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2

了无痕Sky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微凉菇凉

已采纳

浅析网络词汇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王宗炎a. 音译和义译。 翻译通报,Vol. I , 译名论集。 张岂之,周祖达主编。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2.王宗炎b. 漫谈译名。 翻译通报,Vol. II (5) . 同上3.卢欣渝。科技新词汇译名的统一性———漫谈因特网词汇[J].中国科技翻译。1999.(11)。 4.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A].杨字俭、刘学云编。翻译新论[C].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5.张政。 简论计算机词汇汉译中的'两种状况。 中国翻译,1999 (6)6.纪春。 简论计算机与网络词汇的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2001(1)7.谭惠鹃。从文化的差异与渗透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中国翻译。1999.(1)。 8.徐丹。文化融合中的语言异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0.(5)。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了解相关论文写作 查阅更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272 评论

犀牛望月0

文化自信时代我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和对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文化自信时代我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和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即: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

文化自信;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多样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各放异彩。中国璀璨的文化若想迈进舞台中心,必经翻译架起之长桥,因为“翻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对全球化时代的不同文化(cultures)进行重新定位(relocation)”。(王宁,2013:5)在定位过程中,翻译通过能动性的干预助推本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即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有主导性。然而,多数翻译理论和术语均来自西方学界,中国翻译话语却近乎“失声”,“西强我弱”的局面导致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被误读、曲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初衷相悖。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传统译论、国内翻译名家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虽然近百年来为西方翻译理论所冲击,但鉴于中西语言的极大差异,对中国文化外译具有较之西方理论更强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中国翻译理论、中国译者的自我主体性意识和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等方面探讨中国翻译话语的重构策略,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建立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

一、中国话语与中国翻译话语

“话语”的概念最早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即人类语言现象中的“言语”维度。随后,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意义进行多视角解读,其概念也得到延伸。米歇尔·福柯便是其中一员,其话语观从社会学维度探讨了话语的权力属性:话语是人们必争的权力。“张佩瑶(Cheung,2009:223)曾认为,翻译话语是指‘作者表达的任何有关翻译的观念、想法和理论化的文本(包括译作),具体涉及翻译操作模式、动因研究、原则与方法、翻译的哲理、知识论、本体论和阐释学,同时它强调权力与知识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耿强,2020:7)由此可见,话语和翻译话语都有权力属性。

中国翻译话语涵盖翻译话语应有之意,但也有别于西方翻译话语。中国翻译话语基于中国翻译实践,立足于中国文化,解决中国翻译问题,满足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正确建立中国国际形象需求;既有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对西方译论的甄别与吸收,使其符合中国翻译实际,从而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让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掷地有声。

二、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云杉,2010:4-8)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曾是世界文明的代表,但鸦片战争的炮火遮住了中国文化的耀眼光芒,西学东渐使一些国人一味盲目尊崇西方思想,对本土文化妄自菲薄。加之囿于西方话语的主导地位和中国话语的边缘化地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频繁出现被误读、曲解的现象。若想摆脱“西方塑造中国”的谬论,必须建设文化自信,其核心就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话语,翻译则起到桥梁作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翻译话语做支撑,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因此,重构中国翻译话语迫在眉睫。

三、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

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离不开对传统译论的继承,也不能少了翻译研究者理论的创新,更不能脱离开翻译实践和中国文化而孤立进行。

(一)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

中国翻译历史悠久,虽非翻译强国,但堪称翻译大国。众多学者在中国翻译实践中积淀了很多翻译思想、理论、标准、原则、方法等,这些传统译论可谓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基石。从支谦佛经翻译的“文质”到严复的“信、达、雅”等,这些传统译论起源于中国传统的文章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同时,绝大多数传统译论来源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实践。中国翻译话语重构应重新阐释传统译论,形成历史与传统的相互观照。这样,中国翻译话语才会具有独特的个性、一定的自信和自豪,以及明确的文化身份。

潘文国(2016)认为,中国正处于“大变局”中,中国翻译学术研究必须实现转向,其中最根本的是要重新建立中国文化和学术的自信,从中国关注出发,变西方视角为东方视角、中国视角,打破西方翻译话语领跑的局面。因此,许多中国翻译研究者在整理国故、筛选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也注重理论创新,涌现了一批原创性的翻译理论话语,如“谢天振的译介学、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黄忠廉的变译论、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傅敬民的应用翻译学、陈东成的大易翻译学、任东升的国家翻译学”。(耿强,2020:8-9)

“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话语权。”(潘文国,2012:5-11)“中国翻译理论唯有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之林,方能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之窗,也才能为中国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门。”(姜燕,2015:116)

(二)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

福柯的话语权力属性说明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认同和接受绝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主动译介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期间中国文化的'保留与价值观念的传播取决于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与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译者应明确他们是中国文化外译的主体译者。汉学家在译介中国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能够完全浸润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并客观传播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少之又少。因此,中国译者必须有担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重任的主体性意识。

其次,中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增强主体性意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飞速发展,都离不开中国译者对所译介材料的精心筛选。选材既要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又要与译者的文化取向、审美情趣等相契合,选材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能让选材和译者最相适切。

译者的翻译立足点和视角决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目标的达成度,也充分体现了译者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译文完全保留原文本中中国文化是不可能的。主动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改变一百年来的西方视角为东方视角、中国视角,不再迎合西方读者或以译语读者接受为翻译的终极目标,而是采取不同的策略在译文中凸显中国优秀文化,适度扬弃糟粕文化,让世界重新正确认识中国。

在翻译实践中,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其实也是逐步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的过程。语言必然刻有本民族历史及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带有表达情感、观点和态度的自我表现的印记。译者在翻译这一语言活动中,自然或有意识地在译语中留下或彰显译者文化身份及本土民族语言的独特印记,从而奠定了译本在异质文化中的文化地位,增强了翻译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了国家的文化沟通与传播能力。

(三)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人对自己的灿烂文化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以实现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为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必须是中国文化中最本质、最优秀、最精华的部分。而文化典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因此,做好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重构中国翻译话语的一个有效路径。中国文化典籍中众多的传统思想核心词、传统文论核心词、历史文化关键词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带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独有的特质。这些词语的首译和定译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认同的过程,也是话语权争夺的过程。同时,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为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提供了实践基础,“真正适合中国翻译需求的翻译理论只能建立在中国自身的翻译实践和文化传统之上。”(潘文国,2016:10)

四、结语

全球化时代需要话语权来构建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翻译话语是为之架起的一座桥梁。树立文化自信,重构有中国特色的翻译话语,使中国翻译话语跻身世界翻译话语体系之林,与西方翻译话语对话,让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掷地有声,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树立良好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宁.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2):5-11.

[2]耿强.中国翻译理论话语:内涵与意义[J].上海翻译2020,(3):7-11.

[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 [J]红旗文稿,2010,(16):4-8.

[4]刘建珠,穆雷.中国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划界[J]上海翻译2017.(2):1-5.

[5]潘文国.大变局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J]外语界,2016.,(1):6-11.

[6]潘文国.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1):1-7.

[7]姜燕文化话语权视域下的中国本土特色翻译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5,(6):116-119.

203 评论

碎碎便便

严复的"信、达、雅"三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求译文既能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意,又能通顺流畅、文辞优美、可读性强。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英翻译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追求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忽略乃至偏离了原意;另一种是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信、达、雅"标准。在外事翻译中,后一种倾向更为常见。造成这一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如怕译文出政治差错,认为直译比较保险,因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另外也有客观的因素,政治、外交翻译政策性强,不仅要求内容准确、文字严密,而且时间性强,给翻译的时间有限,译者经常处于完成任务的匆忙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难以从容地进行推敲润色,因而译文常常迁就中文,顾不得精益求精。我在四十年的翻译工作中,在限定时间内出手的译文常常留下一些永久的遗憾。 当然,我们的翻译工作一直在进步、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时间里,解决了大量出现的新问题、新词汇、新提法,在外交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不容忽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译文质量方面的问题。 提高译文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感到今后最需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克服"中式英文",即"Chinglish"问题。 "Chinglish"是我上面所说后一种倾向的一个表现,它的存在导致某些译文生硬晦涩,使讲英语的读者敬而远之,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Chinglish",我们需要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如何从实践中去求得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能使我们的译文更完美,更接近于"信、达、雅"这个标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需要我们持续不懈地去努力。 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不同,汉译英容易产生中式英文,就像英译汉容易出现欧式中文一样。因此,要求译者不仅精通汉语和英语,而且熟悉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时刻关注英语发展动态,多听外电,多读英文原著和原文,逐渐克服"Chinglish",使英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现就有关"Chinglish"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前辈和同行探讨。I、产生Chinglish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一、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新提法,它们都是中国特有的,在英文里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译出来也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译文往往是解释性的,解释不了,就字对字译出,因而容易出现Chinglish。例如:(1)"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初译:emphasize the need to study, to have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o be honestand upright改译:emphasise on three things: study, politics and integrity初译是解释性的,显然没有原文简洁。改译简单明了,但也没完全摆脱中式英文的味道。另外,politics一字有时含贬意。(2)"经济法制化"manage economic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或put economic operationon a legal hasis or within a legal framework"科研成果产业化"apply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国民经济信息化"build an information-based national economy"社会知识化"build a knowledge-driven society"国际关系民主化"Democracy should be practised in intemational relations汉语中经常出现"化"字,有的可直译,譬如:"经济全球化",现译成:economic globalization。但不能一律简单译成"ize",譬如把上句译成:Internationalrelations should be democratized。意思就走样了。上述便句均为解释性的译文,免不了中式英文的味道。二、搭配不当。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不当的问题。例如:(3)"我们将……在新的世纪里不断谱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篇章。"We will go on achieving fresh successes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century。"谱写新篇章"在有的上下文可以译成write a new chapter,例如:"在中泰友好交往的历史中,谱写了新的篇章。"可译为:we havewritten a new chapter in the annals of Sino-Thai friendship。而在例句(3)中就不能这样译,因为writea chapter与building socialism是不能搭配在一起的。(4)若干一般常见的搭配不当的例句:"来信写道"译为the letter writes属搭配不当,也是拟人化,应为:the letter reads"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应为:score或"attain achievements"革命接班人"successors to the revolution 应为:revolutionary successors"革命事业接班人"successors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se应为:successors in the revolutionarycause有的词句尽管搭配不当,但因长期使用而被英语国家接受,可谓约定俗成,例如:"把中国建设成为"build China into属Chinglish,应译为:turn China into。但在克林顿欢迎江主席的讲话中就用了build San Francisco into a thriving cosmopolitan city。可见英语也在吸收外来语,也在不断发展。三、重复和累赘。汉语和英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所以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也不一样。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例如:(5)"为了开好本次大会,邮联大会中国组委会全力以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均对本次大会的筹备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国家政府和邮政主管部门也为中国筹备本次大会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此,我谨向所有支持本次大会筹备工作的国家、部门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初译:The Chines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postal Union Congress has goneall out to make preparations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gress a success. The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China have renderedunfailing support to the preparatory work of the Congress. The Governmentsand competent postal departments of many countries have furnished kindassistance to China’s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Congress. Here I’d liketo express my most sincere thanks to all countries, departments and friendsthat have given us support to the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Congress.在这句话中,"大会",出现了五次,初译在英文中也出现五次。"筹备"一词在汉语中出现三次,在英译文中也出现了三次。译文句子非常累赘,有Chinglish的味道。改译:The COC has gone all out and done a lot of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Postal Union Congress to make it a success. Bo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and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China have rendered unfailing supportto its preparations. The Governments and competent postal departments ofmany countries have provided China with kind help in the work. Here I wishto express most sincere thanks to all the countries, departments and friendsthat have given us support in this regard.改译后,"大会"和"筹备"都只出现过一次,句子简练一些。(6)"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初译: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改译:To promote China-US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vice versa.改后译文避免了重复,英文较顺。(7)"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初译:govern the country by law…and build the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累赘且费解。改译:exercise the rule of law…and turn China into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an adequate legal system这样避免出现两个"country",层次比较清楚。四、过多使用修饰词。汉语中经常用很强的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以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不能一字一字地照译,否则往往强调过头,效果相反,削弱了原文的力量。例如:(8)"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We will continue to unswervingly focus on economic will continue to unswervingly press ahead with reform and will continue to unswervingly carry out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of . We will steadfastly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lutely pressahea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sistently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and unswervingly pursue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 We will unswervingly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s ahead withreform and opening-up,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pursue the independentforeign policy of peace.四个"坚定不移地"全译成unswervingly,这样的英译文不仅不能加重语气,反而弱化并显得累赘。如果译成不同的副词也不可取,给人以副词堆砌的感觉。只用一个副词修饰四个动词应该就可以了。再如:"彻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 "smash"本意就是break completely,已经包含了"彻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语气反而弱化。"完全征服"completely conquer, "conquer"不可能是partly。"极为可耻"extremely shameless,"shameless"已是最高级。"伟大的历史性转变"This is a great historic change。在英语里,historic已经包含了great的意思。五、不适当的省略。有时汉语简洁,但译成英文必须补缺。(9)"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给,五亿人口就稳定了。"初译:if agriculture is in good shape and the peasants self-supporting, thenthe 500million people will feel secure。改译:If agriculture is in good shape and the peasants are self-supporting,…前半句主语和动词都是单数,后半句主语是多数,因而必须据此加一复数动词而不能省略。(10)"人的意志想要避免,也不可能。"It cannot be avoided even if people want to 必须加avoid it。前半句avoided是被动,而后半句avoid是主动,因而不能省略。六、拟人法。这种现象在汉语中经常出现。而在译成英语时,往往因受汉语字面影响使译文有Chinglish的味道。(1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航船将乘风破浪地驶向现代化的光辉彼岸。"a. The ship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ll brave the wind and wavesand sail to the glorious destination of modernization。"ship"没有生命,而搞modernization的主语应当是人。b. China will stride forward in building socialism, like a ship bravingthe wind and the waves, towards the glorious destination of modernization.(b)例译文并不理想,但克服了拟人化,比(a)略有改进。(12)"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空前活跃。"a. 不能译成: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hina’s diplomacy is most acitive.因为diplomacy 是没有生命的,active 的主语应当是人。现译The turn of the century finds Chinamost active on the diplomatic arena.就解决了拟人化的问题。(1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初译:……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s.改译:……innovation sustains the progress of a 是有生命的,而innovation则没有,两者在一起是拟人化,改译纠正了这一点。七、没有注意词类转换。汉译英有时不能完全按照原文是什么词类就译成什么词类,而需要根据情况对词类进行调整和转换。(14)"我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使我们不仅成为亲密的朋友而且成为兄弟。"a. The development of our relations has made us not only close friendsbut also . Our relations have so grown that they bind us not only as close friendsbut also as brothers.例句b吃透了原文的精神,转换了词类,使用了英语的表达方法,英语味道比前一例句要强。(15)"轻纺工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质量继续有所提高。"a. The designs and variety of light industrial and textile products haveincreased and their quality has continued to improve。翻译时词类完全按照中文,因而有Chinglish的味道。b. Light industry and textile products are now available in better designsand quality and in richer variety。b比a 例有明显的改进。(16)"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a. The strength,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to any . A strong, 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on threat to anycountries.例a是字对字翻译,例b比较自然。II.如何避免Chinglish,使译文读起来像地道的英文一、首先要吃透中文的精神,摆脱中文字面的束缚,从英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英语习惯,对句子进行重组,以清晰的文字表达原文的意思。(17)"维护世界和平是大有希望的。"a. To maintain world peace is very . There are great hope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world peace.这两句基本上是字对字翻译。c. The prospect for world peace is very . The prospects for world peace are very encouraging indeed.后两句英文比较通顺。(18)"同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他们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初译:In addition, their pictures reflect, from a certain angle, their mentaloutlook of having the whole country in mind and the whole world in viewas well s their cultural life.改译:In addition, their pictures reflect, from a certain angle, their mentaloutlook, their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and wide-ranging interest in theworld as well as their cultural life.初译句子用了套语,比较臃肿,不好懂。改译后比较通顺易懂。二、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记录常用语和老大难的译例。多听外电、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原文,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文章,看看外国人对同一个词、同一个事物以及成语如何表达,进行比较研究后"择优录取"较贴切的用法,为我所用。(但在借用这些词汇和表达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其政治倾向和不同的上下文)例如:(19)"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外报、外电中有很多说法,搜集起来,用时就方便了。As the new century approachesOn the verge of the new centuryAt the dawn of the new centuryAt the threshould of the new centuryAs the new century is just round the corner(2)"……增长百分之几十,有的成倍增长"increase by double-digit percentages or in some cases several-fold如果有具体数字,譬如:增长了百分之,翻译不会有任何困难。但"百分之几十"则不好表达,既然外报有这种表达法,而且与中文也恰好吻合,我们拿来用就是了。(21)bring out the best in people,"人尽其才"通常译为:put people’s talents to thebest use,而现英文句型更生动地表达了"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意思(Tichets, priced from…to…)are far out of the reach of the ordinary workers,"望尘莫及"If…, all the other problems would melt away."迎刃而解"A special one-time case"下不为例"Visitors who overstayed their pemnits"客人住宿证明过期"Downsizing for efficiency or cut payroll to increase efficiency "减员增效"上述这些英文说法用的都是小字、短字、简单字,都比较形象,均可为我所用。二、阅读英译汉文章时,注意搜集常用的词、短语、句子,查阅英语原文是如何表达,利用reverse or back translation的办法,不断积累地道的英语词汇和句型,也就是:英-汉-英。(22)"我最近常常想到你和贵国"You and your country have been much in my thoughts recently。这个用法比haveoften thought of you地道。(23)"你目睹了中国和世界在本世纪走过的非凡历程"You have witnessed the sweep of a remarkablecentury,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这里sweep即是"历程",它比course更为形象,而且有"走过"的动作。(24)"大力继承这些遗产并发扬光大"…are dramatically building on this legacy 比inheritingand carrying forward this legacy简练贴切。(25)"经济改革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Economic reform…has transformed China’s landscapeand its people’s daily 的用法可以效仿。(26)"美籍华人独特的文化和……勤奋观念加强了我们社会的凝聚力。"Chinese Americans’ unique culture and values of … hard work have strengthenedthe fabric of our society. Fabric的用法值得学习。(27)"每个国家都得根据自己的传统寻找发展方案。"Each country has to look for development approacheswithin its own traditions. "Within"可以译成"根据",那么在类似情况下,"根据"也可译成within。(28)"在零售和烹调行业方面,家办企业的买卖完全超过了国家办的。"In the retail and catering sectors, householdoperations have completely outmarketed the state. "household operations"和"outmarket"都可拿来为我所用。四、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培训对语言的浓厚兴趣,随时随地学习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事物的表达方式。从中吸收对我有用的东西。(29)我们在许多不同的场合都用"辛苦了"一词,而英语国家的人则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说法。譬如,客人刚抵达时,主人可以说:Did you havea good trip?某人辛勤工作后,就可以表扬他:Thank you for your hard work.或You’ve been workinghard!但这次江主席在检阅部队时说,"同志们辛苦了!"(还有"同志们好!")怎样翻译,我没有把握。至于"同志们好!"显然不能译成Hello或How areyou之类。是否可以译成:Salute!也许需要问问外国朋友。再如:客人们抵达后,外国主人问道,"Would you like to make yourself comfortable?"我想,这正是我们平时所说"想方便一下么?"(30)会谈对英方人员说,We have to consult the opinions of a wide cross-section ofpeople。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我们必须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31)"凭票入场"外国人用"Admission is by ticket only。"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将"凭柬上一号观礼台"译成"Admissionby card only"or "Please present this card。"Venue: Reviewing Stand 总之,各种各样的英文材料、广告、路标、宣传品等等都可作为学习材料。最后一点,要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学习新出现的词汇和知识。仅举几个例子。(32)Quickionary 扫描器字典Telephovision 电视电话A not -for -profit group 非赢利集团Megatrends Asia 《亚洲大趋势》Quantum Fund 量子基金Hedge Fund 对冲基金 如果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还需要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和修养,不仅汉语要好,英语尤要精通,而且知识面要广。一般说来,译者英语的造诣越深,其译文中的Chinglish就越少。

23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散文翻译的研究论文

    我的论文题目是《宋词词牌名的英译》,老师告诉我,每年那些毕业生的论文都差不多,但是我这样的论文选题非常少见,虽然写作时有难度,需要阅读大量的翻译及诗词类书籍,但

    土豆咖喱咖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古诗词翻译技巧研究论文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

    喝酒当喝汤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颜色词的翻译毕业论文

    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了,可以narrow down一下。要选个相对狭窄的切入点,比如说从一些著作的翻译中,译者如何处理颜色词汇的翻译来看。 如果你确实想从颜色

    1322183606ww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翻译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相关期刊金属学报(英文版)主单位:中国金属学会|周期:双月刊锻压技术主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周期:双月

    zcp1211小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研究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技巧

    1、采用增译法进行论文翻译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

    丹儿你个丹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