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原文

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原文

发布时间:

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原文

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史学:比之历史学更加广泛深刻的史学。哲学: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于2012年由原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文史哲研究院和《文史哲》编辑部整合而成,文史哲研究院名称保留。原文史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原文史哲研究所(1978年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成立)、民俗研究所(1985年成立)合并而成。原儒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原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文史哲》则创刊于1951年。作为儒学院的源头和组成部分,上述机构有着共同的人文学术传承和深厚的学术根基。曾在本院前身机构任职的知名学者有华岗、吴富恒、杨向奎、萧涤非、王仲荦、关德栋、蒋维崧、王绍曾、庞朴、葛懋春、丁冠之、董治安等。儒学高等研究院是一个以古典学术为重心、以儒学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人文科研机构,同时致力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人才培养。目前设有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国史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所、经学小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民俗研究所。现任院长许嘉璐,执行院长王学典,党委书记李平生,副院长颜炳罡、王加华、徐庆文、王震,党委副书记李鹏程。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电信界月刊编辑部

是国家级期刊!刊名: 电信快报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主办: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1339CN: 31-1273/TN邮发代号: 4-20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电信快报创刊时间:1964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11月。《现代电信科技》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集国内外电信发展、最新电信科技信息、电信产品市场推动以及产品为一体的彩色精印综合性科技月刊。现代电信科技现代电信科技。

论文给编辑回信的模板

! 不用写的~~~心意有就行!hfut1879(站内联系TA)这个没有必要吧?除非你或者你老板跟这个编辑很熟悉基金喜羊羊(站内联系TA)写感谢信是俺们国人的思维,其实根本不用写,要有点学者的傲慢visitor958(站内联系TA)系统发的就算了,编辑单独电邮给你,可以回一下说谢谢就好了。seagullnin(站内联系TA):tiger38:木有写过,也不用写laoda111(站内联系TA)这个不用,中国人的习惯。ECUST小熊(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yensh at 2011-04-29 09:44:03:下次有好的论文继续投到这个杂志就是最好的心意。dafeng001(站内联系TA)写个毛 , 人家事情这么多了 还要看你感谢信 还要回信 烦不烦啊supermight(站内联系TA)不用的,想想人家工作量多大,每天处理的稿件和邮件都n多,你发的感谢信相当于垃圾邮件ronggangsky(站内联系TA)没有必要写感谢信吧 呵呵mushichun(站内联系TA)不需写的,他应该感谢你才对croninszl(站内联系TA)需要昧?SCI论文被接收了,想给编辑回复一封感谢信,不知道怎么写,最好能给个模板,谢谢啦!! 自己好好庆祝一下,呵呵yingying1588(站内联系TA)无人关心这个,也无此必要!!!jwb811225(站内联系TA)写感谢信是俺们国人的思维,其实根本不用写,要有点学者的傲慢mooncakeaa(站内联系TA)画蛇添足。。。。。

如果你是第一次向这个编辑部投稿,应该另写两篇材料:一是“自我介绍”,如过去写过那些稿件,在那些报刊上发表了什么文章,自巳擅长撰写那一方面的稿件等。二是“稿件介绍”,你送的这篇稿子的写作目的和经过,是否可以删改,如果不采用退回到什么地方(邮编、住址、收件人姓名),必要时给编辑部留个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投稿信的写作格式

投稿信的写作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只是内容侧重点不同,所写事项更明确、更单一。

(1)第一行顶格写对方的称呼,如“《××× ×》杂志编辑部"、“编辑同志”、或“×× ×编辑同志"。

(2)开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你好”、“您好"或“你们好"。

(3)正文。正文的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写,主要是介绍自己稿件的有关情况。一般应反映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表示对对方刊物、栏目的关注之情,并作出诚挚、中肯的评价,切忌措辞唐突或过分溢美之词。

②如实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

③写明投稿的缘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

④希望对方对稿件提出宝贵意见。

⑤希望对方采用稿件,并适当表达谢意。

⑥希望对方及时复信,表明是否采用稿件的明确态度。

(4)结尾。另起一行,写祝敬语,如“顺问编安"之类。

(5)署名和日期。

例如:

《××××》编辑部诸同志:

你们好!

贵刊是国内学术界有影响的经济理论刊物,我一直比较关注。

近来,“知识经济’’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经济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贵刊

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最早推出专栏,研讨这一专题,把热点问题的探讨引入较高的理论层次,功不可没。专栏所载的诸篇大作,我都仔细拜读过,受益颇多。

我也是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平时对“知识经济”这一专题也略有涉猎,通过社会考察实践也积累了一些资料。现根据自已的粗浅认识,写了《“知识经济”初探》一文,寄给你们。不顾汗颜,也想参与专栏讨论,以求抛砖引玉。不知是否够格入选?

拙文奉上,望诸位行家斧正,对此先致以诚挚的感谢。无论如何,还望你们拨冗及时回示,并请提出宝贵意见。

顺致

编安!

××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

×月×日

写投稿信应注意事项

(1)语言要简明扼要,把有关事项交待清楚即可。

(2)对对方刊物或栏目要评价中肯、适当,不可过分赞美讨好。

(3)语气要谦逊适度,既不可以势凌人、强行登载,也不可低声下气地乞求。

(4)行文中对自己的稿件要充满自信。表达意愿时,要态度诚恳,措辞得体。

论文投稿时一般要求附带一篇“Cover Letter”,好的“Cover Letter”不仅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更有可能直接决定论文是否被录用。本人切身体会,以已发表论文为例,现将其写法经验归纳如下:Dear Editor,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led "论文题目",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期刊名.The work described has not been submitted elsewhere for publica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and all the authors listed have approved the manuscript that is enclosed.We believe that two aspects of this manuscript will make it interesting to general readers of yourjournal. First, 论文亮点1.Second, 论文亮点2.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Sincerely yours,作者名注意点:论文亮点一定要简洁明了,一定要有创新,突出你的文章与其它已发表论文的区别。这是 Cover Letter 的主要内容。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排列顺序为:学科类别、级别、刊名、出版地、主办单位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有以下可供选择:《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档案学通讯》。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抗日战争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史学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世界历史》。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文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科技史料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百年潮 》。中共党史学会《档案学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院 《故宫博物院院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胡适研究丛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考古学报》。北京·科学出版社《考古与文物》。西安·该刊编辑部《历史档案》。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民国档案》。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明史研究》。合肥·黄山书社《农业考古》。中国农业博物馆《史学月刊》。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史林》。上海·该刊编辑部《苏联历史问题》。陕西师大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西北史地》。兰州·该刊编辑部《中国地方志》。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档案》。国家档案局《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经济研究杂志《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 以上均为国家级期刊

云南日报社文史哲编辑是谁

(1)2004年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上西北民族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批准号:04BMZ006)。(2)主持并完成200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基础课题“历史上西部开发背景与决策研究(批准号:00BJL035)。(3)1998-2000年主持并独立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课题西部民族贸易研究――以互市为中心;(4)2003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中国经济史前沿追踪研究”。(5)1992-1994年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八五规划西北茶马互市研究;学术专著著作 :(1)《中国手工业经济史通史》(主编),200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隋唐五代卷》(独立完成),41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能2004年版。(3)《西北民族贸易研究――以互市为中心》(独立完成),25万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年版。(4)《隋唐手工业研究》(独立完成),28万字, 甘肃人们出版社1999年版。(5)《中国西部风物志·甘肃河西走廊风物志》(独立完成),20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6)《西北开发决策思想史》(合著,第二署名人)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7)《中国经济发展史》(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8)《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卷》(合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9)《兰州经济史》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0)《河西开发研究》(合著),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1)20世纪唐研究(合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论文隋代手工业经营重心变化及其不同结局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4期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3年总第5卷(三联书店)《探索世界经济史的发展轨迹与逻辑演进》,《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4期《2008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唐代吐蕃手工业经济述论》,载《庆祝4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唐初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及政府赈灾决策述论——读《贞观政要》札记《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2期《明代西北地区茶马互市中茶叶走私及其主要防范措施述论》杜徇诚等主编《汪敬虞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5辑我国审计史研究的可喜成果《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8日《中国前近代社会国家的经济职能》,《学术月刊》2006年第8期《山西票号的经营模式与群体结构》,张正明主编《中国晋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国前近代(企业)手工业发展演变述论》,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唐代对外政策的两重性: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独立完成,0.8万字),方行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吴承明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我国审计史研究的可喜成果》,《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8日第10版“理论综合”《200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略述唐宋茶马互市的发展变化》,《西北史研究》2005年第3辑《通过城市看中国历史——韩国中国史学会第6届学术讨论会纪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3期《2004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我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文史哲》2004年第6期《唐代工匠与农民家庭规模比较》,《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追随金宝祥先生学习历史》,《中国古代史论萃——庆贺历史学家金宝祥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003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传销背后的财富观反思》,《科技与企业》2004年第9期《隋代手工业经营重心变化及其不同结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4期《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3年总第5卷(三联书店)《2002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2001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历史上西部开发的高潮及中美西部开发模式比较刍议》,《西部发展评论》2002年第3期《2001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会》,《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第5期《西北民族贸易研究——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200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历史上西部开发的高潮及经验教训》,《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3期《西部开发的六次高潮》,《经济月刊》2002年第8期《中国地主制经济研究的新动向》,《光明日报·历史周刊》2000年5月19日《隋唐寺院手工业述论》,《’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99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隋唐手工业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北易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1998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2期《对内封闭:唐代基本国策的另一面》,《科学时报》1999年6月14日《经济目标与民众期望》,《经济与信息》1999年第10期《我国经济重心的南北易位》,《科学时报》1999.5.11《唐代私营作坊手工业之管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1997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隋唐军事手工业初探》,《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唐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选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996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隋唐手工业与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品评》,《光明日报》1997年3月18日《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学习隋唐史的经历与点滴体会》,《唐研究纵横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99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1955年<皋兰县三年发展计划>和毛泽东的按语》,《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唐代进士与公关》,《虹》1994年第3期《读瞿林东着<中国史学散论>》,《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无字碑”上何以无字》,《丝绸之路》1994年第4期《蔡伦造纸与丝路考古新发现》,《丝绸之路》1994年第3期《均田制探赜》,《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唐代道举初探》,《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吹捧式书评三例》,《新闻出版报》1993年2月19日《以全新的角度透视唐代财政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唐代官府手工业的类型及管理体制的特点》,《西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唐代科场作弊及防范措施》,《教育史研究》1992年第4期《儒学为何经久不衰》,《文化艺术周报》1992年3月7日《隋代河西地区的畜牧业》,《西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6期《张掖互市与隋代民族贸易》,《社科纵横》1991年第2期《曹魏对金城、河西地区经营述略》,《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北魏立均田行三长孰先孰后》,《西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浅论唐代官府工匠的身份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建中元年(780年)两税税额基数考》,《南都学刊》1991年第2期《近年来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的特点》,《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4期《左宗棠重振丝绸之路述略》,《开发研究》1990年第1期《古代兰州地区的畜牧业》,《西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古代考试制度对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历史与现实》,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略论唐代手工业作坊与行会》,《西北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唐代对外政策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及其评价》,《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北魏孝文帝开发河西的决策》,《开发研究》1988年第5期《清代兰州地区的茶马互市》,《兰州学刊》1988年第4期《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的历史作用》,《历史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玄武门之变探源》,《西北民院学报》1987年第4期《唐代<氏族志>与<姓氏录>比较刍议》,《西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浅谈古代考试制度对个性发展的制约》,《兰州学刊》1987年第1期《浅析两税法中“量出以制入”的制税原则》,《中学历史》1983年第4期

1.执行主编Clan and Lineage in China,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4,no.3,spring 2002,USA。2.《走进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3.《未开的脸和文明的脸》(麻国庆、张辉黎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4.《家与中国社会结构》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月。5.中国社会研究丛书(5册)(麻国庆策划),文物出版社,1999年。6.主编《社会常识简明读本》(8册),长征出版社,1998年。 1.类别中的关系:家族化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从人类学看儒学与家族社会的互动,《文史哲》,2008年第3期。2.家族化公民社会的基础:家族理论与延续的纵式社会,《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5-14页。3.永恒的家与多变的家园,《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第2期,77-86页。4.开发、国家政策与狩猎采集民社会的生态与生计:以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为例,《学海》,2007年1期,25-35页。5.宗族的重构与祭祀空间,《族群与社会》,台湾东华大学族群研究所,2006年6.作为方法的华南:中心和周边时空的转换,《思想战线》(《新华文摘》转载),2006年2期,1-9页。7.从江村到全球: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评述,《费孝通传》(附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公”的水与“私”的水,游牧和农耕蒙古族“水”的利用与地域社会,《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83-94页。9.社会结合和文化传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30-39页。10.费孝通先生的第三篇文章:全球化与地方社会,《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10-24页。11.从非洲到东亚:亲属研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111-121页。12.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社会认同,《文化人类学理论新视野》,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13.儒学与社会结构,《人类学的世纪坦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4.祖先的张力:流动的同姓集团与社会记忆,《新社会史:事件、叙述与记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15.全球化与文明对话中的周边民族,《全球化下的中国与日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6.文化的技术与文化共同体——兼论技术的进步与困惑;法鼓人文社会科学论丛第5辑,《科技与人文精神》2002年,台北。17.费孝通先生的第三篇文章:全球化与地方社会,《让社会更美好》,群言出版社,2002年。18.祖先祭祀及其空间场:以闽北樟湖镇及其周围村落的调查为中心;《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9.汉族的家观念与少数民族,《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0.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1期,52-57页。21.鄂伦春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中国人口较少少数民族发展研究组,2001年2月。22.汉族的家族与村落:人类学的对话与思考,《文化人类学的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23.人类学:理解与应用,《文化人类学的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24.宗族的复兴与人群结合,《社会学研究》2000年6期。25.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6.比较社会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的互动,《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27.借女生子,《读书》2000年第2期。28.汉族的家观念与实际,《应用心理研究》第5期,2000年春,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9.汉族的家观念与少数民族,《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2期。30.秘密社会与传统汉族社会结构,《思想战线》2000年第3期。31.社会结合的纽带——日本的神社与中国的庙,《全球化与中国、日本》,新华出版社,2000年。32.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日报》理论版,1999年12月29日。33.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34.拟制的家与社会结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35.宗族的重构与祭祀空间——以闽北剧头村祖先祭祀为例,《人类学与民俗研究通讯》1999年1期。36.文化的复制与生产:宗族的复兴与祭祀空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论文,1999年7月10日。37.日本的家与社会结构,《世界民族》1999年第3期。38.民间概念,《读书》1997年第8期。39.社会的结合和文化传统,《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40.文化∶理解与应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41.人文因素与草原生态,《多民族地区?资源?贫困与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42.汉族传统社会结构与家族,《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43.环境研究的社会文化观,《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5期。44.汉族社会家族研究的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45.都市、都市化与土默特蒙古族的文化变迁,《都市人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年1月。46.汉文化影响下阳春排瑶的宗族家庭与宗教,《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五辑,1991年1月。47.论影响土默特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因素,《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1 期。48.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都市化与蒙古族的文化变迁,《中山大学学报》1990年第4 期。 1.The Drawing Power of Ancestors: Mobile Clan-Based Groups and Social Memory Exampl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Han Chinese,EMSAnthro5;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8 USA.20042.The Recre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radition,The Revival of Lineage and Folk Beliefs in a Field Survey of Zhanhu Town in Northern Fujian Province;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4,no.3,spring 2002,pp.69-91;USA.3.Clan and lineage in China-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34,no.3,spring 2002,pp.3-5;USA.4.Han Clans and villages,An Anthropological Dialogue and Reflection.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Summer2001/vol.33, No.4 USA.5.The Local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ies in China,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view: China, Edited by : Sun Hongli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China,20016.House Division: Divided Continued and United---A Study of House Divis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No.3 Autumn 20007.Urban Culture and urban ecology in China 1998, Tradi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Macau and Its Neighbors toward the 21st Century,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Foundation ,December 19988.Public Water and Private Water: Water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in Nomadic Mongolian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Mongolian in Inner Mongolia, the Japan Center for Area Studies/NME, UNESCO, and the French Water Academy Water and Cultural Diversity. 1.从江村到全球(江村から全球,《文明21》日本爱知大学),2006年3月。2.“家”的再构筑:日本同族与中国宗族的比较研究(家」の再构筑、庆応大学地域研究センター编、庆応大学日吉纪要,)《庆应大学日吉纪要》No.32,2004。3.龙的传人:祖先与子孙(「龙の後継:祖先と子孙」渡边欣雄编『路地裏の宗教-中国民俗宗教の営み-』(アジア游学58号)、勉诚出版、72-82页)《亚洲游学》(58号),2003年。4.定居的现代狩猎民族的自立与苦恼—鄂伦春族的“进步”和“文明”的表现(「定住の现代狩猟民族の自立と悩みーオロチョン族の「进歩」と「文明」の表现」,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人文学报』329号(社会学37)、)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社会学37号)2003年。5.理学与汉族村落的宗族与祖先祭祀(理学と汉族村落における宗族と祖先祭祀『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馆研究报告』106集、),《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研究报告》106集,2003年。6.传统的复兴与创造(与渡边欣雄合作,日中共同研究?伝统の复兴と创造(上、中、下)冲縄タイムス、2002年11月18-20日。)冲绳时报。7.农耕蒙古族的家观念与宗教祭祀(农耕モンゴル族の家観念と宗教祭祀,横山广子主编『中国における诸民族文化の动态と国家をめぐる人类学的研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别册』)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报告别册 2001年。8.汉族社会大家庭的观念和实际(「汉民族社会における大家庭の観念と実际」『中国21』第4期爱知大学)《中国21》,1998年。9.神社和庙:社会结合的纽带,(「神社と庙:社会结合の纽帯」『比较民俗学』第9期筑波大学)《比较民俗学》1996年。 1.中根千枝:田野调查的方法;《思想战线》2001年2期。(《新华文摘》2001年6期转载)。2.末成道男:日本の台湾原住民の研究(1895-1998)(上、下) 『世界民族』2001年3期と6期。3.横山広子(英文):离开土范畴、『东亜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 索引序列
  • 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原文
  • 电信界月刊编辑部
  • 论文给编辑回信的模板
  •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 云南日报社文史哲编辑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