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研究生论文使用无人船模型

研究生论文使用无人船模型

发布时间:

研究生论文使用无人船模型

摩擦力的方向和人走的方向相反,和船相同。摩擦力对人做负功,对船做正功。换成滑板也一样。内力远大于外力。船不可能自己移动系统的内力是由人提供的所以摩擦力只能和人的方向相反

1 模型即只考虑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人船模型受到水的阻力就是可忽略的问题。系统不受外力,就能用动量守恒定理了。 系统初末速度均为零,即摩擦力做总功为零。对人做总功为零,对船做总功为零。 摩擦力开始做正功,所以人船都有了速度。后来做负功,人船于是都没了速度。2 静摩擦力方向是一个与作用对象有关的问题。开始的时候,人要走,有了速度,人受到的静摩擦力做正功,方向与人相同。船也有了速度,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做正功,方向与船相同。 所以静摩擦力方向隐含着被作用对象,是针对被作用对象而言的。

如果那个本科生同意你用,不算剽窃。如果本科生不同意但是你依然用了那个模型,算剽窃。如果本科生愿意追究责任,可能会对你造成不好的影响。

人船模型是忽略水的阻力的,相当于光滑平面上的平板车物理在高中基本上都是研究理想模型的,实际问题太复杂,高中无法研究那个摩擦力对人和船开始都做正功,人减速时就做负功了开始做正功动能增大,后来做负功,动能减少

充电桩无人使用问题研究论文

电力企业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中无人机的运用论文

在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供电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输电线路的分布也越来越广。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采用人工方式对输电线路进行日常巡检已远远达不到要求。而采用无人机巡检可以在第一时间查明故障位置,且不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巡检,进而从整体上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可见,无人机的应用对于电力企业的输电线路巡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无人机的研究设计分析

当前,在输电线路巡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遥控直升机和四旋翼无人机。应用无人机对输电线路进行全方位的巡视,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的发生点,大大提高巡视工作的效率。从产生和自身结构来看,无人机是先进科学技术创新研究的产物,它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1 技术方面

遥控直升机采用的是普通直升机的气动布局,一般可以携带图像采集和实时传输设备,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将所“看”

到的各种信息通过传输设备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从而大大提高输电设备巡视、检修工作的效率。四旋翼无人机的气动布局结构是 4 个旋翼相互对称分布。这种结构设置使其具有较高的起降能力。此外,四旋翼无人机还安装有减振云台和无线传输设备,在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时,可以利用微型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得高清信息,并将所获信息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

1.2 自身系统构成方面

遥控式无人机的构成主体是遥控直升机的本体。此外,遥控直升机还包括减振悬挂装置、信息采集和传输设备、地面图像的监视和操控系统等。四旋翼无人机主要由本体和地面监控站构成。

1.3 功能方面

1.3.1 无人机的功能分析应用遥控直升机巡检的工作流程是由人工进行遥控飞行或者悬停在输电线路的上空,而后再利用信息采集设备对线路的图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应用四旋翼无人机巡检的工作流程是在地面站的引导下,根据输电线路的布设状况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四旋翼无人机自主悬停于特定空间位置,而后再进行图像信息采集;②通过调节四旋翼的航向和减振云台,对图像采集设备、被检测设备的光学角度和距离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对输电线路设备图像的实时采集和传输;③根据人工操作的各项指令进行控制,而后沿输电线路进行飞行式观测和信息采集。

1.3.2 地面站的功能分析四旋翼无人机地面站的基本功能包括与四旋翼无人机协调进行遥控、遥测通信,对四旋翼无人机的图像信息采集位置的确定起引导作用,实时接收和整理分析无人机所获得的输电线路信息,实时操作、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和云台状态。

1.4 关键技术要点和创新点的分析

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的关键技术要点和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①四旋翼无人机具有自主悬停、自主导航飞行的特点,可以进行输电线路跳闸后的故障点查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完整的输电线路全过程立体式的巡检系统。②四旋翼无人机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对输电线路起到防碰撞保护作用,用于输电线路的巡视和检测,同时,还可以对严重自然灾害下的输电线路起到保护作用,比如常见的大风、暴雨等。③地面实时监控技术和图像防抖降噪技术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无人机所配备的可见光视频可以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④对四旋翼无人机一体化设计和输电线路的快速检测系统进行优化,有效解决流线型机身的碳纤维制作工艺问题,进而解决锂电池的选型、旋翼的升力、电机的选型和空气动力等相关问题。⑤自主悬停和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自驾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在自主悬停的状态下,无人机不仅可以通过地面站的高清录像检查线路,并保留手动模式,还可以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自主导航的飞行和巡检。

2 无人机的应用分析

2.1 实际应用效果

在输电线路的巡检中,应用无人机可以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高空信息采集,有效降低架空输电线路巡检工作的强度,减少安全隐患,促进巡检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比如在铁塔打滑时,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工蹬杆和走线,进而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应用无人机可以大大降低巡检工作的成本,为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保障。

可见,无人机的应用对当前电力企业的输电线路巡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2 无人机的发展前景

无人机的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在高压输电线路中,可快速、准确地查找故障点,并对存在的可疑故障点进行高效、合理的巡检,是高压输电线路稳定运行的保障。

②在输电线路具体的某个路段或局部设备中,可以快速对故障进行巡检,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技术性。

③可以智能化定点悬停在输电线路金具和绝缘子的上方进行局部检测,操作简单,从而减少人工巡检的任务量和时间,尤其是在环境条件恶劣的输电线路中,无人机的优势更为明显。

④无人机所具有的陀螺稳定可见监视器和红外线成像仪设备不仅能够对输电线路起到录像和检测的作用,实现自动巡检,还能够有效解决地形巡视困难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人工巡检的潜在危险性,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

3 总结

电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在科技的推动下,将无人机应用于输电线路巡检中,可以大大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并进一步提升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大对无人机的应用和研究力度,提升其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李德波,吴翔,等。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8):87-88.

[2]诸葛葳。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5):16.

[3]周海峰。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1238.

基于stm32的智能充电桩论文难。基于stm32的智能充电桩论文难点在于自身文献研究积累多,文字多,查重率高,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生活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任何一段岁月都应该心存感激,自然行为路途坎坷,也未必是劫。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有的时候我们只能会遇见一些让我们措手不及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去面对这些事情。多数电动汽车充电桩无法使用,加剧了充电难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应该要得到解决,报告给相关部门让他们进行改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人们业余能够越来越懂得享受当下的生活,科技带给我们的生活很大的改变,同时也慢慢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处于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社会都能够用那些电动汽车,然而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大多数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都无法使用,这个问题是要解决的。

我认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桩无法使用,这个会加剧电动车充电难的这个问题,所以现在人们应该要报告给相关的部门,让他们进行处理。这些事情都是需要相关部门来解决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当报告给这些相关部门之后,他们要出一些方案调整政策。我们要落实好相关措施,保证大多数人的电动汽车能够充电,解决掉人们充电难的问题。

这个时代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生活打拼,然而我们也能够懂得享受当下的生活,使用电动汽车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然而,电动汽车充电桩出现了问题,要报告告给相关部门来处理,也许可以调整一下充电桩的位置。

充电桩变成摆设,主要是因为这些充电桩无人管理、根本不能使用。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很多小区或者停车场,都会专门设置充电桩。电动汽车在停车站直接充电,相对来说要方便很多。可是有新闻报道,现在多地的充电桩已经变成摆设,根本无人去使用。而停在充电桩附近的车辆,全都是汽油车。

在安徽多地都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电动车充电桩无法充电,甚至有些没有电源接入。出现这一事项之后,就有记者进行调查。他们通过扫描充电桩的二维码,想要启动充电桩,可是发现扫出来的内容只有乱码。随后拨打电话给相关企业,却发现上面的号码根本不存在。在联系过相关主管部门之后,发现企业的负责人也联系不到。也就是说这些充电桩,全部都是无人管理的状态,属于“被废弃”的物品。

充电桩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出现了锈迹斑斑、无法使用的现象。根据部分停车场保安的说法,这些充电桩甚至有些都没有电源,没有能够使用的。充电桩无人管理、没办法使用,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充电桩变成“摆设”。电动车跟汽油车不同,需要有电才能行驶。既然充电桩不能使用,用户们肯定不会把车停在那里。毕竟汽车每天都要用,不能充电的停车站,对于电动汽车用户作用并不是很大。

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不管理的理由,是充电桩收不回成本,且无法进行升级改造。现在有关部门已经联系企业,让他们进行负责。对于有些经营不善,已经无力承担责任的,政府将会对充电桩进行归置。估计在不久后,这些充电桩就能得到管理,让电动车用户享受到便利。

无人驾驶船舶的研究现状论文

现在很多品牌的汽车都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无人驾驶的。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品牌的汽车已经能够实现无人驾驶,这主要依靠摄像头、传感器、gps定位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许多汽车带着l2级自动驾驶离开工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汽车可以自动行驶,而无需车主控制汽车。还有很多车有自动泊车功能,类似于无人驾驶功能。停车时,车主只需换挡。现在也有很多公司涉足无人驾驶技术领域。随着工程师们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无人驾驶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无人驾驶可以避免人为的不正确操作,响应速度和准确率都比人高,因此无人驾驶技术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虽然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偶尔会引发事故,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无人驾驶技术肯定可以避免事故,甚至在关键时刻挽救车内成员的生命。

智能船舶发展趋势分析 —以海海事巡逻艇为例 目录 摘要 3 一、智能船舶发展趋势概况 4 1.发展智能船舶的原因 4 2.智能船舶是什么 4 3.智能船舶功能模块 4 4.智能船舶关键技术 4 5.目前的技术和难点 6 6.国际上的先进成果 6 7.总论 7 二、海事巡逻船介绍 7 三、海事巡逻船的智能化 9 1.通讯与识别 1 0 2.安全与自动航行 1 1 3.船舶动力 1 3摘要船舶作为海上重要交通工具,其智能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本文概括了智能船舶的特点,总结已有成就并指出问题和和可能的改进措施和思路。就我国广阔的海域和现有的技术基础,探索海事巡逻艇在通讯与识别、安全与自动航行和动力方面可能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智能船舶海事巡逻艇船舶智能化e航海一.智能船舶概况     1.发展智能船舶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以及智能船舶技术的日益发展,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航运的大势所趋。出于通过船舶智能化降低船舶控制和管理难度,减少人为误操作,提高设备及船舶营运的安全,优化船舶航行,控制燃油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等目的,目前智能船舶的研究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 2.智能船舶是什么 2015年12月1日,由中国船级社(CCS)编制的《智能船舶规范》正式对外发布,其中定义:“智能船舶指利用传感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信息和数据,并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来实现智能化运行。”智能船舶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实时数据传输和汇集、大容量计算、数字建模、远程控制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船舶智能化的感知、判断分析以及决策和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及运营效率智能船舶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重点发展的领域,代表了船舶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乎航运业的转型升级。[] 3.智能船舶功能模块 中国船级社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将智能船舶分为六大功能模块: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 4.智能船舶中的关键技术   (1)信息感知技术 船舶信息感知是指船舶能够基于各种传感设备、传感网络和信息处理设备,获取船舶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使船舶能够更安全、可靠航行的一种技术手段。 (2)通信导航技术 通信技术是用于实现船舶上各系统和设备之间,以及船舶与岸站、船舶与航标之间的信息交互。常用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VHF(甚高频)、海事专网、海事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手机网络)等。导航技术是用于指导船舶从指定航线的一点运动到另一点,通常包括定位、目的地选择、路径计算和路径指导等过程。船舶常用的导航技术包括早期的无线电导航和现在广泛使用的卫星导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船舶导航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3)能效控制技术 2007年,世界海运船舶排放CO2达10.4亿吨,其中国际海运排放CO2约8.7亿吨,分别占当年全球CO2排放总量的3.3%和2.7%。为提高船舶能效、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EEDI(新造船设计能效指数)、EEOI(船舶营运能效指数)等评价标。智能船舶的发展应顺应“绿色船舶”的发展潮流,分析通航环境、装载量、吃水、主机功率(转速)等因素与船舶营运能效指数EEOI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保证船舶安全和营运效率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控制船舶航速、装载量、吃水、航线等,以最大限度降低EEOI指数。 (4)航线规划技术 航线规划是指船舶根据航行水域交通流控制信息、前方航道船舶密度情况、公司船期信息、航道水流分布信息、航道航行难易信息,智能实时选择船舶在航道内的位置和航道,以优化航线,达到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目的。目前常用的航线规划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方法、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算法 (5)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状态监测技术是以监测设备振动发展趋势为手段的设备运行状态预报技术,通过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判断设备是处于稳定状态或正在恶化。未来船舶故障诊断可考虑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尺度分析方法来构建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就是在船舶机械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根据对被诊断对象测试所取得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被诊断对象的状态是否处于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判断劣化状态发生的部位或零部件,并判定产生故障的原因,以及预测状态劣化的发展趋势等。 (6)遇险预警救助技术 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碰撞和搁浅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内河水域,船舶碰撞是最为常见的水上交通事故类型,在所有的水上交通事故中占很大的比例。船舶遇险预警与搜救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事故的损失。 (7)自主航行技术 《智能船舶规范》中定义,智能航行系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对感知和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船舶航路和航速进行设计和优化;可行时,借助岸基支持中心,船舶能在开阔水域、狭窄水道、复杂环境条件下自动避碰,实现自主航行。[] 5.目前技术发展的成果和难点 虽然GPS、AIS、电子海图、VHF 等无线电设备和导航设备等都广泛应用在现代船舶上,同时,基于各种自动化设备的综合桥楼系统、集成控制系统和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等自动化系统都已普遍应用,且技术成熟,但是,距离上述智能船舶对智能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无论是尚有技术难度的船-岸大容量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决策技术,还是现有数据的融合及转化,还是为了长远考虑必须规划和整理的相关标准,都是摆在造船人面前的艰巨任务。 建议结合E-航海、E-内河的规划,基于已有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加快关键技术的研究,扩展现有设备的智能化功能。 6.当前国际上取得的先进成果 2012 年,由德国 Fraunhofer CML、挪威 MARINTEK、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等 8 家研究机构共同合作的“MUNIN” 项目(基于智能化网络的海洋无人航行)[28],首次以无人散货轮为对象开展大型无人船的研究。 挪威船级社(DNV)在船体结构监测,舰船性能管理、船体集成管理等方面都持续进行研究,建立数字化船体模型,开发了相应的工具,可为世界各国航运公司提供系统监控及报告、高质量和综合性的视觉信息、全生命周期信息、通过3D 结构模型实现清晰通信等技术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船舶设备供应商之一,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最近几年提出了自动船舶(Autonomous Ship),机器人船舶(Robotic Ship),无人船舶(Unmanned Ship),船舶智能化(ShipIntelligence)等概念。2013 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开展无人驾驶货船( robotic cargo ship)项目的研究,这种无人驾驶货船可以从全息控制室实现全部操作,并可以航行到世界各地。罗罗公司认为,智能船舶的下一步发展应该着眼于远程遥控和无人驾驶。该公司在2014年就开始开发名为“未来操作体验概念”(Future Operator Experience Concept)的岸基遥控系统。2016年3月,该公司又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阿尔托大学和坦佩雷大学人机互动研究中心结成合作伙伴,拟于2020年前推出成型产品。通过与VTT进行技术合作,罗罗公司够有效评估远程遥控自动化船舶的设计方案。[] 7.总论 总体来说,部分智能船舶相关技术理论较为成熟(环境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已经得到实际应用,但有些技术理论缺少在真实环境下的验证(能效控制技术、航线规划技术、安全预警技术、自主航行技术等),因此,智能船舶总体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还未完全成熟。随着船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智能应用,正推动着智能船舶的加速出现。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将是决定未来船舶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除了信息感知、通信导航、能效管理等关键技术,自动停泊、离岸,自动维修,自动清洗,自动更换设备部件,自我防护等同样将会趋于智能化发展;随着船舶智能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可实现由智能系统设备逐步转变为会思考的智能船舶,促进船舶安全、高效航行。并为我国航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海事巡逻船的介绍 我国是海洋和航运大国,是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在和平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履行国际公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能力还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我国海洋大国和航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20001年,《中国海事发展纲要》提出,到2005年,中国海事将要把1000海里内的国际航线和海上设施等纳入监管范围,50海里内重要干线航道和重要港口附近的应急到达时间不大于3小时。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存在于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具有远航能力的现代化的海事巡逻船。 海事巡逻船在海事巡航执法等诸多方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任务主要包括:1、执行海上巡逻、监管、警戒、护航、交通疏导2、执法取证:处理和调查一切海上事故的必须交通工具,维护水上秩序 3、应急搜救:承担水上搜寻救助组织和海上应急值班工作,协调和指导的有关工作。 海事巡逻船上应配备的光电跟踪取证系统能够良好实现海上取证,有效地进行海上内交通事故调查和处理、搜寻和水域污染检测等活动。海上取证不似陆地证据那般固化,会随时间和海流、风向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消灭。及时准确的海上取证极为重要。因此,该系统在海事巡逻船得以应用。 海事巡逻船还有一个特殊舱室——多功能厅。此厅类似于会议室,不同的是该亭内具备巨屏显示器以及安装电脑和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台。此厅不仅用于召集紧急会议,更可以通过以太网络系统,实现现场指挥部用特殊频点甚至高频无线通话与渔政、海关船舶通信联络;也可以通过船上海事卫星系统接入全国海事网,甚至接入国际海事组织。 海事巡逻船能保证我国领海的安全,帮助我国实现海上透明化的宏伟目标。而其更智能化是海事巡逻船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三、 海事巡逻船的智能化       基于海事巡逻船的特点及现有技术基础,实现有限度的海事巡逻船的的智能化是必要且可行的。海事巡逻船的任务及功能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船种。其主要任务类型包括巡逻护航、监管执法、搜救指挥、污染防治业务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5]根据《国家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制定的监管目标,巡逻船要能在12h之内到达离岸200 n mile内的任何水域,在90min之内到达离岸50nmile内的重点水域。该任务需求对船舶航速提出明显需求,但考虑到节省燃油,船舶日常巡航是低速航行的,仅在需要时才迅速提高航速,因而要求船舶在中低速和高速的状态下都能有较低的耗油率。同时,考虑到重大海难大多发生在恶劣海况下,要求船舶有优良的操纵性和适航性、较大的续航力和结构强度及先进的通信指挥和救援设备。表一归纳了海事履职的主要任务与船舶主要性能的相关性其中船舶生存能力主要指船舶稳性和抗沉性[6]。针对以上对海事巡逻船的规范和要求,本文将讨论海事巡逻船在解决通讯与识别、安全和自动航行及动力方面可能的措施及思路。   1.通讯与识别     船舶间通讯主要通过卫星通讯和地面通信,关于海事巡逻船队间的通信,可以考虑移动自组网技术。自组网是指一组带有无线接收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性的自治系统。主要应用在没有网络基础设施支持的环境中或现有网络不能满足移动性机动性等要求的情况下。自组网一般采用按需路由策略,按需路由认为在动态变化的自组网环境中,没有必要维护去往其他节点的路由,仅在没有去往的节点陆游的时候才“按需”进行路由发现,拓扑结构和路由表内容是按需建立。通过上述部署可以实现编队间的实时数据交流。 关于船舶的识别,上世纪年代后期,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开发了基智能交通系统(ITS)现在己经趋于成熟,为该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最早在欧洲建立,起初应用于内陆水域,目前已经被沿海各国普遍应用。 对于海事巡逻船来说,它的主要执法对象既包括强制安装AIS系统的大型船舶,也包括相关水域的小型船只。基于相关情况,本文主要提出基于VTS+AIS模式(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基于GPS+GIS+GPRS/CDMA系统的两种识别方式。 VTS是通过前端的雷达和后端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将船舶的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显示在显示器上,并以此来实现交通流的组织、助航等服务的电子系统。这对组合的优势 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雷达和的互补作用,对于大型(等强制要求安装终端设备的船舶而言,基本上能够实现全覆盖。但船载设备设备的费用相对来说较高,因此安装的成本太大,而砂石运输船等小型船舶又属于非船舶,没有强制安装终端的要求,因此,这套方案对于小型船舶而言,不易于推广实施。 GPS+GIS+GPRS/CDMA系统定位精度比较高,分辨率可以达到15米,速度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米秒;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周边信息,通过地图将船位置信息标注到海图上,实现对船舶的监控和管理,对沿海、内河这些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高的区域,更有利于实现对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助航服务;更有利于实时通信,在移动、联通网络覆盖范围内,网络传输的速度较快,传输的准确率较高,也实现了网络化通信的目标;经济实用,性价比高,这也是与其他种船舶监控方式相比的最大优势。一些小型施工船,强制其安装价格昂贵的设备,将会给这些船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基于的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公共通信服务网络,网络通信费用较低,船载终端的成本更加低廉,不会像设备那样增加船方更多的经济负担,比较有利于推广。 由于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来转换GPS信息与AIS信息的数据格式,因此,小船的数据信息在系统可以实现集成显示。2.安全和自动航行 智能船舶的航行对通讯的安全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通讯,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安全模型应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安全管理、入侵检测、安全保护、安全恢复、安全响应。评价一个网络安全的程度应当遵循“木桶原则”,即以最低网络安全程度作为判断的依据。因此,一个安全无漏洞的系统,应当从各个方面来加强网络安全,应当构建一个多层的安全保护网。在实现定位功能和数据传输方面,选取了信号稳定、成本较低的GPS定位系统,以及GPRS网络系统,突出了节约经费的思路;在小船监控系统应用于管理方面,通过对新系统的研究,找到了将小船AIS目标融合到目标中的途径,迎合了系统集成化的趋势;在网络架构方面,对VTS安全网络进行了较为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个四层安全架 构,体现了网络安全的理念。  智能船舶的自动航行需要一系列软硬件支持,现有的一人桥楼和无人机舱的技术并不稳定,通常在实践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智能船舶在算法设计上系统应采用变论域模糊控制通过实时控制舵角输出实现船舶航向的精确控制。目前以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控制算法为核心的第四代自动舵系统。目前比较常见的船舶航向控制系统主要由上位机、航向控制器、舵伺服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上位机作为数据参数的发送端,主要实现航向控制值的设定及当前船舶所受扰动量的输入;航向控制器则在结合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智能算法运算实现控制舵角值的输出;最后由舵伺服系统实现舵机控制及当前舵角反馈,以此实现船舶航向智能控制。智能船舶的避碰功能也是船舶航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不同船型有不同的回转半径,不同速度下有不同的转弯角速度。要想真正实现船舶避碰ARPA功能,每种船型的数学模型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运输船舶,不同(装载量),其特性也不一样的。换言之,船舶避碰 ARPA 软件还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海事巡逻船巡逻执法的需要。与传统的“ARPA 功能”相比,新型导航雷达要与“船舶能效管理系统”有接口关系,实现自身船型特性数据的输入和实时修正。 与传统的“观察”相比,新型导航雷达要与“船舶气象仪”及其他气象设备有接口关系,获得实现天气、海浪等气象特性数据的自动输入和实时修正。根据目标的大小需要变换量程,或者需要调节增益,新型导航雷达本身能够实现自动调节。另外,借助岸基支持中心,也能遥控实现自动调节。 现代导航雷达显示器能够与“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和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进行融合。这样的雷达画面,就是智能船舶的实时场景。与传统的“融合观察”相比,新型导航雷达能够与对外通信系统或情报系统有接口关系,能够将“实时场景”传输到岸基支持中心,以便实现岸基互动,更好的维护我国利益,实现海事巡逻船的预定功能。   [if !supportLists]3. [endif] 船舶动力 海事巡逻艇对速度有着明确的要求,要求其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出事海域,同时要求起能实现长时间巡航。这就对海事巡逻艇的动力装置的性能,尤其是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要求。当前船舶动力系统种类可分为:柴油机动力系统和燃气轮动力系统,前者优点是: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启动迅速功率范围大部分负载运转性能好效率可观技术比较成熟,而目前市场上半数以上船舶使用的就是这一系统;而后者具有质量轻功率大、尺寸小、环保等优良特性,但同时也有油耗高、对燃料要求高的缺点。目前国内船舶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双燃料单缸输出功率大的常规智能型柴油机动力系统、电力动力系统(采用交流变频技术,易于布置,节能,噪声小,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混合动力系统(可靠性高,常用于军船和大型远洋商船)。 在船舶汽轮机调速过程中经常采用PID控制器,这主要是由于PID算法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特点,利于实现对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但在常规PID算法需要人工试凑,不利于实现船舶的智能化。要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采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型PID控制器。参考文献:   [1].国内外智能船舶发展概述【OL】.江苏省机械工业网.2017-07-11/2017-12-06 [2].《智能船舶规范简介》【J】.船舶工程,2016-09-15:01-02 [3].李雨.智能船舶现状与发展趋势【OL】.互联网.2016-12-14/2017-12-06 [4].梁云芳,谢俊元,陈虎,季寒,吴鸿程《智能船舶的发展研究》【J】.中国会议论文.2017-07-01/2017-12-06 [5].杨立波,王旺,邓爱民.《海事巡逻船型船及性能指标研究》【J】.《船海工程》 2013(2) [6].赵福波,谢新连,李猛.《海事巡逻船优化选型数学建模》【J】.中国航海20 16(1)

毕业论文使用和别人相同的模型

可以的。硕士论文用自己的数据重复别人的模型最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加几个变量,或者修改参数,换个角度去建立模形。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违法,属于剽窃罪,毕业论文模型不可以用别人的,如果你的模型用了别人的,那么你的查重率就会很高,也就是说,你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剽窃别人的创意,因此建议你还是建立你自己的。

主题模型使用方法论文

模型就是你画图的时候显示出来的 黑色的背景 布局就是显示在打印纸上答应出来的效果AUTOCAD的布局是方便打印出图用的,图纸空间可以理解为覆盖在模型空间上的一层不透明的纸,需要从图纸空间看模型空间的内容,必须进行开“视口”操作,也就是“开窗”。图纸空间是一个二维空间,也就是在图纸空间绘制的对象虽然也有Z坐标,但是三维操作的一些相关命令在图纸空间不能使用,导致他所显示的特性跟二维空间相似。图纸空间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出图的,就是把我们在模型空间绘制的图,在图纸空间进行调整、排版,这个过程称为“布局”是非常恰当的。“视口”则是在图纸空间这张“纸”上开的一个口子,这个口子的大小、形状可以随意使用(详见视图菜单下的视口项)。在视口里面对模型空间的图形进行缩放(ZOOM)、平移(PAN)、改变坐标系(UCS)等的操作,可以理解为拿着这张开有窗口的“纸”放在眼前,然后离模型空间的对象远或者近(等效ZOOM)、左右移动(等效PAN)、旋转(等效UCS)等操作,更形象的说,就是这些操作是针对图纸空间这张“纸”的,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图纸空间进行若干操作,但是对模型空间没有影响的原因。如果不再希望改变布局,就需要“锁定视口”。注意使用诸如STRETCH、TRIM、MOVE、COPY等编辑命令对对象所作的修改,等效于直接在模型空间修改对象,有时为了使单张图纸的布局更加紧凑、美观就需要从图纸空间进入模型空间,进行适当的编辑操作。 熟练的使用图纸空间,需要配合几个方面的设置,也可能要改变自己以前绘图以及出图的习惯,不过我认为用这些去换来轻松的操作,是完全值得的。首先对在模型空间绘图有以下几个说明或者要求,如果做不到这几条,图纸空间对你来说依然是混乱的。1、最好严格按照1:1的方式绘图,这样不仅作图时方便,以后修改也方便,重要的是在使用图纸空间出图时更加灵活方便。2、明确自己在模型空间绘图所使用的单位,比如用毫米为单位,那么1米就要用1000个CAD单位,用厘米为单位,那么1米就要用100个CAD单位,需要说明的是,在CAD中设定的所谓的“绘图单位”是没有意义的,绘图的单位应该是在使用者心中,这也是CAD灵活的一个方面,因为这样在CAD中绘制一条长度为1的线段,可以代表任何一个单位长度。比如右图设置的“毫米”我们大可不必理会。详细使用方法你可以登陆: hi/%D3%BFil/blog/item/e7cc720fab1872ebaa64572a.html去看看,很详细的`

主题模型 是机器语言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应用,主要做的是无监督的任务。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拿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无标记的文章。我希望通过机器学习的相关算法,帮助我们得到文章的分类结果。这是我们的初衷。

之前提到过,在传统的聚类算法中,当我们的数据量足够大、特征非常多的时候, 我们的距离度量公式就相对得失去了某种意义。即高维的数据会面临维度爆炸的问题,高维空间里边边角角里的数据之间的距离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距离的度量失效,那么聚类算法的结果就会非常差。

因此,传统的无监督的算法在处理文本分类的时候就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了。因为文本分类在特征处理的时候我们会使用词袋法和TF-IDF,这些方法基于我们的语料库生成一个当前文章的词向量,即根据单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频数,来决定词向量中每一个元素的大小。

相对而来,生成的词向量是比较稀疏的,因为一篇文章中不太可能包含语料库中的所有词组。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我们引入了主题模型来解决这种距离度量失效的情况。 相对来说,这个结果可能会稍微的好一些。

但目前业界中,对主题模型的争议也比较大。很多人也认为主题模型的效果不太好。或者可以这么理解:模型再好,不如语料好。即, 优质的语料可以帮助提高文章分类的效果,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模型。

根据 LSA模型 ,引申出了一个基于概率的模型PLSA, PLSA模型 本质上是一个生成式模型。

之前在聊统计学的时候,我们认为 统计学 是分两个学派的: 1、传统统计学的频率派; 2、贝叶斯学派。 实际上 频率派 在传统统计学中,我们认为其少了一个先验条件。 而 贝叶斯 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由之前的某些事情来决定的。 所以贝叶斯要考虑很多先验条件。即 P(A|B) = P(A)×P(B|A)/P(B); 贝叶斯考虑A事件发生概率前,先要考虑其后验条件B;

LDA模型 是基于PLSA这个模型,在加入了一些先验的条件后得到的一个主题模型。

传统判断两个文档相似性的方法是通过查看两个文档共同出现的单词的多少,如TF-IDF等,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文字背后的语义关联,可能在两个文档共同出现的单词很少甚至没有,但两个文档是相似的。

举个例子,有两个句子分别如下: “乔布斯离我们而去了。” “苹果价格会不会降?

实际上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去世后,意味着股价肯定会跌。所以上面两句话本质上在说苹果公司的事情,但这两句话中没有任何一个词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用传统的词袋法去分析,我们会发现两篇文章的相似度是0。 这种情况下我们得考虑主题模型。

主题模型 (Topic Model)是用来在一系列文档中发现 抽象主题 的一种统计模型。直观来讲,如果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思想,那么一定存在一些特定词语会出现的比较频繁。比方说,如果现在一篇文章是在讲苹果公司的,那么“乔布斯”和“IPhone”等词语出现的频率会更高一些;如果现在一篇文章是在描述微软公司的,那么“Windows”和“Microsoft”等词语出现的频率会更高一些;但真实情况下,一篇文章中通常包含多种主题,而且每个主题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比如一篇文章中10%和苹果公司有关,90%和微软公司有关,那么和微软有关的关键字出现的次数应该是苹果关键字出现次数的9倍。

主题模型就是一种自动分析每个文档,统计文档内词语,根据统计的信息判断当前文档包含哪些主题以及各个主题所占比例各为多少。

主题模型是对文本中隐含主题的一种建模方法,每个主题其实是词表上单词的概率分布;

主题模型是一种生成模型,一篇文章中每个词都是通过“以一定概率选择某个主题,并从这个主题中以一定概率选择某个词语”这样一个过程得到的;

模拟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写作思路:

1、作者为写一篇文章构思了很多主题→以72%的概率选中了“苹果公司”为主题写文章→以0.23%的概率以“篮球”这个词开头写这篇文章。→以87%的概率以“Iphone”这个词为第二段的开头。

2、作者为写一篇文章构思了很多主题→以5%的概率选中了“篮球”为主题写文章→以90%的概率以“某个球星”这个词开头写这篇文章。→以0.035%的概率以“Iphone”这个词为第二段的开头。

分析 以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我们知道当以苹果公司为主题时写的文章,Iphone这个词出现的概率,会比以篮球为主题写文章时出现的概率高很多。反之在以篮球为主题写文章时,Iphone这个词可能就压根不会出现。

我们想对当前文章生成一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会从文章库中进行寻找。比如现在是NBA的休赛期,我们认为在新闻发布的文章库中,NBA的新闻出现的比较少。而当苹果开新的发布会时,我们认为新闻文章库中,苹果公司主题的文章会变多。

本质上我们刚刚构建的两个 自由撰稿人的写作思路 是一个贝叶斯网络。

结合上述这些基本概念我们来看下面的公式:

分析公式: 首先思考:P(词组,主题,文章) = P(w,t,d) 的联合概率如何求?

主题模型 克服了传统信息检索中文档相似度计算方法的缺点,并且能够在 海量的数据中找出文字间的语义主题 。主题模型在自然语言和给予文本的搜索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生成主题?对文章的主题应该怎么分析?这是主题模型要解决的问题。

02 主题模型 - SVD矩阵分解、LSA模型

  • 索引序列
  • 研究生论文使用无人船模型
  • 充电桩无人使用问题研究论文
  • 无人驾驶船舶的研究现状论文
  • 毕业论文使用和别人相同的模型
  • 主题模型使用方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