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郑汝成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郑汝成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郑汝成论文范文资料

代表人物有高旭、柳亚子、陈去病等。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

1、高旭:他出身于地主家庭,1904年留学日本,1906年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提倡革命,并为中国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高旭早年即愤慨于"伪韩为杜"、"吟花弄鸟"的腐朽诗风

2、柳亚子: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7年游上海,便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南社。1909年南社成立后,他做了很多实际工作,表现了更多的热情。

3、陈去病:最初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革命。在南社成立前,他就是一个活跃的革命分子。

扩展资料

南社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在第一次“雅集”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它以提倡民族气节号召,以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

南社成员大多属于新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其中,不少人是革命派文化宣传队伍中的积极分子。1903年﹐高旭在松江发刊综合性杂志《觉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社

关于郑宝成论文范文资料

郑宝成铜雕有收藏价值。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因为郑宝成铜雕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精粹,被誉为中国铜雕艺术的巅峰。它的造型优美,结构精细,铸造精湛,纹饰精致,辉煌灿烂,雍容华贵,已成为国内外藏家和收藏爱好者所青睐的一种艺术品。因此,郑宝成铜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关于王汝刚论文范文资料

中文名潘虹外文名Pan Hong别 名刘蓉华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身 高172CM出生地上海市出生日期1954年11月4日职 业影视、话剧演员,主持人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大陆女演员,表演艺术家。她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和开创电视广告模特时代,并首任省级影协主席的华人艺人。先后获得过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世纪之星、日本评选的“世界十大影星”荣誉称号、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群英盛典突出贡献人物等多项国内外奖项,并多次受邀担任国内外电影节评审委员。四届金鸡奖,三届金凤凰奖,三届小百花奖影后。中国电影家协会先后为她举办过三次表演艺术研讨会。以日记题材的《潘虹独语》和《潘虹表演艺术研讨会》,以及多篇随笔日记、散文集被多家出版社编成杂志、教科书篆写专栏。代表作品:苦恼人的笑、杜十娘、人到中年、井、末代皇后、最后的贵族、股疯、梧桐雨、新上门女婿、保卫孙子参演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 饰演陈孝正母亲导演赵薇主演韩庚、赵又廷、杨子姗、刘雅瑟、江疏影 钱学森2011 饰演蒋英(老年)导演张建亚主演陈坤、张雨绮、张铁林、刘劲、吴樾 谁主沉浮2009 饰演宋美龄导演陈力主演李克俭、孙维民、吴兴国、侯勇、郭晓冬、姜大卫、马跃、柏青、林永健、 泥鳅也是鱼2004 饰演谢林林导演杨亚洲主演倪萍、倪大宏 手足情2002 饰演孤儿院院长导演钟澍佳主演张智霖、苏有朋、范冰冰、汤镇业 股啊股2001 饰演阿莉导演张敏主演王汝刚、张智尧 、高曙光、谢雨欣 冲上九重天1997 饰演海远导演黄俊文、凌云主演梁家辉、赵文宣、伍咏薇 拥抱朝阳1996 饰演阮贞淑导演潭朗昌主演林子祥、袁咏仪、宣萱 、林家栋 股疯1993 饰演范莉导演李国立主演刘青云、王汝刚、王华英、朱慧玲 女人TAXI女人1991 饰演秦瑶导演王君正主演葛优、丁嘉莉、颜美怡、王冰 独身女人1990 饰演欧阳若云导演秦志钰主演陈希光、江姗、黄小雷、柳健 最后的贵族1989 饰演李彤导演谢晋主演濮存昕、李克纯、肖雄、卢玲、卢燕、祝希娟、英达、毛永明 顽主1988 饰演丁小鲁导演米家山主演张国立、梁天、葛优、马晓晴 井1987 饰演徐丽莎导演李亚林主演李志舆、林达信、贺小书 末代皇后1986 饰演婉容导演陈家林、孙清国主演姜文、正华、刘威、傅艺伟 火龙1984 饰演李淑贤导演李翰祥主演梁家辉、李殿馨、李殿朗 寒夜1983 饰演曾树生导演阙文林、洪桐主演许还山、林默予 人到中年1982 饰演陆文婷导演王启民、孙羽主演达式常、曹雪、郑毅、赵奎娥、郑乾龙 漩涡里的歌1981 饰演林娟导演刘子农、乌兰主演赵尔康、杨雅琴、位北原、喻小风 杜十娘1981 饰演杜十娘导演周予主演佟瑞敏、吴慈华、娄际成、金雅琴 透过云层的霞光1980 饰演白妹导演欧阳山尊主演毕鉴昌、宋忆宁、梁玉儒 苦恼人的笑1979 饰演傅彬妻子导演邓一民、杨延晋主演李志舆、乔奇、秦怡、龚菲、史久峰、袁岳、程之、白穆 奴隶的女儿1978 饰演海来乌呷导演曾未之主演田华、吴漾、刘毅迈、丁尼 沙漠驼铃1978 饰演杨娟导演刘琼主演焦晃、王惠、梁波罗 朝霞异彩1977 饰演暂无导演王洁主演沈光伟、孙达生 欢腾的小凉河1976 饰演江春梅导演刘琼、沈耀庭主演马昌钰、顾玉琴、温锡莹、程之 青春1975 饰演暂无导演谢晋主演陈冲、俞平、张瑜 1 / 3 > < 参演电视剧双独家庭的奢侈品2014 饰演唐母导演庞好主演蒋欣, 曹炳坤, 莫小棋 当婆婆遇上妈之欢喜冤家2014 饰演张秋萍 谁解女人心2014 饰演梅美婆婆导演谭友业主演孔琳, 王海珍, 黄觉 冬暖花会开2014 饰演英夫人导演乌兰塔娜主演邓家佳, 赵久毅, 李肖宁 保卫孙子2013 饰演苏梅导演沈航主演高洋, 王华英, 李沁 到爱的距离2013 饰演廖克难导演简川訸主演李晨, 靳东, 张馨予 爱情面前谁怕谁2013 饰演高母导演卢伦常主演霍思燕, 陈紫函, 张晓龙 辣妈正传2013 饰演邓总导演沈严主演孙俪, 张译, 明道 巾帼大将军2013 饰演独孤伽罗导演田有良主演江若琳, 陈思成, 袁弘 婚姻之痒2013 饰演苏庭雨导演陈力主演李修贤, 姜大卫, 彭玉林

《可凡倾听》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2003年开设的一档以精英文化为基石的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主持人是曹可凡,节目在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播出。

周立波,海派文化的发起人。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 这些年,周立波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但始终牵挂着表演艺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这么些年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一直在促使我寻找全新的,能表现现代海派演艺文化的突破点,机缘到了,我会重新站上舞台。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一票难求。其艺术形式为独创的海派清口,一个人,一个提示夹,一张椅子,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演出2个小时。 1990年,23岁的周立波曾因与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发生口角,导致其眼睛受伤而被判刑,被迫离开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 谈及那场几乎颠覆他艺术生涯的“意外”,周立波表示:“在经历了种种误会和波折后,我和岳父现在早已握手言和了,毕竟我和太太胡洁是真心相爱。如今,我们还照顾着岳父。”而周立波前妻张洁在第三者插足前对于当初的选择也不曾后悔:“周立波有才华,也有责任心,过去的事都只是误会。” “我和她都是有故事的人,我半生的等待都是为她。 ”提到现在的新妻子胡洁,周立波赞不绝口,“我们早就生活在一起,有了很长时间的了解,我们两个人很合得来。证早就领了,现在是时候公告天下了。 ” 这些年,周立波下过海、出过国,但他始终心牵着舞台艺术。在前辈王汝刚、严顺开以及好友关栋天、孙徐春等鼓励下,他终于再次鼓起勇气登上舞台。当年有“上海活宝”之称的周立波周立波照片(10张),虽然十多年不登舞台,风采却不减当年。他告诉记者,这些年虽然没机会站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但骨子里的幽默感是压不住的。你可以看看他的 一周立波秀 我刚看完 挺好看的

当代周立波:滑稽演员 个人档案 姓名:周立波 生日:1967年4月22日 出生地:中国 上海市 祖籍:浙江宁波 身高:175cm 体重:65Kg 星座:金牛座 语言能力:汉语、英语。 个人简介 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这些年,周立波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但始终牵挂着表演艺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这么些年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一直在促使我寻找全新的,能表现现代海派演艺文化的突破点,机缘到了,我会重新站上舞台。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一票难求。其艺术形式为独创的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一个人,一个提示夹,一张椅子,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演出2个小时。 1990年,23岁的周立波曾因误伤当时激烈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父亲,导致其眼睛受伤而被判刑,被迫离开舞台,引起滑稽界一片惋惜…… 谈及那场几乎颠覆他艺术生涯的“意外”,周立波表示:“在经历了种种误会和波折后,我和岳父现在早已握手言和了,毕竟我和太太是真心相爱。如今,我们还照顾着岳父。”而周立波太太对于当初的选择也不曾后悔:“周立波有才华,也有责任心,过去的事都只是误会。” 这些年,周立波下过海、出过国,但他始终心牵着舞台艺术。在前辈王汝刚、严顺开以及好友关栋天、孙徐春等鼓励下,他终于再次鼓起勇气登上舞台。当年有“上海活宝”之称的周立波,虽然十多年不登舞台,风采却不减当年。他告诉记者,这些年虽然没机会站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但骨子里的幽默感是压不住的。 演出情况 演出看点梳着小分头,穿着得体西装,会说:上海话,普通话,再加几瓶矿泉水,周立波不换装,不休息,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示夹,撑起了一台海派清口表演。他的单口,既有传统噱头,更多时尚笑料;既有脱口秀,又有才艺表演和短信互动。他正话反说,漫谈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财富,常在不经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连环噱头,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与观众的闲聊中。滑稽泰斗周柏春逝世后,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让观众领略大师风采。股票狂跌、次贷危机,他又推出“我为‘财’狂”财经专场。 周立波坦言,他的这种独创既有评书、小品的影子,更有脱口秀、独脚戏即兴活口的特色。像“笑侃30年”由于“新型武器”多媒体的加入,昔日草绿军装、喇叭裤、爆炸头、上海电信博物馆中觅到的老式公用电话和砖头大哥大、“有车一族”珍藏的自行车票等珍贵旧物件,都在台上一一重现。他自豪地表示:“我就是要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滑稽的艺术魅力,纠正一些同行错把庸俗当亲民的误导倾向。” 周立波的专场艺术总监关栋天认为,戏剧舞台素来是严肃面孔多,但周立波的东西很轻松,“很多很平常的事,像小时候难得一吃的油条、油墩子、麦乳精,在他的嘴里说出来都很有趣,能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引起大家的共鸣。”京剧名角关栋天告诉媒体,他们曾做过统计,一场演出的笑声超过500次,掌声也有200次左右。 周立波的杀手锏是“促狎”,他始终是20年前成名时的那一脸坏相,寥寥数语就能把观众逗乐。他的噱头别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谐,寓教于乐,台词更是充满了海派思维和丰富想象,如“去年股市是脑充血,充发充发,就半身不遂了”;“这30年,2只轮子少了,4只轮子多了,原来坐出租的是大户,现在坐出租的算散户”……在他嘴皮子的翻滚中,在紧贴时代的各种趣闻轶事里,观众们怀旧与感悟。专家称赞:“充满笑声却处处蕴涵哲理的噱头,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市民滑稽,而进入了既适合老上海人又使新上海人折服的大滑稽境界。” 主要演出场次 2006年-2007年 《海派清口》 (兰馨大戏院) 2008年末 - 2009年初 《笑侃30年》(美琪大戏院) 2009年5月 - 今 《笑侃大上海》(美琪大戏院) 2009年11月 《我为财狂》(美琪大戏院) 演出作品滑稽戏 《第二次投胎》 《笑侃大上海》 《笑侃三十年》 《我为财狂》(盗版专有,非官方版) 电视演出 《家里比较烦》饰演周家长子,和吕凉等合作,情景喜剧 《我的老豆是大佬》 《噱占上海滩》饰演刘天宝 婚姻状况 所谓“博客门”事件,指的是2009年,一位自称“周立波的太太张洁”的人在网上频繁发文,曝出诸多关于自己与周立波婚姻的旧事,2009年 周立波已经与妻子张洁签订离婚协议

关于周汝昌论文范文资料

秦可卿是贾蓉之妻,听说是在养生堂抱养的,可卿是她的乳名。

周汝昌简介--------------------------------------------------------------------------------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名言:1、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拉丁美洲谚语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要明确目标)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唐僧取经:1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27年,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为了普渡苍生,唐朝和尚玄奘走上了去印度取经的道路。一路上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历尽磨难,于公元643年春,回到长安。16年的艰难跋涉,玄奘带来了佛经74部,又用19年的时间,翻译出经卷1300多卷。同时,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唐僧对信念的追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吴承恩。他据此写下了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为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也可用在“读经典”、“克服困难”、“毅力”、“脚印”:在大漠、在沙滩、在藻泽,在泥泞的小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一行行、深深浅浅、迂回曲折,伸向远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走罢艰险又出发。啊,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不能用在阅读“经典”上)孔子:杀身成仁 孟子:舍生取义苏武牧羊:节操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计(惜)残年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了解救国民于水火之中,进行了举世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据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可用在“爱国主义”方面)议论: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追求救国救民而能够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走啊走:向着理想,向着目标,向着心中的圣地。壮士余存顺,他生命的脚步终结在罗布泊,但是,那“在远天底下,有我要去的地方”的意念,激励着无数人。行者,是有追求的人,是要活出生命精彩的人,他们的人生境界,不是常人可以企及的。行者无疆。唐僧为中土大唐带来了佛教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大唐西域记》;余秋雨踏遍山山水水,探求民族文化的源头,感悟自然和生命的美好,他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或许在将来,也会成为经典,成为文化史上的瑰宝……精卫填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炎帝神农有一个女儿叫女娲,有一次,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被海浪吞没。女娲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叫“精卫”。“精卫”为了不让后人有和自己一样惨痛的经历,于是每天从发鸠山上衔来小石子、树枝,发誓要填平东海。(正面理解:人要有信念。虽然这是一则神话传说,但是它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有志者为实现目标、信念而不懈努力。反面理解:理想、信念、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实际。)鉴真东渡:唐代高僧鉴真,为了到日本传扬佛法,56岁时带弟子、工匠百余人从扬州东渡,一连四次都没有成功。60岁时,他第5次出海,不幸遇到风浪,无淡水,无粮食,又迷失方向漂到海南岛。鉴真本人因病双目失明,几经周折又回到扬州。5年后,鉴真毅然再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奈良修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中日友谊。(理想、意志、毅力、克服困难)愚公移山: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愚公率领全家子孙每天挖山不止,相信终有一天,会搬走挡在门前的大山的:毛泽东以此激励中国人民要有这样的精神来推翻压在我们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我们真的做到了。(反过来,也可以用在要学会“变通”上。你想,是搬山容易呢还是搬家容易呢?打破常规,开拓思路,事情就变得容易起来。牛顿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海边拾贝壳的孩子:一群孩子在海滩上捡贝壳。海滩上的贝壳真多呀!不一会儿,孩子们的篮子里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贝壳,伙伴们十分兴奋,唱着歌儿回家了。夕阳快要落山了,海滩上只剩下一个孩子,她手里的篮子还是空空的,她还在找心中最美丽的那枚贝壳(一般的两种主题:1、不懈追求;2、目标要以现实为基础要切合实际。要仔细阅读,从作者的褒贬倾向,最后的结局等方面去思考。可参考加标记的字眼。原题无记号。如果从“孤独的身影”做文章,认为“有超凡脱俗追求的人一般都是孤独和寂寞的”,这也是可以的。追求的高远,境界的高远,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因此要耐得住“寂寞”,要“永不放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作:沙滩上,孩子是孤独的,热闹离自己远去,孤独(寂寞)从四面八方向自己汇聚拢来。但是,心中那枚五色闪光、耀眼夺目的贝壳在激励自己,在召唤自己。成功也许就在最后的努力之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要周游世界:1818年一个夏天的晚上,九岁的达尔文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奥秘,将来我要周游世界。为此他一直在作准备,在希鲁兹伯里学校,校长斥责他是个“不务正业”的学生。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了“贝格尔”战舰,开始了环球生物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物种起源》就是他这次环球之行的结晶。孔子目睹春秋大乱,决心为恢复西周礼治而奋斗。为此,他周游列国,但始终未能如愿。刘备的理想是“攘锄奸凶,兴复汉室”,但一个王朝的兴衰,有其复杂的缘由,他最终只能饮恨白帝城。周恩来立志“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他奋斗一生,终成为共和国伟业的缔造者之一。电磁学之父法拉第说: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牛顿晚年的愿望是用科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可惜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分析:这是一组关于人生理想的材料,这些名人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好似一艘远航在大海上的巨轮缺乏罗盘。由是得出论题:人生须树立远大的理想。 孔子、刘备以及晚年的牛顿,他们为理想奋斗不止,但均未能如愿,周恩来、法拉第的理想却实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它是否顺应了人民的意愿、历史的必然及科学的规律。由是得出结论:应树立正确的理想。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红楼梦》的结局,这是毫无疑问的。无生只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周汝昌先生自然是红学耆老,如果按周先生的分析,以他偏爱湘云的程度,一定要把她和宝玉撮合在一起;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多数“红迷”和专家们的认可 刘心武先生最近十分活跃,他的观点也非常多;可是坦率地说,他的很多分析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列举的部分文献也有点捕风捉影;真正的“红迷”和专家们恐怕只是因为他提出了各种新鲜的猜测而礼貌地倾听,然后为了他曾如此辛苦地整理资料而评价他“这是一种看法”等等,仅此而已。想要真正地了解《红楼梦》和其中隐讳的内容,建议不要参照刘先生的演说,只把它当野史或外传来听,还比较有娱乐性 曹雪芹在后四十回中到底写了什么结局,因版本的遗失,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当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集众多红学权威之观点,不但演员阵容空前绝后,情节演绎的结果也应该比较符合曹老的原著: 一、黛玉确实夭亡了,但不是在宝玉娶妻的当天,而是因宝玉出海未归,担忧成疾,在梦到宝玉溺水而死的心灰意冷之下,旧病缠身而逝。著名的黛玉焚稿也已经有各大剧种来体现过了。无生最喜欢陈晓旭版的黛玉,形神兼备,楚楚动人。另外,越剧里的王文娟也很有黛玉的风骨 二、宝钗确实是在黛玉死后嫁给宝玉的,而不是因为什么“调包计”。首先从凤姐的角度来说,如果她真想给宝玉找一位夫人,她绝对不会挑选能干到可以分享她的权势的宝钗,反倒是不通世事的黛玉才是上佳之选;何况从前八十回来看,凤姐也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把宝黛二人相提并论的。黛玉死后,宝玉回来了,万念俱灰之时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任家人摆布地娶了宝钗(有可能是为了给家族留下一个后代),但是他那时应该就已经看破了红尘,对家族的兴衰不抱什么期望了 三、宝玉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潦倒后出家为僧。荣宁二府被查抄后,不可能像续书所写的,后来获得了什么特赦;应该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整个家族分崩离析,重要人物或者死去(包括鸳鸯等人的自尽)或者被卖。宝玉是被贾芸和小红(就是红玉)设法从狱中救出的唯一一人,续写中把贾芸写成了恶人,毫无根据。但是宝玉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开了,途中曾经遇到过着安稳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蒋玉涵和袭人夫妻,他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辞而别了(剧中巧妙地交待是因为蒋玉涵把宝钗接来了的缘故,宝玉是有意与宝钗失之交臂)。宝玉后来也曾遇到过被迫卖身为娼的湘云,但是当时沦为乞丐的他并没有能力让湘云脱离苦海,只能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他在岸上眼睁睁地看着湘云被花船上的恩客们拖走并划船远离,听她哭叫着“艾哥哥”(二哥哥),满心凄惨。一直陪伴在宝玉身边的,只有黛玉曾经戏谑地形容他们是渔翁渔婆时给他的玻璃绣球灯;后来被官差无赖打破,他仍然留着那些碎片,他对黛玉的深情与专情,可见一斑。最后,他的结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样,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的烦恼,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四、凤姐最后的结局是贫病交加死于狱中。无生很喜欢凤姐,也喜欢邓婕版的凤姐,除了她,没人能演活那个角色。她在最后被草席拖出去的镜头完全吻合她个人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是她实在是个厉害角色,放在今天,绝对是一流的女强人,超级白领。但是有件事她为自己留了后路,就是曾经善待过刘姥姥,因此老人感恩而从青楼的火坑中救出了凤姐的独女巧姐。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太精明的人,无法留下男孩子当后代的吧!曹老在这方面还是很有点迷信色彩的,呵呵! 一部红楼史,其实就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把主要人物的结局弄懂了,也就能理解“满纸荒唐言”,从而痛洒“一把辛酸泪”了——都云读者痴,各解其中味吧!

关于郑伯克论文范文资料

提起郑庄公,人们自然会想到《郑伯克段于鄢》。而几乎所有评论者都一致认为,《郑伯克段于鄢》深刻揭露了郑庄公及其母、弟极端自私、残忍、为权力而骨肉相残的阶级本质,客观_创乏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及伦理道德的沦丧。并认为其中最该批判的就是郑庄公,因为他阴险、虚伪、狡诈。 然而,看过《左传》全文,尤其是仔细分析了其中有关郑庄公的描写,又使人不得不认为,如此给郑庄公下断语,长见太片面,也太武断了些I郑庄公在位招年,《左传》从鲁隐公元年记起到鲁桓公n年庄公去世,22年中,他的事迹在《左传》中是有许多记载的。他是这段时间内《左传》记载的最活跃的一个人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评价任何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要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全面地具体地分析,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左传》严格地说算不_仁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具有较强文学意味的历史著作。而对于郑庄公这样的厉史人物,我们更要以历史的、科学的、公正的态度,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分析,这样才能给其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在《左传》的全部描写巾郑庄公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再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看人们对郑庄公的评价是否公允。 首先,在《左传》的有关描写中,郑庄公是尊王崇礼的。他的一些作为在当时王权日趋衰落的形势下是很受时人称许的。 比如,鲁隐公8年.郑庄公因周天子久已废弃了对泰山的祭祀,就想用泰山旁的初地交换鲁国的许田。鲁桓公元年为此事又增加玉璧给鲁国,才换得许田,以便祭祀周公。可见郑庄公是很重礼仪的。 鲁隐公5年,郑庄公到周都朝拜周天子,周桓王不加礼遇,7年秋,又通过齐人朝王,{(春秋》称其“礼也”。 鲁隐公10年,“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夏5月,郑、鲁、齐攻宋,郑连战连捷,但却将占领的宋足领土全部都给了鲁国。《左传》说:“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道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鲁桓公5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结果大败王师并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郑国大夫祝聊请求追击周王,郑庄公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樱无损,多矣!”意思是说,君子都不愿出人之上。我又怎么敢侵陵天子呢!如果能自救使国家不受损失,就不错了。并且连夜派遣祭仲去慰问周天子及其左右。可见郑庄公是尊王重礼的。 其次,郑庄公具备了当时作为一个出色政治家所必须有的良好素质,但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更加说明了王权意识、道德观念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郑主公善于纳谏。鲁隐公9年对北戎之战和鲁桓公5年的对周之战,都是由于采纳了公子突的建议而大获全胜的;郑庄公还善于用兵。《左传》是一部善写战争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全过程。在郑庄公活跃的这22年中,((左传》也记载了大小战争无数,其中有郑国参战的就有十多次。除了其他诸侯国攻打郑国的几筑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如鲁隐公5年,伐燕大败之,伐宋,攻进了宋的外城,石年,“郑伯侵陈,大获”,9年,大败一北戎,10年,大败宋师;11年伐许,齐、鲁、郑联合用兵,也是郑兵率先登城萝同年,“郑、息有违言(口舌之争),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竞,息师大败而还”,鲁桓公5年又大败王师。如此等等,·《左传》中没有一字提到庄公用兵如何,但通过上述记载,郑兵几乎每战必胜,联系他当初对付共叔段时的沉着稳重,’以及所用的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之法,郑庄公会用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除此之外,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祭仲、子封等一批大臣围绕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太子和公子们也都相安无事,效力于国家,这不能说与郑庄公的领一导无关。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安邦之术的。在他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的素质。当时,周王室权力日趋衰微,各国诸侯都在积极行动,谋为霸主。而郑庄公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作为周王室的执政官,他一心一意辅佐周天子,替他出兵攻打不朝不敬之人,连攻占的土地都不肯据为已有,但却两次被周王夺了权。鲁隐公3年,因为周平王不再信任郑庄公,因而周郑互换了人质。平主死后,周桓王即位却单方面撕毁合约,想移政于孩公。于是郑庄公一气之下派人割了温地之麦,收了成周之禾,一度与周王结怨。但不久又去朝拜周天子。在 “王不礼焉”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通过齐人打通关节再来朝王。第二次被周王夺了权,生气不朝王,王却兴师来犯。在不得己御敌且又大败王师的情况下,又派使臣前去慰间周王及其左右。可见为了做到尊王守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郑庄公是多么地忍辱负重! 第三,郑庄公虽然尊王崇礼,但并不因循守旧。他的某些行为体现了人们对于主道和礼仪制度的新认识。带有阴显的时代特色, 郑庄公所活跃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的春秋时期。这是一个由宗法制社会向封建让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宗法制度崩溃、伦理道德沦丧,各种礼仪制度及社会风俗也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就父杀兄、盗母偷婶、背信弃义,统治阶层中的一些腐朽荒淫者真是无所不为。生活主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中的郑庄公也难免受到影响。比如鲁桓公2年春,宋臣华父督因见孔父之妻美丽,于是就杀了孔父占有了他的妻子。宋君疡公不满此事,华父督就又杀了疡公。对于象华父督这种杀人夺妻又轼君犯上之人,当时的诸侯们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相反,齐、鲁、陈、郑、等国却都由于接受了贿赂而一起扶持建立了华氏的政权。鲁国还把接受的贿赂一从宋国取得的部国的大鼎公然摆放到太庙中,说明当时人们的道德意识已是衰落到了顶点。在这种现实环境中,郑庄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也难免受到冲击。比如鲁桓公6年,北戎伐齐,齐侯乞师于郑。郑派太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当时其他诸侯国也都有兵来救齐,但只有郑师有功。齐侯送来慰劳品,让替周王室主持礼仪的鲁国人分发,而鲁国却按周天子封爵的次序把有功的郑国排在了后面。这种格守等级差别秩序的守旧做法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所以才引发了后面郑与鲁郎地之战。周王两次夺郑伯的权,郑伯也都作出了相应的反应,说明,郑庄公的思想认识上虽有较浓厚的尊王崇礼的传统观念,但却不墨守成规。他的思想行为同样也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王权意识的衰落。 以上我们对郑庄公形象作了全面分析。可以看出,郑庄公的思想行为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但他基本上还是一个具有较强传统道德观念的人物。他是尊王重礼的。当然,尊王守礼是当时统治阶级用来评价人物的是非标准,它所依据的也是统治阶级的政治观和道德观,这是我们阅读《左传》时所必须注意分析和批判的东西,不能作为今天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但是它却可作为我们认识人物性格的依据,对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分析了有关郑庄公的大量史实,对其个性特征有了总体把握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郑伯克段于邸》,看会不会得出和前面相同的结论。 发生在鲁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邸》是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人们之所以批评郑庄公,理由有二: 一、郑庄公明知段图谋叛乱,却故意纵容他,让他的罪行发展下去。等他举兵谋叛时,再一瑟将他铲除。反映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 二、郑庄公对母亲姜氏假仁假义。他把姜氏赶出宫外,还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反映了他的冷酷无情,等到颖考叔来谏,他又假惺惺地“阔地及泉”迎回姜氏,说明了他的虚伪。 这些意见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全面了解了郑庄公的性格特点后,仔细分析全文,它们似乎又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文中开头即说:“压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巫请于武公,公弗许。”‘可见庄公和段虽是一母同胞,但出生后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庄公是在完全没有母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寤生”之责任不在庄公,而母亲的偏心却必然会给庄公造成很深的心理影响。等到庄公即了位,姜氏就出面为段请求制这个地势险要的地方作封邑,庄公没有答应。“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而京作封邑超出了先王规定的法度,“非制也”.庄公是知道的。所以当有大臣来谏,庄公道:“姜氏欲之,焉辟害?”母亲要这样,我又能怎么办?所以就这点看,一做错事的首先是姜氏,而不是庄公。因为姜氏是庄公的生母,段是母亲最宠爱的儿子。母亲的请求可以一次不听,却不能次次回绝。等到段一步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庄公也只作不知,直到段图谋袭郑,姜氏欲为内应,才命师伐之。 这里,流行的观点的确有正确的地方。庄公对段的确是使用了诱敌深入、欲擒故纵的手段。“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明白表示了这一点。以此说庄公老谋深算确不为过。然而,设身处地为庄公着想,这么做又是势之必然:姜氏是庄公的生母,一姜氏要做的事,庄公怎么能回绝?段是姜氏的爱子,如果没犯什么大错就收拾他,姜氏焉能许之?所以,只有任其罪行发展到无可收拾,才能一举根除,免留后患。以此见之,庄公耍一点手腕,是势之所迫。如果不是这样,有姜氏作后盾,权欲熏心的段将作为郑国的隐患而使庄公永无宁日。 庄公平叛之后,将姜氏赶出宫外.“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亲生母亲帮着亲弟弟朔谋用武力夺取自己的政权,不惜弓!起内乱,虽在意料之中,也实在令人痛心。但“既而悔之”。庄公是重礼的。姜氏再怎么不好,也是自己的母亲,母子之情又岂能一旦割舍I所以,当颖考叔“食舍肉”时,引起了庄公的悲哀:“尔有母遗,繁我独无!”一种被遗弃的悲凉溢于言表。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颖考叔的建议,“阔地及泉”迎回了姜氏。这里,庄公的冷酷是一时之气,庄公的孝道也不能算虚伪。对待姜氏这样的母亲,能做到“遂为母子如初”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真正的不孝不涕,在《左传》中描写了很多。为争权夺利,轼父杀兄者比比皆是。郑庄公驱逐共叔段,以及一气之下把姜氏赶出宫外,和他对待周天子的表现一样,它是在礼仪制度崩溃、道德观念沦丧的社会中的思想矛盾的体现,在当时实在算不得什么。 而且,郑庄公也没有要把段置之死地之意。在《左传》中,为争夺权利而引起的兄弟之间的互相杀伐是极其普遍的。并且这种权力之争都是你死我活的。鲁隐公谦逊仁爱,代鲁桓公摄政十一年.甚至不敢以国君自居,而鲁桓公长大后却派人杀了他;晋国遭 遇骊姬之乱,太子中生被迫自杀,公子夷吾、重耳逃亡在外。而夷吾回国为君后却拒不接纳诸公子,怀公继位后甚至连跟随重耳逃亡在外的人的亲属都要杀。在这些人眼中, 权势就是一切。对于给自己地位造成威胁的人,总是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否则将寝食难安。而郑庄公对共叔段做乱后逃奔到共地,却不再过问,仔其自生自灭。甚至,对段之 出奔在外,还时常感到内疚不安。比如鲁隐公n年夏天,齐、鲁、郑联合伐许。鲁隐公 将占领的许国领土都让给了郑庄公。郑庄公让许国的大夫百里辅佐许君住在许都的东部, 并说:“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 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对段之出奔念念不忘,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只留下公孙获帮助白里辅佐许叔,自己则撤兵回国了。说明郑庄公驱逐共叔段实在是情非得己,他并不是个冷酷无情的人。 基于以上事实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克段于鄂”事件上,人们对庄公的评价是失之偏颇的。诚然,庄公对段的确是费了些心思,要了点手腕,但如上分析那是势之所迫。 对待段这样一位权欲熏心且有姜氏这样的坚实后盾的人,无沦是从国家和庄公个人哪个角度着.序葵的伪渗都果必要的。它厅睡了序公朴束的机智果断、谋略过人。而对待姜氏,就和对待周天子一样,庄公的思想是有矛盾的。但最终能做到“母子如初”是由于他头脑中的传统道德观念的作用,.而不是由于虚伪。因为在当时社会为夺权父子兄弟互相残杀都不算什么,对待姜氏这样的母亲,如果不是出于真正的亲情,赶出宫外也是名正言顺,他没有必要委曲自己,装出一付假仁假义的面孔。 以此可见,同一部作品中的同一个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郑庄公是一个实际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所以如何评价郑庄公也就涉及到一个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问题。列宁曾经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末,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巨是证据确凿的东西”〔“二。恩格斯也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睁钻研的科学工作,……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这些论断不仅说明了研究课题要以历史的科学的观点,从整体的、全面的角度出发,而且同样也适用于对历史人物 的评价。也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从全部史实出发,把人物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再从辩证法角度进行分析评判,这样才会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决不能只从个别事例上作武断地分析研究。具体到郑庄公,在《左传》的全部记载中,他是一个具有较强传统道德观念的人。他的思想行为尊王重礼,基本上是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的。把握了他的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后,回过头再看《郑伯克段于鄢》就会发现,认为他阴险、虚伪、狡诈的观点,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符。再以辫证观点来分析,就会得出结论:克段于鄂,实出迫不得己;耍点手腕。正见出他的能干;而尊王重礼的守旧思想注定了他一生在政治上不会有太大的作为。所以我们认为,郑主公其实是一个颇具才干但思想守旧的政治家,他既不虚伪,也不狡诈。鲁迅说:“我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入,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 近乎说梦的”。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一定要顾及全篇和招体,从历史的全部史实出发,决不能以偏盖全,断章取义。

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趋灭亡,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暗中归自己控制。公子吕说:“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国君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也终将崩溃。”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聚集人民,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意为大哥),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隐含责难郑伯逼走共叔段的意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特意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您违背了誓言(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孝子而说的吧?”

本文有一个很大的难点, 就是怎样评价郑庄公, 怎样译价“郑伯克段于那”。《谷梁传》也写了这件事, 加以评论道: “何甚乎郑伯? 甚郑伯之处心积累, 成于杀也。”“甚”是厉害的意思, 郑伯怎么那样厉官? 1 这里就是批评郑庄公“失教尸,或署批评郑庄公厉舍, 都具有贬斥的意思。因而后来有些文章都把郑庄公说成阴险诡通、暗截杀机什么的, 把郑庄公的形象搞歪曲了。我们要知道, 经书的第一篇都是开宗明义, 既然《郑伯克段于邵》是《左传》的第一篇, 它就讲了“忠”、“李”、“仁”、“义”四字, 郑庄公正是完成“忠,'.“李”、“仁”、“义”的君主。郑庄公的君位是郑武公传授的, 用今天的话说, 郑庄公是法定继承人, 姜氏“亚请于武公, 公弗许, 可见武公态度之坚决” , 郑庄公应该而且必须忠于法统, 不能轻易丧失政权。郑庄公一方面有着对母亲的孝,另一方面有着对弟弟的涕。孝、梯乃仁义之本,若处理不恨, 舆论上就过不去, 因此要等到“多行不义”的时候才给予打击, 这眼春秋时代礼制压倒一切有关。郑庄公关他母亲的禁闭, 母亲自有不义不忠不慈之处, 但这样处理总是缺憾,因此要“缝而相见” , “母子如初”。同时也是从孝顺从大局出发, 即所谓“仁”、“义”。姜氏和共叔段是不忠不仁不义, 共叔段又是不孝其父, 而《春秋》大义是以忠孝仁义治理天下, 这也就是《郑伯克段于鄢》的主题

本文叙事有头有尾有重点, 线索分明, 过渡自然, 而且有颖考叔巧为摄合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插曲。从主要人物看, 郑庄公的语言个性鲜明, 善于决断。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浚窠馈!?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أ 彼煳ل缸尤绯酢?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 太叔积极修筑墙,储积粮草,制造铠甲、武器,编组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姜夫人也将替他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庄公得知太叔袭郑的曰期,便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征讨京城。

京城的人也背叛太叔,太叔逃跑到鄢。庄公又追到鄢去征讨他。

五月辛丑曰,太叔便逃到共国去了。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不久又后悔不应该这样。颍考叔是在颍谷主管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去给庄公进献物品。

庄公要他吃饭,他吃时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的食物。

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献给母亲。”庄公说:“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独没有啊!”颍考叔说:“敢问这是怎么说?”庄公说明了缘由,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很后悔。

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虑呢?如果挖地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地道在里面见面,谁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照他的话去办。 庄公走进地道时朗诵着两句诗:“走进地道里,快乐真无比!”姜氏走出地道时也朗诵两句诗:“走出地道口,再高兴也没有!”从此母子两个就和好了。

所以君子说:“颖考叔是一个真正孝顺的人,他爱他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

'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

读《郑伯克段于鄢》有感 中国渊源五千年文化造就了浩浩荡荡且沉沉甸甸的文学瑰宝。

展开悠远的中国文学的长 卷,不能不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如浩瀚无垠的大海,无人知晓这中间究竟孕 育了多少的能量。在学习完《郑伯克段于鄢》这样一篇文章后,真真是感悟颇多。

好的文章正是如此,如 同茶香一样慢慢潜入我们的心底,渗透进心间的每一条罅隙。越是品味,就越能觉得文章的 精妙,就越能看清自己对于这样一篇短短文章的真正感受。

中国有句古话,曰“横看成林侧成峰” ,用在这篇文章更是恰当不过。山岭山峰之间,便有了我的诸多感悟。

就让我一诉痛快罢。通读全文后,首先令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关于姜氏对于同样出生于自己肉身的两个孩 子的不同对待。

母亲对于郑庄公厌恶之明显实在让我着实气氛,而原因仅仅因为郑庄公出生 之时让母亲受了一些肉体上的痛苦。不仅如此,姜氏在零落郑庄公的同时却是百般娇宠公叔 段,屡次求先王武公立公叔段为太子,又屡次求请郑庄公为其封地。

母亲如此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了郑庄公的因为缺少母爱而变得的冷血无情,也导致了公叔段的恃宠而骄,进而后 来的胡作非为。此种带有偏见的眼光和教育之方法,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反观当今社会,这种偏见的目光难道消除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殊不见,农村的女 孩只有围着灶头转的权利,根深蒂固的 “重男轻女” 思想让她们不能巴巴地走向近在咫尺的 学堂念书;殊不见,现今中小学中的一部分教师甚至仅仅以学生的家庭背景作为评判一个学 生优劣的标准;殊不见,职场求职女性精英屡屡碰壁,只是因为一句“非男性员工”不予录 用„„诸如此类因为一些以现在眼光看起来非常荒诞不羁的理由而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的存 在,最后导致让人难以理解的后果出现,这样的情形是不是应该存在?或许它根本不具备存 在的理由。

因此,我不得不问一句:一些现象和后果的造成,究竟是“自然如此” ,还是因 为“人为如此”呢?全文之中,最有争议的人物非郑庄公莫属了。身为公叔段的哥哥,面对自己的亲身弟弟 不断地“在太岁头上动土” ,郑庄公一再地退让。

但却是在退让过程中不断地说出“多行不 义必自毙” (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无庸,将自及” (不用,他将会自己招致祸 殃的) 、“不义不昵,厚将崩” (不忠义就不能团结人,土地扩大反将走上崩溃) ”诸如此类的 对于形式看得彻彻切切的话。我不经要问,郑庄公你为何不和弟弟将这些坦白说出?为什么 非要逼到最后以极为血腥的方式解决才肯罢休呢?有时候的忍让只能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不可否认,郑庄公的有勇有谋,郑庄公的不惊不惧,郑庄公的从容不迫,让他在政治上 得到了完胜。但是,所谓“有得必有失” ,在亲情上,毫无疑问,郑庄公失去了伟大的母爱 和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

于是,我不禁为郑庄公感到深深的悲哀:这样的胜利能够称之为真 正的胜利吗?当然不能!胜利永远不会和亲情画上等号,因为没有一个人会用胜利作为形容 词来形容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虽然文后郑庄公与母亲勉强“冰释前嫌” ,但母子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毕竟被稀释得如 此淡薄!这不能不说是帝王之家的真正悲哀所在。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是需要我们一定懂得 珍惜的?是权利吗?不是。

是金钱吗?也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始终坚信,只有真正渗入 血液的情感才是我们活着的价值。

若是一人将所有的感情通通抽离,仅仅抬头观赏自己得到 的权利和金钱,那么,这样一个人一定就是世界上最最悲哀的人了。幸而我们生活在充满着 情感的世界当中,真是应该好好珍惜。

而 “不义不昵,厚将崩” 这样短短的一句话也让我颇有感触。不论对于人,社会,团体,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忠义与团结的奉行,才是前进与进步的唯一保证。

只有众人齐心协心,团结一致,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取得踏踏实实的进步和发展。而不义之事,只会是恶果的催 速剂,任何人都应该坚决杜绝。

另外一方面,从公叔段的身上,我们亦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贪婪与无知的劣性。在公 叔段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情字的体现。

如果他懂得感情,珍惜感情,就会小心翼翼,尽善尽 忠地做好自己,当好自己的京城太段;他会感恩自己周遭的一切,绝对不会应了他哥哥的 “多 行不义必自毙”的预言了。在这篇文章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所谓的“小人物” ,他就是颍考叔。

此公不仅自己孝顺 老母,更机智,巧妙地替郑庄公解了不能与母亲会面的心结,在当时“伴君如伴虎”的社会 体制之下,着实是一位睿智勇敢之忠良之士。从颍考叔的身上,我不难发现我国古老文化悠 久历史一直以孝为重,推崇孝道的精神,印证了《诗经》上这样一句名句:“孝子不匮,永 锡尔类。”

光是这一点,就很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类在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以更为谦虚谨慎的态度地向颍考叔学习,并力争将这样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美德一代代地传将 下去!我从文中各个人物的言行之中引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注重 自己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过得快乐,过得有意义。

切莫为了一些“生不带来,死不带。

1.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武姜恶郑庄公、爱共叔段.这是日后兄弟相残的起因,是矛盾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写姜氏为叔段“请制”“请京”,叔段毫无顾忌地扩张势力范围,庄公则有意地养成其恶.这是矛盾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写矛盾的 *** 和结局.写庄公先发制人,一举把叔段赶出郑国,绝除后患;并把母亲姜氏逐出宫廷.后来天性复萌,在颍考叔的帮助下,“遂为母子如初”.

2.

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

共叔段恃宠恣肆,贪婪愚蠢

姜氏这位贵妇人毫无原则观念,任性偏心

颍考叔聪敏机智

3.

郑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义”.所以当姜氏“请京”,太叔“收贰”时,他都尽量满足,并驳回大臣们的建议.但当共叔段“将袭郑”时,他先发制人,一举把他赶到了“共”,绝除后患.庄公的阴险,还表现在对待母亲明显违反原则的请求(如“请京”),也不劝阻;对待弟弟的越轨行为(如“收贰”等),从不进行教育.他是有意养成共叔段的恶性.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辛丑那一天,太叔段逃到共国。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颖,并且发誓说:“不到地下泉水(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

有个叫颖考叔的,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

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颖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颖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想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顶沪侈疚侬狡畴挟川锚“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说:“颖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

’大概就是对颖孝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记述的是春秋时期

在鄢地打败

的历史事件。

原本兄弟,只因

在其母武姜的怂恿下,以“请制”屡行不义之事,终被

地以“仁义之师”克之与鄢。这个故事充分说明:“

”。人生在世,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毁灭自己的也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每一个人,特别是

一定要去贪欲,避邪恶,戒骄横,存正气,办可为之事,做有德之人。否则,必将为人民所唾骂,为历史所抛弃。

关于郑庄公。

郑庄公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性格特点历来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

的背后有着阴险黑暗的一面。

文章一开始就谈到了郑庄公是“寤生”的,在那时的说法中就是预示着他见来会成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人,从而产生了姜氏厌恶庄公而喜欢共叔段的矛盾,成了后文中庄公与共叔段不顾兄弟之情,

互相争斗的

庄公即位后,为了便于监视叔段而把他分封到京地,这里郑庄公狡猾的一面已经开始显现,课文中姜氏为共叔段请制是,庄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庄公知道制是个险要之处,乃

火争之地,所以庄公以虢叔死在这里不吉利为借口而加以推脱,但有说“他邑唯命”却又让人感到他的大方,做法很得利,为弟弟着想,这便体现了庄公阴险佳话的一面。

等到叔段

准备起兵伐庄公的时候,早就做好准备的庄公却

与鄢地击败叔段,是使段逃亡共地,在这里,作者引用《春秋》中的话“郑伯克段与鄢”意在讥讽郑庄公是一个伪善,凶狠的人,庄公铲除政敌后,有放逐其田,并且说出了“不及

无不相见”这样的话,全然不顾

之情,在权利欲望面前,哪怕是自己的母亲和弟弟成为他的绊脚石,也要视他一脚踢开,事后,郑庄公也表现出了后悔,但在作者看来这不过是在掩饰他的凶狠,并且把他与颖考叔进行正反对比,认为颖考叔是“真孝”,而庄公不过是“伪笑”,更加尖利的批判了庄公。

总的来说,郑庄公首先在政治上有着宏大的政治谋略和远大的目光,其次心里的阴险奸诈之处也

他不愧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霸主。

创作于《郑伯克段于鄢》是《古文观止》第一篇。高中时学习这篇古文,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是郑伯(即郑庄公)的老谋深算、城府在胸。 历史上的郑庄公是个小名人,特别是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领兵与之战于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时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史称“繻葛之战”。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从此之后,东周便进入了春秋时代,开始了诸侯国间无休止的征战。 但现实中郑伯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啥功绩,不是历史爱好者可能并不熟悉,很多人并不知道郑伯和郑庄公是一个人。然而,只要读了本篇文章(可能得对照着看完译文)的人,一下子就对郑伯老谋深算、城府在胸的性格了然于心。 这是因为文章极其精炼的把跨度二十多年的历史,浓缩在了几段简短的文字中,而且详略得当。文章里紧凑的描述了郑伯的三次隐忍。第一次隐忍描述的较为详细,君臣对话用了很多比喻,又是城池逾越了,又是蔓草不得不除了,总之就是请郑伯赶紧收拾老弟。郑伯的态度就是姑息忍让。第二次、第三次隐忍叙述的明显简略,两次隐忍加起来的篇幅也就和第一次差不多。这就是所谓的相同的事,不要啰里啰嗦反复说。 而等到共叔段真正准备动手之际,郑伯立刻做了决断,果断主动出兵,一战而定,这反应速度哪像是之前那个重度拖延症的郑伯;更令人惊掉下巴的是,共叔段所在的封地居然很快反叛,要说不是郑伯长久以来做了地下策反工作,哪可能这么快反叛旧主。如此干脆利落的平叛,与前文拖泥带水的隐忍相对照,立刻显得郑伯多么的老谋深算、城府在胸。 二是本篇出现了历史名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名句的意义非同小可,无论多么的历史和语文小白,但凡看了本篇文章,读到本句的时候都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觉。可见,文章中的金句,对于整篇文章的提升作用有多么明显。 最后一段关于母子和好的情节,和现代人的行事逻辑差异太大,理解起来很是费劲。当时读起来也并不甚明了。姑且算是增长了见识吧。 总结全文,豁然发现文章的叙事手段无比高明,和好多现代小说、影视作品中主角受虐多年、一朝飞龙在天多么的相像。那些描写男主扮猪吃老虎的桥段,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成功演绎出来了!奶奶的,现代人再怎么努力,都好像是拾古人的牙慧。 这篇古文的生僻字好几处,记下来颇费心神。但郑伯那种王八不出壳、出壳不松嘴的老辣作风,以及“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千古名句,却永远也难以忘怀! 当然,语文小白学习本篇文章,重点要模仿古文如何集中火力扫射靶心的写作技巧,写文章切忌一会写东、一会写西,写的时候就瞄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疯狂码字,最好造个金句往死里砸,砸出深坑停笔收工。

  • 索引序列
  • 关于郑汝成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郑宝成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王汝刚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周汝昌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郑伯克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