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技术管理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逐步完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我国大面积持续快速的开展了各类城镇房地产开发项目,为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前景,本文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技术管理理由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技术管理的内涵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技术管理中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技术管理;质量制约
房地产开发项目不仅在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国民经济增长率中占有重要比重,而且对相关产业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在中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作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领域的发展、走向牵动着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神经。中国人自古就有很强的“安土重迁”的思想,所以中国人对“房屋”的概念往往与对“家”的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基于房地产项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质量制约一直都有较高的要求,将质量制约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制约目标之一。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技术管理的内涵
(一)技术管理的内涵
技术通常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总结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艺操作策略与技能。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就是依据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对企业的科学研究和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的计划、协调、制约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是指用于计划、开发和实现技术能力,完成组织战略和运营目标的管理手段。技术管理通常是指在技术行业当中所作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带领着自己所管理的团队完成某项技术任务。技术管理的实际操作当中,强调的是管理者对所领导的团队的技术分配,技术指向和技术监察。管理者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能力来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继而完成技术任务。技术管理是技术和管理的融合,是较高知识容量的高深行业。
(二)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技术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要保证技术管理可以发挥出对不同计划实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就要求技术管理必须遵守组织目标原则、技术能力发展原则、活动和组织相联系的原则。
二、落实房地产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的要点分析
(一)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前的技术管理
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前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规划与策划质量、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图纸设计质量、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统筹审查质量三个方面。
1、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规划与策划质量
因为房地产行业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房地产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质量职能、监管职能、安全职能等较多部门。如果对这些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不能具备有效性,那么房地产工程项目的落实必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规划与策划质量,必须保证规划与策划的统一性,考虑好项目的市场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在总体上指引项目的顺利开展。
2、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图纸设计质量
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图纸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后期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率、成本投入等情况。所以落实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图纸设计质量必须从以下两个角度开展。(1) 要合理开间,要在确定的套房面积内,合理安排居住、使用、卫生、交通等面积,让人使用方便,居住舒适。(2) 要做到建筑造型和风格有艺术感,对墙体立面形状、屋盖形式的处理要灵活得当,能给人的视觉以美的享受,使开发的房地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所以在注重图纸设计质量的管理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开后期产生各种不必要的冲突和监控困难现象。
3、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统筹审查质量
房地产工程项目统筹审查质量,就要以国家政策为标准,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工作,并与设计、监理、主要材料供应商等单位沟通、协调,随时解决现场出现的一切技术理由,严格审核图纸中的建筑与结构的关系,和园林与线路之间的关系等。
(二)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管理
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管理,首先要求监管人员要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监管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其次是要求监管人员,对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风险要素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监管人员要针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做到没有施工材料质量合格证书,和施工材料质量检验证书的施工材料,绝对不能放进施工现场。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工程有关的成品半成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抽检流程执行,对于检验标准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设计方案给出的设计标准值。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员,要现场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及方案施工,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含糊。如果发现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按照设计图纸或方案施工,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作出返工处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每天都要认真负责填好“日志记录”,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主要事项”、“隐蔽工程的验收情况”、“检验的工程质量理由”、“详细部位处理意见、措施及整改情况”,使施工质量的每个环节都达到设计要求,切实保证房地产质量的提高。
组织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从开工一直到竣工投产及保修的作业指导性文件,它涉及到进度、安全、主要施工策略、各类资源配备等一系列理由,同时涉及由于施工策略等理由造成的经济是否合理等因素。所以各级技术人员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进行严格审理。
(三)房地产工程项目竣工后的技术管理
项目施工完成后的`技术质量管理,是提高房地产质量的归宿和落脚点。工程结束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技术质量管理已经结束,即使所开发的房屋已经销售出去,其质量管理也并没有划上句号,还有3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做。首先是要组织好竣工验收。要组织专家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国家有关验收规范和标准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对不合格的工程,决不允许使用。其次要做好售后服务。按照建设和管理并举的方针,对开发出售后的房地产,要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管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再次是要做好征求意见和调查研究工作。要组织人员,广泛征求住户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地进行处理;要深入调查研究开发的房地产还有哪些理由,进一步提高房地产开发的质量。
组织各相关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完成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工作。技术管理人员要制定内部的技术措施,编制和实施企业内部发展规划。收集科技情况,及时了解国内外房地产科技发展信息,适时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开发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体系为指导,研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和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指导价值。对房地产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管理,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严格落实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前的技术管理、房地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控管理、房地产程项目竣工后的技术管理。只有将这三个大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逐一落实,才能实现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房地产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佳迪, 杨芳芳. 中原地区住宅市场批量精装房产品的研发[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 2011.
[2]陶于权, 刘建增. 房地产市场融资“异象”的法律深思[A]. 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0.
[3]王艾敏. 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 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 2011.
[4]赵丽景.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探讨和实践 [J]. 价值工程, 2013年04期
[5]胡波. 浅析房地产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 [J]. 科技风, 2011年02期
房地产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关于房地产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 Michailidis, G. and Taqqu, .. 2006, Estimating heavy-tail exponents through maxself-similarity, Preprint math/0609163.
[2] Handcock, . and . Jones, 2004,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65-75.
[3] Clauset, A., M. Young and . Gleditsch, 2007,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51-58.
[4]周春山,罗彦.近10年广州市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B]. 土地利用,2004.
[5]许晓辉.上海市商品房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01): 80-86.
[6]王德.Hedonic住宅价格法及其应用[J].规划方法,2005.
[7]刘定惠,杨永春.基于GIS与Hedonic模型的成都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9): 1-6.
[8]野口悠纪雄.土地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曹振良,高晓慧等.中国房地产发展和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9-301.
[10]王子明.泡沫与泡沫经济非均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11.
[11]谢经荣.房地产泡沬形成、吸收与转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 8.
[12]Hamilton, , The Specification Test for Speculative Bubbles[J]. C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 August: 32-34.
[13]Abraham, . Bubbles in Metropolitan Housing Markets [J], Journal ofHousing Research, 1996,7(2): 191-207.
[14]毛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判定及预控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 (2):74-77.
[15]周建军.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9 (4): 93-96.
[16]胡洁,潘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指标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 (9): 188-190.
[17]何塞娇.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与测度[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8]欧阳琦?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9]范东君.FDI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 (2):82-88.
[20]徐国祥,王芳.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谱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10): 18-24.
[21]王宏新,厉召龙.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整与复苏周期:1987?2009[J].产业经济,2010(6): 38-44.
[22]Koh Winston T H, Marianoa Roberto S, Pavlov Andrey D, Phang Sock Yong, TanAugustine H H, Wachter Susan M. Bank lending and real estate in Asia: market optimismand asset bubbles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15): 1103-1118.
[23] Ebrahim M S,Hussain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sset valuation: The special case ofreal estate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0 (34): 150-162.
[24]Roehner B M. Spatial analysis of real estate price bubbles: Paris, 1984 -1993[J]_ Regional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9, 29(1): 73-88.
[25]Saito H. The US real estate bubble? A comparison to Japan[J]. Japan and the WorldEconomy, 2003,15(3): 365-371
[1]黄新伟.德中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徐涛.及物性视角下的房产广告研究--以合肥近两年房产广告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5)
[3]周秋荣.浅谈个人集资建房现状与发展前景[J].消费导刊.2009(12)
[4]李桔元.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广告语篇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
[6]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
[7]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
[8]唐孝云.中美房地产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修辞诉求的'角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1
[9]贾晓旭.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3
[10]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03)
[11]李海英.人际意义视角下的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2]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02)
[13]李爱民.房地产广告的语言修辞艺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14]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15]雷启立.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3(06)
[1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
[17]高航.房地产广告的创意及语言特色[J].修辞学习.2002(02)
[18]郑邦荣.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推动房价理性回归[J].上海商业.2009(07)
[19]皮文华,邱力生.我国房地产产业地位的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09(27)
[20]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03)
[21]胡瑾,曾蕾.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
[22]王伟强.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
[2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
[24]龚辉文.国外房地产税收政策发展近况[J].涉外税务.2009(08)
[25]邹伟,吴群,曲福田.不动产保有税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09)
[1]张小平,许立清,杨亮洁.西部中心城市城中村形成机制及改造策略--以兰州市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0(02)
[2]邱梦华.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J].城市问题.2007(03)
[3]易峥.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9(11)
[4]谢燕茹.城市居住分异的成因及解决思路[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05)
[5]黄怡.城市居住隔离的模式--兼析上海居住隔离的现状[J].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6]孙斌栋,吴雅菲.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9(06)
[7]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02)
[8]吴瑞芹.上海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研究[J].特区经济.2009(03)
[9]徐菊芬,张京祥.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制度成因及其调控--基于住房供给的视角[J].城市问题.2007(04)
[10]邢卓.从商品住宅售价状况看天津居住空间分异现象[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02)
[11]侯敏,张延丽.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城市.2005(03)
[12]黄怡.城市居住隔离的模式--兼析上海居住隔离的现状[J].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13]熊剑平,刘承良,袁俊.武汉市住宅小区的空间结构与区位选择[J].经济地理.2006(04)
[14]杨永春,孟彩红.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与机制研究--以河谷盆地型城市兰州为例[J].人文地理.2005(05)
[15]董晓峰,魏彦强.中国中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3)
[16]孙斌栋,吴雅菲.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分析与城市规划应对策略[J].上海经济研究.2008(12)
[17]李雪梅,张志斌.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以兰州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
[18]廖邦固,徐建刚,宣国富,祁毅,梅安新.1947-2000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8(02)
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全国高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3]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4]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1998年4月
[5]王英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年
[6]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1996年1月
[7]申立银、曾赛星、王锋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
[8]李志鼎、齐伟峰、谢留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鼎管理咨询网,2003年5月
[9]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H月
[10]丁晓欣、聂风德,建设项目规范高效操作规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l月
[1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潘蜀健,房地产经营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顾祖惠、施佳燕,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实务与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
[16]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17]林知炎、陈建国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18]马士华、林鸣,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19]邱龙华,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祝晓东,周海涛编著一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一5一6
[3]企业管理:使命、流程、工具,骆守俭等编著,一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流程制胜,李国良编著,一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5]工程项目管理,(美)古尔德,乔伊斯著:孟宪海译,一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
[6]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美)肖费勒伯格,霍尔姆编著;周爱军译,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中国建设网
[8]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3月
[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10]五大趋势
[11]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
[12]丁斌,吴剑琳编著,项目管理教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一02,121一122
[1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4
[14]乌云娜.项目管理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5]李涛,张莉.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0.
[16]宁云才.项目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2
[17]王志平.管理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
[1]戚安邦著,《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
[2] Dennis Lock主编,李金海等译,《项目管理》(第8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
[3]吴守荣主编,刘长滨主审,《项目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4]汪小金著,《理想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与理念》,人民出版社,2003,10。
[5]王忠宗著,《采购管理实物》,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8。
[6]张月娴,田以堂主编,《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4。
[7]何伯森编著,《工程招标承包与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8] J. Rodney Turner主编,戚安邦,耿岚岚,于玲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
[9]李开运主编,李新军主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8。
[10]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采购业务运作精要:基于EPR,SCM电子商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1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The PMI Project Management Fact Book (2nded .)[M].Upper Darby,PA,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1.
[12] The view of inside the profession〔J. PM Network, September1997:31.
[13]Ward JL. Project Management Terms [M].Arlington,Virginia,USA :International,2000.
[14]Kashiwagi,Dean T. The construction delivery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1999,8(8):111一114.
[15]石勇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6月
[16] 陶敏,彭磊.采购战略与策略分析:从采购角色的转变谈起.现代管理科学,2003(2)。
[17]周克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10月。
[18]冯子楹,何永春.项目采购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9]王忠宗.采购管理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20]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2000版工509000族标准在工程 建设企业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4月
[2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
[22]陈宝胜,孙静春.应用ABC/ABM方法优化企业采购过程.管理工程学报,2002(2)。
[23]魏红梅,魏红敏.战略成本下的采购成本控制.辽宁财税,2003(3)。
[24]常剑峰,孟强.价格信息库:采购控制的基础.内蒙古财经,2002(1)。
[25]李晓东,张忠臣.基于WEB的建设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的研究.商业研究,2002(5)。
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全国高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3]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4]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1998年4月
[5]王英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年
[6]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1996年1月
[7]申立银、曾赛星、王锋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
[8]李志鼎、齐伟峰、谢留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鼎管理咨询网,2003年5月
[9]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H月
[10]丁晓欣、聂风德,建设项目规范高效操作规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l月
[1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潘蜀健,房地产经营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顾祖惠、施佳燕,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实务与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
[16]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17]林知炎、陈建国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18]马士华、林鸣,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19]邱龙华,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祝晓东,周海涛编著一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一5一6
[3]企业管理:使命、流程、工具,骆守俭等编著,一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流程制胜,李国良编著,一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5]工程项目管理,(美)古尔德,乔伊斯著:孟宪海译,一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
[6]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美)肖费勒伯格,霍尔姆编著;周爱军译,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中国建设网
[8]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3月
[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10]五大趋势
[11]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
[12]丁斌,吴剑琳编著,项目管理教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一02,121一122
[1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4
[14]乌云娜.项目管理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5]李涛,张莉.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0.
[16]宁云才.项目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2
[17]王志平.管理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
[1]戚安邦著,《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
[2] Dennis Lock主编,李金海等译,《项目管理》(第8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
[3]吴守荣主编,刘长滨主审,《项目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4]汪小金著,《理想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与理念》,人民出版社,2003,10。
[5]王忠宗著,《采购管理实物》,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8。
[6]张月娴,田以堂主编,《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4。
[7]何伯森编著,《工程招标承包与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8] J. Rodney Turner主编,戚安邦,耿岚岚,于玲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
[9]李开运主编,李新军主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8。
[10]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采购业务运作精要:基于EPR,SCM电子商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1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The PMI Project Management Fact Book (2nded .)[M].Upper Darby,PA,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1.
[12] The view of inside the profession〔J. PM Network, September1997:31.
[13]Ward JL. Project Management Terms [M].Arlington,Virginia,USA :International,2000.
[14]Kashiwagi,Dean T. The construction delivery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1999,8(8):111一114.
[15]石勇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6月
[16] 陶敏,彭磊.采购战略与策略分析:从采购角色的转变谈起.现代管理科学,2003(2)。
[17]周克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10月。
[18]冯子楹,何永春.项目采购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9]王忠宗.采购管理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20]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2000版工509000族标准在工程 建设企业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4月
[2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
[22]陈宝胜,孙静春.应用ABC/ABM方法优化企业采购过程.管理工程学报,2002(2)。
[23]魏红梅,魏红敏.战略成本下的采购成本控制.辽宁财税,2003(3)。
[24]常剑峰,孟强.价格信息库:采购控制的基础.内蒙古财经,2002(1)。
[25]李晓东,张忠臣.基于WEB的建设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的研究.商业研究,2002(5)。
房地产营销是建立在市场营销体系之上的,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营销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潜在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进而指导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管理 摘 要:房地产市场营销作为房地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发商将潜在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市场机会,从而实现企业自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营销是关系房地产开发经营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营销;市场机会;风险管理 1 房地产市场营销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大、开发周期长、设计环节多等特点,又处于这种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经历的风险就比较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的今天,市场营销学发展迅速,市场营销学的进步着实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机会,而在企业所遭遇的各种风险中,营销风险的危害最大,也最难预料和预防。因此,要想在这复杂的环境生存发展,就需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对其进行探索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回避营销风险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市场营销风险者最经济的手段为就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准备,运用最合适的、最佳的技术手段降低管理成本。以最适合的市场营销风险工具,及有关的安全计划,以最合理的处置方式,把损失控制到最低限,以尽可能低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取得控制风险的最佳效果。促进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的形成和成因 从实质上分析,市场营销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主观因素造成的,另一种是市场环境的客观因素形成的。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的主观因素成因 1企业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保持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计划经济时期商品供不应求,传统的营销观念奉行的是以产定销原则。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奉行按需生产、以销定产原则,强调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应相对过剩,消费是一种属于消费者 *** 的行为。企业营销观念错误,导致行为错误,因而产生风险。 2企业决策者习惯于凭主观想象作出营销决策。最终将会导致产品滞销,资金搁浅。 3企业营销管理者和营销人员不了解市场规则、规范或法规,也极易引发市场营销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系列规则规范、法律法规如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行为规范、惯例等,如果某一企业的营销活动违反了市场规则规范,重者则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轻者则受到同行其他企业的 *** 、封杀和联合反击,最终使企业败北。 4企业缺乏处理市场营销风险的经验和知识。当企业产生营销风险后,由于缺乏处理营销风险的经验和知识,风险就不能被及时控制并化险为夷。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的客观成因 市场营销活动受到企业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并由此而引发市场营销的风险。对此类原因,企业必须加以研究。 1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性,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客观存在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愈来愈受制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则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可控因素。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已经由数量型需求转变为质量型需求,并且正朝着个性化需求演进。 2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变化产生市场营销风险。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可以说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纵观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在快速变化中,并继续快速变化著。从全球经济形势看,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络度和影响度也在进一步上升,世界上某一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变化。 3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种类 内部环境的风险管理 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体制、执行机制、企业营销政策、营销体系、营销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企业中市场营销体系内部环境又是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改善公司内部环境对提高公司内部营销风险管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内部环境有: 1风险管理理念的强化。如房地产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淡薄,遇到问题再处理,不总结经验教训,上升不到风险管理的阶段,内部员工欠缺风险的意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理念的强化。 2部门权利和职责。权利和职责的清晰分配,各尽其责。 3制定合适的人力资源准则。人力资源部制定雇佣、定位、培训、评价、指导、晋升、薪酬和补偿措施的准则,统一评定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 市场监控的风险管理 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市场永远在变。关注市场的当前情况的同时,关注市场的变化,这包括对国家市场政策和竞争者的情况的监控。把握好市场变化的法则,预测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市场供求平衡的准确分析。 1资讯传递,有效的沟通。建立资讯系统,对市场及时监控与资料获取、采集、分析。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有效沟通。 2建立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技术需要利用众多资料来比对,要重视蒐集关于风险的历史资料,遇到风险时及时记录,使其形成历史资料,作为以后的风险评估工具。 3有效的监控。风险管理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原来有效的风险应对可能对现在不起作用,控制活动也失去作用,需要对市场政策环境等进行及时监控和资料分析。 产品的风险管理 产品风险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不适销对路时的状态。产品风险包括产品自身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产品入市时机选择风险和产品市场定位风险、产品品牌风险等。产品自身风险又包括:建筑、结构、装修、材料、小区规划、绿化、配套、位置、文化差异等等。 4 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控制 在房地产营销过程中,不论哪种风险都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规避和管理,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设立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系统性、全域性性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评估: 1提高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可控因素如体制、政策、市场等造成的风险,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管理措施。 2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为了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持续不断的管理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条件不成熟的企业也应设专人进行风险管理。同时,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外脑”即利用专业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为房地产企业服务,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3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资讯系统。运用这一系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资讯传送到需要此资讯的人员那里。这样的资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援资讯,还包括房地产行业和企业自身风险及风险管理政策的资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援的资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资讯网路。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特别是企业区域网路来建立风险资讯管理系统。 4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事先对风险进行衡量,确实了解企业的风险度,并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有足够的估计,收集企业自己和行业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密切注意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现潜在危险,力求避免或转嫁风险。进而作出处理风险的正确决策。充分认识和掌握风险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摸清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合理安排专案管控,制定系统制度,搞好风险专案的重点管理,提出有利于企业的最佳处理方案。通过各种防灾防损措施尽力预防和消除可能发生的风险,或降低风险程度,以较少的耗费得到最好的安全效益。最后进行方案的成果评估。 5 总 结 总之,房地产企业如果要想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要想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回报、要想使企业的资产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就必须识别所有重大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2 论房地产营销中的市场细分 摘要: 本文在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市场细分理论及其作用、依据进行了阐述,通过例项进一步说明了市场细分理论有利于房地产业的 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市场细分;房地产 0引言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它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具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需要,形成了消费者购买 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房地产企业以住宅作为产品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更是决定它只能以满足某特定区域、特定客户的需求、特定的细分市场为自己的目标。因此,准确的确定自己的市场对房地产营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价值。 1当前房地产营销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是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当前房地产营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 重视后期销售,不重视前期的市场细分定位策略虽然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深知营销在房地产开发中的重要性,但他们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营销,什么是营销组合战略,不知道造什么样的房子比如何卖房子更重要。例如,有的消费者购房是改变自身的居住条件,有的是用来做投资,有的是用来度假,有的是为父母购买、有的是为子女购买。这就需要开发商从购买动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并开发相应产品。 不重视楼盘差异化营销,没有把产品的特性和目标市场的需求 联络起来房地产产品的固定性、地区性、复杂性、稀缺性等特性造成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每个城市和每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因为经济、 文化、及收入水平方面的差异,造成老百姓的购房需求有很大的不同。 不去分析细分客户的需求,而热衷于概念炒作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挖掘产品概念,通过概念来拓展细分市场,已经成为产品成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万科的“城市花园”、紫薇的“田园都市”等等,无不是通过一个新概念成功的开启市场。不少开发商缺乏诚信意识,不去分析细分客户的需求,在炒作“概念”时夸大其词,广告宣传不实事求是,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影响了开发商的企业形象。 2房地产市场细分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细分是指在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细分引数,将房地产市场总体分为若干具有相似需求和欲望的房地产消费群,其中每个消费群即为一细分市场。其作用体现在: 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配套服务性强、需求多样化的市场,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房产空置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细分市场企业能够了解并且分析每个消费者细分市场的需求满足状况和房地产竞争状况,寻找市场空缺,避免过度竞争,不断发现和抓住新的市机会,使企业在市场中“左右逢源”,呈现新的商机。 有利于中小房地产企业开发市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资讯资源有限,在整体房地产市场和较大的分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如果这类中小企业善于发现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细分出一个与本企业的实力和优势相适应的小市场,推出相应的房地产产品或服务,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集中使用资源,制定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市场细分,企业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项或几项经营业务,从而把自己的人、财、物资源相对集中投人到这些业务中,针对目标市场制订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3房地产市场细分依据 市场细分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需求差异性。要科学地进行市场细分,首先必须确定市场细分依据。目前房产市场的细分依据可概括为以下四类: 地理变数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区域性,地理变数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自然地理 环境,如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二是经济地理环境,如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等;三是人文环境,如居民素质、 社会风气、文化 教育等。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爱好,实际上是对房地产及周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的结果。 消费者变数房地产市场细分的消费者变数包括: 消费者的年龄、收人、家庭规模和生命周期等。不同年龄、不同收人水平、不同的家庭规模和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消费者,对房地产的需求是截然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从消费者的相关方面入手尤其从收人水平入手进行综合评价和细分,找出相应的细分市场。例如这几年流行的复式小户型,就是就是针对单身者或丁克一族经济有限、追求时尚,对小户型关注所开发出来的。 心理变数心理变数是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购买住宅的动机及消费个性等心理特征,作为划分消费群体的基础。 不同的消费者,其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喜欢经济实惠廉价房,有的喜欢高阶公寓。消费者购买住宅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为了满足居住、经营需要,也有是为了投资保值或是增值的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个性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个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住宅的式样、装修、室内平面布局、邻里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偏好。 行为变数行为变数是人们对住宅产品的使用态度或反应,主要包括“待购阶段”和“追求利益”两方面。 待购阶段是指消费者处于购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的消费者对住宅商品尚不知道,有的己经是很熟悉,有的己有购买欲望,有的正准备购买。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住宅时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有的购房者特别注重价格,有的注重周围环境,有的注重是否增值快,有的追求完善的物业 管理系统等等。房地产企业应从使用时机、追求利益等方向吸引不同的消费者群。随着房地产商竞争的日益激烈,房地产商只有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袁贤祯.论房地产企业营销中的市场细分化.中国房地产200711. [2]柴少宗主编.消费者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房地产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关于房地产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 Michailidis, G. and Taqqu, .. 2006, Estimating heavy-tail exponents through maxself-similarity, Preprint math/0609163.
[2] Handcock, . and . Jones, 2004,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65-75.
[3] Clauset, A., M. Young and . Gleditsch, 2007,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51-58.
[4]周春山,罗彦.近10年广州市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B]. 土地利用,2004.
[5]许晓辉.上海市商品房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01): 80-86.
[6]王德.Hedonic住宅价格法及其应用[J].规划方法,2005.
[7]刘定惠,杨永春.基于GIS与Hedonic模型的成都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9): 1-6.
[8]野口悠纪雄.土地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曹振良,高晓慧等.中国房地产发展和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9-301.
[10]王子明.泡沫与泡沫经济非均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11.
[11]谢经荣.房地产泡沬形成、吸收与转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 8.
[12]Hamilton, , The Specification Test for Speculative Bubbles[J]. C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 August: 32-34.
[13]Abraham, . Bubbles in Metropolitan Housing Markets [J], Journal ofHousing Research, 1996,7(2): 191-207.
[14]毛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判定及预控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 (2):74-77.
[15]周建军.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9 (4): 93-96.
[16]胡洁,潘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指标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 (9): 188-190.
[17]何塞娇.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与测度[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8]欧阳琦?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9]范东君.FDI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 (2):82-88.
[20]徐国祥,王芳.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谱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10): 18-24.
[21]王宏新,厉召龙.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整与复苏周期:1987?2009[J].产业经济,2010(6): 38-44.
[22]Koh Winston T H, Marianoa Roberto S, Pavlov Andrey D, Phang Sock Yong, TanAugustine H H, Wachter Susan M. Bank lending and real estate in Asia: market optimismand asset bubbles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15): 1103-1118.
[23] Ebrahim M S,Hussain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sset valuation: The special case ofreal estate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0 (34): 150-162.
[24]Roehner B M. Spatial analysis of real estate price bubbles: Paris, 1984 -1993[J]_ Regional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9, 29(1): 73-88.
[25]Saito H. The US real estate bubble? A comparison to Japan[J]. Japan and the WorldEconomy, 2003,15(3): 365-371
[1]黄新伟.德中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徐涛.及物性视角下的房产广告研究--以合肥近两年房产广告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5)
[3]周秋荣.浅谈个人集资建房现状与发展前景[J].消费导刊.2009(12)
[4]李桔元.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广告语篇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
[6]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
[7]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
[8]唐孝云.中美房地产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修辞诉求的'角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1
[9]贾晓旭.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3
[10]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03)
[11]李海英.人际意义视角下的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2]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02)
[13]李爱民.房地产广告的语言修辞艺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14]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15]雷启立.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3(06)
[1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
[17]高航.房地产广告的创意及语言特色[J].修辞学习.2002(02)
[18]郑邦荣.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推动房价理性回归[J].上海商业.2009(07)
[19]皮文华,邱力生.我国房地产产业地位的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09(27)
[20]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03)
[21]胡瑾,曾蕾.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
[22]王伟强.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
[2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
[24]龚辉文.国外房地产税收政策发展近况[J].涉外税务.2009(08)
[25]邹伟,吴群,曲福田.不动产保有税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09)
[1]张小平,许立清,杨亮洁.西部中心城市城中村形成机制及改造策略--以兰州市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0(02)
[2]邱梦华.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J].城市问题.2007(03)
[3]易峥.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9(11)
[4]谢燕茹.城市居住分异的成因及解决思路[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05)
[5]黄怡.城市居住隔离的模式--兼析上海居住隔离的现状[J].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6]孙斌栋,吴雅菲.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9(06)
[7]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02)
[8]吴瑞芹.上海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研究[J].特区经济.2009(03)
[9]徐菊芬,张京祥.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制度成因及其调控--基于住房供给的视角[J].城市问题.2007(04)
[10]邢卓.从商品住宅售价状况看天津居住空间分异现象[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02)
[11]侯敏,张延丽.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城市.2005(03)
[12]黄怡.城市居住隔离的模式--兼析上海居住隔离的现状[J].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13]熊剑平,刘承良,袁俊.武汉市住宅小区的空间结构与区位选择[J].经济地理.2006(04)
[14]杨永春,孟彩红.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与机制研究--以河谷盆地型城市兰州为例[J].人文地理.2005(05)
[15]董晓峰,魏彦强.中国中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3)
[16]孙斌栋,吴雅菲.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分析与城市规划应对策略[J].上海经济研究.2008(12)
[17]李雪梅,张志斌.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以兰州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
[18]廖邦固,徐建刚,宣国富,祁毅,梅安新.1947-2000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8(02)
提供一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经营取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写作参考。[1] 成蹊. 当前房地产形势判断和2009年市场趋势分析[J]. 住宅产业, 2009,(01) . [2] 孟昭莉.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J]. 中国中小企业, 2009,(01) . [3] 朱中一.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J]. 中国房地信息, 2008,(12) . [4] 张宏. 美国次贷危机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3) . [5]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J]. 中国建材资讯, 2009,(01) . [6] 易宪容.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对策[J]. 理论前沿, 2009,(03) . [7] 张金娟.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J]. 当代经济, 2009,(04) . [8] 肖元真,夏惠干. 2009年,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对策[J]. 上海房地, 2009,(01) . [9] 正直. 房市降价可回春——对房地产市场购销现状及房价发展趋势的分析[J]. 价格与市场, 2009,(01) . [10] 冯国亮. 绿色地产: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住宅产业, 2009,(01) .
去中国知网或者龙源万方数据库搜一下,很多的。一般学校都有免费的帐号。可以直接下载的。
面对各地持续上升的房价和舆论的压力,中央近期连打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拳"开始了新一轮楼市调控。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目前的宏观调控形势和市场竞争环境已经相当严峻,房地产企业要想抓住机遇,
[1] 李寿庭. 论房地产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 中外房地产导报, 1996, (22) . [2]房地产法[J]. 河北自学考试, 2007, (09) . [3] 陈耀东,王爻. 架空还是充实——论《物权法》对房地产法的影响[J]. 中国房地产, 2007, (05) . [4] 崔建远. 房地产法与权益冲突及协调[J]. 中国法学, 1994, (03) . [5] 胡志刚. 要维护“房地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J]. 中国房地产, 1995, (07) . [6] 张全江. 对《房地产法》提几点意见[J]. 中外房地产导报, 1994, (09) . [7] 沈晖. 论我国房地产立法的现状及其完善[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 [8] 何瑶. 我国房地产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房地信息, 2002, (01) . [9] 严每蓉. 《房地产法》大论战追记[J]. 中外房地产导报, 1994, (10) . [10] 吴文华,彭乾芳. 关于我国房地产法学有关问题的思考[J].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05) .
房地产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关于房地产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 Michailidis, G. and Taqqu, .. 2006, Estimating heavy-tail exponents through maxself-similarity, Preprint math/0609163.
[2] Handcock, . and . Jones, 2004,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65-75.
[3] Clauset, A., M. Young and . Gleditsch, 2007,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51-58.
[4]周春山,罗彦.近10年广州市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B]. 土地利用,2004.
[5]许晓辉.上海市商品房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01): 80-86.
[6]王德.Hedonic住宅价格法及其应用[J].规划方法,2005.
[7]刘定惠,杨永春.基于GIS与Hedonic模型的成都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9): 1-6.
[8]野口悠纪雄.土地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曹振良,高晓慧等.中国房地产发展和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9-301.
[10]王子明.泡沫与泡沫经济非均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11.
[11]谢经荣.房地产泡沬形成、吸收与转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 8.
[12]Hamilton, , The Specification Test for Speculative Bubbles[J]. C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 August: 32-34.
[13]Abraham, . Bubbles in Metropolitan Housing Markets [J], Journal ofHousing Research, 1996,7(2): 191-207.
[14]毛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判定及预控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 (2):74-77.
[15]周建军.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9 (4): 93-96.
[16]胡洁,潘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指标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 (9): 188-190.
[17]何塞娇.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与测度[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8]欧阳琦?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9]范东君.FDI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 (2):82-88.
[20]徐国祥,王芳.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谱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10): 18-24.
[21]王宏新,厉召龙.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整与复苏周期:1987?2009[J].产业经济,2010(6): 38-44.
[22]Koh Winston T H, Marianoa Roberto S, Pavlov Andrey D, Phang Sock Yong, TanAugustine H H, Wachter Susan M. Bank lending and real estate in Asia: market optimismand asset bubbles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15): 1103-1118.
[23] Ebrahim M S,Hussain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sset valuation: The special case ofreal estate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0 (34): 150-162.
[24]Roehner B M. Spatial analysis of real estate price bubbles: Paris, 1984 -1993[J]_ Regional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9, 29(1): 73-88.
[25]Saito H. The US real estate bubble? A comparison to Japan[J]. Japan and the WorldEconomy, 2003,15(3): 365-371
[1]黄新伟.德中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徐涛.及物性视角下的房产广告研究--以合肥近两年房产广告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5)
[3]周秋荣.浅谈个人集资建房现状与发展前景[J].消费导刊.2009(12)
[4]李桔元.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广告语篇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
[6]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
[7]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
[8]唐孝云.中美房地产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修辞诉求的'角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1
[9]贾晓旭.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3
[10]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03)
[11]李海英.人际意义视角下的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2]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02)
[13]李爱民.房地产广告的语言修辞艺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14]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15]雷启立.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3(06)
[1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
[17]高航.房地产广告的创意及语言特色[J].修辞学习.2002(02)
[18]郑邦荣.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推动房价理性回归[J].上海商业.2009(07)
[19]皮文华,邱力生.我国房地产产业地位的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09(27)
[20]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03)
[21]胡瑾,曾蕾.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
[22]王伟强.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
[2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
[24]龚辉文.国外房地产税收政策发展近况[J].涉外税务.2009(08)
[25]邹伟,吴群,曲福田.不动产保有税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09)
[1]张小平,许立清,杨亮洁.西部中心城市城中村形成机制及改造策略--以兰州市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0(02)
[2]邱梦华.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J].城市问题.2007(03)
[3]易峥.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9(11)
[4]谢燕茹.城市居住分异的成因及解决思路[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05)
[5]黄怡.城市居住隔离的模式--兼析上海居住隔离的现状[J].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6]孙斌栋,吴雅菲.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9(06)
[7]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02)
[8]吴瑞芹.上海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研究[J].特区经济.2009(03)
[9]徐菊芬,张京祥.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制度成因及其调控--基于住房供给的视角[J].城市问题.2007(04)
[10]邢卓.从商品住宅售价状况看天津居住空间分异现象[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02)
[11]侯敏,张延丽.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城市.2005(03)
[12]黄怡.城市居住隔离的模式--兼析上海居住隔离的现状[J].城市规划学刊.2005(02)
[13]熊剑平,刘承良,袁俊.武汉市住宅小区的空间结构与区位选择[J].经济地理.2006(04)
[14]杨永春,孟彩红.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与机制研究--以河谷盆地型城市兰州为例[J].人文地理.2005(05)
[15]董晓峰,魏彦强.中国中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3)
[16]孙斌栋,吴雅菲.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分析与城市规划应对策略[J].上海经济研究.2008(12)
[17]李雪梅,张志斌.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以兰州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
[18]廖邦固,徐建刚,宣国富,祁毅,梅安新.1947-2000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8(02)
面对各地持续上升的房价和舆论的压力,中央近期连打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拳"开始了新一轮楼市调控。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目前的宏观调控形势和市场竞争环境已经相当严峻,房地产企业要想抓住机遇,
去中国知网或者龙源万方数据库搜一下,很多的。一般学校都有免费的帐号。可以直接下载的。
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汇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全国高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3]赵铁生,工程项目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4]张月娴、田以堂,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1998年4月
[5]王英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年
[6]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1996年1月
[7]申立银、曾赛星、王锋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
[8]李志鼎、齐伟峰、谢留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鼎管理咨询网,2003年5月
[9]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H月
[10]丁晓欣、聂风德,建设项目规范高效操作规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l月
[1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潘蜀健,房地产经营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1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顾祖惠、施佳燕,工程项目经理管理实务与技巧,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
[16]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
[17]林知炎、陈建国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18]马士华、林鸣,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19]邱龙华,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
[1]建设项目管理,石振武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模式,祝晓东,周海涛编著一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一5一6
[3]企业管理:使命、流程、工具,骆守俭等编著,一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流程制胜,李国良编著,一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5]工程项目管理,(美)古尔德,乔伊斯著:孟宪海译,一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
[6]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美)肖费勒伯格,霍尔姆编著;周爱军译,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中国建设网
[8]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3月
[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研究
[10]五大趋势
[11]建设工程投资控制,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
[12]丁斌,吴剑琳编著,项目管理教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一02,121一122
[13]张青林.项目管理与建筑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4
[14]乌云娜.项目管理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5]李涛,张莉.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0.
[16]宁云才.项目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2
[17]王志平.管理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
[1]戚安邦著,《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1。
[2] Dennis Lock主编,李金海等译,《项目管理》(第8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
[3]吴守荣主编,刘长滨主审,《项目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4]汪小金著,《理想的实现―项目管理方法与理念》,人民出版社,2003,10。
[5]王忠宗著,《采购管理实物》,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8。
[6]张月娴,田以堂主编,《建设项目业主管理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4。
[7]何伯森编著,《工程招标承包与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8] J. Rodney Turner主编,戚安邦,耿岚岚,于玲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
[9]李开运主编,李新军主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8。
[10]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采购业务运作精要:基于EPR,SCM电子商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11]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The PMI Project Management Fact Book (2nded .)[M].Upper Darby,PA,US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1.
[12] The view of inside the profession〔J. PM Network, September1997:31.
[13]Ward JL. Project Management Terms [M].Arlington,Virginia,USA :International,2000.
[14]Kashiwagi,Dean T. The construction delivery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1999,8(8):111一114.
[15]石勇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6月
[16] 陶敏,彭磊.采购战略与策略分析:从采购角色的转变谈起.现代管理科学,2003(2)。
[17]周克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10月。
[18]冯子楹,何永春.项目采购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19]王忠宗.采购管理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
[20]龚晓海.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2000版工509000族标准在工程 建设企业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4月
[21]王槐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
[22]陈宝胜,孙静春.应用ABC/ABM方法优化企业采购过程.管理工程学报,2002(2)。
[23]魏红梅,魏红敏.战略成本下的采购成本控制.辽宁财税,2003(3)。
[24]常剑峰,孟强.价格信息库:采购控制的基础.内蒙古财经,2002(1)。
[25]李晓东,张忠臣.基于WEB的建设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的研究.商业研究,2002(5)。
九、房地产营销组合在企业选择了目标市场以后它的任务就是利用营销组合策略配合往后的销售工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鲍敦于1964年提出了营销组合的概念。房地产营销组合是指房地产企业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房地产市场营销组合要有以下特点:1、可控性营销组合是要企业能够控制的因素,如果房地产企业不能主动控制这些因素就无营销组合可言。但是可控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地进行营销组合,因为一方面市场需求对房地产企业营销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营销活动受到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它们都是企业不可控制的。2、复合性营销组合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各种因素又相互影响,而且,并不是每一种策略对每一个公司都合适,有的公司只能是由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但是有的公司能够综合运用几种。但是这几种策略的运用在不同的公司所占的权重也是不同的。3、动态性营销组合要因时因势而改变,既是企业的策略制定的再科学,但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往往发生人所不能预料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运用营销组合策略的时候要经常性的检查环境的变化,及时反馈到营销部门以便对营销组合策略进行及时地调整。4、整合性房地产企业以消费者为核心进行营销活动,各种营销策略必须在营销目标的指导下组合成统一的整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市场营销组合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居重要地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活动。市场营销组合是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最佳途径。2、市场营销组合是制定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矗企业营销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企业为实现长期营销目标而设计的行动规划,主要有营销目标和营销组和诸因素组成。通常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制定营销目标,在营销目标下确定营销组合。3、市场营销组合是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营销组合是市场竞争策略的重要内容,成功的市场竞争策略是企业在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企业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竞争策略,依据竞争策略制定相应的营销组合,使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更适合消费者需要,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4、市场营销组合是协调企业内部力量的纽带。市场营销组合就是整体营销,它不仅要求有组合诸因素的协调配合,还要求企业各部门要以顾客为中心,协调行动,共同为满足顾客的需要而努力。十、房地产营销管理房地产营销管理的本质是围绕营销战略制定营销计划,在营销计划地指导下进行资源的优化利用,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改正,使其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房地产的营销管理主要有几方面的内容:房地产营销战略管理、房地产营销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房地产营销组织的规划与管理和房地产营销控制。普遍上房地产商只注重营销技巧的运用与管理,这里包括售楼处的布置、样板房的设计、促销手段的计划与使用、营销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修正。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营销实践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房地产营销创新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带动着营销环境的变化,也促使营销观念、理论和策略的不断创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篇1 浅谈房地产营销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迅速过度到买方市场,房地产营销创新成为决定企业存亡、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从顾客满意、差异化、体验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营销创新。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营销 一、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房地产营销 传统营销理论的颠峰是始创于1960年美国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4P理论,市场营销是四个基本要素的有效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售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该理论假定一个企业只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运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和合适的促销措施,就能顺利实现企业的预期营销目标。该理论“以企业为中心”,实施由内而外的营销。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行业不够成熟,需求旺盛的卖方市场情况下业内大多数厂商都简单地运用4P理论指导营销就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运用4P营销组合的企业越来越困难,尽管花费巨额资金,但这种“消费者请注意”的营销行为很难再获得成功。在严酷的市场形势面前,房地产厂商开始反思其营销行为,逐渐接受4C理论。4C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 4C理论指导下的房地产营销行为具有几个鲜明特点: (1)重视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和开发产品。市场细分开始流行,企业把产品放到一边,首先研究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不是简单地叫卖他们所能制造的产品,而是努力去提供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 (2)忘掉定价策略,努力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所愿付出的成本并且开始有意识的加以影响,因为只有顾客能够承受的价格才是最合理的价格。 (3)忘掉通路策略,思考如何方便消费者购买,因为即使顾客已经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但若交易成本过高,他们仍然会选择放弃,看房车的出现充分地体现了房地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决心和诚意。 (4)忘掉促销策略,多研究与消费者沟通,企业对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视上升到空前的高度。4C理论的关键在于真正重视消费者的行为反应,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建立长久的稳定的对应关系,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和品牌的竞争优势。 二、整合营销 20世纪90年代,美国D•E舒尔茨教授等人提出了整合营销(IMC),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把告、促销、设计、包装等一切传播活动都归于广告活动的范畴内;另一方面使企业以统一的传播资询向消费者传达。其目的是在市场营销的不同阶段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其发挥最佳效用,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的、维系不散的关系。现在,几乎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有广告公司介入提供全程服务,工程现场的包装、售房部的布置、宣传单张的制作、销售说词、公关活动和新闻发布等内容无一不是广告公司的杰作。对于实施整合营销的项目,消费者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到的完全一致,项目的优点会无数次以不同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能够给消费者强烈的震撼,这样反复的同一刺激大大强化了消费者对项目的印象,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项目的认知度。 三、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方面,来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式营销观点突破了传统上的“理性消费者”假设,认为消费者在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营销活动和品牌经营的关键。企业的产品、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难忘的经历、体验。房地产对购房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休息睡觉的处所,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体验。销售人员亲切的笑容和得当的言行举止、悦耳的背景音乐,优美的小区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无不传达开发商大力提倡生态、环保,力求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进入样板间,精美的装修让人惊羡,消费者完全模糊了对户型的大小、室内功能分区、采光、通风、私密性效果等方面的判断,你甚至还可以坐在沙发上品茶聊天,进厨房去炒几个小菜,“这就是我想要的家”,消费者完全认同开发商以人为本,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理念。要完成这种体验,通常需要消费者亲临现场,当然,现在有不少开发商开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宽带网络建设网上看房系统,逼真地展示其楼盘及其样板房场景,并且通过增加一些互动功能,使得看房者利用“键盘加鼠标”就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CS经营战略 “CS”(customer satisfaction),即“顾客满意”,其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满意度为宗旨,从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从企业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把顾客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功能及价格设定、分销促销环节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便利顾客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房地产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情感消费层次,“满意不满意”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在房地产营销中实施CS经营战略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并且准确地预测其潜在需求,尽量引导住宅消费的潮流。为此,必须分析消费者购房的动机、行为、能力和水平,研究他们的消费传统、习惯、兴趣和爱好,并且对他们的消费倾向和变化趋势做出合理预测。从项目选址、住房档次、结构、类型、层高、套型、朝向到价格制定、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房地产企业都必须从住房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使之满意称心,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五、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通过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关系来促进销售,强调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互惠关系。其关键在于:不仅争取顾客和创造交易,识别和建立关系是重要的,维护和巩固已有的关系更重要;营销的责任不仅是给予承诺,更重要的是履行承诺。 关系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营销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建立在“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交易,关心如何生产、如何获得顾客,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经销商之间是一种交易关系,企业通过诱使对方发生交易从中获利。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关系被看成是相互排斥的,交易结束,买卖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买卖双方是一次性关系。 而关系营销是建立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关系,企业与其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银行、政府及内部员工等之间建立、保持某种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不断加强这种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都实现各自的目的。因此,房地产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长期依赖的关系,企业通过双方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获利。 六、差异化营销 所谓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在产品、服务、经销网络、品牌形象等方面形成具有独特性品质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房地产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通过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品牌差异化来提高房地产产品的价值,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这要求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并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手段和方法到达。与其他产品比较,房地产产品的位置固定性决定其本身有较大的差异化。 同时,房地产产品差异化还可以从性能、特色、风格和设计等方面入手,体现在品质的质优耐用、安全放心;区位的出行便捷、人文优越和升值潜力;环境的自然、生态和健康;整体布局的大方、精巧;单体设计的实用、合理和完善,设备设施的充分、新颖和高效;配套的生活方便,居住的愉快、舒适等。服务的差异化要求在传统客户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升级,升级后的客户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体现在对产品售后的客户服务,而应涵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中所有的服务环节,而且越来越强调多元化、人性化、规模化和个性化,房地产基本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开发商只有通过丰富客户服务的内涵,扩大服务的宽度,延长服务的时间来再一次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最后,企业文化的差异化也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 因为住宅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同时也是居住文化的体现,而且应该注意,企业文化是最难被其他企业模仿的差别优势,一旦建立,即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篇2 浅议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 摘 要:文章结合房地产企业目前环境下的状况,对品牌营销、绿色环保营销、服务营销等不同营销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的市场形势、消费者情况和政策,采用多种营销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营销策略的优点,有效地促进房产销售,加快资金回笼。 关键词: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 绿色环保营销 服务营销 一、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概念 营销,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市场上的需求,并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所谓房地产市场营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找出机会,选择营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经过创意将物业与服务推向目标市场,以达到占有市场,促进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发展的经济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地产营销是在对市场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策划工作。它蕴含在企业生产开发经营的全过程,由市场调查、方案制定和建筑总体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中介服务、售后服务以及信息反馈等组成。与一般商品市场营销相比,房地产营销有市场营销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也能在房地产领域得到很好的运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背景 国内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开始调控,在国家各种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现在房地产企业销售状况举步维艰。据中房信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增幅比1~11月份回落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增长1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个百分点;在2012年排名前20名的房企中,有一半以上的房地产企业没有能够实现销售目标。 如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未有丝毫松动的迹象,在政策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地产商都开始节衣省食,储备过冬。现在房地产企业比拼的不再是谁大,而是比谁的销售资金回笼的快,能够熬过去的希望就越大。所以,加速房产的销售,已经成为房产企业顺利度过难关的最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积极探索营销策略。 三、房地产营销策略剖析 国内房地产市场经过2009年、2010年的井喷,现在卖方市场已是一去不复返,所以,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要积极探索房地产营销的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积极展开品牌营销。 从企业的角度看,品牌营销对房地产业意义十分重大,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效益。一般来说,在房地产业发展初期,多数楼盘不愁销售。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单靠产品本身很难保持对消费者长久的吸引力。而品牌所包含的不仅是房子本身,它还包含着情感和文化及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不仅是企业或产品标识,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强化企业在市场和行业中的地位,并且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效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现在人们生活品质提高了,选择的机会更多,消费者购房行为也日益挑剔。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不仅仅是安身立命的场所,而且是价值、身份的体现。品牌作为一种质量、信誉、价值的承诺,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加速购买行为的发生。如今许多消费者在购房时,不再找楼盘买房,而热衷于找品牌。 总而言之,品牌作为一种最有效的资源,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发展壮大的利器。品牌竞争代替产品竞争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强势地产品牌能够让产品规避单纯的价格战,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和培育品牌是房地产企业最经济的投资。 2.践行绿色环保营销。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指房地产企业为谋求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而把绿色生态观念引入其营销活动,并指导其策划与实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的实践运用。绿色营销观念是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是生态文明时代房地产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绿色文明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房地产绿色营销通过一系列绿色营销组合手段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需求,以实现社会效益、消费者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协调统一,最终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对企业来说,房地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在生产中采购和使用绿色建材,开发绿色生态环境,生产绿色品牌产品。绿色品牌的开发营销可以塑造企业形象,在市场上,可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商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利润的提升,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对消费者来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发展。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身心压力,环境优美的绿色住宅也成为人们逃避繁忙工作,释放压力的良好场所,成为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的紧密依赖品,成为人们满足生理需求、健康需求、心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重要场所。住房的舒适性、陶冶性、祥和性和文化性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设计的着力点,因此,房地产企业践行绿色环保营销理念就显得意义特别重大。 3.全面开展服务营销。 同样的产品,在市场竞争的激烈中,怎样才能使自己产品战胜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呢?这里面,除了品牌、价格、促销等诸多手段外,服务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张。有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产品日渐丰富,人们对服务需求的增长远高于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增长。服务营销不仅要求服务能体现品牌的价值,还要与众不同,同时,需要服务的产品越复杂,对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高,这些因素使得服务营销越来越重要。 可以肯定地说,今后的营销时代将是服务营销比拼的时代。对于房地产产品的服务也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服务阶段。在售前服务阶段,首先应该向每位潜在的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关于楼盘的资料,热情地接受他们的咨询,让他们对所感兴趣的楼盘有全方位地了解,确立初步的认知和倾向。在售中服务阶段,开发商必须提供符合协议规定质量合格的商品房给用户,并协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 在售后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对业主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地反馈与解决。在现实中,消费者往往能获得前两个层次的完美服务,但是,房子一旦拿到手出现差错却无人接手进行处理,导致产生纠纷,这对企业的声誉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开发商应当注意商品房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业主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地反馈与解决;并自己成立物业公司或委托第三方代理物业管理,为业主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理想人居环境,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房地产服务营销不仅包括对现实顾客的服务,而且也包括对潜在顾客的服务;不仅要提高顾客现实的满意度,还要提高预期的满意程度。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服务营销管理,强调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上帝的服务营销观念,使其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并向专业化、社会化、全方位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有力的竞争优势之一。 现代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且不断规范的时期,消费者对住房需求愈发理性,服务营销在房地产销售中越来越重要,服务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开展房地产营销策略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因素,这对企业的营销顺利开展影响巨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营销前要积极展开市场调查工作。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生产任何产品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时,必须在认真搞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通过市场调查,才能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住房,需要多少住房,进而组织生产经营。在这基础上,建造好的房屋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销路畅通,达到企业预先制定的效益目标。社会在不断变革,环境的变化、需求的变化既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生存的威胁。 所以,房地产企业如能够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以及对现有住房的意见,找到住房开发的最佳市场切入点,企业就能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规避市场的风险,从而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房地产营销要有完整的绿色营销理念。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理念,不再是单纯的绿地的规划,应该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首先,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生产符合有关规定的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绿色产品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事实证明,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会拥有市场。 其次,强化产品的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绿色包装是指对产品进行可回收利用的、具有环保功能的包装。强化这一包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人身造成的损害。 再次,合理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产品是经有关部门通过严格认证以后,获得绿色产品标志的产品,在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成本构成方面与一般产品也有所不同,除了要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般成本、费用以外,还必须考虑绿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所付出的代价、为保证清洁的成本、开发和运用绿色包装所增加的成本、废弃物的回收及处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最后,开辟绿色销售渠道。选择怎样的销售渠道是企业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代理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忠诚度,进而大力推销绿色商品。 企业要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使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价格和绿色销售服务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需求的可持续增长、绿色营销得到全民的认同。 总之,房地产营销的出发点应是以人为本和诚信经营,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实际上,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营销策略完全优于另外一种渠道,有利有弊,各有千秋,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营销过程中应不拘泥于一种销售渠道,而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市场形势、消费者情况和政策,采用多种营销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营销策略的优点,在楼市的寒冬里,做好营销工作,有效地促进房产销售,加快资金回笼,企业就能在市场中不断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宏亮.论湖南房地产促销策略,邵阳学院学报,2006(5) 2.周飞.房地产促销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商界,2009(12) 3.梁湘.服务营销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7月第30卷第14期 4.舒晓华.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学报,2004 猜你喜欢: 1. 浅谈房地产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 3. 房地产市场营销论文1500字 4.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 5.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思考论文
房地产营销是建立在市场营销体系之上的,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营销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潜在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进而指导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管理 摘 要:房地产市场营销作为房地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发商将潜在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市场机会,从而实现企业自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营销是关系房地产开发经营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营销;市场机会;风险管理 1 房地产市场营销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大、开发周期长、设计环节多等特点,又处于这种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经历的风险就比较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的今天,市场营销学发展迅速,市场营销学的进步着实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机会,而在企业所遭遇的各种风险中,营销风险的危害最大,也最难预料和预防。因此,要想在这复杂的环境生存发展,就需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对其进行探索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回避营销风险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市场营销风险者最经济的手段为就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准备,运用最合适的、最佳的技术手段降低管理成本。以最适合的市场营销风险工具,及有关的安全计划,以最合理的处置方式,把损失控制到最低限,以尽可能低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取得控制风险的最佳效果。促进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的形成和成因 从实质上分析,市场营销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主观因素造成的,另一种是市场环境的客观因素形成的。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的主观因素成因 1企业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保持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计划经济时期商品供不应求,传统的营销观念奉行的是以产定销原则。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奉行按需生产、以销定产原则,强调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应相对过剩,消费是一种属于消费者 *** 的行为。企业营销观念错误,导致行为错误,因而产生风险。 2企业决策者习惯于凭主观想象作出营销决策。最终将会导致产品滞销,资金搁浅。 3企业营销管理者和营销人员不了解市场规则、规范或法规,也极易引发市场营销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系列规则规范、法律法规如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行为规范、惯例等,如果某一企业的营销活动违反了市场规则规范,重者则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轻者则受到同行其他企业的 *** 、封杀和联合反击,最终使企业败北。 4企业缺乏处理市场营销风险的经验和知识。当企业产生营销风险后,由于缺乏处理营销风险的经验和知识,风险就不能被及时控制并化险为夷。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的客观成因 市场营销活动受到企业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并由此而引发市场营销的风险。对此类原因,企业必须加以研究。 1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性,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客观存在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愈来愈受制于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则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可控因素。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已经由数量型需求转变为质量型需求,并且正朝着个性化需求演进。 2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变化产生市场营销风险。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可以说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纵观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在快速变化中,并继续快速变化著。从全球经济形势看,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络度和影响度也在进一步上升,世界上某一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变化。 3 房地产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种类 内部环境的风险管理 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体制、执行机制、企业营销政策、营销体系、营销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企业中市场营销体系内部环境又是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改善公司内部环境对提高公司内部营销风险管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内部环境有: 1风险管理理念的强化。如房地产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淡薄,遇到问题再处理,不总结经验教训,上升不到风险管理的阶段,内部员工欠缺风险的意识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理念的强化。 2部门权利和职责。权利和职责的清晰分配,各尽其责。 3制定合适的人力资源准则。人力资源部制定雇佣、定位、培训、评价、指导、晋升、薪酬和补偿措施的准则,统一评定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 市场监控的风险管理 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市场永远在变。关注市场的当前情况的同时,关注市场的变化,这包括对国家市场政策和竞争者的情况的监控。把握好市场变化的法则,预测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市场供求平衡的准确分析。 1资讯传递,有效的沟通。建立资讯系统,对市场及时监控与资料获取、采集、分析。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有效沟通。 2建立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技术需要利用众多资料来比对,要重视蒐集关于风险的历史资料,遇到风险时及时记录,使其形成历史资料,作为以后的风险评估工具。 3有效的监控。风险管理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原来有效的风险应对可能对现在不起作用,控制活动也失去作用,需要对市场政策环境等进行及时监控和资料分析。 产品的风险管理 产品风险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不适销对路时的状态。产品风险包括产品自身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产品入市时机选择风险和产品市场定位风险、产品品牌风险等。产品自身风险又包括:建筑、结构、装修、材料、小区规划、绿化、配套、位置、文化差异等等。 4 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控制 在房地产营销过程中,不论哪种风险都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规避和管理,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设立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系统性、全域性性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评估: 1提高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可控因素如体制、政策、市场等造成的风险,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管理措施。 2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为了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持续不断的管理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条件不成熟的企业也应设专人进行风险管理。同时,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外脑”即利用专业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为房地产企业服务,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3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资讯系统。运用这一系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资讯传送到需要此资讯的人员那里。这样的资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援资讯,还包括房地产行业和企业自身风险及风险管理政策的资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援的资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资讯网路。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特别是企业区域网路来建立风险资讯管理系统。 4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事先对风险进行衡量,确实了解企业的风险度,并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有足够的估计,收集企业自己和行业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密切注意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现潜在危险,力求避免或转嫁风险。进而作出处理风险的正确决策。充分认识和掌握风险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摸清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合理安排专案管控,制定系统制度,搞好风险专案的重点管理,提出有利于企业的最佳处理方案。通过各种防灾防损措施尽力预防和消除可能发生的风险,或降低风险程度,以较少的耗费得到最好的安全效益。最后进行方案的成果评估。 5 总 结 总之,房地产企业如果要想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要想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回报、要想使企业的资产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就必须识别所有重大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2 论房地产营销中的市场细分 摘要: 本文在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市场细分理论及其作用、依据进行了阐述,通过例项进一步说明了市场细分理论有利于房地产业的 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市场细分;房地产 0引言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它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具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需要,形成了消费者购买 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房地产企业以住宅作为产品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更是决定它只能以满足某特定区域、特定客户的需求、特定的细分市场为自己的目标。因此,准确的确定自己的市场对房地产营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价值。 1当前房地产营销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是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当前房地产营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 重视后期销售,不重视前期的市场细分定位策略虽然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深知营销在房地产开发中的重要性,但他们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营销,什么是营销组合战略,不知道造什么样的房子比如何卖房子更重要。例如,有的消费者购房是改变自身的居住条件,有的是用来做投资,有的是用来度假,有的是为父母购买、有的是为子女购买。这就需要开发商从购买动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并开发相应产品。 不重视楼盘差异化营销,没有把产品的特性和目标市场的需求 联络起来房地产产品的固定性、地区性、复杂性、稀缺性等特性造成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每个城市和每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因为经济、 文化、及收入水平方面的差异,造成老百姓的购房需求有很大的不同。 不去分析细分客户的需求,而热衷于概念炒作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挖掘产品概念,通过概念来拓展细分市场,已经成为产品成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万科的“城市花园”、紫薇的“田园都市”等等,无不是通过一个新概念成功的开启市场。不少开发商缺乏诚信意识,不去分析细分客户的需求,在炒作“概念”时夸大其词,广告宣传不实事求是,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影响了开发商的企业形象。 2房地产市场细分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细分是指在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细分引数,将房地产市场总体分为若干具有相似需求和欲望的房地产消费群,其中每个消费群即为一细分市场。其作用体现在: 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配套服务性强、需求多样化的市场,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房产空置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细分市场企业能够了解并且分析每个消费者细分市场的需求满足状况和房地产竞争状况,寻找市场空缺,避免过度竞争,不断发现和抓住新的市机会,使企业在市场中“左右逢源”,呈现新的商机。 有利于中小房地产企业开发市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资讯资源有限,在整体房地产市场和较大的分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如果这类中小企业善于发现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细分出一个与本企业的实力和优势相适应的小市场,推出相应的房地产产品或服务,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集中使用资源,制定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市场细分,企业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项或几项经营业务,从而把自己的人、财、物资源相对集中投人到这些业务中,针对目标市场制订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3房地产市场细分依据 市场细分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需求差异性。要科学地进行市场细分,首先必须确定市场细分依据。目前房产市场的细分依据可概括为以下四类: 地理变数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区域性,地理变数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自然地理 环境,如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二是经济地理环境,如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等;三是人文环境,如居民素质、 社会风气、文化 教育等。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爱好,实际上是对房地产及周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的结果。 消费者变数房地产市场细分的消费者变数包括: 消费者的年龄、收人、家庭规模和生命周期等。不同年龄、不同收人水平、不同的家庭规模和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消费者,对房地产的需求是截然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从消费者的相关方面入手尤其从收人水平入手进行综合评价和细分,找出相应的细分市场。例如这几年流行的复式小户型,就是就是针对单身者或丁克一族经济有限、追求时尚,对小户型关注所开发出来的。 心理变数心理变数是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购买住宅的动机及消费个性等心理特征,作为划分消费群体的基础。 不同的消费者,其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喜欢经济实惠廉价房,有的喜欢高阶公寓。消费者购买住宅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为了满足居住、经营需要,也有是为了投资保值或是增值的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个性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个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住宅的式样、装修、室内平面布局、邻里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偏好。 行为变数行为变数是人们对住宅产品的使用态度或反应,主要包括“待购阶段”和“追求利益”两方面。 待购阶段是指消费者处于购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的消费者对住宅商品尚不知道,有的己经是很熟悉,有的己有购买欲望,有的正准备购买。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住宅时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有的购房者特别注重价格,有的注重周围环境,有的注重是否增值快,有的追求完善的物业 管理系统等等。房地产企业应从使用时机、追求利益等方向吸引不同的消费者群。随着房地产商竞争的日益激烈,房地产商只有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袁贤祯.论房地产企业营销中的市场细分化.中国房地产200711. [2]柴少宗主编.消费者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
自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房地产业的长足发展,不仅提高改善了城镇环境和居民住房条件,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为中国的和平稳定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我整理的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键词 :房地产;营销策略;创新
一、新形势下的房地产营销问题
(一)产品定位不合理
一些企业对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作用不重视,调研结果不够细致精确,往往在产品成型销售时才发现,自己开发的楼盘或多或少存在美中不足的地方,纵然在销售过程中采取众多优惠措施,仍难以抓住消费者购买欲望,致使产品消化速度变慢。房地产开发者在产品设计之初,忽略每个房地产项目的布局、景观、楼层等消费者关心的因素,片面追求楼盘的形象、概念,致使产品定位脱离消费者需求,产品不是定位虚高就是房屋面积大而不当,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购房需要,无法与其他企业产品展开竞争。尤其是在近年来房价飙升的情况下,市民购房回归理性,这种产品销售不出去,将最终导致空置房的问题产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品牌意识不强
伴随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成熟,消费者购房更加理性,品牌对一个产品的影响就显得更加重要,品牌能赋予一个产品“精神价值”,让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产生对产品的认同感,愿意为产品买单。然而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有近90%的只做产品,10%的在做企业,只有1%的企业在做品牌。一些房地产企业不能保障品牌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在打造一个成功项目后,依托前者的品牌效应,盲目加推产品数量,忽略产品质量,最终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使得“品牌效应”迅速衰落,昙花一现。
(三)营销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采用的营销模式过于传统、落后。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进行广告轰炸,其目的是想通过大力宣传达到快速营销。可现实恰恰相反,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反而,降低市场竞争力。甚至,有部分房地产企业为了营销加大广告成分,掺杂一些不实或违法成分,造成消费者实地考察时眼镜大跌,令消费者产生一种厌烦心理。房地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对消费者定位含糊不清,所制定出来的营销策略与现实大相径庭,满足不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导致消费者失去兴趣,降低成交率。在新形势下,营销模式的落后是阻碍房地产企业营销的主要原因,不利于房地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营销模式一定要打破传统,推陈出新。
二、房地产营销策略创新方法
(一)注重市场定位
从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如果忽略前期市场调研,那么这个企业就必须在销售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来弥补前期的失误,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影响产品的销售情况。做好前期市场定位则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所谓不打无把握之仗便是这个道理。做好前期市场调研,瞄准产品市场定位,从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户型、大小、价格等实际需求,以市场需求来做产品策划,最终达到消费者欢迎,实现畅销、热销的目的。
(二)加大品牌建设
品牌代表了一个产品的品质,而品牌的认知程度代表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肯定,把一个品牌做大做强,将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把品牌做大做强,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符合企业的利益追求。因此,企业要保持品牌策略发展的持续性,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企业既要有广告推广、促销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熟知品牌,又要用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认可品牌。通过品牌建设,让消费者体会到企业对产品的严谨态度,对消费者的诚意,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创新营销模式
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广告宣传、产品推广和直销,这些模式已无法适应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据研究发现,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房地产企业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房地产企业进行营销时,利用互联网开创房地产营销新“舞台”。通过网络营销可以加强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也可以改变传统营销模式中的一些弊端。消费者在网络“舞台”可以进行更多资料的查找,解决在各大楼盘来回颠簸的困扰。网络营销既能有效的锁定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舞台”更好的摸清客户需求,制定精确的方案,提高营销成效。总之,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灵活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来应对消费者的多元化,创新化,发挥营销的更大价值,推动房地产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房地产调控成为一种常态,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形式下,营销策略创新将要首当其冲。因此,房地产企业要从市场定位、品牌意识和营销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探索出更多科学、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途径,为房地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章晓东.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
[2]李国蓉.房地产营销策略影响因素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