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0年代以后,施拉姆的兴趣开始由文学创作转向新闻传播。1943年,36岁的施拉姆出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传播的博士课程以及最早的传播研究所。1947年,他阔别了学习执教17年的衣阿华大学,来到伊利诺伊大学,就任校长助理兼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社长。L·莫勒接替了他在衣阿华大学的位置。施拉姆在伊利诺伊大学,办了两件对传播学来说意义巨大的事情。第一是出版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的《通信 的数学理论》。这部著作的问世不仅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而且也对传播研究发生了重大影响。当时施拉姆已经敏锐地洞见这篇默默无闻的文字所包含的重要价值。申农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为使更多的人都能把握信息论,施拉姆又专门邀请数学家韦弗对申农的观点进行注释,使之通俗易懂。《通信论数学理论》一出版,很快引起数学界的瞩目。如今,申农、韦弗以及《通信的数学理论》已是谈论信息论时所常提及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信息论的兴起还多亏那位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社长施拉姆及其远见卓识。当然,施拉姆也从信息论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施拉姆信息传播模式就是完全照搬申农的信息传播模式。出版信息论的代表作《通信的数学理论》,这是他在伊利诺伊大学所办的第一件有益于传播学的事情。第二件事,就是创办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这是他一生创办的几家有名的传播研究所中的第一家,它的成立第一次为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基地。从此传播研究便有了自己的大本营,有了自己的家,而不再像四处流浪的弃儿,经常寄人篱下,传播研究由此开始走上正规化。不过施拉姆早期的传播研究主要还在于挖掘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整理前人有关传播问题的有价值的思想学说。1949年他编辑了一部《大众传播》的书,就收录了政治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的论述,被视为传播学的第一部权威性教科书,至今还仍被当成美国传播专业的必读书。所谓“四大先驱”也是由他命名的。在传播学史上,如果说传播学“三大来源”——信息论、控制论和学说论为传播学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的话,那么“四大先驱”的传播研究则为传播学研究充实了基本的内容。从“四大先驱”身上,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学科自身的演化如何成为传播学形成的关键因素。作为一门学科,它的问世是由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促成的。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外在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二是内在的学科自身的演化。1955年,施拉姆离开伊利诺伊大学,西行来到太平洋沿岸的加里福尼亚洲,受聘为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又创办了他的第二个更著名的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从此,他便开始逐渐确立其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他的研究开始由以往单纯地挖掘整理传播学素材转向对各家学说的整合,继而构建自身体系的传播学理论框架。有学者这样说:如果把他比作一只蜜蜂,那么他在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就像是在百花丛中采撷花粉,而他到斯坦福大学后的研究则如同酿制蜂蜜。他对传播学的重大建树都完成于斯坦福大学。 1956年,施拉姆参与撰写的《报刊四种理论》一书出版,立即在西方的新闻传播界和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当时被誉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面的经典之著。这部书实际上是对有史以来和当今盛行的所有传播体制及传播观念的一个总结性比较研究。它由四篇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论文所组成,分别探讨了所谓集权式、自由式、社会责任式和共产主义这四种新闻传播事业的情形。 1973年,65岁的施拉姆又从美国加州漂洋过海,来到夏威夷。年逾花甲又协助创办了设在夏威夷的“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东西方中心”是一个研究亚太经济及社会发展问题为主的科研机构。由施拉姆协助创办的这个中心的传播研究所更是远近闻名,我国中央级的新闻传播部门不时选派人员去那里进修深造或从事研究。1973年以后,施拉姆全身心投入到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甚至从“东西方传播研究所所长的职位退下来以后,他仍然以一种荣誉退休的角色积极参加所里的事务。”他作为一名国际传播的资深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过短暂讲学,并逐渐放松了在檀香山的事业,从传播学的中心舞台上慢慢退出。他继续著书,尽管它们不像从前那样如此频繁地问世,也不像从前那样有影响。他不再参加博士培养计划。他的传播学观或至少这种传播学观的有些部分已经在整个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但是施拉姆仍然工作,直至生命终结。1987年12月27日,他在檀香山因心脏病去世。当时,他正与妻子在家看电视。火化之后的骨灰撒入太平洋。 正是在夏威夷,施拉姆完成了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中译本为《传播学概论》)。这部书是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传播学理论的著作,可以说是施拉姆一生从事传播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的心血结晶。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是享誉海内外的的传播学权威,但这部书的问世才最终确定了他作为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这部书与前面提供的《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三部著作是他一系列流传甚广的传播学著作中最有影响的。其中既有独著也有合著。《报刊四种理论》是对近代新闻事业兴起以来的四种传播体制及相应的四种传播观念所做的比较研究,视野开阔、议论纵横,为传播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范例。《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的发展》是施拉姆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撰写的研究报告,对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大众传播事业这一关系国家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不少分析和论述今天看来仍属不刊之论。至于《传播学概论》,则是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性著作。
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威尔伯·施拉姆与弗雷德里克·赛伯特、西奥多·彼得森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1]由美国教会全国委员会作为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资料编辑出版后,曾得到美国领导集团的赏识和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授予的奖章。该书所用“报刊”一词,是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书的著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1.集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驯顺的人以经营报刊的权利,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法院对违法(如叛乱罪、煽动罪、诽谤罪)者提起公诉,加以处罚,等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本身在当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被摈弃了。2.自由主义理论由约翰·弥尔顿(J·Milton)在《论出版自由》(1964)一书中最先提出,由约翰·密尔(J·S·Mill)的《论自由》一书加以系统化。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赛伯特在论述中引用查菲(1947)的观点认为,下述控制或压制都是对报刊自由的冒犯:要求报刊出版必须事先领取执照;对传播内容进行审查;对触犯或批评当局的内容处以罚金;对有关传播者予以刑事处分,并在民事上承担损害赔偿;对信息采集与报道横加干涉;对人们购买、阅读或收听、收看征税并加以干预。最后,赛伯特写道:报刊自由“是含糊的,不确定的,而且有时是不一致的。然而,它的最大的资产也就在于它的伸缩性、适应性,而更重要的,是它继续信赖用个人自我引导来促进人类的利益和幸福的能力的信心。”3.社会责任理论这一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也是“在传统理论上—个新思想的接技”。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全部蕴含在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自由和负责的报刊》和霍京的《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的著作之中。鉴于自由报刊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招致许多批评的现状,社会责任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还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不会为金钱而去做某些事,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该理论的研究者彼得森在落笔时既肯定了社会责任论正在日益兴盛的前景,也看到了它还有不够成熟、有待完善的一面。这无疑是个正确的。4.苏维埃理论威尔伯·施拉姆认为,这一理论既是集权主义的变体,也可以从马克思那里找到它的根,在列宁和斯大林的花园中看到它的茎。在施拉姆的笔下,苏维埃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被描述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施拉姆曾撰写过许多较为客观、公正的学术著作,但他在这一理论的分析上则带有明显的片面性、主观性和“冷战”色彩。麦奎尔(D·McQuail)的分析则冷静得多:“毫不奇怪,该理论并不赞成自由表达,但它建议传媒在社会上和在世界上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重视文化和资讯,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而且,“它在其祖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2]--------------------------------------------------------------------------------[1] 威尔伯·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2] [美]D·McQuail著:《大众传播理论》,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1996年,第188页
1907年8月5日施拉姆生于俄亥俄州的Marietta,1987年12月27日卒于夏威夷檀香山,享年80岁。1907年的美 国,传播手段无法同今天相比。在施拉姆的出生地,来自外面的传播渠道只有教堂和镇上的会议。在尚无广电媒介的情况下,除非一个人学会了读书识字,否则便无从接触传媒信息。也许正是因为施拉姆幼年时生长在没有大众传播的背景下,所以他尤其意识到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这可能与他后来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不无关系。施拉姆家中有音乐方面的传统,母亲是音乐老师。受家庭传统的熏陶,施拉姆从幼年起即擅长吹长笛。大学时代他就学于Marietta学院,学的是希腊语和拉丁语,于1928年以最优等的成绩在该校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曾获得吹长笛的奖学金到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并成为波士顿民用交响乐团中的长笛吹奏者。攻读硕士期间他在哈佛大学学习美国文学,于1930年在该校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他在衣阿华大学攻读美国文学专业的博士,于1932年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先后毕业于马里塔学院、哈佛大学和衣阿华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波士顿先驱报》、美联社当过记者和编辑,后来离开媒体,开始从事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任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并先后创办了四个传播学研究机构:衣阿华大学舆论调查中心(1934)、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1948)、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1955)和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1955)。他著述宏富,一生撰写、主编了近30部著作及大量学术论文,是美国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被人誉为“传播学之父”。
在网上找几篇个股的机构报告,就知道怎么写了。
竟然和我有一样的需求……其实很简单的。。。。。。等我自己做了,发一份给你。好哇?
就是这么兴奋这个事吗?19
自己写也可以的,打开大盘K线看看,涨多少波,跌多少波,结合该时段的国家政策:扶持哪些行业,打压哪些行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CPI涨跌、利率升降,人民币汇率、天灾人祸(日本地震,智力地震等等)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等 分析分析2000字一点问题都木有。
干旱,水比油还贵!男女不能一起读书……
现在的科技还打不到这个水平。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我是理科生,我的想法是:先简述沙特阿拉伯的缺水现状、原因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其次简述南极淡水的“质”和“量”的优势,接着简述南极冰山的形成,最后反思运输冰山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 简要分析沙特阿拉伯缺水的原因。(1) 自然原因:沙特阿拉伯地处回归线附近,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以及东北信风控制,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辅助资料:气候类型分布图,明确沙特阿拉伯的位置。西亚地区有七个国家一条像样的河流也没有,叫做无流国:沙特阿拉伯、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2) 人为原因: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工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增加。)方法:冰山搬家。1.技术方面(1)试着构想,如果要运输冰山,可以运用哪些方式?(2)现有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么?(1)液态:资金多用于融化(2)小冰块:相关设备的投入增加 ……(管道、飞机)等等(3)大冰块:装载有问题 如果这些技术问题都能够得到圆满地解决,你会选择一年中的什么季节和一条什么样的航线来运送这座冰山?(请充分考虑洋流的作用)2.线路组(如果技术条件允许)(1)为了省时省力,在冰山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哪些洋流?(2)根据洋流流向的季节变化,哪个季节更适合运输?并在洋流分布图上标示出冰山的运输路径。 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夏顺) 季风洋流方向变化:夏顺冬逆,所以最适合运输冰川的季节是南半球冬季(或北半球夏季)。这些也是查了资料总结出来的,我是理科生,洋流什么的我也不是很懂,大致的思维路线和答案我已经给你了,具体怎么做你自己多查点关于沙特阿拉伯、南极冰山以及洋流的知识就好了,建议在最后再写上“我们要好好珍惜并节约水资源”之类的话。我只懂那么多了,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今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拥有股票、债券、现金和白银的保险王国,同时它还有许多实业公司。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具有深远影响的投资控股公司,在全世界所有保险公司中,股东净资产名列第一;在《财富》09年500强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排名第四十一。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范围包括保险业、糖果业、媒体、多种经营、非银行性金融、投资、不同性质的公司或是联合大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混合型公司。截至2008年财务年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摊薄后的每股收益高达3224美元,每股净资产高达70532美元,每股现金流量高达16439美元,长期保持美国第一高价股的地位。比尔·盖茨入选公司董事2005年4月30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在公司年会上投票通过了对盖茨的董事任命。沃伦·巴菲特说:“盖茨的加入将有助于确保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功发展,因为盖茨有很好的商业头脑,了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文化,并愿意提供帮助。”
成功箴言让你在职场更优秀
成功箴言让你在职场更优秀,工作态度积极负责就是潜在的晋升趋势,求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貌,有些事情不必说得太过直白,身在职场不能不向人学习,下面是关于成功箴言让你在职场更优秀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着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2、飞翔的蜘蛛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3、阴影是条纸龙人生中,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4、昂起头来真美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5、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6、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7、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着 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在职场,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光辉岁月已过,都听了太多的老生常谈与像“拿出110%的努力”“勿忘初心”这样油腻的鸡汤。而也许以下来自世界15位顶级成功商业人士的如盐白水一般的话语,更适合你的胃口,更能让你感到自己长久以来,缺失的究竟是什么。
Exercise humility and restraint.
学会谦虚与克制。
——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
股神,著名投资商
永远别忘了,你可以明天再告诉一个人“你去死吧”。你仍然拥有骂他的权利。所以今天就把你的嘴巴闭上,看看你明天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在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还告诉好奇的7年级学生,交朋友与同事相处的关键是学习改变你的所作所为,去模仿,去学习那些你钦佩的人的言谈举止和品质。
Make your own path.
走你自己的路。
——Maya Angelou 玛雅·安吉罗
美国黑人作家、诗人、剧作家
我的祖母,亨德森夫人,给了我一个我用了65年的建议。她说,如果这个世界让你走上了一条你自己并不喜欢的路,你不想要去那个目的地,也不想回到起点,那么跳出这条路,在旁边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
Never look back in regret; move on to the next thing.
永远不要遗憾过往,要着手新的开始。
——Richard Branson 理查德·布兰森
维珍集团创始人
我总是惊奇于人们将时间浪费于在过去的失败上久久停留,而不能把那些能量转化为新的东西。作为维珍集团的创始人和主席,我一直很享受在维珍工作的日子,因为对我来说,每一次挫折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走曲线成功而已。
Embrace failure.
拥抱失败。
——J.K. Rowling J.K.罗琳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
在罗琳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之前,她是一个单亲妈妈,生活在英国的福利。她开始创作哈利·波特系列时,是在爱丁堡的小咖啡馆里。而这之后,她接到了来自各路出版社无数的拒信。
“一个异常短暂的婚姻破裂后,我又失业了,作为一个单亲家长,可能是除了流浪汉们在现代英国最底层的阶级了…”“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我自己是我所知道的最大的失败。”罗琳在2008年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如是说。
她把她早期的失败当成一个“礼物”,这是“痛苦的胜利”,因为她在逆境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Say yes to more things.
学会接受更多的事物。
——Eric Schmidt 埃里克·施密特
曾任谷歌CEO
找到你说“YES”的方式。对其他国家的邀请,对认识新朋友,对学习新鲜的东西说“YES”。“YES”帮助你得到你的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你的另一半,你的家庭甚至是你的孩子。
Dont work too hard.
不要埋头于工作。
——Arianna Huffington 阿里安娜·赫芬顿
美国政治博客Huffington Post共同创始人
我希望我可以回到过去,告诉年轻的自己:阿里安娜,如果你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埋头于工作工作工作,而是去拔掉自己背上的插头,给自己充电,去投资去更新你自己,你其实会表现的更加出色。
Pick something and make it great.
让自己的选择变得完美。
——Marissa Mayer 玛丽莎·梅耶尔
雅虎CEO,董事会主席
我的朋友安德烈说,“你知道你一直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去寻找那个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坦白的说,在我看来,我看到的往往是,有很多不错的选择,然后你选择了其中一个,并且让它变成最棒的那个选择。”我觉得那是我得到的最好的一个建议。
Dont just follow your passion but something larger than yourself.
不要仅仅追随你所热爱的,而要追随可以为其他人创造更大价值的。
——Steve Jobs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是的,我们一直在说要追随你所热爱的东西,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是历史洪流的一部分。你得把你自己放回到历史的河流中,来帮助你周围的这个世界,帮助其他人。在20,30,40年之后,人们会说,这个人,不仅仅在乎他热爱的东西,他在乎其他人的利益,他在乎改变这个世界。
With success comes unhelpful criticism —— ignore it.
对那些与成功随之而来的',对你的无用的批评——忽略它。
——Suze Orman 苏茜·欧曼
全球第一理财师
一个智慧的印度教师曾经跟我分享了这句谚语:当在身边的小狗们狂吠之时,大象依然安稳的走它自己的路。
但是事实是我们所有人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都不得不在狗群中调整自己的路:外在的批评,竞争者,糟糕的老板或者是同事。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那些嘈杂的声音会随着你的成功而越来越多,要有心理准备。
Keep things simple.
化繁为简。
——Bill Gates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CEO
比尔有公开的表达对巴菲特在化繁为简方面的赞赏:“你看看他的日程安排,非常的简洁。你跟他讨论一个他觉得有戏的一桩生意,但是他只提几个非常基本的数据和事实。如果它变得更简单,他会更加感兴趣,并且会更愿意投资它。这就是属于天才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Have an experimental attitude.
抱着尝试的心态做事。
——Steward Butterfield 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
Flicker网站的创始人之一
有些人会在年轻的时候非常目标清晰的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但是毕竟是少数人。我觉得人在他们20岁左右时,是他们对人生最为认真的时候。他们非常严肃,他们想要那种他们年轻有为的优越感,而不是做什么具体的工作,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所以我试着去强迫他们去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多做一些事情,来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Relax.
放松。
——George Stephanopoulos 乔治斯·斯特凡诺普洛斯
美国ABC新闻主播
你今天所担心的任何事都不会决定你的未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要担心为了你所热爱的而付出的代价,但是记得给自己留点过日子的钱。
Remember that you wont end up where you start.
勇敢,记住你永远不会一直停在你开始的地方。
——Marla Malcolm Beck 马拉·马尔科姆·贝克
梅西百货的创始人兼CEO
我总是提醒我的学生:没有人会一直干他大学毕业以来的第一份工作。所以去追随你喜欢的东西,因为你只会在你感兴趣的方面变得出类拔萃。勇敢一点。
Work harder than anyone else around you.
比你周围的任何人都用心工作。
——T.J. Miller T.J.米勒
著名喜剧演员,制片人
很简单,用心,这个对我真的很管用,我只有平庸的资质和马的下巴。
Get up, dress up, show up.
精神抖擞,最好的状态去上班。
——Alexa Von Tobel 阿列克斯.冯.托贝尔
LearnVest网站创始人兼CEO,纽约时报撰稿人
重要的是要为每天即将要做的东西兴奋起来,起床,穿的漂漂亮亮的,再去上班。给自己一个好的面貌,是对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米尔格兰姆在这个实验进行完不久又做了不少类似的后续研究以证明他的观点。例如:将被试的人选扩展到女性,其结构并没有多少变化。还有一些研究显现了某些特殊意义:当主试不是由真正的权威担当,而是由另一个被试(也是演员)下达命令时,只有20%的“教师”会坚持到底。当被试能看见学生的痛苦表现时,并要求被试亲自将学生的手触碰到电极,或者主试站在被试看不见的地方用麦克风命令被试,服从命令的概率都会减少。这表明身体和情感距离的改变会、制约服从度。如果没有权威要求被试用哪种程度的电击去惩罚学生的话,令人欣喜的是,所有被试都只是选择了45伏以下的电击。本实验同时也给米尔格兰姆带来了很多麻烦。不少人认为实验的过程对被试造成了严重心理伤害。如果当我们认识到自己仅仅听从别人的命令就会成为“杀人犯”时,谁的心理都不会好过。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人格和信仰产生怀疑,这种伤害会长期影响被试的生活。但米尔格兰姆给出了他反驳的证据:一份首次实验之后发放给40名被试的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的人对参加了这次实验表示后悔,其他人都表示很高兴参与到其中,并且基本没有不适的表现。对于心理产生波动的被试,也有专门的心理医师进行访谈。但无论米尔格莱姆怎样解释,争议之声都没有落下,他甚至遭到了耶鲁、哈佛两所著名大学的解雇。饱受煎熬最深的也许是米尔格兰姆本人。另外,对于对被试采取欺的手段进行实验的讨论,也因“服从权威”实验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声势不断浩大的人权运动时代。无论是这个实验,还是其他必须在欺瞒情境下才能进行的实验,都遭到严厉的批判。于是,从道德上反对这类研究的人获得了胜利。1971年,美国卫生、教育与福利部采纳了一些规定,所有带有欺瞒行为的实验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这极大地束缚住了社会心理学家,使他们不能自由地进行利用不知情者的实验。后来这种情况有所缓解,因为很多人都明白,没有欺瞒,意味着有些十分有价值的实验根本无法进行。有些人建议在实验采取“二级许可”,即实验前告诉被试这个实验是有欺瞒行为的,得到所有被试的同意后才能进行正式实验。不过,无论怎样,像“服从权威”这类的大胆又极具探讨价值的心理学实验,像米尔格兰姆这样有着一些“艺术创意”的心理学家,在近些年来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类某些社会本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张显出的很多东西也都值得每个人深思很久。就连英国的老牌摇滚音乐人Peter Gabriel也受此实验的启发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歌曲——We do what we’re told。歌曲以迷幻的配乐外加摇滚艺人特有的沙哑嗓音在我们的耳边轻柔地呐喊:“听到什么,就做什么……一点怀疑,一种声音,一场战争,一个事实,一些梦想……”。这样的震撼大概只能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
Stanley Milgram,(1933年8月15日-1984年12月20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工作。在哈佛大学时他曾进行“小世界实验”,该实验启发了六度分隔理论。在耶鲁大学时他进行了米尔格兰姆实验,测试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性。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面对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有没有良心 事例就是譬如当年的纳粹分子接到屠杀犹太人时,他们的心态是怎么样的,难道他们没有良心的责备吗,他们的人性在哪里
米尔格兰姆最为著名的是他关于服从行为的实验研究,服从实验(Milgram's obedience experiment)也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由于自己是犹太人后裔,米尔格兰姆对犹太人被纳粹党大屠杀有切肤之痛。他深感如果他在东欧出世,早就已经死在集中营里。他着力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性,如何令人放弃个人的道德标准,而作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便是米尔格兰姆的服从性实验的背景。1961 年 7 月,米尔格兰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的 4.5 美元的价格招聘到 40 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职员、工人和商人,年龄在 25-50 岁之间。实验由一个指导者(权威)、一个扮演学生的实验同谋和一个扮演老师的被试所组成,指导者先解释这是一项有关学习与记忆的研究,目的想了解体罚对学习的效果。要求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二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以电击作为惩罚。事实上,指导者事先已经安排了每次抽签的结果总是真正的被试作为教师,而作为学生的却是实验者的助手。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的假被试和当教师的真被试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并被绑在椅子上,以便在记忆词汇发生错误时被教师惩罚。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师的操作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程度,从 15V 的“轻微”到 450V 的“致命”,由 400V 开始,仪器表上贴着“危险,强烈电击”的警告。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整个实验,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 45V 的电击作为体验。在实验中,学生每答错一题,老师即加重电击量。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豫,指导者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指导者承担。最后实验的结果令人吃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 300V 时,只有 5 人拒绝再提高电压,当电压增加到 315V 时,又有 4 人拒绝服从命令,电压为 330V 时,又有2人表示拒绝;之后,在电压达到 345V、360V、375V 时又各有 1 人拒绝服从命令。共有 14 人(占被试的 35%)做出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指导者的命令。另外 26 个被试(占被试的 65%)服从了指导者的命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后来米尔格兰姆将实验在许多不同团体的人和不同的情境重复好几十次,所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大部份的人会去顺从来自外部的权威,当被权威人士命令做某事时,即使这样做会违背其良心,或这服从是错误的,大多数人还是会服从;米尔格兰姆认为,这研究结果解释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人的残暴行为。1961 年 10 月 26 日,纽约时报报导了米尔格兰姆的实验,但他的实验并没有得到其它(权威)学者的认同,还遭受四方八面的严厉抨击,甚至失去耶鲁大学的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