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乡谣毕业论文

乡谣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乡谣毕业论文

黄国荣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省高等自学考试)。1966年参加工作,1968年入伍,1970年提干,历任排长、文化干事、文化处副处长、宣传处副处长、师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总编室主任等职,现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大校军衔。1970开始文艺创作,多部作品在军区文艺会演中获奖。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开始文学写作,作品多次获《解放军文艺》、《昆仑》优秀作品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入围第六届茅持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影视代表作品,14集电视剧《兵谣》,获飞天奖二等奖;32集电视剧《沙场点兵》.获第23届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2006最佳收视奖.五个一工程奖。 黄国荣的小说都是写小人物,普通人的,但是这些小人物,普通人的形象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这些小人物和作者对他们的刻画都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思想内涵,有一种对社会的深入思考,有一种对基层人民的关心。古义宝、二祥、,还有中篇小说《师道》中的乡村教师,都是如此,都是通过对小人物的病态和不幸,写出引起疗救和改革的愿望。这种笔直法令人想到鲁迅小说医人救国和中国现代小说为人生的优良传统,反映出作者有艺术良知,有文学追求,不随波逐流的艺德。这在今天的文学创作中是十分可贵的。小康文艺的发展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这种更高层次就是需要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协调,精神世界要更丰富和更高尚。——选自路侃《黄国荣的小说世界》黄国荣作品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国荣用典型化方法塑造了几个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塑造人物用了非常个性化的方式,显示了典型化塑造人物的生命力。在人物细节的刻划画方面,生活的风趣方面,都给我们以新鲜厚重的感受,构成了“三部曲”成为我们长篇小说创作重要收获的要素。——作协党组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建功(摘自文学报《文学画廊的崭新形象》2003、9、18)我非常敬佩黄国荣,他长期担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而且分管发行和经营管理工作。我自己搞出版,我知道这个职务是日理万机的职务,同时他还长期兼任版协经营管理委员会的秘书长,那也是个非常辛苦、非常劳累、非常操心的职务。但我非常奇怪,他在担任两个“非常”职务的情况下,而且他不是个挂着职务不干事的人,他还能写出那么多的小说,一部接一部的小说,文学界、评论界反映很有生活,评价都很好。——作协党组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张胜友(摘自文学报《文学画廊的崭新形象》)小说能留给历史的只有人物。黄国荣用八年时间“磨”他的作品,他对笔下人物的酝酿多达20年,可以说这些人物都是他从身边抓出来的。汪二祥“憨”与“精”多元性格的双重组合,写出了中国普通农民的人生和他们的生存状态,成为阿Q在新时代的深化与发展。像二祥在大庭广众面前用脚步捡钱、跌跤捡烟、在上海讨钱又丢钱、许茂法与周菜花食与性的交换等等细节,没有平民的视角,没有与群众血肉相融,没有长期对老百姓深切的关注,作者是发现不了的。——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少将王兆海(摘自解放军报《“三贴近”的成功收获》2003、11、6)《兵谣》、《乡谣》、《街谣》这三部作品,不仅是军队长篇小说创作的收获,也是整个创作界的一个重要收获。证明了国荣的文学实力,达到了三种境界。一是达到了史诗的凝重。三部作品都是厚积薄发的。正像他自己所说,既是他的人生起点,也是他的文学之根。也许这一点,黄国荣没有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欺,没有误导,能够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本色和原声。相信日子的艰辛,也相信日子的美好。能够把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无障碍地过渡,这是一种境界。二是写出了人物的心灵史。这也是一种境界。我觉得人物的命运、性格、心灵是人物形象的三个层面,命运后面是性格,性格后面是心灵,我是这么看。只有揭示人物的心灵,才能很好地表现性格,很好地表现命运,莎士比亚时代就概括出来了。三是形而上的充沛和自然流露。作品不是刻意去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把生活颠覆,搞得支离破碎。一部长篇,在叙述背后,总要让人得到一些东西。终极的东西,形而上的东西,有没有,是衡量一部作品艺术质量高下的一把尺子。他的作品有这个东西,而且流露得比较自然,让人感受,不是硬去耳啼面命。国荣他做人也是这样,非常本色。我们都很熟悉他的性格,他的作品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文艺报》常务副总编、评论家范咏戈(摘自科学时报《三段日子三种境界》2003、9、25)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从传达情绪上看可分三类:一类是充满欢乐情绪的,读了让人心里轻松;一类是充满悲伤情绪的,读了让人心头沉重;再一类是伤感与喜悦交集的,读了让人沉思却又心获慰藉。我喜欢第三类小说。《乡谣》就属于这类小说,它对农民生活的真实状况不存在遮蔽现象,它能引导读者去思考有关中国农民的问题,却又不使人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小说家周大新(摘自中国文化报《黄国荣和他的“日子三部曲”》)人们通常把民间文化与民间精神理解成与主流意识相对的东西。认为里把主流生活,或者历史主潮,表现得越强烈就越民间,这种想法非常偏面。黄国荣的民间精神在小说里有一个升华,升华到那里去?可以升华到革命、也可以升华到道德。他作品的民间精神体现的不同是:一、与主流生活和历史主潮紧密相联系;二、抓住了民间道德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覆盖率的东西在写;三、他在民间精神上是有升华的。我觉得这三部作品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又是非常有价值的。——评论家伍秉杰(摘自文学报《文学画的崭新形象》2003、9、18 农村题材作品,首先得让农民喜爱黄国荣认为:“作家写小说,不应该人为地去应时应景,一味地跟着新闻赶。急功近利的写作,只能制造‘假、大、空’的思想大于形象的概念垃圾,塑造出‘高、大、全’式的没有血肉的符号典型。写作应该从作家自身的生活积累出发,就农村题材写作而言,真要想为农民代言,塑造出中国农民的典型,作家先得问问自己,自己知道不知道农民身上的衣服是什么滋味?尝没尝过只用咸盐煮出来的菜是什么味道?能不能体察到男人一辈子娶不起媳妇的日子是什么滋味?有没有体会到三百六十天天天空着半截肠子度日是什么心情?是不是了解农民赚一元钱所付出的辛劳?如果连这些都不具备,他绝对无法为农民代言,也写不出真正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农村题材的小说,首先得让农民接受和喜爱。”关注农民的苦难,更要关注农民的不屈和微小的成功黄国荣说:“当前,农村题材作品写作,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个是写农民不像农民。长期以来,乡村写作一直是革命书写,写农村生活,必写权力斗争、宗教斗争、派系斗争,写农村改革也同样必写反腐败,跟其它题材一个套路,缺乏乡村小说应有的独特的东西。另一个是一味地为写苦难而苦难,只见其苦难和辛酸,不见其人的苦斗和创业;只写其角落里的阴暗,而不见其农民付出汗水和智慧的跋涉之路,无法给人以启迪和力量。再一个倾向是拿农民开涮,要不嘲弄他们的落后、愚笨、无知,要不把乡村生活城市化,把农民当猴耍,出他们的洋相,冷嘲热讽,以嘻笑来替代命运的坎坷和生存的艰辛。在今天,关注农民的苦难,更要关注他们不屈的精神和他们微小的成功。”强调生活真实,并非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黄国荣还认为:“乡村写作强调生活真实,并非忽略作品的思想性。作品的思想性并非流于人物的语言,更不能依赖作家幼稚地跑到作品里去发议论。作品的思想内涵,应该隐含于人物的行动,寓于人物的形象。” 《作家要找到自己写作的根——“日子三部曲”研讨会上访黄国荣》《专家文章摘要》《走出乡村书写的怪圈》《范咏戈:小说的三种境界》《李敬泽:乡村世界的奇特人物》《王兆海:“三贴近”的成功收获——简评黄国荣的“日子三部曲”》林为进:人生如此沉重——读黄国荣的《日子三部曲》《丁临一:献给大时代和普通人的歌——简评黄国荣的长篇小说“日子三部曲”》《乡谣》等“日子三部曲”研讨会摘要《路侃:黄国荣的小说世界》

编剧:周振天 男,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海军大校军衔,国家一级编剧。现为第六届中国文联全委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视协电视剧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话剧:《为了祖国》、《海军世家》、《远岛之光》;电视剧:《李大钊》、《潮起潮落》、《驱逐舰舰长》、《波涛汹涌》、《神医喜来乐》、《金手指》;电影《老少爷们上法场》、《兰鲸紧急出动》、《孤岛日记》、《敬礼我的教官》;并在大型电视专题片《香港沧桑》、《国魂》、《壮士行》、《北上先锋》中担任总撰稿、总编导。作品先后多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解放军文艺奖”。编剧:冯柏铭,男,总政歌剧团创作员、中国音乐剧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编剧、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创作的舞台剧作品有:歌剧《中原女烈》、《神·鬼·人》(兼导演)、《深宫欲海》、《苍原》、《沧海》、《我心飞翔》;音乐剧《蜻蜓》(兼导演)、《芦花白·木棉红》、《玉鸟兵站》;话剧《眉间尺》。创作的电视剧作品有:《新孟丽君》、《爱又如何》、《出租村的故事》、《南国大案》、《风生水起·广告篇》、《真心真情》等。剧目所获得的国家级奖项有: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两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项全国歌剧调演优秀剧目奖。剧本所获得的国家级奖项有:全国优秀剧本奖、文华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全国歌剧调演优秀剧本奖;个人还因“突出成绩,为母校争得荣誉”而荣获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刘彤,男,国家一级作曲。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创作员。主要作品:管弦《走、跑、跳》(获中国国家新作品比赛作曲一等奖)、《云上的日子》(获中国国家舞蹈比赛作曲金奖)、《酥油飘香》(获中国国家舞蹈比赛作曲一等奖)、《单簧管与钢琴》(获中国国家单簧管作品比赛创作优秀奖)、《东方潮序曲》。歌剧《玉鸟兵站》(获中国国家作曲一等奖)。舞剧《乘愿再来》、《藏羚羊》。舞台剧《为你而生》。电视剧《别了,温哥华》、《琉璃厂传奇》、《信仰》等。音乐电影《欢乐公主》。交响合唱《礼炮与乡谣》(获中国国家作曲一等奖)。声乐《走到一起来》(中国中央电视台“东南西北”栏目主题歌曲)、《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天使飞进你梦里》(获中国十大金曲奖)《佩乐飘飘》、《小桃红》(获中国中央电视台“95春兰杯”金奖)、《天上人间》(获日本冲绳国际流行音乐节金奖)、《拥抱太阳》(获全国电视大奖金奖)、《奶妈》。付林: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家政府专家津贴。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协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会长、文化部国家职称专家委员会委员。艺术代表作:《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妈妈的吻》、《小螺号》、《小小的我》、《楼兰姑娘》、《天蓝蓝海蓝蓝》等。曾为影视剧创作:《潮起潮落》、《儿女情长》、《哦昆仑》、《朱德》、《刘少奇》、《父子老爷车》、《好汉三条半》、《刘胡兰》等百部作品音乐。创作的《太阳、气球、流行色》儿童音乐剧,获国务院文化部、国家教委委员会音乐读者设计新时期奖、出版了《歌星成功之路》、《付林歌曲精选》、《流行歌词写作新概念》、《流行歌曲创作新概念》、《流行演唱声乐新唱声乐新概念》、《中国流行音乐20年》等著作。廖向红: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文学(艺术学)博士、教授、硕士导师。在常年从事戏剧导演、表演理论和初中课程的过程中,既重视基础教学的坚实,也重视依据戏剧的现状、戏剧审美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1993年获“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993-1997年担任了“93导演、表演混合班”的指导教师,进行了为期四年的以探索导演、表演联合教学优秀为课题的教学研究,经教学初中和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引起了戏剧教育界的关注和好评,根据该教学实验撰写的题为《碰撞中闪现的火花》实验报告,荣获了“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指导学生导演的小品《毕业生》在北京市和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获一等奖,本人获指导教师奖。曾先后导演了《原野》、《残酷的游戏》、《列兵们》、《远的云,近的云》、《安道尔》、《痴情的庄稼汉》、《好戏连台》、《社会形象》等剧目。并且关注儿童剧演出艺术的研究,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等院团导演了日本儿童剧《滑稽鬼》、挪威儿童剧《豆蔻镇居民和海盗》、德国表现主义戏剧《青春的觉醒》,这些剧目在中国均为首演,向儿童观众介绍了世界优秀的童剧目,增进了中西方儿童剧演剧艺术的交流。2000年荣获中国话研会“金狮奖”。《音乐剧“美女和野兽”艺术特征分析》、《音乐剧“悲惨世界”艺术特征分析》、《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巡礼》、《新旧世纪交替时分的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论音乐剧创作特征》等学术论文达数十万字,对音乐剧的创作特征和创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黄海威,男,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92年-1994年获法国政府文化部、外资部奖学金,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高等戏剧学校学习;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要创作活动:歌剧《牛郎织女》、轻歌剧《皮格马里翁》、话剧《小野猪》、希腊悲剧《巴凯·RACHAE》历史剧《商鞅》、歌剧《图兰多》和布景及道具、话剧《古玩》全本昆曲《牡丹亭》、现代京剧《骆驼祥子》、大型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韩国唱剧《春香传》、蒙古音乐剧《满都海斯琴》等设计布景及道具。黄海威在近年里进行了一系列有很大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的创作活动,受到文学艺术界以及专业界和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和选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在舞台设计的专业领域里,黄海威有不少大胆的、有开创性的建树,他的设计创作充分展现了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西方戏剧美学和技能系统训练的当代中国舞台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的戏剧审美观和传统的戏剧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及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掌握。他的舞台作品风格优雅,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为历史剧《商鞅》所做的舞台设计大气磅礴,发掘了戏剧舞台的巨大艺术表现力,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戏剧评论界认为,这是近若干年来难得的一出能代表中国话剧专业水平的优秀演出。黄海威设计的话剧《商鞅》、京剧《骆驼祥子》、《宰相刘罗锅》、蒙古音乐剧《满都海斯琴》均进入2002-2003年度国家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宋祖英,当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海政文工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文联全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十几年艺术实成就:两次获国家级声乐比赛民族唱法金奖。多次获中国音乐电视作品评比金奖。连续三年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观众喜爱的歌手评比民族唱法金奖”和“成就奖”。演唱的作品连续五届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军文艺调演一等奖。获中央电视台和港、澳等媒体颁发的“中国民歌推进奖”等各种奖项。曾在2000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同时获全军“十大明星”称号。演唱录制了近千首作品,其中《爱我中华》、《越来越好》、《辣妹子》、《大地飞歌》、《东南西北兵》等十余首作品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出版演唱专集VCD、CD多盘。出版了“乐海真情”宋祖英演唱歌曲集、书刊,多次代表国家和军队出访亚、欧、美、澳等国。2002年12月,作为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文化使者,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好日子”宋祖英独唱音乐会;2003年11月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06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宋祖英独唱音乐会》。美国华盛顿政府宣布当地每年的10月12日为“宋祖英”日。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式上,宋祖英与多明戈一起演绎了闭幕式主题曲《爱的火焰》,天籁之音震撼夜空。吕继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师从金铁霖教授,曾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五届“五洲杯”全国青年大赛民族唱法第二名,第六届全军文艺调演一等奖,第七届全军文艺调演特殊贡献奖,文化部民族声乐比赛第一名,广播新歌政府奖、演唱金奖,最佳演唱奖,金唱片奖。演唱的主要作品:《再见了大别山》、《妈妈的歌谣》、《咱老百姓》、《左邻右舍》。为《三国演义》、《唐明皇》、《燕子李三》、《杨家将》等多部影、视剧录制主题歌及插曲。曾在歌剧《红珊瑚》中成功扮演了男主角王参谋的形象,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及地方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多次代表国家和军队出访德国、俄罗斯、菲律宾、泰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被誉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男高音”。储智博,在十余部影视剧中成功地扮演了军人,塑造了军中硬汉的形象,于1992年调入海政电视艺术中心,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毕业后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人形象,并二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在电影《雷场相思树》中,获八一厂“小百花奖”。在《神龙车队》中,获八一厂“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在《闪电行动》、《女刺客》、《青铜狂魔》、《啊!中国战俘》、《来吧!用脚说话》、《猎豹出击》、《兵临绝境》、《大战宁泸杭》、《大决战》、《北纬三八线》等片,《西藏风云》、《不惑之年》、《波涛汹涌》等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十佳男配角候选提名、获中国电视报“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十佳男配角候选提名。霍勇,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师从于黎信昌教授,曾获文化部声乐大赛一等奖,中国音协金钟奖声乐大赛金奖,“卡耶夫”国际声乐选拔赛中国区第一名,MTV《巴山之路》获全国金奖。主要艺术作品:个人声乐专集《斗牛士》、《马车夫之歌》、《小夜曲》、《魔王》、《跳蚤之歌》等。多次深入部队、边疆、海防慰问演出,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晚会演出,曾出访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被称为“激情澎湃的男中音”。

谣言毕业论文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越巩固的职业,人们对其从业者的道德水准的认定也越明确。职业道德观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甚至指导具体的职业工作和职业行为。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观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新闻职业特点的体现。 当前,新闻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出卖版面;为抢“卖点”,大量刊登色情、暴力新闻,甚至编造假新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新闻自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引发“信任危机”。当前新闻工作者中,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缺失,以致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一段时间以来,传媒界把“加强行业自律、强调职业道德、刹住不正之风”局限于集中“对有偿新闻进行专项治理”,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就记者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应该看到,当前损害媒体和记者声誉的,不仅是有偿新闻,还包括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方面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记者当然要追逐社会热点,每每遇到天灾人祸,记者应该不辞辛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去捕捉新闻,如实报道,这种追新闻的劲头应该大大提倡。职业道德修养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精髓和永恒主题,是记者的必修课。记者在待人接物中应有的修养和礼貌,是真情、友好、善良的表现,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法宝”。没有礼貌,不尊重人,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然而当前记者队伍中有些人自以为是,架子很大,缺乏教养,不尊重人,经常制造出一些事端有意让人难堪。这些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其后果必然是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和铲除它,这样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或防止新闻宣传在弘扬主旋律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从而切实保障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二、新闻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无论是从自己的责任,还是社会地位、社会影响、个人成长来看,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活动,不仅要为人民群众传播信息,传播真理,采写读者最需要、最有益的新闻,又要反映他们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记者发出的每一篇报道,都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公正无私,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选择、衡量,不能把个人偏见、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新闻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会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矛盾冲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称职的记者,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除恶扬善、扶正祛邪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同那种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以及错误言行作斗争,不管个人会遭到打击报复,甚至会遇到生命的危险,绝不能在政治上投机迎合,绝不能屈服于任何邪恶,绝不能明哲保身,拿原则作交易。一个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的记者,绝不会抢发某些有可能是虚假的、不实的报道。“客观报道”代表的是一种新闻职业道德,它不是谣言的遮羞布。以高度的新闻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追求真正的客观报道,这是新闻工作者永远不能推卸的责任。不逐名利,严格自律,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新闻工作者应有以身作则的义务。那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行为,那种利用工作之便搞有偿新闻的做法,那种追逐个人名利而抄袭剽窃的行为,那种为了“卖点”而降低新闻品格的媚俗之风,必须坚决反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禁止。新闻工作是一项严肃的职业,它不允许为了个人目的利用新闻报道手段进行无原则的吹捧。也不允许利用新闻职业的便利打击陷害好人。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责任。新闻传播业应该不为任何权力左右,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客观、公正、平衡的立场上报道事实,尽可能把个人感情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把对新闻事件评价的权利交给受众。新闻工作者有其特殊的使命,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所谓真实、客观、公正等正是这种规范、道德和良知的体现。但任何职业规范都不应该违背社会规范,任何职业道德都应符合社会道德,任何职业良知都必须服从社会良知。因为我们都是社会实践者。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新闻传播的最终使命是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并通过新闻报道承担起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我们的新闻事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信任,除了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愿望外,还有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导下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很强的政策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基础,过硬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因为懒惰。人脑开发程度不到10%。那你们知道这句话怎么来的吗?英国心理学家斯伯里·勒布朗·詹姆斯曾经说过:现在每个人都只有智商和身体的一小部分功以后又被别人背驰引入。20世纪30年代,一位脑外科医生WilldPenfield在他关于大脑的科研毕业论文中提到了这一谣言。

也有一句话与此一概而论:

爱因斯坦是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智商高达187,比平常人都要聪慧,由于他的大脑开发设计了接近20%。虽然这种阐述欠缺客观事实根据,十分不认真细致,但因为大家的某类期待,造成 了人云亦云,遍及全球。有很多人乃至相信这一点,而且并对100%开发的大脑充满想象。

黄水谣的毕业论文

朗诵词) 是的, 我们是黄河的儿女! 我们艰苦奋斗, 一天天地接近胜利. 但是, 敌人一天不消灭, 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 不信,你听听 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之后,《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二:作者 冼星海,生于一九○五年六月十三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原藉广东番禺,父亲冼喜泰是一个船工,在他出世时已去世,母亲黄苏英是一个农村妇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岁时祖父去世,随母亲到南洋,进了一所旧式学校,攻读四书五经。后转到英国人办的英文学校,攻读英文。十一岁转到华侨办的高等小学,读了两年,回到广东,进岭南大学附中,又升入大学,一直以半工读来维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学习结束,做过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和岭南大学音乐教员。二十一岁那年到北京进北大音乐传习所学理论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翌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一九二九年离开国立音乐院,加入田汉所组织的南国剧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进过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创办的音乐学校,做过饭店堂馆、修指甲和咖啡店的杂役和音乐师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风》(三重奏),明显地受到当年他跟从过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响。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国,改变了创作方向,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开始写作第一交响曲,并于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与公司意见不合而辞职,转入新华影片公司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为《日出》、《大雷雨》等剧作曲配音。“八·一三”事变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年底留武汉,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与张曙等共同主持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翌年十一月,第三厅工作受阻碍,奔赴延安,出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而《中国狂想曲》则不幸成为他的“天鹅之歌”。 三:《黄河大合唱》引起的轰动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此后的数十年来《黄河大合唱》一直作为正义力量的象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其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黄子孙中永远传唱! 1985年在冼星海同志逝世40周年之际,香港举办了历时14天的“黄河”音乐节。《黄河大合唱》全曲演唱仅40分钟,然而那天的谢幕竟长达20多分钟。在台湾,《黄河大合唱》被禁演的时间长达40多年。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香港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对《黄河大合唱》演出解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人想办法争取《黄河大合唱》在台湾的演出,各种报纸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呼吁。在台湾被禁锢了40多年的《黄河大合唱》最终得以演出。 2001年4月14日,美国纽约的百老汇春意盎然。“黄河之声”中国经典名曲音乐会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和大陆的旅美华人,也吸引了众多的美国人。美国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纽约时报》两次介绍该音乐会。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美国人用中文演唱气吞山河的《黄河大合唱》。开场的《黄河船夫曲》激烈紧张,这段唱曲节奏较快,歌词绕嘴,对于美国歌手们来说发音相当困难,但他们那种“咬文嚼字”、一字一句毫不含糊的态度,反而把乐曲表现得更有力度。美国合唱团的女声部音质清丽,极富弹性,中文发音准确,金发碧眼的女士们以热爱家乡这种人类共同的情感,把合唱曲中的《黄水谣》表现得有如春波婉转,映出了黄河两岸农田村舍。合唱的最后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将音乐会推到黄河的浪峰,当《黄河大合唱》在合唱团八十几位队员多次重复的“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的高亢歌声中结束时,激动万分的观众一下全都站起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热情的欢呼声向中美艺术家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情和由衷的感谢。观众中的美国人从节目单中的英文介绍和演员们表现的音乐中也听懂了“黄河”,他们与中国听众一样情绪高昂,热烈地鼓掌。再三谢幕的全体演员们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又唱起了《保卫黄河》,这时观众们情绪高昂,以有节奏的掌声加入了这雄壮的进行曲,还有不少人跟着唱起来。歌声结束,激动的观众们还不愿离去,又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最后演员们唱了三遍《保卫黄河》,音乐会才徐徐落下帷幕. 4.《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当时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邬析零指挥抗敌三队于陕北大礼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挥鲁迅演出队演出。 今日已贵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回忆当年在延安演出《黄河大合唱》,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在物质条件极缺乏的边区,要组成一个完备的乐队是谈不上的,当时有什么乐器都尽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击乐器。没有谱架,就用木板搭起当谱架。没有低音乐器,就自己动手制作。你看那乐队的右角,立着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铁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发出了雄浑且带有金属共鸣的声音,歌唱黄河的宏伟气概;你再看在这具新式“武器”的侧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个大号的搪瓷缸子,里面摆了十几二十把吃饭用的勺子。当“黄河船夫曲”的朗诵“那么你听吧!”一完,指挥者的手臂一挥,这具新式打击乐器就发出“哗啦哗啦”之声,与管弦、锣鼓齐鸣,配合着合唱队的“咳哟,划哟!……”,烘托出万马奔腾之势。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却仍然存在,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 或许在今日重温一下冼星海于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间,在苏联所写的“创作札记”中关于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对欣赏这部作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写,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际演剧第三队来延,光未然同志把黄河歌词写好后即交我去谱,写成后由第三队邬析零指挥,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其后鲁艺周年纪念晚会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举行了两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评。 以后延安遇到有大的晚会,如欢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邓宝珊将军、茅盾、沈志远和蒙古代表及国民政府的调查团、慰劳队、西北摄影团等,都是以《黄河大合唱》为中心。这曲是在鲁艺一个小窑洞(鲁艺旧址)里写成的,为着第三队要离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时间连总谱和合唱写成了。因为各地不论前线和后方都欢迎这个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写成五线谱,用交响乐队伴奏合唱,比较简谱所写的更好些,但因为忙于教务和创作,一时未能执笔。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顺利地把它完成了。这种配器法是欧美和各国都可采用,比较以前的简谱更国际化,但同时这个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进步的技巧。 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曾屡次由我指挥,合唱队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乐队二十余人,多用中国乐器。大礼堂几乎容纳不下,声音远远可以听到。 还在延安的时候,人们就告诉我,重庆和国内各报都有说及《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期中新音乐的创举。当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办事处时,萧三告诉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报报导我和《黄河大合唱》;苏联名记者和摄影师卡尔门先后在“国际文学”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帜”写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国的一年》,其中也有关于我和《黄河大合唱》的评论。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就满足。尤其是有一天,吴玉章同志当全体鲁艺术学生教员集合时,说及我的努力和《黄河大合唱》得到国际上的嘉许,我听了之后,自问渐愧,因为我历年所想创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产,一方面又要精练,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渐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 因此我又写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我不曾忘记丹第八十三岁临死前还对我们说,他想写作,仍想完成他关于理查特·瓦格纳的文章!罗曼·罗兰七十三岁的时候仍想学习俄文,因为他发现俄国文学的宝藏。贝多芬临死时说:‘我不过写了几个音符……’我是什么东西呢?比较他们差得多了,还不更努力么?” 黄河大合唱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朗诵词)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 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歌词)咳哟!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 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 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 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 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咳哟!咳哟! 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 再和那黄河怒涛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咳!划哟…… 第二乐章:黄河颂 (朗诵词)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歌词)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爷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第四乐章:黄水谣 (朗诵词)是的, 我们是黄河的儿女! 我们艰苦奋斗, 一天天地接近胜利. 但是, 敌人一天不消灭, 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 不信,你听听 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歌词)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但是, 我们难道永远逃亡? 你听听吧, 这是黄河边上 两个老乡的对唱. (歌词) 张老三,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 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 种的高梁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 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 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 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 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 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 都是有家不能回! 仇和恨,在心里, 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 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 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 一同打回老家去! 第六乐章:黄河怨 (朗诵词) 朋友! 我们要打回老家去! 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 谁没有妻子儿女, 谁能忍受敌人的欺凌? 亲爱的同胞们! 你听听 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歌词) 风啊, 你不要叫喊! 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 我在你面前 哭诉我的仇和冤. 命啊, 这样苦! 生活啊, 这样难! 鬼子啊, 你这样没心肝! 宝贝啊, 你死得这样惨! 我和你无仇又无冤, 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 狂风啊, 你不要叫喊! 乌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的水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 我要投在你的怀中, 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 丈夫啊, 在天边! 地下啊, 再团圆! 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歌词)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 珠江在怒吼! 扬子江在怒吼! 啊!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 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歌词) 怒吼吧,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世界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啊----! 五千年的民族, 苦难真不少! 铁蹄下的民众, 苦痛受不了! (重复) 受不了……! 但是, 新中国已经破晓; 四万万五千万民众 已经团结起来, 誓死同把国土保! 你听,你听,你听: 松花江在呼号; 黑龙江在呼号; 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 扬子江上 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 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词光未然:张光年(1913-2002)笔名光未然。湖北老河口人。中共党员。1935年肄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任抗日救亡秋声剧社社长,拓荒剧团团长,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中共特支干事会干事,缅甸仰光《新知周刊》主编,缅甸华侨青年战工队总领队,《民主周刊》北平版编辑负责人,1949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创作室主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剧本》月刊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副主席。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冼星海(1905-1945),原籍番禺,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其父是船工,在冼氏未诞生时已经过世;见光即无父,自幼就与母相依为命,靠外祖父生活。1911年,时年六岁,其外祖父逝世,生活无靠,母子俩遂流落到马来亚,母亲当上了佣人,糊口过日子。冼氏读过三四年私塾,曾在圣安得烈英校上过课。14岁那年,随母到新加坡申请入养正,寄宿在校,半工半读,工作是负责管理摇铃,直到1921年六月,高级小学三年级毕业为止。当时冼氏为区健夫所赏识,选他加入其在1917年创设的铜乐鼓喇叭队。因具音乐天赋,不久升任金线三粒星肩章的乐队队长及指挥。区氏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这段时期,乐队所吹奏的曲谱,全是雄浑壮烈的军歌和进行曲,对冼氏往后之音乐创作有深远的影响。16岁时随林耀翔校长到广州之岭南大学附属学校升学。1925年入岭南大学文科。1926年,他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主修理论与小提琴,同时任该图书馆助理员,以维持生计。1928年入上海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这时期他参加了田汉等人搞的“南国社”活动。1929年他到法国深造,半工半读。 1930年2月他到巴黎先后跟奥别多菲尔·加隆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作曲班,随印象派作曲家杜卡学习。1935年回到中国。1936年他为影片《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和《状志凌云》配乐。1937年为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作曲配乐。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爆发,他参加了由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苏州等地宣传抗日。冼氏加入了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后离开到延安去。1939年他的力作〈黄河大合唱〉出炉了!冼氏受聂耳(1912-1935)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他在悼念聂耳辞世三周年一文中,写道:“聂耳先生虽然没有像许多音乐家一样的环境与修养,然而他具有的是青年活泼的创造力和斗争性的特点,因此,他的作品得到了广大群众之爱好与传诵。尤其在目前,不论在前线或后方,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歌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甚至国际上都公认《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最雄伟的一首歌曲。聂耳先生的伟大就在此。他永远是年青的音乐家,他永远站在青年音乐家的前面,他已经给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新兴音乐的大路。” 1940年5月他到苏联为抗战记录影片《延安与八路军》作曲,配音。 冼氏是位多产作曲,直至去苏联之前,他创作了《运动会》,《战歌》,《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游击军》,《江南三月》,《到敌人后方去》,《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以《黄河大合唱》,饮誉乐坛。冼氏早年立志创作具有东方民族色彩的音乐,《黄河大合唱》可说是十分充分体现了他努力的方向和抱负。 在苏联期间,他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交响乐乐谱,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中国生活》,《阿曼盖尔达》,《中国狂想曲》。《中国生活》反映出他对祖国的思念。 冼氏在苏俄生活极为困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冼氏图从蒙古回国,因受阻只好留居下来。一次因排队轮购粮食时,晕倒街头,幸得一位苏联女青年之救助,过了险关,后他们结成夫妇

可以从一个作文网找

永恒的黄河——介绍《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词光未然:张光年(1913-2002)笔名光未然。湖北老河口人。中共党员。1935年肄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任抗日救亡秋声剧社社长,拓荒剧团团长,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中共特支干事会干事,缅甸仰光《新知周刊》主编,缅甸华侨青年战工队总领队,《民主周刊》北平版编辑负责人,1949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创作室主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剧本》月刊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副主席。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冼星海(1905-1945),原籍番禺,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其父是船工,在冼氏未诞生时已经过世;见光即无父,自幼就与母相依为命,靠外祖父生活。1911年,时年六岁,其外祖父逝世,生活无靠,母子俩遂流落到马来亚,母亲当上了佣人,糊口过日子。冼氏读过三四年私塾,曾在圣安得烈英校上过课。14岁那年,随母到新加坡申请入养正,寄宿在校,半工半读,工作是负责管理摇铃,直到1921年六月,高级小学三年级毕业为止。当时冼氏为区健夫所赏识,选他加入其在1917年创设的铜乐鼓喇叭队。因具音乐天赋,不久升任金线三粒星肩章的乐队队长及指挥。区氏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这段时期,乐队所吹奏的曲谱,全是雄浑壮烈的军歌和进行曲,对冼氏往后之音乐创作有深远的影响。16岁时随林耀翔校长到广州之岭南大学附属学校升学。1925年入岭南大学文科。1926年,他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主修理论与小提琴,同时任该图书馆助理员,以维持生计。1928年入上海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这时期他参加了田汉等人搞的“南国社”活动。1929年他到法国深造,半工半读。 1930年2月他到巴黎先后跟奥别多菲尔·加隆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作曲班,随印象派作曲家杜卡学习。1935年回到中国。1936年他为影片《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和《状志凌云》配乐。1937年为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作曲配乐。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爆发,他参加了由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苏州等地宣传抗日。冼氏加入了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后离开到延安去。1939年他的力作〈黄河大合唱〉出炉了!冼氏受聂耳(1912-1935)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他在悼念聂耳辞世三周年一文中,写道:“聂耳先生虽然没有像许多音乐家一样的环境与修养,然而他具有的是青年活泼的创造力和斗争性的特点,因此,他的作品得到了广大群众之爱好与传诵。尤其在目前,不论在前线或后方,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歌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甚至国际上都公认《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最雄伟的一首歌曲。聂耳先生的伟大就在此。他永远是年青的音乐家,他永远站在青年音乐家的前面,他已经给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新兴音乐的大路。”1940年5月他到苏联为抗战记录影片《延安与八路军》作曲,配音。冼氏是位多产作曲,直至去苏联之前,他创作了《运动会》,《战歌》,《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游击军》,《江南三月》,《到敌人后方去》,《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以《黄河大合唱》,饮誉乐坛。冼氏早年立志创作具有东方民族色彩的音乐,《黄河大合唱》可说是十分充分体现了他努力的方向和抱负。在苏联期间,他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交响乐乐谱,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中国生活》,《阿曼盖尔达》,《中国狂想曲》。《中国生活》反映出他对祖国的思念。冼氏在苏俄生活极为困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冼氏图从蒙古回国,因受阻只好留居下来。一次因排队轮购粮食时,晕倒街头,幸得一位苏联女青年之救助,过了险关,后他们结成夫妇。他在延安之妻钱韵玲,当时可能不知情,后也改嫁了。由于生活艰苦,营养不足,冻饿成病,延误医疗,1945年10月30日患肺病客死他乡。他在贫困中成长,一生亲历了中华民族百般受侮辱和欺凌,眼见同胞到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人间。他积极地创作支援抗战,他来到了天寒地冻的苏联,在饥寒交迫中,仍旧辛勤作曲,不幸积劳成疾,在深深的乡愁中客死他乡,时方40,精华早逝。虽然他看不到中华民族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他的作品仍旧继续动员和鼓舞着中华民族,与日寇周旋到底。他以西方之长,创作出具有民族色彩音乐的作曲道路,给振兴中华文化的崇高事业,指出了新的方向!当人们提起养正,就会想起冼星海,当人们听到《黄河大合唱》那雄伟悲壮的歌声,就会想起冼星海,被他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崇高人格,深深地感动。时光飞逝,岁月悠悠,著名合唱指挥家严良坤,如今巳是74岁高龄了。从他l4岁执棒起,巳数不清排演了多少古今中外的合唱作品,然而,使他魂灵所系、情有独钟、巳排演了近千场的却是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下简称《黄河》)。正如严良坤自巳所说:"我的整个音乐演出生涯是在《黄河》歌声中成长起来的。1939年4月初,抗战演剧三队的30多名演员在邬析零指挥下在延安首演了《黄河》,5月14日,冼星海亲自指挥演剧三队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组成的100人合唱队演唱《黄河》毛主席听了特别高兴,连连称赞了三声:"好!好!好!周总理为演出《黄河》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1940年秋,在抗战大后方重庆,严良坤指挥孩子剧团首演了《黄河》,接着李凌、赵讽主办的《新音乐》杂志,连续登载了〈黄河大合唱》的乐谱,《黄河》的歌声就插上了翅膀,飞遍了大后方的田野、城市、村庄,到处风起云涌般响起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甚至在国民党宪兵队的操场上都唱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歌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鼓舞了人民的抗战意志,表达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精神。1946年在重庆为纪念冼星海逝世一周年举行的音乐会上,严良坤再次指挥了《黄河》,歌声一停,周恩来同志率先鼓掌,李公朴先生激情满怀地指挥全场高唱《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激昂键壮的歌声吓跑了企图捣乱的特务,令人激动的场景永远留在了严良坤的记忆中。以后〈黄河〉的歌声似黄河波涛,在祖国大地奔腾、咆哮、卷起波涛。1945年,由宋庆龄赠送的《黄河》乐谱带到美国,10月24日在纽约庆祝联合国成立 的纪念会上,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英文演唱了〈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1956年,莫斯科举办中苏友好旬,由苏联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合唱团用俄文演唱了〈黄河〉。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的严良坤担任艺术顾问,李德伦任指挥,郭淑珍独唱〈黄河怨〉,此后〈黄河〉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世界上不同肤色的各国人民用不同的语言在环球上下高歌《黄河》。十年动乱,"四人帮"下令将《黄河》的词全部改掉,提出"留曲不留词"。于是,出现了把"风在吼,马在叫"改成“毛主席,发号召”,把"河边对口曲"中"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改成"指导员,我问你,前线有啥好消息”。直到1975年纪念星海逝世30周年时,星海夫人钱韵玲写信给毛主席,毛主席指示全部照原词唱《黄河》才又响彻在中华大地。1985年星海逝世40周年,香港举办了历时14天的"黄河"音乐节,严良坤率领中央乐团合唱团赴港与当地28个合唱团合作,指挥千人演唱《黄河》,全曲演唱40分钟,谢幕竟长达20分钟。严良坤说:"我干了40多年指挥,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的谢幕。"在掌声如潮、群情振奋中,他激动地向全场听众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共饮黄河水,今天我们在一起高唱黄河曲,共慰赤子心……·。, 1991年《黄河》创作发表50周年,香港林克汉管弦乐团演出《黄河》严良坤又应邀前往指挥,拥有l400个座位香奋港大会堂音乐厅宣告爆满,连站票也售光。当严良坤在香港听到台湾同行在长期不懈的奋争后,终于使在台湾被禁锢了40年的《黄河》得以全部演出的喜讯后,兴奋不已,他把中央乐团录制的《黄河》的唱片、钢琴伴奏谱、臂弦乐总谱和有关资料赠送给台湾的同行们。1985年,严良坤和星海的女儿洗妮娜从北京护送冼星海骨灰到广州。当时 有人说星海是人民音乐家,但不是无产阶级音乐家。严良坤不想参加辨论,他想有那时间打嘴吧官司,我还多演几场星海的作品呢。从那时到现在,他就一 直在还这个宿愿,近十多年来,在北京、在黄河即将出海的岸边、泉城济南、山城重庆、贵阳、春城昆明、新疆、陕西、武汉、大连、安徽……在纽约、旧金山、多伦多、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等海内外华人都在他的指挥下同声高唱《黄河》,尽管大家信仰、修养不同,年龄不一,方言各异,但在《黄河》的歌声中,心在互相碰撞,血液在一起融汇,共同自豪地呼喊:“我是中国人”严良坤激动地说:“黄河当年是激励中国人民挽救危亡的意志,现在是凝聚海内外人、振奋大家、鼓舞大家的力量。”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在祝贺中央乐团演出成功的宴会上,即席朗诵了他写的一首诗,:“我们的血液是黄河的支流,我们的心脏为黄河而跳动。”1993年8月,中央乐团合唱访问纽约演出《黄河》,本来演出时间仅一个半小时,但由于不断加演和连续谢幕,使一台演出竟长达两个半小时。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4月严良坤率团在马来西亚的9个城市里,演出11场《黄河》,散场后听众久久不肯离去,一些当年的老华侨围着他们同声歌唱《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雄壮歌声响彻云宵。6月北京市委举办了空前未有的、由50所高校大学生演唱的万人《黄河大合唱》,在北京和全国引起很大轰动和反响。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对青年学生一次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10月份在广州组织全市近百个合唱团的1500人演唱《黄河》达到了有史以来演唱《黄河》规模的顶峰。8月,严良坤率中央乐团合唱团再次访美,在纽约林肯纪念堂指挥大陆、港台、海外300多华人演唱《黄河》,创东方人在美国演出的最大规模,很多华人从上百英里外的城市,甚至从其他国家赶来聆听这场音乐会。在华盛顿演出时,通往剧场的几条高速公路车水马龙,全被车塞满,9月份,严良坤又两次赴台湾演出《黄河》。仅1995年,严良坤就演出《黄河》36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赞誉。但严良坤却诚恳地说:"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而是《黄河》所蕴含的民族气魄、爱国精神和音乐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严良坤从14岁指挥《黄河》到今天,巳是60个春秋过去了,他称自己是指挥《黄河》的专业户,此话不假,他对〈黄河》的艺术造诣和取得的成功经验,是令人折服的,称他为《黄河》的权威指挥家和诠释者,也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问到严良坤是怎样排练和指挥演出《黄河》时,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首先他说:有人说《黄河》是宣传品,任何一个宣传品必须真实地反映时代,对社会和人民起到鼓舞和向上的作用,但它同时又是艺术品,而不是口号似的,像和尚念经那样没有生命力,只要反映了人民的需要、希望和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能打动人,那就既是宣传品,又是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品。《黄河》是星海充分运用艺术规律表现时代精神、倾吐人民感情、希望,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不朽之作,因而,它牢牢地站住了,并且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尽管〈黄河〉经受了那么多的挫折,但一旦解放了桎梏,就会迸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有些年轻人说流行歌曲是横的艺术,〈黄河〉是竖的艺术,横的艺术像狂风席卷大地,一天之内全国都唱一首歌,但过几天就烟消云散了,竖的艺术可能只有50%的人欣赏、喜欢,但它经得起岁月的磨练和时代的考验,仅管年代久远,它感人的生命力永远不减。谈到〈黄河〉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处理时,严良坤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里既洋溢着他对这部作品的感情,更包括60年来他指挥这部作品积累的经验。严良坤说:“我们是用艺术手法表现黄河,如〈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怨〉,都是讲黄河,但又不是实在的具体的黄河,不是黄河本身,而是表现一个伟大的时代,表现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中国人民经过百年的奋斗牺牲,才赢得侵略者首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黄河》不是用政治代替艺术,用口号代替艺术,而是用艺术手法和艺术规律来适应政治需要,塑造出完美的政治形象。《黄河》的每一章都不雷同,各具自已的性格、特点、每段都扣人心弦。俗话说:‘艺离人胆大’正是星海把自己的音乐扎根在中华民族肥沃的土壤中,他又掌握了苏联的、现代派等多样的艺术创作手法,他写出的音乐饱含着中国泥土的芳香,他又有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不顾身的气魄,才能创造性地写出新鲜的中国情调;写出全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心声,他的音乐既无比亲切,又振奋人心。他在延安物质那样匮乏的艰苦条件下,仅有从首长夫人那里借来的7斤白糖做营养,竟以短短6天的时间,谱写出这样辉煌的不朽之作。星海吃的是草,但把它融化在血液里,化为香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国人民的成长。 谈到对《黄河》各段的艺术处理时,严良坤说:"由于各段性格、特点不一样,艺术处理也就不一样。《黄河船夫曲》吸取了民间劳动歌曲、特别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式的主题核心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唱、合唱相呼应的演唱形式写成。当朗诵完最后一句'那么你听吧'。紧接着就是雄壮有力的一声呼碱‘嗨哟',接下去就是节奏性强的、每一个都蕴合着无穷力量的‘划哟’要先声夺人,就不能唱得上气不接下气,而要一气呵成。如果中间换气,就唱不出那个意思了,因此,要用循环呼吸,到‘划哟,冲上前’时,用高、低音声部轮换唱,这样听起来就像没有换气,像一串项链穿在一起,到。‘嗨!划哟’时,可用自然的吼声,表现出原始的粗犷的力量,就像夏里亚平在唱《跳蚤之歌)时,为了表现沙皇身边那些愚味无知的大臣的丑恶形象,他在演唱个别乐句时不用美声唱,而是用哼鸣,从鼻子里哼出轻蔑的声音。到‘不怕那千丈波涛高如山’时,用男声、女声分唱的办法,这样就形成男声粗犷、女声高亢嘹亮的配合。到哈哈大笑处时,如果女声也跟着笑就显得尖利和不协调了,由男声来笑,表现原始的自然的东西,表现‘力’哈哈大笑要笑得长一些,才能把前面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情调转过来,如果呼吸不够,可以轮流笑,要笑得豪迈、潇洒,带有蔑视困难的英雄气慨。第二部分以原有主题核心,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能喘一喘‘要唱出合唱的平衡,表现船夫们在漩涡中心看见了彼岸,看见了希望。到尾声又以快速有力的动机进行,由强到弱,由近到远,示意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在顽旨地继续。。。”。严良坤认为只要掌握好上面这些处理,这个歌在演唱上就会得到一半的成功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式的齐唱歌曲,歌的曲调一样,但情绪不一,前段是“麦苗儿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和平景像,后面是日本鬼子三光政策带来的凄惨景像。首先要搞清楚和抓住这个鲜明的对比,前段要唱得流畅一些,刚一些,越松动越好,这样后面才能有对比,后面要唱得的慢一些、柔一些,形成两段速度上的对比唱至“*淫烧杀一片凄凉”时要来一个大起大落,唱到“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处情绪压抑。两大段要形成力量的大起大落和速度的大起大落,要表达出同是一条河流,但鬼子来后景像就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了要处理得人格化。要注意音乐是用耳朵听的。我们要塑造的是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手段塑造艺术形像和表达人物感情。譬如在唱“男女老少喜洋洋”时如果平铺直叙地唱下来就一般化了,如果加以小小的处理,把“喜洋洋”唱成跳音,那么即使不看见歌者的面部表情,也能从声音听出喜洋洋的感情。严良坤说塑造形像的根据是作品内容,而塑造成功必须运用艺术手段,而恰当的艺术手段必须产生于感情上的正确理解之后。这样才能有恰当的速度、力度的变化和刚柔、快慢的变化,才能有艺术上的准确、严谨、规整。要在每一次的排练和演出中,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塑造和保持准确的、鲜明的艺术形像。《保卫黄河》是一首群众歌曲,先是齐唱,后是轮唱。齐唱和轮唱差异不大,但中间也应有层次。要唱出抑扬顿挫、起伏,如果都一样高、一样强,就没有高和强。强中有弱才有对比,没有绝对的强和绝对的弱,有对比才能感到强就是强、高就是高,高峰必须要有低谷来陪衬。〈保卫黄河〉虽然是雄壮的歌,也应有对比、发展和高潮。唱到“河西山岗万丈高”就应有点跌宕,“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处应展现游击队化整为零、机动灵活的战术、人民战争铺天盖地、气若长虹的英雄气势,到三部轮唱时,在处理上如仍和前面同等对待,那就成为一锅粥。星海在轮唱中,用了“龙格龙格龙”是取其轻快,与急速有力的“风在吼,马在叫”形成鲜明的对比,犹如一片绿叶的正面与反面,互相映衬。到三个声部都出来后,层次分明地显示出伟大的人民战争此起彼伏和最终一定取得伟大胜利。谈到〈黄河〉中的两首〈黄河颂〉和〈黄河怨〉,严良坤说这两首歌照讲就让独唱演员自己去发挥,但它们是合唱的一部分,要服从整个合唱的布局,不能搞鹤立鸡群,不能卖块,两首歌不能从头到尾使傻劲,要有后劲。对独唱演员在演唱技巧上的处理不要做硬性规定,主要是启了充分应用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塑造完整的音乐形像。〈黄河颂〉中的三个“啊!黄河”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内容。第一个比较平稳,讲述的是黄河的雄姿、古国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英雄的故事。第二个歌唱黄河的伟大坚强,用英雄的体魄,捍卫着祖国的安宁,第三个像书写在天空的惊叹号,赞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黄河的抚育下发扬滋长。歌中的三个“1 2 3 ”一个与一个语气不同,不要唱成一个样,要唱得有层次、有讲究,要把它们唱活,而不是平铺直叙。能否唱得讲究,唱出、艺术上的修养就看功夫到不到家,如果把三个“1 2 3 ”唱成一个样,就会叫人感到像镙丝钮,老在那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使人感到乏味。这首歌虽然音域不广,只有一个10度,但要唱好它,就要研究全局的布局,抓住全局中的重点。〈黄河怨〉是倾诉妇女被压迫、被凌辱的声音。是含着眼泪唱出的一首悲歌。前面要唱得压抑,没有前面的压抑,就没有后面的高亢。“风啊,你不要叫喊”5小节要一气哈成,不能换气,用很细的嗓子把整个场子压下去,把全部听众的心紧紧抓住,塑造出被凌辱的中国妇女孩子的形像,使人感到锥心刺骨的痛苦,有了前面的这个痛苦。才能有后面的激昂。前面是沉重的愤恨,而不是激昂的愤恨,保持这种愤恨才能把后面的高潮掀起来。“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这一句是高潮前的低谷,是前后重要的对比。一定要把它铺垫好才能掀起后面层层叠起的高潮。说到这里,严良坤说有的歌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喜欢唱高的调,似呼越唱越唱得高越有本事。其实这首歌是表现感情,要唱得使音乐和语言达到高度的统一,而不是卖弄声音、表现音质。他盛赞郭淑珍演唱这首歌达到了真正完美的境界。《河边对口曲》是中国说唱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音调,采取了乐段反复的结构形成,曲调一样,歌词不一样,要自由发挥歌词的特点,要赋予不同的性格,得侧重在说唱上,“张老三,我问你”要平和,“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节奏要拉开“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又回来像有弹性的猴皮筋,可宽可紧,要用语言的自然来塑造张老三和王老七的形像。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琵琶伴奏)是一首叙事长诗,吸引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以前演出进此段未演,1987年7月7日在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抗战50周年时才恢复演出。这首配乐诗主要在于朗诵者的处理,“啊,它震动着、跳跃着、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运用了中国的吟诵,应节奏鲜明,乐队不能喧宾夺主,要照顾和突出琵琶和朗诵,朗诵的分寸、布局要与琵琶珠联壁合,音乐只做配衬、背景音乐。严良坤说:当万众高唱“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时合唱已经达到了高潮,星海却又写了《怒吼吧,黄河》再次回顾了一下历史,然后来了一个哲理的总结。而这个回顾与《黄水谣》的“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的凄凉回顾不一样,机时是“五千年的民族 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的深沉的回顾和深重的仇恨,然后转到“但是,新中国已经破硗”急转直下地展现了全国燃遍抗日烽火的壮丽场景,翻滚着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战斗警号!当歌声唱到最后一个“怒吼吧”时,严良坤的指挥捧直指长空,好一派“剌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此时的这位指挥大师简直就是一头怒吼的雄狮,整个合唱队和全体听众在他的魔棍挥舞下,全身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惊天动地地高唱出:“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当笔者问严良坤:“你指挥《黄河》已近千场,现在每当你指挥时,还能保持新鲜感吗?”他说:“每次指挥演出,都有新的不同的对像,因为听众来自西面八方,合唱队员也不一样,有专业的,我在排练时根据不同的对像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专业合唱队员我要求较多较细,对业余的合唱队员我要求一些较难的技巧要唱好,二是情绪要对头。给他们排练,我比较快, 不死板地老抠,我要让他感觉到排练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干一件苦差事,让他们从排练中有所收获,得到创作的喜悦”。的确,很多在他手下唱过合唱的队员们,虽然因他严格的要求而叫他倔老头,但没有一个不佩服和欣赏他精湛的指挥艺术,尤其是他指挥的《黄河》那真是炉火纯青,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堪称是指挥《黄河》的绝对权威。问他是怎么取得这令人叹服的成功?他说:“首先我热爱《黄河》,但我不把它看作是属于我个人的艺术,为了把它完整的奉献给人民,我尽心竭力进行二度创作。我一是从老师那儿学习,一是‘偷艺’,过去演出《黄河》是延安的老同志时乐蒙、任虹指挥的,他们得到了星海的真传,我从他们的指挥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还有其他一些同志的指挥也使我有所受益。这些都是学习。我既向强者学,也从别人犯的毛病中吸取教训,这同样使我有所收获,得到进步。因此,我指挥的《黄河》既是勤学苦练得来,也是从实践中观察、模仿和“偷艺”中得来”。严良坤充满感情地说:“我从小就热爱《黄河》,我和它一起长大、成熟,它具有永久的不衰的强烈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歌颂英雄的中国人民的颂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历史诗篇,不朽的《黄河大合唱》将永远属于伟大黄河的伟大子孙!” 节 目 简 介黄河大合唱词:光未然曲:冼星海演唱/伴奏:中央乐团独唱:岳重、汪燕燕朗诵:王廷英指挥:严良堃1.黄河船夫曲 3'402.黄河颂 5'153.黄水谣 4'444.河边对口曲 3'245.黄河怨 5'456.保卫黄河 2'557.怒吼吧!黄河 5'12不错吧选最佳啊!!!!

灰色童谣毕业论文

就我来讲在我刚成为迈迷的时候也就是迈刚离开的时候我看过一篇文。里面说。迈的离开狠狠抽了周这些假天王一耳光。对于这句话我同意。因为迈的光彩周他们的确比不过。但我也不完全同意。即使周比不上迈,但他也为音乐付出那么多。我们不了解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说他的我们只能说自己喜欢迈或者不喜欢周。没有资料说谁好谁不好。作为迈迷。我不想以骂别的明星来抬高我的偶像。其实周和迈的比较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LL别太在意。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纳罕(hǎn) 伫立(zhù) 船舶(bó) 洗濯(zhuó) B 贪婪(lǎn ) 雏形(chú) 猝然(cù) 贮蓄(zhù) C 芊芊(qiān) 枯涸 ( kū) 丁丁(zhēnɡ) 沏茶 ( qī) D 顷刻(qǐnɡ) 喑哑( yīn) 狩猎 (shòu) 剔透(tī) 2、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百货商店里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曾有一个机会可以和MJ共同成长 文/april_0522实事求是地说,在MJ去世前,我不是迈迷,也讨厌他,不会听他的歌,不会看他的MV。但是现在,我车里所有的CD全部被MJ的取代,从6月份到现在,每天上下班来回近50公里的路途都在听MJ的歌,也逐渐熟悉了他所有伟大的歌曲。很多人在2009年6月25日(洛杉矶时间)之前并不了解MJ,甚至还对他抱有很深的偏见,我就是其中的一个。1979年,我上高中,青涩而幼稚,而MJ已经开始了他无人可以企及的辉煌事业。但是当时国门刚开,全国还在为邓丽君的歌是不是黄色歌曲而展开大讨论,为李谷一的《乡恋》是不是靡靡之音而在争论不休。虽然身在北京,但仍然无法接触到MJ的歌曲。我记得第一次在北京五道口外文书店(现在早已拆迁得无影无踪了)看到《Off The Wall》和《Bad》已经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了(具体记不清了),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好几年了。我喜欢音乐,年轻时可以冒着严寒在北展排好几个小时的队买帕瓦罗蒂第一次到我国演出的票,也可以花十块钱买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的引进正版音乐磁带回来听,要知道当时一般的磁带标准价格是六块钱,我的工资是90元/月(这在当时我的同学中工资算比较高了),当时很多人是不会买正版磁带的,都是拿双卡录音机自己翻录的。但我确定那时的我不会花一分钱买一盘MJ的磁带回来听,也不会翻录他的歌。我经常去五道口外文书店逛,因为附近北京语言大学有许多留学生的缘故,在那个年代,五道口外文书店会进一些相对新潮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每次在音像制品的柜台前都会停留很久,每次看到上述这两盘磁带我虽然明确的知道自己不会买,但还是被其前卫的封面设计吸引,总觉得很特别。后来陆续看到了《Dangerous》、《 HIStory 》,特别是《Blood on The Dance Floor》,其MJ身穿红色套装,在黑白相间的类似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振臂呐喊的的封面给了我强烈而深刻的印象,以至后来每每和别人偶尔谈论MJ,眼前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张专辑的封面。和大多数人一样,近十几年,听到的看到的更多的是MJ的负面新闻,对他的印象愈发的不好。在MJ离世前,最近的一次有关MJ的讨论是在今年的五月份,当MJ宣布复出后,很多人又开始议论他,我女儿的同学在校内网上转载了一篇有关MJ的文章,题目就叫《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Michael Jackson》,我女儿看完以后对我说:“我觉得杰克逊真的很伟大”,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嗤之以鼻,以极其不屑的口吻说:“杰克逊有什么好的,把自己的皮肤漂白,背叛自己的种族”,女儿也极其认真地对我说:“不!你这么说只能说明你不了解他,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他,包括他的歌迷也有很多人不了解他,没有人知道他做了很多的慈善事情,他用他的才华换取金钱,然后用这些金钱去帮助这个世界上贫困的人、需要帮助的人,他不是漂白自己的皮肤,而是他患有白癜风病!”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当时的心情难以言表。不过我仍然没有想去了解MJ,直到6月26日早上(北京时间)上班后,听到办公室的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杰克逊死了”。于是和所有人一样,迅速打开电脑上网查,结果是铺天盖地。。。。整整一天,什么也没干,一直在恶补有关MJ的知识,终于了解了MJ是一个怎样的人,了解了他的伟大的作品;终于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才能唱进你的内心世界,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让你流泪、感动、崇拜;终于明白为什么他是王!想想看,二十几年前写的歌,现在依然可以打动一个历经风雨,已过不惑之年的人的心,所有歌曲的配器丝毫没有陈旧感,相反很新潮、很现代,那该需要什么样的才华和真情才能做得到,更何况不是一首,而是N多首歌。反观国内的所谓大牌歌星,很多人只能说得出一首成名曲,而MJ好听的歌太多太多了。MJ的MV百看不厌,特技的运用,让现在所谓的大片汗颜!我大学毕业一直从事所谓的计算机行业,做过8年的硬件,写过十几年的软件,深知在MJ拍摄传世经典MV《Black or White》的年代能做出那样的镜头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不是天才是无法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作品的,因此,MJ的MV和歌曲在那个年代无法逾越,在现在,我们对他有的也只是仰止。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MV,真是业余的很是可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We are th world》、《Heal the world》、《HIStory》、《Bad》、《Another Part Of Me》、《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这些我极其熟悉的歌,在MJ离世之前我居然并不知道是他的歌,特别是《HIStory》和《Another Part Of Me》,所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常去迪厅的人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由此可见,只要这个世界还有音乐,你就无法避开MJ,现在想来不知道是应该欣慰还是应该悲伤。看过两遍《This is it》,回来和女儿谈起电影中的Smooth Criminal的MV,说:“我觉得MJ演戏一般,感觉有点假”,我女儿因为明年高考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所以她并不知道MJ在其中的表现,但她听我说完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到欣慰,她说:“那说明MJ真的是一个真诚的人,他的内心太干净了,所以他不会也从不需要掩饰自己,所以他不会表演。因为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演员中演技过好的人其实都不太真诚,因为这种人会把自己掩饰得非常好,你并不知道他内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姑且这样的言论有些偏激,但我也认为MJ是一个真诚、干净的人。MJ在世的时候,我从未像其他歌迷那样爱他、追逐过他,现在MJ不在了,我像所有爱他的歌迷一样,听他的音乐,看他写的《Moonwalk》,参加所有MJJCN组织的团购,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弥补自己没有MJ的青春时光,可这又是怎么能弥补得了呢?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从MJ的音乐中净化自己的灵魂!从此不再惧怕世上任何的困难。每每看到一些歌星自杀、吸毒的消息,愈发地感到MJ的伟大!想想MJ,这个世上有谁能比他遭受更多的苦难,但是MJ,我们的王,没有自杀、没有吸毒、没有犯罪,与此同时还在传播着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这需要怎样的高尚品格和博大的胸怀才能活在这喧闹、肮脏的世上!所以,当我女儿对我诉说高考所承受的压力难以为继时,我发自内心地对她说:“想想杰克逊,你活得比他容易多了,你现在这点事真的不算什么”。有幸和MJ成为同时代的人,共同经历了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但却因为环境的不够开放以及个人的偏见和他擦肩而过,现在能做的只能是竭尽所能购买他所有的作品。曾经有机会和他一同成长,但却被我轻视,只因当听到别人污蔑他时没能抱着中立的立场认真地听过他的一首歌。现在当我有能力购买他的作品,国家足够开放可以让我有条件去国外现场看他的演出时,他却不在了。从此明白一件事情,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情,可以保留意见,但学会了尊重别人的看法。现在,我专门做了一个箱子,用来保存我购买的所有关于MJ的书籍以及音像制品,并且很认真地对我女儿说,将来我死了,希望她把这些东西能继承下来并传给后代,我希望我的后代能够听到MJ的伟大的作品。同时,我现在会对我周围每一个还对MJ抱有偏见的人说:“你可以不喜欢杰克逊,但请你尊重他!如果你想否定他,请你像他那样写出深入人心的作品,捐出3亿美元的善款来”。这就是一个六十年代生人对MJ的一些肤浅的思考。

你能不能说的清楚一点,我不太懂你的意思。你到底想要什么

关于写民谣的毕业论文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玛雅人的器乐与歌唱、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用敲击乐器较多,如用半个葫芦制成放在水盆中敲击的水鼓和用坚硬的长豆荚相互敲击的乐器,还有能吹出鸟鸣声的管乐器等。阿兹台克人则经常使用木鼓、竹笛、海螺和葫芦制成的摇铃。在印加人的音乐中,以排箫和竖笛著称,据说当时曾有多达百人的竖笛乐队为舞蹈伴奏。在印加贵族子弟的教育中,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是印第安人普遍采用的音阶。 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音乐艺术。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如今,拉丁美洲音乐正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它那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使世人为之瞩目。正如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古巴诗人何塞·马蒂所说的:“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 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乐。 印第安人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立偏僻地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如亚马逊热带丛林区的印第安人。由于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又如厄瓜多尔希法罗人的音乐只采用了三个音。巴西卡马尤拉人的音乐也比较简单,但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管乐器--由两根植物茎(一长米、一长米)捆绑在一起的乐器,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往往是在各种仪式、庆典上才表演。这些,对于研究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是很有用的。另一类是发展得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如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安第斯高原音乐,它是印加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演奏的排箫、竖笛音乐很有特点,在表现高原印第安人的风情方面十分出色。庄严的太阳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美妙动人的民间花腔女高音唱法一安第斯高原唱法是世界民间音乐中的瑰宝。印加古都库斯科被称为“美洲考古之乡”,每年6月24日是著名的太阳祭节日,在隆重的庆典上可以见到传统的印地安人音乐歌舞表演。玻利维亚高原的普诺也被誉为"美洲大陆民间歌舞之乡"。 黑人音乐亦称美洲--非洲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巴西以及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苏里南的原始森林中,逃亡的黑人奴隶和加勒比海的海地保存了较纯的非洲音乐。在巴西的巴伊亚地区和古巴、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国的黑人音乐,则受葡萄牙、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较多。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在音乐中起主导作用,切分很强烈,常采用多线条节奏,呼应式的歌曲,乐段结构不方整,使用欧洲乐器多,且偏爱敲击乐器。加勒比海流行的钢鼓乐就是黑人的创造。这是一种用汽油桶制作的旋律性敲击乐器。这种来自汽油桶的美妙音乐震惊了世界。巴西的桑巴、伦都和古巴的伦巴,加勒比海的卡立普索、曼波、恰恰恰以及秘鲁的马里涅拉、冬德达等舞曲,都是较典型的美洲--非洲音乐歌舞体裁。 拉美民间音乐指的是:主要受到欧洲音乐强烈影响的土生白人、印欧混血人的音乐。这类音乐直接来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但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己适应了拉丁美洲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变异。它基本保留欧洲音乐体系的基础(包括调式、和声、节拍、乐段结构等),但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已根本不同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民族音乐了。这种音乐的特点是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松,音色柔和抒情,采用3/4及6/8节拍多,乐段结构较方整,采用吉他很多。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行很广,但乐器音色变得嘹亮明快、"竖琴之国"巴拉圭还发展了用竖琴伴奏的独唱、重唱等形式。具有小吉他形状和曼陀林音域的恰朗戈(五弦琴)、蒂波里(三弦琴)、瓜德罗(四弦琴)等弹拔乐器都是欧洲音乐文化与印第安音乐文化巧妙结合的硕果,现已成为拉美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墨西哥还发展了一种溶吉他、小号、小提琴、低音吉他为一体的马里阿奇乐队音乐,特色鲜明,很受欢迎。 墨西哥的松,智利的库艾卡,阿根廷的探戈,秘鲁的秘鲁园舞曲等都是典型的拉美民间音乐歌舞体裁。

有关吉他的起源及发展简史,我个人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有根据的吉他的远祖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这是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一样具有内弯的琴体)的乐器,是。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所不同(如琴体是半梨形的鲁特属乐器)的最显著特点。2、吉他一词最早出现为西班牙文吉他(Guitarra)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当时,已经出现“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西班牙语吉他(Guitarra)是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 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如图:摩尔吉他 拉丁吉他3、吉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四对复弦的吉他演奏高峰的出现是吉他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的标志。(1)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进而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2)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 3、十六世纪(1500年-1600年)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广大欧洲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Luis milan)、纳乐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穆达拉(Alonso mudarra),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Gaspar Sanz)、科尔贝塔(Cor betta)、维赛(Vi see)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作品宝库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如图:四弦复弦吉他 (比维拉)当时十分兴盛的乐器还有被认为是吉他同宗的鲁特琴(Lute)。鲁特琴前身是阿拉伯的乌德琴(UD的原意是木头)。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师道兰(Dowland)和魏斯(Weiss)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中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尽管有学者对巴赫有没有创作过鲁特作品提出疑问,但他所传世的四首鲁特琴组曲和少量鲁特作品,首首都具有不朽的价值。巴洛克时期的其他一些作曲家如维瓦尔弟的鲁特琴、曼陀林协奏曲,和D.斯卡拉第的古钢琴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都在古典吉他曲中占有重要位置。4、吉他发展史上的的黄金时代出现在十八世纪后期。六弦吉他的出现,标志着吉他的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当时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的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五对复弦吉他 六对复弦吉他六根单弦吉他5、有“吉他音乐的贝多芬”之称的索尔的出现,标志着六弦吉他发展到了颠峰。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古典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伦敦的最著名的古典吉他大师有索尔(Sor),阿瓜多(Aguado),朱利亚尼(Giuliani),卡鲁里(Carulli),和卡尔卡西(Carcassi)。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古典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古典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索尔,他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阿瓜多、卡鲁里、卡尔卡西的重要作品和他们所作的大量练习曲与吉他教程至今仍是古典吉他中的经典。在十九世纪还有不少音乐家喜爱并演奏古典吉他,如舒伯特、韦伯和柏辽兹,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不但擅长演奏吉他,而且还曾放弃提琴演奏,献身于吉他达三年之久,为吉他写下了大量作品。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有乐家科斯特(Coste)、默茨(mertz)、卡诺(Cano)、雷冈第(Regondi)等,他们为吉他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十九世纪古典吉他音乐的经典。6、十九世纪中叶,由于钢琴和提琴乐器出现了一批名震青史的演奏大师,吉他逐渐受到冷落,进入历史上第一个低潮。在钢琴、管弦乐、歌剧音乐发展的巨大冲击下,吉他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演奏与创作一度处于低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吉他才再度复兴。7、泰雷加的《大霍塔舞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古典吉他发展的再度复兴。古典吉他在十九世纪末再度复兴的生命力是在西班牙获得的。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对吉他从制做、乐器性能、演奏技术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师阿尔卡斯一直致力于与吉他制作家托雷斯(Torres)合作,并最终生产出了琴体扩大、音量增大、乐器性能明显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毕业于马德里音乐学院和声与作曲专业,并且是位出色钢琴家的泰雷加尽管公开演出不多,但一生潜心研究吉他,创立了全新的演奏方法,创作了大量糸统和科学的练习曲与出色发挥吉他乐器性能的不朽名曲,其中,《大霍塔舞曲》被广泛流传,为复兴古典吉他作出重要贡献。除此之外,他还选择改编了许多适合吉他演奏的古典音乐名曲,以扩大古典吉他的目曲范围。由于泰雷加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的学生、后继者柳贝特(Llobet)、普霍尔(Pujol)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古典吉他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为二十世纪古典吉他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托雷斯(Torres)古典吉他 二十世纪古典吉他8、塞戈维亚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古典吉他的辉煌二十世纪古典吉他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伟大的吉他大师--塞戈维亚(&127;Andre Seqovia 1893-1987),以其近七十年的演奏和探索一步步推向高潮的。塞戈维亚以他超凡的天才、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吉他最终摆脱了沦为酒店、咖啡馆民间乐器的命运,使古典吉他作为音乐会独奏乐器的魅力被音乐界与世人所公认,最终使吉他克服了种种偏见,成为了和钢琴、小提琴一样被人们广泛喜爱的高雅乐器。塞戈维亚遍及世界各地的频繁演出不但使全世界了解了古典吉他,使吉他在全世界流行开来,还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吉他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音乐作品。这些作曲家中最著名的如:为吉他写下《五首前奏曲》与《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的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的作者罗德里戈(Rodrigo)等。塞戈维亚还为吉他改编了大量著名音乐作品,如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恰空》等,大大丰富了古典吉他的曲目,最终使古典吉他的曲目在二十世纪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和其他重要乐器一样的水平。在上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音乐学院开设吉他专业,塞戈维亚不但积极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年青的吉他演奏家,他还积极呼吁世界各大音乐学院开设吉他专业,并鼓励他的学生们从事教学工作,至此,目前世界著名的音乐院校不仅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而且把其列为重要的学科加以建设。这是塞戈维亚对古典吉他的又一巨大贡献。现在活跃在世界各地音乐舞台上的无数优秀的吉他演奏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受过塞戈维亚的教诲或影响的。虽然大师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每当我们演奏起古典吉他、或是学习古典吉他、或是观赏古典吉他演奏、聆听古典吉他音乐,甚至仅仅是谈论起古典吉他时,我们实际上都是走在大师以毕生的功绩铺就的宽阔大道上和不朽的光辉中,尽管我们末必能时刻意识到这一点。 对二十世纪吉他音乐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音乐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圭吉他奇才巴利奥斯(Agustin Barrios Mangore 1885-1944)。这位具有印第安血统的巴利奥斯自称为“吉他中的帕格尼尼”而且毫不为过,他除了是位出色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外,还是位哲学家、画家、宗教学者和诗人,除了在世界各地成功地巡回演出外,他还是第一个为古典吉他录音的演奏家。巴利奥斯出色的艺术才华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并末得到世人的公认,在上世纪后期,巴利奥斯以多种风格创作的大量丰富多彩的吉他曲逐渐被发掘出来,并成为了古典吉他音乐作品中最重要和最受人喜爱的曲目之一

那么就给你来点民歌的论文资料吧民歌地方色彩辩析 一、何谓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在音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已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课题。 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 地方色彩的形成与诸文化要素密切相关。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悬殊很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遂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色彩差异。 民歌色彩的形成由来已古,早在先秦汉魏时期中国民歌就有南音北音东音西音之别,以后更有楚声粤曲吴歌秦音之异。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很象中国的方言文化,各地民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方言”,以此展示出其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能,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稍稍懂得音乐的人都不难从听觉上模糊感受到各地民歌的色彩差异,但一般都只能停留于隔岸观花,雾中看月的状态。若欲作细致区分和准确辩认,并能说出一些依据和道理,达到理性的把握,即使身为专业研究的学者们也深感不易。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民歌色彩所由表现的具体形式表徵尚未作比较专门细致的探究,缺乏理性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拟围绕这个课题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以期能对民歌的色彩特点既可意会,也可言传,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民间音乐本质的理解。 民歌作为一种以乐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我们对它的审美体验,首先经由一些形式要素的综合效应来具体把握。因而,若欲解开地方色彩的奥秘,势必先要条分缕析出民歌色彩的形式表徵。 二、民歌色彩的形式表徵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而唱词的特点,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分析因素。音乐形式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点,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以上词曲形式中任一要素的特点,或多个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都可构成民歌色彩的个性及其变迁,这些要素也正是辩析民歌地方色彩的理性依据。下面以两首民歌的分析为例,从中了解民歌地方色彩的具体表现和辩析的基本方法。 1、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其具体形式表徵为:带变宫的六声音阶,宽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23,对应性质的上下句体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而不是ai,等等; 2、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徵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12、356,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中国北音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在美感体验上,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从以上简析中可以见出,南北民歌音乐的审美色彩差异并非玄虚而不捉摸的,它具体清楚地由音阶、结构、音调旋法和方言声韵衬词诸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而达成。我们完全有可能从词曲形式要素及其特点的细致分析中对之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把握。 既论地方色彩,就离不开地理特点和地区范围这些参数。民歌地方色彩总是与特定地区范围相联系的,不同区域范围的民歌,其色彩表现的浓度有所不同,组成色彩的形式参数也有相应的复杂变化。以此而言,民歌色彩具体表现上具有多层性和多样性,需要因地而宜地作出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一概而论。在这些复杂因素的综合参与中,也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三、民歌地方色彩的区域性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古话叫“乡音难改”,民谣有云:“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音”,“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等说法。可见甚至在不同乡镇之间,其方言和民歌也有不同色彩,这固是很极端的例子,但也表明民歌色彩是与地区结合而体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为了说明的方便,本文只拟从大范围方面作些理论分析和探讨。根据地理面积的不同,民歌色彩可相应划分为多个层次的色彩区来加以体认。一般规律是,区域面积越大,民歌的个性色彩越鲜明,差异也越彰显;反之,则个性色彩越模糊,差异越细微。故地区面积与色彩浓度成反比例关系。相应的,在辩析不同区域民歌色彩时,所运用的分析参数会有变化。基本原则是,色彩区面积与分析参数呈反比关系,即色彩区面积越大,民歌色彩越彰显,分析中所用的形式参素就越少,分析方法越粗略;反之,分析参数增多、细化。 比如,从宏观层次看中国南北民歌的色彩,就只须考虑音阶、结构、音调三因素特点即可清楚辩认。北歌多为六声或七声音阶,结构为较规范的上下句体,音调多用大、宽音韵(135、512)。而从中观层面看南北方内部各省区之间的差异,则由于都用同样的音阶、音调和结构,就需要添加更多更细的形式参数如旋法、润腔等来作更深一层次的划分,才能找出其间的色彩差异。如此等等。 下面结合民歌色彩区的具体实例来体认其具体的形式表现要素,提出一些初步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一) 南北中的色彩差异(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次看,中国民歌可划分为北方南方和中部三大色彩区域,各区色彩有很明显的差异,并具体体现于一些形式要素的综合作用上。 曲例3陕北信天游《三十里铺》是北音色彩的典型曲调,其形式特点为:对应性的三上一下四句体(二句体的变体),带FA偏音的六声音阶,宽宫声韵结构512,旋法多用五度跳进。歌词“我”的方言读音为E,曲情苍凉凄凉。 同样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信天游《红军哥哥回来了》一曲,其形态表徵与《三十里铺》雷同:上下句体,带FA、SI两个偏音的七声音阶,宽商声韵623,多跳进,旋法多用七度大跳。方言词汇有“鸡娃子,狗娃子”等;“了、来、咬”等字具有方言声韵的发音特点,如“咬”字读为“NIO”,“来”为“LE”。曲情开阔慷慨。等等。 再随手拈来一些南音民歌作品,其风格韵味和形式表徵就截然不同了。如江南小调《无锡景》为典型的南音色彩。其形式要素特点为:五声音阶,窄徵声韵561、653和小声韵123的综合运用。级进为主的旋法,连续发展、渐层下移的四句体结构,旋律修饰细腻华丽,曲风柔宛妩媚。 同样是江南小调的《码头调》,其色彩美感及形态特点略同上曲,兹不赘述。 到了南北中介地带的荆楚湖北,民歌色彩又另有一番意趣。湖北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带,其文化和音乐均有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中性色调,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千里江汉平原潜江县的打麦歌《崔冬崔》,即是典型的中音色彩曲例,全曲以大宫声韵135三音腔及其各种转位、换序形态行腔,曲风明朗活泼,刚柔兼容。湖北宜昌山歌〈上茶山〉,亦具中音色彩,旋律音调与上曲大同小异,更添一股清新的山野风韵。 (二) 南方不同省区的色彩差异(中观层面) 中国南北民歌色彩的差异是明显的,那么,南方内部或北方内部各省区间的民歌,还有无色彩差异呢?当然也有,作为民歌色彩的亚层次体现,各地民歌色彩差异虽稍趋淡弱一些,但其间仍有理脉清晰可辩。现以四川云南两省为例作一简析。 两省地理紧邻,音乐文化共性颇多,民歌都具南音的最基本特点如五声音阶,以羽小声韵613为核心音调,四句体的典型结构等等。但两省民歌因具体旋法的偏爱不同,又形成了色彩差异。四川民歌多用曲折跳进式旋法,故带有几分泼辣情调,如流行全国的四川宜宾农村小调《绣荷包》,采用小羽声韵的换序曲折旋法631,乐汇多随方言语调走势成腔,如“缎子”等。方言衬词“衣儿牙儿哟、猪儿嘎、金刚梭罗妹”的大量运用,更加强了四川的地方色彩。而云南民歌则偏爱下行音阶式级进旋法,更显旖旎柔宛的风采。再加上其它音乐形式和歌词方言的特点,其色彩差异仍清晰可辩。如《放马山歌》,采用典型的羽小声韵下行音阶式旋法,3216,其在乐句尾固定地不断出现,给人强烈的印象。 (三) 省区内部的色彩差异(微观层面)。 民歌地方色彩不仅体现于中国南北的不同省区,即使在同一省区内,也会因地理、方言声调及传统审美习惯的不同,而有微妙的色彩差异。兹以湖北省为例分析说明之。如果我们周游湖北各地,聆听当地的音乐,就可感到其色彩丰富,或具南方韵味,或带北方风味,或有西南巴蜀色彩,或染下江东吴音韵,境物变迁,音乐亦异其趣。真是五光十色,绚丽缤纷。据湖北民歌专家杨匡民教授研究,湖北民歌可划分为五个色彩区: 1.【鄂东南色彩区】今咸宁地区,以窄声韵音调[SOL LA DO]、[LA DO RE]分布最多,旋法常作小六度、纯四度的跳进。2.[鄂东北]:今黄岗与孝感两地区,多为低丘陵,有江南风景之致。受江南文化影响较多,音乐风格偏于婉转优美。音调以“宽徵”声韵的[SOL LA RE]为主。其与鄂东南只有一江之隔,但民歌的音调与旋法,却有明显的区别色彩。3.【鄂中南】:今荆州地区,号称千里江汉平原,富饶的鱼米之乡。地理上北近襄阳,南近洞庭湖。音调以“大宫声韵”为主。声腔华丽优美。4.【鄂西南】今宜昌与恩施两地区。全区山峦重叠,峡谷纵横,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语言很统一,属西南官话区,与川东方言无异。音调“窄羽”声韵[LA DO RE]的旋律为典型样式。5.【鄂西北】今襄阳和郧阳两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线略偏南,自然风貌兼有南北景色,当地人的生活与风习也兼有南北特点,音乐风格在兼容并包基础上略偏重于中原北方的风味,古人称当地人“多秦音、好楚歌”。民歌旋法强调四度跳进,曲风较活泼开朗,有北音风味。 湖北五个地区都流行一首《十绣荷包》小调,各地的唱词都一样,但因地方文化不同的影响,旋律形态如调式,旋法音调等都相应形成了不同样式 ,体现了五区的地方色彩,真是五音杂处,色彩缤纷。 民歌地方色彩是很复杂的音乐现象和论域,更深入的研究将涉及到音乐和文化的多方面因素,本文的初步探讨,若能加深人们对民歌特质的理解,引发更精之研究,则幸甚。 谢谢采纳!!

对余华最新小说《第七天》进行解读,因为这个比较新,而且应该也有内涵可以挖掘

  • 索引序列
  • 乡谣毕业论文
  • 谣言毕业论文
  • 黄水谣的毕业论文
  • 灰色童谣毕业论文
  • 关于写民谣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