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当代美国研究论文题目

当代美国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当代美国研究论文题目

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一)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二)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 4、美国教育的衰弱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2、英语的学与教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三) 1. 中印关系新纪元 2. 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3. 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4. 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5. 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6. 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7. 《简爱》的圣经情书 8. 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9.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其它主人公之异同 11. 对嘉尔曼的偏见 12. 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13.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14. 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 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16.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17.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1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19. 《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20.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 21. 萨皮尔沃夫理论 猜你喜欢: 1.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2.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我是英语翻译方向的硕士,给你一些个人意见吧。美国文化很广,可以集中到某一点,比方说美国的青少年美化。因为很多批评家都在讨论的是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堕落,所以可以考虑这个方面。当然也可以把青少年文化再细分:亚文化(subculture),音乐摇滚文化,青少年语言表达方式(涉及到语言学了)等等。反正题目不能大,要能扩展开来。弄大了就不好收场了。还可以写亚裔移民怎样融入美国文化,美国文化的大熔炉(melting pot)形象解析,美国的政治文化,好莱坞电影文化。太多太多的东西都和文化相关,所以只要你感兴趣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往文化上靠。再说语言方面,那就太多了。我本身是学语言的,颇有感触。你可以写中英思维差异的对比,中文英文互译的问题,这些资料应该都是比较好找的。但是请注意的是:写语言或者语言学方面的东西往往需要定量研究,积累很多一手资料才能让你的论文可信,所以也是比较有挑战的。而做文化研究则不需要定量,可能需要定性研究,可就某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就行。希望你能早日定下论文方向。其实论文题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去把握住你想写的东西,祝好运!

米国崛起于20世纪上半叶

试论柯立芝繁荣背后的经济危机隐患与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当代美国结婚证书论文研究

中美婚姻家庭中妇女权益保障比较研究【摘要】妇女权益保护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谈常新的一个话题,虽然各国政府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都非常重视。但由于中西方国家体制、国情、文化及法律体系的不同,对妇女权益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对比将中西法律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进行概括和分析,从婚姻缔结要件入手,延伸至各种婚姻协议的效力以及扶养费确立标准等等,将美国的婚姻制度做了简要的介绍,其中也不乏我们可以借鉴之处。【正文】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共有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面对离婚率的不断攀升,有社会学家认为这是社会不稳定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体现,婚姻不再是决定女人一辈子命运的枷锁,当残酷的现实和憧憬的理想相差很远或非常不堪的时候,女性应当果断的拿出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涉外案件的当事人由于管辖连接点不同,比国内案件当事人多了适用外国法律的机会,面对这道重要的选择题,他们该何去何从?此处我们暂且以美国为例,从婚姻的建立着手,逐项分析妇女权益在婚姻各个阶段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一、婚姻缔结过程中妇女权益对比分析(一)美国在美国,一段婚姻关系的完整缔结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两个部分。实质要件包括须有行为能力、年龄必须在法定婚龄以上以及没有禁止结婚的近亲属关系等等。形式条件是,大多数州都规定,须在婚前进行登记获得批准并举行结婚仪式。各州的家庭法对仪式和登记官员均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新人在牧师等神职人员,法官或民事官员面前依法举行婚礼。结婚证书由主持结婚仪式者填写。在不同的州,结婚证书的有效期从30天至60天不等,如若在此期间没有举行婚礼,则需要重新办理结婚登记。通常情况下,有效结婚证书或婚姻记录证明都可以作为该段婚姻存在的证明。(二)中国我国采取严格的登记主义,即判断婚姻关系是否成立的标志是在民政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手续。我国从1994年2月1日起,就不再存在事实婚姻。同时,是否举行婚礼也不是判断婚姻成立的标准,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似乎只有举行完婚礼,两人夫妻关系的缔结过程才算结束,所以有不少夫妻是认为举行婚礼的日期才是新婚生活的开始。两者相比,似乎美国的做法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国人对婚礼的重视程度往往要大于对登记的重视,所以将婚礼作为纳入婚姻缔结过程也是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我国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提亲、订亲、送彩礼等传统,这些都是婚礼的前奏,可见婚礼在民间的地位。二、非正式婚姻中妇女权益对比分析(一)美国所谓非正式婚姻,是指一些不符合结婚要件的当事人之间的结合,法律网开一面,给予善意当事人一定的保护。在美国,非正式的婚姻包括,普通法婚姻(Common Law Marriage)、推定婚姻(Putative Marriage)、同居婚姻(De Facto “Marriage”)和不容反悔的“婚姻”(Marriage by Estoppel)。这些“婚姻”都存在一个共性,即缺少至少一个以上具有法律效力婚姻的要件。但是基于对善良第三人的保护,这些存在“瑕疵”婚姻中的配偶并非完全不享有普通配偶的权利。以“推定婚姻”为例,其本身是一种对真正婚姻来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障碍应当宣布无效的婚姻,但由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没有意识到障碍的存在,在主观上是善意的,故可将其推定为婚姻。承认“推定婚姻”的州有加利福尼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等等。与其他法定配偶一样,推定配偶可以申请财产和扶养权利,合伙关系的损失,个人伤害补偿,过错死亡利益以及对推定配偶他方的继承权。(二)中国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事实婚姻的终结,我国就不再存在任何形式可推定为婚姻的情况。凡是不符合法律要件共同生活的行为只能认定为同居关系,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虽然便于操作,但却可能有损部分“同居配偶”的利益。两者相比,美国的做法更加人性化但同时也给法律适用增加了难度。美国的“推定配偶”享有基本与法定配偶相同的权利。我国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夫妻,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几十年共同生活养儿育女却从未领过结婚证,如果有“推定配偶”这一制度将大大提高对这类妇女的保护力度。否则一旦发生“离婚”,只能按照解除同居关系进行处理,妇女权益旁落,加重了社会负担。再者,女性操劳几十年对家庭的贡献无法得以体现,感情上也难以让人接受。所以,适当放开“登记准入”政策对保护女性经济利益大有好处。三、无效与可撤销婚姻制度中女性权益救济的对比(一)美国和中国一样,在美国大部分州有效的婚姻必须是异性之间的结合,且必须是没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行为人达到法定婚龄并能做出正确的意思表示。《美国统一结婚离婚法》第208条对无效婚姻的情形做了具体的罗列。但在可撤销的婚姻中,除了受胁迫的婚姻可被撤销外,美国部分州法律还规定欺婚姻、虚假婚姻、玩笑婚姻也在可被撤销之列。一般来说,婚姻被宣告无效后,美国大多数州都认为当事人丧失了永久性的配偶扶养权和财产权。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需要被扶养的“配偶”只能享受公平救济的权利。但目前这一状况正在改善,越来越多的州意识到当婚姻被宣告“无效”时,有不少“配偶”面临很窘迫的生活现状,因此州法律对这部分人允许给予类似离婚者的“永久性配偶扶养和财产分割权利”,或者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这类需要救济的人,给予适当的救济途径。(二)中国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一旦被确认为无效,则自始无效。法律并没有提供可供救济的途径,无效婚姻的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分割只能比照同居关系进行处理。两者相比,美国为“无效”或是“可撤销”的婚姻提供了救济途径。鉴于婚姻关系中,男方往往在经济上占有优势,故这个制度几乎是为女性建立的,确保女性即使丧失了财产权利,但仍能维持基本生活。四、 婚姻协议中对女性权益保护效力的分析(一)婚约1、美国婚约是种很古老的法律制度,现在已经逐渐缺乏约束力,虽然婚约也是种契约,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人身性质而不能强制执行。但是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履行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包括感情、健康、名誉损失等。虽然有关违反婚约行为的规定在大多数州已经取消,但一方仍保有起诉他方欺成婚的权利。由婚约引发的还有类似于婚前赠与性质的界定,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婚前赠与是以结婚为条件的,在婚约解除时,该赠与物可以不予返还。2、中国民间有订婚的习俗,以给付彩礼或礼金等形式居多。和美国不同,订婚在中国没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悔婚,另一方很难就遭受的损失提起赔偿。但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0条之规定,如果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方给付的彩礼是可以主张返还的。两者相比,中美相同点是婚约均无强制执行力,但美国仍规定了几种存在赔偿的特殊情形,而中国则没有。但现实生活中,恋爱期间的女性可能会遭遇流产、名誉破坏、精神损害等等打击,如果没有制约措施,女性受侵害时申诉无门,救济途径缺失,只能助长社会上的不良之风,我国应尽快加强婚前及恋爱期间对女性的保护。(二)婚前协议1、美国美国的婚前协议内容相当宽泛,既可以包括对婚姻的期待和憧憬,也可以包括双方对各自婚前财产和将来婚后财产的产权归属和管理权的行使进行约定,甚至可以包括婚后如何安排工作和家务劳动。另外,夫妻性关系、双方的宗教信仰和是否生育子女也能在婚前协议中进行约定。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传统的婚前协议,是不能包括任何和离婚相关的条款的,否则整个协议都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但根据现代的观点,婚前协议中的离婚计划目前已经被一些州认可,但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其中,是否向对方完全告知其财产状况是一个必备条件。而是否公平则不作为协议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2、中国婚前协议在我国并没有很悠久的历史,《婚姻法》中甚至都没有出现“婚前协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婚前协议”受众人群数量正迅速增加中。。在一些发达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婚前协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涉外婚姻或第二次婚姻居多。虽然《婚姻法》没有对婚前协议做出定义也未曾就婚前协议内容进行阐述,但《婚姻法》却赋予了双方“约定”各自婚前财产及婚后财产的权利。但除了对财产进行约定外,其他条款如夫妻关系、相互义务、子女抚养等就未必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更不可能强制执行,如果将离婚计划包含在婚前协议中更可能导致协议的无效。两者相比,美国对婚前协议的尺度放的更宽,只要建立在“坦诚”的基础上,双方几乎可以畅所欲言,而中国的婚前协议则只侧重对财产的保护,内容较保守和单一。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份婚前协议:双方在美国加州登记结婚时,一并将婚前协议做了公证,公证的内容除了财产外,还包括将来如若发生离婚时所生子女的抚养权。此类协议在中国恐怕很难办理公证,更别说得到法院的支持了。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爱孩子,对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上也更为坚持和谨慎,如果能通过事先约定的方式将抚养权固定下来,则保护了女性的监护权也避免了日后的纷争,如果女性确实没有能力,法院也可以鉴于对子女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判归给对方抚养。(三)婚后协议1、美国婚后协议在美国也有一个从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现在美国大多数州明确规定,夫妻之间不仅可以签订契约,还可以对一方的违约要求赔偿。尽管现今对夫妻间协议规定的很宽松,但法院仍然不愿强制执行修改法定的夫妻间扶养义务的协议。婚后协议除了可以包括婚前协议外,还能包括分居、离婚后的财产和抚养问题。但是免除一些法定义务的无效。同时,有一部分州,不承认婚后协议中的有关离婚协议的效力,除非举证该协议有助于双方重归于好或者已经决定解除婚姻关系,该协议具有离婚协议的性质,才能具体规定有关离婚的细节问题。2、中国在国内,婚后签订财产协议的现象也有上升的趋势,但不能包含和离婚相关的内容,否则协议的性质将很难去界定。司法实践中,对双方已经签署离婚协议但没有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法院一般不认定离婚协议书中的内容,所以婚内协议切忌以婚姻关系的结束为前提。两者相比,美国的婚后协议承担了部分离婚协议的职责,同时还扮演了惩罚过错方的角色,而中国的婚后协议不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和婚前协议相似,夫妻之间关于忠诚义务的约定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如果能够有条件的认可忠诚条款将有效的提升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至少也对广大男性起到了震慑作用。(四)分居协议1、美国现在几乎所有州都认可分居协议,允许夫妻在律师的帮助下起草分居协议。当事人可以就婚姻财产和其他财产的划分、婚姻债务的偿还达成协议;还需要包括夫妻间扶养的方式、数额等等;子女抚养、监护等问题达成协议并得到法院的批准;除此之外,还有家庭住址的确定、保险范围、养老计划、退休计划、纳税计划以及其他与离婚相关的问题。分居协议经双方当事人认可后,如果经法院审查,发现有极其不合理的地方,法院可以要求双方进行修改重新达成协议或直接对财产分配和子女抚养问题做裁定。分居协议是可以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只有当没有充分告知对方财产状况时,分居协议可能会因诈欺,隐瞒或侵占对方财产而无效。2、中国中国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分居协议,这和我国不以分居为离婚必经步骤相关。两者相比,泾渭分明。美国之所以如此重视分居协议,甚至要通过法院的批准,是因为分居是导致产生离婚后果的一个过程。我国分居制度尚未建立,但必须加快对分居期间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因为在不少离婚案件中,分居期间的妇女儿童权益是个“三不管”地带,如果是女方独自和孩子在外居住,那么情况更为糟糕,经济拮据的不在少数。已经面临不幸婚姻的女性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实在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减少政府和社会的成本,身为配偶的一方怎么可以“独善其身”?尽快将这过渡时期的妇女权益保障归入到法律框架中来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五、 夫妻间扶养制度对比分析(一)美国扶养义务是指配偶一方对需要扶养的他方提供扶养费或者其他扶养方式的法律责任。美国扶养分为很多种,有婚姻期间的扶养、分居期间的扶养和离婚后配偶扶养。目前美国50个州均规定了男女平等的配偶扶养费给付制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大多数州都规定了强制配偶执行扶养义务的家庭费用的法规,根据法规,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对不执行义务者将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处需着重指出的是离婚后对原配偶的扶养制度,因为这是英美法系国家和我国在婚姻制度上一个很大的不同。美国的离婚问题可以分段处理,即婚姻关系、子女抚养、配偶扶养可以分别进行处理。有权做出离婚判决的法院未必有权做出有关扶养和婚姻财产的判决。尽管各州在判定是否给付配偶扶养费时,因配偶扶养的种类及各州的公共利益不同所考虑的具体因素有所不同,但总体差异并不大。(二)中国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不存在离婚后配偶扶养的情况。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法院会判决一方给予另一方适当的经济补偿。但这种非常态的经济补偿往往对因为离婚而导致社会水平下降的一方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两者相比,我国的法律规定显然有明显的差距。配偶扶养制度的空白导致很多女性离婚后生活窘迫。近几年房价涨幅惊人,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已购房者或房屋共有人,忧的是婚后参与还贷但产权与己无关的人。如果一旦发生离婚,只能分得婚后还贷金额的一半,相比较水涨船高的房价而言,这些钱恐怕只能应付租金而已。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支付配偶扶养费,如果这个制度能得以建立,那么不仅保障了广大妇女的经济利益,有助于改善她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妇女社会地位,更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人文精神和法治的健全程度。除了以上五点之外,美国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还体现在配偶权的侵权救济、夫妻间侵权救济和婚内强奸救济上。现在不少婚姻的破裂都是由于第三者的介入造成,对受侵害一方而言,其配偶权受到了侵犯,美国通过立法保护了受害方的配偶权,其可以要求第三方进行赔偿,这对遏止婚外情的泛滥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暴力导致一方人身受到侵害的现象在国内也屡有发生,通常情况下受害方只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即便是报警处理也得不到满意的解决,而在美国受害方除了可以向对方提起赔偿外,还可以通过法院签发暂时的拘留令、禁止令和其他的类似的保护手段来阻止暴力行为。不仅如此,受害人还可以要求施暴者提供扶养费,以保障其生活。通过和美国婚姻制度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它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几乎涵盖了婚姻的各个阶段,将各个阶段女性可能面临的问题都进行了罗列并配套了相应的法律,而法官在案件处理上也更多的关注案件本身的特性,而非简单的“公式化”处理,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我国在妇女权益机制的保障上,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现在我们虽然有了《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作为方向标,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法律规范进行落实。对于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应当尽快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法律制度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当加快步伐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完善的法律体系才是预示它日后发展趋势的关键。

是的,中美都有结婚证书。在中国,结婚证书是由公安机关颁发的,由双方签字确认后,即可登记结婚。在美国,结婚证书是由当地的结婚许可者,通常是一位牧师或官员,签发的。结婚之后,双方需要去政府机构登记,登记完成之后,双方就可以拿到正式的结婚证书。

美国的国土上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婚礼也千差万别。有热闹庄重的教堂婚礼;有在山顶上举行的婚礼,客人们光着脚陪伴登高;也有在海底举行的婚礼,客人们戴着氧气罐跟着入水。但婚礼无论在哪儿举行或怎样举行,总有某些传统的风俗。在举行婚礼前先要先订婚,然后发放请贴给住在附近的人和好朋友以及远方的亲戚。当一切准备就绪,就该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婚礼本身通常进行20至40分钟。婚礼一行人伴着结婚进行曲进入教堂。新娘手持一束鲜花和她的父亲最后进来,父亲要把她交给新郎。而新郎则要从侧门进入教 堂。当婚礼一行人聚集到教堂的祭坛前时,新娘和新郎互相表达誓言。常用的结婚誓言是:“而今而后,不论境遇好坏,家境贫富,生病与否,誓言相亲相爱,至死 不分离。”宣誓过后,二人交换戒指。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礼仪过后,通常会有宴会,叫“喜宴”。宴会给参加婚礼的人一个向新婚夫妇祝贺的机会。新郎新娘乘坐汽车离开教堂,汽车上装饰有气球,彩色纸带、刮须膏之类的东西。“新婚燕尔”几个字常写在汽车后的行李箱上或后玻璃窗上。新娘新郎从婚礼客人 撒下的雨点般的生大米中跑向汽车。小两口儿开车离开教堂时,朋友们常常开车追赶他们,不停地按喇叭,引他们注意。然后小两口儿就接着去度蜜月了。Wedd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vary as much as the people do. There are church weddings with a great deal of fanfare; there are weddings on mountain-tops with guests barefooted; and there have been weddings on the ocean floor with oxygen tanks for the guests. But many weddings, no matter where or how they are performed, include certain traditional a couple is married, they become engaged. And then invitations are sent to those who live nearby, their close friends and their relatives who live far away. When everything is ready, then comes the most exciting wedding itself usually lasts between 20 and 40 minutes. The wedding party enters the church while the wedding march[1] is played. The bride carrying a bouquet enters last with her father who will "give her away[2]". The groom enters the church from a side door. When the wedding party is gathered by the altar, the bride and groom exchange vows. It is traditional to use the words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do us part[3]". Following the vows, the couple exchange rings. Wearing the wedding ring on the fourth finger of the left hand is an old the ceremony there is often a party, called a "reception" which gives the wedding guests an opportunity to congratulate the car in which the couple leaves the church is decorated with balloons, streamers and shaving cream. The words "Just Married" are painted on the trunk or back window. The bride and groom run to the car under a shower of rice[4] thrown by the wedding guests. When the couple drives away from the church, friends often chase them in cars, honking and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m. And then the couple go on their honeymoon.注释:1. wedding march:婚礼进行曲。在教堂举行的婚礼,通常是新娘的母亲和新郎的父母先就座后,奏乐开始,牧师 向大家致意。接着奏婚礼进行曲,婚礼一行人进入教堂,新娘挽着她的父亲要最后进来。2. give her away:把新娘交给新郎。give away常用的意思是“分发、泄露、出卖”。但它也有一个专门的意思就是指“在举行婚礼时把新娘交给新郎”。如:Mary was given away by her . till death do us part:至死不分离。这是英语婚礼誓言中沿袭下来的一个固定用法(不用does)。就像人们常说的God bless you.一样,而不能说成God blesses . shower of rice:婚礼时撒向新人的生米。结婚仪式中很有趣的一项就是大家要向新婚夫妇头上撒生米(uncooked rice)。“生米”意味着生儿育女、多子多福,有祝福的意思。 婚前准备和新婚礼品男女结婚之前,往往好友都要来聚会。女青年们举行送礼会,其中以送厨房用品为最多。如送烹任参考书、水桶、咖啡壶、炒菜锅等。男青年们也为自己的朋友 举行一次欢叙会,并且声言只许男人参加,女宾恕不招待。在会上,他们可以共送一件比较贵重的礼物给新郎,然后追忆少年时的好时光,互相惜别,并为新郎成家 而庆贺,举杯碰盏,一醉方休。 欲向新婚夫妇送礼,应在接到婚礼请帖或在结婚日期公布后,便把礼物送去新娘家。礼物应用白纸包装,系上白绸带,附上自己的名片,还可以写上一句祝辞。 所送礼品多属花瓶、瓷器、餐具、床毯等日常用品。在送给新娘的银器或织品上刻上新娘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也是很常见的做法。如果严格按照习俗办理,婚前还要有一系列程序。先是举行订婚仪式,届时男女双方交换订婚戒指,把事前准备好的钻石戒指戴在对方的左手无名指上。这种风 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当时有些部落在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要交换用花环,以保证灵魂的结合。今天交换戒指,则象征双方相互承担的义务和牢不可破的感 情。订婚仪式后,就要为正式婚礼做准备,如印发请帖,展示结婚礼品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两家会亲,宴请亲友,布置教堂,预备男女傧相的服装等等。一切准备 就绪,婚礼的时刻便将来临了。 按照传统,婚礼之日,在走上教堂的圣坛之前,新郎新娘不能会面。婚礼之前,也不允许新郎看新娘的礼服。新娘须着雪白长裙,戴洁白面纱,以象征纯洁。 同时,新娘穿戴的衣物中必须包括有新的、旧的、借来的和蓝色的四种东西。旧东西,可以是新娘母亲穿戴过的衣物,蓝色的东西通常则是蓝色的吊袜带。整个婚礼活动从婚礼仪式开始。仪式一般在教堂举行,但也可能安排在家中或者旅馆的舞厅里。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宾客们分别坐在教堂走廊的两侧,女宾坐右 侧,男宾坐左侧,女宾前面是新郎父母,男宾前面是新娘父母。婚礼开始,新娘挽着其父的手臂,缓缓通过走廊向圣坛走去。他们的前后簇拥着着一式服装的男女傧 相和最亲近的亲友。这时,负责撤花的女孩走到新娘前面,从花篮中将一把把花瓣撒在走廊上。新娘父亲把新娘带上圣坛,便把她交给着深色礼服的新郎。接着,新 郎在左,新娘在右,面对牧师站好,由牧师为其举行传统的仪式。牧师将结婚戒捐戴在新娘的左手无名指上,在郑重其事地说完“现在我宣布你们二人正式结为夫妻 ”之后,新郎新娘便回到走廊上。整个仪式一般不超过45分钟。 仪式结束,新郎新娘手挽手在音乐声中步出教堂,参加婚礼的人们纷纷向他们抛撒米粒、玫瑰花瓣和五彩纸屑,向他们祝福.(四)婚宴 按照习惯,婚宴由女方家里举办,其丰盛程度,要取决于女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婚宴热闹非常,觥筹交错,碰杯之声不绝于耳。此时在座的每一位男客都可以亲吻新娘,这大概是西方封建时代的遗俗。过去封建地主在姑娘新婚前夕有吻她一下的权利。不过今天,也许只意味着新娘开始告别自己的青年时代,从此就要做一个忠实的妻子了。在精美漂亮的结婚大 蛋糕被搬上餐桌后,新郎新娘要手把手地握住一把刀,共同将蛋糕切开,二人先各吃一片,然后再款待所有的客人。有时人们还把小块蛋糕送给那些没来的朋友。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把几块结婚蛋糕盛在小盒中,让未婚姑娘带回家放在枕下,她便能在梦中见到未来的丈夫。结婚蛋糕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世 界上有许多民族都曾把新郎新娘分吃食物作为婚礼的重要仪式。古希腊客人们在婚礼上一同分吃拌有蜂蜜的芝麻蛋糕;古罗马早期的结婚仪式,也是新郎新娘先用蛋 糕祭神,然后再二人分吃。 宴会即将结束,新娘站在屋子中间,将手中的花束从左肩信手向背后年轻姑娘们抛去。据说,碰到花束的姑娘将成为下一次婚礼上的新娘。所以这时在场的姑娘 神态各异,腼腆的姑娘羞涩地躲闪,大方的姑娘则毫不顾忌地抢着去接花束。抛完花束,新郎还可以将新娘的吊袜带摘下来,向小伙于们扔去,抓住吊袜带的人就意 味着快要做新郎了。宴会在这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度蜜月 婚礼毕,人们欢送新郎新娘去度蜜月,这一场面充满诙谐和滑稽,与方才的庄重和热闹恰成对照。届时新郎要想方设法带妻子赶快离开,而那些调皮的客人则想出种 种新奇花样阻止汽车开走。他们有时把剃须膏抹在司机座前的车窗上,使新郎不得不下车来擦掉;有时把一串罐头盒挂在车尾,弄得叮挡作响。当汽车终于突出包围 困时,人们便在后面一阵追赶,最后在笑声中目送汽车远去。这种情景,象征着人们对新娘的爱慕,表现出亲人和朋友对新婚夫妻难舍难分的情感。此时此刻也正是 新郎显示自己有足够力量和智慧保护妻子的大好时机。 度“蜜月”的说法也有一番来历。据说度蜜月的风俗起源于德国的古条顿人。那时男女举行婚礼后,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旅行。同时每天都要喝蜜糖水或是蜜 酿成的酒,连喝30天不得中断,以示幸福生活的开始。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只是不用再喝糖水了。度蜜月的时间也未必恰好是一个月,或一定要到风景区去旅 游。这既取决于时间是否许可,也取决于男方是否有足够的金钱。因为同婚宴相反,蜜月旅行的费用要由新郎家负担。夏威夷人的婚札 夏威夷州风光旖旎,它是由海底山峦的顶巅组成的岛屿群,座座岛屿点缀在浩翰的大海中。这里的姑娘和小伙子都是划船游泳的好手,他们的婚礼也很自然地带 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散发着大海的气息。当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时,人们便一起来到海边,载歌载舞,欢庆一番。然后由男方挑出几名健壮的小伙子抬起新娘,女方选 出几位标致的姑娘抬起新郎,把他们抛向蔚蓝色的大海。于是新郎和新娘便一起挥臂斩浪,游向事先准备好的一只小船。他们爬上船去,向岸上的亲友们躬身致谢和 道别,婚礼在依依惜别中结束,小舟载着新婚夫妇在碧波中驶向度蜜月的地方。 印第安人的婚俗 最早的香烟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发明的。不过那时的香烟不是供人吸,而是印第安人奉供天神的祭品。在印第安人的婚礼上。新娘要用手拿着一把香烟,表示对神的虔诚。婚礼结束后,要把香烟丢弃,以示从此再不结交男朋友。 印第安人还把香烟视为怀孕的象征。当一个女性怀孕后,她就把香烟摆在醒目的地方。结婚周年纪念日西方人对于结婚周年纪念日十分重视。美国也不例外。他们为婚后每个周年纪念日都分别取了有趣的名称。第一年叫纸婚,第二年叫棉婚,第三年叫皮革婚,依 次下去是:毅婚、木婚、铁婚、铜婚、陶器婚、柳婚、锡婚、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一个名称,它们是:搪瓷婚、银 婚、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翡翠婚、钻石婚。其中银婚和金婚是两次隆重的大典。顾名思义,可以看出这些名称象征夫妇感情随着岁月的推 移,一年坚似一年,一年更比一年珍贵。在美国,每逢这些纪念日,夫妻常常互赠礼品,并说一些相互赞美和致谢的话,使对方感到欣慰。有的人甚至画一幅巨大的 图画,写上“感谢你与我同甘共苦二十年”等字样张贴在门口,妻子回家一眼望见,必然深受感动,使夫妻感情又增进一步。这种做法对促进家庭生活的美满是大有 裨益的。

婚姻跨国跨省跨星球 婚姻讲究的是爱到极限 与身在何方无关紧要吧

当代美术现状研究论文

建立系统的创作理论 郑工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11-03-02“十一五”期间中国美术研究现状基本分析 郑工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论文化立场及创作的“取向”——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刍议 郑工 【期刊】艺术评论 2010-10-04从“印象”到“影像”——兼及新中国六十年油画的当代问题 郑工 【期刊】荣宝斋 2010-08-15中国当代漆画中的图像与技术 郑工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5-15“民族复兴”中的新中国油画创作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9-05-15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论述 郑工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2-15“父”之为父——石鲁《转战陕北》一画的图像学分析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8-09-15“美术理论批评化”的困顿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8-03-15问题域、核心概念与话语谱系——有关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的研究方法 郑工 【期刊】美术研究 2007-11-15细节:偶然的和必然的——谈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写实性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7-02-28论吕澄的“‘生’之扩充”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6-07-30中国画学“传统论”——传统的认定与批判之二(下)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6-07-20中国画学“传统论” ——传统的认定与批判之二(上)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6-03-20中国画学“正宗”论——传统的认定与批判之一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6-01-20“去政治化”的后谎言时代美术的趋向及其影响力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5-12-10诗书画印古韵浓——《潘主兰国画》序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5-07-20自由的维度与限度——论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运作与“刘令华现象” 郑工 【期刊】文艺研究 2004-03-21人间正道是沧桑——访美术研究所四位学术老人陈志农、王树村、华夏、毕克官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4-01-10不在形迹:“自我”的沉迷与体验——关于中国古代书画的哲学笔记 郑工 【期刊】文艺研究 2003-11-20美术理论的学科概念和学科建设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3-03-10维护与拓展——中国美术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述评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3-02-10在重返经典的途中——论黄坚的“逆动”与“超越”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2-09-20论社会主义美术对民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2-03-10在文化整体互动关系中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1-05-15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 郑工 【期刊】艺术探索 2001-04-30自设与自叙的中国现代美术 郑工 【期刊】艺术探索 2001-04-30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理论视角及分析图式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0-09-15中国现代美术三大学派的文化整体观 郑工 【期刊】美苑 2000-05-20“闽习”与“闽派”之辨 郑工 【期刊】美术研究 2000-05-1520世纪中国美术的“文化眼光”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0-01-15“闽习”与“闽派”之辨 郑工 【期刊】东南文化 1999-12-10生命的远行——王肃健的西藏之旅与西藏组画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1999-11-15闽东畲族家居建筑的调查与研究 郑工 【期刊】装饰 1999-10-15杏花春雨看江南——浙江八人画作点评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1998-03-15读书·作画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1996-08-15明代曾鲸绘画研究二题 郑工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4-02“解衣般礴”引论 郑工 【期刊】美术 1988-08-28

一 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概念反映 艺术—名词,可以作宾语 设计—动词,可以作主语 偶然在《苏大艺苑》报上阅读了一篇“艺术是我,设计是他”的文章②,其中所表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艺术与设计两个概念的区别和含义。从而也使我部分的明确了作为艺术和设计的模糊认识。早在几年前(或者说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的艺术工作者已经针对这两者之间关系有所争执,到底设计是不是艺术,设计和艺术能否同一而论的观点一直也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美术观察》也曾经围绕这一问题作了的讨论。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工艺美术界对“装饰”、“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实用美术”、“艺术设计”等概念的逐步过渡和划分,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对艺术与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有人说设计本身就是问题,而艺术不需要解决问题。这个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分歧,与“艺术是我,设计是他”有同工之妙。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在何方呢?又该如何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呢?在这篇文章中,本人斗胆谈一下自己的认识,虽然有兔子谈论死亡的嫌疑,但还是要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本人就三个概念:“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和“艺术与设计”谈一谈看法。在英文中我们很难看到“Art Design”或“Design Art”,而“Art and Design”倒是用得很多,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美国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Columbu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等。如果照国外的说法应该是“艺术与设计”较为准确。由此看来国际上将艺术与设计并列而立,体现了两个学科领域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特点。在这里,艺术涵盖了美术、建筑、戏曲、影视和音乐等等的大艺术范围,设计则包括了从手工艺到工业设计的所有设计范围。这样的名称涵盖较广,也比较合理。而且在英文中“Art与“Arts”也有微妙的解释,西方院校名称中采用的大都是“Art and Design”,而不是“Arts and Design”,实际上在英文里“Arts”体现的是手工艺而不是艺术的多种类。当然,中国自有中国的国情,也不必一切都要以直接翻译过来为准。 (参考: 《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思考》,蔡军 ) 对目前我国对“艺术设计”的说法,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对“艺术与设计”的简称或模糊化思维,省略了其中的“and”,这种方式比较概括,但对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表达不明确。一种则是在当前中国特定阶段,设计教育者们对设计的“国情化”解释。所谓“国情化”解释,是在人们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上,对“设计”的定义缺乏全面理解的情况下,在“设计”前面加注“艺术”二字,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一概念。然而在“艺术设计”一词中,“艺术”只是定语,它本身成了对“设计”的装饰。同时“艺术设计”还是对过去“装饰”概念的最好演绎,比如过去的室内装饰系就改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从更深层看,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当代一批工艺美术界学者们对设计的认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工艺美术,没有设计,所谓设计只不过是“现代工艺美术”。虽然这一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但认为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部分,要将其纳入“设计”范围还不如称其为“设计艺术”为好。 这只是从单独层面上划分,对直截了当的采用“设计”这一概念具有严重的妥协态度。忽略了设计艺术基因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催化和促进作用。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虽然常常被当作同义术语即使在一些正式的学术讨论中也常被交互使用,但要研究设计艺术,首先要追寻即成事实的真相,但在我国的文化含义中,设计艺术有相对的界限,那界限可以涵概精神的艺术和物化的艺术的领域。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实的存在方式,他同人的视觉思维、审美观点、生理需求一样,贯穿于艺术作品创造的始终。从古到今,从原始到成熟,在发展形式上,属于时间维的纵向状态,趋向于潜伏期。与设计艺术相区别,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属于空间维的横向状态。趋向于爆发期。可以说当设计艺术处于空间维的横向发展机会中关注的越多,受重视的程度就越大,那么潜伏期也就相应的爆发,其实目前我们所处于的中西文化的碰撞,正是设计艺术的发展爆发期,也正是为什么会产生艺术与设计的争论的原因之一。 二 从早期的设计与艺术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今天所承载的任务 艺术为我——十分个性的自我表达行为。 设计为他——立足于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③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原始时代大多数人工制品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这一时期的人工制品大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的,着重考虑的是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可用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中世纪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可以说大都体现在建筑上,而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教堂建筑,它综合了诸类艺术。教堂建筑中所使用的彩绘玻璃、祭坛画、壁画、复制画及佛像、雕刻、曼陀罗等,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同时也被当作一种符咒、信仰的对象。此时的艺术和工艺与生活之间始终是不可分离的一体。 人类生产和创造活动中,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赋予物品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这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持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设计与艺术开始分离走向互有区别的两个独立体系。但无论从设计或从艺术发展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达芬奇,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雕刻家、建筑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工艺师等。同一时代的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属于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的全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工艺在分离的同时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时间维和能量态在共同的空间行为下,艺术逐渐转变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尤其在所谓多元化的今天,他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一种意识表现形式。(甚至不乏一些伪艺术打着艺术的旗号所作的一系列的艺术的艺术)既然是意识就需要表现形式的存在,这也就客观的要求受众群体的存在通过两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产生艺术的共鸣。从而进一步的深掘人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把它释放出来。说的明确一点,就是这种声音就是感情,释放这种感情就是的解放思想。不管这种思想是中庸的、颓废的、条件的、压抑的、痛苦的还是激进的、进步的、偶然的、兴奋的。都是形成人类感情的一份子。使个性寓于其性之中。没有个性也没有其性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一提到“个性”人们也许就会直观的认为是艺术家应具有的天性,或天赋。没有个性的艺术家只被人称作行家,匠人,甚至难登大雅之堂之说,这样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盲目的追求个性,以怪异、有邪,有意识的人为的结果不能寓于共性之中的个性,不能算是艺术行为,这是生理上的问题,是医生要解决的,在艺术上是没有出路的。 记得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著名画家史国良在一次聚会中其中有位风格怪异的女画家(听说还很有名气)带着她的女儿,她女儿当然长的很漂亮。于是她笑着问史,说:你看我女儿长的漂亮吗?史说:“就像你的画。”当时那画家便一脸不高兴。从这当中不难看出这位女画家所谓的绘画语言是什么了。她是在为别人而自己,是哗众取宠,是顾弄玄虚,其中不无炒作的嫌疑。艺术为我而他,为共性而个性,从而达到人类精神升华,这才是艺术的真正目的。 画面(或场面)效果空洞的追求视觉效果,受众者只是承担了一份凑热闹的角色,我想这种艺术家们的追求的个性也就很难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更不必说艺术的共鸣了。 艺术是我为他,设计是他有我。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都有其使用价值,在艺术上也同样如此,只是价值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艺术作品的价值是通过使用价值来实现、完成。艺术的使用价值就是作品受众时产生的时代共鸣过程或认知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反映其价值。即无价值的存在物。艺术只为我,设计只为他。单方面的体现,很难做出对艺术和设计二者各自的独立概念。事物是矛盾的,在矛盾中寻求统一,方为万物发展根本。古来中国主张“阴阳互补”方可万物归一,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设计在我国是近二三十年来才出现的名词,以前,称之为“经营、布局、营造”。前面我曾提出了设计是解决问题,设计本身就是问题,说白了就是解决人类生活的问题,是为他,--为目标群体。因此要想做出设计就必须了解市场、了解科学、了解目的群体。单凭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加上设计者的个性思维和设计提炼,即为他而我,合二为一。否则,只为他没有我,那么,我想信市场上、生活中的一切设计只会产生一个模式,缺乏变化性。正因为艺术上的为我而他、设计上的为他而我的存在,才有人类精神的丰实。知识结构的多元,生活才尽可能的丰姿多彩。 三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进化论---西方思辩文化的十字架 循环论---东方中庸文化的太极图 艺术的发展苟合于文化的发展,众所周知,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人们的认识论依据和行为的不同。中国的文化在大一统的中庸思想里面潜伏了几千年,道、儒两大思想主使着东方文化主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这种原始认识论在“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模糊逻辑方法中得到精确的认同。完成并履行着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循环论。这种生死轮回的思想,不正是古代乃至近代唯心主义艺术论的动力之源么?艺术发展随着时间维的运动循环向前发展。应和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图形1中的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草创期,接下来是成熟期、升华期,最后回到式微期。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轮回。这是丛剖面形式上来分析,但我们的古人更为馄沌,把这种言、象、意的结果--自然转接的的弧线组合成无始无终的太极图。如果说太极图是东方文化的徽标,那么西方进化论文化的徽标可以用十字架表示,这种象限式的思维方式恐怕很难说明新老历史交替再轨迹上的决定论,对于习惯于东方“球体说”的人来说是难以适应的。然而有得必有失,有失方有得,象限论通过形式演变和坐标式的直观框架。揭示了文化发展过程的历史象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又只能在人的自身活动中得到理性的答案。设计艺术在西方的最早形成与发展,正是这种理性答案的结果。人们在理性的基础上看待艺术创作,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的在这种历程、过程和活动中感应、寻找某种确定不变的终极因素。这种思维方式,在“球体说”的文化环境里,人们不会这样考虑,也不愿去考虑。这样,在一定历史意义上说,西方设计艺术早于我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把二者放在同一界面上比较,循环论看到的是运动的相对性,这种两维的运动反映在一维中是同向的,也可以是异向的,这种意识形态只能被人们的直觉感悟,主客观的关系是体验的,不规定的,带有唯心主义的成分。进化论看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十字交叉的图形,就映象来说,对立面很明显的不可调和的出现,既有上升,又有下降,既前进,又后退。这种绝对永恒的运动属性,必须用理性的思辩来把握,主客体的关系是规定性的,肯定的。物质和意识之间,再这种进化论的驱动下,变的清晰,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色彩。唯物主义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种意识动态量的反作用,目的就是立足于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即设计,一种具象的,容易被逻辑感知的基因基因。 在古老的东方文明中,从未出现过物质与精神这两极对立的哲学。印度的梵的统一,中国的阴阳与道的对立统一,成为思辩的主力。对于梵与阴阳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也没有这种要求。通过进化论和循环论这两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简单做出对文化本质的理解,一般来说,东方人重感性而西方人重理性,这也是近代科学都出自西方的原因之一,西方人喜欢用统计、计算、归纳、演绎或综合来分析事理,而中国人偏爱吟诗作赋思维无边联想,以求感性收获。但有一点我们要承认,虽然没有这种要求,不能说明就没有这种意识的存在,只不过是没有形成条文、形成体系记录罢了。以下部分的分析也许可以从中看到这种基因的存在。 四 设计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纵横关系 艺术—--最初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加工而成的“设计”。 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 看了上面这两句话,你也许还不会感觉到艺术与设计之间的互补关系,要知道,不论是艺术还是设计,它都是为人的艺术和设计,贡布里希曾说过这样一句极端的话:“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有的只是艺术家而已。”(《艺术的历程》)毋庸置疑,艺术的主体只能是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艺术史的规律只能是艺术家参与艺术、干预艺术的规律。不论是在洪荒时代的原始艺术,还是在现今文明时代的现代艺术,都是建立在人与人、时代与时代、人与时代的共通共融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位艺术家能代表其所处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受时代政治、经济以及艺术家自身的局限因素所制约,毕竟,艺术不是无目的的产物。从最初的艺术动机可窥一斑。从人类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开始,艺术审美性便随着第一件工具的创造体现出来。砍砸器、投枪、骨针、兽皮衣裙、陶器等等大多数人工制品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现在仍把人工制品和手工艺品统称为装饰工艺)。但这一时期的人工制品大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的,着重考虑的是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可用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冶金、造纸、印刷、纺织、航海、机器工业直至现代的电子工业的逐步产生,同时反映在艺术上的也是轰轰烈烈的变革与创新。因此,在不同的时空态的质点上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设计”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和“都市设计”的概念为人们所熟悉。因此,纵观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设计与艺术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与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的新融合,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对产品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功能性,艺术与设计必须完美地结合。 以上是从纵的方向来看,那么从横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在现今的艺术时间维上剖一个截面来研究一下。 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是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基础上着眼的,基因与媒介、观念与形式 、感觉与表现、主体自由化与客体自由化等等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动态表现。屈指可数的八大艺术分类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这些联系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犹如发酵粉一样,伴随引发着艺术动机的草创、成熟、升华。在时间维和能量态的共融交替下形成共通的意识形态,在这里暂且把这种意识形态叫做艺术的血缘关系,或基因关系。它是非物质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如果说的明确一点,这种基因感觉,就是设计因素的关系存在。他表现在艺术形态上就是设计艺术,表现在思维上就是设计理念。 图中独立的圆代表一门艺术门类(为方便识别起见,用三个表示),但是每一种艺术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种环环相扣的存在形式暗示了艺术与艺术之间的暧昧关系。在认识、伦理、审美三种存在方式所构建的整个文化格式塔中,同样也可以解释这个暧昧关系。我们的认识角度要从组成艺术品的物质材料开始,这是表象的,直观的存在,如绘画中的颜料、纸张;建筑的石材、木材、钢材的结合;影视的声、光、电等等,所以在这一物质材料的角度上是独立存在的,是以具象的形式存在,是可以被视知觉的或听知觉的,但是看到这里,我们依然还不能说明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现在让我们继续望中间看那块最小、也最集中的部位---审美角度. 马克思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型的”,④这一论点既包含了肯定美的客观存在,是熟悉的:又包含了人是按照美的客观法则和规律去创造这样一种即唯物又辨证的思想。是陌生的.这种即熟悉又陌生的体会,恰当的揭示了具有现代因素的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对于具有再现因素的优异作品可以产生某种审美经验的感召力.,所以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作为欣赏者,经常触及再现性以及典型化的艺术所带来的特殊的审美动情力.这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经验感知就是潜伏在内心深处的美的作用力表现。是属于人的自身因素。 这种是抽象的,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层次和心理经验感知的,不同的人文层次产生不同的经验感知。但是,这个过程同样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够维系艺术形式成立的技术手段,这也就是我们主要所谈论的伦理角度。伦理角度上可以看出它包含很多方面,是最不稳定,也是最复杂的部分,它是一种能量态因素,对不同的艺术分类产生不同的能量,为艺术的再生输送新鲜的血源。它是无形的,但又指导着有形的存在,它是有形的,体现着一种无形得力量。每件艺术品或多或少所包含的这两种作用,起到一个传乘精神与物质的功能。一个立足于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功能。 但要研究设计艺术,首先要追寻即成事实的真相,但在我国的文化含义中,设计艺术有相对的界限,那界限可以涵概精神的艺术和物化的艺术的领域。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实的存在方式,他同人的视觉思维、审美观点、生理需求一样,贯穿于艺术作品创造的始终。从古到今,从原始到成熟,在发展形式上,属于时间维的纵向状态,趋向于潜伏期。与设计艺术相区别,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属于空间维的横向状态。趋向于爆发期。可以说当设计艺术处于空间维的横向发展机会中关注的越多,受重视的程度就越大,那么潜伏期也就相应的爆发,其实目前我们所处于的中西文化的碰撞,正是设计艺术的发展爆发期,也正是为什么会产生艺术与设计的争论的原因之一。

关于中外美术院校之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周浩然黄婵(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中外当代美术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社会与艺术本质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的现状, 尤其是俄罗斯美术教育,对我国美术高等教学进了改革的设想,期望能给予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中外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文章编号1671-0703(2010)10-198-03由于我国“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现代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无论是从其名称还是其制度来看,都属于西方的“舶来品”。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影响,虽然在美术改革期间,我国美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是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仍因循守旧, 学生依然在进行所谓的技术、技巧方面训练,很少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的艺术成了少数人的“技巧”,这种趋势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中外最著名的一些美术院校的研究,试图通过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我国的美术院校从八大美院到综合性大学的美术学院或者美术系,美术课程的设置大同小异,除了必修的政治理论以及外语等,在专业课上主要开设艺术史论、美术学、各种设计专业,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等课程。如上所述,技法、技巧的训练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一到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辅修,目的是学习巩固一些基础知识。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美术学、设计、史论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创作课几乎没有作系统、整体地安排,大多数学院只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进行毕业创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创作少之甚少。当然比较可观的是创作形式现在相对比较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饰画、多媒体可以全面地运用。优点是相比以前丰富了形式,但是缺点依然存在:对于审美规范、审美的标准莫衷一是。对于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几乎在学院难以推广,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大憾事,学院派排斥民间艺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艺术史论等课程普遍开设, 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开设时间过短,教学模式的僵化等原因,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每周一到两节,学生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甚至只是简简单单地应付考试,所以面对艺术以及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言之无物甚至不少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能机械地做选择题。加之学生亲临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同时学生外出写生、实践的机会非常少,缺乏文化内涵、缺失艺术标准、匮乏源于生活的元素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所谓的到实践中去,也成了一种简单的形式。本应该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敷衍了事,甚至有的直接弄虚作假,从而实习失去了实践的真正意义。虽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这点,集中安排学生实习,但由于实践基地匮乏,实习学生过多,部分学校老师的片面追求完成任务,最终也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俄罗斯美术高等教育现状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国立美术学院是俄罗斯最好的美术学院,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美术的最高水平。美术学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从事严格的美术专业教学活动和培养俄罗斯一流的美术家。主要有绘画系、建筑系、雕塑系、版画系和美术理论系。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等课程。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色彩教学(主要指油画)是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从大一到毕业都有。一般是早上9 点至11 点进行素描教学,在短暂的午饭时间后,接着进行色彩方面的教学,下午3 点至5 点又是再次素描教学。素描教学活动主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199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圣彼得堡漫长的冬季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室内教学。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 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而在绘画材料上也非常广泛:从炭笔、木炭条、炭精棒到俄罗斯特有的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包括色粉笔、蜡笔等。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以及一些“非艺术的艺术”尝试。教学大纲是高等美术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这也和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传统息息相关。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其中,他们对中国这种绝大部分的室内教学也曾提过建议,因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而不同于俄罗斯。所以他们建议我们国家的美术院校学生,应该把素描、色彩教学更多的集中于室外,感知大自然最纯真的艺术。每年6 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列宾美院还和各地美术院校进行交流,互派学生,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三、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始创于1339 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1562 年正式建立。他们在学院门类较多,有艺术视觉学院、应用美术与设计学院、交流与教育学院、裸体学校。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上课是丰富多样的。学院安排的课程宛如宴席,学校会统计学生的“消费”,如果达到学校的标准,就准予考试和毕业。学校平时上课时间很多,艺术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当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表达和涉及。学校会安排很多活动、画展开幕、电影会、讲座,等等。作为一个学生,必须除去上课之外还得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各个场所里,这些场所里面有学校的签名单,签名表明学生参加了,然后一块汇总到学院或老师,然后老师和学院再评估学生吸收的养分够不够,作为依据评判、考核学生。表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动画设计、行为艺术、灯光、理念。在这里一切都是开放的,当然日常的固定上课也是必须的,不过课程会分布在佛罗伦萨各个地点,如博物馆、当代艺术馆、画廊等等。在考试上,每次考试大概有3 名以上的教授在场,然后出示作品、问答、表达观念,教授再讨论、评估、给分。主要考察各个方面,如学生参加课程以及活动次数的多少,学生艺术作品的层次,对艺术作品理解的观念等。另外,学院的老师也非常严谨,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让学生很难“走后门”,蒙混过关。四、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法国在美术界最知名的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该校除了美术、油画之外,还开设有雕塑、计算机图像与录影图像等专业,学制5 年,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DNSEP,国家承认大学四年级文凭(homologubac+4)。学校里传授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技巧与理念,目的是培养高水平、多能力的艺术家。学校有1/3 的学生是外国学生,这使得各国的艺术得以充分交流,并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艺术水平。学生在画室中工作,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教授指导。学生在素描、油画和多媒体3 个方向中选择1 个或多个专业。第一年学生要完成4 个学分,其中一个由教授指定,两个是绘画技术,另一个是艺术理论。学生在5 年内要修完12 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包括1 篇论文和答辩。同时学校招生非常严格,700 名考生中只有150 人被录取。要求上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8~24 岁之间。首先要提交自己的作品集,作品应在20 份左右,其中至少10 份为原作。在通过对作品的选拔后,学生还要经过3 个考试:实物素描、对一件作品的文字描述与评论、面试。学校接收资格入学,如果考生不到26 岁而且已经完成了大学二年级的学业,那么可以向招生委员会提交自己的作品集,学校根据学生作品的水平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中选择一个适合的年级。五、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自从1768 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237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院并称世界最杰出的四大美术学院。皇家美术学院表示有意申请的国内外学生必须具备绘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200画、雕刻、数码印刷或摄影专业的学士学位。该校是英国提供这些领域三年进修课程唯一的艺术学院。有数据表明目前该校仅有一名华人学生就读。进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所学校所开设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以及相关门类。他们追求在于不同寻常地表现在它的艺术并置在一个特定的设计环境和设计在艺术环境。艺术和设计的原则,是对知识的进步,他们的关注到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流程并认为知识可以产生信念。他们的学生通过分析和问题回答获得奖学金。在学校里,他们不断试验和艺术品和设计创新例子,注重发展的基础项目的研究,鼓励跨学科学习,以促进了快速增长的研究实效。以上是该学校的总体理念。学校的师资要求也很高,绝大多数全职教师,在大学里首先是专业艺术家和设计师。正是这种高要求,在他们学校,作为艺术和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认为,只有不断拥抱和不断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够将他们的学术工作向前推进。学校每年提供各种讲座,研讨会,大师班,以及个别辅导。他们包括前著名艺术家,设计师,来自在国际舞台的全国知识分子和商界人士会来到大学,因为他们喜欢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认为学生会从中找到灵感,并受益匪浅。这所学校正是采用这种高强度,同时也是高度自由的学习、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学制成为世界上最短的。六、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设想了解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旨在为我国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推进我国美术高等教育。针对我国当前美术高等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艺术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晓”这个表面层次上,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艺术时代语言、造型特点,分析画家的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创作,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2、关于绘画题材、内容,我们更应该关注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非造型艺术,这是一个真理性的共性。3、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甚至一味地陷入单一化、重复化的教学模式中,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通常是闭门造车,形成一种人为的封闭环境。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厚古薄今,但也不能反之。我们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造型的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对于诸如素描、色彩、速写等,我们除了关注其本身的语言外,更应该注重其精神表达。这些应该不只是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比如,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又如雕塑、建筑等,我们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手法、技巧外,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好的范本,去粗取精,而不是一味地走“样式主义”路线,同时也不是盲目的创新。应该体现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正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总的说来,作为美术专业大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生活的,有价值的特性。(2)对造型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艺术世界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4)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文化和艺术高度统一。4、应把传统民间艺术列入必修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5、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美术高等院校与各种艺术单位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社会的艺术需求,相应调整学习的教学思路和方向。6、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熟练的美术技能,才能将其所学传道授业。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参考文献:[1]邢莉.自觉与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李平.俄罗斯学院派素描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3]孙韬,叶南.涅瓦回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

当代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2. 女性作家的共性 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流派研究 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 19. 超现实主义 20. 魔幻现实主义 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 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我们要怎么选择美国文学的题目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3.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4. 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5.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6.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7.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8.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1.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2.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3.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5.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7.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论劳伦斯《虹》中的异化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悲剧结局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3.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4.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5.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6.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7.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9.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10.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1.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2.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3.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4. 女性作家的共性 15.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6.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7.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8.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9.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20.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21.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2.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3. On tragic Beauty 24.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 Sister Carrie 25.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merican Writers During World War II 26. 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27. 论Virginia Woolf 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在某一作品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4. 关于文化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论文题目即文章的题名,题目犹如“文眼”,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管窥英国人的婚恋观 2. 浅析永别了武器的艺术风格 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金钱与婚姻 4. 通过《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三个金币》比较 5. 弗吉尼亚.沃夫与丁玲的女权主义思想 6.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仇 7. 浅谈《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的风景和种族文化冲突 8.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呼啸山庄中的环境分析 9.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10. 简爱的双重性----简爱眼中的女权主义与平等主义 11. 《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12.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乱世佳人中两位女性之对比 14. 苔丝悲剧及其成因 15. 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性格分析 1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17. 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意识 18. 儿子和情人中人际关系探讨 1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20. 黑暗的召唤--分析《麦克白》中女巫及其预言 21. 论《飘》的社会价值及斯嘉丽人物性格 22.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资本主义倾向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 2、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3、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 4、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 5、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6、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 7、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8、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9、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10、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 11、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12、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 13、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 14、清教与美国文学 15、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16、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17、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特点 18、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19、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20、《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 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3. 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 4. 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5. 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6. 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 7. 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8.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9.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 10.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 11.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 12.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 14. 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 15. 《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 16. 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 17. 《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18. 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 19. 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 20.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 21. 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中国当代论文题目

· 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五)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白鹿原》中男权宗法世界里女性生存困境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渡船”意象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女性分析论《啼笑姻缘》中沈凤喜的女性悲剧命运论阿城《棋王》中的“道禅”文化意蕴

中国精神的论文来帮你解决,专业,包满意 。

抱歉,偶大学时是学数学的,汉语言毕业论文确实不知道如何写。但我想,道德即文章,用良知去做文章便好。一个进步的时代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有一种积极的主流,如何通过你的手敲击键盘,用文字的力量去唤起向上的精神、引领积极的主流,便是我们习文的责任。唯有民魂最可宝贵,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唤醒民魂。相信自己,静下来,用心写好你的毕业论文!加油!

  • 索引序列
  • 当代美国研究论文题目
  • 当代美国结婚证书论文研究
  • 当代美术现状研究论文
  • 当代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 中国当代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