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教育 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和 经验 方法 的改善。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是我们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是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我们求知和成长,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地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综合素质提高很多程度上是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其次,心理健康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部仅能够引导一个的发展,而且使人格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发挥人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当代社会中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例如:无端苦闷,懒惰不思进取,自卑,没有了嗜好,反应迟钝,不愿与人交流,多疑,长期失眠等等,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些症状。
就我而言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生活方式,空余时间增多等多方面的变化,进入社会后出现了目标不明确,学习松懈,变得懒惰甚至不思进取,缺少生活兴趣,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据我个人看来,压力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存在,假如社会上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竞争,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创新,没有了动力。社会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是倒退。所以压力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一种形式。既然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改变它,那我们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它,懂得合理地运用它。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下面我 总结 了几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到老,学到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己的融入知识的海洋,拼命地吸取新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息和希望。
3 多看些心理书籍,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
4 充分发挥学习的心理咨询作用,如果认识到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能够解决,应该多寻求帮助,多与朋友沟通,谈心,直到彻底解决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任何小的错误,往往会导致不可收拾的残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们应该好好地去学习,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大影响的。
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客观评价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能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更实际的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确地评估 个人的价值。为什么要认识自我呢?因为只有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在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已俨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门课,不仅利于己,其实也利于社会的建设,毕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摘要: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 文化 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心理、健康、调整、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被受关注的话题,如今对于以踏入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的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人生也许可以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心理都有着不同的转变。 心理健康是一种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健康。在这里我对大学生活的 人际交往 问题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记得上课时老师讲过“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私有的小空间,逐步的向社会这个大的空间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这张大的人际关系网成我们前进的潜在问题。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交往中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在大学中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呢?首先在大学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2、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长久以来恋爱心理问题就是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来说,恋爱所带来并不一定是快乐和幸福,往往有些人体会到的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现状。
1、自卑现象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并学着变换一下 思维方式 ,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缺乏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3、“试婚”现象
“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结束语: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他能给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自己去领悟,去体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他给我的生活带了很多改变。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陪我走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学,更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学老师的精彩讲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无疑是建设和谐校园、健康校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又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措施。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全文如下:
[摘要]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来研究近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重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学校四个维度进行探讨。通过本次研究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困惑,并积极应对。做一个心理积极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 *** 绪。[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物件
本研究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717份,其中男生238,女生477,2人未报告性别。其中实际回收吉林大学197份,东北师范大学177份,吉林农业大学343份。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路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软体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Scl-90总分方面,总分大于160占;最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等于3的占,其中每个因子分所占的比例如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在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低年级在躯体化、抑郁两个维度的平均水平低于高年级,如表4所示:
三、讨论
一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2]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3]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长春市3所高校的800名“90后”大学生。选择调查了有自己鲜明特点的“90后”群体;在被试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学校、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做了相应调查。
研究表明,在性别、年级等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大一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和教学资质较低的大学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人,先有了素质,才能谈学知识。而帮助大学生做到性格成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4]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方面共同去努力。心理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学校社会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父母更是应该去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符合自身兴趣发展的目标。再者,大学生个人更是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拒绝社会中的诱惑,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大学生。最后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素质、性格稳重成熟的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正确且在2500字以上的范文这个我就可以给你的哦
4..选择满足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塑造积极心理品质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单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独立自主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好的社会功能等.具体来说,包括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认知和管理的能力、自信心、自制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真诚、正直、仗义、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
5.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
6..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学生积.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心理专家建议大学生早期树立人生规划,其中包括职业规划,只有前期工作准备好,学生才会有更坚韧的毅力与更饱满的热情把每一天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外部因素
***1***社交网路的盛行。21世纪无疑已经变为网路的时代,网际网路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已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和快乐。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正是伴随网际网路兴起一同成长的,无论相同的还是不同款的手机,每个人的客户端中可能都包括几种社交网路软体应用。显然当代大学生已然变为了低头族。课余、饭后、闲暇时只见他们总是拿着手机,柳a是棚醒、补人贼#小说。当然手机本身带来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辐射,但在社交网路的普及和流行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在悄然的浮现了。
***2***生活环境变化。大学生,即迈入了社会且具有一定社会责任的青年群体。在以往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自主,这需要学生自己来处理一切生活上的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和人际交往等复杂问题。环境的改变使学生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能否适应也取决于学生个人。
***3***教育模式改变。大学教育与以往教育方式不同,除必修课以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修的课程,也可按照自己意愿加人丰富课余生活的社团。大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特长,这与以往寒窗苦读十余_?
内部因素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经历了奋战苦读,每一个学子都是自己中学年代中的佼佼者,他们进人了完全陌生的环境,发现周围充满著才华横溢能歌善舞的同龄人,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使他们自卑,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选择接受这种变化,努力适应眼前这个与之前平淡学海生活截然不同的校园环境,他们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活动,他们选择参加学术竞赛、参加社团活动、参与文艺汇演,门门成绩优异;相反,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欠缺的同学则会选择逃避,他们将自己封闭在没有社交活动的世界里,他们甚至患有社交恐惧症、注意力不集中症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满足于这种生活安逸的状态,选择停步不前;就业率的降低显然没有唤醒大部分学生,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可实行的职业规划,认为大学毕业文凭是自己的保护伞,所以将自己沉浸在抽菸酗酒、网路游戏、社交网路等亚健康状态中,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2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学校措施
***1***鼓励大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综合性大学常常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实践等,这要求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按照学生主流意愿方向开设相关选修课,做好前期宣讲工作,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投人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比如喜欢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为他们成立志愿者工作部,医学院校可以成立急救员小组。
***2***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相关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据一些在校大学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巳然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每年会开展相应的心理调查问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教育讲座旨在提醒大学生客观意识到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应对心理亚健康的状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专科院校还是本科院校。
***3***建议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和精神心理科。成立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提供了方法。有关人际关系、亲情、爱情、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一种好的办法和途径,解开学生的烦扰和困惑,免于学生陷入迷途。心理咨询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学生可以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处咨询老师,有的学生不愿意泄露隐私,也可以采用网际网路、书信的方式与专业老师沟通。
***4***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食宿、运动、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场所,在这里不仅需要容纳百人学术报告厅,还需要装置齐全的体育馆、干净卫生的食堂餐厅、多功能大学生活动室等设施去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大学生,这为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埋下了良好的铺垫。
针对大学生自身条件
***1***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信仰。有了目标,便不再迷茫;有了信仰,便不再孤独。当代大学生有很少的人能够在早期就确定好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著变化,他们停步不前,原地彷徨。心理专家建议大学生早期树立人生规划,其中包括职业规划,只有前期工作准备好,学生才会有更坚韧的毅力与更饱满的热情把每一天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2***培养优良的品质。面临毕业的本科生即将褪去大学青葱年代的稚嫩,迈人真正复杂的社会环境,第一个问题就是考研与就业的压力。这种压力连同期末考试、论文答辩等过程是富有极大挑战的,有的学生发挥失常,学业进行地不是十分顺利,此时需要学生自己心中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行;这次虽然没有成功,下次我多了一些经验,我的胜算更大!!”等。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被称为“低头族”、“夜猫子”等,皆因不健康的作息方式造成。如之前所述,社交网路的盛行使学生花费了更多时间在电子产品等网际网路产物上;学生偏向晚睡晚起的生活模式,早已打破“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模式;课堂教室晨读的和操场上晨跑的身影更是少见;甚至很多大学生酗酒、抽菸、逃课、聚众赌博、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这些现象已经不算罕见,高等院校也采取了很多规章制度制止此类行为,但效果都不算好,学生应当从自己真实想法出发,唤醒自己心中被理想充实的地方,遏制贪图安逸的贪恋,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梦想彼岸才会到达。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吴烨宇思想·理论·教育1996-08-15
2、96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结果的报告殷炳江,刘春蕾,刘宝祥,荣茂昌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05-15
摘要:医学院校中,许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时,不去认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而是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包打天下,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
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不足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作智育的附属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耍嘴皮,空对空”的观点还有相当的市场,造成很多医学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无明确规定,更缺乏长远的经费投入规划。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能维持低水平的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研究、教材建设研究、制度建设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有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主要指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不计入教学工作量,教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热情。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各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和针对少数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路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得较少。还没有形成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专题讲座、宣传栏、心理健康宣传月、宣传日等有助于营造增进心理健康良好氛围的活动开展得不多。尤其在资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资讯的重要渠道,如何通过网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应对的课题。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形势的需要。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医学化倾向
这种倾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以“除错”和“治疗”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出发点,甚至主张应用药物或医疗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成心理医生。个别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不具备行医资格的情况下,擅自给学生进行药物治疗或仪器治疗。这种倾向的存在不但混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医疗单位专门心理医生的区别,而且背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把多数大学生中存在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当作疾病对待,造成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恐惧。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倾向
医学院校中,许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时,不去认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而是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包打天下,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体系中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较高层次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亦受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诸品质的引导,但是二者绝不能互相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出发点、工作立场、实施方法、应用手段上都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要在认真总结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积极探索新思路,求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更好地完成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的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中心任务,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176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于国勤,张懿,高旖旎,王伟晨,宫本英,赵明莹康复与疗养杂志1996-03-30
2、应付方式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杨磊,庄明谦山东体育科技1999-09-20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 教育 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和 经验 方法 的改善。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是我们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是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我们求知和成长,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地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综合素质提高很多程度上是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其次,心理健康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部仅能够引导一个的发展,而且使人格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发挥人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当代社会中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例如:无端苦闷,懒惰不思进取,自卑,没有了嗜好,反应迟钝,不愿与人交流,多疑,长期失眠等等,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些症状。
就我而言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生活方式,空余时间增多等多方面的变化,进入社会后出现了目标不明确,学习松懈,变得懒惰甚至不思进取,缺少生活兴趣,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据我个人看来,压力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存在,假如社会上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竞争,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创新,没有了动力。社会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是倒退。所以压力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一种形式。既然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改变它,那我们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它,懂得合理地运用它。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下面我 总结 了几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到老,学到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己的融入知识的海洋,拼命地吸取新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息和希望。
3 多看些心理书籍,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
4 充分发挥学习的心理咨询作用,如果认识到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能够解决,应该多寻求帮助,多与朋友沟通,谈心,直到彻底解决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任何小的错误,往往会导致不可收拾的残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们应该好好地去学习,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大影响的。
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客观评价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能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更实际的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确地评估 个人的价值。为什么要认识自我呢?因为只有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在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已俨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门课,不仅利于己,其实也利于社会的建设,毕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摘要: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 文化 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心理、健康、调整、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被受关注的话题,如今对于以踏入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的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人生也许可以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心理都有着不同的转变。 心理健康是一种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健康。在这里我对大学生活的 人际交往 问题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记得上课时老师讲过“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私有的小空间,逐步的向社会这个大的空间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这张大的人际关系网成我们前进的潜在问题。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交往中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在大学中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呢?首先在大学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2、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长久以来恋爱心理问题就是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来说,恋爱所带来并不一定是快乐和幸福,往往有些人体会到的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现状。
1、自卑现象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并学着变换一下 思维方式 ,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缺乏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3、“试婚”现象
“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结束语: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他能给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自己去领悟,去体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他给我的生活带了很多改变。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陪我走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学,更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学老师的精彩讲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心理专家建议大学生早期树立人生规划,其中包括职业规划,只有前期工作准备好,学生才会有更坚韧的毅力与更饱满的热情把每一天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外部因素
***1***社交网路的盛行。21世纪无疑已经变为网路的时代,网际网路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已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和快乐。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正是伴随网际网路兴起一同成长的,无论相同的还是不同款的手机,每个人的客户端中可能都包括几种社交网路软体应用。显然当代大学生已然变为了低头族。课余、饭后、闲暇时只见他们总是拿着手机,柳a是棚醒、补人贼#小说。当然手机本身带来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辐射,但在社交网路的普及和流行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在悄然的浮现了。
***2***生活环境变化。大学生,即迈入了社会且具有一定社会责任的青年群体。在以往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自主,这需要学生自己来处理一切生活上的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和人际交往等复杂问题。环境的改变使学生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能否适应也取决于学生个人。
***3***教育模式改变。大学教育与以往教育方式不同,除必修课以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修的课程,也可按照自己意愿加人丰富课余生活的社团。大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特长,这与以往寒窗苦读十余_?
内部因素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经历了奋战苦读,每一个学子都是自己中学年代中的佼佼者,他们进人了完全陌生的环境,发现周围充满著才华横溢能歌善舞的同龄人,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使他们自卑,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选择接受这种变化,努力适应眼前这个与之前平淡学海生活截然不同的校园环境,他们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活动,他们选择参加学术竞赛、参加社团活动、参与文艺汇演,门门成绩优异;相反,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欠缺的同学则会选择逃避,他们将自己封闭在没有社交活动的世界里,他们甚至患有社交恐惧症、注意力不集中症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满足于这种生活安逸的状态,选择停步不前;就业率的降低显然没有唤醒大部分学生,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可实行的职业规划,认为大学毕业文凭是自己的保护伞,所以将自己沉浸在抽菸酗酒、网路游戏、社交网路等亚健康状态中,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2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学校措施
***1***鼓励大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综合性大学常常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实践等,这要求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按照学生主流意愿方向开设相关选修课,做好前期宣讲工作,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投人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比如喜欢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为他们成立志愿者工作部,医学院校可以成立急救员小组。
***2***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相关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据一些在校大学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巳然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每年会开展相应的心理调查问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教育讲座旨在提醒大学生客观意识到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应对心理亚健康的状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专科院校还是本科院校。
***3***建议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和精神心理科。成立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提供了方法。有关人际关系、亲情、爱情、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一种好的办法和途径,解开学生的烦扰和困惑,免于学生陷入迷途。心理咨询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学生可以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处咨询老师,有的学生不愿意泄露隐私,也可以采用网际网路、书信的方式与专业老师沟通。
***4***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食宿、运动、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场所,在这里不仅需要容纳百人学术报告厅,还需要装置齐全的体育馆、干净卫生的食堂餐厅、多功能大学生活动室等设施去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大学生,这为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埋下了良好的铺垫。
针对大学生自身条件
***1***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信仰。有了目标,便不再迷茫;有了信仰,便不再孤独。当代大学生有很少的人能够在早期就确定好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著变化,他们停步不前,原地彷徨。心理专家建议大学生早期树立人生规划,其中包括职业规划,只有前期工作准备好,学生才会有更坚韧的毅力与更饱满的热情把每一天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2***培养优良的品质。面临毕业的本科生即将褪去大学青葱年代的稚嫩,迈人真正复杂的社会环境,第一个问题就是考研与就业的压力。这种压力连同期末考试、论文答辩等过程是富有极大挑战的,有的学生发挥失常,学业进行地不是十分顺利,此时需要学生自己心中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行;这次虽然没有成功,下次我多了一些经验,我的胜算更大!!”等。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被称为“低头族”、“夜猫子”等,皆因不健康的作息方式造成。如之前所述,社交网路的盛行使学生花费了更多时间在电子产品等网际网路产物上;学生偏向晚睡晚起的生活模式,早已打破“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模式;课堂教室晨读的和操场上晨跑的身影更是少见;甚至很多大学生酗酒、抽菸、逃课、聚众赌博、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这些现象已经不算罕见,高等院校也采取了很多规章制度制止此类行为,但效果都不算好,学生应当从自己真实想法出发,唤醒自己心中被理想充实的地方,遏制贪图安逸的贪恋,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梦想彼岸才会到达。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吴烨宇思想·理论·教育1996-08-15
2、96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结果的报告殷炳江,刘春蕾,刘宝祥,荣茂昌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05-15
摘要:医学院校中,许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时,不去认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而是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包打天下,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
1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不足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作智育的附属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耍嘴皮,空对空”的观点还有相当的市场,造成很多医学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无明确规定,更缺乏长远的经费投入规划。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能维持低水平的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研究、教材建设研究、制度建设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有些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主要指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不计入教学工作量,教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热情。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各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和针对少数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路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得较少。还没有形成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专题讲座、宣传栏、心理健康宣传月、宣传日等有助于营造增进心理健康良好氛围的活动开展得不多。尤其在资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资讯的重要渠道,如何通过网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应对的课题。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形势的需要。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医学化倾向
这种倾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以“除错”和“治疗”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出发点,甚至主张应用药物或医疗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成心理医生。个别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不具备行医资格的情况下,擅自给学生进行药物治疗或仪器治疗。这种倾向的存在不但混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医疗单位专门心理医生的区别,而且背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把多数大学生中存在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当作疾病对待,造成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恐惧。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倾向
医学院校中,许多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时,不去认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而是寄希望于心理健康教育包打天下,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体系中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较高层次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亦受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诸品质的引导,但是二者绝不能互相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出发点、工作立场、实施方法、应用手段上都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要在认真总结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积极探索新思路,求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更好地完成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的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中心任务,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176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于国勤,张懿,高旖旎,王伟晨,宫本英,赵明莹康复与疗养杂志1996-03-30
2、应付方式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杨磊,庄明谦山东体育科技1999-09-20
大学生是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的阶段,对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健康心理成长 报告 ,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健康心理成长报告篇1 我是谁,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回答清楚。每个人都以为能回答很好,可也很容易推翻自己原先的想法,这是我吗?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得回答的问题:我是谁,我是怎么生活到现在的,我的现在如何,以后怎么发展。大学生正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回答好这些问题,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很重要。 我从小学到现在,和大多数的学生一样,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点高校,考重点大学。我那时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学,好的大学就等于将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这样说,我就按父母说的,一步一步的走下来,这期间我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说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云亦云,这样一直到了大学开学。我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时期,这时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人交流,这里我接触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生活方面的事。仿佛一切都变的很难,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时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无忧无虑,只要做好学习,一切由父母安排。现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时不习惯起来。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和同学同寝发生过不愉快。那时的我,觉的和这的生活格格不入,总想回家,每天都过的很压抑。现在未免有些莞尔。到了现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心里也觉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来该怎么做。所以我现在觉的,大学的生活真是很锻炼人,真是塑造一个人的黄金时刻。这时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会影响以后的生活的。直到了那个时刻,我才觉的,我的生活才刚开始呢。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无论如何,都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是我该认真考虑和为之奋斗的地方。 我是谁。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给予意见,而不能给予实际。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给我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来,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无论对错,结果只能自己承担。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后该好好的判断自己的选择,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觉的这种想法很重要。至少,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许我从以前到大学之前,我都是浑浑噩噩的走过来的,但我知道,我决不会浑浑噩噩的走过这大学四年。我一定会知道,这四年我的目标和意义。我的将来,我也无法想象的出来。也许我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吧,但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知道该怎么去走。 我觉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们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生活。所以我从不干扰别人的生活,至多给别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随意批评别人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尊重别人,所以我从不随意批评别人的意见。我觉得说谎会给人不诚实的表现,即使是开玩笑也不合适,所以我从不说谎,只开开小玩笑。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也都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从不说别人。我很愿意和他人在一起。因为我觉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恶人或善人,真正绝对的恶人或善人都是无法生存的。我觉的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判断能力。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优点我却看不到。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这,我觉的我还有些地方得加强,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愿意和别人交流不代表能够很好的交流。还有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胆量,我还是不能很从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还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强。在大学,失败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饭。没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弃。 我个人比较欣赏比尔·盖茨,主要是我觉的他不仅是为成功人士,更是我觉的他有许多过人的地方。第一是他的眼光,他知道以后IT业将飞速发展,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从事了IT业。第二是他做事的手法,他可以用各种 方法 来解决同种问题,还可以创新性的来解决问题。这些都不是主要的,这里也许有些先天的因素,学习不来。但是,他的心理素质是绝对的好。IT业向来都是沉沉浮浮的,他没有失败而放弃,看到成功就预测到了下次的成功。这是我欣赏的地方,不为实力,只为那心态。 通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健康 教育 课,我觉的有些收获。我一直觉的,我的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各种问题都涌到了面前,心理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我在这短短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发现了自己原来的心理障碍。发现问题总是比憋在心里不知道,不疏导好。我在这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知道了该如何来发现,疏导,防范这些心理障碍,快乐地度过这四年时光。不过我知道我还只是学了些皮毛。我还想知道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和一些关于人际交流的实践性的技巧的知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很实用,也能和理论结合。最好多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示例来加强理解和应用。 我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一点很受大家欢迎,就是能和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心理的障碍也是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来疏导的。可能因为大家还是有些排斥说出心里的事,觉的这挺不好意思的。这其实都能理解,这都是个过程,社会的发展肯定会改变大家的想法的。要知道心理的健康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次两次的交流的疏导是不够的,我觉的大家能相互交流,就能加强这种疏导,大家能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就是加快心理健康的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这样大家都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来,让大家都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有就是播放一些关于心理的电影,能让大家感同身受,能更好的接受这种关于心理的想法和论点。不仅能让大家接受些现实的教育,也能让大家有些心理方面感触。这样也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对心理和现实的理解。现实和人的心理是相互关联的。外界能影响心理,心理也能对外界有作用。我觉的如果课堂上能加点关于实践性的知识能更好。因为纯理论毕竟枯燥,深奥,不好理解。结合些实践的东西,能更好的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放的关于实践的视频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让心理能让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 大学生健康心理成长报告篇2 摘要: 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我已经踏入人生第20个年头了,借心理健康课的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学会了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家庭、学校、教会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 经验 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我是如何生活到现在的,我的现在如何,以后怎么发展,回答好这些问题,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很重要。 自我分析 (一)发展史之高峰低谷 个人发展史的过程为: 1、开始对社会、人文、科学等有一个简单的接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选择等。 2、开始规划并努力实现梦想、愿望,并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生活方式。 3、发展潜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多方位发展个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学习并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个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 文化 、家庭、朋友、特长、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个人发展。 5、增强自我认知,取得个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实现。 我想我的发展史高峰是在初中阶段吧,那时的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斗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们生气,学习也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到如今,自我感觉低谷就在高中阶段了,那时的我从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动力和目标,尽管最终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状态,但始终都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点遗憾,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识到自己成为成人 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成人最初的感觉是在初中阶段,当时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已经快16岁了 ,应该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吧。当时一听这话瞬间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该懂事了。其实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人的时候便是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吧,说也奇怪,仅仅一天之隔,18岁前和18岁后就是不同的两种感觉,从此肩上无形地多了一种压力,不,是责任感。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为我操心,我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安心、放心、舒心、宽心、关心。而体现我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 领导力 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等等特点。 (三)最好的五个品质 我觉得应该是积极、乐观、有耐心、幽默、虚心。 在我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乐观的心态,在经过人生最低谷之后,在我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自然,这就造就了我乐观的心态,成为了我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乐观地应对。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会固执己见。活泼好动,为人幽默,在集体中比较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 (四)心目中的英雄 在个人 兴趣 爱好 上,我喜欢音乐,但只是喜欢,从其中获得快乐,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和梦想,我认为一个人喜欢一种东西,并不是极力地去追求和崇拜,而是从中获得一种心灵及精神上的养分,从而获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拥有亿万家产却始终靠自己努力奋斗的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林峯 ,一个是新加坡歌手,新四大天王之一,金曲奖歌王——林俊杰。毋庸置疑,他们都有惊人的天赋,而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他们光环背后的努力奋斗和一次一次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最终功成名就。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是谣言的光环,而是一种坚忍不拔,勇敢向前的毅力和决心。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但最终走向成功、“功成名就”。 (五)基本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很多书,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到,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好处,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集体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自身不足、他人的批评意见 自身的不足:一、没有自信,很多时候开会时,都要求大家尽力地想出办法和方案,即使我想出一个方案,但由于没有自信,也只能默默地听别人在那儿侃侃而谈,这就导致了朋友都说我仅仅是去凑数的,在我这里没有寄予多大的希望。二、压力很大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特别表现在考试前。现实中,考虑的东西太多,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太过复杂,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压力,反而产生了副作用。自然,这些不足我已经慢慢在改进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就能逐步摆脱他们,使自己更优秀。 最后来个 总结 吧,我认为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其实这个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我还是有收获的。我一直觉得,我的心理很健康,尽管进入大学以后,各种问题都涌到了面前,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我在一次次困难挫折面前,学会了如何坚强,所以在短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发现并解决了自己原来的心理障碍。发现问题总是比憋在心里不知道,不疏导好。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与人相处中,知道了该如何来发现,疏导,防范这些心理障碍,快乐地度过这四年以及以后的时光。不过我知道我还只是学了些皮毛,懂了那么一点点,我更想知道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和一些关于人际交流的实践性的技巧的知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很实用,也能和理论结合。最好多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示例来加强理解和应用。非常感谢同学朋友的关心和老师对我的教导,我也会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 参考文献:侯桂芳著 《新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05 章志光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出社 2003 大学生健康心理成长报告篇3 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 人际交往 有障碍,等等。 与众多大学生一样,我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刚刚考上大学,每一个大一新生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我也一样。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自己考上的大学,对一切都感觉那么新奇,看着偌大的校园,不时发出“好大啊”的感叹,让那些路过的学长学姐们都笑了起来。可现实却与理想完全是两回事,来到学校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有那么多,让自己感觉有点受挫。等到 军训 过后开始正式上课时,打击更大了,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完全不同,在高中的优越感完全消失殆尽,加上 学习方法 的不适应与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第一次考试就让我几近绝望,那一段时间实在非常痛苦。幸好,我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好,这和我的性格有关吧,高中也都是自己面对挫折,有什么事情不喜欢与人分享,也不会告诉家人,这不但没让我产生心理问题,却让我有了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说到性格,高中的老师都会在我的评语中写上“不善言谈”,这一点让我的父母十分担心,担心我将来自己在大学,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其实,这一点我并不担心,因为不并不是想他们想的那样,我只是不喜欢和自己不熟悉的在一起交流。在高中时这还不算什么,因为高中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也没什么。但来到大学后,接触的都是四面八方来到学生,生活习惯有许多差异,不知道与人交往就成为我最大的障碍,因此,我朋友特别少,但是,我有好朋友。我不需要那种见一次面就和你称兄道弟,当有困难时见不到人的“朋友”也不需要这边电话听着你的秘密,那边挂了电话就当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朋友”。也许我交朋友的要求太苛刻了吧,但是只要是我认定的朋友,我就会一心一意的对他们好。 感情方面,只遇到一次挫折,在我良好的自我调节下也没有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只有学习上的压力让我一直很苦恼,虽说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是,我是一个不喜压力的人,只有自由的空间下才能让我很好的发挥,也许是我还没有调节好。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这些心理问题,我应该只有缺乏自信这条还需改进。 遇到挫折与问题一要学会改变,性格有时很难改变,但不是不可以改变,要学会尝试,学会自我调适。有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情境来调节自己心情。设定确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努力实现,寻找成功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失败,要不断告知自己,经历就是财富。也可以尝试适当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前,不但要能理解别人,也要正确认识自己,能给自己合理定位。 二是学会学习。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目标上,已从“为升入大学而奋斗”转变为“如何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学习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课程得高分”上,考虑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高级全面素质;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新生学习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会撰写论文,甚至在高年级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三是学会交往。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心理案例是彰显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 特色、德育工作、教师从事案例研究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案例 报告 ,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篇1 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打100棍子;第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第四是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2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强迫何卫生把苍蝇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苍蝇往嘴里放,吞下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潘认为分量不足,又令何卫吃下吐出的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虽然只是个例,但事实上,教师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接近50%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37%的教师工作超过8小时;教师的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症,偏执倾向高于一般人群,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自我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由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然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一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比如,本案例中的潘老师的心理必然是有问题的,其体罚学生的行为,可以说是变态的,这样的黑暗场景,也必然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阴影,形成巨大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很多教师的心理健康多少出现了些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界必须重视起来,以防止其成为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制约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教师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以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学习,做到公平、尽心和尽力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提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加强落实。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应该关心与支持教师的工作,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体现人文关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用于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支出,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为了我们教师自身,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不再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可爱的下一代,影响人类的未来。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篇2 摘要:我们都知道厌学者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弃学出走和辍学。他们对学习缺乏或没有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被动、应付的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以外,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厌学支持信任信心计划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多数的未成年人是由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委托的亲属监护,由于父母监护的缺失,造成了很多未成年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差、厌学的现象。近年来,媒体时有报道“留守 儿童 ”问题,反映出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重大变化的时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同时又容易受到很多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一旦出现,就有两种发展结果,或者自然好转或者成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基础,慢慢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因此,尽管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问题都不严重,但是如果不能很快的解决,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了遵循保密原则,本文中涉及到的辅导对象的姓名均为化名。 一. 辅导对象 欧玉龙,男,11周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住偏远的农村,父母均为小学 文化 程度。 二、主要问题 上课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旷课、逃学。 三、背景分析 欧玉龙同学家住偏远的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均在慈溪打工,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家一次,住上十天左右就走了,他和妹妹由奶奶一人照看,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学生”。奶奶没有什么文化,年纪已高,身体状况不好,不具备监护人的条件。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作业不能按时完1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在学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橡皮或尺子,或者在座位上发呆。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到学校上课。教过他的几位教师,为他操碎了心,办法也是软硬兼施,可效果却不佳。 四、被辅导者自述 我学习成绩差,上课老师讲的我也听不懂,在教室也是干坐着,老师看我不顺眼,同学也不喜欢我,觉得在学校没意思,不如在外面玩开心。我没打算考大学,我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我的父母也没读什么书,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 五. 问题评估与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书籍,认真揣摩。我认为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小学生厌学的个案。 我们都知道厌学者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弃学出走和辍学。由最初的课堂学习的消极怠惰、课外作业的抄袭或不交,发展到逃避考试、旷课逃学,直到弃学在外,这是一条厌学者“发展”的基本轨迹。他们对学习缺乏或没有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被动、应付的学习。 产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一般处于6——12周岁的年龄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但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认为读书苦,不如打工挣钱,活的潇洒自在。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其联系较少,很难与子女交流,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这些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成长,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只要孩子不犯大错,他们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孩子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 规章制度 ,这对孩子的学习心态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在整个求学阶段都要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动力,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学习;而在一个风气不良的班级里,学生的精力就很难放在学习上,这样的班级很容易出现厌学的学生。另外,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对喜欢的教师,往往也喜欢其所教的课程,而对不喜欢的教师,对其所教课程也易缺乏学习兴趣。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他不喜欢的教师的批评或者不公平的待遇时,往往会用不学习这门课加以报复。 除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以外,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懂得读书的目的,看不到求学的出路,对升学产生困惑和迷惘;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在学校有朋友玩,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和友情的需要,而不是求知的地方。其次,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要求,而丧失了自信心。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辛劳动的过程,无疑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有些学生会因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教师的要求不当或是 学习 方法 不当,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最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也会使学生形成负面情绪和逆反心理,以赌气不学习来达到宣泄甚至报复的目的,导致厌学的情绪。 六. 制定目标 近期目标:上课能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逃学。 远期目标:正确的认识学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成绩,建立自信。 七. 辅导过程 1.争取家长的支持 首先,与欧玉龙的父母取得联系后,跟他们讲留守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讲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劝说,他的父母商量后,决定父亲继续留在慈溪打工,母亲回家照看孩子。其次,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多次进行沟通交流,指导他们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讨论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2.取得学生的信任 从第一次接触之后,我每周都会找他谈话两次,每次约半个小时,每次都和他拉家常,和他谈家里的情况,谈奶奶的身体,谈家里的牲畜,谈田地的收成,当然最后也谈到前途理想,也谈到了人生的意义。慢慢的有意无意的融化他内心的坚冰,消除他与老师间的隔阂。一个多月后,他的态度明显好转,愿意与老师交流,与老师之间建立了信任。我也从他的老师那里收到了反馈。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通过聊天,我知道欧玉龙非常喜欢打 篮球 ,而且打的还不错,我就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并逐步把他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同时,我找来了他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与他们一起商量对他的补习 办法。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上课时多关注他,如果他思想开小差,就给予善意的提醒;别的同学做练习时,教师给他进行个别辅导;当他有了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慢慢的他的学习有了进步,他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有了兴趣和信心。 4.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一个月后,我感觉到了欧玉龙在学习上上进的欲望,以及愿意去学习的心态转变。这时,我帮助他进行了自我分析, 总结 出在学习上,他的理解力较好,但是比较粗心, 记忆力 一般,现在在班级中成绩比较靠后,但上升潜力和空间很大。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共同制定了学习目标: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都要认真预习;完成各科老师的家庭作业;每天认真复习一遍当天所学的内容;数学成绩在班里达到中上水平等。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又将一天中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上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完饭后到睡觉,并制定了计划,统筹安排具体的学习内容。为了使计划不落空,我们每周检查一次,并请他的妈妈进行监督。当然,计划中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玩的时间,不能总是学习。 八.辅导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辅导,欧玉龙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是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进,上课能认真听讲,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了,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其次,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六月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均考了七十多分,英语考了八十多分;而且,五年级下学期没逃过一次学。现在他已进入六年级学习,通过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沟通,我了解到他现在表现很不错,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很好。 心理健康案例报告篇3 摘要:本文从学困生的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 经验 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 反思 。 关键词:学困生 转变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黄运超 性别:男 年龄:12 年级:六年级 二、问题概述和背景资料 1、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五个手指都又长又短。同样一个正常的班集体,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差别的。通常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好坏将学生分成三种等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学困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学困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我们老师与学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转化学困生呢?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个案简介 黄运超,12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父母一起生活。平时,爸爸打工为生,妈妈在家务农。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数倒数第一名。造成他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书写困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上课时,他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小刀或尺子,或者在座位上发呆,趴在桌子上睡觉。有时也会突发兴趣,举手回答问题,可是却答非所问,经常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哭笑不得。在家里做家庭作业时,经常忘记当天的作业是什么,或者忘记带需要的课本、作业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学校补完前一天的作业才能回家,回家时已经很晚了。可刚补完昨天的作业,今天的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又要推到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运超的作业几乎每天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教过他的几位教师,为他操碎了心,办法也是软硬兼施,可效果却不佳。 三、健康和医疗历史 他的身体状况一般,属偏瘦偏轻型,脸色苍白有轻微贫血症状。 四、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到,该生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小学均为 毕业 ,思想落伍,对科学知识存在偏执,认为学知识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存在上不上学无所谓的错误观点。而黄运超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才导致学习上松散、懒惰,对学习漠不关心。他的父亲有赌博的恶习,晚上几乎天天有人在他家玩通宵,导致黄运超同学休息不好,课上打瞌睡。 五、个案处理 针对黄运超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家庭环境影响与父母思想的熏陶。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不良 家庭教育 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 措施 如下。 1、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 对子 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黄运超同学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脑海中已形成了对知识的错误认识,再加上父母对该生的学习不予关注,缺少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才会导致该生学习困难。所以,我首先与该生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 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知识能使人变得高尚,知识能使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 ,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大门;知识能使一 个民族变得优秀,变得强大起来;知识能使一个国家变得繁荣昌盛。学习 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至于不被社会淘汰。我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真心爱你们的孩子,那就正确的引导他学习文化,只有这样才会有美好的将来。听了我的话,黄运超的父母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学习文化的必要性。 2、用爱唤醒学困生沉睡的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学困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能是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课下,我会主动与黄云超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学困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偏心、不袒护一样的关爱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我告诉黄运超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的!黄运超同学听后,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我看到了他进步的希望。 3.尊重学困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学困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 故事 。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4.赏识——学困生进步的动力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他,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后进生重树自信,是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让后进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因此,为了让黄运超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黄运超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黄运超同学 乒乓球 打得好,我就让他担任乒乓球组组长,指导其他同学练习乒乓球。黄运超偶尔犯了错误,我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跟他慢慢谈。黄运超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学习也有进步了。 六、案例反思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关注信息时代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加渲染、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黄运超的事例证实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转化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方能最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这位同学你好。把你的班级学号亮出来,我是你牛老师~!
现在的大学生,心里健康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引导教育,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 总结 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 文章 ,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 报告 ,其中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 措施 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 体育运动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 教学 方法 ,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 文化 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 社会实践 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 人际交往 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 毕业 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4. 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格式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