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5

宝宝的口红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肛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敌的小饭桶

已采纳

肛瘘的食疗法 (1)黄鳝1条、瘦猪肉100克、黄芪25克炒熟,加盐、糖、黄酒适量,去黄芪后食用。适用于虚型肛瘘病人。 (2)大米、小米各100克,洗净,放入锅内添入适量水煮开,待粥煮至半熟,加入豆浆500克搅匀煮熟,便可食用。适用于虚损患者,老幼皆宜。 (3)菊花6克、白糖6克、绿茶叶3克,放入茶杯开水冲沏,略闷片刻,淡香清雅,可清热解毒,利血脉,除湿痹,减轻肛瘘肿痛。

254 评论

小红粉菲菲

1.清热凉血:适用于因血热肠燥而引起的便血,或内痔出血和血栓外痔初起的病人。选方常用凉血地黄汤、槐角丸加减治疗。2.清热利湿: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肛窦炎和炎性外痔等病人。潍坊东方肾脏病医院说选方常用萆藓渗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3.清热解毒: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和内外痔感染的病人。选方常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4.泻热通腑:适用于因热结肠燥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大承气汤、脾约麻仁丸等加减治疗。5.养阴润燥:适用于因血虚津乏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润肠汤、五仁汤或增液汤加减治疗。6.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的病人。选方常用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减治疗。7.补中益气:适用于小儿、年老体衰或经产妇,因气虚下陷而引起的直肠脱垂或内痔脱出不收的病人。选方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8.滋阴清热:适用于肛瘘痔疮等阴虚有热的病人。选方常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9.活血祛瘀:适用于气滞血瘀,经络瘀阻的病人。选方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0.温阳健脾:适用于因脾弱阳虚或脾肾阳虚而引起便血的病人。选方常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管用 但是要注意 空腹吃 用清米汤送下

286 评论

吃货在学厨

<1>内治法

下焦湿热:肛门局部红肿热痛,大便秘结,里急后重,小便短赤,溃脓稠厚,伴有发热,周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便消肿。

方药:黄柏15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滑石15克、木通10克、大黄10克、山栀10克、萆10克、蒲公英30克、蚤休30克、丹皮15克。

湿毒蕴结:肛门局部红肿热痛,排便疼痛加重,有发热感,溃脓浊稠味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伴有发热畏寒,口干苦,乏力,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柴胡15克、龙胆草15克、生大黄10克、芦荟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5克、山栀1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包)15克、地丁30克。

阴虚火旺:肛门局部溃疡经久不愈,红肿热痛不明显,溃脓稀薄,时有时无。伴见周身乏力倦怠,时低热,口干少饮,舌偏红苔黄偏干,脉细微数。

治法:滋阴清热除湿。

方药:青蒿15克、生地10克、地骨皮10克、鳖甲(先煎)30克、苍白术各10克、黄柏10克、牛膝10克、胡黄连15克、山药15克、泽兰泻各15克、丹皮15克、甘草5克、夏枯草15克。

如气血虚者,可服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

<2>外治法

1.外薰洗法:炎症期:生大黄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百部60克,煎水薰洗。

2.外敷药:薰洗后,先用药捻或药丁插至瘘管口再后退少许,外敷黄连膏、如意金黄膏、红升丹等,外盖灭菌敷料固定。隔日换药1次。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恶心呕吐

    ①脾胃虚弱:孕后恶心呕吐,或食入即吐,呕吐清液或食物,体倦乏力,神疲思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

    都市月亮飘飘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肛瘘

    肛瘘的食疗法 (1)黄鳝1条、瘦猪肉100克、黄芪25克炒熟,加盐、糖、黄酒适量,去黄芪后食用。适用于虚型肛瘘病人。 (2)大米、小米各100克,洗净,放

    宝宝的口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华中医药杂志官网登录

    因为中华中医药杂志内容专业性很强,为了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需要投稿的时候推荐审稿人。

    糖糖和胖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医杂志登载的治疗泄泻

    中医·腹泻腹泻:1.经外奇穴名;2.泄泻。经外奇穴名·腹泻腹泻为经外奇穴名。出《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腹部,脐下5分。计1穴。主治腹泻。一般直刺0.5~1.0寸

    戆戆的囡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医杂志登载的桑螵蛸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多数发生于夜间,引起遗尿除少数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

    寳呗颖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