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数学报一年级下册

数学报一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

数学报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趣味数学小故事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扩展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数学童话故事

哪吒顺利通过数阵,来到藏宝阁的第三层。“那是我的乾坤圈!”哪吒激动的叫起来。哪吒赶紧跑过去一看,“怎么有两个乾坤圈?”

太白金星:“其中一个是我的金钢圈,另一个是你的,刚才我拿一个圈称连我共重67千克,拿另一个圈称连我共重68千克,单独两个圈称共重15千克,你如果能算出两个圈各重多少千克,我就把你的乾坤圈还给你。”

哪吒心想:用67+68+15=150千克,再用150÷2=75千克,就知道太白金星、金钢圈、乾坤圈一共的重量是75千克,然后只要用75-67=8、75-68=7,就知道两个圈一个重7千克,另一个重8千克,可哪个是我的乾坤圈呢?

太白金星说:“我的金钢圈比你的乾坤圈重一些。”哪吒一听高兴的说道:“我知道了,你的金钢圈重8千克、我的乾坤圈重7千克,还有你太白金星爷爷重60千克。”

像这样的

也可以写写:

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小故事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我在创办数学小报之前,我思考了很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我深入学习课标,并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理念为指导来引导学生创办数学小报。我从一年级就引导学生创办数学小报,针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知识需求、实践能力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计划。一年级的时候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美丽的图案,鲜艳的色彩但又动手能力差的特点,选择由教师引导、家长帮助的方式剪贴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图片,由家长帮助粘贴在8开的卡纸上。二年级的时候可以慢慢让学生尝试自己从生活中去查找图片,自己动手剪贴在卡纸上,也可以自己试着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搜集到的资料写在小报的相应栏目中,并试着自己设计花边,涂上颜色。三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版面、边框、栏目、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书籍。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前面三个年段的能力,内容除了查阅书籍以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上网查找等方式来搜集有关数学方面的资料。在内容上,我要求学生小报的范围可以广一些,内容可以丰富一些,可以包括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定理的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趣味数学知识、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奥赛等等。把在学习中觉得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写出来、画出来。比如做题时的巧妙解法,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等等。在形式上我主张可以多种多样,但要既规范,又有个性。既然是报纸,我们就要做出报纸的样子。我计划让学生通过对《大庆晚报》、《大庆教育报》等多家报纸的观察分析,了解报纸的一般编排形式。但规范不等于千篇一律,我更主张学生的报纸要有自己的个性。首先要起一个个性鲜明,响亮好记的报名。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取出了很多精彩的好名字。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名字,比如起“数学大世界”、“奇妙的数学”、“数学天地”、 “数学乐园”、“数学智力快车”、“数学春晓”、“数学放大镜”“数学真奇妙”等等。此外,在具体编排上,我也计划让学生也做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花边,进行涂色,会电脑的同学也可以自己插入一些漂亮的图案,让小报不仅有内容好,而且外观美,做到第一眼就“一见钟情”。当学生创办完数学小报之后,更重要的是在于读报。我计划学生每月月初的时候设计构思自己的小报,在学生报纸办好之后,每月一次大约月末的时候在班级设计一节交流课,把较好的作品一一展示,但是由于班额比较大,班级空间有限,我设计了“数学墙报区”,把这些小报贴在了班级的墙上,让他们互相做读者,读一读别人的报纸是怎样的,取长补短。

跟小时候出黑板报的意思差不多,选择好大标题,分几个板块,画上一些图案,写一些跟数字、符号有关的内容就可以了。百度一下,哈哈~~数学小报图片有很多,参考一下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3.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的实践式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的实践式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根据实践式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图形认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从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拟订小组,布置任务——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等方面组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实践式教学;图形的认识;小学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数学教学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充分运用实践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实践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实践式教学是在空间环境、设备、材料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在观察操作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形式。实践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某些直接经验或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实践式教学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创设真实的、综合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操作实践,从而理解蕴藏在问题中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实践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保持教学的探索性。

(二)实践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实践式教学的基本流程一般分为7个步骤。课前准备2步,即教师分析教材和学情,结合实践式教学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课中实践4步,即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课后反思1步,即教师结合课堂观察以及相关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同时从中反思自身教学方式,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由此构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实践式图形认识教学过程。

二、实践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探究实践式教学在小学"认识图形"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

"认识图形"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由了解逐渐提升到运用的层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认识图形"以认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性质特征为主,单元的组成包含对生活中具体物品的观察,图形教学的直观性强,侧重于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体验。所以,在图形的认识中运用实践式教学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实践式教学所应达到的图形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基本知识,学会图形的制作方法。

(2)情感态度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过程体验图形学习的趣味性,产生对图形认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数学思维

通过对几何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4)问题解决

从生活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图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图形"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通过摸、看、描(画、印、捂)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提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形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由体描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二)拟订小组,布置任务

课前,教师根据异质性原则,首先将学生按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选举组长。接着根据教学需要布置资料搜集任务,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搜集任务是通过课本、网络、观察身边事物形状等途径分工搜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相关资料,如概念、性质、特征、相关的生活实物等。组长具体安排小组成员查找资料、汇总资料以及讨论记录等工作。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帮忙,提出建议,任务中强调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

(三)动手操作,感知体验

体验探究应具有趣味性,为增加学生感知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图形的基本性质、特征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过程体验图形知识,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动手验证能力。二是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展示,丰富的辅助教具,探究生活中的有关图形。感知体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自身体验积累数学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并不难,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1]。

笔者在执教"认识图形"一课中,结合发放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摸、看、描等方法感官体验"面在体上",比较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与描出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特征。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摸一摸

让学生拿起桌上备好的积木,用手摸一摸积木的面,教师提问:"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通过触觉,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上的面是平的。

2、看一看

在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这些平面图形就住在这些积木里,你们能找出来吗?"要求学生先自主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你拿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它的面是怎样的?"接着请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结果。

3、想一想

教师提问:"要想在白纸上得到与这些立体图形上一模一样的面,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拿起学具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搬下来"。

4、做一做

让学生分组活动,用交流所得的方法把面"搬"到白纸上,小组完成后拿上讲台来向大家展示,并汇报交流"搬"的方法。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总结比较:"刚才小组同学介绍的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最好?为什么?"请学生交流分享。

吴正宪老师说:"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摸、看、想、做"等层层递进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一步步感觉表象,进而探索出"描、印、折"等方法,体验"面在体上"及"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分析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主题分解,提出问题

第一,小组成员分别总结分享自己在体验感知过程中学习到的图形的基本知识。第二,在学生获得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实践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分解活动,将大主题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并提出每一个小课题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组长整理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在"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在上一环节体验到的图形知识。其次,教师给出探究主题"图形特征",并提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图形的特征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分解,分解出的小课题有:

(1)认识几种图形的`边、角特征;

(2)正确辨认相似图形。

针对分解出的小课题,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实践方向:

(1)每种图形有几条边?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几个角?角的特征有哪些?

(2)每组发放一份图纸(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与菱形、直角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圆与椭圆),如何辨认出真正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讨论探究方法,确定组员分工。

(五)实践探究,感受领悟

实践探究过程遵循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探究验证的流程,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找准实践方法和探究方式;二是针对问题,合理分工,确保在有限时间内的合作探究效率。在这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确保实践探究顺利进行。感受领悟是指学生在思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特征,领悟相关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认识图形"实践教学中,学生讨论出来的探究方法同中存异,具体实践探究方法如下。

1、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有4、4、3条边,4、4、3个角;结合搜集的资料,发现圆的边是一条封闭的曲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线段。

2、量一量

通过用直尺量出图形边的长度,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长度相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也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由此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通过用直角尺或者量角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相等,都是90°。

3、折一折

通过对折长方形图纸和正方形图纸,得到与"量一量"相同的结论。

4、比一比

学生用发放的图纸进行对比观察,通过边、角的测量对比,辨认出长方形与正方形;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观察验证,发现这是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转换位置观察对比,发现圆的形状不变,而椭圆的形状是变化的。

(六)评价总结,思维构建

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及实践成果,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图形认识和思维水平。通过师生点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图形特征,加强图形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评价总结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图形知识和图形问题,对图形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通过他人的评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互评组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其次,教师根据整个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评价和建议。评价内容包括这几个方面:组织性——合理分工,团队协作;创意性——操作实践,方法创新;积极性——积极参与,互帮互助;生成性——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最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践过程,画出本次实践课的思维导图,包括每个实践步骤、方法以及有关的图形知识,促进学生认识图形的实践式思维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结语

通过执教"认识图形"一课,笔者发现,实践式教学运用于小学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有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经验与成效

1、重视学生实践体验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积极主动探索,并且构建新知的过程[3]。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自主创造的平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或者"顺应"不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课前,笔者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学具,包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几何体。在感知体验环节设置"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思考、画图的图形认识过程,简要概括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这一做法重视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获得相关平面图形的直观感知,丰富学生的认知表象,提升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2、重视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把方法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4]。数学知识的获得,应该更多地依赖学生自身的思考和体验,使之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思维方式和感知。

本节课围绕几种图形特征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探究主体的作用,引导其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思维构建等环节中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通过有效的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与改进

"认识图形"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笔者刚尝试将实践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学生动手实践任务较多,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较为紧凑;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的标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对于以上不足,笔者提出两点改进措施:第一,摒弃一些流于形式的教学任务。比如课末的生生评价环节,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实质性评价,不能起点评作用,教师评价也要尽量简洁、有效。第二,课前制订明确的课堂实践操作行为规范,防止学生在实践环节出现"乱哄哄"的现象。

四、参考文献

[1]刘家珍.浅谈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71-172.

[2]吴正宪.对儿童数学教育的感受、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16(4):25-28.

[3]朱馨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24-25.

[4]马永承.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43-144.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在解除了第一年的数学教学过程后对于学习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小论文写作吧!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相信这些文字可以让你受益匪浅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一) 数瓶子 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说:“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我说:“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角,2角,3角„„一共是„„?妈妈笑着说:“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算这么快呀?” 妈妈说:“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二)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3.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三)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是啊,怎么了?”这根吃苹果有关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一定! 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 方法 。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我大口地啃着苹果,这正是最甜美的食物! 数学无处不在,你说是吗?

一年级数学论文小短文写法如下: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

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

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

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

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一年级下册数学论文

你好: 孩子是要从小培养的,但您也不能要求的过高,孩子虽然小但是他和大人一样,我们去和他沟通,看看孩子的长处去发展,不足的地方就会有好转的。

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 教育 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1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 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武瑞思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1些。 1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1边分计算棒1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1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1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 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 说说 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1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1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1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1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1次遇到这样1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1排1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1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1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1些。 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 儿童 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 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1盘放1个,另1盘放3个;1盘放2个,另1盘也放2个;1盘放3个,另1盘放1个。有了这1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5、“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 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 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1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1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1。只有多 渠道 、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 措施 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 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 故事 ,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作者:余明燕 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才可以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 一年级数学 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 想象力 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展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 总结 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轻松地实现。 三、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四、结语 总的来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作者:祁贵文 董萍 工作单位:镇赉县镇赉镇第一小学校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在解除了第一年的数学教学过程后对于学习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小论文写作吧!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相信这些文字可以让你受益匪浅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一) 数瓶子 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说:“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我说:“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角,2角,3角„„一共是„„?妈妈笑着说:“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算这么快呀?” 妈妈说:“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二)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3.5”。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三)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是啊,怎么了?”这根吃苹果有关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一定! 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 方法 。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我大口地啃着苹果,这正是最甜美的食物! 数学无处不在,你说是吗?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论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直尺图的运用探析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直尺图的运用探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存在一些抽象概念或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对此,一些教学工具的利用就非常有必要,直尺图的应用在一年级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势必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直尺图;认知结构;数学语言;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存在一些抽象概念或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对此,一些教学工具的利用就非常有必要,直尺图的应用在一年级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势必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直尺图的合理利用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认知结构

(一)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入学年龄的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尽管已经具备了心理表征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可在一年级上册阶段也就是大约在6、7岁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过渡到具体运算阶段这个过程中。其主要的认知活动还是要靠感觉运动来支持。

(二)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存在一些抽象概念或知识,那么数学认知结构是人们在对数学对象和数学经验进行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是一个动态结构,既保留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又进一步融入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行发展完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从量来讲应该知识面广、基础牢固;从质上讲应有高质量的知识组块,也就是数学知识个人内化程度高、理解程度深。

二、直尺图的应用

(一)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直尺图

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中,首次出现直尺图是在第17页,认识0这一课时中,在教学0的意义时引入了直尺图,用0表示直尺的起点。接着是第23页,认识6~9,在书写6~9之后出现了直尺图。然后是第26页,认识10,也是在书写10之后呈现了直尺图。最后是第83页,认识11~20,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出现了直尺图。从教材中不难发现都是在学习数字时出现了直尺图,说明在抽象数字的认识时可以借助直尺图来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含义以及数字的有序排列,也进一步对数字比较大小加深理解。这是数学教科书上的直尺图。同时在配套的数学补充习题上也出现了直尺图。第8页认识0的练习中第3题,第11页认识6~9的练习第3题,这些是直接对直尺图的练习,还有些题是可以运用直尺图来解决的题。

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中,对直尺图的利用相对来说较少一些,但是却利用了直尺这个工具,比如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中第17、19页。而在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中没有呈现直尺图,但却出现了数轴图,即第35、37页。最后就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也只是运用了直尺这个工具。

(二)直尺图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形象思维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因而低年级学生的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实现。而直尺图刚好符合感性认识的要求。

1、直尺图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其实从课本第一课时数一数的补充习题练习中就已经接触直尺了,补充习题第1页的第2题就是数一数,连一连,要求用直尺来连线,这个时候学生就已经开始对直尺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可以用来画直线连线,并说成了一句连线歌: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

而从课本第17页呈现的直尺图,那颗白菜先生说从0开始,在直尺图上体会0表示开端,试问:如果只是简单的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0表示开端,又有几个学生能理解呢?所以这里用他们已经熟悉的直尺来直观呈现出0表示开端,每个学生拿着自己的直尺就会观察出直尺图上最开始的那个数字就是0,来体会0表示开端。同时把之前学习的数字1~5也在直尺图上找出来了,为后面比较大小做出了铺垫。学生利用直尺图,更清楚地看到0在直尺图上位置,并用语言表达出0表示直尺图上刻度的起点,从而来体会0所表示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把小直尺,才能达到大教育的目标。

接着是第23页的认识6~9,这个直尺图上呈现了0~9这些已经学过的数字,课堂上可拿出直尺提问:从左往右读;从右往左读;5前面的数有哪些,后面的数有哪些;3在哪个数的前面或者后面;和6相邻的数是哪两个……这些问题把前面学习的知识都融入了进来,形成了一个以直尺图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学生直接看着直尺图就能直观形象的想到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同时又使学生在直尺图上体会了数的顺序,表达出6后面是7,接着是8、9,从实物图抽象到直尺图上,实现数学语言抽象的过程。

再比如补充习题上第11页认识6~9的第3题,先填写直尺图上的`数字,再完成填空: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比7大,比9小。试想如果没有直尺图就在脑袋里想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为他们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不能达到那个高度的抽象思维水平,可是有了直尺图一切就变得形象直观了,学生看着上面的直尺图就能观察得出6的前面和后面是哪个数字。

接着是在课本第26页认识10中出现的直尺图,这里直尺图上出现了0~10这些数字,当然所提的问题有别于之前:10排在几的后面;9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小到大读;从大到小读;哪些数比6大,哪些数比6小……这些问题比第23页更深入,可依然是借助直尺图来提问题,也同样利用直尺图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10与前面0~9这些数的不同,在观察中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也能跳离教材知识,实现应用知识的目标。并且课本利用直尺图还引申出了数轴图,其功效与直尺图大同小异,在一年级上册均是用来理解抽象的数字。

最后在直尺图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解题过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实现了学会知识的目标,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这个隐形的目标。

2、直尺图在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对直尺图的利用相对来说较少一些,但是却利用了直尺这个工具,首先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不管是在钉子板上还是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时,都需要用到直尺这个工具,把线画得直直的,这是数学知识严谨的体现,这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其次是在百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虽然没有直接运用直尺图,但却运用了数轴图,数轴图是直尺图的深入,在理解和表达方面较上册更深,这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一些,但是百变不离其宗,依然是对直尺图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时只需要在直尺图的基础上迁移知识,在描述思考过程中还是要利用直尺图来进行描述,这样抽象的知识也就具体化了。

最后就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两个单元中,在教学中只是运用了直尺这个工具,用竖式计算时用直尺画横线,这也是数学知识严谨和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这就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课堂上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来设计的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中把直尺图用好简直是事半功倍了。

三、参考文献

[1]沈江.多解为载体优化学生认知结构[D].浙江师范大学,201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的实践式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的实践式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根据实践式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图形认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从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拟订小组,布置任务——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等方面组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实践式教学;图形的认识;小学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数学教学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充分运用实践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实践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实践式教学是在空间环境、设备、材料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在观察操作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形式。实践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某些直接经验或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实践式教学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创设真实的、综合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操作实践,从而理解蕴藏在问题中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实践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保持教学的探索性。

(二)实践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实践式教学的基本流程一般分为7个步骤。课前准备2步,即教师分析教材和学情,结合实践式教学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课中实践4步,即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课后反思1步,即教师结合课堂观察以及相关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同时从中反思自身教学方式,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由此构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实践式图形认识教学过程。

二、实践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探究实践式教学在小学"认识图形"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

"认识图形"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由了解逐渐提升到运用的层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认识图形"以认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性质特征为主,单元的组成包含对生活中具体物品的观察,图形教学的直观性强,侧重于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体验。所以,在图形的认识中运用实践式教学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实践式教学所应达到的图形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基本知识,学会图形的制作方法。

(2)情感态度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过程体验图形学习的趣味性,产生对图形认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数学思维

通过对几何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4)问题解决

从生活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图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图形"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通过摸、看、描(画、印、捂)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提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形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由体描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二)拟订小组,布置任务

课前,教师根据异质性原则,首先将学生按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选举组长。接着根据教学需要布置资料搜集任务,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搜集任务是通过课本、网络、观察身边事物形状等途径分工搜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相关资料,如概念、性质、特征、相关的生活实物等。组长具体安排小组成员查找资料、汇总资料以及讨论记录等工作。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帮忙,提出建议,任务中强调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

(三)动手操作,感知体验

体验探究应具有趣味性,为增加学生感知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图形的基本性质、特征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过程体验图形知识,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动手验证能力。二是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展示,丰富的辅助教具,探究生活中的有关图形。感知体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自身体验积累数学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并不难,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1]。

笔者在执教"认识图形"一课中,结合发放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摸、看、描等方法感官体验"面在体上",比较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与描出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特征。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摸一摸

让学生拿起桌上备好的积木,用手摸一摸积木的面,教师提问:"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通过触觉,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上的面是平的。

2、看一看

在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这些平面图形就住在这些积木里,你们能找出来吗?"要求学生先自主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你拿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它的面是怎样的?"接着请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结果。

3、想一想

教师提问:"要想在白纸上得到与这些立体图形上一模一样的面,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拿起学具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搬下来"。

4、做一做

让学生分组活动,用交流所得的方法把面"搬"到白纸上,小组完成后拿上讲台来向大家展示,并汇报交流"搬"的方法。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总结比较:"刚才小组同学介绍的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最好?为什么?"请学生交流分享。

吴正宪老师说:"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摸、看、想、做"等层层递进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一步步感觉表象,进而探索出"描、印、折"等方法,体验"面在体上"及"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分析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主题分解,提出问题

第一,小组成员分别总结分享自己在体验感知过程中学习到的图形的基本知识。第二,在学生获得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实践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分解活动,将大主题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并提出每一个小课题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组长整理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在"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在上一环节体验到的图形知识。其次,教师给出探究主题"图形特征",并提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图形的特征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分解,分解出的小课题有:

(1)认识几种图形的`边、角特征;

(2)正确辨认相似图形。

针对分解出的小课题,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实践方向:

(1)每种图形有几条边?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几个角?角的特征有哪些?

(2)每组发放一份图纸(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与菱形、直角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圆与椭圆),如何辨认出真正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讨论探究方法,确定组员分工。

(五)实践探究,感受领悟

实践探究过程遵循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探究验证的流程,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找准实践方法和探究方式;二是针对问题,合理分工,确保在有限时间内的合作探究效率。在这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确保实践探究顺利进行。感受领悟是指学生在思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特征,领悟相关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认识图形"实践教学中,学生讨论出来的探究方法同中存异,具体实践探究方法如下。

1、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有4、4、3条边,4、4、3个角;结合搜集的资料,发现圆的边是一条封闭的曲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线段。

2、量一量

通过用直尺量出图形边的长度,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长度相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也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由此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通过用直角尺或者量角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相等,都是90°。

3、折一折

通过对折长方形图纸和正方形图纸,得到与"量一量"相同的结论。

4、比一比

学生用发放的图纸进行对比观察,通过边、角的测量对比,辨认出长方形与正方形;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观察验证,发现这是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转换位置观察对比,发现圆的形状不变,而椭圆的形状是变化的。

(六)评价总结,思维构建

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及实践成果,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图形认识和思维水平。通过师生点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图形特征,加强图形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评价总结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图形知识和图形问题,对图形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通过他人的评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互评组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其次,教师根据整个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评价和建议。评价内容包括这几个方面:组织性——合理分工,团队协作;创意性——操作实践,方法创新;积极性——积极参与,互帮互助;生成性——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最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践过程,画出本次实践课的思维导图,包括每个实践步骤、方法以及有关的图形知识,促进学生认识图形的实践式思维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结语

通过执教"认识图形"一课,笔者发现,实践式教学运用于小学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有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经验与成效

1、重视学生实践体验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积极主动探索,并且构建新知的过程[3]。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自主创造的平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或者"顺应"不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课前,笔者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学具,包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几何体。在感知体验环节设置"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思考、画图的图形认识过程,简要概括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这一做法重视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获得相关平面图形的直观感知,丰富学生的认知表象,提升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2、重视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把方法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4]。数学知识的获得,应该更多地依赖学生自身的思考和体验,使之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思维方式和感知。

本节课围绕几种图形特征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探究主体的作用,引导其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思维构建等环节中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通过有效的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与改进

"认识图形"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笔者刚尝试将实践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学生动手实践任务较多,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较为紧凑;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的标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对于以上不足,笔者提出两点改进措施:第一,摒弃一些流于形式的教学任务。比如课末的生生评价环节,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实质性评价,不能起点评作用,教师评价也要尽量简洁、有效。第二,课前制订明确的课堂实践操作行为规范,防止学生在实践环节出现"乱哄哄"的现象。

四、参考文献

[1]刘家珍.浅谈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71-172.

[2]吴正宪.对儿童数学教育的感受、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16(4):25-28.

[3]朱馨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24-25.

[4]马永承.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43-144.

五年级数学报答案下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4分) 1、小明原又20元钱,用掉x元后,还剩下( )元。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 3.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4、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 ,她坐在第( )列第( )行。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5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是( , )。 5. 能同时被2、3和5整除最小的三位数( );能同时整除6和8的最大的数( )。 6、如果a÷b=8是(且a、b都不为0的自然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 (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时, 是真分数,当a 时, 是假分数,当a 时, 等于3。 8、 = =( )÷9=44÷( )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35立方分米=( )立方米 53秒=( )时 25公顷=( )平方千米 10、在20的所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在15的所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 11、有一个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的正方体骰子。掷一次 骰子,得到合数的可能性是 ,得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 二、认真判断。(5分)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 2、假分数都比1小。……………………………………………………( ) 3、数对(4,3)和(3,4)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 ) 4、14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4。……………………… ………………( ) 5、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米。……………………………………( ) 三、慎重选择。(5分) 1、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小可以分成( )。 A. 12个 B.15个 C. 9个 D.6个 2、是真分数,x的值有( )种可能。 A. 3 B. 4 C. 5 D. 6 3、五(3)班有28位男生,25位女生,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A. B. C. D. 4、把4干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A. 千克 B. 总重量的 C. 千克 D. 总重量的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个数不可能是( )。 A. 4和24 B. 8和12 C. 8和24 四、细心计算(40%) 1、写得数4% 6.3+7= 21.5+9.5= 2.5×0.4= 42.8-4.28= 1-0.01= 3.5÷0.5= 8.2÷0.01= 8.2×0.01= 2、解方程:12% X-7.4=8 2X=3.6 X÷1.8=3.6 X+6.4=14.4 3、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9%) 10和9 14和42 26和39 4、递等式计算:9% (2.44-1.8)÷0.4 2.9×1.4+2×0.16 30.8÷[14-(9.85+1.07)] 5. 根据题意列方程并解答。(6分) ① 7个X相加的和是10.5。 五、应用题:(27% 第1-3题每题5分,其余每题4分) 1、我国参加28届奥运会的男运动员138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7人。男、女运动员一共多少人? 2、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共有105张有效票,北京获得56张。北京的得票占有效票的几分之几? 3、甲、乙、丙三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4月25日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4、有一块布长8米,正好可以做12条同样大小的裤子。每条裤子用布几分之几米?每条裤子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5、把一张长20厘米,宽16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剩余,最多可裁多少个? 6. 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没有,你自己搜

一、填空。 1、每件衣服χ元,买7件同样的衣服要( )元。 2、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 ,她坐在第( )列第( )行。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6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是( )。 3、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6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 )。 4、12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14和21的最大公因数( )。 5、“一块菜地面积的 种了黄瓜”,这是把( )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 )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 )份。 6、在○里填上“ > ”、“ < ”或“=” ○ ○ ○ ○ ○ 0.75 ○ 0.35 7、 (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时, 是真分数,当a 时, 是假分数,当a 时, 等于3。 8、1= = =2 6= = 9、小明用3元钱买了2千克的苹果,每千克苹果( )元,每元钱可买( )千克苹果。 10、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80厘米=( )米 650毫升=( )升 250平方米=( )公顷 48分=( )时 11、影院里一排座位有30个,小明和小红两人去看电影,他们要坐在一起,并且小红坐在小明的左边,一共有( )种不同的坐法。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 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3、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 4、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 5、“一节课的时间是 小时”,是把一节课的时间看作单位“1”。…(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下列式子中,( )是方程。 A.6+7=13 B. 5χ > 12 C. χ+12=78 D. 4.5-χ 2、与 相等的分数有( )个。 A. 1个 B. 2个 C. 50个 D. 无数个 3、五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45,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A、9 B、13 C、15 D、49 4、把10克盐放入90克的水中,盐占盐水的( ) A. B. C. D. 5、18和( )的最大公因数是9 A.3 6 B.12 C.5 27 D.36 四、计算。 1.解方程。 χ-3.6=1.4 4χ=15 χ+0.42=4.2 χ÷1.4=0.5 (列方程并解答)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是假分数的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7 50÷3 11÷12 25÷5 五、操作 (1)用数对表示图上高级中学的位置是( ),电视台的位置是( ) (2)开发区在(15,7),火车站在(9,8),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3)从二实小到希望广场要向( )走( )格,再向( )走( )格。 六、解决问题。.com 1、超音速飞机每秒飞行0.5千米,是火车每秒行驶路程的20倍。火车每秒行驶多少千米?(列方程解答) 2、一只长颈鹿的身高大约是6米,比一只大猩猩高4.35米。这只大猩猩身高大约是多少米?(列方程解答) 3、新民油厂用100千克花生榨出花生油35千克。平均每千克花生可榨出花生油多少千克?要榨出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花生?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在江苏南京举办。东道主江苏队共夺得56块金牌,38块银牌,42块铜牌,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1)江苏队夺得的金牌块数是银牌块数的几分之几?(用最简分数表示) (2)江苏队夺得的奖牌中金牌块数占几分之几?(用最简分数表示) 5、小明买了2千克梨,共22个;小莉买了3千克梨,共24个,两个人买的梨平均每个重各是多少千克?(用分数表示结果,并约成最简分数。)哪个人买的梨大些? 附加题: 1、一串彩旗共53面,按1红2黄1绿的顺序排列。黄色彩旗是红色彩旗的几分之几? 2某班同学,排成7排多3人,排成8排少4人,这个班至少多少人?

1. 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2分涂上颜色 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是(2/3)。其中,整个圆形表示(一个整体,即单位1);分母(3)表示(这个整圆平均分成3份);分子(2)表示(取其中的2份);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1/3).2.十五分之七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5)份,取其中的(7)份的数;也可以表示把(7)米平均分成(15)份,取其中的1份的数。3。把一张正方形纸先左右对折后再上下对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的4分之1,每个图形的周长是大正方形的2分之14约分与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 索引序列
  • 数学报一年级下册
  •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
  • 一年级下册数学论文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论文
  • 五年级数学报答案下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