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吴翔宇中国社会科学报

吴翔宇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

吴翔宇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地时间8月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及比利时列日方面联合组织的首届世界人文大会在比利时列日开幕。会议为期一周,涉及移民、环境、科技、文化、可持续发展等众多议题,与会专家由此深入探讨人文科学对于人类应对系列挑战的重要作用。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对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表示,此次大会的核心思想在于,在当今这个变动的时代中反思哲学人文科学的定位、作用以及对于引领人类的价值与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与人文科学部助理干事长纳达·阿勒-纳西夫(Nada Al-Nashif)说,此次大会旨在强调人文科学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人文科学应当受到更好的保护、更多的支持,在研究、教育及决策过程中都应重新受到重视。1人文社会科学不可或缺朝戈金表示,在社会飞速发展和变化的今天,我们要思考古老、经典的知识对今天的意义。人文科学与人的精神生活、内心情感有关。人文科学对人类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时间通常较长,不是解决短期问题。在如今以解决短期问题为主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大家不太有耐心、有时间、有眼光去思考、践行人文思想。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路易兹·奥斯特毕克(Luiz Oosterbeek)对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说,过去几十年,人们似乎走入一个陷阱——只是关注短期问题。人们需要有远见,应对不确定性、做出抉择等都与人文科学有关。人文科学不仅关乎过去与未来,也关乎现在。朝戈金认为,今天人类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例,气候、移民、战争、文化和信仰的颉颃,社会公平正义的落实,每个问题都不是单靠科技进步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捍卫人文科学,通过阐释表明其重要性与力量。这也是此次大会覆盖主题颇为广泛的一个原因。” 阿勒-纳西夫称,如果没有对人文科学的理解,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恐怕无法实现。

第3版。《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张涛的文章,其中理论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排序是第3版。《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王怡红: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传播学研究室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宋小卫: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媒介消费、大众媒体。时统宇: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新闻事业的研究。钱莲生: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中国新闻年鉴》主编、中国传媒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李斯颐: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史。 叶秀山: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美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美学。方克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哲学家、中国哲学界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大陆区域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传统哲学范畴、中国现当代哲学与文化等。汝 信:社科院副院长、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曾任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执行主席、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美学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美学史、西方哲学史。余 涌: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西方伦理学,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张清宇: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逻辑室副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逻辑。曾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符号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 滕守尧:社科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中西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1987年去英国杜伦大学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艺术哲学一年。1987年底去美国哈佛大学零点中心演讲中国艺术哲学。1988-1991年于德国明斯特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艺术哲学与审美心理学。1995年去意大利哲学所讲授中国艺术哲学。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西方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等。章建刚:社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副主任、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兼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等。专业方向:美学理论、西方近现代美学、艺术史、文化产业理论。徐碧辉:社科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文艺美学等。 朱 玲: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研究方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发展政策问题。于祖尧: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经济研究》副主编、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经济学会总会副会长。胡家勇: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治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刊物转载。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转型理论、经济发展理论。金 碚: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工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营报》社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王 钦: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和跨国经营。杜莹芬: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财务与会计研究室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并购与重组。冯 雷: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对外贸易研究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市场学会理事、中国高等学校市场学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王晓晔: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法工委反垄断立法顾问,国家商务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议程)贸易与竞争政策议题专家咨询组组长,国家价格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社会法。邱 本:博士,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瑞士联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市场法治论、宏观调控法、市场竞争法。席月民: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主要研究方向:财税金融法、国有资产法以及经济法总论。黄东黎: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经济法室主任。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法,法经济学。郎 平:法学硕士,国际政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崔勤之: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参加过多项法律的拟订和修改,参与和主持过多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在各种著名法学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过《经济法原理》、《中国公司法论》等专著十余部。

吴敬秋湖北社会科学报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作者:其为美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摘要: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在华夏大地上奋笔书写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华丽篇章,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赋予和谐社会新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历史眼光和理论创新勇气。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接着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最后做了总结。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关键字: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唯物主义1. 引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拓宽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视野,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认识成果。2.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这是一种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象,本是原则、理念、要求。人有三层:个人、群体、人类;本有三义:相对人对物的依赖,把人当主体;相对人被边缘化,把人当作依据;相对把人当作手段,把人当作目的。因此,它要求我们尊重人、关怀人、为了人。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时代主题是因为以前我们对人的关注不够,对人的尊重不够,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并为实现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人为本”是人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社会为人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人的交往范围大大地扩大了,人的关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地增加了,人的本质越来越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以人为本”为了人,从人出发不断推动人的发展。这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实现自我、不断获得自由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使得“以人为本”不至于空洞化,不至于是一种宣传和口号。3.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的无限制的掠夺,必然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最终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自身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不断提高的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何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呢?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和生产力的发展。现在看来,我们社会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财富的最大化就是要把蛋糕做大,分配的公平化就是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做大是前提和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蛋糕做大。但是,同时不能忽略了公平问题,不能忽略公平分配问题,要把蛋糕分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有两个基本的执政能力,一是把蛋糕做大,一是把蛋糕分好。共产党人执政既要有把蛋糕做大的本事,还要有把蛋糕分好的能力,执政能力应当有机地包括这两个方面。[论*文*网 LunWenNet*Com]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因而也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特别是哲学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丰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社会矛盾、矛盾性质、基本特征及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方式和机制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这对于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并进一步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党自建党以来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一贯地明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哲学,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换着研究的重点或主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身却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去讨论理论创新,要从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发展的结合上去理解或解读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思想。6. 总结社会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求矛盾的双方或矛盾的多方在运动过程中能达到并保持多赢或双赢的局面。具体说,就是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的和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人自然、融人社会、融人集体。集体和谐是建立在个体和谐基础之上的,社会的和谐也有赖于人的和谐,即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三是社会分工的和谐。社会分工的和谐包括社会各类人员的比例构成的合理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率的增长性和社会地位的公平性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既是对我国一段时期内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设定,同时这一理念的提出还在哲学上有着深刻的意蕴。“和谐社会”理念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条件下的科学阐释。这一理念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合精神”,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发展的理性主义传统,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理沦。参考文献:[1]胡昌恩,步德胜.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24) .[2]李砚忠.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 2007,(01) .[3]马兵,步德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6,(04) .[4]吴敬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5,(06) .[5]陈瑶瑶,李明元.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06,(02) .[6]朱宗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近期研究综述[J]. 宁夏党校学报 , 2005,(05) .[7]朱宗友,许开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近期研究述评[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3) .[8]贾建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解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06,(03) .[9]陈青松. 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J]. 探索 , 2005,(06) .[10]陈瑶瑶,李明元.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实事求是 , 2006,(03) .[论文网]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唯物主义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摘 要: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如:局部地区形成的以GDP为中心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在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科学的、有远见的开发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受到惩罚。因此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创造和生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论-文-网 LunWenNet]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对策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工业中上下游产业产品间价格的剪刀差拉大了上下游产业间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血泪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三)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谐社会必须确定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劳动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保证不同性质的劳动投入得到不同的报酬,又要保证同工同酬。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要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线得到执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要扩大开支,提高满足广大群众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又要强调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勤劳致富,保护投资者以及高级人才的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进各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收入调节方面,加强和规范国家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尽可能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税负公平,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如果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举措使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确保每个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特别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往我国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型产业,不符合资源形势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在改造。三高一低。产业的时候,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从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工艺,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督促企业使用污染物综合处理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强制企业尤其是家电、汽车、计算机等电子、机械行业,回收其废弃产品,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报》虽然是一份周报纸,但是在学术界的名气非常大,仅次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在我们学校的定位为CSSCI,科研奖励会有奖金。

您是想问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三亚学院赋分算哪种级别吗?算国家级的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创立于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杂志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小题1:B小题2:B 小题1:试题分析:很显然本题是突出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本题选B项。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小题2:试题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报》将为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起到重要作用。表现在它可以为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平台。它是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为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指导。社会实践是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源泉。故①项错误。本题选B项。点评:题目都是以《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作为背景,考查考生是否知道这些现象的哲学依据,这需要考生不仅记住书本知识点,而且还要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一种现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此类题目难度适中。

中国宇航学报

中国宇航学会出版的刊物有《宇航学报》和《太空探索》,前者是全国性的一级学术期刊(双月刊),报道我国航天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相关专业学术研究的阶段成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服务。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被多家重要数据库检索,享有较高的声誉;后者是一份科普刊物(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刊物设有中国航天、太空新航线、宇航博士、载人航天、军事航天、宇宙之谜、探索时空、太空博览、探索俱乐部等栏目。《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它是青少年和广大宇航爱好者了解宇宙的窗口,学习航天知识的园地,漫游太空世界的挚友,启迪科学思维的良师。

核心期刊,中国宇航学会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国内统一刊号:11-2053/V,国际标准刊号:1000-1328

可以。因为在有一点定的学历基础上,有一篇宇航学报意味着科研能力达到了非常强的地步,已经能够证明你的实力,符合大学老师的招聘标准,所以有一篇宇航学报可以去大学当老师。宇航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绣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与手工业时代的工匠精神,最简单的区别,最简单的区别就是本质上的区别有着重大的改变。

人文社科: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苏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之最专业精品苏绣找某宝--->苏绣名家

从古至今,伴随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的工匠精神有了新的含义,既具有精益求精的细节追求,也要有不拘“工匠精神”是回归,更是升华一格的创新意识,它既是回归,更是升华。行业人士认为,只有不断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改善传承工匠精神的市场环境,立足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愿景,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品牌、中国制造才能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必然会成为时代的趋势,推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利器”。

艺造不凡 心提升品质

尽管工匠精神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延伸,但它的内涵都是体现在制造和服务的每个环节上,以消费者为宗旨注重细节体验,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理念融入到产品当中。

作为中国景泰蓝行业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北京珐琅厂的产品代表着我国当代景泰蓝发展的最高水平。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极其繁琐:设计、制胎、錾刻、掐丝、点蓝、烧活、磨光、镀金,这种传统技艺无论是从器型、图饰还是色彩上都堪称宫廷文化的典范代表,而正是因为复杂的工艺和大师的匠心才成就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记者在北京珐琅厂生产区看到,不同工序的技师按照工艺的要求在进行不同的操作,每一道工序都是用手工细细锤炼、反复锻造。比如在进行制胎时,要用紫铜板经过剪裁、捶打、压、焊接等制成各种胎型,其间要掌握尺寸与重量、厚薄均匀,同一规格品种的胎型要做到轻重、大小一致。在掐丝过程中,工匠要用镊子将扁铜丝按照图纸掐(掰)出各种图案、花纹,蘸上白芨一根根粘在铜胎上,之后还要经过两次高温烧焊,才能与胎成为一体。交叉进行的点蓝、烧蓝工艺,需要每填一次釉即烧一次蓝,多次反复才能着色而成。

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道道手工工序,一般至少需要 3 个月才能完成一个小物件,真正做到了“慢工出细活”,保证件件是精品。在每一个工序的细节上,技师们都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对产品质量严谨苛刻,力求完美。

在作品设计的过程中,珐琅厂还创新性地融入了鲜活的现代元素,让每一件作品更加富于现代感,令这个距今 600 多年历史、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焕发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近年来,景泰蓝频频出现在重要的外交场合,作为国礼在五洲四海展示民族文化魅力,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称赞。

同样,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的苏绣也在时尚舞台上大放异彩,把刺绣与服饰完美融合到一起的高级服装定制品牌“香知凝”当属个中翘楚。“香知凝”创始人杨丽认为:“苏绣是我国第一批被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它本身就是一个传承有序的过程,用它来表现服装的传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在现代工业的高压下,耗时费力的手工制衣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如何传承传统“手工制衣”的理念、让国人重拾“手工缝制”的美好,当然离不开“工匠精神”。在“香知凝”的制衣世界里,即便是一件日常装,从量体、设计到成衣制作,也需要经历 360 度量身和 28 道繁琐工序,其中刺绣是最耗工时的繁重工作。一枚绣针、一根绣线,越是极简的工具,越考验匠人的手工技艺。绣娘们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刺绣手法及一定的绘画功底,手、眼、脑高度协调,才能完成一幅完美的艺术绣品。

“传承,是要有担当的,要耐得住寂寞,就像我们的绣娘,她们的心是安定而平静的,内心哪怕有一点点浮躁,从绣品上都会反映出来。”杨丽表示,传承还要有信念,她们的信念就是要把刺绣这门手艺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而“香知凝”的信念则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国粹技艺,用精致的工艺打造精美的生活。

“当我们把每一块布料都‘赋予生命’,当一件件作品在顾客身上熠熠生辉的时候,是一种绝对和无上的自豪。”杨丽这样表示。

精益求精 匠心把控标准

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最具体、最核心的目标及信念,企业需要运用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恪守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伦理及价值观,才能把商品和服务做到极致,以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已经连续6 年入围“轻工百强”榜单的杭州娃哈哈集团秉持严谨态度,对配料、混比、洗瓶、灌装、储存等各个环节精准监控,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一方面利用电磁阻垢杀菌、瓶盖清洗方法等专利技术,努力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消除潜在的质量风险;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工厂智能化监控系统,以及物料添加、装箱码垛等工业机器人,力求实现食品饮料生产线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绿色生产。

记者了解到,娃哈哈推出的晶钻水是纯净水的升级版,它使用收腰设计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还创新地在标签上印制了可刮开的个性化签名区,不仅符合当下产品个性化消费的趋势,还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提升了用户体验度。不难看出,一个个产品的背后其实都凝聚着娃哈哈人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持续改进,创新求变,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在传承与保护景泰蓝技艺上,作为全国景泰蓝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北京珐琅厂更是在行业中率先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规范,早在1963 年,北京市珐琅厂就编制了《景泰蓝工艺操作规程》和《工序质量标准》,使景泰蓝手工业从经验生产迈向标准化生产;1996 年同北京工美集团共同起草,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景泰蓝工艺品行业标准》;2006 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钱美华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从此,景泰蓝行业有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景泰蓝生产逐渐走向科学化管理。

据北京珐琅厂主管单位、北京国艺源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永生介绍,企业自 2002 年改制有限责任公司以来,积极探索拓宽景泰蓝工艺的应用领域,在室内外建筑装饰、城市景观工程等环境艺术装饰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制作了大型城市景观工程《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等三座景泰蓝大型室外喷水池,新加坡佛牙寺藏传佛教用品大型景泰蓝《转经轮藏》工程,首都机场专机楼、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等多个室内景泰蓝工艺装饰工程,使景泰蓝制作技艺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

质量是制造之基。一件景泰蓝作品从设计到成品,几个月时间里要经过多少次捶打、掐丝和检测,连专业技术人员都数不清,品质保障的背后正是一群大国工匠的执着坚守。只有这种精神,才能生产出真正属于民族品牌的产品,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优化环境 匠心培育市场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卖方市场下形成的物质产品文化将被买方市场下的物质文化逐步替代,供给的极大丰富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将会自动驱使企业追求品质和品牌,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格局。培育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关键在于厚植市场竞争的土壤,加快市场化取向的改革。

一直以来,国内社会普遍认为在人均收入低、消费档次低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国人都不愿或不能购买高质高价产品和服务,而自然会选择低质低价、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中产阶层的快速崛起以及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如今中国消费需求结构正往高级化方向迅速升级,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要求愈加强烈,这点从国人到海外市场抢购商品的热情中就可以看出,但遗憾的是,还没有转化为拉动企业工匠精神发扬光大的力量,而是转化成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因此规范市场生态秩序,引导形成健康良性的商业模式,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利好环境,从而让企业尽快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已成为重中之重。

有专家指出,工匠精神、工匠制度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方式。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就等于是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严格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苗永生认为,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那么没有人会愿意去耗时耗力地精益求精,如果工匠们的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工匠精神”也就失去了传承弘扬的动力,结果就是毁了整个行业。所以,应该尽快形成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在知识产权方面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保护,形成制假必重罚的机制。

当今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必须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下功夫,突出表现在以出口导向为目标的市场领域,一些新的产品品牌开始出现,并且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市场的环境和土壤中,中国人的“工匠精神”正在发扬和传承,这无疑是初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回归。

薪火相传 匠心守住人才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层次最高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国家最高层面的大力鼓励和实质性的长期激励才能慢慢形成。在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都拥有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约有 75% 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

目前,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和职业技能教育“被轻视”有关。因此,建立工匠制度,打造能持续孕育工匠的土壤,培养拥有熟练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成为传承工匠精神的根本性保障。

记者了解到,北京珐琅厂内汇聚了全国景泰蓝行业 2/3 的“大国工匠”,多年间先后培养了国家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师、工程师、高级技师等众多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每年都面向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单位等机构的金属设计专业遴选骨干人才,邀请业内专家举办为期 5 个月的免费培训,推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薪火相传。

今年5 月,北京珐琅厂等50 家单位被文化旅游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今后珐琅厂还将继续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最近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才体制改革的文件指出,工人技师可以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这一政策给予了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更多元的薪资和福利形式,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工人技师的行业中来。苗永生表示,中国要崛起为制造强国就必须高度重视技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让工人技师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高实业和技术技能的开始。

显然,从职业教育来进行强化工匠精神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也直接关系着中国制造的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工匠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需要宣传的内容。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消除社会对工匠这一职业的偏见,让“工匠精神”重新焕发内在活力,成为强国战略中的骨干力量。

创新发展 匠心塑造品牌

美国麦肯锡消费报告显示,今天中国 50% 的消费者在追求优质的产品,追求优秀的品牌,消费者的选择正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从过去“共同需求”同质化的消费变成了今天追求个性化、高端化的特点。相关行业人士指出,这对于身处行业变革中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意味着要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对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全过程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以产品品质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优越的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在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庆后眼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大程度上即是对质量的需要,质量品牌才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而发扬工匠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才能有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宗庆后表示,当今的企业必须要把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外,还要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内在价值,精益求精确保产品品质,才能摆脱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实现“中国制造 2025”计划。“企业唯有持续创新、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消费新时代的多元化需求,让中国品牌丰富人民的美好生活。”

2002 年 11 月,北京市珐琅厂完成转制,新的有限责任公司以“京珐”品牌文化理念为统领,以创新为手段、市场为导向,进行了人才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营销理念创新。逐步把以产品为核心进行营销的模式转变为以产品和品牌文化传播并举的营销模式,实现了快速扩张“京珐”品牌的战略目标,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高。

董事长衣福成告诉记者,60 年来,企业始终把保护传承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神圣职责,注重发挥行业带头作用,紧跟国家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专注、专心、专业发展景泰蓝主业,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致力于景泰蓝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铸就了知名的“京珐”品牌,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和鲜明的历史传承。

香知凝创始人杨丽对记者表示,科技革命、中产崛起、消费升级,多重因素叠加下的工匠精神已经迭代新生,蕴含着千年哲学与美学的东方服饰文化也在破茧重生。“中国定制行业需要新的工匠精神,只有在服装的制造和服务等环节把工匠精神做到极致,才能用一针一线托起中国人的时尚自信、人生自信、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知道,想要打造一件纯手工的上品,需要的不仅仅是工匠们丰富的经验,还有精湛的手工艺,这绝对需要匠心独具、代代相传。”(文 / 本刊记者陈平)

  • 索引序列
  • 吴翔宇中国社会科学报
  • 吴敬秋湖北社会科学报
  •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报
  • 中国宇航学报
  •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绣
  • 返回顶部