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ranrenxiaoyao
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在上海一家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潮》、《诗歌报月刊》、《延河》、《短篇小说》、《鸭绿江》、《小说月报》、《小说精选》、《江南》、《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南方周末》、《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时代自印诗集《永恒与一瞬》、2003年出版诗集《流浪无罪》、2010年出版诗集《诗上海》、2012年出版诗集《艾的门》。2010年为上海世博大型图片集《传世博》配诗80首。《诗上海》销售4000余册,努力让诗歌参与生活、进入市场,做到赔钱不出书。赵丽宏、赵思运、安琪、过传忠等分别对陈仓的诗歌创作专门著文予以评论,认为为上海这座经济城市注入了诗意,是上海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诗上海》是一部“城市诗歌导游手册”。1994年《星星》诗刊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1995年《诗潮》诗歌大赛三等奖、2007年《解放日报》等六部门举办的迎世博诗歌大赛一等奖、《东方航空报》散文大赛二等奖、陕西省商洛地区文学创作诗歌类一等奖,上海作协等部门举办的首届“禾泽都林”杯全国诗文大赛诗歌类二等奖。其诗歌被朗诵艺术家过传忠等在上海人文艺术频道、上海图书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场所朗诵。获《星星》诗刊1994年第12期每期一星、《诗刊》2010年11月下半月青春诗会直通车“特别推荐”等。 散文《丹凤,游子的寺庙》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年度散文、诗歌《遛狗》8次入选中作协创研部等部门编选的年度最佳作品,多次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红高梁诗歌奖、柔刚诗歌奖等。2012年参加中国作协《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1999年至2006年停止创作,专心从事市场经济下的新闻学研究与实践,曾任《华商报》、《华商晨报》、《信息时报》、《东南快报》、《新闻午报》的编辑记者、社会部主任、采访中心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等职。在中国率先开通新闻有奖报料热线,提出“读者订制自己的新闻产品”理念,2000年起策划《谁救我妈我就嫁谁》、《大龄军官集体征婚》、《为孤儿公开选父母》等轰动一时的新闻,成为新闻行业后来不断克隆的范本。中篇小说《父亲进城》首发于2012第6期《花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引起普遍关注,被认为是《陈奂生上城》后的又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是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后而引起的情感碰撞。到2007年,非文学类的稿费收入真正解决了生存、生活问题,才重新返回纯文学领域,安心进行诗歌、小说的写作。虽然纯文学创作无利可图,甚至劳心、费力、贴钱,但仍把纯文学当成自己未来二十年最重要的事情。陈仓的文学格言是:我们不求得到什么,我们只求留下什么。
篮球手仙道彰
陈仓(作家)曾用名陈元喜,七十年代生。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花城》、《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潮》、《诗歌报月刊》、《延河》、《短篇小说》、《鸭绿江》、《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精选》、《江南》、《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文学界》、《广州文艺》、《创作与评论》、《南方周末》、《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主要成就其2200行长诗《净身》,《诗刊》2013年8月下半月刊头条、《上海诗人》2012年第3期分别节选,这首诗以干预现实引起社会反响。2013年起把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中篇小说《父亲进城》首发于2012第6期《花城》,被2013年第4期《新华文摘》、《小说选刊》2013年第1期头条、《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转载,引起普遍关注,被认为是《陈奂生上城》后的又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是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后而引起的情感碰撞。“进城”系列中篇小说之二《女儿进城》刊于《广州文艺》2013年第6期头条,被《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头条转载,这是该刊本年度第二次头条转载其作品。“进城”系列小说目前已经推出五部,为别是《父亲进城》、《女儿进城》、《我想去西安》、《父亲的晚年生活》、《上海不是滩》。五部全部被转载,其中:《小说选刊》3次,《小说月报》4次,《新华文摘》1次,《北京文学中篇月报》1次。两部(3次)入选2013年度中篇小说选本。《安阳晚报》、《天天新报》等对“进城”系列小说进行连载。一部小说已经被相关机构购买影视改编版权。
作者:黄离范用,江苏镇江(古称京口、丹徒等)人氏,小学毕业时14岁,为了有书可读15岁便进三联书店做学徒,一路走来,范先生直做到国家出版总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
您说的是地名吧
从薪酬中位值看,2021年行业薪酬排名前五位的是: 货币金融服务(29.36万元)、资本市场服务(28.83万元)、互联网和相关服务(24.57万元)、新闻和出
书名号的用法比较简单,但是在“某某编辑部”、 “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中书报栏目名用不用书名号,笔者翻查了手边的50种书刊,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