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财经杂志王波明

财经杂志王波明

发布时间:

财经杂志王波明

王波明厉害。王波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曾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任职。1987年回国后,积极推动、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1990年代初,亲自组织和实施了许多重大项目的投资,开创了多项投融资先例,是中国投资方面资深专家和经济学家,现任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总干事、《证券市场周刊》《财经》社长。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纽约股票交易所。这一天成为金融界及实业界的噩梦。持续很久的牛市当天惊人下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骤跌508点,一天内跌去的股票价值总额是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时跌去价值总额的两倍。混乱中,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被抛售。震荡也冲击到东京和伦敦。一个中国的年轻人观望了这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混乱。后来,有人称他为“华人圈里第一个目睹了‘黑色星期一’的人”。他就是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中的自发推动者。那时,他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在纽约交易所做数据整理员,满怀着年轻人的激情,雄心勃勃地期待开创一番事业。在这个年轻人眼里,“黑色星期一”背后的传奇性和神秘,远远超过了它的灰暗和恐怖。旁观者清,王波明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觉得证券市场能为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大展身手。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成为他的理想之一。尽管历史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是,总有一些身影在历史远去的时候异常清晰。王波明即是其一。 1988年下半年,王波明和同是海归的高西庆一起,给高层写了封信,大意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在1986年已经基本完成,而城市经济改革刚刚开始,而城市经济改革,首先就是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因为在同时,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为主的政府部门,也开始探讨建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可行性。1988年9月8日,北京万寿宾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在这里悄然举行。这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创立的序幕。该会议是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的名义组织的,名为“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当时,王波明刚从纽约股票交易所辞职回国大约两三个月,他也参加了这个会。当时到会的一共有一二十人,包括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中创公司总经理张晓彬、中农信公司总经理王岐山,以及时任外贸部部长助理的周小川等。多年以后,《证券市场周刊》总编方泉在一个讲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会议上,称他们是“年轻的有先见头脑的金融官僚”。该会议就如何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方面进行了讨论。当时,张晓彬介绍了他和王岐山共同草拟的建立北京股票交易所的建议书。会议对交易所应该设在北京还是上海,争论很热烈。会议之后,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编写材料,最后定下来由中创公司组织策划,提供经费和办公场所。于是张晓彬、高西庆、陈大刚和王波明等人,共同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也就是后来被简称的“白皮书”)。他们充分运用在国外的所学,搭建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框架。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拿到了“白皮书”以后,很快就回复,表示要专门召开汇报会,这就有了1988年11月9日的“中南海汇报会”。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表示: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后来被总结为“民间推动,政府支持”。1989年1月15日,九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在北京饭店发起了一个会,讨论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筹备工作。很多国家级的金融机构也参加了会议。这被戏称为“北京华尔街会议”。“九大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中信、光大、北京国投、中创等,最后确定,参与这个事情的公司要每家拿出50万元人民币,作为组建机构的经费。”方泉介绍说。这个机构就取名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后来又正式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成立时间是1989年3月15日,王波明出任副总干事,理事长为经叔平。 证券交易所应该建在北京还是上海?这是一个问题。1990年三四月份,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知道“联办”后,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并表示可以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成立了筹划交易所小组,尉文渊任组长。1990年8月,中央出台《开发浦东纲要》,明确提出把上海建成远东金融中心。这时候,上海和深圳开始争夺中国第一个证券市场的开业权。北京,已经被落在后面。一个插曲是:朱镕基在加拿大访问时,就宣布上海要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而且年底就要开张。这使得深圳变得被动起来。不过,深圳还是抢在了前头,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同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业。深交所开张的时候,中央还没有批,就用红布盖着牌子,仅搞了一个小仪式,宣布可以交易了,可想而知,交易单自然也寥寥。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了。而王波明自股市成型后,一直游离于核心圈外。他一直任职“联办”副总干事,以及“联办”旗下一揽子财经媒体的社长或总编,包括《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等。王波明如今为人低调,《财经》联席主编杨大明回忆说,他只接受过王安的采访,当时王是在写一本书。或许,面对自己曾经那么投入的一个事业成果——在风雨中跌跌撞撞成长的中国股市,王波明应是无语最好。这位股市的设计者之一,依然率性,骨子里依然崇尚勇敢,依然用漫不经心的神态,悠然于这几大财经媒体;叼着烟卷,擎着老茶杯,在烟雾缭绕里,怀揣着对激情的膜拜,继续打造他的梦想。

财经杂志社长王波明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纽约股票交易所。这一天成为金融界及实业界的噩梦。持续很久的牛市当天惊人下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骤跌508点,一天内跌去的股票价值总额是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时跌去价值总额的两倍。混乱中,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被抛售。震荡也冲击到东京和伦敦。一个中国的年轻人观望了这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混乱。后来,有人称他为“华人圈里第一个目睹了‘黑色星期一’的人”。他就是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中的自发推动者。那时,他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在纽约交易所做数据整理员,满怀着年轻人的激情,雄心勃勃地期待开创一番事业。在这个年轻人眼里,“黑色星期一”背后的传奇性和神秘,远远超过了它的灰暗和恐怖。旁观者清,王波明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觉得证券市场能为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大展身手。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成为他的理想之一。尽管历史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是,总有一些身影在历史远去的时候异常清晰。王波明即是其一。 1988年下半年,王波明和同是海归的高西庆一起,给高层写了封信,大意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在1986年已经基本完成,而城市经济改革刚刚开始,而城市经济改革,首先就是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因为在同时,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为主的政府部门,也开始探讨建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可行性。1988年9月8日,北京万寿宾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在这里悄然举行。这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创立的序幕。该会议是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的名义组织的,名为“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当时,王波明刚从纽约股票交易所辞职回国大约两三个月,他也参加了这个会。当时到会的一共有一二十人,包括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中创公司总经理张晓彬、中农信公司总经理王岐山,以及时任外贸部部长助理的周小川等。多年以后,《证券市场周刊》总编方泉在一个讲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会议上,称他们是“年轻的有先见头脑的金融官僚”。该会议就如何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方面进行了讨论。当时,张晓彬介绍了他和王岐山共同草拟的建立北京股票交易所的建议书。会议对交易所应该设在北京还是上海,争论很热烈。会议之后,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编写材料,最后定下来由中创公司组织策划,提供经费和办公场所。于是张晓彬、高西庆、陈大刚和王波明等人,共同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也就是后来被简称的“白皮书”)。他们充分运用在国外的所学,搭建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框架。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拿到了“白皮书”以后,很快就回复,表示要专门召开汇报会,这就有了1988年11月9日的“中南海汇报会”。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表示: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后来被总结为“民间推动,政府支持”。1989年1月15日,九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在北京饭店发起了一个会,讨论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筹备工作。很多国家级的金融机构也参加了会议。这被戏称为“北京华尔街会议”。“九大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中信、光大、北京国投、中创等,最后确定,参与这个事情的公司要每家拿出50万元人民币,作为组建机构的经费。”方泉介绍说。这个机构就取名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后来又正式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成立时间是1989年3月15日,王波明出任副总干事,理事长为经叔平。 证券交易所应该建在北京还是上海?这是一个问题。1990年三四月份,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知道“联办”后,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并表示可以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成立了筹划交易所小组,尉文渊任组长。1990年8月,中央出台《开发浦东纲要》,明确提出把上海建成远东金融中心。这时候,上海和深圳开始争夺中国第一个证券市场的开业权。北京,已经被落在后面。一个插曲是:朱镕基在加拿大访问时,就宣布上海要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而且年底就要开张。这使得深圳变得被动起来。不过,深圳还是抢在了前头,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同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业。深交所开张的时候,中央还没有批,就用红布盖着牌子,仅搞了一个小仪式,宣布可以交易了,可想而知,交易单自然也寥寥。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了。而王波明自股市成型后,一直游离于核心圈外。他一直任职“联办”副总干事,以及“联办”旗下一揽子财经媒体的社长或总编,包括《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等。王波明如今为人低调,《财经》联席主编杨大明回忆说,他只接受过王安的采访,当时王是在写一本书。或许,面对自己曾经那么投入的一个事业成果——在风雨中跌跌撞撞成长的中国股市,王波明应是无语最好。这位股市的设计者之一,依然率性,骨子里依然崇尚勇敢,依然用漫不经心的神态,悠然于这几大财经媒体;叼着烟卷,擎着老茶杯,在烟雾缭绕里,怀揣着对激情的膜拜,继续打造他的梦想。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财讯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国债协会理事《财经》杂志总编《证券市场周刊》社长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硕士。曾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任经济师,参与中国初期资本市场的建立,包括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筹建;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投资基金,从而开创了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先河;曾被世界经济论坛推选为“全球未来领导”成员。王波明作为证券市场的早期主要推动人之一积极推动、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

你说的财经杂志吗?财经杂志的执行主编是何刚,管内容的;幕后老板是总编王波明,他同时也是《财经》隶属的联办传媒集团的董事局主席。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纽约股票交易所。这一天成为金融界及实业界的噩梦。持续很久的牛市当天惊人下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骤跌508点,一天内跌去的股票价值总额是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时跌去价值总额的两倍。混乱中,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被抛售。震荡也冲击到东京和伦敦。一个中国的年轻人观望了这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混乱。后来,有人称他为“华人圈里第一个目睹了‘黑色星期一’的人”。他就是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中的自发推动者。那时,他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在纽约交易所做数据整理员,满怀着年轻人的激情,雄心勃勃地期待开创一番事业。在这个年轻人眼里,“黑色星期一”背后的传奇性和神秘,远远超过了它的灰暗和恐怖。旁观者清,王波明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觉得证券市场能为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大展身手。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成为他的理想之一。尽管历史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是,总有一些身影在历史远去的时候异常清晰。王波明即是其一。 1988年下半年,王波明和同是海归的高西庆一起,给高层写了封信,大意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在1986年已经基本完成,而城市经济改革刚刚开始,而城市经济改革,首先就是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因为在同时,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为主的政府部门,也开始探讨建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可行性。1988年9月8日,北京万寿宾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在这里悄然举行。这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创立的序幕。该会议是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的名义组织的,名为“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当时,王波明刚从纽约股票交易所辞职回国大约两三个月,他也参加了这个会。当时到会的一共有一二十人,包括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中创公司总经理张晓彬、中农信公司总经理王岐山,以及时任外贸部部长助理的周小川等。多年以后,《证券市场周刊》总编方泉在一个讲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会议上,称他们是“年轻的有先见头脑的金融官僚”。该会议就如何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方面进行了讨论。当时,张晓彬介绍了他和王岐山共同草拟的建立北京股票交易所的建议书。会议对交易所应该设在北京还是上海,争论很热烈。会议之后,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编写材料,最后定下来由中创公司组织策划,提供经费和办公场所。于是张晓彬、高西庆、陈大刚和王波明等人,共同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也就是后来被简称的“白皮书”)。他们充分运用在国外的所学,搭建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框架。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拿到了“白皮书”以后,很快就回复,表示要专门召开汇报会,这就有了1988年11月9日的“中南海汇报会”。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表示: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后来被总结为“民间推动,政府支持”。1989年1月15日,九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在北京饭店发起了一个会,讨论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筹备工作。很多国家级的金融机构也参加了会议。这被戏称为“北京华尔街会议”。“九大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中信、光大、北京国投、中创等,最后确定,参与这个事情的公司要每家拿出50万元人民币,作为组建机构的经费。”方泉介绍说。这个机构就取名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后来又正式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成立时间是1989年3月15日,王波明出任副总干事,理事长为经叔平。 证券交易所应该建在北京还是上海?这是一个问题。1990年三四月份,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知道“联办”后,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并表示可以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成立了筹划交易所小组,尉文渊任组长。1990年8月,中央出台《开发浦东纲要》,明确提出把上海建成远东金融中心。这时候,上海和深圳开始争夺中国第一个证券市场的开业权。北京,已经被落在后面。一个插曲是:朱镕基在加拿大访问时,就宣布上海要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而且年底就要开张。这使得深圳变得被动起来。不过,深圳还是抢在了前头,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同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业。深交所开张的时候,中央还没有批,就用红布盖着牌子,仅搞了一个小仪式,宣布可以交易了,可想而知,交易单自然也寥寥。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了。而王波明自股市成型后,一直游离于核心圈外。他一直任职“联办”副总干事,以及“联办”旗下一揽子财经媒体的社长或总编,包括《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等。王波明如今为人低调,《财经》联席主编杨大明回忆说,他只接受过王安的采访,当时王是在写一本书。或许,面对自己曾经那么投入的一个事业成果——在风雨中跌跌撞撞成长的中国股市,王波明应是无语最好。这位股市的设计者之一,依然率性,骨子里依然崇尚勇敢,依然用漫不经心的神态,悠然于这几大财经媒体;叼着烟卷,擎着老茶杯,在烟雾缭绕里,怀揣着对激情的膜拜,继续打造他的梦想。

王波明。王波明担任广东《财经》杂志总编辑,杨浪担任《财经》杂志副总编辑,何刚为《财经》杂志执行主编,法蛮担任《财经》杂志副主编。

王波明财经杂志总编辑

王波明厉害。王波明,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专业,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曾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任职。1987年回国后,积极推动、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1990年代初,亲自组织和实施了许多重大项目的投资,开创了多项投融资先例,是中国投资方面资深专家和经济学家,现任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总干事、《证券市场周刊》《财经》社长。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纽约股票交易所。这一天成为金融界及实业界的噩梦。持续很久的牛市当天惊人下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骤跌508点,一天内跌去的股票价值总额是1929年华尔街大崩溃时跌去价值总额的两倍。混乱中,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被抛售。震荡也冲击到东京和伦敦。一个中国的年轻人观望了这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混乱。后来,有人称他为“华人圈里第一个目睹了‘黑色星期一’的人”。他就是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中的自发推动者。那时,他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在纽约交易所做数据整理员,满怀着年轻人的激情,雄心勃勃地期待开创一番事业。在这个年轻人眼里,“黑色星期一”背后的传奇性和神秘,远远超过了它的灰暗和恐怖。旁观者清,王波明对证券市场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觉得证券市场能为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大展身手。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成为他的理想之一。尽管历史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是,总有一些身影在历史远去的时候异常清晰。王波明即是其一。 1988年下半年,王波明和同是海归的高西庆一起,给高层写了封信,大意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在1986年已经基本完成,而城市经济改革刚刚开始,而城市经济改革,首先就是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因为在同时,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为主的政府部门,也开始探讨建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可行性。1988年9月8日,北京万寿宾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在这里悄然举行。这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创立的序幕。该会议是以国家体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体改办的名义组织的,名为“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当时,王波明刚从纽约股票交易所辞职回国大约两三个月,他也参加了这个会。当时到会的一共有一二十人,包括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中创公司总经理张晓彬、中农信公司总经理王岐山,以及时任外贸部部长助理的周小川等。多年以后,《证券市场周刊》总编方泉在一个讲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会议上,称他们是“年轻的有先见头脑的金融官僚”。该会议就如何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方面进行了讨论。当时,张晓彬介绍了他和王岐山共同草拟的建立北京股票交易所的建议书。会议对交易所应该设在北京还是上海,争论很热烈。会议之后,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编写材料,最后定下来由中创公司组织策划,提供经费和办公场所。于是张晓彬、高西庆、陈大刚和王波明等人,共同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也就是后来被简称的“白皮书”)。他们充分运用在国外的所学,搭建起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基本框架。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拿到了“白皮书”以后,很快就回复,表示要专门召开汇报会,这就有了1988年11月9日的“中南海汇报会”。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表示: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后来被总结为“民间推动,政府支持”。1989年1月15日,九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在北京饭店发起了一个会,讨论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筹备工作。很多国家级的金融机构也参加了会议。这被戏称为“北京华尔街会议”。“九大非银金融机构包括中信、光大、北京国投、中创等,最后确定,参与这个事情的公司要每家拿出50万元人民币,作为组建机构的经费。”方泉介绍说。这个机构就取名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后来又正式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成立时间是1989年3月15日,王波明出任副总干事,理事长为经叔平。 证券交易所应该建在北京还是上海?这是一个问题。1990年三四月份,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知道“联办”后,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并表示可以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成立了筹划交易所小组,尉文渊任组长。1990年8月,中央出台《开发浦东纲要》,明确提出把上海建成远东金融中心。这时候,上海和深圳开始争夺中国第一个证券市场的开业权。北京,已经被落在后面。一个插曲是:朱镕基在加拿大访问时,就宣布上海要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而且年底就要开张。这使得深圳变得被动起来。不过,深圳还是抢在了前头,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同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业。深交所开张的时候,中央还没有批,就用红布盖着牌子,仅搞了一个小仪式,宣布可以交易了,可想而知,交易单自然也寥寥。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了。而王波明自股市成型后,一直游离于核心圈外。他一直任职“联办”副总干事,以及“联办”旗下一揽子财经媒体的社长或总编,包括《财经》、《证券市场周刊》、和讯网等。王波明如今为人低调,《财经》联席主编杨大明回忆说,他只接受过王安的采访,当时王是在写一本书。或许,面对自己曾经那么投入的一个事业成果——在风雨中跌跌撞撞成长的中国股市,王波明应是无语最好。这位股市的设计者之一,依然率性,骨子里依然崇尚勇敢,依然用漫不经心的神态,悠然于这几大财经媒体;叼着烟卷,擎着老茶杯,在烟雾缭绕里,怀揣着对激情的膜拜,继续打造他的梦想。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财讯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国债协会理事《财经》杂志总编《证券市场周刊》社长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硕士。曾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任经济师,参与中国初期资本市场的建立,包括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筹建;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投资基金,从而开创了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先河;曾被世界经济论坛推选为“全球未来领导”成员。王波明作为证券市场的早期主要推动人之一积极推动、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

财经杂志王晓林

历经近40年的风风雨雨,现已发展成为有32个教学班、1400名在校学生的一所独立的高级中学。我校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丰硕的办学成果,曾被中央教科所课题组授予“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实验点校”,被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评为“规范化学校”。 学校由“普通高中部”和“国际教学部”两部分组成,位于理工大学北侧东方圣克拉小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k㎡,环境优美,设施现代。有教学楼9座,实验楼一座,有体育馆和报告厅,有学生食堂和宿舍,可提供食宿。在教学楼内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崭新的桌椅,现代化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这一切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中的学生与理工大学的优秀学子为伍,与先进青年为邻,时刻感受大学的校园气息,这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堪称一流。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现有专任教师119人,100%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中特级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15人;省级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2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9人;市、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14人;国家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两人;国家奥林匹克英语竞赛特等指导教师1人;国家高中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员1人。 中学特级教师(不全):王跃进、孙桂艺、李辛甲、金钟植、杨彦也享受特殊津贴人员:王跃进、马志科国家级骨干教师:李辛甲省、市骨干教师(不全):高俊生、李嘉、李满、朱晓东、赵希英、王晓林、孔凤君、冷静、李万义 学校秉承“中西融通、传承创新” 的教育理念,以使学生未来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重视学生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领袖气质培养,倡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实行国际化办学,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是辽宁省首家中美高中双学历实验学校。“中美高中双学历”项目合作高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欧文分校、河滨分校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堪萨斯大学、奥本大学、德州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杜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 普通班学生成绩(不全) 早在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就取得过令大连市教育界瞩目的成绩。87年高考有一个班级同学同时取得了大连市第一名、第二名、第十一名的优异成绩。94年高考六人达到清华大学录取线,35%的同学考入了重点大学。马延辉 2009届 考入清华大学。王剑晓 2011届当年高考以683分成绩成为大连市理科榜眼,并考入清华大学。杜天启2012届 当年在北大自主招生中获辽宁省文科第一名,并且是当年大连市唯一一位考取北京大学的文科生。穆宇佳2013届 校女篮队长,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精湛的球技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陈祎祺2013届2013年高考以639分成绩获大连市文科榜眼,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全宣美2014届 校长推荐北京大学提前录取。在《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培养状元的数量在辽宁省排名第十。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尤其是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都有理工附高学子的身影。 课外实践获奖情况(不全) 4人在“庆祝中国第五届科技活动周”辽宁三市百万青少年“希望之星杯”科技创新尊重知识产权大赛活动中被通报表扬。其中8人的发明通过申请,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201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创新实践大赛中,我校20多名同学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在“庆祝中国第五届科技活动周”、“辽宁三市百万青少年希望之星杯科技创新尊重知识产权大赛”等活动中,有37名同学获得了此次大赛的科技创新设计奖。在大连市2002年高中演讲比赛中王佳萍同学获得大连市演讲比赛第三名。陆平、李伟亮在“建设‘大大连’”征文比赛中分获一等奖。王兴强、尹斌、于昊、朱肖虎等在大连市英语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03年郭冠华在团区委组织的网页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金硕、于晓庆在大连市英语短剧配音比赛中获一等奖。2004年尹恒同学的小说发表在《大连日报·天天副刊》上。2005年赵宇同学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得三等奖。石博文同学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银奖。王诗钦同学香港国际大赛获小提琴最高奖。2014年语文报杯”全国语文作文大赛任美桐(国家级一等奖,指导教师郑育红)、高二三班石月昊(国家级二等奖,指导教师张杰)、高二四班张知墨(国家级二等奖,指导教师孙桂艺)等27位同学获得获得国家级、省级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我校国际班高一、九班的王嘉悦同学凭借《旅游》一文(指导教师曹娜)获得省级一等奖。 2015年张富淳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获国家赛资格,摘得辽宁省金牌。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作文竞赛、大连市生物竞赛、大连市英语竞赛、大连市高中演讲比赛、大工附高的学生频频获奖。 国际班学生成绩(不全) 梁展成(2011届) 麻省理工学院岳鑫 (2014届)哥伦比亚大学王聪灵 (2014届)哥伦比亚大学周博楠 (2011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陈泓霖 (2012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胡永成 (2012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刘健哲 (2012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刘安迪 (2011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程怡珺 (2012届)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林子美 (2012届)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吴秋言 (2013届)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陈青怡 (2013届)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李志雷 (2012届)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刘潜一 (2013届)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刘宇鹏 (2013届)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黄靖媛 (2013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谢智俪 (2013届)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慈云竹 (2014届)美国华盛顿大学史千里 (2014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哲栋 (2014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徐路瑶 (2012届)美国华盛顿大学王诗悦 (2013届) 美国Reed文理学院杨怡凡 (2012届) 英国剑桥大学韩铭钰 (2012届) 英国剑桥大学费一鸣 (2014届) 英国剑桥大学陈曦 (2012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郭晏君(2013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刘春瑗 (2013届)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王冬一 (2012届) 英国杜伦大学赖馨慧 (2012届) 英国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张蕾 (2011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淑慧 (2011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纪婷婷 (2011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俊 (2011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亓炳臻 (2012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回少祥 (2012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薛图 (2014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姜皓严 (2012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贾天琪 (2013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朱俞宣 (2013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吕玲慧 (2013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刘礼龙 (2014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胡雪伟 (2011届) 日本东京大学张莲 (2012届)日本京都大学吴宇光 (2012届) 日本京都大学 外语组: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在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承担了“高中英语学做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并且在2013年7月顺利结题。近年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竞赛中数十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多位教师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出版专著,编辑各种教学资料。 政治组: 一名特级教师,三名骨干教师。多次论文在省级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一人参与大连市高考模拟命题工作,辽宁高考时政热点和高考复习资料编委。一人次参与大连市2013年政治学科期末考试命题工作。在高考中 ,政治学科接连取得佳绩,在会考中,也保持高优秀率和全员通过的好成绩。承办了大连市政治学科优质课大赛,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语文组:充满文化底蕴和睿智的集体,现任教师13人。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2人。区级、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8人,大连市优秀教师2人,辽宁省德育标兵1人。数篇论文获市、省、国家级优秀论文和教研成果奖并发表,数节区、市、省、国家级优质课。 音体美组:师资力量雄厚,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和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本着“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的指导方针进行体育教学,同时校女子篮球队联系五年获得大连市冠军,并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中学生篮球赛。以培养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各大优秀院校输送优秀美术人才为宗旨,在王跃进校长的支持下,花巨资为美术班组建了美术资料库,建立了优秀的美术高考团队。 数学组:近十年来共发表几十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完成一项省级教研组课题;共有4节省级公开课,6节市级公开课。 化学组:8人曾获区、市、省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有中学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获奖者,有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多人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展示公开课、优质课。多名教师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奖。 历史组:多人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及论文。三人为省市骨干教师。 生物组:在国家、省级刊物多人次发表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参与高考教辅材料的编纂和出版。一人多次参加国家和市级公开课大赛并获得奖项。 物理组:多名市学科带头人。三名优秀班主任。其中一人曾主编《高考大综合之物理复习攻略》一书,参编《大连市新课程评价标准》。多人曾指导学生多人次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多人多次发表论文,并获得奖项。 地理组:4名骨干优秀教师。其中多人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优秀论文,一人参与多部教学用书及教辅材料编写以及大连市地理会考和高考模拟考试的命题工作。多次受到《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半岛晨报》的专题报道,多次为全市教师上公开课、演示课。 我校现有社团25个:文学文化类社团4个:海之星文学社、青禾记者团、七里香诗社、欧美文化社自然科学类5个:天文社、环境保护组、物理兴趣组、化学兴趣组、数学兴趣组艺术类5个: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梦之翼动漫社体育社团9个: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毽球社、羽毛球社、健美操队、游泳队、大同围棋社、楚汉象棋社科学技巧社团2个:推理社、魔术社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女子篮球队创建于2008年。2009年夺得大连市“枫叶杯”“辽师附中杯”等大连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冠军,一鸣惊人,后连续五年包揽大连市中学生篮球各种联赛冠军,成长中的理工附属高女篮突飞猛进,获奖如下:2011年在辽宁省中学生锦标赛上获得第四名2011年在“耐克杯”全国中学生篮球联赛(辽宁赛区)获得第四名2011年正式加入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成为辽宁省第二所中学生体育协会会员学校2012年,“李宁杯”全国中学生篮球联赛(辽宁赛区)勇夺第二名2012年,辽宁省中学生锦标赛获得第四名2013年7月14日-7月21日首次代表辽宁参加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高中举办的“第十届CSBA全国中学生女子篮球锦标赛”中进入16强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13年8月获得辽宁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2014年,第十届中国中学生体育篮球协会代表大会授予我校女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李东教练荣获国家优秀教练称号在素质教育的摇篮里,已经享誉省内的理工附高女子篮球队在追逐冠军之路上,一路高歌,不断超越,以更快更高的前进姿态,迈出辽宁,走向全国,冲向世界。

1998、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天津财经学院首届“课堂教学优秀教师”;2001年被聘为天津财经学院首席教授;2003年被评为天津市首批“教学名师”。爱好摄影、桥牌、养兰和旅游。“名片”为打油诗一首:“老六六,小教授。专不精,博不够。工农兵,涉未就。习下海,泳术谬。究真善,揣浅陋。屡碰壁,志依旧。”

  • 索引序列
  • 财经杂志王波明
  • 财经杂志社长王波明
  • 财经杂志总编辑王波明
  • 王波明财经杂志总编辑
  • 财经杂志王晓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