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侗族毕业论文

侗族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侗族毕业论文

Dong culture is a treasur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Huai Hua has richful tourism resource of Dong culture. but it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including lack of unified plan for developing tourist route and scenic spots, single constructure for tourist product, lagging method for tourism and product

毕业论文答辩稿写法: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论文答辩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班的X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营销状况调查研究》。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处于黔湘桂三省交界地区。近年来,该县的茶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茶叶成为该县唯一成范围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作为一个农业欠发达的地区,该县在整体经济水平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县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对于提高该县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因此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业市场营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在该县农业局实习期间,我收集到了大量关于该县茶叶产业的数据,同时结合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提纲,写开题报告初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XXXX年6月正式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翔实的数据,概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状况,让读者能够在宏观上一目了然的看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基本情况及茶叶产业的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生产和茶叶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叶生产企业实力弱小,生产条件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茶叶品种单一,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者的市场营销认识不高,营销方法同质化等问题。

第三部分,运用SWOT分析法对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生产营销状况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基本的分析和判断,既是对该县茶叶产业的深入挖掘,也是对文章理论体系的完善。

第四部分,提出了茶叶差异化营销策略,树立全员营销观念,创建原生态茶叶区域品牌等策略,并在品牌传播上提出文化营销、精确营销、低成本以营销、网络营销、植入式营销等理念。对全文进行收尾。使得论文整体结构完整,论述合理。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加上时间和精力有限以及论文篇幅和结构的限制,论文没有像企业营销策划方案那么详细,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借此答辩的机会,我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篇论文的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Dong culture is a treasur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Huai Hua has richful tourism resource of Dong culture. but it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including lack of unified plan for developing tourist route and scenic spots, single constructure for tourist product, lagging method for tourism and product promotion ,shortage of tourism talent and low servicesation, no efficient protective measure for preserving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 of the spot. targeting these problem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se problems and raises developmental the development of Tong culture in terms of tourism, Huai Hua should uphold its advantages and avoid its disadvantages, proactively search for cooperation in area level,make full use of the unique natural resource and full-body national custom resource to promote the health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uai Hua and accelarate the well-off construction in Dong words: Dong people,national culture tourism,development and appication, protection.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公安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激情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侗族油茶毕业论文

恭城油茶

“说到油茶,不得不提恭城油茶。恭城油茶是桂林乃至全广西有名的特色风味小吃。恭城是瑶族的聚集地,长寿的人也特别的多,瑶族人爱喝油茶,可以一日三餐都喝,恭城的朋友说油茶是她们的长寿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恭城油茶喷喷香,既有茶叶又有姜。恭城油茶的精华就是茶叶和姜。茶叶和姜做成油茶水,能去湿驱寒,调理肠胃刮油脂,常喝还有减肥的功效,难怪来自恭城的朋友怎么吃都不胖。传统的恭城油茶是以敲打的方式制作的,一边用铸铁小锅加热茶叶,一边用7字型的木锤敲打到茶叶粘锅,加食用油敲打到茶叶的精华渗出,再加水煮开,用竹篾编的小簸箕过滤掉茶渣,油茶水就做好了。因为我不是恭城人,偶尔做一次油茶,就没有买专用的打油茶工具。朋友告诉我,在家做油茶,可以用带加热的破壁机或者是豆浆机来做,味道不比手打的油茶差。”

用料

主料

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范文(通用6篇)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意见一】

本文选题与本学科当前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较大。该生通过了解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现状和研究成果,能收集论文写作所必需的参考文献,有较好的分析能力。

运用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符合实际情况,理论论证较严密,实验设计较合理,方法和数据较为正确可靠。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其中独立研究和实验的内容占总论文的大部分,反映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论文观点正确,条理性好,层次清楚,有逻辑性,文笔较好,文字图表较规范。

该论文达到xx学位论文水平的要求,同意答辩。

【意见二】

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部分对当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和总结,论文归纳总结了当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表明了该生阅读广泛,综述能力强,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

论文中构建的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可操作性;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所进行的探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该生研究方向明确,并具备严密的理论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

总之,论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xx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生参加xx学位论文答辩。

【意见三】

该xx学位论文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要求与队伍建设研究》中,体现出该生大量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论题研究较深入,表现出该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

论文归纳总结了当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构建的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全面、完整,对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论文中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所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因此,本人认为该论文符合xx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同意该生进行xx研究生论文答辩。

【良】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中】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优】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及格】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该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要求与队伍建设研究》中,体现出该生大量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论题研究较深入,表现出该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

论文归纳总结了当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构建的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全面、完整,对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论文中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所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因此,本人认为该论文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要求,同意该生进行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

本篇论文以市政工程中施工方的成本管理为研究方向,在参考相关学术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运用挣值法进行成本管理的观点,以新元大道市政工程为案例,体现了挣值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先进性,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成本管理各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市政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挣值法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研究分析了论文的案例新元大道市政工程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而后运用挣值法对案例进行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确定了分析中的各项参数,找出存在的问题偏差并制定纠偏措施;最后,针对施工方的成本管理,提出了项目成本管理成功的保障措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图表法、比较法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既有定性研究分析,又有定量研究分析,研究方法较为科学。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方法还较为落后,类似挣值法这样的先进管理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很少,因此,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项目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本篇论文在数据收集上还有不足,没能涵盖市政工程中所有的分部分项工程,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入更多的数据资料。

本篇论文在研究中未加入质量目标,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入并进行探讨,更能充实研究效果。

我国茶籽饼资源丰富,但其利用率很低。茶籽油生产的副产品茶枯饼粕中含有天然的茶皂素,茶黄酮,茶多糖等有益物质,没有被提取,丧失了油茶加工的综合效益,对茶籽饼粕的开发利用已引起人们重视。研究开发茶籽饼粕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找到高效、天然的抗氧化剂,提高油饼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茶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课题选题正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对该领域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文献检索,提出了用微波法提取茶皂素和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用硅胶层析法对微波法提取的茶皂素进行分离得到两种黄酮为山萘酚;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hplc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油茶枯饼中茶皂素、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并采用化学发光法考察了油茶皂素、黄酮和多糖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和黄酮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能力,而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不明显。研究实验是成功的,应用微波辐射辅助提取的新技术、硅胶层析法分离和茶皂素、黄酮和多糖的含量测定是可应用于实践的,实验结果和提供的大量数据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参考意义,对该领域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这些研究具有创新性。

论文结构严谨,文字流畅,层次分明。对研究实验过程表述贴切,图表规范,能反映实验成果,说明该论文作者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论文达到硕士研究论文的水平和要求,建议提交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选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和分析了山东省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对策,思路较为清晰,方法较为可取,反应了作者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的某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论文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文献搜集和整理过于薄弱,事实上,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但本文没有反映出来,造成了论文基础的单薄。

2.论文格式不规范,注释、标点、文章段落(许多地方连起段空两格这一最起码的规范都缺失)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显得很不严谨;论文的封面标题令人费解,且不统一。

3.论证缺乏逻辑,例如论文的第三部分与要研究的问题无关,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从山东到我国的递进也缺少论证。建议论文修改后再送议审。

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一些地方,村前村后、园庭周围,都种有几株茶树,任其自然生长,每年采叶一二次。将叶放入甑中或锅中蒸煮,等叶变黄,取出淌干,加米汤少许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烤干,充分干燥后成为打油茶的调制原料。在烹煮中需在油锅中加入花生、黄豆、芝麻、玉米花、干笋子等。据说,这种茶汤营养十分丰富,一些机关食堂也备用此茶。来历打油茶是侗族特有的一种饮食习惯。侗语称为dos xeec,意为放茶、做茶。当地汉话称之打油茶。其主要原料是"阴米"。阴米都预先备制,制法是:将糯米拌油或粗糠后蒸熟、阴干,再用碓臼舂成扁状,去掉粗糠。打油茶时先将阴米拌河沙炒或油炸成米花备用。接着把配料花生、黄豆、芝麻等炒熟。配料没有定规,时鲜瓜菜、猪肝、虾米都可以放,还可以放些葱花、姜丝等作料。原料准备就绪后就煮茶水。放一把米在锅里炒到焦黄,再添上本地土制的上好茶叶炒拌几下加水煮沸,滤出渣子。把茶水倒进盛着米花等原料的碗里便是油茶。春节期间的油茶还要加两块手指宽的油煎糍粑。北部地区喜欢在油茶中放红薯。油茶可称侗族的第二主食。过去,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油茶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特别是妇女往来,常聚于一起打油茶。吃油茶只兴用一只筷子。客人吃了油茶不还筷子,表示还要再吃;还了筷子,则表示多谢主人,不用再添了。

侗族哭嫁论文研究

“哭嫁”为中国盛行的一种婚礼仪式。将为人妻的新娘,对着亲人悲歌恸哭,直到挥泪上轿。此俗产生甚古,起源于掠夺婚,并历经种种婚姻形式。 人类史上曾有这样的记录:考古家发现十万年前,欧洲有一个种族,学界称其为尼德特人。遗留的骨骼化石表明,该人种身材高大,体魄强健,在原始人群中颇有先天的优势,可是,后来他们神秘地消失了。科学家们百惑不解,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的后裔是现在欧洲民族中的哪部分?可就是找不到,现代欧洲民族哪一个似乎都与他们没关系。经过考古和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的共同努力,谜终于找到了,他们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既不是天灾,也不是病魔,而是两性生活无规则的恶果。无约束的杂婚,为争夺异性,氏族内部成员相互拼斗残杀。成批年轻力壮的男女惨死在性的争斗中。最后,终于一蹶不振,日趋衰落,直至消亡。 人类不摆脱这种兽性的杂乱群婚,是无法再发展的。中国大地上的先民较早意识到两性生活无约束的危害,同样也逐步觉察直系血亲联姻带来的人种退化。因此,不得不对兽性式的两性关系实行一定的禁忌、限制。这些禁忌、限制,获得了公认,遂成了种种的婚姻习俗。 首先产生的是对群婚本身的一定约束,禁止同支系的男女过性生活,要求远系姐妹们与另一远系的兄弟们共婚,这是亚血族群婚。这个时候,蘧氏之民,虽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从血缘上,把父母隔得远了,有利于子女种族的健康发展和人性对兽性的挣脱。至黄帝时代,普遍实行族外婚姻,这从远古传说的帝王的姓氏中可见一斑。远古帝王,大概是从母得姓。如神农、黄帝,皆为少典的后裔。而神农姓姜,黄帝姓姬,都因母姓不同的缘故。 为了得到外族女子为妻,光靠和平地交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先祖,也不得不以武力的强暴,到他族掠取足够的女子为妻,掠夺婚习俗出现了。古文献《易经》中有三首爻辞,大约是上古的民歌,对此作了真实的描绘:“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现汉字之“婚”,本身凝聚了远古先祖两性生活的一种遗俗。婚字为“昏”。抢婚虽随时可行,终不若黄昏或夜间之为便。骑着马,挟着弓,乘人休憩不备,以暴力求婚媾,女子岂有不哭之理。这种因被掳的惊恐、痛苦而发出的呼救之声,便是现在一般哭嫁习俗的原始形式。以后新娘或忧或喜、或假或真的哭泣皆为此呼喊的延续。 “哭嫁”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原始社会初始,行群婚,知母不知父,孩子跟随母亲生活,属母方族团,血统按母系汁算。后来逐渐向个体婚制过渡,产生了父亲的观念,但在母系制度下,男子到妻方生活,处于服从命令听使唤的地位,所生子女仍属母亲的族团。原始社会后期,男子在生产劳动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提高,男子外居不利本集团的发展,于是男子留在本族,让女子出嫁,社会即由女性中心进化为男性中心,女子失却了原有的至上地位而沦为男子的附庸及所有物。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女性自然不会甘愿为男性所制辖。不屈的意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积淀于女性的心底。于是便有了女子出嫁时候的哭。 由此可见,萌芽期的哭嫁的泪水至少溶合了两方面的内在动因:一是对男权思想的愤愤不平,二是追恋母系氏旅社会。如果说在知母不知父的年代,男性不可能有自身权力的要求,性别的差异并没有被强烈的意识到,两性间无矛盾可言的话,那么,哭嫁便显示了性别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性别差别的冲突,也就是女性自我意识与男尊女卑观念撞击。此时的婚姻无任何性爱可言,纯粹是为了传宗接代,女性成为男性泄欲及生育之工具。然而,他们的性别优越感并未因此而泯灭 ,性别的支配欲同男性一样强烈,历史的荣耀返映在她们身上的光泽还末消尽。这种愿望与现实的鲜明反差,使得她的泪水散发出的是十足的楚苦和悲酸,而不是其他的味道 哭嫁始于掠夺婚,不仅未随掠夺婚之消亡而灭迹,反而经历奴隶社会进入封建杜会, 愈来愈盛,其内涵更为丰富,演变为一种婚俗。哭嫁到了成熟期,且哭且歌,种类繁多。 奴隶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权力平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且于观念上都被彻底打破,女性原先那种留恋母系社会之心态不复存在,唯有默默承受名目繁复的来自男性的压迫。于是,哭嫁习俗得以传承的本质因素羼入了新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 掠夺婚虽不复存,迎娶新娘之手段不再诉诸武力,但随之相继而至的买卖婚、服役婚、交换婚、聘娶婚以及其他特殊的嫁娶形式,皆剥夺了妇女自由选择配偶之权力,为哭嫁习俗的滋长营造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买卖包办婚姻或变相买卖婚仍时常死灰复燃。在“哭嫁歌”中,嫁和卖往往为同义语,姑娘成为商品,在媒人的穿针引线中四处兜售。“人家放女选儿郎,你们放心选家当,拿到女儿做买卖,不管女儿#下场。”(四川“哭嫁歌”)嫁女只为赚钱,性爱荡然无存,乃是对人性的最为严酷的摧残。“女”和“嫁”被强行扯合在一起的“嫁”,女子岂能不哭。婚姻与性爱分离却同家法族规结合,成为妇女性爱生活的桎梏。哭,乃性爱欲望的挚热与婚姻现实的冰冷互相触及的必然暴发:既是对婚姻悲剧的绝望和无奈,又是对封建家长制压抑性爱的反抗。性爱与婚姻的矛盾为封建时代激发哭嫁习俗传承的最基本的内在动因。 性爱根植于人性,“人为情死,鸟为食亡”,贵州流行民歌有:“妹的门前—棵梨,一刀切断两头齐,宁愿和哥刀下死,不愿和哥两分梨(与‘离’谐音)。”求之若渴的性爱,与婚姻冲突,得不到满足,青春则黯然失色;踏上婚途,无异向火坑迈进,则哭所必然,这等哭声,最为令人撕心裂肺。其嫁而悲,悲而哭,而其宣泄之情并非失去性爱的哀怜、绝望,恰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怨恨、憎恶。其讨伐对象主要不在父母,而指媒人。父母毕竟于自身有养育之深恩,加之于封建家长制的熏染,迁怒父母,难免遭众人奚落。媒人是婚姻的撮合者,在新娘眼里,为罪魁祸首。她们将自己的一腔怨恨倾喷于媒人身上:“拿错儿字配错人,绝子绝孙做媒人,做仔格头啥媒人……良勿良仔莠勿莠,是侬格头媒人做勒大勿好,我勿怪东来勿怪西,只怪是侬大媒相。”骂得如此尖刻,痛快淋漓,矛头实对封建包办婚姻,媒人不过是旧婚姻制的替罪羊。这种充溢控诉意味的哭嫁,将个人的不幸和封建婚姻制度联系起来,这就使得哭嫁具有历史的现实的意义;被剥夺了性爱的新娘们,以自身的境遇,伴随振聋发聩的哭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尽管仍旧以婚嫁告终,性爱被泪水淹没,冲突变为屈服,但自有婚姻嫁娶以来,妇女便以哭嫁这一合理的方式,在—片喜庆声中,为女性的婚姻自由唱着执着追求的歌。 女子嫁到夫家,女子又要承受另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即生离死别之情。要离开父母,离别从小青梅竹马的兄弟姊妹,眷恋难舍,悲由此生。 哭性爱的夭折,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因为男女受授不亲的道德观念腐蚀着人们的头脑,谈情说爱,自寻婆家被视为羞耻、越轨之举。“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此明显地透露出处于封建礼教氛围中的女性对待性爱的尴尬心态。她们更多的是将性爱的渴望及不幸溶入泪水里,积沉于心底,而不能痛痛快快地尽情泄发。然而,倾叙亲人之恋情则为天经地义,符合封建伦理的忠孝观念。于是在“哭嫁歌”中,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为姊妹对哭或母女对哭。其情深意切,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毛南族女子出嫁,启程时唱《出门下阶歌》: 生来是女要出嫁,离爹离娘好心疼。 躲在娘肚九月整,一世难忘养育恩。 思来想去泪淋淋,服侍父母不到头。 侗族母亲在女儿出门上路时唱道: 女儿服侍别人去,丢下娘亲怎忍离。 娘我病了谁递水,雁边屋头叫苦凄。 女是娘身上一块肉,一旦分离,娘自然难过;女在娘的爱护下长大,“再好的婆抵不过丑(坏)的娘”。此情此景,在婚礼的特定环境中,当是最易宣泄,最需抒发的。感激、牵挂、歉意和忧虑等等复杂的情愫萦绕于母女心胸,不吐不快。 出嫁,本会带来母爱与性爱之冲突。哭而嫁,是母爱的退化,性爱之勃兴,是性爱对母爱之超越、升华。此为生理成熟之必然,情窦萌动,喜由是盛。然而,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婚姻,却使出嫁的意义产生质变,带给新娘的是双重失落:性爱没有实现,母爱也一去不再复返。嫁而哭,乃性爱和母爱双双成熟后被强行骤然扼杀的绝望呐喊。性爱和母爱这两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哭嫁的终止而从女性的生活中渐渐地消失了。而“三从四德”、“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的从夫依夫靠夫的思想,竟然成为女性开始新生活的主要精神支柱。可见,在人类所有表情行为中,哭嫁的悲剧意识应是最最丰富和浓烈的。 全国解放后,颁布了《婚姻法》,妇女赢得了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独立和婚姻上的自由,封建礼教的枷锁被彻底粉碎。哭嫁之功能已发生了根本转换:封建时代的是为失去性爱而哭,而现在则为获得性爱又唯恐失之而泣。此为心理平衡之需要。哭嫁,古来如此,岁月流逝,原先激发哭嫁习俗生成和传布的原因不复存在;即使亲人之爱,由于社会环境的优化和婚姻观念的换新,“嫁出的女,泼出的水”已不是现实,生离之情自然淡漠,母女凄戚抱头痛哭实在没有必要。然而,哭嫁作为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仪式却延续下来了。新娘在实施这一习俗时,不再为内心世界之展露和情感之宣泄。嫁而哭,哭而嫁,家家如此,代代相传,若破例,破涕为笑,反显异常,于心不安,担心喜乐不能持久。因此,哭嫁含祥瑞意味,有维持心理安定之功效。此大概与民众的惰性心理有关,守旧最为易事,不会出差错。围观者既不会对其究根问底,也不会为之感染动情,而只视哭嫁为婚礼中的一个“节目”,对新娘哭态之逼真程度加以评论。 因此,现今哭嫁习俗的流传有其盲目性和强烈的“惯性”,呈现出另一种对抗:性爱与礼仪的冲撞。由性爱的觉醒,继而对被封建婚姻制度摧残而盛行起来的哭嫁习俗,并未因性爱的解放而灭迹,却导向性爱的对立面,客观上起了“抑喜”的作用,致使新娘在性爱即将实现的最幸福美妙的时刻,积情于心,不得喜形于色和抒发。正是这一内在的缘故,哭嫁习俗进入了没落期。在广大的汉族地区,哭嫁为婚礼中可有可无的点缀。

家姑娘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风俗。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育之恩,兄嫂、秭妹别离之情,骂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与其说是哭,倒不如说是唱,其腔多为传统音调,口音,既伤感又抒情,充满了土家民族风情。哭嫁歌的格调新颖,哭词长短成句,贬褒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之儿作,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内容上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摂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哭嫁的内容也不断翻新。 喜嫁姑娘要哭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它通过哭唱的方式,将姑娘隐藏在心底的复杂心理,细腻的感情,民族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惟妙惟肖,实在是土家族文化魅力之所在 陪十秭妹 土家姑娘在出嫁前的这天晚上,要举行陪十姊妹仪式,这天由未婚姑娘九人,连同新娘十人围席而坐,通霄唱歌 。先由新娘唱开台歌 ,然后依次唱或对唱,一首唱完,众人合说:"喜啊",给予贺彩,胜者奖糖食果品,败者罚再唱。歌词的内容主要是祝愿、贺喜、也唱生活小调助兴,其唱腔优美婉转,是优美的抒情曲,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也有领唱的。

就是表示对家和父母的恋恋不舍的心情演化过来的,是中国儒家文化“孝道”的具体体现之一。可以从“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方面进行阐述。

婚礼乃人生大礼。出嫁,是女子最辉煌的时刻。居住在客家地区的客家女子,却是用哭声度过这一辉煌的时刻,人们谓之“哭嫁”。 哭嫁,亦称“哭婚”,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都流传的习俗。这一习俗始于何时,无从考证。当地人认为女子出嫁“不哭不发,越哭越发”,“新人不哭,娘家冇福”,这就是为何要哭的原委。客家人普遍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不哭不体面,不哭不热闹,不哭命不好,不哭事业就不会兴旺发达。因此,在客家地区,尤其是农村中沿袭着哭嫁的习俗。 说起哭嫁,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封建社会有一农村客家姑娘,从小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天生丽质,年刚十六,便出落得如花似玉。在劳动中,与本村一农家青年深深相爱。正在他们沉浸在美满甜蜜的爱恋之时,姑娘却被邻村一位六十多岁的财主看中,送来聘礼强行要娶姑娘为妻。其父母迫于财主淫威,被迫同意。出嫁那天,财主派来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前有上书“绿竹扫开蓝桥路,红旗引动玉人来”的彩旗;中有花轿和礼聘;后有锣鼓唢呐,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这时,姑娘房中却传来撕肝裂肺的哭声:“姆妈把我当心肝,十六年将我当油端。今日推我火坑里,问声姆妈心何安�”母亲听得柔肠寸断,唏嘘哭道:“莫怪姆妈情义断,父母与你心一般,十里街头挂肠子,连着心肺扯痛肝。”经过一番悲愤的哭诉之后,财主逼着姑娘上轿。在轿中,姑娘看见昔日的情人站在路边失魂落魄地呆望,更是悲痛欲绝,不禁放声大哭:“一对雁鹅河边企,声声传情自由飞。遇到恶人打一铳,一个东来一个西。情哥今日莫怨我,来生与你结夫妻。今日走向黄泉路,阎罗殿前评道理,状告财主心肠黑,依仗钱财霸人妻,阎王派出阴差去,打下地狱扒他皮”!姑娘哭罢,跳出花轿,投河自尽。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女子在家庭中地位低微,婚姻不能自主,于是在出嫁前便用客家话特有的低调谐声韵律与歌唱艺术相结合,控诉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表达追求自由婚姻的意愿。由于这些唱词凄婉,感情真挚,娓娓动人的哭嫁,因而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成为客家婚俗中的一朵奇葩。 出嫁女子的心理是复杂丰富的。因马上要为人妻,尚不知夫家、婆婆等人如何,担心日后处境艰难,不能再享受母爱,忧心忡忡,自然也要伤感而哭。出嫁那天,当喜洋洋、颤悠悠的花轿前来迎亲时,便能听见新娘在闺房中哭道:“妹在娘家是金鸡,嫁到夫家不敢啼。牛崽穿鼻会受苦,画眉进笼会落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大有生离死别,一去不回之势。加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此一去,无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均无回头之路!焉能不哭�有的从洗澡到出村,甚至一路上都要哭;有的哭上三天三夜;有的在行嫁前十几天就要开始哭;有的痛哭不肯上轿……哭声哀哀怨怨,真是感天动地。 出嫁女子不仅担心婚后的命运,更是难舍依依亲情。你听她在父母面前哭道:“亲亲格爸爸亲亲格妈,亲亲格女儿要出嫁。吃惯的茶饭我难忘,歇惯的床铺我难舍。双亲年老多病痛,女儿时刻会牵挂。爸爸风湿少下水,妈妈牙痛少吃辣。”她在兄妹之间哭道:“亲亲格弟弟亲亲格妹,亲亲格弟妹要听话,父母病痛要照应好,出门记得早回家,今日姐姐要出嫁,里外事务你要全包下。”哭嫁女子以哭嫁的方式倾诉父爱、母爱、兄妹之爱、邻里之爱。无论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是抒发兄妹手足之情,句句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哭嫁,是出嫁女子流着眼泪的山歌对唱或轮唱。哭嫁时,一般有人陪着哭,先是母亲,其次是姐妹,再是女友。母亲的哭词中,大多是对女儿传授为人之道,教育女儿要孝顺公公婆婆,同时也给女儿以良好的祝愿。陪哭的人则边哭边送红包给出嫁女子:“一个花边(即银元)丁丁圆,送给心肝买庄园,门前买片流水段,屋背买个后花园”。长辈抱或扶女子上轿时哭道:“米筛花,米筛花,你今嫁到好人家,等到明年生贵子,娘娘嫂嫂去你家。” 哭嫁,也显露出客家妹子的才华。富有山歌素养的客家妹子每每能触景生情,哭口出歌。她们在不同的陪哭对象中,哭出不同的内容,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一个个声泪俱下,荡气回肠,强弱变化有制,抑扬顿挫得体,柔情百结,韵味独特。她们哭起来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声有泪,优美动听,是一场新娘与亲人诉说离别之情的“大合唱”。那亦喜亦悲的心境,那如歌如泣的倾诉,使客家婚俗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川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哭嫁在川西叫" 坐堂".清代吉道人《味蔗轩随笔。坐堂词》云:" 婚姻之礼,各省风俗不同。然酌礼准情,各省亦大同小异。凡男家娶妇先赋之诗,谓之' 催妆' ;女家亲串颂女之词,谓之' 坐堂'.坐堂者,女当喜期将近之先数夕,其诸姑伯姊,置酒为女祖饯,各述吉详之词,以为颂美,女则申己之意以答。女左右更有少女,则随而娴习者也。其词要多鄙俚,然有音韵凄清,风格遒劲,如古歌古谣者。罗江明府蔡,微服巡查乡里,一日行至某处,值有女子归,诸娣姒咸以谀词颂女,女申意以答。忽风吹句入耳,词曰:' 凤凰落在桌子上,哪个女儿肯离娘'.一字一转,音韵凄其,谁谓天籁之鸣,不在愚夫愚妇耶!" 云云。吉道人姓周名际唐,成都人。吉道人记得明明白白,可惜他只记了一句哭嫁词,难窥全豹。好在旧时坊间丛刻中有《训女哭嫁》一种,可见一般。这本小书的目录有《闺声哭》、《娘训女》、《嫂哭妹》、《哭爹妈》、《哭哥嫂》、《花轿到屋哭》、《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拜香火哭》等等,编次有点凌乱,似乎随手所记,未经文人之手。遥想《诗》十五国风未删之时,大约也不过如此吧!现录几段如下。闺声哭娘听后园鸟雀惊,要听房中女儿声。我娘当门苦葛藤,手攀苦葛诉苦情。我娘苦情苦过了,女儿苦情才起根。……桔子开花叶子青,阳雀开声我开声。新打铜盆才装水,新打剪刀两面青。娘不开口我开口,娘不开声我开声。当门一根木莲树,目莲树上挂卷经。一本经书背完了,未见我娘来开声。亏了我娘睡得稳,爹妈眼泪贵如金。哭爹妈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哭兄弟黑漆茶盘乌木头,姐姐离娘弟不留。留到姐姐吃你饭,留到姐姐穿你衣。兄弟当家挣家忙,嫁了姐姐买地方。上头买齐潼川府,下头买齐遂宁乡。……这个本子所记是川北的歌词,而我以前所见的是川南,吉道人所记的是川西,川东,大约也不会大异的。遗憾的是,该书所记哭嫁词虽有" 只怨媒人莫良心"等语,却没有列出" 骂媒专目,大约是怕媒人太难堪了吧!其实,骂媒是哭嫁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也是最具反抗色彩的哭嫁歌词。旧社会,妇女无婚姻自由可言,由于" 三从四德" 的束缚,平时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几乎不能置一词,全由媒人和父母摆布;因此,这登花轿之前的" 骂媒" ,便是难得的发泄机会。这早已反映在戏曲和民间说唱等艺术之中。以前,川剧《柳荫记》有《英台骂媒》一折,英台骂媒人,言词激烈,声色俱厉,充分表现了祝英台刚烈的性格和反封建精神。她骂道:" 提媒婆,更恨她,胡言乱语嘴喳喳……唯愿你,房屋遭火化,田园水推沙。" 但这场戏现在却被删掉了,五六十年代还有的,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的川剧《柳荫记》也有这一折,是陈书舫演的祝英台,得了一等奖。现在城里人大约以为媒婆不必骂了,但偏远地区,媒婆似乎还在肆虐。不过,据说,媒人从来不怕你骂,反倒怕你不骂;你不骂,他的" 霉(媒)气" 反而脱不了。这也是风俗民情中的一种幽默吧!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男女婚姻已经自主,女子地位大大提高,客家女子哭嫁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蕴含着健康文化内涵的哭嫁婚俗还在广大的客家地区沿袭,但哭词中已渗入更多的进步内容,大多变为对亲人的感激和鼓励,以及对亲人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哭嫁的旧习俗,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

关于侗族大歌的论文文献

生物多样性科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贵州是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据统计,贵州省境内植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四位,动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三位,贵州还是野生食用菌生长的天然温室,此外还拥有十分丰富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和生长环境。显然,贵州典型喀斯特岩溶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贵州省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着力量分散及创新不够等问题,已难于适应今后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使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真正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对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已势在必行。本文概要介绍了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贵州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本情况、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有待拓展的学科领域以及贵州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对贵州省科技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初步设想。

论侗族大歌生态 内容提要:侗族大歌的产生、发展决定于特定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侗族大歌的深刻影响,同时探讨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跨文化意义。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就其旋律和演唱艺术而言,可以算是侗族歌谣艺术中最高级的品种之一,特别是歌的多声部曲调,堪称为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laox 或gal mags),“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大歌珍贵的价值表现在文学与音乐两个方面。 从文学方面看,传统的侗族大歌歌词多是一些长篇的抒情歌(情歌)或叙事歌,内容丰富,揭示了古代侗族社会生活的面貌,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内人民的思想感情,弘扬了赞善贬恶的道德品质,表达了追求幸福自由的理想,同时也保留了侗族古代诗歌体文学的特征以及精炼、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从音乐方面看,为了体现歌词的丰富内容,在音乐上形成了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集体性的歌唱中产生了应用多声部来表现内容的手法。可见,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音乐水平最高的一种,这种民间复调音乐以其独特的风味,斑谰的色彩、浪漫的气韵蜚声海内外,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崇高的盛名。1986年10月,贵州省黔东南州民间侗族大歌合唱团走出国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艺术节,侗族大歌轰动了艺术之都,观众学者为之倾倒。艺术节执行主席马格尔维特在观看完演出后激动说:“在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种古老纯正,如此闪光的艺术,在世界极为少见,它不仅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就是全世界人民也都会喜欢的”。①侗族大歌的深远影响打破了一些外国音乐专家认为我国民间没有复声音乐的断言,它令世界艺术大师们惊讶、折服。为什么能在一个仅百余万人的东方少数民族产生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必须对侗族大歌进行文艺生态学的研究。 一、大歌起源于本土 关于侗族大歌的起源,众说纷云,有的持“外来说”,有的持“劳动说”、“摹仿说”、也有持“改造说”,等等。“外来说”认为侗族是个落后的民族,文化的落后注定它不可能创造象“侗族大歌”这样丰富多彩的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多声部一定是受外国传教士带进来的宗教音乐的影响而形成的。“改造说”则认为“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是外来音乐干部对侗族民歌加工改造的结果。这种“外来说”和“改造说”都经不住历史检验。外国传教士将西方音乐传入侗族地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情,何况要使某种西方音乐深深扎根在侗族这个没有汉字乐谱记录和传播的民族,使其达到民族化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可见侗族大歌与外国传教士及宗教音乐没有任何关系。侗族大歌被载入史册早在宋代史书中就有记载,《老学庵笔记》卷四说:“辰、沅、靖等蛮,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导之。”时间要比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时间要早几百年。至于“改造说”中讲的汉族音乐干部加工改造而形成的说法就更无道理,因为直到1949年解放后,才陆续有汉族干部进入侗乡,比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还要晚一百多年的时间。所以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认为,侗族大歌起源于本土,是侗族人民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劳动和艺术实践创造出来的。 法国艺术史学家丹纳说过:“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由心境,四周的自然环境和习俗所造成的一般条件所决定的”。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一书中写道:“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决定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由于侗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清美秀丽的却又近乎于封闭的生态空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外界的一些文艺娱乐活动很难进入侗族地区,侗族人民便在这种耕作之余自然而然的去摹仿山林中的鸟鸣蝉虫,进行自己特有的文艺娱乐活动,正是这种无忧无虑的单纯朴质的生活,再加上长时间的摸索,侗族人民很自然的就会用生命的灵气和智慧结合自身所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去领悟,以自然无为为美,讲究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和谐,从而创造了优美的合声音乐——侗族大歌。 二、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 文艺生态学认为,每种艺术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任何人类群体,首先必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以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劳动的对象和交往空间,进而创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侗族大歌就是侗族歌手们紧密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才具备了直觉和声美感,并且造成了多声模仿心理,而且在模仿的同时产生了感性活动,这正是演唱者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感情反映,经过长时期的加工、选择、概括、集中而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和的和声对位,产生了生动的音乐形象,实质上就是歌手们感情形象,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一方风水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艺术。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②“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摆荡性情,形诸舞泳”。③这些论述说明了外界事物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而思想感情的变化却是创造音乐舞踏之内在动力。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口头创作都是该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的。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寨前碧水长流,潺潺有声;河边榕树挺立,铺天盖地,处处鸟语花香,林涛声声。侗族这勤劳朴实的民族由于长期在这种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优美的田园生活环境和单纯的男耕女织的农业劳动生活,容易使歌手们对周围环境那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百鸟叠鸣,流水潺潺,林涛声声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音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广阔的联想,并且这种自然的和声必然会形成他们本能的无意识的模拟对象。现代音乐理论家该邱斯曾这样说过:“最古最原始的曲调,说不定只是同一反复出现,其产生由于人类对于简单的鸟鸣或别的天籁的自然自觉的反映”。④该邱斯的猜想和推证正好印证了侗族大歌的产生,说明了音乐对于自然的音响的反映。 就流传范围来讲,侗族大歌的流传地区并不算普遍,她集中流传于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以及广西三江紧靠从江的一些村寨,它作为侗族早期的艺术,是对周围客观事物引力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歌手们通过对自然声象的摹仿,而产生了情感活动和审美意象,从而创造出这种固定的别具一格的民间复调形式,是侗族人民对美的寻求的必然结果。侗族大歌中的曲名,也常以自然界中有响声的自然物或动物来命名。著名的“金蝉歌”(侗语称为嘎哈海),基本旋律和衬音都是直接模仿蝉鸣和各种自然声响而创造出来的。例《知了歌》: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公安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激情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关于侗族媳妇论文范文资料

苗族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

侗族婚俗特色:寨与坐妹中国广西的侗族同胞,在择偶时有走寨与坐妹的婚俗。当吃完晚饭后,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便会拿着风雨灯,弹着侗族琵琶,吹着侗族笛子,一路唱着侗族情歌,到别的寨子去。到了那个寨子,凡是有女青年的家庭就会亮起灯来,或者女青年从木楼里伸出头来看看。这时,这群男青年就以各种借口到某家去坐一会儿。如果女的看中了这群男青年中某一个的话。她也找出各种借口把这个男青年留下,比如说借他的灯笼用一下。这时其他在场的人,包括女方父母,都得统统回避,这就是走寨。接下来就是坐妹。在其他人走后,女的慢慢地向男方靠拢,最后一起坐在火塘边,一面低声地对唱情歌,一面闲谈,借以达到双方初步的了解。直到三更过后两人才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然后女的把灯笼送还男方。以后双方便设法了解,直到都认为情投意合了才到订婚阶段。十二碗离娘粑“粑粑传情”是中国侗族男女青年的独特婚俗方式。侗族姑娘和小伙子互相中意后,姑娘会背着父亲到土地婆(姑娘的嫂子或婶娘)家里去做粑粑。幽会时,姑娘唱完优美的情歌后,将12对雪白的粑粑送给男友,以表达她一年12个月对男友的相思之情。男友吃了姑娘的粑粑后,到下一次幽会时就要回送给姑娘12包糖作为酬谢。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寨上的姑娘和年轻妇女要连夜赶做12对碗口大的“离娘粑”,以表示新娘新郎年年12个月生活美满,并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离娘粑被接亲人带到婆家,切成细片和油茶拌在一起,在婚礼的酒宴上吃,让每个人都分享幸福和快乐。定情讨葱蒜在贵州镇远地区居住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他们通常是以讨葱蒜的形式定情的。每逢农历三月三的传统盛会,穿戴漂亮的姑娘们,便会手提装有葱蒜的竹篮来到小溪旁,她们以冲洗葱蒜为由,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在姑娘们洗葱蒜时,周围会有许多小伙子趁机寻找称心的姑娘。如果一旦看中了意中人,小伙子就会不失时机地上前,当着众人勇敢地对姑娘说:请把葱蒜送给我吧!如果姑娘觉得满意,姑娘便愉快地把葱蒜篮子交给他,反之,她绝不相送。接下来这对通过讨葱蒜建立了联系的男女青年,还要在单独约会和对歌中作进一步的了解,并约定送还篮子的时间,这才是恋爱成败的关键时刻。送还篮子通常是在农历四月初或农历六月六,到时姑娘若收下放有礼物的篮子,说明大事已定,否则就算完了。踩脚后跟定情居住在中国贵州东南天柱石洞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流行着一种“踩脚后跟”表达爱情的传统习俗。不管是小伙子还是姑娘,只要是一方看中了对方,就要在赶场的时候,想方设法与心上的人靠近,并悄悄地跟在他(她)的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后,回过头来,如果看到踩自己脚后跟的人是自己喜欢、中意的人,便会跟着专来踩脚后跟的有情人走出场坝。去讲日子(即约会)。如果被踩脚后跟的姑娘对来踩脚后跟的人不感兴趣,便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不予理睬。一般踩别人脚后跟的人,踩了之后便回身就走,走到场口时才回过头来,看那被踩的人是不是跟着来了,要是跟着来了,自然是有了情意,便高高兴兴地去讲日子;如果被踩的人没有跟着来,就说明对方另有心上人,不可勉强,于是便重新返回场坝去,另外寻找可踩的对象。黎平岩侗的婚俗,青年男女在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晚上去行歌坐月,两个如果相互喜欢的话,就私下定好,然后就请媒婆去女方说媒,如果双方家长没有意见,那么就送点喜糖。到要结婚的时候,女方就要求对方送一只鸭子给娘家就可以了,女方晚上自己就到男方家里来。这样就完成了结婚。黎平有的地方侗族的婚俗,还先试婚,如果有了小孩后,一年后,就到男方家里来,一起白头到老。食品传情广西的侗族同胞中,在择偶时有走寨与坐妹的婚俗。吃完晚饭后,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便会拿着风雨灯,弹着侗族琵琶,吹着侗族笛子,一路唱着侗族情歌,到别的寨子去。到了那个寨子,凡是有女青年的家庭就会亮起灯来,或者女青年从木楼里伸出头来看看。这时,这群男青年就以各种借口到女家去坐一会儿。如果女青年看中了这群男青年中的某一个的话,她也找出各种借口把这个男青年留下,比如说借他的灯笼用一下。这时其他在场的人,包括女方父母,都得统统回避,这就是走寨。接下来就是坐妹。在其他人走后,女青年慢慢地向男青年靠拢,最后一起坐在火塘边,一面低声地对唱情歌,一面闲谈,借以达到双方初步的了解。直到三更过后两人才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然后女青年把灯笼送还男青年。以后双方便设法相互了解,直到都认为情投意合了才到订婚阶段。侗族青年男女的相恋、成婚,往往是以粑粑(北方人叫“糕”)这种食品传情的。侗族姑娘和小伙子互相中意后,姑娘会背着父亲到土地婆(嫂子或婶婶)家里去做粑粑。幽会时,姑娘唱完优美的情歌后,将12对雪白的粑粑送给男友,以表达她一年12个月对男友的相思之情。男友吃了姑娘的粑粑后,到下一次幽会时就要回送姑娘12包糖作为酬谢。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寨上的姑娘和年轻妇女要连夜赶做12对碗口大的“离娘粑”,以表示新娘新郎年年12个月生活美满,并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离娘粑被接亲人带到婆家,切成细片和油茶拌在一起,在婚礼的酒宴上吃,让每个人都分享幸福和快乐。在贵州镇远居住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是以讨葱蒜的形式定情的。每逢农历三月三的传统盛会,穿戴漂亮的姑娘们,便会手提装有葱蒜的竹篮,来到小溪旁,以冲洗葱蒜为由,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在姑娘们洗葱蒜时,周围会有许多小伙子趁机寻找称心的姑娘。一旦看中了意中人,小伙子就会不失时机地走上前去,当着众人勇敢地对姑娘说:“请把葱蒜送给我吧!”如果觉得满意,姑娘便愉快地把葱蒜篮子交给他,反之,她决不相送。接下来这对通过讨葱蒜建立了联系的男女青年,还要在单独约会和对歌中作进一步的了解,并约定送还篮子的时间,这才是恋爱成败的关键时刻。送还篮子通常是在农历四月初或六月六,到时姑娘若收下放有礼物的篮子,说明大事已定,否则就是姑娘不满意。与侗歌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的毗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侗族喜欢聚族而居,大的村寨五六百户,小的村寨也有三五十户。侗家山寨依山傍水,寨前寨后绿树成荫,山间小溪潺潺流水,曲径幽林鸟语虫鸣。优美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侗族人甜美的歌喉,激发了他们创造美妙动听的侗歌,同时,也为青年男女谈恋爱提供了宽松和谐的自然环境。在侗家,青年男女选择情侣时,除了相貌、性格、情趣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共性是对方要有歌才,其歌才出众要比其是否漂亮、是否有钱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侗家,人人都会唱歌,处处有歌,事事都与歌紧密联系着,尤其是男女谈恋爱,更是以歌代言,互诉仰慕之心。侗族的婚俗活动有传统歌会、行歌坐夜(南部地区)或玩山凉月(北部地区)、出嫁、结婚几个大的阶段。这些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歌,在传统歌会中的初相识唱的是“问姓氏歌”和“借贷歌”等;行歌坐夜或玩山凉月谈恋爱时,唱的是侗族情歌;出嫁时唱的是伴嫁、哭嫁歌;结婚时唱的是酒歌。(一)、传统歌会中初相识爱情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把爱情作为人生的一种最美好的情感来歌颂、来体验。他们的恋爱不是“谈”成的,而是“唱”成的。他们是在传统歌会的对歌活动中相识,并产生好感,从而选择自己的意中人。侗族群众的传统歌会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挑选对象的主要形式。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中旬、八月十五等,都是侗族群众规定的传统歌会日期。每逢这一天,侗族的青年男女们都会精心收拾打扮一番,穿上盛装去参加歌会。按侗家习惯,歌会主要的形式是对歌,一般是两人一组,由歌喉圆润、声音清脆的人主唱.另一人伴唱。先唱“问姓氏歌”互相了解姓氏。如果没有姻亲血缘关系,方可唱“借带歌”,也就是小伙子向姑娘借“把凭”。如:(男)姣在一坡郎一坡,姣在山顶郎山脚。心想跟妹讨根带,可惜家贫钱不乖。(女)身上无衣难挡寒,郎要把凭理应当。有钱买得天王伞,无钱难上又加难。这是侗家小伙子向姑娘求爱的一种方式。这时,姑娘可以通过山歌提出许多问题,让小伙子回答,以了解小伙子的才学、智慧和真实感情。如若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就将随身携带的手帕、手钏、带子一类的东西交给小伙子作为信物,这类信物叫做“把凭”。姑娘将“把凭”交给小伙子后,算是结为“朋友”,男女双方可以公开约定下次见面的日期和地点了。相反,若姑娘无意,便用委婉的山歌谢绝,并鼓励小伙子积极生产,努力工作。从侗族的传统对歌活动中可以看出,侗族的对歌活动实际上是以婚恋为中心目的展开的。通过这些对歌活动来增强男女之间交流的机会,从而使更多的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恋爱对象。(二)、自然浪漫的恋爱方式与情歌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较为多样,恋爱环境宽松自然。如:南部方言区有“行歌坐夜”;北部方言区有“玩山凉月”等。他们的恋爱活动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一般是三五成群相约而行。他们恋爱时所唱的情歌种类较多,有琵琶歌、牛腿琴歌、笛子歌、木叶情歌等。琵琶歌在侗语中称“嘎比巴”(al bic bac )。其曲调优美,抒情性强,从而备受侗族青年喜爱;牛腿琴歌,侗语称“嘎果吉”(al oh is),这种情歌速度徐缓,委婉缠绵,是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时喜爱唱的情歌;笛子歌,侗语称“嘎笛”(gu di)。这种情歌旋律优美,技巧性强,多为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时演唱;木叶情歌,侗语称“嘎罢每”( al dav meix) ,因用木叶伴奏而得名,其演奏简易,是恋爱中的青年上山耕种和幽会的最佳选择。美妙的情歌在侗乡终年飞扬,千里侗寨无不沉浸于歌的海洋之中。1、行歌坐夜“行歌坐夜”是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活动是夜晚在室内进行的。每当夜幕降临,寨子里的男青年就三五结伴,一边弹琴,一边唱邀约歌,到自己喜欢的姑娘的木楼下邀约她上月堂对歌。夏天,他们就在干栏式房屋结构的走廊间“行歌”,冬天则在堂屋火塘边“坐夜”,后生们手抱琵琶、牛腿琴,弹唱琵琶歌,姑娘们则一边纺纱刺绣,一边与后生们对唱情歌。他们所唱的情歌都是即兴而编,脱口而出的,歌里充满着谦虚、礼貌和真诚。如:(女)小河的鱼难下江,田中的草难比秧,我妹难与哥相比,愚人难配聪明郎。(男)人在少年爱娱乐,莫比少来莫比多,金的钥匙金的锁,钥匙配锁恰恰合。随着感情的交流,他们一步一步更深入地唱下去,在他们的歌里,绝对没有自夸自赞的狂妄语言,而是自己谦虚而尊重对方,用美好的语言赞美对方。他们就是在这种“行歌坐夜”的活动中加深了解,不断增进感情,直到双方都认为情投意合了,就可以订婚了。2、玩山凉月“玩山凉月”是北部方言区的男女青年在赶坳时结交朋友以后的恋爱活动,这个活动是侗族婚俗活动中时间最长和最重要的阶段。“玩山”通常是在野外进行,白天,男女青年相约到山野间谈惰说爱,对唱情歌。如果是初次相会,便唱“相会歌”。如;(男)初初来,牛会草场马会街,蜜蜂得会百花树,燕子得会高楼台。(女)初初会,好比鲤鱼会长江,鲤鱼得会长江水,鱼儿恩爱意情长。如果是初恋,就唱“深情歌”、“成双歌”。如;(成双歌)一心一意一皮黄蔑吊千斤,永不悔改郎是跟娇说句真,我俩分散要等海干龙现爪,铁树开花鱼死同串鸟同林。如果是失恋时,则唱“伤心歌”。如:(伤心歌)金壶酌酒两手端,敬我同良两眼睁睁想着恩爱今日完(同良:即恋人),抛别情人细想肝肠断,藕断丝连往日恩爱不知想到哪日完?玩山歌曲优美抒情,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颤音,使歌声独具风韵。“凉月”则是在晚上进行,每当到了晚上,男青年就相约到女方寨边或仓脚相会,谈情对歌。他们以歌述志,以歌传情。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多次“玩山凉月”活动,双方得到了进一步了解,感情进一步加深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双方才互订终身。侗族婚俗形式两头黑迎亲迎娶新娘,不备花轿,只派引路郎和押礼公挑着礼物前往。入暮到大约半夜时 分,才将新娘接到男家,迎亲礼物也较简单,一般是三四十斤肉,二三十斤酒和一些菜肴。定亲茶龙胜县侗族婚俗。侗族青年情投意合、互赠信物,确定恋爱关系,送过订亲茶,才正式向社会公开。男方准备糯米粑、米花和酒菜,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酒席上,由男方亲人向女方父母介绍男青年的性格、人品等情况,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此后,男女双方都要恪守诺言,不能随意悔婚。引路郎侗家特有婚俗。就是替新郎接引新娘的男子。由家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被本寨乡亲公认为最幸运的人担任。婚期前一天,引路郎带上礼品前往女家。睡到鸡叫头遍,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起来打粉肠油茶,姑娘们吃饱喝足,才放新娘出门。引路郎要机智灵敏,能说会道,不怕诘难。姑娘们越闹得欢,越证明新娘最合群,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喝粉肠油茶,寓意新娘出家,姐妹们牵肠挂肚,心连着心。换灯带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侗族婚俗特点“买美打油茶”:“买美”是侗语汉译音,即新娘之意。侗族婚礼举行当天,新娘要打一次油茶,故得名。晚上,新郎寨上的后生们聚到新郎家就闹吃新娘油茶。新郎家非但不阻止,反而认为是吉祥如意。后生们使出浑身解数,“闹”得新娘非出来打油茶不可,否则就不罢休。新娘在打油茶和敬油茶时,如果把一碗盛有用细线串起糍粑、猪肠的滚烫油茶敬给哪位后生,他就是最“幸运”者,当他左思右想怎样喝完这碗油茶时,新娘却偏偏先到他的面前来收碗,且一个劲儿地催快喝,此时,一屋人的视线全集中到他身上,羞得后生像大姑难似的。新娘油茶浪漫而风趣,给婚礼增添了喜庆欢乐。抢鸭子:侗族姑娘朴实又勤快,善良又不乏智慧。在龙胜侗族地区,姑娘出嫁前,男方都要提鸭子到女方家征求结婚的意愿,并且要去三次以上。如果不吃拿去的鸭子表示还不愿结婚,吃了后才表示可以定下良辰吉日结婚办酒席。第一次拿鸭子去女方家,即使女方家父母对男方非常中意,也会是委婉拒绝的,表示不舍得将爱女嫁出去,第二次男方提鸭子去时,姑娘会巧妙地把鸭子收藏起来,全力保住鸭子不被宰杀,表示留恋父母不舍出嫁,待男方出门时悄悄把鸭子塞给男方带回去,仿佛在告诉男方,好事要多磨。只有到了第三次以后,姑娘和父母意见统一后,姑娘才半推半就并显得无奈地让鸭子被宰杀,这个时候,男方心里会美滋滋的,恨不得赶紧奔回去把喜讯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如果第一次女方家把鸭子宰杀吃了,会被人认为不值钱,会被人家看不起。跨扁担穿草鞋:新娘进入夫家火塘屋,是侗族婚俗中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在这之前,必须通过两道“关”:第一“关”是跨扁担,即新娘在良辰吉日进入夫家火塘屋时,夫家把一根系着红绸的挑水扁担,横放在火塘屋的进门的楼板上,让新娘跨过。新娘跨过后,就预示新娘“已属于夫家的一员,扁担永远不离肩,一年忙里又忙外,挑水干活不偷闲。”第二“关”为穿草鞋。事前夫家备好一双新草鞋,置于火塘屋门外。新娘进屋时,必须自觉又愉快穿上新草鞋,在跨过门槛,进入火塘屋。设置这一道“关”是让新娘知道:新娘入夫家,劳动是本行,脚下穿草鞋,肩上横扁担,艰苦创业绩,节俭把家当。“挑金水”:新娘进入夫家的第二天,便由一男童和两位伴娘陪从新娘。此时新娘穿着民族盛装,戴上银饰。当铁炮三响,新娘挑着水桶出门了。男童吹起欢乐的芦笙曲在前头引路,两位伴娘各在新娘的前后朝着寨边水井走去。寨上人听铁炮一响,正当吃饭的赶忙丢下碗筷,干农活的立即丢下工具,蜂涌到各个巷道路口,饱览新娘美丽的容颜及风姿。这时的新娘,是她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寨上的人们借机观赏新娘的服饰、面容、风度等等。此时此刻,寨上女人交头接耳观赏新娘的刺绣,评析其技艺是否精湛,布局是否得体和大方‘从中可窥见其技艺的精美与粗劣,勤快或懒惰。男人则观赏新娘走路的步履及其风度,洞察出新娘内心的涵养及其对待劳动的态度。

你说的没错,是从走寨对歌开始的。 对歌--恋爱的开始 侗族男女青年往往通过“对歌”去选择称心如意的配偶在侗乡,对歌的机会是很多的。除了一年一度的传统歌节(大戊歌会)外,春年、端午节、中秋节的夜晚,都是男女青年聚会的好时辰。到时,成群结队的男青年登上姑娘家的木楼,找姑娘对歌。对歌时,先是各人表示谦让的独唱,然后是接连不断的“盘歌”。盘问的内容极为丰富,从天文地理、历史事件、名人典故风土人情,到花鸟虫鱼、农业知识,无所不包。聪慧的姑娘往往通过对歌,了解男方的性格、爱好、才智、情操和理想。她们最注重的是对方的品格和思想,至于对方的门第、财产等,她们并不过多地考虑。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姑娘会选定一位意中人。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的方法。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总之,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对于缺乏写作经验的自考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虚心向指导教师求教。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封面、任务书、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小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考核表等。有关要求如下:1、 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一般字数控制在400字左右,采用小四号宋体,要有3-8个关键字。2、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阐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3、 正文正文要求字数在8000以上,一般分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又可分若干小节。正文中的图和表按章编排,图和表均应有名,如:图3-1阅卷系统图,表5-1系统配置表。图名位于图的下方,表名位于表格上方。4、 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什么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5、 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感谢。6、 参考文献正文后面一般包括若干篇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或期刊名,书号(杂志号),出版日期或刊出日期。列出的参考文献应英文书目在前、中文书目在后(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顺序排序,中文名以拼音顺序排序,同一作者,按出版时间排序)。7、 附录附录可有若干个,一般包括源程序,参考的有关数据等。8、 其它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为五号宋体,各章节标题均采用黑体字,页边距为左3cm,右,上下各,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 索引序列
  • 侗族毕业论文
  • 侗族油茶毕业论文
  • 侗族哭嫁论文研究
  • 关于侗族大歌的论文文献
  • 关于侗族媳妇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