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与送酥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送酥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送酥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营养价值颇高。一般人均可食用1. 较适合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儿童食用;2.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忌食;孕妇和肥胖者尽量少食或不食。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犏牛酥油能调理身体,黄牛、山羊酥油则凉息风热,牦牛、绵羊酥油性热,能祛风寒。

《酥油》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志愿者与高原孤儿的故事。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酥油读后感,欢迎阅读。

这是一本好书,由于真实。

这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一本让我震撼的书,一本让我舍不得看下往的书。

翻开这本书,映进眼帘的是“献给父亲”这四个字。我的眼泪便夺眶而出,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正好是我父亲刚过世。我能体会作者的心情,父亲一般都是话语未几,但是我们都能体会到父亲给我们的深深爱意,他们的爱都是默默地躲在心里,他们总是觉得,我们的幸福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酥油》的序我看了无数遍。作者的感悟总是让我在思考人生的选择和生命的意义?我敬佩作者。这是怎样的一种动力?怎样的一种坚持?我想是爱,是父亲对她的爱,也是她对父亲的爱,她对孤儿们的爱!

《酥油》是本小说,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切切实实,假如不是亲身经历,很多细节是无法描述出来的。我慢慢的品读着,舍不得看完,书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朴实和纯洁,就如同雪山雪白的雪。书里到处布满着浓浓的爱。看着小说,就比如自己真的进进了那个世界。不愿离开。我感受着作者的艰辛和快乐。感受着作者浓浓的纯结的爱。

这本书最先打动我的是它的封面,蓝天、白云、雪山,还有一位藏区儿童的身影。这的确是一本令人感动的著作,讲述了一位汉地女子在藏区草原义工支教了五年的经历。充满感情地写出了一个既绝望又美丽的故事。阅读着书本中真切的文字,仿佛我也跟随了梅朵这位好心又勇敢的汉地女子进入了草原,感受到了藏区草原人民的淳朴善良,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当然还有藏区生活的不便利以及科学技术的落后,还有男女主人公之间美好却又无奈的爱情。

这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改编,她原本是一名酷爱旅行的普通女子,命运被一位来着藏区的喇嘛改变。喇嘛告诉她,在麦麦草原,有很多孤儿。洪水、泥石流、雪崩,各种大自然的灾害,每发生一次,草原上就会多一些孤儿。这些孤儿没有了家,也上不了学校。喇嘛的寺庙想办一个学校,教育这些孤儿,但是没有老师。作者觉得她是被命运选中的,她想去麦麦草原看看那些孩子们,想改变那些孩子的命运,她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让这些孩子将来能够去城里读中学。这一去,就是五年。

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让我的心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时而感动落泪,时而会心一笑,让我为梅朵的.善良,草原人民的淳朴,喇嘛的好心,孩子们的单纯,月光的热情所感动的同时,又从这个故事本身中得到了许多正面的力量,让我感受良多。

关于草原上的人们。

书中的梅朵,作为寺庙活佛请去的义工支教者,刚到草原就受到草原人们的热情招待,他们是这般淳朴善良,似乎拼了命地想对梅朵,这位汉地来的好心女子多多的好。无论是最初接待梅朵的帐篷人家,还是后来遇见的几个唱歌青年,又或是可怜的翁姆女人等等。他们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热心,想着法子想帮助梅朵,对梅朵的善举是既尊敬又感谢。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叫班哲的汉子,他有一副好歌喉,在拉萨唱歌的他,虽不善言辞,却一直在为草原孤儿学校做贡献。班哲将自己在拉萨唱戏的钱都寄了回来,捐助给学校,前后共寄了六次,后来还买了许多食物在寒冷的日子里骑着马送到学校,并且花钱购买了许多漂亮的新氆氇送给老师和孩子们。这一系列的善举让我非常感动。生活在深山草原上的人们,至今生活在没有电的环境中,生活几乎是与世隔绝。可如此偏僻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封闭草原上人们的心灵,他们是那么的热情好客,那么的乐于助人,这些宝贵的品质是许多生活在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平原地区的人正缺乏的东西。

关于学校。

学校的成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梅朵与月光从最初的找孤儿到处碰壁,到后来遇到孩子们想逃走的难题,再到后来经费紧张,梅朵身体状况不好等问题,最后解散学校。好在后来,在班哲和阿嘎的帮助下,加上梅朵筹到的资金,峡谷里即将盖一所国家批准的公办孤儿学校。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便指日可待了。但是至于最后的路要怎么走下去,还是要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定,是到县城去继续接受教育,还是到寺庙的佛学院学习,这个还是交给孩子自己决定。毕竟,草原上的人们有很坚定的信仰。在建设学校这方面,我看到了梅朵的坚持与努力。身体的疲惫加上心灵的疲惫,梅朵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但是梅朵还是彻底病倒了,回到汉地治病。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经历过一段身体的疲惫时期,因为生病感觉很累,其实在那种疲惫的时候,别人的劝告都不是太有效果,唯有自己内心的力量可以支持自己,去冲破重围,迎接光明。从梅朵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力量,虽然离开了高原,但她的善举为草原孤儿带来了希望。

关于爱。

书中到处都充满着爱,草原上的人们对梅朵的热爱,草原孤儿对梅朵的敬爱,信徒对神灵的爱,还有汉地女子梅朵与康巴汉子月光之间的爱情。因为爱。她爱上了那些她一个一个从草原上捡回来的孤儿。她记得喇嘛的话:每一场灾害,都会留下几个孤儿。草原上的灾害太多了,她因此有了很多学生。她爱这些孩子们,她觉得对他们有责任。五年,她把最美好的青春扔在草原上,孤独残破的碉楼里,酥油灯的旁边,就是因为心里有对孩子们的爱。

关于信仰。

我一直认为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正如书中所描写的住在藏区草原上的人们那样。他们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浮的,只有信仰伴着人生老病死。可能作为我们住在平原地区的大多数人来讲,对信仰的这般坚持是难以想象,更是难以置信的。然而,草原上的人们却与我们不同,他们对喇嘛的敬爱,转神墙的虔诚,念经时的专注,都体现了他们对信仰的坚持,他们对神灵怀着一颗感谢,又敬畏的心。或许只有亲眼见到那些虔诚的膜拜,才能真正地被这些场景所震撼,如此坚决地表达对佛的恭敬,纵使我们不能人人都做到像他们这般坚持自己的信仰,对佛这般尊敬,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内心真正地理解这些虔诚的信徒,并且尊重他们。 还有一种信仰,是能够融化每一个孩子紧锁心扉的爱的信仰,她的梦想简单,教会孩子们基础知识,送孩子们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大爱其实就在心间,律动很小,但每个人都有,只要愿意去感受,便能有力量。信仰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信仰的参天大树从来都是细枝末节长出,滴滴都是爱的心血。

后来,山路修通了、学校重建了、孩子们成人了、雪也融化了……原来,曾经我心中暗生揣测才是见不得光亮的杂念。我想,西藏一定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里春天芬芳、夏天清香、秋天忧伤、冬天慈祥。突然,眼前浮现满脸皱纹慈祥的老阿妈,氆氇重叠,松石镶嵌,口中的经文与转经筒一同旋转,擦身而过,你能闻见青稞酒和酥油茶淡淡的芳香,厚重而踏实,而深藏在内心的护身符一直闪闪发光,它会保佑心存善念的人们永世吉祥。

阅读完这本《酥油》,感到感动的同时,真切地得到了一种力量。这份力量就像是给我自己点亮了一盏心灯,让我不再畏惧黑暗,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让我可以乐观地去迎接未来。

起酥油有反式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不会被人体吸收,它会囤积在体内,心血管附近堆积的多了,就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一、起酥油是指经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油脂,或不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或流动态的油脂产品。起酥油通常含有氢化植物油,氢化植物油为反式脂肪,对身体极为有害。

二、起酥油具有可塑性和乳化性等加工性能,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于加工糕点、面包或煎炸食品,所以必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起酥油的性状不同,生产工艺也各异。

1.起酥油属塑性脂肪,其甘三酯组成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饱和酸酯,常温下这些饱和酸酯以微细固态晶体包容液态油脂构成具有抵抗微细外加应力的塑状物态。

2.奶油和猪脂是天然的塑性脂肪,因其在面点供焙食品加工中能阻断蛋白质与淀粉缔结而酥化或软化烘焙食品,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广泛应用。

百度百科—起酥油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很多食物配料表中都有起酥油,这种物质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起酥油有反式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不会被人体吸收,它会囤积在体内,心血管附近堆积的多了,就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一、起酥油是指经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油脂,或不经急冷、捏合而成的固态或流动态的油脂产品。起酥油通常含有氢化植物油,氢化植物油为反式脂肪,对身体极为有害。

二、起酥油具有可塑性和乳化性等加工性能,一般不宜直接食用,而是用于加工糕点、面包或煎炸食品,所以必须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起酥油的形状不同,生产工艺也各异。

1.起酥油属塑性脂肪,其甘三酯组成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饱和酸酯,常温下这些饱和酸酯以微细固态晶体包容液态油脂构成具有抵抗微细外加应力的塑状物态。

2.奶油和猪脂是天然的塑性脂肪,因其在面点供焙食品加工中能阻断蛋白质与淀粉缔结而酥化或软化烘焙食品,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广泛应用。

食品里的起酥油只是少量,总不可能有人把它当饭吃吧。所以没必要把起酥油看得太可怕,是药也都是三分毒,但是我们感冒发烧了药还是得照吃不是?起酥油其实就像是人们所关注的DDT和塑料粒子一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避免一定会接触的东西,常人接触它的次数往往比吸入二手烟的次数还多

起酥油一般说来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并不是仅仅只有氢化油,而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才是氢化油。当然,你也可以像这两个回答中说的一样将氢化油约等同于起酥油,我也没意见。

关于酥油茶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去“文发网”看看 很很多免费的参考文献 还可以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并且帮忙发学术论文哦茶叶不仅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饮料,而且它治病强身的功效也不容小觑。茶叶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是茶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基础,也使得茶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有人把茶叶称为“原子时代的饮料”、“二十一世纪的饮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茶叶的成分很复杂,作为一种食品,茶叶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量能量是维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由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生热营养素提供的。与其他食品相比,茶叶是一种低能量食物,但不同种类的茶叶所能提供的能量不一样。一般来说,茶质量越好,能量越高。每100克茶叶提供能量以绿茶最高,而砖茶的能量最低,这是因作为原料的茶叶质量不高。如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和糖,每天饮茶6杯,约1100毫升,所获得的能量可占全天饮食提供能量的7%~10%。故国内外有人喜欢饮牛奶茶或糖茶。蛋白质“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有非常重要的营养功用,在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主要是看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合适、数量是否充足。茶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只是比例尚不够合理。令人感兴趣的是,茶叶中还含有大量的茶氨酸,这是茶叶所特有的,是形成茶叶风味的主要成分。与一般食物相比,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达20%~30%。其含量与茶叶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绿茶中的蛋白质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但在泡茶时能溶于水的蛋白质还不到2%,其余绝大部分留在茶渣中不能被利用,因此每天从饮茶中摄取的蛋白质是很少的。但如将茶叶吃下,则可得到数量可观的蛋白质,而在茶汤中加入牛奶、酥油或乳酪等,还能给茶叶增加多量的优质蛋白,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原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如藏族的酥油茶和蒙古族的奶茶。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就是通常所说的糖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以往的资料认为茶叶中碳水化物的含量不高,一般在10%以下。而新的报道表明,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含量多在40%左右,某些优质茶叶可高达60%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和以前的测定方法不同所致。茶叶中的碳水化物多为多糖类,而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仅2%左右,占茶叶水溶物的4%~5%,因此通常认为茶是低能量低糖饮料,适合于糖尿病和其他忌糖患者饮用。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同样体积的脂肪所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化物或蛋白质的2.25倍。茶叶中的脂类含量不太高,绿茶和红茶一般不超过3%,砖茶可能是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脂肪,其含量可达到8%左右。茶叶中的脂类有磷脂、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酯等,其中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故饮茶可以使人体获得一定量的脂肪酸,但因其含量很低,所提供的量是很有限的。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所必需要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虽然这些物质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但作用很大,是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必不可少的。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含量因茶叶种类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绿茶比红茶高,高档绿茶含量更高。维生素C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能防治坏血病、癌症及其他多种疾病。在二战中,为防治日本远征部队的坏血病,当时日本的粗茶几乎全部控制在海军手里。茶叶中B族维生素的量是比较丰富的,如每天饮茶25克,可满足人体25%的需要量。通常绿茶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茶叶,以细嫩的茶叶中含量较高。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茶叶中无机物质占4%~9%,其中50%~60%可溶解在热水之中,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且多有益于健康。茶叶中含量最多的无机成分是钾和磷,其次是钙、镁、铁、锰等,而铜、锌、钠、硫、氟等元素较少,不同的茶含量稍有差别。此外,由于茶叶有浓缩环境毒性物质的特性,有时其也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铝、铅、镉等,并且其浸出率均在60%左右,这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茶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是很有益处的。其中的铁、铜、氟、锌比其他植物性食物要高得多。前苏联的科学家发现茶叶中的铜和铁可以提高红细胞形成的能力,有治疗贫血的作用,而且茶叶中的维生素C有促进铁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珐琅质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茶叶中的氟较一般植物性食物高得多,可达10~15毫克/100克,其中80%溶于茶汤之中。每天饮茶10克,可获得1毫克的氟,已基本满足人体的需要;饭后用茶液漱口效果良好,尤其对学龄前儿童护齿更有好处,但儿童不宜多饮茶,特别是浓茶。硒是人心肌代谢不可缺少的元素,此外硒还有抗癌和防癌作用。陕西的紫阳茶含有丰富的硒,实验研究发现其有抗突变的效果。总之,茶叶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般植物性食品不能比拟的。作为低能量和低脂肪的食品,其具有很高的开发和运用价值。因为加工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会使氨基酸或维生素等营养素遭到破坏,故而绿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各类茶叶。但是迄今为止,茶叶仍主要是被当做饮料,这一点在国内外都是如此。茶叶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溶解在水中,泡茶时溶出的成分仅是其中的少量,绝大部分被当做废料丢弃,这样就使茶叶的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实在可惜。如将茶叶加入到其他食品中去,成为名符其实的吃茶,这样可使茶叶的营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能找到的 希望可以帮你哟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营养价值颇高。一般人均可食用1. 较适合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儿童食用;2.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忌食;孕妇和肥胖者尽量少食或不食。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犏牛酥油能调理身体,黄牛、山羊酥油则凉息风热,牦牛、绵羊酥油性热,能祛风寒。

酥油与养生摘要:本文收集整理了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酥油的成分、药理、临床应用,梳理总结了中医学界关于酥油与养生的总结,为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酥油;成分;药理;养生;保健Coarse butter and health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ed relevant studies published in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ed the composition of butter,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s, carding summarizes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butter and the health of the summary provided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ference.Keywords: butter;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health; health酥油是青藏高原地区牧民用传手工工艺从牦牛奶中提炼出的奶油。其工艺是先将鲜牦牛奶加温煮熟, 加入少量盐晾凉后倒人圆形木桶 中, 桶中有一圆盖, 中心立一木柄 , 木柄下安有十字形圆盘,打酥油者紧握木柄上下捣动使圆盘在鲜奶 中来 回搅动撞 击, 直到油水分离。这个过程叫“ 打酥油” 。牦牛奶经过捣打后油被分离并浮上水面,其用手提出, 压装于皮翼 中, 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以夏季从牦牛奶里提炼 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酥油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要食品,一日三餐, 不可或缺。酥油为藏区特有的农牧产品,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很少, 尤其是其功能成分研究鲜有报道。随着人们对酥油关注程度的增加, 对酥油营养成分含量和结构组成的了解, 将有利于该产品的开发利用。 西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 那里空气稀薄水量少 日照充足 风速大 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构成了西藏人独特的膳食习惯 糌粑 酥油茶 牛羊肉青稞酒等便成了他们的传统食品。为了适应青减高原地区高寒的气候和风雪卑的放牧生活,藏族牧民们需要能御寒保暖的热饮,酥油茶便应运而生。酥油茶制法一般是先煮后熬,即先在茶壶或锅中加入适量砖茶或沱茶后用水烧丌,再用小火慢熬至茶水呈深褐色,以入口不苦为最佳,往熬成的浓茶罩放进少许盐巴就制成了成茶,如在成茶碗里再加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在茶罩,就成了最简易的酥油茶。但更为正统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浓茶滤去茶叶倒入专门打酥油茶用的酥油茶桶(茶桶由圆桶和搅拌器两部分组成:圆桶用木板制成,上下口径相同外面箍以铜皮,有时上下两端还用铜做花边以使圆桶显得精美大方:搅拌器是在比筒口稍小的圆木板上安一根比桶稍高的木柄,圆木板上有4个直径约4厘米自94,TL,搅拌时液体和气体可以上下流动。使用电动搅拌器,既方便快捷又干净卫生),再加入酥油和适量食盐后用搅拌器在打酥油茶的桶罩使劲搅打,使酥油、浓茶和食盐充分融合为一体,然后倒入锅或者茶壶旱,最后放在火炉上加热之后就可以饮用了。如果在上述的基础上再打迸鸡蛋或加入准备好的核桃仁、花生、芝麻等物搅打溶化,这就是更加高级的酥油茶了。一:因为酥油是从牛乳中提炼出来的,所以首先可以从牛乳着手分析它的营养价值,以及保健功效: 1.牛乳的营养价值国内外关于牦牛乳营养成分的研究比较少,但有关牛乳营养价值的报道较多,本课题研究内容之--E1]比较牛乳与牦牛乳的营养特性。通过分析检测牦牛乳的营养成分及特点,再与牛-%N以比较,就可以对牦牛乳的营养特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牛乳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及代谢所必需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也是最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的,因此被称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2.牛乳脂肪的营养价值:(1)乳脂肪可供人体热量。牛奶提供的热量有50%来自乳脂肪,其余则来自乳蛋白质和乳糖。(2)乳脂肪的消化性好,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乳脂肪的熔点低于人体体温,且本身具备了很好的乳化状态,因此易被人体消化。(3)乳脂肪中含有一定量的必需脂肪酸。乳脂肪的脂肪酸中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含量较为丰富,这两种脂肪酸为人体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它们在营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4)乳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及胡萝h素,后者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索A)的重要给源。乳脂肪中虽含有胆固醇,但含量却较其他动物食品低。掘分析,牛奶中胆固醇的含量为0.01%,占乳脂肪量的0.3%~O.4%,所以食用奶与奶制品不会造成过高的胆固醇摄取。3.牛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牛乳蛋白质为人体蛋白质的极好给源,牛奶中含有一切必需氨基酸且含量较为丰富,半公升牛奶,即可供应人体每同全蛋白质需要量的20%~25%或动物性蛋白质需要量的40%~45%,每升牛奶中可以满足成人每天需要的必需氨基酸的量。(2)牛乳蛋白质不仅消化率高,而且消化速度也比肉、蛋、鱼、面包等快。牛乳蛋白质也是各类蛋白质(包括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中较为价廉物美的一种蛋白质。(3)牛乳蛋白质中的乳清蛋白,比其他动植物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生物价,常用作为肝病患者、胆囊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者的饮食,也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理想蛋白质来源。牛乳蛋白质也是老年人的良好蛋白质来源。由于老年人的基础代i身f速率降低,所需能量也减少,但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则增加,因为体蛋白合成的能力和蛋白质代谢速率均降低,所以老年人饮食中应含有足量的动物性蛋白质,而牛奶则为较好的动物性蛋白质供源。(4)牛乳蛋白质也是能量的给源。每100克牛奶(平均组成)可提供288K.}-能量,其中来自乳蛋白质约占19%左右。4.牛乳中矿物质的营养价值:牛奶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如钙、钾、磷、氯、钠、硫、镁、铁、铜、锌、锰、硒、钴等。牛奶中的钙和磷,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比例较适当,可以作为人类钙和磷的优良给源。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材料,缺钙会引起幼儿佝偻病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而牛奶中的钙,因与其蛋白质结合而成为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最好形式。所以不论幼儿或老年人饮用牛奶,可补充其钙的不足,防止因缺钙所引起的各种疾病。5.乳糖的营养价值:(1)乳糖的营养价值比其他碳水化合物高。~分子乳糖消化时,可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葡萄糖可供能源,半乳糖能促进脑苷脂类和粘多糖类的生成,对于幼儿智力发育极为重要。(2)乳糖有利于婴儿对钙的吸收,有预防佝偻病的效果。乳糖能够被小肠的微生物作用生成乳酸,使pH降低,从而致使钙栽易于溶解吸收。(3)乳糖能提供小肠适当的酸性环境,促进人类肠道内有益乳酸菌的生长,抑制肠道内嗜碱性微生物和腐败菌的生长,减少异常发酵造成的中毒现象。6.牛奶的营养保健功效:(1)改善高血压, 如果机体对钙摄取不足,骨髂中的钙便会溶出,导致细胞中钙的浓度变高,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使血压升高。但如果积极地从牛奶中摄取钙,则细胞中钙的浓度便处于正常状态,从而使高血压得到改善。为此,每天饮用牛奶是十分必要的,借此可改善高血压,并防止因缺钙而引发的其他各种身体障碍。(2)促进睡眠,增进脑力牛奶中含有一种叫左旋色氨酸的物质,在人体内经代谢产生5一羟色胺,能抑制大脑细胞兴奋。临睡前如能饮一杯牛奶,可使大多数失眠者较快产生睡意而进入睡眠状念。5~羟色胺还能改善人的思维能力,常喝牛奶有利于健脑益智。(3)降低血浆胆固醇牛奶中含有较多的乳清酸,它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含量降低。虽然每100毫升牛奶中也含有37毫克的胆固醇,但与其所具有的抑制胆固醇合成作用相比,微不足道。故喝牛奶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从而降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4)减缓骨质疏松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于内分泌失调、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往往产生钙、磷代谢失调,骨钙流失,发生骨质疏松症。牛奶含钙丰富,且易吸收,常喝牛奶可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5)保护胃壁,促进通便,减少结肠癌的发生牛奶含钙高,而钙是人体免患结肠癌的重要因素,并以脱脂牛奶效果最佳。因为脱脂牛奶不但含有VA、Vc等抗癌物质,而且避免了脂肪因素对结肠癌生长的有利作用。如将牛奶制成酸奶,还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的生长,腐败物质生成减少,对预防结肠癌也有一定的作用。牛奶中的蛋白质具有保护胃壁的作用,它可保护胃免受高浓度盐分的伤害,防止胃癌的发生。此外,牛奶还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从而可起到排除肠内致癌物质的作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食疗作用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犏牛酥油能调理身体,黄牛、山羊酥油则凉息风热,牦牛、绵羊酥油性热,能祛风寒。二.酥油的食料作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食疗作用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犏牛酥油能调理身体,黄牛、山羊酥油则凉息风热,牦牛、绵羊酥油性热,能祛风寒。酥油还有调理肠胃的功效,对于大便干燥、便秘等病症有奇效。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补五脏,益气血。主治肺痿咳喘,止吐血,止消渴,缩小便及泽肌肤,主治肺痿咳喘。 。每100克酥油的营养成分:能量860千卡 蛋白质1.5克 脂肪94.4克 碳水化合物1.1克胆固醇227毫克 维生素A426微克 核黄素0.01毫克 维生素E2.45毫克 钙128毫克 磷9毫克 钾188毫克 钠73毫克 镁2毫克 铁0.4毫克 锌0.12毫克 硒0.7微克 铜0.18毫克用法用量:0.2~1两,作汤剂、丸剂均可;外用作涂擦剂适用对象:一般人均可食用1. 较适合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儿童食用;2.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忌食;孕妇和肥胖者尽量少食或不食.酥油更适合于老人 老年人由于体质减弱,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经常卧床的老年人,常常4 ~6天不解大便,解大便时竭尽全力,大汗淋漓,伴腹胀、腹痛及全身不适,痛苦万分。应用果导等缓泻剂,量小不能解决问题,量大又常致腹泻,而且,国外已有报道,果导有致癌作用,在国外已停用。经过多方探讨,发现酥油治疗该病效果甚佳。酥油是类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又称奶油。酥油营养价值高,容易吸收。每日用开水冲服,由于使用量小,不会影响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就是原来患有动脉硬化的病人也能使用,对老年人的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及副作用,是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比较理想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酥油10毫升,加开水100毫升,白砂糖1小勺,充分溶解后于每日清晨空腹顿服。服用20 30天后,每2 3天可解大便一次,便质柔软,排出顺畅,继续服用,大便可每日1解,便时亦无任何不适。酥油营养价值高容易吸收每日用开水冲服由于使用量小不会影响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就是原来患有动脉硬化的病人也能使用对老年人的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及副作用是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比较理想的方法。维药名: 色日克 麻依 中药材基原: 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 药材鉴别: 本品为淡黄色半流体的油脂。味香,无异昧。相对密度:0.9129~0.913 5;熔点:34℃;酸值:不得大于1;皂值:244~258;碘值:35~37 化学成分: 牛酥: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甘油酯。也含有少量低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如了酸、己酸、辛酸等还含有少量的卵磷脂等。含饱和脂肪的脂肪酸以棕榈酸为最多,同时也有肉豆蔻酸、癸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以油酸为主,也含少量的十二碳烯酸、十四碳烯酸、十六碳烯酸等。 药理作用 功效: 生湿生热,养身肥体,润肺止咳,消炎退肿,软筋松肌,润肤防腐,化脓愈伤,润肠通便,止泻止痢,催吐解毒。 主治: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各种疾病,如形瘦体差,胸燥干咳,各种炎肿,筋肌抽紧,皮肤干燥,各种皮肤病,创口不合,大便干燥,腹泻痢疾,误服毒药。 1.《注医典》:“成熟物质,软坚退肿,润肺清音等。治腮腺炎肿,胸肺不适,解各种中毒等。” 2.《白色宫殿):“成熟、散发、软化致病物质等。” 3.《拜地依药书》:“润肤愈伤,预防炎肿,解密陀僧之毒等。” 4. 《药物之秘》:“补脑增智,增强体外五力,增强性欲等。治脑虚智弱,视力、听力下降,性欲减退等。” 用法用量: 内服:30~60ml。外用:适量。可入甜糊剂、散剂、油剂、软膏、肛门栓、灌肠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多服可致器官内引起阻塞,产生肾脏结石,矫正药为蜂蜜或方糖。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牛乳或奶皮代。 附方 制剂 :买日合米 热维改尼 再尔德 软膏 酥油60ml,玫瑰花油30ml,甜瓜子仁、西瓜子仁、南瓜子仁、甜巴旦杏仁各15g。仁类药物研成细粉,过罗,油类药物加热,与药粉混均制成软膏即可。功能软坚退肿,软筋松肌,润肤防腐,化脓愈伤等。主治各种硬性炎肿,筋肌抽紧,皮肤干燥,各种皮肤病,创口不合等。外用,每日2次,每次根据病情取适量涂于患处。结论:由牦牛乳制作的酥油是青藏高原牧区少数民族牧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能量食物。为认识牦牛酥油的脂肪酸组成特性。探索其对人体血液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牦牛酥油中的主要脂肪速组分结果表明,牦牛酥油中比例最高的依次为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肉豆蔻酸。本研究采用的HP一5Ms毛细管色谱柱只能分离中等长度碳链的脂肪酸,对反刍动物乳含有的短链脂肪酸无法获得有效的分离。但由于短链脂肪酸质量分数低,因此对其他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没有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的脂肪酸比例与喻峰等对四川西北地区牦牛酥油的分析结果以及朱喜艳等闭对青海牦牛酥油的测定结果存在一些差异,可能与样品种类,乳的来源等不同有关。酥油能显著提高血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脂蛋白脂酶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这种变化明显是不利的,但酥油引起的变化幅度在总体趋势上低于添加10%的猪油,这至少表明牦牛酥油与猪油相比,对脂类代谢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其机制可能与脂肪酸组成有密切联系。有研究表明,CLA具有抑制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抑牦牛酥油与普通奶油的脂肪酸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酥油中SFA低于普通奶油,UFA高于普通奶油,但是棕榈酸和油酸分别是SFA和UFA中含量最多的脂肪酸。3.2 C18:2,c9tl 1CLA异构体是酥油和普通奶油中最主要的CLA异构体.分别占乳脂中TCLA的84.82%和62.54%。酥油中反式油酸(C18:1,t11)是普通奶油的近8倍.CLA含量是普通奶油的2倍。制脂肪沉积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本研究显示,牦牛酥油中CLA质量分数不高。酥油与国产奶粉和纯奶脂肪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国产奶粉和国产纯奶脂肪,尤其是CLA,EPA和DHA含量丰富,特别适用于中老年、婴幼儿和体弱人群。牦牛奶和酥油系列产品开发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突出其绿色环保和功能性健康的特点,以促进藏区食品工业发展。参考文献:1.喻峰,熊华,吕培蕾《西藏牦牛酥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功能特性评价》中国油脂 2006年第31卷第1 1期 2.郑玉才.乳脂的功能叨.中国乳品工业.1996,24(4):26.293. 韫珍.膳食营养与心m管疾病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15(5):42—444.陶国琴,李晨Ⅱ一亚麻酸的保健功效及应用叨.食品科学,2000,21(12):140~1435.戚秋芬.吴圣揭,张伟利.人乳、牛乳及婴儿奶方中脂肪酸组成比较【J】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5(2):88—916.朱喜艳,曾旭敏,武田博.青海牦牛与日本牛动物性食品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35(4):16-17.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营养价值颇高。一般人均可食用

1. 较适合缺乏维生素A的人和儿童食用;

2.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忌食;孕妇和肥胖者尽量少食或不食。不同的酥油有不同的功效,犏牛酥油能调理身体,黄牛、山羊酥油则凉息风热,牦牛、绵羊酥油性热,能祛风寒。

酥油花 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

最早产生于 *** 的苯教。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在大昭寺内供奉。

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宗喀巴学佛成功以后,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这就是酥油花的来历。塔尔寺是宗喀巴的诞生地,不久酥油花就传到这里,并在塔尔寺得到弘扬和发展,在明万历年间这种油塑技艺传到塔尔寺后,在当地艺人们长期精心研制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藏族信教群众有向寺院奉献酥油的习俗,一般仅供点佛灯和僧人食用。而每逢藏历年正月十五之前,他们将纯净的白酥油送到塔尔寺,寺中的僧艺们在其中揉进各色矿物染料制成塑造用的胚料,然后在寒冷的房间中搭架塑造。

为防止制作中酥油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他们不时将手塞进刺骨的雪水中降温。 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从唐朝的都城带到了 *** 小昭寺。

当她泪湿衣襟、抑制不住思念亲人的苦痛时,就来到佛祖的像前,焚香跪拜,遥寄情思。后来,金城公主进藏后,将佛祖的塑像转移到金碧辉煌的大昭寺供奉。

这一年的正月十五,信徒们向佛祖敬献供品时,排来排去,六色供品中独缺鲜花。于是决定,以家家户户都有的酥油为原料,制作与鲜花并无二致的奶油花。

历史公元641年,唐朝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被迎送到 *** 时,带去了一尊释迎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将佛像供奉于大昭寺,藏族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献了贡品。按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

供奉佛和菩萨的贡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和佛灯。可当时已是草枯花逝之际无法采撷鲜花,只好甩酥油塑造了一束花献于佛前。

酥油花是一种油塑工艺品,以酥油为主要制作原料。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后提出的黄白色油脂。

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可塑性极强。其塑造的工艺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精巧玲珑等特点。

相传,宗喀巴大师有天晚上做一奇梦,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无数奇珍异宝,五光十色,灿烂夺目。醒后为了再现美妙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各种花卉树木、奇珍异宝。

连同无数的酥油灯供奉佛前。 油酥艺术和十五花灯节传到格鲁派发祥地塔尔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起初,酥油花的内容单调,制作粗糙,后来相继建立了上下两个酥油花院,专门培养油酥艺僧。上下两花院的艺僧凭着对佛的虚诚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油塑技艺诸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花样年年翻新,内容题材不断变化。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入糍粑调和着吃。

酥油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开它。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

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

在食品结构较简单的藏区,能补充人体多方面的需要。 酥油在藏区用途之广,功能之多,如非亲自目睹,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扩展资料:

酥油茶的传说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 *** 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

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

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只有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才能再次相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酥油

在所有的灯中,给信徒心灵以最大震撼的要属酥油灯。在寺庙厚重的颂经声中,一盏盏酥油灯,传达着信徒无限的虔诚和祈祷,让活着的人和逝者的灵魂得以交流和沟通。

很多外来者,来到佛教寺庙,除了各种造型的佛像和护法神像外,最能吸引他们、震撼他们的就是那一盏盏长明不灭的酥油灯。

为什么酥油灯要这样昼夜不间断地点亮,而数量又需要这么多呢?

原来,酥油灯在藏族信徒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除了在寺庙,能看到千盏酥油灯闪闪烁烁的壮观场面,在藏族人家中,也能看到长明不灭的酥油灯。

无论是家中举行念经法事,还是为逝者作祭祀活动,都要点上几盏或上百盏酥油灯,以表对佛的虔诚之心。

由于人们对酥油灯寄托着太多的愿望,对燃灯的酥油、灯盏都非常地讲究干净纯洁,点长明灯前必须把手洗干净,有些人还用毛巾之类把自己的嘴捂上,以免玷污了神灵,

然后在祈祷中让希望与灯火一同点亮。

燃点酥油灯的用意是什么呢?

[布施经]记载:布施燃灯的人天眼清净,智慧明了。

[业报差别经]以恭敬心布施灯具,用酥香宝敬佛堂佛教用品,可得十种福德:

1 宛如明灯一般地照亮世间 2. 眼睛没有疾病

3.容易证得天眼通 4. 有分辨善恶的智慧

5.不会发生糊涂,昏暗的事情 6. 不易受外在的事物所迷惑

7.不会出生幽暗,昏庸的地方 8. 有大福报

9.命终生天(尤其是往生忉利天) 10.速证涅槃

酥香宝敬佛堂的酥油灯还是不错的

由于地域环境已经技术条件的差异,以往供佛的佛灯燃烧时产生油烟,熏黑周边的空间,造成礼佛圣地的污染,而且需要专人看护灯火,调整灯芯和不间断添加燃油。

佛说:燃点食用酥油灯供佛,既能得到供灯的殊胜功德,也能得到以食品供养的功德,令供灯者福报资粮速疾增长.

所以,为保护佛教圣地的纯洁,保护佛教历史文物,环境;为表对佛的恭敬和清静无量虔诚的供养,广大居士特以可食用酥油灯作供养。

酥油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了它。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

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

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在食品结构较简单的藏区,能补充人体多方面的需要。

酥油在藏区用途之广,功能之多,如非亲自目睹,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那么,倍受 *** 青睐的酥油是如何制成的呢? 每年7、8、9月, *** 高原草肥水美,气候宜人,正值膘肥体壮的母畜产奶的旺季,是提炼量多质佳酥油的绝好时机。

在那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灿烂的阳光洒满了牧场,肥壮的牛羊悠闲自得地啃食着青草,远远望去,似珍珠玛瑙,星罗棋布;似片片云朵,飘来荡去。好一派安谧、宁静的高原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此时妇女们正在家里、帐篷周围,从事提炼酥油等奶制品的劳动。 提炼酥油俗称“打酥油”,工具比较简单:一只酥油桶,一个盛有适量水的大盆。

酥油桶是木制的,由三部分组成:(1)木桶,高及人胸,有近五分之一坐入与桶外径相差无几的土坑里。桶身上下等粗,外围上、中、下各部分别用金属箍或竹、藤箍、牛皮箍等箍紧。

(2)“甲洛”,一块比木桶内径略小的厚木板,上面掏有三角形或方形的五个孔,其中四孔均匀地分布在木板的各对称部位,中间的方孔上固定着一根一握粗、直、高出桶1尺左右的木棍。一般情况下,“甲洛”总是插在木桶里的。

(3)一与桶外径相等的木盖,“甲洛”柄从中央的圆孔中伸出。木盖反面固定着几根木条,使之更稳定地盖于桶上,以保持桶内洁净,酥油桶虽大小不一,但一般都能装60—80斤奶。

每逢早、晚,妇女们把滤净的鲜奶倒入酥油桶里,使之略微发酵,如发酵差,可加些温水。打酥油通常由一位妇女承担,遇体弱多病或年老体衰者,也有两人同时操作的。

打酥油时,两手握住木柄,用腰、臂以至全身力气,压“甲洛” 下沉,触及桶底;旋松手,任凭浮力又将其缓缓托起。如此周而复始,反复近千次,酥油才从奶中分离,浮于表层。

这时,操作者精心、仔细地把酥油捞起,把粘在桶壁上的油点粘出,一并放入盛凉水的大盆里。在凉水中用两手反复捏、攥,直至将酥油团中的杂质——脱脂奶除净为止。

人们习惯将酥油拍成扁圆或方形的坨团。夏季一桶奶能打出酥油3—5斤。

待酥油坨积多时,男人们将其揣进泡软了的小牛皮或牛羊肚儿中,缝好,以便于保存和运输。 打酥油的劳作虽然单调、枯燥,但却需技巧,费体力。

你想想,硬是把80斤的奶水从桶壁与木板间隙及木板的四个孔中挤压出来,得需多大的压力呀!笔者也曾亲自体验,握住本柄,用尽全身的劲儿,才使“甲洛”晃晃悠悠地“逛”至桶底,第二次再触,却将奶泼出许多。要把握好这个“度”还真不易呢!天性活泼的“阿加拉”(藏族对妇女的称呼)们在打酥油时,竟令人感到那么轻松。

她们给这一劳动插上歌舞的翅膀,为其增添了艺术色彩:当手将“甲洛”压向桶底时,随着奶液在桶中哗哗的响声,她们“基呷,基呷,那边来了一个人哪”(“基”即一)的歌声随起,接着松开一只手,并伸向侧面,腰同时下弯,上身前倾,至“甲洛”浮起时,腰直了,歌声亦落下;松开的手复又回握,“甲洛”又一次被压向桶底时,“尼呀,尼呀,牵着两匹马哟”(“尼”即二)的歌声又再次响起,继而松开的另一只手又向同侧伸展,弯腰倾身……如此一下一下地“打”着酥油,一次又一次地放松手臂、腰身的肌肉,活动着筋骨。她们动作舒展,节奏缓慢,歌声委婉。

歌词大多即兴编唱,如 “久尼,久尼,夜里来了狼呀, 久松久松,大家打狼至天亮; …… 尼休,尼休,收音机里说卫星上了天, 匝基,匝基,卫星是个什么样? 洗阿,洗阿,那晚星星闪闪亮, 洗除,洗除,叫我如何去会情郎; …… 瑞松,瑞松,刚才孩子跌了跤, 瑞洗,瑞洗,两岁的孩子就想跑, 瑞阿,瑞阿,哪比小牛小羊羔, 瑞除,瑞除,才三天就围着妈妈跳;…… 敦杰,敦杰,恳求菩萨保佑我, 敦轱,敦轱,保佑我打出的酥油, 姐究,姐究,黄橙橙、香喷喷的像小山高……” 就这样,酥油在歌声中,在阿加拉们的辛勤劳作下,被“打” 了出来。 酥油,藏语发音为“玛”。

酥油不正象妈妈抚育儿女那样抚育着高原人吗。 *** 族正象童孩依恋妈妈那样常常地依恋着“玛”。

“久尼,久尼”,藏语即“十二,十二”之意。以下所有开头的两个音节,都是计算“甲洛”动作次数的藏语发音。

嘎达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姓莫勒特图,本名那达木德,又名业喜,汉名孟青山,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达尔罕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塔木扎兰屯人。

“嘎达”(同东北话“老嘎达”)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其官职,即札萨克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总兵。 嘎达梅林读过几年私塾,通蒙汉文。

历任旗卫队章京、昆都、扎兰、梅林等职。 从清朝末期开始,为巩固边疆外防沙皇俄国进一步侵略,中央 *** 开始逐渐在蒙旗开垦土地,汉族民众被迁入成为佃农。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2月,民国 *** 内务、农商、财政等部及蒙藏事务局联合制定《禁止私放蒙荒通则》和《垦辟蒙荒奖励办法》,准备大兴蒙垦。从191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开始大量放垦。

放垦戍边增强了边防,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也损害了蒙古族牧民的利益。从1904年的白音大赉起义开始,抗垦起义此起彼伏。

张作霖与常住奉天(沈阳)的那木济勒色楞王爷商定开垦该旗的大片草原为农耕地,到1928年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嘎达梅林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职。

1929年初,“东北易帜”后不久,张学良继续开垦蒙旗土地的计划。嘎达梅林等人发起“独贵龙”运动,即所有情愿的人在纸上围着一个圆圈签名以隐藏领头人,去沈阳向那木济勒色楞 *** 。

7月26日 *** 代表色仁尼玛、赵舍旺、僧格嘎如布和嘎达梅林被捕,被押回本旗投入监牢。11月13日夜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其其格伙同一些人劫牢反狱,将嘎达梅林救出。

于是嘎达梅林组织起义,领导了一支700多人的抗垦军队,提出了“打倒测量局,不许抢掠民财”的口号,袭击垦务局和垦荒军,驱逐测量队,转战于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哲里木盟一带。 张学良命张海鹏部一个骑兵团和汤玉麟属下东北骑兵第17旅李守信团出兵围剿。

1931年4月5日,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舍伯勒图附近新开河(今乌力吉木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准备渡河南去时,被包围歼灭,嘎达梅林战死。李守信割下了嘎达梅林的头,回开鲁送给崔兴武旅长,崔兴武用木匣包装送汤玉麟。

汤玉麟又交给了达尔罕亲王,并在旗内悬挂示众。后来在乌力吉木伦河边民众修建了梅林庙。

五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入关内,牧垦草原的计划没有得以继续实施。 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张学良的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

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由于短视和无知,人们对草原的放垦并未因嘎达梅林的起义而停止。

光科尔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是西辽河沙丘平原的一部分,属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

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发展,总面积800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沙地。嘎达梅林牺牲的乌力吉木仁河,如今已然变成一条沙沟。

河早已断流,四周也是一片片沙化的农田和一座座沙包、沙坨子。有关当局者在努力使沙漠化逆转,当前尚无明显成效。

另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林业局最新监测,科尔沁沙地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 嘎达梅林大事年表 1929年发起“独贵龙”运动; 1929年7月26日去沈阳 *** 时被捕,被押回本旗投入监牢; 1929年11月13日劫牢反狱; 出狱后组织起义; 1931年4月5日被张学良部杀害。

关于哈达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说是汉朝张骞出至今。

还有—种说法,说是古代 *** 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带回 *** 的,当时帛上有万里长城图案和“吉祥如意”字样。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喝酥油茶:在 *** ,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l也可放在稽耙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条。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

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

与雨中送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伟伟,你的新伞呢仓”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琳湿了全身,到我们家路口时,我的新伞借给她了。”我轻描淡写地说。(开篇别致。) 下午,珍珍来还伞,妈妈撑开伞东瞧西瞅,发现芝麻粒儿大的一个小眼,立刻沉下脸,誉了一眼珍珍,走到我跟前骂道:“死丫头,叫你爱惜点、爱惜点,你瞧瞧!”从那以后,珍珍再也不来我家做作业了。(妈妈非常苛刻,使珍珍与“我”失去了从前的友谊。) 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伟伟,你最近跟珍珍闹意见啦?’’我不知妈妈这话的意思,没有回答。妈妈又说:乖伟伟,听妈的话,今后要跟珍珍好一点,请她常来玩,噢!”(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呢?引人深思。) 哦,妈妈已经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了,我真高兴! 又一天放学后,我一跨进门槛儿,妈妈便拿出一把崭新的红色尼龙折叠伞塞给我,说:“伟伟,给珍珍送去,她准喜欢。”(妈妈为什么要送伞?前据后恭的态度令人怀疑。) 我莫名其妙,迟疑地说:“这,这有必要吗?我和珍珍好,从来没互送过东西。” “傻丫头,就是死心眼儿,她爸爸现在是副厂长了!你跟他女儿是好朋友,今后……“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令天是她的生日,快给她送去。” 哦,原来如此,妈妈过去是车问主任,而珍珍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职工,现在却倒了过来。(我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什么转变了态度。) “快去快回,好孩子,妈妈在家给你煎荷包蛋,快呀!”(初中作文) 我无可奈何地接过伞,双脚不由自主地娜出家门。 “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量着这把漂亮的折登伞,心里一阵犹豫……最后,我终干转回身,朝自已家走去……(结尾引人深思。)

关爱我的妈妈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渐渐褪色。但有些事儿,却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九月的天总是有些让人捉摸不定。记得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这时,由于发着高烧无法上班的妈妈,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慢慢地抬起手,递给我一把雨伞,有气无力地说:“雪菲,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雨……咳咳……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望了望蓝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团火球一样的大太阳,心想:怎么可能下雨呢?顺手丢下伞,一溜烟儿跑出了门去,只听身后远远的传来了妈妈的咳嗽声和无力的嘱咐声。上最后一节辅导班的时候,只见大滴大滴的雨点打到窗玻璃上,发出有节奏的“嘀嘀嗒嗒”的声音。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得后悔起早上没有听妈妈的话把伞带上了。我这才想到问题的严重性,爸爸在单位加班,妈妈又生病了,都不可能跑来接我呀!怎么办?看来只好冒着雨回去了。想着想着,下课铃声响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书包。走到窗口看着,听着,心里不禁埋怨起这倒霉的雨。眼见着身边的同学有的被家长接走了,有的拿着伞走出了教室,也有的同学索性冲进雨帘,嘴里还喊着:淋雨的感觉好爽哦!“于是,我也鼓起勇气冲进了那风雨的世界,硬着头皮去尝尝那“好爽”滋味。“哇!雨好大!”还没冲到校门口,我的全身上下已经淋了透儿,成了个“落汤鸡” 。哇噻!学校的大门外站满了家长,只见他们手里拿着伞、雨衣,站在那里焦急地向里望着,在众多的学生中寻找着自己的孩子,那场面忽然让我很感动!唉,走吧!反正我爸妈是不会来了。我挤出了“家长墙”,又继续在风雨中飞跑起来,心里却希望着爸妈会突然出现在面前,即使不像那些在校门口的家长一样爱怜的搂着自己的孩子,至少为我擦擦脸上的雨水也好啊……“菲菲!”——咦,这声音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像是妈妈的声音?唉,可能是我想得太入神了,产生了错觉吧?我用力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继续吃力地向前跑着。“菲菲,快别跑了。”这耳熟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妈妈!”我忍不住叫了一声,急忙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只见狂风夹杂着暴雨似乎要吞没了因生病而显得虚弱的妈妈,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向我走来,“雪菲,快拿着伞。”手里迅速地把雨衣披在了我的身上,望着早已被风雨打透了的妈妈,我只感到妈妈的脸越发的苍白,握住了她那冰凉的手,只觉得心里一热“雨水”流进了嘴里,咸咸的、也是甜甜的……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的爱——这把伞,给了我快乐、幸福的童年。可谈起“妈妈的关爱”,就不得不说说妈妈学做饭这件事了。妈妈在有我之前根本就不会做饭,有了我以后,因为爸爸要经常加班,妈妈为了我的健康,再也不敢吃饭凑合了,只得硬着头皮学起了做饭。从此,只要是跟做饭有关的书哇、电视节目包括会做饭的同事,妈妈都不放过,只见妈妈细嫩的手上多了些刀伤、烫伤,看得我都心疼,可妈妈却从不肯放弃。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现在不仅会做饭,还经常自创一些非常适合小孩子又很有营养的食品,引得邻居的小孩都爱来我家吃饭。可这些的背后,妈妈负出了什么只有我最清楚啊!妈妈的关爱就像是阵阵的凉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候;妈妈的关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焦急地守候着我;妈妈的关爱是一把花折伞——当我在外面遇见风雨的时候;妈妈的关爱是我的帮助。

雨中送伞快吃午饭的时候,我正在屋里写作业,猛然听见震耳欲聋的雷声。接着,又是哗啦啦的雨点声。我往门外一看,豆大的雨滴砸在地上。接着,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我猛然想到未回来赶集的爸爸,我以为妈妈在厨房做饭没听见下雨,急忙向厨房喊:“妈——妈——下雨啦!快给爸送伞啊!”连喊两声没人应,我赶忙找到伞,准备出去。刚到门口,看见妈妈已经举着伞往前跑。雨点溅起的水珠连同她脚步踏起的泥水早已把裤子弄湿了大半截。妈妈一定去接爸爸,我见她只带有正打的一把伞,“一把伞怎么挡得住两个人啊?妈妈也太粗心了吧!”我心里一边嘀咕,就喊:“妈,再拿一把——”不知是雨声太大,还是妈妈正慌着往前跑,她只顾往前跑。我只得一手举着一把,一手夹着一把,也冲进雨中。当我正往前奔的时候,刚好与他们擦肩而过,我回过头,站住脚,刚要喊住他们,却猛然停住了。我看见那淡蓝色晴空般的雨伞下他们俩正有说有笑地赶路。妈妈的怀里像是揣着什么东西,紧贴着爸爸。爸爸呢?一手撑着雨伞,一手轻轻地搂着妈妈,望着他们俩紧紧依偎的背影,再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伞,我笑了,突然觉得这把伞是多么地多余。我慢慢地往回走着,猛地听见妈妈喊我的声音。我抬起头,见妈妈从家里正举着伞往我这里赶来。有点嗔怪地说:“不在家好好写字,干嘛去了。”见我手里还有一把伞,好像明白过来。疼爱地问,“衣服是汗透的还是淋透的?冷不冷?快去换换!”我不好意思地笑一笑,也收起自己的雨伞,钻进妈妈的伞下。妈妈一边说“你这孩子,怎么自己不——”一边搂着我,一起回去。我刚到门口换了鞋子,就看见桌子上的香蕉和花生等我喜欢吃的,那一定是爸爸买的。他递给我毛巾,催我赶快擦擦。我胡乱地擦擦头和手,抓起一把花生,呵,花生一点都没淋湿呢!爸爸说:“还不是你妈在怀里揣得紧?结果身上全淋湿了。”妈妈一边在里屋换衣服,一边对外面说:“花生淋湿还怎么吃呢!你不也是宁可雨淋还脱去上衣包着吗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以母爱无私为题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苍茫大地,母爱是什么?天说:“母爱是那温暖的太阳,是那柔和皎洁的月亮。”地说:“母爱是那沙漠里的一泓甘泉,是那雨天里的一把伞。”我却说:“母爱是一个书包,默默为你奉献。”

母爱是无私的。我六岁时,母亲病了,虽然父亲让她在家里歇着,可父亲前脚走母亲后脚就跟上了。她毅然带着病痛下地干活。转眼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别的孩子上学都能背着新的书包,书包上印有可爱的大白兔,胖胖的大熊猫,而我却什么都没有,不懂事的我,回家缠着母亲要书包。母亲说等几天她把菜卖了给我买书包。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终于菜成熟了,可母亲拎着菜篮刚走出家门就摔倒了,我扶起母亲劝她别去了。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不想要书包了吗?”卖了菜就有花书包了。终究母亲没有能力去卖菜,从此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一个晚上,我做了一夜的恶梦,并且夹有哭泣声。当黎明的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母亲已是很疲惫了。我和父亲坐在她身边,眼睛静静地看着,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只见母亲吃力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个没有纽扣的粉红色的书包。喘息着对奶奶说,这是给义儿做的书包,还有一个纽扣没钉上,麻……烦……你……”母亲走了,带着内疚,永远地走了。一向坚强的父亲悲痛欲绝,失声痛哭。我一手拿着书包,一手推揉着母亲,“妈妈!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您可千万别离开我呀!”奶奶则跺着脚,挥着手,呼天叫地:“这不公平!老天爷!这不公平啊!”母亲在临走之前,依然惦记着我那期待着的书包。没有机会去买,在家里用剪刀细细地裁,用针线密密地缝,用心静静地惦记……这是什么?这是天地间最伟大的母爱啊!

下葬的那一天,老天爷为世上又失去一位贤妻良母而哭泣。为我母亲送行的人不少,没有坐上拖拉机的便冒着雨,顶着狂风,骑着自行车。大家都沉默着。到了火葬场,母亲原来微闭的眼睛突然睁大了,也许母亲为自己没有缝好书包而内疚,也许为作为母亲不能再给予我更多的母爱而内疚,也许……乡邻们则说那是因为母亲放心不下我,眼睛才睁大的。

在地球中,只有母爱可以胜于宇宙,他的广大无私滋润了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他对我们无微不至,在下雨天,他会给我们送伞,在受伤时,他是我们最贴身的护士。它们是最伟大的,在生活中我的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在困难时他是我最好的助手。

那天大雨蒙蒙,泪水湿润了我和母亲的眼睛。当我消失在雨中时,母亲看着天空,这时已是倾盆大雨,他立马拿起了手机,“姚欢珉,今天不要学画了,快回来吧。”我说:“没事。”电话挂断了。这是母亲的心情更是着急,立刻骑着摩托去寻找我。我加到画画伴的路非常远,俩个多小时才可以到达。当我走到学校门口时,突然听到了摩托的嗡嗡声,回头一看,竟然是妈妈,他的头发已经湿了,头上躺着的不是雨水,而是汗水。我走到妈妈身边时她突然拉住了我的手,我顿时没有了一点冷意。我坐上车时,明显感到妈妈的后被湿透了。回到家后,妈妈生病了。这就是母爱记录的见证,我的母亲为了我而让自己生了病,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这个世界中,母亲是每个人的启蒙老师,他是无以比美的。

有一则广告说得好: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不管长大你有多么富有,这一切都是母亲给你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母亲。中国是已孝字为先的,中国人永远不能不尊重自己的母亲,母爱永远无私。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翻腾的洪水涌上我的心头,一个个清晰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浮现。令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件事……它像一缕春光,照耀着我幼小的心田。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和妈妈去丹江公园散步。天空阴沉沉的,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蛙叫声和蝉鸣声。不知是谁又招惹了老天爷,天空忽然暗了下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星星点点的雨。但谁也没料到,雨竟越下越大,越下越急,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这也没有躲雨的地方,爸爸又不在家,没法来接我们。这时妈妈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抱起我,踉踉跄跄走到不远处的凉亭子里面躲雨,妈妈尽量弯着腰,护着我的身体不让我淋湿。我们到达凉亭时,妈妈湿淋淋的头发上不停的滴着雨珠,背上、胳膊上的衣服早已经打湿了。我一边整理着妈妈抱我时弄皱的衣服,一边埋怨妈妈把我弄疼了。妈妈捋了捋头发上的水,关切地问我:“宝贝,没淋湿吧?”我只顾自己揉搓胳膊,没有理妈妈。我们等啊等,雨还是下个不停,还刮起了大风,我把衣服都裹紧了都,可还是冷得直打哆嗦。妈妈二话不说,迅速地脱下自己的外套,穿到我身上……

过了10来分钟,雨渐渐地小了,妈妈便拉着我往家跑,一看到前面有水潭,妈妈就背起我往家跑。我趴在妈妈的背上,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妈妈,我已经10岁了,我这么沉,您怎么能背得动我呢?您害怕我冷,把您的外套给我穿上,我刚才还怪您把我弄疼了。妈妈,我真不是个好孩子。想着想着,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虽然妈妈的衣服是湿的,但我却觉得是温暖的……

终于到家了,妈妈累得筋疲力尽,浑身都湿透了,我赶快拿来毛巾帮妈妈擦头发。妈妈不停地打喷嚏,看着她难受的样子,我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赶紧倒了一杯白开水地给妈妈。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我女儿懂事了!”

从小到大我不知有多少次被这样感动着,也是在这样的爱中一天天长大。是啊,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枯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骄傲、自豪!妈妈,我想对您说:“I love you forever!”

这世上有一种爱,像悠远纯净的田园诗;像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又好似和煦的春风;深情的赞歌;宽广的大海;这就是母爱!母爱是平凡的,平凡中蕴含着伟大;母爱是琐碎的,琐碎中体现着无私;母爱是细腻的,细腻中包含着奉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十月怀胎生下我,从此我就成为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一个半大小伙,这中间倾注了妈妈多少的心血,十几年如一日,小时候为我的衣食成长,上学了又为了我的学习成绩,再过几年还会为我的结婚生子,我知道妈妈是每时每刻都在为我而操心,这就是母爱,从来没有说出,却能让我一直感受到。母爱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深深地浸透在每一份思念,每一份叮咛,甚至是每一道目光。浸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浸透在我们每一天的吃喝拉撒,浸透在我们每一天的柴米油盐。但是我们谁又能说母亲不伟大,不值得尊敬呢?

记忆当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五岁那年的夏天,妈妈带我到烟台的舅舅家去玩,记得当时刚下火车舅舅就带我们去了海边,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面对大海,一个顽皮的小孩,见了浪花翻腾海鸥飞的大海,内心的喜悦和欢腾是可想而知,我立即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在里面嬉戏打闹玩的不亦乐乎,虽然妈妈一再的提醒我别玩的时间太长了,衣服都湿了,但是任性的我还是不愿停止。后来终于玩累了,回家吃饭,很快我累得就睡着了,半夜里我从恶梦中醒来,感觉浑身不舒服,不由自主的呻吟叫着妈妈,妈妈一听见我的叫声立即醒来,摸了摸我的额头,哎呀好烫,发高烧了,肯定是白天在海水里玩的时间太长了,妈妈背起我就往门外跑,按电梯,可是电梯毫无反应,妈妈急的直跺脚,怎么办呢,电梯坏了,这可是在16楼啊,管不了那么多了,妈妈就这样背着我,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层楼一层楼的往下走,我在她背上能听见她明显的喘着粗气……就这样,妈妈终于背着我下楼到了医院,挂号检查打了退烧针,然后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层楼一层楼艰难的再把我背回家。这就是母爱,任何时候都是宁愿自己受罪也不会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妈妈的关心也会心烦,我嫌她唠叨,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对妈妈大发雷霆。但是,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心平气和的和我说:“儿子,你现在快进入青春期了,对我们父母肯定会有一种逆反心理,妈妈理解你,等你再长大些你就会理解一个母亲的心。’听到妈妈这样说,我反倒心里不安起来,妈妈的唠叨本身就是一种爱,我怎么可以这样粗暴的对待。这就是母爱啊,宁愿自己受委屈,却还那么宽容的开导她这个进入青春期故意和她作对的儿子。妈妈,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你对我的爱,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我该怎样才能来回报你?。母爱如海,母爱如山。我只有好好珍惜!

母爱是我一生永远的依靠,为我遮风挡雨;母爱是我一生永远的港湾,为我保驾护航;母爱是我一生永远的太阳,照耀我前进的道路。

妈妈,我爱你!永远!

母爱,是无私的,是温暖的,是无处不在的。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妈妈的爱。

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下着倾盆大雨,风雨交加,我又忘记带伞了。爸爸在上班,外婆在姨妈家,妈妈又有胃病,不能受寒。看着一个个同班同学被爸爸妈妈接走,我羡慕极了。

我焦急万分,正想自己冒雨跑回家去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摇摇晃晃地跑向我。啊!是妈妈!我十分高兴,忘记自己没打伞,飞快地跑向妈妈,藏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头上全是雨水,衣服也被打湿了,裤角上有些泥巴,好像摔了一跤似的。妈妈着急的问:“孩子,有没有淋到雨?”“没有,妈妈!”我安慰妈妈,“您放心吧!我没事!”回家时,妈妈不断地朝我这边推伞,自己却有一大半身子露在外面,我说:“妈妈,你也打伞啊!”“不,妈妈不打,妈妈不怕冷。”妈妈微笑着说。啊!妈妈,您对我多好啊!我没带伞时,您总是关心地问这问那,走路时把伞给我,自己的身子却在外面受凉。想到这,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母亲,就像广阔大海,让我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母亲,就像无边无际的蓝天,让我们高兴地飞翔;母亲,就像高大的苍天大树,让我们快乐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对母亲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与雨中油纸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油纸伞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朵花儿真奇怪,有时闭来有时开,雨天开在大街上,花根就在手里载。”我女儿谜语卡片上的一则谜语,读过两遍至今还记得。之所以记得,不在谜语本身,而在它的谜底——伞。

现在若是个雨天,你走在大街上,远远望过去,真还是跟上面谜语描述的很是贴合,五颜六色的朵朵花儿在大街上缓缓流淌,烟雨迷蒙的黄昏时分,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这无疑是雨天的一幅美丽画卷。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油纸伞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我倒是经历过桐油布伞的年代。记得那会儿我上小学二年级,家里买了一把竹子做的桐油布伞,给我下雨的时候上学用。这种伞很是笨重,必须费很大的劲儿才能撑起来;竹子做的伞柄和伞枝,蒙上厚厚的老棉布,里外都刷上了桐油,可以防水,但桐油的味道很重,往往用了几个月还有桐油味儿钻到你鼻子里。还记得我那会儿,由于力气太小,根本撑不起来桐油伞;只能让家里大人先撑好,我举着上学,到了教室不收伞,就那样放着,放了学再撑回来。但无论怎样,总比没有伞顶着个蛇皮口袋强得多。那个年代,伞的颜色很是单一,黄桐油色基本就是标准色,只不过是新一点和旧一点的区别。

80年代末的农村最时髦的伞,应该是全自动洋伞了。化纤的伞面,钢条支架,轻便又舒适。 那个时候,一家有一把全自动洋伞也是让人羡慕的事儿。我小学快毕业时,终于淘汰了那把笨重的桐油竹伞,买了一把全自动长柄洋伞,至今还依稀记得拿到伞时候,心里美滋滋的那种感觉。一次雨后拿着伞在小树林里奔跑,不小心伞把勾到了树上折了,心疼的不得了,更担心回家后会被父母一顿揍。

也许正因为那个年代的贫苦与物质匮乏,伞很多时候倒成了情感的承载。那时候,家里的伞常常都是孩子用的,大人下雨的时候继续顶蛇皮口袋或是塑料薄膜;一把伞下通常不是一个人,可能是兄弟、姐妹,抑或是父子、母女,也可能是同学、师生……那个年代,我们常因为某人帮自己撑伞,或是某人为自己送伞,被深深感动……

如今的伞,已经不只为防雨, 对于女士来说,用来防晒倒成了主要用途,所以有了五花八门的防紫外线伞。十几块钱一把伞,一家有四五把伞已经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下雨的时候,车站边,商店门口,常常有些人兜售应急用伞,十块钱一把,便宜实惠。

现在的孩子,断然是体会不到那个连伞的颜色都很单调的年代了,开头的那个谜语若是放到那个年代,估计大人们也猜不出谜底。

如今,每当我撑伞走在雨中,常常莫名地闻到一股桐油味儿,忆起那些童年和伞有关的往事。

这些日子,小油纸伞一直在书架的玻璃后静静地站着,就像一个女子持手在腰间等候着什么。

家里有一把很小很小的油纸伞,往年北京庙会上都会卖的那种,很早的时候就想买上一把,说白了就是想学一回古代淑女的样子,轻罗小步,一袭长发,撑起油纸伞,走在落英缤纷中。然而“轻罗”似乎是不符时代的;“小步”既要有一种修养,又要在闲适生活中;“长发”我却总是留不起来;何况“淑女”二字又实在与我大相径庭。就买把伞做个样子罢。

买了伞后着实喜欢了一阵子,闲暇时便玩弄着,设置个什么情景,让娃娃们配合一下,再用纱巾什么的配合小油纸伞做道具,便“自导自演”地开始了古装戏。就让我做一回淑女吧!

说是“油纸伞”,却与早些时候的已大有不同,无非是在伞架子上粘上一层点缀着小花的绿布,头上再扣上那么一顶方正的“小帽”而已。但意思总归也是到了。撑起伞来,还真的似乎闻到了些许油纸的味道,伞下的天空飘扬起了花瓣,散发出奇特的幽香。小径旁,流水与鸟儿作响,一个提起丝巾的女子款款而来,嫣然一笑。

苍穹在大地上挥动着灰色的大彩笔,没半点蓝。阳光却从远处的那座楼旁,没有拐弯,就射进了我的窗内。我撑起我的那把小油纸伞,在阳光下旋转,墙上浮动起了斑驳的光影,一层叠着一层。因阳光和这把小伞,惨白的不再惨白。

伞上的小花貌似梅花的样子,或许是桃花,又或是什么。而之所以会怀疑她是桃花,是因为那淡淡的、干净的粉,有如少女的脸颊一般。于是,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代“淑女”这个词,长袍一摆,便可于桃花纷扬时,琴、棋、书、画;也许无意间还会落下个钗子之类的什物,和着那一方的泥土、落在地上的花瓣,一起被历史尘封,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它。

记得新版的《神雕侠侣》中,有一个小龙女和李莫愁较量的情节,两人以瀑布、悬崖为背景,一黑一白穿梭于油纸伞中,一把把伞被二人内力撑开,悬空飘舞,宛如一颗颗大花瓣,被瀑布打湿后更是美丽非凡。而二人竟能站于伞尖之上,时而以油纸伞作为武器来战斗。这样的较量,倒也引起我的羡慕,也不禁佩服起张纪中这不可思议的构思——好像原著中是没有这个情节的。

这些日子,小油纸伞一直在书架的玻璃后静静地站着,就像一个女子持手在腰间等候着什么。直到今日我再次想起她,邀她出阁,她端庄缓步轻轻迈出,微微一笑,不失往日的光彩。

淑女的风范,真是学不来的。

关于江南的记忆里,有那样一抹红。

那是母亲的油纸伞,是她结婚时的嫁妆。据父亲回忆,母亲嫁来的那一天,天空中不安地飘落着微雨。母亲就是撑着这样一把伞,挨着小巷的青石墙缓缓前行。天色朦胧,更衬托出那一抹鲜红,并略掩住母亲姣好的面容,那一刻父亲的现实感早已被眼前的画面击溃:这分明是一位从《红楼梦》中走出的女子。

其实父亲关于《红楼梦》的印象只源于他看过的几章情节。至于母亲当年的美,我早有耳闻。而那把油纸伞,每每被人提及,婶子阿姨们的眼中都盛满了歆羡的神色。

犹记得当时住在江南,在每个落雨的午后,我与祖母都会躲在滴着雨的屋檐下磨芝麻、包汤圆。我不时地飞奔过院子,倚着门柱,朝巷口张望。倘若看见巷口那一抹隐约的红,就知道是母亲回来了。我便会朝着堂屋大声叫唤,让祖母将包好的汤圆下入锅中。母亲文弱,加之害怕小巷愣头愣脑的青石瓦撞坏她的纸伞,所以母亲走那段短短的路程便会格外费时。待她走入家门,白玉似的汤圆也出锅了。然后,在江南滴雨的'屋檐下,我们祖孙仨坐在小桌边,吃汤圆,聊家常……

江南的石板路上覆满青苔,雨一落便吸足了岁月的沧桑古韵。走在这古意犹存的石板路上,背景是灰蒙的天色,那一抹红,宛若明黄和深红精心调和出的太阳。

母亲是外嫁。出嫁前夕,外婆特意为她添置了这把油纸伞,所以母亲对它自是格外珍惜。雨天用过,她总会在天气晴好时,把伞撑开放在屋檐的阴影下,让微风晾干。她担心雨水使伞面发霉,又唯恐炙热的阳光会晒褪纸伞的颜色。

后来我们举家北迁。由于我的粗心,将纸伞压在了箱底。再取出时,它已折断。母亲黯然了一会儿,并未多语。我却十分愧疚,我知道这把油纸伞是母亲对外婆的唯一念想。

再后来,我在西湖边的一家小巧玲珑的手工店里遇见了同样的一把油纸伞。淡黄色的柚木,大红的檀香纸,都与记忆中的油纸伞分毫不差。我买回它,把它带给母亲。和我一样,母亲的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珠,仿佛一段尘封的记忆被唤醒,遗失的美好从柔软的心上悄然滑过。只可惜,这把纸伞只是一件工艺品,伞面没有涂抹桐油,是遮不住雨的。母亲轻柔地把纸伞收好,笑着说她自己已不再是撑纸伞的年纪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一旦遗失,就只能在记忆里找寻。我们常常以为经过努力之后会得到某些补救,其实这种补救,除了自我安慰之外,很多时候都于事无补。

江南的那把油纸伞,伴着微雨,在我的记忆深处轻轻飘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文化的载体百样千种,大到青铜重器,轻有桐油纸伞。

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桐油具有消灾、辟邪、驱鬼的功效,因此有桐油纸伞放在家中,当然可以平安吉祥。因为这样,油纸伞成为了嫁娶婚礼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客家方言中有说道: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性通常会以两把油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因此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的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辟邪。在日本的传统婚礼上,也会用到中国的油纸伞。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习俗:男子十六岁成人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赴京赶考或做客上任的人,背上的包裹里除了书本以外,一定会带一把油纸伞,也叫包裹伞或称保福伞,这也是亲人们表达对此人的祝福的一种方式,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在现代,也还有很多地方,亲戚,朋友,家长,同学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

现在,在很多地方,也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因为在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高无上,因此用油纸伞祭祀祖辈,显示其在阴间的地位显赫,不受到苦难,可以早日投胎,找个好人家。表达了在世的人们对他们已逝亲人的一种思念。从古至今的宗教庆典中,也会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在神轿上。

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油纸伞,送葬时则用象征庄严的白色油纸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做道具。

油纸伞大多代表着喜庆。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生子,乔迁时依然保持着送油纸伞的习俗。毕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嘛。

一把油纸伞,不仅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厚。更是中国古典美的特点。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油纸伞也代表着忧愁。它是雨季的常用物,更是忧愁的象征,因为它与欲望有关,与寂寥有关,所以在诗人的笔下,它又多了一种无法远望的惆怅。也许是因为它太过寂寞,有时让人似乎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

油纸伞收着的是一种祝福,一种思念,一种情怀。但是在各种钢制布伞盛行的今天,油纸伞已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连传承技艺的手工艺人也早已寥寥。

江南雨,古巷韵绸缪。真不希望有一天,那把从江南雨巷中走来的,承载着无数的美好,寂寞的油纸伞,最终,消散在江南的烟雨中。

撑着油纸伞,

独自徘徊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乌镇——一个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而我也去了这江南水乡。那里的白天和夜晚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世界。白天的乌镇,永远是烟雨朦胧的,同样也是清凉的,没有城市的繁忙,也不似乡村的悠闲,像是一个世外桃源,哦不,更像是仙人隐居的地方。在乌镇只要是走在街上的人,基本都会撑一把油纸伞。我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可能是一种传统,也可能是撑着伞的时候会有一种意境。但我们并没有撑伞,只是漫步在雨中。

街旁的店铺都是关着门的,终于我们看到了一家开着门的铺子——一家卖油纸伞的铺子。铺子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爷爷还穿着一身老褂子,躺在摇椅上,店里的一切都显得古朴。听爷爷说店里的油纸伞都是自己做的,画也是自己画的,看着伞里一根根细得如竹签般的木条,以及比网还密集的细线,还有那栩栩如生般的画作,这些都是由爷爷一人打造的,完全没有用到机器,我觉得爷爷真得是很厉害。我和母亲一人看上了一把伞,但只能买一把。我看上的那把伞上面是一幅水墨画,有山有水,显得十分清幽、素雅,而母亲看上了一把画着大红大紫的牡丹花的伞。我觉得母亲那把太艳了,而母亲觉得我的那把太素了,我们各据一词。最后爷爷问我们,买伞是为了什么?我回答:“不是有夜市吗?我们想撑着伞去。”爷爷说:“那还是买你母亲的那把吧!”我问为什么,爷爷只是笑笑,说道:“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了。”

晚上的乌镇,一片灯光通明,这里没有电灯,有的只是煤油灯,外面还包着一层红色的灯笼状外壳。来到了街上,这里热闹极了,我们撑起了伞,走进了街中,街上来来往往的大多是穿着古装的人们,店铺也不像白天那样关着,都开着门,我们撑着油纸伞一路逛着。这时候我明白了为什么要撑伞,因为只有撑着油纸伞的你才能穿越回古代,去享受古镇繁荣的夜晚。街上有买很多东西,有很多小玩意,很多小吃,也有很多花灯。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白天买油纸伞的老爷爷那,这时,爷爷在买花灯,各种各样的花灯,有孩童喜欢的卡通人物,也有很多其它的,最引我注意的是那些画着故事的花灯,像林黛玉葬花。爷爷笑着看着我说道:“现在知道了吧。”我点了点头,看向爷爷。

现在,再次看到这把油纸伞,我想起了,我曾经穿越回了古代,享受过了古镇繁荣的夜晚。

油纸伞是汉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经常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虽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但却是毫无生命的工业品,传统油纸伞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龙钢架伞永远无法比拟的。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伞”的正体字“伞”字里有五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道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是因为油纸伞有趋吉避秽的功效。 中国制伞历史悠久,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妹妹发明。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妹妹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象“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油纸伞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后,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明朝《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等也可以看到油纸伞的踪影。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油纸伞的起源和故事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经常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虽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但却是毫无生命的工业品,传统油纸伞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龙钢架伞永远无法比拟的。

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伞”的正体字“伞”字里有五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

道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是因为油纸伞有趋吉避秽的功效。

扩展资料:

油纸伞的传播

中国制伞历史悠久,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

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鲁班的妻子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

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

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油纸伞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后,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油纸伞

出版业的人教版就如正规网站中的黄易

与国外送礼一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你太搞笑了,要我帮你写吗。作为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感到没有鸭黎。 那位叫esai的朋友请问你是谁?挺搞笑的,我跟你熟?我跟我朋友开个玩笑关你个什么事?你觉得你是英语很强是吗?那你直接写篇出来就是了。少在这口臭。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英语专业?大概印度的幼儿园小朋友讲的都比楼上强。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 索引序列
  • 与送酥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酥油茶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 与雨中送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雨中油纸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国外送礼一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