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不平等的童年论文研究

不平等的童年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不平等的童年论文研究

​​​​                                         决定孩子未来阶层的,远不止钱!           有人说美国之所以有竞争力,是因为人人都有资格追逐美国梦,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你的机会虽然不是完全均等,但也不至于有天壤之别,美国式的成功主要靠个人奋斗和努力,而不是家庭背景和父母关系,对于这种想法,《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的作者安妮特.拉鲁表示很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美国社会的不公平正在被不断复制,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那么它就很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拉鲁的研究团队花了十年时间去跟踪调查了88个分别来自中产阶层,工人阶层和贫困阶层的孩子,并对其中12个家庭进行了深度观察,记录和访谈,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社会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家庭教育,大到家长的经济能力,小到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家长能够赋予孩子宝贵的文化资本,而这正是决定孩子将进入哪个社会阶层的关键因素。《不平等的童年》出版之后,引发了美国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本书对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如何在两代人之间复制进行了一种深度描绘,作者细致的观察了家长对孩子课外活动的安排,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等等,从中梳理出了一幅不平等的再生产的途径,也揭示了家庭教育和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到底在哪里。          作者安妮特.拉鲁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分层,《家庭教育和儿童》《不平等的童年》,是他的代表作,凭借着学术上的成就,拉鲁在2012年当选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这一荣誉也是对他学术地位的一种高度认可。          这本书不是在介绍育儿技能和育儿理念,他仅仅是在解释美国不同阶层不同教育方式的过程和后果。         通过两个问题来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即美国中产家庭和工人家庭在教育方式上有哪些具体的差异?在介绍这些差异之前,我要先对作者的研究方法做一些背景性的介绍,为了尽可能全面的观察收集到不同家庭的日常生活全貌,作者和他的团队采用了自然主义观察法,根据这个方法呢作者建议受访家庭把研究人员当成家里的宠物狗,既能忽略研究人员的存在,又能让他们随时随地跟着研究人员的目的是了解惯习,惯习是个社会学术语,习惯两个字倒过来念,他的意思呢是不同社会阶层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一些习惯爱好,穿着打扮等等,研究人员想知道,惯习如何赋予了孩子们不同的文化技能社会。使他们进入不同的社会阶层。           作者首先在美国东北部某大城市的两所小学里挑选了六男六女,一共12个孩子进行跟踪考察,其中中产家庭的孩子四个,工人家庭的孩子四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四个,这两所小学分别叫里士满小学和思旺小学,里士满小学坐落在市区,生源基本来源于工人和贫困家庭,学校的硬件相对弱一些,偶尔会有教学用具不足却未能及时补充的现象,思旺小学建在城市郊区,周围都是独栋别墅,学生都来自中产家庭,相对而言思旺小学的硬件要好一些,校长和老师们基本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焦虑。但尽管条件不同,至关重要的一点,两所学校的老师教育理念是相同的,例如他们都希望家长可以更多的参与乃至主导孩子的教育,他们也强烈建议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要跟孩子讲道理,而不是直接对孩子下指令,在学校课堂上,两所学校的老师也多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以此发展孩子们的梳理能力,重要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家庭教养,文化上。作者发现,在孩子的课外活动安排,日常沟通对话以及对学校教育的干涉程度方面,工人和贫困家庭基本没有区别,但这两类家庭和中产家庭却有着明显差异。          先来看中产家庭。十岁的加勒特就读于斯旺小学,父母毕业于同一所常春藤大学,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7.5万美元,加勒特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他要参加棒球队足球队,游泳队的训练,还要练习钢琴和萨克斯管,除了萨克斯管课,其他所有活动都在校外进行,为了应付这些课外活动,加勒特的父母需要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准备车辆接送,仅仅是带齐所有器具,管好孩子行李装车就够累人的,而课外活动的开销也十分巨大,一个孩子一年在这方面的支出不低于4000美金,此外呢,加勒特在训练或比赛中,父母至少得有一人在场,他们需要不断观察和评估孩子的表现,并给予孩子赞扬,指点或者提醒。          来自黑人中产家庭的亚历山大和加勒特一样,课外生活也相当丰富,包括钢琴,唱诗班,棒球,足球等各种球类以及夏令营活动,在日常交流中身为律师和公司高管的父母,很注意培养亚历山大的说理能力,在怎么说方面,他的父母做出了很好的训练展示,比如很常见的一类对话是母亲问亚历山大,唉,今天过得怎么样啊?他不是简单的问一句就结束,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突出细节,澄清事实,展开信息并进行总结,在家庭内部讨论时,中产家庭的父母也会尽可能和孩子平等交流,他们会倾听孩子的意见,也会给出自己的建议,最终的决策常常是建立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的。十岁的黑人女孩斯泰西和他的母亲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斯泰西报名参加了一个私人体操培训班,但第一堂课就过得不愉快,他妈妈得知后呢,立马就跟活动主办方进行沟通,并迫使主办方承认她女儿的个性化需求,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女儿在体操方面不乏天赋,又立马开始寻求更好的培训班,另外斯泰西的学校举办了天才班的测试测验,智商130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进入这个班级,接受更有难度的课程训练,斯泰西的测验得分是128,还不够进入这个班,他的妈妈得知后,立即和天才班的组织老师密切沟通,竟然为女儿争取了一次在校外单独测试的机会,最终斯泰西还真达到了符合标准的分数,顺利进入了天才班。由此可见,在和教育机构的关系上,中产家庭的父母会更支持他们的工作,但同时干涉意识也更强,而在怎么玩和怎么说方面,中产家庭的父母也存在更强的干涉行为,当然这里的干涉不是那种粗暴的干涉,从前面的案例来看总体上是比较尊重孩子的。        相比之下,工人家庭的父母则选择了一条不干涉的道路,例如对孩子怎么玩儿,工人家庭的父母总体态度就是自己玩儿去吧,九岁的泰雷克就诞生在一个典型的工人家庭,父母处于分居状态,他跟随母亲生活,母亲高中毕业从事秘书工作,年收入只有不到2万美元,泰雷克的课外活动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看电视,去外面街上玩,去亲戚家串门,去游泳等等。很显然,泰雷克的大部分课外时间也都可以自己安排,父母不需要投入什么金钱和精力,甚至泰雷克的母亲会跟很多工人阶层的母亲一样,认为参加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对孩子没什么好处,所以虽然泰雷克曾苦苦哀求母亲让她参加学校橄榄球队的训练,但仅仅过了一个学期,母亲就禁止她继续参加了,因为他觉得培养孩子养成多种兴趣,并不是做母亲的义务。在日常沟通方面,工人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对话,基本是命令式的。十岁的男生哈罗德一家,依靠政府救济金生活,他与母亲的沟通简短而朴素,一天到晚母亲都在命令他,如果哈罗德对父母的命令感到不快,他也不会争辩,而是选择沉默,或者吐露几个简单的词。举个例子,爸爸要给他买一条桃红色的毛巾,哈罗德坚决表示反对,但只说了“这是女孩子的颜色”。在工人家庭,十岁左右的孩子与父母很少会有争执,即便有争论,也是一再重复一些简单的词汇,因为父母很快就会给出不容反驳的指令性语言,甚至会用体罚来威胁孩子,对此孩子只能敢怒而不敢言,甚至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在学习方面,工人家庭的父母奉行教育应该是老师主导的原则,例如在里士满小学读三年级的白人孩子杨德利,是一个问题学生,但他的父母却很难对学校教育进行干涉,学历社会地位不如老师的他们,在和校方打交道时,明显会有一种挫败感,但在家里,夫妻却对孩子充满了各种指令,甚至会对他进行体罚,而且为了不让学校和警方找自己的麻烦,他们还会注意不留下明显的体罚证据,        现在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作者发现了中产阶层和工人贫困家庭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怎么玩,怎么说和怎么学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区别,他把这两种教育方式分别称为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圈养和放养,采用圈养方式的中产家庭,每年会给孩子的课外活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父母会非常注意跟孩子的日常交流,也会积极干预孩子在教育机构的状态和过程,而实施放养的工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主要是自己玩儿,不需要父母投入什么金钱和时间,父母与他们交流时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但对学校父母很少有能力和意识进行评价和干预,值得一提的。在选择放养还是圈养方面,种族因素没什么影响,我们刚刚举的例子里亚历山大和斯泰西都是黑人,但他们的父母遵循的还是圈养,因为他们属于中产阶层,而杨德利这样的白人孩子,他们的父母身处工人阶层,所以选择的还是放养,如果说中产家庭和工人贫困家庭在教养文化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这两种教养方式是如何影响孩子成长的?        我们先来看十年时间不同阶层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到底会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首先看看硬标准,也就是文凭,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文凭社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历上的差距将会带来职业发展上的终身差距。使得团队发现出身中产的四个孩子,有三个都拿到了常春藤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工人家庭的四个孩子,只有一人上了一所小型的三线大学,其他三人要么高中辍学,要么只有高中毕业,至于贫困家庭的四个孩子,除了一位女生在社区学院就读之外,其他全部高中辍学,再来看看软标准的性格特点,中产家庭的孩子到了19、20岁后,基本上都上了不错的大学,这些孩子在接受访谈时显得热情天真,有激情,他们往往有着自己的梦想,并制定了长途旅行的计划,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自信和畅想,而工人和贫困阶层的孩子普遍结婚较早,20岁时他们很多人都要忙于生计和育儿,就业和经济压力令他们十分紧张。总体上,他们看起来比较失落,对未来很少能有长远的期待,而十年之前当这些孩子还在读小学时,他们的性格却恰好反过来,在9到10岁这个年龄段,中产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得十分老练成熟,对于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流行事物也常常表现的无所谓,可以说这些孩子对待生活似乎缺乏热情,看待事情也不够天真,反过来呢,工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对许多流行明星和事物感到疯狂,他们自娱自乐,沉浸其中,很容易感受到他们的天真烂漫,十年之后不同阶层的孩子们变化明显。        那么两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到底是怎样影响孩子成长,继而制造出这些变化来的呢?作者认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某个单独的因素,不是收入,不是学历,也不是上了某个兴趣班,或者在日常对话中做了特别改进,而是有一个系统性的综合性的教养,文化逻辑在起作用,比较下来,协作培养也就是圈养的教养,文化逻辑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未来,而在具体解释之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文化资本不是金钱,是非物质的一种状态,具体到个人,好的文化资本可以看作是自信心,自律能力,好奇心,乐观,责任心等等品格特征,文化资本虽然是软性的非物质的,但却并非不可捕捉,它建立在一个人的惯习之上。我们前面提到的研究人员进入孩子们的家庭,是为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惯习,这里的惯习就是文化资本的具体载体,例如一个人的衣饰,着装,神情动作,语言表达,说话口音,乃至更隐形的危机处理能力,知识结构和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包含了他的文化资本家庭,这个场合是孩子们形成惯习最重要的地方,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会传递给孩子相应的惯习,这些惯习会逐渐融入到孩子的言行举止之中,最终成为他们自身文化资本的重要部分,按照布尔迪厄的理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层都有自己的文化资本属性,如果你的文化资本跟这个场合的人对不上,那么你就进入不了这个场合,自然也就进入不了相应的社会阶层。我们在前面讲的那个最终上了天才班的女孩斯泰西,就是文化资本在代际之间传递的典型案例,斯泰西的妈妈是公司的高管,当她跟老师频繁交流时,这种行为本身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教育,甚至我可以说这是更重要的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当你觉得有机会争取更好平台的时候,你需要有足够的自信,高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强大的执行力来确保你可以成功,这时候父母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会在无形中展示自己如何利用语言表达社会人脉和专业知识去做成一件事情,而孩子也会受到感染,事实上呢,斯泰西的语言表达一直很好,在进入天才班之后,她也很快跟老师进行了非常高质量的沟通,这也确保了他在学业上成功。而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反应迅速的能力,非常依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训练,如果父母有意识鼓励孩子去思考讨论和表达,而不是去压制否定,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在跟人交往中的自信包容,友善和敏锐就会成为惯习,一定意义上孩子参加正式的体育艺术活动,不仅仅是学习技能,更是在学习社交训练,沟通和表达,只有充分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能,无论竞争还是合作,这样的孩子才会更游刃有余,与此同时呢,儿时培养培养和坚持的文体特长,也可能构成了他们未来进入精英阶层的通行证,所以从这个案例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产家长要送孩子去参加组织化的文体活动。要在日常沟通中与孩子平等对话,以及积极干预教育机构的各种政策和指令,通过这种系统性的协作培养,最终一个人无处不在的惯习,包括表达方式,兴趣爱好,乃至面部神情,词汇偏好,都会与自身的阶层实现紧密相连,这些惯习本身,也决定了他拥有怎样的文化资本进入怎样的社会阶层。        不过我们也不要把中产的协作培养方式看成是十全十美的,作者认为虽然相比之下呢,这个方式明显更有优势,但这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首先一点,中产阶层父母对孩子课外活动的介入程度很深,这也使得孩子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少之又少,另外课外活动过于密集和耗时,偶尔会与家庭聚会相冲突,父母和孩子。因此非常抓狂,孩子更容易陷入失落,相对而言工人阶层和贫困阶层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充足的自主支配的时光,快乐的童年对于他们来说是真实存在的,其次呢,中产阶层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干涉也可能跑偏,比如作者提到一个叫梅洛尼的孩子,她和妈妈多次因为陪写家庭作业的问题闹得鸡飞狗跳,而真正的原因在于这位妈妈对学校教育的干涉过多过大,使得女儿在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妈妈的强势并没能真正帮助女儿在学习上进步,反而令女儿的情绪频繁崩溃,所以,在书的最后,作者针对不同阶层的家庭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作者指出了过于忙碌是问题的根源。所以他建议这些家庭应该放慢脚步,少一些培训班,多一些全家人共度的时光,另外他还援引专家的意见,认为在沟通层面,父母可以多一些命令,少一些寻求意见的过程,因为一味遵循孩子的意见会大大增加家庭内部的决策成本,对于工人和贫困阶层家庭作者的建议主要是针对政府公共政策,他建议政府应该给穷人提供社会保险计划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这样一来这些家庭就可以腾出资金来培养孩子,此外,他还建议州政府向穷人发放儿童津贴和休闲娱乐的优惠券,比如音乐券,美术券,运动券和夏令营券等等。       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二部分,圈养和放养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固有的优势和负担,圈养的孩子获得了更高的文凭以及更自信的性格状态,其中的关键在于不同的教养方式带给了孩子不同的文化资本,最终这些硬件和软件层面的区别,构成了不平等的再复制不平等的童年。        做个简短的总结,本书作者安妮特.拉鲁教授发现,中产家庭的孩子和工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两种方式分别是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通俗的理解呢就是圈养和放养,经过十年的持续记录和观察,圈养的中产家庭孩子成绩更好,性格更乐观和自信。反之,放养的工人和贫困家庭孩子大部分都没有上大学,性格也更自卑,作者认为通过家庭教育,父母将自己所处阶层的惯习传递给了孩子,而这些惯习导致孩子发展出了差异明显的文化资本,进而决定了他们归属哪一个阶层,由此,作者认为,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从童年就开始了,在每个家庭不平等都在复制进行中,对于中国听众来说,不平等的童年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示,比如中国的80和90后,他们在成为父母之后会觉得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有着千差万别,很多父母并不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变化,但是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告诉我们,原因是大部分80和90后父母,过去二三十年里实现了阶层上升。阶层的上升,使得我们对于教养文化的逻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呢,我们的童年经验和由阶层决定的育儿方式,产生了经验性的冲突和矛盾,值得注意的是从工人阶层上升到中产阶层的80和90后父母,他们中的大部分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中产阶层,在教育理念教养方式的滋养上还远远不够,比如许多父母并不懂得真正平等的看待孩子,更别说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与自己平等对话,在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上,许多父母也只是随波逐流,并不懂得观察孩子的状态,尊重孩子的兴趣,因此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惯习,也许是这本不平等的童年带给当代父母最大的启示。 ​​

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看着题目就有吸引力,于是上淘宝买了它。拿到后急切地翻阅,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眼前浮现……看着这些真实的案例,我会情不自禁地把身边熟悉的家庭与书中的家庭一一对应,发现这些故事不是个案,而是全世界都相似…… 《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安妮特·拉鲁。它是一本社会学的作品。她和她的助手调研了美国的一个地区的12个家庭,深入到这12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并一一记录下来。她的研究揭示了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与贫困家庭教养儿童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为协作培养,后两者为成就自然成长。她的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教养方式源自于家庭的社会地位,并会影响到孩子及其生活的世界的联系,及孩子对自己的看法。 中产阶级家庭教养儿童采用协作培养。他们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组织的活动,例如篮球队、舞蹈、棒球队等,全家的`生活和闲暇时间会根据孩子的活动安排来调整。这些孩子几乎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同时,这些家庭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工人阶级家庭与贫困家庭教养儿童采用成就自然成长。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放养。这些孩子有很多闲暇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同伴多为邻居和亲戚。他们很少或不参加有组织的活动。个别孩子有参加活动,也是父母觉得参加活动,会降低孩子学坏的几率。父母和孩子不讨论活动,对孩子使用指令性语言。 协作培养下的孩子学会了发扬和珍视自己的个性,看起来更加自信。但是这些孩子个个看上去都疲惫不堪,家庭生活大多时候都十分狂乱(孩子多,活动多,经常会有时间冲突)。这种儿童教养方法既带来强大的优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成就自然成长下的孩子学会了自娱自乐。他们发明了各种游戏,也从来不抱怨没意思,身上似乎有无限的精力。他们渴望参加有组织的活动。他们与亲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这些孩子走入陌生环境和人群会显得局促和不自在。 这两种教养方式各有长短。 这两种教养方式真切地存在我们的身边。城里的家庭更多采用协作培养,一般孩子课余要参加四五种有组织的活动;乡下家庭更多采用成就自然成长,一般孩子几乎没有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我来自农村,读师范时,发现自己一无所长,什么活动都参加不了,很羡慕有特长的同学。有些来自城里的同学他们几乎都有一技之长,如唱歌、跳舞、讲故事等,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就多,胆子也更大,也就更自信。 我觉得现在有些家庭有些极端,让孩子学得太多,孩子没有自己时间,显得疲惫,也不知道哪种活动才是自己感兴趣的。也有很多家长没有培养孩子一技之长,让太多的时间浪费在电视、游戏中也非常可惜,能培养孩子技能的时间是有限的,应该让孩子有个一技之长,否则会经历我的痛苦。一句话,课外活动不要太多,也不要没有,适度为宜。 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完美的教养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应该要积极摸索适合自己家庭、适合孩子个性的教养方式。

研究不等式论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例 已知 a>=0,b>=0, 且 a+b=1, 求证 (a+2) (a+2) +(b+2) (b+2)>=25/2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 (a+2) (a+2) +(b+2) (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 -2-2-1|)/2=25/2, 所以(a+2) (a+2) +(b+2) (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论文研究般较宽泛领域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取材面看实证研究(实际调查案例析基础)与文献归纳等;析手看归纳、演绎与比较析等等要看专业专业运用研究

可以给你提供几个要点参考:三者的联系最明显的就是根的判别式,即“△”。二次函数中的“△”可以和二次项系数“a”一起判断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用于判断方程根的个数;在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可以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总之“△”可以说是用一条线把三者串联起来了。三者的区别在于:二次函数是一个研究因变量Y与自变量X变化关系的过程,其中需要探究函数图像增减性、单调性、对称性以及极值等等;一元二次方程则是探究方程中的未知数是否有解的过程,而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探究未知数X满足条件的范围的过程,但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为其经常要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确定未知数X的范围。综合起来,可以这样说:一元二次方程是寻找二次函数图像上的点;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截取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一段,而研究二次函数则是探索无数函数中的一类特殊的函数关系。

男女平等原则研究论文

平等就是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和信任。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平等的 议论文 作文 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平等的乐章

罗斯福曾说过:“我无法剥夺你的发言权,但我有权保持沉默。”这句话被奉为国际交往至理 名言 的一句贴切地道出了平等的现实体现。正如荒草共同汲取着每一滴雨露,鸟儿鸣唱着共同的扑去,平等,是走向社会和谐和真正人生乐章的引领,我们崇尚公平正义,我们追求平等无界。

杭州图书馆用温暖的平等制度赢得了“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称誉,在诸多置疑声中馆长的对平等观念的坚持肯定了平等的现实存在。平等不是所谓简单的平均主义,平等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认可。平等更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价之宝,苏珊.安东尼是世界着名的女权领导人,她大声疾呼男女平等以自己的冷静坚毅回击着社会的歧视,慎骂,完美彰显着新时代女性风范。在苏珊.安东尼的数年坚持下终于为女性权利带来了黎明的曙光,在追求人权平等的征途中。安东尼从未停止过脚步,一日日的控诉与被控诉许没有磨灭安东尼对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反而使她对平等人权实现的凯歌奏响更加坚信不疑。公平是安东尼的人权平等追求,是你我人生路上应步步探寻的真理之路。

平等,不仅是一种对公平信仰的坚持,更是完整人生价值观的体现,正如希腊哲学家汉斯朗特所说:“平等是人生事业的起点却更是完美人生的终点。”

追求平等,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探求,是实现人生价值完备的必须之途。在党代会上xx倡导中国“正能量”并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终极目标。中国“正能量”又何尝不是平等中国的殷切期望,试想当每一个都汲取这平等你我的正能量之时,社会会奏响怎样一曲和谐乐章。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谆谆教诲,在儒家经典传送万世得中国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恪守儒道平等处世赢得了万,古流芳的探索之路,当我们用心体悟着平等的真谛,用心追求平等的广布人间。用平等的眼光审视一切,用平等之心对待他人之时,我们的人生将会闪烁耀眼的光彩,人生价值的完整赋予人生更深刻的感受。

平等,是一条萦绕历史铅华的迷蒙丝带,更是一曲社会和谐乐章的跳动音符。完美的人生不是客服碌碌无为的自身孤傲,而是融合平等人世与心间的真切体悟和平等道路的蜿蜒。

平等

在现今的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同阶层的人。有的人,每天大鱼大肉,吃喝玩乐,过度地去花费。有的只三餐温饱,生活一般而已。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解决。

有钱的富人,大多数看不起穷苦人,认定穷苦人生活无能,是一个社会废物。自己却至高无上,永远不会与穷苦人的生活圈子扯上任何关系。

我不认同以上的说法。人人平等,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人出生就注定是不成材,注定是废物。而富人是靠着自己双手和智慧创造事业,通过艰苦工作而获得金钱,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富人,并不是靠着上一代亲戚留下的金钱成为富人。穷苦人付出的血汗不一定比富人少,有的甚至付出比富人更多。

小学时候的我,家庭条件比一般家庭好,而我是独生子,父母自然对我呵护备至。当时的我,非常爱向人炫耀一些高贵的东西,父母给我的日常零用钱十分多,超出了一个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所需的花费,当时,许多同学都想“巴结”我,希望从我身上占到便宜。我却没有理会,反正觉得钱有的是,每当他人奉承我,我都有满足感,经常用钱去吩咐他人办事,毫不理会他人感觉,我只当他们是些“酒肉”朋友罢了。大家交往,没有拿出真诚,维持这种“友谊”靠的只有金钱!

但偏偏班上有一个家境较困难的人却不来巴结我。我当时却要看清楚他是否真的“自命清高”。一次,我装腔作势地走到他面前,手上拿着几十块钱要他给我去小卖部买点东西,剩下的钱是他的。一般同学听见这句话,会毫不犹豫地去给我“办事”。惟独这个“穷光蛋”没有。他用力地拨开我的手,冷冷地说:“钱,虽然人人喜欢,但却不是万能的。”

就因这件淡而无味的一句话,让我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回想自己怎样用钱去侮辱他人,自己十分后悔。的确,穷人不比富人差,他成绩、纪律比我好,连劳动也不例外。虽然我有钱,但钱不是自己的,是父母用血汗换回来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富人,自己只是个挥霍无度的人。

此后,我改变了穷与富的价值观,放下成见去结交朋友知己,放下目中无人的态度,正确地去认识自己和别人。生活会更加开心,因为得到的永远是钱买不到的,意义远远比钱大得多的平等的友谊。

追求中的平等

如今的社会在追求平等,过去的社会也在追求平等,好像从古代到今天,从外国到中国,每个社会都在追求平等。而平等又像个太阳让我们看到光明顶希望,却永远触及不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在追求男女平等,而今呢?真的真正上的平等了吗?那就不会听到丢弃的女婴在严寒中哭泣。“男女平等”四个简单的字,却可拯救无数条女婴的生命。如果现在社会上真正男女平等了,那就说明人们的思想已经被重新更换,就像树一样,既然长满了蛀虫,就应该连根拔起,重新栽种上新的树苗,并根深蒂固。可是,更换思想怎么会那么容易呢?人们的思想已被一代代的封建思想侵蚀了。所以我们新的一代,不被腐化的一代要拯救那一个个幼小的生灵。高举“男女平等”的旗帜,就算永远追不上,也要像愚公移山一样持之以恒,因为我们要追求平等。

人从生下来就是平等的,不管你是出生在贫困家庭还是富裕家庭,一样拥有相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平等人权,承担着相同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可是总有有一些人不这样认为,他们凭借着自己钱多权大,就我行我素,好像世界上他们就是主宰,贫穷的人就应该为他们服务,就应该做他们的奴隶。这就违背了我们所追求的平等。不管你财多物富与否,不管你位高权重与否,身为公民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这不仅是国家法律所规定,也应该是每个懂得平等的人所追求的。上帝让我们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间时,就赋予了我们相同的权利,给了我们亲情、友情、健康、快乐——但同时也让我们承担了相同的义务,那就是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平等的社会。

时常听到有人抱怨说:“上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所有的不幸都让我碰上了?”事实上,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因为社会上的各种因素而导致让你觉得上天的不公。而恰恰相反,上天让你在磨练中成长了一些,明白了一些人情世故。所以我们不要埋怨上天,只是人类永远的贪婪和无穷的欲望,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中的不平等。而我们要做的只有摆在自己的心态,平等对待生活,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也许他们同你有一样的遭遇。我们不知社会何时公平,万物何时平等,但我们还要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创造平等的社会。让平等的观念传递下去,就从我们开始吧!

平等的议论文作文800字相关 文章 :

1. 平等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精彩文章

2. 论述社会平等的800字作文

3. 平等的议论文作文700字

4. 高考优秀议论文800字

5. 平等的议论文600字作文

论文没有,不过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这种事情不是靠规定可以办到的,而要科技继续发展,女人真正具备独立能力才行,是个社会发展的问题。观念、法规只是表面。一句话,强求不来。西方其实自古以来也有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都是人嘛,人性是一样的(就像两台硬件一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不一样而已,人脑的操作系统就是人类的语言)。他们近代和现代的女权运动是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使社会生产力成几何速度增长促成女性在社会生产上的作用得到明显改善而水到渠成的产物,但是本质上还是不能完全平等,女性的很多天生劣势还无法被科技进步所稀释,还有待社会继续发展才行。最值得说的还是东方。从古代的一夫多妾、窑子买卖到现在的职场性别歧视一脉相承,由此可见一斑,东方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极其严重(尤其是中日韩越),以至于虽然女性不可能完全与男人平等,但是科技的进步让女性地位得到了改善的空间,而东方女性(尤其是日韩台越)却仍然抱有天生就要相夫教子的强烈意识,甚至于部分女性逐渐自我物化,自愿成为玩物(比如什么装可爱啊、装弱小啊),努力向宠物靠齐。虽然这有女性天生的心理特点的原因,但是要注意到在这各部分是观念成了拦路虎,连日本这么发达的国家都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可见东方人在长期的极其强烈的男女不平等的氛围中沉得太深,所以这个部分才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要说的是,普遍而言女人力气没有男人大,否则就是女人成为劳动主力和战斗主了。女人要徒手是打得赢男人,那就是男人受气、受害、处于劣势!总之科技进步让生产和战斗不再靠力气,或者说不再仅仅只靠力气,这样使得女人地位有了改善,但是至今并没有出现完全平等的条件。ps:做皮肉生意是女性天生的优势,这是造物主用来弥补女性要承受力气小、生小孩等劣势与痛楚的一个办法,但是被男人规定的道德所束缚。个人认为皮肉生意应合法化,并免税。

1、中国婚姻法文化考论2、婚姻契约观念的限度与嬗变3、秦汉家族法研究4、我国民法典亲属法编立法构建研究5、中美婚内侵权行为之比较法研究6、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7、中国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研究8、建国初期山东省宣传贯彻婚姻法研究9、建国初期山西省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10、论我国离婚诉讼中房产分割的若干问题11、离婚诉讼中无房女性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12、《婚姻法解释(三)》中不动产登记效力研究13、《婚姻法解释(三)》中夫妻财产制度的研究14、民国时期婚姻法的文学省思15、土地革命时期婚姻立法问题研究16、从社会性别视野看《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夫妻财产的规定17、从伴侣法到婚姻法18、《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房屋确权问题之探讨19、建国初期河北省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20、建国初期重庆地区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1950-1953)2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绥远省的宣传与贯彻(1950年-1953年)22、婚姻法中社会性别意识变迁研究23、论家务劳动价值的婚姻法保护24、论婚姻法定位之研究25、离异女性生活权益保障26、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司法解释研究27、《婚姻法解释(三)》房产归属论28、论法律与社会间的紧张、疏离与相互影响29、近代以来中国婚姻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30、中华民国时期婚姻法研究31、通过法律的秩序建构32、论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所得孳息的归属33、从《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和贯彻(1950-1953)34、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若干问题探讨35、新中国首部《婚姻法》的制定与实施问题研究36、婚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置房产的归属问题研究37、试析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38、从婚姻法解释三的角度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39、离婚时“婚前按揭房”分割问题研究40、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夫妻财产若干问题的研究41、我国婚姻法与公众婚姻家庭观念变迁研究42、民国时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43、中国婚姻法的伦理审视44、论夫妻财产制度45、完善我国《婚姻法》中亲属制度的立法研究46、建国以来的婚姻法律与婚姻家庭变迁-从1950年婚姻法到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47、对2001年《婚姻法》中夫妻忠实及相关条款的分析48、《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研究49、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买房产归属研究50、离婚财产分割中女方权益保护研究51、西藏自治区藏族婚姻习惯法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52、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与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研究53、夫妻财产法的伦理性分析54、《婚姻法解释(三)》热议问题的法理分析55、论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对房屋产权归属的影响56、夫妻债务的认定与清偿研究57、论夫妻约定财产制的适用范围58、夫妻关系中“赠与”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59、论我国约定夫妻财产制60、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性质及其物权变动效力61、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词性转换62、1950年代侨区的“妇女解放”63、伊斯兰教法中的待婚期制度研究64、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65、论离婚财产分割中的性别平等66、我国妇女家务劳动价值在婚姻法中的保护研究67、中共党人婚姻自由思想实践研究68、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问题研究69、我国夫妻房屋归属问题探析70、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之评析71、我国《婚姻法》立法及实践中的不足与完善72、《〈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研究73、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谈女性权益保护74、对《婚姻法》三个司法解释中关于夫妻财产涉房条款的解读75、《红楼梦》婚姻法文化解读76、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民事立法问题探析77、《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夫妻房产归属研究78、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79、《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视角下夫妻财产制探究80、离婚协议效力问题研究81、少数民族婚姻习惯与《婚姻法》的冲突与协调82、论我国女子权利保护的完善83、建国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84、从中蒙婚姻法看两国传统文化差异85、婚姻关系中的生育权研究86、婚姻观的影响因素研究87、建国初甘肃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88、契约精神的导入与中国婚姻法的现代转型89、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新变化90、中国婚姻法学三十年知识图谱91、关于《婚姻法》解释(三)中夫妻财产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92、法律移植中的本土化建构93、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夫妻财产相关规定之评析94、论离婚诉讼中婚前按揭房产的归属与分割95、论个人婚前按揭房屋在离婚纠纷中的处理96、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97、论家务劳动价值的补偿98、柯尔克孜族婚姻习惯与国家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9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婚姻法律制度之探析100、浅析《<婚姻法>司法解释三》101、离婚财产分割中的房屋分割问题102、论婚姻法的社会正义价值103、我国婚俗习惯与婚姻法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研究104、夫妻共同债务的法理分析105、婚姻法的社会性别实证分析106、论美国现代婚姻法的新发展及其启示107、关于我国婚姻法军婚特殊保护条款的探究和思考108、试论《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的修订109、新中国婚姻法变迁之社会性别分析110、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111、南京政府婚姻法的女性主义法学分析112、建国初期广州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1950-1953年)113、从法理学角度看婚姻法中的“夫妻忠实义务”条款114、论我国离婚妇女权益的婚姻法保护115、我国婚姻法军婚特别保护探析11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姻法研究117、土家族婚姻习俗与婚姻法的冲突和调适118、论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119、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保障问题研究120、法律现代化语境下的权利本位121、1953年武汉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122、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述略123、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若干分析124、论变性对我国婚姻法的影响及对策125、关系契约视野下的婚姻和婚姻立法126、夫妻一方对外举债的性质认定127、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研究128、改革以来中国《婚姻法》调整对婚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129、建国初期上海新婚姻法运动历史考察130、我国现行婚姻法的男女平等原则研究131、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在婚姻法中的立法构想132、建国初期《内蒙古日报》对我国婚姻法的宣传133、建国初期杭州市贯彻与实施《婚姻法》研究134、论我国婚姻法的结婚禁止条件135、论夫妻财产制及我国婚姻法相关制度之完善136、我国90年代婚姻家庭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

一份商业杂志的报道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基层公司的经理有42%是女性,但总经理级的高层,女性只占16.6%。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职业女性中,20-30%患有忧郁症,而男性只有8-12%。北京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负担过重,因此中国妇女早就发出了“做女人难”的感叹。 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是喊得最响的,但有媒体透露,中国妇女的工资和英国一样,在同等条件下比男性要低15%。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老一辈是特别严重。平时我的爷爷就是老观念的人,于是我就调查了我出生时的情况。我的外祖母说:“妈妈在生我的时候,我被抱出来时大家挤着看我。大家说生了女孩,在外面等着的爷爷一听连忙掉头离去,连向里面探一下头都没有,生怕被大家笑话:他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孩似的。 据调查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感觉腹胀,降低食欲,而减少日常饮食摄食。若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效果、运动成绩、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碳酸饮料含有砂糖,会使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牙齿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碳酸饮料有磷酸,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喝可乐的人易骨折。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加速心跳及呼吸;会刺激胃酸分泌,伤害肠胃。长期饮用会上瘾,一旦不喝,就觉得浑身不对劲,无精打采或头痛。若长期过量饮用,便会有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神经质、发抖、易怒、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现象。 在平时,他也这样。有一次,在吃饭时,弟弟拿着一瓶可乐在喝。我便斥声大骂,小孩子家不喝汤喝可乐成何体统。这时爷爷走了过来,开口便说:“喝瓶可乐又不要紧,你自己才不应该喝才对。你弟弟喝了又不要紧。”当时我听了这话十分生气,但他是爷爷于是我就没说他。 而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不仅在老一辈发生。时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母亲把自己生的女儿抛弃。 作为女生,我极其反对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进入新世纪,我们审视世界各国男女平等的现实,不能不感到遗憾,这就是在平等的光环下,产生了众多更不平等的问题, 这个情况是不是值得人们注意呢!

不平等主题议论文800字

公平?不公平? 生活是不公平的。当你很努力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而且也满怀信心地相信自己辛苦的努力与付出会得到生活的馈赠的。但事实却给你一个事与愿违的失望答案。也许这时的你会怨天尤人,这到底是为什么?自己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后,再一次的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借口来自己,并以此来勉强自己再去努力拼搏一次,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生活不应是人人平等的吗?为什么要对我另眼相看呢?不明白也不理解,为什么我不能平等地得到那样的尊重与拥有呢?如果你问我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想的话,我会告诉你,这是人的欲望。那这欲望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是比,与生俱来的比。一切的一切,无形的有形的失败,都是缘与比。比使你产生自卑的心理,但这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所以,当你无法看透,勘破,而到达圣人的境界,你就只能去适应它,别无他选。

一位局长的儿子开车把人撞了,为什么不用赔偿? 这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看你是在什么角度上去看了! 对于这位局长和他的儿子来说这事很公平!也许他们还会觉得对他们不公平了!你想啊!人家开车好好的,就撞人了!撞了人是死是活到不要紧,关键还要修车~!整天那么忙那有时间啊!某科长的儿子要约他吃饭,某某领导的女儿叫他陪唱歌了,看多忙!结果还出来了不怕死的撞了我的车,不就是闯个红灯 超个速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还拿到网上说事了!这世界太不公平了!修车倒是小钱关键耽误时间啊! 大妈您能不能说下当时什么情况:“好好的上街买菜的!结果被撞了!走的是斑马线 又没违规,怎么就摊我头上了”!那您有您孩子的电话吗?我让他们过来下?“孩子?555 孩子 18岁的时候为救一喝醉的落水局长走了!就我和我老伴一起生活!老伴又中风偏瘫,都5年没下过床了!还好政府每月能给补贴,生活基本能维持了!”大妈看您的腿上还在不停流血了!要送医院吗?“不了不了!不碍事的”!那您不疼吗?“小伙子,大妈跟你说啊!这医院咱不能去啊!那得花多少钱啊!老伴还等我回去做饭,他自己也不能动啊。。。哎!”大妈!没事的 这医药费啊他开车撞了你!该他给你出啊!“你说什么说什么了?我车都开过来了!她非要撞我车上,把我车都撞坏了,对了,你谁啊!找抽了是吧!”下面省略若干字 兄弟啊!这世间那有公平事啊!想拿:我爸是 li gang 来调侃下!结果还没通过审核!不公平啊!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11、《少年科普世界》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邮编:650034 E: 12、《快乐作文与阅读》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邮编:650034 E: 13、《快乐童话》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邮编:650034 E: 14、《小哥白尼趣味科学》西安市含光路14号副9号 邮编:100012 E: 15、《少年儿童研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 邮编:100080 16、《小学科技》上海冠生园路 邮编:200235 E: 17、《少年文摘》 广州市天河体育西路天河街19号 邮编:510620 E: 18、《青少年科技博览》天津市和平区甘肃路40号 邮编:300020 E: 19、《小百科》北京阜成门北大街17号 邮编:100037 E: xbk@ecph,com.cn 20、《快乐童话故事》长春市昌平街21号 邮编:130061 21、《百家作文指导》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邮编:163712 E: 22、《阅读与作文》长春市南岭投递局23号专用信箱 邮编:130022 E: 23、《中国少年文摘》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邮编:100028 E: 24、《儿童文学》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邮编:100028 E: 25、《儿童时代》邮编:200031 上海市五原路300号 26、《智慧少年》长春市清华路156号 邮编:130021 E: 27、《中国校园文学》北京东城民旺大院 邮编:100013 E: 28、《作文世界》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邮编:200052 29、《作文直通车》海口市金盘开发区建设三横路2号 邮编:200031 30、《小学语文》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楼 邮编:210009 E: 31、《小学生作文》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1312室 邮编:300051 E: 32、《小学生阅读世界》 长春市朝阳区湖西路1370号 邮编:130021 E: 33、《小学生作文辅导》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 邮编:130021 34、《小学生作文》 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室300020 35、《小学生优秀作文》 沈阳市和平区北一马路108号编辑部 杨春清 110001 36、《小学生作文辅导》 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编辑部 刘玉林 130021 37、《文学少年》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杂志社 郑晓凯 110041 38、《作文大王》 广西桂林市普陀路(541004) 39、《小学生天地》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编辑部胡振刚430079 40、《小学生跟我学》 广西桂林市王城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编辑部 朱红蕾 541001 41、《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编辑部 王庆祥 163712 42、《小学生时代》 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编辑部 卢孝良 310012 43、《课堂内外》小学版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号小学版编辑部 吴显奎 610041 44、《少年作文辅导》 长沙市东风路附1号编辑部 张天明 (410005) 45、《小学生作文选刊》 郑州市农业73号编辑部 牛雅杰450002 -541 46、《少年优秀作文选》 南宁建政路广西教育学院内 530023 报纸类 1、《关心下一代周报》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01号文荟大厦8楼 邮编:330046 E: 2、《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邮编:310012 E: 3、《学习方法报》 山西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学习方法报社 邮编:030031 4、《少年百科知识报》成都市南大街吉祥大厦 邮编:610041 5、《作文评点报》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山西文学创作部 邮编:030001 6、《语言文字报》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邮编:100010 E: 7、《中国儿童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邮编:100028 8、《少年文摘报》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山西文艺大厦 邮编:030001 9、《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1299号邮编:130012 E: 10、《小天使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邮编:100028或:福州市柳河路18号 邮编:350001 11、《少年日报》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 邮编:200050 12、《小数报》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江苏现代教育培训中心 邮编:210013 E: 13、《小学生拼音报》山西省运城市中银大道吉祥巷18号 邮编:044000 14、《小学生学习报》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邮编:450004 E: 15、《中国少年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E: 16、《中国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邮编:310006 17、《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邮编:113006 E: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作者: 219.157.96.* 2007-1-10 13: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夏令营中的较量 》原文: 永远的较量——中日少年探险夏令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经同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广为传播。 《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但此文内容是属实的,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较量》的诗歌,说我:“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在争论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今天的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应听听孩子的评论?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我顿时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那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草原夏令营之前的一个中午,77个日本孩子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给每人发20元人民币,说:“现在自由活动,3至5人一组,买一顿晚餐,下午4点半回来集合,走吧。”中方工作人员担心起来,提醒道:日本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来怎么办?不料,日方领队轻松地回答:“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从这里开始了!”试想,带孩子外出时,哪一位中国教师敢这样做?又有哪一位父母放心老师这样做?因此,孩子以“遗传”二字评论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溺爱似乎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因此,“包”字成了传统,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造就了一代代动手能力和风险意识都相当差的中国人。 有的同志说:“吃苦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孩子的父辈大都下过乡,苦头吃得还少吗?可到头来终究是被耽误的一代。吃苦并不能换来现代化,对于一代孩子来说,吸收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与其花那么大劲让孩子们在荒山野地里吃苦受累,还不如将夏令营办到香港、日本去,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不是更有收获吗?”看看周围的现实,我们会非常清楚,这段话颇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爱心和思想。 譬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51.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据新华社1994年3月24日消息,头年10月,长春市曾对104辆接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牌号通过媒介曝光,近日此风重新抬头。该市再次对47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车进行曝光,并制定了《关于严肃查处用公车接送学生下学的暂行规定》。读者明察,这岂止一个长春市的问题,而娇宠孩子的做法又何止公车接送一种。

《意林轻小说》邮发代号:16-390《意林小文学》邮发代号:12-288、《时事魔镜》邮发代号:80-736、《读友》邮发代号:80-644

少年时代报、小天使报、小主人报。多得很.

  • 索引序列
  • 不平等的童年论文研究
  • 研究不等式论文
  • 男女平等原则研究论文
  • 不平等主题议论文800字
  •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