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1

雨田里得麦圈
首页 > 期刊论文 > 李娃传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0930

已采纳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了科举考试,一位出身地方名门的年轻人只身来到了长安。在长安他迷恋上了平康坊的妓女李娃,遂如胶似漆往来于妓馆。可是,金钱用完之际也就是情缘了断之时,本来足够两年的盘缠很快被挥霍一空,这位年轻人被赶出了妓馆,李娃也消失了踪影。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病倒于街头,幸而被丧铺的伙计救活,后来便成为一名在丧事上唱挽歌的歌手,并且很快名扬京城。但就在他与人比赛唱挽歌的当天,被来到京城的父亲发现,结果他被愤怒的父亲暴打一顿昏死在路上。后来,好容易捡回来一条命的年轻人沦为乞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他偶然走到了李娃的门口。看到年轻人面目全非的悲惨状态,李娃的心被深深地刺痛和打动了。于是她给义母缴纳了自己的赎身费,搬出妓馆另住,开始全心全意地照顾这位年轻人。先是用了一年时间调养好了年轻人的身体,接着又给他买齐了书籍,鼓励年轻人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经过数年的努力之后,年轻人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科举考试。加之世间对他的人品评价也很好,所以年轻人被任命为四川成都的名官员。 年轻人准备前去赴任之际,李娃告诉年轻人说,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该是离开的时候了。年轻人苦苦恳求李娃留下,李娃遂答应送他入川到剑门,结果他们在剑门遇见了已经成为成都地方长官的父亲。年轻人的父亲原谅了改过自新的儿子,并且承认了儿子和李娃的婚事。自此以后,李娃相夫教子,孝顺父母,带来了全家的兴旺昌盛。

146 评论

寳呗颖1

《李娃传》描写的是荥阳公子郑生到长安应试,在平安里与名妓李娃一见倾心,后来资财耗尽,被老鸨设计逐出。辗转入凶肆(协办丧事的殡仪铺),靠唱挽歌自给。在天门街的挽歌比赛中,郑生以声情并茂的动人表演为其所在的东肆打败了西肆,却被他进京入计的父亲认出。

其父以他玷辱门庭,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弃之而去。经凶肆同辈搭救,郑生保住了性命,却沦为乞丐。在一个大雪之夜,郑生行乞到安邑东门,被李娃认出。经李娃调护,郑生恢复了健康,并且科举连中,登第为官,与李娃结为夫妇。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郑生也与其父和好如初。

《李娃传》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可能根据唐代民间说唱故事一枝花话改编而成,收入《太平广记》484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戴望舒在《小说戏曲论集·读〈李娃传〉》中认为,《李娃传》不可能是贞元十一年的作品,他提出了两条证据:第一,"因为那时以古文笔法写小说的风气尚未大开"。

第二,当时,"白行简和其兄白居易丁父忧,居丧于襄阳,决无认识那鼓励他写小说的李公佐的可能。"因此,他认为"乙亥"是"乙酉"之误,即贞元二十一年,即永贞元年的八月初。

作者简介

白行简(776-826),字知退,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曾任左拾遗、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旧唐书》本传说他:”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娃传

256 评论

panying106

李娃形象的评价本世纪学界对李娃形象的评价存在着分歧。大多数学者对李娃持肯定态度,认为她感情真挚,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品格高尚,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爱情幸福的主题。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中科院文学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张友鹤的《唐宋传奇选》、吴志达的《唐人传奇》、程毅中的《唐代小说史话》和侯忠义的《隋唐五代小说史》对李娃均持这种肯定的态度。许多专题论文如李林生的《李娃形象的塑造及其他》、于天池的《一个精明而善良的妓女形象――〈李娃传〉中的李娃》也持类似的观点。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李娃性格比较复杂,有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如赵齐平《〈李娃传〉的情节与人物形象》就认为,作品在塑造李娃形象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他指出,作品开头并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她和郑生之间有男女的"相慕",即爱情,但情的"相慕"又终于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不得不参与计逐。"她心地纯洁、善良,渴求爱情,希望得到人们之间正常关系的生活温暖,但是办不到,那个病态社会在毁灭着她,又驱使她在毁灭着别人。"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郑生后,得到升华的。同样,王立兴、吴翠芬的《唐传奇英华》也从"情"和"利"的矛盾中分析了李娃形象的复杂性和性格的发展。还有一些学者则对李娃这一形象和《李娃传》的主题持否定观点。如十三院校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此篇作品"企图以李娃为范例宣扬被欺侮的下层人民应该归依统治阶级,充当奴才。"廖仲安《重读三篇唐人传奇》也认为,"整个故事不过是想写一个最符合风流公子心愿的娼女"。马振方《也谈〈霍小玉传〉和〈李娃传〉》则嫌廖仲安文"不够中肯、有力",他认为李娃救助郑生,"主要不是追求什么'爱情幸福',而是为了替落难公子恢复'本躯',以补己过。"黄加灏的《〈李娃传〉传统评价质疑》也否认"小说歌颂真挚爱情,表现爱情"的主题,认为李娃与郑生"只是郎'财'女貌式的聚合",他们之间并无真正的爱情《李娃传》是我国唐代小说中的名篇,是少数杰作之一。除了其思想深刻,情节曲折之外,其中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是它的闪光之处。与《霍小玉传》相似,都是写贵族子弟和一个妓女相恋的故事,但是人物形象,性格,到最终结局都有很大不同。霍小玉是出身王室,初落风尘,涉世未深。(故霍王小女诸兄弟以其出身庶出,不甚收禄,资质浓艳,一生未见。富情逸态,事事过人。言乐诗书,无不通解。)而李娃则是一个久落风尘烟花寨中的老手,(李氏颇赡,前与同之者多贵戚富族,所得其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老练。霍小玉就显得天真幼稚了些。这一点也可以从霍小玉单纯盼望李益回到身边,而李娃在荥阳生才空人穷时,和老姥设计驱逐,手法干净利落,一点儿不露破绽的对比中看出。李娃开始也是和荥阳生互相钦慕而走到一起的,初见荥阳生时,她“回眸凝睇,情甚相慕”,回后荥阳生借口租房来访李娃,对她吐露心曲之后,李娃回之以“我心亦如之。”后来荥阳生资财仆马荡然无存时,“姥意渐怠”,而李娃却“性情弥笃”,但为什么李娃却还与老姥一起设计把荥阳生赶走了呢?为什么她不像霍小玉那样等待自己心爱的人回到自己身边呢?这还得回到李娃的身世。李娃二十年的风尘生活(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把她磨练成一个有经验的,老练的人。风月场上的是是非非她看得多了,也看得透了,于是就是面对爱情她依然能用理智,冷静处理。虽然手法显得残酷无情,但其实她内心也是有激烈的斗争,也是充满痛苦的。因为当看见荥阳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时,便上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的一个细节就写出她其时她真诚的痛悔之情。而后她不惜与老姥周旋,赎身以抚养荥阳生,资助他成就功名。而当荥阳生高中之后,她又功成身退 ,又可以看出她冷静理智的出事原则。对荥阳生的学业,她严格要求,审时度势,恰倒好处地把握时机,其老练,精明,沉稳,果断,眼光,气度,见识都直压须眉男子,另人佩服。而后团圆之后,她“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向后数岁,生父母偕殁,持孝甚至。”至此,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便树立起来了。连作者都直言称赞她“倡荡之始,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愈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娃是一支浓丽芬芳的鲜花,虽然被世俗所染,但她的人性并没有泯灭,她还有善良的心地,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暂时被掩藏起来而已,但一经外物撞击就会闪出动人的火花。李娃这个拥有丰富立体感,和性格多侧面的,沦落风尘的美丽女子的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闪闪发光,至今不朽!使《李娃传》在唐传奇中超凡脱俗,卓然立冠!

185 评论

浮生若梦圈

近世研究者或以为系据当时民间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写成。篇中述天宝年间荥阳世族郑姓的公子荥阳生赴长安应试,与娼女李娃相恋,资财荡尽,遂为娼家设计弃逐,流落成为代办丧事的“凶肆”的挽歌手。后其父因事入京,知道荥阳生堕落情形,恨他玷辱门风,乃毒打几致于死。虽得同伴救护,但仍沦为乞丐。一日大雪,他乞食恰至李娃住处。李娃感念旧情,不顾鸨母阻止,毅然赎身与之同居,并竭力勉励他奋志读书,以求功名。郑生遂连中高第,授成都府参军。这时,李娃却坚决要与他分离。恰好他父亲移官成都,父子如初,并为子娶李娃为妻,郑生后居高官。李娃亦封为拜国夫人。唐代士族婚配,极重门第。此篇写李娃求去时说:“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她自以为出身卑贱,不能与高门相配。这正是当时社会门阀婚姻制度的真实反映。而在李娃的鼓励下,郑生通过读书应试,终于获取高位,享受富贵荣华,则体现了当时封建文人的普遍理想。《李娃传》在当时之所以广泛流传,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东方娃娃杂志图片

    《东方娃娃杂志》是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创办的一种婴幼儿杂志。该杂志针对0~8岁宝宝家庭发行。《东方娃娃》系列杂志有以下几种:《东方娃娃》

    小巴布20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东方娃娃过期刊

    视情况而定,每个书籍都有正版专用的版权记录,可以来辨真伪。可以在购买前让卖家出据正版证明。有些东方娃娃过刊是卖家自己购买看过后不需要了,这种一般是正版的;有的是

    闪闪惹人爱i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东方娃娃杂志退订

    东方娃娃杂志有必要订吗:有必要订 《东方娃娃》是1999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倾力打造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创办的杂志。2018年3月,获“

    切尔西在成都21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东方娃娃杂志简介

    巴尔扎克曾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童年如此美好、如此珍贵,

    EatDrinkWorld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东方娃娃投稿

    幼儿画报 杂志社

    Cherry615112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