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电影艺术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

电影艺术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

发布时间:

电影艺术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精选篇2 浅谈《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摘 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言,而色彩是其造型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影视作品的画面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而人的视觉感受在人的感官中最为强烈。电影《红高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一部经典作品。电影中一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一个以红色为基调的“红高粱”世界,歌颂黄土高坡上的中华儿女抗日生活的电影,用来祭奠那些激荡在无边无际的如火如荼的高粱地里的灵魂。 [关键词] 《红高粱》;色彩艺术;人性;魅力 高粱,象征着狂野的、自然的人性,它们在风中劲舞,自生自灭,是世间生命万物的象征。《红高粱》对红色渲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红高粱,红褂,红裤,红轿子,在烈日的灼烧下通红的汉子背,以及影片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血,既象征了面对恶势力的践踏,以最本质的方式进行反抗的原始生命力,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儿女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它颂扬了人性的本质及生命的不可抗拒,对大自然色彩的运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一、电影《红高粱》的色彩艺术效果 《红高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色为基调的画面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自于作者自身所注入的感情,部分则来自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自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这正是影片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力所在。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方面,色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人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人们通过色彩而获得的感受。 人物的内心深层次的刻画能够烘托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而要想在限定的较短时间里,有限的场景中来形象、细致刻画一个人的内心活动,那就需要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视觉载体,而美术色彩艺术的巧妙作用就恰好可以充当这一载体。张艺谋导演就是巧妙地把色彩艺术运用到《红高粱》这部影片中,形象刻画了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通过美术色彩的多样变换,为观众准确、清晰展现了片中角色的内心活动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该部电影中红色基调的大量运用,不仅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传达出了影片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人物通过色彩掺入了复杂的感情,使影片人性化。《红高粱》这部电影通过运用大量的色彩来营造一种红色中国的意境,进而捕捉观众的眼球,以达到产生共鸣的效果。影片中铺天盖地的红色,极具象征意义。每处场景的色彩、色调无不把片中人物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从最初象征生命力、如火如荼的红高粱、红袄、红鞋、红盖头,到最后布满银幕的血红色,这些色调极具感染力,经导演的精心设计与故事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为全片定下了恢弘壮烈的基调。 二、电影《红高粱》的色彩赏析 画面与音乐,作为构成电影的两大元素,在电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恰当使用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及感受,有助于电影情绪的准确表达,渲染影片的风格气氛。同时,音乐在电影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情绪性。音乐是电影中声音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影响着影片的气质,深化其主体,强化观众的心理活动。一部成功的电影,出色的电影音乐是必不可少的。 夺得多项大奖的电影《红高粱》,算不上张艺谋最经典的作品,却是最激情的一部。影片自始至终,都致力于表现出感性生命的躁动。《红高粱》不仅是一部好作品,更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先生的中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伙纯朴的农民的狂野生活以及他们浴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影片经过演员的成功演绎,颂扬了生命的奔放,敢爱敢恨,大生大死的人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难以预料。节奏松弛有度,画面、色彩、光线及其视觉形象热烈、活泼。该影片突破了传统的抗日战争题材,在《红高粱》中,自由奔放、气势恢宏的生命跃上了银幕。与同时代的影视作品相比,战争画面明显减少,而且不涉及任何政治色彩。影片结束时,战斗场面十分写意,虽然不如传统国产战争影片中的场面宏大,人物也不多,但画面却更多了几分震撼。日食、红霞映衬下的世界,嘹亮的歌谣响彻天地,如血海汪洋的火红高粱地…… 《红高粱》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战争烙印。影片成功在于纯美,颂扬了爱就真爱、恨就真恨、敢爱敢恨、大生大死、气势恢宏的生命。 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张艺谋导演对鲜艳的红颜色是情有独钟,红色自然成了电影《红高粱》的主色调。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喜庆和美满的象征,后来红色逐渐被人们赋予了积极、向上、正义、革命的内涵。而且,在美术绘画领域,红色也是彰显个性与烘托氛围的一种常用手段。 影片《红高粱》一开始,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如血海汪洋般的火红色,影片女主角“九儿”那象征喜庆的大红的嫁妆:红盖头,红褂,红裤,红鞋;还有那大红的花轿;还有那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在高粱地里让观众心情为之荡漾的野合。这些火红的画面一开始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们内心带来了一次红色的洗礼。虽然整部影片的色调多是红色的,但并没有让观众感觉这是打破常规的矫揉造作,而是很自然接受了高粱本就是火红色的。另外,影片还把那种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自由激情和那欢乐愉悦氛围与红色的主色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红色基调的衬托下,“爷爷”和“奶奶”的凄美爱情故事姗姗而来。 整部电影由“爷爷”与“奶奶”的相遇、相知、相爱、互助的情感构成。他们通过与世俗观念的抗争,最终走到了一起,最后浴血奋战反抗日本侵略者。影片结尾,女主人公“九儿”和其他汉子们全都死了,“爷爷”和“爹爹”静静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相互凝视着对方,在血红色的太阳光下相互凝望着,很久很久,直到天空中日食出现时,天空突然暗淡了下来,紧接着出现的还是一种血红色。张艺谋导演巧妙把美术色彩在这部影片中用到了极致,画面唯美,故事感人,无限放大了人物的形象,更是对中华儿女的高度歌颂与赞美。影片歌颂了这片荒凉的土地,这段不畏世俗,令人崇敬的爱情故事,并深深颂扬了这块土地上的那种无拘无束的野性,更表达了对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到底的优良品质。全片表达的就是对原始生命勃勃生机的崇拜之情。 在整部电影中,作者还是保留了大量的个人的风格及其自己主观的认知.影片较多固定于同一个镜头,来刻画人物的变化过程,吸引观众把心沉下来认真观看。影片多通过近景来刻画“奶奶”,当“爹爹”在酿酒缸里蹦来蹦去,不停地喊着“娘”时,“奶奶”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然后,“奶奶”注意到了远处的一个身影,侧影映在他身上,衬托出罗汉瘦小的身躯。太阳金色的光环绕在他周围,暗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奶奶”焦急地追赶过去,“爷爷”一脸不解,逆光从其身后射来,凸显他更加忧郁,好想看到了什么似的,仿佛危机正在来袭,就像光似的压在他身上,继而鬼子的掠夺呼之而出。 电影《红高粱》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串连在一起,一个个油墨泼成的画面,扣人心弦。整片的高粱地被血色残阳染成了血红色,那是被鲜血染成的高粱地,那是象征着凄凉的残阳,是“爷爷”“爹爹”失去爱妻、母亲后心口的伤疤,是作者对高粱地上中华儿女的歌颂。一块高粱地被践踏了,但是还有如血海汪洋的高粱在疯长着,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文明,也是“爷爷”身上那股野性。“爷爷”身上的野性是原始的、野兽的疯狂,是中华男子汉所共有的特殊品质,更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力反抗的基础。影片呼吁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勃勃生机的人生。 三、电影《红高粱》的画面鉴赏 色彩具有象征性。人们在各种色彩掺杂的世界里生活着,培养了很多视觉经验。这些经验与外来刺激相呼应,而情感则在其中慢慢升华,深刻地表达着人们的信念和思想,激起了人们的思绪。 出身于摄影师的张艺谋,电影画面及色彩一直都非常唯美,如有神相助。电影《红高粱》中的画面中红色为影片的主色调。在中国,红色既代表着喜庆、美满,也代表着革命。影片中最熟悉的画面就是那片火红的高粱地,郁郁葱葱的高粱高过人头,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秋风袭来,掀起层层波浪,一阵阵清脆的摇摆声;还有就是那血色残阳的画面,“九儿”出嫁,当花轿来到十里坡时,遇到了日本鬼子,最后死在了鬼子的刺刀下。那天的日食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血红色,“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影片结束时,嘹亮的歌谣响彻天地人间,无边的高粱地如血海汪洋,“九儿”躺在血泊中,安详地死去了。暗红的鲜血把太阳染成了血红色,血红的太阳燃烧着,把整个世界都烧成了红色……这就是影片的结尾 张艺谋对色彩特殊的审美价值运用恰到好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血红的世界。电影《红高粱》既有唯美的观赏性,更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成功与色彩特殊的审美价值的准确把握息息相关。 影片中红色为主要基调,色彩对于人们的审美观有着特殊的视觉效应,它可以勾起人们悠远的遐想,成功唤起人们的视觉体验。 影片中还有很多唯美的画面:“九儿”出嫁时的红鞋、红袄、红裤及红盖头,甚至花轿都是红的;汉子们被烈日晒得发亮的古铜色皮肤以及他们肆无忌惮的光头;日食时血色汪洋的红,高粱地里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绿…… 四、结 语 在《红高粱》中,导演张艺谋把视觉享受与造型艺术结合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可看作是唯美的水墨画。造型艺术也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能够如此把画面拍摄如泼墨般肆意自如,而且色彩还极为浓厚。那血色残阳的红色,既愉悦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又象征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力,一种要爱真爱、要恨真恨、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淋漓奔放、肆意自如的人生态度。两者成功结合在一起,使人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尹秀茶.对生命的渴求与赞美――《红高粱》欣赏[J].作家,2008(08). [2] 辛宇杰.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华章,2011(07). [3] 黄巽斋.汉字文化丛谈 [M].长沙:岳麓书社,1998. [4] 贺友龄.汉字与文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1.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 2.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3.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 4.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5.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参考

我想问引用的台词算算在查重率里面吗?求解答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借鉴过的、对本文有启发的文献,一般标注在文章末尾。有的会在文章具体位置中标明具体的参考页码,有的不会。受文献启发的地方不一定要和原文完全一致,有时可同义转述或同义概述。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杂志社的参考文献格式会各不相同,因此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一切以杂志社的要求为准。

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是有基本标准。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得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这个我来,我非常清楚并且有一份

艺术与想象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

在大学中,同学们都是会写论文的,那你们知道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吗?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那论文的书写格式又是怎么样的呢?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4]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周亮:《周芜全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6]杨柳:《晚明文化的“雅”与“谑”——明刻版画名品〈青楼韵语〉》,《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015年.

[7]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

[8]周芜:《中国古代版画展览图录——美术资料选辑(三)》,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通讯》编辑组,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会筹备会展出组,1984年.

[9][日]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中国古代版画展》,町田: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1988年.

[10]曹凯.记录与实验:DV影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35.

[11]徐渭.南词叙录[G]//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240.

[12]李小彬.明万历间汪氏玩虎轩刻本《琵琶记》版画及其制作[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6.

[13]俞为民.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文学遗产,1994(6):84-95.

[14]徐宏图.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36-52.

[15]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艺术科技,2013(11).

[16]屠隆.考盘余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15.

[17]朱彝尊.明诗综[EB/OL].[2020-02-12].

[18]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5):36-39.

[19]蒋炜.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4(4):19-24.

[20]罗文茜.浅析版画艺术的设计形式.工业设计,2018(8).

[21]刘世德.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16.

[23]李娜.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2-197.

[2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2.

[25]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1-78.

[26]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87-91.

[27]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40.

[28]段世昌.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版画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9(13).

[29]罗博.徽派版画艺术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1).

[30]张东东.论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美与时代(中),2018(12).

版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1、版画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代社会科技日益狂深,人们对民间的艺术尤其的关注,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更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有责任去把这样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2、综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版画可以木版上刻,也可以用丝网制版,也可以用卡纸制版。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总目标:借助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包括:刻版的刀法、刻画内容的抽象艺术形象、刻制时的人物表现的内在品质等,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堂来展示版画的优势、挖掘版画的艺术精神、开拓学生在绘画领域的表现,结合工艺的效果来研制、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效果。从而研究学校美术课堂的上的绘画辅导。

2、子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传统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上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传统工艺和现代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传统的版画课题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同时还要达到以下的几点分类目标,了解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开发、研制新的版画形式。

共同发展目标

1、通过在尝试新的版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版画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让版画在学生的绘画领域运用并有所创新。

2、借助版画的刻、印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发挥版画的艺术特点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

3、发展新的版画艺术形式,表现美术学习的多元性质。

4、通过传统版画的研究达到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以版画为通道,开发新的美术学习形式和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1、该课题时以传统的版画艺术为出发和起使点,作为课题的研究的平台和基础,研究各式各样的版画形式和作品特色,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领域有所创新,得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样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层次、厚度,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领域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表现美术、研究美术。

2、研究出新的版画作品效果、版画的上课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效果,改变传统的绘画辅导方式,使其得到更加多样的表现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周期

1、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班、偶数班对照分析的效果。

2、实验的'周期是1年内(20xx年2月-----20xx年2月)

五、课题的假设

1、传统的版画艺术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2、自变量:在传统的版画形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

3、因变量:传统版画形式、效果和现在的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造型、设计、表现的结合,研究系列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效结合的美术表现形式。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织结构:

1、教研员引领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负责人和美术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专业理论方面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xxxx——小学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主持过课题试验,成果卓著。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专家引领

xxxx——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课题成员

xxxx——小学高级教师及专业主管,个人荣获20多次国际及国内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及各类奖项若干,在全国核心刊物有论文发表及个人专著获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曾参加过西安市、陕西省、全国的赛教课,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性强,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少儿书画大赛,成绩显著。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门成立了该课题领导小组,由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

2、本课题由三所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经费保障。

4、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版画教学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因此,其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可以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2、美育理论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美育有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美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系统的开放结构,它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美育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过程主要以意向和情感的激发与交流为基础,因此美育活动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及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反映,需要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因为活动无疑是增进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方式。

3、现代课程改革理论

现代的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有机体即: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综合探索的综合运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版画工艺更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传统民间版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版画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版画创作活动体系。通过剪版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精神。

九、课题组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版画创作、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理论。

2、撰写“小学版画创作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点重点。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进行学生版画创作。

3、编写版画创作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和意义,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在版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1、20xx年2月-20xx年4月

了解版画创作艺术的内涵、特点,感受版画艺术作品的特色。如:构图新颖化、机理多样化、色彩厚重化;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以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创作方法为主要的课堂任务。

在这个阶段有主要的版画创作作品欣赏教案和课堂教学照片为准。

2、20xx年5月-20xx年10月

研究制版形式的多样表现内容,学习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等。重点是把握版画创作的工艺和形式、效果。

该阶段的以作品展览、教师的上课、学生的作品为主要的依据手段。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版画创作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十、成果预设

1、以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版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成著作或论文。

2、相关的展览、作品集。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范文

【摘 要】与知识相比,想象力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中,随着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不断地拓展,其想象力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任何束缚,让孩子们画出来最动人、最精彩的个性之作。版画有其它美术绘画的共律,也有着艺术的自律,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践中,共律、个律的艺术素质通过不断积累,将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技艺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版画;教育;意义;作用

一、绪论

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培养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少儿的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

二、少儿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版画制作中的随机应变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少儿在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且还学习了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如何上好少儿版画课,提高孩子们的版画知识艺术素质

1、动员孩子们主动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少儿版画课,教师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少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例如:版画活动《北大荒的土地》中,教师引导少儿观看版画《北大荒的土地》,画面非常简单,就是宽阔的农田,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连想以往看到的一望无边的农田原野,引导少儿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版画活动,让少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创造性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田野,在贯彻了审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充满了童真。

2、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少儿对版画艺术产生形象思维

教师的讲解演示,是实际示范操作与语言解释相配合,通过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显示出来,使少儿了解与掌握版画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把技能技巧告诉少儿。

例如结合实物讲解版画《葵花》。老师在讲解版画《葵花》时,重点讲解葵花的形状,葵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照片演示前后关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挡住的部分怎么画?几句话少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例如版画《蝴蝶》。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运用范画向幼儿讲解蝴蝶的对称。再通过教具演示来讲解化解难点。最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具体讲解指导。讲解与演示相配合,讲解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

3、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激发少儿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少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的方法。

由于少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游戏练习法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运用涂色游戏,由教师画出轮廓,幼儿涂色进行。也可以通过添画游戏,由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还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由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掌握绘画方法。

4、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像写作文一样要注意承前启后,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板过度,拓印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度,做到循序渐进。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要用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版画的特点,简洁、黑白对比强烈、单纯和鲜明等特点,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也要注重针对性。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要因人而教,深化教学。

四、结论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我国版画美术教育工作,特别应该注重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工作,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孩子们及时培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就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努力促进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等.《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R/OL].

[2]张广慧.木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杜,1999.

[3]美术文献[M].湖北美术出版社.

[4]隋丞.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5]《国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6]《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艺术导论电影论文

1、《重读文学经典,传承民族文化》,载《精品加特色——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吴淦国主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75-178页。2、《画面真实与本质真实之间的桥梁——谈纪录片的解说词》,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7卷第三期,2005年6月3、《电子媒介时代的人文精神》,收入《大道至简》第1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主编:林善园、刘志方,224-227页,ISBN7-116-04530-9/G·10234、《同性恋亚文化和同性恋电影的性别修辞》,收入《光影之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10周年论文集,主编:黄会林,北京,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196-200页,ISBN978-7-5438-5413-05、《探析夏洛特·勃朗特作品中独特的情感因子》,载陕西《现代教育》高等教育卷2008年9月第三期,总第11期。第二作者。141-142页。6、《理工科院校纸质媒体的现状与出路》,载《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月版,86-88页,ISSN1000-5846,CN21-1143/N7、《大学语文的突围之道》,第一作者,阙建华、范凤仙、杨春俏,沈阳,《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五月,ISSN1002-3291,CN21-1076/C其它论文有:《讲一个好故事——谈电影的叙事结构》、《黄飞鸿电影的文化意义》、《“好看”的电影和“好”电影》等学术论文多篇。主编副主编教材:1、《新编大学语文》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主编:王育杰,副主编:阙建华,ISBN7-5043-5144-X/H·2982、《大学语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特色教材,主编:阙建华,副主编杨春俏、刘雪梅,ISBN978-7-302-16746-43、《书法教程》,主编:阙建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ISBN978-7-5640-3078-04、《艺术欣赏》,主编:阙建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ISBN978-7-5640-3036-0参与撰写学术著作:1、《时尚拼贴:解析中国电视栏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主编:张同道,本人撰写第二章《快乐时光:综艺娱乐栏目》3万余字,45-120页,ISBN7-5336-2838-1/G·30592、《电影艺术导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普通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公共教材,主编:黄会林、彭吉象、张同道,本人撰写第十章《电影新时代》2万5千余字,340-359页,ISBN7-80177-227-X/J·0013、《电影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普通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公共教材,主编:黄会林、彭吉象、张同道(执行),本人撰写第十章《电影新时代》2万2千余字,286-305页,ISBN978-7-04-025174-6译著:1、《格罗奇·马克斯的幽默世界》[美]戴维·布朗编,阙建华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全书共152页,ISBN978-7-5060-2567-6

浅谈中国影视评论应向何去向论文摘要主要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说一点点我个人对我国目前对影视评论的一点看法,还有一些就是我认为我国未来的影视评论应向何去向。论文正文可以这么说我们中国影视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每年看的片子中可能只有那么几部是国产的,而大多数是外国的。为什么为这样呢?处了我们电影技术可能与西方还存在差距,还有我们的体制有一点问题,难道没有其它的原因了吗?我想不是吧,还有很多的原因吧!其中不健康的影视评论就是一个原因。我不知道我用不健康来形容我过目前的影视评论的情况不知道恰当不恰当,但我国目前影视评论存在问题是无可厚非的,对中国影视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说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前不久,从广电部门传出一组数字,2003年至今,全国生产了320部影片,只有100多部进行了规模放映,其余200多部影片悄然“失踪”。按每部影片投资200万元计算,至少是4亿元的亏损额,约占同期国产影片票房的8成。另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还有每年中国电视剧制作投资加起来约60亿元人民币,但从市场上只能回收20亿元,一年亏损40亿元。我想这些处了有些影片的质量有关外,而另外一些是没有质量问题的,为什么也没有在电影院放映,这其中有很的原因是因为一些大家对他们大评论,在这些影片还没有拍出来,大家们就已经把对他们的评论写出来了,而大多数情况下是猛烈的抨击它们,把它们抨击的一无是处,而国人有是很听信这些大家们的话的,你说它们还会在中国的市场上有前途吗?肯定没有了,所以这些影片只能静静的躺在那里,当有一天人们无意中发现它们时,会发现原来比他们看的所谓的大片好看多了,因为这其中隐藏着一些能够在国际上得浆的影片,真是可惜啊!中国的影视市场已经吸引了各国的影片制造商们,我们也已经目睹“影视美流”以及“影视韩流”的强劲,我们的很多市场已为他人所占领。目前,国内的影视还能在国内市场上勉强支撑着,随着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随着国人欣赏口味的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的影视竞争力还不想办法提高,到时不说缺口,能不能勉强度日,恐怕也还是一个问题。我们的影视竞争力上不了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我们把那些所谓的大片,但事实上是很烂的那些影片留在市场上放映,而那些真正好的影片却放在那里不放,这其中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很多不客观的影视评论或者说不健康的影视评论误导了观众,使观众看不到真正比较好的影视,而看完所谓大片以后又十分的失望,从而转向外国的影片,从而出现类似与“影视美流”的现象出现。令人好担忧啊!如果以后我们都看美国的或者其他国家的影视,总之不是中国的,那我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想我们的思想会被西方的思想漫漫地、一点一点地的同化,到时候的后果将难以想象。好恐怖啊,中国的影视快点提高竞争力吧!网上对电视剧《秦始皇》评论说剧中情爱镜头太多,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内侍淫乱后宫,还有范冰冰扮演的阿若又是出浴又是上床。对此,导演阎建钢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他后宫的妃子至少有几十个吧。我不是拍秦始皇的纪录片,少了女人戏肯定不好看,没人看。”多年以来,中国影视处于双面夹击的困境,观众恶评,主管部门也颇有微词。中国影视精品少之又少,让人不忍卒睹,让人唉声叹气,让人扼腕称憾,让人压抑沉重直至绝望得窒息。究其原因,有人把矛头指向苛刻的管制和酷严的生态,此语大抵有些道理,于是作苦大仇深状的导演们博取了一阵阵同情,中国导演们也仿佛心安理得起来,不再以反体制和反权力的英雄自居,而是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堕落寻找到了最完美的借口。越堕落越快乐,主动自我矮化,甚至沦为侏儒而洋洋得意,以致在嗜痂为美的路途中越走越远,这是一个令人怅然和莫大悲哀的讯息。不管是口不择言还是肺腑之言,《秦始皇》导演阎建钢的勇气都令人哑然失笑。“我不是拍秦始皇的纪录片,少了女人戏肯定不好看,没人看。”这种貌似庄严的宣告让笔者悚然心惊之余,不禁为阎导的价值观苦笑不得。拿情爱说事的导演不少,但如此赤裸裸地毫不避嫌,阎导也许是第一个。别的导演只是默默地做,阎导不仅做了,而且大张旗鼓地说出来,这委实生猛。应该说,阎导的一席话是经验之谈,他如此理直气壮其来有自,他深谙受众心理学,他把握住了整个社会气候的运转规律,最关键的是他洞悉影视圈的潜规则,他知道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且其他许多导演都是这么做的。一句话,阎导太聪明了,套用春晚的一句台词”你太有才了“。可是你们这些导演有才了可害苦了观众了,都别是害苦了孩子啊!你说孩子什么也不懂,看了你们那些精彩的镜头会有如何反映呢?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孩子早恋就可以说明一切。你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是说中国不够开放吗?于是评论家闷就大写文章号召大导演闷学习西方,可是这些大导演闷别的没有学到,到把西方影片中的情情爱爱全学来了,而且跟家厉害。就连在雅典奥运会上八分钟的表演也不放过,我让那些姑娘穿的超短旗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吧,那那恐怕也是迎合西方人的做法吧,还有那个小姑娘最后一个飞吻动作也是吧!何必呢,我们是有表现现代的中国,但是那样难道不觉得有点别扭吗?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把中国的文化表演给世界人民,我想取得的效果会好一些,至少我们国人不会觉得别扭。我觉得中国影视评论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认为大导演拍的电影就是好电影,里面有大明星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而那些只要是小导演或者是不出名的导演拍的电影就都不是好电影,那些里面没有大明星助阵的都不是好电影。而事实上呢?现在好多的大导演不知道拍的是什么电影,我也不知道怎么评论,总之让人看了以后觉得什么也没看,不知道看了什么,不想再看第二次,更严重的是有的人一次过后就对有些大导演失去了信心,不想再看他以后拍的任何影视,不管他前期是怎么宣传的,都不会再看了。唉!这样不好吧,这不仅让大导演们不好下场,就连那些爱评论的大学问家们也不好下场啊!他们不是说那大导演拍的电影很好看的吗?为什么观众看了以后会如此的失望。譬如说《无极》,观众看了以后真不知道看了什么,还说要冲刺奥斯卡呢,简直就是做梦。还有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观众看了更是不知道看了什么,说是《雷雨》的翻版,我总觉得它不能和《雷雨》联系在一起,因为我觉得《满城尽带黄金甲》很让人恶心。悲哀啊,这简直是我们中国影视评论界的一大悲哀啊!终上所说,下面我想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影视评论提一些我个人的建议,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对那些进行影视评论的大师们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吧!第一我希望每一个人在对一部影片做出评论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一事实为根据,不要迷信与大导演,有时小导演拍的片子也很好的,我们不要把他们给忽视了,那样会很可惜的。第二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以西方的标准来评论中国的影视,我们是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东西,但是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干吗都学别人呢,我们为什么不做好了,让别人来学我们呢?

电影艺术论文摘要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范文精选篇2 浅谈《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摘 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言,而色彩是其造型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影视作品的画面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而人的视觉感受在人的感官中最为强烈。电影《红高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一部经典作品。电影中一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一个以红色为基调的“红高粱”世界,歌颂黄土高坡上的中华儿女抗日生活的电影,用来祭奠那些激荡在无边无际的如火如荼的高粱地里的灵魂。 [关键词] 《红高粱》;色彩艺术;人性;魅力 高粱,象征着狂野的、自然的人性,它们在风中劲舞,自生自灭,是世间生命万物的象征。《红高粱》对红色渲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红高粱,红褂,红裤,红轿子,在烈日的灼烧下通红的汉子背,以及影片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血,既象征了面对恶势力的践踏,以最本质的方式进行反抗的原始生命力,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儿女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它颂扬了人性的本质及生命的不可抗拒,对大自然色彩的运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一、电影《红高粱》的色彩艺术效果 《红高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色为基调的画面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自于作者自身所注入的感情,部分则来自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自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这正是影片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力所在。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方面,色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人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人们通过色彩而获得的感受。 人物的内心深层次的刻画能够烘托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而要想在限定的较短时间里,有限的场景中来形象、细致刻画一个人的内心活动,那就需要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视觉载体,而美术色彩艺术的巧妙作用就恰好可以充当这一载体。张艺谋导演就是巧妙地把色彩艺术运用到《红高粱》这部影片中,形象刻画了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通过美术色彩的多样变换,为观众准确、清晰展现了片中角色的内心活动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该部电影中红色基调的大量运用,不仅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传达出了影片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人物通过色彩掺入了复杂的感情,使影片人性化。《红高粱》这部电影通过运用大量的色彩来营造一种红色中国的意境,进而捕捉观众的眼球,以达到产生共鸣的效果。影片中铺天盖地的红色,极具象征意义。每处场景的色彩、色调无不把片中人物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从最初象征生命力、如火如荼的红高粱、红袄、红鞋、红盖头,到最后布满银幕的血红色,这些色调极具感染力,经导演的精心设计与故事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为全片定下了恢弘壮烈的基调。 二、电影《红高粱》的色彩赏析 画面与音乐,作为构成电影的两大元素,在电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恰当使用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及感受,有助于电影情绪的准确表达,渲染影片的风格气氛。同时,音乐在电影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情绪性。音乐是电影中声音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影响着影片的气质,深化其主体,强化观众的心理活动。一部成功的电影,出色的电影音乐是必不可少的。 夺得多项大奖的电影《红高粱》,算不上张艺谋最经典的作品,却是最激情的一部。影片自始至终,都致力于表现出感性生命的躁动。《红高粱》不仅是一部好作品,更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先生的中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伙纯朴的农民的狂野生活以及他们浴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影片经过演员的成功演绎,颂扬了生命的奔放,敢爱敢恨,大生大死的人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难以预料。节奏松弛有度,画面、色彩、光线及其视觉形象热烈、活泼。该影片突破了传统的抗日战争题材,在《红高粱》中,自由奔放、气势恢宏的生命跃上了银幕。与同时代的影视作品相比,战争画面明显减少,而且不涉及任何政治色彩。影片结束时,战斗场面十分写意,虽然不如传统国产战争影片中的场面宏大,人物也不多,但画面却更多了几分震撼。日食、红霞映衬下的世界,嘹亮的歌谣响彻天地,如血海汪洋的火红高粱地…… 《红高粱》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战争烙印。影片成功在于纯美,颂扬了爱就真爱、恨就真恨、敢爱敢恨、大生大死、气势恢宏的生命。 和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张艺谋导演对鲜艳的红颜色是情有独钟,红色自然成了电影《红高粱》的主色调。正如大家所了解的,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喜庆和美满的象征,后来红色逐渐被人们赋予了积极、向上、正义、革命的内涵。而且,在美术绘画领域,红色也是彰显个性与烘托氛围的一种常用手段。 影片《红高粱》一开始,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如血海汪洋般的火红色,影片女主角“九儿”那象征喜庆的大红的嫁妆:红盖头,红褂,红裤,红鞋;还有那大红的花轿;还有那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在高粱地里让观众心情为之荡漾的野合。这些火红的画面一开始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们内心带来了一次红色的洗礼。虽然整部影片的色调多是红色的,但并没有让观众感觉这是打破常规的矫揉造作,而是很自然接受了高粱本就是火红色的。另外,影片还把那种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自由激情和那欢乐愉悦氛围与红色的主色调巧妙地结合起来,在红色基调的衬托下,“爷爷”和“奶奶”的凄美爱情故事姗姗而来。 整部电影由“爷爷”与“奶奶”的相遇、相知、相爱、互助的情感构成。他们通过与世俗观念的抗争,最终走到了一起,最后浴血奋战反抗日本侵略者。影片结尾,女主人公“九儿”和其他汉子们全都死了,“爷爷”和“爹爹”静静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相互凝视着对方,在血红色的太阳光下相互凝望着,很久很久,直到天空中日食出现时,天空突然暗淡了下来,紧接着出现的还是一种血红色。张艺谋导演巧妙把美术色彩在这部影片中用到了极致,画面唯美,故事感人,无限放大了人物的形象,更是对中华儿女的高度歌颂与赞美。影片歌颂了这片荒凉的土地,这段不畏世俗,令人崇敬的爱情故事,并深深颂扬了这块土地上的那种无拘无束的野性,更表达了对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到底的优良品质。全片表达的就是对原始生命勃勃生机的崇拜之情。 在整部电影中,作者还是保留了大量的个人的风格及其自己主观的认知.影片较多固定于同一个镜头,来刻画人物的变化过程,吸引观众把心沉下来认真观看。影片多通过近景来刻画“奶奶”,当“爹爹”在酿酒缸里蹦来蹦去,不停地喊着“娘”时,“奶奶”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然后,“奶奶”注意到了远处的一个身影,侧影映在他身上,衬托出罗汉瘦小的身躯。太阳金色的光环绕在他周围,暗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奶奶”焦急地追赶过去,“爷爷”一脸不解,逆光从其身后射来,凸显他更加忧郁,好想看到了什么似的,仿佛危机正在来袭,就像光似的压在他身上,继而鬼子的掠夺呼之而出。 电影《红高粱》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串连在一起,一个个油墨泼成的画面,扣人心弦。整片的高粱地被血色残阳染成了血红色,那是被鲜血染成的高粱地,那是象征着凄凉的残阳,是“爷爷”“爹爹”失去爱妻、母亲后心口的伤疤,是作者对高粱地上中华儿女的歌颂。一块高粱地被践踏了,但是还有如血海汪洋的高粱在疯长着,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文明,也是“爷爷”身上那股野性。“爷爷”身上的野性是原始的、野兽的疯狂,是中华男子汉所共有的特殊品质,更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力反抗的基础。影片呼吁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勃勃生机的人生。 三、电影《红高粱》的画面鉴赏 色彩具有象征性。人们在各种色彩掺杂的世界里生活着,培养了很多视觉经验。这些经验与外来刺激相呼应,而情感则在其中慢慢升华,深刻地表达着人们的信念和思想,激起了人们的思绪。 出身于摄影师的张艺谋,电影画面及色彩一直都非常唯美,如有神相助。电影《红高粱》中的画面中红色为影片的主色调。在中国,红色既代表着喜庆、美满,也代表着革命。影片中最熟悉的画面就是那片火红的高粱地,郁郁葱葱的高粱高过人头,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秋风袭来,掀起层层波浪,一阵阵清脆的摇摆声;还有就是那血色残阳的画面,“九儿”出嫁,当花轿来到十里坡时,遇到了日本鬼子,最后死在了鬼子的刺刀下。那天的日食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血红色,“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影片结束时,嘹亮的歌谣响彻天地人间,无边的高粱地如血海汪洋,“九儿”躺在血泊中,安详地死去了。暗红的鲜血把太阳染成了血红色,血红的太阳燃烧着,把整个世界都烧成了红色……这就是影片的结尾 张艺谋对色彩特殊的审美价值运用恰到好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血红的世界。电影《红高粱》既有唯美的观赏性,更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成功与色彩特殊的审美价值的准确把握息息相关。 影片中红色为主要基调,色彩对于人们的审美观有着特殊的视觉效应,它可以勾起人们悠远的遐想,成功唤起人们的视觉体验。 影片中还有很多唯美的画面:“九儿”出嫁时的红鞋、红袄、红裤及红盖头,甚至花轿都是红的;汉子们被烈日晒得发亮的古铜色皮肤以及他们肆无忌惮的光头;日食时血色汪洋的红,高粱地里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绿…… 四、结 语 在《红高粱》中,导演张艺谋把视觉享受与造型艺术结合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可看作是唯美的水墨画。造型艺术也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能够如此把画面拍摄如泼墨般肆意自如,而且色彩还极为浓厚。那血色残阳的红色,既愉悦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又象征了一种不屈的生命力,一种要爱真爱、要恨真恨、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淋漓奔放、肆意自如的人生态度。两者成功结合在一起,使人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尹秀茶.对生命的渴求与赞美――《红高粱》欣赏[J].作家,2008(08). [2] 辛宇杰.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华章,2011(07). [3] 黄巽斋.汉字文化丛谈 [M].长沙:岳麓书社,1998. [4] 贺友龄.汉字与文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1.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 2.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3. 电影音乐赏析论文范文 4.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5.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参考

电影艺术论文1000字

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一样,以审美化的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共同受某些普通性规律的制约;同时,它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各类艺术的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要很好地认识与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对于提高电影艺术的创作水乎与欣赏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以来,电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载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登上历史舞台。电视艺术就是根植于大众传媒的艺术形态,是依托于电视这样一种大众媒体的存在而存在的。电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它的存在也一定具有艺术存在的本质特性;作为审美对象,电视艺术也具有其独特之处。论文也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电视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放在媒介文化的背景下,分析它与其他大众传媒艺术相较的特征 第三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放在艺术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它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第四部分、主要是将电视艺术作为特定的审美对象,分析它与其他审美对象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电视艺术是迄今为止最年轻!最大众化的艺术,也是在受众中影响力相当深广的艺术。在一层一层的剖析当中,将电视艺术的特征逐步展现出来。剖析电视艺术,直面它,认识它,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电影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无声、无彩,到有声、有彩的过程。没有台词、声音和色彩的电影有很多,但是完全没有音乐的电影却几乎没有出现过,尤其到了现代,音乐已经成为现代电影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大量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显示,音乐对人类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北电某博士生导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放映此类影片时将背景音乐完全抹去,结果在影片放映半小时内,已有大量观众离场,表示无法继续观看。由此可见,音乐在电影中不可或缺,作用显著。电影中,很多特殊的场景或人物的心理状态无法用台词来表现,合适的音乐就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暗示。影片中常见的人物出场,常常会通过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取乐,观众就能较明确的分辨出他是好人或者坏人。当然,随着电影的发展,这样简单的处理手法会越来越少,但万变不离其宗,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电影中可以起到揭示场景,暗喻人物心理的作用。在很多系列片中,某段或某类音乐总代表着一个比较固定的意义。也就是说,这段或这类音乐属于某一个特殊的人或景。比如奥特曼、佐罗、蜘蛛侠、超人等等,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音乐。每当音乐响起,观众就会知道某个人物即将出现,从而起到铺垫的作用。背景音乐可以渲染气氛,可以引导和控制观众的心理状态。而在渲染氛围和影响观众情绪的过程中,也逐步推动了电影主题的表达,使观众和电影形成互动,从而使电影主题在观众心中得以凸显。一部好的影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电影的故事情节、画面制作等,背景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也同样有着重要地位,并且在宏观、微观、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方面对影片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 索引序列
  • 电影艺术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
  • 艺术与想象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什么
  • 艺术导论电影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摘要
  • 电影艺术论文1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