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8

我是娜弟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世界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萌萌Alice

已采纳

同学,你哪个学校的??好聪明哪。。。。。

182 评论

温柔一刀半

民族音乐学家刘九达先生曾说过一段往事:有一次他坐船回四川老家,忽听得船工唱起了号子,便赶紧掏出本子想记下来。可是船工们一见那个阵势忽然都哑了。其中一位老船工说:“那位先生是同我们闹玩,哪有那样阔气的人来学这不三不四的东西哦!”现如今的学者和歌唱家去“采风”或者没遇过这种尴尬,可是说实在,“场面”上的东西我们见得太多。周强在《石工号子》的封面上写道,他的专辑是“学院派与原生态的对话”,相信这是他多年歌唱实践与思索的感悟。所谓“学院派”和“原生态”,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天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的“原生态”人以为“原汁原味”才是最好,任何对它进行艺术“加工”都是对它的“污染”。而“学院派”又往往被人指责“高高在上”,对业余的民间的东西不屑一顾。其实这都是“鬼不吃蜡烛屎――人做出。”“原生态”无非就是民间的东西,它既不会一成不变,甚至不可以复制。你以为侗族人平日唱的“大歌”与央视演播厅里表演的“大歌”是一样的么?傻!说白了,后者也是对前者的一种“加工”。艺术加工并没那么可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法则。胡松华唱《草原赞歌》以及滕格尔唱《天堂》不都一样经过了“加工”的么?牧民并没指责...

308 评论

坠落的梦天使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民族音乐。民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以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相同而结合的人群。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音乐文化,民族和音乐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民族创造了自己的音乐文化,同时他们也在享受着自己的音乐文化。正是由于这些民族音乐文化,才组成了世界的民族音乐。lEcGP!Dr&#{dkW2T+1 学习世界民族音乐的必要性 =4 --E1L>j*S?S2 从小学习钢琴的我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欧洲音乐圈里的音乐,因此被灌输了很深的西方音乐文化知识多少有些偏向“欧洲中心论”,而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却不太多,尤其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更是知之甚少。而今已是21世纪,科学的进步,交通的便利,信息的畅通,都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各地的人们日益密切交往,人们也迫切需要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协作。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作为当代的音乐学习者和将来的音乐教育者,首先就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站在全球的视觉角度观察和研究音乐。\D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陈铭道在对中国音乐学院的“世界民间音乐”教学的情况介绍中也提出:“要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学习,我们必须创造出一种使学生能够认同人类各种种族都在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教育哲学。U7\P:J"?5v0+4jmVH2 音画结合 硕果累累M/Yz'o-z6c8k",EG?近几十年来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全世界的民族音乐、舞蹈等进行了录音、摄影,取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这样,在世界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能从书本上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还能够观看到大量的音像资料,使我们更加直观的对世界音乐文化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和看法。ODF@?{z+SE4`F王耀华先生在“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一书中,根据世界上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参照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将世界民族音乐划分为以下九个音乐文化区,即: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含中亚)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等。其中每一种音乐文化区还可细分,如东南亚可分为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音乐文化区,黑非洲可分为、西非、中非、东非、南非等。gyc3@g0.}@iRZ初次接触这么多国家的传统音乐,就跟外国人看中国的戏曲一样,我也是瞠目结舌、眼花缭乱的,怎样有系统的欣赏这些文化瑰宝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各种因素用多元化的全球视角对每一音乐文化区做出相应得对比、总结。每一个音乐文化区都有各自的特色,总结之后就是对他们进行比照,这样的学习才更为系统和有效。我在学习了世界民族音乐之后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各音乐文化区都作了总结和概括,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拿几个非常有特点的文化区为例,如:GlKFB<Rb~ NmT)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做为音乐文化中心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古老而深厚传统的中国音乐文化在本区的影响甚为深刻。在历史上,无论是朝鲜、韩国,或者是日本,都曾在乐器、乐理、乐曲、乐种、乐调等方面接受过中国的影响。由于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在民族心理、哲学基础、审美趣味的不同,导致了音乐也很具有东方风格特点,那就是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美。表现在音乐形态上就是:1)节奏上的自由与规律。自由的节奏如:中国的“山歌”、蒙古的“长调”;规律节奏如:中国的“小调”,朝鲜的“短调”。2)运用五声音阶和五声旋法。如中国常使用“宫、商、角、徵、羽”,日本则使用加入“清角”的“半音五声音阶”。3)旋律渐进的发展模式。中国琴曲的“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中国戏曲的“散、慢、中、快、散”,日本的“序、破、急”、“起、承、转、结”,都属于讲求承前启后的渐变规律的曲式结构原则。4)多音性旋律与单线旋律并存。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和蒙古,也会出现多声部的组合方式,近似复调,但却是主调风格为主。除上述特点以外,东亚各国的音乐方面也体现了东方 “以写意为主,写意中的写实”音乐美学观,这种创作方式在人物的舞台动作中得到了体现。UWbGNgn)o`f(8QmLNk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大陆部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岛屿地区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曾从中国、印度、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接受了多种宗教和文化,其古典艺能和传统音乐的发展,均有来自于中国、印度的影响,并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东南亚地区又被称为“锣群文化”区,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喜欢用青铜、竹制乐器的演奏出朴素清新稳健的音乐。其音乐特点是:1)以二拍子、四拍子为主,强弱差异不大,音乐平稳、沉着。2)以“七平均律”为主,也有其他的各民族自己的音阶。3、音乐织体中,在乐器的演奏之间加进微妙的交错而产生复音层叠效果。如:印度尼西亚甘美兰乐队。~BibWe?bOvK:\]B黑非洲音乐文化区包括北非、中非、西非、南非、东非,在那里,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里,包括诞生到去世为止的人生整个过程都紧相关联。他们的音乐中,有和宗教相结合的,也有单纯、世俗的一面。无论哪一方面,其旋律、节奏、唱法都表现出显著的特色。1)旋律方面,旋律走向以自然的滑音、装饰音而独具特色,音阶更是丰富多采(由于演唱时滑音的运用使音符出现很多的变化)。2)音色方面,黑人具有十分独特的音质,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唱法方面,独唱、合唱、齐唱通常是互相交替,以一呼一应的对答形式为特征。4)节奏方面。非洲黑人音乐的最大特色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良好而丰富的节奏感。他们使用各种打击乐器,产生出复杂而丰富的节奏、节拍。这些非洲支系的美洲黑人音乐节奏,大致上是以二拍子为基础,但又不像进行曲那样的单纯、刻板。通常是以两种、三种,甚至还有三种以上的节奏型同时重叠进行的混合节奏,不断地加入切分,产生出充满活力的律动感。鼓,是黑人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音乐节奏的基础,也是音乐语言表达的工具,比如它可以充当“说话”的工具,即“鼓语”。如加纳的阿肯人,丈夫习惯在舞会上用鼓语赞美自己的妻子;鼓语还可以用来宣布一个人的出生、死亡和婚姻等。 6xXI$RD$G9可见,具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国家就必然拥有自己高度发达的音乐体系。它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乐队、唱法、音色、音乐表演方式,音乐的功能,审美观……等都带有特殊的印记,因此即使是一个外国人也很容易通过观察辩认出是那个国家的音乐风格。>FIU0"oOaUkMRT3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2=if4=yuRY@rL在1996年9月举办了“世界民族音乐与中国”为主题的第一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陈铭道、管建华、陈自明、杜亚雄、祖振声等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发表重要的议题,提倡用多元化的视角审视世界民族音乐,主张给世界民族音乐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L7dT<|IbJ4olUqE2005年9月2日至5日,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民族音乐学者、作曲家和来自美国、刚果、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界嘉宾近120人会集中央音乐学院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陈自明提到了:在欧洲、美国、日本的著名大学和研究院中,都已开设了介绍世界民族音乐的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了演奏世界各国民族乐器的课程,美国还规定从小学音乐教育开始就要设立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而在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音乐艺术院校和师范大学开设了这类课程,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队伍不过几十人,研究课题十分有限,很多地区目前还是空白的无人区,没有中国音乐家的足迹。因此,可以说该学科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完全不相称。同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展世界民族音乐的建议。%f{XFg|U:ghrTmXw世界民族音乐是21世纪的新兴学科,抓住这一学科就是抓住了未来,就会成为新潮流的参与者。我们今天学习了世界民族音乐,就要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放开眼界,用多元化的视角审视世界民族音乐,培养我们更为科学的音乐价值观,将来更要将这种学习方法发扬光大,相信,世界民族音乐的前景在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下一定会更加璀璨!

244 评论

兔了里个酱酱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要意义如下:

1、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它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审美等的经济、自然、文化情况。这有助于从另一侧面了解过去的历史、审美、价值观等。

2、民间音乐具有修身养性功能,有助于人的自我了结。

3、民族音乐作为一个民族各种信念和价值观的载体,它的兴旺有助于全国人民的自信心与爱国情怀的增强。

范文:

所谓民族性,乃是指自然地域、语言文字、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人类“共同体”之相对稳定的代代相传的行为生活方式、思维建构方式、道德伦理方式、情感渲泄方式之系统性总体规范。这规范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在实践中二者呈现出辩证同一性。

列宁认为,民族,是历史的范畴。民族性,即与人类相关的民族性。在民族形成以后、消亡之前,任何人都必然要带上他所居于其中的“共同体”之民族性。民族性即特殊性,是民族的历史属性。

作为总体规范相对确定而存在的民族性,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尺度内,延绵传递,在相对确定的地理边界与人群中,显示着不易更变的可重复操作的周期性。

民族音乐是人类发展到民族历史阶段对自然、社会的审美理想,对自我审美密知的形式把握与人的自我对象化创造、肯定这种辩证统一发展过程的最高体现,是人生命过程的对映性反映。音乐艺术是人的审美活动最高试之一。

人能动、发展的本质力量和对象性实践活动对映互化的实现,推进了自然人向文化人文化的速度,是理智与情感、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源于民族个性与传统的差异性。

民族音乐与历史同步,以不同的方式转化为历史的创造性力量。因此,流传、存活在人民群众中的大部分音乐是具人类性的、优秀的。

经历史实践的检验,使得传存下来的、综合了无数次审美经验的积淀,为人类共有的文化内核并在适应历史进步变化中不断改变其形态的东西成为优秀的,并在历史长期演变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是前代人的艺术实践经验与后代人实践创新的往复积淀的结果。

各民族间音乐之美的本质都是在人类共同性的前提下追寻着一个基本规律,但在表现开试式、样式上一定是不尽相同的。这也就是事物在有限性、差异性中才可能有可感知性。

也正是如前所述一个地域、地区的民族民间生活(包括经济形态、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有相对的稳定性、延续性,对别的民族民间来说则有其独特性、差异性,民族民间传统音乐也必然反映不同的表征特色。

应该讲,各民族、民间音乐在“质”一本质一人性美方面应是一致的,这才能为各民族之间进行音乐艺术真善美的欣赏交流提供同构基础与共同的文明、交流平台。

247 评论

海晴whisper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其次,民歌借流行歌曲元素焕发生机。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当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的流行音乐里开始引用民族元素,当腾格尔红遍大江南北,.当“女子十二乐坊”倾倒海外的时候,一些人发出“民族音乐迎来了春天”的欢呼。也就是说,流行音乐用现在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表现民歌,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族,也使传统民歌的古老生命力焕发生机。很难说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定位。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的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发生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可以文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所谓的“新潮音乐”则可以说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派生物,众多音乐人可以借助这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和情感,有时也显得很切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长期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一种相互争斗、相互排斥的状态,而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展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慢慢建。立起来。 Baidu文库当今,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港、台、内地三地的流行音乐差异日益缩小,在这个时期,古今的碰撞、中外的结合都汇集到一起。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流行音乐从商业上看是繁荣的,但是从文化上看,是贫穷的。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更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把民族的真正变为世界的、把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还需要广大的音乐人不断尝试、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使我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215 评论

相关问答

  • 民族音乐杂志

    费了半天劲,找到了以下这些:《人民音乐》月刊,1950 年创刊简 介: 音乐艺术理论刊物。对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对音乐演出及各种音乐活动进行报道和

    老猫啊老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一些乱七八糟

    小剑20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音乐世界杂志社

    现在去邮局就可以订阅。不过可能订不到最新的一期的。比如你现在订,可能只能从四月份开始。前面几期的,你可以去邮局邮购。填一张汇款单到杂志社地址就可以。。。

    朝天辣椒smile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世界民族音乐论文题目

    如何发给你?

    美罗Tutu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音乐世界期刊

    《Q》、《Rolling Stone》

    萌萌哒蜗牛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