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

发布时间: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之我见湛江师范学院,524048 高咏兴 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许多反面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袁世凯等,他们在晚清或民国初年的舞台上扮演种种角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关键的人物。如何评价这些反面人物?许多人喜欢把这些人贬得一文不值,因为人们只看到了他们丑恶的一面,认为他们是大奸大恶的小人。这样是不公正的!我们要给这些反面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把他们还原成历史的真面目。下面我以袁世凯为例,谈谈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所谓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概念,因为随着历史的变化和发展,许多在过去被看作“反面人物”的历史人物,却变成为“正面人物”;而许多一直被歌颂的“正面人物”却变成为“反面人物”。这是因为历史的发展,人们在认识上发生变化,人们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评价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这是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的时候必须说明的一点。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袁世凯在他一生中所做的事情。主要有:一是小站练兵,建立中国近代史上新式军队。二是“出卖”维新派,导致清廷对戊戌维新运动的镇压,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三是残酷镇压义和团;四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洪宪帝制自为”,闹了一场帝制复辟的丑剧;五是接受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我认为应该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我们评价人物的基本原则,更是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的基本要求。许多学者由于研究不够深入,对人物的主要事实模凌两可,这样是不恰当的。对于袁世凯,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要给他一个真正的历史面目。下面我对两个有关对袁世凯所做的有争议的事件来说说。对于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近年学者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许多学者通过从史料的角度论证并非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而是有别的原因导致了清廷对维新派的镇压。到底是不是袁世凯真正的出卖了维新派,我不敢下定论,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对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洪宪帝制自为”,多年来我们只看到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过程与结果,而忽略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背景和原因。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共和的道路,各种复辟势力蠢蠢欲动,绝大多数中国人更习惯于旧的政治秩序。正是这样,辛亥革命之后要求建立“强势政府”的呼声不绝于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觉得中国走共和还过早,于是出现帝制复辟的舆论,便有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丑剧。当然,不论出于何种背景和原因,袁世凯帝制自为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错误。但是如果真切地理解这些背景与原因之后,我们就认识到袁世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性。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一切,这样才能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阶级原则。分析一个人,评价一个人,必须弄清楚其阶级本质。袁世凯所代表的是地主买办阶级,即代表是封建地主阶级,又代表帝国主义。这就决定了袁世凯既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又要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他小站练兵是为了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实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后来对义和团和革命军的镇压证明了这一点。对义和团的镇压明显体现了他的阶级本性。后来清政府倒台了,他还是代表这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而给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窃取了。袁世凯之所以能够立足中国政坛,是因为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所以他又代表了帝国主义的利益,是个买办阶级。他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对日本采取妥协避让政策、进行善后借款和接受“二十一条”就体现了这一点。我们评价袁世凯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我们应该站在其阶级立场上想想,不能以本阶级的观点对其阶级一概否定。一分为二的原则。我们评价人物不能对其一概肯定或者一概否定,要对其进行一分为二。任何一个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都是社会的人,历史的人,都有其复杂性、多面性。即使是圣贤、伟人,要想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也并不太难;而那些巨奸大恶,也不一定桩桩件件干的都是坏事。当然袁世凯做的也不全是坏事,不是坏到底的。他一开始想通过科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最后失败了。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并不是想去做坏事。后来他小站练兵,虽然带来的是对义和团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镇压、军阀混战,但这给中国带来了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军事上的一大转折。说这些并不是想推翻袁世凯是反面人物的定论,只是想说明反面人物也有好的一方面。时代要求原则,就是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的原则。众所周知,袁世凯的人生重要部分是处于清朝覆灭,民国兴起的时代,当时的主流是民主共和。袁世凯不顾当时的主流思想,毅然推行封建专制思想,还举行“祀孔”“祭天”,最后称帝复辟。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这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违背时代的结局就是失败,袁世凯的皇帝梦只做了83天,后来在郁郁中死去。爱国主义原则。中国近代史才有了真正意义的中国外交,而那时的外交都是不平等的,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没有外交权。袁世凯在外交中使用的是卖国政策,他不惜出卖国家的主权,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贷款;他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圆他的皇帝梦。我们应该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对袁世凯的卖国政策进行批判。通过以上五个原则可知,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反面人物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基本是否定的,但也有肯定的一方面。作为严肃的历史研究,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进行评价,需要坚持以上五个原则,不能带有自己个人的感情色彩,这样我们才能够对这些人物作出科学公平的评价。

有关的历史论文如下,敬请参考:[摘要]民初政党政治的存在虽极其短暂,但它的存在连同它的失败都是极有意义的。它是此后影响中国人制度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样的一个难得的政治标本给予足够的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剖析其失败原因,可以发现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文章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政党本身四个方面探析了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对近代政党政治研究借鉴意义。[关键词]民初;政党政治;失败原因民国初年,中国政坛实行了政党政治,但经历了两年就走向失败,它的失败既有外部原因,又有深刻的自身因素,给中国后来的政治发展带来很深的警思。一、民初政党政治发展轨迹辛亥革命后,组党热潮风靡一时。据统计,辛亥革命后到民国2年间,全国出现“党”、“会”之类的政治性团体多达320个。在民初政党政治运作之中,最重要的几个政党分别是由同盟会转变而来的国民党,由昔日资政院时代旧议员为主组成的民主党,由光复会转化而来的统一党,以及由清末预备立宪公会和湖北黎元洪派军人势力为主的民社联合而成的共和党。民初各种政党的建立、消亡及分合离散十分频繁,几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在民国建立时,由于国民党风头正劲,大有包揽政局之势,遂导致其他党团的联手对抗之局。1913年5月29日,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组成立进步党,以对抗国民党独大之势。政党政治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两极分化和对峙阶段。两党对峙、两极分化,成为民初政党政治中的一大高潮。但是进步党内三党之联合局面未久,内部再次纷争和离析;在此期间,国民党党势渐衰,导致其议会势力的大减;袁世凯用各种手段对国民党内部分议员进行分化瓦解,以及运用暴力对政党政治及议会进行的公然非法践踏,则从外部扭曲了政党政治的正常进程。两党和平竞争之前景早已黯淡下来,政党在萎缩,舆论在消沉,国民心态则日益绝望,而1913年9月18日袁世凯御用党公民党的成立,则正式标志着政党政治走入了末路。可以说,它已基本上不属于政党范畴而沦为了私人权欲之工具。它的出现并操纵议会,议员形同傀儡,也标志着民初政党政治从内部已腐烂变质。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438人,导致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无法正常开会。国会成为“行尸走肉”,政党政治已名存实亡。至次年1月10日,袁氏非法取消国会,代之以其御用工具政治会议。釜底抽薪,政党失去其合法活动场所,政党政治至此名实俱亡。由希望到失望,由兴而衰,政党政治之所以在民初的中国遭扭曲而失败,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二、失败原因浅析(一)经济因素绝大部分关于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研究的材料都认为政党政治失败是由当时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即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地主经济占主导地位,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极为有限,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主义经济实力相比尚有巨大的差距,这就使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虽然这种结论有经济决定论的影子,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表面上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实权却掌握在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手里,资产阶级并未真正掌握权力,其民主共和是虚假的,在这虚假的共和国体上,希图建造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大厦,根基原本就不牢靠,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一个不能代表本阶级经济利益的政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政党本身没有经济来源,不能代表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就是从根本上失败的,因为严格意义上的政党是代表一定利益集团的政党。而中国农耕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和宗法一体化结构的脆弱性和强控制特点,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被完全遏制和破坏了,直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才开始产生和得到一定的发展,至辛亥革命前夕仍很微弱。中国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社会结构分化和分工程度很低,没有产生独立的利益集团,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代表一定独立利益集团的政党。那么民初的政党政治也就不具有纯粹性,其走向衰亡,在所难免。(二)政治因素首先,政党政治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内容,虽经清末十数年的鼓吹与宣传,但相当一部分^对西方的政党政治认识极为肤浅,对政党制度的精义了解不够,将之与中国古代之朋党相提并论,认为政党不过是野心家借以争权夺利之工具。因此政党政治在民初试行即是畸形的、残缺的。同时当时中国文化的主流仍然是传统小农文化,人治观念未能向法制观念转变,帝制观念仍很强大,共和观念非常薄弱,要在这样的情况下采行西方的政党政治必然遭到失败。民初政党活动范围仅仅限于国会中,最高目标就是组织内阁,缺乏具有远见的政纲,因此脱离阶级,脱离群众,认为中国下层社会群众愚昧落后,素质低下,无论革命派还是立宪派,都不能以下层群众作为一种借用力量,政党活动成为少数上层人的活动,由此广大民众对于政党政治也好,议会政治也好,几乎都是漠不关心,也完全不了解何谓政党政治,何谓议会政治,在这种情况下民初政党政治走向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人治观念未能向法制观念转变,缺少规范认同。在个人主义的西方,宪法被视为保持个人权利、协调利益冲突的准则。而在中国,宪法被看成是可以唤起集体力量的当下社会目标的根本表述,或某种促进共识、防止失误的装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人治的必然结果。既然对宪法有此内在的误解,那么民初政党对于“程序违宪”似乎视而不见则是容易理解的了。人治观念还渗入政党观念和政治行为中,表现为“以党为政”,政党之争流为个人之争。最后,就政治伦理化,竟以“有道伐无道”作为攻击政敌的口号,因而模糊了对政治权威的理性构造。传统文化将政治伦理化,人们对政治人物的评价往往用道德的眼光,因此要求王权圣化,“圣治”是最高的道德政治。道德的观念又和大一统的国家观念结合在一起,那些标榜和致力于“大一统”建设的人容易获得民众道德力量的支持。民国初年,袁世凯就常以代表国家统一的形象标榜,因而赢得不少民意支持。而政党纷争却给人一种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坏印象。虽然民主势力和专制势力都打着“有道伐无道”的旗号,但传统的政治道德标准却妨碍了人们对构建新政治权威的理性认识。(三)文化因素重点就政党文化而言,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人们对政党组织、政党活动和政党制度的价值判断、认同心理和评价取向等等因素形成的政党活动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政党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它,政党制度的生存和发展更离不开它。政党文化由三方面内容构成,即知性认识、社会心理、情感倾向。民初对西方政党政治的知性认识比较贫乏,不仅未尽了解西方政党制度的精神和发展过程,而且没有注意到各国政党制度发生差异的缘故,甚或忽视中国对政党制度的准备程度。在社会心理方面,则缺乏与政党政治相适应的心理认同。法国著名政治学家克罗齐认为,政党政治是以理性模式为基础的。整个西方一直存在着一种理性的模式。但民初党派成员对待政党的心理模式却是马基雅维里式的。对不同党派往往只有反感,缺乏共存与妥协意识,甚至表现为极端敌对的党派意识。在政治文化的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到政党政治失败的某种必然性。首先,共和观念薄弱,儒家观念仍很顽强。从人本主义出发,西方人认为“公意是永远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人民的呼声代表着最终的权威和无限的智慧;国家只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它只能遵从民意而不能压制民意,统治者不过是人民的公仆。而儒家文化强调亲疏等级关系,强调人身隶属,其造就专制权力的内在机制在民初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延续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到近代虽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但直到民国成立之前,这种挑战都是在民间进行的,官方的法律、制度以及学校教育都在维持着儒家独尊的局面。民初虽然从《临时约法》和学校教育改革上打倒了儒家独尊的地位,但影响却难以立即显现和奏效。而且袁世凯不久又企图重修儒学的地位。因此,民初对帝制仍有相当强大的心理认同。总之,政党政治的运作需要有与它相适应的文化氛围,而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在封建意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很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党、立宪派、旧官僚、封建遗老们的操作下,其失败的命运便很难避免了。(四)政党本身其又可以分为两大原因:政党自身原因:第一,接纳党员有很大的随意性,民初各党领导人对党员人数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党员的质量。第二,党员跨党严重入党本是人生对政治信仰的一种重大抉择,对自己选择的政党应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但民初政客视入党为争权牟利的工具。第三,党纲成了空洞的招牌,政党认同非常淡薄。民初各政党竞相宣传自己的政纲,但其内容大同小异,党纲只是政党之争的工具。第四,缺乏政治基础。政党本是将国家机构和公民联系起来的工具,但民初国民不知通过何种渠道表达个人政见,更不识政党为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此时政党不过是乡绅官人的专用工具,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第五,缺乏对党员必要的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政党外部原因:由政争而党争,由党争而军争。在种种非正常的干扰中,政党政治无法实现最重要的功能,即以合法、和平手段调和各阶层、各集团矛盾,规范中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的发展和完善进程。最典型的干扰破坏莫过于依仗北洋私军以逞权欲的袁世凯了。“宋教仁案”、非法取消议员资格案,以至于取消国会,其对政党政治的违规操作,是政党政治无法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因。同时政党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宗派期,政党缺乏群众参与。众多的社会势力包括商会只是议会中政党斗争的旁观者,这些斗争并不反映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并未通过政党途径真正参与政治。尽管像近代商会这类重要的社会中间团体曾一度积极参加在民初的有关政治实践,但它们并未切身感受到民主政治与他们的命运攸关,以至于当旧势力对民主议会和政党政治进行公然破坏时,他们对之漠然置之。同时民初的政党政治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给它们以任何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责任是双方的而非一方的,不能仅仅归咎于某个个人而只能归因于整个社会结构和思想。综上所述,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主义经济实力相比尚有巨大差距,不能形成独立的利益集团;政党政治存在所要求的配套政治体制不能建立,资本主义国体不能形成;旧的传统政治文化土壤的制约与缺乏民众的支持亦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民初政党的权力和派系之争削弱了其自身的战斗力,政党本身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运作方式。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三、结语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只不过给这种现代政治组织一个经验和教训,在这个充满了数千年传统包袱,近百年来又遭到列强侵凌割据命运的东方大国,西方式的政党政治无法顺利展开,并解决中国的问题。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为革命党人提供了反面的教训,成为日后孙中山坚决改组国民党,重塑政党形象的原因之一。但是,政党并未消亡,而是一举重生于孙中山的“党治”模式和后来新生的共产党身上。从宏观历史视野来看,政党政治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实践与最终确立,民初是一个绕不开的阶段。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长江中下游数省。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和华夷之辨。不过,太平天国排斥儒家,称儒家经书为“妖书”。他们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为“拜上帝教”,但其实对基督教一知半解。他们的宗教思想,可能全部源于当时的中国籍基督教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从基督教得到启发的这些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但是这部纲领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最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诸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仅有一次。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所有历史学家的赞同;有观点认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更加倾向于一个封建社会暴力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政策大都未能成功实施或取得成效。郭廷以在《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一文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的白骨,满地的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史学界近年来也有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重新评价的声音。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这个我理解怎么做我知道内容,我来安排具体分析结果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格式

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

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地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英文题名方法

1、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2、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3、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论文格式要求(2010年版)一、学生要严格按照论文题目、作者及学号、单位、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二、字体、字号规定如下: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作者、单位(宋体4号);指导教师及其姓名(楷体4号间隔3空);摘要、关键词(黑体5号);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楷体5号);参考文献(黑体5号)、参考文献内容(宋体5号);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二级标题(小标宋小4号)。三、论文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2级标题,三级标题。编号左起顶格书写。四、中文摘要150字左右,关键词3-7个。五、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其排列格式如下:专著:作者名(包括前三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论文集: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题、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刊物: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名、刊物名称、期(卷)。如:[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1992,12(2):146-154.[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六、用蒙文撰写的论文的题目、单位、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必须用蒙文汉两种语言表达。七、毕业设计(创作)要求录入作品名称(题目)、单位、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报告书。数学科学学院2010-7-1范文: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分析××× 学号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04级汉班指导教师 ×××摘 要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制约因素,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994年科技人才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人才分布现状、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差异、人才优势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疆,地文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复杂多样,在这片土地上设有十二个盟市级行政单位,其中含有四个市八个盟,首府是呼和浩特[1].1内蒙古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内蒙古各盟(市)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人才数量差异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因此人才资源急需解决[2]. 解决的办法就是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本地区的人才开发培养工作. 人才地域结构差异(正文部分略)2内蒙古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物质力量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加强教育投资,发送办学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育人才外流;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本行可以不写)参考文献:[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 1992, 12(2): 146-154.[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据学术堂了解,小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一、提名、作者、摘要、关键词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3.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二、论文正文、参考文献1.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2.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小论文即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范文大全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 福州)人。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爱国名将。行伍出身,但很注意习文,曾说:“吾不能习词赋,封章启事,有用于时,此吾之学文也。”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而守军才几百人,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与游击麦廷章等昼夜督战。敌军在占横档、永安等炮台后,集中兵力进攻靖远和威远炮台,关天培亲燃大炮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与敌激战达十小时之久。敌人自炮台背后进攻,关天培身被数十创,犹持刀拚杀,最后英勇牺牲,游击麦廷章及所部战士数十人也都壮烈捐躯。 关天培墓,建在城东乡南窑九村,墓旁流水潺潺,松柏参天。它与关忠节公祠一起,成为淮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年少时曾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成了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⒈1832年中举,后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并与陶结为亲家。⒉1851年起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平定太平军筹划。⒊1857年,升任兵部郎中。1862年由曾国藩举荐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⒊1876年,率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以他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而名垂青史。魏源(1794~1857) 名远达,字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著述等身,除《圣武记》、《默觚》、《海国图志》等巨著外,主要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本义》、《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20世纪80年代末其诗文被辑为《魏源集》。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孙中山(),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他是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应是共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入住协和医院,此时他已经不能进食,当日下午外科专家兼协和医院代理院长刘瑞恒主刀为其进行剖腹探查术,确诊为癌症晚期。于2月17日发出病危通知书,最终于3月12日魂归天国。现在的协和医院还保留着一份13页的报告,英文,编号为9954,上面的名字是“孙逸仙”,其中有几张器官标本的照片。长久以来外界都一直以为孙中山死于肝癌,孙中山先生并非因肝癌去世,而是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原主任马家润找到1925年1月26日孙先生的病案证明原发病确是胆管腺癌。直至1999年海峡两岸学者交流孙中山事迹时,协和医院医生展示了这份报告,才揭示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的真相。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福州南台的中医世家。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改名宗光,字又陵。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选用道员资格,改名复,字几道。1877年3月(光绪三年二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与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结为忘年交。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TheRoyalNavalCollege,Greenwich),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1880年(光绪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89年(光绪十五年)报捐同知衔,以知府选用,派为北洋水师学堂会办。1890年(光绪十六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但因与李鸿章不合,有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9月《国闻报》因报道戊戌政变的详情,被清政府勒令停办。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讲演名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1904年(光绪三十年)辞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总办一职,回到上海。1904年冬发生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被邀前往英国伦敦进行交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去拜访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回到上海,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校长。被安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恩铭被刺,严复离开安徽师范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福建省顾问官1910年1月17日(宣统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赐予文科进士出身。1910年(宣统二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1913年总统府外交法律顾问。发起组织孔教会,并以任为首领。1914年1月26日被举为约法会议议员;后被任为参政院参政。宪法起草委员。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避祸于天津。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1919年五四运动认为支持学生运动的蔡元培不识时务。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回答者: X夕阳天使Y | 三级 | 2009-7-25 12:11 | 检举林则徐林则徐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关天培他是爱国将领,骁勇善战,是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大公无私,一身正气,是人民爱戴的好将领.左宗棠他是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他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却终因胡雪岩满门抄斩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但总的来说,他还是为晚清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时代,左宗棠是时代造就的英雄。魏源魏源,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编撰<<海国图志>>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满怀爱国热情,是清后期著名思想家.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培植和保护税源,指责苛重税敛.魏源主张国家利用赋税手段保护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士无富民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这一思想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孙中山他被尊称为"国父".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重要意义和贡献。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 他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大陆历史课本则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严复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并以教育救国为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李鸿章历史定位李鸿章及其生活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言所行更是斑驳陆离,因而人们评价起来众说纷纭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揉,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李鸿章以儒生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太平天国运动是“四海变秋气”的封建衰世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在现世、在中国建立起来。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鹰�遍野,豺狼噬人”、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 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外国殖民侵略和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初步结果。与同时代的洋务官员相比,李鸿章不仅对中外形势和中国出路的认识要比同僚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大,也无人能望其项背。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大清帝国“厝火积薪,可危实甚”,因而主张“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绝不应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思振作。为此,他提出必须向西方学习,举办洋务新政,以求“自强”、“自立”。他斥守旧而不避“人君”,为“自强”而力倡变法,主张以儒家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西方富强之术。他力主把“修明前圣制度”和学习“外人所长”结合起来。所谓“修明前圣制度”,就是“变法度必先易官制”,改善封建政治制度。所谓学习“外人所长”,就是引进属于西方“物质文明”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必须指出的是,他力图排除西方的“政治文明”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只热衷于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即近代军工技术,显然不能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农业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但毕竟使封建体制发生裂痕,催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 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时人称“一生功过在和戎”。外交的成败,自然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外交政策的当否。就综合国力即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而言,封建的中国远逊于列强,因而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列强的枪炮就扫地以尽。李鸿章有鉴于此,明确指出:中外实力相距悬殊,列强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中国无法取胜于疆场,因而对列强不可轻言战争,而应以“羁縻”之策谋求“中外相安”之局。所谓“羁縻”,就是用儒家的道德规范即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方针进行“笼络”。在应对列强欺凌时,始则以理折之,进行与虎谋皮式的道德说教,并实施以中国传统的合纵连横理论和西方的均势思想相结合为特征的“以夷制夷”之策;继而不惜在权益上作出某种限度的让步,以期“驯服其性”,实现“守疆土保和局”的目标。李鸿章所以主张“羁縻”之策,目的之一是想争取并利用和平环境“借法自强”,预修战备,以期“确有可以自立之机,然后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从李鸿章推行“和戎”外交的实际看,有得有失,而失远大于得。他指挥过“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而以失败告终的甲午战争。他亲手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中秘友好通商条约》等少数平等条约外,其他诸如《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均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丧权辱国条约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沉沦。对此,作为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的重要一员和晚清丧权辱国外交决策的参与制定者和主要执行人的李鸿章绝对难辞其咎。 腐朽王朝的忠臣 李鸿章是清王朝的忠臣。他出身于崇尚宋学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在他的心目中,忠君观念根深蒂固,他认为君臣之位不能僭越,疆吏不可“窥测朝廷之迹”。他与清廷互相依存,荣辱与共。他需要依靠清朝皇权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清廷也需要依靠他“安内攘外”,维护清王朝的稳定。他凭借清廷爬上权力顶峰,清廷则把他誉为华夏栋梁,声称“无鸿章,无清朝”。他的悲剧在于既看出清朝统治风雨飘摇,犹如“敝絮塞漏舟,朽木支广厦,稍一倾覆,遂不可支”;又在自己“实力足可除清廷自立有余”时,仍“勤勤恳恳服侍皇室,决不另有他途”。他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新政、推行“和戎”外交,无一不是为了拯救面临沉没的“漏舟”和倾覆的“广厦”。他形象地把清王朝比为“破屋”,自己比作“裱糊匠”,宣称“裱糊匠”只会“修葺”而不能改造“破屋”,及至“破屋”“真相破露,不可收拾”,“裱糊匠”自然无计可施。他为“无力回天”而深长叹息,瞻望前景而茫然若失。 独特的性格特征 李鸿章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而他的性格特征则是其文化素质、心理条件和社会烙印的综合反映。一曰“拼命作官”。李鸿章“拼命作官”意在争权竞势和扶危安倾。因而他“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他精通“宦术”,“好结内援”,“献媚宫闱”,“固宠求荣”;他勇于任事,“不避劳苦,不畏谤言”,“屈心抑志,忍尤攘诟,以济时艰”。二曰“不学无术”。李鸿章曾自诩“生平不解空言高论,只知以实心办实事”。不尚空谈固然是其所长,但缺乏以“真实学问”为根底的“以实心办实事”,绝不可能收到“旋乾转坤”的实效。他直到晚年对此才有所省悟:“自悔盛年不学,全恃一股虚骄之气,任意胡为,其实没有根底。现在真实学问,已用功不进。”(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卷4)三曰“恃才傲物”。李鸿章入仕后,随着地位的飙升和权势的膨胀,心态畸变,飘然欲仙。他吹嘘支持大清“天下”者,“舍我其谁”。对同僚倨傲不恭,对部属动辄训斥,对洋人“尤轻侮之”。曾国藩看出李鸿章“近颇傲,非吉兆”,曾密札劝诫:“一居高位,则宜时时检点”,“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黄�:《花随人圣庵摭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李鸿章依然故我,“自信自大”,“喜嘲谑,忌者日众”。四曰“好以利禄驱众”。被时人誉为识时务之大员的李鸿章,虽然出身儒生,但却在“西学”和“变局”的影响下,产生了疏离儒学的倾向。他注重“治国平天下”,漠视“以修身为本”;注重事功,漠视为人;张扬功利主义,否定儒家义利观。他直露地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周馥:《负暄闲语》,卷上)功利既是李鸿章搏击宦海的动力,又是他驱策部众的工具。他遴选部众,“着重于经世致用。凡有谋略而干练,必受到赏识擢拨,文章道德,尚在其次。”(王尔敏:《淮军志》)李鸿章以功利为纽带结成的庞大群体,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受到“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的责难也就是当然了。

历史专业论文在历史的补充和整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资料是历史专业论文的血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历史小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反思

一、教学设计脱离课标,目标庞杂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 方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确立的目标脱离课标,庞大、杂乱、抽象,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达成的。例如,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有个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 说说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习一代伟人为振兴中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内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一节课45分钟能够完成的,如“教学过程与方法”中:“阅读孙中山的历史资料,了解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如果改成学生课前做准备,或者教师提供关于孙中山的典型 事迹 给学生阅读,这个环节才具备可操作性。教学设计要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坚持有效性原则。这节课要让学生收获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教学设计中目标要清晰,明确,切实可行,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几十个孩子们集中在教师里上课,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学生的个体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成长。一个课堂里坐着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素养、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异的。作为历史学科,最明显的差异是,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差异。当前,很多历史教学设计看不出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似乎所有学生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只不过是基于全体学生起点或高或低进行设计罢了。进入课堂,即使在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做了课前的预习,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常见的是,有几个学生听课专注,兴致盎然,表现积极。一节课的大多数问题都靠他们的踊跃参与解决了,有的同学的发言甚至堪称精彩绝伦,激起师生热烈的掌声。然而,与他们“大显身手、独当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多的同学在课堂上只是“观众”。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着,偶尔配合性地齐声应和一下,或自始至终无声无息。如何调动所有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呢?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何了解学情差异?面对差异,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有些老师的做法值得推广。如,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信息,或者提供相关资料供给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来上课,带着一些经过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缩小学情的差异,能比较好的促进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此外,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差异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可以分出层次,让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的解决,既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还要注意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新课改以来,人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关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这个方向本身没错。但是,目前看来有点矫枉过正,喧宾夺主了———很多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新颖灵动。在历史教学研讨活动中,若是一节课设计了一个别人未用过的形式,就会获得“好评”一片,似乎那就是课的“亮点”。在这样的评课标准的“激励”之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许多教学设计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甚至忽略了教学内容。我曾经听过一节大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 措施 》。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后,作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上呈现了代表四个阶层的卡通人物: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和地主,每个人物旁边是他们表达自身感受的文字。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肯定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中农民的感受是:“有了土地,就有了劳动积极性,日子过得好开心啊!”这里很明显犯了科学性的错误:教师不但将商鞅变法的内容凭空迁移到了这里,还忽略了秦王朝统治时期苛捐杂税繁重的史实,试想:秦王朝时期的农民若是生活得如此幸福,还会有秦末农民战争吗?秦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然而授课教师为了让形式新颖,看起来完整,让课堂更有趣味,就随意篡改历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必须要引起重视。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要本着对学生、对学科负责的态度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坚持科学性原则。我们也许无法保障完全呈现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们至少要努力接近真相。因此教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千万不要用内容去迎合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要建立在知识正确的基础上,或者尊重历史真相的基础上。传递给学生研究历史的严谨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预设与生成脱节

在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或教师赛课评比中,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脱节的。有的教学设计中的重点与课堂教学凸显出来的重点不一致,有的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去开展。课后研讨时,授课教师说:课前设计得很好,但在上课时学生“不配合”,自己没有办法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全部精准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解决预设与生成脱节的问题需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标、教材,特别是学情,合理设计一节课,使这节课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如: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是否适中?在有难度的问题呈现前,是否为学生深层思考做了铺垫?等等。其次,教学设计要有预设的弹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中就要给课堂教学机动的空间,坚持目标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遵从教学设计,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上课,课堂脱离教学设计,目标很难达成。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形同虚设,被学生拖着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运用自己学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机智,理性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让整个课堂“形散神不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结语

总之,历史教学设计要依据历史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打造 高效课堂 ,促进全体学生学习和终身成长。

范文二: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影视资料研究

一、影视作品的内涵

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常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存在,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从一定程度上采用复原的方式进行拍摄,能够将历史演化中一些重要的革命性事件进行具象化的展现。不过这种影视资料并不一定遵循教科书上的阐述,有时会结合各种历史资料甚至各种稗官野史等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这些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此,历史教师在选用历史影视资料时,需要进行认真筛选,和课文知识进行巧妙结合,从而让这些历史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凸显重要的价值。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影视资源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入历史影视资料,对于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积极性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历史,非常适合历史教学应用。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通常是通过板书或者口述方式来教学,知识会相对枯燥,从而影响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历史影视资料不断丰富,这些资料将声音、图像和历史知识进行了有效综合,能够在教学中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2.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虽然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初中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在理解上却存在着很大困难。因为历史知识中还有部分抽象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更加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学习。

3.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能力同样极为重要,如果将历史影视资料引入其中,就能够让这些情感的培养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历史课程大多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史,这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视频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励后辈不断超越前贤。

三、引入历史影视资料教学需要规避的问题

1.影视资源利用原则

(1)严谨性

历史教材的内容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进行筛选,大多都是盖棺论定的。但是影视资料为了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往往在介绍正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借鉴很多稗官野史的内容,甚至为了引发争论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如果将这些资料全盘照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所以需要对这些历史影视资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和说明,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

(2)时间性

历史影视资料种类很多,而且同一个历史题材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影视片段,对此教师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历史影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真实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历史影视资料的利用效果。

2.讲解和直观展示要充分结合

历史影视资料的直观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从头至尾关注下去,可是这种直观性不能够让学生自己观看,教师要结合历史影视资料的内容对课程进行讲解,等讲解到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时,才播放一些历史影视资料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不是将历史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室向学生从头至尾地播放。另外,教师在讲解中穿插历史影视资料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 总结 。尤其影视资料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简介,教师也要旁征博引,引用不同时期历史专家的观点进行综合论述。

3.防范历史影视资料滥用问题

历史影视资料只能够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方法,不能够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过程。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对历史影视资料进行筛选,只有到讲解内容的环节时才播放相关的历史影视资料进行例证,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历史影视资料的教学价值。否则,一味地滥用历史影视资料,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反而使之变得肤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更无从谈起。

范文三:初中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浅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网络是当今社会最为迅捷高速的信息搜集手段。借助于电脑网络,教师可以下载各个方面的教学信息,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是相关的历史背景,网络让历史教学插上了翅膀,为历史课堂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信息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于网络集聚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贞观之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贞观之治”前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贞观之治”带来的巨大变化。再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这一时代的世界形势、中国国内形势,也可以搜集影视资料中的一些片段场景,特别是“火烧圆明园”这样留在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场景,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为历史课堂教学增加丰富的信息容量。这样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像影音资料,在教学中将网络作用发挥出来,可以有效辅助历史教学工作开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生活资源的作用

历史是生活的积淀,若干个生活的节点构成了历史的发展长轴。许多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在他们的生活中能够找到相关的影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空洞说教,要竭力寻找生活中的着力点,将生活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的十年》的教学中,学生没有经历这一时代,对“”产生的背景、造成的危害缺乏直观了解,但是学生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人却是十年“”的经历者,甚至是受害者,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可以提取出许多“”十年的点滴碎片,让学生提高对这一场浩劫的直观感知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向自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从“”期间的生活条件、社会形势,乃至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寻找这一场浩劫留下的印记,也能亲身收获许多有关“”的鲜活讯息。结合接下来的教材分析,师生对这一场十年浩劫的了解将会更加全面,分析更加透彻,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生活资源的利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再比如《改革开放》这一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源,重点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着手,回顾五年前、十年前与现在的条件发生的变化,从家庭居住条件、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日常的饮食结构等诸多方面了解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这样的显著变化中直观感受到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庭生活条件在快速提高,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家庭生活这一微观角度前后对比变化,侧面验证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的生活资源有力提升了教学成效。对学生而言,生活资源具有加深理解作用,起到了促进巩固与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情感资源的作用

对学生强化思想 教育 、情感渗透,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一项重要的职能。广大教师要善于从历史教材中发掘情感资源,与学生思想成长结合起来,与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情感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比如在《难忘九•一八》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极具震撼力的视频画面及数据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对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演示之后无不群情激昂,教师还可以从这一课联系到当前中日两国东海纷争、钓鱼岛纷争等时事政治内容上,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甘愿奉献自身力量的爱国激情,引导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广大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卓越奉献的结果,将来建设祖国、壮大民族的责任当之无愧落在青少年的身上,让爱国主义成为他们心中涤荡的主旋律,让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再比如《钢铁长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展示现代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显著提升的精彩场景,如新式武器装备、解放军战士生龙活虎训练等影音资料,增强学生为祖国强大、军队强大的自豪感。

四、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活动资源的作用

历史教学既要重视课堂也要重视课外,既要强化师生互动探究,也要发挥活动促进功能。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活动,将这一资源的功能体现出来。例如在《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资料,研究海峡两岸近十年来在经济 文化 交流方面的巨大成果,并对本地区台资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以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实实在在的内容,验证海峡两岸人民一衣带水的同胞之情,验证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不断深入、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效增强了学生实际感知成效,巩固了教学成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与支撑,广大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发掘、广辟途径,为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劲支撑。

高中历史人物论文我以前替我表姐找过,在那个591论文网上找范文自己拼凑的。那上面各专业范文挺多。还有专业写手在线,你可以去看看。

中国人民的小康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一可以这么说,纳税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最近,我舅爷爷买了一辆大排量的汽车——“梦迪欧”。爸爸说:“听说以后汽车还要降价,你干嘛那么急啊?还可以等等嘛。”可过过了10天,舅爷爷兴冲冲地来到了我们家,兴奋的说:“瞧瞧,你们还说会便宜,可现在呢国家出台大排量汽车要征消费税,这辆车子涨了好几万!”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收税,我说:“妈妈,国家为什么要收税啊?”妈妈笑呵呵地说:“我们国家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政策。你看,那电力等公用设施,城市绿化都是用收上来的钱来建设的。我们日常生活都和税收息息相关。”这是我对税收的第一次了解。有人把税收比喻成共和国血脉,是共和大厦的基石这点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税收是国家政权运转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不竭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保证,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当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精彩了,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不是别的,正是税收。税收可以让整个国家运动起来,使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税收已经帮助人民奔小康,中国十几亿人民,都享受了税收带来的清福。然而,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不能正确理解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纳税意识亟待增强。在报纸上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中国人视逃税者为智者,而外国却恰恰相反。据悉,在希腊一些城市的街道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这样的口号:“你爱国吗?请纳税!”日本人则认为:勤劳、教育和纳税是公民的三个任务。日本的税率最高达78%,但日本人普遍认为,偷逃税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我听我妈妈说过有这样一个企业,这个企业三年一改名称,在短短的几年内竟改了三个名称。为什么要不厌其烦的改企业名称呢?原来是为了逃避税收。国家规定新开企业,可以免税三年,他们这是钻了国家的空子,虽然他们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良心上过的去吗?是谁扶持他的企业,是祖国,是祖国母亲,但他却如此吝啬。如果你热爱我们的祖国,愿意为共建小康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记住:“依法纳税,诚信纳税!

可以这么说,纳税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最近,我舅爷爷买了一辆大排量的汽车——“梦迪欧”。爸爸说:“听说以后汽车还要降价,你干嘛那么急啊?还可以等等嘛。”可过过了10天,舅爷爷兴冲冲地来到了我们家,兴奋的说:“瞧瞧,你们还说会便宜,可现在呢国家出台大排量汽车要征消费税,这辆车子涨了好几万!”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收税,我说:“妈妈,国家为什么要收税啊?”妈妈笑呵呵地说:“我们国家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政策。你看,那电力等公用设施,城市绿化都是用收上来的钱来建设的。我们日常生活都和税收息息相关。”这是我对税收的第一次了解。有人把税收比喻成共和国血脉,是共和大厦的基石这点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税收是国家政权运转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不竭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保证,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当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精彩了,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不是别的,正是税收。税收可以让整个国家运动起来,使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税收已经帮助人民奔小康,中国十几亿人民,都享受了税收带来的清福。然而,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不能正确理解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纳税意识亟待增强。在报纸上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中国人视逃税者为智者,而外国却恰恰相反。据悉,在希腊一些城市的街道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这样的口号:“你爱国吗?请纳税!”日本人则认为:勤劳、教育和纳税是公民的三个任务。日本的税率最高达78%,但日本人普遍认为,偷逃税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我听我妈妈说过有这样一个企业,这个企业三年一改名称,在短短的几年内竟改了三个名称。为什么要不厌其烦的改企业名称呢?原来是为了逃避税收。国家规定新开企业,可以免税三年,他们这是钻了国家的空子,虽然他们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良心上过的去吗?是谁扶持他的企业,是祖国,是祖国母亲,但他却如此吝啬。如果你热爱我们的祖国,愿意为共建小康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记住:“依法纳税,诚信纳税!

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下面我给大家准备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文 【1】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所谓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需要从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 教育 ,得到更好的发展。

2020年 春节 ,我们一家开车回家过年。在回家的高速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爸爸说:“以前过年回家都是挤火车、坐长途大巴回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回家过年也再也不用挤火车了。现在,干净宽敞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旁的绿化带种着漂亮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回到老家,奶奶高兴地抓住我的手,乐得合不拢嘴,而且还不停地说:“现在生活好了,交通发达,你们回来得真快啊!”以前那个时候,有辆自行车就算是有钱人了,孩子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还吃不饱饭。

现在我们用电脑手机学习、娱乐、工作,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我们的食物也不仅为了吃饱,更讲究营养均衡,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楼房。

这真是今非昔比,我们享受小康时,也应该好好学习,争取长大把我们的家建设的越来越美好!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2】

今年,2020年,令我心中的情绪跌宕起伏。有满足,有不安,有高兴,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在二十世纪末,中共十六大 报告 明确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这个想法将会真正走进现实。

也许是因为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今年春节在电视上我看了不少有关爱国情怀的电影,电视剧或综艺节目。我逐渐开始沉思究竟什么是爱国,我发现爱国不仅仅只是口中说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爱国的方式,像军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证人民的安全,像医生他们用日夜坚守挽救了无数生命,像老师他们用有限生命为祖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人才,虽然细节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今年春节我真的能感受的中国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就拿我的老家来说,以前的县城可以说是与农村无异,想找一个超过三层的楼房都困难。但如今放眼望去全是高楼,不少的农民都在县城买了房,真真正正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不过,在谈起发展时我却不免有些伤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在感叹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不禁想起在 除夕 夜叔叔对我讲的话,大致内容就是让我慢慢去担当一些家里的事,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成长的压力,有压力是好事毕竟有压力的人才会进步,但当一个人真正接触到社会时,内心难免会起波澜。

当然,让我伤感的除去对自己年龄增大的惘然,还有友情遗失的遗憾,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现在见面更多是客套,能相连在一起的也从性格变成了游戏。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每一个选择都会将你引向不同的结局。

这个春节,因为疫情我有了些思考,那些在电视上报道的无名英雄,他们所做的就是让我们幸福,而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一代代中国人用汗水有努力拼来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就不努力,我特别赞同一句话,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想真正做好都是很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正是因为难我们才要去做,并且一定会做好。

今年春节,我不再像往常一样玩的忘乎所以,因为我很快会面临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考,我必须为此去努力,就像以前历代的学生,为了未来,学习!希望在下个春节我不会再有这么多的情绪。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3】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4】

从公元前至解放前就有无数的人们盼望能过上衣食无忧、宽裕、美好平等的生活。经过几十代人的拼搏,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我们国家的人们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已经迈进小康社会。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有些地方作的还不够,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幅提高,要想算上真正的小康社会必须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20多岁的阿姨领着一条小狗散步,突然小狗停下来随地大小便,那阿姨赶忙拿出备用的袋子把小狗的垃圾装起来带走了。如果我们都能像阿姨那样做,平时注意保持我们的环境,那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美好。而阴暗面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少的,就在前几天我通过新闻得知医院里住着一位仅四个月大的女婴,满身伤痕、两条腿已被打断,经过调查发现,狠心下此毒手的人竟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他们连禽兽都不如。相信法律会制裁他们的。因此我们的文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多发扬那位阿姨的精神,少一些坏人,那小康社会就会快完成。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5】

曾在贫穷落后时,我想过人们心中向往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怎样。

小时候,过着连粗茶淡饭都勉强的日子,看着村里共有的那台老式电视里播放的那些城市城的生活,我羡慕了,我做了个梦,爷爷奶奶放下锄头在家里品茶纳凉,爸爸妈妈陪伴我快乐成长,错落不堪的土屋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楼房。。。。。2017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2017年我心中的全面小康作文。这,是小康?

呵,我笑了,上时候的梦不是梦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般家庭中也都有了电器,如电饭煲、空调、电视等。在我们忙碌后能够让我们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在我们闲的无聊的时候带给我们娱乐。。。。。。这,是小康?

记得幼小时候上水灾的路,泥泞淤烂,爷爷搀着我的小手,因为个子小,整个人像被爷爷提着一样,蹚着泥水到学校门口,边走嘴里边嘟哝着爷爷的大粗手将我的手掌给磨疼了,即使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却仍然记忆忧新,掺和着造路工人的汗水,伴随着如雷鸣轰响的铁捶声,长约26里的324省道成功通路,这条路直通我的学校,我高兴的又叫又跳,嘴里还不停嘀喃着,终于不用被爷爷那双大粗手提着了!这,是小康?

回想起来,从前人们去远的地方,不管什么方式,总要很长时间,还挺麻烦,若赶不上季候,不是冷就是热,现在,天上的,地上的,水上的 ,什么交通工具都有,飞机、火车、汽轮。。。。。样样都很便利,有些工具内备装置还有空调、电视等,待遇也很好。。。。这,是小康?

我曾想过我要的生活在,有五分有保障且稳定的工作,月薪2500元,早上七点起床,早餐一杯牛奶,一份面包,午餐自已加几个菜,五点下班后,晚饭自已煮点粥等。工作顺利,家庭成功,日子美满,全家幸福,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每个家庭都如此,该有多好!

物质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也要奔向小康,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康生活。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相关 文章 :

1. 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的作文5篇

2. 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范文4篇

3.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选优秀作文5篇

4. 最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范文4篇

5. 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题的作文范文精选3篇

6.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范文3篇

7.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论文2000字3篇

8. 党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5篇精选2020

9. 2020建成小康社会我能做些什么作文600字范文精选5篇

10. 2020最新小康社会论文1000字优秀2篇

写作思路大学生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可以先总写小康社会的总体情况,然后写分段落写大学生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

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

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问题论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摘要 :2009年4月,我国在广州、上海等城市开始了跨界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人民币走上了国际舞台,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层出不穷,为境外人民币结算工作带来一定风险,基于此,相关企业应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度,将风险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对策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研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上是指经国家批准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其自愿基础上通过跨境,贸易来实施结算。目前,商业银行均可在人民银行规定内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另外,我国出口企业在与海外企业交易中,也可以利用人民币结算,结算方式有汇款、进出口信用证、托收等。一个国家要想成为金融大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影响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货币国际化。我国人民币以往都是区域化先行,当前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发展,当前还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但是未来国际货币中有人民币的身影已经成为必然。人民币国际化改变了我国金融体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有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

1.客户营销。当前国内很多大企业都设立的境外分公司,因此境外市场成为了商业银行利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商业银行是我国人民币运行以及流通的主体,当前国际市场上人民币有了更大的交易以及流通规模,有助于商业银行争取境外客户,拓宽境外市场。2.战略布局。人民币推行跨境结算业务,使得我国步入国际化发展的进程,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境外业务较晚,速度较慢,但是我国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将突破口放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上面,对自身拥有的足够的人民币进行充分利用,开展国际化经营。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拓展服务范围,深入到国际市场,也可以在境外各个地区设立机构。3.未能实现自由兑换。就目前来看,境外人民币的供给严重短缺,这一问题制约了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发展。香港地区作为境外人民币流通最活跃的地方,具有较好的人民币业务基础,但即便如此,人民币供给不足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香港地区与广东的贸易额大约为17007亿人民币,若全部交易额中,10%利用人民币结算,那么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对人民币的需求量约为1700亿元人民币左右。4.资金流动风险加剧。境外人民币在结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结算风险。对于市场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世界范围内人民币的流通速度越来越快,因为国内外市场存在资金价格上的差异,很容易发生资金非法流动的问题,如果防范工作没有做到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信用风险,当前逐渐开始开发人民币境外款的项目,但是这明显提升了银行的跨境授信风险,我国境外的商业银行还没有足够的网点,无法对所有境外企业都做到详细了解,在授信业务办理时潜在违约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对于操作风险,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政策会有一些漏洞,同时监管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相关规定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银行的操作风险明显增大。

三.对策分析

综上,为了保证在国际环境能够良好发展,必须与人民币国际化形势相适应,将突破口放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海外客户以及市场,对海外机构的布局进行不断的优化,不断培养适应新形势的优秀人才。笔者将分别从:增加人民不能供应量、规划发展战略路线、对人民币国际化产品加以创新、将突破口放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等方面来阐述,以期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1.增加人民币供应量。经笔者分析,目前我国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对人民币结算带来许多风险。为改善这一现状,首先,我国应对人民币供应量充分提高,有效缓解人民币流通不畅的问题。目前,境外人民币供应方式主要为货币互换,但该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现状,据此,我国必须对人民币互换协议充分定义并有效扩充。如允许境外银行为我国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允许境外合格机构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逐步放松人民币与港元的兑换限制,等等。2.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人民币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也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到真正完善的那一天,可能过程需要几十年。对于商业银行,大部分境外金融工作都是初次着手,缺乏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经验。所以为了保证发展的顺利性,必须不断学习其他国际化货币的发展模式,吸取发展中失败的教训,总结发展中有用的经验,密切观察其他国家在其货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国家商业银行应该怎样有效起到配合作用,怎样真正参与到国家货币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科学发展战略。3.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产品。首先需要不断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及其衍生产品,具体来说,包括针对企业客户的存款、贸易融资、结算等多项业务,还包括针对金融机构客户的投资、清算、账户管理等产品。其次必须不断创新人民币投资产品,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金融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保证资本项下的'各种新业务得到及时的发展,包括境外其他银行提供人民币同业拆借,提供给境外企业跨境人民币购售以及人民币账户融资等服务。还有针对国内与股票指数以及股票有直接关系的理财产品的发行,通过在案发行吸引境外资本购买我国发行的金融产品。最后是要提供给企业客户综合、全面的服务方案,包括国内企业在并购境外企业时,商业银行应该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银行应该参与收购前期的企业谈判,告知企业当地资金管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整个过程中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帮助企业规避各种风险。4.将突破口放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想实现海外人民币业务大规模发展,必须重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一重要基础,将境外各项人民币业务比如人民币存款、结算、清算等的发展带动起来,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把握这一机遇,将突破口放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上,对清算渠道进行建设并促进其不断完善,不断增加产品的种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获取更多的境外客户,接力更多的境外人民币,确保人民币海外业务发展具备坚实的基础。首先要确定重点境外分支机构,其次要扩展国际业务客户,再次要在具有较高人民币流通率的区域培养境外客户。总而言之,我国必须加强对境外人民币结算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为我国开辟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为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有效实施,我国必须加强学习,掌握世界发展形势,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加强监管调控与统计监测,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促进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

[1]于海波,周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04:51-53.

[2]肖鹞飞,肖婧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视角[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05:100-114.

[3]史立明.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机遇与挑战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0,01:16-17.

[4]罗翔,李艳萍,赵美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从外汇管理及企业认知的角度[J].湖北社会科学,2010,04:82-84.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为应对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实现2009年GDP增长8%以上的经济目标,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0万亿元以上。在顺利实现了保八目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个机遇。两个难题,一是流动性过剩造成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二是民间投资并没有被有效激发。一个历史机遇就是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这里有必要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利弊分析的方法,探讨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分析1、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雄厚和国际信用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就拥有了对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和地区将对我国产生依赖性,并且将受到我国金融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这使得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掌握一定主权的国际规则制定者,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将随之增加。这种话语权意味着我国将在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这可以增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从而扩大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同时,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可以改变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我国的不利影响。2、 有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和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的外贸企业受益匪浅。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绝大部分采用美元、欧元或日元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美欧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都由我国外贸公司来承担,一旦汇率产生波动,我国就有可能遭受重创。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外汇率风险和稳定的收益预期,会促进我国企业扩大外贸易和投资的积极性;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要,回事这些国家向我国开放市场,这都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作为人民币的发行国,我国将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大量资金的汇集和交易,既会对我国金融体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我国对金融体系的改革步伐,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加强金融监管,也会给我国金融业带来巨大服务和利息收益,还会大大方便国内企业筹资,给国内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3、 有利于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大、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货币发型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国际上,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发行国际货币相当于无偿从别国征收铸币税。在信用货币流通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成本比较低,世界货币发行国政府可以获得近似于货币供应量的铸币税受益。其获得的利润是他国的商品和劳务及直接投资的收益。如果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就意味着我国可用微乎其微的纸币发行成本来获得和使用国外的物品和资源,也就相当于获得了无息贷款,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筹集到额外的国际资金。4、 有利于我国缓解高额的外汇储备压力,降低外汇储备规模目前我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近些年来,美国经济一直萎靡不振,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令美国经济雪上加霜,是的美元的坚挺形象受损,导致美元不断贬值,只是我国外汇储备实际缩水,财富大量流失。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在外汇储备方面可以实现货币替代,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国际储备的数额,而且减少我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方面1、 不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更高,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在享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好处的同时,国内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收到外部经济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带来风险。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出,资本的国际流动更加容易和频繁,别过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直接波及我国。特别是当人民币汇率被显著的高估时,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届时,大规模的国际热钱将借机造势,通过迅速改变资本流向和投机方向以牟暴利。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目前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游资在72000亿美元以上。大量频繁的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流入会给我国经济造成剧烈的震动,会对人民币汇率,资本市场利率,国内资产价格及外汇储备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大量短期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还可能产生巨大的“羊群效应”是一过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为区域性甚至全球的金融危机。2、 遭遇“特里芬难题”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也将遇到“特里芬难题”,陷入两难境地;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一方面要通过持续国际收支逆差来满足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要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须扩大出口,需要对外保持巨额贸易顺差。但是,如果我国保持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对外投资就相对不足,势必会引起其他逆差国家人民币短缺,导致对人民币需求过旺,进而使人民币面临持续升值压力,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3、不利于我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将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地位,以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加强,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对其他国家和受其他国家的影响扩大,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因此,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的运行,还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损失。4、不利于人民币的管理和检测。人民币国际化后,境外人民币现金被大量需求和流通,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和检测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也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这不仅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使人民币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三、总结总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但是利是大于弊的。只要我国不断完善金融体制和金融体系,不断加强经济调控和金融监管,将一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人民币国际化就一定能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软妹币的国际化之路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点看法 首先,应该明白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含以下3点: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国际地位更是日趋上升,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和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到底有何利弊?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主要正面影响分析: 1. 巩固我国作为政治大国的地位。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力的提高,必然加强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通过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和多边协商,我国将最终顺利实现和平崛起。为什么美元、欧元能成为国际货币?这不正是因为美国、欧盟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吗?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2. 有利于我国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理论基础是: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和自由浮动汇率,将减少净出口,降低外汇占款,减少货币,从而降低我国的通胀水平,提高我国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进而增加我国的消费需求。减少我国净出口的实质,就是减少对进口国的补贴,增加本国居民的收入,实现“藏富于民”! 3. 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4. 使中国缓解外汇储备积累的压力,降低储备资产缩水风险,减少对大国经济体(主要是美国)的依赖。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多以美国政府债券的方式持有,这使得中美之间处于微妙的博弈状态,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则中国外汇储备随时会缩水,而目前中国短期内找不到其他可供选择更好的投资,或者说目前持有美元债券是最优的选择;此外,即使中国有其他更好的投资选择,也不敢贸然减持自己的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因为中国对美元债券的大规模减持会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而这势必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因此一定程度上中国依赖于美国经济的复苏。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主要负面影响分析: 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并可能出现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产生的“群羊效应”,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3.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遇到一定困难。在人民币没有区域化、国际化的情况下,不管中央银行投放多少基础货币,它都只是在我国境内流通。而当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以后,便有相当部分是在境外流通,这部分流出境外的货币虽然暂时对国内物价不发生作用,但其准确数据难以掌握,其数量增减也难以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这就必然会增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难度。一旦条件成熟,这些境外人民币又可能大量回涌,从而影响国内货币流通和币值的稳定。此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下,由于取消了对资本流出流入的限制,本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连成一体,资本可以自由进出中国国境,因此,也会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削弱。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但从长远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怎样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中管理好国际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并充分利用国际化带来的好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今后金融改革与开放的长期任务。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 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 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 索引序列
  •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
  •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格式
  • 民国人物研究小论文范文大全
  • 中国人民的小康论文
  •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问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