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6

洋葱没有心77
首页 > 期刊论文 > 蓝蓝的木兰溪伤痕文学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ally7juicy

已采纳

《晚霞消失的时候》,《伤 痕》卢新华 《灵与肉》张贤亮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思念你,桦林!》袭巧明,《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在小河那边》孔捷生,《头像》林斤澜,《我在哪儿错过了你?》张辛欣,《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蓝蓝的木兰溪》叶蔚林,《枫》郑义,《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我是谁》宗璞

281 评论

HY逆天的飞翔

从汉语言文学角度来说,汶川地震这个主题不好选材,政治学或者社会学角度就要好选得多,如果一定要从这里选材,不妨从地震之后的巴蜀文化来说吧。或者也像文革后期有个伤痕文学,我想可能也有一些写汶川地震的文章,不妨去探讨一下这里面的精神。

181 评论

sailwithjada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班主任》 刘心武 《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 《神圣的使命》 王亚平 《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 《我们的军长》 邓友梅 《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 《足迹》 王愿坚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顶凌下种》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愿你听到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梦》 宗 璞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伤痕》 卢新华 《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张 洁 《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张有德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取经》 贾大山 《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 《满月儿》 贾平凹 《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 《最宝贵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献身》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墓场与鲜花》 萧 平 《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 《眼镜》 刘富道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 《姻缘》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兴义 《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 《“不称心”的姐夫》 关庚寅 《鸭绿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记》 齐 平 《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 《芙瑞达》 于 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 《珊瑚岛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1977~1980)一等奖人到中年 湛容 《收获》1980年第1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天云山传奇 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 1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二等奖土壤 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啊! 冯骥才 《收获》1979年第6期大墙下的红玉兰 从维熙 《收获》1979年第2期蒲柳人家 刘绍棠 《十月》1980年第3期淡淡的晨雾 张抗抗 《收获》1980年第3期开拓者 蒋子龙 《十月》1980年第6期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孙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惊心动魄的一幕 路遥 《当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7期小镇上的将军 陈世旭 《十月》第3期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女) 《人民文学》第2期彩云归 李栋、王云高 《人民文学》第5期我们家的炊事员 母国政 《北京文艺》第6期冈扎与哈利 樊天胜 《人民文学》第4期记忆 张弦 《人民文学》第3期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学》第9期谁生活得更美好 张洁(女) 《工人日报》7月15日战士通过雷区 张天民 《人民文学》第7期信任 陈忠实 《陕西日报》6月3日蓝蓝的木兰溪 叶蔚林 《人民文学》第6期话说陶然亭 邓友梅 《北京文艺》第2期内奸 方之 《北京文艺》第3期李顺大造屋 高晓声 《雨花》第7期因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学》第10期我爱每一片绿叶 刘心武 《人民文学》第6期我应该怎么办? 陈国凯 《作品》第2期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学》第4期罗浮山血泪祭 申杰英 《十月》第2期办婚事的年轻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学》第7期空谷兰 (白族)张长 《解放军文艺》第12期雕花烟斗 冯骥才 《当代》第2期独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学》第2期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哈萨克族)艾克拜尔 米吉提 《新疆文艺》第3期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西线轶事 徐怀中 《人民文学》第1期乡场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8期月食 李国文 《人民文学》第3期三千万 柯云路 《人民文学》第11期笨人王老大 锦云、王毅 《北京文学》第7期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蒋子龙 《新港》第5期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人民文学》第2期灵与肉 张贤亮 《朔方》第9期夏 张抗抗(女) 《人民文学》第5期西望茅草地 韩少功 《人民文学》第10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张弦 《上海文学》第1期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玛拉沁夫 《人民日报》7月12日镢柄韩宝山 张石山 《汾水》第8期心香 叶文玲(女) 《当代》第2期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学》第4期南湖月 刘富道 《人民文学》第7期天山深处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军文艺》第9期你是共产党员吗? 张林 《当代》第3期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学》第3期春之声 王蒙 《人民文学》第5期结婚现场会 马烽 《人民文学》第1期丹凤眼 陈建功 《北京文学》第8期红线记 罗旋 《人民文学》第8期小贩世家 陆文夫 《雨花》第1期最后一个军礼 方南江、李荃 《解放军文艺》第11期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彩色的夜 王群生 《红岩》第2期美与丑 (藏族)益希卓玛(女) 《人民文学》第6期海风轻轻吹 吕雷 《作品》第12期卖蟹 王润滋 《山东文学》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一个猎人的恳求》[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4期《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1期《蛾眉》刘绍棠《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女)《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金鹿儿》航鹰(女)《新港》1981年第4期《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最后一篓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高山下的花环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 《当代》1981年第4期洗礼 韦君宜 《当代》1982年第1期人生 路遥 《收获》1982年第3期黑骏马 (回族)张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祸起萧墙 水运宪 《收获》1981年第1期相见时难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那五 邓友梅 《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太子村的秘密 谌容 《当代》1982年第4期燕儿窝之夜 魏继新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苦夏 江浙成、温小钰 《小说界》1982年第1期射天狼 朱苏进 《昆仑》1982年第1期流逝 王安忆 《钟山》1982年第6期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说界》1982年第3期张铁匠的罗曼史 张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驼峰上的爱 冯苓植 《收获》1982年第2期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远去的白帆 从维熙 《收获》1982年第1期你在想什么 顾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山道弯弯 谭谈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拜年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3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 《北方文学》第8期八百米深处 孙少山 《北方文学》第2期明姑娘 航鹰 《青年文学》第1期哦,香雪 铁凝 《青年文学》第5期不仅仅是留恋 金河 《人民文学》第11期种包谷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6期敬礼!妈妈 宋学武 《海燕》第9期女大学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军文艺》第6期赔你一只金凤凰 李叔德 《长江文艺》第1期火红的云霞 吕雷 《人民文学》第1期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第5期第九个售货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芨芨草 鲍昌 《新港》第8期声音 张炜 《山东文学》第5期母亲与遗像 海波 《人民文学》第4期老霜的苦闷 矫健 《文汇月刊》第1期远处的代木声 (土家族)蔡测海《民族文学》第10期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围墙 陆文夫 《人民文学》83年第2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青年文学》83年第1期抢劫即将发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阵痛 邓刚 《鸭绿江》83年第4期秋雷湖之恋 石言 《人民文学》83年第10期兵车行 唐栋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琥珀色的篝火 乌热尔图(鄂温克族) 《民族文学》83年第10期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萌芽》83年第5期亲戚之间 林元春(朝鲜族)清玉译 《民族文学》83年第9期公路从门前过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条件尚未成熟 张洁(女) 《北京文学》83年第9期树上的鸟儿 王戈 《飞天》83年第9期沙灶遗风 李杭育 《北京文学》83年第5期肖尔布拉克 张贤亮 《文汇》月刊83年第2期雪国热闹镇 刘兆林 《解放军文艺》83年第7期遭遇之乐 陶正 《北京文学》83年第4期除夕夜 达理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旋转的世界 陈继光 《人民文学》83年第11期四个四十岁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保《昆仑》1984年第6期《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祖母绿》张洁(女)《花城》1984年第3期《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啊,索伦河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4期《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小说选刊》1984年第7期《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小说选刊》1984年第8期《蓝幽幽的峡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4期《六月的话题》铁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1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5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7期《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藏族]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1期《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11期《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小说选刊》1985年第5期《今夜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小说选刊》1986年第7期《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小说选刊》1986年第4期《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小说选刊》1986年第12期 《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小说选刊》1986年第9期《合坟》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第11期《小说选刊》1987年第2期减去十岁 谌容 《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洞天 李贯通 《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夫妻粉 庞泽云 《海燕》1985年第11期继续操练 李晓 《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狗日的粮食 刘恒 《中国》1986年第9期汉家女 周大新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焦大轮子 于德才(满族) 《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他在拂晓前死去 张廷竹 《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这一片大海滩 杨显惠 《长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 杨咏鸣 《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 雁 宁 《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 马 烽 《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 谢友鄞 《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 朱春雨 《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 刘震云 《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 陈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 柏 原 《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 阿 成 《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桑树坪纪事 朱晓平 《钟山》1985年第4期军歌 周梅森 《钟山》1986年第6期一路风尘 王小鹰 《收获》1986年第2期小鲍庄 王安忆 《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红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爸爸,我一定回来 达理 《芙蓉》1985年第1期灵旗 乔良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馕神小传 宋清海 《小说家》1986年第4期风泪眼 从维熙 《十月》1986年第2期红尘 霍达(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 张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第五届(1987—1988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白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烦恼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 《风景》 方 方 《当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刘 琦 《昆仑》1987年第6期《冬天和夏天的区别》 苗长水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4期《懒得离婚》 谌 容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6期《天桥》 李 晓 《青年文学》1988年第8期《追月楼》 叶兆言 《钟山》1988年第5

354 评论

柴米油盐的爱

如果是毕业论文建议用:情系灾区,我们该做些什么?如果是一般的作业命题建议用:情系灾区,众志成诚。

129 评论

迪拉索高品

涵义概说: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是北京作家刘心武刊发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的《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有的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与当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救救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孩子的呼声遥相呼应,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启蒙精神。然而“伤痕文学”的名称,则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它也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随后,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影响较大的有《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灵魂的搏斗》、《献身》、《姻缘》等知青创作,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大墙文学,以及冯骥才早期在“伤痕文学”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铺花的歧路》、《啊!》、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伤痕文学”等。"伤痕"一词在学术界被用来概括文学思潮,最早可见于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的《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中共文学讨论会的讲话》一文。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 Generations',即'伤痕文学',因为有篇小说叫做《伤痕》,很出风头。"有人曾对这个概括性的词汇提出过异议,认为不如使用"暴露文学"切合这个阶段的文学实质,但由于此词已于是被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这里我们延用之。"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这恰恰契合了文学最原始的功能:"宣泄"。 答案补充 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蓝天杯获奖论文题目

    证书上的论文题目错了,怎么办啊?

    陆老头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蓝盾杂志

    一般普刊论文2000-3000字符版面费几百元,核心可能5000字符左右2000元左右, 根据杂志的不同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根据我的经验有的杂志最高会收到6000

    银色手链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蓝天杯幼儿园获奖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选题:1、现代化教学的技术支撑——谈幼儿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利与弊2、对当前幼儿读写算教育热的思考3、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少女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最蓝的眼睛论文答辩问题

    硕士论文答辩PPT的要求 随着软件的逐步升级,在众多的毕业论文答辩中也广泛采取PPT 演讲稿来进行,所以做好一个PPT演讲稿对于自己的论坛答辩起到了非常

    背信弃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蓝天杯论文主题

    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随着一个阶段工作的结束,又到了写 工作 总结 的时候了,一份工作总结可以看出这段时间的得失,便于以后的

    ruby纸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