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近三年中考数学试卷研究论文

近三年中考数学试卷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近三年中考数学试卷研究论文

黄金分割对于“黄金分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 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也许,0.618在科学艺术上的表现我们已了解了很多,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0.618还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残酷的战场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军事上也显示出它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一代枭雄的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12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宜人的夏季,在未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博罗金诺战役后,拿破仑于此时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了莫斯科。这时的他可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并未意识到,天才和运气此时也正从他身上一点点地消失,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正在同时到来。后来,法军便在大雪纷扬、寒风呼啸中灰溜溜地撤离了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盛极而衰,从时间轴上看,法兰西皇帝透过熊熊烈焰俯瞰莫斯科城时,脚下正好就踩着黄金分割线。古希腊帕提侬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去设计别墅,别墅将更加舒适、漂亮.连一扇门窗若设计为黄金矩形都会显得更加协调和令人赏心悦目.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度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55.62°正是地球的黄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多去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奇妙的数学!数字中国有一个成语——“顾名思义”。很多事物都能顾名思义,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阿拉伯数字。很多人一听到阿拉伯数字,就会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事实证明,不是。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其实,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数学很有用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黄金分割 对于“黄金分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 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也许,0.618在科学艺术上的表现我们已了解了很多,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0.618还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残酷的战场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军事上也显示出它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一代枭雄的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12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宜人的夏季,在未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博罗金诺战役后,拿破仑于此时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了莫斯科。这时的他可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并未意识到,天才和运气此时也正从他身上一点点地消失,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正在同时到来。后来,法军便在大雪纷扬、寒风呼啸中灰溜溜地撤离了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盛极而衰,从时间轴上看,法兰西皇帝透过熊熊烈焰俯瞰莫斯科城时,脚下正好就踩着黄金分割线。古希腊帕提侬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去设计别墅,别墅将更加舒适、漂亮.连一扇门窗若设计为黄金矩形都会显得更加协调和令人赏心悦目.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度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55.62°正是地球的黄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多去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奇妙的数学!数字中国有一个成语——“顾名思义”。很多事物都能顾名思义,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阿拉伯数字。很多人一听到阿拉伯数字,就会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事实证明,不是。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其实,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数学很有用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3000字左右200[ 标签:文化 论文,数学,论文 ] 语言性论文,可以是数学的历史,发展,以及数学与其他领域方面的关系和影响 匿名 回答:3 人气:11 解决时间:2008-11-17 19:53 满意答案数学的文化价值 一、数学是哲学思考的重要基础 数学在科学、文化中的地位,也使得它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基础。历史上哲学领域内许多重要论争,常常牵涉到有关对数学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数学,正确理解哲学中有关的争论。 (一)数学——-根源于实践 数学的外在表现,或多或少人的智力活动相联系。因此在数学和实践的关系上,历来有人主张数学是“人的精神的自由创造”,否定数学来源于实践其实,数学的一切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归结为实际的需要。从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到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会使用十进制计数方法他们为适应农业的需要,将“十干”和“十二支”配成六十甲子,用以记年、月、日,几千年的历史说明这种日历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同样,由于商业和债务的计算,古代的巴比伦人己经有了乘法表、倒数表,并积累了许多属于初等代数范畴的资料。在埃及,由于尼罗河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的需要,积累了大量计算面积的几何知识。后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为适应农业耕种与航海需要而产生的天文测量,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包括当今我们在中学里学习到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再后来由于蒸汽机等机械的发明而引起的工业革命,需要对运动特别是变速运动作更精细的研究,以及大量力学问题出现,促使微积分在长期的酝酿后应运而生。20世纪以来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数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计算数学,信息论,控制论,分形几何等等。总之,实践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 数学的抽象性往往被人所误解。有些人认为数学的公理、公设、定理仅仅是数学家头脑思维的产物。数学家靠一张纸、一支笔工作,和实际没有什么联系。 其实,即使就最早以公理化体系面世的欧的几里德几何而言,实际事物的几何直观和实践中人们发展的现象,尽管不合乎数学家公理化体系的各式,却仍然包含着数学理论的核心。当数学家把建立几何的公理体系当作自己的目标时,他伯头脑中也一定联系到几何作图和直观现象。一个人,即使是很有天赋的数学家,能在数学的研究中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除了他接受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以外,他在数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必定会在问题的提出、方法的选择、结论的提示等诸多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实践的指引。可以这么说,脱离了实践,数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实,即使就最早以公理化体系面世的欧几里德几何而言,实际事物的几何直观和实践中人们发现的现象,尽管不合乎数学家公理化体系的程式,却仍然包含着数学理论的核心。当数学家把建立几何的公理体系当作自己的目标时,他的头脑中也一定联系到几何作图和直观现象。一个人,即使是很有天赋的数学家,能在数学的研究中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除了他接受过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以外,他在数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必定会在问题的提出、方法的选择、结论的提示等诸多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实践的指引。可以这么说,脱离了实践,数学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数学理性思维的特点,使它不会满足于仅研究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还努力探索一切可能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古希腊时期,数学家就超越了在现实有限尺度精度内度量线段的方法,觉察到了无公度量线段的存在,即无理数的存在。这其实是数学中最困难的概念之一—连续性、无限性的问题。直到两千年以后,同样的问题导致极限理论的深入研究,大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试想今天如果还没有实数的概念,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处境。这时人们无法度量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也不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至于极限理论与微积分学更不可能建立即使人们可以像牛顿那样应用微积分,但是在判断结论的真实性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这种状况下,科学技术还能走多远呢?又如在欧几里德几何产生时,人们就对其中一个公设的独立性产生怀疑。到19世纪上半叶,数学家改变这个公设,得到了另一种可能的几何一一非欧几里德几何。这种几何的创立者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因为这种几何得出的结论从“常理”来说是非常“荒唐”的。例如“三角形的面积不会超过某一个正数”。现实世界似乎没有这种几何的容身之地。但是过了近一百年,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中,非欧几里德几何却是最合适的几何。再如,20世纪30年代哥德尔得到了数学结论不可判别性的结果,其中的某些概念非常抽象,近几十年却在算法语言的分析中找到了应用。实际上,许多数学在一些领域或一些问题中的应用,一旦实践推动了数学,数学本身就会不可避免地获得了一种动力,使之有可能超出直接应用的界限。而数学的这种发展,最终也会回到实践中去。 总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研究和当前实际应用有直接联系的数学课题,特别是现实经济建设中的数学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在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建立抽象的共性和丰富多彩的个性之间的平衡,以此来推动整个科学协调地发展。 (二)数学—充满了辩证法由于数学严密性的特点,很少有人怀疑数学结论的正确性。相反,数学的结论往往成为真理的一种典范。例如人们常常用“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确定”来表示结论不容置疑。在我们的中小学的教学中,数学更是只准模仿、演练、背诵。数学真的是万古不变的绝对真理吗? 事实上,数学结论的真理性是相对的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有广泛的应用。欧几里德几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正确的,但在研究天体某些问题或速度很快的粒子运动时非欧几何却是适宜的。数学其实是非常多样化的,它的研究范围也随着新问题的出现而不断扩大。如同一切科学一样,数学家们如果死守着前辈的思想、方法、结论不放,数学科学就不会进步。把数学的严密性和公理化体系看作一种“教条”是错误的,更不能像封建时代的文人对待孔夫子说的话:“真理”已经包含在圣人说过的话里,后人只能对其作诠释。数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正是数学家特别是年轻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敢于向守旧的思想挑战,数学的面貌才得以不断地更新,数学才成长为今天这样一门蓬勃发展、富有朝气的学科。 数学的公理化体系从来也不是不容怀疑、不容变化的“绝对真理”欧几里德的几何体系是最早出现的数学公理化体系,但从一开始就有人怀疑其中的第五公设不是独立的,即该公设可以从公理体系的其他部分推出。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终于在19世纪由此发现了非欧几何。虽然人们长时期受到欧几里德几何的束缚,但是最终人们还是接受了不同的几何公理体系。如果历史上某些数学家多一点敢于向旧体系挑战的革新精神,非欧几何也许还可能早几百年出现 数学公理化体系反映了内部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在一个学科领域内,当有关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理论就会要求把一堆看来散乱的结果以某种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对己有的事实再认识、再审视、再思索,创造新概念、新方法,尽可能地使理论能包括最一般、最新发现的规律。这实在是一个艰苦的理论创新过程。数学公理化也一样,它表示数学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但并不是认识一劳永逸的终结。现有的认识可能被今后更深刻的认识所代替,现有的公理也可能被今后更一般化、包含更多事实的公理体系所代替。数学就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得到发展。 有种看法以为,应用数学就是把熟诵的数学结论套到实际问题上去,以为中小学的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这些万古不变的教条。其实数学的应用极充满挑战性,一方面不但需要深切地认识实际问题本身,另一方面要求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真谛,更重要的是要求能创造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就数学的内容来说,数学充满了辩证法。在初等数学发展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形而上学。在该时期的数学家或其他科学家看来,世界由僵硬的、不变的东西组成。与此相适应,那时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常量,即不变的量。笛卡尔的变数是数学中的转折点,他把初等数学中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一一几何和代数结合起来,建立了解析几何这个框架具备了表现运动和变化的特性,辩证法因此进入了数学。在此后不久产生的微积分抛弃了把初等数学的结论作为永恒真理的观点,常常做出相反的判断,提出一些在初等数学的代表人物看来完全不可理解的命题。数学走到了这样一个领域,在那里即使很简单的关系,都采取了完全辩证的形式,迫使数学家们不自觉又不自愿地转变为辩证数学家。在数学研究的对象中,充满了矛盾的对立面:曲线和直线,无限和有限,微分和积分,偶然和必然,无穷大和无穷小,多项式和无穷级数,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有关辩证法的论述中经常提到数学。我们学一点数学,一定会对体会辩证法有所帮助。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

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期中测试阅卷结束后,我们对数学试卷作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令人鼓舞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存在问题。以下是我们对调查结果所作的一些分析,并据此提出几点教学想法。

一、基本情况

今年期中数学成绩的峰值一段是在90~99分之间,另一段在80~89分之间,低于70分者占总人数的5.3%,90分以上者占54%。这一结果表明我校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容忽视。

二、学生学习状况(答题)评价

1、填空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题(1-7)(9-10)均为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中的基本概念(相反数、绝对值、系数、同类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能(求代数式的值)的应用,得分率很高。

填空题(8)主要是借助于数轴来处理点与点距离的问题,需要分类讨论,有一小部分学生只考虑了一种情况,在调查的250份试卷中,有56位同学答错了,错误率为22%。这类试题涉及知识虽然基础,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考试结果表明,对于这样的试题,有相当一小部分学生存在能力上的欠缺。

填空题(14)考查的知识点如何表示一个两位数,错误率为31%,其中错误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①分别表示了十位和个位的代数式,没有表示出这两位数②不知道如何表示。

总体而言,填空题的失分主要集中在第11,13,14三题,大约占填空题总失分的73%。

2、选择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16、17)是简单的计算,错误率很低。

选择题(22)是一道信息题,学生完成的情况还可以,这也体现了学生对数轴的认识比较到位,错误率10%。

选择题(23)是一道关于图形的面积问题,错误率为20%。本题的关键在于求出卫生间的宽和厨房的长,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分析问题,寻求等量关系的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却不能从图形中很好的得出结论。

选择题(24)是一道探索规律题,和我们以往做过的不一样,一部分学生不能从题中的3个图形中看出规律,原因在于没有注意题目中的“旋转闪烁”和“闪烁规律”,所以错误率相对比较高,约为45%。

3、计算化简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25、26、27三大题都是计算题,是最基本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代数式求值问题,考查学生的运算技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掌握的还是不错,但是扣分主要集中在26,27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24与(-2)4不能区分;②似乎为了“简便计算”,计算顺序搞混;③括号前面的系数没有乘以后面的每一项;④去括号时出现了变号混乱的情况;⑤代入数值时不注意负号和乘方的书写格式。

4、解答题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28题第(2)个小问题基本上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比较清楚这一列数排列的规律,但是要用文字语言来表示,错误率34%,比较高,符号指数能够说清楚,但是系数就说不清了;第(3)问需要学生去分奇数、偶数去讨论,绝大部分学生就简单的写了奇数的情况。错误率为40%,这也说明,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渗透相应的思想方法。

一、总体评价

本套试题本着“突出能力,注重基础,创新为魂的命题原则。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突出了数学学科是基础的学科,八年级数学在中考中占的比例又大的特点,在坚持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题的创新,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既有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题,又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领悟及数学思维的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区分题,试题的立意鲜明,取材新颖、设计巧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时代气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加大创新意识的考察力度,突出试题的探索性和开放性,整套试卷充分体现课改精神。

试题没有超纲、超本现象,易、中、难大约保持在7:2:1的分配原则。

二、试题的结构、特点的分析

1、试题结构的分析

2、试题的特点

(1)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八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理解。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查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试题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如28题,让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要求活学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三、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四、教学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平时教学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2、面向全体,夯实基础

正确理解新课标下“双基”的含义,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运算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等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以课本的例题、习题为素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以期达到初中生“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同时要特别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重应用,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中应经常关注社会生活,注重情感设置,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让学生不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建模能力;同时要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选配或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探讨。

4、关注本质,指导教学

近几年的中考中有不少试题体现了数学应用思想、实践与操作、过程与方法,探究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的运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不同观点、质疑等,教师要耐心倾听,并引导学生讨论。特别要关注生生交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让同伴听懂,以及理解和所懂同伴表达的数学思想,并鼓励生生之间开展辩论式的讨论。活动中,要关注数学本质,数学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归纳小结活动中隐含的或发现的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变化的过程。

首先,孩子对待考试的态度比较端正。

主要表现:一是在是卷面书写上与以往试卷相比,认真了。这说明孩子真的很在意这次考试,从心里上重视了。这也是孩子一惯的风格,正规考试较平时考试在书写上更认真一些。二是没有在以往容易丢分的计算上失误。这点很难得。这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大风大浪轻松过,小河沟里却翻船”,这点以往常让家长为之恼火,孩子过后后悔。

第二,从孩子错题内容与扣分看,有四大类。

一是审题不严谨,没有认真思考。如第1页第一大题第4小题,64分米=()米,孩子把分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按百分计算,扣1分;

二是在知识点掌握上,还有漏洞。如第3页第四大题第4题第②小题除法计算,扣3分;

三是孩子在数学问题的回答上,步骤与方法还没有完全把握,属于“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如第4页第五题第5小题,这属于这类问题,扣1分;

四是不会检查。如上述提到的第一类错误,完全可以通过检查避免。

第三,从孩子考试暴露的问题看,对家长也是一个警示,一个提醒。

对于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长是应该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撒手,尤其是对于新入学的孩子,还要在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上加以引导。对孩子平时的错题还要重视。尤其是老师要求孩子平时做的错题本,更要重视,必须达到每道错题都能按正确的步骤与方法改正,否则错题本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作用。家长也必须要帮助孩子好好检查订正的错题。如孩子失分的最后一道题,就是孩子曾错过的类似题,当时以为孩子写到错题本上了,应该没问题,但事实上,孩子订正的并不对。时间长了,竟忘了到底应该如何做。

通过试卷分析,今后我们家长会针对孩子暴露的问题,一一帮孩子改正。也希望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谢谢。

(一) 成绩数据分析

本次参加数学考试的总人数33人,实际参考33人,及格率为100%,其中60分以上33人,成绩理想。

(二)试卷分析

(1)本次试卷满分120分,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部分 本试卷最大特点阅读量大,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2)选择题部分是以期中考试之后的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和基础知识的考察。

(3)填空题注重概念和能力的考察其中,14,15难度较大(4解答题围绕基础知识展开的能力考查题,这部分题阅读量大,例如:20,21,23,24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比较多。

(三)投射出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投射出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对数学失去了信心。

2平时对阅读量题目练习少,学生对信息量大的题目不知如何下手。

3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很多,而且有一些内容是学生不是很理解就如一次函数,期末复习的时间很少,这也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再加上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2)措施: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接受学生在前进中的错误并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2加强“双基”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几何推导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适当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所学知识

3加强变式教学,纠正死啃书本的个别现象,从教师环节上强调砧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不拘一格地完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四)对本次试题的评价和建议

评价:本次的试题投射出来以后命题方向加大对学生读取信息能力的考察,对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建议:本次的数学试卷总的来说是一份不错的试卷,很有指导性。其中填空题15题3平行于同一直线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命题,应该放到同一平面内,这个命题才正确。所以真命题为2个。

一、试卷特点

1、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即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意识。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填空题:

填空题基本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除第8题外,其它7道题得分率还是比较高的。

丢分多的是第8题

失分原因:

(1)本题需要学生估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如果用计算器孩子还是能算出来的,但中招不让用计算器,所以平时考试也不让用计算器,孩子计算能力还没达到试题要求。

(2)算术平方根的估算新课标要求估算到十分位,本题需估算到千分位。

2、选择题:

难易程度适中。

丢分多的是第14题、16题

失分原因:

(1)14题是一道数形结合问题,初二学学生学习函数就是一个难点,对于数形结合还有待突破。

(2)16题,新教材删去了这部分内容,没了这种说法,虽集体备课时我们都拓展到了,但学生掌握还是不牢固。

三、解答题

17题60%以上的学生三角形全等还是比较熟练的,基本方法掌握很好,其他学生对两次全等还是被两次全等搞晕了。还需要加强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训练。

18、19题是很好的一个题目,综合性较强,但不偏不怪,既能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又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知识的灵活性。但有部分学生在18题第2问中,由于审题不清,只说明了位置关系或者是数量关系,导致本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得到满分。

20、21题对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是个挑战,有30位同学20题得到满意分,有40%学和21题得到满分。

22、23题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具有创新意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学们也很喜欢这类问题,得分率也经较高。

四、试题意见

1、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即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意识。

2、填空第8题、选择16题、20题、21题超出了课标对四年制初二学生的要求。

3、初二下学期才能学到严格意义上的证明,17、19题不应有求证这个词。

4、试卷层次不明显,导致学生安排答题时间时有一定困难。最好把22、23两题放在20、21题之前,把20题做为压轴题,这样更符合初二学生考试特点。

5、 初二下学期教材内容,才学到了《平行线的有关证明》、《三角形的有关证明》,20题显然有点拔高新课标对初二上学期学生的要求。

一、试题分析

初见试卷,就有一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再读时,仔细揣摩,细细品味,总结出今年七年级期末数学试题有以下五个特色:

(一)在考查“三基”之上新增了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除了三基以外,试题以**版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加强了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例如23题“翻扑克牌”问题,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个题目背后的基本活动经验课程目标必定会成为教学方式不断改进的又一个导火索。

(二)关注课本变化,突出新教材中新增的题目

例如22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水杯问题”、25题综合运用的“收费问题”,均为课本中新出现的题目,这些题目的选用,体现了对新课标的重视、新方向的把握。

(三)凸显试题的中考方向,利用同类型试题引领方向

(四)重视教材,再现经典

试题一如既往的重视课本,题目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例如20②化简题、23题观察与猜想“翻牌问题”、26题综合运用“火车过隧道”问题均由课本题目改编而来,经笔者改编后不仅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在一起,而且突出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综合、全面考察了本册知识点。引导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课本,重视无数专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五)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9题数学方法“归纳法”、18题“循环小数化分数”,突出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18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而是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否自学到一种新的知识并运用,这无疑是对课改中“先学”的最大肯定和鼓励。

二、学生答卷分析

(二)问题分析:经过对本学期教学的几番回顾,琢磨下来,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不够。第23题“翻牌问题”可以说是经典了,我却忽略让学生去动手参与、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活动经验,也不至于有90个同学不能把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2、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兵教兵”等活动做得不够深入。由于学生基础差,学困生多,我一直重视“兵教兵”。我认为这种形式,不仅对优秀生理解问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进步。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还是我“讲讲”,他们“听听”。例如“火车过隧道问题”,如果我讲解后,再让优秀生给学困生讲明白,也许学困生不一定能会,但优秀生就能真会了。

3、依赖资料,忽视教材。“学苑新报”虽说是一份不错的资料,但与我们的考试有些偏离,虽然我做了取舍,但还没有做到精挑细选。同时,对于教材和教参的忽视让我后悔不已。“要分情况讨论”问题在教参中有明确的说明,而我没有注意到,导致失误。

总之,这次期末试卷给我深深的震撼。我第一次体会到“大智若愚”的真正含义,因为她引导了我的教学,启迪了我的思维,开启了我的智慧。

回首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每临近期末都不惜“畅游”题海,到处寻觅知识点和题型的影子,可以说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百度了不止千百次。今天才更深刻的体会到,她就在课本里、她就在往年期末试题里、她就在河北省中考试卷里。看着静置在办公桌上的教材、期末卷、中考卷,我不禁哑然失笑:何须舍近求远?何须在茫茫题海中苦苦寻觅?她,就在身边,从未走远!

一、填空题

在填空题里,涉及到的就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区别;同底数幂的乘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梯形的面积与底边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三人做游戏的概率;根据平行线的特征判定角的大小;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等。填空题的命题能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入手,从知识点的细小处着手,从最基本的知识点考细小的知识点,难度系数适中,是高质量的命题。

二、选择题

选择题的命题涉及到了以下的知识点: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关于角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精确数和近似数;概率的基本知识;余角和补角的关系;与幂有关的运算;判定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表示变量关系的图象;两角夹边确定三角形的大小;根据平行线的特征判断有关角的大小。具体命题能贴近生活,用新课改的理念做指导,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集中体现了人们的生活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的命题能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量把所学知识反映到卷面上。

三、作图题(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作图题是最基础的,已知两角一边做一个三角形,而且,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这一题就是对课本知识的考察,没有思考的余地,只要上课认真听的,都应该会做。

四、解答题

解答题分为计算题、化简求值以及推理填空。计算题和化简求值考的是整式的运算,涉及到整式的运算、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推理填空题考的是三角形的全等,是对三角形的全等的证明过程的填空,这样对三角形的全等命题,降低了难度,也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总共两题,一题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另一题是在图象上分析变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关系的过程。两题都贴近生活,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主要是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变量关系的图象,在生活中,用数学的角度探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图象的变化过程,考察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思维拓展

思维拓展共两题,一题是关于平方差公式和幂相关知识的拓展;另一题是结合对称性解决两点间距离最短的问题,直接从生活的角度命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对称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反映现实中的对称现象,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和谐。

本套题的特点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思考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做题兴趣,通过考试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奇妙的“黄金数”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0.618…而0.618…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0.618…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0.618…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0.618…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0.618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美妙的轴对称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许多艺术品也成轴对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桥。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品了(应该算艺术品吧),就拿金华的桥来说:通济桥、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磐桥。个个都呈轴对称。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更明显了,古代宫殿,基本上都呈轴对称。再说个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这可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了。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将轴对称用在艺术上,能使艺术品看上去更优美。 轴对称还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耳的轴对称,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眼的对称,可以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 数学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上面只是两个极普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根本举不完。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能给人带来更多地发现。

2022年一年级下数学报试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用试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仅供参考。 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篇一 一、填一填 20 30 60 1、 按顺序写数。 42 44 46 2、 猜猜我是谁? 3、 比大小。 68○86 47○37 30+25○25+30 100○88 40+9○49 80-45○83-45 4、 妈妈买来8个苹果,草莓的个数比苹果多得多。草莓可能有多少个?(请画“√”) 10个 6个 23个 5、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56的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6、 100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7、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8、 想一想,连一连 二、直接写得数 40+28= 57-6= 91+8= 72-5= 8+45= 90-20= 18-9= 13+60= 30+50= 3+35= 46-40= 52-4= 三、竖式计算 46+22= 90-36= 95-78= 43+47= 四、解决问题 1、(1)你想买哪两种?需要多少元? (2)笑笑买了一个地球仪,付了5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2、一年级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3、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输了,还有多少人没有输掉比赛?(3分) 4、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2分) 5、小统计 小光 小红 小东 15下 8下 12下 (1) 在格子里涂一涂。 小光: 小红: 小东: (2)( )跳的最多,( )跳的最少。 (3)他们三人一共跳了( )下。 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篇二 一、填空 1、( )个十和( )个一是( ) (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3、一张50元可以换( )张5元,或者换1张20元和( )张1元。 4、接着五十八,写出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 )( )( ) 5、一个数由6个一,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 6、 32里面包含( )个十,( )个一。 7、与4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8、95分=( )角( )分 9、看图列算式。 ① ② = = ( ) = ( ) 7、找规律,再填空。 ① □□○□□○□□○□( )( )。 ② 3、1、2、3、1、2、3、1、2、3、( )、( )。 8、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35 68 93 86 ( )<( )<( )<( ) 9、在○里填“<”、“=”或“>”。 100○98 36○30+6 45角○45元 57○75 5元7角○57角 6元-4元○1元+1元5角 10、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少( )。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一位数多( )。最大的一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少( )。 11、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和是( ),差是( )。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一位数多( )。 12、35+4=( )先算( )+( )=( ),再算( )+( )= 35+40=( )先算( )+( )=( ),再算( )+( )= 49-30=( )先算( )-( )=( ),再算( )+( )=( ) 58-5=( )先算( )-( )=( ),再算( )+( )=( ) 53-6=( )先算( )-( )=( ),再算( )+( )=( ) 13、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数字的和是9,这个数可 能是( )( )( ) 14、写出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的两位数( ) 15、15、 写出个位上是8的两位数 ( ) 16、写出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17、写出个位和十位的和是6的两位数 ( ) 18、写出十位比个位大2的两位数 ( ) 19、写出个位比十位大2的两位数( ) 三、判断 1、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3,这个数是83。( ) 2、34读作:三十四( )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 ) 4、最小的两位数是10。( ) 5、八十三写作803( ) 6、比20大得多,比100小的数是21( ) 四、解决问题 1、开学前,妈妈带小红去买文具和新衣服,价格是这样的: 20元 8元 30元 25元 ①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②一个书包比一个铅笔盒贵多少钱? ③ 妈妈带了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还剩多少钱? ④ 如果妈妈带60元钱,要能买上面三件东西,可买哪三件?列出算式算一算。 2、买右边的衣服、裤子。 (1)每件衣服比裤子多多少钱?= ( ) 56元 38元 (2)买一套衣服和裤子一共要多少元? 3、看书。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要准备多少条红领巾? 5、一年一班有52名同学,准备乘两辆车去公园,一辆车上已经坐了30名同学,另一辆车要坐多少人? 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篇三 一、填空。(40分) 1、 中有( )个三角形。 中有( )个长方形。 2、一个数加上5后是8,这个数是( )。 3、有两个相等的数,它们的和是6,这两个数是( )和( )。 4、 (1) 一共有 ( )种水果。 (2)从左数, 排在第 ( );从右数, 排在第 ( )。 (3) 前面有( )种水果,后面有( )种水果。 5、1的前面是( ),19的后面是( ),10的前面是( )。 6、 1个十和5个一组成( )。 2个十里有( )个一。 十位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的数是( )。 7、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 第二位是( )位。 8、右边起,第一位是4,第二位是1,这个数是( )。 9、在2、5、6、0、3、8、10、这些数中,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比5大的数有( )。 10、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从8数起,第4个数是( )。 11、26中的“2”在( )位上,表示( )个( )。 6在位上表示( )个( )。 12、写出下面各数: 十六( )、 一十( )、二十九( ) 13、读出下面的数: 18( ), 20( ),0( ), 10( ) 二、计算:(15分) 10+2= 6+9= 9+7= 8+5= 0+4= 12-9= 15-8= 16-6= 14-7= 13-8= 7+3-6= 9-6+5= 6+8-7= 8+6-9= 10-0+5= 6+9-5= 15-8+5= 16-6-3= 14-7+5= 15-8+9= 三、圈一圈,算一算:(6分) 8 + 6 = 7 + 9 = 四、算一算,画一画:(6分) ○ ○ = 5-4+3 = 五、解决问题:(第4题,共33分) 1、同学们要做15个灯笼,已做好8个,还要做多少个?(4分) 2、飞机场上有12架飞机,飞走了3架,又飞来了5架。 现在机场上有多少架飞机?(4分) 3、妈妈买回13个苹果,我第一天吃了4个,第二天又吃了同样多个,还剩下多少个?(4分) 4、妈妈买了5个红扣子,8个白扣子和6个黑扣子。(13分) (1) 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扣子? (2)黑扣子比白扣子少多少个? (3)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5、从前面数,小红排在第9位,从后面数,排在第3位,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4分) 6、小明的前面有3个同学,后面有6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4分) 猜你喜欢: 1. 黄冈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 2. 黄冈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3. 黄冈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 4. 黄冈小状元一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2) 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7.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8.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9.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测试试卷 10. 关于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一次次的检测题,是一次次的进步,也是一次次成绩提高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一)

一、直接写出得数。(共15分)

11-2= 13-5 = 24-8 = 41-6 =

4+55 = 29+4 = 8+18 = 76+6 =

43-9 = 56-7 = 12-3 = 17-8 =

5+87 = 88-3 = 40+21 = 65-30 =

82-6 = 21-4 = 33-7 = 54-5= 30+70= 90-60 = 74-70= 53-3 =

25+5-8 = 9+3-6 = 18-3-9 =

1元-3角= 36元-12元= 1元3角-9角=

二、填空。(共39分)

1. 找规律接着填数或接着画。(共4分)

42、44、46、48、( )。 80、85、90、95、( )。

73、72、71、70、( )。 40、30、2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一张2元可以换成( )张5角。

一张 可以换成( )张 和( )张 。

6元7角 = ( )角 1元 =( )角 =( )分。(4分)

3.个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的数是( );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4的数是( );

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4的数是( )。(1.5分)

4.从右边数起,第( )位是个位,第( )位是十位,百位是第( )位。(1.5分)

5、 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9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1分)

6、 50比( )少1,比( )多1。与6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2分)

7、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比十位上的数字小3,这个数是( )。(1分)

8、 在50、98、75、10、54这些数中:

( )比50多25;( ) 与( )的和是85;( )比( )小一些;(3分)

9. 比30 大,比35小,而且是双数,这个数可能是( )。(1分)

10、在○里填上>、<或=(6分)

39-4○36 69○61-8 8角9分○89角 100分○1元

43-5○42-5 34+8○54-6 11-6 <□-6 16-7="">16-□

78>□5 □5<6518 +()﹤30,()里最大能填( )。

11、在得数是四十多的算式后面画“ √”(3分)

72-3 □ 24+9 □ 38+4 □

56-7 □ 86-40 □ 55-3□

12、小兰有16颗★,小强有10颗★,小兰送给小强( )颗,两人就一样多。(1分)

13、填表。(6分)

被减数 78 85

减数 26 12

差 28 47

加数 56 16

加数 14 43

和 77 85

14、填一填。(4分)

三、用竖式计算。(共16分)

24+42 = 90-57 = 18+69 = 62-35 =

34+25= 8+29= 42-6= 63-32

四、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共6分)

五、先想想算算,再填表。(共3分)

原 有 60箱 ( )箱 72箱

卖 掉 45箱 30箱 ( )箱

还 剩 ( )箱 28箱 37箱

六、解决问题。(共21分)

1、'电话机 o录音机 p遥控车 &书

42元 80元 28元 9元

①录音机比书贵多少元?

②小明买电话机找回8元钱。小明付了多少钱?

③笑笑有70元钱,可以买 和 ,正好花完。

④陈钥扬有90元,想买三样东西,她能买 、 、

2、一年级有93人去春游,租了两辆大客车。还有几个人没有上车?

3、足 球 跳 绳 毽 子

原 有 45个 ( )个 50个

借 出 20个 36个 ( )个

还 剩 ( )个 24个 26

4、小明和小芳一起做跳绳,小明跳了67下,小芳跳了48下。小芳再跳多少下就和小明跳的一样多?

5、果园里有桃树66棵,梨树比桃树少28棵,

(1)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6、同学们在收废电池,小丽收了35节,小亮收了20节,小娟收了16 节。

(1)小丽比小娟多收了多少节电池? (2)他们3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7、衬衣47元 帽子8元 裤子54元 鞋28元

①爸爸给小明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一共用了多少钱?

②衬衣比裤子便宜多少钱?

③爸爸买一件衬衣,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④你还能提出和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

算式:

8、有28人参加跳绳比赛。

(1)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2)踢球的有多少人?

(3)踢毽子与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4)参加( )的人数最多,参加( )的人数最少。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9、商店卖了38个西瓜,还剩20个,商店原来有多少?

10、庆六一要做一批纸花,已经做了38朵,还有20朵没有做,这批纸花一共有多少朵?

11、糖心今年8岁,妈妈今年35岁,爸爸今年36岁。8年后,爸爸比糖心大多少岁?

12、一班共46人,大家一起来做操,小明前面有20人,那么小明的后面有多少人?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二)

一、直接写出得数。(共15分)

11-2= 13-5 = 24-8 = 41-6 =

4+55 = 29+4 = 8+18 = 76+6 =

43-9 = 56-7 = 12-3 = 17-8 =

5+87 = 88-3 = 40+21 = 65-30 =

82-6 = 21-4 = 33-7 = 54-5= 30+70= 90-60 = 74-70= 53-3 =

25+5-8 = 9+3-6 = 18-3-9 =

1元-3角= 36元-12元= 1元3角-9角=

二、填空。(共39分)

1. 找规律接着填数或接着画。(共4分)

42、44、46、48、( )。 80、85、90、95、( )。

73、72、71、70、( )。 40、30、2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一张2元可以换成( )张5角。

一张 可以换成( )张 和( )张 。

6元7角 = ( )角 1元 =( )角 =( )分。(4分)

3.个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的数是( );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4的数是( );

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4的数是( )。(1.5分)

4.从右边数起,第( )位是个位,第( )位是十位,百位是第( )位。(1.5分)

5、 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9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1分)

6、 50比( )少1,比( )多1。与6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2分)

7、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比十位上的数字小3,这个数是( )。(1分)

8、 在50、98、75、10、54这些数中:

( )比50多25;( ) 与( )的和是85;( )比( )小一些;(3分)

9. 比30 大,比35小,而且是双数,这个数可能是( )。(1分)

10、在○里填上>、<或=(6分)

39-4○36 69○61-8 8角9分○89角 100分○1元

43-5○42-5 34+8○54-6 11-6 <□-6 16-7>16-□

78>□5 □5<6518 +()﹤30,()里最大能填( )。

11、在得数是四十多的算式后面画“ √”(3分)

72-3 □ 24+9 □ 38+4 □

56-7 □ 86-40 □ 55-3□

12、小兰有16颗★,小强有10颗★,小兰送给小强( )颗,两人就一样多。(1分)

13、填表。(6分)

被减数 78 85

减数 26 12

差 28 47

加数 56 16

加数 14 43

和 77 85

14、填一填。(4分)

三、用竖式计算。(共16分)

24+42 = 90-57 = 18+69 = 62-35 =

34+25= 8+29= 42-6= 63-32

四、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共6分)

五、先想想算算,再填表。(共3分)

原 有 60箱 ( )箱 72箱

卖 掉 45箱 30箱 ( )箱

还 剩 ( )箱 28箱 37箱

六、解决问题。(共21分)

1、一年级(6)班有71名学生。其中男生41名。女生有多少名?(2分)

□○□=□( )

答 。

2.

原来有多少袋牛奶?(2分)

□○□=□( )

答 。

3、 小方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2页,第二天看了39页,还剩下8页没有看。

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2分)

□○□○□=□( )

答 。

4、一本《儿童画报》共46页。

已经看了多少页?(2分)

□○□=□( )

答 。

5、(4分)

桌子: □○□=□( ) 椅子:□○□=□( )

6、停车场有17辆大车,28辆小车,开走了23辆。还剩多少辆?(3分)

□○□○□=□( )

答 。

7、(6分)

大客车45座 中巴车28座 小汽车4座

(1)大客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座?

□○□=□( )

(2)中巴车比大客车少多少座?

□○□=□( )

(3)有4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选( )车和( )车比较合适。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三)

一、直接写出得数。(24分)

52-7= 58-3= 12-7= 5+33= 17-8=

53-8= 11-8= 4+55= 14-7= 76-2=

16-9= 49+3= 25+20= 12-8= 17+50=

92-40= 88-60= 7+50= 90+3= 4+27=

48+8= 77-9= 86-20= 5+60= 50-3=

二、用竖式计算。(12分)

51+24= 78-48= 6+35=

80-4= 28+47= 93-39=

三、填空。(20分)

(1)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在63、36、72、27这四个数中,个位上是6的数是( ),单数是( )和( ),最大的数是( )

(3)10个十是( ),40里面有( )个十。

(4)在○里填上“>”、“<”或“=”。

53+6○6+53 32+40○32+30

46-20○46+20 43-6○34-6

(5)

四、在正确答案下面画“√”。(8分)

五、认一认,连一连。(7分)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长方形

六、解决实际问题。(29分)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报试卷

早点再找老师的复印贝

不同分类,不同颜色

以答案圈为例,查询电子版试卷的方法如下:

1、手机浏览器百度搜索答案圈,直接点击图示的链接。

2、下一步弹出新的界面,需要输入小学生数学报一年级进行跳转。

3、这个时候如果没问题,就继续选择对象并确定浏览。

4、这样一来会发现相关结果,即可实现要求了。

把收起来的雨伞按颜色分,撑着的雨伞一起分在一个格子里

《小学生数学报》六年级试卷

第一学期期中自我评价试卷 六年级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22分)1. 40千克= 吨 小时=( )分2. 100的 是75 25吨是( )吨的13 3. 9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4. 千克黄豆可以榨油528 , 1千克黄豆可以榨油( )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 )千克黄豆。5. 3.5= =( )÷6= =( ):( )最简比6. 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 ),两数的差相当于乙数的 。7. 在○里填上“>”、“<”或“=”。 78 ×54 ○ 54 1× ○1÷ 14 ÷0.1○14 ×108. 8吨煤,用去14 后,再用去14 吨,一共用去( )吨。9. 一个比的前项是16 ,比值是13 ,后项是( )。10. 走一段路,甲用了15小时,乙用了10小时,甲与乙所行时间的最简比是( ),甲与乙行走的速度比的比值是( )。11. 某班女生比男生少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2,这个班共( )人。二.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4分)1. 两个因数都是34 ,求它们的积的列式为34 ×2。 ( )2. 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已知a× =b÷ ,则a<b。 ( )3. 甲数的14 和乙数 13 相等,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4:3 ( )4. 在3:8中,前项增加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扩大3倍。(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 因为 × =1,所以( )。 A. 是倒数 B. 是倒数 C. 和 都是倒数 D. 和 互为倒数2. a是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下列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 A.a× B. ÷a C.a÷ D. ÷ 3. 从甲堆煤中取出15 给乙堆,这时两堆煤的吨数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的吨数的比是( )。 A.5 : 4 B.6 : 5 C.5 : 3 D.3 : 54. 100克糖水中有25克糖,糖与糖水的比和糖与水的比分别为( )。A.1 : 4和1: 3 B.1 : 4和1 : 5 C.1 : 5和1 : 4 D.1 : 5和1: 3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4分) 21× = ÷2= × = ÷ = 512 ÷56 = 12÷ = 1÷59 = 536 ×0=2.解方程(6分) 1112 x= 56 ÷x= 34 x÷25 =

自己好好的学哦!!答案可以解决一时,但不可以永远有用啊!!!

要着干嘛呀,你自己会不就行了呗

1.填空4 8 4 6 六分之一 二分之一 九分之二 大 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 不一定 不公平 2.选择 C C A C A C计算自己算10*34=340 340-290=50 50/(10-5)=10 34-10=24 成人24 儿童101.5*7=10.5 64.5-10.5=54 7+5=12 54/12=4.5 4.5+1.5=68/4=2 2*3=6 6+7=13 1170/13=90 90*3/4=67.5 裙子67.5 衬衫9015*五分之二=6 15-6=95、6 自己写你考多少呢 我考99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学生数学报试卷

1.25% 20%

小学生数学报能力检测卷2012年秋学期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一、填空1. 3:2 3:52. 3:4=9:12=18÷24=16分之12=0.75(填小数)3. 644. 乘三5. 1.25:1 1/46. 6/13 7/137. 1:20 1:218. 13分之5 13分之89. 3:5 5:810. 3:2 3:2 4:911. 3012. 200克 1000克二·选择题1.A 2.C 3.B 4.C 5.C三、计算(略)四、操作题(略)五·解决问题1.3+4=7 1120/7=160(元) 160*3=480(元)........男生 160*4=640(元).........女生3.(1):30×500=15000(克)=15千克 (2):60÷30×1=2(克)4. 48÷2=24(厘米) 7+5=12(份)24/12=22*7=14(厘米)..............长2*5=10(厘米)............ 宽10×14=140(平方厘米)...............面积5. 3+4+5=12(份) 72/12=6(元) 6*3=18(元)................王家 6*4=24(元)................ 张家 6*5=30(元)............李家6. 405÷4.5=90(千米) 5+4=9(份) 90/9=10(千米) 5*10=50(千米).......... 客车 4*10=40(千米)............ 货车六、思维拓展(我们从不做)

没题目咋办啊’

我已经告别小学很多年了,你把必须的题目给也来呗

  • 索引序列
  • 近三年中考数学试卷研究论文
  • 2022年一年级下数学报试卷
  •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报试卷
  • 《小学生数学报》六年级试卷
  •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学生数学报试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