对山川、森林、民俗等造成了破坏,每年的几个“黄金周”使主要旅游景点不堪重负,大部分景区为增加经济收入都没有严格控制游客的数量,造成资源过度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近几年来游客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次黄金周旅游预报中,平遥几乎都处于一种超饱和的状态。2004年9月下旬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刚结束,又迎来“十一”黄金周,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对古城墙加以维护,也没有对游客数量有所限制,纯属粗放式、掠夺性经营。2.2.4旅游业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业为核心,而山西省每逢黄金周,往往出现游客多而服务、设施跟不上。食、住这两大产品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末,全国有星级酒店8880家,五星级酒店175家,四星级酒店635家,三星级以下807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而山西的星级酒店共有220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为空白;四星级16家,占全国的3%;三星级以下204家,占全国的3%。相比广东省东莞市每个镇都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由此可看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之低。2002年末山西省与部分省份星级酒店数量见表2。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低,还存在“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状况。2002年山西国内旅游人次在全国排第16位,而国内旅游收入却排第22位。游客在山西的平均天数和人增多消费额不仅低于北京、上海等旅游发达省市,而且与周边省份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山西旅游业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滞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循环经济理念在山西旅游发展中的应用3.1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完成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要求政府引导,经营者和公众共同参与,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序进行,是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目前,急需在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订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全国人大已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还不够,还应加快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而不至于仅停留在概念之上。3.2区域层面区域层面(中循环),即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区域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体系,以3R原则为指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同相关产业的各个领域形成产业链,实现共享资源,以提高利用率。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是与其所处区域的旅游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山西旅游业要打破地域界线,淡化行政界限,加强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并且各市、县旅游局要从发展大旅游角度着想,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确实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同时,还要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联合的方式把区域内的生产、消费、废气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循环利用网络系统。以预防污染和提高利用率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实现山西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3.3企业层面企业层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要求饭店经营者、游客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如,在旅游企业推行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物质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减少产品和服务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将单位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各项消耗和污染排放限定在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使旅游企业内部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业为核心,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对旅游产品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耦合来体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见图2)。4结语旅游在发展初期被誉为“无烟工业”,但并非无污染。山西这样一个环境特殊的省份,如何解决恶化趋势,并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循环经济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很好的途径,这对山西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佘可文.关于加快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2(1):84-85.[2]韩小平,佘可文.山西省旅游系统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4):49-52.[3]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89-93.[4]王利朋,李茂青.浅议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2):40-42.[5]邓学芬.四川旅游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99-4720.[6]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5):58-62.[7]刘秀英,张小明.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8):175-176.

山西历史从史前文明的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以及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的形成发生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只有黄河中游晋南、豫西的文化传承没有被打断。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及加强防御,传说大禹之父鲧已开始建城。不断发现的夏城遗址,也在映证山西南部曾是夏朝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山西是这个古文明国度中历史最长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35000处文物古迹,其中已经成为国保的119处,位居全国第一。

山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优势明显,但旅游业发展却相对滞后,文章结合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借助SWOT分析山西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探索发展山西旅游业的途径。[关键词】山西省, 旅游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一、引言 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年度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世界旅游组织亦称“旅游是一个有耐力的和稳定的行业”。2l世纪将是旅游的世纪。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规模大、利润丰等特点,其巨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环境综合分析技术.是行业或部门经营决策、规划发展的重要依据,SWOT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本文全面分析山西旅游业自身的状况和外部的环境.为山西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二、优势分析 1、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山西文化遗存遍布各地.有大同云岗石窟和平遥古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有五台山佛教圣地.有中国金融鼻祖的晋商大院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多山且多名山:华北屋脊”的五台山北岳恒山,有壶口黄色大瀑布和气壮山河的”龙门三激浪“.独特的民俗风情面食之乡、民歌的海洋、古代戏曲艺术的发祥地。可见.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使山西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2、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旅游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包机国际航线不断增多 大大增强了山西旅游的可进入性。北京、天津、河北、内蒙等临近省市以及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都是客源市场。同时, 山西的旅游产品也培养了一定的国际客源市场.寻根祭祖、宗教朝圣对海外华人、日.韩等东南亚汉文化圈有独特的吸引力.平遥古城为中心的晋商民俗文化在法、德等西欧国家产生了共鸣。三、劣势分析1、旅游业发展观念滞后长期以来重点多在景点的开发建设上, 单纯追求门票收入, 导致旅游业综合效益不高。许多地方把旅游资源等同与旅游产品,直接推向市场,导致旅游景点长期保留在原始状态,还有把文物资源等同与旅游资源.投入大量资金修旧庙建新庙.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导致旅游产品的单一化。2、基础设施不配套,企业整体素质差全省旅游饭店规模小、档次低,仅有一家五星级饭店,娱乐设施落后、场所少,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还未迈开步伐,旅游购物基本处于空白,交通状况虽有改善,但许多景区之间和景区内的交通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旅游企业领导层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微乎微.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导致整体素质差 缺乏竞争力3、旅游主体形象不鲜明,忽视品牌效应山西没有塑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形象,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低。尽管是旅游资源大省, 但是旅游品牌弱省.许多很有潜力的景点缺乏应有的内涵的深度挖掘 ,没有形成响亮的 “主题“形象。四、机会分析1、旅游业是未来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旅游是人的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结合的消费方式 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产业。我国经济进入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均GDP超过10O0美元,标志着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旅游度假将成为我国民众崭新的生活方式。2、山西的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山西旅游景区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成效,旅游业成为山西经济的一大增长极。全省旅游收入291.99亿元, 同比增长41.36%, 海外旅游创汇11622.03万美元 同比增长43.07% 。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将成为振兴山西经济的动力。3、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山西旅游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奥运会是当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全球性体育赛事.山西作为北京的周边地区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交通便捷,奥运会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成为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将会为山西旅游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五、威胁分析1、国外同行的挑战国外旅游产业已入侵国内市场, 国外一些著名的旅行社规模庞大且具有一流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山西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与国内、区域内同行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与国外同行相比,相关产业更是存在差距,这些给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旅游业区域问的竞争山西与周边省份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也基本相似地区内部的旅游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周边地区,作为旅游业的后发地区, 与先发地区的差距非短期可以消除, 竞争优势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塑造的, 随着旅游目的地的日益增多,区域间客源市场的争夺日益加剧。3、旅游销售渠道发生变化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网上预定使得买卖双方可以摆脱中间环节再加上旅游者的自选意识增强,通过因特网预定各种旅游服务,使得传统的销售渠道面对直销的挑战。而旅游业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一旅行社,生存受到巨大的威胁。4、旅游业向深度发展,需求日益差异化,产品面临转型挑战经历了一轮旅游热潮的中国旅游者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对旅游的感受是“挤、乱.差”。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者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实质性内容,表现出需求日益差异化,要求提供的产品必须多样化.大力发展参与型的度假休闲式产品.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发展要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六、旅游开发的对策与措施1、培育三大品牌,开发五大景区,重点建设十大景点山西拥有丰富多姿、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和社会旅游资源,但主题形象一直不太明确,来山西主要看什么,这一至关紧要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好。山西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多,劣势在于散。而旅游消费的特点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为此,必须在对我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战略。具体讲就是推出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游、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游、晋南黄河根祖游。形成我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主体构架。晋北佛教(宗教)古建文化游。这一旅游区以被列为全国35张王牌旅游产品之一的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道教圣地北岳恒山及浑源悬空寺、繁峙岩山寺、灵丘曲回寺佛像冢、应县木塔等为重点,辅之以全国最大的九龙壁、最大的佛殿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露天煤矿、朔州崇福寺,风景奇险秀丽的芦芽山及全国最大的冰洞-宁武冰洞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组合而成。

三晋帝王 春秋霸主晋文公、胡服骑射武灵王 简襄功烈赵简子、简襄功烈赵襄子 鲜卑骄子拓跋宏、汉国皇帝刘渊 汉国皇帝刘聪、前赵皇帝刘曜 后赵皇帝石勒、后赵皇帝石虎 后唐太祖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 北汉皇帝刘崇、北汉末帝刘继元 政治强人 前秦:赵衰、赵盾、祁奚 汉代:郅都、霍光、王允常惠、尔朱荣 唐代:温彦博、温大雅、裴炎杨国忠、狄仁杰、裴度 宋代:毕士安、文彦博、司马光 明清:王琼、王家屏、栗毓美 陈廷敬、徐继畲、孙嘉淦、于成龙 近代:高君宇、阎锡山 文化名人荀子、董狐 法显、慧远、昙鸾 王通、薛道衡、司空图 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 王翰、卢纶、宋之问、温庭筠 柳宗元、白居易、元好问 白朴、郑光祖、罗贯中 傅 山、阎若璩、李殿林、刘大鹏 赵树理、太原画家 三晋良将 前秦:李牧 汉代:卫青、霍去病、关羽 北朝:独孤信、斛律光、刘武周 唐代:尉迟恭、薛仁贵、张巡 宋代:李筠、王全斌、折从阮呼延赞、杨家将、狄青慕容延钊 清代:任举、宋世杰 近代:姚以价、张培梅、傅作义 赵国美人 汉代:卫子夫、貂婵 两晋:贾南风、卫夫人、娄昭君 隋唐:独孤后、王皇后、武则天杨玉环、虢国夫人 宋代:李三娘、折太君 近代:石评梅 晋商名流 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 开明富商渠本翘、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远见卓识李宏龄 票号始祖雷履泰、雄才大略王海峰 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

  • 索引序列
  • 西夏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 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 关于宁夏历史文化的论文范文
  • 边塞诗歌与西域历史文化研究论文
  • 山西历史文化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