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小学生科学探究小论文

小学生科学探究小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生科学探究小论文

nbMBH,BJ,K

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

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信息量极大、知识面极宽的基础性课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科学课本是以单元编排为特征的教材,系统性、针对性较强,那么如何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如何提供网络资源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活课堂,使科学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呢?

一、依据教学内容,丰富网站材料,营造学习环境

通常的专题站一般由“教材知识”、“拓展资源”、“讨论协作”和“评价检测”四个模块组成。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科“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教材为基础线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内容的丰富性和有序性,以达到资源、平台、工具的优化合理组合。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搭建自主互动学习的平台。

1、选择材料,丰富内容,创设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使科学教材信息与学生之间产生作用,达到科学教学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提供的教材信息更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针对性地寻找选择丰富网站内容的资源。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在网站中除了提供动植物繁殖后代过程性资料之外还针对学生平时能接近菊花培植的特点,单独增加了繁殖后代具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并指导其实践操作。同时,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者在网站中增加了一位医生的介说并配上图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又比较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我是怎样出生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优化结构,丰富内容,营造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如果将搜集到的信息和科学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堆砌在文本上,自主学习时随时点击,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比较乱,其认知过程就缺少一个有序的进程。那么,就会影响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者认为必须对其内容依据问题进行排序,突出资源的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者设计了“导读台”提供学习问题序列,以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导航图,指点学生阅读信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浏览中围绕中心问题自主学习,在部分品读中围绕重点问题自主探究,在独立思考中围绕解答问题阅读信息,在自主学习中围绕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提高发展。

二、依据学生需求,丰富网站形式,细化学习流程

科学教材编排单元性比较强,因而就为网络环境下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主题性明显的特点,教者如何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再根据教材特点,编排呈现网站形式非常重要。总体上其网站内容形式的呈现上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学前浏览、学中导航和学后延伸。

1、学前浏览,拓展概念,激发兴趣。

科学课导入新课时,由于学生学前概念比较肤浅,对新的学习内容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好奇心,因此,教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整体学前浏览内容,以拓展学生的已有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教者提供了的主题的内容,以丰富的地球信息与呈现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浏览,然后再让学生提出更进一步探究学习的问题,为本单元或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中导航,提供信息,培养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中教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习形态,适当提供有助于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探索学习信息,解答学习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中心问题,这实际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建构了一个知识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路。

3、学后延伸,丰富概念,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学前浏览和学中导航两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其知识更加丰富、兴趣更加浓厚,但脑海中所产生的问题可能也更多,这就更需教者在此时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去搜寻,以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探索未来的精神。例如《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学习后,教者认为,可依据学生的所提出的问题再次提供一些网站信息让学生再去浏览学习,也可编排一些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信息,让学生永远做学习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三、依据学科特点,丰富网站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着问题设置、资源提供、内容设计、任务提出以及组织协调等学习导航的工作,而学生作为探究者,则进行着明确任务、围绕问题、探索实践、自主学习等实践的任务。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途径与方法。教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别于常规性的课堂,特别是科学课也有别于其它学科。因而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将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归纳为“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及“主题探究”教学方式两种。

1、问题探究,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教材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活动,那么这样的课型就可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折形状》一课的教学,教者在网站中提供了关于形状方面的模型、建筑以动植物的外形等,让学生点击浏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各种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最后组织讨论,再次点击进入网络,说一说,网络中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而教师则是课前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调控教学进程。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究的成果。

2、主题探究,拓展知识,增强意识。

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而只要进行主题式学习与讨论,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教者建议这一类型的课堂教学可选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矿物资源对人类有何作用,你对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何思考,并出示开采、提炼、运用的相关图片,确定本节的学习主题是: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人类怎么办?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的探究活动。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前还可以上学生对资源开发与保护,新能源研发等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课后进一步打开网站,搜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活动自然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丰富了科学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尝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息照相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 M · J· 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 D· 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相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相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 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生石灰煮鸡蛋》今天,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个科学实验,是生石灰加水可以煮鸡蛋,我想试一试,可家里没有生石灰,我只好出去买生石灰,出了家门,我去了商店,商店里没有生石灰,我问:“有没有与生石灰差不多的东西啊?”他说:“有,这个就是。”我瞧了瞧,原来是石膏粉,我想:石膏粉与生石灰差不多,我就把它买回去吧!拿回家后,我放了一杯水,把石膏粉放进水里,等了一个小时我把鸡蛋拿出来,鸡蛋一点温度都没有,我把手放进水里,水和鸡蛋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度。我问爸爸,爸爸说:“生石灰与石膏粉的差别就大了,乖乖!只有生石灰才能煮鸡蛋!我好不容易买到了生石灰我迫不及待的把生石灰倒进水里,迅速放一个鸡蛋进生石灰水里,杯子里出现了一些气泡,我用手摸了摸杯子,杯子发烫了。等了半个小时,我将鸡蛋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再往桌子上一滚,鸡蛋滚的很稳,我断定鸡蛋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鸡蛋往桌子上一滚,因为生鸡蛋里的蛋青和蛋黄都是液体,液体撞击鸡蛋壳儿使鸡蛋的滚动非常不稳定,而熟鸡蛋的蛋黄和蛋青全部是固体,固体不会撞击鸡蛋壳儿,因而使鸡蛋的滚动很稳定。所以我断定鸡蛋熟了。科学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我爱科学!加油^_^o~ 努力!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题目集

蜜蜂 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我省 监利县 12岁的小学生 聂利 大胆挑战这一说法.她说:“蜜蜂有自己的 发音器官 ,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聂利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举行的第18届全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上, 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 声》,荣获优秀 科技项目 银奖和 高士其 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 苍蝇 、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 《十万个为什么》 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 蜂箱 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 木板 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 放大镜 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 油菜籽 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 大头针 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 蚊帐 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了解, 中国教育 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新闻链接:昆虫专家称可能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昨日省内多位从事昆虫研究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称,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院副教授 陈国 生说, 膜翅目 昆虫一般没有 发声器官 ,而蜜蜂属于膜翅目昆虫.省昆虫学会理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徐冠军说,还未发现有资料报道蜜蜂有发声器官. 听说聂利的发现后,徐冠军教授说,由于他没有见证聂利小朋友的试验,也从未做过这样的试验,所以尚不敢对她的发现下结论.如果这位小朋友的发现是真实的话,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科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如果评职称可以直接在百度上Hi我,专业代写代发,对你评职称有用!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探索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跟老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以往的自然科学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今天的小学科学课堂,应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走近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理解材料和结合生活实践操作,并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小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堂 回归生活 作为小学以往这门课的教学,是在教自然科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新的科学课程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因此,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也作了些思考。 一、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前苏联 教育 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兴趣盎然。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它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应用性科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如,在教学《热传导》一课中,有老师提出:“有一个婴儿肚子饿了,哇、哇地哭着,老奶奶想冲一杯牛奶来喂小宝宝,但牛奶太热不能马上喂;你们能不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让小宝宝快一点喝到这杯牛奶啊?”生活中学生也有泡过牛奶、咖啡的经历,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前来献谋献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牛奶快一点溶解,快一点冷却。” “倒放在大不锈钢盘子中,吹风扇。” “用两个杯子把牛奶倒来倒去……”从生活情景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就会感到科学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接近,对实验设计也就会感兴趣了。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材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 儿童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试验室的仪器却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 蛋糕 的泡沫盒等等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材料。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除了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以外,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并请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身边常见的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4根木棍(两根a长、两根b长)。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在活动前,首先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然后让学生活动,学生们个个动脑动手,拼拼摆摆,结果推出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 方法 。第一种,形象直观,即长+宽+长+宽;第二种概括直观,即长×2+宽×2;第三种变感性为理性(长+宽)×2。学生兴趣浓厚,在自己动手摆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自主的活动空间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操作活动之后,学生对类似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时,也显得有条有理,灵活多变。 四、回归生活,让科学知识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学生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如在超市购物一例,就要明白:如何购物,熟悉购物的流程,超市环境的创设给人审美的愉悦,商品的分类摆放,到处出现的文字和数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如何合理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不盲目消费;体验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等。我们可以给幼儿学生提出任务,在超市中购物,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宏云.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3]汪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2 浅谈小学科学学习材料的有效制作 摘要:材料运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自制学具,不仅保证了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而且升华了科学探究的理论素养。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根据材料的适用性、直观性、廉价性、简易性等特点,自制科学学具,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科学素养,还将课堂还原本色,彰显生本理念,凸显生命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材料;有效制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哦!原来是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一、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在制作学具时,可以不买的材料尽量不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关注身边废旧物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又能 变废为宝 ,可谓一举多得。如雪碧瓶可以用来做水火箭,大小不一的塑料水瓶可以用来建高塔等等。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二、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教学材料有限,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堂的因素之一,比较多的学校材料紧张,经常出现好几个人拼用一架学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技能操练时间,学生的科学技能练习的密度不够。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一些教学公司提供的教具,价格昂贵,并且常常出现在展示某个现象或是技能练习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某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经过改制的或自制的教学器具,经过从头到尾的剖析原理,剖析过程,在运用时,在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时,能够简炼明了的凸显教学内容。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运用更简练的语言,更开放的姿态驾驭课堂,做到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孩子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知识准备相匹配,与孩子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享受科学课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红波.材料―小学科学课堂的支架[J].学园,2010,10(4) [2]徐明荣.小学科学课材料管理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3 试谈实验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实验课对小学科学的影响 提起中国教育,想到的就是“考试”,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常见方式,通过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全面涵盖学习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过于单一。科考制度深入人心,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拿到最高分孩子就是获得了成功,其实不然,在很多学科中分数只是数字而已。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考试并不是最适合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探索性的教学模式上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将“分数定天下”转变成以实践能力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引进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1)实验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实验课注重过程,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3)实验课检测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4)实验课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在科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课对于小学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个学校都进行实验课学习,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实验课学习的效率低下 小学科学引进实验课后,学生的多数注意力被各式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老师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不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不断出现,不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解决办法:老师先明确实验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所以在考虑学生兴趣时,也需要对课程流程有良好把控,既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还需要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在实验课程中,要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节做细,让学生在环节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杠杆科学中,进行杠杆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支点、用力点以及阻力点之间的关系,介绍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现场示范挂钩码的方式,学生凭借观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挂,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再对挂钩码的三种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钩码和平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差 在小学科学实验时,学生由于不了解实验课程,所以在上课时无法产生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无法启发创新意识。解决办法:兴趣是第一发展力,实验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下一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热,或布置相关实验性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结果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诱导,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进行花、果实、种子的学习时,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寻身边的花、果实、种子各一种,并带到实验课堂上。首先对每个人带来的试验品进行点评,明确花、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准备容易混淆的PPT进行课堂展示,深化三者概念,然后向学生抛出疑问“身边的种子和果实还有哪些?”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花结构的观察。 3.实验课中团队意识不强 小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对实验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有些学生害怕、羞于实验。即便是进行了分组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解决办法:分组是实验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不参与,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并且每个组都需要针对实验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挑选学生进行陈述,锻炼平日不敢于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在团队的帮助下更加茁壮成长。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应该是肯定和鼓励态度。像是种子萌芽实验中,如果有小组种子没有定期萌芽,那老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努力,并通过教案的方式,告诉他们哪些操作有缺陷,再鼓励他们重新进行种子萌芽实验,直到真正的种子萌芽。 三、 总结 实验课让小学科学课程更加多样化,注重操作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团队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进行提高,这其中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注重课程细节、激发学生好奇心、肯定团队成果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验成果,建立学习信心。实验课对小学科学来讲意义重大,老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特色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 小学科学论文600字 3.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4. 小学五年级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5.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6. 小学生科学论文600字范文

做潜望镜只需要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和一块硬纸板。假如你的小镜子长十厘米,宽七厘米,这样,你就应该准备一张宽4×7=28厘米的硬纸板。纸板的长度可以根据条件自己决定。纸板长一些,潜望镜就可以做得高一些。在纸板上划出三条平行线,象图中所表示的一样,每条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七厘米。把涂黑的部分剪去。用刀子沿着虚线划一个痕迹(注意不要划透)。然后,利用桌边折一下,这样就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牛皮纸把它粘好。 用白胶布把小镜子象下图中那样粘好(要使小镜子和长纸盒之间的交角等于45°)。两面小镜子平行对好。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成了。 如果你手中的小镜子不足十厘米长,你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算一算纸盒的尺寸,条件是保证镜面和纸盒之间的夹角为45°。 用潜望镜来观看窗外的景物是很有趣的,也可以用它来捉迷藏。当然,人们制造潜望镜主要是为科学研究和国防服务的。科学家利用潜望镜在地下室中观察火箭的发射;在进行原子物理实验的时候,科研工作者利用潜望镜隔着厚厚的保护墙,就能观察到那些有放射性的危险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也必须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情况。 潜望镜是谁发明的,现在已经无法查考了。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古书,是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淮南万毕术》。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取大镜高悬,置水盘于其下,则见四邻矣。” 古代,在我国一些深山古庙的屋檐下,常常倾斜地挂着一面青铜大镜,如果在庙门以内的地上放一盆水,对正镜子,这就做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潜望镜,在水中就会映出庙门外的羊肠小道及过往行人。 做潜望镜只需要两面一样大的小方镜和一块硬纸板。假如你的小镜子长十厘米,宽七厘米,这样,你就应该准备一张宽4×7=28厘米的硬纸板。纸板的长度可以根据条件自己决定。纸板长一些,潜望镜就可以做得高一些。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有一次,科学课下课的时候,我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纷纷,我凑上前去,仔细一听,原来,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流出来吗?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发生吗?我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于是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盖在杯上。此时我有点紧张,担心实验不成功。为了知道结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地倒过来。哇噻!果真如此,纸紧紧地"贴"在杯子口上,水也一滴不漏,太神奇了!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便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原来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胀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鸽子为什么会回家?科技小论文真是让我头疼,今天上午想到下午。下午我看到鸽子,想到了他是怎样回家地呢?我的小论文有了题材。我假设鸽子是按照一些固定景物回家的。我决定在晚上进行一项实验,假如他是按照一些衣架规律回家的,正巧,今天我们家要安上新的挂衣绳。分工和工作安排完毕。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跑上阳台,鸽子像往常一样飞过。看到新的衣架,鸽子还是照常飞过,并没有和蚂蚁一样,有稍微一点变化,就认不得路。经过我上网查找资料,我终于发现鸽子并不是按照固定的物体识路,而是根据地磁回家的。通过这一次试验,我知道了鸽子是怎样回家的。也证实了我的猜想是错误的。蚯蚓为什么会再生?今天,我和妈妈在花坛旁边看花.突然我发现花下的土壤里爬着两条蚯蚓,我听说蚯蚓有再生的能力,那么蚯蚓砍成三节会死吗?于是,我就抓起其中一条蚯蚓,软软的冰冰的象果冻一样,我胆战心惊地抓着它放到水泥地面上,又壮着胆抓起第二条,将其中一条长一点的蚯蚓按比例平均分成三节,另一条我也分了三节,每一条在我砍完后,看到蚯蚓分泌出黄色的液体包裹住它自己的伤口,我想也许蚯蚓的身体也在不停地摆动,慢慢它们安静了下来,我想我也太残酷了,就将它们都一一放到花坛里,继续观察,可是天很晚了,我要回家了.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查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切蚯蚓时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但是尾巴那段都比头的那段复原得快些,而且有的蚯蚓分三段会死,有的又不会.真是太神奇了!通过这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蚯蚓的再生能力真的很强,我一定要学习蚯蚓那不放弃生命的精神.科技小论文___虾钳能再生吗?你吃过虾吗?好吃吧!你养过虾吗?虾有再生能力你知道吗?把它的钳子拔掉,过几天它又会长出来,你信不信?我们家的鱼缸里养了一只虾,它长着两只大钳子,它的钳子做了很多坏事,比如:它用钳子夹鱼的尾巴,夹神仙鱼的胡子。所以我们开了个家庭会议,决定把虾的钳子拔掉。我担心它掉了钳子会死掉,爸爸说:"没事的,拔了钳子,过了一段时间钳子会长出来的。"真的那么神奇?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又去看那只虾,一看吓了一跳,虾正在那里张牙舞爪,钳子真的长了出来,长得比原来还大,有在那里欺负小鱼呢!它真的有再生能力呢!其实,还有别的动物也有再生能力,比如:壁虎,螃蟹,龙虾,蚯蚓,它们都有再生能力。如果人也有再生能力那有多好啊!那么,四川地震受伤的小朋友就不会残疾了,就会自己修好自己,变成和我们一样的健全人!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纸不掉下来?有一天,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听见同学们在议论纷纷,说什么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下来,纸不会掉,水也不会流出来。真的这么神奇吗?听得我心痒痒的了。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杯子,一张大小适中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水,将纸盖上。这时我有点紧张,为了知道结果,我深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的倒过来,呀!果真如此,纸不掉水不漏,真神奇。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把这个谜解开,于是我就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答案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的压力已经很小了,加之水的表面有张力,不让水随便'乱跑',因此、其实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科技小论文___废旧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刘烨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池被广泛应用,如果对废旧电池处理不当,那对地球上的土壤和水资源造成相当大的破坏。这是因为,干电池和充电电池中的各种各样化学物的主要成分是锌皮.汞.硫酸化物.铜帽。而蓄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铅,这些重金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如果废旧电池扔到了水里,水就会被污染,水中的鱼就会变得有毒,吃了有毒的鱼,喝了有毒的水,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会损害神经系统,甚至会致癌。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全球50亿人来计每个月每人丢一颗电池,一年累积下来600亿颗电池,对地球的破坏力可说是很大的了,其对人类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难以想象了。为了保护环境,有的小区已经配置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垃圾桶,有专业人士回收后就可以变废为宝,将废旧电池合理再生利用。所以,保护环境,就应该从小事情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为了保护地球,我们不能再乱扔废旧电池。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一些动物要冬眠呢?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丘盈盈我很喜欢小动物,经常去动物园看望它们,特别爱仔细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冬天去时有的动物却不见踪影,后来,我才知道一些动物要冬眠。为什么一些动物要冬眠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了解开这个谜底,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有了大致的了解。原来,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都有休眠的习惯。冬眠是动物对冬季气温低、食物又少等不良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此时的动物生命活动处于极低水平的状态,通常表现为停止取食,不活动,昏睡、呼吸微弱和体温下降等。冬天一到,青蛙、蛇、刺猬、旱赖等冬眠动物躲在洞里睡懒觉,它们早早就积极觅食,以备休眠期和苏醒时期的需要。冬天,外面又冷,食物又少,所以有些动物就躲在洞里睡懒觉。这样,我又明白了一个小知识。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叫死海?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黄家苑有一种海叫着"死海","死海"里面没有鱼虾,但人跳进"死海"里,却安然无事的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个问题我请教了《十万个为什么》,结果才知道:因为死海里面有许多像盐一样的东西,所以鱼虾,海草,等许许多多的海鲜都不能生活在海里,才有了这个"死海"的名字。那么"死海"对人有什么用处呢?据说"死海"可以治病。如果一个感冒的人拿着书躺在死海里,不出三天病就会好许多,不过有个安全,只有死海跳下去才会安然无事,如果选择另一个海跳下去的话,会马上死掉.这就是我知道的科学其一.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乒乓球会鼓起来?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黄秋琳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体育馆打乒乓球。我们打得正高兴,突然妈妈把球打过来我没接住,于是,我就去捡球,一不小心把球踩扁了。我特别着急,叹息地说:"妈妈,怎么办啊?"妈妈立刻放下球拍,问:"秋琳,怎么了?"我说:"我不小心把乒乓球踩扁了。"妈妈说:"别怕我有办法。"妈妈拿来热水瓶,在水杯中倒满水,再把乒乓球放进杯子里,这时,我发现乒乓球慢慢地鼓了起来,我特别兴奋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也说不清楚。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一直在上网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可是还是找不到具体的答案。这时我不得不去问有学问的爸爸了。爸爸说:"乒乓球凹进去之后,放在100℃的热水中可以鼓起来的两个原因是:第一,这是根据物理性质热胀冷缩的原因,乒乓球受热而膨胀,凹处就会凸起来。但是,胀起来后,会有个痕迹,这样的球打起来有时候会乱跳。第二,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乒乓球没破,里面空气挤压用热水~让空气膨胀让乒乓球变圆这是根据物理性质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受热而膨胀,其中气体的膨胀系数大,而固体的膨胀系数小,于是内部的气体膨胀得比乒乓球本身要多得多,于是把乒乓球凹处顶起。"哦,原来生活中隐藏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啊!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浇花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丘盈盈自来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这种水清澈洁净,杂质很少,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它。我每天都用它来浇花,却发现我的那盆花老也不见长,没道理呀?阳台上阳光充足,空气也新鲜,不应该呀?这是为什么呀?带着疑问,我去请教了爷爷。爷爷告诉我自来水是不能直接用来浇花的。原因是自来水适合人们日常饮用,但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凝聚剂和消毒剂,使水变得比较洁净,但因此缺少了动植物生长需要的部分微生物及营养,我们种的花,养的鱼,都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在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通过水带给它们营养素和微生物。所以,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浇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有经验的人就采用雨水浇花,或者是先把自来水盛到水桶中,在露天中放一些时间,等里面的凝聚剂和消毒剂跑掉了,水里杂质多了,这时候再用来浇花就可以了。我照爷爷说的去做,果然花儿张开了笑脸。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劳淑盈我在一本《一天一个新知识》书里面,发现了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原来,水是万物生存之本,生命之源。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所以生命从起源开始就离不开水;生命体内有50%~80%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细胞内含量最多,以游离水和结合水2种形式存在。游离水是无机盐和其他物质的自然溶剂,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理想的介质;结合水主要通过氢键与其他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结合。水的很多特性附合生物生存的需要。水是极性分子,由于水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适合于在植物体内的导管中运输和水生昆虫在水面的行走。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水的资源,要不地球上的水资源将悄悄地减少,人类的确面临水荒的威胁,树木干枯,花草枯萎,鱼儿死掉.当这些生物从我们身边悄悄离去时,人类也将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灭绝。请大家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如果每天节约一滴水,你就能看到一片海洋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有一次,科学课下课的时候,我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纷纷,我凑上前去,仔细一听,原来,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流出来吗?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发生吗?我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于是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盖在杯上。此时我有点紧张,担心实验不成功。为了知道结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地倒过来。哇噻!果真如此,纸紧紧地"贴"在杯子口上,水也一滴不漏,太神奇了!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便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原来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胀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鸽子为什么会回家?科技小论文真是让我头疼,今天上午想到下午。下午我看到鸽子,想到了他是怎样回家地呢?我的小论文有了题材。我假设鸽子是按照一些固定景物回家的。我决定在晚上进行一项实验,假如他是按照一些衣架规律回家的,正巧,今天我们家要安上新的挂衣绳。分工和工作安排完毕。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跑上阳台,鸽子像往常一样飞过。看到新的衣架,鸽子还是照常飞过,并没有和蚂蚁一样,有稍微一点变化,就认不得路。经过我上网查找资料,我终于发现鸽子并不是按照固定的物体识路,而是根据地磁回家的。通过这一次试验,我知道了鸽子是怎样回家的。也证实了我的猜想是错误的。蚯蚓为什么会再生?今天,我和妈妈在花坛旁边看花.突然我发现花下的土壤里爬着两条蚯蚓,我听说蚯蚓有再生的能力,那么蚯蚓砍成三节会死吗?于是,我就抓起其中一条蚯蚓,软软的冰冰的象果冻一样,我胆战心惊地抓着它放到水泥地面上,又壮着胆抓起第二条,将其中一条长一点的蚯蚓按比例平均分成三节,另一条我也分了三节,每一条在我砍完后,看到蚯蚓分泌出黄色的液体包裹住它自己的伤口,我想也许蚯蚓的身体也在不停地摆动,慢慢它们安静了下来,我想我也太残酷了,就将它们都一一放到花坛里,继续观察,可是天很晚了,我要回家了.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查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切蚯蚓时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但是尾巴那段都比头的那段复原得快些,而且有的蚯蚓分三段会死,有的又不会.真是太神奇了!通过这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蚯蚓的再生能力真的很强,我一定要学习蚯蚓那不放弃生命的精神.科技小论文___虾钳能再生吗?你吃过虾吗?好吃吧!你养过虾吗?虾有再生能力你知道吗?把它的钳子拔掉,过几天它又会长出来,你信不信?我们家的鱼缸里养了一只虾,它长着两只大钳子,它的钳子做了很多坏事,比如:它用钳子夹鱼的尾巴,夹神仙鱼的胡子。所以我们开了个家庭会议,决定把虾的钳子拔掉。我担心它掉了钳子会死掉,爸爸说:"没事的,拔了钳子,过了一段时间钳子会长出来的。"真的那么神奇?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又去看那只虾,一看吓了一跳,虾正在那里张牙舞爪,钳子真的长了出来,长得比原来还大,有在那里欺负小鱼呢!它真的有再生能力呢!其实,还有别的动物也有再生能力,比如:壁虎,螃蟹,龙虾,蚯蚓,它们都有再生能力。如果人也有再生能力那有多好啊!那么,四川地震受伤的小朋友就不会残疾了,就会自己修好自己,变成和我们一样的健全人!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纸不掉下来?有一天,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听见同学们在议论纷纷,说什么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下来,纸不会掉,水也不会流出来。真的这么神奇吗?听得我心痒痒的了。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杯子,一张大小适中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水,将纸盖上。这时我有点紧张,为了知道结果,我深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的倒过来,呀!果真如此,纸不掉水不漏,真神奇。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把这个谜解开,于是我就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答案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的压力已经很小了,加之水的表面有张力,不让水随便'乱跑',因此、其实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科技小论文___废旧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刘烨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池被广泛应用,如果对废旧电池处理不当,那对地球上的土壤和水资源造成相当大的破坏。这是因为,干电池和充电电池中的各种各样化学物的主要成分是锌皮.汞.硫酸化物.铜帽。而蓄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铅,这些重金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如果废旧电池扔到了水里,水就会被污染,水中的鱼就会变得有毒,吃了有毒的鱼,喝了有毒的水,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会损害神经系统,甚至会致癌。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全球50亿人来计每个月每人丢一颗电池,一年累积下来600亿颗电池,对地球的破坏力可说是很大的了,其对人类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难以想象了。为了保护环境,有的小区已经配置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垃圾桶,有专业人士回收后就可以变废为宝,将废旧电池合理再生利用。所以,保护环境,就应该从小事情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为了保护地球,我们不能再乱扔废旧电池。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一些动物要冬眠呢?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丘盈盈我很喜欢小动物,经常去动物园看望它们,特别爱仔细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冬天去时有的动物却不见踪影,后来,我才知道一些动物要冬眠。为什么一些动物要冬眠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了解开这个谜底,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有了大致的了解。原来,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都有休眠的习惯。冬眠是动物对冬季气温低、食物又少等不良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此时的动物生命活动处于极低水平的状态,通常表现为停止取食,不活动,昏睡、呼吸微弱和体温下降等。冬天一到,青蛙、蛇、刺猬、旱赖等冬眠动物躲在洞里睡懒觉,它们早早就积极觅食,以备休眠期和苏醒时期的需要。冬天,外面又冷,食物又少,所以有些动物就躲在洞里睡懒觉。这样,我又明白了一个小知识。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叫死海?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黄家苑有一种海叫着"死海","死海"里面没有鱼虾,但人跳进"死海"里,却安然无事的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个问题我请教了《十万个为什么》,结果才知道:因为死海里面有许多像盐一样的东西,所以鱼虾,海草,等许许多多的海鲜都不能生活在海里,才有了这个"死海"的名字。那么"死海"对人有什么用处呢?据说"死海"可以治病。如果一个感冒的人拿着书躺在死海里,不出三天病就会好许多,不过有个安全,只有死海跳下去才会安然无事,如果选择另一个海跳下去的话,会马上死掉.这就是我知道的科学其一.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乒乓球会鼓起来?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黄秋琳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体育馆打乒乓球。我们打得正高兴,突然妈妈把球打过来我没接住,于是,我就去捡球,一不小心把球踩扁了。我特别着急,叹息地说:"妈妈,怎么办啊?"妈妈立刻放下球拍,问:"秋琳,怎么了?"我说:"我不小心把乒乓球踩扁了。"妈妈说:"别怕我有办法。"妈妈拿来热水瓶,在水杯中倒满水,再把乒乓球放进杯子里,这时,我发现乒乓球慢慢地鼓了起来,我特别兴奋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也说不清楚。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一直在上网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可是还是找不到具体的答案。这时我不得不去问有学问的爸爸了。爸爸说:"乒乓球凹进去之后,放在100℃的热水中可以鼓起来的两个原因是:第一,这是根据物理性质热胀冷缩的原因,乒乓球受热而膨胀,凹处就会凸起来。但是,胀起来后,会有个痕迹,这样的球打起来有时候会乱跳。第二,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乒乓球没破,里面空气挤压用热水~让空气膨胀让乒乓球变圆这是根据物理性质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受热而膨胀,其中气体的膨胀系数大,而固体的膨胀系数小,于是内部的气体膨胀得比乒乓球本身要多得多,于是把乒乓球凹处顶起。"哦,原来生活中隐藏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啊!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浇花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丘盈盈自来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这种水清澈洁净,杂质很少,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它。我每天都用它来浇花,却发现我的那盆花老也不见长,没道理呀?阳台上阳光充足,空气也新鲜,不应该呀?这是为什么呀?带着疑问,我去请教了爷爷。爷爷告诉我自来水是不能直接用来浇花的。原因是自来水适合人们日常饮用,但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凝聚剂和消毒剂,使水变得比较洁净,但因此缺少了动植物生长需要的部分微生物及营养,我们种的花,养的鱼,都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在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通过水带给它们营养素和微生物。所以,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浇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有经验的人就采用雨水浇花,或者是先把自来水盛到水桶中,在露天中放一些时间,等里面的凝聚剂和消毒剂跑掉了,水里杂质多了,这时候再用来浇花就可以了。我照爷爷说的去做,果然花儿张开了笑脸。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劳淑盈我在一本《一天一个新知识》书里面,发现了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原来,水是万物生存之本,生命之源。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所以生命从起源开始就离不开水;生命体内有50%~80%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细胞内含量最多,以游离水和结合水2种形式存在。游离水是无机盐和其他物质的自然溶剂,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理想的介质;结合水主要通过氢键与其他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结合。水的很多特性附合生物生存的需要。水是极性分子,由于水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适合于在植物体内的导管中运输和水生昆虫在水面的行走。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水的资源,要不地球上的水资源将悄悄地减少,人类的确面临水荒的威胁,树木干枯,花草枯萎,鱼儿死掉.当这些生物从我们身边悄悄离去时,人类也将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灭绝。请大家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如果每天节约一滴水,你就能看到一片海洋

有一次,科学课下课的时候,我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纷纷,我凑上前去,仔细一听,原来,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流出来吗?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发生吗?我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于是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盖在杯上。此时我有点紧张,担心实验不成功。为了知道结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地倒过来。哇噻!果真如此,纸紧紧地"贴"在杯子口上,水也一滴不漏,太神奇了!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便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原来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胀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鸽子为什么会回家?科技小论文真是让我头疼,今天上午想到下午。下午我看到鸽子,想到了他是怎样回家地呢?我的小论文有了题材。我假设鸽子是按照一些固定景物回家的。我决定在晚上进行一项实验,假如他是按照一些衣架规律回家的,正巧,今天我们家要安上新的挂衣绳。分工和工作安排完毕。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跑上阳台,鸽子像往常一样飞过。看到新的衣架,鸽子还是照常飞过,并没有和蚂蚁一样,有稍微一点变化,就认不得路。经过我上网查找资料,我终于发现鸽子并不是按照固定的物体识路,而是根据地磁回家的。通过这一次试验,我知道了鸽子是怎样回家的。也证实了我的猜想是错误的。蚯蚓为什么会再生?今天,我和妈妈在花坛旁边看花.突然我发现花下的土壤里爬着两条蚯蚓,我听说蚯蚓有再生的能力,那么蚯蚓砍成三节会死吗?于是,我就抓起其中一条蚯蚓,软软的冰冰的象果冻一样,我胆战心惊地抓着它放到水泥地面上,又壮着胆抓起第二条,将其中一条长一点的蚯蚓按比例平均分成三节,另一条我也分了三节,每一条在我砍完后,看到蚯蚓分泌出黄色的液体包裹住它自己的伤口,我想也许蚯蚓的身体也在不停地摆动,慢慢它们安静了下来,我想我也太残酷了,就将它们都一一放到花坛里,继续观察,可是天很晚了,我要回家了.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查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切蚯蚓时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但是尾巴那段都比头的那段复原得快些,而且有的蚯蚓分三段会死,有的又不会.真是太神奇了!通过这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蚯蚓的再生能力真的很强,我一定要学习蚯蚓那不放弃生命的精神.科技小论文___虾钳能再生吗?你吃过虾吗?好吃吧!你养过虾吗?虾有再生能力你知道吗?把它的钳子拔掉,过几天它又会长出来,你信不信?我们家的鱼缸里养了一只虾,它长着两只大钳子,它的钳子做了很多坏事,比如:它用钳子夹鱼的尾巴,夹神仙鱼的胡子。所以我们开了个家庭会议,决定把虾的钳子拔掉。我担心它掉了钳子会死掉,爸爸说:"没事的,拔了钳子,过了一段时间钳子会长出来的。"真的那么神奇?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又去看那只虾,一看吓了一跳,虾正在那里张牙舞爪,钳子真的长了出来,长得比原来还大,有在那里欺负小鱼呢!它真的有再生能力呢!其实,还有别的动物也有再生能力,比如:壁虎,螃蟹,龙虾,蚯蚓,它们都有再生能力。如果人也有再生能力那有多好啊!那么,四川地震受伤的小朋友就不会残疾了,就会自己修好自己,变成和我们一样的健全人!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纸不掉下来?有一天,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听见同学们在议论纷纷,说什么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下来,纸不会掉,水也不会流出来。真的这么神奇吗?听得我心痒痒的了。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杯子,一张大小适中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水,将纸盖上。这时我有点紧张,为了知道结果,我深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的倒过来,呀!果真如此,纸不掉水不漏,真神奇。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把这个谜解开,于是我就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答案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的压力已经很小了,加之水的表面有张力,不让水随便'乱跑',因此、其实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科技小论文___废旧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刘烨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池被广泛应用,如果对废旧电池处理不当,那对地球上的土壤和水资源造成相当大的破坏。这是因为,干电池和充电电池中的各种各样化学物的主要成分是锌皮.汞.硫酸化物.铜帽。而蓄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铅,这些重金属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如果废旧电池扔到了水里,水就会被污染,水中的鱼就会变得有毒,吃了有毒的鱼,喝了有毒的水,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会损害神经系统,甚至会致癌。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全球50亿人来计每个月每人丢一颗电池,一年累积下来600亿颗电池,对地球的破坏力可说是很大的了,其对人类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难以想象了。为了保护环境,有的小区已经配置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垃圾桶,有专业人士回收后就可以变废为宝,将废旧电池合理再生利用。所以,保护环境,就应该从小事情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为了保护地球,我们不能再乱扔废旧电池。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一些动物要冬眠呢?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丘盈盈我很喜欢小动物,经常去动物园看望它们,特别爱仔细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冬天去时有的动物却不见踪影,后来,我才知道一些动物要冬眠。为什么一些动物要冬眠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了解开这个谜底,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有了大致的了解。原来,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都有休眠的习惯。冬眠是动物对冬季气温低、食物又少等不良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此时的动物生命活动处于极低水平的状态,通常表现为停止取食,不活动,昏睡、呼吸微弱和体温下降等。冬天一到,青蛙、蛇、刺猬、旱赖等冬眠动物躲在洞里睡懒觉,它们早早就积极觅食,以备休眠期和苏醒时期的需要。冬天,外面又冷,食物又少,所以有些动物就躲在洞里睡懒觉。这样,我又明白了一个小知识。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叫死海?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黄家苑有一种海叫着"死海","死海"里面没有鱼虾,但人跳进"死海"里,却安然无事的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个问题我请教了《十万个为什么》,结果才知道:因为死海里面有许多像盐一样的东西,所以鱼虾,海草,等许许多多的海鲜都不能生活在海里,才有了这个"死海"的名字。那么"死海"对人有什么用处呢?据说"死海"可以治病。如果一个感冒的人拿着书躺在死海里,不出三天病就会好许多,不过有个安全,只有死海跳下去才会安然无事,如果选择另一个海跳下去的话,会马上死掉.这就是我知道的科学其一.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乒乓球会鼓起来?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黄秋琳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体育馆打乒乓球。我们打得正高兴,突然妈妈把球打过来我没接住,于是,我就去捡球,一不小心把球踩扁了。我特别着急,叹息地说:"妈妈,怎么办啊?"妈妈立刻放下球拍,问:"秋琳,怎么了?"我说:"我不小心把乒乓球踩扁了。"妈妈说:"别怕我有办法。"妈妈拿来热水瓶,在水杯中倒满水,再把乒乓球放进杯子里,这时,我发现乒乓球慢慢地鼓了起来,我特别兴奋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也说不清楚。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一直在上网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可是还是找不到具体的答案。这时我不得不去问有学问的爸爸了。爸爸说:"乒乓球凹进去之后,放在100℃的热水中可以鼓起来的两个原因是:第一,这是根据物理性质热胀冷缩的原因,乒乓球受热而膨胀,凹处就会凸起来。但是,胀起来后,会有个痕迹,这样的球打起来有时候会乱跳。第二,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乒乓球没破,里面空气挤压用热水~让空气膨胀让乒乓球变圆这是根据物理性质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受热而膨胀,其中气体的膨胀系数大,而固体的膨胀系数小,于是内部的气体膨胀得比乒乓球本身要多得多,于是把乒乓球凹处顶起。"哦,原来生活中隐藏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啊!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浇花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丘盈盈自来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这种水清澈洁净,杂质很少,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它。我每天都用它来浇花,却发现我的那盆花老也不见长,没道理呀?阳台上阳光充足,空气也新鲜,不应该呀?这是为什么呀?带着疑问,我去请教了爷爷。爷爷告诉我自来水是不能直接用来浇花的。原因是自来水适合人们日常饮用,但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凝聚剂和消毒剂,使水变得比较洁净,但因此缺少了动植物生长需要的部分微生物及营养,我们种的花,养的鱼,都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在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通过水带给它们营养素和微生物。所以,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浇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有经验的人就采用雨水浇花,或者是先把自来水盛到水桶中,在露天中放一些时间,等里面的凝聚剂和消毒剂跑掉了,水里杂质多了,这时候再用来浇花就可以了。我照爷爷说的去做,果然花儿张开了笑脸。科技小论文___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深圳市东晓小学三(四)班劳淑盈我在一本《一天一个新知识》书里面,发现了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原来,水是万物生存之本,生命之源。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所以生命从起源开始就离不开水;生命体内有50%~80%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细胞内含量最多,以游离水和结合水2种形式存在。游离水是无机盐和其他物质的自然溶剂,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理想的介质;结合水主要通过氢键与其他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结合。水的很多特性附合生物生存的需要。水是极性分子,由于水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适合于在植物体内的导管中运输和水生昆虫在水面的行走。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水的资源,要不地球上的水资源将悄悄地减少,人类的确面临水荒的威胁,树木干枯,花草枯萎,鱼儿死掉.当这些生物从我们身边悄悄离去时,人类也将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灭绝。请大家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如果每天节约一滴水,你就能看到一片海洋 |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

星期天,看见爸爸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忍不住叹气,唉,看来又是我做‘苦力的时间了’我拿起爸爸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涂上鞋油仔细的擦了一遍皮鞋又重现‘青春’这是为什么呢?我不经疑惑。

于是我找到另一双新鞋和旧鞋进行比对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比旧皮鞋的表面要光滑。旧皮鞋涂上鞋油后,仔细观察,虽然亮了很多但仍无法跟新皮鞋比。皮鞋亮度是否与皮鞋光滑度有关?

我去取一双旧皮鞋,在放大镜下皮鞋显得凹凸不平。然后我再皮鞋都比较粗糙的1区和2区涂上鞋油仔细擦拭,2区不涂做空白对照。我发现1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光滑很多,放在用阳光下也比2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有这样的差别呢?

于是我就去问爸爸得知:皮鞋表面原本就不是绝对光滑的,如果是旧皮鞋就更加不平了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方向上产生反射,看上去没什么光泽。但鞋油中的一些小颗粒正好填补在皮鞋的'凹坑中,如果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平均,就使皮鞋表面更光滑,平整光线反射更强。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跟老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以往的自然科学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今天的小学科学课堂,应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走近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理解材料和结合生活实践操作,并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小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堂 回归生活 作为小学以往这门课的教学,是在教自然科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新的科学课程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因此,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也作了些思考。 一、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前苏联 教育 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兴趣盎然。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它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应用性科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如,在教学《热传导》一课中,有老师提出:“有一个婴儿肚子饿了,哇、哇地哭着,老奶奶想冲一杯牛奶来喂小宝宝,但牛奶太热不能马上喂;你们能不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让小宝宝快一点喝到这杯牛奶啊?”生活中学生也有泡过牛奶、咖啡的经历,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前来献谋献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牛奶快一点溶解,快一点冷却。” “倒放在大不锈钢盘子中,吹风扇。” “用两个杯子把牛奶倒来倒去……”从生活情景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就会感到科学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接近,对实验设计也就会感兴趣了。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材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 儿童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试验室的仪器却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 蛋糕 的泡沫盒等等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材料。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除了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以外,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并请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身边常见的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4根木棍(两根a长、两根b长)。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在活动前,首先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然后让学生活动,学生们个个动脑动手,拼拼摆摆,结果推出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 方法 。第一种,形象直观,即长+宽+长+宽;第二种概括直观,即长×2+宽×2;第三种变感性为理性(长+宽)×2。学生兴趣浓厚,在自己动手摆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自主的活动空间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操作活动之后,学生对类似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时,也显得有条有理,灵活多变。 四、回归生活,让科学知识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学生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如在超市购物一例,就要明白:如何购物,熟悉购物的流程,超市环境的创设给人审美的愉悦,商品的分类摆放,到处出现的文字和数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如何合理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不盲目消费;体验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等。我们可以给幼儿学生提出任务,在超市中购物,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宏云.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3]汪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2 浅谈小学科学学习材料的有效制作 摘要:材料运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自制学具,不仅保证了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而且升华了科学探究的理论素养。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根据材料的适用性、直观性、廉价性、简易性等特点,自制科学学具,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科学素养,还将课堂还原本色,彰显生本理念,凸显生命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材料;有效制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哦!原来是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一、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在制作学具时,可以不买的材料尽量不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关注身边废旧物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又能 变废为宝 ,可谓一举多得。如雪碧瓶可以用来做水火箭,大小不一的塑料水瓶可以用来建高塔等等。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二、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教学材料有限,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堂的因素之一,比较多的学校材料紧张,经常出现好几个人拼用一架学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技能操练时间,学生的科学技能练习的密度不够。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一些教学公司提供的教具,价格昂贵,并且常常出现在展示某个现象或是技能练习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某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经过改制的或自制的教学器具,经过从头到尾的剖析原理,剖析过程,在运用时,在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时,能够简炼明了的凸显教学内容。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运用更简练的语言,更开放的姿态驾驭课堂,做到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孩子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知识准备相匹配,与孩子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享受科学课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红波.材料―小学科学课堂的支架[J].学园,2010,10(4) [2]徐明荣.小学科学课材料管理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3 试谈实验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实验课对小学科学的影响 提起中国教育,想到的就是“考试”,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常见方式,通过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全面涵盖学习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过于单一。科考制度深入人心,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拿到最高分孩子就是获得了成功,其实不然,在很多学科中分数只是数字而已。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考试并不是最适合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探索性的教学模式上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将“分数定天下”转变成以实践能力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引进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1)实验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实验课注重过程,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3)实验课检测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4)实验课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在科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课对于小学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个学校都进行实验课学习,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实验课学习的效率低下 小学科学引进实验课后,学生的多数注意力被各式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老师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不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不断出现,不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解决办法:老师先明确实验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所以在考虑学生兴趣时,也需要对课程流程有良好把控,既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还需要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在实验课程中,要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节做细,让学生在环节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杠杆科学中,进行杠杆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支点、用力点以及阻力点之间的关系,介绍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现场示范挂钩码的方式,学生凭借观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挂,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再对挂钩码的三种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钩码和平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差 在小学科学实验时,学生由于不了解实验课程,所以在上课时无法产生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无法启发创新意识。解决办法:兴趣是第一发展力,实验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下一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热,或布置相关实验性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结果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诱导,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进行花、果实、种子的学习时,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寻身边的花、果实、种子各一种,并带到实验课堂上。首先对每个人带来的试验品进行点评,明确花、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准备容易混淆的PPT进行课堂展示,深化三者概念,然后向学生抛出疑问“身边的种子和果实还有哪些?”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花结构的观察。 3.实验课中团队意识不强 小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对实验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有些学生害怕、羞于实验。即便是进行了分组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解决办法:分组是实验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不参与,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并且每个组都需要针对实验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挑选学生进行陈述,锻炼平日不敢于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在团队的帮助下更加茁壮成长。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应该是肯定和鼓励态度。像是种子萌芽实验中,如果有小组种子没有定期萌芽,那老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努力,并通过教案的方式,告诉他们哪些操作有缺陷,再鼓励他们重新进行种子萌芽实验,直到真正的种子萌芽。 三、 总结 实验课让小学科学课程更加多样化,注重操作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团队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进行提高,这其中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注重课程细节、激发学生好奇心、肯定团队成果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验成果,建立学习信心。实验课对小学科学来讲意义重大,老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特色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 小学科学论文600字 3.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4. 小学五年级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5.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6. 小学生科学论文600字范文

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研究论文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们认为,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为他们今后的合作学习、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不断探索。为此,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下面仅就我校开展的这一课题研究实验,谈谈我们的做法及体会。一、学习相关理论,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规律 “掌握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马虎。概念来自实践又去指导实践,研究理论可以起到正名和解读本质的作用,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再联系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当前首要问题是教师们教育教学观念的认识问题。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们学习基础理论,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最本质、最核心概念,给小组合作学习界定为: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最终达到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这一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二、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面对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先从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理论学习抓起,在明确方向,求得共识的基础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采取“探索——交流提升——再探索”方式,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随时拿出反映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用研究课和问题研究的形式展开研究,滚动推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范例,促进了大家参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合作小组人数最好为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2、“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乱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3、 给小组成员编号的原则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编为4号(这些只有老师清楚,学生不须知道)。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表明:请每一组的某号同学代表你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整理探究的内容,为他的发言做好准备。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这时两人小组比较合适。三、四个月后,再将班上同学分成3人或4人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次合作时,同学就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 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一个周或一个月 ),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二)培养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性的技艺,需要小组成员都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小组活动只能停留在形式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掌握这样的技巧呢?我们的做法是从习惯抓起,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1、从习惯抓起,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以下五个习惯:(1)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的课题一般都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平时的收集、积累和积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要教会学生用某种工具,并通过某种途径、某种形式,收集某种资料的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如:我们让学生养成记数学日记的习惯。比如跟妈妈一起去商场时,要留心自己熟悉物品(书包、彩笔;衣服、鞋、帽等)的价格,观察和体验买、卖交易的经过;自己所看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亲戚、朋友家所在的方位等等,都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即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能为小组学习做好积淀。(2)积极思考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3)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能力和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4)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5)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的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2、从规则做起,规范学生合作学习行为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共同研制小组合作的规则,按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如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①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②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③轻轻地说,不影响别人,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④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⑤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等等。3、从氛围入手,激励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 除了在规则习惯上加以要求,我们还创设有效的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对合作学习形成自然。例如,我们在每个教室的讲桌前,用比较活泼的图文形式,写上“请发表你的见解!请大胆说出你的意见!”,在教室布置上营造氛围,暗示学生敢说会听。再如,我们在走廊墙壁上悬挂一些宣传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暗示作用。4、以评价为保障,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机制运用得当,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在实验探索中,我们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提升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即关注鼓励个人竞争,更关注小组合作情况。具体评价方法:①对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汇报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等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提高。我们在班上设立了最佳收集员、最佳交流奖、最佳听众奖、最佳记录员、最佳创新奖、最佳合作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② 对学生研讨、交流的即时评价。即时评价作得及时准确,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进行《重叠问题》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中探讨:“把两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纸条贴接起来,再量一量,看它的长度是多少?你们发现了什么?” 各组同学贴的贴、量的量,很快就得出了结论,汇报员争着说:“我们小组经过研究发现:所有这样贴起来的纸条都有两小段重叠了,所以都比20厘米短。”老师评价说:“你们小组合作的真不错,不但发现了问题,还找出了原因。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吗?”学生们高声说:“是!”老师鼓励说:“你们真了不起!大家还愿意继续合作,研究一下如果中间贴的部分是2厘米,这张纸条有多长吗?”话声未落,各小组又纷纷行动,研讨的热情更高涨了。③对各小组的表现互相评价。小组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可以让他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指出哪个小组解题思路最清晰、最易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配合最默契;哪一组最守纪律等。自己小组与他们相比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对别人的成绩做到心服口服,对自己也是一个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三)深入钻研教材,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提供给小组学习的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才能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1、“实践活动”内容 在课改实验教材中,教材编者精心设计出了许多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需要几人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这无疑是我们的首选内容。如:一年级教材中“调查物品价格”这一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可先分头到商店、集市等地去询问、调查、收集、记录,回来后共同整理数据,汇报调查的方法、过程及成果。这即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口语表达能力。2、操作性、探究性的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定性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一课时,我们让小组内两人合作,你拨我说,反复操作,在操作中学生们把四种时刻编成了四句顺口溜,即: × × × ×| × × × ×| × × | × - | 分 针 指 在 1 2,就 是 几 时 整; 分 针 快 到 1 2,就 是 快 几 时; 分 针 刚 过 1 2,就 是 几 时 刚过; 分 针 指 在 6 上,就 是 几 时 半。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索,发现了规律,并编成顺口溜,即帮助了记忆,又加深了理解,教学难点突破了,学生们进一步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3、单凭个人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内容 低年级学生的思考还停留在直观、具体、片面的层面,对某些问题或现象还不能全面、开阔地去思考、分折。教材中的某些学习内容单凭某个人的力量和智慧难以考虑周全,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解决,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体验合作思维的丰富性。如:一年级下册“怎样租车”一题:“一班有38人,二班有39人,要租车去春游。已知1号车限坐42人,2号车限坐60人,3号车限坐19人。”经小组探索,学生提出了两种租车方案:第一种:两个班合租2号车和3号车;第二种:一班租2辆3号车,二班租一辆1号车。同学们在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启发下,思路开阔了,思维也活跃了。 这一活动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到:(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了不同的角度或想法,产生了不同的方法和结果;(3)自己的想法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调整自己的策略。“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样长期的熏陶与训练,定会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4、学生感到困惑的内容 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就自然地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取得互求到得,启迪智慧的效果。如:在“观察物体”这节课中,老师提出“如果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形体时,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这一问题时,学生的答案有:1个、2个、3个、4个……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又不能用准确的理由说服别人。在学生思考不成熟的情况下,老师组织了小组合作,让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从某一个角度看到的面有:从正对着长方体的某一个面平视时可看到1个面;从正对着长方体的某一条棱平视时可以看到2个面;从对着长方体的某一个项点观看时可以看到3个面。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们悟出: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时,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在困惑之中求得小组的合作,学习豁然开朗,对探讨出来的知识记忆深刻。(四)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如:在一次《图形的认识》的研讨课上,老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联系很紧,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老师也来到他们中间,这时老师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的粉笔盒时,都发生了争议,有的认为那个粉笔盒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是长方体的。老师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下粉笔盒,原来呀,这个粉笔盒的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议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执教老师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探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采取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来辨别。又让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化装品包装盒、药品包装盒等特殊的长方体。当老师再次举起那个粉笔盒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们都感到很欣慰,由于教师的参与,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发现了问题,并指导他们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这才是我们小组合作探究的最终目的。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点拨、指导,避免了“华而不实”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更有效。(五)指导学生总结反思,提高合作学习后劲 总结、归纳是人类赖以发现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它是数学大厦中的主干。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指导总结、引导反思,才能够提高学生合作的后劲,达到合作目的。教师要在小组讨论、探索之后,指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在全班交流。这时,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小组汇报前就用小组编号指定其名,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在教学第二册教材《数学广场》中的“重合问题”时,老师安排小组探索:“在一个三角形的地边上栽树,要求每个顶点上必须栽一棵,每条边上栽的树要同样多,都是4棵,一共可栽多少棵?”有的小组动手用学具摆,有的动笔在纸上画,有的在列式计算,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答案:“9棵”。接着老师又让他们探讨:“每边上要是栽5棵、6棵……10棵呢?”学生们探讨的热情十分高涨,答案又纷纷出来了。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说:“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小组讨论后,由3号学生代表小组做总结发言,其他同学帮助他整理发言内容,看哪个组合作得最好。” 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帮助,汇报人对小组的汇报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其他成员也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位同学组织好最后的“陈词”。学生的总结令人吃惊,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们小组在数棵数时,发现角上的那棵都多数了一次,所以求一共栽了多少棵时,把每边上的棵数相加后,一定要减去3。﹝即;5+5+5-3=12(棵)﹞”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发现,并及时给予了表扬。学生们体会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对小组合作更感兴趣了。 只要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规范、科学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才能得到扎实有效的培训和锻炼,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其与人合作、与不同人共事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以独立思考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

由于在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对加深已有知识的理解,并将其融会贯通,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探究过程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和尝试,这些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与他人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些感受和体验使得他们更能理解科学本质、理解他人。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教师“填鸭式灌,学生张大嘴巴无止咽”的方法,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又阻碍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呢?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

1.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往往满足于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忽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探究意识的培养。

2.在建立定理和推导公式中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是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底等高),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学生就会很快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但有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其它两图形?这时老师可趁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画的方法得出:分成其它两个图形都不能完全一样,只有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这样既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尝试体验的过程,也激发起学生开展探究的欲望。

3.在错题改正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作一番探究,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45分=时,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时与分的换算关系没有掌握。因此要求学生对上述错误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讨错误的原因,明白以后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这样,学生一方面自己找出了错误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增强了探究的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

1.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去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索。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和保证。教学氛围实质是师生关系的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佳学习环境。

2.延伸自主探究活动,增加课外实践。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实践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学还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经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模式

1.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2.启发讨论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讨论式。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

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践探究式。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实验操作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行观察测量,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展开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它是建立在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检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

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中科院心理所张梅玲教授说得好,“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在前进,在发展,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由于受到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往往并不十分完美。我们不能因此看轻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技能的同时,更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发挥想象,打破常规,鼓励个性化理解,从而激发教师的想象力,与学生一起共同发展。

2.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联系。任何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来,并且都要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就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因此,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与社会实践是紧密相连的。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相结合。独立思考是自主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小组讨论和集体合作,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在讨论时既要注意保留自己的意见,也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4.切忌“放羊式”课堂教学。虽然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但绝不是“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调控,把握所讨论问题的量和度,使课堂教学得以高效进行。

  • 索引序列
  • 小学生科学探究小论文
  • 小学科学探究论文题目集
  •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探索研究
  •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 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