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2

特别爱吃大蒜
首页 > 期刊论文 > 石峁遗址考古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赤影妖妖艾可

已采纳

一,考古推测

按目前已发现的考古遗址来看,黄河流域在上古一个空前强大的军事部族出现之前,是没有王权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朝代」。只存在【邦氏】。这个军事部族应该就是对应着石峁遗址。考古学家俞伟超有一篇研究石峁遗址军事建筑的论文。其中提到,石峁古城的城防设计,与西亚、中亚的主流形制一致,且更有融会贯通、青出于蓝之势。它是黄河流域目前为止最早的王权证据。如果谁说在此之前还有王权,那就必须有相当的证据。

特洛伊城废墟

这个遗址属于谁呢?按照时间线,它与属于【 唐尧】的陶寺遗址有重叠,也与夏朝有重叠。如果按大家说的,尧之后、夏之前存在一个【虞朝】,那么逻辑上就只有石峁遗址了。

二,虞舜的解释

按照比较可靠的《史记》的五帝世系,从黄帝到大禹,仅有5代而已。换句话说,只有不超过150年时间。如果断代工程正确,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那么黄帝就生活在公元前2200年附近。这个解释是合理的,舜帝如果是黄帝后裔,那么他就生活在公元前2100年附近。

陶寺遗址 观象台

他为什么被称为【虞舜】呢?这是因为黄帝的初代封建。黄帝赐姓分封十四子,使之监临各族群。当时存在的诸多族群,其中很可能就有【有虞氏】。舜的祖先被黄帝封为有虞氏的领主,若干代后,舜横空出世,按照家族继承法(即推贤而立的禅让)得到帝位。由于他的龙兴之地是「有虞」,故号为【虞舜】。

虞地的位置,有两种可能,一是今天山西的鲜虞之地,二是吴地。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石峁遗址所代表的军事力量,是绝大多数族群只能仰望的。舜不可能凭借有虞氏这种原始土著去夺权。《路史》所叙述的15代虞舜世系,很可能只是千年以后原始土著复兴时代的产物。至于韩非子说虞舜有千年,很可能只是为了对抗西部秦人的优越感而捏造的说辞。

石峁遗址 石雕

三,可能的真相

唐尧、虞舜并称,《尧典》《虞书》被视为文明之源。是因为尧帝时代进行了政治改革,这个在文献中显而易见。尧很可能将黄帝留下的松散政治进行了强化,建立了更典型的朝廷,他不仅继续分封,还建立了一个官僚系统,四岳百士等,其中还包括外族,如东夷的伯益,殷人始祖契约,周人名王后稷等人。舜继续发扬光大,建立了更强大的朝廷。

这就是【治水】的副产品了。它导致了治水诸侯各自做大,大禹部族尾大不掉,最终改革了黄帝以来的族内继承法,改为更狭小的家内继承,也就是家天下。至此,才开始了第一个典型朝代。

夏朝青铜器

夏建立之后,有虞氏、陶唐氏、有穷氏、有易氏等继续存在,有的则被消灭。随着技术进步的到来,石峁所象征的军事时代,被青铜器和马车取代,天下也就兴替了。(完)

129 评论

全力羽羽

文物部门曾于1976~1981年对该遗址进行过初步发掘,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并发现了古城址。石峁遗址玉器的出土可上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出土的玉器已散佚海外,被欧美几家博物馆入藏。 (图册资料来源 ) 在2012年的一次考古挖掘对石峁城址外城北部的25000余平方米的一座城门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外城东门址位于遗址区域内最高处,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此次考古中发掘出6件完整的玉器,种类为玉铲、玉璜、石雕人头像等。这是石峁遗址考古中首次发掘出的玉器。玉器就在石墙里,这是奇特的发现。可发掘中确实如此。出土的玉器一种是在倾斜的石墙里面,第二种就是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面,距离地面都比较低。石峁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尤其以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人头像价值最高,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说:“上世纪70年代,就有考古人员在石峁征集到127件玉器。其中不少被陕博收藏着。目前流失在世界各地的石峁玉器有4000件左右。”石峁玉器世界闻名,但是一直没有“正名”。这是因为没有在考古发掘上发现过石峁玉器,缺乏关键依据。但在此次考古挖掘中,发掘出了6件完整玉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收获。证明了石峁玉器确实存在,流散各地的石峁玉器也因此“正名”。 2012年12月2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且距离黄河20多公里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在2012年5月至11月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集中埋置人头骨的遗迹两处,以年轻女性居多,与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活动或祭祀活动有关。主持发掘的专家邵晶透露,这种头盖骨祭祀遗迹在中国新石器考古史上十分罕见。在下层地面下发现集中埋置人头骨的遗迹两处,一共48个头骨。一处位于外瓮城南北向长墙的外侧;一处位于门道入口处,靠近北墩台。这两处人头骨摆放方式似有一定规律,但没有明显的挖坑放置迹象,摆放范围外瓮城外侧呈南北向椭圆形,门道入口处的遗迹略呈南北向长方形。经初步鉴定,这些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头骨有明显的砍斫痕迹,个别枕骨和下颌部位有灼烧迹象。主持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说,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部落首领人物死后使用人殉已成为通行的礼俗。但以年轻女性头盖骨用于奠基仪式或祭祀活动,在中国境内的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在陕北地区为首次发现。这两处集中发现的头骨可能与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活动或祭祀活动有关。依据实验室分析结果,这些女性的年龄在20岁左右。 考古工作者2012年在后阳湾的一座房址附近发现了鳄鱼骨板,呈正方形,正面有许多点状小孔。很多人据此判断那个时代的黄土高原,气候湿润适宜扬子鳄成长。这块鳄鱼骨板是包括陕晋中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在内的河套地区的首次发现,所以推断这条鳄鱼未必生长于此,极有可能来自遥远的南方。根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有一种鼓名叫鼍鼓,用扬子鳄的皮革制作而成,是等级的象征。因为“鼍”便是扬子鳄的古称,按照学界最流行的观点,这些骨板很可能便和制作鼍鼓有关。专家推测,鳄鱼骨板出现在神木石峁,可能是当时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交流而来的。 2012年在对石峁遗址的发掘中,在后阳湾一处房址之下,发现了一件被打碎的双鋬鬲。发现时,两个鬲套扣在一起,里面有一些肢骨、肋骨等散落于套扣的鬲中。后经考古专家对骨骼鉴定发现,这些遗骨属于一个不足周岁的婴儿。这种用炊具埋葬夭折婴儿的习俗,在当时的中国普遍存在。经过细致发掘,在这具婴儿的骨骸上发现了一些纺织物残片。这一发现,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不够,很少有纺织品能够保存下来,更何况是4000多年前的纺织品,所以尤为珍贵。经初步鉴定,这些纺织物原料为苎麻类纤维,这说明北方至少4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人工纺织,并已经开始有意种植苎麻。此外骨殖上部残留的织物残片,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紧贴骨殖,经纬较为细密,上层经纬较为粗疏,说明4000多年前的石峁人已经有了内外衣之分。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服饰的历史,也有着重要意义,证实了“北麻南丝”这一构想的可操作性。 2015年9月考古人员在石城的墙体发现众多“石雕人面像”,初步证实古城曾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开展正式考古发掘前,石峁遗址有石雕人面像的现象已引起考古专家注意。近十年前,有学者就对石峁遗址展开考察,进而公布了一批特征明确、造型独特的石雕或石刻人像,数量20余件,均为砂岩质地,大部分是人面像,也有半身或全身的石像,其中不乏高鼻深目者,推测可能与中国西北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同类雕刻有关。

100 评论

相关问答

  • 红色文化遗址建设研究论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这就是我的祖

    吴晗晓美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石峁遗址考古研究论文

    一,考古推测 按目前已发现的考古遗址来看,黄河流域在上古一个空前强大的军事部族出现之前,是没有王权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任何「朝代」。只存在【邦氏】。这个军事部族应

    特别爱吃大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古蜀文化遗址论文参考文献

    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是古蜀先民留给我们的取之

    爱照相的猫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遵义会议遗址论文格式

    【篇一】遵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在参观苟坝会议纪念馆时,“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路”版块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遵义这个城市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

    巧儿妹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遗址分布学位论文

    我国早期人类遗迹的分布特点: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广泛,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都有分布,但分布于

    ace922appl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