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LifeShare
这篇《相忘于江湖》的确不是简媜写的,他写的是另一篇。《读者》已经公开表示了。这篇《相忘于江湖》是风约湘裙写的。你可以到这个地址查看简媜的《相忘于江湖》:我实再找不到风约湘裙的详细资料,抱歉!【简 媜】 l961~简媜,原名简敏媜,民国五十年十月九日生於宜兰县冬山乡,台大中文系毕业,为当代散文名家。曾到佛光山翻译佛经,后出任「联合文学」主编,并与友人合创「大雁书店」,担任远流出版公司「大众读物部」副总编辑、「实学社」编辑总监、广告公司撰文,现专事写作。大学时代,即确定「写作」的人生方向,而且是确立主题思想的完整呈现,有计划地写作。从74年第一本散文「水问」出版,至今已有十三本散文。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国家文艺奖。重要著作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书」、「七个季节」、「浮在空中的鱼群」、「下午茶」、「梦游书」、「空灵」、「掌中戏」、「顽童小蕃茄」、「红婴仔」、「胭脂盆地」(此书83年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好书奖) ……等多部。写作风格简媜心思慎密,敏感多才,举目倾耳,周遭人事莫不有情,她自古典文章里练就一种圆融的句式,触类旁通,大有可观。以极高的自觉从事计划创作,为文时先经理性酝酿,再直落为感性笔触,她视自己为文学工作领域中一位认真的工作者。她的信念是:『写一篇散文、做为一个作者、完成一场恋爱、成为人妻、掌握母职、做每一件事、扮演每个角色,都当作是人生只此一遭』。二十年来的写作经验,个人的经历深深影响著她的创作。或许是因为在她的观念里,文学即人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故事,而文学家对於社会是敏感的,对人是好奇的,就像探针般,测量世间各事物,用更深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她一直以敏锐的心感受周遭的一切,对於每件事也就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些感受与经历,使她的文学创作更贴近人的诸多种种。得奖记录自从一九八五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水问》开始,简媜以一系列的「计划写作」多次获得最佳书奖、入选年度散文。1.《鹿回头》获梁实秋文学奖第三名;《私房书》(一九九一,大雁)获联合文学「八十年度十大文学好书」;2.《女儿红》中的「母者」获时报文学奖首奖;3.《胭脂盆地》获联合报读书人版「一九九四最佳书奖」,及国家文艺奖;4.《红婴仔》囊括联合报读书人版「一九九九最佳书奖」、中央日报阅读与出版「一九九九十大好书榜」、第三届台北文学奖(散文组)、九歌《八十八年度散文选》、入选文讯《一九九九文学年监》十四本文学书…等。简媜 1961年生于台湾宜兰县冬山河畔,台大中文系毕业,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著有散文集《红婴仔》《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书》《下午茶》《梦游书》《胭脂盆地》《女儿红》《顽童小番茄》等十余种。 她的作品不依赖绚丽的外表和各种包装,实实在在地靠着自己的文学才华及对生活的热爱,在台湾文坛创造了一系列不容置疑的文学成就。
冰河水心
文/南喃自愈
有人喜欢小说,可以搭建起华丽舞台,与剧中人物同哭同笑;有人欣赏诗歌,简洁明净,表述委婉,情感丰富。
倘若你与我一样独爱散文,爱那一份随意又执着坚定的步调,爱那如泉水般淙淙清澈的凛冽。那么,请你一定要读一读简媜。
【一】
2011年,当身边的高中同学都沉浸在郭敬明笔下那些明媚忧伤的文字中时,《青年文摘》里的一篇散文惊艳了我的双眼。自此以后,我便寻找身边的书店,不放过那名作者的任何一本散文集。
轻轻捧起一本氤氲着淡淡墨香味儿的《青年文摘》,一入眼,便被《谁来谁做主》的前几句俘获了芳心。:
写下这样精美绝伦又富有深情句子的人,她就是简媜。
她使飘零在人间的相思有所归属,使失魂落魄的男女在红尘中找到归宿。她的散文是药,就着思念在空气中稀薄的回响里,一饮而下。
那个具有着丰富多彩想象力的人,那个对文字看似精雕细琢实则信手拈来的女作家,那个说着“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的少女,便是简媜。若不是对“生”的热爱和敬畏,怕是简媜自己也不能将文字排列组合成这般精致的模样儿。
说来也奇怪,有着写作天赋,文学功底如此强大的作家,大多数人竟对她并不了解。
在网络上搜索简媜散文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在2012年。
“在大陆作家中很少见的,那样清新纯朴,灵动无斧凿的风格。
后来,我就再也再也没有看到比这更好的了。”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比她更能够轻松驾驭汉字的作家了。
【二】
她的作品不依赖绚丽的外表和各种包装,是实实在在地靠着自己的文学才华及对生活的洞察和热爱,在台湾文坛创造了一系列不容置疑的文学成就。
第二次在《疯狂阅读》青春版中发现了一篇她的《海誓》。当时十七八岁,难免被年少无知所许下的承诺所牵动。那时候看简媜,就像是在迷路的森林里,捧着一颗慌乱不知所措的心行走。那么机缘巧合地遇见了她,那份随兴又从容的心态,引领着我走出了情感的迷雾。
她的文字中有着僧侣一般洞彻世间事的语气,仿佛口吐莲花的观音,清新淡雅,用一种华丽简洁又通俗易懂的语句,把那些人世间得与失的道理讲给你听。
可能是长久接触佛经的缘故,佛经对她的影响极大,简贞在自己的散文世界里始终扮演着“千岁老人”或者“得道高僧”的角色,孜孜不倦地阐释着自己的人生哲学。
但这样一位接触佛经和哲学的女子,也有着和万千女儿情相似的少女情怀。
【三】
简媜的作品集《水问》、《月娘照眠床》、《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三本书一半左右的内容,都是在大学时期完成的。
这时期的作品,在气势,境界上还没有十分浑厚深湛的内涵,但在文章的整体构思和遣词造句上,已经有了非常可观的表现。在文章的思想深度上,也有和二十岁岁左右青年女子太不相称的早慧气息。
且说简媜的第一本书——《水问》,是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
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那篇《水问》。
作者为了纪念台大醉月湖记载的一名困情女子投水的传说而写下这一篇《水问》,细细读来,倒很像是一位年长者在对诸多痴情女子执着情爱的劝说。以一种很透彻又温和的语气劝说她们, 这多彩缤纷的世界如此辽阔,你该放眼未来,去编织一份属于自己现实中的美丽篇章,而不是紧紧抓着过去不放。苦了自己,也难为了别人。
【四】
和《水问》相比,其后来的作品《旧情复燃》所见多环绕城郊生活与人情滋长。于劲秋落叶与芳春柔条之悲喜外,更探问、质疑了文明社会的起落、因果,感觉敏锐而有情,为我们提示了新一代勇毅的女性写作。
《旧情复燃》的简媜是《水问》的青春女儿来到秋霜几点的中年,文字虽淡了颜色,光彩犹可辨认。
文中几段描述,对人们后来在工作之外偶然重逢的场景以及心理描写刻画的十分到位。现代都市繁忙工作的人们,很难再像少年时期那样光明磊落地彼此交谈过。恐怕再相遇,也不过是两条铁轨的同一个站点,点头拥抱之后,便又各自踏上未来的征程。
她散文中思想和文学的表现手法,既有的中国典型文学的踪迹,更有相当明显的西方文学影响的印记,没有经过深思熟练的学习运用,是很难表现出这种体认和造诣的。
好的作品应当被世人传阅,应当被这如花美眷的流年镌刻在优秀散文作家的里程碑上。被遗落的那个人,不应该是简媜。
附上一篇最喜欢的短章: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
夜中若渴,饮的是银瓶泻浆。
且把我当成你回不去的原乡,把我的挂念悬成九月九的茱萸,还有今年春末大风大雨,这些都是你的,总有一日,我会打理包袱前去寻你。但你要答应,先将梦泽填为壑,再伐桂为柱,滚石奠基,并且不许回头望我,这样,我才能听到来世的第一声鸡啼。
做梦的燕子
我虽然能一直在图书馆借阅《简媜散文》,却不能带回,直到有一次,终于在上海的书店看到了,买下回去时常读之,愈喜,在书边写上读后感和评语,赠予你。你随后也买了同样的一本回送我,里面夹了一张书签,用铅笔抄写诗一首:结尾还盖了一个大红指纹。前几天你读我第一篇,回复,“如果我妈妈没有扔掉的话,家里还有一本简媜散文,上面有你密密麻麻的书评。” 高中的时候我俩好的如胶似漆,你坐第一排,我坐第五排(可见你是真的不高),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中间二十分钟大休息的时候,我们便从五一楼旋转楼梯走到一楼,路过蒸盒饭的锅炉,走过那座塔楼,再走到小操场,溜达一圈回去做眼保健操;白天一起上课,晚上还要互相打电话对作业聊天,放假还要书信来往。记得有一年暑假我戏弄你,写好信没有寄出,而是到了最后几天一并将五六封一起寄出,现在想来,真是无聊透顶。 像两股草绳本肌肤相亲交错成一条粗麻,命运一把大花剪子咔嚓一刀剪成两段。聪慧早熟的你高考发挥失常,与复旦社会学系失之交臂,而顺利入学的我突然失语,整个暑假没有半点表示,没有发去任何只字片语安慰鼓舞,哪怕仅仅是打个电话过去默默不作声都没有。之后,整整四年大学,一场心病横亘与我俩之间,信讯全无。大四的时候,傲气如你将远赴异乡求学,我们约在华山路广元路交大边上的肯德基见了第一面。我记得你在厚眼镜玻璃片后那深深的恨,令我内心苦闷不堪,你见我毫无留恋之心,丝毫不曾体会这场会面可能是今生最后一面,失望至极,草草几句,便互道再见,你的背影消失在车水马龙的街头。 敏感如我,怎能不察觉辜负于你,以及你的绝望?高考完那年夏天我曾读遍各种游记,一一誊写在珍藏多年的信纸上,篡改结尾,假装自己周游世界在某些角落给你写信,所有说不出口的鼓励安慰都付与想象中,试图穿越时间和空间,告诉你暂时的打击不能消磨任何高贵的意志,足足有五六十封。我只要稍微不再幼稚的呕气,早点寄出给你,一切都不同了。 然而几年前父母旧屋隔壁人家阁楼着火,消防队来的时候,没有分清楚状况,冲进父母阁楼灭火,水枪洒过,那些我曾千百次幻想交与你手上的,寻求你谅解的未寄出的信,全都浇湿碾碎。 这些选自收录在《天涯海角》中的一篇《烟波蓝》,简媜37岁的时候写给自己的从事绘画创作发小。简媜描写人物惯常用第二人称出发,读起来仿佛如念信,显得亲切又浓重的口吻。在其他描写友情的长篇散文中,这篇较出色,其他比如《鹿回头》也不错,《姐妹情深》写的一般,《小同窗》则因为写的时候才三十不到,有些稍过虚空,但是都值得一读。 你我自那一别,再无见面是真的。 澳洲苦读穷书生,举目有亲却无亲,那些难熬的岁月孤清的你都坚持下来了,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澳洲认识了一个腼腆的德国小伙子,开玩笑教他说中文的“我爱你”,你敲敲墙,说,Wall(我),再指指眼睛,说,Eye(爱),最后指指膝盖,说,Knee(你),没想到,一语成谶,有一天你嫁作人妻的,正是当时那个让你捶墙顿足的人。 辗转从澳洲再去英国,女儿诞生,你知我苦苦备孕,到临盆才敢告知我你将升级为母亲。女儿两岁,举家再从英国返回澳洲,寻工作,落脚,安排父母前来养老,一步一步都是辛苦,坚守一个幸福与和谐的家庭。 我不信世间存在完毫无缺憾的感情,人与人如同刺猬,靠的越近,越容易扎伤对方,扎伤自己,然而奇怪的是,只要曾经真心相待,这种伤害具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我们断断续续在越洋电话里补足错失的半生,心疼彼此那些艰难的选择和彷徨的路口,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也遗憾无法今生再促膝长谈,抑或深深的遗憾那些没有寄出去,也再也无法让你过目的信件,我只猜对了一半,并不是我漂泊世界,而是你,不禁莞尔。 ①李贺 《苏小小墓》 ②-⑦ 节选自简媜 《烟波蓝》
论文关键词: 散文;文体;界定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散文这一概念含混不清,时至今日,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依然扑朔迷离,一是无法将其与非文学散文区分,一是无法与小
这篇《相忘于江湖》的确不是简媜写的,他写的是另一篇。《读者》已经公开表示了。这篇《相忘于江湖》是风约湘裙写的。你可以到这个地址查看简媜的《相忘于江湖》:我实再找
分类: 生活 >> 美食/烹饪 解析: 桐城派源流 初创时期 时间为清康熙、乾隆年间,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明代中叶以后,桐城学
这篇杂文以作者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在
很多学者都曾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过周作人,谈他的人生态度、文学造诣与历史功绩。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