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1227
黎平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地位。1934年10月,在“左”倾教条主义的指导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惨遭重创,由长征开始时的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12月11日,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后,蒋介石集结了五六倍红军的兵力,并筑起了五道防线的“口袋阵”,以逸待劳的等待着中央红军与二、六军团,红军有全军覆灭的危险。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红军在贵州黎平县城德凤镇翘街52号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会者主要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红军进军路线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意见,确立了红军北上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方针。2009年12月“黎平会议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论证指出:历史转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逐渐积累的过程,遵义会议是实现伟大转折的标志成果,历史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则是这个伟大转折过程的开端、开始和起点,是实现重大转折的遵义会议的奠基石。在黎平会议纪念馆外大墙上,赫然挂着三幅标语:“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参观完纪念馆后,对这几幅标语的精辟特别赞赏。它符合红军长征在“黎平会议”留下的伟大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内涵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斗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创新;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团结,顾全大局;敢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
飘渺于浮尘中
”通道转兵“的含义和历史意义如下:
一、”通道转兵“的含义:
在这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4年12月12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在毛泽东的极力主张下,中共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针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李德、博古仍坚持去湘西的计划。
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立即转向西,到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挽救危局。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方针。李德因为自己的意见被否定而提早退出会场。
会议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通过了西进贵州的主张。12月13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突然改变行军路线,分两路转兵西进贵州。
二、”通道转兵“的历史意义:
通道转兵,对于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正如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的:“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还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计划,改向黔北挺进。
从此可以看出,没有通道转兵,就没有贵州的黎平会议。因此,通道转兵不仅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此次转兵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
扩展资料
在长征中,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湖南怀化的通道境内时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当时因情况紧急,此次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进行,人称“飞行会议”,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是鲜为人知的一次重要会议。
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李德、博古认为“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会后,中革军委于当日19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
野战军司令部在13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14日,野战军司令部给二、六军团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要求活动于常德一带的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神奇的通道转兵,战略转折的先声
湖南政协新闻网:通道转兵:伟大的战略转折先声
卢卡与凯丽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采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改变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史称通道转兵。
意义: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果断做出通道转兵的决策,使3万多中央红军迅速脱离了五六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包围圈,把敌人甩在后面,实现了战略突围,取得战略转移的主动。
扩展资料:
通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广大官兵在对比反思中越来越感觉到毛泽东的主张的正确性,李德、博古等教条主义的那一套不行。特别是党和红军的高级领导人,如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在实践中相继接受了毛泽东根据变化的实际提出的意见。
通道转兵,是党和红军战略方针的转变、领导核心的转机、思想路线的转正,转出了红军的新道路,转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境界。
通道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会议采纳,李德退出会议,会议做出了西进的决议,并于当天晚上中央军委以万万火急的电报发出。
毛泽东主动从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力主改变原来的战略方向,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从而避免了中央红军被敌人“包饺子”,挽救了中央红军。通道转兵,转的不仅是中央红军被动挨打的局势、长征的战略方向,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解决自己的事情。
此次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通道会议
亲亲E宝贝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采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改变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史称通道转兵。
意义: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果断做出通道转兵的决策,使3万多中央红军迅速脱离了五六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包围圈,把敌人甩在后面,实现了战略突围,取得战略转移的主动。
扩展资料:
在中央红军向通道进军的时候,蒋介石已判明红军将去湘西,于是把防堵中央红军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作为兵力布置的重点,企图全歼中央红军。
1934年12月12日,通道县恭城书院里,寒风彻骨,气氛肃静。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由周恩来主持,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
因情况紧急,此次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进行,当时被称作是“飞行会议”。有关此次会议的文字记录很少,会议内容更多地见于党的领导人的回忆录中。事后证明,这次鲜为人知的会议,是攸关红军命运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
会上,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道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通道转兵:伟大的战略转折先声
毕业 论文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效,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大家知道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本科毕业论文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编辑本段]【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采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改变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史称通道转
海南红色旅游开发的困境与出路梁 科摘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红色旅游是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既有爱国爱党的宣教功能,又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海南红色旅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