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8

框框拆拆远行车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社会性别文化文献综述的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小仙128

已采纳

性别文化与社会问题是相互关联的,落后的性别文化会导致很对社会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

而先进的性别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男女平等,也就是要实现男女之间的尊严和价值平等,权利,机会和责任平等,这种男女平等是指社会性别而非生理性别。在我国男女平等也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有观念意识上升为国家意志,可见国家充分尊重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由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扩展资料:

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如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伦理道德等,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又给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以巨大的影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观念形态的文化有着阶级性。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形成传统的民族文化。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社会文化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文化自身的不断扬弃来获得发展的。

251 评论

suki子雅

社会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既有横向运动,也有纵向运动,具体而言,横向运动就是社会的内部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纵向运动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形态的更替。因此,社会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社会文化变迁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对社会发展造成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变迁的概念和机制结果 所谓社会文化变迁,是指族群文化因为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或者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引起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外部环境的冲击,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另一部分则是社会内部的改变。 通常情况下,社会文化变迁引发的机制结果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引发创新。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创新主要包括发现与发明两个部分; 二是引发传播。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传播主要是文化传播的整合过程,传播方式分为刺激传播、间接传播和直接传播三种类型; 三是引发涵化。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涵化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接受,第二种是抗拒,第三种是适应,也称融合; 四是引发文化的进化。主要包括特殊进化和一般进化。 总而言之,社会文化变迁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还对外来文化有所吸收。 二、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民价值观的变化三个方面。 (一)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 所谓生产方式,就是指对满足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材料进行取得的方式,以及生产过程中人与人、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系。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变迁必然对社会生产方式的产业结构造成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所占据的比例也会随着文化变迁而有所改变,经济结构也会由单一走向复杂,一般情况下,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是又低级结构转向高级结构。 二是对劳动方式的影响。生产方式不仅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还决定了社会公众的劳动方式,社会文化的变迁,必然会造成社会各行各业收入的变化,进而改变大众的职业分配和劳动方式。

271 评论

小熊爱兔兔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著作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如你所说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这个女子的洒脱和倔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够体现这一点。 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后,不可避免地,男性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升高,而女性因为先天的原因无法如男人般适应社会对于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于男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连鲁迅先生都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饱受欺压的一方,但是色彩鲜明的女子以及中国文学史对于她们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说的花木兰,当然,也应该看到,花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女性的身份,是作为男性角色扬名于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说,就曾将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女子视为反面教材,将不幸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的错误全部归到她们身上,因果循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尤其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从礼仪中提及的三从四德开始,到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再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步一步束缚妇女的言行,牵制了人们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则后果可想。可见,中国文学史对于女子的要求和看待还是相当苛刻的。 当然,凡事都应具体看待,何况女子本身就有好坏之分。像飞燕合德之流确是为人不齿,但也有红拂,秦淮绝艳等出尘女子。 欢迎阅读《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院子里去玩,来到小花园里,我发现枇杷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果,樱花树和樟树又长高了。

329 评论

123丶路亽曱

性别比失调影响社会和谐由二十五个部委参与主办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万里行活动已经进行了四天,随行记者在采访中不约而同提出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今天在作出的回答是:关爱女孩行动就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结构问题的重大举措。她称,近年来中国把人口与发展工作逐渐地由人口控制转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素质、结构、迁移和安全问题。其中,男女性别比的失调是人口结构当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危及家庭发展,也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赵白鸽认为,目前中国人口面临着人口数量和结构问题的多重挑战,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保持人口性别的平衡。她强调,中国产生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因素:——传统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生育观念的影响。无论是长江文化还是淮河文化、工业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传统生育观念对性别比的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影响。有关调查表明,在农村家庭中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的收入偏低,男孩的数量决定着家庭的经济收入,男孩的经济价值常常大于女孩,特别是女孩的教育和能力的不足,影响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进而促使人们进行性别选择,最终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严重失衡。——社会政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仍存在着社会养老问题,目前广大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尤其是独生子女和女孩家庭使农村养老成为重大的社会负担,加之妇女在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社会政策的不公平,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选择男孩偏好,引发了性别失衡问题。——科学技术的负面使用。随着B超技术和人流技术的进步,相关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出现了负面使用和不正确使用,使人们进行男孩选择的希望成为可能。赵白鸽说,安徽省和蚌埠市为改变这种状况进行的实践,给全国提供了成功范例:他们发出公开信和关爱女孩和母亲安康的倡议书,并通过大众传媒开展正反面的典型教育,使各级领导和群众确立妇女发展、男女平等和关爱女孩的理念。同时明确政府部门职能,开展综合治理,不靠单一的人口计生系统,而是与各部门齐抓共管,明确职责分工,通过严密的分级分层管理,形成了科学的问责制度。使纪检、公安、卫生、教育、人口以及妇女、农业等各个方面都把关爱女孩行动作为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内容。而最重要的是完善各项社会政策,特别是社会保障政策。把奖励扶助、养老保障特别是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障作为政府的主要公共服务产品。此外是建立健全跟踪服务责任制,通过信息引导来实现。在安徽和蚌埠,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贯穿于生殖健康服务的全过程,从妇女怀孕前即孕前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以后全程跟踪,进行了全面的系列的服务工作。赵白鸽对安徽省各级政府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中取得的成就表示感谢,表示将把他们取得的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291 评论

容妆淡淡

你这个范围太广了···社会的文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以社会转型形式出现的空前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增多。例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未富先老问题、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风险分配的双重压力问题等许多古典现代性问题和当代现代性问题,集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同时加以应对;而在发达国家,这两种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因而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容处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愈益明显。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体系能力不强,也日益成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 历史经验表明,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一些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的十年”的教训,佐证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就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必将指导我们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不断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应当强调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伟大事业,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我们既要有常态感,有一种从事这样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不遇到矛盾和困惑的平和心态;又要有紧迫感,抓紧研究解决如何把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转变政府职能的xu要 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点,也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理顺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部署。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反过来说,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又会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了推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决定》明确提出,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必须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社会各种困难群体倾斜,保障这些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往往更多地是从行使权力的角度来看待施政问题,存在着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能够强化政府提供服务和履行责任的意识,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偏重行政控制向科学化的公共治理转变。性别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曲鹏, 期刊 党政干部学刊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 2007年 第04期 - 论性别平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On the Significance of Gender Equality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金梅,李晓燕, 期刊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2007年 第04期 - 基于性别平等的和谐家庭论 Harmonious Family Based on Gender Equality 作者:付红梅,朱尧耿, 期刊 伦理学研究STUDIES IN ETHICS 2008年 第01期 - 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构建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Equa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ystem 作者:唐娅辉, 期刊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JOURNAL OF WOMEN'S ACADEMY AT SHANDONG 2008年 第02期 -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性别平等"研究 On the Gender E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作者:徐莉,张荣余, 期刊-核心期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008年 第11期 - 性别平等主题与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刘卓红,王夏冰, 期刊-核心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2008年 第04期 - 性别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Gender Harmo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作者:陈耀, 期刊-核心期刊 妇女研究论丛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2005年 第02期 - 性别和谐是和谐社会之基 作者:揭光红, 期刊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JOURNAL 2006年 第03期 - 和谐社会视野下性别平等的实现路径 Vision of the Harmonious Community Gender Equality to Achieve Trails 作者:黄艳娥, 期刊-核心期刊 湖南社会科学HUNAN SOCIAL SCIENCES 2006年 第03期 - 性别和谐与社会和谐 作者:周丽丽, 期刊-核心期刊 贵州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2007年 第10期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性别关系的思考 作者:吴爱芳,戴真真, 期刊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2007年 第06期

335 评论

小陆是吃货

社会性别,指的是一切社会认为适合于女孩和男孩、男人和女人以及非男女二元身份者的角色、行为、活动、属性和机会,以及男性之间、女性之间、非二元身份者之间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1][2][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的概念不断发展,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与生理性别不同,社会性别不是由生殖器官决定的,而是社会建构的,是人通过社会化过程而习得的。社会性别是多元的,除男性、女性外,还有其他社会性别。每个人的社会性别认同亦有所不同,并且可能与其被指派性别不一致[2]。社会性别角色,是社会文化期望某一社会性别担当的角色;但仅因为一个人是属于某个社会性别群体,而认定其具有某些特定的属性、特点或角色,则会形成对某一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4][5]。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与社会性别紧密相关的两大重要议题。今天,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仍较普遍[6][7]。“实现性别平等”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为达到目标,需要引入社会性别主流化策略[8][9]。我国部分教育类文件主要从性心理健康和预防性侵害两方面呈现社会性别主题;另外,《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也把社会性别观点纳入教育方面的策略措施中[10]。社会性别也是全面性教育的基本概念之一。学习者不仅需要理解社会性别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及他人的社会性别身份、性别平等的重要性、社会性别偏见以及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带来的消极影响等[11]。中文名社会性别外文名Gender快速导航历史沿革 不同文化中的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认同 性别不安 社会性别角色 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相关议题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全面性教育中社会性别的相关教学内容 典型案例 相关影片定义社会性别,指的是一切社会认为适合于女孩和男孩、男人和女人以及非男女二元身份者的角色、行为、活动、属性和机会,以及男性之间、女性之间、非二元身份者之间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1] [2] [3] 。英文中“gender”一词的意思包括“与某一性别的特别相关的行为的、文化的或和心理的特点[12] 。”联合国及其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对社会性别亦有明确定义,即社会认为适合于男孩和女孩、男人和女人以及非男女二元身份者的角色、行为、活动、属性和机会,以及各性别群体内部和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关系[1] [2] [3] [13] 。历史沿革过去,英文中用以表示“社会性别”的“gender”一词主要指语法上的性,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名词有阴性、阳性和中性之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词的使用很少见于其他领域[12] [14] 。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法国作家波伏娃(Simonede Beauvoir)写道“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把生理上的性别与后天逐渐获得的性别身份区分开来,社会性别概念初露端倪[15] [16] [17] 。1955年,新西兰心理学家和性学家约翰·莫尼(John Money)提出了“性别角色(gender role)”概念,即“被用于表示一个人所说的或所做的、显示他或她本身的身份是男孩或男人、女孩或女人的所有东西”[18] 。莫尼认为性别角色是个人在童年时习得妇女的,可能与其生理性别不同[12] 。1963年,美国精神病学教授斯托勒(Robert J. Stoller)和美国精神病学家格林森(R. R. Greenson)引入“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一词,后者将其定义为个人关于属于某一生理性别中的一员的感受;1965年,斯托勒区分开生理上的性(sex)和社会意义上的性别(gender),后来于1968年表示,“性别认同开始于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意识到个人属于一类生理性别而非另一类”,而“性别角色是个人在社会中公开展现的行为,是个人扮演特别是与其他人一起扮演的角色”。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社区养老的论文文献综述

    养老专业||养老服务毕业论文选题推荐格业范文网毕业范文共享平台:点“查看详细资料”进入官网查看【养老服务】方向的选题,“格业范文网”整理48个选题,供大家参考

    mon也是部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综述性论文和文献综述的区别

    1、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2、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

    jingbin65750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中国东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和应对策略[摘要]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关于战略背景、战略意义的研究,而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显得不足。虽然现

    山中彩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社会性别研究的论文

    说到男女平等,这也是为中国人在世界上争面子的事,毕竟中国的男女平等喊了那么多年,已经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许多男士大呼:什么时候建立男联啊?说到这,还有一件有意

    空山微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性别社会歧视论文文献

    [1]张慧敏,李娟.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黄卫平,刘军.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浅析[J]

    卡卡703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