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1

慧紫愿吉
首页 > 期刊论文 > 校本课程实现途径的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家装e站重庆站

已采纳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2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党xx(校长)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 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 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 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 《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张xx 《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王x 《社会课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赵xx 《美术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王xx 《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张x姚x 《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杨xx李x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习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3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一)、昆明行知中学78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由选学 (二)、丰台区长辛店学校“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启动 (三)、写代码从娃娃抓起,少儿编程教育进入深圳中小学校本课程 (四)、文昌中学将航天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近水楼台触电航天科技 (五)、泰州机器人教育写入小学“校本课程”:创新科普教育有新招 (六)、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协同建设研讨会召开 (七)、厦门将闽南文化列入校本课程 开展闽南话测试 (八)、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九)、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75 评论

大头的陈小晶

探析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有效途径:校本课程项目化

[ 论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途径校本课程项目化

[ 论文 摘要] 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校本课程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实践探索或尽管重视实践但是与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我们认为采用校本课程项目化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较为可行的有效途径。校本课程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课题的运作,使学生有效地运用平时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项目化校本课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将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逐渐由起步走向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使得素质教育校本化应运而生。各地校本课程的开展为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校本课程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实践探索的问题,而有些学校尽管重视实践但是与知识的结合又不够紧密,这两种现象背后的实质就是忽视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性。 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采用校本课程项目化也能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途径。所谓校本课程项目化是指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课题的运作,使学生有效地运用平时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该项目(课题)不仅涉及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同时还要求参与项目的所有学生共同协作经历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一、提出校本课程项目化的思考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们提出这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首先是基于对素质教育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应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样的认识引导着我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我们发现个体不论是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都是通过与他人共同协作完成一个接一个不同的项目或任务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在这个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个体会用到不同的技能、知识以及经验。既然每个人今后的生活模式都基本如此,为什么不在个体接受学校教育时就为他们做好这样的准备呢?于是我们提出了实施校本课程项目化的建议。 (二)对现存的校本课程模式的改进 前面已经提到,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学校在校本化的研究及开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了各自较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但是,现有的校本课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知识,轻“实践” 目前,多数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停留在“学科拓展”这样的思维模式上。于是,相应的'校本课程往往采用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相关知识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教学模式进行。当然,这类校本课程在教学中也会有实践环节,但我们所说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学生自主地运用知识、经验,协同合作完整地完成较复杂项目的能力,这是为学生今后解决各种问题打基础的能力。因此,重知识、轻“实践”的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缺憾。 2、实践与知识结合不够紧密 也有不少学校开始意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开发了一些专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生产生活技能的校本课程,不少学校在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进行了非常巧妙的设计。然而,这类校本课程的设计依然存在着与知识学习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进行这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与多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包括物理、化学以及 语文 、数学等,那么学生对相关技术的掌握会更为扎实,理论基础会更强,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3、学生主体性不够突出 从教学方式来看,目前绝大多数校本课程的教学依然沿袭学科教学的基本方式,更多时候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指导,学生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打基础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设计一些“用”的课程,学生对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记忆层面,无法灵活地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了突出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我们有必要增加一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项目式课程,从而训练他们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项目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项目化校本课程需要通过一个一个的项目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协同合作能力,因此需要在课程开发的每一步做好各种准备。 (一)提升参与者对项目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项目化校本课程从形式上讲属于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1],但是在课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却离不开已有课程的支撑,这是项目化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开发以前,需要所有参与者充分认识项目化校本课程的编写特点、实施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 首先,学校的管理者要了解开设项目化校本课程的意义。项目化校本课程的特点是将学生的兴趣、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知识的合理运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课程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校管理者要在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基础上,协调好参与者各项职责、程序的衔接。同时,学校应该注意课程开设的延续性,不能因为牵头组织者职务变化或工作调动而终止。而课程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课程的开发需要征集众多项目,仅仅依靠几位课程开发者是不够的,需要调动全校师生的智慧形成课程的“项目库”。而根据项目编写的教材或课程指引则需要协调各科的老师共同参与,最后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教师们进行磨合…… 总之,所有参与到项目化校本课程中来的人都要认识到合作的意义,都要重视与他人的沟通,才能使课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并真正成为架设在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注重项目选择的多元化与实用性 开发项目化校本课程首要的问题是要有丰富的项目和课题以供教材编写,那么在选择项目之前我们不能无的放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开展课程编写的讨论或相应的问卷调查使学生将自己的期望、需求、兴趣充分表达出来。同时,由于学生的提议存在着盲目性与随意性,我们还需要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进来。通过多层面、多视角的调查最终形成课程的“项目库”。 当然,课程中项目的设置还应该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由于校本课程是针对本校学生群体的,因此在进行教材编写前就需要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以便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适当的项目。另外,有些项目对工具、场地等的要求较高,也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酌情考虑替换方案。 (三)结合学科知识编写项目实施计划 这个部分是课程开发最核心的部分,“项目库”建立后需要对每个项目所蕴涵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并且提炼出适合学生理解的部分,最终根据项目主要涉及的知识类型对“项目库”项目进行分类。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配合完成。 对于“项目库”中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知识点分析,这个步骤应由不同学科老师进行集中讨论来确定。以“去郊游”项目为例,在该项目中拟订“郊游计划书”,撰写“郊游笔记”等就涉及到 语文 知识尤其是写作的运用;郊游之前的费用筹措、经费分配等就会涉及数学知识的运用;活动的具体人员职责的分派等则涉及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团队组织合作能力的锻炼;倘若学生们想制作与郊游相关的视频、图片集等等,也许还会涉及计算机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讨论可以发挥各科老师的特长,将项目中蕴涵的知识、技能充分地挖掘出来。 但是,仅仅把知识点罗列出来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同样的在“去郊游”项目里,低年级学生可能就偏重于写作、数学统计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学生可能就要对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训练。那么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项目的知识点训练细分,从而确定同一项目在学生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使同一项目的学习循序渐进的进行,就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更熟练。

通过以上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依据项目实施的步骤将每个项目的详细实施计划包括每个步骤涉及的知识点、训练科目等编辑成文,成为不同年级使用的校本课程参考材料。 三、项目化校本课程的实施 项目化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既涉及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涉及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因此,项目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就需要采用分组实施、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形式来实现课程目标。 (一)分组实施 分组实施是项目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即在项目进行的整个环节学生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由于课程中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参与者共同协作完成,因此需要学生们进行一定的组织和配合,通过磨合形成默契。同样以“去郊游”项目为例,由于整个过程包括策划、筹资、分工安排、活动组织、事后总结等等都非常烦琐,需要一位领导者来进行统筹,这就要小组成员共同协商选择组织的领导者,然后再由领导者来安排各项事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争吵、猜疑,也会有无奈、妥协,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学科教师参与 在项目化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学科教师的参与是项目达到较优效果的重要支持。由于每个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分解出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同时也会拟订不同年级的重点知识点,因此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亟需各科教师共同配合。当然,由于相同项目在不同年级所侧重的知识点不同,那么各科教师在配合过程中,不同年级的项目实施就由该侧重学科的教师牵头组织。 通过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在课程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们更好的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同时能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另外学科协作也会促进教师的交流,增强学科互动,有助于扩大教师们的知识面,打破过去“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分界。 (三)实施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 项目化校本课程从开发之初就需要各方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充分互动从而确定适合各年级使用的项目,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师生的有效互动来实现课程目标。那么在项目进行中师生如何互动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抛出课题引导学生们思考、互动。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起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逐渐地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使他们对整个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项目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教师要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团体在实施项目中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及时地跟进,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技能等反思,并总结经验。 四、项目化校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的促进 项目化校本课程从开发到实施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不论是项目的选择还是项目对应的知识点的分析,包括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都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科课程的学习往往是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项目化校本课程中,学生是整个项目的运作者,他们主导着项目实施的方向和效果。当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尊重,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课本上查找相关知识,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更丰富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项目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旦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就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项目化校本课程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更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独木难成林”,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金字塔尖的精英,我们更要培养的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才。因此,项目化校本课程强调以学生团队的形式来实施。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并乐于扮演这样的角色。 从项目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来看,我们认为由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将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7页. 参考文献: [1]方建文,丁祖治,武宝瑞主编: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版. [2] 叶澜,李家成,杨小微:推进素质教育:转换思路才能打开新局面[J].人民教育2005年第21期. [3]李志宏主编:体验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 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美国温特贝尔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著,王文静、乔连全等译: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9 评论

lucy一只鱼

楼主这个。。。。。。。。。。。

358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的研究途径

    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它综合运

    摄氏三十八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研究论文

    《我们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范文如下: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深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成为当下乡村经济发展最大化集聚效

    L美食诱惑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实现途径除了文献分析法

    首先论文会有一个题目,根据题目列出一个简单的大纲!这个大纲很重要,它是整个论文的主要的框架!其次就是在大纲的下面做内容的填充,可能这期间需要一些数据的支撑,所以

    感觉不会再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研究论文

    实现共同富裕论文范文如下: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早期农家的并耕而食理想、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儒家的大同理想等,都是其集中体现,它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

    qiuqiuFred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实现途径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易买易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