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医学与社会收教改论文吗

医学与社会收教改论文吗

发布时间:

医学与社会收教改论文吗

教育类的期刊都可以发的,如 都市家教 新课程 时代教育 新校园 中国培训 这些期刊都可以发教改类的论文【GO期刊】望采纳

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

摘要:医学检验不是简单的提供检测数据和三大常规检测的实验室,检验医学有着标准化、精确化、速度化和高效化的特点,这就使得医学检验正在向检验医学进行转变。

对培养医学人员的医学院校的教育就会必然发生改革。

关键词:医学检验 检验医学 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科学的融合产生一门新的学科,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涵盖了细胞病理学、化学病理学以及分子病理学和临床医院相结合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等内容。

现代化仪器的推广使得临床和基础医学密不可分,让医学检验登上了现代医学的大舞台。

医学教育为了适应医学改革就必须重视检验学的教育。

一、医学检验走向检验医学

医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检验人员不亲自参与到治疗中,所以医院觉得它并是不那么重要也并不十分重视它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的预料,生物化学等大量医学学科应用先进的电子医疗设备,使得医学学科走进了科技化和自动化的时代;检验也不例外,由原来的全凭检验人员的双手演变为半自动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全自动;其中生化检验、血液检验、细胞检验等表现的更为突出。

检验医学可以满足医学检验的更高要求,检验医学不仅仅再是一张写满数据的报告单,检验医学可以为人体健康评估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运用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血液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来分析人体材料,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关方面的资讯信息;还包含结果的解释以及对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建议的学科。

二、检验医学教育现状

医学检验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更偏向于大众教育,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检验医学不再满足本科这个教育体系,它的教育体系下至专科上至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

专业人员的评价等级除了检验技师还有更深层的检验医师,这样就可以完善医学检验教育体系,也能适应我国国情和学科发展的新局势。

当然,检验医学在培养目标以及检验系和检验科的关系上还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临床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检验体系和检验科是相互分离,对学生教育只是片面追求检验知识没有和临床知识以及医学综合能力相结合等一些问题。

三、医学教育改革

为了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和检验工作要求的检验人员,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杨振华在检验医学上面的成就是登峰造极的,他曾经指出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的本质就是供给资料变成供给信息。

信息就包括数据还有对数据的解释说明,这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以及对检验人员的数量上做出了要求。

组织一支检验医师的战队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解决检验医学在工作上人手不够的问题,同时它也是检验医学的源头是教育。

这就要求检验医师既要掌握临床知识还得学习检验理论这样才能应对现代临床医学的挑战。

医学检验涉及到多门学科,但在医学学科发展中又是实用性强的一门学科。

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力能;这样学生就能在医院和血站以及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所以新的教育制度要求医学检验学生不再是只要掌握检验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应付检验工作上的需要,它需要与其他医学学科相结合共同来完成检验工作。

1.医学教育观念的改变

检验医学和医学检验是不同的学科,科学医学和临床的知识在检验医学中都出现过,其中医学技术也是检验医学的一部分;而医学检验主要对知识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内容。

医学教育工作人员意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教育改革以及研究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能否成功转变的关键,医学教育学院应该合理安排课时,对创新教学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新生入学时,做好医学入学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结合临床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做一个多功能的医学人员就必须学习最新的医学理论,具备高素质的医学检验的品质。

2.探索新教学方案

要使得人文与基础医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知识和专业四大课程相融合就必须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拓宽基础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同时适当增开一些课程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和国际医学接轨可以通过双语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了解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

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发展需求,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让学校的教学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老师和学生相互结合来进行日常的授课,使得学生在今后发展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需求的人才

高科技的自动化设备在医学研究中广泛运用,使得检验医学的学生必须电脑操作更熟练、拥有强悍的逻辑分析能力,仪器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都应该了解并熟知。

因为先进的设备在很大一个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它对人才的要求就更多了。

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在课前设计自己的实验课题进行分组讨论,配备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写一份实验报告,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实验室发展。

四、检验医学的展望

检验医学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表现在三个方面: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标本和检测效率。

使得检验医学更集中更广泛运用;在保健、慢性疾病的自我检测、急性病的快速诊断和患者的个性诊疗都用重大作用;因为检验工作比较简单快速,所以在这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独立的实验室可以很好的解决社区服务站中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

检验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检验医学相结合,从中找出更适合检验医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医学工作中医学人才来探索医学的奥秘,更好的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让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的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高佩安,孟祥香,江新泉.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01):12-14.

[2]韩学波,魏军,徐广贤,汤建中,于欣.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1):2766-2767.

[3]李燕,罗萍.面向未来的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6):463-465.

[4]姚群峰,宁勇,谢圣高,郭亮.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7):10-11.

[5]岑叶平,费红军,汪文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92-93.

实验室管理如何实现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2】

[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更新、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检验面临着向检验医学转变的严峻挑战。

实验室管理在新形势下必须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强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从系统文件、信息化应用、全程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实现提高。

同时改变观念,加强与临床的密切配合。

才能在医疗工作中顺利实现转变,更好地为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 医学检验;检验医学;实验室;管理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简单颠倒,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

前者主要是应用技术,而后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的知识。

历史上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检验与临床是一起诞生的,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溺赤”、“痰”等词语的记载。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发展为一门包括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临床检验等的独立学科,而这种独立同时也拉大了与临床的距离。

这种医学检验是以标本为中心,目标是保证出具的检测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标本的情况,从事的仅仅是技术工作本身。

而检验医学的重点是在及时准确的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提供咨询服务,要透过手中试管里的标本看到活生生的患者。

基于历史的原因,体制上现有医院的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的岗位,高校培养的依然是技师型检验人才, 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正如杨运昌[2]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学潮流的落后体制。

如何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适应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加强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

加强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实现医学检验技术工作本身的目标,即提供高质量的可互认的检测结果。

文件管理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必须建立书面的质量控制规定。

内容涉及各种规章制度;检验方法、器材、试剂、质控;标准操作规程(SOP);生物安全手册;仪器和检验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室内质控;纠正措施等等。

总之,事无巨细。

以SOP为例,内容从标本收集和处理要求、实验操作步骤、生物安全、试剂保存和选择、质量控制及采取的纠正步骤、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仪器的保养校准和维修、实验室消毒及废物处理等等。

在我们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中往往流于形式,而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要求文件的实用性,每个环节的要求都要做到文件化。

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写出来的文件要既遵循相关规范的要求,又必须符合实际工作,即详细地写出应该做的事,认真地按写的去做,如实地记录所做的事。

信息管理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扩大,充分利用微机面广、高效、协调有序的特点建立科室网络,是充分发挥检验一流设备自动化优势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内实现各专业实验室的数据信息联网,加强科室内部人员管理、检验用品消耗、科室经济收入、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彻底改变以往手工或单向单机操作造成的检验科管理盲目、松散、随意的状态。

对外加强与临床联系,增进理解。

保证了检验科的分析前质量,避免出现开错申请单、用错采血管、录错患者的基本信息等情况;分析中不再存在人为处理错误;分析后可迅速查询结果。

质量管理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核心,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控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它是指从患者准备抽取标本到送至检验科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化仪器的引用,使检验速度加快,标本在这一时段的停留时间相对延长,也就有了更多值得推敲的价值。

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患者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本,严格监控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认真把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

工作前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把实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作为检验报告发出的最后一次审查具有重要的地位。

严把出口关,认真执行检查核对制度。

出现异常及时复检并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原因,确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医学是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渗透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从单纯的生物学层面上的治疗转向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

从而也赋予了检验更丰富的工作内容,现有的检验科人员知识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

加强继续教育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给检验技术人员补充临床知识,逐步建立起一批以既懂临床又懂检验的检验医师为中坚力量的人才梯队才能适应现代医学治疗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归根结底,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有必要吸取国外已经形成的管理实验室措施和有益经验[4]。

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最终要走向最能够体现管理水平的以ISO15189为标准的医学实验室认可。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差距很大,影响了认可的全国性推广,目前应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如HIV实验室网络建设的经验、PCR实验室认证的模式,以局部带动全面,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2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合作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医学检验的拓展与延伸,顺利实现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不仅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还依赖于医院的行政支持。

医务科应有步骤有组织地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使检验人员参与到临床病例的讨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进了了解。

通过组织业务学习使临床医生了解实验过程、原理和影响因素,正确解读检验报告。

在无法改变现有医学教育体制的前提下,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有临床医学基础的检验技师与临床医师定期轮转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以便熟悉对方的基本技能,培养有临床经验的检验医师和有实验室能力的临床医师。

从实验室本身的管理上,检验科人员要勇于承担沟通的责任,从我做起主动深入临床,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解答疑问。

检验人员直接参与到会诊、查房和病例讨论的诊疗活动中是与临床建立联系的关键,了解临床的同时加深了对检验质量的重视。

在临床反馈的不满意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过调查可溯源到标本采集不合格,故应同时加强与护理的沟通。

检验人员很难控制实验室以外的工作质量,加强医护间的合作是控制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检验科应同护理组共同制定并实施正确采集和处理原始样品的专用指导材料,并使负责采集原始样品的人员方便获得并熟知这些资料。

同时向患者提供指导,使患者了解在采集标本前,其一切生活动态对标本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参考性。

相对于传统医学中以主观经验为主的望闻问切,当前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可检测水平、高自动化的现代新型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预见和保健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瞩目的作用,大部分辅助诊断治疗的信息来源于医学实验室的检验。

顺利实现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对社会医疗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丛玉隆.检验医学学科建设的挑战与发展如何应对 WTO 进入与医疗市场的兴起[J].解放军检验医学杂志,2002,1(1):6-8.

[2]杨运昌.我国检验科体制存在的问题[M]//武建国,顾可梁,童明庆,等.医学实验诊断学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5.

[3]陈章权.对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19-320.

[4]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3(1):35.

教改论文很多 教育类期刊应该是非常多的咯

你是什么的就投回什么的就好了,不用在这里纠结。

医学与社会论文

不是,是科技核心期刊,辛苦整理了关于该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医学与社会》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期刊)。《医学与社会》主要刊登医学与人文社会交叉学科方面的文章,可供高、中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各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工作者阅读。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3/02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4/11 深化医疗保险改革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1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防范 安庆医学 2007/02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金融 1993/03 破解我国医疗保险难题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1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 人口与经济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管理经验及借鉴 中国卫生资源 2009/01 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福建金融 1993/08 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分担 新东方 2008/01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完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5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思考与探讨 现代商业 2008/03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2 试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医学与社会 2008/02 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中国药业 2008/0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 人口与经济 2008/02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问题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研究生论文)医疗保险改革与医疗改革共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3

医学与社会,本刊系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义叉学科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医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适合于卫生战线各级干部、管理...,中国报刊杂志大全,搜集介绍7000多种期刊杂志,包含杂志的介绍,杂志社介绍,

社会医学是医学 教育 的重要学科,加强社会医学教学是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并且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会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社会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 经验 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对象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时代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文献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 总结 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还有一本传世巨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 文化 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现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系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 方法 。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政府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 儿童 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展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目前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政治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 社会实践 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治疗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讨论也很重要;医学 健康知识 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6.

【摘要】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 反思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人文类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热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生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使命。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本身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内容。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内在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医学教育只有在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才。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学的人文属性必定使医学突破以往生物、生命科学的框架,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涉及到了社会、心理、伦理、哲学、环境、经济以及法律等人文社会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病人,医务工作者既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一颗慈善的爱心,只有与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痛苦,真正知晓疾病的根源,更好地治疗疾病。 因此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去治愈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医生素质的最好体现。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都是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必修内容,要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使施教者明白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同时也是“通才教育”,使受教者明白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神支持、动力源泉。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应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 教学方法 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在加强人文教育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内容学习,还要让学生间接的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发挥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创新潜能的积淀。?

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还包括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把握好这个环节,协同社会和家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建立起回报社会的理念和奉献情怀。

有关社会医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2.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4. 临床医学论文

5.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医学与社会杂志

给你推荐几个综合类的期刊:《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信息》《中国卫生产业》《内蒙古中医药》《中国医药指南》来自:创新医学网

不是,20118年之前是科技核心,2019年开始是中文核心啦

不一定,得看出版社。

医学与社会杂志是北核吗

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目前最新版)中,口腔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不多。只有如下6个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研究(2014版新增)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版新增)============如下这2个杂志,是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被踢除了。所以2014版新增了2个,又踢掉了2个。上海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亚洲医学人文杂志》(The As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是一本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创办的医学人文专业英文学术期刊。本刊专注于全球医学人文研究与教育事业发展,建设全球医学人文共同体。

是。经核实,亚洲医学人文杂志是北核期刊。

共有12个:

1、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生物学教学杂志。

3、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4、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5、上海医学杂志。

6、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7、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8、军事医学杂志。

9、神经解剖学杂志。

10、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11、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2、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理论上也就是六月之前出刊发表的还可以正常上网,之后的就不算核心期刊了。新晋刊物也是一样的,目前知网还没有更新请耐心等待。

什么是核心刊物: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它被用于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心刊物

医学与社会杂志社官网

给你推荐几个综合类的期刊:《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信息》《中国卫生产业》《内蒙古中医药》《中国医药指南》来自:创新医学网

医学实验对社会的贡献:医学实验,主要是做药物实验,药理实验,或者医疗器械试验,这些可以用于拯救更多的患者或者为患者开发更好的药物。

医学实验对社会影响因子:

据2018年10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医学与社会》总被下载1094425次、总被引40756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10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医学与社会》被引量为31067、下载量为289857;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医学与社会》影响因子为,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728名,在医药卫生总论(135种)中排第22名。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医学与社会》主要刊登医学与人文社会交叉学科方面的文章。

主要栏目:《医学与社会》杂志社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理论前沿、医学社会学研究、医学哲学、卫生管理与改革、卫生法学评论、医学心理透视、医学教育园地、医学社会问题聚焦、学术争鸣等。

办刊宗旨:旨在集中反映当代医学科学、卫生管理学、公共卫生各学科、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医学教育、医学图书情报学等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和成果。

不是,20118年之前是科技核心,2019年开始是中文核心啦

  • 索引序列
  • 医学与社会收教改论文吗
  • 医学与社会论文
  • 医学与社会杂志
  • 医学与社会杂志是北核吗
  • 医学与社会杂志社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