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营养学报2017年第一期

营养学报2017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

营养学报2017年第一期

1.中华临床营养

日益增长的急慢性疾病代谢异常的处理和涵盖疾病因素的营养风险筛查从基础到临床推进了临床营养的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与发展。为了满足基础研究与临床多学科读者的广泛兴趣,《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促进...

2.营养学报

《营养学报》以报导具有相当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的国内营养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就,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内容有食物化学、实验营养、实用营养、临床营养、营养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其他营养学的...

3.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本刊2011年上半年刊出重点分别为:耳鼻咽喉、口腔颌面部肿瘤;泌尿生殖系肿瘤;儿童心脑血管病;乳腺肿瘤;脊柱及关节疾病;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肿瘤;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肠内...

4.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全国性高级肿瘤临床医学期刊。杂志面向广大临床工作者,反映我国肿瘤临床的最新进展和成就,体现我国肿瘤临床的总体水平。本刊的目标和特色为科学的进步性和临床的实用性。报道内容强调较高的临床水平,较高的参考...

5.检验医学与临床

交流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新方法、新技术,优先刊登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和各级学术会议交流的优秀文章。 《检验医学与临床》本刊努力奉行应用与理论、临床与实验室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办刊宗旨,重点...

英文名:Fish Oil 鱼油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是 n-3 PUFAs(主要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EPA 和 DHA 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也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不能自行从头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或从膳食植物来源的α-亚麻酸微量转化而来[1]。 EPA 和DHA 在体内可以衍生出一类具有抗炎、抗血管硬化、抗血栓和抗心律失常特性的二十碳体,并且其衍生过程与另一类具有促炎、促血栓作用二十碳体的衍生过程(由二十碳四烯酸(AA)衍生)存在竞争关系[1]。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膳食鱼油(EPA 和DHA)具有减少促炎细胞因子[1],显著降低炎性衰老相关因子(如血清 IL-6、TNF-α及 CRP)[1]水平的作用,对炎性衰老相关疾病,如心血管疾病[5-6]、类风湿关节炎[1]、2 型糖尿病[1]和认知障碍[1]等具有积极预防或协助治疗效果。 DHA和EPA是属于n-3系的脂肪酸。α-亚麻酸(ALA,C18:3 n-3)和亚油酸(LA,C18:2 n-6)为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需要通过日常的饮食获取。ALA在体内可以转化成EPA和DHA;而LA在体内可以转化成AA[1]。 体内ALA转化生成的EPA和DHA 的转化效率不高,但总体上鱼类摄入少的人群的转化效率高于其他人群。一般来说,ALA转化成EPA的效率仅为5~21%,转化成DHA的效率仅为2~9%。表明,通过日常正常摄入的ALA (如亚麻油含有较多的ALA)在体内转化成DHA 和EPA的整体效率是不高的[2]。 除此之外,由于EPA、DHA的合成代谢和AA 的合成代谢公用一套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因此在体内会存在竞争关系[1]。 一般情况下,EPA水平在补充6周后会达到顶峰,而DHA在18周左右达到顶峰[12]。 ALA在Δ6 脱氧酶的催化下生产了SDA(十八碳四烯酸,18:4 n-3),然后通过Δ6的延伸和Δ5脱氧生成ARA(花生四烯酸)和EPA[3]。 EPA可以通过Δ5延长酶复合体生成DPA,再由Δ4脱氢酶作用,生成DHA[3]。 一般认为,n-3系的脂肪酸主要作用是抗炎,而n-6系列主要是促炎作用。AA(n-6)和EPA(n-3) 及DHA(n-3)可以合成一系列的C20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合衍生物,如前列腺素(PG)、血栓素(TX)、消退素(RV)、白三烯(LTx)和其他氧化衍生物等[1]。 EPA和AA的竞争结合COX酶,EPA和COX酶结合可以合成AT-LXs 和PGs,而同时还会抑制AA与COX的结合,抑制生成的PGI2、PGE2等促炎物质。同样,EPA还会和AA竞争LO酶,当EPA 和LO 酶结合的时候,可生成LTx和RV等抗炎,同时抑制由AA生成的LTx。DHA和AA同样,也是竞争LO和COX酶,原理和上诉EPA的相似[1]。 炎症引起的原因较多,如身体的衰老、抽烟、饮酒及不正确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引起炎症。炎症会引起较多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等。通过摄入鱼油可以减少身体的炎性因子的存在,如IL-6、IL-1、TNF-α及CRP水平。 血脂异常表现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n-3 脂肪酸可以和过氧化物酶结合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从而影响β-氧化途径的相关基因的转录去降解脂肪酸。EPA和DHA可以增加游离脂肪酸在过氧化物酶和线粒体中的β-氧化路径,从而降低TG 和LDL的合成[4]。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主要的脂肪生成的肝激活剂。N-3脂肪酸可以防止SREBP-1c蛋白的激活状态或者是抑制SREBP-1c蛋白的成熟[4]。 此外,n-3脂肪酸可能通过改变脂蛋白脂肪酶加速血浆TG的清除。ALA,EPA和DHA均已证明减少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4]。 123 名中度至高度(血清总胆固醇[TC]≥200mg dL1)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0-65 岁),随机共分为5 组。周期:12 周。 对照组(n=24),每天服用6 粒玉米油胶囊; 低鱼油补充组(n=23),每天三粒鱼油胶囊补充(可提供1.8 gEPA+DHA),加3 粒对照油胶囊; 高鱼油补充组(n=25),每天6 粒鱼油胶囊补充(可提供3.6 g EPA+DHA); 低α-亚麻酸组(n=25),每天服用6 粒亚麻油补剂(提供4.2 g ALA); 高α-亚麻酸组(n=26),每天服用6 粒亚麻油补剂(提供7.2 g ALA); 干预后,低剂量和高剂量DHA/EPA 的受试者TG(甘油三酯)分别下降11.99%和15.7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补充高剂量DHA+EPA 可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6 的显著降低(p=0.046)。 但是对于BMI、SBP、DBP、血糖、TC、LDL和HDL没有什么变化。说明EPA+DHA,而不是ALA 能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成人的血脂和血脂状况。 服用鱼油胶囊4 粒(可提供2 g EPA+DHA), 对照组(n=39)每天服用玉米油胶囊4 粒(可提供2.14 g 亚油酸);周期:90 天。 干预后,鱼油补充显著提高了红细胞EPA、DHA 及总n-3 脂肪酸水平,显著降低了总n-6 脂肪酸及C20:4 n-6 脂肪酸水平;相比与对照组,鱼油补充可显著降低血浆CRP、TNF-α水平,但IL-6,水平无显著变化。 血浆中的DHA含量与阿兹海默症(AD)有显著关系,AD 患者脑部分的DHA水平较低[6]。鱼油有利于预防AD是因为鱼油中的DHA是脑磷脂的主要成分,膳食鱼油可以提高脑磷脂的n-3比例及有助于调节葡萄糖的摄取、离子传输、信号传输、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清除自由基及防止氧化应激反应。很多的研究表示,鱼油对于AD的早期改善有良好的作用[6]。 RAR(视黄酸受体α)和RXR(类视黄醇X 受体)受体与记忆相关,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补充DHA可以后,RAR和RXR数量会增加,可以减轻记忆缺陷并帮助产生新的神经细胞[6][8]。 另外,DHA还可以增加海马BDNF的水平,主要是由于DHA可以通过增加磷脂酰丝氨酸来激活PKB (蛋白激酶B),PKB的机会会导致BDNF的升高,从而进一步增加突出可塑性和细胞存活[9]。 DHA还可以激活Ca2 +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II),这对于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对增强和位置海马都起着关键作用[10][11]。 研究还表明DHA可以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包括增强膜的流动性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向非淀粉样生成的转变抑制和分泌酶的过程从而减少淀粉样蛋白的释放[12]。 867 名70-79岁以上的老人,分成2组:n-3脂肪酸组(700mg n-3 FA:500mgDHA +200EPA ); 对照组;周期:24个月。记忆检查是通过CVLT(Californian Verbal Learning Test)测试,包括3次的立即回忆和长期记忆等。 研究结果表示习惯性使用富含n-3PUFA 的鱼类,与较好的认知功能、较慢的认知衰退速度相关,高浓度的鱼油摄入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主要表现是在晨僵、对称性关节疼痛和压痛、关节肿胀和关节畸形等。RA的发病机制不明,由RA引起的炎症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一定的判断标准。常见使用的炎症指标是CRP(C-反应蛋白),它是炎症过程中出现的畸形蛋白之一,它的增高可以说明RA的活动性,可以根据CRP的水平高低来判断病情是否属于活动期[12]。 鱼油可以降低RA的原因是因为鱼油主要成分是EPA+DHA(n-3脂肪酸),他们是3系列前列腺素和5系列白三烯调整2系列的前列腺素和4系列白三烯的作用。而致炎因子均为2系列的前列腺素和4系列白三烯,而抑制炎症因子多数来自于n-3的脂肪酸。因此,摄入富含n-3脂肪酸可以增加抑制炎症因子,从而减少CRP的产生[12]。 43名RA病人,分成两组,每天服用10粒胶囊;实验组服用1g 鱼油(18%EPA+12 %DHA),对照组服用由玉米,橄榄油和薄荷油组成的胶囊。周期:6个月[13][14]。 实验结果:两组在关节的疼痛和握力及血小板计数上面均有一定的增加,整体的关节炎活动有所减少,使用VSA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没有什么变化。因此,表明低剂量的鱼油 补充仅能引起轻微的抗炎效果[13][14]。 对50个RD的病人,分成2组,实验组服用1.8g的EPA和2.1g的DHA;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进行为期12周的双盲RTC实验[13][15]。 在实验组能够看到EMS、疼痛严重指数以及,SJC数量以及TJC和身体机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因此表明,鱼油可以具有缓解作用,可以减少使用镇痛药的需要[13][15]。 干眼综合征(DES)是指眼睛泪液分泌量不足够或者分布不均匀或者泪液过度蒸发而造成的泪腺无法适当保持眼球表面的湿润所造成的。ω-3脂肪酸似乎通过以下途径影响DES。 通过清除肌炎恢复泪膜中的脂质层; 增加泪腺的泪液分泌。 74名人员参与了实验,实验组每日2次,每次服用180mg EPA +120mg DHA; 对照组服用由MCT 油制成的胶囊。最后通过OSDI问卷(表面疾病指数症状问卷)和泪水分散时间(TBUT)来进行判断结果。周期:1个月[20]。 结果:实验组在OSDI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37 vs 29, P<0.001),实验组的DES相关的症状减少了26%,而对照组在这方面增加了4%。并且在TBUT的实验结果中,实验组的的结果比之前提高了1.7秒(P<0.001)。说明鱼油在干眼症的治疗中是有积极意义的[20]。 皮肤干燥在临床表现为鳞屑、粗糙、皲裂。皮肤干燥本身和/或皮肤屏障破坏有与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症相关;先会通过减少皮肤水合作用,之后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表皮失水增加(TEWL)。皮肤的屏障是由神经酰脂、胆固醇和脂肪酸组成的。所以,皮肤屏障的受损和皮肤中的脂肪酸的损失或者比例失衡有一定的关系。Barcelos等人的实验中证明了服用鱼油后,大鼠的皮肤干燥和瘙痒程度下降不少[23]。 20只大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老鼠服用鱼油,对照组的老鼠服用水。周期:90天;每隔30天会用丙酮对小鼠进行诱导,建立皮肤干燥动物模型。 结果:在使用鱼油30天后,在补充的动物中观察到皮肤水合度增加了30%,并持续到整个实验周期。90天,瘙痒相关的抓挠行为也在补充后消除。DHA的摄取量增加(1.7倍)、EPA(3.5倍)进入皮肤。并且n-6:n-3的比例也显著下降(n:6:n-3 越低越好,理想是4:1),说明鱼油摄入能够进入到皮肤里面进行作用。[23] 尽管EE形态的鱼油和TG形态的鱼油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认哪一个的生物利用度更高,但是现在已经有大量的数据表示:EE形态的鱼油比TG形态的在水解的时候慢10~50倍。 在正常的脂肪消化的过程中,胰脂肪酶作用于(水解)非极性甘油三酸酯以去除脂肪生成两个游离脂肪酸和一个甘油单酸酯。水解后,两种脂肪酸和甘油单酸酯变成极性分子(它们带有电荷),使它们易于吸收。但是对于EE形态的鱼油,需要添加乙基粉刺(CH2CH3)才能够被水解掉。所以,一般来说,胰脂肪酶水解EE形态的鱼油要比TG形态的鱼油慢10~50倍[16]。 PS:以下浓度比较涉及到的鱼油形态是EE形态。 一般制造厂商会用18:12(EPA:DHA)还是33:24等比例数值来表示鱼油浓度的标准。粗制的鱼油比例通常为18:12 的标准,整体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所以需要服用很久才会达到微小的效果。比例浓度较高的鱼油,一般会用40:30左右或者以上的比例。这种鱼油有效成分高,对很多疾病的预防或者症状的改善效果会更佳。 橘袋的鱼油是45:35的比例,浓度高,品质很好。而中国市面上购买到的鱼油大部分是18:12的比例。 鱼油低剂量(每天3克或更少)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安全的。高剂量鱼油(大于3g)可能会妨碍血液凝结,增加出血的风险。 GOED标准:EPA+DHA >500mg [17] 美国: IOM,2005 [19] EPA +DHA(男):1.6g/d EPA +DHA(女):1.1g/d 建议为:每天服用的鱼油不超过3g 且 EPA+DHA>1g,才会认为有健康意义。 避孕药:避孕药可能会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这些脂肪含量而降低鱼油的功效。某些避孕药包括乙炔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Triphasil),乙炔雌二醇和炔诺酮等。 高血压药物:将鱼油与高血压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使血压过低。一些高血压药物包括卡托普利(Capoten),依那普利(Vasotec),氯沙坦(Cozaar),缬沙坦(Diovan),地尔硫卓(Cardizem) ),氨氯地平(Norvasc),氢氯噻嗪(HydroDiuril),速尿(Lasix)等。 预防血液凝固的药物(抗凝剂/抗血小板药):鱼油可能会减慢血液凝固。将鱼油与也会导致血液凝固的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增加瘀伤和出血的机会。一些导致血液凝固缓慢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lavix),双氯芬酸(Voltaren,Cataflam等),布洛芬(Advil,Motrin等) ,萘普生(Anaprox,Naprosyn等),达肝素(Fragmin),依诺肝素(Lovenox),肝素,华法林(Coumadin)等。 凝血障碍患者(如血友病)、正在服用抗凝血剂,手术前后需要停用鱼油。 References [1] 鱼油补充对中老年人群炎症衰老及相关疾病有益作用的研究进展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on Inflammatory Aging and Related Disease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2] 程义勇.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3 修订版简介." 营养学报 36.4 (2014): 313-317. [3] 左珊珊, 林艳丽, and 张伟. DHA 与 EPA 的研究进展. Diss. 2012. [4] Zhou Q, Zhang Z, Wang P,et al. EPA+DHA, but not ALA, Improved Lipids and Inflammation Status inHypercholesterolemic Adul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2018, 63(10): 1801157. [5] Yang B , Ren X L , Li Z H , et al. Lowering Effects of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s on Proinflammatory Markers in Hypertension: Results for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Food & Function, 2020, 11(2). [6] Dangour A D, Allen E, Elbourne D, et al. Fish consump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older people in the UK: Baseline data from the OPAL study[J]. JNHA -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 2009, 13(3):198-202. [7] A Comparison of Synthetic Ethyl Ester Form Fish Oil vs. Natural Triglyceride Form [8] S. C. Dyall, G. J. Michael, and A. T. Michael-Titus, “Omega-3 fatty acids reverse age-related decreases in nuclear receptors and increase neurogenesis in old rat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vol. 88, no. 10, pp. 2091–2102, 2010. [9] F. Calon, G. P. Lim, T. Morihara et al., “Dietary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depletion activates caspases and decreases NMDA receptors in the brain of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vol. 22, no. 3, pp. 617–626, 2005. [10] Y. Elgersma, J. D. Sweatt, and K. P. Giese, “Mouse genetic approaches to investigating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function in plasticity and cogni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vol. 24, no. 39, pp. 8410–8415, 2004. [11] M. O. W. Grimm, J. Kuchenbecker, S. Grosgen et al., “Docosahexaenoic acid reduces amyloid production via multiple pleiotropic mechanisms,”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vol. 286, no. 16, pp. 14028–14039, 2011. [12] 李琳, et al. "补充深海鱼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C 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年 12 (2012): 1314-1318. [13] Petersson, Sara, et al. "The Mediterranean diet, fish oil supplement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outcomes: Evidence from clinical trials." Autoimmunity reviews 17.11 (2018): 1105-1114. [14] Skldstam, L., et al. "Effect of six months of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in stable rheumatoid arthritis. A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1.4 (1992): 178-185. [15] Rajaei, Elham, et al. "The effect of omega-3 fatty acid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receiving DMARDs therapy: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Glob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8.7 (2016): 18. [16] Yang LY, Kuksis A, Myher JJ. Lipolysis of menhaden oil triacylglycero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atty acid alkyl esters by pancreatic lipase in vitro: A reexamination. J Lipid Res 1990;31:137–147. [17] Lawson LD, Hughes BG. Human absorption of fish oil fatty acids as triacylglycerols, free acids, or ethyl ester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88;152:328–335. [18] Hong DD, Takahashi Y, Kushiro M, et al. Divergent effects of eicosapentaenoic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ethyl esters, and fish oil on hepatic fatty acid oxidation in the rat.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3;1635:29–36. [19] 鱼油剂量各国的标准 [20] Kangari, Haleh, et al. "Short-term consumption of oral omega-3 and dry eye syndrome." Ophthalmology 120.11 (2013): 2191-2196. [21] Dry Ey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tudy Research Group. "N 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18 (2018): 1681-1690. [22] Huang, Tse-Hung et al. “Cosme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Fish Oil's Fatty Acids on the Skin.” Marine drugs vol. 16,8 256. 30 Jul. 2018, doi:10.3390/md16080256 [23] Barcelos, R.C.; de Mello-Sampayo, C.; Antoniazzi, C.T.; Segat, H.J.; Silva, H.; Veit, J.C.; Piccolo, J.; Emanuelli, T.; Bürger, M.E.; Silva-Lima, B.; et al. Oral supplementation with fish oil reduces dryness and pruritus in the acetone-induced dry skin rat model. J. Dermatol. Sci. 2015, 79, 298–304. [24] Fang, Yi-Ping et al. “What i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drug permeation into/across intact and diseased skins? Atopic dermatitis as a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vol. 497,1-2 (2016): 277-86. doi:10.1016/j.ijpharm.2015.12.006

临床营养作为肿瘤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近几年被纳入重点研究方向, 专门成立了MCL肿瘤患者医学生活方式全程管理, 其中发布 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案例指导及学术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第一期

等问题又有来医生签约专家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胡明主治医师为您解答。帕金森症,能不能根治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以目前的医疗发展来看帕金森病是不可以治愈的那为什么帕金森病不可治愈呢?那大家得明白帕金森病的本质是什么帕金森病又叫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以本质是由于变性那么变性,是什么概念?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生的鸡蛋,它是液体状态的,但是你把它煮熟了。那他就是一个固态的蛋白一个熟的鸡蛋你用什么方法能够把它变回升的状态呢。是没有方法的,因为。一旦发生变性。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帕金森治疗的原理跟生鸡蛋煮成熟鸡蛋的过程是一样。既然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那么一旦神经元发生变性了,你是无法找到一种方法让他再回到原来正常的状态,所以帕金森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广泛的变性坏死所以目前以。各种手段是无法。逆转这种变性坏死了!

你好!帕金森不能痊愈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该疾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疾病,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内的神经元递质会发生变化,出现数量减少,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手脚静止性震颤,拇指和食指呈搓丸样动作、肌肉强直、系鞋带或者解纽扣等动作迟缓、走路跌跌撞撞成慌张步态或者向前冲步态等一系列症状。对于这些症状,只能控制或者改善,但不能治愈,因为这种脑神经的损伤是不可逆。第二,帕金森病还是由于基因遗传所致,基因突变问题基本上也是改变不了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不能!帕金森病患者要放平心态,不用太过意担心,积极训练,锻炼,不要有消极的心态,不要紧张。帕金森氏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过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伴有认知异常、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暂不能根治帕金森病。主要从减轻病痛、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着手。因此治疗的重点之一就是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帕金森还是比较难治愈的一种疾病,早期的帕金森可以进行适当的控制病情,但要完全治好不是太可能。

西北大学学报2017年第四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2011版核心,位于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No.38位置,比较厉害的 复合影响因子:0.849 综合影响因子:0.503 主办: 西北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274XCN: 61-1072/N邮发代号: 52-1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1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1.[日]三辻利一主编,王世和、王维坤等著:《东アジア古代陶器の传播·流通に関にする研究》,奈良教育大学共同研究报告书,1991年。2.王维坤著:《西安案内》(日文版),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张永禄主编,段浩然、王维坤等著:《唐代长安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湖北省博物馆编,王维坤等译:《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文物出版社、古代学研究会,1988年。5.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一)》(参编)三秦出版社1996年。6.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同志社国际主义教育委员会,1997年。7.王维坤著:《中日の古代都城と文物交流の研究》,(日本)朋友书店,1997年。8.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二)》(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百年学府聚珍》(参编)文物出版社2002年。10.王维坤著:《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四、论文与译文1.戴彤心、王维坤、张洲:《宝鸡石咀头东区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2.戴彤心、张洲、王维坤:《陕西华县、扶风和宝鸡古遗址调查简报》,《文博》1987年第2期。3.王维坤、冉万里:《唐长安城崇化坊遗址》,载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1997年。4.王维坤:《隋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的比较研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5.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中国都城原型探究——中日古代都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6.王维坤:《中日出土的唐三彩工艺技术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4期。7.王维坤:《试论孔子学说的东传及其影响》,《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8.王维坤:《中国唐三彩与日本出土的唐三彩研究综述》,《考古》1992年第12期。9.王维坤:《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辨析》,《考古》1996年第1期。另载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研究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10.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二》,《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11.王维坤:《沙河古桥的新发现与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12.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13.王维坤:《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再析》,载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编:《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4.铃木重治、王维坤:《坦桑尼亚出土的中国陶瓷器》,《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1期。15.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文博》1992年第3期。16.王维坤:《试论日本正仓院珍藏的镀金鹿纹三足银盘》,《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5期。17.王维坤:《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一》,载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18.王维坤:《武则天造字的分期》,《文博》1998年第4期。19.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0.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远望集》编委会编:《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21.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1·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22.王维坤:《略论日本出土武则天造字的历史意义》,载黄留珠主编:《西北大学史学丛刊2·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23.王维坤:《再论汉唐时代的长安渭河三桥》,载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增刊·汉唐长安与关中平原》,中日历史地理合作研究论文集第二辑,1999年 。24.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5.王维坤:《隋唐墓葬出土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溯源》,《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5期。26.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27.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日本)《富山市日本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1995年。28.[日]太田进著,郭笃信、王维坤译:《我在中国的经历——与阿六有关的事情》,《西北大学校刊》第105期,1984年12月13日。29.王维坤:《漫话元宵节》,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2期。30.王维坤:《虞世南及其书法艺术》,载西安市历史学会、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今古》1985年第6期。31.王维坤:《漫谈昭陵》,载张铭洽主编:《长安史话·隋唐分册》,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年。32.王维坤:《正仓院超す大量の唐代织物》,《毎日新闻》1987年7月2日。33.王维坤:《中国の秦始皇帝の兵马俑》,《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6年第2号。34.王维坤:《中国陕西法门寺の歴史と考古発掘记》,《同志社国际学生》,(日本),1987年第3号。35.王维坤:《龙生九子の传说につぃて——考古学の立场からみる》,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Ⅲ·考古学と地域文化》,(日本),1987年。36.王维坤:《古代中日文化交涉史の一考察——日本の遣唐使のルートを中心に》,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Ⅳ·考古学と技术》,(日本),1988年。37.王维坤:《古代中日の都城に関にする研究——长安城と平城京を中心として》,(日本)同志社大学大学院修士论文,1988年。38.王维坤:《平城京の模仿原型》,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日本东京)小学馆,1991年。39.[日]吉川忠夫著,王维坤译:《五、六世纪东方沿海地域与佛教——摄山栖霞寺的历史》,《敦煌学集刊》1992年第2期。40.王维坤:《唐代耀州窑の考古学的新发见》,载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文化史学》第49号,(日本),1993年。41.王维坤:《シルクロードと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载森浩一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Ⅵ·考古学と信仰》,(日本),1994年。42.王维坤:《长安の都と平城京から探る日中文化の交流》,《富山市日本海文化研究所报》第14号,(日本),1995年。43.王维坤:《考古学から见た孔子学说の东传とその影响》,(日本)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编:《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纪要·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第2号,1995年。44.王维坤著、气货泽保规訳:《长安城のプランニング》,《月刊しにか》1996年第9号。45.王维坤:《则天造字と日本における“则天文字”の受容》,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渡来の文化》,(日本)小学馆,1997年。46.王维坤:《中国陕西の古代陵墓出土の文字瓦当》,载森浩一编:《古代探求》,(日本)中央公论社,1998年。47.王维坤:《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构造与里坊制的起源》,载(韩国)汉城大学地理教育科编:《’97首届韩中日古代都市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1997年。48.王维坤:《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演变与定型研究》,载(韩国)韩中考古学研究所编:《韩·中考古学研究5》,1998年。49.王维坤:《隋·唐长安城の総设计プランと平城京におけるその受容》,(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化史学会编:《文化学年报》第48辑,1999年。50.王维坤:《唐长安城における 大明宫含元殿の発掘と新认识》,载森浩一、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り-ズⅦ·考古学に学ぶ 遗构と遗物》,(日本),1999年。51.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日本)春日井市教育委员会、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実行委员会编:《第六回春日井シンポジウム 古代を 步く 旅と 道——道路、桥、駅、渡し、布施屋》,1998年11月13日—14日。52.王维坤:《日本の三角缘神兽镜は日本の工人が 制作した》,载(日本)古代研究编辑室编:《古代研究》(隔月刊),1999年9月、10月。53.王维坤:《汉·唐代の桥》,载森浩一、门胁祯二编:《旅の古代史― 道·桥·関をめぐって》,(日本)大巧社,1999年。54.[日]大泽正昭著,王维坤译:《唐代的蔬菜生产与经营》,《文博》1985年第4期。55.王维坤:《日本的“曲江池”和“西内苑” 》,《陕西日报》1990年3月4日第4版。56.[日]成家彻郎著,王维坤译:《睡虎地秦简《日书·玄戈》》,《文博》1991年第3期。57.张岂之著,王维坤译:《孔子の文化と日本の文化》,载上田正昭编:《古代の日本と东アジア》,小学馆,1991年。58.[日]镰川茂雄著,王维坤译:《贤首大师法藏与法门寺》,载张岂之、韩金科主编:《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59.[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一)》,《人文杂志》1991年第5期。60.[日]小谷仲男著,王维坤、刘勇译:《关于死者口中含币的习俗——汉唐墓葬中的西方因素(二)》,《人文杂志》1993年第2期。61.王士伦著,王维坤译:《后汉“屋舍人物画像镜”の图像に関する研究》,《古代学研究》第129号,1993年。62.[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试论法门寺出土的唐代文物与“衣物帐” 》,《文博》1996年第1期。63.[日]上田正昭著、王维坤译:《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问题点——以隋、唐、渤海的交流为中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64.[日]气贺泽保规著,王维坤译:《法门寺的起源与拓跋育》,《文博》1997年2期。65.[日]岸俊男著,王维坤、李自智译:《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66.[日]杉本宪司著,王维坤译:《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67.王维坤《科学的考古发掘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调研与决策》2001年第10期。68.王维坤《唐代乾陵应为“寿陵”之蠡测》黄留珠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二集、三秦出版社2003年。69.王维坤《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死者口中含币习俗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70.王维坤《死者の口に货币を含ませる习俗の再研究》松藤和人编《同志社大学考古学シリーズⅧ考古学に学ぶ(Ⅱ)考古学研究室开设五十周年记念》2003年。71.王维坤《中国の死者の口に玉を含ませる习俗の研究》敬和学园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环日本海の玉文化の始源と展开》富山県民会馆2003年12月13日。72.王维坤、张小丽:《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西北大学学校报》2004年第4期。73.王维坤:《关于中日古代都城的最新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空海入唐1200周年纪念文集》,三秦出版社,2004年。74.王维坤:《唐代乾陵陵寝制度的初步探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第76册,明文舍,2005年。75.王维坤:《关于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校报》2005年第2期。76.王维坤:《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诸问题》,《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3号,2005年。77.王维坤:《唐の日本留学生の井真成墓志に関する私见》,《东アジアの古代文化》124号,2005年。78.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歴史的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井真成墓志研讨会资料》,专修大学·朝日新闻社,2005年。79.王维坤:《遣唐留学生の井真成の渡唐の背景と改名の问题》,专修大学·西北大学共同プロジュクト:《遣唐使の见た中国と日本》,朝日新闻社,2005年。80.王维坤、杜辉远:《日本关于井真成墓志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1.铃木靖民撰、王维坤译:《中国西安的日本遣唐使墓志与墓主井真成》,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2.石见清裕撰,王维坤、杨洁译:《关于入唐日本人井真成墓志的性质——从中国唐代史的角度来看》,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3.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改名新证》,《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15日第7版。84.王维坤:《再论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的两个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代壁画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85.王维坤:《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的初步考释》,西北大学考古学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西部考古——纪念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五十周年专刊》第一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86.王维坤:《乾陵的陵寝制度似为前后双室墓之蠡测》,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二),三秦出版社,2006年。87.王维坤:《遣日使になりたい》,《奈良新闻》2006年11月14日第8版。88.王维坤:《古代からアジアは一つ》,《奈良新闻》2006年10月25日第9版。

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第10期

机械类核心期刊:1. 中国机械工程 2. 机械工程学报 3. 摩擦学学报 4. 机械科学与技术5. 机械设计 6. 光学精密工程 7. 机械设计与研究 8. 润滑与密封 9. 仪器仪表学报10. 机床与液压 11. 机械传动 12. 液压与气动 13. 流体机械 14. 自动化与仪表 15. 现代制造工程 16. 工程设计学报 17. 振动、测试与诊断 18. 光学技术 19.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 制造业自动化 21. 水泵技术 22. 制造技术与机床 23. 轴承 24.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5. 自动化仪表 26. 压力容器27.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推荐《仪器仪表学报》,核心期刊,以下是该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仪器仪表学报》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最高学术水平的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学术性强、内容创新、注重应用,优先刊登具有创新成就和观点的中英文论文、综述性文章、论坛及信息。设有学术论文、研究通讯和短文、综述、信息等栏目。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根据201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该院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机构6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定量药理学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校级研究机构:定量药理研究所、蛇毒蛇伤研究所、医学遗传研究室、发育生物学研究室、医学蜱螨研究所、优生优育研究室。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文献达102.5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9.67万册,电子图书62.87万册,中文报纸70种。同时,拥有多个文摘型或全文型数据库,并建立了镜像站点,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卫生为主,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补的馆藏文献体系。学术期刊《皖南医学院学报》由皖南医学院主办,于1974年创刊,是一份综合性的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旨在传播医学信息,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和推动教学、科研、医疗工作。设有专家笔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技术交流、文献综述、专题讲座、调查研究、临床护理、短篇报道等栏目,既可为高等医学院校师生的科研、医疗工作提供参考,又可指导基层广大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

《皖南医学院学报》(ISSN 1002-0217/34-1068/R )双月刊,1974年创刊,是一份综合性的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旨在传播医学信息,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和推动教学、科研、医疗工作。

  • 索引序列
  • 营养学报2017年第一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第一期
  • 西北大学学报2017年第四期
  • 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第10期
  •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