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教师指定,内容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比如写影评必须是当场看过的电影之类),“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拟出的几种模式。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小孩子说大人话,缺乏儿童生活气息,创新意识少有。许多场合的作文教学成绩,只以“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获奖或发表过多少篇学生习作”来定。这样出现了一种假象:有作品获奖或发表的学生,作文水平并不一定高。有的作品被“辅导者”修得面目全非;或者干脆是只要你肯伸出“友谊之手”,什么样的东西都能有奖。作文中出现的“编、抄、套”和“假、大、空”的现象不少,而学生心里却不明白,自以为作文学得不错了,已达到了发表水平。这种局面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怎样教学作文,才能让学生乐意写作,写出真实的优秀习作?本人认为可试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引导观察,获取大量写作素材
有一种体会:只要是孩子认真观察过的事情或地方,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很出色。比如:国庆节带孩子游了一趟北京,回家后她一连串写出了七、八篇优秀的游记:“游天坛公园”,“游颐和园”,“万里长城八达岭”……叫人看了欣喜万分。孩子不光是有内容可写了、会写了,还增强了审美的能力。
有一句名言叫“江山如画”,的确,大自然很美,祖国处处有如诗如画的胜境。只要让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提示或引导学生做个观察生活或大自然的有心人,就会陶冶学生开明的心境与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想写作文、想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水到渠成地到达一种较高的写作意境。
二、让儿童自由作文
所谓自由作文,就是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学生写什么,自主拟题,自由表达。因为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思想,要抒发自己的何种情感,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有了具体内容,就会产生相应的题目。自主拟题,实际是让学生自主选材、自主立意;自由表达,实质是让学生自定写作方法,自由地遣词造句,畅所欲言。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思想,从儿童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确定作文训练内容,多角度启发学生选材立意,多方面地指导学生布局谋篇,让学生开心地、自由地写作。
三、写一些科普作文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适量增加一些科普作文非常必要。通过科普作文,从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思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单一性、枯燥性,把科普内容引进来,为小学生作文增添新鲜血液。学写科普作文,不光能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写作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素质教育展示周中,孩子看了他们班级关于恐龙的展板,就想写一篇恐龙的作文。回家后便忙开了:翻阅资料,查找数据,非常专心。她在作文中写出了远古时代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世纪、最大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身长体重及生活习性、化石在哪国哪地发现的、飞翼龙的飞行秘密等;她还想象了恐龙为什么绝迹、在地球某一处高山深潭的地方也许还生存着一只恐龙……写完后还一气呵成地画了一张“恐龙世界”的儿童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从孩子“写恐龙”事情中,惊喜地看到了科普作文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有多强。教师要时常提出许多有关科普方面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或单独解决,翻翻资料,做做实验,写写感受和收获,学生思维的触角就会越来越灵敏,思维空间就会越来越广阔,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四、写一些想象作文
少年儿童时代是充满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宇宙有多大、星球是什么样的,幻想自己能上天入地下海洋,探索未知世界……把幻想的事物写出来,这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再比如,有一天,老师突然甩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假如你中了五百万》,没讲任何要求,想怎么写都行。这下学生乐开了花,个个眉开眼笑、浮想联翩,写出的东西更是百花齐放。阳东更敢想:她想到南极去考察,并找来地球仪,探索从中国到南极的路线,和爸妈讨论到南极要准备些什么。当爸爸说非要有一条破冰船不可时,她又设想船上的设备和装置。她写道:到了南极后,首先要看看中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然后重点考察南极洲的热水潮——范达湖,为什么在冰天雪地里唯有这湖水是热的?还要探索企鹅在冰水里机灵而在陆上迟笨的秘密,抱一只小企鹅到船上喂养能否成功等等。谁也不会相信,像这样想像丰富、奇特而又合理的作文竟然出自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之手。可以说,想像作文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证明,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动力。幻想成真的奇迹古今中外不乏其例:美国莱特兄弟幻想自己能有一双翼翅在天空中飞翔,就产生了人类第一架飞机;由于大文豪吴承恩的幻想,就写出了旷世奇作《西游记》,给华夏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想象作文是智能的源泉,是发明创造者的潜动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创造性的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只要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作文教学的前景将是无比美好的。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农村 教育 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 经验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 方法 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 想象力 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 文章 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 教学方法 。 三、借助 日记 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 反思 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 小学作文 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 语文知识 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 体育运动 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 句子 。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高考作文 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 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 半命题作文 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 作文指导 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 语文教材 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 范文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 语文学习 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猜你喜欢: 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3. 小学作文评讲随笔 4. 语文学习心得400字 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方法的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一
一、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
小学生的思维通常都十分活跃,然而,能否将这些思维过程转换成一些好的想法与见解,并且将其有效的表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教学启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在写到一些学生们并不熟悉的主题作文时,想要让学生对于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挖掘,教师的思维启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对于相关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体验,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提升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认知。
只有当学生真正融入到这个主题中,在文本写作时才能够有更多的想法得以表达,这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教学过程。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我的祖国”这篇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
相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同样的题目会将写作重点放在对祖国热爱的表达上。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能充分感受到祖国给其带来的影响。
为此,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了我国拥有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刘金玉的大好河山和各种军事的装备,让学生从内心感触祖国的伟大,焕发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随后的文本写作中,笔者并未给学生限定写作的方向,而是在给学生提供较多作文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写作。
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开阔。同时,在有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也更容易找到文本写作的切入点,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写出更多更优质的文章。
二、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这也是一个可以有的教学切入点。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很多写作主题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写作中探讨的很多内容或者事物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
当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找不到出发点,思维找不到出口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化解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写作内容来让学生展开研习探究,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维。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一些观察实践的活动,结合写作主题来进行写作思维的开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当学生在文本写作中碰到思维瓶颈时,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化解这一问题。
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我的同桌”这篇作文题目,引导其从同桌的动作、样貌等方面描述,但仍有部分同学不知所措。为此,笔者邀请外貌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并引导学生将讲台上的学生当作同桌去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慢慢清晰起来了,写作难点也在逐渐突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可增加一些特殊的外貌描述,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思维引导,在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辅助下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对于学生的思维锻炼。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范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上,教师在深化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好的课外阅读文本,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攒更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并且让学生了解更多好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这个过程也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将会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入手,这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畴,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可以根据作文教学内容情况,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读物,交由班长保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下一些文章的读后感。
其次,教师还可以动员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图书贡献出来和同学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阅读更多有趣的内容与题材,为其写作过程中思维的扩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丰富学生的阅读范畴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好的写作基础,这也是思维能力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点。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二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积累
(一)在生活中积累
在教学“生活中的见闻”时,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日陪母亲逛菜市场,了解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体会母亲“当家”的辛苦。茶余饭后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新鲜事。与好友走进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
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亲自感受了,所见所闻才会跃然于纸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才能乐于表达生活。
(二)从文本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
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
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
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贵在练笔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在教室内,不如将其解放,让学生尽情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在花丛中闻花香,尽情地拥抱自然。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叙述出来。
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写作资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点,随文练笔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诗歌《妈妈的爱》时,可让学生模仿文本模式进行仿写。诗中写道:“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这段小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唤醒学生对妈妈的爱。教师要抓住让学生练笔的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爱还像什么。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因此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歌来。在这次仿写诗歌的小练笔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件生活中妈妈关爱“你”的事,这样就由写诗歌上升到写一篇记叙文。这样阶梯式的训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恰当讲评
讲评是指导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少讲多评。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讲评过程当中可采取自评、师评、互评方式。其目的在于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中找出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将班级中出色的作文拿出来作范文,供其他同学观摩、借鉴。让每位同学在作文讲评当中都能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文章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我们将会一同看到生活之源的“半亩方塘”和“天光云影”;学生将学会触摸感悟,体验生命赋予的平凡与感动,最终,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三
一、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写作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不知道写什么素材,正是由于缺乏较好的观察能力,那么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就应当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紧密的联系生活以培养其观察能力。
例如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人物和事情。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素材都围绕着“节日”来进行,而关于“节日”的素材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每个学生所观察到的素材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观察。
同样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对于人物的观察和对于事情的观察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人物的观察可能首先就是人物的外貌,然后是其性格、人物关系、行为语言等等。而对于事情的观察则首先是事件的整体经过,包括时间、地点、经过、缘由、结果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和事情,也应当针对不同观察内容的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阅读与写作结合,开展写作技巧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也有着表达错误或者表达技巧匮乏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技巧可能有很多,教师需要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总结,穿插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例如在以人物描写为主题作为写作《我的妈妈》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朗诵几篇范文,在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部分时进行停顿,让学生自行思考该语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如果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或者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进行提示。
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内组织写作比赛,选出几篇比较好作文进行奖励,然后在班级内朗读出色作文,在朗读的过程中配合写作技巧讲评,同样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
例如在写作《记一件难忘的事》作文中,首先由教师在班级中选择出色的学生作品,然后进行朗读和讲评,如“同学们,该同学在记录这件事的过程中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那么谁能告诉我,在这里使用这种写作方法到底好不好呢?”。在这种讲评和讨论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同样如此,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作为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也较为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作为教学。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段情景的模拟,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由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然后由教师讲评。
在情景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不仅参与到角色扮演过程中,更应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情节和人物的观察,以此作为作为的写作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应当对于学生的角色扮演的情节和观点进行固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造,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阐述角色以及演绎情节,从而也就能够获得多个层面的总结和发现。
这样一来,教师也可以相应的从多个角度对情节模拟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在模拟“拾金不昧”这一主题的情节时,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模拟情节,可以使得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有着更多的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四
一、帮助学生进行日常的词汇积累,养成组织语言和记日记的习惯
充足的词汇量可以给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就好比盖房子,词汇就是一块块的砖头。而这些词汇只能靠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积累,是一个慢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了词汇的积累。
熟读并背诵部分课文是非常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每天写上一两句话可以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抗拒心理,天长日久,词汇量就慢慢上来了,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也有了。
到了高年级,可以另外增加课外的词汇积累,如定期背诵抄写成语、古诗词,还可以每天组织学生在课前到讲台前分享自己最近摘抄的好词佳句,鼓励他们将分享内容提前做成PPT幻灯片来展示,这种方式可以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另外,成语接龙的游戏也非常适合高年级来做。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成语接龙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竞争的氛围中比较快速地增加词汇的积累。记日记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练笔,而且也是一种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每天选上一两件写下来,对自身的情绪是一种梳理,对成长是一种沉淀。
二、应用模仿教学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因为受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更偏向于漫画等字少的书籍。看到满篇文字,很多小学生不由地会心生胆怯,更别提要他们去写作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感,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写作就如说话一样,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
早期可以让学生们模仿造句,如很多词是有多个含义的,可以分别造不同的句子,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与语文的情感距离。再下一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模仿写一些排比句或者小段落,不知不觉使得他们组织语言和写作的能力获得提高。
给课文写一段“后续”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世界的主观理解,做的“后续”往往会让教师为之惊叹,因此,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们的赞美,给他们肯定和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三、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如何将其记录下来呢?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给学生们讲讲自己的故事,给他们一些启发,如以“记我第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给学生讲讲我们的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去,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感受他们自己的第一次,继而把它写出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美,传递美,做学生们的榜样。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爱和热情也难以对写作产生多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吧,这是一条捷径。
四、多鼓励,多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不管是造句还是仿写段落,甚至是日记和小作文,及时给学生们恰当的反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如学生定期交上来的日记,我们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好像在面对面听他(她)在讲,发自内心的沟通会激发我们心底的爱,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
我们要用心看他们的故事,用心给他们反馈。我们都知道,小学生作为写作的初学者,需要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们要把看到的优点和感受写下来让他(她)看到,把不足之处也委婉地指出来,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写作焕发出更大的热情。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积累词汇、提高对作文的兴趣。我们要用更多的陪伴与付出帮助学生们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农村 教育 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 经验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 方法 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 想象力 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 文章 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 教学方法 。 三、借助 日记 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 反思 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 小学作文 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 语文知识 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 体育运动 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 句子 。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高考作文 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 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 半命题作文 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 作文指导 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 语文教材 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 范文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 语文学习 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猜你喜欢: 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3. 小学作文评讲随笔 4. 语文学习心得400字 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方法的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一
一、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
小学生的思维通常都十分活跃,然而,能否将这些思维过程转换成一些好的想法与见解,并且将其有效的表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教学启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在写到一些学生们并不熟悉的主题作文时,想要让学生对于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挖掘,教师的思维启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对于相关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体验,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提升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认知。
只有当学生真正融入到这个主题中,在文本写作时才能够有更多的想法得以表达,这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教学过程。在作文教学活动中,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我的祖国”这篇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
相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同样的题目会将写作重点放在对祖国热爱的表达上。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能充分感受到祖国给其带来的影响。
为此,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了我国拥有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刘金玉的大好河山和各种军事的装备,让学生从内心感触祖国的伟大,焕发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随后的文本写作中,笔者并未给学生限定写作的方向,而是在给学生提供较多作文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写作。
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开阔。同时,在有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也更容易找到文本写作的切入点,这些都会帮助学生写出更多更优质的文章。
二、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这也是一个可以有的教学切入点。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很多写作主题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写作中探讨的很多内容或者事物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
当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找不到出发点,思维找不到出口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化解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写作内容来让学生展开研习探究,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维。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间进行一些观察实践的活动,结合写作主题来进行写作思维的开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当学生在文本写作中碰到思维瓶颈时,教师还可以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化解这一问题。
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我的同桌”这篇作文题目,引导其从同桌的动作、样貌等方面描述,但仍有部分同学不知所措。为此,笔者邀请外貌特征比较突出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并引导学生将讲台上的学生当作同桌去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就慢慢清晰起来了,写作难点也在逐渐突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可增加一些特殊的外貌描述,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思维引导,在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辅助下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对于学生的思维锻炼。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范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作文课堂上,教师在深化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要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好的课外阅读文本,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攒更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并且让学生了解更多好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这个过程也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将会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入手,这往往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畴,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可以根据作文教学内容情况,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读物,交由班长保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写下一些文章的读后感。
其次,教师还可以动员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图书贡献出来和同学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阅读更多有趣的内容与题材,为其写作过程中思维的扩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丰富学生的阅读范畴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好的写作基础,这也是思维能力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点。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二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积累
(一)在生活中积累
在教学“生活中的见闻”时,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日陪母亲逛菜市场,了解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体会母亲“当家”的辛苦。茶余饭后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新鲜事。与好友走进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
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亲自感受了,所见所闻才会跃然于纸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才能乐于表达生活。
(二)从文本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
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
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
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贵在练笔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在教室内,不如将其解放,让学生尽情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在花丛中闻花香,尽情地拥抱自然。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叙述出来。
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写作资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点,随文练笔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诗歌《妈妈的爱》时,可让学生模仿文本模式进行仿写。诗中写道:“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这段小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唤醒学生对妈妈的爱。教师要抓住让学生练笔的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爱还像什么。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因此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歌来。在这次仿写诗歌的小练笔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件生活中妈妈关爱“你”的事,这样就由写诗歌上升到写一篇记叙文。这样阶梯式的训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恰当讲评
讲评是指导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少讲多评。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讲评过程当中可采取自评、师评、互评方式。其目的在于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中找出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将班级中出色的作文拿出来作范文,供其他同学观摩、借鉴。让每位同学在作文讲评当中都能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文章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我们将会一同看到生活之源的“半亩方塘”和“天光云影”;学生将学会触摸感悟,体验生命赋予的平凡与感动,最终,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三
一、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写作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不知道写什么素材,正是由于缺乏较好的观察能力,那么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就应当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紧密的联系生活以培养其观察能力。
例如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人物和事情。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素材都围绕着“节日”来进行,而关于“节日”的素材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每个学生所观察到的素材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观察。
同样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对于人物的观察和对于事情的观察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人物的观察可能首先就是人物的外貌,然后是其性格、人物关系、行为语言等等。而对于事情的观察则首先是事件的整体经过,包括时间、地点、经过、缘由、结果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和事情,也应当针对不同观察内容的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阅读与写作结合,开展写作技巧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也有着表达错误或者表达技巧匮乏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技巧可能有很多,教师需要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总结,穿插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例如在以人物描写为主题作为写作《我的妈妈》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朗诵几篇范文,在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部分时进行停顿,让学生自行思考该语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如果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或者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进行提示。
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内组织写作比赛,选出几篇比较好作文进行奖励,然后在班级内朗读出色作文,在朗读的过程中配合写作技巧讲评,同样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
例如在写作《记一件难忘的事》作文中,首先由教师在班级中选择出色的学生作品,然后进行朗读和讲评,如“同学们,该同学在记录这件事的过程中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那么谁能告诉我,在这里使用这种写作方法到底好不好呢?”。在这种讲评和讨论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同样如此,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作为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也较为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作为教学。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段情景的模拟,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由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然后由教师讲评。
在情景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不仅参与到角色扮演过程中,更应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情节和人物的观察,以此作为作为的写作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应当对于学生的角色扮演的情节和观点进行固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造,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阐述角色以及演绎情节,从而也就能够获得多个层面的总结和发现。
这样一来,教师也可以相应的从多个角度对情节模拟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在模拟“拾金不昧”这一主题的情节时,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模拟情节,可以使得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有着更多的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方法的论文四
一、帮助学生进行日常的词汇积累,养成组织语言和记日记的习惯
充足的词汇量可以给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就好比盖房子,词汇就是一块块的砖头。而这些词汇只能靠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积累,是一个慢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开始了词汇的积累。
熟读并背诵部分课文是非常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每天写上一两句话可以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抗拒心理,天长日久,词汇量就慢慢上来了,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也有了。
到了高年级,可以另外增加课外的词汇积累,如定期背诵抄写成语、古诗词,还可以每天组织学生在课前到讲台前分享自己最近摘抄的好词佳句,鼓励他们将分享内容提前做成PPT幻灯片来展示,这种方式可以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另外,成语接龙的游戏也非常适合高年级来做。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成语接龙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竞争的氛围中比较快速地增加词汇的积累。记日记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练笔,而且也是一种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每天选上一两件写下来,对自身的情绪是一种梳理,对成长是一种沉淀。
二、应用模仿教学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因为受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更偏向于漫画等字少的书籍。看到满篇文字,很多小学生不由地会心生胆怯,更别提要他们去写作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感,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写作就如说话一样,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
早期可以让学生们模仿造句,如很多词是有多个含义的,可以分别造不同的句子,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与语文的情感距离。再下一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模仿写一些排比句或者小段落,不知不觉使得他们组织语言和写作的能力获得提高。
给课文写一段“后续”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世界的主观理解,做的“后续”往往会让教师为之惊叹,因此,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们的赞美,给他们肯定和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三、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如何将其记录下来呢?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给学生们讲讲自己的故事,给他们一些启发,如以“记我第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给学生讲讲我们的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去,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感受他们自己的第一次,继而把它写出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美,传递美,做学生们的榜样。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爱和热情也难以对写作产生多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吧,这是一条捷径。
四、多鼓励,多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不管是造句还是仿写段落,甚至是日记和小作文,及时给学生们恰当的反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如学生定期交上来的日记,我们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好像在面对面听他(她)在讲,发自内心的沟通会激发我们心底的爱,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
我们要用心看他们的故事,用心给他们反馈。我们都知道,小学生作为写作的初学者,需要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们要把看到的优点和感受写下来让他(她)看到,把不足之处也委婉地指出来,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写作焕发出更大的热情。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积累词汇、提高对作文的兴趣。我们要用更多的陪伴与付出帮助学生们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导语: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
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抓住习作优点,评语激励评价
作文评语要抓住闪光点,放大点评,多用赏识眼光去看学生习作。这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习作后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努力学习,改正不足的愿望。评语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书面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促其成而不促其败。教师写评语时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绪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进步与否、要讲好话。教师多帮学生写几句表扬的话,多帮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会低估的`。除了综合性的习作评语之外,教师要多采用眉批,一条波浪线,一个词语,一个感叹号,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评定的级别也可以用激励性短语来体现。
二、同桌互评习作,动态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自我评价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实现自比和自控,可以激发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如何,习作的材料从哪里来,习作的行为怎样,惟独自己最清楚。要使评价趋于公平合理,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互动化,评价方式可以动态化,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三、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要尊重学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习作评价也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你认为你的命题很新颖,或事例很有说服力,或行文十分流畅,或读者意识很强,或修辞很有新意,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由你自己来定个标准,然后由大家来评说。
2、严格要求自我
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往往以班级的尖子生为参照标准,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给自己定个标准,以个体的实现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
3、思维要标新立异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习作要鼓励学生在思维的形式上由“求同”趋于“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次,要启发联想,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习作评价要激发创新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材料准备,多元习作评价
经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深刻地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多元性,较一年前对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广阔的多,要深厚的多,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习作准备上,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充分准备,让学生有话说,有感发,有情抒。
在习作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习作知识上,要淡化写作技法,深入浅出打写作比方,兴趣盎然讲写作故事。在习作态度上,要学生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写空洞无味的口号套话,少用成人的语言。在习作创新上,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联想。在习作讲评上,要少找不足多看优点,用放大镜找出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的修改上,要树立精讲评细修改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生活习作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彰显个性。我们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在多元的评价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学生才能写出有灵性、有个性、有真彩的习作。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农村 教育 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 经验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 方法 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 想象力 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 文章 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 教学方法 。 三、借助 日记 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 反思 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 小学作文 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 语文知识 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 体育运动 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 句子 。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高考作文 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 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 半命题作文 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 作文指导 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 语文教材 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 范文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 语文学习 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猜你喜欢: 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3. 小学作文评讲随笔 4. 语文学习心得400字 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好的可塑性,它在于教师教学中运用好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把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 经验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
摘要:数学科目一直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小学数学更是学生以后学习、发展的基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可谓意义重大,但至今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难题,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如何从明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景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字:小学 数学 教学 经验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的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创设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 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培养思维能力
整合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整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 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一半?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公路的一半? 3.甲队单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队单独修还需几天?
五、完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多,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成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是许多教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与平台。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小学 英语教学经验
一、我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已成为 发展趋势。我们中心校自99 年下半年起开设了英语课,我负责一个班的英语课。我正在自学英语大专,让我教英语,我很愿意学以致用,让每个学生都和我一起学好英语,迈入新世纪。回想我上中学时,英语是让同学们感兴趣的一门课,但也是让同学们很头疼的一门课,相当一部分同学后来放弃了英语的学习。一个多学期过去了,我教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有拉大的趋势。就拿本学期的几次单元检测来说吧,有十分优秀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太好的,甚至有不及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我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1、回想我的教学方案和实践:
⑴坚定信念,对教好学生有所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从素质 教育的角度说,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期望他们都有所学。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过程看,我们应坚信他们都是可塑之材。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前期,这一时期,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完成,脑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儿童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智力发展非常迅速,因此,这一时期的正常教育与良好环境显然格外重要。儿童前期智力的基本特征是:感性经验、形象思维和 逻辑思维 想结合,并逐步过度到逻辑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可逆性,并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究竟;很强的 记忆力 ,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善于想象等。
⑵坚持以下原则: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我在自修英语大专,我们偏远山区缺少 英语学习 环境,我就把我的英语自修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学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的,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都有所学。
⑶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①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 学习英语 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
②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
⑷教学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
①以音标为凭借,音标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语音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工具。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往、交流思想。我们通过学习英语,可以和许多国家和人民交往,可以吸取有用的 科学 文化 知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语言有三个方面,即语音、语法以及词汇。语音是根本的。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好发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也才能让别人听懂你说的话。能听能说,英语就算学活了。只有学好发音,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存储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提高实际使用的能力。因此,学好发音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发音没有认真学好,不仅英语说不好,连朗读都有困难;这样,就很难学得活和学得牢,也很难较快地尝到学习英语的甜头。一开头学好语音,学英语的方法对,路子宽,以后收效会越来越大的。
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我就渗透语音教学,不论是会话中的词、会话后的词,还是字母,都给出音标,按音标教给学生发音,强调发音要领,持之以恒。这时,以模仿和利用音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从中使学生形成利用音标学习英语的意识和一定的技能。
从第二学期开始专门学习音标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系统学习音标知识,并应用音标知识和技能去学习词汇。“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要求学生记笔记,即课本会话中单词的音标,课后学生自己练习时若忘记某个词的发音,自己根据音标拼读出来。我鼓励学生学查字典,自己遇到生字自己去查、去拼。
②以听说为主方向,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语:
学生学习英语,光会说几个单词、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Bye-bye!”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英语离他们是遥远的,所以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地去练习听说。课本中的会话、Let's play中的 绕口令 ,以及我平时教给学生的一些 句子 都可以看作是例句,课上课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有意练习”、“无意练习”。例如,在讲新课时“练习”,平时学生已能脱口而出“May I come in?”在学习Lesson 43的“May I go now?”时就可让学生在对比中很快学会新句子,练习了句型“May I …?”在生活中练习,我不留神踩了一名学生的脚,便说“I'm sorry”,学生说“Don't worry”,很 自然地练习了所学英语。
③单词的认读、记忆逐步加强:
学习 英语的另一块基石就是词汇,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所以,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一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本插图、我去引导明确单词中文意义,二是学生自己看清单词字母组成、利用音标拼读出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借助字典学习,我给予指正。在巩固记忆方面,采取定期听写、随机复习的方式。
④发挥游戏的作用:
课本中的游戏对巩固教学有很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 自然地学英语。如,对于练习元音“/ei/ /i:/ /ai/ /u/”的四个绕口令,绝大部分学生能饶有兴趣地、较熟练地说下来,练习了音标,清楚了含有这几个元音的字母,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我的教学也比较顺利了。
此外,每单元结束后,我都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内容除了单元检测外,还有会话、听写、拼认音标词等,学生先练习,然后在我跟前“一一过关”,查漏补缺。我把这些情况以表格形式记录,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对待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单元复习时,我对自制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放手”让其“自学”,并要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对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给予辅导,组织他们一起学习;对自制力较差、知识和能力水平低的学生重点辅导,并组织其他学生帮助他们。我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学习、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2、 总结 原因:
我的原因:
(1)教学方法、形式有所变化,但还是较单一、死板,主要还是老师单纯讲解、学生听,练习仍是老师单纯叫、学生答,那些“优秀生”听得进去、做得下来,而有的学生对你的课就置若罔闻了。
(2)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的覆盖面小,上面所说的教学方案并没有完全实施。由于我的时间、精力的原因和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我与学习好一点儿的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于学习差一点儿的学生多。比如,课堂提问并没有特别注意中等生和后进生。再如课后练习和单元复习,“优秀生”“随时随地”找我练习,不对或不熟练的地方在我指导后再反复练习;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我得“主动”和他们“预约”,而他们往往“失约”;学习小组也没有完全搞起来;我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把关”也不严,中等生不熟练就放过去了,后进生是勉强“过关”。
结果,“优秀的”越优秀,“落后的”越落后。
学生的原因:
(1)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2)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那些智力、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也没有一定良好学习习惯(或说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学习就落后许多了。
但我的教学也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听说方面,比如,上学期期末检测,全班24人,听(说)成绩优秀的和良好的有16人;这学期,音标教学比较顺利,绝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拼认音标词,听说能力的提高有保障。这说明我的教学方案有一定可行性。
三、我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我要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我能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
1、加强 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的学习,完善我的教学方案。
2、更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花工夫、下力气、千方百计彻底实施教学方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摘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 四年级数学 教师,要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本文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问题为基础,分别论述了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和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计划。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对策;兴趣小组;数学语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负担重,师生总是在作业中奔忙,师生吃力不讨好,虽然学生的统考成绩有点上升,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下降了。师生负担轻。虽然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作业,教师却没有时间进行批改,无法对作业进行指导与讲评,就采取公布答案的形式、或让小助手代替批改。教师把批改作业的任务转嫁给学生。这样做,虽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是却失去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好机会。
提高教学质量的三点对策
一是要"精"。就是学生的作业要"少"而"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去完成,通过学生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教学分数二分之一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条直线,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二分,你说有几种分法?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动脑筋思考,他们不难发现:从对角线画直线交于一点,经过这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因此得到的结论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有无数种分法,每份都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学生在做题时,觉得不可思议而有趣。
二是要趣。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作业题。儿童的记忆特点,无意记忆比较难,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符合无意记忆的条件,即使出现一次的内容也会让他长久记忆。如:猴主人给猴子分桃子,猴主人说:一日三餐每餐二粒。猴子说:太少了。猴主人又说:每天五粒。猴子同意了,而且很高兴。猴子值得高兴吗?你能用数学来解决这个题目吗?同学们经过一翻的讨论,得到:2+2+2=6(个),原来每天6个,现在每天5个,5小于6,猴子不应该高兴。
三是要活。一节课下来,给学生的作业要体现一个"活"字。学生能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是恒量他们对知识掌握率的高低。
其实,学生作业的"精、趣、活"是不可分割的。教师给学生的作业要体现基本知识的训练,又要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 创新思维 能力的训练。要真正做到学生作业的"精、趣、活",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每一次学生的作业都要有针对性,都有要精心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请况与教材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作业。
二、实施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 思维方式 。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为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
活动目的
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展现他们的数学才能,以及培养他们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通过强化性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活动计划与安排
安排一:可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较难的习题,以加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可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 发散思维 。
安排二:可让学生收集一些适合他们兴趣的数学知识,如有关中外数学史的材料,或著名数学家的 故事 ,培养科学的 学习态度 ,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预期效果
预期经过一学期对小组成员的辅导,让这些学生一方面学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我相信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的解题与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与锻炼,知识面得到丰富与拓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打下数学知识学习及技能应用的基础,为今后数学学习做下初步的准备,促进数学正常教学的开展。
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
学会阅读,从中感悟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 作文 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卢俊英.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李晶晶.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
有关小学教学经验论文推荐:
1. 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经验谈论文
2. 小学教学管理论文教学管理论文
3. 浅谈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论文
4. 有关小学课堂管理论文
5. 对小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思考论文
6. 浅谈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7.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好的可塑性,它在于教师教学中运用好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把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 经验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
摘要:数学科目一直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小学数学更是学生以后学习、发展的基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可谓意义重大,但至今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难题,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如何从明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景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字:小学 数学 教学 经验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的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创设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 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培养思维能力
整合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整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 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一半?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公路的一半? 3.甲队单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队单独修还需几天?
五、完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多,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成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是许多教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与平台。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小学 英语教学经验
一、我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已成为 发展趋势。我们中心校自99 年下半年起开设了英语课,我负责一个班的英语课。我正在自学英语大专,让我教英语,我很愿意学以致用,让每个学生都和我一起学好英语,迈入新世纪。回想我上中学时,英语是让同学们感兴趣的一门课,但也是让同学们很头疼的一门课,相当一部分同学后来放弃了英语的学习。一个多学期过去了,我教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有拉大的趋势。就拿本学期的几次单元检测来说吧,有十分优秀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太好的,甚至有不及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我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1、回想我的教学方案和实践:
⑴坚定信念,对教好学生有所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从素质 教育的角度说,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期望他们都有所学。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过程看,我们应坚信他们都是可塑之材。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前期,这一时期,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完成,脑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儿童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智力发展非常迅速,因此,这一时期的正常教育与良好环境显然格外重要。儿童前期智力的基本特征是:感性经验、形象思维和 逻辑思维 想结合,并逐步过度到逻辑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可逆性,并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究竟;很强的 记忆力 ,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善于想象等。
⑵坚持以下原则: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我在自修英语大专,我们偏远山区缺少 英语学习 环境,我就把我的英语自修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学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的,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都有所学。
⑶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①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 学习英语 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
②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
⑷教学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
①以音标为凭借,音标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语音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工具。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往、交流思想。我们通过学习英语,可以和许多国家和人民交往,可以吸取有用的 科学 文化 知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语言有三个方面,即语音、语法以及词汇。语音是根本的。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好发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也才能让别人听懂你说的话。能听能说,英语就算学活了。只有学好发音,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存储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提高实际使用的能力。因此,学好发音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发音没有认真学好,不仅英语说不好,连朗读都有困难;这样,就很难学得活和学得牢,也很难较快地尝到学习英语的甜头。一开头学好语音,学英语的方法对,路子宽,以后收效会越来越大的。
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我就渗透语音教学,不论是会话中的词、会话后的词,还是字母,都给出音标,按音标教给学生发音,强调发音要领,持之以恒。这时,以模仿和利用音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从中使学生形成利用音标学习英语的意识和一定的技能。
从第二学期开始专门学习音标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系统学习音标知识,并应用音标知识和技能去学习词汇。“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要求学生记笔记,即课本会话中单词的音标,课后学生自己练习时若忘记某个词的发音,自己根据音标拼读出来。我鼓励学生学查字典,自己遇到生字自己去查、去拼。
②以听说为主方向,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语:
学生学习英语,光会说几个单词、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Bye-bye!”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英语离他们是遥远的,所以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地去练习听说。课本中的会话、Let's play中的 绕口令 ,以及我平时教给学生的一些 句子 都可以看作是例句,课上课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有意练习”、“无意练习”。例如,在讲新课时“练习”,平时学生已能脱口而出“May I come in?”在学习Lesson 43的“May I go now?”时就可让学生在对比中很快学会新句子,练习了句型“May I …?”在生活中练习,我不留神踩了一名学生的脚,便说“I'm sorry”,学生说“Don't worry”,很 自然地练习了所学英语。
③单词的认读、记忆逐步加强:
学习 英语的另一块基石就是词汇,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所以,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一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本插图、我去引导明确单词中文意义,二是学生自己看清单词字母组成、利用音标拼读出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借助字典学习,我给予指正。在巩固记忆方面,采取定期听写、随机复习的方式。
④发挥游戏的作用:
课本中的游戏对巩固教学有很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 自然地学英语。如,对于练习元音“/ei/ /i:/ /ai/ /u/”的四个绕口令,绝大部分学生能饶有兴趣地、较熟练地说下来,练习了音标,清楚了含有这几个元音的字母,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我的教学也比较顺利了。
此外,每单元结束后,我都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内容除了单元检测外,还有会话、听写、拼认音标词等,学生先练习,然后在我跟前“一一过关”,查漏补缺。我把这些情况以表格形式记录,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对待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单元复习时,我对自制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放手”让其“自学”,并要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对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给予辅导,组织他们一起学习;对自制力较差、知识和能力水平低的学生重点辅导,并组织其他学生帮助他们。我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学习、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2、 总结 原因:
我的原因:
(1)教学方法、形式有所变化,但还是较单一、死板,主要还是老师单纯讲解、学生听,练习仍是老师单纯叫、学生答,那些“优秀生”听得进去、做得下来,而有的学生对你的课就置若罔闻了。
(2)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的覆盖面小,上面所说的教学方案并没有完全实施。由于我的时间、精力的原因和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我与学习好一点儿的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于学习差一点儿的学生多。比如,课堂提问并没有特别注意中等生和后进生。再如课后练习和单元复习,“优秀生”“随时随地”找我练习,不对或不熟练的地方在我指导后再反复练习;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我得“主动”和他们“预约”,而他们往往“失约”;学习小组也没有完全搞起来;我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把关”也不严,中等生不熟练就放过去了,后进生是勉强“过关”。
结果,“优秀的”越优秀,“落后的”越落后。
学生的原因:
(1)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2)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那些智力、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也没有一定良好学习习惯(或说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学习就落后许多了。
但我的教学也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听说方面,比如,上学期期末检测,全班24人,听(说)成绩优秀的和良好的有16人;这学期,音标教学比较顺利,绝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拼认音标词,听说能力的提高有保障。这说明我的教学方案有一定可行性。
三、我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我要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我能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
1、加强 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的学习,完善我的教学方案。
2、更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花工夫、下力气、千方百计彻底实施教学方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摘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 四年级数学 教师,要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本文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问题为基础,分别论述了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和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计划。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对策;兴趣小组;数学语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负担重,师生总是在作业中奔忙,师生吃力不讨好,虽然学生的统考成绩有点上升,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下降了。师生负担轻。虽然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作业,教师却没有时间进行批改,无法对作业进行指导与讲评,就采取公布答案的形式、或让小助手代替批改。教师把批改作业的任务转嫁给学生。这样做,虽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是却失去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好机会。
提高教学质量的三点对策
一是要"精"。就是学生的作业要"少"而"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去完成,通过学生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教学分数二分之一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条直线,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二分,你说有几种分法?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动脑筋思考,他们不难发现:从对角线画直线交于一点,经过这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因此得到的结论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有无数种分法,每份都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学生在做题时,觉得不可思议而有趣。
二是要趣。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作业题。儿童的记忆特点,无意记忆比较难,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符合无意记忆的条件,即使出现一次的内容也会让他长久记忆。如:猴主人给猴子分桃子,猴主人说:一日三餐每餐二粒。猴子说:太少了。猴主人又说:每天五粒。猴子同意了,而且很高兴。猴子值得高兴吗?你能用数学来解决这个题目吗?同学们经过一翻的讨论,得到:2+2+2=6(个),原来每天6个,现在每天5个,5小于6,猴子不应该高兴。
三是要活。一节课下来,给学生的作业要体现一个"活"字。学生能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是恒量他们对知识掌握率的高低。
其实,学生作业的"精、趣、活"是不可分割的。教师给学生的作业要体现基本知识的训练,又要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 创新思维 能力的训练。要真正做到学生作业的"精、趣、活",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每一次学生的作业都要有针对性,都有要精心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请况与教材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作业。
二、实施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 思维方式 。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为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
活动目的
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展现他们的数学才能,以及培养他们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通过强化性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活动计划与安排
安排一:可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较难的习题,以加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可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 发散思维 。
安排二:可让学生收集一些适合他们兴趣的数学知识,如有关中外数学史的材料,或著名数学家的 故事 ,培养科学的 学习态度 ,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预期效果
预期经过一学期对小组成员的辅导,让这些学生一方面学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我相信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的解题与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与锻炼,知识面得到丰富与拓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打下数学知识学习及技能应用的基础,为今后数学学习做下初步的准备,促进数学正常教学的开展。
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
学会阅读,从中感悟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 作文 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卢俊英.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李晶晶.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
有关小学教学经验论文推荐:
1. 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经验谈论文
2. 小学教学管理论文教学管理论文
3. 浅谈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论文
4. 有关小学课堂管理论文
5. 对小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思考论文
6. 浅谈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7.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 教育 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 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 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 故事 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 儿童 的心理特征和认知 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适时点拨,指导参与 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当学生探究出用加法 计算:3+3+3+3+3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写成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 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创造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如教学“生日”,时我设计让学生填生日蜡烛卡片,然后将手中的生日蜡烛卡片交到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四个小使者手中,再通过数实物(卡片)来完成统计,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动手动脑,这样既避免了统计过程中的混乱,又保证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统计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 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高度重视探究学习。“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习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四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在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 总结 、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不排斥接受学习。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 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二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效”含有效果、功效、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含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所有力量、因素和作用,追求教学效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追求高效。这里的有效指的是高效能,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指标。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大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很辛苦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组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重视数学活动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性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的倾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而学生在高度参与中获得体验、理解和认识,在积极活动中求得发展、进步和提高。 1、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活动中活学活用。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活动中从生动直观的思维转变到抽象理性的思维,学生也在活动中摸索出认识规律。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设计直观形象中包含抽象概括,和学生一起操作、演说、活动、讨论、思考,带动学生眼、脑、口并用,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有本质性的更深刻的认识。 2、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得开、放得真,收得实、收得紧。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探索,得到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也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学习效率的自我提高。 3、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 自我评价 和对他人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对数学学习进行 反思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才能。而学生积极客观地对他人的评价也是在和他人学习、交流和合作、共进的过程。学生能受到启发,产生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数学教师要凝心聚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行动,在数学课堂上开垦智慧的土地,浇灌智慧的花朵。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三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必须要构建高效、优质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教法和学法确实使我们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折射出的是放任与浮躁,多的是形式和无效的教学行为,失去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导致到教学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数学科的成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堂充满活力?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 教学方法 的有效性 1、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而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二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有这样的一位老师,他上一节有关小数除法计算的课,为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设计了很精彩、很多过年放烟花的美丽画面。可是学生除了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外,一无所获;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吗?这种天马行空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还是不要的好。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张学生写 作文 的纸和一张写生字的纸说:“哪张大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然后说:“作文纸大些。”接着又问:“作文纸的大,是指它的什么大?”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它的面积大。”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建构。 2、注重课堂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决定主要采取哪种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如:有的课堂需要以老师的启发、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好好的设计好该怎样启发、怎样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的有效性 学法,就是 学习方法 。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顾埋头上课。其实不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才能学好。方法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告诉学生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学习方法可以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型的学习、模仿的学习等等。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公正、合理的评价好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有效的评价,会催人上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评价,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心理得到平衡。同时,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者要做好个别学习方法的指点。学习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三、注重总结的有效性 总结几乎是每节课堂教学都有的,但如何使总结实效、对学生产生效应;却有很大学问。如:有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后,问:这一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学生就说开了:“我学到怎样跟同学合作。”“我学到了怎样求比例尺”“我学到了怎样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五花八门,可见总结的有效性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的总结才算有效?总结一个是要点到点子上;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总结。不能随便问一句完事。总结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识得到系统化、归纳化再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所追求的,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小时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从事小学数学 教育 工作多年了,你是否也有一些教学工作 经验 要分享的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论文,希望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论文篇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 教学 方法 ,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 故事 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 抽象思维 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 辩论 。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 一年级数学 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 学习态度 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 想象力 ,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论文篇2:小学数学多样化作业如何设计 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 提示语 ,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认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造成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观念的认识。在设计此类题时,要求教师自己应对这些量的观念有正确、清晰、完整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此类知识时应做到人人练习、多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例如,学习了《克与千克》后,家庭作业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促进理解。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帮助理解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 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此类题时,教师应对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响对正确知识习得的无关因素。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找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联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精神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之后的“你知道吗”,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题结束后都有一块这样的内容。这些材料有介绍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方面的内容,有数学史话,或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有跨学科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绍得比较简单。 因此,可抓住这块内容进一步研究。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书籍,使学生更详细地认识了解和补充完善知识,从而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此类知识往往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蕴含了人类的千年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的 文化 价值,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达到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渗透、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论文篇3:试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 措施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 儿童 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 总结 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进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 1、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始终有速度。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比完成规定习题所需时间,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训练学生敏锐的感知,例如 ①10x5x210÷5x210÷(5x2)10÷5÷2 ②8÷4+8÷48÷4x8÷48x4÷8x4 ③32—8÷432÷8x432+8÷4 通过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让学生说了计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义,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了整万数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摆脱计算器,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个数,再让学生说出每个数中的 “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读法。这样,使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对比整万数与万以内数读法的异同,从而概括出整万数的读数法则,促进了学生抽象 逻辑思维 能力的发展。 例如应用题教学:果园里有梨树45棵,比桔树少9棵,桔树有多少棵?启发引导学生按下列要点讲清算理:根据哪个条件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梨树比桔树少9棵换成另外的说法,应该怎样叙述?要求桔树多少棵,实际是求比几多几的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对这些问题综合连贯的回答,小学生就能较准确地用口头表达算理,经过反复的讲练,不但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维。
在当前教育行业中,电子白板几乎已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代名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国家现代化教学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推动了电子白板市场发展,因此市面上充斥了众多的电子白板,虽说电子白板具备了良好互动教学的应用,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但是长时间使用电子白板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原因之一就是面板的高亮度引发眼睛干涩从而引起不适感,那么如何在使用互动功能白板情况下又能解决眼疲劳呢?应对市场需求,哑光板由此问世,哑光板究竟有何优势?在微光量子哑光板中如何实现板书板与电子白板的二合一,为深入了解微量子哑光板的护眼教学新模式,日前,上海五指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吴经理给各位讲解了其中的原理: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的问世源于当前市面中电子白板的高亮度对于学生视觉的影响,据程经理表示,如要深入了解米黄色环保教学板板,必须要涉入一个光量子概念,物体反射率越高,产生的光量子就越多,过长的光量子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上会导致眼镜疲惫,视力下降,而米黄色光谱在550-700纳米之间的波长范围不超过8%,色调过渡缓和,反射的光量子少,能使视觉疲劳减轻到最低程度,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视觉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微光量子。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的米黄色面板能够极大改善光量子对视觉的干扰。这也就是当前电子白板市场为何兴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热的原因。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就是为应对当前众多学生们出现的视力问题而潜心研制而出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白板,该白板创新融合了传统书写板与电子白板,外观看起来就是一款完整的大型教学班,但是接通电源、链接电脑,启动电子教板功能,就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和板书,可以以便投影、触摸,利用内置资源库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据吴经理介绍,该电子白板系统具有环保板书、互动功能、书写功能、资源功能、识别功能及特殊的word处理,影音播放功能等,所以说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实现了面板的护眼功能又独具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特别是在软件应用方面,只要是电脑能兼容的,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都能显示,同时系统还内置一个PPT软件,具有及时修改、重点标注、难点突出、视线遮挡等一系列功能。目前电子白板市场出现了一种传统黑板瞬间转变电子白板的解决方案,吴经理表示,上海五指峰的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可完美实现此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同一块白板中既可以板书,同时还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这也解决了在原有黑板中再安装一款投影幕的麻烦,简单轻便,仅有一块板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展示难题。对于教学行业来说,好的产品还需要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培训来支撑,吴经理表示:我们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拥有良好的售后团队和培训队伍,能够为用户在第一时间解决所有的使用问题,同时我们的售后团队也经过了精密的培训,在部署工程之际也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优质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方能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据了解,在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中,还创新应用了独具环保理念的水性环保教学系统,该系统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绿的环保教具,首先绿字体现在墨水中:墨水中98%为纯净水,其余为无毒色素和专用添加剂,水性书写,不风干,自己清晰,无味无尘无毒,环保卫生,式广大师生从粉笔灰的污染中解脱出来。其次表现在循环使用中,教学笔设计为加墨式,并把尾帽设计为螺旋式,以便多次加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再次表现在护眼教学板中(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板面采用世界眼科专家提倡的具有护眼作用的中低频、高明度、色光谱为550-700的无光米黄色,视感柔和明快,有利于眼睛健康。微光量子环保教学板不光具备独特的护眼功效的面板,同时还创新应用了最具环保功效的教学笔,创新的把当前业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美融合,从而形成当前最具实用性的教学工具,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及自身产品的不断完善,护眼功效+环保理念+丰富软件资源的绿色教学平台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占据大批市场份额。
家庭 教育 在 儿童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范文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 文化 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报告 》,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以千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生存,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伴随而生。由于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暗藏着诸多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数将继续上涨[1]。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的,占全国儿童[2]。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引发的教育问题小则影响儿童的身心、人格、道德的发展,大则阻碍全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促膝谈心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首先,具体体现在几类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当中。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之中。同时留守一方往往因为繁重的农耕与琐碎的家务根本无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而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经常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代管。这样的“隔代教育模式”则更加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在“隔代教育模式”的环境下,“代沟”的问题经常导致祖辈与孩子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当孩子在性格与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年事已高的祖辈经常难以察觉,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时一味地偏袒并且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种隔代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形成蛮横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上代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则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近亲、朋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难以把握,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压抑感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消极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4]。现实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例如,一些母亲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开家,一年或者两年才回家探望孩子一次,有些母亲甚至连 春节 都不与孩子团聚。又如,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与生存环境,这些家长往往“重养轻教”,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更有人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而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认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换来对孩子亲情的抚慰。但“陪伴即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孩子的抚养寄希望于家里的祖辈、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从精神上缺乏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从物质上,现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同样是进城务工的异性同伴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因此一些“临时夫妻”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则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更为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是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共性而非留守儿童的个性需求;对需要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缺乏有针对性的重视。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忽视是导致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脱节的根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方面是优秀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了解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1.促进政策调整,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增加本地劳动就业量,鼓励引导、帮助劳动者在本地自谋职业或创业办实体,发展本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双重手段,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工作选择,从而缩小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5]。政府出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例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创设新公立学校,减免留守儿童的借读费。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才能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父母角色认同感
提高家长作为父母的角色认同感,使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6]。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给钱便是养育和教导”的观念,只有和孩子经常进行通话交流培养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互信感,孩子才能将这种陪伴的爱转化成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将父母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 方法 。二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应注意避免时间间隔太久、采用多种沟通方式、重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意识,提高父母角色的认同感,才能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大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日常管理当中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随时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近期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动态,告诉家长家庭的关爱才是能够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钥匙。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设立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讲授如何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家庭意识,从心理上能够逐渐理解父母进城务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与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与他人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与支持。家庭教育的立法只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3]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4]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5]周宇,余扬.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167—168.
[6]邹同文,罗春仙.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3).
[7]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2.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4. 3到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5.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要重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偏差。一、溺爱型家教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把它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表现在学习上有了困难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办手抄报要家长代办,不愿独立思考。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德。二、过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期待型家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以致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的家教。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一张考得不错的试卷交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而当看到孩子一张考得不理想的试卷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考试时心情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放任型家教助长了学生学习上的消极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现在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也无一定的要求,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发展,这样就使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不能获得及时的教育和引导而恶性发展。从学习较后进的学生家中发现,他们最明显的失误是放任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方城”大战,与邻里关系紧张,常发生争执、粗话连篇,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四、严厉型家教引发了学生学习上的焦虑、对立心理同放任型家教相反,严厉型父母常以强制性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为。孩子一旦出现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为就会遭到训斥和打骂,其结果是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以上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严重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予以矫治。对此,笔者认为在家教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指导和加强。1、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培养良好情感的肥沃土壤。孩子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家长自身的教养,文化素养,生活习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据研究,孩子从9岁到11岁,就开始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认识这个规律,并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有意见,见解要让他们表达出来,不要总是搞家长一言堂,使家庭生活有和谐融洽民主气氛。如在家长高期望值下造成自卑心理后,父母先对孩子的学习作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并放低过高的期望值,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他的兴趣爱好。在以后一段时间里,试着改变了教育方法,使孩子减轻了心理压力,各科成绩稳步上升。2、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家长建议,为孩子准备足够的文具用品等,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注意使孩子学习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我想只要家长充分认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调动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就一定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家校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惜时、复习、预习、作业、自查、行为自律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抓起。家长要针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及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 每个家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许多家长在孩子从多的学习问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及其个性的发展缺少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于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养。因此,学校、班主任都应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家长谈他们的教子良方。父母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就能在各种场合对孩子发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反应。5、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父母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和子女子间有不可替代的特有的感情和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意识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我国古语也曾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对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述唐宁同学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原因是这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 总之,提高每个家庭的教育水平,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特别是教育方法和理论的素质,是关系培养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的百年大计。为了对祖国的后一代负责,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小学生 健康成长 二、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并行的, 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 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在一个基点上,不能形成全 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当前家庭 教育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因此教师们常 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 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基于以上两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了如下家庭教育问题: (一)家长对子女的期 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 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 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 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 (二)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 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 其它都可以不计较, 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忽视了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无视学习规律,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缚在书本 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 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 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三) 只重物质生活, 忽视精神生活。 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 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 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中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 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 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烟美酒之中,虚度大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 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 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夫妻关系 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 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态度粗暴.采取训 骂体罚手段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佼 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造成 许多教育误区,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 配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 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 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三、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 注重品德教育, 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这方面家长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 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 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情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家庭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 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并严格检查, 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 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个人魅力。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 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 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 力,而步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四)密切家校联系,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 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联 系本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 "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 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 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 代教育的必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性的形成也有差异。在成长过程 中要不断总结,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 认真面对、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学生个案分析 姓名:小汪 性别:男 年龄:8 岁 家庭:独生子女 一、学生情况: 该生在班级属于优等生。工作方面,他担任班级中队长,具有一定的领导班 级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能带领同学共同努力,做事能力强,辅助教师完成日常 的班级工作,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人际交往方面,他和班级同学都能友好相处, 无论午间还是下课,同学都喜欢围正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画画或者游戏,他是所 有同学崇拜的偶像。性格方面,他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爱说笑爱玩耍,善于表 现自己的优势。 学习方面, 语文数学成绩均在班级前列, 他学习主动、 乐于思考、 上课积极发言,而且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他的爸爸是小学校长,妈妈是中学教师,在进入小学前他已认识不少的汉字,并 且基本掌握了 1000 以内的加减法,平时回家还要完成课外的各种练习试卷,这 为他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他作业和考试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静心认 真进行检查,所以总是犯小错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和考试成绩不能如实反应他 的真实水平。 二、个案事例 1、学校进行跳大绳比赛,练习期间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于是他号召大家一 起努力,争夺第一。 2、中午写完作业或者困难班时间,不少同学会围在他的旁边看他画画或者 和他一起玩棋子。 学生在游戏时难免有些争执, 他能化解争执, 妥善地处理问题。 一次两个小组都想玩跳棋,但班级的两幅棋子都是缺的,于是他主动让出自己组 的棋子让另一组可以玩,自己跟组员去玩其他的棋子。 3、对班级学生做错事的惩罚是扣五角星。一次,他午间纪律不佳,写完作 业后没有按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或画画,而是在班级中自由走动,和其他 同学交谈,于是我批评了他并扣除他一颗五角星,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哼,没关系,反正我五角星多,马上可以补回来的!” 4、每天中午,该生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速度肯定在班级前五名,一吃完饭 就心急着写作业,曾问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写作业,他说:“我要跟人比赛的!” 但是从批改作业的情况看,作业质量不高,如语文作业中经常有字会写错、数学 作业经常计算错误或者误解题意。从考试情况看,语文单元测验他没有取得过班 级第一名的成绩,一次数学乘法口算练习他的正确率连 90%都没有到(从平时的 课堂教学看,班级中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十实际应用计算他是最为熟练的) 。 5、自己的事情当先,对于同学的询问他有些不耐烦。班级部分学生的对作 业又疑问时都会想到想去问他,但是他似乎不太愿意帮同学解决疑问,总说这个 去问学习委员。 按要求有一后进生要在他那里背诵乘法口诀, 当时他正在写作业, 就较不耐烦地说:“你回去背 20 遍再到我这里来!”一日中午让他发作业本, 他正在写作业,就说:“我在写作业,要跟人比赛,让其他人发。” 三、教育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现在孩子正处于小学底段, 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负担不大,但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的量会逐渐增加,慢 慢地在孩子心里会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不仅减淡该生的学习兴趣、扭曲学 习观,且他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会逐渐养成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这对他以 后的学习将造成很大影响。教师与家长应多教导、多督促,循循善诱,帮助他养 成认真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孩子端正对表扬和批评的态度。该生在班级中是优等生,而优等生 通常受到的表扬多批评少,由于他还处于小学低段,对于批评是可以接受的,甚 至可以忽视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到了高段,一般优等生对于批评通常会表 现出挫折感。从小引导该生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尤其重要,表扬了不要骄傲,批 评了不要气馁, 让他了解表扬和批评只是一种手段, 表扬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 要继续保持,批评是因为做了不正确的事情,不是对个人的否定,不能忽视更不 能无所谓,要知错就改。 3、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避免骄傲情绪。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等级关系的概 念,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班级中的等级关系,最明显的是哪些是 优等生、哪些是后进生,于是划分朋友关系也基于这种按成绩区分的等级关系。 此时优等生会因自己的成绩优异,且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而使骄傲自满的心膨胀, 于是用有色眼睛看待中等生与后进生,甚至不太愿意与他们有过多的接触,这对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不利影响。教师和家长对该生的教导应注重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避免骄傲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发现 的眼光观察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向他学习,热心、耐心地帮助学习或者生活上又 困难的同学。 4、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因为该生的家长也是教育界的工作者, 应非常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家长会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通过家校联 系本、现代通讯手段、家校互访等方式,使学校了解学生在家的方方面面,学校 让孩子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四、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个案分析,该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在家庭 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生一定会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束语;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