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黄老道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黄老道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黄老道论文范文资料

、《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作者蔡林波,巴蜀书社2008年11月版2、《黄老道探源》,作者(韩国)金晟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多余的话: 国庆放假,通读了这两本书,很有启发。 蔡先生的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有深入,指出道教放弃外丹之术,内丹一统天下,实际上了既丧失了一种勇于开拓精进的外向精神,又使得我国传统崇尚工艺之“术”的精神沦丧,自然科学的探索与研究方面停滞不前,非常遗憾。 金先生的书,指出汉初黄老学在武帝“独尊儒术”后并未消散,而是在其后200多年间形成一种“黄老道”。这种黄老道,从黄老学偏向政治一路折回,重新整理发挥养身修命的传统,并且吸收各种方术、数术,两汉谶纬书籍之泛滥,实与黄老道思想有关,在思想宗教和社会生活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不仅产生了《老子河上公注》、《包元太平经》、《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旨归》等典籍,还为道教在东汉末的正式确立打下了基础。金先生还指出,两汉人重“术”,体现了一种积极开拓探究的外向型特点...自己去买一 下 网上应该有 下载的

老子,名李耳,今河南鹿邑太清宫人,约前571~前471年,哲学家。《道德经》庄子,名庄周,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约前369年—前286年,文学家。《南华经》…… 《道德经》中体现的是道家思想的主体,是物质的现实主义道家思想,而《南华经》《列子》《文子》是精神的现实主义思想作品。另外《清净》《内观》《黄庭》《抱朴》等则重理想主义。当然道教方面的也不得不提,归类应属于神化了的道家思想,比如《道藏》等共计 1800 多本,数量甚多!《道藏》还是墨翟矩家思想得以传承的载体。道家中医书籍亦属于道家书籍。附:《旨道》《悟真篇》《大丹直指》《金丹大要》《清华密文》《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了凡四训》……

善哉,汝愿闻大道,实乃生平大事,当谨慎护念之!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云笈七签丹道养生道家西派集成老子道德经南华经黄帝阴符经冲虚经道门语要道藏系列()……

黄老道学,顾名思义,应是关于黄老道的学问,是黄老道的理论学说(黄老道之学)。然而我们以往研究黄老道时,只考察它的宗教信仰或宗教祭祀活动,而没有涉及到它的理论学说,视黄老道只是一种社会上流行的宗教信仰活动,只是一种打着黄帝与老子之名的方术(神仙方术)。黄老道学的提出,则不仅把黄老道看作是一种宗教信仰活动,而且认为黄老道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有自己的思想体系的。那么它的思想学说是什么呢? 它的代表著作又是哪些呢? 黄老道学这一提法如要成立,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金晟焕博士在撰写他的博士论文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西汉末至东汉朝出现了《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等这样的几部著作,以往的研究者都把这些书当作是我国早期道教的经典著作,当然这样笼统的提法并没有错,但当时的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即早期道教)尚未形成。一般来说,五斗米道于东汉顺帝时(126-144),由沛人张陵入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而传其教,受其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为五斗米道。太平道由巨鹿人张角所创,于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其部三十六方,皆着黄巾,同日反叛,这就是有名的汉末黄巾大起义。五斗米道让其信徒学习《老子》五千言,又相传为张陵抑或张鲁还着有《老子想尔注》,宣扬早期的道教思想。太平道则利用《太平经》,张角颇有其书,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由此可见,早期的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建立教团都较晚,又皆与《老子河上公注》没有直接的关系,至于《太平经》则为张角所用,但产生年代大大地早于太平道,并不是张角所造。因此《老子河上公注》与《太平经》并不就是早期道教五斗米道与太平道的产物,而应当作进一步的考察。人所共知,早期道教的前身是黄老道,张角在创立太平道以前,还曾奉事过黄老道,那么《老子河上公注》与《太平经》是否就是黄老道的理论著述呢? 这两部著作究竟与黄老道有何关系呢? 这是要我们来加以研究的。在汉代道教教团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产生之前,在社会上曾经流行过两次有关黄帝与老子学的热潮:一次为西汉初年的黄老学,一次为发端于西汉活跃于东汉的黄老道。汉初的黄老学主要是用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来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学说(所谓黄帝之书,实也是用黄帝之名宣传老子思想而已)。之后的黄老道则与黄老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黄老道是黄老学与神仙学相结合的产物,属于神仙学范围,是道教的前身。众所周知,最早的神仙家形成于战国中期,为燕齐方士们所创。他们宣扬渤海中有神山,神山上有仙人仙药,只要求得仙药,吃了就能长生不死。由于他们讲长生不死成仙人之方术,所以人们又把他们称之为方仙道。当时,方士们曾引用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来宣扬神仙思想。据《史记?封禅书》说,齐威王、宣王之时,邹衍论终始五德之运,而燕国方士宋毋忌、正伯乔,充尚、羡门、高誓等,皆为方仙道,讲形体销化而成仙,讲鬼神之事,并皆传邹衍的阴阳五行说和主运说,但传其术而不能通,可见,邹衍的学说并不能讲通神仙之事。之后,到了稷下黄老学盛行,方士们开始用黄老学来解释神仙学,试图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最初方士们先把黄帝神仙化。黄帝本是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相传他战胜了炎帝,擒杀了蚩尤,是位了不起的华夏民族的祖先,因此西汉的方士们首先把黄帝神仙化,认为黄帝是登天成仙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方士齐人公孙卿就提出黄帝得宝鼎而仙登于天的事,又宣扬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与群臣后宫七十余人俱登天。(《资治通鉴》卷二十《汉纪十二》)可见,西汉武帝时方士已把黄帝神仙化,把黄帝与神仙学结合了起来。在《汉书?艺文志》中,以黄帝之名,列入神仙家的著作就有《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黄帝杂子芝菌》、《黄帝杂子十九家方》等多种。至于神仙家把老子神化则较晚,大概在东汉朝,正如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所说:《前汉书?艺文志》列举各家书目,在道家有黄帝又有老子,在神仙家只有黄帝而无老子,可见西汉时期的老子还是他本来面目,到东汉时,老子身分才起了变化。(《道教与养生》第39页)据王充(27-约97)《论衡?道虚》说: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夫人以精神为寿命,精神不伤,则寿命长而不死,成事。老子行之,逾百度世为真人矣。王充生于东汉光武时,卒于汉和帝时,属于东汉前中期人,当时世上已流行老子逾百度世为真人的说法了。至于在上层社会中较早神化老子的,据史书记载当推楚王刘英。《后汉书》卷四十二《楚王英传》说: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又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在这里刘英把黄帝、老子看作与外来的佛(浮屠)一样的神加以祭祀的。后来的桓帝,更在宫中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这就是东汉时神仙家与黄帝老子相结合的情况,这样西汉的黄老学正式演变成了东汉的黄老道,而汉桓帝就是黄老道的热烈信徒。《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涣传》称: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同书《志》第八《祭祀志》中说: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可见桓帝是十分信仰黄老道的,并尊老子为仙祖。综上所述,黄老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它发端于西汉而成熟于东汉桓帝时期。至于黄老道的主要思想则是宣扬养生、修仙,祭祀黄老君,求长生福而已。正如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所说:东汉讲黄老,侧重在养生,修仙,与西汉前侧重在统治术的黄老学,已有所不同。这是黄老学逐步衍变为黄老道的新发展。又说:在尚黄老、修仙道的社会思潮中,到东汉出现了主要以修道长生的观点解释《老子》的著作,即《老君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或称《老子河上公注》。它是神仙方术与黄老思想逐步结合的历史产物,也是《老子》由道家学说向道教理论过渡的重要标志。(《中国道教史》第一卷第76页)这就肯定了黄老道的性质不同于汉初的黄老学,并明确肯定了《老子河上公注》为神仙学与黄老学相结合的历史产物,这也就是说,《老子河上公章句》是黄老道的理论学说。因此我们说这部著作应属于黄老道学的范围。至于《太平经》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它的思想中也有着老子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思想相结合的重要内容,也渗透着黄老道学的思想。所以张角信奉黄老道,又颇有其书(即《太平经》)的。为什么我们强调《老子河上公注》与《太平经》是黄老道之学呢? 具体地说,我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从时间上说,《老子河上公注》与《太平经》的著作年代,正与黄老道的形成年代大致相一致,是在社会上崇尚黄老道的时代氛围下产生的。相传《老子河上公注》为西汉文帝时河上丈人所著,也有的学者认为它是魏晋时的作品。但《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在道家一派中,见录的只有《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传》、《老子徐氏经传》和刘向的《说老子》。这说明西汉时此书尚未问世。至于魏晋时期的著作一般都带有玄学的特征,或受到玄学的影响,而《河上公注》没有受到玄学的洗礼。它的思想主要讲养生长生和清静治国的,并讲元气说与精气说,与东汉时代思想相合,所以多数学者把它看作是东汉时代的作品。这是有道理的。它的写作年代正与黄老道的形成年代相当。至于《太平经》,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著作,而是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的过程。最早的《太平经》称为《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为西汉成帝齐人甘忠可所造,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至东汉顺帝时又有《太平清领书》170卷的出现。据《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即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又说:襄楷于桓帝年延熹九年(166年),自家诣阙上书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干吉神书,不合明听。……书奏不省,十余日,复上书曰:'前者宫崇所献神书,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云云。李贤注曰: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由此可见,今《太平经》可能是经过西汉成帝时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至东汉顺帝和桓帝时的《太平清领书》这样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的。而这一过程也正与黄老道的形成过程相吻合。可见《老子河上公章句》与《太平经》与黄老道之间必定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二)从思想上来说,《老子河上公章句》与《太平经》是反映了黄老道的思想的。关于黄老道的思想,史书上记载得不多,从零星的材料上看主要有这样一些:(1)养生长生术思想。如最早于《汉书?艺文志》神仙家中所列出的黄帝书中的《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黄帝杂子芝菌》、《黄帝杂子十九家方》等书,皆是讲的养生方术。之后神化了的老子也是位养寿长生而成仙的人,《列仙传》称老子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是懂得养生术的一位真人。所以王充在《论衡》中说: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夫人以精神为寿命,精神不伤,则寿命长而不死,成事。老子行之,逾百度世为真人矣。(2)修仙成仙思想。黄老道宣扬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而成仙的,或称黄帝封禅而成仙的。宣扬老子则主要是修性而成仙的,养精爱气而成真人的,所以边韶《老子铭》说:延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尚德弘道,含闳光大,存神养性,意在凌云云云(《全后汉文》卷六十二),认为只有存神养性才能凌云飞升成仙。(3)神化黄老、祭祀黄老的思想。如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桓帝更在宫中祀浮屠、老子等。他们神化老子,向老子膜拜。活跃于明帝、章帝朝的王阜并着《老子圣母碑》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生,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全后汉文》卷三十二)在这里更是把老子当作了宇宙本源道的化身,生于宇宙太初之先,是宇宙的始祖。以上几点可以说就是黄老道的一些主要的思想。这些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到了《老子河上公章句》和《太平经》中。尤其黄老道宣扬的养生修仙的思想,在这两部书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河上公章句》承继了黄老学的思想,把治身与治国的原则统一起来。它在注《老子》第四十三章无为之益时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不劳烦也。又在注五十九章莫若啬时说:治国者当爱民财,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精气,不放逸。治国治身当用老子的无为思想,治身无为就是爱养精气不放逸。这样治身就可做到寿命延长,无有既尽时也,而得到长生不死。所以说: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这精气,则可以久。(《辩德》第三十三)这就与王充所记载的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夫人以精神为寿命,精神不伤,则寿命长而不死的黄老道思想基本一致。可见《老子河上公章句》确实反映了当时流行的黄老道的思想的。《太平经》亦与《河上公章句》一样,一方面讲治国,宣扬太平盛世,另一方面就讲爱气养神得长生久视而成仙。《太平经》认为,人的生命,要靠精、气的结合。《太平经》卷四十二《四行本末诀》:凡事人神者,皆受之于天气,天气者受之于元气。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神亦死,无气亦死。这即是说,人的气与神相须而行,缺一不可,因此养生就要做到爱气养神,使气、神结合,才能达到长生不死。《太平经》还提出了精、气、神三者相结合的养生思想,其《令人寿治平法》中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人的生命在于精、气、神的三结合(三气共一),这是对《河上公章句》爱气养神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可见,《太平经》的思想也是在社会上流行的黄老道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以上我们从两个方面谈了《河上公章句》与《太平经》的关系,当然这一探讨是十分初步的。我们的初步结论是:《老子河上公章句》与《太平经》是属于黄老道学的思想,它们是早期道教思想的前身,在中国道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黄精论文范文资料

黄精,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或囊丝黄精、金氏黄精的根。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效润肺滋阴、补脾益气。用于肺虚燥咳或肾虚精亏所致的头晕、腰膝酸软等证,也可用于脾胃虚弱,既补脾气又益脾阴。此外,还可以用于消渴症,但是要和黄芪、天花粉、麦冬、生地等配伍使用。

一、生黄精:

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生黄精具麻味,虽然没毒,但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药。处方中写黄精,是指制黄精。

二、制黄精:

功能主治

中医一般将其用于气阴两虚证候的治疗.如肺虚燥咳,证见于咳无痰、少痰、鼻燥咽干等。也用于肾虚精亏,证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鸣、道精等。还用于脾胃虚弱,证见四肢困乏、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证的治疗。

三、食用价值:

黄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质根状茎肥厚,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其他营养成分,生食、炖服既能充饥,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气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坚强,对身体十分有益。黄精根状茎形状有如山芋,山区老百姓常把它当作蔬菜食用。

黄精炒肉丝:

【配方】黄精20克,猪瘦肉250克,黑豆适量,莴笋50克,豆粉30克,鸡蛋清1个,料酒15毫升,盐5克,味精、姜各3克,葱10克,酱油10毫升,植物油30毫升。

【制作】

1、将黄精用黑豆煮熟,切成丝;猪瘦肉洗净,切成丝;离笋去皮,洗净,切成丝;姜切丝,葱切花。

2、肉丝放人碗内,再放人豆粉、酱油、鸡蛋清、盐、味精抓匀。

3、炒锅置武火上烧热,下人植物油,烧至六成熟,下人姜、葱爆香,随即下人肉丝、黄精、黑豆、葛笋丝、料酒、盐、味精炒熟即成。

【食法】每周1-2次。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强健筋骨。适用于体虚乏力、心悸气短、肺燥、干咳、糖尿病等症。

扩展资料

(一)、黄精

黄精,又名老虎姜、鸡头参。百合科草本植物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的根茎。曾被李时珍誉为“宝药”,既能治疗多种疾病,又是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保健食品。

能够补脾润肺、益气养阴、生津止渴,而且味甘,性平和,身体虚弱者也容易接受,适用于脾胃虚寒、体倦乏力、精神疲倦、肺燥干咳、消渴以及阳痿等患者食用。对于糖尿病很有疗效。

药理研究发现,黄精具有降血压、抑制高血糖,以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肝脂肪浸润等药理作用。据资料介绍,用黄精为主药,配以其他中药材,对治疗肺结核咯血、冠心病、心绞痛、肺燥干咳和百日咳等有显著疗效。

(二)、制黄精

蒸晒后切片或者切块习称制黄精。传统炮制黄精有多种,如黑豆制、蜜制、酒制,还有纯黄精蒸制。

参考资料来源:

黄精(中药)

百度百科-制黄精

百度百科-黄精(百合目百合科植物)

百度百科-黄精炒肉丝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

关于岐黄论文范文资料

“岐黄”实际是指 C: 两个人名 ++++++++++++++++++++++++++++++++++++++++++++++++++++++++++++++++++++++++++++++岐黄 :qí huánɡ 1.岐伯和黄帝。相传为医家之祖。宋苏颂《序》:"雠校岐黄《内经》,重定针艾俞穴。"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选C: 两个人名岐黄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全方位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任,更是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之论文范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造就创新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前提,也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就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观念、创设实践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中医药学生的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中医药的兴衰系于中医药高校的教育,中医药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当代中医药大学生必须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1-2]。而现代的大学生在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问题及解决方法阐述如下。

1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医学人才特别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封闭状态尚未根本解除,导致多数中医药高校缺乏激励和支持创新实践活动的措施,缺乏有利于培养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而且学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再加上中医药大学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缺乏主动性,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甚少,加之部分教师自身创新教育理念不强,导致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而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未经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学生将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医学理论,也就无法用医学理论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更谈不上开展中医学的创新活动。

2医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析

2.1创设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创新实践的氛围与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校应提供激发与展示学生创造力的校园环境,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例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主动性,具体操作如下。

(1)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学生协会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拉近师生距离,也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沙龙以及报告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1]。

(2)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用实验室已有的设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临床技能课程。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临床实践的时间往往有限。为此,学校可以专门开设临床技能课程作为限选课、公选课等,让学生多摸脉、多看舌象、多进行急救训练等,为进入临床实习做好准备。

(4)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中临床技能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要善于利用微课,在课堂上将基础与临床相联系,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思考机会,而且要善于从中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这样既可加深知识记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积极组织临床实践活动。一提到临床实践,大家普遍想到的是医院实习、见习,其实高校也是临床实践的场所。高校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专业性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途径。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有岐黄杯中医知识大赛、我爱背经典大赛等学术活动。若能模拟技能大赛的模式,利用现有条件,在其中加上临床技能操作部分,则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具有较大的激发和检验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技能教学与技能比赛相辅相成,高质量的专业教学是提升技能的基础,而高质量的专业技能比赛又可有效促进技能教学的发展。以技能大赛为例,技能大赛不仅能增强专业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校专业实训设备更新和创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2014年10月,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技能大赛在南京举办,此次大赛的举办既是对各中医药高校教学水平的检验,也贯彻落实了国家的教育理念,促使大学生活学活用知识、规范临床技能,培养大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6)创建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可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活动,借助远程网络增强沟通,实现学生协会与教师指导团队的互相促进,形成由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平台、网络沟通共同组成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2中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2.2.1中医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医药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以教代学、以讲代练、以记代思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中医教育的需要。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类课程,是连接基础与临床各科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课程内容抽象、直观性差,单一的语言讲解难以描述清楚,学生难以理解,更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临床;二是课程实践性很强,即使是基础课程,也与临床密切相关,学生难以建立中医思维,而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阶段是建立中医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依然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重理论和传统、轻实践与创新以及单一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养成[3]。

2.2.2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在第一课堂中的应用第一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中医药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但由于其表现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景教学融为一体的、能够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方法[4]。该教学法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典型案例的运用,将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培养其运用理论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不同的临床情景,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主动思考能力及应变能力等。李健芝等[5]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验组93.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61.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唐立龙等[6]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李琳霞等[4]认为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奠定了基础。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以缩小理论与临床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等[5-6]。综上所述,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人才资源,而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争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全方位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时代赋予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任,更是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哈丽娜,周永伟,徐广贤,等.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89-192.

[2]陈水先,邝劲松.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44-45.

[3]肖鸿雁.三个课堂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J].品牌,2015(1):207-209.

[4]李琳霞,赵琳,李艳红,等.情景模拟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5,29(2):109-111.

[5]李健芝,于小华,胡丽,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09-110.

[6]唐立龙,梁严,陈宏.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50-2251.

岐黄的意思: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多用黄帝和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后来用“岐黄”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之术。

拼音:[ qí huáng ]

引证解释:《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尽鼓掌大笑道:‘这个相思疾,实害得新奇,但可惜《本草》、《岐黄》俱不曾留方,无药可治,如之奈何?

近义词:

一、岐伯 [ qí bó ]

相传为 黄帝 时的名医。今所传《黄帝内经》,即 战国 秦 汉 时医家托名 黄帝 与 岐伯 论医之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但是 S城 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 轩辕 、 岐伯 的嫡派门徒包办。

二、名医 [ míng yī ]

出名的医生。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八回:“ 龙中丞 更是急的了不得,令人出去遍访名医,争奈总没有一个看的对的。

关于黄牛论文范文资料

可以根据 鱼我所欲也 改编

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材料作文(这里单指“话题作文”出现以前常见的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形式)。 (一)审题时要注意点。 ①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②多角度原则。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③明限制原则。材料作文的限制性非常强,要明确写作要求。有时提供的是进行再创造的材料,如缩写和改写;有时提供的是写读后感的材料;有时提供的是可作比较或类比的材料等等。一定要按要求作文不能南辕北辙。此外,拟题与否,字数多少,写何种体裁等限制条件,都要一一看清。又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④倾向性原则。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 (二)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 1、一种是文字材料。(事实性材料、理论性材料、比喻性材料) A、对于事实性材料,则要事实性材料的主旨; B、对于理论性材料,就要抓住关键的词句。 C、对于比喻性材料,就要深入领会其寓意。 2.漫画作文。提供漫画的作文,一般按以下四步审题:①先看清画面内容;②再看画中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画题;③找画面与画题相统一的内涵,因为画题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④看与现实生活中哪些方面有联系,找准写作角度。 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 如何快速审准题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下面就具体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快速审题的。 材料一: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材料二:洛伦兹的悲哀 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审题办法:找关键词句法。学生一般能很快找出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 材料三: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地神盖姬是他的母亲,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从大地汲取力量,因而能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不幸的是,安泰的奥秘被一个名叫赤赤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弄到空中 探 求 失去了大地-—— 安泰被扼死 母亲的力量源泉 (原因) (结果) 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很快明白了材料的主旨:英雄离不开祖国,儿女离不开母亲。 材料四: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人类社会,学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材料五: 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审题方法:联系实际法。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 材料六: 题目: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审题方法:领会寓意。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材料七: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A.独立思考类:1.正面概括:2.反面概括: B.亲自实践类: C.小马的妈妈类: 参考答案:A、.独立思考类: 正面: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 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反面:.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 3. 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 4.盲从没有出路 B、亲自实践类 1.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2.个人的经验是有局限的 3.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4.先试者可以为后来者探明道路 5.不能一朝被水淹,处处见水怕 C、小马的妈妈 1.启发比训诫好 2.真正的爱护是热情指点,多加鼓励 多则材料的审题 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必须顾及各则材料中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底蕴,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如下面三则材料: 1.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一定好极了。” 2.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友人一起登楼观江景。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 3.有些青年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就心灰意冷,消极埋怨;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动辄说道:“我算看透了。” 初看三个材料各自独立,没有什么共同之处,难以用一个中心统摄三个材料;但细细想来,异中也有相同的地方:鹫的猜想凭主观臆断,和尚为名利障目、武断下结论,有些青年更是思想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三个材料的“共性”是思想方法片面。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往往容易找到“共性”,因为哲学是最概括的。 有些材料表面上是对立的,但都统一在一个共同的话题之中,找到统一点,也就找到了聚合点,议论的中心就可确立了。如: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材料“1”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材料“2”说明人可以不被环境影响。两则材料虽然对立,但都统一在“人与环境”这个话题之上,“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两则材料的中心。 对于多则材料,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但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 四、训练题 题目1: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2)字数不少于700字。 题目2: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1)注意景、情、理的结合;(2)700字左右;(3)不要用诗歌形式。 题目3:思考下面一组警句,概括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常困于所溺。(《伶官传序》)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谏太宗十思疏》) 6.一天天的满足着,一天天的堕落着(鲁迅)7.他们收割的,正是他们种下的(恩格斯) 题目4:清末封疆大使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 题目5:联系两则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1.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巴豆性最泻。明朝的李时珍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而且可以治疗慢性腹泻,只有大剂量才会造成腹泻。 2.夹竹桃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原产东印度。此花开放时间长,花色鲜艳夺目,且容易成活。过去,我们许多公园和庭院中种有此花,繁花满树,煞是好看。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叶、茎、花都有毒性,花的香味闻多了也会使人头痛。 题目6:美国福特公司有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工程师们会诊了三个月,没有结果。最后只得请权威斯坦因梅次诊断。他调查研究、反复计算后,用粉笔在电机某处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的线圈减少十六圈。”照办后果然运行正常。公司询问要多少酬劳,他说一万美元。有人嫉妒说:“这是勒索。”斯坦因梅次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了一个说明:“画一条线一美圆,知道在什么地方画线九千九百九十九元。”根据材料写一篇评述文章。 参考资料: 大概是这样的了.

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黄牛被毛以黄色为最多,品种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红棕色和黑色等。头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圆形。体质粗壮,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其在中国的饲养头数在大家畜中或牛类中均居首位,饲养地区几乎遍布全国。在农区主要作役用,半农半牧区役乳兼用,牧区则乳肉兼用[1]。

外貌:依不同牛种(属)而异。其共同点为牙齿32枚,其中门齿 8枚,上下臼齿24枚,无犬齿。上颚无门齿,只有齿垫。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生活习性:要是只靠饲料来养,当然它会长得很好,但是它要吃很多,恐怕你伺候不了,而且牛本来就应该是食草动物。所以养牛的多数是放牛的。但是牛对吃的相对其它家养动物来说是比较苛刻的。凡是它啃过没多久的地方,一般来说再看到就不会有什么反应了,因为可能会留下一些牛粪之类的会刺激它们嗅觉的东西。要是找到一块长势茂盛的草地,它们会不停地拒绝,你看他吃东西的过程就像是一台割草机,一刻不停的样子。要吃上一整天它才会吃饱,然后晚上回家就开始了它的反刍了。总体来说,牛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嘴的活动仿佛永不停止。躺着睡觉的牛是反刍动物,一般一昼夜进行反刍6~8次,多达10~16次,总共约需7~8小时,占全日约1/3时间,且大部分在夜间进行,白天只约反刍4~6次。而牛的睡眠时间很短,每日总共1~1.5小时。

关于黄流论文范文资料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文化历史: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

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百度百科--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它代表着 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说起黄河,我当然不陌 生,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兰州,兰州是九曲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 市,黄河是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古城上的靓丽风景线。 我们兰州人与黄河距离近在咫尺,跟黄河的感情也很深,因为我们 生活在黄河流域,呼吸着黄河的味道,倾听着黄河的声音,是黄河养 育着我们。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 她含辛茹苦、 默默无闻。 它不仅养育了我们, 还给我们带来了荣耀,给兰州增添了魅力。滨河路作为兰州重要的一 道风景,它的魅力正是黄河带来的,身为兰州人,那里也是我们兜风 纳凉、观赏夜景的好去处。大型雕塑黄河母亲怀抱着她的儿女静静的 坐在岸边,这里是有名的 40 里黄河风情线,每当有游人经过,都会 与黄河母亲雕塑合影留念,它也是兰州的象征、黄河的象征。黄河带 给我们这么多?我们都来不及感激,可是,当我经过黄河边时,总是 看见母亲美丽的长袍上有着一些污渍——那是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 方便,向河里投掷的垃圾,每当看到这一幕,我都会觉得很难过。我 们应该静下心来去思考:大自然送给我们幸福的生活环境,可是我们 还在破坏,也许你只是因为方便随手把垃圾扔向黄河,但这一行为很 可能让很多一部分的水资源遭到浪费。如果每个人都去这样做,有一 天,我们的母亲河遭到严重的污染,我们得不到足够的水的供应,最 后害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我希望大家作为母亲河的儿女子孙们, 不要让自己的母亲哭泣,我们要看到最美的黄河。 另外,我们还要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滴滴生命之水像乳汁般甘 甜,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有保护黄河以及黄河水资源的责任心。 黄河,我们的母亲,你用生命来养育我们,我们用行动来感激你。

黄河,古称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典故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黄河有关的掌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说到黄河的航运,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秦粟输晋,泛舟之役"的记载。西汉及唐朝均建都长安,利用黄河及渭水水道,沟通运河、江淮,使长安运输便利,成为国际大都市。但黄河上中游河段险滩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于航行。自清末以来,公路、铁路兴起,航道久不整冶,黄河水运遂告衰败。 历史上曾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但黄河的水能变清吗?黄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经黄土高原后,各支流带入大量泥沙。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在每年入黄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虽经长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减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亿吨,黄河仍然清不了。出圣人是很难的喽。出了圣人,首先把黄河治好,这句话就改做了"圣人出,黄河清"了。 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龙门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北距壶口瀑布65公里。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因其东龙门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100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就是指跳跃此处。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争跳这个成龙的门关。能跳过者,立时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传说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博,奋斗不息。古人认为此龙门峡为大禹所开,故又称之为"禹门口"。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有一个马蹄形的大弯叫"河套"。俗语云:"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三门峡 "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的由来。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是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路分别叫做"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鬼门、神门中水势险恶,仿佛只有鬼神才能通过;而人门则水势稍缓,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难行。如今"三门天险"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带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这就是1957年动工兴建的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历史上,黄河多次决泛,纵横乱流,河道大幅度摆动,导致黄淮之间大面积地区经常蒙受惨痛灾难,历代统治者都把治河做为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十分重视冶黄工作。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选择了黄河,并把公元1855年兰考东坝头铜瓦厢决口处作为视察的重点。他从济南砾口到徐州黄河故道,兰考到开封北郊柳园口,从邙山脚下到黄河北岸的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中,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 渭水 "泾渭分明"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混,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现在,当地人已经准备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利用游艇,载送游人到"泾渭分明"去看。 --------------典故与名篇------------- 紫气东来 周昭王二十年,函谷关关令尹喜,见东方紫气缭绕,云蒸霞蔚,登上关前土岗眺望,见一位老者(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便力挽老子在此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盛事,将尹喜登高远瞩的土岗起名为"望气台",并在土岗上修建有三丈多高的"瞻紫楼",取"紫气东来"之意。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欲借虞国之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谏道,虞虢之间的关系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互为表里,嘴唇剥去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灭亡了,虞国将跟着灭亡。虞公不听宫之奇之言,答应晋国借道。结果,晋灭虢后回师,又灭了虞国。 鸡鸣狗盗 战国齐公子孟尝君,以养士称,广致人才,威望日增。秦昭王知道后,拜为相。后引起秦王手下一些人的嫉恨。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助于昭王幸姬。幸姬想要狐白裘。孟尝君座客有能为狗盗者,夜入秦宫,学为狗偷,得狐白裘献幸姬。于是幸姬为言昭王,孟尝君得释。孟尝君飞车东逃,欲出函谷关。昭王悔,着人驰传以追。当时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夜半至关下,恐人追至。座客中有能为鸡鸣者,遂学鸡鸣,孟尝君遂出关。 周召分陕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用武王弟周公旦、召公爽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分陕的具体位置,《水经注》说以陕城或陕陌为界,《括地志》则说以陕原为界)。这样,周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方新发展的地方;召公的责任则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古籍所称"陕西",均指今陕县以西。元明之后,陕西省之得名,亦源于此。 召公遗爱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县以西由召公治理。相传他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还在棠梨树下受理民事,听讼决狱,他秉公而断,使民无冤抑,把他分管的这一块地面治理得有条有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召公死后,人们思念他的政绩,怀念棠梨树,写成甘棠的诗篇。浓荫郁葱的甘棠树下,留下了召公一颗体恤民情,广施仁政的博爱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遗爱"的千古美谈。 杜甫夜宿石壕村子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洛阳行至华州。此时,正值安史之乱,途中夜宿石壕村(今陕县观音堂镇甘壕村)时,发现这里征兵之残苦较之新安所见更甚,不是白天来抓兵,而是夜间来捕捉。他亲眼目睹一老翁翻墙外逃,老妇苦苦哀求并说全家的不幸:"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唯有乳下孙------。"这使人闻之落泪的话语,更加激发杜甫忧念时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于是挥笔写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渑池会盟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谦颇为赵将伐齐有功拜为上卿。时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诈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从缪贤荐,遣蔺相如出使秦国。相如不辱使命,既挫败了秦王阴谋,又完璧归赵。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赵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勿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秦盆缶,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参考资料:梦寻黄河

运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 索引序列
  • 关于黄老道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黄精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岐黄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黄牛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黄流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