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同学,要写多少字的么
适应性职业教育的这种适应性表现在:职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制度的适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它包括办学方向、办学层次、教学内容、职业培训机构及对职业教育管理等都要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对象的适应。受教育者不应只是具有过于狭隘的职业性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掌握,因为瞬息万变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所以,未来职教的主要目的必须使青年有很强的适应性。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应。为适应市场需要,职业教育要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的办学模式转向以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及学校等多元化的混合模式。针对上述说法,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适应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这种适应性仍然是职业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的准备教育(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范畴的适应性。中介性职业教育中介性就是指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教育和职业之间的特殊位置。就是说,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是"普通性"或者是"特殊对象性"的,而是直接对应于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的,是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社会发展需要的个性素质的提高,是使人的个性更适应社会直接需要的发展、提高和更新的中介加工,是其间最基本的桥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中介职责,但社会人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职业化。个体性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只能是现实中的"个体存在",从事职业教育的主体、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形式、水平等。也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人,才能客观地分析职业教育的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无论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还是现实的职业教育,如果离开它的基本的逻辑起点,即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不科学的。历史性职业教育是历史性与超越性的矛盾统一体。历史性是职业教育的内在环节,职业教育总要受到一定历史前提的牵引与制约,职业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和发展。职业教育从来就是受到限制的职业教育,承认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有限性"与"非至上性",但这决非说职业教育因此失去了超越性,恰恰相反,正是职业教育历史性及其导致的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为人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真正的自由和可能,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历史性为它的无限开放性提供了真实的可能,职业教育就是不断在有限性中超越有限性并不断敞开自我超越的空间的过程中发展的。这种有限性与无限性、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历史性与超越性的否定性统一,正好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辩证法。它表明:首先,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意味着职业教育不是绝对自由意志的产物,不能脱离于现实社会。如果否认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就等于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上帝"、"救世主"的地位,结果只能是职业教育的遮蔽和抽象。其次,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历史性,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程度。再次,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有限性并不意味人的宿命与无为,相反,承认职业教育的这一现实规定性正是人不断超越、创造新职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超越性"同样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之一,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要决定我们将会成为什么,就是着眼于明天"。最后,正是职业教育的这种历史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否定性统一,才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现实性指向现在,理想性则指向将来。现实性与理想性互为依存,互为目的,互为环节,互为递进。现实以理想为动力和发展目标,若无理想,职业教育将是一潭死水;而理想须以现实为基础和前提,理想的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人立足现实的创造性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现实性"品格。实用性职业教育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理性又可分为实用理性和诗意理性两种。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注重教育方法、技术和经验,注重职业教育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关注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立足和回归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诗意理性则强调以"以人为本"、"终极关怀"等。具体来讲,就是注重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充分张扬,人的主体人格是否得到自由发展等,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理念。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不是仅仅为了生存、牟利而不择手段,人类的实用理性是千百年来人类生存博弈的结果,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是职业教育发展博弈的历史选择;职业教育的诗意理性也不是纯粹的"海市蜃楼",它是一种超功利的理想价值追求,而且对实用理性有着引领和制约作用。总之,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与诗意理性相异互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浅谈职业教育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论文
[摘要] 职业教育目前形势令人喜忧参半,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由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就业指导 生存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试图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需要我们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以使国家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知识经济的崛起既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使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面对当今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知识经济理论,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长期以来社会上甚至教育界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与意识,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低于普通教育的不利地位。
通观我国职教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就业问题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因而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努力构建就业指导的良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是近年来在就业市场化的前提下校企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职教人力资源,实现互利、发展的一种具有双赢的战略性措施。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途径,提升实用性人才培养规格,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多元办学之路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职业教育如何提升就业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生存并且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如下。
一、面向市场,实现就业观念更新
全新的就业观念,其核心不仅为了就业,而是促使学校和企业对职业学校这一层面上人力资源更好地关注和开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不能仅仅被看作是学校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应该成为联系学校和企业这两个社会子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以人为本的互利成为校企合作最大的互利。在就业指导机制中,“实习——就业”模式就是最为有效的产学结合形式之一。职校的学生通过在企业的上岗实习,进而同步实现就业,避免了教育与生产中间环节的资源浪费。所以对职业人力资源的关注和开发,必须成为校企共同关注的对象,也是学校就业指导的根本立足点。
其次,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培育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学生“实习——就业”这一就业指导一体化模式实践过程,虽然是校企双方互利的体现和共同愿望,但双方行为是由市场机制调节的,校企双方能否成为良好、稳定的合作伙伴,不单单取决于愿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相互的实力和条件。一方面学校只有提高教育的质量,提高办学水准,用过硬的毕业生素质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较好的工作环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科学的用人机制,才能取信于学校,才有可能接受大批学生实习和工作。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就业指导不仅是少数人的工作,而是全体师生员工应该人人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与毕业生有关,它应该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因为,尽管就业指导的成功在于校企的有效合作,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面向市场苦练内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在就业指导机制构建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做到规范、诚信
就业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不能简单地做一个职业介绍工作,应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上下工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指导中,应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要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形成新型的以人为本的就为观念。
严格规范毕业生“优生优荐,差生缓推荐”的原则,在毕业生推荐过程中,学校班主任和政教处结毕业生认真综合考评,以考核优秀的毕业生和学生干部优先推荐,尽可能优先安排到适合他们特点的`工作单位。
同时,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择业,因为鼓励学生自主择业与创业,宽容他们所经历的挫折,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就业工作量大,它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社会各部门,联系着千家万户,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都有责任参与和支持。而学校应充当组织者,发动学生家庭与相应社会关系,动员企业等方面的力量,促使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职教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只有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努力,学校才能充分发挥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三、在就业指导目标上,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就业环境
就业指导的目标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多少个就业岗位,而应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所在地的经济格局、人才需要的预测,了解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对人才层次、专业、规格的要求,征求他们对毕业生的需求意向;另一方面要广泛向社会宣传职校培养人才的专业、规格技能优势,办学条件,以及教育业绩,逐步建立起市场有监测、走势有分析、单位有联系、状态有跟踪的网络体系,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积极参与外部就业环境,通过公平竞争和“双向选择”走上就业岗位。加强对毕业生定向实习的跟踪管理,同样是实现学校就业指导主体的关键。该项工作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综合定向实习,强化对毕业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念教育。
(2)通过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工厂生产、分工、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现代化企业岗位群对工人的要求;
(3)在实习管理中,即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逐步进行“宽专业实习”,为实习生毕业后创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4)协助用人单位从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馈与评估,以便量才录用;
(5)通过校外实习,反馈学校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完善学校工作,进而提高毕业生的毕业水准,增强毕业生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及人才结构都将有新的变化,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研究市场需求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职业教育在新的机遇中赢得新的发展。
摘要 :地方文化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 :地方美术;主题;实践活动
地方美术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体现特定区域内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的,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美术传统文化,如打上了地方“烙印”的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小学的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的美术教育资源等。
一、小学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学习地方美术资源为内容的探究性活动。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以学校所对应的地方美术文化为背景,整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符合美术课程相应要求的资源(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指导学生开展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主题项目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以地方特色美术渗入美术教育,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认识,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学会学习,完善人格,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当代建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活动组织者、学习指导者、解决问题帮助者和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二、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美术学习中的个案研究,就是以当地和学校的美术学习资源利用为出发点的个别的学习资源的研究。个案在“生本”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东海实验小学提出的以“版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无锡惠山的以“泥塑”为主题的探究课程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课程的创新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作了很好的探索与总结,对我们的教学启发很大。第一,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开展的个案研究的形式很多,如,指导了“剪纸”“墨韵飘香”“刀尖上的版画”等学生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并参加连云港市教研室的学生研究成果展评。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本着学习和改进的目的,基于校情,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究与尝试了适合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定做法,并已获得较优异的成绩。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在教授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据家乡、学校的条件、特点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初步形成学校性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的运行机制,把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地方美术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第三,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学校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教学体系。开展既凸显区域性、民族性等地方特色,又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结构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三、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优势。第一,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课例研究分析、课堂教学观察、专题研究课、主题案例分析等研究为主,通过教研活动、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沙龙谈话等引领教师将专家课堂、同行课堂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整理反思,围绕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和提炼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操作体系。寻找美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总结归纳有研究增长值的地方美术文化主题,组织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最终形成完备的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模式,和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第二,美术的个案研究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依据。我们根据学习内容和收集的美术资源,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进一步论证课题研究点,寻求研究价值的增长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第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调研和咨询等,制定“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与评价的有效方案,不断进行总结论证,理论上认为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后,再投入实验验证。团队商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该课题由校美术教研组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筹划与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导处、教科室、美术教研组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由全体美术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讨论筹划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并由笔者具体负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督促工作。全组上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第四,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夯实理论基础。为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广泛的文献检索活动,如,搜集国内有关信息进行理论学习,观看光碟,外出观摩学习以汲取优秀做法,等等。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搜集、查阅《灌河史话》《灌南县志》等书籍,了解当地的乡土风貌,寻找、思考适合美术综合实践研究的有利资源,并及时做好笔录。几十篇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经过汇总以后,形成了长达100多页的文献资料集。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并将相应的课题研究学习内容打印出来,供教师随时阅读。在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和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开展了交流会。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所读的教育专著、杂志、文章等交流读书体会和收获,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做好了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积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扎实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对教育科研和教法探索的重要性的认识,初步构建“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模式、基本框架及有效的操作流程。严格按课题计划实施,根据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调查、参观、绘画、制作、策划、设计、劳动、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五,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美术、社会、文化的体验,让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在本土化中凸显个性,寻求可作为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主题的乡土资源。关注学生美术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敏锐的感受力、较高的欣赏力,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设计、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意愿和思想,使美术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林.开发广场艺术展资源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解析.新教育,2014(11).
[2]韩英.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本文将用分析法,从课堂的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达成和对教学的思考四个方面,对郑桂华老师《陋室铭》课例进行研讨,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郑桂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分析法:郑桂华;语文教学;教学案例;分析
xxx老师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博士,本人有幸现场聆听到郑老师执教的《陋室铭》,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收获、语文的收获。感触之余,写了下面这篇小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关于本节课的导入;关于课堂教学过程;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关于对教学的思考。我坚信,研习郑老师这节课,将改变我们上课的方式,理解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实惠。
一、 关于本节课的导入
王荣生教授曾这样评价郑桂华老师:郑桂华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让人感受课堂的美好。①我深有同感,郑老师在唠家常的同时是在“收买人心”,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下她独特的导入:
(课间,教师走进教室,还未上课,学生三三两两的在交谈)
师:(问坐在前排的同学)你们班有多少同学呀?
生:62.师:你们班的语文科代表是谁呀?
生:(科代表举手示意)老师,是我。
师:你叫什么名字呀?
(此时教室已经安静下来,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生:我叫李月菡。
师:好名字。可是你知道父母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生:不知道。
师:我猜想啊。“李”是你家的姓,“月”是月亮,“菡”就是菡萏,也就是荷花的意思,你父母取名是寓意你像月亮一样洁白,像荷花一样美丽。老师说得不错吧。
生:好像有这么一层含义。那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呢?
师:我姓郑,叫桂华。你们能说说名字的含义吗?
生:我猜想是这样的:“郑”是应该是姓,“桂”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我猜老师是桂林人,老师像桂林山水一样的漂亮。“华”是中华的“华”,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师:大家看看我,就知道我并不漂亮,我也不是桂林人,我是陕西人。
生:我想“桂”是桂花的“桂”,寓意是桂花一样的清香,“华”是春华秋实的“华”,意思是你的父母希望你做一个踏实的人。
师:这位同学好有学问啊,用了成语春华秋实,那你为什么不用华而不实呢?
生:华而不实是贬义词。
师:华而不实是贬义词就不能用啊,好聪明。(同学们都笑了)。“郑”郑和的郑,是我家的姓,但是和郑和没关系啊,虽然我很想有点关系,但不是一个地方的。“桂华”其实就是“桂花”。一是古代花者,华也,“华”跟“花”是想通的。二来是我是在秋天生的,桂花也在秋天开放。“华”也许和刚才同学说的“春华秋实”有关,因为父母希望我们做个一个春华秋实的的踏实的人,不做华而不实的人。可见,父母给我们取名字是有讲究的。其他同学还愿意分享自己名字的学问吗?(依次有几位同学起来分享自己名字的寓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上课铃想了起来)
看似闲庭漫步的唠家常,其实是实实在在的“春华秋实”,这节课的导入不是给人以震撼的视频画面,不是语句优美的散文诗,也不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而预设的教学情境,就是简简单单的交谈,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这种交流,消除了老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畏惧感,为课堂上的交流扫清心理障碍。为此,郑老师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学生的回应,整节课几乎全部学生都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许,这就是郑桂华老师借班上课的底气:不惧怕学生语文基础不好、学习不主动、上课发言少。但是,面对一群愿说、能说、会说的学生时,郑老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接下来我们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达成加以分析。
二、 关于课堂教学过程
上面的“开场白”虽然没有进入教学情境,但是学生的思维都已经聚焦在老师身上,接下来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的过程。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王荣生教授说“流程”是课堂教学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即课堂教学的连贯过程。②郑老师这节课符合“流程”的教学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导向这节课的终点”,也就是“学生随着老师走”。教学伊始,教师的发问埋下了一个“炸弹”,“同学们,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文吗?”“知道。”“预习过吗?”“预习了!”“预习到什么程度了?”“会背!会翻译了!”我想此时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在为郑老师捏一把汗,按照郑老师本人的话来说就是:遇到大的麻烦了。文言文预习到会背会翻译了,那这课还有什上的呢?恰恰这就是郑老师的睿智之处――关注学情,顺势而导,导出了“子云宅”的问题。接下来的课便是顺风顺水,由“子云宅”引出押韵,押韵引出朗读,朗读引出写作意图,环环相扣,层层剖析,学生的思维已完全被郑老师掌控了,也深深被郑老师渊博的学识而折服。
这样的教学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更像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进行的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不搪塞,不僵硬。
三、 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
郑老师善于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当得知学生已经预习的.很充分时,教师立即改变了教学重心,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只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那么怎么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没掌握呢?此时,郑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就检测出了“子云宅”的问题,给这节课找了一个突破口,化解了老师重复讲解学生已学知识的尴尬局。教师化解了挑战顺势而导,开始了精彩的课堂,
课堂有高度,有深度。就在“子云宅”这个问题上深究一下,其他老师上课
时一般不会苦口婆心的绕一大弯子,要么直接告诉学生是为了押韵的需要,或者就不涉及这个问题,反正课文也没这个知识点。郑老师却不这样做,而是提示和指导学生朗读,激励学生自己感悟发现问题,挖出有利于教学的知识。这样不得不说老师的备课的认真。我们可以来看一张老师的幻灯片: “馨”属于“青部”,“下平”9 《广韵》
“琴”属于“侵部”,“下平”12 《广韵》
按照《广韵》中的要求:不在同一部的字是不能押韵的。
在引入“押韵”后,郑老师好像意犹未尽的样子,又引出了“要是“馨”算押韵,那么“琴”字应该算押韵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的问题。现在看来,这完全是郑老师给这个课堂布的一个大局,从教师准备的课件来看就会明白了。学生给老师挑战,老师给学生一大疑难,这样老师才能镇得住课堂,学生才会跟着老师的节奏继续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driehAdolfwi]helmDisterwegl790一1866年)阐述了他对教学艺术的深刻见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多地习惯于蓬勃的生气”。③这种“激励、唤醒、鼓舞”艺术在这节课堂教学内容的达成中无疑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
四、 关于教学的思考
1、 语文“教什么”
语文“教什么”,钱梦龙老师认为认为,教语文第一就是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也就教会学生读文章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这篇《陋室铭》是较短的文言文,又是篇韵文,朗读肯定是十分重要的。郑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朗读的时候却不是从读入手,而是从押韵入手。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如何押韵,怎样押韵,读起来就更有自己的感觉,更容易体悟文章内容。
语文的“教”要关注学情。老师面对的一群基础扎实、能说会道、高度自觉的学生时,重讲文言词汇和翻译之类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课堂效果肯定是热闹非凡。只是这样的课堂会是无趣的,具有了表演性质,也没了本真,学生在课堂是得不到实惠,得不到成长。或许,老师也不一定能驾驭这样的课堂。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情,这样学生才可能学有所得,获得进步。
语文“教是为了不教”,要突破“教课文教知识” 的局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觉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本节课中,需要探讨的就是作者写陋室的意图。由于时间问题,郑老师没把这个问题深谈下去,可是在学生心中种了“问题”,从“铭” 的解释开始,教师就一直在引导学生对“陋室”的探讨,特别是选用刘禹锡《秋词》来加以印证,学生也明白了古人失意时的自勉和自我肯定的价值。
2、 备课“背什么”
课堂上教师的课堂呈现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行为。目前对语文信息的展示泛滥成灾,并且都只是停留在表层信息的咀嚼,语文课有两个极端:教师讲的内容学生都懂和教师讲的学生都不懂。这两种课堂,学生都不愿意听,不感兴趣。郑老师的课没有落入这两个极端,是因此教师明白了学生的需求,真正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发,关注学生的成长。 那么,教师的备课就着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备学生,备教材,预设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都有事可做,学有所得。
3、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感受课堂教学活跃的气氛同时,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课前教师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预先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发掘有价值的问题,精当的点拨或讲解,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2]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1一332,344.
[3]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 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278-287.
[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2- 83,59.
[5] 周敏.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李字辉.关心教学组织形式的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9).
[7] 刘济良.论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与教育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8]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7.
注解:
①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②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③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1一332,344.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组继续以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育为工作中心,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切实落实学校对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要求。以继续创建优秀教研组为动力,团结组员,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地理教研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工作重点 1、加强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能力培养、练习测试,研究新课如何导入,知识如何落实,能力如何培养,课标如何实现,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备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课。发挥集体智慧,齐心协力,并和教学反思活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2、认真作好听课评课活动 本学期,学校继续实施示范课活动,借助公开课比赛,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跨科听课,借鉴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陈出新,组员之间要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力争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教研组。 3、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价、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活跃状态。 4、继续重点抓好图示教学法课题研究工作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图形或图象来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①读图方法研究包括学生读图习惯的培养,各种类型地图、图表的读法,读图形式的利用,读图能力的提高等等。 ②、多媒体地理课件的实用性研究、地理课件的制作、传统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等。 ③、创建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研究,教研组会上多安排高效课堂研讨的内容,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做好计划安排。 【篇二】 一.基本情况 高中理综教研组包括高中理、化、生三科教师共13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研究生3人,除4名新招聘老师最少都有3轮以上高中小循环教学经验及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分三个备课组(第一名为备课组长) 物理备课组:毛勇军(高一)周建穗(高一)李粟(高二)廖水金(高三)管道霞(高一、二) 化学备课组:熊远红(高一)刘斌(高三)龚新国(高一、二)彭龙飞(高二)刘小东 生物备课组:易永艳(三)周羽(高一)黄丽(高二) 二.指导思想 高中部综理教研组在学校、高中部的领导下,以自主务实实用提高的理念,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三.主要目标 高一年级: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选拔和培养苗子。做好特色高考的准备及培训工作。 高二年级:确定重点培养对象,根据文、理科的不同特点,加强重点生,尖子生的辅导和培养,坚定不移抓好治拐磨尖的工作。 高三年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全力以赴加强重点生辅导和培养,理综高考成绩突破240分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常规教学研究 1.教学计划以同科及年级为单位制定教学计划,但要体现班级的基础水平。要求在开学第一周内交高中部。 2.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要求定时定点,重点备进度,目标,重难点,方法作业等。每周一次,全学年度不少于20次。要求有记录。 3.上课和听课: (1)杜绝无教案上课。每月在月底教研组检查一次。 (2)听课每期不少于15节(教龄未满6年者不少于20节),听课程序:领表任课老师签字交表盖章。 4.考查 认真做好月考等命题工作,及月考、期中、期末阅试卷及试卷分析工作,命题具体由备课组长按高中部要求落实到人。高一高二重点班和平行班可分卷命题。难度系数控制在。 5.作业和辅导 (1)作业适量,及时批改。每月在月底教研组检查一次。 (2)常规辅导 (3)学科竞赛辅导,理化2科高一高二年级参加相应的市学科竞赛。高二生物、高三物理、化学参加奥赛联赛。要求选好苗子,有计划,有内容,定时定点进行。早准备早行动。 (二)课例研究 1.课例研究论文的基本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教学问题提出的背景(教学问题提出的过程教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第二部分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教案包括教学个环节),第三部分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参与者反思执教者自我反思)。 2.作课:精选教学问题,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案。要求备课组参与。 3.晒课:组内及校内公开研讨课。每人每学年最少1堂。要求全组成员参与听课。 4.评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评课,备课组各成员均为中心发言人,并对其提出评价和建议,授课人作评课记录。会后写好教学反思。 5.撰写案例研究论文。每人每期最少1篇。 纸质稿交高中部存档。本组在2012年上期末选编《高中理综组课例研究精选》一册,供参阅交流。 (三)课题研究 1.着手做好省级课题《萍城重要绿化树种的观察及其校本教材的编制的研究》,按《课题实施计划》进行。主要做好课题申报及准备工作(具体工作见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 2.生物备课组配合做好省级课题《中学生物前概念转变教学实验研究》的研究工作.本期主要做好中学生存在的前概念调查研究。 3.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萍城重要绿化树种的观察》 (1)教材栏目的设置。(2)教材内容的选择。(3)教材排版和印刷。 五.具体活动及安排(第二学期另行安排) 9月份1.讨论计划(周羽) 2.自学学校《课任教师岗位承包责任制》 3.业务学习:概念转变理论(周羽) 4.公开课:前概念转变教学研究研讨课 第3周化学彭龙飞熊远红 5.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长) 10月份1.公开课:前概念转变教学研究研讨课 第5周高一物理管道霞第7周高一物理毛勇军 2.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长) 11月份1.业务学习:新课程理念(刘小东) 2.公开课:前概念转变教学研究研讨课 第9周高二生物黄丽第13周高一生物周羽 3.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长) 12月份1.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长) 2.撰写各种论文和总结.(各成员) 1月份理综组教研工作总结(周羽).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理科教研组教师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热爱教育事业,以基础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规范自己的教学形为,认识教材的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本组教师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2、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研讨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认识的统一和观念的转变,形成先进的教学思想,切实改革课堂教学,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组织好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的交流以及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交流,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的特点和知识体系。 4、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杂志,要求教师撰写课题论文与教育教学教学论文,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并上交教务处。 (二)、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坚持以民主、和谐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他们是真正平等的,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主动的去接近他们,在心理上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把教师当成一位和蔼的大朋友,能让他们主动和教师接触,交流,以便于教师能在学习或生活中去更好的帮助他们,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钻研业务,提高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本组教师应相互学习,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组织自学新课改理论,并要求将自己的教学体会、经验进行小结,写成经验小论文,积极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组将组织老师撰写教学经验论文上交学校教务处及上级主管部门。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注重基础,完成以下一些活动: 1、结合常规教研,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的主要环节,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教龄在五年以下不得少于20节),采取集体听课与自己听课相结合的方式。 2、组内开展一节展示课教学活动,并且有专人负责完成。 3、深化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领会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人至少进行一次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实践。 4、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在恒字上下功夫,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内容,有收获,要搞研究,要有质量,有特色,加强听课和评课活动,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在评课过程中,既要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又要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听课采取组织听课和自由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经常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加强对新老教师结对帮学的工作,全组共同关心,支持,帮助,促使新教师迅速成长,早出成果.同时也希望教务处加强领导,关心教研组的工作和新教师的培训工作。 6、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开展三课(讲课、说课、评课)活动。 7、全体理科教师自己制作教具至少一件。 8、按照理科教研组的具体情况,教研组成员尽量开足开齐有关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9、理科教师要经常学习,在电子备课室进行网络学习并且经常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10、搞好教育教学反思,多交流多总结,写好教学札记,落到实处。 (四)、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根据理科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之余及时开辟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同学中广为推广,使同学们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中都充分使用学科特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喜欢这些学科,因材施教,认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3.具体可行。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题大做”。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比如:一位数学教师试图以“数学探究学习的要素”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然而有关探究学习的要素或环节的探讨已有共识,如何在实践中加以组织才应当是研究的重点。之后,该教师确定研究的主题为“数学探究情境的创设”,探讨把学科内容转化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探究情境是与具体的学科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其创设方式必然具有多样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值得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深入开掘。
一、什么是课例1、课例的定义课例又叫教学课例。一般对课例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课例”是一节具有示范性的课。其二:以一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文本性材料叫做“课例”。如果写得较为完整,还可以叫做“课例研究报告”。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例”等同于“课例研究报告”的说法,也并不影响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规范一点说,课例是什么: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课例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为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2、课例与几种常见教育文体的比较第一、课例与论文的比较。在写作方式上,论文的写作通常采用严密推理和事实论证来支撑个人的论点,强调理性思辩和论述,一般运用演绎推理;课例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议论、说明等)客观描述课堂中发生的教育事实,提出疑问,引发思考,通常采用归纳方式,从具体到抽象。从目标上讲,论文以建立某种理论观点为指向,追求教育理论上的贡献;课例以事实陈述为主,旨在解决某种问题,改善教育实践。事实上,课例和论文常常联系在一起,为了论证某些论点成立,作者也常常利用具有某种明确倾向的课例作论据,而课例的撰写,特别是教师研究和反思时经常运用论文的手法。课例可以成为论文的一部分,而论文并不一定包含课例。第二、课例与教学设计的比较。从内涵上讲,教学设计都是事先构想的教学思路和具体的教学措施、步骤,写在“教”之前,涉及到“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而课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或事件的记录和反思,写在“教”之后,包括“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等。从写作上看,教学设计更倾向于说明,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课例通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一般情况下,课例与教学设计具有一致性,课例描述的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状态,包括对教学设计实施流程及其变更、突发事件的处理、施教中的体悟等。先有教学设计,后有课例;教学设计在课之前,课例在课之后。第三、课例与教学实录的比较。二者在体例上非常相近,但教学实录强调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教学过程,不包括反思和评价;而课例是有所选择的,而不是有闻必录,还可以有反思、评价和结论。在写作方法上,教学实录已叙述教育事实为主,不发表个人议论;课例在写作上讲究夹叙夹议,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思考。教学实录保持价值中立;课例表达写作者立场。第四、课例与教学案例的比较。课例: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案例: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它是围绕包含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主要目的是组织案例教学,或为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提供基础材料。不仅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或者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教学案例则又是课例的特殊化,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
2018年9月10日,一个特殊的教师节,在这一天我第一次与青椒计划相遇,殊不知从这天起,青椒计划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跟随着青椒计划的脚步,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天,坚持一件事情这么长时间并不容易,面临青椒毕业季,满满的自豪感,感谢青椒计划,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让我快速成长。 通过青椒计划,我认识到原来在全国各地有这么多跟我同龄的年轻乡村教师,第一次了解到这么多人跟我一样奋斗在乡村,让我感觉自己并不孤单。 通过青椒计划,我才能有机会听到北师大、华东师大专家教授的精彩讲解,拓宽了自己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的认知得到升级,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以及自身发展有了很大的影响。【第一讲】廖伟博士:《何以“坚守”:新时期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认识到农村教师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我对农村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坚守”农村的信念,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讲】桑国元教授:《理想的乡村学校与卓越的乡村教师》,我开始思考怎样成为一名卓越的乡村教师?很认可桑教授总结的卓越教师是那些能让孩子因喜欢您而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走向成功的教师。 【第三讲】边玉芳教授:《6—15岁儿童心理特点与适时教育》,我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学知识,从而理解了学生的一些所作所为,能与学生进行深层面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解决了自己之前棘手的教学难题。 【第四讲】吴国珍教授:《乡村教师的自我认识和生命关怀》,我了解到老师自我认知明确也是一种教育智慧,要对学生有同理心、平常心、慈悲心,寻求内心安适自在。并且开始思考自己十年的职业规划,思考自己想成为一名怎么样的老师。 【第五讲】吴洪健老师:《积极心理与美好教师生活》,我了解到教师先构建自己的视觉观察角度,再去看待学生的一言一行,会有不同的发现甚至是惊喜。遇到问题应该换个角度思考,聚焦问题,问题就会放大,应该不回避问题,寻求方法策略,以解决为焦点。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教学中不断累积幸福感,做个幸福的老师,换个角度看世界,成为积极的教师,培育积极的学生。 【第六讲】朱旭东教授:《最美青椒教室展示大赛》,我开始认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性,教室里每一个角落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第七讲】吴虹校长:《遇见未来一一青椒计划的成长路径》,我开始体会到互联网的伟大,“同上一节课”让身处农村的学生不再是井底之蛙,乡村娃娃一样可以跟城市的孩子一样接触丰富多彩的课程,了解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第八讲】吴虹校长:《关注心灵的成长——寻找你身边的四叶草》,写给我身边的四叶草 ,我给我的可爱的孩子们写了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爱。 【第九讲】魏非博士:《微认证——引领工作场所的学习和实践》,我开始了解到教师评价体系开始多元化,“微认证”会带给老师更专业更精准的评价分析,促使老师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至于后面自己没有及时申请“微认证”,错失了这么好的锻炼机会,这也是我参加青椒计划最大的遗憾。 【第十讲】祝智庭教授:《未来学校已来》,看到国外学校已经那么新颖、独特、别具一格,我开始畅想我们的未来学校的样子。 【第十一讲】王艳着老师:《数学王国里的写作女王》,我开始思考一定要多读书,有输入才有输出,下定决心一定要摸索出一套能够让孩子快乐学英语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十二讲】李宝敏教授:《核心素养观点下的学生发展与教学》,我了解到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师生共同提高,培养终身学习力。 【第十三讲】郑桂华教授:《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我认识到要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习,明确阅读目的;要学习阅读,清楚自己读书的理由、用心吸收书中的概念、以批判的眼光读书、广泛阅读各种读物、并享受阅读的乐趣;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十四讲】汪晓勤教授:《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到数学知识的专业性、严谨性,打卡作业回顾自己2018年九个温暖的照片,让我对自己的2018年有了一个温暖的总结回忆。 【第十五讲】杨瑞清校长:《知行合一,做新时代的乡村教师》,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知行合一,学会成长——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动笔。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尊重人格、相信潜能、理解个性、激励优点、包容特点、提醒缺点。 【第十六讲】《流浪地球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我意识到在影片中竟然可以发掘出这么多的教育资源,受益匪浅。同时又一次畅想了一下未来学校的样子。 【第十七讲】《世界与你不期而遇——寒假分科研修总结会》,对寒假分科学习进行总结,当天正直3月20日,国际幸福日,打卡作业为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把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记录下来,十分美好。 【第十八讲】《青椒-N师 最美的遇见》,面临即将到来的分科学习,青椒计划想要听取我们的想法,让我们写出自己最希望能够听到的内容,这一举动让我们倍感温暖。 【第十九讲】《九宫格教育故事》,我开始绘制属于自己的九宫格,向全国的老师展现我自己的教育故事。【第二十讲】《五月的收获,迎接青椒结业季》,查分系统开放,我们查到了自己8个月以来的坚持换来的得分,看到不算低自己的成绩单有些欣慰,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让我再次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四月份的分科学习,我选择了花椒英语。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四节专业课知识学习给予了我充足的养分,对我的专业教学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也很荣幸自己获得了四月分科学习优秀学员,让我更加相信,越努力,越幸运。【第一讲】 张嵩老师的《如何快速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张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了一些日常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也让我对教科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了思考。 【第二讲】 叶畅老师的《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让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并且能够结合自己所教的具体课程对任务设计和情境创设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讲】 梁晓燕老师基于教材与学情分析&目标确定与资源整合为我们带来了《走进生态课堂,体味经典教学》,整堂课干货满满。梁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备课,从教材分析(备教材)、学情分析(备学生)、目标确定(备目标)、资源整合(备资源)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受益匪浅。打卡作业也是我第一次对故事对话进行教学设计,收获满满。 【第四讲】 张嵩老师的《办法不比问题少》,让我们认识到张嵩老师不仅风趣幽默,而且认真严谨,对我们的打卡作业一一耐心解释说明,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第四次的打卡作业是抄写in,at用法区别,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期翻看牛津词典的日子,也不禁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人太浮躁,有问题直接百度查询,对知识一知半解,却从未想到去翻阅词典去查找详细讲解。今后我会重拾查词典的习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每次的优秀表彰也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多次优秀打卡,优秀,十月份、十一月份、十二月份优秀学员,2018年秋学期优秀学员,寒假分科学习优秀学员,四月分科优秀学员,一次次的优秀是青椒计划对我的认可,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那些打卡到深夜的日子,因为这些优秀表彰变得非常有意义!通过青椒计划的学习,最感动的瞬间就是我带着孩子们做了今年的525我爱我气球宝贝主题活动,当我看到孩子们由最初的兴奋闹腾,到最后都哭成了泪人儿时,就连平日里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也如此,那一瞬间我非常非常的感动,深知这次活动的意义已经成功传达给了孩子们,感谢青椒计划,让我有机会给孩子们进行一次感恩教育。 遇到青椒,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青椒每周的学习让我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坚持学习,坚持成长!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只要坚持在路上走,没有到不了的彼岸。 越努力,越幸运。青椒计划——与你相遇,让我看到了更加努力的自己;与你相遇,好幸运。
感觉这个网站应该对你很有帮助..进去自己看看吧..
年轻,正如夏花,正如烈焰,正朝气蓬勃,正年富力强,正逢大胆做梦,也是勇敢追梦的好时光。有梦才有希望,把梦想带在身上。才会有更好的飞翔。 想想过去的一年,有欣喜、有失落、有成长、有期望……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所有学生都是周边小村的孩子,我是2015年来到这里的,三年多的时间,我和这些孩子们已打成一片。 2018年3月份,我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当环保卫士”主题活动。50多位少先队员,在鲜艳的少先队旗引领下,来到校园周边道路,按照分工,开始忙活开来。大家拿着扫把、簸箕、垃圾钳,认真细致地打扫、清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虽然雷锋已经光荣牺牲多年,但雷锋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间。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认知结合,知行合一,让雷锋精神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我校少先队员爱校爱乡、环保卫生意识。 2018年3月份,我还参加了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工会主办的“庆三八、凝合力”女教职工拔河比赛。我们团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此次活动是托县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女职工健身活动,增强女职工健身意识,提高女职工幸福指数的大型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女职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愉悦了身心,增进了交流,加深了友谊,增强了凝聚力,激发了热情,提升了精气神,促使女职工们立足新时代。 6月份,我组织我校学生举办“阳光下成长,快乐中飞翔”文艺汇演活动。此次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登台锻炼、表演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都能找到自已的亮点,使每个孩子的个性与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积级的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更是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开心、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同年7月份,我参加了双河镇总校举办的“秀我教师风采,展我教师魅力”活动,并获得“最佳优秀奖”。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在平时生活中,应多学习一些技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自己的成长。 2018年8月份,我参加了托克托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举办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要做有教育理想、有教育激情的教育工作者,并以我们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教育激情”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生产力”。 9月份,我结识了“青椒”。开启了我的学习之旅。从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廖伟博士分享的《何以“坚守”:新时期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到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分享的《中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我吸取了好多“营养”。是廖博士让我有了“坚守”的信心、是桑教授让我认识了理想的乡村学校与卓越的乡村教师、是边教授让我更加明白只有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再进行适当的教育,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的学习我设计了自己的十年规划图,学会了如何布置教室环境才能让“环境”这位老师发挥它潜移默化的作用,知道了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心态,认识了“微认证”这个新朋友,关注了身边的“四叶草”……一位位专业认真的教授与老师,让我心存敬仰;一幕幕精彩生动的学习画面,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个认真好学的青椒学员,让我佩服不已……遇见互加,我不但充实了自己的学习生活,还把更多的快乐与美好带给我的学生,带给周边的人。虽然最后没有评上“学期优秀青椒学员”,着实有些遗憾,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了,成长了,就没有遗憾。 9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托克托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上,县长讲话:“教师一定要牢记使命,倍加珍惜教育这份崇高的职业,砥砺前行,奋力突破,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也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0月份,我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暨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几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讲座接地气,有针对性,内容丰富而充实、举例生动而具体、语言幽默而通俗,现场气氛热烈,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智慧在交流和展示中不断迸发,使大家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发挥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同时增强班主任工作信心和责任感。 11月份,我参加了托克托县‘君诚管道杯’全县教职工徒步健身活动。通过此次徒步健身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的健康意识,让大家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疏解紧张的工作压力。 12月份,我参加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主课堂行动研究培训活动。几位专家的讲座为我们带来了全新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和弥足珍贵的经验启迪,对广大教师适应并发展教育新常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同月,我还有幸去呼和浩特市民族小学参加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教学实践的观摩研讨会。 年轻,最难能可贵是梦想,拥有梦想,珍惜梦想,这会给我们的成长提供动力,给人生带来无限可能,若没有梦想,便如一具空壳,浑浑噩噩不知所往,老气横秋缺乏朝气。所以,亲爱的年轻人,趁还年轻,勇敢去追梦吧!回首2018,有成功的兴奋,也有过失望的悲伤,展望2019,我们仍要心怀梦想、勇敢追梦。今天我们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自古以来都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一位追梦人,加油!
是省级期刊,而且还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学术期刊。不过这本已经不上知网了。至于评职能不能用,那要看评职要求了。
办刊条件:
主要栏目:《课程教育研究》主要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创新课堂、阅读写作、文体艺术、德育建设、教改新论、教学科研、综合论坛等栏目。
刊登内容:《课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
人员编制:据2020年1月《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官网显示,《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有责任编辑2人、美术编辑2人。
《课程教育研究》还可以,一般评职称用的期刊都是《教育教学论坛》多一些。扣 九七四六一四三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